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学期,我校艺术教研工作继续以“三个代表”、“两个率先”精神为行动纲领,以《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为工作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工作原则,继续加大艺术课程改革力度,把优化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突破口,以提高艺术教育的科学性作为新的增长点,保持我校艺术教育的先进性。二、主要工作
(一)课堂教学工作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艺术教学的科学性探索,是一个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教学研究领域,也是提高艺术教学有效性的一条必然渠道。艺术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知识、方法、人的三位一体。在当前的艺术教学中,对艺术知识进行逻辑建构,师生合理的艺术课堂教学生活方式的建立,艺术教学对人的身心发展,这三个方面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抓,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我校将对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估办法》内容,加大艺术教学软、硬件建设力度,确保艺术课程开齐、上足、教好。
2、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当前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建立合理的艺术课堂生活方式。坚持系统性、协作性、科研性的结合。要坚持教的生活方式和学的生活方式的统一,学科间教师的生活方式的联系,教学和研究的行为方式的结合。
3、加大课程的统整力度,建立立体统整的策略方法。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间的统整,还要注重学习和生活的统整,学生能力的统整。但是,在统整中也要注意内容的主次和层次。
4、优化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加大预期和现实的结合度。艺术课程改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先进的理论模型,这也推动我们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合理的方法,要追求有效、开放、合理的结合。有效,要保证学生能够收获课堂效益;开放,要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合理,要求能够发现、运用课堂教学的规律。本学期,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
5、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延伸评价过程,拓展评价渠道,优化评价方式,倡导绿色评价、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
6、提高艺术教师基本功,要求艺术教师通过活动,提高业务素质,并力争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绩。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通过参加活动,提高业务素质,并力争能够取得好成绩,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7、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做到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书研究为方式,加强教师间的对话和交流,整体提高教师群体的职业素养。
8、加快艺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推出辅助软件,完善课程资料,要在学校网页中充实艺术教学方面的内容,加强对外的宣传力度。
9、加大对学生的观察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教与学的沟通,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水平。
(二)师生队伍建设方面
艺术队伍的建设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和成果,合作、交流、共享是新时期对个体素质的要求。而师生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团队形成的过程。艺术教育要做好榜样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科队伍之间的联系,取得师生队伍的共建,因此,本学期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参加好艺术课程的培训活动,组织好广大教师的观摩、研讨、实践活动。
2、我校要争取成为广大艺术教师的成长基地,要力争推出名师,优化品牌,和谐发展,全面提高。
3、推行导师制,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现有资源优势,通过传帮带促使双方加快专业素质的发展。师徒之间要做好发展规划,记好活动内容,作为双方考核的资料。
4、以教研课题为依托,建立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研队伍,通过定期的课题交流,形成科研氛围,建成科研组织,推动广大艺术教师整体发展。
5、继续加紧骨干教师培养,讨论、完善艺术学科教师教学常规、资源分配、“六认真”考核的合理性。
6、广大教师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出高质量的艺术论文,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三)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延展课堂教学时空的重要渠道,也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名目繁多、良莠不齐的活动较多,所以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组织艺术活动,起到艺术教育导向,协调学科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1、要整体规划好本学期的学校艺术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2、要建设好学校的艺术队伍,将平时的培优工作做到位,打造优秀节目,作好参赛准备。
3、要继续打造特色,及时发掘亮点,不断深化内涵,扩大社会影响。
4、倡导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姻,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地域文化。加强艺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的整合,以艺术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加大艺术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5、加强学校、社区的文艺交流,在活动中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开放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校内外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是提高艺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是学校艺术教育的的一种固化和交流方式。我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成与众不同的文化环境特色。要以有大的、立体的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观,不仅要有精神环境,还要有物质环境,不仅要建立学校环境、还要影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网络环境。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如下:
1、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制订合理的文化管理制度,建造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的显性环境,并要做好维护和更新工作。
2、做好向家长、社会的艺术教育宣传工作,使之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社会氛围,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面向社会、家庭文化艺术活动。要及时了解一些社会性的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学生去参与、了解这些活动。
3、网络是一个新兴的文化艺术环境,我校要合理的运用这一部分教学资源,建立健康的,符合师生特点的艺术教学环境。
(五)其他方面
关键词: 教育技术 产业化 理论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乃至其对社会的重要性就迅速凸显出来了。教育技术具有第三产业的属性,应该将之引向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教育技术产业化的涵义
