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平台经济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中根据额济纳旗农田水利规划报告书,并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现有研究成果,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工程成本和预期效益,并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分析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参照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标准,评定工程建设可行性。工程项目的经济计算期为2010年到2020年,基准年采用2010年。将工程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后,根据相应的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能值量化工程每年的生态经济成本及效益(表1)。
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值分析
能值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H.T.Odum提出的,是综合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各种能量流的转换机理,并定量研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4]。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值评价,是依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从整体观和系统论出发,以能值为量纲统一量化工程项目的生态经济成本和效益,分析工程建设能值成本效益比,依据工程建设评价标准,得出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进而为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评定依据。农田水利工程关系到区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其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成本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5]。其经济成本主要指工程建设运行中消耗的社会经济财富,如石、沙、钢材、水泥等[5];社会成本指工程项目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损害,如移民和占用耕地等[7];生态环境成本主要指工程建设运行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如水土流失等[8]。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粮食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除涝工程的效益主要指在采取工程措施后减少的农产品损失)[2],;社会效益指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和谐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等[9]生态效益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如改善局地小气候,净化空气、补给地下水等[10]。能值评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步骤如下:(1)全面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经济成本和效益。首先对工程的生态经济成本和效益进行全面分析:1)按物质来源将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运行过程的生态经济成本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社会性投入(社会成本),包括管理维修费、安装工程费等人力劳务费[11];二类是自然资源投资(生态成本),如太阳能、风能、雨能、表土流失等环境资源;三类是经济反馈能值投入(经济成本),包括水泥、钢材、机械设备等工业投资。2)根据工程建设目的及主要建设用途,并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分析工程对周围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及作用对象,将工程效益进行区分归类:一类是社会效益,如科学教育研究、增加就业等;一类是经济效益,如粮食增产、灌溉用水收入等;另一类是生态效益,如调节水分、改善局部小气候等。(2)工程生态经济成本与效益的能值计算。太阳能是万物之源,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各种生态流统一为太阳能值,即单位物质或能量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太阳能值量[12]。根据相应的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通过式(1)对工程系统中各种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等具有不同度量尺度的生态流进行统一。能值转换率是指形成每单位物质或能量所含有的另一种能量之量[12]。能值货币比是全年总能值使用量与该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即单位货币相当的能值量,反映了系统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13]。EM=τ×E(1)式中:EM为单位物质、货币形成所包含的太阳能值,sej;τ为物质、货币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率,sej/$(sej/J);E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或货币价值,J($)。(3)计算农田水利工程能值产投比。根据式(2)计算工程能值产投比。能值效益成本比[6,14]不受人类支付意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可用以衡量水利工程生态经济效率,实际应用中常根据其大小作为评价工程建设可行性的依据。一般认为当EmCBR大于1时,则该工程建设具有可行性;等于1时,该工程满足工程建设最低要求;小于1时,则不建议该工程的建设和运行。EmCBR=B+RVC(2)式中:EmCBR为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B为工程生态经济产出能值,sej;C为工程生态经济投入能值,sej;RV为工程剩余能值,sej。
结果与分析
根据能值理论,计算额济纳旗灌域内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生态经济成本投入及生态经济效益的能值价值(表1)。据表1,对工程生态经济成本及生态经济效益结构组成比例和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值情况进行分析(表2)。由表1和表2可知,额济纳旗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生态经济成本中,经济成本最高、社会成本次之,生态环境成本最少,分别占总成本的61.48%、33.38%和5.13%,说明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较小,经济投入占主导,其中主要表现为砾石消耗,相应的能值价值为2.60E+18sej;工程生态经济效益中,经济效益最为显着、生态环境效益次之、社会收益较少,分别占总效益的56.54%、27.89%和15.58%,说明工程收益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经济效益,表现形式为棉花产量的增加。由表2可知,工程的经济效益成本能值比为5.26,社会效益成本比为2.67,生态环境效益成本为31.12,生态经济效益成本比为5.72,各比值均远大于1,说明工程在经济、生态和社会各方面均满足工程建设可行性要求。另外,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成本比最大,说明该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改善潜力。综合分析,额济纳旗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除了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还可大力促进社会发展,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节约水资源方面,工程节水价值尤为突出,这对于水资源极度短缺的西北干旱区更显重要。总之,从生态经济评价角度进行分析,额济纳旗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具有较强的建设可行性。
讨论
用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分析额济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工程年均投资482.5万元,项目效益主要表现为粮经增产值984.6万元、节省灌溉投资51万元、减少能源消耗投资46.58万元及省工效益56万元,工程经济效益成本比为2.36,大于1。两种分析方法结果虽存有一定差异,但评价结果较一致,均表明额济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建设可行性。经济方法虽然能够从经济学角度简单直接地衡量出工程建设可行性,但论证内容不够全面,对不能用货币进行衡量的环境影响(如水资源消耗等)及社会效益(如科学研究价值等),不能完全纳入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过程中。能值分析方法在全面认识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影响基础上,将自然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统一衡量并比较各子系统的能量提供,进而能够更完整的反映出工程建设可行性。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是在 总结 、借鉴前人的有关fdi直接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的台商投资环境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构成投资环境的各主要因素,对福建省 交通 邮电基础设施、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状况、进出口总额、外商累计直接投资总额、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对台商直接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福建省台商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区域 经济 的持续发展。
台商投资作为我省境外资金的主要来源,台资企业在福建的投资效率普遍较高, 经济效益表现较好, 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且带来了有益的经济影响,增强当地的经济实力,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台商在福建投资不仅带来了有形的资产设备, 更重要的还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 促进了当地企业员工经济观念的变化。对福建的经济产生正向直接的拉动作用,促进福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目前,台商投资逐渐北移,福建原有的“五缘”优势在消失,且受经济腹地、产业链和高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台商投资大量减少,对福建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海西经济区”这一对台经济战略就是为了防止福建的边缘化而提出的,因此对福建的台商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对完善福建台商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台资促进福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台商大陆投资发展态势
1.1台商大陆投资发展态势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形成华南(珠江三角洲、福建闽东南)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台商相对集中的区域。
从上世纪80年代福建开启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先机以来, 台湾 对大陆的投资就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从闽东南沿海向全国扩张。福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凭借与港台在 地理 位置上的先天优越性率先承接了第一波台商投资热潮。由于台商在早期投资大陆中,带有明显的试探性,加之时逢台湾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找对外投资的出路,因此,在福建闽东南和广东珠三角投资形式主要是“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投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 进入9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步缓和与大陆大开发、大 市场 、大发展态势的形成,台商投资迅速北上,投资领域也趋于多样化,广东、福建的对台优势逐渐弱化。
以上海浦东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基于雄厚的经济基础,众多的人才与科技资源,以及广阔的内外市场驱动,承接了第二波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从1994年起,台商对上海与江苏省的投资金额连续三年超过对广东省的投资。依台湾当局最新 统计 ,2003年1月-10 月,台商对江苏(包括上海市)、广东与浙江投资金额分别占投资总额的64.4%,27.4%,7.9%,合计占了对大陆投资总额的81.8%。目前,这个区域的台资企业正在进一步向高科技产业、 金融 、 保险 、 证券 、电讯以及仓储、航运等第三产业发展。另外山东半岛、京津唐由于各城市间距离近互动效应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丰富的 文化 底蕴、科技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整个渤海湾地区成为台商瞩目的投资新天地。台商在该区域的投资主要从 农业 、纺织、食品到 机械 加工、化工、 建筑 、建材、机电汽车、 电子 以及第三产业,投资领域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华东内陆的江西、中西部的重庆与成都等地也逐渐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地区[1]。
1.2福建台商投资态势
台湾作为我省吸收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地,自1981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在我省诏安县落户,在9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其间台资规模波动较大。1995年以前台商的投资属于隐蔽、单项、小规模的,之后的台商投资受两岸关系的发展,来闽投资的数量增加,投资金额增多,投资规模变大、对大陆投资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投资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初期以制鞋、纺织、基本金属等传统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二波投资则以消费性电子产品、化工、 运输 工具、建材水泥、食品饮料等产业为主,第三波投资则以电子信息、半导体、精密机械等资本与技术密集行业为主导[2]。
台商在福建省的投资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九五”期间台资在福建的单项投资规模约为230万美元,比上海、江苏的平均投资规模小。截至1999年底,福建省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家有205家,3000万—1亿美元的有11家,1亿美元以上的有12家;而台湾在大陆最大的投资项目落户苏州新区,1999年新投入苏州的台资企业平均项目规模达5000万美元,苏州市目前拥有352个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台资企业,有91家台湾百大企业和 上市公司 在苏州投资,而在福建省投资的台湾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只有35家。台商在福建省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集中在服装、鞋帽、食品加工、玩具、塑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及电子产业中的一些低技术领域,如电子零配件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项目较少;而到上海和江苏投资的台湾大型知名企业和 跨国公司 不断增加,在产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电子资讯业、机械设备、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新兴行业,台商在上海投资已扩展到金融、商业、贸易、公用事业,科技领域,2000年出现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第三波潮流。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流向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投向福建的企业很少。
福建由于受经济腹地、产业链和高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对台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实际吸引台资能力呈下降的趋势。福建省台商投资的实际金额占全国台商实际投资比重不断下降。2000年据统计,在第三波台资中,88%的台资投向苏、沪、粤,其中江苏省新批台商投资项目719个,协议台资金额32.76亿美元,实际到资1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85%、155.44%和60%,而福建省实际到资只有4.89亿美元,只要江苏的31.1%,为近几年的最低点。总之,近年来台商在福建的投资比重不断下滑,且与上海、江苏等地相比,技术含量较低,而且台商投资战略由投机型、追求短期资本高回报率转向市场导向型投资,台商投资战略的转变使得市场容量日益成为台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这使福建省对台的招商引资面临严峻的考验[3]。
2福建台商 投资 环境 主要因素分析
投资决策 往往取决于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是引进外资的基础工作。由于目前对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还没有一套公认完善的指标体系,本文依据构成投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的大小,依次对福建的 交通 邮电基础设施、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状况、累计外商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等影响投资环境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价。
2.1交通邮电基础设施
