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信息和知识资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和知识资源

第1篇: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关键词】专业资料室;信息资源;合理配置

高校专业资料室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文献信息机构,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责是为本专业资料保管和阅览、搜集、整理和研究本专业信息资料,为本专业师生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专业资料室的各项工作应适应当前的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传统服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提供准确、及时的文献信息服务,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1.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信息资源配置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模式,将各种信息合理颁布和存贮在不同的信息机构的一种信息活动,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配置:一是时间上的配置。指信息资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3种时态上的配置;由于信息资源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它在时间上的配置对其信息服务有着较大的影响;二是空间上的配置,指信息资源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三是数量上的配置,包括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也就是对已有信息资源和新开发出的信息资源进行配置。

专业资料室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立足本专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整个大环境的信息资源,对本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经费的合理开支,达到经费投入的最大效益,从而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2.高校专业资料室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2.1 经济效益原则

将有限的资料经费有选择的分配在传统印刷文献与数字资源和其它相关设备上,使其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整体性原则

在以前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专业资料室归属院系管理,与校园图书馆缺乏协调与联系,而造成经济浪费,重复收藏等一系列问题。在进行信息资源配置时,各专业资料室应在call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所提出的“整体规则,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方针指导下,进行整体战略思考,各司其职,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又相互协调,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配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2.3 系统性原则

即从时间、空间、数量三个方面,尽可能保持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完整性、连续性,特别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献信息的系统性,这才是专业资源室存在的意义所在。

2.4 供需原则

根据教学、科研的需求,读者层面的改变,调整资料室在各类文献资源配置上的比例,跟随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而做相应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哲学对人类实践活动合理性的判断标准是(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而以上四个原则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而确定的。在专业资源室的信息资源的配置时如果我们逆循上述原则,就能保证我们实际工作的合理性。

3.高校专业资料室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策略

3.1 做好前期调查分析

高校专业资料室在经费投入前做好三个调查:一是利用率调查。在一定时期内,选定相关种类室藏文献资源的用户,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性调查,获得利用率数据,从而为室藏的合理配置提供数据保障。二是经济性分析,能否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通过购买或高校联合引进国内外商业数据库,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如通过协调本室与校图书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配置,利用馆借或文献传递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三是用户信息分析,即经常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了解用户的满意程度,专业资料室是最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能较真实、及时地收集到用户对文献资源配置的满意度,根据他们的意见来调整文献资源的配置。

3.2 联合引进数据库

在校图书馆参加了calls文理中心或工程中心组团的联合采购的情况下,专业资料室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联络相关专业的资料室共同为校图书馆提供需购买数据库的种类,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的情况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在充分交流协调的基础上,与数据商进行联合谈判,联合协议,以团体优惠价格组织引进数据库,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又做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宗旨。

3.3 突出专业数据库的建设

专业资料室文献资源合理配置时,要突出专业特色,高校的专业资料室是各校院系的下属单位,它的成立是有很强的学科和专业特点的,而且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存贮上有很强的系统性、连续性、侧重性。因此在文献资源配置时应加强对重点学科和专业文献资源的投入,在继承专业文献资料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专业资料室的室藏特色,并建设专业资料数据库。

3.4 挖掘免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在internet中,一些数据库可提供免费检索,如美国uncover公司有170000种期刊的论文目次可提供网上免费检索服务,其中约1/3附有论文摘要;这些电子期刊和工程技术文献可免费供用,如美国IBM公司主页中收集了自1971年以来的全部美国专利文献,可免费下载。这些不用付费且可信度较高的网络信息资源,是专业资料室配置信息资源的首要选择,要认真收集,合理利用。

3.5 重视馆际互借

馆际互借使得专业资料室可以采取保障专业室藏,辅以馆际互借的方式来优化自己的资源配置,由于专业资料室的经费有限,而现今的学科发展迅速,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增多,在信息配置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馆际互借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快捷而方便的方法。

3.6 提高专业资料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合作意识

在专业资料室文献资料合理配置的工作中,管理人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工作的协调者,还是工作的建议者。所以管理人员的认识程度,知识素养,工作态度决定了文献合理配置的可信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认识到专业资料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他们的工作地位,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重视他们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议,支持他们的工作计划,为院系的专业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胡辉华.合理性问题[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199-200.

[2]涂湘波.省内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J].图书馆,2008,137.

[3]穆南.高校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B].科技情报开展与经济,2008(7).

第2篇: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信息资源规划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至关重要。其中第一要务是做好智慧城市中的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资源建设。只有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其信息资源规划指导下,切实做好综合利用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新技术,主动感知资源、经济、活动、公共场所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和信息服务,大力促进城市运行和状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才能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服务智能化、城市应急快速化和城市监测实时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这是因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上,各个城市都要重点抓交通、能源、水资源、环境,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必须从整合的角度出发,寻求解决之道,不能只靠各自主管部门。比如,发展智能电网,不只是电力一家的事;与之类似,智慧医疗、数字社区等,也都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离不开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承载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手段,上承城市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下牵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围绕智慧城市多组织机构的协同工作模式,映射到与之匹配的信息流转模式,引导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有序合理发展;针对我国智慧城市的迫切现实需求,建议以跨领域、跨组织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及知识共创的发展环境,支撑智慧城市各类业务应用的发展。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都遇到诸多新的问题: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改革之间,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匹配、不平衡情况,发展中的智慧城市理念就是针对复杂的现实环境,以城市为基本管理单位,将我国应对新形势下问题的智慧,通过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努力,以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为抓手,与创新协调发展理念相融合,形成目标协同的创新环境,以保障整体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与整合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的创新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建设中的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策略,形成支撑智慧城市科学发展战略和保障机制的信息管理体制、机制与模式。