产业化通常指的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讲的科研成果通过中试、试生产或试运营最后以企业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过程,即所谓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仅是“产业化”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教育技术产业化是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教育技术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促进教育技术产业形成的过程。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技术要面向经济、面向产业,为产业服务,二是教育技术自身产业化,直接参与“产业经营”活动。其产业化具有基础产业特点、第三产业特点、高新技术产业特点[1]。
二、教育技术的产业属性
把教育技术和产业化联系起来,把它当做一项产业抓,目的是使作为教育至高点的教育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因为教育技术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且与新型系统科学密切相关,牵涉到的面很广,知识很繁杂,需要很多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比如,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技术部门、一般企业、生产教育产品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等。这些机构和部门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提供了相近的商品――教育技术,在相关价值链――围绕教育的技术上共同构成,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集合。它的主体是多部门的集合,核心是教育技术提供的技术性商品或人才。教育技术具有以下产业属性:
(一)遵循供求规律,以市场为导向。
“适应社会需求,讲求社会效益,特别是直接社会效益,是我们每个人从事任何工作所遵循的一条带根本性的原则[2]”。“定制培养”、“订单就业”、“岗位业务培训”成为各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上最大的亮点。很多大学今后将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按照“订单”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完成岗位技能培训,一出校门,即可进厂上岗,熟练操作业务。
(二)重视投入产出,追求效益最大化。
与其他产业一样,教育技术产业在运行中,也要重视投入产出,加强成本核算,强化内部管理,力争取得最大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技术是一个高投入的领域,因为它总是与许多新兴的技术相联系。教育技术投资是开展教育技术的物质条件。它和其他产业一样需要投资,包括赢利性的投资和作为公益产业的公益性投资[3]。
三、教育技术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论。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教育技术是连接教育和技术的桥梁,只有将新的贯之以教育理论的相关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育中,才能体现其价值。而这种过程的实现,需要的是在理论和技术上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这种全才实际上是很少的,也不易培养,所以研究技术学更需要合作,应当形成一个“万金油”式的团体。作为一种产业,要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使教学资源的建设走产业化的道路。应采用系统论的方法,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企业家,以及第一线的学科教师,形成一个有机的团队,认真分析教育教学的需求、社会需求等,提出恰当地运用技术提高教育绩效的研究成果,形成产品、开拓市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4]。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如果说教育是明天的生产力的话,高等教育就是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站。教育技术在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高水平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必要的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支持和理论指导。发展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技术必然成了教育改革的先导。
产业化是一个过程,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必然阶段[5]。目前,在信息技术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要加快信息技术建设步伐,规范信息技术课程,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都急需教育技术;高等教育领域利用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信息的管理、搜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建设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教学现代化,以及在高校开展远程教育都需要教育技术;另外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教育技术类企业及一般企业都会很需要教育技术。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把教育技术产业搞好。
(三)知识经济理论。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扩散和消费基础上的经济,主要特征有: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6]。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里,发展生产的主要要素已转移到知识、信息和科学技术之上,而知识、信息和科学技术是由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生产出来的,教育已成为生产知识的产业,知识的生产、更新、创新和传播都依靠教育,而教育及教育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
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技术产业化是教育产业化的基础,教育技术产业化必将极大促进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循环。教育技术学发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教育产业化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顺利实现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的需要。
只有把支持教育的技术搞好了,教育的实际水平提高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最终目标实现了,科技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而教育技术本身又属于科技的一部分),经济建设也才能更快更好地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才能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走社会投入之路。因此,只要实行产业化经营,教育技术必将成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热门领域。
四、结语
总之,教育技术产业化是有足够的理论依据的,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在现实中也将是非常可行的。事实证明,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整个教育包括教育技术也正在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这恰恰说明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个整体,我们必须尊重这一现实和规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叶之红.教育产业的概念内涵及政策取向[Z].新华文摘,2000.5:23-25.
[2]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9:3-8.
[3]绿茶.浅谈信息社会的教育技术产业化.BOKEE博客网,2006.6.5.
[4]刘美凤.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来源[J].开放教育研究,2004.4:17-20.
