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行业经济形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业经济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业经济形势

第1篇: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一、2015年11月国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明显回升

 

2015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工业增速有明显回升,但仍处于较低区间。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品市场仍然稳中有升。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2%,增速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停止2015年以来持续下滑的态势,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与1—10月份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18.2%,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是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得以保持的最主要原因。外部需求仍然低迷,但有回暖迹象。11月份工业品出货值增速同比名义下降2个百分点,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工业行业增速仍处在中低速增长与提质转型阶段。

 

(二)产业链下游行业增长态势好于产业链上游行业

 

2015年11月份,产业链下游行业增长态势好于产业链上游行业。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2%,增速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较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改变负增长状态。

 

从主要工业行业增速来看,11月份增长最快行业为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3%,自8月份恢复以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除了汽车制造业外,增速超过10%的行业还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1%),增速超过8%的行业还有食品制造业(9.6%)、医药制造业(8.8%)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5%)。可以看出,增速超过10%的行业数量仍较少,且增速超过8%的行业主要为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产业。从增幅来看,11月份,半数行业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半数回落。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仍为汽车制造业,较10月份增长5.7个百分点,其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改变10月份负增长的状态,11月份较10月份增速提高2.6百分点。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较上月增速均收窄2.4个百分点,其次为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速分别较上月收窄1.2和0.9个百分点。

 

(三)中部地区成为工业增长最快区域

 

2015年11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分别同比增长7.3%、8.1%、7.8%,相比于10月份分别提高0.8、0.4和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仍然是增长最快的区域。另外,东北地区下降2.5%,较上月下降幅度收窄2.1个百分点,区域工业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业经济有回暖的可能性。

 

(四)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2015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降幅收窄。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尽管1—11月份工业利润降幅收窄,但在当前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企业效益仍不乐观。1—11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仍低于主营业务成本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为1%,而主营业务成本增长达到1.1%。虽然11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月份同比下降1.4%,产品销售开始由降转升,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稍微缓解。但是,受市场需求、价格、成本、库存、应收账款等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短期内难有起色,其中产成品存货增长有所加快,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4.6%,增幅比10月末加快0.1个百分点。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工业经济复苏不平衡,发达经济体的增长表现好于新兴经济体。

 

(一)美国工业生产减缓,PMI为近三年首次降至荣枯线下

 

(1)工业生产增速继续下降。11月份,美国工业总体产出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2%,同比增速是2010年1月以来首次降低为负值。已连续第3个月环比下降。11月份,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6.95%,较10月下降0.53个百分点。(2)PMI回落至50以下。11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6,较10月大幅度下降1.5,已连续5个月下降,是2009年7月以来的新低,是2012年11月以后首次跌至50以下。(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11月份,美国失业率(季调)为5.0%,与10月持平,为自2008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下降。11月份,美国PPI(季调)同比下降3.3%,环比上涨0.1%,PPI连续第12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逆差同比下降。10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季调)为439亿美元,逆差同比减少2.66%,较9月增加14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总额(季调)为1840.6亿美元,同比下降6.9%,进口总额(季调)为2279.5亿美元,同比下降5.2%。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保持增长,PMI达到近19个月以来的新高

 

(1)工业生产保持增长。10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0.6%,为连续第11个月同比正增长。三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1.6%,比二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2)PMI上升。1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了0.5,已连续3个月增长,达到近19个月以来的新高。(3)失业率继续下降。10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季调)为10.7%,比9月继续下降,为2012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回落。10月份,欧元区17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1%,比9月份降幅缩小0.1个百分点,欧元区PPI自2013年8月以来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顺差缩小。10月份,欧元区18国贸易顺差(季调)为198.5亿欧元,较9月略减少,出口同比增长0.6%,进口同比下降0.4%。

 

(三)日本工业生产微弱增长,PMI上升

 

(1)工业产出微弱增长。10月份,日本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0.2%,为近6个月来的新高。10月份,日本产能利用率指数为98.7,同比增长0.2%,环比上升1.3%。(2)PMI继续上升。11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6,比10月上升0.2,已连续2个月上升。(3)失业率明显下降。10月份,日本失业率(季调)为3.1%,比9月大幅度下降0.3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下降。11月份,日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6%,连续第8个月同比下降,降幅保持稳定。(5)贸易逆差扩大。11月份,日本贸易逆差为3797亿日元,较10月增长4881亿日元,出口额、进口额分别比10月减少5611亿、731亿日元。

 

(四)巴西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PMI为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

 

(1)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10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1.2%,环比上升3%,自2014年3月以来已经连续20个月同比负增长,且下降幅度还在加大。(2)PMI持续下降。11月份,巴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至43.8,继10月大幅下降后继续下降0.3,为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3)失业率上升。10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业率为7.9%,比9月上升0.3个百分点,是2009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4)PPI大幅上涨。11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自3月份以来已连续9个月同比增速逐月加快,连续2个月达到10%以上,为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5)贸易顺差减小。11月份,巴西贸易顺差为7.6亿美元,比上月减少12.4亿美元,进口比上月减少51.2亿美元,出口减少63.5亿美元,分别同比减少50%、38%。

 

(五)南非工业生产下降,PMI持续位于荣枯线下

 

(1)工业生产下降。10月份,南非制造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1%,连续3个月同比正增长后首次转为负增长。(2)PMI下降。11月份,南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季调)为43.3,继10月下降1.8后再次大幅度下降4.8,已连续4个月低于50。(3)PPI增速持续上升。10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PPI同比增速呈不断提高的趋势。(4)贸易逆差大幅增加。10月份,南非贸易逆差为214亿兰特,比9月大幅度增加201亿兰特。进口额较上月增长146亿兰特,同比减少2.3%,出口额比上月减少55亿兰特,同比减少2.6%。

 

(六)印度工业生产大幅增长,PMI下降,对外贸易下降

 

(1)工业生产持续增长。10月份,印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8%,环比增长1.6%,已连续12个月同比正增长,增速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2)PMI继续下降。11月份,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3,较上月继续下降0.4,已连续4个月下降。(3)PPI持续下降。11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同比下降2%,连续13个月同比负增长,降低速度在明显减缓。(4)对外贸易同比大幅下降。11月份,印度实现贸易逆差97.8亿美元,出口额为200亿美元,同比下降24%,进口额为298亿美元,同比下降30%,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已连续12个月同比负增长。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持续萎靡,通货膨胀加剧,对外贸易萎缩

 

(1)工业生产持续萎靡。11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3.6%,连续10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下降。11月份,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1,较上月下降0.1,连续2个月保持高于50的水平。(3)通货膨胀加剧。10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大幅增长14.2%,环比上涨1.8%,增速继续上升,已连续9个月保持7%以上的增速。11月,CPI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已连续14个月保持在8%以上的高通货膨胀水平,增速略有下降。(4)失业率回升。10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在短暂回落后回升至年初的水平。(5)对外贸易大幅萎缩。10月份,俄罗斯贸易顺差为100.6亿美元,同比下降31.6%,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34%,进口额同比下降36%。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一)2015年11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有所改善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5年11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有所改善。多项指标已经从偏冷区间返回至正常区间,但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恶化,连续四个月在荣枯线之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处在偏冷区间。一般贸易进口额降幅收窄,而一般贸易出口依旧处在偏冷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转好迹象依旧不明显;货运量稍有改善。发电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向好,代表货币政策信号的M1-M0表现积极,对工业经济稳定起到支撑作用。

 