交通邮电基础设施是 经济 发展的基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有后劲最关键的就是这项指标。福建已初步形成以公路 运输 为主体,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全面发展的立体综合交通新格局。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的运输线路里程从2002年0.538%到2006年0.556%福建省的运输里程在逐年的增加但增长的幅度较小,占全国的比重低; 2005年铁路的客运量总计1486万人占全国比重1.286%、旅客周转量总计87.90亿人公里占到全国的1.450%,2006年铁路的客运量总计1730万人占全国比重1.377%、旅客周转量总计98.60亿人公里占1.489%;2005年公路的客运量总计52452万人占全国比重为3.114%、旅客周转量总计309.99亿人公里占全国3.337%,2006年公路的客运量总计55713万人2.995%、旅客周转量总计335.28亿人公里占全国的3.331%;公路与铁路的客运量总计、旅客周转量总计总数在逐渐增多但在全国的比重比前几年下降(表1),表明我省的铁路及公路运输增长速度低。另外福建的货运量总计、货运周转量与全国比较占全国的比重不高,我省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仍还不足,虽然每年的全省总量在上升但整体的建设速度和强度比不上全国的平均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台商投资环境总质量的下降。福建大型深水港岸线总长47公里,沿海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4个,可到达国内所有港口,已开辟国际航线160多条,大型深水港口有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及三都澳港等,厦门、福州两个港口位居全国十大港口行列。。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每年都有增长但占全国百分比较低,应该充分利用福建的港口优势提高福建的基础设施建设。
福建电网与国家华东电网相联, 电力 供应充裕,2006年电力装机容量2205万千瓦,充沛的电力资源使福建成为中国的电力输出省份之一。在建的大型火电项目有:福建lng总体项目(莆田、晋江、厦门燃气电厂)、龙岩坑口、泉州南埔、宁德大唐、华能三期、福州可门、福州江阴、漳州后石电厂三期、厦门嵩屿电厂二期等;水电项目有:尤溪街面电站、宁德洪口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等;拟建的核电项目有:福建核电站一期;火电项目有:罗源火电厂[4]。以上项目仍在建设中要使福建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福建还需要大力度的进行建设。
福建邮电 通信 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6年,全省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925.82万门,长途电话达249.66.2万次,全省所有城乡实现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拨,城乡电话年末户数、移动电话年末户数和邮电业务总量分别达1485.53万户、1538.91万户和633.304亿元。数据通信业务高速发展, 计算机 互联网用户迅速增加。
指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①运输线路长度占全国比重
铁路营业里程比重 0.202 0.201 0.198 0.214 0.211
公路里程比重 0.032 0.030 0.030 0.174 0.025
内河航道里程比重 0.304 0.319 0.321 0.321 0.320
②客运量总计比重
铁路 1.369 1.457 1.403 1.286 1.377
公路 3.157 3.106 3.131 3.114 2.995
水运 3.440 4.124 4.711 1.870 5.207
③旅客周转量总计比重
铁路 1.542 1.563 1.493 1.450 1.489
公路 3.163 3.335 3.275 3.337 3.331
水运 1.260 1.759 1.991 2.050 2.038
④货运量总计比重
铁路 1.393 1.450 1.502 1.337 1.265
公路 2.152 2.059 2.077 2.055 1.792
水运 3.490 4.001 4.038 4.192 4.359
⑤货物周转量比重
铁路 1.085 1.127 1.136 0.974 0.919
公路 2.860 2.726 2.756 2.741 2.731
水运 1.682 2.908 2.329 2.284 2.586
⑥沿海港口主要吞吐量比重 6.122 6.213 6.435 6.696 ——
⑦邮电业务总量(亿元) 257.49 318.24 426.76 519.75 633.04
占全国比重 4.521 4.533 4.394 4.321 4.131
表1:福建交通邮电基础设施占全国的比重 单位:%
表格数据来源:
2.2劳动力状况
目前福建省的劳动力按三次产业分全 社会 从业人员构成。2001年从业人员构成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45.71%、25.09%、29.20%;此后从2002年至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构成逐渐降低,2004年降到40.18%,2005年比2001年少了8.11%为37.60%降低的幅度较大,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则是逐年增加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长的速度比三产快,到2005年第二产业的人员构成已经从2001年的25.09%增到了31.16%增长了6.07%;第三产业增长较稳定从2001年到2005年共增长了2.04%。由此可以看出,福建的劳动力结构还属于一般水平,第二、三产业所占的劳动力数量还多这与劳动力的素质不高有直接的关系。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劳动力素质及结构在 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当今社会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观点来看, 教育 的地位是越来越突出。我们可以把劳动力作为现实的生产力,而把教育看成是对未来生产力的 投资 。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全省拥有高等院校66所每年为社会输送7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建立起2个国家级高校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软件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07家。尽管如此,福建省的总体劳动力素质还是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高层次的人才,这使得台商在福建的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从事鞋帽、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0年以来,由于 台湾 岛内经济形势恶化,台湾企业特别是 电子 行业纷纷转向大陆,台商大陆投资掀起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第三次浪潮。然而,在这第三次投资浪潮里,88%的台资投向苏、沪、粤地区,福建省的实际到的资金却只有江苏省的31.1%,为近年来的最低点,这都是由于福建的劳动力素质不高所引起的,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福建省在经济实力上与台商大项目的互补性不强,影响了 跨国公司 、大财团的进入。
2.3产业结构状况
福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以“调高、调大、调优、调外”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优化第一产业,巩固和发展基础 工业 ,加快协调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优势产业结构方针,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22.2%下降到2005年的12.8%,增长速度转为平稳,但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42.1%上升到48.7%;第二产业高速增长,比重回升达到 历史 最高水平;第三产业比重近几年变化不大保持在38.5%(图1),持续稳定发展。
福建省产业结构从近几年看已有所改善,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化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但还不够合理仍需要不断改进。第二产业比重虽有上升但主要是以鞋帽、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冶金、 机械 、能源( 电力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 建筑 材料 等重化工业少,轻重工业比重不合理;第三产业还没有成为福建的主导产业,且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所占比重不高,还不能满足当前台商投资要求,仍需要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配套的关联产业、集群产业增加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对台资的吸引力。
图1:产业结构状况(数据来源福建 统计 年鉴)
2.4累计外商投资总额
2001年以来,福建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总体趋势是缓慢递增,维持在百分之八点多, 2002年有所下降为8.06%,2003年又逐步回升到9.24%;外商总投资项目从2002年的1825 个增加到2004年的2277个,2005年与2006年有点下降但累计全年的 合同 投资金额与实际投资金额是逐渐增多,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5565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298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比重10.32%,一、二月份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12%。到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080190万美元,比05年增长了2245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18489万美元比05年增长了95505万美元(按历史可比口径)。
从2003年至2006年(按报表口径),福建外商投资总项目数共8701个,累计合同金额3087592万美元。其中,以中外合资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比重为11.55%;以中外合作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比重为1.88%;以外商独资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的比重为85.91%;以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比重为0.67%。累计统计数据表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主要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方式进行,以外商独资方式比重较大,中外合资方式次之,中外合作方式和外商股份制方式的比重相对较低(表2)。以此来看福建可以在外商投资金额的利用方式上进行改革,合理采用新的用资方式促进福建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投资 环境 。
表2:外资利用方式(按报表口径) 单位:万美元
年份 总项目 合同金额 中外合资企业 中外合作企业 外资独资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
数(个) 项目数 金额 项目数 金额 项目数 金额 项目数 金额
2003 2274 477321 330 63373 18 6168 1922 403697 4 4083
2004 2277 537299 318 48124 16 3247 1942 477771 1 8157
2005 1988 595715 301 77223 24 20319 1663 496142 0 2031
2006 2162 782908 385 87666 10 15165 1764 678390 3 1687
合计 8701 2393243 1334 276386 68 44899 7291 2056000 8 15958
累计金额所占的百分比 11.55% 1.88% 85.91% 0.67%
2.5进出口总额
福建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形势好。美国、欧盟、日本、东盟、香港位列出口 市场 前五位;“ 台湾 ”、东盟、日本、美国、韩国位列进口市场前五位。其中,从“台湾”进口52.2亿美元,增长23.6%。其中,纺织服装出口较快增长,共出口66.3亿美元,增长29.2%;农产品(商务部口径)出口24.6亿美元,增长13.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幅小,农产品进口增幅较大[5]。
福建出口总额自2001年的139.22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348.42亿美元,增幅2.5倍左右,但是所占的全国比重却由5.23%下降至4.57%;同样的,福建的进口总额从2001年的87.04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95.69亿美元,所占比重也由3.57%降至2.97%(表3),说明福建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滞后于全国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还应加大福建的产品进出口率,增强福建 经济 的外向度,促进福建的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福州海关 统计 ,2007年1-11月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去年全年进出口总值,达67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其中,出口449.3亿美元,增长21.3%;进口221.6亿美元,增长14%。其中,11月份进出口值创 历史 新高,达70.7亿美元,增长24.9%,其中出口46.9亿美元,增长24.6%;进口23.8亿美元,增长25.5%[5]。
外商 投资 企业是福建省外贸进出口主力军,但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相对集中于it产业等,大型企业数量、产业链配套与珠三角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存在客观差距,出口的大项机电产品主要集中液晶显示器、电脑等it产品,一旦国际市场it产品出现波动,将对福建省进出口影响较大,且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幅相对较低,整体外贸形势的稳定性有待加强。
表3:福建进出口总额以及占全国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份 福建进口总额 全国进口总额 比重 福建出口总额 全国出口总额 比重
2001 87.04 2435.5 3.57% 139.22 2661.0 5.23%
2002 110.28 2951.7 3.74% 173.71 3256.0 5.34%
2003 141.94 4127.6 3.44% 211.32 4382.3 4.82%
2004 181.32 5612.3 3.23% 293.95 5933.2 4.95%
2005 195.69 6599.5 2.97% 348.42 7619.5 4.57%
2.6地区生产总值
福建的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处于增长状态。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从2001年的651.11亿元到2005年增长到831.08增长幅度不大;第二产业从2001年的1803.5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200.26亿元是2001年的1.77倍,增长速度迅速,2001年到2004年的增长幅度大致保持在300亿元左右,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第三产业从2001年的1618.2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537.59亿元是2001年的1.57倍,增长速度较为迅速。
福建省经济一直在高速成长之中。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6.4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501.6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1152元(图2),增长速度较快居全国前列。2006年福建gdp达7501.6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4%,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出约2.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21152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7%[4]。200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0.1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62元; 财政 总收入1284.27亿元;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4321.74亿元;进出口总额744.58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5元。
图2:福建省人均生产总值[4]
3基于海西福建台商 投资 环境 优化思路
海峡西岸 经济 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 台湾 ,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地区,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福建与台湾的产业对接、经济融合,着力先行先试,将使这一区域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6]。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否能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具有重要意义。
3.1福建投资环境优化措施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态势和格局,在未来城市群和区域发展中,不断优化福建台商投资环境可采取的措施。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作为福建对台招商引资的第一层面,可以通过吸收利用外资,重点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宽国际 市场 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等方面迈进。我们将着力发挥福州省会城市服务全省的重心和辐射作用、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发挥莆田、宁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6],
抓住港口、高速公路等 交通 设施不断改善的有利时机,利用外资重点加强水产品养殖加工、轻工食品、临海 工业 、 农业 产业化、、特色 旅游 业和为第一层面产业链发展配套的项目;发挥三明、南平、龙岩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要利用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联结与沿海通道,吸引外资发展 电子 信息业,开辟农业开放引资的成片示范区,发挥我省 地理 、气候的气势,引进优质高效的农、林、牧、渔业,促进我省农业生产的改造提高。以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业的大力引进,适应我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促进资源转化,努力成为我省较具实力的开放腹地,壮大闽东北一翼和闽西南一翼,促进连片繁荣发展。