结构化学的加速发展使得其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化学计算的难度越来越高,许多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中的问题离开了计算机便不能获得圆满解决;2)化工设备和工艺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许多化工过程,人工进行控制已经相当困难,需要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3)化学和化工实验研究的高费用和高风险性质也驱使人们探讨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部分代替实际的化学和化工实验,以降低研究成本和减少风险。”因此,随着各类计算和模拟软件的开发,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结构化学的研究和教学中。就教学而言,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白计算机技术在结构化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掌握相关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1.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化学计算结构化学的研究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关系及性能之间的关系,而作为微观粒子的电子、原子、分子等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样就涉及到实物粒子的波长、质量等计算。要完成复杂的计算需要借助计算机。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化学计算需要借助专业软件。目前已经有很多功能强大的软件应用于结构化学的计算。主要有:
(1)Hyperchem。美国Hypercube公司出版的分子模拟软件,可以进行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分子结构等方面的计算。该软件的主要计算类型有单点能、几何优化、计算振动频率得到简正模式、过渡态寻找、分子动力学模拟、Langevin动力学模拟、MetropolisMonteCarlo模拟。支持的计算方法有:从头计算、半经验方法、分子力学、混合计算。可以用来研究的分子特性有:同位素的相对稳定性、生成热、活化能、原子电荷、HOMO-LUMO能量间隔、电离势、电子亲和力等。这款软件的优点是高质量、高灵活性和容易操作,是结构化学必学的一款软件。
(2)Gaussian。这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综合性的量子化学软件,其最广泛的用途是做半经验计算和从头计算。其可执行程序可在不同型号的大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上运行,并相应有不同的版本。它的功能有:过渡态能量和结构计算、键和反应能量计算、原子电荷和电势计算、振动频率计算等等,还可以预测周期体系的能量、结构和分子轨道。因此,Gaussian是应用研究领域广泛的强大工具。
(3)AccuModel。这是一款准确简单的分子力学计算软件,其功能有:能够建立并演示准确的分子结构模型;提供计算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的手段;基于优化计算对分子模型能够进行几何和构象处理;利用能量计算方法对分子进行构象分析等。计算在结构化学学科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只有严密而准确的计算才能得出分子、原子等实体粒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在信息量大、处理困难、单靠人脑无法准确计算的今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是不二选择。而各种计算软件的学习则是学习结构化学的基础所在,因此课堂上的学习和课下的掌握都相当重要。
2.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化学过程模拟由于结构化学实验和研究的费用和风险越来越高,大规模地进行实验有时候反而得不偿失。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则可以减少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并扩大研究的范围,从而提高研究速度和效率,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计算机的结构化学过程模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仿真模拟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在科学领域中更为重要。这两种过程模拟可以更好地研究结构化学的反应机理、模拟过程、并推测结果,从而获得反应参数以指导科学研究。
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化学过程模拟最常用的软件ChemicalKineticsSimulator0(以下简称CKS0)是少量的、比较出色的化学动力学商业软件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有:可以在产物并不清楚的条件下使用,反应物和产物可以用代码表示;处理范围宽泛,浓度和速率数值范围可达8个数量级;除了能够处理常规均相反应之外,还可以处理诸如界面吸附、膜形成、物质交换等化学和物理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软件的使用需要事先了解必要的反应机理、速率常数、反应条件、相关热力学常数、物质的物理状态、等信息;模拟结果以关系曲线图和数据表格形式给出。“CKS0的操作主要包括建立化学反应文件、输入化学反应机理、输入反应条件、输入模拟条件、模拟运行和显示输出模拟结果6个步骤。”CKS0以其强大的功能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模拟,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模拟、五氧化二氮的热分解反应模拟、固体表面吸附过程模拟、膜形成过程模拟等。这些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它们使得教学过程有趣、丰富、生动、活泼,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学生不再为复杂的计算过程而一遍一遍地伤透脑筋,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分子、原子的结构。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
计算机应用到结构化学的教学中有多种形式,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交互链接式教学、计算机题库教学等。这里重点评价计算机软件教学。与国外某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软件教育相对落后,软件的出版和供应相对较少,且优秀的软件都来自国外,要想教学生使用,老师首先要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和较好的外语修养。
1.计算机技术教学的效果虽然有这些困难,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肯定的。首先,从教材上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大量的软件教学课件,这些课件来自于我国化学教师与计算机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他们编写了很多教材,如《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技术》等,还有大量的课件应用于课堂之上,甚至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得国外的教学课件,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软件教学的教材。其次,从技术资源上来讲,刚开始时使用的由国外大学或中学开发的自由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结构化学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大型商业软件,这些软件由专业公司开发,软件的性能和质量能够保障。
2.计算机技术教学的不足尽管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教学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1)硬件的缺乏。虽然教材资源丰富,但是硬件系统跟不上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如电脑的操作系统跟不上时展。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很快,如果不能积极地引入新型计算机会浪费掉很多优秀的教师和教材资源。
(2)应试教育的副作用明显。多年的应试教育训练使得当代大学生习惯了考试才会努力,如果一门学科不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则缺乏学习兴趣,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
(3)教师的教育观念偏差。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上课积极性差,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够严格,导致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复习、操作时间短,无法掌握软件的使用要领。