(二)2015年12月份工业经济增速回调可能性增加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预示12月份工业经济形势持续微弱回调,增长动力依旧依赖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11月份,外围市场持续出现分化,美国制造业PMI回落至荣枯线之下,持续延续上月下降趋势,欧元区制造业PMI持续上涨至52.8个百分点,提高0.5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依旧处在负值区间。工业品产量去库存效果显著,工业品产量出现积极信号,除乙烯产量出现回调之外,焦炭降幅收窄,铝材增幅扩大、生铁、粗钢已经恢复至正值区间。货币市场稳步增长,各种口径的货币供应量同比持续稳步增长。房地产市场和固定资产投资支撑效力显现。

 

当前工业经济形势有所改善,并将在可能延续至未来一个月,但支撑力量后继乏力。在“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区域政策的带动下去库存效果显著,但产能过剩痼疾仍在;网络促销活动“双十一”对带动国内消费起到积极作用,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节日效应也将持续发挥作用,对促进国内消费增长起到积极支撑作用;而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等战略的实施以及越南等新兴市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将会受到部分消减,出口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第2篇: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2008年机床工具行业经历了雨雪冰冻灾害、原材料涨价、汶川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去年1~12月我国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61.72万台,同比减少了2.4%;其中数控机床完成12.22万台,同比下降3.3%,同时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有所变化,近年来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始终是连年上升,但去年1~11月出现了占比下降,由上年同期的20%下降到19.8%,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2008年下半年机床市场需求逐步放缓,机床企业储备的订单数量下降,2009年的订单一般维持在6个月左右。在世界机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机床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一、行业总体生产、销售情况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

2008年是我国经济极不平凡的一年,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国内需求也出现“拐点性变化”,再加上重大自然灾害的连续发生,导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显著调整,由上半年的增长13%调整到仅增长9%。其中第四季度调整猛烈,仅增长6.8%。从总体来看,2008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投资和消费加快、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去年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城乡消费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1 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际初级产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进口同比下降8.8%,出口同比增长4.3%。

2009年伊始,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央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启动了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以防止经济出现过度下滑。继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中央政府已悄然启动部署1300亿元新一轮中央投资计划。

(二)行业发展继续保持高位,但增速进一步趋缓

2008年,机床工具行业经历了雨雪冰冻灾害、原材料涨价、汶川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行业增速明显放缓。目前机床行业的4000多家企业,大概分三类,好的也是少数,在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往前发展,他们去年任务不但没下降,而且2009年的任务也接得差不多了;还有一部分企业很难经营下去,这样的企业也不多;大多数企业正在挣扎,千方百计度过难关,向专、精、特转变,寻找新的发展出路。

200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增速明显低于上年,具体经济指标如下:去年1~11月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2770 亿元,同比增长26.2%,低于上年同期11.74 个百分点;完成利润160.91 亿元,同比增长13.58%。

(三)不同行业概况

从上述统计的五个行业看,2008年1~11月我国机床下属的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切削工具制造业、木材加工机械制造业、其他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五个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速均有所下滑,其中,其他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下滑最为突出。

2008年四季度,金属加工机械销售速度骤减,去年前11个月,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从8月份的30.51%降到26.25%,利润从30.24%跌到17.06%。由于原材料上涨、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综合影响,金切机床与2007年同期相比,在产品产量(1~11月)增加0.2%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加18.32%,截至2008年11月,金切机床行业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2008年前11个月,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下属的各个子行业中,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业、金属成形机械制造业、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逐季下滑,与机床工具行业总体走势相同。与上年同期相比,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中所属的子行业中,销售收入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其中,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业和机床附件制造业下滑幅度较大,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0个百分点以上。

二、重点产品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总署统计,中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显示,去年1~11月,中国金属加工机床累计进口82927台,同比下降13.2%;累计进口金额达696,251.1万美元,同比增长9.9%。 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世界机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机床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机床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08年1~11月金属加工机床出口数量587.91万台,出口金额19.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5%。其中数控机床出口累计6.4亿元,同比增长44.4%。位于世界机床企业前十名之内的沈阳机床集团和大连机床集团,机床出口均超过1亿美元。沈阳机床集团出口1.8亿美元,其中数控机床出口占60%;大连机床集团出口1.32亿美元,数控机床成为其出口的主流产品。数控机床出口增长旺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齿轮加工机床出口单价分别平均增长48.0%和64.3%。可见,调整机床出口产品结构成效显著。 出口的重点产品中,2008年1~11月,数控卧式车床出口数量为0.82万台,增长32.55%,出口金额1.6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6%;用激光、其他光或光子束处理材料的加工机床出口0.88万台,同比增长31.43%,出口金额0.97亿美元,同比增长60.39%;锯床或切断机出口94.7万台,同比减少61.51%,出口金额0.86亿美元,同比减少45.83%。

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如韩国及拉丁美洲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造成当地市场投资突然冷却,固定资产投资大大削弱。我国机床工具产品在欧洲以及南美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有的甚至涨价幅度高达80%,用户不得不延缓付款或取消合同。有些企业为减少出口机床在国内的库存,要求国外商大量提货。事实上,这些机床在国外商处大量积压,商在巨大资金压力下,新签合同以及按期付款均出现困难。据调查,有些企业在2008年9月以后的出口合同额同比下降了30%,发货和回款受到较大影响。由于资金回笼不足,新签订合同不足,现在很多传统出口产品都在减产,加上资金流不畅,企业的利润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国内前期原材料上涨也对出口产生了影响。原材料2008年上半年上涨幅度较大,下半年涨幅趋缓并有所回落,制造成本上升,这对行业的出口利润打击甚重。

三、总体产品供给情况

2008年1~12月,我国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61.72万台,同比减少了2.4%;其中数控机床完成12.22万台,同比下降3.3%,同时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有所变化。近年来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始终是连年上升,但去年1~11月出现了占比下降,由上年同期的20%下降到19.8%,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国内汽车、造船、发电等用户行业需求放缓,大规模技改计划暂停。江浙及沿海地区外向型加工企业受外来订单减少影响,机床采购意愿降低,企业纷纷减产。同时,受2009年即将推出增值税转型政策影响,部分用户压缩了采购计划,从另一个方面促使机床采购需求下降。2008年经济波动影响和偏紧的货币政策,使许多用户企业为了保证必要的现金流,主动削减投资计划。从数据上看,2008年下半年机床市场需求逐步放缓,机床企业储备的订单数量下降,2009年的订单一般维持在6个月左右。

去年6月份以来机床工具行业增速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从产品来看,主要产品数控机床产量增速自年初开始就不断大幅下滑。200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给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根据协会对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显示,产成品库存自年初以来就一直高于往年,截止到2008年11月,累计产成品库存达86亿元,同比增加22.5%。工业产品销售率95.5%,同比降低1.7%,库存产品主要集中在低档的中小机床、通用产品。工业产品销售率出现下降,说明产品库存压力开始显现。

四、行业热点

(一)221亿机床重大专项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指南”将在2月中旬,这意味着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当中最后实施的一个专项即将启动。

据介绍:机床重大专项总投资达221亿元,所有项目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定向,比如8万吨水压机,仅一重、二重能做,没有招标的意义;第二种是议标,这种形式适用于那些只有三五家具备生产能力的产品,比如25 米数控立车,国内也就是武重、齐一等几家能够生产;第三种是招标。只有少数项目采用前两种形式,大多数项目采用招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是中国确定的2006~2020年期间十六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专项的目标是:重点开发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制造等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满足国内主要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该专项规划将重点解决我国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化的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品自动化水平低,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的实施,对于提升中国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带动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按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总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国际领先;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队伍。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立足国内。根据调研四大领域用户的反映,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中,主机重点开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18种)、重型数控金切机床(7种)、数控特种加工机床(4种)、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11种),这些基本涵盖了四大用户未来10~15年发展对高档数控机床的品种需求,是四大领域急需的数控设备。这些产品属于难以从国外进口或者国外不向我国出口的产品。重点任务所列项目, 能够基本满足四大领域发展需求,总体情况如下:

专项重点任务所列重型数控金切机床7项,包括重型立卧车床、龙门、铣床、落地镗床、轧辊磨床类,可以满足船舶、发电设备和大型飞机对超重型和重型零件的复杂、高效、复合加工的需求。 专项重点任务所列数控机床车床类和加工中心类项目7项,包括高速精密车床、加工中心、复合机床类,能够满足航空航天、船舶、发电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对高速、精密、复合加工的需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数控磨床类项目9项,包括各种数控磨床,可以满足航空、船舶、发电设备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对高速、精密、复合磨削加工需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齿轮加工项目两项,其中大型滚齿机和磨齿机可以满足大型矿山设备、大型船用变速箱和风电设备等大型、精密齿轮加工要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电加工机床项目两项,包括数控线切割和成形机床,能够满足航空、模具、家电等行业对特殊加工的需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大型数控成形设备项目11 项,能够满足汽车、船舶、发电、家电等行业对金属成型加工的需求。参与机床重大专项调研的专家认为,随着四大行业的发展,除专项所列重点任务项目外,还需要一大批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数控机床和专用机床,如大飞机制造所需的各种数控专用设备、大型汽轮机和发电机转子加工所需的“数控叶根槽铣床”和“数控转子槽铣床”、风电设备加工所需的“数控成型铣齿机”和“数控成型磨齿机”、大型核电压力容器加工所需的“超重型深空钻床”、汽车发动机关键件连杆加工的涨断机床以及高效、自动化的柔性生产线等,建议专项的实施推行滚动计划,适时补充四大行业急需的数控重大装备项目。专项目标:80%立足国内。参与调研的四大服务领域的用户专家和重点机床企业制造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数控机床还处在大量进口阶段。2007年,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48%, 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国货所占百分比只有个位数。该专项确立的目标是,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以上立足国内。这个目标是高标准的,但通过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应该能够实现。专项所确定的目标科学、任务明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有关要求;专项重点任务项目所列技术指标体现了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技术参数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国际领先。专项实施完成后, 能够大大推动我国机床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专家着重指出:进口的高档机床,精度可以保持一二十年不变,可靠性好,很少出现问题。我国机床的技术指标如精度、速度等技术参数不是主要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根本差距在于机床的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研制出技术参数与国际水平一致的国产数控机床,但是表现机床内在水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提高机床精度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需要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发手段和制造技术装备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取得成效。数控机床稳定性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机床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最高境界,是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最主要目标。据此,重大专项在确定重点任务项目时, 不但要达到技术参数指标,同时要强调机床的内在质量即稳定性和可靠性,把加强机床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放在重要位置,是十分必要的。

(二)机床影响因素分析

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特别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机械行业包括机床行业普遍出现库存增加、增速下滑的状况,行业面临压力。其实,相对于机床行业前几年30%~40%的增长,现在的情况反而是正常的。仅有增长的额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增长的结构以及增长的拉动因素,究竟是依靠规模还是依靠质量,这一点对判定是否健康的增长也很重要。

机床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领域。首先,原材料供应如钢铁等,还有间接设备对机床成本的影响。机床的成本40%来自原材料,钢铁的价格从年初的上涨到最近的走低,对机床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二,机械设备行业对机床行业的影响。最近除了工程机械行业以外,其他机械行业的增长回落都很快,机床行业需要随时关注这些客户行业的动向。其三,出口对机床行业的影响。总的来说机床行业出口额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不大,出口并非行业最重要的拉动因素,但整个国家出口规模的下降会对机床行业产生间接的、较大的影响。去年以来,江浙一带模具行业下滑较大,这对机床行业将会产生直接影响。机床行业应对当前形势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机床行业经过近10 年的行业复苏、振兴,已使产品、人才、技术在世界上逐渐得到认同。即使这次遭遇下滑,由于有实力作保障,也不会像上个世纪那样使全行业陷入困境。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机床企业的机制发生变化。东北地区的机床企业生产能力强、发展快、历史悠久,国企转制为股份制的企业较多;西北地区以国有控股企业为主;江浙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制的改变,为机床企业增强了活力和应变能力。其三,现在国家对装备制造行业十分重视,在政策方面对机床行业特别是数控机床行业有倾斜,包括2009年即将实行的增值税转型都将对机床行业产生利好。

虽然目前总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机床行业却是“忧中有喜,喜中有忧”。既有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改进,也有有利因素,给予我们希望和前景。机床行业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机床内部结构调整缓慢,一些高端产品仍然只有部分企业具备生产能力;2008年以来机床进口(额)继续增加,去年前11个月机床进口总量为69.6亿元,而2007年全年机床进口才70亿元;关键功能部件依赖进口,比如直线电机、刀库等国内没有研发、生产能力;一些企业规划缺乏长远考虑,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考虑不够。现在行业偏冷,正是强化交货期、服务、价格等的时候;产品标准检测技术落后,可靠性的检测方法与国外还有差异;经营理念有待加强。要转向为客户提供成套、可靠的加工解决方案。在目前形势下, 国内机床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商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机床行业也有一些有利影响。普通产品的需求萎缩,使那些生产量大面广的机床生产企业面临困局,从而为行业重组形成机会。优胜劣汰之下,行业将更加趋于成熟,这也是一个“挤水”的过程。另外,形势的紧张也将迫使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压缩普通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的数控化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前在生产任务紧张时无暇顾及,现在正是调整的良好时机。

(三)市场结构变化

2008年机床工具行业市场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地区市场需求呈不均衡态势。二是各行业发展对机床需求呈现出新格局。三是竞争实力的变化为同业整合带来了机遇。

第3篇: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一)2010年全年工业经济走势判断

从前三季度的发展势头来看,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不出大意外的话,预计2010年全年将保持恢复性快速增长的格局,增速将超过去年水平。但由于受近期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第四季度增速很有可能较前三季度有所回落,工业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预计我国工业增加值2010年下半年增长10%左右,全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

1、“促内需、保增长”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出口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工业发展整体向好的趋势仍然存在

2010年的宏观调控仍以“促内需、保增长”为主要基调,采取“结构从紧、总量从宽”的政策思路,内需增长是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自2009年以来,国家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内需的较快增长,弥补了金融危机以来外需不足的影响。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6.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5%,国内贷款增长22.6%,自筹资金增长30.5%,利用外资增长3.9%。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92亿元,同比增长18.2%。当前消费者预期指数仍处在上升阶段,虽然7月份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但总体趋势而言,向上攀升的势头依然明显,说明消费增长能力仍有一定保证。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显现复苏迹象,我国出口快速回升并创下新高。统计数据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继续走强的趋势,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的出口增速大于整体的增速,服装出口也在加速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目前还未大幅损害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势头正在减弱,消费增长在短时期内很难替资增长

一是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完成,短期刺激政策效应趋于减弱。2011年是此轮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政策和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的最后一年,各项资金投资将陆续完成,各项短期刺激政策陆续到期,投资对工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趋于减弱。二是为防止通胀和抑制流动性,紧缩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年内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到3%以下难度很大。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政策的实施显示了国家打压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后续可能还会有一系列政策跟进。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基本建设和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将放缓,这将直接影响到以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和其他关联行业的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过剩产能的抑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也将对短期内的工业增速产生影响。

3、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出口需求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变数

