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1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文化价值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蕴藏丰富,它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成了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同时也具有每个民族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个性。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具活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强化民族音乐教学,必将对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继承和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主要途径。在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中,让学生从学习我国各民族音乐艺术这个窗口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艺术风格、历史文化,这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团结,建立和谐民族大家庭,培养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和意识

学校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高校是教育的摇篮,加强和改进民族音乐教育,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加深对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音乐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受教育者通过对民族音乐高度成就的理解,认识其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增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发展创造力。在“十六大”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了解它,也更没有理由不去发扬它。西洋音乐固然要学,然而本民族的东西我觉得更应该加强学习。泰格尔说得好:“音乐和美术是民族自我表现的最佳手段,没有自己的音乐或艺术的国家,只能永远当哑巴。”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这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明镜,集中着我国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民族的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民族音乐内容中所呈现的民族、地域、风俗习惯、语言特征,亦成为研究各种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极为重要的旁证。为了使民族音乐健康发展,为了发展中国音乐的根基,我们不但要主观上主动地学,而且还要建立科学的、完整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提高广大教育学者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和民族音乐价值的正确认识。探索民族音乐对于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和大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需求以促进高校文化的建设, 推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传播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应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任务之一。柯达依说:“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就会像飘莲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的系统工程,它对陶冶道德情操、美化身心、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重视民族音乐,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热爱和重视民族音乐的风气,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能力。对民族音乐文化亲身体验,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应该立足于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把民族音乐教学融入到艺术教育中,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提高,使之成为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中国民族音乐有其巨大的自身价值。只有重视和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系统学习,才能了解民族音乐独特的语汇,才能正本清源,为民族音乐的学习、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民族音乐教育是任何一门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应该以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让大学生树立起民族审美理想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为弘扬本民族文化而努力。达到音乐教育人的目的,以促进民族素质,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热爱本民族的音乐艺术,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才是它的根本目标之所在。

三、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设想与建议

第2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教育 重要意义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对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因此,高校师生有义务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出力。

一、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来源及表演形式

我国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音乐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结果。少数民族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来源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是在中原音乐、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间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相互交融。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派乐官伶伦到新疆,“取竹于嶰谿之谷”制造了十二根律管。这虽然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地区已有音乐文化交流,则是可能的。

2、四域音乐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鼻祖。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外的中华大地上其他音乐文化,如长江中游的楚文化音乐、珠江流域的粤文化音乐、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等。

3、外国音乐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来源。外国音乐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传入中国,自然影响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表演形式

1、民间歌曲。民间歌曲主要包括了山歌、情歌、劳动歌和习俗歌,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如藏族山歌《幸福的家乡》,其音域宽广、旋律优美,演唱时高低婉转自如,常常给人一种美好、空灵的意境。情歌多由年轻人独自吟唱或男女相互对唱;劳动歌则是生产劳动中或建房时的独唱、齐唱,有“歌能解除日常劳作的疲劳与寂寞”、“一唱起歌来,干活就不觉劳累”等俗语;习俗歌主要有婚礼歌、酒歌、情茶歌、告别歌、猜歌等多种形式。

2、民间器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种形制的乐器达五百余种,有拉奏、吹奏、弹奏和击奏等类别,其表现性能丰富多样。各民族的民间乐曲均含有独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乐、拉奏乐、弹拨乐、锣鼓乐以及丝竹乐、吹打乐、弦索乐等。少数民族的乐种也颇具特色,代表性的如藏族的鹰骨笛、牛角胡、热巴鼓等,蒙古族的马头琴、四胡、火不思等,维吾尔族的手鼓、巴拉曼、塔什等,回族的泥箫、口弦、角笛等。

3、民间歌舞。民间歌舞是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鼓舞是采用击乐伴奏,合节起舞。如傣族的象脚鼓舞,以鼓点的丰富与否、打法是否多样作为衡量舞者优劣的标准,此外还有壮族的扁担舞、佤族的木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等。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最有名的得数彝族的跳乐。每逢火把节、插花节或三月会等传统节日,人们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阿细、撒尼人称这种歌舞为“跳乐”,闻名国内外的《阿细跳月》就是。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如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来派尔及赛乃姆、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甲苏、白族的大本曲、侗族的琵琶歌等。