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的要点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要指导建立一个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一般而言可按如下分层结构加以描述,即“包括元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三大类”。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战略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关系、创新业务协同模式对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关系,将智慧城市投入产出分析的重点落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之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上;并将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作为评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预期成果和考察智慧城市建设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的要素之一。

其次,在编制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中必须勇于创新,向上承接城市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向下牵引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要实现有序管理就必须正确理解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正确理解城市管理创新协同工作模式,围绕创新工作模式,建立新模式下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对城市信息资源的“按需服务”便捷模式,这是关联创新工作模式与信息资源有序管理的关键。

第三,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必须紧密围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要以投入产出绩效为主牵引,高度重视将信息资源规划的逻辑分析方法与现实城市管理运行环境有序关联,科学设定智慧城市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模型,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围绕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相关发展规划,形成对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需求,深度挖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城市发展与创新管理中对基础信息包括人口、经济、法人和地理信息等以及业务应用信息的关联需求。

第四,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必须搭建好信息共享与基础信息校核平台,确保信息的同一性。其别要注意每一类以事件为主关联的信息资源主题应用都需要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与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与基础地理信息等,进行校核比对,构成城市的基础信息资源支撑,将分布在不同机构的海量数据进行清洗、切分、聚合并服务化,并按照新型管理模式,形成按需服务的能力,形成智慧城市的数据模型体系框架。

第3篇: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灵呵护;教育;高校资源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各项事业的逐步走向现代化,广大农村青壮年已经不满足于在家农田,加入了“打工潮”的行列。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的情况。又因积分入学政策,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人格障碍。留守儿童多为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并且心里骚动和抑郁,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尽管有些是隔代人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孩子有一种“不好意思麻烦”或者轻微惧怕的心理,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通常是“大人不问,孩子不说”,长久下来,就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致使性格内向。相反的,隔代人的文化程度低、教育孩子的方式与现代家长有一定不同,跟不上孩子的思想,而且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过分放纵,导致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任性、霸道。孩子普遍会有攀比心理,在看到很多孩子有家长接送,留守儿童心理产生落差,久而久之,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严重,甚至出现暴力倾向。

(二)行为偏差。由于没有一定的约束力,留守儿童常常逃学、旷课、不交作业,任意妄为,不服管教。上文也提到,有部分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就是这种放任自流的方式,导致他们沉迷于网络、电视之中,有的还结交了一些社会上不良人员,沾染上不良风气。

(三)耐挫力低。由于不少留思想品德方面不断受到侵蚀,心灵呵护比单纯的心理呵护更为重要。这不仅仅需要亲情的抚慰、呵护,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必要性,更需要社会各界的责任,因此,要协调多方力量,共同搭建关爱呵护平台。那么,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机制就是非常好的途径。

三、发挥高校优势构建留守儿童心灵呵护机构

(一)大学生志愿者众多的优势。大学生具有正能量.大学生朝气蓬勃,有活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素质,思想积极,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关注国家形势,渴望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生总是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历史,在文化变革和时代变革中,学生运动推动的历史的发展。而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对公益事业的热衷,都是留守儿童心灵呵护所必需的。在近几年的公益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关爱留守儿童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大学生实践需要。当前我国有许多大学生志愿者自愿去西部或者是偏远山村支教,希望可以奉献自己的青春来投身中国的乡村教育事业,为边远的学生带去希望和光明。同理,大学生也希望能够去农村为留守儿童带去阳光。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大学生认真研究过教育学、心理学,查阅过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方式,有很多专业也是教育学及心理学,了解过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心中苦闷,改善其心理状况。

与留守儿童进行心灵沟通。欢快轻松的氛围使志愿者和留守儿童成为朋友,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基本上都可以做到。由于年龄差距不是很大,更容易与留守儿童沟通,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让留守儿童敞开心扉,把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倾诉给这些像知心大哥哥大姐姐,寻求安慰,排解忧愁,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以后面对困难如何应对的方法。

(二)人才智力优势。由于政府的长期投资以及学校自身的不断积累,高校除有实力雄厚的专业教师队伍外,还有理论素质强、实践能力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爱呵护留守儿童工作,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如何与留守儿童沟通。

很多高校设有心理咨询室或研究组。大多是由心理学老师负责。大学生志愿者在关心呵护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咨询,与老师一同探讨,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结束语: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某一方面很难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搭建全方位的教育、关爱网络平台,如联合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等等,构筑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让留守儿童逐渐走出困惑和迷茫,驱走精神压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营造一个关爱、呵护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这是个大题目,我想从小角度说起。我特别喜欢早晨到学校门口,看看他们是怎样迎接学生的。当看到值日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向每一位走进学校的同学发自内心地问好时,我也就发自内心地感动,这是多么美好的开始呀!如果每天都这样开始,是不是美好的情感在积累,良好的习惯在养成?当我看到值日同学向进校的老师问好时,有的老师旁若无人地向前走,我的心就一凉,也许这位老师不是故意的,可能还会抱怨没有时间进行礼仪教育呢,但他放过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还特别喜欢走进教室看学生们的眼神,阳光的还是暗淡的;充满希望的还是茫然的。这些都折射出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文化,甚至胜过校长的介绍。

