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第1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体系架构;授权访问;安全控制;异常监控

1概述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共享的载体,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信息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近年来,国内国外信息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计算机病毒和木马仍然是最大的安全威胁,假冒用户和主机身份进行不法活动或实施攻击的现象逐渐增多,SQL注入、数据监听、缓冲区溢出攻击依然盛行,网络钓鱼和网络欺诈日益严重,敏感数据外泄和盗取事件频频发生,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如何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如何保证企业信息安全,已成为各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2体系架构总体设计

针对企业中桌面计算机数量庞大、应用系统平台多样化、互联网业务应用急剧增长,不合规计算机接入内网、互联网违规访问、系统账户盗用等行为无法管控,网络黑客人侵、病毒木马感染、信息数据窃取等问题,通过大量的分析调研,确定企业级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应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多层架构设计,同时选择成熟主流的安全产品,统一规划设计桌面安全管理、身份管理与认证、网络安全域戈0分等功能系统,规范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审计标准,最大程度保证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2.1桌面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桌面计算机是产生和存放重要信息的源头,但桌面计算机往往是信息安全事件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为切实保证企业信息业务正常开展,保障个人信息数据安全,建立先进实用的桌面安全管理系统十分必要。该系统主要包括安全防范和后台安全管理两个模块。

2.1.1安全防范功能模块

安全防范功能模块可对特洛伊木马、蠕虫等制定主动检查和清除的策略,查杀策略应定义为“隔离”;对于恶意商业应用程序,由于这类软件只是一些广告类的恶意重新,终止进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安全风险程度不是很高,所以将查杀策略定义为“终止”。该模块提供入侵防护功能、启用拒绝服务检测功能、启用端口扫描检测功能,以及自动禁止攻击者的IP时间限定为600秒,避免出现由于大量攻击行为而消耗计算机性能和网络带宽的情况发生,提高桌面计算机抵御恶意攻击的能力。

2.1.2后台管理模块

区域管理器是后台管理功能模块重要组件,通过配置计算机IP范围、区域管理器参数、设备扫描器参数,可对安装探头程序的桌面计算机进行管理。实现桌面计算机配置管理、安全审计及报警管理、电子文档保护等功能。

2.2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设计

当前应用系统已成为企业开展各项日常业务的重要平台,但由于这些应用系统登录方式不统一、安全认证模式多样、部分系统密码强度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因此建立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可以从根本上实现用户身份认证,保证系统访问的安全性。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由集中身份管理、统一认证和公共密钥基础设施三个模块组成。

2.2.1集中身份管理模块

集中身份管理模块通过对用户身份信息的获取、映射、同步、核对等方式,对应用系统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汇总与清理,建立统一的用户身份视图,实现用户实体与用户身份信息的唯一对应。集中身份管理模块固化对用户身份的集中管理流程,包括与用户身份管理相关的审批与操作流程。在对集中身份管理模块的功能细化并进行归类,从而设计出集中身份管理的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2.2.2统一认证模块

统一认证模块支持用户身份的强认证,可对获取权威的身份鉴别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包括用户口令、用户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撤销列表等。通过对信息系统一般的身份认证流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统一认证采用的身份信息和鉴别信息都来自于信息系统本身(或分散的目录服务)。

2.2.3公共密钥基础设施模块

公共密钥基础设施系统(PKI)由认证中心(CA)、密钥管理中心(KMC)和证书注册中心(RA)等三部分组成。认证中心采用商密SRQ-14数字证书认证产品和商密SJY-63密钥管理产品,并可提供可信的第三方担保功能,认证中心支持颁发证书、更新证书、撤销证书等操作。密钥管理中心存储着所有用户的证书密钥信息,利用PMI技术保证密钥信息数据的安全。证书注册中心可为用户提供数字证书申请的注册受理,用户身份信息的审核,用户数字证书的申请与下载,用户数字证书的撤销与更新等服务。

2.3网络安全域系统设计

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网络中均包含有非业务性质网络,且网络行为不受限,对内部应用系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构建安全可靠网络架构,通过划分网络安全域,提高整体网络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域设计应包括互联网与企业网之间、企业办公网与生产网之间、关键应用系统与普通应用系统之间等三个层次的安全防护。本着“先边界安全加固,后深入内部防护”的指导思想,本文仅对互联网与企业网之间的安全域进行研究和探索,如图2所示。

2.3.1安全防护模块

安全防护设备包括边界防火墙、核心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主要是通过检测过滤网络上的数据包,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可以位于两个或者多个网络之间,是实施网络之间访问控制的一组组件的集合,通过制定安全策略后防火墙能够限制被保护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信息访问与交换。入侵检测设备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一般该设备部署在内部网络边界。

2.3.2行为审计模块

行为审计模块可以提供网页过滤技术、应用控制技术、外发信息审计技术等,可有效防止机密信息的外泄,避免不良信息的扩散,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保障网络资源合理使用,提高网络可管理性。

2.3.3日志分析模块

日志分析模块基于Syslog标准协议,可以对不同设备、主机、应用系统进行日志综合分析和集中展现;实现对报警信息的灵活配置和管理,同时提供灵活的报警规则配置、实时报警和历史报警信息的综合管理;基于设备、报警类别、日期等因素进行组合统计和报表,为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统计信息和报表信息。

3关键技术

3.1准入控制技术

建立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准入控制体系,针对计算机违规行为下发阻断策略,确保接入内网的计算机符合企业信息安全方面的规定。主要方法共有两种,一种是在互联网出口处部署端点准人设备,强制所有接人互联网桌面计算机安装桌面安全软件,另一种是使用虚拟隔离技术,制定访问控制策略,针对不合规的桌面计算机下发阻断策略,保证内部网络安全。

3.2主动安全防范技术

主动安全防范技术包括病毒木马探测和数字证书认证等,病毒木马探测技术能够强化桌面计算机实时防护功能,主动拦截病毒木马,防范日常攻击和未知安全威胁;数字证书认证技术能够实现USBkey证书和Pin口令的双因素认证方式,可以解决账号权限安全管理问题。

4应用效果

在某企业部署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应用效果良好。累计查杀新型网络病毒木马560多万个;强认证登录100多万次;抵御外部攻击600多万次,阻止访问木马钓鱼网站5万余次。