4、民间戏曲。戏曲综合了民歌、歌舞、器乐、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剧种曲种,如藏族传统的说唱音乐有“仲谐”、“折噶”、“喇嘛玛尼”等,漫瀚剧(蒙古剧)有《乌云其其格》、《云良》、《参姑娘》等,朝鲜族有《春香传》、《沈清传》、《兴夫传》、《兔鳖传》、《阿里郎》等。

二、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音乐引入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观念与认知的世世代代积淀。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传统,需要个性与多样性并存地发展,势必包括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1、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进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好人才和文化准备。

2、有利于个性与多样性并存。“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民歌曾经是中华民族最为普遍的精神食粮,对各地域、各兄弟民族民歌的合理开发,有利于维护我国音乐文化品种的个性与多样性。如杨丽萍对云南各少数民族音乐的依恋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有利于丰富高校的教育教学

1、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入校园,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教学,也能到课堂外开展活动。这些少数民族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民族特点,学生喜欢,也相对容易接受,这样就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减缓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充分挖掘每个人热爱音乐的天性和学习音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将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生活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音乐教育中,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可以通过直观的艺术手段吸引、感染和鼓舞学生去探究、去感知、去实践,学生在感受、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时,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有利于学生民族意识的增强。民族意识作为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新一代人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定位及各种精神气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先人和现代人音乐才智的结晶,是我国未来音乐发展的最好参照物。大学生只有通过了解、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更多地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及蕴藏其中的强悍、进取的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增强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心理素质。如在欣赏藏族《格萨尔王》时,给学生介绍藏族人们的生活习俗、服饰打扮、居住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这样不仅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育与其他多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久之,学生会变得更加开朗、阳光、自信,心理素质也就随之提高。

三、 在高校中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途径探索

要更好地弘扬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高校的音乐教育。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怎样完善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的运用。   (一) 要进一步完善高校音乐课程设置

在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上,要立足本土音乐,加大民族音乐课程量,建构民族音乐门类、形式、风格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首先要有理论课,如《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中国民乐演奏基础》、《中国民乐演唱基础》、《中国音乐简史》、《民族民间音乐》等;也应该有民族采风等实践课程,如有计划地安排师生深入到田野工作中,主动去体会各民族音乐的产生、艺术形式、对本民族的影响,再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就会让学生受益良多。另外,也可尝试邀请当地的歌手、乐手走进大学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要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1、以听赏为基础。首先,听赏各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如东北民歌《小看戏》、《小拜年》,山西民歌《绣荷包》,陕西民歌《三十里铺》,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其次,听赏民歌器乐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笛子独奏曲《早晨》、《扬鞭催马运粮忙》,二胡曲《空山鸟语》与《二泉映月》,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等。然后,听赏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及民族歌剧,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如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豫剧《花木兰》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越剧《梁祝》中的《楼台会》等,都是戏曲艺术中的经典。

2、以实践为升华。在教学中可选用各少数民族上口、动听的民歌作为学生的练习曲,如彝族的《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蒙古族的《辽阔的草原》,维吾尔族的《达坂城》等。学生学习教材外,每节课再练习1-2首民歌,个别曲目要求背唱,以加深其印象。在练唱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唱出各民族的特色。在教学中,还可选择一些歌剧及戏曲片段作为学生练声及视唱曲目,如傣剧《千瓣莲花》,苗剧《龙宫三姐》,白剧《血汗衫》等。练声的歌剧和戏曲片段要难易适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声音技巧,而且掌握其风格。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高校的音乐教育有方法、无定法,可视各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的需要,教学方法应该向“开放”式转变,向“民主”式转变,向“创新”式转变,这样才能与新世纪音乐教育发展相适应。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可采用讲座式、鉴赏式、讲授式、实践式等,尽量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的诉求。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文化瑰宝。我们在学习民族音乐的时候,需要秉承民族音乐的传统,在其基础上继承与创新,以丰富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让民族音乐健康发展的环境,普及民族文化,让人们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努力为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杜亚雄.少数民族音乐史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音乐,2005(2) .

2、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04(4) .

3、杨秀,赵全胜.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引入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8(3) .

4、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J].唐都学刊,2002(3) .

5、钟丽芳.论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J].中国民族教育,2007(5) .

6、许玮.论多元视野中的我国民族音乐教育[J].西北师大学报,2010 (9) .

7、黄凌飞.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展望[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1) .