【关键词】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数字化技术;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推广,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全球化等特点,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领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技术逐渐的应用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通过我国教学改革的进行,许多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是这些新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对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数字化技术教学概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人们正式的进入数字化时代。教育行业在数字化环境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发展,高校的硬件、软件设施都以具有一定的规模。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多,对高校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学好专业知识,还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与丰富的数字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加的直观的感受到艺术设计的本质,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的知识点,设计出更多更富有艺术的作品。这样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大学生自身的潜力。
在艺术设计领域,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面向媒体,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设计理念、艺术审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软件被应用,虽然其能够达到手工无法达到的效果,但在时间、工作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手工与先进技术的有效结合,才是艺术设计的方向。
二、数字化技术教学在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快软件的融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与软件应用到大学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但由于大学艺术设计的特殊性,需要表现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空间,这就要求教学使用的软件能具备多样性。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些软件功能以及使用方式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并熟练的应用。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有一种或几种艺术设计软件,不能满足艺术设计的各项要求,缺乏多样性,这就需要大学艺术教学不能将重点放于一款软件上,要根据专业的具体安排,多层系、多角度的引入各类应用软件,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先关软件的能力。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计算机效果图是艺术设计中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效果图的每一个参数以及命令都是效果图的集中表现,衡量效果图制图者的水平,一般以参数的搭配以及调整参数的灵活性作为标准。这就需要的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内容,加强对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对软件的操作进行逐一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步骤完成相关的操作,缺乏自主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行艺术设计也受到老师思想的束缚,只是不断的模仿。所以必须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艺术设计项目中,提倡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三)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艺术设计创新教育
在数字化技术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首先要从大学艺术设计课堂做起,坚持学生为课堂主体的中心思想,教师复杂指导与引导,注重教学内容、方式上的变化,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其次需要从校园文化做起,积极的开展校园文艺表演、美术展览、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学生艺术创造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项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充分的认识社会,丰富自身的艺术才干,避免艺术设计推理了实际,产生违和感。
三、总结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我们的文化形象得到了改变,艺术设计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设备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技术工具,并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创造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实现了艺术信息的交流及共享。在数字化时代,艺术教育只有加强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艺术设计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充分的掌握现代艺术的潮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洁.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的助推器[J].河南社会科学.2010,15(5):256-257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
《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愉快学习的源泉。教学时,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直观、形象的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趣味性、生动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心理。
比如,在讲解“充分必要条件”这一课时,采用情景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天上飘来一朵乌云”之后“瓢泼大雨”导致“地面积水成河”。设置此情此景,引出问题:“下雨是否为地面湿的充分必要条件”很快使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像这样,通过动画的播放,生动有趣,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间的关系”这一难点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的描绘及二次函数图像变化的动画演示(几何画板,powerpoint等)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活动形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内容呈现的方式上都越来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贴切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强调着人的个性的发展。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有所“表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整堂课围着习题转的那种“版本”下,学生很难有所“表演”。教师不仅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衔接,更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