第2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安全;企业;防护策略

大数据(bigdata)形成于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并不能将它理解为传统意义中大量数据的集合,而是其中涵盖了更多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传输技术和应用技术。正如国际信息咨询公司Gartner所言“大数据在某些层面已经超越了现有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范围,它是一种极端信息资源。[1]”正是基于此,社会各个领域行业才应用大数据技术来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提供防范措施,尤其是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更需要它来构建网络信息防护体系,迎接来自于企业外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安全威胁。

1关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需求

企业计算机系统涉及海量数据和多种关键技术,它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大脑,为了避免来自于内外因素的干扰,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必须为“大脑”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基于信息安全水平评价目标来确立各项预订指标性能,确保企业计算机系统不会遭遇侵犯威胁,保护重要信息安全。因此企业所希望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应该满足以下3项需要。首先,该安全防护体系能够系统的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生产及销售业务流程来综合判断和考虑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制度及管理相关问题,并同时快速分析出企业在计算机信息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危险因素。指出防护体系中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其次,可以对潜在威胁企业计算机系统的不安定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有必要时还要建立全面评价模型来展开分析预测,提出能够确保体系信息安全水平提升的优质方案。第三,可以利用体系评价结果来确定企业信息安全水平与企业规模,同时评价该防护体系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收益,确保防护体系能与企业所投入发展状况相互吻合。

2大数据环境对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建设的影响

大数据环境改变了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建设的思路与格局,应该从技术与管理维度两个层面来看这些影响变化。

2.1基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建设的技术维度影响

大数据所蕴含技术丰富,它可以运用分布式并行处理机制来管理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它不仅仅能确保企业信息的可用性与完整性,还能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传输连续性。因为在大数据背景下,复杂数据类型处理案例比比皆是,必须要避免信息处理过程错误所带来的企业信息资源安全损失,所以应该采取大数据环境技术来展开新的信息处理方式及存储方式,像以Hadoop平台为主的Mapreduce分布式计算就能启动云存储方式,对企业计算机信息进行有效存储、转移和管理,提高其信息安全水平。分布式计算会为企业计算机信息建立大型数据库,或者采用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虚拟平台来管理信息,这种做法可以为企业省下防火墙、数据库、基础性安防技术等等建设环节的大笔成本费用。在信息传递方面,大数据环境主要能够干预企业信息传递,例如为企业计算机系统提供高速不中断的传递功能模块,以确保企业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与可持续性。在此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就会基于大数据技术来为企业提供数据加密服务,确保数据传输整个过程都处于安全状态,避免任何信息泄露、被盗取现象的发生。

2.2基于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建设的管理维度影响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维度影响不容忽视,它体现在人员管理、大数据管理与第三方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在人员管理管理方面,大数据为企业所提供的是由传统集中办公向分散式办公的工作模式转变,它创建了企业自带办公设备BYOD(BringYourOwnDevice),BYOD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员工积极性,一方面也能为企业购置办公设备节约成本,不过它也能影响到企业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管理事项,移动设备大幅度降低了企业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可控度,可能会难以发现来自于外部黑客及安全漏洞、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入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泄漏的安全隐患。在第三方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它可能会对企业信息安全带来巨大影响,因为第三方信息是需要用来进行加工分析的,但它对于企业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形成保障实际上是难以被企业稳定控制的,所以企业要确切保证第三方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基于大数据强化企业信息安全水平,利用分权式组织结构来提高企业计算机系统及信息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增强大数据之于企业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实效性。

3基于大数据优化环境下的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为其建立安全防护体系首先要明确其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动态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企业需要从管理、人员和技术3方面来渗透大数据意识及相关技术理念,为企业计算机系统构筑防线,保护信息安全。

3.1基于管理层面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社会企业其实就是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所以企业在对自身计算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过程中需要面临可能存在的技术单一、难以满足企业信息安全需求等问题。企业需要基于大数据技术来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机制,从大数据本身出发,做到对数据的有效收集和合理分析,准确排查安全问题,建立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组织机构。本文认为,该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中应该包含安全运行监管机制、信息安全快速响应机制、信息访问控制机制、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以及灾难备份机制等等。在面对企业的关键性信息时,应该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信息共享圈,尽可能降低外部不相关人员对于某些机密信息的接触可能性,所以在此共享圈中还应该设置信息共享层次安全结构,为信息安全施加“双保险”。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也应该为计算机系统建立信息安全生态体系,一方面为保护管理层信息流通与共享,一方面也希望在大数据环境下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交流,为管理层提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再者,企业应该完善大数据管理制度。首先企业应该明确大数据主要由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共同组成,所以要明确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大数据信息应该通过周密分析与计算才能最终获取,做到对系统中大数据存储、分析、应用与管理等流程的有效规范。举例来说,某些企业在管理存储于云端的第三方信息时,就应该履行与云服务商所签订的第三方协议,在此基础上来为企业自身计算机系统设置单独隔离单元,防止信息泄露现象。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实施基于大数据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建设,这样也能确保计算机系统信息流转速度无限加快,有效降低企业基层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及领导之间的信息交流障碍[2]。

3.2基于人员层面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目前企业人员所应用计算机个人系统已经趋向于移动智能终端化,许多BYOD工作方案纷纷出现。这些工作方案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可以实现对企业数据库及内部信息的有效访问,这虽然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节约企业购置办公设备成本,但实际上它也间接加大了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难度。具体来说,企业无法跟踪员工的移动终端来监控黑客行踪,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潜藏病毒对企业计算机系统及内网安全的潜在威胁。因此企业需要针对员工个人来展开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流通及共享统计,明确员工在工作进程中信息的实际利用状况。而且企业也应该在基于保护大数据安全的背景下来强化员工信息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让员工在使用BYOD进行企业内部计算机数据库访问及相关信息共享过程中提前主动做好数据防护工作,辅助企业共同保护内部重要机密信息。