我特别不喜欢被邀请去参加这样的开学典礼:张书记、李区长等都到场,但都讲一些不可能打动学生的套话,看到台下学生游离的眼神,我就痛苦万分,在操场上多坐会儿事小,如果学生们认为学校的盛大仪式和他们的思想、情感没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大事了。我也不喜欢到学校调研,学校找一个学生给你介绍学校,这本来很好,但学生给你介绍的是老师写好的词,学生被要求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你问他问题,他很茫然,学生失去了本真,你就感到难受。学校开展的每一个活动、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要想到给学生什么了,对学生的长远有什么影响。如果这样想了,积极做了,才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学生在学校每一天的日程,上课时间最长,还有课间十分钟和课间操、午餐、课后活动、打扫卫生等,其中有没有德育?比如午餐可以进行很多教育,有节约粮食教育、关爱和帮助同学教育、遵守秩序教育等等,当然要讲究方法。这些,我们的教育是否关注和把握住了?

我们再回到大题目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关键是融入,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具体来说,应该融入各门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班主任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等具体环节。

一、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一是教师对待所教学科的态度,传达的是对工作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对科学的态度。二是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传达的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情感、对教育的情感。三是教学内容本身,德育课要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生活中讲清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引导学生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要以文字、文学的魅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感受思想精神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操。历史课要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唯物史观。理科课程要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音体美课要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让学生接受美的陶冶和健康的教育。地方和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就要求所有教师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本课程的内在规律,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讲课要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教育部门和学校评价一堂课不只是看知识、技能传授得如何,还要看是不是挖掘了育人资源,实现了育人功能。

二、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小学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学校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等都可以也应该在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源中进行,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进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印证、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内化为价值选择。

开展社会实践,要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牵动学校和社会两种力量,实现中央8号文件描绘的全党全社会共同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局面。要政策推动,着力解决限制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安全、经费、时间、场所等薄弱环节,整体推动,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要营造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凡是社会公共资源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理念。要建立机制,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机构,制订具有各行业特色、可供中小学上课的社会实践基地标准和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并建立一批示范基地,挖掘学科和社会两个德育资源,用社会实践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串联起来。这就要求各个部门和行业都应从服务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战略高度,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开发具有各行业特色、可供中小学上实践课的社会实践基地,满足广大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筹下,指导中小学在社会实践基地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三、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中小学生的重要载体。中小学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遴选和集成社会的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体现在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爱护和帮助之中。

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每学年都应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积极推广优秀少儿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动。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当前要特别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中小学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抵制不良文化。这就要求中小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基础性的重要工作,肯在校园人文环境上花时间和精力,让指向明确、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全方位地围绕学生。要求教育部门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学校考核范畴,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融入学校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既要注重主题教育活动,更要注重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德育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件事,要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抓德育时一定要考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怎么体现的,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对学生的品德培育起了什么作用,把德育与学校生活、与师生日常行为紧密结合起来。

在学生管理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学生制订的制度、采取的管理措施,都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尊重学生人格,肯定学生的进步,杜绝只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以任何形式把中小学用“好”与“差”区分开来。在教职员工管理中,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教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不能仅从便于管理的角度采用不当的方式方法。要针对当前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使教师成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要一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特别要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切实抓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并形成制度和机制。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保障。要把德育开展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奖励和表彰德育工作做得好的学校和教师。这就要求各地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五、融入班主任工作

我们再回到文章一开始的小角度,前面讲了学生一天的日程,我们再看看每一学期的工作细节,学校要特别注重挖掘开学第一次讲话、安排座位、制定班规、推选干部、布置教室、班团队会、集体外出活动、评选先进、填写学生成长手册、与任课教师沟通、开家长会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再看看每一次接送一个班的工作细节,要特别注重挖掘第一次与学生见面、记住每一个学生名字、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形成班级的舆论氛围、入队入团、离别赠言等班主任常规工作中的育人因素,结合具体的教育场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还要抓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要重视和关心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中小学生网络依赖问题,特别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中小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爱护和帮助。

第5篇: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关键词:数字资源;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系统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27—03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出版社、档案馆、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数字资源管理与服务机构间的业务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出现了信息与知识服务业务的融合。数字出版业务带动了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开放存取运动拓展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为教学科研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数字档案服务延伸了档案馆的举证业务范畴,开始尝试知识服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始反思多媒体教室对推动教育改革的作用,涉足开放课程资源与网络学习环境建设。

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为高校数字资源服务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但是在各机构竞相谋求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往往因缺乏顶层设计,而导致数字资源、信息系统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重蹈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期覆辙,形成“资源孤岛”。有鉴于此,在新一轮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有必要自顶向下审视学校的数字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定位,明确相应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要求,从而促进高校知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数字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概述

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是学校运行的核心资源,知识创新对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最直接的意义。[1]知识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技术、过程与组织围绕教育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有机整合。[2]因此,完整的知识服务应该包括对教育过程参与者的知识资源需求供应管理和知识传播管理,即对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利用等知识价值实现活动的过程进行管理。

网络时代,数字资源是知识的主要形态。从资源的产生过程,可以将高校数字资源划分为原创性内生资源和外生性引入资源。原创性内生资源即由本校师生创造的知识内容,包括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所作的学术报告、发明的专利等等;外生性引入资源是指为了学校师生创造知识而提供的知识资源,包括图书馆采购的各类文献数据库、互联网资源等。原创性内生资源体现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其价值在于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外生性引入资源体现了同行的学术水平,其价值在于为师生提供知识创造的原料供应。