比如《概率与统计》中抽样方法一节的教学,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愿编成几个学习小组,观察并收集生活当中的一些相关数据,输入电脑;这过程中,学生有的把数据制作成图表,也有用直方图的,有用线条的等等,每个小组都热情高涨,直到后来讨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这一系列的过程,借助于多媒体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成果,使学生了解各种抽样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小组热情洋溢,列举出很多实际生活中的抽样方法;如成绩统计、人口普查等等。又比如在上《椭圆》第一课时,教师利用《数理平台》软件,先根据椭圆的第一定义,一步步动态地画出椭圆曲线,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是否还有画椭圆的其他方法?(至少还有四种)。这样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后,还可以主动进行探索,如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引申和推广等,借助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这种引申推广很容易产生质的飞跃,获得新的结果,学生们在展现自己个性,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的同时,也明确了选择各种优越方法的必要性,而他们脸上露出的自信与阳光让整个数学课堂文化又显得那么清新自然。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启发思维,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大抵一种学科的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探索之美,就是它指导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有一个是应用之美,就是它指导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理论性非常强的科学,数学综合了人类思维的理性之美,以及大自然的规律之美。掌握了数学,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物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金融学等。“几何画板”这一软件的诞生,让我们可以演示三维空间中那些复杂的运动过程.绘出标准的数学图形,还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动态的数学描述,它能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广更精彩.而且,这种动态的过程可以是互动的,可以由学生控制。在学生自由控制数学各种元素变化的过程中,一种人的学习情感也悄然而生。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截取大自然中数不清的数学现象,以直观、动态的演示,生动的强有力的画面地吸引着学生。比如:只要走进一个普通的花园,我们就可发现各式美妙的曲线与奇特的几何图形,它们涉及到基础教育中所有的数学理论。又比如,光用语言讲解中心对称、轴对称和镜面对称是异常无趣的,难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也无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自制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可以搜集到上千幅的图片,还有不少的动画,并使用Dreamweaver等软件将文字与图片等有机地组织成网页,例举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对称现象,也可探讨理化生学科以及社会文化如建筑、文学等方面的对称问题,此外,还有数学美学、数学分形图以及黄金比等三个专题。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上网搜寻更多的知识,不断发表自已的见解,让他们体验到数学之美。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演绎数学课堂文化要注意几点
数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常常是不拘言笑,一脸严谨,缺乏幽默。本该是思维最活跃的数学学科,在学生心中却是刻板单调,甚至有些冷漠,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开放。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学生参与面广,主体性强,课堂时间利用率高,学习渠道拓宽,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一)摸底测查,掌握学生个体差异
所谓的差异化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本身的差异性进行全面测查,再根据测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可采取这几种方法进行: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测验法,包括智力和能力方面的测验;调查法,包括面谈法和具体分析法。要遵循客观、综合等原则进行测查,测查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式等,尤其要重视学生爱好、特长及创新、合作等能力。
(二)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备课质量
在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教师很难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因此可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效率和质量。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基于学科教研集体式备课。首先,学科教研小组组长要积极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备课,并根据每个教师对每课时内容、教学方法及策略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同时,大家相互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进而确定最佳教学设计,并为学生设计出差异性教学方案。二是基于网络系统集体式备课。创建全校、全地区的教师统一备课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让教师及时接受新理念、新方法,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三)学生预习,确保新课有序开展
首先,应指导学生做好自主预习。在教学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有利于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并自主开展预习,独立完成教师事先给予的教学方案,并把预习中所碰到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好标注,经过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其次,基于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合作学习。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探究及协作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依照自身爱好、兴趣及能力,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组建兴趣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共同预习。
二、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一)问题的提出
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应考虑这两点:一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差异,制定层次化教学目标,包括基础、提升及发展等目标;二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明确每堂课的重点,并通过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
(二)问题的解决
首先,学生动态分层。一方面,教师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层次,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这个层次是不可公开的,也不可依照此层次区别对待。另一方面,教师应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它不但在于数学水平差异,还包括学习潜力差异。教师应动态对待,并灵活应用。其次,合作完成层次递进任务。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实施的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应充分采取并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定层次递进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依据他们的学习需要和数学基础选择合适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间互动讨论中,教师不仅是参与者,同时也是他们的引导者。一要统筹全班,合理安排时间;二要兼顾每个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指导学生讨论相关信息,再根据每个学习小组的问题进行一定指导,但不告知结果,应肯定并鼓励学生。
三、差异化教学的延展
(一)弹性课后作业
信息技术教育下的数学差异化教学,不只在课堂上,在课后作业上也应有所体现。课后弹性作业的安排,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对学生分类。再将作业分成基础模块、提升模块及发展模块。每一模块均有巩固性、实践性及探究性等习题,指导学生依照自身情况独立完成作业,让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课后作业进步,并体会到成就感。
(二)多元化辅导
1.“教”的管理有难度