3.3基于安全监管技术层面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在大数据环境中,企业如果仅仅依靠计算机软件来维持信息安全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安全需求,如果能从安全监管技术层面来提出相应保护方案则要配合大数据相关技术来实施。考虑到企业容易受到高级可持续攻击(AdvancedPersistentThreat)载体的威胁(形成隐藏APT),不易被计算机系统发觉,为企业信息带来不可估量威胁,所以企业应该基于大数据技术来寻找APT在实施网络攻击时所留下的隐藏攻击记录,利用大数据配合计算机系统分析来找到APT攻击源头,从源头遏制它所带来的安全威胁,这种方法在企业已经被证实为可行方案。另外,也可以考虑对企业计算系统中重要信息进行隔离存储,利用较为完整的身份识别来访问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在这里会为每一位员工发放唯一的账号密码,并利用大数据来记录员工在系统中操作的实时动态,监控他们的一切行为。企业要意识到大数据的财富化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大量信息泄露,从而产生内部威胁。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应该为计算机系统建立信息安全模式,利用其智能数据管理来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与自我监控,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所带来的不必要失误和信息篡改等安全问题。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考虑建立大数据实时风险模型,对计算机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有效管理,协助企业完成预警报告、应急响应以及风险分析,做好对内外部违规、误操作行为的有效审计,提高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水平[3]。

4总结

现代企业为保护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就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大数据环境,利用信息管理、情报、数学模型构建等多种科学理论来付诸实践,分析大数据环境下可能影响到企业信息安全水平的各个因素,最后做出科学合理评价。本文仅仅从较浅角度分析了公司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对自身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相关防护策略,希望为企业安全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尹淋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49-51.

[2]雷邦兰,龙张华.基于大数据背景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防护研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5):56,58.

第3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关键词] 网络;安全威胁;中国石油;网络安全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0. 035

[中图分类号] TP343.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0- 0062- 02

1 引 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业务灵活性、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弹性灵活的业务流程需求日益加强,办公自动化、生产上网、业务上网、远程办公等业务模式不断出现,促使企业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业核心业务、数据上网,一个稳定安全的企业信息网络已成为企业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同时为了规范企业治理,国家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内控管理提出了多项规范要求,包括 IT 数据、流程、应用和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准确性等方面。

然而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与日俱增,安全攻击渐渐向有组织、有目的、趋利化方向发展,网络病毒、漏洞依然泛滥,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特别是云的应用,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应用安全、虚拟化安全是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构建灵活有效的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甚至是企业业务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 大型企业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赛门铁克的《2011 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9%的企业定期遭受网络攻击,71% 的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遭受过网络攻击。大型企业由于地域跨度大,信息系统多,受攻击面广等特点,更是成为被攻击的首选目标。

大型企业网络应用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1)内网应用不规范。企业网络行为不加限制,P2P下载等信息占据大量的网络带宽,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互联网中的大量病毒、木马等有害信息传播到内网,对内网应用系统安全构成威胁。(2)网络接入控制不严。网络准入设施及制度的缺失,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插线上网,极易带来病毒、木马等,也很容易造成身份假冒、信息窃取、信息丢失等事件。(3)VPN系统安全措施不全。企业中的VPN系统,特别是二级单位自建的VPN系统,安全防护与审计能力不高,存在管理和控制不完善,且存在非系统员工用户,行为难以监管和约束。(4)卫星信号易泄密。卫星通信方便灵活,通信范围广,不受距离和地域限制,许多在僻远地区作业的一线生产单位,通过卫星系统传递生产、现场视频等信息。但由于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输,容易被截获。(5)无线网络安全风险较大。无线接入由于灵活方便,常在局域网络中使用,但是存在容易侵入、未经授权使用服务、地址欺骗和会话拦截、流量侦听等安全风险。(6)生产网隔离不彻底。企业中生产网络与管理网络尚没有明确的隔离规范,大多数二级单位采用防火墙逻辑隔离,有些单位防护策略制定不严格,导致生产网被来自管理网络的病毒感染。

3 大型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处于我国大型企业领先地位,在国资委历年信息化评比中,都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将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列为信息化整体规划中,并逐步实施。其中涉及管理类项目3个,控制类项目3个,技术类项目5个。中国石油网络安全域建设是其重要建设内容。

中国石油网络分为专网、内网与外网3类。其中专网承载与实时生产或决策相关的信息系统,是相对封闭、有隔离的专用网络。内网是通过租用国内数据链路,承载对内服务业务信息系统的网络,与外网逻辑隔离。外网是实现对外提供服务和应用的网络,与互联网相连(见图1)。

为了构建安全可靠的中国石油网络安全架构,中国石油通过划分中国石油网络安全域,明确安全责任和防护标准,采取分层的防护措施来提高整体网络的安全性,同时,为安全事件追溯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网络安全域实施项目按照先边界安全加固、后深入内部防护的指导思想,将项目分为:广域网边界防护、广域网域间与数据中心防护、广域网域内防护3部分。

广域网边界防护子项目主要包括数据中心边界防护和区域网络中心边界防护。数据中心边界防护设计主要是保障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区域网络中心边界安全防护在保障各区域内员工访问互联网的同时,还需保障部分自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现中石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16个互联网出口的安全防护,所有单位均通过16个互联网出口对外联系,规划DMZ,制定统一的策略,对外服务应用统一部署DMZ,内网与外网逻辑隔离,内网员工能正常收发邮件、浏览网页,部分功能受限。

域间防护方案主要遵循 “纵深防护,保护核心”主体思想,安全防护针对各专网与内网接入点进行部署,并根据其在网络层面由下至上的分布,保护策略强度依次由弱至强。数据中心安全防护按照数据中心业务系统的现状和定级情况,将数据中心划分为4个安全区域,分别是核心网络、二级系统区、三级系统区、网络管理区;通过完善数据中心核心网络与广域网边界,二级系统、三级系统、网络管理区与核心区边界,二、三级系统区内部各信息系统间的边界防护,构成数据中心纵深防御的体系,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水平。

域内防护是指分离其他网络并制定访问策略,完善域内安全监控手段和技术,规范域内防护标准,实现实名制上网。中国石油以现有远程接入控制系统用户管理模式为基础,并通过完善现有SSL VPN系统、增加IPSEC远程接入方式,为出差员工、分支机构接入提供安全的接入环境。实名制访问互联网主要以用户身份与自然人一一对应关系为基础,实现用户互联网访问、安全设备管理准入及授权控制、实名审计;以部署设备证书为基础,实现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服务器网络身份真实可靠,从而确保区域网络中心、数据中心互联网接入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一个稳定安全的企业信息网络已成为企业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然而信息网络的安全威胁日益加剧,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是否合理有效一直困扰着信息化主管部门。通过借鉴中国石油网络安全域建设,系统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供其他企业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拥军. 浅谈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 [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12).

