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具有生态、环保等优点。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理想场所。但如果开发和管理不当,就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环境和资源危机。因此,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时,首先要意识到资源环境对于生态旅游的重要性,采取严格的措施,才能确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虽然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育,但不少地方也存在利用保护区优良生态环境为“旅游”服务的现象,这加剧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一)对植物的影响
火灾是植物最大的威胁,会对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烟头、野炊等均可能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旅游设施的兴建和游客踩踏除了会直接导致植物的死亡,还会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群落的演替,造成植物种类减少、种群结构变化。另外,游客的采摘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掠夺式的采摘往往会使这些物种濒临灭绝。同时,游客的进入还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危险。
(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游客的进入,打破了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规律,增加了它们的精神压力,影响了它们的繁育,导致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比如在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曾经在河滩灌丛常见的鸟类、兽类以及爬行动物等,有些如今已难觅踪迹,一些物种甚至开始向外迁徙逃离。游客的投喂,改变了动物的觅食习惯,降低了物种野外生存能力。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在利益驱使下,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对物种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
(三)对土壤的影响
旅游设施的兴建和游客的踩踏会引起地表、土壤板结、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土壤环境的破坏,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土壤动物数量和活力、打破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对水体的影响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区内酒店、餐馆等场所排放的废水以及水上娱乐项目产生的尾气、燃油排放和游客丢弃的生活垃圾,这些污染物极易造成水质的污染,威胁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由于水体清理难度大、自我修复速度慢,因此很多污染是永久的、不可逆的。
(五)对大气的影响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服务设施和车船的废气排放。煤气和液化气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汽车所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固体垃圾堆积产生的恶臭等,都会对保护区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个别保护区甚至开设了野炊项目,这不仅增加了火灾隐患,也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六)对景观的影响
一些保护区完全不顾保护区环境承载能力,大量兴建旅游设施,破坏了保护区自然景观和原始风貌。由于旅游道路的开发建设,人为形成了很多干扰廊道,造成了生境的破碎化,降低了保护效果。有些保护区甚至违规建设索道,大面积炸毁山体,严重破坏了区内自然景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损失。
三、对策
(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建议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纳入法制轨道。各级政府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任何项目都要坚持先环评再建设。对环境破坏大的项目,要坚决禁止;对环境保护者要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严控游客数量,加强环境监测
在旅游开发前,应先对保护区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并在运营过程中严控游客数量。应定期对保护区的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旅游开发对保护区环境的破坏。
(三)加大环保宣传,倡导文明出游
利用一切媒体手段,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生态旅游资源不可再生的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保护区要精心策划旅游线路,在游客游览过程中融入环保讲解的内容,帮助游客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
(四)加强部门协调,深化综合治理
要加强旅游、林业、环保、建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部门联系和信息通报制度,以便形成合力,增强监管力度。建议成立由林业部门牵头、其它相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共同组成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管理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和治理等工作。
四、结语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关系;问题;措施
一、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会计的关系
1.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决定绿色会计的目标体系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会计的目标体系由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决定。而绿色会计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以自然环境和大自然的物质循环规律为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用会计的方法核算和监督社会、自然环境资源,最终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协调并改善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以基本目标为基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具体有关资料。
(2)可持续发展决定绿色会计原则
为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绿色会计原则需要在传统会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改进。绿色会计原则中所包含的客观性、及时性原则的内容与传统会计原则的内容基本相同;而重要性原则的内容则与传统会计有所区别,其主要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按重要性有序排列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资源等因素,进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会计资料;此外,还应明确一些特有的原则,如社会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等。
(3)可持续发展决定绿色会计基本假设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主要有三个:会计主体、可持续发展以及货币计量。绿色会计的会计主体主要指的是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通过核算与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环境收益以及环境成本,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绿色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社会资源、自然资源良好,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经济、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而绿色会计的货币计量,则和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一样,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货币进行计量。
(4)可持续发展决定绿色会计要素
为了达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致的目标,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需要在传统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且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指标体系相呼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会计主体进行核算与监督,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会计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类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取得资源进行发展,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污染物,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不能只是从自然中索取,也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企业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也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可持续问题。企业因自然环境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大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严重与否、以及保护自然环境所进行的投资多少,都可以通过绿色会计进行准确、及时的计量。