师生是学校原创性内生资源的主要生产者,需要得到资源的管理、保存以及二次利用服务,如作为职称评审材料的提供、科研项目的申报、成果的鉴定、成果的评奖、学术团队内外的交流共享等事务与活动。同行以及校内外合作者是这些资源的主要消费者,需要得到知识传播服务,如提供信息查阅、全文获取、内容评论等。

外生性引入资源是师生创造知识的源泉,网络环境下知识创造仍然遵循传统的知识共享模式,即师生个人的知识创新是源头,其创新知识被团队吸收成为团队知识,团队知识对组织产生影响上升为组织知识,组织知识又反过来促进个人知识创新。网络知识共享的人文环境并未改变,改变的是知识传播与获取的途径与方式。因此,外生性引入资源的管理以满足师生个人的信息需求为基础,需要尽量减少资源发现、获取的时间和精力。

二、知识服务的信息化特征

高校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伴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而完成,知识服务具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触发作用、联动作用、集聚作用和传播作用,[3]信息化支持具有资源网络、社会网络、传播网络等特征。资源网络面向数字资源,提供资源标识、存储、组织、展现与揭示等资源及其关系服务;社会网络面向师生,提供师生信息沟通、圈子组织和人群聚集等人际关系服务;传播网络面向数字资源和师生,提供发现、分享、推送等服务,促成资源与人之间的链接。

就具体服务而言,知识服务根据服务的层次,可以划分为基本服务和深度服务。基本服务以信息资源获取与传递的工具提供为主,如文献资源检索、期刊导航、馆藏书目检索、档案目录查询等,是面向知识领域的数据或信息服务,归于资源网络。深度服务由一系列促进教学、科研、文化传承模式革新的服务组成,以用户为中心,结合师生信息和知识需求,包括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情报信息服务以及知识服务。这些服务以社会网络为基础,应用传播网络融合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领域应用中。

信息资源的检索以满足师生的一站式、一框式信息检索需求,需要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包括原创性内生资源、外生性引入资源,同时能在知识产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在线获取信息资源。典型的应用服务包括统一检索、定题检索与推送等。

情报信息服务是教师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确定研究课题所需要的工作。可以辅助教师开展信息分析与研究活动,对信息资源提供综合、整理以及简单的分析服务,以提高教师进行信息分析与研究的工作效率。典型的服务包括定题报告、学科前沿发展现状报告、尖端技术分析报告、竞争性情报分析等。

知识服务以建立知识关联为手段,整合各种互联网资源、文献资源,如专家数据库、专家博客、学术论坛等用以帮助师生发现新的联系、新的发现,直接参与创新过程。知识服务产生于知识的信息服务,能为师生用户提供理解信息的上下文以及各种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典型的应用服务包括数据关联、知识地图、 知识图谱等。

三、数字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系统模型

1.数字资源管理

第6篇: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 档案 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266-01

一、提供档案信息与“知识产品”服务

档案信息服务是指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促进档案信息流通。地铁公司档案部门最大化的开发档案价值为公司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把隐藏于实体中的档案信息转化为“知识产品”提供对内服务。而在知识管理的背景条件下,档案信息服务将不拘泥于传统的、单一的方式,将所有创新并趋于多元化的发展。由传统的被动提供服务向主动提供“知识产品”服务模式转化。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转化服务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潜在信息。另外,服务内容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形成数字化档案信息,通过网络和数字载体,提供多元化的档案内容的服务。

二、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是为了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地铁公司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公司重要经营活动服务,促进地铁公司整体发展。地铁公司档案部门是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在促进公司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与实践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有其重要的作用。地铁公司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是“公司档案部门及其合作伙伴,为保证公司内部或社会的利用需求,而通过编目、编研和提供利用等形式,将其有关档案信息挖掘出来,以充分实现公司档案价值的过程。”地铁公司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主要就是通过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合作、沟通,做好开发利用工作。地铁公司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可以实现地铁公司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作用。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有一种特别的价值,即有用性。它需要与其它资源相结合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价值可以放大档案资源本身的价值。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给用户利用的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本身的价值也得到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地铁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档案资源,并运用科学系统的交流,可以提高正确决策的科学化和准确度。总之,对地铁公司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档案信息为地铁公司经营决策服务,提升地铁公司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进而提升地铁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