在“普职比1∶1”的国家教育政策调控下,各中等职校办学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永康素有“中国五金之都”的美称,机电专业更是人满为患,不仅班级多,每班人数也多(65人左右)。学校受资金和办学场地的限制,无法短时间内建立足够多的实训基地,难以满足那么多班级、那么多学生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况且,这么多的学生挤在一个车间里实习,对教师来说,无法应付。因此,如何改善实践教学管理,使学生能学有所练、学用结合,是“教学做一体化”课堂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百闻不如一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操作演示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实践教学,教师一般先按机床数量将参加实践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再分小组演示讲解。这样教师要分组讲解好多次,不仅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师在费力地演示讲解,本组的学生在看、在听,而其他组的学生却无所事事,造成教学管理失控。
2.维持“学”的连续性有难度
普通车床加工技术要求“教学做一体化”,就是理论学几个课时,再实践几个课时。其教学内容往往有一定的连续性,如“阶梯轴的加工”这一项目中“,光轴的加工”是为“低台阶轴的加工”做准备的。虽然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衔接恰当,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学习效果。众所周知,学校普通车工实训的材料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一方面,这些材料存放一段时间往往会生锈,严重影响学生下一个加工任务的继续学习;另一方面,在加工零件过程中,不必要的装拆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所以,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一般都先分析加工过程的各种注意事项,然后简述加工工艺,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加工流程操作。学生只能够按教师吩咐的、依样画葫芦地操作,至于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流程加工,可不可以调换其中的某些操作步骤等问题都不十分清楚。所以大部分中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只能死板地根据指定的操作程序加工工件。
3.“做”的实际操作有难度“
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指导。在车间实践时,一个教师要指导几十个学生实践操作,安全问题就已经让教师十分头痛。还有刀具磨损、车床维护等一系列的车间实训问题,使教师的教学操作难度大大增加。例如,对照机床实物熟悉各种部件功能,教师对照机床设备,一边讲解机床上的各个部件分别有什么作用,一边操作演示给学生看。此时,学生往往一大群地围在教师身边,有很多学生其实根本看不见教师的操作、也听不清教师的讲解。所以,这部分学生上机床操作时,往往还是不清楚该怎样操作机床。
4.做到“评”的及时、全面有难度
适当的反馈评价不仅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大有裨益。但是,教师要检测学生实践的效果,只有课后检查学生工件时才能知晓,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馈学生操作练习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拖延了时间,降低了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解决以上新困难,使普通车床加工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促使教学改革有更大突破?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投入少、效率高、效果好”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
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
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信息技术课件的表达能力很强
它能将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能增大一节课的信息量,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但在实践教学中却几乎没有应用,最多也只是播放一些操作录像。因此,笔者尝试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校内车间实习,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新的教学路子。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解决“教”的管理困难问题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机床设备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教师可以轻松地讲清机床的各部件结构和用途;而且学生也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教师还可以方便地放大重要部件进行重点辅导(如车床中的各刻度盘);也可以随时中断讲解,向学生提问,检测学生对机床设备的熟悉程度。由于数字特技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图形设计技术等新型传播技术的介入,现代教育技术由过去的隐性教育元素转变成现代的显性教育元素。教师可以从单调、沉闷,甚至是烦琐的解释、说明中解脱出来,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单调乏味的实践教学,逐渐被充满色彩美、构图美、立体美等声形并茂的视听教材所替代,人们向往的“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的教育愿望也变成现实。
2.解决“学”的连续性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用录像具体地演示,而且还可以用动画生动地模拟整个操作过程。这种全班示范的教学模式,方便全体学生同时观察每个动作的操作要领,将诸多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掌握不好的操作要领进行重放,直到每一个学生都看清,并熟记在心为止,达到“手把手教”的效果。
3.解决“做”的实际操作问题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方便地用软件模拟加工过程,特别是CAXA等仿真模拟软件。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加工需要,选择不同的刀具、改变切削参数,利用这些软件仿真模拟整个加工过程给学生看,而不必浪费材料去加工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学生通过观看仿真加工,很自然地理解哪个工艺比较合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减少因不理解工艺而造成加工不当。
4.解决“评”的及时、全面问题
教师从学生掌握技能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的目标及指导中发现的典型问题,编写出有针对性的脚本,在电教人员的协助下制作出信息技术课件用于阶段性小结或总结。此时,教师采取课堂化授课方式,将课件的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形象生动,重点突出,且以点促面、点面结合,学生兴趣盎然,巩固了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可以用数码相机等设备,将学生现场的操作过程拍摄下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在哪里。“教师纠正多遍,不如学生自己看一遍”,学生在屏幕上看见自己的操作,大多数学生马上就明白错在哪里;即使没有马上反应过来,经其他同学的提醒也立刻清楚了。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不仅能让问题学生纠正错误,对其他学生也能起到警示作用。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1.实训车间要配套改革,便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时代的需求。而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一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新的教育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简单比拟的。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只重视实习生产设备的更新,却忽视了实习教学设备的更新。学校的实训车间还是老样子,机器设备不断更新,却始终没有配备信息技术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在车间内配备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建设现代化的实训车间,从而方便实习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2.实践教师要勇于挑战,敢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指导教师要主动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教师不能对信息技术应用自如,当然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魅力。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已经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辅导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指导、演示,更多的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并编写一些辅助教学的课件来丰富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容量和质量。