受全球债务危机及各国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乏力、全球不均衡复苏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2010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显示复苏势头在减弱,除了国际因素以外,在国内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两个方面。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开始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从短期走势看,这种扩大波幅的升值模式将加大出口企业在汇率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对本身议价能力较低的出口企业利润产生压缩。而今年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对于改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优化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的政策也表明,中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将是长期性的,它反映了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其他“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加工类产业受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进而影响到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

(二)2011年工业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分析,相对于2010年的高速增长而言,2011年的工业经济整体将保持平稳趋缓的增长,增速将很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将使工业行业发展出现分化格局。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日益迫切,工业发展将加快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在投资减弱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影响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增速或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产业波动风险加大。二是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需求带动下,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和高加工度的产业有望获得较快增长,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有所增强,对我国工业结构改善的积极作用也会逐步显现。三是在外需再次面临压力的条件下,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制造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面临调整,尤其是受到原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环节的企业生存压力将再次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转移的步伐将会加快。四是以内需为导向的轻工、家电、食品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产品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但受制于居民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整体增速出现大幅变化的难度较大。在宏观经济短期复苏与经济结构长期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未来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呈现加快分化的趋势,部分粗放经营、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被加快淘汰的困局,而具有核心竞争实力和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经营状况将会继续改善,并面临兼并重组做大作强的战略机遇。

二、政策建议

(一)立足扩大内需,引导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1、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需求

以“十二五”规划为基础,在保障房建设、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民生、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薄弱领域,积极增加新的项目储备,财政预算预留必要的支出空间,一旦社会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调势头,适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继续加快带动和启动民间投资,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和意愿,推动民营企业投资逐步接过国企投资的“接力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强国际合作,有针对性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扭转利用外资增速下滑的局面。

2、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

继续实施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的消费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紧紧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加快推进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以及工业金融等生产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消费领域。

3、加快推进城镇化,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以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二)积极调整外经贸政策,继续改善出口环境

1、加强国际合作,及时调整外贸政策

针对当前出现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国际市场和贸易政策信息,协调贸易摩擦,根据产品出口形势,灵活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贸易政策,不断改善出口环境

2、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

继续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国内外金融政策,充分考虑汇率平衡的长短期因素,根据形势适时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贸易结构乃至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3、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走出去”效率

及时抓住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的良好机遇,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投资领域,提高战略资源掌控和跨国经营的能力。

(三)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尽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积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2、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从研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

3、积极推动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信用制度建设,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

第4篇: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 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备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而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从建筑企业来分析,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风险防范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当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的健康运行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保障,但是执行力度不强成为当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使得很多财务人员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开支无计划、费用无控制等现象,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形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秩序紊乱,经营质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务风险意识较薄弱

由于建筑企业的负债比例较高,建筑企业是在高风险的状况下运营,有些建筑企业风险意识不强,为了获得工程项目,就会出现拖欠工程款项、大量垫资的情况,从而就使企业面临着更高的经营风险。

(三)经济效益水平普遍不高

尽管企业内部都制定有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也明确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但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中有权无责或者有责无权的现象仍然严重,比如说冗员过多不能够有效精简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再加上现阶段建筑企业不规范竞争等因素,制约了建筑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低于其他行业经济效益。

(四)账实不清现象严重

企业现金管理不严格、存货控制力度不强是当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这样就导致了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进入了恶性循环,尽管很多建筑企业账面上表现的是利润数,但是并不是真实的数据。例如有些企业账面上显示有钱,但是事实上并没有钱,从而就可以判定当前的利润是零,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有些企业账面上有钱,但是款项不能收回,过后就会逐渐演变为坏账,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价值。此外,建筑企业拖欠工程款项,不但使企业承担沉重负担,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新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建筑业正在逐步实施结构性调整,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措施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一般而言,财务管理观念是落实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正确价值观,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竞争力,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是很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树立起现金流观念。简而言之,现金流是企业收到的同时可以进行再投资的资金,是衡量企业财产和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二、树立利润最大化理念。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对于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如此,从而就需求建筑企业加强对收入、费用、资金等指标的控制,致力于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做贡献;三、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坚持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计划、控制等作用。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从而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利润,为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四、市场风险理念。由于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与之相伴随的市场信息也是瞬息万变的,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的利益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自负盈亏的,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采取扩大业务量的形式降低成本。对于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那些额外的收益去弥补,特别是对于集团公司领导和财务人员来讲,树立起风险观念更为重要,这样才能够引导建筑企业科学合理地投资,从而加强对旗下子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进行考核和监督。

(二)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建筑企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和及时了解到当前最新的市场信息,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有目的、有秩序地实施财务管理,逐步促使财务管理由以往的被动化、机械化管理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就要求企业在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等活动中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要求,同时要实施控制并对其进行认真考核,致力于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发挥各级预算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所发生的收入、成本、费用等实施预算管理。此外,通过对财务预测和决算,就可以制定出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方案,从而为财务管理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规范会计行为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强化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牢固树立起不做假账的意识;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税收法律制度的普及。由于会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从而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通税收相关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除此以外,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从而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

(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金的核心作用

一般而言,资金是国民经济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不但可以创造新的价值,还可以有效地增加社会产品剩余价值。通常资金的管理也是控制资金运作的过程,在对资金进行合理分析并作出判断后,制定出科学的方案。

首先,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资金运用达到最优。从而就要求对自己的来源和使用进行科学的配置、加强资金的管理,也就是要快速收回资金、科学分配资金、合理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主旋律就是对现金、应收应付、存货等资金的管理。由于企业的利润是凭借流动资金的周转来实现的,因此提高资金的周转和流动是很重要的。强化对资金的管理,需要企业科学分配资金,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再次,加强对财产的控制。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加强对建筑企业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落实各环节(比如说物资采购、领用、管理等)操作流程,尽量避免漏洞的发生。同时要注意的是,财产的记录和管理不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这样便于形成内部之间的相互牵制,换句话说,对资产的记录、管理、审核一系列工作是不能够单独交给一个人完成的。此外,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对财产的清查工作。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建筑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经济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伟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正确观念分析[J].山西建筑.2009(03)

[2]谷明科;论信息化时代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第5篇: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2012年,行业经济运行克服了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全年产值12.24万亿元,增长1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万亿元,增长23.1%;实现进出口总额6375.94亿美元,增长5.1%。1―11月,全行业利润总额7111.22亿元,同比下降3.3%;主营收入10.94万亿元,增长10.4%;从业人数695.86万,增长2.4%。

(一)经济运行克服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

全年实现总产值1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6.1%,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为15.3%。同时,行业效益也呈现明显回升态势。一季度同比下降15.0%,二季度降幅15.8%,三季度降幅收窄至5.5%,四季度实现正增长25.6%,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油气产量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原油产量2.07亿吨,同比增长1.9%;天然气产量1067.1亿立方米,增长6.7%;原油加工量4.68亿吨,增长3.7%;农药(折100%)、化肥产量(折纯)分别达到354.9万吨和743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0%、10.9%。2012年,主要化学品总产量达4.59亿吨,同比增长8.0%。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发展更趋协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天然气开采业产值增速高出石油开采业8.5个百分点,产值比重达到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9.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产值占化工行业比重分别达到18.2%和16.3%,比上年同期提高1.6和1.1个百分点;轮胎子午化率达到87.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离子膜烧碱占烧碱产量比重85.1%,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地区发展更趋协调。2012年,东、中、西部产值分别增长11.7%、11.8%、14.4%。其中: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宁夏、广西和内蒙产值增速分别达到62.0%、31.1%和20.0%;中西部地区产值占比继续上升,达38.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从投资看,中西部地区占比继续保持领先,2012年达51.6%,与上年同期持平。地区发展更趋协调。