三、构建地铁公司知识库

地铁公司知识库即包括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每个岗位需要的掌握的技能及评价方法、组织机构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历史资料、客户信息、研究文献、报告等众多方面,且拥有动态的结构。在建立地铁公司知识库以后,应当采取措施将日常文档的电子化作为公司制度固定下来,使各部门业务中新产生的知识在知识库中得到积累。地铁公司与外部机构合作或交易而产生及获得的数据库也链接到知识库中。这样的知识库与以往的数据库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包含了专业知识和业务数据,也成为管理流程的一部分而容纳了管理过程文档,由于鼓励个人隐性知识的分享而容纳了有针对性的技巧建议,知识库的层次更丰富。地铁公司知识库的建立是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要求,也是为地铁公司提供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的需要,也为地铁公司给各个部门同时提供知识服务提供了信息资源库。地铁公司知识库是地铁公司各类信息的有序整合的整体,包括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知识,是把信息组合起来的有序集合,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之一,在地铁公司的日常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公司知识管理的关键是对地铁公司档案信息的知识的收集与管理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进行创新拓展,实现从公司知识管理环境下的公司档案收集与管理的过程,这是地铁公司知识管理的发展的关键所在。公司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档案信息资源收集与整理,即公司档案部门及有关部门对知识信息进行的收集与管理的环节。地铁公司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以知识管理为手段进行管理手段与模式的创新发展,是地铁公司从实现知识管理环境下的公司档案收集与管理的过程,这也是公司知识管理的发展的关键所在。地铁公司档案管理的对象是对公司内部的显性知识记录的载体一文件、档案进行管理。公司知识管理强调信息、知识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共享共建信息资源化平台对地铁公司业务管理活动服务。地铁公司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以知识管理为手段进行管理手段与模式的创新发展,实现公司档案信息知识的收集与管理,要求公司档案工作人员重新审视传统的文件归档和档案收集的范围,拓宽档案收集整理的范围,把隐含信息资源作为归档范围进行有效地管理。地铁公司知识管理要求整合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信息、知识资源,以便于信息、知识共享与开发利用。通常意义而言,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价值重要,包含的信息量大,对公司经济发展能提供更有效地帮助。但是隐性知识的隐蔽性、不稳定性使它难以被公司获取、传播与利用。隐性知识管理强调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即将隐性知识“编码化”或“固化”于文件资料之中,使之转化成为可供使用的显性知识,通过文件的传递与利用实现显性知识的传播与利用,实现隐性知识的价值。以知识管理为发展方向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地铁公司档案信息知识的收集与管理创新拓展成为知识积累,固化隐性知识;扩大文件归档范围,控制内源显性知识;收集外部信息,获取外源显性知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管理是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应该“以知识管理为导向创新拓展档案管理”。

结论

把知识管理这一系统的管理与方法应用到地铁公司档案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提供利用服务。探讨分析知识管理在地铁公司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对公司组织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拥军.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山西档案,2008,1.

[2] 齐虹,石慧敏.知识服务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实现[J].北京档案,2012(8):20-22.

[3] 冯惠玲.电子文件时代新思维[J].档案学通讯,2011(6):47.

[4] 张中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司档案比较研究[J].陕西档案,2009 (5).

[5] 刘国能.公司档案工作的发展状况和趋势[J].档案学通讯,2009 (5).

第7篇: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关键词] 企业 信息资源管理 三维结构

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侧重的是提高信息资源整体的综合效益,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不是设备、技术和方法的复杂性和某个生产要素的单一效益。概括来说,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1.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对信息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

2.信息资源管理所强调的是信息资源的战略管理和高层管理,而不仅仅局限于对执行层的管理,要从战略规划和决策的层次上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结构。

3.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强调的是对全部信息资源集成一体、统一配置和系统的管理,追求资源配置的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资源要素的局部最优。

4.信息资源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层次、各管理职能,因此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不仅仅是信息资源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职责,而是企业所有人员的工作。

5.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应注重如何把信息资源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使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更加有效率。

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分析

1.管理决策层次方面

(1)信息资源管理层次较低

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相对来说还只是处于集成阶段和数据管理阶段。尽管在理论上提出将信息作为资源来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但是在具体实践环节上,还停留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日常数据的处理上。信息还没有真正成为资源,还没有真正实现为企业的决策服务。

(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组织缺位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组织性,突出表现在“三无”,即无领导、无机构、无规划。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系列庞杂的工作,几乎涉及企业内所有的人、财、物等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但目前许多企业很难有效地组织人员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不可能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

(3)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差异

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开发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几个方面。当前我国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着诸如信息搜集的范围较窄、信息开发的深度不够、信息分析能力不强、各种信息难以整合、信息利用率太低等方面的问题。

2.知识层次方面

企业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错误倾向[2]。比如:

(1)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的需求主体单一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主体主要定位在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往往把企业员工排除在服务范围之外,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均衡、不对称,进而也就会影响员工对企业决策的理解。

(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重视对信息的搜集存储而忽视分析利用

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搜集很多,因为搜集工作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容易显示出成果。而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则不足,因为分析利用不但困难,而且难有成绩或成绩短期不易表现出来。因此,许多信息工作人员自然而然的就倾向于对信息的搜集而忽视对信息的分析利用。

(3)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重视内部而轻视外部

企业对其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比较熟悉,也就能够较清楚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信息是没有价值的,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的利用产生的效果往往比较明显、快速;而企业外部的信息十分庞杂,不但搜集困难,整理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分辨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对这些信息的利用也很难立竿见影。

3.信息层次方面

目前,我国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在我国,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处于粗放管理阶段。大多数企业缺乏有效利用信息的手段、方法和机制,对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地提取、集成,决策人员面对大量的未经过筛选的信息总会感到无从判断,久而久之信息资源就成了摆设。另外,经验决策也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管理体制,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管理还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规划,这使得信息投资产生不了应有的效率和效益,造成信息资源很大程度上的浪费。

三、“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的提出

卢泰宏教授提出的“三维结构”是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精髓。“三维结构”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中,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种管理模式的集成构成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构架,如图1所示 。

卢泰宏的“三维结构”主要是针对国家信息资源管理的结构进行分析的,是对宏观信息资源管理范畴的划分,从不同角度展开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平面结构,但层次性表述得不够[4]。

本文在对卢泰宏教授的“三维结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1.“技术维”改成“知识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离开了知识的支撑,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生存的。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企业往往比较注重对知识的获取和整理,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知识的支撑。因此,本文把“技术维”改成“知识维”。