再分析台商投资中所体现的群体投资特点,一方面,这种集群性的投资使同产业链的台资企业之间在协调运作上非常顺畅,产业链运转非常的高效;另一方面,台资企业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带有某种封闭运转的特性,除了创造一些就业和 税收 之外,对当地经济的辐射与扩散效应较小;而如果盲目地引进产业链上全部环节的投资,除了会出现重复建设之外,也极易造成投资饱和,形成恶性竞争[7]。因而,面对台资企业的这种特性,在吸引台商投资时可以采取区别对待的作法和引导政策。对于本区域内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比较脆弱的行业地区,如南平、三明、龙岩、莆田、宁德等可以采取吸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台资企业形成产业群落或集群的做法,对台商投资企业予以行业性的投资优惠政策。而对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产业链比较完善的行业及地区像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在需要利用外资及其技术、 管理 经验以加强产业链上某一环节时,则可以考虑实施项目管理,对来投资的企业进行个别管理和提供投资政策优惠。
3.2福建台商投资软环境优化思路
多年的对外开放时间证明,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是政府的责任与义务。
①清理并大幅度减少政府 行政 性审批,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可以采取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简化,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对外商投资 金融 、 保险 、交通 运输 、电信、商业、外贸、卫生、 教育 、 法律 咨询等外商投资重点产业中的限制类项目,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颁布出台的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主动介入,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推进项目进展;对外商投资重点产业的重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过程服务机制,审批、审核部门要做到先期介入认真会审,简化手续加快办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台资企业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加强与台商的交流,及时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多为台胞办好事办实事,扩大“零地招商”效应,促使台资企业不断增资扩产,上规模、上效益,使台商在福建地区得到更好的回报[8]。
②以放松或取消进入限制为重点,营造国内各类合法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某些特殊要求的领域,可以提出相应的资金、技术、信用等方面的进入条件,但这些条件应适用于所有的潜在进入者。
③培养各类专业人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与广东、江苏的省市比较,福建人才总量少,结构不合理,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从福建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 社会 发展的需要来改变与社会市场不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经济发展计划、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和人事劳动管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地对院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作出 指导 。促进福建 文化 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技术产权政策,鼓励和支持 人力 资本参与分配[9]。
④鼓励外商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向开发区聚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开发区作为吸纳外商投资重点产业的重要载体作用,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布局合理、开发实绩好和开发前景广阔的开发区,在用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为鼓励外商投资重点产业和关联企业项目入区发展,开发区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引导政策和灵活措施,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在项目用地方面,优先满足其用地需要,并在地价等方面予以优惠;在环境评价方面,外商可自行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环保部门应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在社会综合环境方面,有条件的开发区可实行“封闭管理、开放营运”,积极进行统一综合执法试点;在规范税外收费方面,有条件的开发区可实行“零费区”的试点。
进一步为台商来闽直接投资创造投资软环境,除了完善有关法规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外,还可以根据闽台的 历史 渊源和现实发展,继续加大台资企业来闽投资的鼓励力度。如争取符合条件的台资 银行 来闽设立代表处以至营业性机构,以鼓励台湾企业来闽投资;继续扩大办好台商投资区,积极而有指导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优质劳力,如争取符合条件的台资银行来闽设立代表处以至营业性机构,以鼓励台湾企业来闽投资;继续扩大办好台商投资区,并借鉴广东东莞、江苏昆山的经验,在台商投资区建立台商子弟中小学校;借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经验,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有偿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专门机构等[10]。
4结语
总之福建 经济 要发展外商 投资 环境 要改善就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过去单纯的吸引资金向更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 管理 和优秀的人才转变;二是从过去注意引进加 工业 向引进高技术转变;三是从只注重工业方面利用外资向更多的发展服务贸易领域的合资转变。鼓励台商把资金投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 教育 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传统产业及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升级[11]。
参考文献
[1] 单玉丽.台资在大陆的区域布局[j].对外开放,2004,12
[2] sy沥青.福建概况[eb/ol].2007-03-24
[3] 林春回,胡日东.福建省利用台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经济,2002,02
[4] 福建国际投资促进网.福建优势[eb/ol]./2008-5-14
[5] 许雪毅.1-11月福建进出口超670亿美元 同比增18.8%[eb/ol]./2007-12-13
[6] 黄小晶.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eb/ol].tu.p.cn/2007-03-08
[7] 张传国.台商大陆投资的产业集聚问题[j ]. 台湾 研究集刊,2005(3):528
[8] 集美优化投资环境 全力办好台商投资区[eb/ol]./2007-11-26
[9] 赖小琼,李欣.改善福建投资软环境的对策思考[j].博士论坛,2002,11
关键词:大数据平台;日志分析预警;电力行业;数据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266-03
Study of Log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Big Data Platform
ZHOU Ping1, MA Bin2, HAN Bin1, SU Yu-chen 1
(1. Xinjia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 Ltd , Urumqi 830068, China; 2.State Grid Xinjiang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y, 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research big data, log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applied i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on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grid, log analysis important auxiliary effect on system maintenance, then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og analysis based on the big dat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big data platform, computing architecture and multi-source data integration framework.
Key words: big data platform; log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data source
1 背景
电力信息通信网作为电力系统的专用网络,为电力系统的生产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一直以来它被称为支撑电力系统的“三大支柱”之一。电力系统中物理空间对信息空间的高度依赖性,也使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决定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在电力系统中,风险的传播方式具有明显的耦合性,即信息系统受到的故障破坏、网络攻击会通过各子系统影响到大量的量测、控制终端设备的监测能力,从而会进一步影响到电力系统物理空间设备的正常运行。关于这一问题,可从最近发生的乌克兰大规模停电事件中得到印证。
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中已经累积了海量的日志信息,这些信息类型多样、产生速度快、且蕴藏着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信息,因此,信息通信系统中的日志数据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采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日志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技术,可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异常信息或行为,避免其异常发展恶化;对日志按业务应用条线统一分析及问题关联影响分析,实现对日志对象按业务应用进行管理,可以减少故障排查时间和业务中断时间,提高系统的服务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采用多任务分布式技术对海量日志进行分析挖掘,应用规则关联、统计关联等分析方法,可以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使得对日志的分析深度与事件的识别准确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日志分析预警的意义便在于,能提前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发掘,分析、判断并形成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从而采取应对措施来降低风险。这对提高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 国内外研究比较
在数据挖掘领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存在很多优秀的挖掘方法,其中常见有路径分析、关联分析、序列模式、分类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1,2]。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海量数据处理的尝试应用越来越多[3,4],在日志分析方面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5-6]。目前的大数据平台以Hadoop为主,其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日志系统无法处理海量日志数据的问题。但由于Hadoop并不擅长处理实时应用,主要采用离线处理方式。基于Hadoop的实时处理应用目前还比较少,采用流处理数据对日志数据进行处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近年来,在传统网络或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风险评估、可靠性分析等方面,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但针对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日志分析预警研究还比较少,因为电力信息与物理系统的耦合、关联而带来的网络风险评估、预警是一类新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例如文献[7]提出了建立电力CPS的思路和框架,概括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在风险评估中出现的信息物理高度耦合的新特征;文献[8]指出在信息物理融合背景下,由于大量传感、监测设备的接入,使采样的数据规模和采样频率成倍增加,大大加重了通信网络的负担;文献[9]指出,如果电力信息网络采用专用网络和通用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则开放的通信协议将带来等多的潜在风险。在通信网络的风险态势估计方面,文献[10]利用细胞自动机理论对风险的跨空间传播机制进行了建模与动态分析;文献[11]提出了一种反映电力C通信复合系统的拓扑结构之间错综复杂关联性的矩阵模型,在脆弱性实时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文献[1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从连通性、网络效率的角度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在随机、蓄意攻击下的脆弱性,并提出了高度数节点保护策略与低度数节点加边策略,该方法较适用于多业务、大规模的通信网络;文献[13]基于二分法的W习速率自适应BP神经网络算法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风险评估,将通信网抽象为3层的前馈BP网络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收敛的时间,但可能会出现局部最优的偏差,且隐含层节点数目不易确定;文献[14]针对中的控制和监视两大类功能,构建了一种功能失效模型,考虑每类功能失效进行可靠性分析;文献[15]在确定了业务重要度度量值的基础上,给出了业务及通道段业务的风险度定义,并给出了风险均衡度的概念,建立了基于电力通信网业务风险均衡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模型,该方法是从业务层面展开的可靠性评估,可为优化业务网络、合理安排业务通道等提供参考。
3 平台体系架构研究
3.1 大数据分析平台
Hadoop和Spark作为开源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相关应用与解决方案。Hadoop可以解决传统日志分析系统无法处理海量日志数据的问题。但由于Hadoop并不擅长处理实时应用,Spark是一N与Hadoop相似的通用并行计算框架,是对Hadoop的补充,但是Spark采用内存并行计算技术与流式处理技术,在实时处理方面表现得更加优越。大数据分析平台结构如下图1所示:
3.2 大数据计算结构
采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日志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技术,对日志按业务应用条线统一分析及问题关联影响分析,采用多任务分布式技术对海量日志进行分析挖掘,应用规则关联、统计关联等分析方法,可以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可以将离线日志分析与在线日志分析相结合,从而实现既可以对日志实时数据的分析与预警,又可以实现对海量历史日志数据的分析与查询。据此设计如图2所示的计算架构。该架构有三种计算模式,分别是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批处理、基于内存并行计算的交互式分析、实时流式处理。可满足不同日志存储形式或传输形式的处理要求。
3.3 多源日志数据
日志数据主要来源于信息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业务系统以及数据库事务处理或操作。如图3所示。这些设备或系统产生的日志数据或日志文件广泛分布在各自的存储设备、数据库或通过Syslog日志协议发送到日志服务器上,从而造成日志采集效率低,不能完全捕获,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并且缺少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海量的日志数据进行管理,形成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因此,需要对这些日志数据或文件进行有效采集,并采用统一格式进行存储分析,如图5所示。其数据流向如图6所示,可提供面向流数据、实时数据和批数据的处理流程:流数据通过Kafka、Flume等消息日志处理接入流计算处理平台,并针对计算结果集做进一步统计分析;实时数据通过直接接入实时数据在线处理平台中,通过在线数据处理平台响应高并发读写请求;批数据通过数据抽取、同步、上传等导入到核心平台进行数据存储分析。
4 结束语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日志预警分析技术,其设计目标是:自动采集实时日志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异常信息或行为,对日志对象按业务应用进行管理与分析,通过多任务分布式技术对海量日志进行分析挖掘,应用规则关联、统计关联等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将告警信息以邮件或者短信的形式发放自动计算分析,以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和业务中断时间。研究的关键和难点在于:
1)日志数据来源不同的部门,其异构特征明显,为达到统一处理的目标,为此需要研究异构数据的统一存储和访问方法。
2)信息通信系统对状态预警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检测出故障,以避免其状态恶化,为此必须研究实现实时的状态评估方法。
电网信息通信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隐藏宝贵信息的丰富数据资源将得到充分开发,为信息通信系统的稳定运维和电网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辅助。
参考文献:
[1] 石敏. 基于聚类划分的关联规则在Web日志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4.