(三)投资保持较快增速,结构进一步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12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76亿元,同比增长23.1%,与上年基本持平,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5个百分点。

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大幅增长。2012年,合成材料投资增长54.5%,其中其它合成材料增幅高达256.4%;有机化学原料增长60.1%,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增幅49.6%,均远高于化工行业27.9%的投资平均增幅。2012年,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7.5%,高出全行业投资增速34.4个百分点。

民营投资增速加快。2012年,民营投资增幅达46.3%,比重为25.4%,较上年分别提高17个和4个百分点,行业投资活力继续增强。

(四)价格走势缓中趋稳,部分产品降幅较大

从2012年来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走势看,涨势总体上呈现趋缓态势,但缓中趋稳。进入第四季度后,价格有走暖迹象,但一些大宗品种如基础无机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等市场均价降幅仍较大。

基础无机化学原料及合成材料价格降幅较大。2012年,除烧碱市场均价同比上涨外,纯碱(重灰)、硫酸、电石等基础无机化学原料全年市场均价分别下降25.1%、16.4%和12.3%。聚氯乙烯、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市场均价分别下降15.1%、7.4%和15.8%;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和丁腈橡胶等合成橡胶市场均价分别下降24.5%、23.5%和17.8%;己内酰胺、丙烯腈和PTA等合成纤维单体市场均价同比下降24.1%、20.6%和16.5%。

(五)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出口基本持平

据海关统计,2012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6375.9亿美元,同比增长5.1%,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6.5%。其中,进口总额4640.1亿美元,增长6.7%;出口总额1735.9亿美元,增长0.8%。累计逆差2904.2亿美元,同比扩大10.6%。

油气进口增长较快,油气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2012年,进口原油2.71亿吨,同比增长7.3%,原油对外依存度56.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进口天然气407.7亿立方米,增长29.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26.2%,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橡胶制品出口保持增长,化肥出口下降。2012年,橡胶制品出口金额438.7亿美元,同比增长7.2%,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的25.3%。2012年,化肥出口1814.1万吨(实物量),同比下降3.3%。

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2012年以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一定进展,投资结构也有所改善,但过剩行业仍在扩大产能,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2012年纯碱、电石、甲醇、PVC、磷肥等产品价格长期在历史低位徘徊。

据专业协会统计,到2012年底,我国合成氨、尿素产能(实物量)将达到6730万吨和7130万吨,尿素产能过剩约1800万吨;磷肥行业2012年底产能(折纯)达到2360万吨,超过国内需求1000多万吨;氯碱行业2012年烧碱新增产能达420万吨,年底总产能将突破3800万吨,全年装置利用率约70%;聚氯乙烯新增产能330万吨,总产能达到2236万吨/年,装置利用率约60%;纯碱行业新增产能190万吨,2013年还将增产能340万吨;电石行业新增产能约400万吨,远超过全年淘汰127万吨产能,装置利用率约76%。

值得关注的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目前产能还在继续扩张,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过剩苗头。

(二)整体效益下降

2012年1―11月,全行业利润总额7111.2亿元,同比下降3.3%,而全国规模工业利润则是增长3.0%。其中,化学工业利润总额同比降幅10%;炼油业亏损114.7亿元,已连续16个月累计亏损;合成纤维单体制造业亏损23.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105.7亿元;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24.1%;磷肥行业下降26.2%;合成树脂制造业下降14.2%;专用化学品制造业下降21.5%。尽管第四季度利润反弹力度较大,但仍不能扭转全年下降的局面。预计2012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约7950亿元,同比下降3.4%。

行业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大幅增长。1―11月,石油和化工行业销售成本9.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0%,高于营业收入增幅1.6个百分点,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为83.03元,同比提高1.18元;全行业财务费用1224.1亿元,同比增长32.9%;管理费用同比增长9.2%;资金周转率2.3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三)安全环保压力增大

随着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提高,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社会对安全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安全环保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造成较多的“城围化工”现象,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由于行业在国内推行“责任关怀”时间较短,石油和化工企业同周边社区居民交流不够,“谈化色变”的心理普遍存在,再加上大型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益交织、诉求多元化,影响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时有发生。从长远看,行业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建设和推进责任关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切实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预测分析

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但有利条件在逐步增加,行业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将进一步巩固。

(一)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是宏观经济总体向好。世界经济复苏加快。2013年,尽管全球经济仍处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世界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积极变化,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战略加快推进,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复苏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增幅为3.6%,较2012年加快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增速重返8%以上。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连续7个季度同比减缓之后,开始趋稳。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会议提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会议还具体明确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多数机构预测,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回升至8%以上。

二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增速达27%,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大增速。根据行业投资周期和增长特点,2013年行业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预计增幅在20%以上。近期,我国出台了对页岩气开发利用予以补贴的政策,未来页岩油、页岩气将成为行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天然气“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2013年,“两高”和过剩行业的产能扩张将会受到更严格的控制,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继续大幅增长。

三是消费增长平稳。2013年,政府把扩大内需、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最重要举措之一。国内消费市场总体将继续平稳增长,能源和主要大宗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将有所加快。2013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02亿吨,增长5.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690亿立方米,增长15.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92亿吨,增长6.2%;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量约4.6亿吨,增长8%。其中,无机化学原料增长约9%,有机化学原料增幅12%,合成材料增幅8%。在需求加快的同时,市场价格也将稳中有所上升。预计2013年全行业价格总水平涨幅约4.3%。其中,化学工业涨幅约为3.5%。

四是国际油价稳中有升。国际石油价格是影响行业经济运行最重要因素之一。2013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态势,全球石油需求相应放缓,基本面对石油市场的支撑有限。全球石油供需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供给略显宽松。2012年12月,国际能源机构的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12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为8970万桶,2013年将达9050万桶,同比增幅约为0.9%。但是,地区局势动荡,美元走势,投机基金炒作等不确定因素将会加大油价的波动。总体看,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态势,波动幅度会较大,均价与上年持平或略有上升。预计WTI现货年均价格在95―100美元/桶左右,布伦特年均价在110―115美元/桶上下,分别约增长3%和2%。国际油价保持相对平稳,对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上有利。

(二)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稳中趋好”

总体判断,201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将保持平稳,但上半年依然有下行压力,下半年“稳中趋好”。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情况和行业经济运行内在特点和趋势,初步测算,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约14.25万亿元,增长16%。其中,一季度产值约2.98万亿元,增长7.3%;二季度产值约3.62万亿元,增幅16.4%;三季度产值约3.70万亿元,增幅22.0%;四季度产值约3.95万亿元,增长17.3%。全年利润约8900亿元,增长16.5%;主营收入约14.0万亿元,增长15.5%。2013年,化学工业产值约为8.5万亿元,增幅17.5%。

主要产品产量预测。2013年,预计原油产量约2.1亿吨,同比增长1.5%;天然气产量约1145亿立方米,增长9%;原油加工量约4.84亿吨,增幅4.5%;主要化学品产量约4.85亿吨,增长8.2%。

四、主要政策建议

(一)出台促进行业结构调整的配套政策

一是对已准入条件的行业,建议采用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派出督查组进行实地核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二是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页岩气、煤层气、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以及现代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配套政策,在金融、税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三是加大对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支持政策。建议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进口关税、口岸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加快重大项目审批进度。

(二)加快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

一是加快成品油和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建议尽快推广实施天然气定价改革方案,在“两广”试点基础上,扩大四川、重庆等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二是差别化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按照不同油田类别、不同油田成本设定不同的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三是给予部分高质量标准车用燃油消费税减免和优质优价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税收体制,按照“优质优价”或“优质优税”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国Ⅳ、欧Ⅴ标准汽柴油价格。