2.“经济维”改成“信息维”。卢泰宏教授的“经济维”要求重视在信息活动中的经济因素,如信息的成本、价值、信息商品的价格等。显然,“经济维”体现的只是信息的经济特征。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来说,经济特征正是企业信息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的不同之处,企业往往需要深度地挖掘信息资源隐含的经济特征,而企业的信息意识是企业信息资源的经济特征能够得到发挥和应用的保证。信息意识即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有寻检、判断和组织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维”要求企业从信息的含义及相关特征出发,重视信息活动的环节、规律及信息意识,更好地体现了信息作为资源的特点。

3.“人文维”转变成“管理决策维”。卢泰宏教授的“人文维”体现了对宏观信息资源管理的划分,由国家制定相应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措施,从而营造出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良好环境。而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来说,企业获得信息和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充当两种角色:一方面通过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决策的科学性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所有资源;另一方面这种调整结合其他两维的活动来配合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四、“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的应用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可直接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企业日常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管理分别对应于企业的微观管理、知识的获取与整理、信息的意识及活动等。

1.知识维的应用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企业对于知识的搜集和管理也是目前各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应围绕以下一些主要内容展开: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宣传;建立知识网络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融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

2.信息维的应用

在以往的信息资源建设中,我们形成了厚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极大规模的用户覆盖能力和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认知感,出现了建设水平高、应用水平低,硬件与软件投入比例失调等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培养员工的信息意识、提高员工的信息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合企业中的各种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系统环境来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产生无缝的连接。从而提高企业信息活动的效率,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

3. 管理决策维的应用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管理和决策的基础之上。企业应根据实际,建立符合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改变目前存在的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组织性,无领导、无机构、无规划的局面。同时,科学的决策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合理的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五、结论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环境下,信息资源也处于“爆炸”状态,只有对企业有用的、能够被企业利用的资源才能称得上是有用的资源,才可以转化为对企业有利的知识。因此,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将其转化为知识,这其中始终离不开有效地管理和决策。本文正是基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三维结构”模型中的三维,不是孤立的单独个体,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将三者结合,统一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才能使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伟: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探讨[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4(10)

[2] 罗卫 王庆良 刘卫欣: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创新管理策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7(7):59-60

[3] 卢泰宏:国家信息政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7-27

第8篇: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关键词]知识门户 档案信息化 信息化服务

[分类号]G273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催生的信息革命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①档案馆能否积极应用先进技术,使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站上新的高度;②面对大量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档案馆能否善用自己在长期档案管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解决网络环境下电子文档管理的新问题。若应对得当,则正如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所说:“我们就可能抓住了一个绝妙的时机来提高我们的地位……像古埃及档案同神一样,重新坐回上帝的身边”。为此,当前各国档案界无不将信息化服务作为应对挑战的主要手段,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等国的国家档案网站已基本实现在线档案资源整合及国内各档案数据库的“一站式”检索,并可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档案全文信息,有效地促进了档案利用。

1 我国档案信息化服务瓶颈剖析

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历经从计算机辅助检索到档案网站,再到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进步,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具体到档案信息化服务方面,用户却始终无法方便快捷地从档案馆获取急需的、有应用价值的信息资源与服务,造成档案资源利用率低,档案馆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档案信息化服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障碍:

1.1 共建共享组织不力

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对档案信息化服务缺少“顶层设计”,导致档案馆共建共享工作滞后,具体表现为:①档案馆之间各自为战,权威标准的缺乏使得大多数档案馆仍孤立、分散地进行资源建设和服务开发,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档案信息资源往往因存储结构或载体的不同而不能互通,给用户利用造成了很大不便;②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缺少合作,图书、情报等信息服务机构中一些先进的服务方式颇值得档案部门借鉴,其信息储备也可作为档案资源的有力补充,扩大档案服务范围,但一直以来档案部门未能与之实现资源共享,致使档案信息化服务发展缓慢;③与档案形成机关对接不畅,政府机关形成的文件是档案馆馆藏的不竭来源,然而我国档案馆与其他政府机关缺乏配合,使得档案文件接收不畅,“原材料”更新缓慢自然不利于档案信息化服务的顺利运行。

1.2 信息开发层次偏低

目前国内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意识较薄弱,政策上对开发工作的权责分配不够明确,再加上开发手段、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深度的缺乏。例如作为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的档案网站,多数只包含“局馆概况”、“领导致辞”及“全宗简介”等栏目,内容质量偏低。档案馆中可供利用的档案材料大多也处于一次文献状态,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增值。这样的信息开发层次无疑会增加用户利用档案资源的难度,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用户怯于接受档案信息服务,从而影响了档案资源利用率,制约了档案信息化服务的有效开展。

1.3 服务理念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当前用户需要的首先是知识化的服务,要求档案馆不再只提供孤立的信息片段,而是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其次是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档案馆能够针对用户个人的需求提供专门服务;最后是互动式的服务,不但要求档案馆与用户进行互动,还需要档案馆搭建用户间互动的平台。但是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化服务工作仍主要以档案馆及其馆藏资源为导向,以闭门造车的方式进行,未能充分考虑用户的利用需求,其服务理念还相当落后。

2 档案知识门户及其优势

2.1 档案知识门户的概念

面对瓶颈,我们只有开拓视野,充分借鉴其他领域的相关经验,才能取得突破。放眼图书、情报及企业领域可以发现,建立知识门户是推进其信息化服务的最新手段与方向。面对“信息孤岛”和内外网互动问题,企业界选择了企业知识门户(EKP)作为应对措施;图书、情报领域也开始了关于知识门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泰达网上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鉴于此,发展档案知识门户极有可能成为档案信息化服务取得突破的关键。