8、伍国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9、陈四海.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

第3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一 高校的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对这一点有深刻认识的首先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在一切教育中,艺术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应试教育”恰恰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束缚,而且是很大的束缚。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大脑的健全的思维,要很好地研究。钱学森说: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很重要,如果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创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现在的大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所以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第4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 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 书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32-02

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熊秉明先生把它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一点也不过分。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书法的教育学习。尤其是在这个电脑时代,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电脑打字又快又好,但书写能力一再降低,一代不如一代。这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及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士澍在发言时呼吁,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汉字书写,是孩子较早接触的一项考验。随着电脑的普及,一手好字的“实用”价值也许降低了,但幼年阶段,因练字养成的许多习惯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书法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书写水平,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发展现代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夏商开始的甲骨文,就与书法紧密相联。晋“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云:“夫三端(文士之笔端,武士之剑端,辩士之舌端,是为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即孔子所说的礼、乐、御、射、书、数)之奥,莫重乎银钩(此银钩代指书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三端”之中,书法是最为奇妙的,六艺之中,书法是最为深奥的;在汉代国家设有专门的书学博士;在唐代,书法是考进士的必考课;书法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现代著名哲学家、艺术家、法籍华人熊秉明语)”,是“不朽之盛事(唐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语)”,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语)”。近代汉字拉丁化的失败,现代汉字数字输入法的成功,说明汉字不仅能与时俱进,而且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宣传和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

二、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世界上曾经有多少文明都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惟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不衰。在当时领先于世界,即使在工业文明的今天仍然放射着异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而书法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更是中国艺术的主流。而作为在校学生,学好书法、写好汉字理应成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人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标志。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

在书法教学中,其首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上海一所学校的校训“一笔一画练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道出了学字和做人的关系。我国自古素有“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之说,人品重于书品。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现代黄宾虹先生说:“人品的高下,最能影响书画的技能。讲书画,不能不讲品格;有了为人之道,才可以讲书画之道,直达向上以至于至善。”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书写训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锻炼,对思维能力、语言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的培养,对人的意志力、耐力、毅力的提高,对人的气质(镇定、平和、深沉、处变不惊等)和良好行为方式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习书的过程中,养浩然之气,去甜媚之俗,学书的过程与培养德育的过程是一致的。

中小学生是富有热情的,但缺乏恒心。书法艺术,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些精辟之论,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学问都需要日积月累,一曝十寒。练习书法也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由笔画到偏旁到结构再到章法,多临摹多创作,广取博收,拓宽视野,记之于心,达到心手相应,忘我创作,方为最佳境界。教师通过及时批改、发放、展评学生每天上交的有质量的作品,让学生始终保持乐学情趣,培养耐性,促其养成毛笔字或钢笔字天天练的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培养起他们洁身自好、锲而不舍和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与艺术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艺术不仅是科学大师应具备的素养,更是科学创新所必备的素质。在艺术与科学互动发展的同时,人自身机能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从而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活力的创造源泉。古往今来,世界上那些顶尖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如张衡、郦道元、沈括、徐霞客、伽利略、笛卡儿、帕斯卡、达尔文等,莫不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艺术可自由人的思想,丰富人的想象力。科学可使人逻辑严密,锻炼人的推理、概括和抽象能力。具备这两种素质的人,就完全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材。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无疑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大量的事实和科研史料表明,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书法教学有利于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都会得到开发和培养。

五、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艺术化人生

“书之为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源于象形,是人之自身及世界万物形象的高度浓缩和抽象,范曾在央视《我们》栏目中谈中国书法之美时说,“中国书法是自然的,中国的书法家在观察自然的过程里,他发现了自然、宇宙万物的变化,是那样的神奇,是那样的博大,而表现方式又是那样的万类纷呈。中国的书法家,他想到我应该通过一个最简洁的手段,来把这些现象透露出来的信息,在自己的点画之中破译出来。这是书法家的天职。因为宇宙万物有它的生、发、枯、荣、粗、细、长、短,它的行动的缓急快慢。它在整个的运动过程、生命状态中,这个在中国书法家看来都是可以通过点画流美表达出来的,这个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所以美妙绝伦。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它可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它可能是一幅怡人的风景画,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抒情诗,一段美丽的神话传奇,一幕动人的歌剧,一段美妙的音乐,一幕激情飞扬的芭蕾……但它同时还可能是一个曼妙的天体阵列,一幅神奇的元素图,一个有序的电子矩阵……因此,书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审美意义,具有丰富的、多种多样的审美属性,它给人的感受应该是多方面的情绪上的、品格上的、为人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地去感受它,欣赏它,品味它,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感情,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书法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各种艺术教育相贯通,应成为推进艺术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因此通过书法来敲开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之门是完全可能的。