第6篇: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一、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企业经济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组织相关部门来对本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一种合理化配置来达到一定经济效益的管理。其内容包括有: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计划、组织机构及其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能够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的重要企业管理的内容。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整合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来进行合理化的投资与使用的手段与方法,它是企业作出任何经济决策的最重要的依据。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高水平的经济管理可以让企业的各类经济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减少许多非理性的投资和消费,而经济管理水平低下则会导致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混乱,资金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对于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达也给当前企业的经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手段和模式等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潮流,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一)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

当前社会发展极为迅速,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高新技术的发展又加快了企业管理理念与手段上的更新速度,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所需。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管理者的思维观念严重落伍,许多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发展壮大的,企业的创办者也是其重要的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其人生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当前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形势难以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及危机管理意识不强等等。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一旦一个企业能够初具规模且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其管理的制度及执行力都是行业里数一数二的,但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还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相对完备,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一言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二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管理制度的建设,许多看似详尽的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企业管理要求了,而管理者对这方面制度的完善不够上心。这些缺陷都会造成企业在经济资源利用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阻。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控制不足

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许多企业在经济管理中都采用财务审计来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于整个企业经济资源的全面管理重视不足,寄希望于财务审计工作?砑跎倬?济资源的浪费和流失,这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前许多企业的发展采用了扩张加盟商的模式,而在财务审计上很难对于加盟商的经济状况以及其对于母公司的经济收入的贡献作出完全的统计和控制。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在新形势下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甚至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能够与许多国外企业一较高低,那么,创新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制度及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思想观念对于人的行为起着先导作用,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也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武装指导整个企业。当前落后的管理理念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必须要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并实际结合企业内部的经济状况及其人员结构等来重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众所周知,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就企业的经济管理而言也必须要一创新作为其发展的核心和指导思想,不断调整企业的管理模式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竞争的内在要求,用新理念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制度

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信心和信任,从而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无论是财务审计制度还是其他经济管理制度,都必须要详尽而完备,要在制定制度时综合考虑到当前企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合理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模,使得制定出的经济管理制度至少在一定发展时期内可以适应并促进企业的发展,不能出现频繁修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状况,这对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利用及其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是一种伤害。此外,就已经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要做好监管,防止出现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甚至“一言堂”情况的发生。

(三)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控制

传统企业都会存在着“任人唯亲”、组织机构混乱、管理职权不明等情况,企业的经济管理就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内乱”是企业发展中的最大毒瘤。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控制上有所创新:要对职能部门权责划分明确、聘用有经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做好企业长期经营管理规划、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和约束力等。

第7篇: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在新形势下,传统型外贸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开拓新的思路。主要是,第一,打破传统经营思路,发展以进口为导

向的外贸主营业务;第二,积极推进市场结构调整,认清当前经济形势,重视开拓新兴市场;第三,拓宽经营思路,把握全球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良机,大力发展非货物贸易。

关键词:进口导向:新兴市场:服务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04.0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60―02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传统型外贸企业(即专业进出口公司)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逐步放开,各种生产型企业、科研院所、三资企业、集体和私营企业乃至个人都可以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独立开展进出口业务。对于传统型外贸企业来说,垄断经营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失去了国家政策的扶持,传统型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传统的竞争优势,生存与利润空间也受到了严重侵蚀,在整个对外贸易的链条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正因为此,大量传统型外贸企业纷纷倒闭或被迫走上改制与转型之路。那么,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发展的今天,传统型外贸企业如何才能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经营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打破传统经营思路。发展以进口为导向的外贸主营业务

长久以来,传统型外贸企业在开展进出口业务时都习惯于把精力放在拓展出口业务上,其原因主要在于以前我国实行的“奖出限入”和进口替代的外贸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倾向性。现在,我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和制造业大国,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竞争力。同时,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大:我国外贸顺差已持续了近20年,过大的贸易顺差不仅增加了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巨大压力。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以年均3.74%的幅度不断升值,虽然未来的升值幅度仍然难以预测,但显而易见的是,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趋势在短期内是无法扭转的。对于传统型外贸企业而言,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给主营进出口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收入不断减少,加之国内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出口业务的利润空间日渐萎缩。近年来,国内许多中小型出口企业不堪重负,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在这种状况下,传统型外贸企业如果仍然过度重视和依赖出口,势必难以摆脱经济、外贸大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反之,随着我国外贸的不断开放和外币对本币的不断贬值,进口商品成本不断降低,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强。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未来我国对于进口商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重化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对资源、能源和各种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满足率低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据海关统计,近几年我国初级产品中除了食品、活动物和饮料以外的其他大类商品、工业制成品中的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均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逆差,今后这些商品的大量进口是大势所趋:其次,我国整体投资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投资主体将日益多元化,投资额将长期保持较快增长,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其他投资品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加工出口产业将继续占较大份额。在目前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中,排在前列的主要是资源、能源、原材料和加工贸易所需要的半制成品:再次,在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高收入人群扩大形势下,国内中高档消费品及奢侈品的需求增大,消费越来越呈现多样性。过去一直对中高档消费品征收较高的进口环节税,抑制了这类商品的进口。今后,它们应当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由此可见,努力扩大进口、以进口为导向发展主营进出口业务将是外贸企业的明智、务实之举。

二、积极推进市场结构调整。认清当前经济形势。重视开拓新兴市场

众所周知,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不平衡一直是我国外贸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我国的外贸地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二八”现象,即与全球20%国家的贸易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80%左右的份额。贸易伙伴集中于少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其中,我国和欧盟、美国、日本这前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1628.19亿美元,约占我国全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0%。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也是国内大多数传统型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市场分布的客观写照。然而,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来看,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后危机时代,缓慢复苏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其中,美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削减财政预算赤字的压力使政府刺激经济的能力受到掣肘;二是就业机会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三是储蓄率不断升高,表明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没有真正恢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不明显。据IMF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3%。欧盟各国经济增长快慢不均,内部不平衡性更加突出。此外,政府债务和失业问题,以及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都将对欧元区经济复苏造成压力。IMF预计,欧元区2011年经济增长率为1.5%。日本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大幅下跌5.2%,创二战以来最大降幅。2010年以来,随着国外需求增加,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进口大幅增长,加上国内消费逐步好转,日本经济复苏明显。IMF预计,201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约为1.5%。但近期日本遭受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和核危机的发生,又使2011年的日本经济遭受重创。

与发达国家缓慢复苏的步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2011年新兴经济体将持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加速了全球经济增长重心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进程,国际经济力量“东升西降”进一步强化。201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潜在丰富的贸易机会,特别是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市场,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大力开发新兴市场和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势必会成为传统外贸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传统型外贸企业在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时,应特别关注国家政策导向。例如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10年3月,中国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签定并实施了自由贸易协定,还有部分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或评估中。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将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2002年启动建设、

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从2005年7月开始,中国和东盟正式开始对原产于对方的7000余种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平均税率从9.9%降至8.1%。2007年以后,双方降税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10年1月1日,我国对东盟国家93%的产品取消关税,东盟也对我国90%以上的产品取消关税。相互贸易壁垒的取消,大大提高了协定国进、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给从事协定国之间贸易的外贸企业留下了可观的利润空间。由此不难看出,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确定经营重点,调整市场重心,亦是传统型外贸企业寻求突破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拓宽经营思路。把握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良机,大力发展非货物贸易