追本溯源,档案知识门户是网络门户的一种,所谓网络门户则是互联网资源与服务的统一接入点,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某领域相关信息的中心人口。知识门户即是一种支持知识获取、传播和存储的网络门户应用。其概念最初发源于企业领域,目前学界普遍将其理解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门户的结合,是企业业务参与者所需相关知识的统一入口,提供高级商务智能和决策支持。将知识门户与档案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则形成档案知识门户,它着眼于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对内,档案知识门户构成知识管理系统,辅助档案业务处理,挖掘馆员隐性知识,搭建馆员学习交流平台,以保障档案管理部门的高效运转与稳定发展;对外,档案知识门户发挥知识服务系统的作用,依托掌握的各类信息资源(尤其是档案信息资源),综合运用知识发现、获取、组织、挖掘、转化等方法,供给用户包含新智力要素的知识信息,帮助用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知识获取与知识创新能力。综上,笔者认为,档案知识门户是为满足档案信息化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应用平台,它以档案机构内外部异构资源与服务整合为基础,以融入新智力要素的知识发现、转化、开发和导航为手段,在促进机构知识管理实现的同时向用户提供统一知识资源获取入口和个性化获取方式,实现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

2.2 档案知识门户的优势

2.2.1 尊重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潜在需求。基本需求是服务提供过程中必须满足的属性与功能;期望需求不是完成服务所必须的,但是用户想要得到满足的需求;潜在需求则属于用户自身并未认识到,但得到满足后会带来高满意度与惊喜的需求。长期以来,档案馆资源导向型服务方式是制约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价值广泛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档案知识门户恰能提供用户需求导向服务,即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满足用户各层面需求的服务。档案知识门户以广泛全面的知识采集整理、准确清晰的知识导航与便捷的获取手段满足用户基本知识需求;通过定制服务、专家匹配、在线交流及备忘录等功能满足用户的期望需求;凭借对用户行为的收集与挖掘及据此完成的知识资源推送主动发现且及时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实现用户需求导向型服务。

2.2.2 服务差异化 由于身份、年龄、教育背景及利用目的等不同,用户对档案知识资源的需求也会有千

差万别。如,历史学家需要的可能是真实、准确、互相关联且完整性较高的原始记录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而普通公众更感兴趣的可能是历史掌故类阅读材料。因此,档案信息化服务必须体现差异性,以差异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才能有效提高用户满意度。

档案知识门户不但对知识资源按学科领域进行纵向梳理,更能够按知识深度横向分层,以针对性地满足有着不同知识需求层次的用户。其丰富的个性化服务内容、清晰的导航功能和灵活的个人应用界面,更为用户以最习惯的方式获取到最需要且最适合的知识提供了有力保障。

2.2.3 扩大档案服务可及性 档案知识门户除定向收集档案资源外,还可通过互联网采集全球范围内知识资源,从内容上保证了档案信息化服务的普适性。同时,作为数字档案资源的统一获取入口,它帮助用户在不了解专业档案检索途径的条件下,仍可在第一时间检索获取所需档案材料,且比普通搜索引擎具有更高的准确度。这不但意味着现有档案资源在网络服务设施上的集中展示,更赋予任何有利用需求的用户方便获取档案知识资源的能力,使得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可及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充分发挥档案社会服务作用,进而扩大档案行业影响力。

基于以上突出优势,笔者认为,将知识门户与档案业务实践有机融合而成的档案知识门户无疑是我国档案信息化服务突破当前瓶颈的努力方向。

3 档案知识门户体系架构及其功能

由于目标及环境的不同,档案知识门户在技术上不会有也不需要固定的解决方案,但设计完善的体系架构则能为其提供统一而良好的建设平台。所谓体系架构,指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交互。美国学者奥斯汀认为,典型的组织架构应包括三层(数据层、业务处理层和用户界面),加拿大学者杜非则认为包括知识管理辅助工具、知识获取工具、知识存储、知识原型和用户界面的五层架构更适合于知识门户系统。本文在参考融合此两种架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档案实践具体特点,设计了档案知识门户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3.1 档案知识门户架构

3.1.1 知识基础层 知识储备是档案知识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档案馆通过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模块对馆藏信息资源、合作单位共享资源、内外部网络信息资源及馆员经验知识进行广泛地收集,并由专人进行分类、加工和整理后存入知识库。鉴于所采集的知识类型、格式各有不同,知识存储也可采用文件服务器、数据库、群件服务器、文档管理系统或网站等多种形式来实行,每种存储形式都是独立的物理实体,它们联合起来则构成统一的虚拟知识库。中间件为门户的功能集成与拓展提供支持,通过应用集成接口档案馆可实现外部服务或内部业务的广泛集成。

3.1.2 应用功能层 档案知识门户应包括个性化、业务支持、协同共享和知识地图4个主要功能模块。其中,个性化功能贯穿着整个门户的服务理念与过程,贴合用户需求,使用户以最习惯的方式获取到最需要的知识;业务支持模块可作为馆员的办公入口,协助馆员完成日常工作;协同共享模块提供了馆员、用户、专家及合作单位等多方交流平台,为馆内各业务的协同开展及馆内外知识共享、转化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知识地图能够跨越逻辑分类和存放地点的限制,在数据孤岛间建立连接,实现异构资源的虚拟整合,支持知识检索与导航,为用户展现整个馆藏中的知识对象。