第5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一、教学言语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言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例如,“桌面”不能说成“屏幕”;鼠标操作中的“鼠标指针”不能说成“箭头”。因为“桌面”、“鼠标指针”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屏幕”、“箭头”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言语,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言语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二、教学言语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言语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丰富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言语去解释抽象的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言语,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记忆最深刻。记得在讲解“文件夹”的概念时说:同学们看过这样一个魔术没有,就是:一个魔术师能在一个盒子中变出一个小一点的盒子,然后打开这个盒子,里面又有一个更小一些的盒子,没完没了的,可以变出一大串的盒子。我们的文件夹就像这个盒子,可以盒子里藏盒子,再藏盒子,也可以藏其他东西。这样同学们既听懂了文件夹的含义,也使他们记忆更加深刻,终生不忘。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言语,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信息技术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言语,效果更是不同凡响。例如在讲“网页制作”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 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鼠标点点,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三、教学言语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言语、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讲授《美丽的电子贺卡》时,我要求同学们动动脑,设计出最具有自己个性的贺卡来。我发现赵同学很不认真,呆呆地在想着什么,于是我说:赵同学,你头顶怎么一亮,我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吗?非常灿烂,是不是想出好的创意了,那快点做吧。这样一句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赵同学思想集中,而且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

四、充分运用体态言语。

教学体态言语是教学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来补充口语的不足。有些口语或文字,学生不甚明白意思,而通过教师的体态言语,便豁然开朗。教师口语与体态言语同时使用,自然和谐,大方洒脱,具有感召力,往往会使学生情绪更饱满,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

为什么教学言语特别是体态言语这么重要呢?美国有位心理学家经实验得出一个公式:人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第6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有人认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很抽象枯燥,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可实际上数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也是无穷的,学生要弄清弄懂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同时,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从人格素质进行学科渗透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数学史渗透对学生的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讲解正负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讲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了;如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讲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

三、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可以利用应用数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教学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比西方三角术的研究早两千多年。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型作业,如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到工厂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厂的应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可以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根据圆的特性,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每个同学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咱们的班集体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五、利用课外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与课外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一些数学主题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一只花炮燃放后对空气的污染数据,并计算每人在春节放十只花炮对空气的污染数据。通过这样的调查活动,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接受了环保教育。

第7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比较特殊的教育内容,是高等院校传播人文正能量、培育高素质艺术人才的主要路径。校园文化是基于校园环境,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能传承文化历史、能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理工科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府为院校发展所划拨的资金有限,在充满竞争的行业中要站稳脚跟并且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是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许多高职院校都想通过扩大招生就业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技能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师资和教育资金,但是对文化素质教育明显不够重视,真正关注文化素质教育的高校,大都因为运动场地、文艺汇演的场地以及学生宿舍楼、教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使用需求而无法可持续地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学生群体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当前数量有限的文化教育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甚至由于场地设施有限,一些课余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文化活动场,在双休日往往选择在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度过,聒噪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而且还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较大的阻碍。理工科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职业学校教育偏重技能培训,倡导一技傍身、就业无忧,在校学生比较注重其所学专业、教学内容以及与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对艺术教育课程不重视。(2)目前艺术教育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属于选修课程,学院领导对艺术选修课的特点、教学内容及其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艺术类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不准确,师资结构不合理,相应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学评估不全面,并且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数量非常少,艺术类选修课的功效得不到充分发挥。长期以来,社会对艺术类课程的评价并不高,加之教学行为选择上存在原则性错误,许多高校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更没有设定固定的岗位编制,致使每个学期都会更换授课教师,不同教师的授课内容存在差异,部分课程甚至毫无章法。另外,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将艺术教育课程安排在周六日或晚上,而且由于学生人数不固定,授课时间特殊,课堂讲学中师生之间互动较少,教学组织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仅仅是将选修课作为修学分的路径,带着功利心去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并且缺乏积极性。另外,教师“一言堂”现象非常普遍,教师的日常授课侧重技能、技巧的学习,忽视了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并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这些做法有违艺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师生间对话交流少,取而代之的是自问自答,更谈不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无论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薄弱。