只有精准核算自然环境效益和自然环境成本,才能真正地把会计“绿色”化,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1.绿色会计相关理论尚不成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会计的相关理论还是不成熟的:首先,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目前,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者忽视了对实用性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从而导致了绿色会计在我国具体的实践应用中缺乏理论基础;其次,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不规范。我国绿色会计的相关理论结构与法律体系都还不完善,由此导致绿色会计的具体信息披露方式缺乏统一,并且在披露时还存在不主动或者披露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2.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制度主要是国务院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准则、制度、办法等。但是,关于企业所涉及的社会、自然环境问题,财政部所制定的法规很少涉及;即使有些法律法规涉及了企业的社会、自然环境问题,但也只是限于理论层次,可操作性不高。这些都导致企业在具体的绿色会计计量、确认方面缺乏统一的准则。目前,我国绿色会计的监督体系也不是很健全。绿色会计是通过核算与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环境收益以及环境成本,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审计组织,企业所披露的绿色会计信息的内容与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也很难对其进行评价。
3.政府和企业等对绿色会计尚不够重视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经济虽然在高速发展,但很大程度上是在过度索取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公众没有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家园的认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是较差的;政府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及重视度也有待加强和提高;社会环保意识的缺失给企业带来了以破坏自然、浪费资源为代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会。由于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也是不积极的。在环境保护与企业自身发展之间,大多数企业更侧重于破坏自然环境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4.绿色会计相关专业人才稀缺
绿色会计是发展时间较短的新型学科,它是会计、管理、成本、经济、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交互融合而成,因此,绿色会计的从业人员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素质。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也大多数仅限于传统会计。另外,我国高校也尚未开设与绿色会计有关的专业课程,由此缺少了绿色会计相关人才输出的途径。
三、推行绿色会计的措施
1.推动绿色会计理论发展与创新
首先,实用性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学者多是侧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绿色会计理论,只有加强研究实用性理论,才能推动绿色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绿色会计信息、环境检测报告等使用者偏好进行研究,以便为绿色会计准则制度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数据支持。其次,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需要规范化。现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监督企业对环境的影响,推行绿色会计,加强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质量,规范他们披露的行为是必然途径。
2.建立与完善绿色会计制度
建立完善绿色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立法。作为会计学分支的绿色会计,应当在《会计法》中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国务院财政部也应根据《会计法》制定绿色会计具体的准则、制度、办法等;环境法也需要增加完善与绿色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大力度对于企业和个人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相关处罚。只有在法律上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才能促进其在我国快速的推行与发展。建立环境审计制度,强化对绿色会计再监督。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企业的绿色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督与审计,并且加强企业自身的绿色会计监督职能。只有从内外同时监督,才能保证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应负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进而保证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渐满足社会公众对绿色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3.加强教育,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进行广泛的宣传,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环保教育,向企业普及绿色会计知识,得到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政府理解与接受。同时,在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企业也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
4.加强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推动绿色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全面、具体地培训会计从业人员的绿色会计知识。我国高校也应当开设与绿色会计有关的专业课程,旨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绿色会计专业人才,为国家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增加力量。
参考文献:
[1]金莹.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2]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2).
[3]刘道旭.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商业会计,2011(1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到提高生活质量上面。而旅游则是休闲放松的好方法。旅游业已成为了一个重要产业,为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的向往,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但近年来海南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旅游业的发展要依靠自然环境,而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发展可持续性的、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与适度开发为原则,将自然生态景观作为基础开展的拥抱自然、享受自然的新型旅游形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使人们回归自然,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享受自然的美好,放松身心;二是通过生态旅游来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的美好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有重要的意义。为满足人们对拥抱自然、享受自然的需求,就要提高景区的环境质量,反过来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满足人们的需求,带来经济效益,又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对可持续发展有良好地推动作用。
二、海南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
(一)优秀的环境条件
海南省作为我国开发较晚、受环境污染较小的地区,有丰富的环境资源,拥有大片的自然保护区与原始森林。具2010年统计,海南省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0.3%,而同期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2%。大量的森林带来了许多环境效益,如净化水资源。全海南80%以上的地表河流、湖泊及水库的水质都达到了国家二类以上标准。而大量的森林与优秀的水资源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使当地人的普遍寿命明显延长,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海南的人口寿命更是达到了全国第一。海南有优秀的自然环境,足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对于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方,靠近赤道,是我国最接近热带地区的省份。在这里有大量的原始森里,孕育了无数的热带的生物物种,是一个生物资源的宝库。据统计,在众多的动植物资源中,仅海南所独有的物种就有670余个,其中植物物种多达630个。同时,海南还有众多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果,如香蕉、荔枝、咖啡、槟榔等,其中很多在我国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可在其中进行森林景观观光、果园采摘等众多生态旅游活动。另一方面,海南还有如尖峰岭、吊罗山、五指山等山地旅游资源,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森林茂密,奇花异草肆意绽放。不但风景优美,且山势平缓,有利于旅游观光。海南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有苗、回、壮、黎等各具风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风俗吸引着人们前去游览,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而海南作为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其无边的大海更是旅游胜地。清澈的海水,松软的沙滩,美丽的珊瑚礁,加上我国最大的红树林,海南的海边旅游项目更是潜力无穷。