[2] 梁晓雪, 王锋. 基于聚类的日志分析技术综述与展望[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52-55.
[3] 张沛, 杨华飞, 许元斌. 电力大数据及其在电网公司的应用(英文)[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S1):85-92.
[4] 彭小圣, 邓迪元, 程时杰,等. 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3):503-511.
[5] 程苗. 云计算技术在web日志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6] 王正也, 李书芳. 一种基于Hive日志分析的大数据存储优化方法[J]. 软件, 2014(11):94-100.
[7] 赵俊华, 文福拴, 薛禹胜, 等. 电力CPS的架构及其实现技术与挑战[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16): 1-7.
[8] Green R C, Wang L, Alam M. Applications and trends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s:focusing on smart grid[J].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13, 4(2): 922-931.
[9] 叶夏明, 赵俊华, 文福拴. 基于邻接矩阵的电力信息系统脆弱性定量评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 37(22): 41-46.
[10] 叶夏明, 文福拴, 尚金成, 等. 电力系统中信息物理安全风险传播机制[J]. 电网计术, 2015, 39(11): 3072-3079.
[11] 汤奕, 韩啸, 吴英俊, 等. 考虑通信系统影响的电力系统综合脆弱性评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23): 6066-6074.
[12] Xu S Z, Zhou H, Li C X, et 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power grid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C]//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PEEC 2009). Wuhan, China: IEEE, 2009: 1-4.
[13] 亓峰, 李琪, 韩骞, 等.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方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4, 37(1): 90-93.
[14] 郭嘉, 韩宇奇, 郭创新, 等. 考虑监视与控制功能的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8): 2123-2130.
[15] 赵子岩, 刘建明. 基于业务风险均衡度的电力通信可靠性评估算法[J]. 电网技术, 2011, 35(10): 209-213.
引言
美国太空总署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成功发射了人类首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反响。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从太空向地球传回来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卫星图像,一时间卫星遥感技术开始在各个国家被引起广泛关注。卫星遥感技术是人类的新兴科技,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光学理论、空间理论、生物学理论以及地学等等,只有将这些学科综合起来才能致力于卫星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是当今高新科学领域的尖端技术。
在生态环境领域,传统的勘测方式,在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调查的周期十分漫长,不能够对城市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当遥感技术被应用在生态环境调查以后,不但可以及时准确地实时反映城市的资源状况和变化趋势,数据也可以准确及时地得到反馈,在实时监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本文由收集整理可以对动态进行分析,在技术上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所以,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应用将会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遥感在科学上和实际应用领域中的价值非常之高。它的成本也是十分巨大的,大家都知道,发射一颗卫星需要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的巨额资金。如果换来的是良好而且稳定生态环境,那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1调查内容和方法
依据《2008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计划》(环办[2008]8号)以及中国环境监测站《2008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还有《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在这次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是卫星遥感监测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实时解译,实地的人为考察也同步进行。全部工作程序严格遵照生态遥感监测工程实施细节的规定来进行操作,对得到的数据执行严格的分析与对照,做到将误差降到最低。对数据还要进行反复核查,确保做到无失误操作,使得到的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本市的实际状况。
1.1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调查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覆盖的情况
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覆盖以及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包括:森林、草原、耕地、荒漠化土地、荒地与可利用土地、湿地以及地表水的面积、分布和动态变化趋势。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调查的以上几个项目的数据准确,情况更加贴近实际,分析出来的结果令人信服。
1.2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到的图像,其情况真实,并且很及时,对当时情况的掌握比较准确。对传输回来的图像做以解译,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在所得到的数据之中分离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状况的信息,遵循《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对沈阳地区的生态环境做以分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生态退化严重的地域,制定出相应的机制。
依据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幅度,可以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划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显著变化、明显变化、略有变化、无明显变化。
2生态变化调查的结果
从遥感卫星得到的图像与工作人员人为得到的数据相结合,经过整理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基本了解营口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从综合评价的结果和各项指标显示,可以看到,大石桥市、盖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良好,营口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一般,这就表示营口市植被的覆盖率基本可以达标,生物的种类比较丰富多样,基本上满足人类生存的标准。营口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幅度较小,基本没有明显的变化,情况属于比较稳定,波动也较微弱。
营口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良好,生态系统稳定、结构合理,并且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从人工实际在户外的调查结果分析以及地域的分布来看,大辽河、大清河、碧流河等水域的质量明显得到改善,水质清澈,环境怡人。老轿顶、五石岭等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均好于其他地区,且有明显差别。在某些区域中,有小范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比如生态自然保护区当中的一些区域正在进行破坏性的开发,这些区域的范围比较小,对于整个保护区的面积还不足以构成威胁,不过随着时间的变化,很难保证这些小面积的区域不扩大化,如果若干小面积的区域一旦相连,那面积就会成倍的增长,到时候想要控制的话,就会非常困难了。生态系统被破坏了以后,想要再恢复将会非常困难,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其中消耗的人力物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维系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我们当前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厚土,而不是一片荒凉。所以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大家一起来保护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3结论
绿色景观概念界定
绿色景观研究现状
“绿色景观”概念在不少文献中都有所提及,典型的定义如:
“对应于绿色建筑,‘绿色景观’是指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景观。”[1]
“绿色景观是指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人为自然环境,其主体是区域或城市自身的各种自然要素,辅之以必要的硬质设施。”[2]
“广义的城市绿地概念涵盖整个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场所,即本文中所指绿色景观。”[3]
“所谓绿色景观,就是可持续的、有生命的景观,是生态化、可再生的节约型景观。”[4]
综上所述,“绿色景观”概念主要强调“景观”的“绿色”性质与内涵,是一个综合化的广义范畴,其具体定义与开放空间、自然要素等概念有重合之处。
不过,在现有研究中,虽然对“绿色景观”的概念作出了初步的定义,但并未涉及其具体界定方法、统计范围等内容,不利于针对绿色景观展开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
1.2 绿色景观概念界定
结合绿色景观的基本理念与相关概念的辨析,本文认为,绿色景观的界定应该与绿色空间、开敞空间等概念有所区别,城市绿色景观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系统有所重合但也有所差异。
具体而言,城市绿色景观应包括城市与城市内部所有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景观要素,如自然保护区、自然绿道、湿地系统、城市森林等,以及半自然或纯人工构建、但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人为景观要素,如防护绿地、公园绿地、人工绿道、风景名胜、都市农业等。
朝阳区绿色景观概述
朝阳区绿色景观的分类
主要根据地表覆被,将朝阳区绿色景观分为以下10类。
(1) 林地型:以各类林地、灌木林地为主要植被的绿色景观。