多年以来,大多数传统型外贸公司的主营业务都依赖于货物贸易,而在非货物贸易(如服务贸易)领域却很少涉足。当前,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全球货物贸易也将随之步入深度调整期,而服务贸易却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由以货物贸易为核心的竞争向以服务贸易为核心的竞争转化。

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征:第一,服务贸易领域将进一步拓宽。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使得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扩大,服务产品、服务种类、服务方式等都将大幅增加;第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日渐明显,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的1倍以上:第三,各国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将继续加强。近年来,各国普遍加强了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各种政策作用力度,针对服务贸易的特性制定了特殊的财税政策,全力支持本国服务业的发展,以努力提升本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

在全球服务贸易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却相对落后。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远远落后于货物贸易,截至2010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之比约为8.5:1,同期,世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之比为2.2:1,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这种状态一方面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还较落后,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巨大。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面临以下几大利好因素:首先,国家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国务院要求“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其次,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夯实了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第三,随着服务业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逐步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型外贸公司完全可以借助国内外服务贸易发展的浪潮,以直接参与经营或间接投资的方式发展服务贸易,深入与传统主营业务即货物贸易相关的国际运输、国际租赁、国际交流乃至技术进出口等领域,必将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出一条崭新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莉.“十二五”时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J].国际贸易.

[2]李健.以扩大进口突破外贸发展瓶颈[J].中国经贸,2010,(19).

第8篇: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一、2014年轻工行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轻工业增加值月度走势波动较大

12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7.9%,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与全国工业持平。1―12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8.6%,高于全国工业0.3个百分点。全年轻工业增加值月度走势波动较大。

2014年12月轻工大部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较11月有所回升,其中,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回升7.2个百分点、采盐业回升6.9个百分点、金属工具及金属制轻工制品制造业回升4.5个百分点。

部分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回落,其中,自行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眼镜制造业回落4.0个百分点、陶瓷制品制造业回落3.0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回落1.1个百分点。

三、中轻景气指数进入渐冷区间

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近三年中轻景气指数呈现高位回落走势。轻工月度景气指数已连续两年低于100。 2014年11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9.68,较上月回落1.23个点,为全年月度最低值,并首次进入蓝色渐冷区间。

四、轻工出口情况

(一)轻工行业出货值情况

2014年1―12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出货值2.72万亿元,同比增长7.2%。12月出货值同比增长5.7%,比11月回升2.16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出货值增速情况。

(二)海关出口增幅回落

2014年1―11月,轻工行业出口额5569.4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33%,同比增长10.63%(高于全国4.93个百分点);进口额14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64%。轻工贸易顺差4156.87亿美元,为全国贸易顺差的1.25倍。

11月份轻工商品出口额537.64亿美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比10月份回落5.26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出口增幅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11月份轻工商品出口增幅虽然继续回落,但月度出口额绝对值仍保持全年高位。

(三)主要轻工商品出口情况

1―11月份,主要轻工商品中出口增速提高的有:玩具出口额增长13.2(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冷藏冷冻箱及空调用压缩机出口额增长6.2(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出口额增长5.2%(比上月提高0.35个百分点)、工艺美术品出口额增长44.7%(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1―11月份,主要轻工商品中出口增速回落的有:陶瓷制品出口额增长28.3%(比上月回落2.08个百分点)、照明器具出口额增长16.0%(比上月回落2.01个百分点)、纸浆、纸张及纸制品出口额增长13.4(比上月回落1.43个百分点)、乐器出口额增长2.7%(比上月回落1.25个百分点)。

五、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投资增速及制造业投资增速,如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了22%、金属制品业增速为21.4%。

六、主营、利润增速趋缓,库存与亏损增大

1―11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84万亿元,同比增长8.97%,较1―10月回落0.33个百分点,比2013年降低4.69个百分点。轻工六大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较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快速消费品主营业务增速8.29%,比上年末回落6.09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营业务增速9.21%,比上年末回落4.63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情况。

1―11月实现利润1.17万亿元,同比增长7.01%,较上月回落0.39个百分点,比2013年降低7.6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利润率5.88%,低于2012、2013年度水平。

1―11月亏损面从上年的9.75%扩大到10.8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从去年的7.46%提高到24.65%;产成品库存增速从上年的7.97%上升到13.23%。

七、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目前,轻工企业总体上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速度比2013年加快,而负债增速下降,轻工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也逐年下降,已从2012年高点54.94%,下降到目前的51.7%。说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没有根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八、走势原因分析

轻工业内需市场份额占85%。由于购买力因素,加上房地产业呈现低迷状态,影响轻工内需市场的消费增长。2014年轻工主要商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回落。1―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轻工行业中除家具外,其他多个行业零售总额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家电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8.7%,内需市场增长相对乏力。具体原因是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快速消费品增速放缓影响轻工整体速度。快速消费品即包括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与饮料在内的大食品业占到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5%。前几年大食品工业以年30%左右的增长拉动轻工行业高速发展,但2013以来,由于需消化前期快速增长的产能,及受高端消费及集团消费回落因素的影响,大食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回落到10%左右,影响了轻工整体发展速度。

二是耐用消费品受房地产低迷影响增速回落。受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影响,相关轻工产业特别是家电、家具、卫浴等耐用消费品行业的发展。1―11月份,家具制造业、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主营业务增速分别比上年末回落2.93、4.53个百分点。1―11月,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营业务增速10.17%,比上年末回落4.63个百分点。

九、轻工行业政策建议

从2014年轻工汇报情况来看,10个方面的建议获得政策支持,国家微刺激政策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如一些企业反映得益于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滴灌信贷等,使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些缓解;商标法修正案实施细则的客观执行缓解和减少了企业的压力和损失;促进消费支持网销新业态措施激发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和产销率提高;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扩大出口180多条政策措施促进轻工出口的企稳回升等。

期待政策加快落地:年初向国家呼吁的扩大造纸、皮革加工贸易范围、恢复回收废旧物资增值税返还两项重大建议还没有得到落实,行业特别是造纸行业目前已陷入比2008年还困难的境况。强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深入行业,了解行业困难,为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建议对资源再利用产品予以增值税返还等鼓励政策。造纸、塑料、皮革、玻璃等行业均存在回收资源再利用情况,这是践行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国家对恢复回收资源再利用应予以增值税返还的鼓励政策,目前造纸行业废纸资源增值税返还的呼声已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我们建议在以前实施的对再生资源行业回收企业进行鼓励的同时,考虑以生产企业为主体进行增值税返还,实践上更容易操作。建议尽快实现社保的联网工作。

十、2015年走势分析

2015年,在进入新常态化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政策及市场因素将对轻工行业经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环境保护法》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后的环保法,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新环保法实施对于行业发展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将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对环境违法企业处罚力度的加大将有一大批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退出市场,进而影响轻工行业发展速度。

第9篇: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危机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影响分析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由次贷风波引发,从几大投行的亏损倒闭,逐渐蔓延至持有次级债的国家及金融机构。本次危机虽然由金融业发端,但其影响却决不仅限于金融部门,由于部分金融衍生工具放大了基础信贷的风险,因此,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为深远。为应对危机,各国政府都相应制定了诸多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我国也针对经济下行形势,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而伴随着政策的调整,城市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危机以及政策调整的影响。

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贷款风险凸显

2008年以来,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部分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许多企业出现销售滑坡,经营困难,资金短缺,甚至破产关门的现象。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例,2008年,我国共实现300670亿元,较2007年增长9.0%,至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5745亿元,比2008年同期仅增长6.1%。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使得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出现隐忧。