3.实践教学要真刀真枪,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差异化;电网规划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48-02
电力建设,规划先行。为了提高电力建设经济效益,避免随意建设带来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科学的电网规划设计日益显得重要。电网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网络坚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运行灵活、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电网,不断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对电力供应的需求,而传统的电网规划往往无法实现以上目标,需要针对电网发展现实,创新电网规划技术,建设科学的配电网络,基于此,笔者分析基于差异化视角的电网规划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
1 差异化电网规划基本思想
“电网差异化规划”思想于2008年出。电网差异化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电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努力降低严重自然灾害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失,并使被自然灾害破坏的电力系统能够尽快恢复,同时力求经济合理。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多个省份出现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恶劣的天气致使广大区域的电力线路严重覆冰并造成大面的输电线路倒塔事故。这次冰灾,使湖南、贵州、江西和浙江等地的电力系统严重受损,电力供应大面积、长时间中断,并引发京广铁路广东至湖南段的长时间瘫痪,极大地干扰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广大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这次冰灾,全国受损停运电力线路36056条,变电站1933座,170个县供电中断,电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
分析表明,这次冰灾导致大量输电线路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导线覆冰大大超过了设计标准。所以,要提高输电线路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就要提高设计标准。然而,电力系统是极其庞大的,电网的覆盖面非常广,全面提高输电线路的设计标准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投入。因此,如何在提高电网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保证经济合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电网差异化规划思想应运而生,电网差异化规划基本思想是在满足可靠性和经济性综合要求的情况下突出重点,对重要电源送出线路、战略性输电线路、骨干网架、高危和重点用户的供电线路等进行差异化设计,在发生超过一般输电线路设防标准的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能够保持各电压等级核心骨干网架、战略性输电通道、重要负荷供电线路等重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修订后的企业标准和电网差异化规划指导意见,普遍提高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的设防等级,35kV~330kV电网灾害设防标准由15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500kV电网设防标准将由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750kV电网和正在建设的特高压电网的防灾设计标准提高到了100年一遇,重要输电线路在上述基础上再提高1~2个设防等级。
2 差异化电网规划方法
电网差异化规划的概念刚提出不久,有关电网差异化规划的技术方法亟待研究。在此,文章从重要输电线路确定、差异化电力平衡和核心骨干网架设计三个方面阐述电网差异化规划设计的具有步骤和方法。
2.1 重要输电线路确定
电网差异化规划就要紧抓“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重点突出”这三条原则,在发生超过一般线路设防标准的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能够保持各电压等级核心骨干网架、战略性输电通道、重要负荷供电线路等重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差异化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一个电网的所有线路被分为“普通线路”和“重要线路”两个子集,重要线路的设防等级比普通线路提高1~2个等级。因此,差异化规划设计的第一个步骤是确定重要线路。重要输电线路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线路:
(1)保持核心骨干网架的输电线路。设想遭到自然灾害严重破坏后,整个电网的普通线路全部损坏,只剩下重要线路、通过重要线路并网的发电厂和通过重要线路供电的用户。这样,“发电厂——重要线路——重要用户(包括高危用户)”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小的“坚强电力系统”,这个“坚强电力系统”的网架即为核心骨干网架。对于一个具体的电力系统,核心骨干网架可能是一个整体,也可能是几个小电网。因此,保持核心骨干网架的输电线路一定是重要线路。
(2)重要发电厂的送出线路和电源线路。为了保证向重要用户供电,必须要有电源,因此,系统内重要的发电厂送出线路一定是重要线路。对于缺乏电源的受端电力系统,重要的电源进线一定是重要线路;对于有大量电力富裕的供端电力系统,为了向外网供电,电力送出线路也一定是重要线路。
(3)战略性输电通道。战略性输电通道是指那些输送容量大、对整个电网有重要意义的输电线路。例如,大型电厂的送出线路、跨区联网线路以及跨国输电线路等为战略输电通道。战略输电通道一定是重要线路。
(4)重要负荷的供电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就是要在遭受自然灾害破坏后,仍能向重要负荷(包括高危负荷)供电,因此,重要负荷的供电线路一定是重要线路。
(5)损坏后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输电线路。跨越铁路、跨越大桥等的输电线路,损坏后可能会引发铁路或交通要道中断,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也应该作为重要线路考虑。
(6)某些抢修困难的输电线路。那些输电容量较大,沿线交通不便,抢修困难的输电线路应该作为重要线路考虑。此外,在确定重要线路时,还应注意两点:其一是,包含在核心骨干网架中的变电站至少要有一条进线;其二是,核心骨干网架在运行时,不应出现过负荷现象。
2.2 差异化电力平衡
差异化电力平衡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即重要用户的负荷预测和灾害后“坚强电力系统”的电力平衡。
重要用户的负荷预测与常规的负荷预测相似,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最好能够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预测,综合后得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
由于自然灾害后仍然存活的“坚强电力系统”是个应急方案,因此,在差异化电力平衡中只需作电力平衡而不作电量平衡。差异化电力平衡要考虑全网电力平衡和分电压等级平衡,并以分电压等级电力平衡为主。以某电网为例,分电压等级的电力平衡过程如图1所示。
图1中,每个电压等级的电力必须平衡,在忽略网损的情况下,某等压等级发电厂的出力加上该电压等级的外网输入功率和上一电压等级传送下来的功率应该等于该电压等级的负荷功率。对于“坚强电力系统”的电力平衡,只考虑重要负荷功率,发电厂也只考虑大容量发电厂和重要发电厂(在灾害情况下,容量不大的发电厂也可能成为重要发电厂)。需要说明的是,阜新电网是典型的供端系统,其22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源功率很大,因此,由500千伏电压等级传送下来的功率为负,外网从200千伏电压等级输入的功率也为负。
2.3核心骨干网架的规划
从前文知,假设电力系统在严重自然灾害破坏后,所有普通线路都已损坏,剩下的重要线路、重要发电厂和重要用户构成一个“坚强电力系统”。这个规模较小的“坚强电力系统”的网架即为核心骨干网架。因此,从这个“坚强电力系统”来看,核心骨干网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与常规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一样。一般要经过负荷预测、变电站布点和变电容量选择、网架结构设计、电气计算分析(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N-1校验)、方案优化等阶段。但是,从遭受灾害前的大电力系统看,上述“坚强电力系统”实际上是整个系统的一组成部分,是嵌入其中的“坚强子系统”。因此,这个“坚强的子系统”又应该纳入整个系统进行规划。这样,核心骨干网架的规划设计需要兼顾“大”、“小”电力系统,设计过程比常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要复杂的多,整个规划过程需要多次交叉反复。