2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

从宏观意义上讲,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根据校园文化主体不同的特点,可将校园文化分为师生文化、后勤文化和管理文化;深入分析校园文化的内容,又可将校园文化分为素质型心理文化、意识型观念文化、协同型文体文化、技术型实践文化、情感型审美文化和智能型知识文化。

2.1艺术教育对校园物质文化的促进

开展艺术教育,必然要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建设演出厅、画室、图书馆、书吧、钢琴房等,以艺术教育场所为引领,必然配套改造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社团活动和兴趣班的学习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理工科院校的技能教育过程中,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一定会引入企业文化,按照企业工作环境进行校园建设,往往成为理工科院校的特殊的校园物质文化。目前全国各地为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的推广和传承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积极推行技能研习、技术培训和行业交流等活动,建立了一大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

2.2艺术教育对校园制度文化的促进

学校制度文化是渗透进一所学校的管理流程、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主体架构中的风格特色和价值理念,是各项管理制度在形成和被执行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由学校制度所衍生、承载、表达和推动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包括无形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还涉及有形的制度。它以有形的制度作为文化载体,集中反映在无形的价值观念上,同时也通过制度本身体现出来,并且伴随着制度的实施过程,也通过组织结构、方法概念、过程、形式、心理活动、行为方式、人际沟通等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制度文化发展得越完善,无形价值在以上各领域中的体现及其与制度所承载和推动的文化更趋同。艺术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对动态制度文化建设有正向促进作用。科学严谨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以美导善”。因为艺术本身蕴含着美感,也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对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具有启迪或警示作用,并且艺术能够以其独特的美感寓教于乐,使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好了,才可以有效安抚师生的抵触情绪,制度的静态文化才可以发展成具有教育警示作用的动态文化,进而形成一股有效的内驱动力使制度文化可持续发展下去,确保制度管理从外在约束形式逐渐衍生成组织结构内在的自律性,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3艺术教育对校园精神文化的促进

校园精神文化指的是一种氛围的形成,校园师生的语言之美、行为之美、心灵之美、艺术之美构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艺术教育培养对美的追求积极向上的高尚艺术水平,反对低级趣味,培养师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高等院校在职业教育体系设置艺术教育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其创造激情、修炼人格以及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青少年通过学习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这对于提高其心理免疫力大有裨益。如果因为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压力使艺术教育无法可持续地开办下去,学校将会失去一条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路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将面临重重阻碍。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是指非艺术专业院校开展的一种以提高大学生艺术方面的素养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主要通过艺术类公选课程、艺术社团建设以及各类艺术活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结语

艺术教育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理工科职业院校应该重视艺术教育,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艺术教育。优良校风的培养,需要经过认识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意志的努力、行为的锻炼才能逐步养成全体成员共同的习惯和风尚,形成学校统一的舆论和风气,我们要利用艺术教育的良性开展,从一点一滴培养全体成员的素质,建设好校园精神文化。

作者:刘洪林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斐斐,臧玉.对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分层教学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第8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关键词】 艺术学校学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目前,中等艺术教育面临的素质教育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随着手机智能化的不断升级和互联网的普及化,使得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和受众空前扩大,使得广大青年学生的思维多元化、思想复杂化趋势加剧。

第二,由于法治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渗入校园,拜金主义和物质享受等思想在青年学生中时有发生。由于学生家庭经济基础的差异而带来现实生活的差异,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炫耀、攀比的意识,影响他们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和自力更生等优良品质及性格的养成。

第三,近年的招考方式和多年的教学传统使得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基础相对薄弱。造成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欠缺和人文素养薄弱。其次是,艺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第四,随着大批毕业生的走向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毕业生在学校所学专业与社会现实需求有一定的距离感,尤其是社会实践技能缺乏,尽管专业素养很强但综合素质却相对较弱,社会适应性和事业创新不足。

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乃是强有力的措施。

一、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艺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2―18岁之间,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并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立德育委员会,由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学科设专职支部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第三,活跃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使学生有进取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第四,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的观念、文明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强化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第一,要调整课时比例,细心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在遵循文化部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调整文化课程比例。目前,艺术类中专多采用全日制普通初、高中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科学地精选、取舍,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文化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注重教研,探讨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组织文化课教师参加“新大纲、新教材”及各种教学改革研讨会,定期到重点中学听课、观摩,积极撰写教改、教研论文,研究艺术类文化课教学如何在课时少等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HttP://