(2) 园地型:果园、茶园等各类人工园地,覆被类型可能包括乔木及灌木。
(3) 耕地型:以耕地为主要植被的绿色景观。
(4) 草地型:以草地为主要植被的绿色景观。
(5) 水体型:水体构成的绿色景观。
(6) 城市公园及绿化型:人工形成、乔灌草混合的绿色景观。
(7) 建筑及人工设施型:包含在大片绿色景观斑块内部而发挥重要功能的人工设施、建筑,如公园附属设施、广场等。
(8) 沼泽及裸土型。
(9) 其他型:其他难以归类或类型有待深入调查的绿色景观用地类型。
(10) 高尔夫球场: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类绿色景观单独列出。
朝阳区绿色景观的总体特点
格局
朝阳区绿色景观的面积较为充足,但五环以外城乡交错带的绿色景观密度明显超过五环以内的城市建成区。靠近城市中心的绿色景观多呈小型斑块状,外侧的大量绿色景观则均匀分布在区域之内。以城市河流、道旁绿带为代表的线形绿色景观则构成了朝阳区绿色景观的总体脉络,交错贯穿于全区之内。
分布
五环路成为重要的分隔标志,其内侧的绿色景观多位以公园为代表的混合型以及以体育场馆为代表的硬化型;而五环外侧的绿色景观则多表现为林地与耕地,河流、坑塘等水面型绿色景观在城郊地带的分布也更加集中。草地型绿色景观在朝阳区则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的城乡交错带。
主要特征
(1) 绿色景观总量较为充足
朝阳区虽然被划分为北京市城八区之一,但由于功能定位、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原因,至今仍保有较为充足的绿色景观,尤其是构成了地区绿色景观主要部分的农业生产型与生态支持型绿色景观。
(2) 绿色景观格局较为完善
朝阳区近年来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绿色景观的总体格局,数量较多的城市公园与运动场馆填补了城市建成区绿色景观的相对不足。防护性绿带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但以机场高速绿化带为代表的此类绿色景观依旧在调节农业用地、住宅用地环境质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3) 线形绿色景观较为多见
广泛分布于朝阳区内部的线形绿色景观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除前文提及的防护性绿带之外,通惠河、温榆河等重要的北京城市河流亦分布在朝阳区之内。
朝阳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碳的吸收与储存
主要技术路线
本研究中对于绿色景观固碳能力的评价主要参考了现有研究成果中相关的具体指标,并结合场地条件进行估算。将某一绿色景观地块的面积Si与其覆被类型对应的日固碳能力Ct相乘,获得该绿色景观地块的日固碳能力Gi=Si*Ct。
评价结果
从覆被分类与用地分类审视,朝阳区绿色景观的年固碳量主要由耕地与林地完成,而高尔夫球场虽然占有相当面积,但固碳作用并不显著。从五环内外的差异审视,五环外绿色景观的固碳能力大大超过五环内,前者数值约为后者的3.5倍。大部分类别中,五环外绿色景观的年固碳量均显著超过五环内的数值,仅以混合植被为主要覆被类型的城市公园及绿化型绿色景观及高尔夫球场型绿色景观有所不同,五环内侧的年固碳量较高。
生物多样性
主要技术路线
采用指示物种法研究。
指示物种的选择
本研究中,选择待保护物种的主要标准为:
A.物种目前的稀有、特有性,受威胁状态及其实用性;
B.物种在生态系统及群落中的地位;
C.物种的进化意义
指示物种的垂直分析――生物栖息地适宜性分析
使用“千层饼”模式进行指示物种的栖息地适宜性分析,即针对某一指示物种,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采用土地类型、距离水体与居民点的距离等评价因子,对土地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分析,通过不同评价因子的叠加分析找出最适宜该物种的栖息地,并将其作为“源”代入下一步分析。
指示物种的水平分析――基于阻力面分析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
基于阻力面分析的生物保护景观安全格局是指根据所选定焦点物种的空间运动规律,通过模拟其在景观中克服阻力进行水平运动的过程,建立阻力面,再根据阻力面的特征来判别核心栖息地(源)以外的景观安全格局元素,获得不同安全水平的生物安全格局。
评价结果
选择绿头鸭与大白鹭作为指示物种,评价结果如下图。
热岛效应
主要技术路线
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地表实际温度的单窗算法
参考覃志豪等提出的单窗算法[18]以及田振坤等[19]在北京城区热岛效应研究中的实际运用,在获得大气等效温度、大气透射率和地表比辐射率这三个参数之后,通过TM6遥感图像的象元灰度值计算朝阳区地表温度,以确定地块热岛效应强度。
实际操作、计算过程主要包括:
①结合朝阳区地调GIS数据以及航拍图片,配准北京市2007年TM6遥感图像。
②通过TM数据的象元灰度值计算象元亮度温度。
③通过气象站点数据以及朝阳区植被覆盖度计算大气等效温度、大气透射率和地表比辐射率等参数。
④通过行星亮温以及各项参数计算地表实际温度。
⑤根据地表实际温度,计算朝阳区不同空间位置的热岛效应强度。
⑥根据热岛效应强度以及绿色景观的空间分布,计算朝阳区绿色景观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能力。
方法的适当简化
由于数据来源有限,计算的三个关键参数难以确定,因而无法通过TM6图像演算地表的实际温度。不过,在给定参数条件下,地表实际温度Ts可表示为TM6遥感图像象元亮度温度的函数:
Ts = ∑(T6)
式中,∑为单调递增的线形函数。故通过TM数据的象元灰度值计算出的地表亮温T6,其空间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地区的热岛效应强度与热岛分布。在实际分析中,采用T6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
评价结果
经GIS技术处理显示,朝阳区各地块的平均亮温存在以下特点。
①绿色景观地块亮度温度显著低于非绿色景观。
②五环外侧地块亮度温度普遍高于五环内侧。
③各类绿色景观中,以农业设施、殡葬用地为代表的其他类绿色景观平均亮度温度最高。这一特点与其下垫面类型及植被覆盖率有关。
④各类绿色景观中,以高尔夫球场类绿色景观平均两度温度最低。这一特点与高尔夫球场相对广阔的覆盖面积有关。
⑤其他类型绿色景观中,林地型与水体型绿色景观的降温效应较为明显。其中水体型绿色景观五环内外的平均亮度温度有较大差异,表明位于城郊地区、保持半自然风貌的河流水体,其温度调节作用明显强于经过硬化处理的城市河流。
评价结果
①五环外侧绿色景观综合生态功能指数普遍高于五环内侧。
②林地型绿色景观的综合生态功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绿色景观,显示出以城市森林与城郊片林为代表的林地所在地区生态系统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③园林型、耕地型与水体型绿色景观的综合生态功能指数处于平均位置,这三个类型的绿色景观在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④草地型、城市公园型与高尔夫球场型绿色景观的综合生态功能指数相对较低,其中草地性与城市公园型绿色景观功能的有限主要是由于其区位及斑块大小限制了相应生态功能的发挥,而高尔夫球场型绿色景观虽然斑块面积充足,但功能相对单一。
结论
绿色景观指具备以各类自然要素为核心的形态特征,并在内部组成与功能定位与生态过程相协调的景观,包括城市与城市内部所有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景观要素,以及半自然或纯人工构建、但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人为景观要素。
绿色景观可以从属性、形态、功能、用地、覆被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朝阳区绿色景观的分类主要参考现行城市用地分类方法,包括林地型、园地型、耕地型、草地型、水体型、城市公园及绿化型、沼泽及裸土型、其他型、高尔夫球场等九个一级类与二十七个二级类。
生态功能评价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朝阳区绿色景观的主要固碳功能由耕地与林地完成,其次为园地、水体与城市公园型。五环外绿色景观的固碳能力约为五环内的3.5倍。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结果显示,以林地、耕地、坑塘为斑块,河流为廊道的地区绿色景观格局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热岛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各类绿色景观中,高尔夫球场型的降温效应最为明显,其次为林地型与水体型。绿色景观地块平均亮度温度显著低于非绿色景观、五环内侧地块平均亮度温度普遍低于五环外侧。水体型绿色景观五环内外的平均亮度温度具有较大差异。
朝阳区各类绿色景观中,林地型绿色景观的综合生态功能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绿色景观,园林型、耕地型与水体型绿色景观的综合生态功能处于平均位置,草地型、城市公园型与高尔夫球场型绿色景观的综合生态功能则相对较低。
作为地区重要景观特征的城市公园型与高尔夫球场绿色景观的综合生态功能均较为有限,其中前者主要由于斑块面积与集中程度的不足而难以发挥重要生态功能,而后者虽然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由于人工痕迹过于强烈而难以成为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域。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J].建设科技, 2006(07): 28-31
[2]范剑才, 钱晔. 绿色景观设计在城市居住聚落中的应用研究[J]. 山西建筑, 2008, 34(35): 350-351
[3] 吴静, 李万庆. 天津市区绿色景观生态建设[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 15(6): 5-7
[4] 韩斌. 绿色景观与展示设计[J]. 装饰,2000(06): 54-55
[5] 余慧, 董靓. 2007 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文集, 321
[6] 黎玉才. 城市形象的生命:城市绿色景观[J]. 湖南林业, 2004(02): 8
[7] 李晓敏,钟训正. 绿色景观与建筑环境――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发展例证[J]. 新建筑, 2004(03): 78
[8] 覃志豪, Zhang Minghua, ArnonKarnie, Pedro Berliner. 用陆地卫星TM6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J]. 地理学报, 2001, 56(4): 456-466
[9] 田振坤, 黄妙芬, 刘良云, 朱启疆, 赵春江. 使用单窗算法研究北京城区热岛效应[J]. 遥感信息, 2006(1): 21-24
[10] 梅雪英, 张修峰. 长江口典型湿地植被储碳、固碳功能研究――以崇明东滩芦苇带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 (2): 269-272
[11] 李晓曼, 康文星.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 28 (1): 8-13
[12] 郭然, 王效科, 逯非, 段晓男, 欧阳志云. 中国草地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J]. 生态学报, 2008, 28 (2): 862-867
[13] 查同刚. 北京大兴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研究 [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4] 刘常富, 赵爽, 李玲, 李小马, 何兴元, 陈玮. 沈阳城市森林固碳和污染物净化效益差异初探[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23(4): 56-61
[15] 俞孔坚, 李迪华, 段铁武.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J]. 生物多样性, 1998, 6(03): 205-11.
[16] 蔡其侃. 北京鸟类志 [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8
[17] I. L.MCHARG. Design With Nature [M].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2edition), 1969.
[18] 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 生态学报, 1999, 19(01): 8-15.