据公开资料披露,受危机影响,在上市的城商行中,各行不良贷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或不良率下降但不良资产的绝对额有所增加,资产质量有所下降,资本充足率也有所降低。而随着危机的深入,企业的经营难以在短时间内实际好转,加上银行贷款到期日的时间分布因素,不良贷款的出现可能还存在一定滞后性,给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受降息影响,利差空间收窄,盈利能力弱化

由于利差收入仍然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利差的变动情况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拉动内需,减轻企业负担,央行先后连续5次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至5.3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2.25%和3.60%,而且其中包括对存贷款的非对称降息。降息的直接结果,就是商业银行利差的迅速缩小。作为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利差缩小带来的收益率降低更加明显。因此,可以预见,2009年城商行的贷款收益率将明显低于2008年,盈利压力明显增大。

部分新增贷款缺乏审慎,为今后不良反弹埋下伏笔

随着降息以及存款准备金的大幅降低,城商行的流动性开始变得更加充裕,存贷比进一步降低。很多城市商业银行为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同时为了在利差缩小的情况下继续实现目标利润增长,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放贷。各家银行在今年第一季度都出现了贷款的相对快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家银行新增贷款中,除了正常的业务扩张以外,也不乏缺乏审慎的突击放贷行为,或者将资金大量投入政府公共项目,真正流入中小企业的贷款反而并不明显,有的甚至致力于大量发展票据业务,从而导致市场定位的缺失和账面上的“虚假繁荣”。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将来的不良贷款反弹埋下了隐患。

居民投资意愿减弱,对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受危机影响,经营不景气的企业增加,由于对未来预期收益普遍悲观,居民的消费信心严重萎缩,加上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居民投资意愿大幅降低。一方面,居民收入减少,贷款意愿降低,减少了消费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储蓄意愿增强,活期储蓄呈现定期化趋势,虽然稳定了存款,但也导致银行利息支出成本增加。此外,居民投资意愿的降低,影响了基金、理财产品等中间业务产品的销售,进一步降低了城商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分析

纵观近几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总的来说,经营业绩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态势,而且在经营管理体制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城商行发展论坛第九次会议透露,2008年,全国136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41320亿元,存款余额达3392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485亿元,不良贷款率2.33%。全年税后利润407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62%,拨备覆盖率114%。各项经营指标均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除此之外,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引进战略投资者、结成区域联盟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分析城商行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是经营机制比较灵活,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较强。二是市场定位相对清晰,大多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目标客户数量广泛。三是出于历史原因以及特殊的市场定位,大多与政府关系密切,容易受到政府扶持。四是利率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综合收益率较高,盈利能力比较强。

城商行在经营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二是经营地域单一,大多围绕中心城市,在客户选择、市场拓展、网络结算覆盖等方面受到制约。三是政府类客户及大型央企等系统性客户资源不足,受制于存款规模,难以更大程度地满足经营需要,整体流动性偏弱。四是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仍以传统贷款业务实现的利差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产品相对单一,盈利空间自主性不强。五是分支机构较少,面对跨区域经营后分支机构的迅速增加,管理模式的变更刻不容缓。六是金融专业人才相对欠缺,信息不对称,尤其在资金运作、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受到限制。七是不良贷款化解全凭自身消化,不能得到政府支持。

应对危机策略分析

基于以上危机的影响以及城商行自身的特点,在当前形势下,应当迅速调整相应发展战略,及时做出应对之策。

主动调整发展战略,树立信心,危中求机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的总纲领。面对危机带来的影响,城商行应当认真审视自身制定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修订不合时宜的部分,加速推进诸如更名、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区域联盟等战略的实施。首先,对危机要坚持辩证的态度,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从战略上坚定发展的信心,树立危中求机的思维。其次,深入解读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合理的机构扩张,通过新机构的设置,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发现和储备新的市场,新的客户资源,从而突破原先单一的地域限制。再次,应当抓住机遇,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增强资金实力的同时,加速引进管理与业务平台,在最大范围内结成联盟,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的业务范围,增强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此外,在危机中,企业接受的考验最直接,“浪沙淘尽始见金”,应该强化客户发展战略,继续加大对核心客户的维护以及对重点客户的拓展力度,为业务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撑。

坚持特色定位,加大品牌宣传,进一步巩固细分市场

城商行大多坚持服务民营企业和城市居民的特色定位。以莱商银行为例,始终坚持服务中小民营企业,在合作中与全市90%以上的民营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并发展了一大批忠实的战略合作伙伴,特色的定位与稳健的经营使该行经营利润连年攀升,风险控制也卓有成效,被评为2008年“年度最佳中型城市商业银行”和“年度最佳风险控制中小银行”,真正做到了“真诚相伴,共赢明天”。在危机到来以后,城商行更应该继续坚持自身的特色定位,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小,支持民营,服务城乡居民,继续加强品牌宣传,在危机中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赢得更多中小企业的信赖与认可,巩固自身的细分市场。如果放弃或背离了特色定位,一味地参与同质化竞争,无异于以己之短克彼之长,很难取得竞争优势。在当前形势下,国有银行也开始试水民营企业,城商行就必须进一步细化“服务中小”战略,深化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灵活和贴近市场的优势,在巩固中实现新的发展。

强化危机意识,多措并举,确保流动性

本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造成民众的信心不足。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城商行必须将流动性问题放在首位,不能心存侥幸,掉以轻心。一是合理控制存贷比,设立警戒线,防患于未然。二是保持存款的稳定增长,加大“源头”的“活水”。三是合理搭配持有的各种资产,确保高流动性资产的比重,保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四是合理利用央行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已备不时之需;五是加大与兄弟城商行的合作,加快资金流动速度,减少在途占用。

突出监管的政策引导,严格控制风险,避免盲目扩张

危机中,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是对宏观调控的具体落实,对危机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城商行必须高度重视监管部门的意见,严格加以落实,避免在宏观调控中逆势而为。实践中应突出对风险的控制,包括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一是更加严格地落实“三查”制度,把好准入关口。二是对存量客户排队梳理,发现问题,制定对策。三是强化政策研究,把握行业风险,严格控制政策限制的行业贷款。四是对贷款项目进行更多的非财务分析,避免贪大求快,避免盲目放贷,合理抑制盲目扩张冲动。五是梳理内部操作规程,强化流程控制,强化监督检查,强化岗位制约,全力规避操作风险。

另辟蹊径,扩大利润来源

面对利差的大幅缩小,城商行不应画地为牢,而应主动求变,通过创新多种盈利渠道,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一是有保有压,确保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增加规模收益。二是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加新的收入来源点,重点开发中间业务产品。三是提升科技水平,发挥技术优势创造效益。四是强化资金运营,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变“加法”为“乘法”,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创造更大价值。五是适度开展对其他城商行以及村镇银行等的战略投资,通过管理与技术的输出,创造长期稳定收益。

强化对企业的理念、方法引导,倡导合作共赢,共度危机

面对危机,银行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银行因为接触的企业较多,行业较多,对各个行业的了解可能会比较深入与彻底。因此,城商行应该注重强化与企业的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和应对危机。同时,还应该强化经营理念的宣传,讲究为企业做实事,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尤其在危机之中,宁肯拉一把,绝不推一把,宁肯雪中送炭,而不仅仅做到锦上添花。以莱商银行为例,仅2009年第一季度就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客户298家,新增贷款3.36亿元,新增微小企业贷款客户67家,微贷新增1566万元。而且主动调低现行利率定价标准,让利于企业。真诚的付出赢得了客户的真诚赞誉,其菏泽分行被当地政府和企业誉为“自己的银行”,称在危机之中送来了“救命钱”。因此,在危机中,必须真正替企业着想,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毕竟,保住了客户,才能保住市场,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