第4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关键词]广播发送平台 信息安全 防护体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306-01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信息手段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运用的主要设施。广播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传播方式的改变就成为了大势所趋。在现代化设备逐步更新换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广播发送平台也从以往的单一人工操作方式,转变为了自动化、集成化的传递手段,信息的传送更加高效快速,人们获取信息资源也更具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并减少了人力资源投入。但是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很多黑客入侵系统,认为制作恶意代码,给广播发送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利于信息设备的长久使用,如何完善广播发送平台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合我国广播发送平台信息传递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一下怎样构建有效的防护体系,从而确保信息安全传递,促进我国广播事业的有效发展。

一、广播发送平台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信息安全保护模型。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具体实施中要首先分析其信息系统的风险情况,接着再制定有效的保护方式,最后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予以保护,提升信息的安全完整度,将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

第二,信息保障技术框架结构。信息保障技术框架结构简称为IATF,它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制定的,以保护美国政府和工业界的信息与信息技术设施提供技术指南为目的的结构框架。IATF强调的是人、技术、操作这三个核心要素,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系统进行防护。IATF关注四个信息安全保障领域,即本地计算环境、区域边界、网络和基础设施、支撑性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对信息信息系统就可以做到多层防护,实现组织的任务或业务运作,这样的防护被称为“深度防护战略”。

二、广播发送平台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

广播发送平台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有效构建对信息的快速传递、设备的有效保护以及信息的安全性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切实达到这一目标,广播单位机构一定要构建完善的体系制度,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一)安全边界区域

广播发送系统的网络结构比较复杂,包括系统外网、系统内网及互联网,安全边界区域安全的建设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访问控制。对广播发送系统的内网和外网、内网不同区域间进行分割,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实现访问控制,通过对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网络协议等参数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精细控制,把可能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各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有效避免安全风险的大规模扩散。可以采用安全设备有物理隔离、防火墙、网闸、可管控防火墙等技术。

(2)身份鉴别。访问的内网用户,需要对他们的网络应用行为进行管理,包括进行身份认证、对访问资源的限制、对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控制,以及使用传输介质的身份鉴别等。

(3)攻击防范。TCP或IP 协议具有开放特性,从协议角度缺少足够的安全特性,给广播发送系统带来了安全风险,常见的威胁有IP地址窃取、IP地址假冒、网络端口扫描以及拒绝服务攻击等。在安全边界必须提供有效的检测和防范措施,采用安全设备有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系统的技术。

(二)安全计算环境

广播发送系统信息平台的安全计算环境主要由业务终端、管理终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应用系统本身构成。安全计算环境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安全功能。

(1)统一管控。为了广播发送系统的网络环境安全,需要对全体的操作终端和服务器实现统一管控。对业务终端系统,可以采用安全方式进行结构化保护;对服务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采用安全管控器方式进行结构化保护。安全管理平台对分布在内部计算环境的各种业务终端、管理终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

(2)安全审计。广播发送信息系统、操作终端、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配置并启用操作日志功能。同时,安全管理中心的日志审计系统,将操作系统、数据库、业务系统的日志信息收集,并进行集中审计,为管理员进行分析提供便利。

(3)应用安全。现有应用安全的基础上,针对广播发送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的安全需求,采取防护措施保障。主要包括对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安全审计等层面进行控制,构建应用安全系统整体的保护策略。

(三)网络和基础设施

(1)安全通信网络。广播发送信息系统的安全通信网络防护系统负责保证安全系统在通过网络进行跨域访问时的安全,同时防止外部网络非法访问内部安全系统,通信网络传输安全主要是保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这个功能可以通过加密传输来实现,而且能够阻止网络入侵行为,采用安全管理中心的通信网络监控模块予以实现(图1)。

(2)物理安全基础设施。对于广播发送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规划和考虑:

第一,严格控制机房的出入,包括根据广播发送信息系统的安全级别来安排机房访问层次划分,部署门警系统、部署视频监控系统来防止对物理机房的非法访问。

第二,电力系统的保护,保障系统的持续电力供应系统,配备合适功率的UPS电源,达到一类供电标准,同时对电力的布线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加装电力监测系统,有效的对电力系统实时监测。

第三,物理线路安全保护,对于物理线路的安全保护是保证信息系统持续安全、运行的关键, 需要建立防电磁泄漏系统以及物理线路的备份保护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设施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广播发送平台作为技术运用的主要方面,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保证信息的快速安全传递,提升信息的有效性,我国广播单位一定要构建信息安全防护的有效体系,完善安全边界、营造安全环境,并健全相关网络和基础设施,为广播事业的发展作铺垫。

参考文献

[1] 江龙才.电网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研究与应用[A].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C].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6.

第5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 关键词 】 邮件系统;信息安全;邮件通讯安全;Coremail邮件系统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E-mail Messages

Deng Chu-yan

[Mail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GuangdongGuangzhou 510305]

【 Abstract 】 E-mail, as a data carrier, envolves a lot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data. Once the mailbox is hacked, it will directly cause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corporate finance, information security, enterprise image and personal privacy. Coremail mail system focus on email for 15 years, and successfully develope Email information security solutions, at aspects of data storage, email delivery, login, anti spam, anti-virus, data management etc.