3.1.3 用户界面层 档案知识门户通过应用程序调用接口实现功能响应,通过页面聚合技术完成可视化的需求反馈,最终由个人界面将知识内容以用户要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这里的用户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档案馆用户也可是档案馆馆员、管理者或合作单位等。此外,档案知识门户还可通过用户界面实现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满足档案信息资源保密性的要求。

3.2 档案知识门户功能实现

概括来讲,档案知识门户为档案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提供了实现平台,通过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供知识服务。其主要功能包括如下方面:

3.2.1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档案知识门户的核心,是其他功能的前提,可分为基础资源整合与应用资源整合。前者通过信息采集与开发对形态、来源、结构、格式及内容各异的档案信息资源、知识和服务进行无缝集成,为知识服务提供“原料”基础。后者能够屏蔽各种应用系统在技术、接口和实现语言方面的差异,通过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将其集成在一起实施各系统的独立或联合应用。

3.2.2 知识开发 档案知识门户依托整合的信息资源,对其进行加工、过滤、提炼、分类与重组,自动抽取元数据,帮助用户认知档案知识信息及其相互间关系,使档案信息资源从独立的信息片段升华为系统的知识,在存入知识库的同时以可视化知识地图的形式为用户导航。对档案机构来讲,档案知识门户在整合的业务环节中注重对个人隐性知识的析取与总结,使其提升为组织显性知识,为档案机构组织文化形成、自身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3.2.3 统一获取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用户可以通过档案知识门户“一站式”地检索并获取所需的各种异构档案知识与服务,或与掌握知识的个人或机构取得联系,从而完成知识发现,获得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组织内部员工与合作伙伴可透过门户的应用资源整合功能掌控各业务环节,获取业务处理相关信息与数据,高效履行办公与管理职能。

3.2.4 交流共享 档案知识门户为档案部门、协作单位、员工和用户构筑了交流沟通平台,以虚拟会议室及网络留言板等形式迅速建立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要者间的联系,促进显、隐性知识间转化,以达到知识共享目的。在这种交流共享的过程中,知识会不断得到升华,产生创新。各参与主体均可通过档案知识门户获取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档案知识门户的资源整合功能在异构信息资源间建立了广泛连接,实现了档案馆、档案形成机关与合作单位的三方互通,有效解决了我国档案信息化服务共建共享组织不力的问题;其知识开发功能帮助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入开发与整理,促进从信息到知识的升华,为档案馆知识服务提供了内容支撑,能够充分改善档案信息开发层次较低的现状;其资源统一获取接口大大削减了用户获取档案知识资源与服务的障碍,提高了档案信息化服务的知识性、互动性和主动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解决了服务理念更新的方法论问题;其交流共享功能为档案馆馆员协同工作、充分交流以及用户获取馆内外知识资源、参与讨论、进行利用反馈架设了平台。

第9篇:信息和知识资源范文

要建立知识资源共享机制,需要将大量的相关知识进行获取、筛选、吸收、交流。而体系中的信息和知识资源来源于各个成员以及与其有合作关系的机构,如政府机关、合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目前,虽然各个相关部门之间有一定的聚集性,但各主体之间知识资源是分散的、孤立的,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有序的组织,呈现融合而非聚合的特点。因此要构建唐山市知识资源共享模式,就要对相关的知识资源进行重组。它包括建立集群知识资源库、行业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心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主体成员知识门户等一些方面。要建立行业内知识资源数据库,就先要打破各机构、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壁垒,有效组织和整合本行业内的知识资源,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及时交流和有效共享。显性知识包括各成员单位的基本信息,如公共关系信息、组织结构信息、产品和服务信息等,也包括最新知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工作手册等技术资源,隐性知识包括专利、商标、版权、行业最新知识等。构建知识资源数据库,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打破各行业之间的壁垒,搭建可供本行业人员歇息和交流的平台。通过PtoP的技术整合公共通讯平台,实现各工作者进行协同工作、知识共享及分布式的商业应用等,使区域创新体系内部的所有工作者能直接、实时检索分布在集群各地的计算机上的知识、文件等。对于专利、商标、版权等数据敏感性的特使资源,可设置访问口令或者其他权限设置。

依靠科技创新,搭建知识资源服务平台

知识资源服务技术平台包括行业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和中心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两个层面,是实现知识信息服务的操作性保证。行业资源整合服务平台首先对知识资源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采集、筛选、规范、组合、整序,使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有序化、增值化、知识化,其功能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无缝存取,二是综合集成[1]。网络的知识资源整合平台是实现唐山市知识资源整合共享的关键技术,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骨干。在技术方面,由于区域内部各个主体信息系统异构性、分布性及自治性,其数据格式与信息标准互不相同,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构建基于网络的知识资源整合平台是开展区域创新服务的基础,这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骨干通讯网络系统,把区域创新体系内的各种知识资源、软硬件技术、管理机制和相关的支撑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统一的用户界面能向跨系统、跨部门、跨企业、跨学科的用户提供快捷有效的知识集成服务。知识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应是由唐山市中心知识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整合服务子平台以及资源服务系统组成的网络知识服务平台系统。通过建立多级知识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系统,对知识资源整合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按照协作分工的原则,中心平台负责区域创新体系内知识资源整合,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政府负责所属范围的知识资源组织和开发、利用,最终形成统一的综合知识库。

把实施知识资源整合共享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