三、海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加强自然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作为生态旅游的基础,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海南的环境已遭到破坏,部分地区破坏严重,甚至已无法进行生态旅游发展。所以,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当务之急,应在保护现有自然资源的条件下,恢复森林覆盖率,保护自然环境。
(二)有计划合理开发
在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不能盲目,应在进行开发之前进行调研,做好发展规划,有步骤、有规划、有目标地一步步实现资源的开发,杜绝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反复和无规划开发,不能因为急于求成而进行破坏性开发。
(三)加强法规的管理
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少不了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完善的法规则为科学的管理提供了保障。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法规建设,通过完善的法规来保证管理有序进行,以遏制破坏环境的行为。
(四)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在保护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法规是行动的保障,而提高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宣传的力度,从而提高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自觉维护自然地原始环境不遭到破坏。
(五)合理分配客流量
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当客流量超过环境的承载上限时,同样会对环境产生破坏,甚至导致环境退化。因此,在对旅游区域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合理规划区域,合理分配客流量,注意环境的承载能力。
四、结论
关键词: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承载能力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95-02
1 引言
生态旅游是旅游场不断发展、不断细分的产物,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新型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愈来愈高,“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生态旅游便是人们的最佳选择。
生态旅游也是人们欣赏自然、享受原野风光、探索野生动植物尚存的文明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2 生态旅游开发的自然条件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2°53′~103°21′和北纬28°25′~28°54′之间,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凉山山系黄茅埂山脉以北,境内以中山山体为主,山岭连绵、山川并列、季风气候十分明显,干湿季分明,最低海拔1375m,最高海拔4042m。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50655hm2,森林覆盖率高达98.0%,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经调查鉴定,有野生维管植物144个科423属92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有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水青、银杏。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9目89科29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川金丝猴,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猕猴、血雉。保护区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河流纵横,水量充足,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发展基地。
3 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方式和精神消费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渴望到相对没有被影响或污染的地区去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探索野生动植物尚存的文明痕迹和自然地域文化。因此,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1)生态旅游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旅游景观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通过适度的旅游开发,有利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传达保护意识,保护好有限的自然景观,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2)生态旅游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需求。适时适度的进行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旅游者尽情的欣赏自然美景,探索自然地域文化,从这种活动中不仅获得适当的身心运动和体魄锻炼,使身体更加健康,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公共设施及落后的交通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3)生态旅游有利于经济发展。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有利于加强与外地的联系互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旅游地居民的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不断的发展。
4 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4.1 生态性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要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尽可能保护自然环境,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很容易打破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旦破环很难恢复。因此,必须坚持生态性规划、生态性开发、生态性经营管理的开发利用理念,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4.2 区别传统旅游原则
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种旅游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与自然环境协调。在发展旅游开发的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旅游者、经营者和当地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使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或文化的同时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和其它自然资源;经营者要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保护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当地居民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4.3整体协调发展原则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经济效益调整到最优,而不能强求最大,对游客流量要采取适时调控手段,控制游客的流量。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5 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
5.1国宝大熊猫文化游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以保护中国最为珍贵野生大熊猫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丰富,只要保护区管理部门科学地设计出观光路线,在不破坏大熊猫栖息地环境的前提下,游客可以观赏到随海拔升高的不同林带栖息的不同动物种群景观。
5.2 野生植物资源科普游
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树、水青树等,其中:珙桐树又称为中国鸽子树,春天的花叶就像一群白鸽,使人难以忘怀。珙桐树、连香树、水青树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探索地球生命起源,揭示大自然的进化谜题的载体,这对普及科学探索人类生命发展意义重大。开发这种模式的旅游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5.3原生自然环境景观游
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从低到高分别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林和高山草地,只要旅游路线设计合理,在较短的时间内游客就可观赏到不同林带的大自然美景以及广阔的高山草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旅游带来的身心放松。
5.4山峰峡谷景观游
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溪水长流,谷坡陡峭,山峰耸立,有不少的乔、灌木及奇花异草生长,景色怡人,令人浮想联翩。
5.5 彝族民俗地域文化游
保护区地处凉山彝族居住的中心地带,彝族文化传统保存较为完好,民俗民风文化浓厚,特别是彝族招待贵宾那种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使人感叹。
6 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要把保护自然环境放在第一位,各景点选择、开发要合理,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发展旅游,尽量减少对景观进行改造,尽量以原始风貌出现在游客面前。