【 Keywords 】 mailing system; information security; e-mail communication security; coremail e-mail system

1 引言

电子邮件作为数据信息的载体,承载着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尤其是大数据时代,邮件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高,很容易遭到黑客觊觎。一旦邮箱被盗,将直接对企业经济安全、企业机密安全、企业形象和个人隐私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因此,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获得越来越多企业和政府机构用户青睐和关注。调查数据显示,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中拥有庞大的发展潜力。

2 常见的电子邮件泄密途径

近几年来,从国家政府到民间企业,邮件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常见的电子邮件泄密途径有几种形式。

1)传输过程泄密:普通邮件传输的过程是明文的,如果没有对传输通道进行安全防护,黑客可用技术手段切断传输、拦截邮件。

2)内容泄密:由于普通邮件是明文存储,所以黑客一旦拦截到邮件,就可获得所有邮件内容。

3)用户名和密码泄密:使用弱密码、密码明文存放、网络钓鱼、木马等病毒软件和程序漏洞很容易造成密码的泄露。

因此,邮件信息安全事故频发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安全防护。要确保邮件数据安全,邮件系统服务商应该从邮件生命周期着手,采取防御措施,解决邮件安全问题。

3 基于邮件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

除了系统自身坚固的安全防护,盈世Coremail邮件系统从用户需求和实际业务应用着手,从存储、登录、传输、反垃圾、管理、防御的邮件信息生命周期着手,保障邮件信息安全。

3.1 用户登录行为安全防护

3.1.1 多层次密码策略

大多数情况下,邮件泄密是由于用户使用简单密码引起的。为了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Coremail邮件系统对用户登录密码设置采用了多层次密码策略功能。

弱密码策略:提供弱密码检查工具,找出使用弱密码的用户。通过弱密码策略,提高用户密码强度,使得邮箱账号难以被猜测。

密码有效期:某一特定时间后,强制邮箱用户修改密码才能继续使用邮件。

防猜密码:用户被猜密码超过频率限制时,出现图形验证码和IP账号自锁定,需输入正确密码和验证码后方可解锁。

3.1.2 登录异常提醒

Coremail可实时查询最近14天的历史登录记录,包括登录IP、时间、何种登录方式及是否登录成功。如果用户的邮箱在非法IP地址登录过,系统会自动发出提醒,让用户确认上次登录是否安全。一旦用户发现任何异常,就可以及时核对登录信息,并更改邮箱密码,保障邮箱的安全。

3.2 邮件收发安全管控

3.2.1 反垃圾反病毒防护

病毒邮件、垃圾邮件是黑客惯用的邮箱攻击手段之一。作为支持网易全系列品牌邮箱和众多政府高校企业客户的邮件系统,Coremail设置了百万探针邮箱,拥有全国千万级IP信誉机制,采用二十多种反垃圾邮件技术,同时还嵌入反病毒模块,最大限度地确保邮件内容安全。同时还有全国最大的CAC反垃圾运营中心,能够对最新垃圾邮件样本进行实时分析,以智能算法学习+人工严格审核双重服务机制,大幅增强对可疑邮件的过滤判定。

3.2.2 邮件监控与审核

电子邮件作为企业商业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对整个企业的电子邮件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制将十分必要。Coremail从企业的具体需求出发,提供邮件监控和审核功能,使企业能有针对性地加强邮件收发内部控制管理。

3.2.3 邮件密级

Coremail邮件系统可提供邮件密级功能,用户的密级与邮件、附件密级对应,密级低的人员均不可查看密级高的邮件和附件,确保信息的安全。密级共分五级:公开

3.2.4 邮件加密

Coremail提供采用独家算法的邮件加密解密中心。在发送重要或邮件时,可以添加邮件独立密码,收件人需通过密码解锁才能读取邮件正文和附件。就算黑客跟踪收件人的邮箱,也无法直接看到邮件内容,保证信息安全。

3.3 邮件数据传输安全防护

保护用户电子邮件隐私不被情报机构获取需要加密技术的支持,但大部分邮件供应商不支持端到端加密技术。目前, Coremail是支持“端对端传输加密”的邮件系统。在邮件传送、投递过程中,Coremail通过CMTP私有协议对邮件内容进行加密和重新编码,所以就算邮件内容被扫描、被拦截,也不致泄密。虽然Coremail私有协议CMTP仅支持使用Coremail邮件系统的服务器端传输,但因为Coremail覆盖6亿终端用户,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端对端”安全传输。

3.4 邮件信息管理

由于邮件归档系统的数据比较敏感等特点,为此,Coremail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员、邮件审计员和安全监察员分权操作的业务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邮件归档系统可真正安全的应用起来。

基于邮件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是对用户登录、邮件数据本源、数据传输通道、数据管理等进行层层防护,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病毒、黑客入侵等行为导致的邮件信息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网民安全意识不足也是邮箱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因此网民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第6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 信息安全 防护体系 可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12-02

1 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推进,更多的设备和用户接入电力系统,例如,智能电表、分布式电源、数字化保护装置、先进网络等,这些设备的应用使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程度比传统电网大大提高,它们在提升电网监测与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数据与信息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比如黑客通过窃取技术访问电网公司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有可能造成客户信息泄露或数据安全问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国家的重大损失。因此,如何使众多的用户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使用电网的服务,成了当前电网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关键问题

云计算技术在电力企业的业务管理中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另外,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商业成本的降低,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网络应用获得了迅猛发展。如果在电网业务管理体系中将可信计算与云计算结合起来,将会使电网的管理水平如虎添翼。图1为构建可信平台模块间的安全通道示意图。

在可信计算环境下,每台主机嵌入一个可信平台模块。由于可信平台模块内置密钥,在模块间能够构成一个天然的安全通信信道。因此,可以将广播的内容放在可信平台模块中,通过安全通信信道来进行广播,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约通信开销。

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从设备功能上可以分为基础硬件层、感知测量层、信息通信层和调度运维层四个层次。那么,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就必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方面。因此,其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可从CA体系建设、桌面安全部署、等级防护方案等方面入手。

3 智能电网信息防护体系框架

3.1 数字证书体系

数字证书体系CA是建设一套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电子认证系统,并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实现各实体身份在网络上的真实映射,满足各应用系统中关于身份认证、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等安全性要求。该系统主要包括根CA系统、CA签发系统、RA注册管理系统、KM系统、证书状态查询系统和LDAP目录服务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3.2 桌面安全管理体系

该体系可为电力企业提供集中的终端(桌面)综合安全管理的桌面管理产品,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规范、健康的内网环境,如图3所示。

该体系能满足用户:确保入网终端符合要求;全面监测终端健康状况;保证终端信息安全可控;动态监测内网安全态势;快速定位解决终端故障;规范员工网络行为;统一内网用户身份管理等。

3.3 等级防护体系

此外,在设计信息安全体系时,还需要针对电力企业的业务应用系统,按照不同的安全保护等级,设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方案,如图4所示。

根据国家关于《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规定,该体系应该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将电力云技术与可信计算结合起来,设计了面向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框架,从CA体系建设、桌面安全部署、等级防护方案等方面阐述了该框架的内涵。但信息安全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工作,需要及时与最新的方法相结合,不断完善信息安全方案,使电网做到真正的智能、坚强。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1MG50);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Z2013007))

参考文献:

[1] 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

[2] 国家电网.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N].国家电网报,2010-01-12(2).