帕克和伯吉斯于1921年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杂志中,首次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为解决复杂的生态系统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1-2]。此概念以人类社会为核心,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使得承载力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1 生态承载力评价
1.1 评价方法
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众多,在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济区特殊情况,并结合孙铁珩院士提出的“建设生态省必须坚持gdp的增长率、资源保障率和环境承载力三统一”的原则,根据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图1)构建了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系统定量表征的方法评价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现状,旨在探索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最佳生态承载力评价与信息展示方法,为当地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1.2 评价模型确定
根据改进的状态空间模型,表示一定时间尺度内区域的不同承载状况,以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率和人均gdp增长率来表征生态承载力。具体公式如下:
式(1)~(4)中:ri为生态承载力的测度指标,其中,r1、r2和r3分别为资源承载力指数、环境承载力指数和社会经济承载力指数;ai为生态承载力的权重,其中,a1、a2和a3分别为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的权重,而a11、a12、a13分别为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和耕地承载力的权重(a1=a11+a12+a13)。根据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依据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求得当地标准现状权重值a11、a12、a13、a2和a3分别为0.09、0.10、0.01、0.30和0.30;szy0为水资源需求量本文由收集整理,其值=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生态需水量;szy1为水资源可利用量;ny0为能源需求量;ny1为能源生产量;gdzy0为粮食需求量,其值=总人口×人均粮食需求量;gdzy1为粮食产量;shj0为河流自净需水量,其值=(工业废水量+生活污水量)×稀释系数,取稀释系数为2.0;shj1为地表水基流量;shjj0为研究年的人均gdp;shjj1为研究年前年的人均gdp。生态承载力指数η的计算基于供需平衡理论,根据η与1的比较,可以对区域的实际承载状况进行判断:η<1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承载,不会引起生态环境问题;η>1生态系统处于超载状态,将会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1.3 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突出经济区现状特点与发展能力,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选取指标,通过调查及多重线性分析将其设计为环境纳污能力、资源供给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最终选取水资源需求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工业电力耗费量、总人口数、人均粮食需求量、粮食产量、污水总量、地表水基流量、研究年的人均gdp、研究年前年的人均gdp等11个指标,参考国际标准、地方指标确定辽经济区承载力的理想状态值,并计算权重。现状值则为经济区近期统计年鉴和各部门的调查数据。
为分析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将表1中数据带入公式(1)~(4)。
由表1可知,由于经济区当时湿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因此在建设初期,即2012年经济区内生态承载力值大于理想值,表明经济区的生态承载状况已明显超载,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在给定的人口、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前提下的需求。但随着经济区规划项目的不断落实、生态立区观念的不断深入、单位产值能耗的不断降低,生态承载力指数趋于变小,超载值逐渐降低,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2 生态承载力情景分析
目前,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的估算结果表明,该区域总体处于超载状态,但各个子系统发展趋势存在显著差别。资源保障率、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不是所有指标的承载力都达到最优状态,而是三者成为合理的统一体。因此,通过模型参数的变化来预测不同优化方案下的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承载力系统实施政策调控(表2)。
2.1 社会经济活动优化预测
如果仅对部分影响较重的社会经济活动指标进行优化,按照现有的数据模型,根据《辽滨沿海经济经济区总体规划》,随着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不断增加,计算出到2030年生态承载力为1.420,仍处于超载状态,但经济压力逐渐变小。
从计算结果分析,目前经济区经济发展指标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以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等为主要产业,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随着经济区对石化和装备等行业的引进、公务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经济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不断翻升,因而社会经济承载力指数不断减小,承载状况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但仍高于综合优化方案。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下,人民生活质量与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资源和环境的拥有量有关。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人口增长往往成为城市的不可控因素,因此既要考虑到人口本身的规模,同时也要考虑到人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模。
2.2 环境纳污能力优化预测
如果仅对环境纳污能力指标进行优化,可以计算出到2030年生态承载力为1.074,接近满载状态。相较其他指数而言,经济区生态环境状态令人担忧。虽然工业用水及废弃物的目标为零排放,但城活污水处理率、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几乎处于满载状态。这首先是因为经济区在未开发以前以农业和水产养殖为主,绝大部分污染物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次,城市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处理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还处于施工阶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经济区的顺利实施,规划中污水处理厂将建成投入使用,各个进入经济区的企业建设过程中也会有相应的特征生产废水治理设施,并实行中水回用。同时,依照规划合理布置滨水休闲区、生态居住区、旅游观光区等功能分区。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经济区的环境容量,提高其环境承载力。
2.3 资源高效利用优化预测
自然资源是人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到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如果仅对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进行优化,计算出到2030年生态承载力为1.203,仍处于超载状态。
经济区目前的资源承载力指数为0.630,表示经济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处于强可载状态,且随着高新产业比重的不断加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的不断降低,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确保了资源承载力能够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全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资源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化措施
如果经济区实行可持续发展方案,具体优化指标按照所给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具体指标,到2030年生态承载力即可降为0.844,将处于可载状态,明显优于上述3种预测。
关键词:太阳能;绿色建筑;资源节约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太阳能在高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中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对于将太阳能技术和建设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绿色建筑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化规模,一些建筑作品还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层次。技术不够成熟,应用起来观赏性居多。当前,根据调查分析,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成,太阳能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以太阳能能源系统改造为主,通过设立单独的能源改造系统,其中以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公寓太阳能集中式热水系统为代表,该系统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总集热器面积为6472m2。系统日产热水量为845吨,可同时满足32栋宿舍楼的近16000人的每日热水需求。据不完全测算,每年可节能40%-56%,对该校区所在的临港新城低碳功能区的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般而言,绿色建筑的初始投资会略高于传统建筑,但是在运行阶段绿色建筑因为资源节约和健康效益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能够弥补初始阶段的投资增加值,因此要具体分析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才能体现出其优势。
在对比过程中,应当以传统建筑作为分析绿色建筑经济数据的依据,将绿色建筑在各阶段的费用和传统建筑对比的变化率体现出来,在相同的折现率和研究周期基础上,以相同的经济指标评价绿色建筑的经济可行性进而为决策者提供依据。本为从国民经济视角出发对绿色经济建筑的费用和效益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以社会折现率作为资金折算标准,对下列指标进行计算作为分析评价依据。
(1)差额效益费用比率
在差额效益费用比率方面,本文利用社会折现率指标来计算的绿色建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所所获得的差额收益现值与差额费用现值的比值。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在该公式中,其中差额效益费用比率用R表示。Bt则表示第t年的差额效益情况,Ct表示第t年的差额费用情况,此外,利用ic表示社会折现率指标。
利用N表示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
通过该公式可以看出,当差额效益费用比率指标R>1时,表示与传统建筑方案项目,该绿色建筑方案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当差额效益费用比率指标R=l时,说明传统建筑方案与绿色建设方案在经济效益方面是均衡的。也说明绿色建筑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差额效益费用比率指标R
(2)差额投资回收期
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为了有效的衡量时间的时间价值,本文选择了差额投资回收期指标,该指标在充分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同时,利用绿色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总体收益抵偿绿色建筑总差额投资所需的时间。其中绿色建筑总体收益则是通过叠加各项技术收益来实现的。并且把各类生产技术综合进行汇聚。由于在投资管理中,快速、有效的收回投资成本是项目建筑所关系的问题,因此利用差额投资回收期的方法可以更为直观并且易于理解。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在该公式中,其中T表示差额投资回收期,利用n表示累计差额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信息。第n年的差额净现金流量数据则利用NDn来进行表示。通过差额投资回收期指标客观全面的表示出初始投资增量费用的资本周转速度情况,通过指标可以看出,其项目差额投资回收期越短,表示初始投资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收回,其绿色建筑项目就越经济,所以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所增加的初始投资费用是否合理进行有效的判断。
3.草堂校区太阳能应用经济效率估算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太阳能供热水实际建设过程中,其集热系统面积为1856m2。项目总投资人民币367万。项目运行维护成本按照总投资的1%计算。利用回收投资期的方法对项目的经济消息进行评估。
从天然气供热方面来看,根据以往学生适用情况以及消耗的天然气情况来看,可以估算出该燃气锅炉的效率为55%。并且根据寒暑假情况,设定每年集中供热月数为8个月。初始水温为15℃,使用水温为55℃。每天洗浴人员为2500人次。计算出太阳能供热系统与天然气锅炉供热相比的年经济效益为81.1万元。
通过该经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采用太阳能供热水后,其内部收益率为19.7%。大于平均社会折旧率指标,项目净现值为为222.7.为正,证明项目在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可行性,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情况。项目的差额效益费用比率为2.05.证明效益的收益情况明显高于项目的成本支出。证明采用太阳能供热水方式比传统的天然气锅炉供热水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率情况。并且项目的差额投资回收期为6.73年。证明与当前的天然气锅炉供热的方式相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采用太阳能供热水项目前期投入的项目投入成本最短在6.73年内即可全部收回,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4.草堂校区太阳能应用节能效益评估
根据年节能量的计算公式:,,年节省标煤量:其中,计算可得:(吨标准煤)简单年天然气费用的计算式,其中Cc表示天然气能源与标准煤的折算系数,根据以往的经验,其折算系数在1.1到1.33千克每立方米不等。本文在计算过程中,取均值:1.165。表示天然气单价,则折合计算节省天然气费用为: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利用太阳能替代天然气供热水方式,每年可以节约天然气费54.59万元。