本文提出从“小”到“大”的嵌套式电网差异化规划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中,S表示“坚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步骤,L表示整个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步骤。Y1代表“坚强电力系统”第一个规划设计过程结束,Y2表示整个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结束。
3 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在电网规划实践过程中,可以大致按以下步骤执行:确定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确定大型电源输电通道;选择能包含所有最高等级变电站的最小网络;选择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流过潮流大的线路。整个过程较为简单,且顾忌了目前电网发展实际,在今后的电网规划实践过程中,可参考应用。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差别 传统文化
进入21世纪,中国已成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大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我国设计教育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国民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有明显的差别,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特别突出,一直存在着重设计教育实践而轻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倾向。
中国当代设计教育进入一个尴尬的状况,一方面是每年数十万的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是设计人才的匮乏,至今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汽车、家电、玩具、服装方面的设计大师,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这种状况的出现固然与计划经济模式根深蒂固的设计教育体制有关,如专业研究方向单一,教育理念较陈旧,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不规范等,多数设计专业设置集中于装潢设计、包装、广告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等通用专业,忽略了设计教育应与产业需求结合的特点。设计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还包括优化专业教育结构,人才培养必须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产业制造的需求。回顾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从民国初期的图案教育、上世纪80年代的工艺美术及当代的艺术设计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期间曾引入西方现代设计体系和模式,但只是进行模仿,很大程度停留于脱离实际而纸上谈兵的状况,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设计水平。为了克服艺术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除了理清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的思路,认清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外,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向传统学习,循序渐进地进行艺术设计。
目前,我国设计教育界对于文化在设计上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设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职业教育,从业者甚众,且水平普遍较低。设计教育要想提升一个层次,必须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与探索新兴交叉学科之间找到契合点,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探寻艺术的发展空间。通过设计,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完美,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状态。设计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整个社会达成共识。
首先,设计教育应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传统,避免在市场经济中盲目追逐的浮躁心理。要宣扬本土文化,并不是将传统遗留下来的形式重新展示,不是一种简单的挖掘、整理,有人说,“文化在根基上是一种‘场’,它是一种暗默的知识,是我们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得到的,因此,将中国人的智慧在设计的行为中体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设计是一种从内到外气质上的完美,如何体会和利用传统文化中已存在的形式、符号,利用自己的学识合理驾驭、改造,体现出文化符号之间的联系,挖掘中国人原来没有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完全整理好的文化遗产,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漫长的过程。在行动上,除了提倡向传统学习的决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设计教育中对传统学习的力度。传统的形式需要不断演进,设计的用途和关爱的心态在发生变化,用以往的东西来解决现代的问题,这就需要跨越,用中国的智慧和元素,体现地域的、文化的价值,这样我们的文化才会有根基,我们的教学才有参照系和立足点。东方文化与西方相比是一种差异,一种新鲜血液,一种对事物的独特认识,人类需要差异性,但在某种程度上又需要统一,差异产生丰富,统一方便理解。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只是要借鉴西方人对于现代设计原理的理解来整理我们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在于整体观念和整体思维,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在教学中应开设一些人文哲学与传统文化的课程,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思想,尤其是儒、道、释三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古典文化中的意境美、形式美等因素为设计创新提供丰富的内涵和扎实的根基。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我们开设了一些课程加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教导学生认识传统工艺技术。民间文化是各种艺术的母体,也为各种创作思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制作的起源、文明的发展及其历史源流。由于现代设计的源流一直为西方国家所主导,设计界充斥着欧美国家的产品,教育界宣扬着西方的设计理念,为了打入国际市场,往往盲目追随所谓的主流文化,淡忘了本土文化的存在。作为设计师,只有从传统器物中寻觅设计灵感才能树立自我风格,在设计的海洋中自由驰骋。
最后,在教育手段上,应提倡脑、手、心并用,所谓用心就是最大限度发挥设计者的独创精神,全面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责任感。中国历来强调“道器论”,把设计看成“器”这种形而下的东西,满足于某种形式的雕琢,这种做法从技法训练的角度说是有必要的。但把培养的目标仅仅停留于“制作”的层面就是本末倒置了。与技能相比,更重要的是想法,是创新思想。多年来,我们的设计都是来样加工、粗放式的,想用市场换技术是不可行的。付出人力、污染、资源等方面的代价,得到的回报却很少,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文化的价值。反观西方及亚洲新兴国家的制作设计产业的成功案例,不难看出脑、心、手并用对于一个好的设计师的重要性。一个设计师首先要是一个爱国家、爱民族、爱传统文化的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脑的教育就是开发对于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反思的功能。当然心中所想、脑中的蓝图要靠手的技巧来实现,在制作中广泛接触材料,体会造型在实用领域的各种可能性。
今天,我们正置身于设计教育的滞后与生产制造迅速发展的矛盾冲突中,处在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把中国从制造业的中心发展成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必须以现代设计教育作为原动力,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积极参与全球一体化的竞争,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自我做起,向传统学习,认认真真做设计。
参考文献:
[1]彭亮.中国当代设计教育反思[J].装饰,2007(5).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1999(3).
[3]何海燕.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反思[J].装饰,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