[3] 曹军威,万宇鑫,涂国煜,等.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36(1):143-167.

[4] 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5):1337-1348.

第7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和现代通讯技术开始在供电企业的电网中不断应用,实现了供电企业信息传输的准确、及时,提高了供电企业的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给供电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素,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等级和应用程度不同,因此其存在隐患的等级也就有所差别,将各种级别的业务系统混合进行处理将会导致各种问题。因此必须本着高性能、高安全、标准化的原则设计调度数据信息系统。

 

1 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市场的市场化趋势,整个电力市场中的电力调度中心、电力监控中心、变电站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日益频繁,电力系统的电网组成也日益复杂,不同级别的业务系统也日益增多,这就为黑客、病毒等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攻击日益频繁,增加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及二次系统崩溃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电力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设,加强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调度数据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因素

 

2.1 信息泄露或者数据破坏

 

在调度数据信息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其业务处理数据存在泄露的风险,其丢失方式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数据的存储介质发生丢失或泄露;数据被以非法手段窃取,恶意对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插入;系统设计时缺乏隐蔽通道等。

 

2.2 系统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1]。

 

在整个调度数据信息系统工作的过程中,系统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系统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系统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口令选择随意性较大,随意将自己的账号密码透漏给他人,经常与他人共享相关资源,致使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3 系统存在设计漏洞

 

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的设计程序复杂,技术要求较高,这就使得整个电力系统存在一定漏洞,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设计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设计漏洞则成为网络安全攻击的主要目标。另外,系统还存在一些易被他人利用的附加服务,这也是网络安全攻击的重点。一旦网络攻击入侵整个调度数据信息系统,将会对整个电力系统产生巨大破坏力和影响力。

 

2.4 操作及配置错误

 

这主要表现在对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参数缺乏系统的研究,缺乏对系统整体功能的深入了解。在系统运行的日常监控中,系统操作随意性较大,提高了系统网络安全的风险性。由于调度数据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整个功能的设计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动态的设计过程,容易发生系统配置错误,这也会加剧系统网络安全的风险[2]。

 

3 二次安全防护在调度数据网的应用

 

调度数据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一旦系统发生运行故障,会造成电力企业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故障,严重者可能会诱发重大安全事故,给电力企业及用户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建立二次安全防护。

 

3.1 实现制度安全的防护体系的建立

 

为保证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必须建立起恰当的安全防护体系,这一安全防护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应用安全防护体系,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制度安全防护体系,而制度安全防护体系更是贯穿于整个安全防护体系。制度安全防护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完善的系统保障制度,实现系统的制度化管理,如操作安全、应急反应等,并建立有效的措施,确保系统保障制度的落实。在系统保障制度落实后,不同的网络单位的相关部门也必须通过相应的信息安全措施加强对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管理,建立审计制度,提高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安全意识。

 

3.2 实现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纵向加密认证

 

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纵向加密认证是通过特定的加密认证的装置实现的,其加密认证装置放置于各级调度中心,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调度需求建立相应的加密隧道。加密认证装置可以实现电力企业电力系统专用通信协议转换功能,实现对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端到端的选择性保护,具体体现在如下两点:首先是为电力需求量较大的地区提供电力传输网络屏障,防止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其次是为电力企业下属网络单位提供认证和加密的功能,保证单位之间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3 实现对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纵向边界的保护

 

在进行数据调度过程中,所有传输的数据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纵向边界,该区域也是整个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最容易受到网络攻击的环节。为保证系统纵向边界的安全,应该在特定的网络路由器及交换机两部分之间设立安全防护装置,如纵向加密,防止外界的入侵,起到保护网络安全的作用。另外,通过纵向加密认证后,可以拒绝外部的大部分攻击,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系统异常运行数据和外部威胁的实时监测。纵向加密这种安全防护措施相当于现代的门卫,一旦发生外部入侵,其检测措施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测,并根据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3.4 加固审计策略

 

在进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时,除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事后处理机制,保证系统的事后跟踪能力,保证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连接,例如端口的连接、IP地址的连接等,实现对用户信息的详细全面记录,保证安全防护体系的安全威胁的追溯能力,为今后数据信息分析提供现实依据。安全防护系统本身具有Syslog功能,该功能可以实现对重要信息的记录。一般而言,网络设备应该具有相应的安全审计能力,便于系统网管服务器实现设备日志的管理,实现对设备日志的存储区分。另外,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开始应用到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中,如智能变电站,其主要作用是对整个电力企业的线路进行调节,只有实现对整个电力企业线路的有效调节,保证线路的稳定性,才能促进电力的快速稳定发展。但是智能化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也需要大量传输数据,其数据安全性决定着智能化变电站的工作效率、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及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因此也必须使用二次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保护,保证数据的安全,保证其运行安全和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的电力调度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在整个电力企业电力系统中,调度数据信息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其调度数据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秉持经济、高效、安全的原则,发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标准性特点,保证电力企业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8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关键词:病毒;防护;安全体系;架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494-03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已发展成为危害企业正常运行的一大问题。根据美国《金融时报》报道,现在平均每20秒就发生一次入侵计算机网络的事件,超过三分之一的互联网被攻破。国内百分之八十的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百分之二十的网站有严重安全问题。计算机病毒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浪费,还会随着病毒的传播演化,形成一个社会化问题,对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从计算机病毒特点出发,利用已有的安全体系研究方法,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架构展开分析与设计,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自我防护能力,而且对病毒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肆意传播起到有力的制约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计算机病毒特点