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采用太阳能供热水的方式在投资回收期方面、能源节约方面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切实的达到了对环境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第四方物流平台;双边市场;第三方物流组织;货主方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39- 03
0 引 言
自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提出“第四方物流”的概念以来,在短短的15年时间里,第四方物流以迅猛的态势在物流产业内发展起来。一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成功由第三方物流向第四方物流的角色转换,在国际物流产业中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也开始了物流业务的整合运作,向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发展,并在与国内同行竞争的同时,建立了与国际第四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
在第四方物流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展开了对第四方物流的理论研究。通过对近几年相关学者对第四方物流研究结果的梳理,可以看出目前理论界对第四方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①第四方物流的定义、特征及功能;②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③第四方物流的产生以及与第三方物流的绩效比较;④也有一些学者对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进行了分析。
通过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目前第四方物流理论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第四方物流概念运作以及企业平台运作层面,而对第四方物流企业组织建立之后竞争力如何提升以及在相关产业内的竞合策略则较为缺乏研究。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研究结论,对第四方物流平台的竞合行为进行分析,借以对中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双边市场理论概述
1.1 双边市场的界定及主要类型
国内外的众多学者虽然对双边市场概念的描述存在差异,但大都已经达成了共识。双边市场组织不同于传统企业组织而独有的特征如下:存在双边用户及平台三方参与主体,平台为双边用户提供互补性的产品,双边用户间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平台竞争力的关键不仅仅是价格水平更重要的是价格结构来决定。
关于双边市场的类型,理论界普遍接受的是Evans(2003)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市场创造、受众创造、需求协调3种类型。市场创造型双边市场一般通过中介平台为双边用户提供交易信息和匹配服务,一般市场集中度较低;受众创造型双边市场主要是通过吸引观众、读者和网民等来拓展广告业务的传媒平台;需求协调型双边市场通过平台的整合匹配等专业技术来满足双边用户非对称的互补性需求,比如银行卡组织、操作系统平台等。
1.2 双边市场竞争策略研究现状
双边市场的竞合行为可以通过因定价传导机制、一体化行为引致的对双边用户规模的影响来分析。
1.2.1 均衡定价策略
在Armstrong、Rochet and Tirole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双边市场组织一般对双边用户采用非对称定价结构。在均衡状态下,平台价格总水平P=P1+P2不变(P1为一方用户价格,P2为另一方用户价格)。平台为了吸引足够的双边用户到平台中来,一般对具有较弱交叉网络外部性的一方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具有较强交叉网络外部性的一方制定较低的价格,甚至负价格即补贴。由此平台对双边用户的定价结构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胥莉、陈宏民、潘小军(2009)研究结论表明具有初始规模优势并且品牌价值评价高的双边市场通过设定更加倾斜的价格结构来削弱竞争对手。
1.2.2 一体化行为下定价策略
在企业采取一体化等竞争的情况下,平台的价格水平及价格结构均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平台双方的用户规模发生变化。董维刚(2011)基于单归属假设分析了产业间平台合作对固有收益的影响,得出结论:双边市场平台企业具有较强的跨产业合作的倾向并因此而获利,这与王小芳、纪汉霖(2011)的研究结论不谋而合。王小芳、纪汉霖(2011)通过引入互补品与平台之间的互补效应参数,基于用户部分多归属条件对双边市场平台组织的纵向一体化策略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当互补品与平台互补程度较低,平台纵向一体化策略有利可图;否则当互补品与平台互补程度较高时,平台缺乏纵向一体化的激励。
1.2.3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定价策略
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分为组间间接网络外部性和组内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平台的定价结构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Bolt等人的研究结论表明双边用户的需求价格弹性可以通过间接网络外部性对平台定价结构会起到较大影响作用。另外Armstrong、Cailaud以及Doganoglu等许多学者在对双边市场定价策略的研究中均运用了间接网络外部性。除此之外,Belleflamme和Byugjoon等人对双边市场平台卖方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程贵孙(2010)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双边用户的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平台定价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平台竞争的获利水平以及定价结构受双边用户组内网络外部性的影响均较大。
2 第四方物流双边市场的要素分析
2.1 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
第四方物流最初由埃森哲咨询公司提出,大部分学者也一直沿用其所作的定义“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一般认为专门为社会提供某一部分物流职能的专业物流组织称为第三方物流,笔者认为能够整合具有互补职能的不同第三方物流业务从而提供增值服务的组织即可称为第四方物流。
对第四方物流竞争策略的深入研究较少,目前以双边市场视角所作的研究仅有2篇。首先关于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戴勇(2010)研究结论表明物流平台为双边用户提供相互依赖性的服务,同时双边用户之间存在交叉网络外部性。另外刘卫华(2011)对不同模式的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2.1.1 相互依赖性的服务
由于物流产业内的诸多子产业组织在职能层面以及地理覆盖层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在第四方物流平台的第三方物流职能供应方,承担不同职能的以及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组织之间存在较强的依赖性。
另外由于物流是从生产制造、商贸企业组织中由于专业化分工而分离出来的服务性职能,因此在第四方物流的双边用户之间也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第三方物流组织依赖生产制造、商贸企业的需求而生存,同时生产制造、商贸企业依赖第三方物流组织而保持生产销售的连续供应。
2.1.2 间接网络外部性与组内网络外部性
正是由于第四方物流双边用户所独有的上述依赖性的服务使得第三方物流职能供应商与货主方之间产生正的组内网络外部性和组间间接网络外部性。正的组内网络外部性是指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不仅不会加剧竞争程度,反而会带动更多的同边用户加入到平台中来。间接网络外部性指货主方的数量会影响到第三方物流职能供应商是否加入到平台中来,而同时也受第三方物流职能供应方数量的影响。
2.1.3 固有收益与平台效用
第四方物流平台竞争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到平台中来,并可以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水平和结构。而双边用户所关注的是平台能为其带来的固有收益的变化以及整合效用。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固有收益是指货主方可以通过平台搜索到所需要的物流服务,而第三方物流方可以通过平台出售物流服务。对于双边用户来说,是否加入第四方物流平台,其所预计的固有收益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平台可以通过物流职能的延伸,比如物流金融、担保等技术来增加双边用户的固有收益水平。除此之外,双边用户更看重的是平台能为其带来的整合效用。货主方通过“一揽子”交易模式来降低对不同职能、不同地域的第三方物流交易的总成本,第三方物流方同样通过“一揽子”交易模式提高配装效率、降低空载空置率。
下面采用Hotelling模型,借鉴Armstrong研究理论,本文构建第四方物流的双边市场分析框架。
2.2 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参与主体
双边市场的参与主体包括平台及双边用户。由于第四方物流平台参与主体具有不同于银行卡、媒体等平台组织的复杂性,这里有必要对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参与主体进行说明。
2.2.1 平台组织
第四方物流由于发展的基础不同,存在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协同运作型、方案集成型、行业创新型和动态联盟型4种。分属不同形式的第四方物流组织的产业结构、行为、绩效存在很大差异。比如锦程物流网、青岛物流网、中国物流信息网、中国物流网、中国物通网等协同运作型的第四方物流信息中介平台属于市场创造型双边市场,由于进入壁垒较低导致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较为激烈,平台经济绩效较低。而一些由规模较大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而来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组织则基于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对原有客户的拓展和整合服务的深化创新,以及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在地理上具有一定规模覆盖的物流网点,一般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市场格局上呈现垄断特征,属于具有网络特征的需求协调型双边市场,扮演方案集成商的角色。比如在国际上整合能力较强的俄罗斯过境运输总公司(SOJUZTRANSIT)担当西伯利亚大陆桥的总经营人,在运距、气温均不如中国境内的新欧亚大陆桥的情况下,仍在亚欧大陆多式联运产业内处于垄断地位。另外中国的宝供物流、传化物流等企业组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也处于垄断地位。
2.2.2 第三方物流职能模块供应方
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七大职能。每一职能模块均在不同程度上发展成为物流产业内的子产业。除此之外,物流产业内还衍生出一些辅助职能的子产业,比如物流设备工具生产、咨询培训等企业组织。为了便于研究,本文把由这些子产业一并归为物流服务职能供给方——第三方物流方。
在七大物流模块子产业中,运输子产业的功用和发展是独占鳌头的,发展势头较好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组织以及排名靠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大都由运输公司发展而来并以运输业务为基础职能。并且在中国铁路运输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这为第四方物流对运输职能的整合增加了较高的交易成本。
2.2.3 货主方
第四方物流平台的货主方多为生产制造企业或商贸企业①。这些企业组织一般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同时对物流的需求具有一种连贯、敏捷、持续的特征,因此呈现出在一段时期内与一两家第四方物流建立联盟的趋势。比如宝洁、雀巢、飞利浦等企业纷纷与宝供物流结成战略联盟。
3 第四方物流竞合策略
3.1 对第三方物流的整合策略
根据王小芳、纪汉霖(2011)在其研究中所采用的互补程度系数一说,第四方物流双边市场与一些物流服务职能的关系也呈现出由于各个物流职能之间互补程度高,采取分而治之,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对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进行整合匹配。因此在物流产业内,即便市场制造型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也不会把提供运输、仓储等各种职能的第三方物流组织兼并过来。比如物流产业内的运输子产业、仓储子产业、包装子产业、信息管理子产业等,由于互补性较高,需要相互依存,第四方物流双边市场组织一般采取平台匹配或市场化下包的方式对这些子产业进行资源配置,在此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子产业业务分配量的大小取决于其市场势力。
第四方物流通过平台整合技术实现了双边用户在传统市场中所没有的平台整合效用,进而吸引双边用户到平台中来。
3.2 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策略
对于产品互补程度不高的其他产业,第四方物流可以采取业务或技术层面的融合策略。融合的手段可以采取技术购买、相互投资等一体化模式。
目前一些第四方物流平台组织为了可持续发展,开展了跨产业竞争合作业务,纷纷与物流产业外的生产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联盟。2010年5月阿里巴巴与UPS结成战略联盟;2011年12月顺丰等快递公司甚至通过与7-11等连锁超市建立联盟的模式发展终端网点;另有一些第四方物流组织融合了金融、媒体传播等技术对平台服务内容进行延伸。
综合来看,基于产品和技术的关联性不强,产业间平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类似于业务的创新,能增强平台双边用户的固有收益。
4 第四方物流发展的促进措施
第四方物流平台组织需要通过双边用户的规模扩大来提升间接网络外部性。但在双边市场建立之初,由于双边规模有限,平台定价水平较高,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比如中国的海铁联运由于成本高于海公联运,因此发展较为缓慢。而在国际上铁路运输要比公路运输便宜20%~30%。因此相关协调部门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打破“鸡生蛋”的问题,促进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发展。
(1)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对类似于多式联运等有益于提升物流产业整合效率、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发展进行引导。
(2)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对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第三方物流组织进行规制,为第四方物流双边用户的拓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环境。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自20世纪80年,针对多式联运业务平台的发展,美国先后出台了包括《协议费率法》、《斯泰格斯铁路法》、《交错运输法案》以及《多式界面联运有效性法案》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用以确保美国多式联运平台得以迅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广华.赢在供应链——第四方物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董维刚,许玉海,孙佳.产业间平台合作下的双边定价机制研究——基于对固有收益影响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7):65-75.