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开设各种文化辅导、补习班。对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入学后文化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班形式补课,使之尽快达到中等生水平;对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开办高考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升学成绩。

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人才质量和水平如何,关键在于学习了什么课程,从所学课程中获取怎样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因此,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中,根据实用、实效的原则,形成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核心、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服务的课程体系结构。

第二,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心里素质等。首先,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应放在首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其次,作为艺术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艺术专业知识修养,同时也要具有较深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把灯芯的知识传播给学生,才能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一名教师只有勤于学习、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从而追求新的目标。

第三,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建立校、科两级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学科评价机构由科主任牵头组成,学校评价机构由校学术委员会组成;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对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各学科的专业主课;并把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科主任及个人,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及岗位工资的重要依据;还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稳步提高。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文化艺术氛围

第9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一、对校园环境的美化作用

校园环境不仅是指校园景观,还包括了学校所应该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一所学校内如果充满了艺术作品,那么不光能起到美化校园的作用,校内的艺术气息也会变得浓厚。并且艺术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美育,是对学生由内而外的一种感化和美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装备书画室、体育馆、舞蹈室、音乐教室等,并按要求添置艺术用具,通过改善艺术教育的环境来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学生们优美的舞姿、清丽的歌声、运动的身姿都将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为整个校园环境的美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只有学生和老师都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优雅和谐的校园氛围才能够长期地保持下来,所以在学校中加强对艺术教育的实施对校园环境的美化是必要的。

二、对校园文化气质的提升作用

一所学校的文化气氛包括了校风、学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学校是专业化、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人类的教育形态和文化发展状态进入自觉阶段的标志,基于此,学校的教育也必须体现人的生存智慧和文化涵养才行。那么,艺术教育作为文化的载体,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将艺术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并落到实处,为提升学校的文化气质提供活力源泉。同时,学校应加强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艺术课程教师队伍,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并通过组建社团、兴趣小组、举办艺术文化节、体育比赛等形式,为志趣相投的学生提供结识和互相切磋的平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学校还可以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遵循“特色立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以此来带动学校其他工作的进步。因此,加强艺术教育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气质、树立办学特色都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为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启迪智慧,开发创新思维

艺术教育所追求的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知识或精湛的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独特的思路、纯真的情感以及对美的创造。其实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舞蹈、戏剧,其任何的艺术形态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的真实图景,它能够轻易到达人的内心深处,唤醒人对于这个世界美好事物的思考。所以艺术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用细腻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让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激发起学生创造美的愿望。再在专业的课程培训中通过教学指导和思维启发,加上学生自己后天的不断练习,将这种美好愿望变为现实。因此,在这样一个观察、发现、创造的过程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发展个性,建立充足自信

不管何种形式的艺术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个性色彩,因此在教学体系中开展艺术教育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有着突出效果。在教育实践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缺乏关注,自信心逐渐减退。但是当身上其他的一些特长得到展示并受到肯定时,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明显提高,学习也更有劲儿。教师要利用这一效应,通过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掘与展示帮助他们建立起充足的自信心,从而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学校可以为学生打造形式多样的个性展示平台,以比赛、晚会的形式让学生能在不同的领域展示自我、创造成绩、博取关注,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并借助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情感得到宣泄,缓解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健康成长。

(三)多重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很多的艺术表演都需要多名参与者的集体配合和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艺术教育的推行还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在当今社会,团队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无可避免的都要与自己的合作伙伴、辅导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沟通,例如编辑与导演的配合、作词与作曲的配合、篮球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考验与锻炼。希望艺术教育的教师能重视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训练,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德育结合,提升道德境界

“道德不是单一的,而是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统一”,可见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教书,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而育人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艺术教育的作用也正在于此。而艺术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从对艺术知识的学习与领悟中,对艺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中促成内心的蜕变和灵魂的净化,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懂得辨美丑、明是非,理解道德的真正含义。另外,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将生活中的美进行加工和放大,艺术教育利用感知和想象给学生提供了比书本知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去发现美和创造美,最终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反映到生活实践上。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思想境界的提升有着强大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