研究表明[1],对当前网络安全危害最大的威胁为计算机病毒,它将会造成网络通信阻塞、文件系统破坏、甚至重要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给企业与个人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了更为清晰地认识与理解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安全风险,我们首先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展开剖析。一般而言,计算机病毒会附着在宿主程序的可执行文件中,随着宿主程序的运行开始执行病毒程序,并且它们具有自我繁殖与网络繁殖功能,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加剧破坏程度。传统的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特征:(1)可以感染可执行代码的程序或文件;(2)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病毒传播;(3)会造成引导失败或破坏扇区,引发硬盘的格式化;(4)消耗计算机内存,减缓计算机运行速度;(5)躲避防毒软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随着计算机病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计算机病毒威胁也日趋复杂化与智能化,其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危害也在不断加大,我们将这种新型的威胁称为混合型威胁[2]。混合型威胁综合了病毒传播与多种黑客技术,能够自动发现与利用系统漏洞,并通过系统漏洞进行病毒的快速传播与感染。与传统病毒相比,具有混合型威胁特性的病毒具有以下特征:(1)传播速度更快,混合型威胁病毒传播速度极快,通常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感染整个网络,致使网络瘫痪;(2)侵入性与隐蔽性更强,混合型威胁病毒引入了自动化的漏洞发现与利用技术,使其更容易侵入计算机,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3)破坏程度更大,混合型威胁病毒能够智能地利用计算机漏洞,且伴随着木马程序,在传播过程中形成大规模的DDOS攻击,破坏性与危害性得到进一步提升。2001年7月爆发的红色代码(Code Red)就是该类病毒的典型代表,其集成了多种黑客技术,例如病毒传播、漏洞扫描、漏洞攻击、DDOS攻击等,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2009年爆发的震网(Stuxnet)病毒[3]则主要针对伊朗的核设施实施攻击,该病毒同时利用微软和西门子公司产品的7个最新漏洞,可以绕过安全产品的检测在短期内不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之后三年之久,“震网”病毒仍然困扰着军事战略家、计算机安全专家、政治决策者和广大民众。

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防护是企业网络安全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构建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护架构,增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 企业安全体系中的病毒防护架构设计

2.1 企业安全体系内容

企业安全体系是指企业在进行信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运用过程中,能够保证信息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与保障措施[4]。企业安全体系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人员、制度和技术,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体描述如下:

1) 人员。人员是企业安全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根据信息安全防护链分析,人通常是造成企业信息泄露和信息丢失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安全体系首先解决的威胁不是外部,而是企业内部人员的安防意识与安防能力,加大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传授信息安全技巧,培养信息安全综合防护能力,是构建企业安全体系的基础。

2) 制度。制度是企业从日常的工作出发,制定相应的规范与规章,制约企业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因此,企业安全体系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明确安防责任人,规定安防控制措施与奖惩措施。例如,制定《企业系统安全管理规定》、《企业应急处理管理规定》、《企业数据安全规范管理方法》、《企业密码体制管理办法》、《企业病毒防护手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此外,企业还需加大监管力度,以制度为依据约束与管理员工,完善企业安全体系建设。

3) 技术。技术是企业安全体系的核心与基本保障,只有建立一套安全稳定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才能够保证企业信息化办公的安全运行。此处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身份鉴别技术、病毒防护技术、访问审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一系列信息安全技术,同时,企业还需要订购与部署一些相关安全产品,例如企业网络防火墙、病毒防护软件、VPN设备、入侵检测设备等。

2.2 企业病毒威胁分析

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对病毒威胁划分类型,从而为病毒防护架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企业病毒威胁大致可以分为边界威胁、内网威胁、数据威胁以及远程接入威胁四类,具体描述如下:

1) 边界威胁。边界是指企业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等外部网络之间的衔接区域,如果病毒防护措施不理想,病毒很容易通过边界区域进入企业的内部网络,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边界威胁是企业信息安全建设面临的首要威胁。

2) 内网威胁。内部威胁是指病毒对企业内部网络节点造成的威胁,主要包括系统漏洞威胁、Web服务漏洞威胁、僵尸病毒威胁、木马威胁、恶意代码威胁、僵尸代码威胁等。由于企业内部节点数目众多、病毒威胁多样,因此,内网威胁很难实现全面与有效防护。

3) 数据威胁。数据威胁是指病毒对企业内部的数据库造成的威胁。由于企业的数据中心是企业内部信息传输与交换最为密集的地方,一旦遭到攻击将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数据威胁是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必须重点考虑的一项威胁。

4) 远程接入威胁。由于现代化的企业一般会建立异地分支机构,在总部与分支建立网络连接时大都采用具有保密性的网络连接技术,例如VPN技术。病毒对该类加密技术也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当远程接入的VPN遭到病毒攻击,企业内部网络将会产生较大的损失,因此,该类威胁也是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威胁。

2.3 病毒防护架构设计

根据企业安全体系主要内容,针对病毒对企业带来的各类威胁,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病毒防护架构,如图2所示。

企业病毒防护架构包括纵向的防护内容与横向的威胁类型。针对不同的威胁类型,在“人员―制度―技术”三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与研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防护架构具体描述如下:

a)边界―人员:组织边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边界网络的病毒防护知识,熟练边界网络防护设备的操作与应用。

b)内网―人员: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病毒预防知识培训,加强病毒防护意识,减少木马、蠕虫等病毒进入内网的潜在危险。

c)数据―人员:组织数据管理人员进行病毒防护培训,使其掌握数据库入侵知识、病毒攻击手段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等多种防护技能,熟练防护设备的操作与应用。

d)远程接入―人员:组织负责远程接入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掌握针对VPN连接的加密体制、用户权限管理方法、病毒攻击手段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e)边界―制度:建立企业边界网络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病毒防护手册、奖惩制度,约束网络管理人员行为,减少失误,确保边界网络安全。

f)内部―制度:建立企业员工的病毒防护制度,建立监督机构,依据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员工的病毒防护措施。

g)数据―制度:建立企业数据中心管理规定,明确数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病毒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按照制度规范各项操作。

h)远程接入―制度:建立远程接入管理规定,规范远程接入操作,减少因操作失误造成的病毒侵入与攻击。

i)边界―技术:针对边界病毒威胁,企业应该对安全设备集成AV防护模块,或者部署硬件防病毒墙,从而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侵入内网,而且在网络边界应增加URL过滤功能,对一些已知的病毒载体网站(挂马网站或不健康的网站)进行地址过滤,减少病毒隐患。