[3]杨益华,赵梦华.国内外第四方物流理论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52-153.
【关键词】数据采集 Web服务 传感网络
随着社会进步和工农业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质量对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也正在积极地进行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作,比如实行整体性的有害气体、粉尘、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等。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异月新的背景下,大气环境数据的类型也正在迅速的变更。然而,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模式已经无法适如今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采集和质量管理的要求。由此,针对这种动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远程的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平台应运而生。这种平台在终端采集到数据之后传送到上位机或网络上。然而,采集到的数据数量庞大,难免会出现一些重复性高、可用性差、耦合紧密的数据网络结构等问题。所以,我们将Web服务引入进来,达成更好的数据网络服务。
1 传统数据采集架构
如图1所示,传统数据采集方式是通过图中的框架实现的。底层部分的传感设备通过PC通用接口与上位机连接起来,PC通用接口可以采用COM接口或是LPT接口,若是不用PC接口也可以采用专用的板卡接口,例如NI公司开发设计的PXI板卡。如果数据采集的环境发生了动态变化,底层部分必须重新配置相应的硬件并重新编写程序,只能应用在当前数据中,其他的数据服务还要重新给予相应的数据服务,配置硬件并编写程序。这种类型的信息结构数量众多,但是基本上彼此独立,为实现数据网络跨平台应用带来了难题。传统的数据采集获取方式会得到网络结构并不利于实现泛在传感网络的构建,但是事实上,以节点为中心并具备网络通讯功能的有线或无线自组网是存在着的,想要将这种类型的传感网络组合成组网,必须设置路由设备,制约了自由灵活的接入布置。因此,专家学者们针对该难题从数据采集阶段开始了应用研究。
2 Web服务技术概述
Web服务是一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组件,主要用于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数据和服务,逻辑性较强。本地或是远程的应用程序都可以通过网络协议规定将标准数据格式,例如:Http、XML、Soap等格式送到Web服务中进行访问,经其内部执行后得到想要的结果。Web服务能够执行的任务范围较广,简单的请求或是复杂的商务处理都可以在部署完毕后直接完成,部署完毕的服务还可以反复使用。Web服务的包含性、自描述性非常好,能够实现跨网络、平台、系统的综合,耦合松散,可编程性和集成性都很高。
想要实现远程环境实时监控,数据采集是必不可少的首要阶段。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包括接入配置传感采集设备、数据传输、数据储存和数据处理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功能各不相同,采用Web服务技术后能够将这些环节彻底明确的区分开来,其他应用部分想要调用数据采集链上的部分功能会更加方便,同时也为数据的跨平台、集成使用提供了方便,有效解决了信息独立问题。
将Web服务技术应用到数据采集之后,上位机的数据采集、数据网络传输和储存、数据上层显示、数据统计分析都能通过Web服务实现,形成了一个基于Web服务的数据采集平台。
3 应用Web服务技术的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平台
如图2所示,将Web服务技术应用到数据采集中后,可以采用分布式传感器将数据通过传感节点汇聚起来,形成灵活的组网,传感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加入或退出网络。数据通过传感节点能够汇聚到一起,采集起来并进行储存。而数据采集、存储、网络传输、集成和处理等功能都可以采用Web服务技术实现,并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提供对外接口,最终形成一个数据采集平台。
现有的数据网络传输服务主要是通过TCP/UDP网络实现的,先将数据采集到,然后转发出去。通常情况下,数据的采集存储服务和网络传输服务是在一台服务器上实现的。而数据的集成服务和处理服务则是高等级的应用服务,能够定向将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采集服务这项业务可以根据不同厂商提供的不同传感器动态链接库实现多通道的集成,并在同一个网络中传输转发,例如:TCP/UDP网络传输协议,给予不同的应用平台网络连接。多通道的数据采集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数据集成处理服务提供相应的服务,各项服务之间数据共享,采用同一个数据库。
4 室内环境实验测试
有了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平台搭建的理论基础以后,研究人员要先进行小范围的模拟实验,验证该理论是可以应用到实践中来的。专家学者们以室内环境监测为例,将Web服务技术应用到了环境监测系统中,构建出了室内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平台。该系统的数据采集项包括:温度、湿度、气压、气体成分以及光照,通过布置在数据采集点的传感器获取数据,采集到的数据要实时存储在本地的软件系统中或是传送到网络上实现远程监控,最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集成处理或是融入到其他数据中。基本框架可以参照图3.Web服务技术能够将该系统中数据的不同功用区分开来,分别做成服务接口,方便随时调用服务。
该平台的设计将Web技术应用到了Visual Studio 2006平台上,数据采集采用OperateSite Service操作站,数据传输和网络转发采用的是TcpUdp Service,数据远程集成服务采用的是RemoteSiteView Service。
OperateSite Service操作站的服务可以布置在室内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本地主机上,可以根据厂商提供的数据采集程序库动态调整采集程序,更方便传感器网络的适应和接入。TcpUdp Service数据传输和网络转发服务可以布置在本地或其它地点的主机上,远程主机也可以布置,其作用就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远程主机上,并接收来自远程主机的命令。RemoteSiteView Service则需要布置在远程主机上,其作用是接收网络转发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集成处理。以上几项服务是彼此分开的,独立性很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布置。
实地安装好传感器后,通过Zigbee无线通讯协议组成网络,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汇集接收采集到的数据,输送到本地操作站中,再通过网络传送到远程主机上,采用Ajax异步网页传输技术将数据显示出来。
实验过后,得到了室内环境的光照监控以及温度监控的画面截图,如图4所示。
室内环境监测平台能够实时显示室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参数,远程用户可以直接使用Web浏览器实时监测室内环境的状态,完全不需要任何插件。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平台上查询历史数据或是进一步开发集成服务,例如:实时气候分析、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等等。采用的Ajax动态网页数据异步更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服务器的负担,Web的应用交互性有所加强,即便不刷新页面,也可以与服务器实时交换数据。
平台中的Web Service集成服务还可以应用在农业大棚的植物种植中,提供实时环境监测数据,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调整更为合适的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而提升作物的产量;应用到工业设施监控中,还能实现更加精细化的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和自我诊断故障。
当今时代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清晰,要求也是与日俱增。而气候监测数据监测对其发展与防治大有裨益,下面以气候监测为例,简要介绍Web服务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平台中的相关实践。
5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Web应用平台
大气环境的监测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大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等等,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便能建立起为大气监测部门、相关企业、广大居民群众提供全面服务的大气环境动态监测平台。该平台引进了WebService技术,解决了从前信息更新效果差、共享效率低、成果普及难的实际问题。
5.1 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该数据库的实际应用特质,我们可以将气候环境监测的实际数据按照类型特点分成基础数据、专题数据和辅助数据。
5.1.1 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为整个系统提供地图服务,包括空间数据和基础信息。具体的子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大气基本等级数据库、监测大气质量基础设施数据库。
5.1.2 专题数据库
专题数据库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根据数据特点可以分为基础专题数据库和实时专题数据库两种类型。基础专题数据库中的数据比较稳定,大气环境的评价模型也包含在内。而实时专题数据库的数据时空性非常明显,是通过设定好的定期数据采集程序进行实地环境监测的,其中包括了大气环境质量、有害气体含量和粉尘排放量数据库。获取大气环境数据的途径比较丰富,首先,从基础数据库中提取出转化完空间坐标的监测区域大气环境采集信息,获得该地区大气基本状况的相关信息;其次,从相关部门的信息平台上提取有害气体含量与大气环境监测采集点数据,进行空间化插值格网分析;最后,将地区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图以及基础地理数据层叠加起来。
5.1.3 辅助数据库
辅助数据库中包括元数据库以及管理数据库,主要用于维护管理以及数据备份。
5.2 Web平台
5.2.1 技术方法
AJAX技术就是异步JavaScript和XML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与服务器端的异步通信,用户在请求和相应的循环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该技术能够扩展超文本指标语言,实现文档和模型之间的动态交互,转换语言,异步接收数据。
传统的网页应用程序需要客户将整个页面交到服务器端,等待相应,刷新网页后才能继续操作。这种处理模式对于程序的使用效率和数据交互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还会耗费过多的流量。AJAX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间添加了一个中间层,利用客户端的闲置处理来进行服务器端的返回请求,减轻了服务器端的通信压力。使用过程中,Web页面完全不需要重新加载,可以在页面内实现与服务器的通信,用户操作不会轻易出现中断,相应快速,有效优化了Web技术的可行性。
5.2.2 功能介绍
空间展示功能。该功能可以为用户展示有害气体含量、粉尘含量、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的地图,根据不同的指标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区间,通过分级专题图样展示大气环境等级分布。并通过形象的动态符号形式,直观表现出监测点的环境数据比例和分布。
环境评价功能。环境评价是这个环境监测平台的核心功能,可以进行综合评价和单个环境因素评价。用户可以自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范围,结果会由专题地图展示出来。
统计分析功能。该功能能够将丰富的数据以直观的图形展示出来,为用户提供更加具体的决策依据,主要包括直方图、统计报表和统计地图这三种统计方式。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任意调取监测数据,划定任意范围或组合方式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此外,Web服务技术还可以应用与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土壤、灌溉水、大气质量、当地地质水文条件等等,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便能建立起为农业部门、相关企业、广大消费者、农民提供全面服务的农业环境动态监测平台。该平台引进WebService技术,可以解决从前信息更新效果差、共享效率低、成果普及难的实际问题。
6 结语
Web服务技术为实现可以互相操作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新型平台,也是未来网络服务的主要技术。在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平台中应用Web服务技术后,可以用在日后的农业种植、工业生产、海洋开发中,实现远程实验平台的构建,通过Web服务形式提供各种不同的应用功能,并在动态数据库、数据集成处理、智能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莉.基于WebGIS的农业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江西农业大学,2013.
[2]李远芳,白毅平.南海区域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及web开发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50.
[3]李远芳,白毅平.南海区域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及web开发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18.
[4]卜志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易连结,(1971-),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嵌入式电子产品开发、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