j)内网―技术:针对内网威胁,应建立两级病毒防护机制,即企业级的病毒防护中心与个人版的病毒防护系统。企业级的病毒防护中心负责整个网络的病毒防护,为个人提供杀毒软件更新服务;个人的病毒防护系统则利用杀毒软件、软件防火墙进行病毒防护,且定时更新软件系统,做到个人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等实时防护。

k)数据―技术:针对数据威胁,应在数据中心建立硬件防火墙,对安全信任网络与非安全网络进行隔离,并且设置针对DDOS攻击与病毒攻击的防御软件与设备,例如,杀毒软件、具有高性能检测引擎的入侵防御系统等,具体的防护技术可以详见参考文献[5]。

l)远程接入―技术:针对远程接入威胁,应加强VPN连接的用户访问权限管理,减少无关人员的侵入与破坏,并且加入防病毒软件,监测连接的安全性。

与传统的计算机病毒防护架构不同,该文提出的防护架构更为合理,其不仅局限于局部的技术架构,而且关注了更为高层的制度与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为企业全面推进病毒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供可靠指导。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病毒的复杂性、智能性与危害性不断提高,企业病毒防护能力已发展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首先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展开分析,随后利用企业安全体系内容(人员,制度,技术),结合企业潜在的病毒威胁,提出了病毒防护框架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该框架能够有效指导企业病毒防护建设,为企业的网络利用及信息化办公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子英.某集团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 26(12):273-277.

[2] 赵聪.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全面提升信息网络病毒防护水平[J].天津科技,2009,36(4):82-84.

[3] Robert McMillan.Siemens: Stuxnet worm hit industrial systems[R].ComputerWorld,Septemper 14, 2010.

第9篇: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范文

1.1安全防御意识缺失

企业内部人员并没有充分认知到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安全防护意识存在很大程度的缺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网络办公方式将逐步实现数字化,办公模式网络化将会致使企业内部人员对自动化技术产生高度依赖性。但是企业内部人员并没有对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很多企业内部的防御系统都存在陈旧老化的现象,没有对网络防御系统进行及时更新,网络建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针对网络安全构建完善的防护机制;面对网络恶意破坏,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并不具备良好的抵抗能力,一旦遭受破坏,将会很难进行维修;企业领导者并没针对网络安全开设相应的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对网络系统进行信息安全监管。

1.2网络非法入侵

企业网络系统存在较多漏洞,网络黑客将会利用这些漏洞非法入侵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继而篡改企业信息资源、下载企业重要资料,致使企业内部商业机密出现损坏、丢失或是泄漏等问题,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网络黑客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漏洞,冒充他人,在网络上进行非法访问、窃取商业机密、泄露传输信息、诈骗、对计算进行病毒破坏以及干扰等行为,对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工程建设造成非常大的威胁,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性因素。

1.3网络病毒

网络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企业网络系统进行感染与侵害,例如,文件打开、软件下载、聊天传输信息以及邮寄电子邮件等。病毒可以通过及时网络进行传播,因此网络病毒的感染范围非常大,感染效率较快,对企业网络系统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受到了大力推广,为网络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主要途径,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病毒的感染效率。企业内部人员在使用介质软件或是数据时,都有可能促使企业网络系统感染网络病毒,致使企业网络系统出现崩溃现象,整个网络工程处于瘫痪状态,导致企业网络系统无法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网络病毒还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对企业网络系统进行病毒感染,例如窃取用户名、登录密码等。

1.4忽视内部防护

企业在构建网络化工程时,将对外工程作为系统防护重点,高度重视安全防火墙技术,并没有对内部防护工程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知。安全防火墙只能提高企业网络工程的对外防护质量,对内部防护毫无作用,如果使用企业内的计算机攻击网络工程的局部区域,网络工程的局部区域将会受到严重破坏。现阶段,内部攻击行为也被列为企业网络安全建设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之一,因此,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内部防护工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网络化工程实现安全建设。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企业网络所遭受的安全攻击中,内部网络攻击在中发生事件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企业内部人员对于网络安全没有形成良好的防范意识、网络结构被无意泄漏、IP地址随意更改、乱用敏感数据等都会对企业网络系统内部防护工程造成巨大威胁。

2企业实现网络安全建设的具体措施

2.1完善网络安全体系

企业内部人员在构建网络化工程前,要深入了解网络信息的安全情况,对网络信息的需求进行准确把握,具体分析企业内部人员的使用情况以及非法攻击情况,继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为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企业网络化工程安全性受到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别是外部入侵、内部使用。内部使用是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没有遵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网络操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存在缺失等,致使企业内部信息出现泄漏等现象;外部入侵是指网络木马、黑客攻击以及网络病毒等。这两种方式都会对企业网络安全建设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会致使企业信息丢失,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内部人员应根据企业网络化工程的实际使用情况,构建相应的安全体系,企业领导者还要针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标准规范,避免工作人员在实际网络应用中,出现违规操作行为,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并构建软硬件防护体系,可以有效抵抗外部入侵,从而保障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

2.2构建网络安全系统

现阶段,企业在网络化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两种防护方式构建安全系统,分别是软件防护、硬件防护。面对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对网络安全建设提出的要求,企业内部人员在构建网络安全系统时,应该将软件防护与硬件防护进行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网络工程系统实现安全化建设,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促使网络化工程的服务功能得以全面发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人员要想全面提升企业的网络化工程的防护能力,还要对网络硬件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才能对防火墙服务器标准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服务器的可行性。企业内部人员要想构建良好的网络安全系统,首先要对系统硬件设备进行深入调查,确定系统设备类型,准确把握企业内部人员的实际使用需求,继而再对防火墙类型进行选择。

2.3对网络安全设置进行有效强化

首先,企业内部人员要对企业网络系统进行充分了解,准确把握其与互联网之间的接入方式,然后选择适宜的软件设备以及防火墙设备,这样可以促使互联网与企业网络化工程之间实现安全接入,有效提升企业网络工程的防护能力。对于企业原有的防火墙,不应进行拆除,应该在其基础上构建入侵检测系统,这样可以对企业内部网络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如果有突况,可以进行及时反映,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提供很大的便捷性,还能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为了实现移动办公,企业内部人员可以构建一种加密系统,例如,VPN加密系统,利用该系统,企业内部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企业内网进行访问,而不必担心出现信息泄露等情况,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网络安全的防护功效。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