(2)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要实行科学管理,居民迁入要有限制,游客的流量要有控制,如果超过环境的承载量,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环,造成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就得不到永续利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Abstract: highway and the environment is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 constraint rout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ether it will be in into the design of the route, has the signific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analysis and damage of the phenomenon, the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lution method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strengthe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route desig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ighways; and Rout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N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维持生存、争取发展的手段则是开发和建设活动,随着人类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的进行,人类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环境问题的出现是由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产生的。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开发建设活动,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交通也越来越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变得十分重要。
1高速公路路线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1.1大面积占用农田,所需拆迁建筑物众多
修建高速公路,要占用农田、天然水域,也需拆迁房屋、电杆等建筑物,影响沿线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首先,修建高速公路会给修建地区的居民带来很多麻烦,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使居民无法正常生活。其次,修建高速公路会涉及到拆迁房屋等建筑物,占用农田等生产、生活资料。
1.2分割现有的城镇、耕地及水利设施
高速公路路线穿越不同的省、市、县,就会相应的分割现有的行政区划、城镇布局、土地、道路、水系、林场及水产养殖区,由于地域的改变,它不同程度地妨碍路线两侧的人际的交往、信息传递、货物流通和交通出行等。这样就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无法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
1.3破坏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影响水土保持
高速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各种生物有可能迁移出它们的活动区域,严重影响到地区的生态平衡;如果山地开挖形成路堑,就破坏了原有植被和自然景观,不仅会造成斜坡失稳、水土流失,甚至诱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设计高速公路路线需要慎重全面的考虑。
1.4环境污染
在高速公路路线施工及运营使用过程中,来往车辆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扬尘及交通噪声均会带来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使周围的环境恶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量的增长,交通污染也随之增加,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已经对附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公路建设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高速公路规划时应先进行各种调查,将高速公路主体设计与环保工程设计结合起来,在全面、综合的考虑之后,设计出最理想的路线。在满足路线设计规范的条件下,应该调整路线线位和高程,注意沿线的地形、植被特征,改善构造物的结构和位置,减少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和大自然和平相处。
2高速公路的保护措施
2.1高速公路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
高速公路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要贯彻以防为主的中心思想,合理的避让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点,最大限度的做到不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在设计阶段中,要把改变自然环境的程度降到最低,争取把破坏最小化。高速公路的设计要全面综合的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高速公路的选线
合理的避让文物古迹和珍贵树种,尽量少占用耕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化的保护自然环境,这是高速公路选线的正确思想。只有按照这种思想做,才会减少对生态和文物古迹的破坏,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不浪费资金。
2.1.2高速公路的线性设计
高速公路要选择合理的平、纵、横设计,减少高填深挖,减少弃土(石),尽量不借方。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低程度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节省人力物力,不破坏环境。
2.1.3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
(1)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注意是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减少对文物景观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2)给高速公路设计绿色大通道,争取做到全面覆盖、分段结合、点线结合、分段变化(在形式,色彩,物种等方面)消除单调感。加强绿化,大面积植树造林,为环境保护做些贡献。
(3)为了美化路容路貌,营造绿色大通道的气氛,采用横断面布置带设计(中央分隔带,坡脚带,护坡带,排水沟带隔离栅)乔、灌、草、花相结合。
(4)采用互通式立交区景观设计,精心策划,达到具有创意,并且效果赏心悦目的效果。
2.2沿线水土保持措施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应顺应地形、地势的情况,合理地布设道路线位,尽量避免高填深挖,以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同样也可节省人力和财力,做到不浪费,不破坏环境。在山区应该比较地采用上、下行分离式路线线形,最大限度地将错落有致的道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冲沟发育地段宜采用高架桥跨越,路堑边坡应分级设置护面墙,同时,要设计完善的综合排水系统和工程防护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对自然山体的切割,防止水土流失。在平原区,应尽量降低路基填土高度,设计适当的排水、防护工程并辅以栽植草木以稳定路基、节省土地资源和美化环境。
2.3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在公路交通污染中是最明显的。由于高速公路的安全快捷,所以其车流量很大,因而给附近居民学校等带来的噪声影响很大,使附近的居民无法正常的生活工作,给人的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尽管在设计中考虑噪声污染避开了很多敏感点,但是实际噪声污染还是存在的。因此,高速公路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即建造声屏障,采用本地易活的大树和绿化后的弃土场,及防止噪声,又绿化环境,节约成本,一举两得。这样才会减少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虽然不能根除,但是可以大程度的减轻噪声。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应高度重视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并要把与环境相协调作为约束路线走向的重要因素纳入路线设计的全过程,使整个公路融进大自然环境之中,这对提高公路环境质量、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厦,叶丹燕.浅谈高速公路路线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11):140-141
[2] 王志刚. 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与环境保护[J]. 北方交通. 2009(02): 68-70
本章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它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教材在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安排了极地内容的学习。本章教材主要落实以下两条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本条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以某一地区为案例学会分析描述地区的位置、范围。完成的方法是“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是对第一个要求的总结和深化。要在前一要求基础上,利用读图归纳综合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归纳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本条标准是“极地地区”的专项内容。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三方面,而这种特殊的自然特征又形成了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观,探究原因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让学生认识两极地区这种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培养及能力要求的落实,也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是对第一个要求的阐释。因为两极地区特殊的位置形成了特殊环境,而特殊环境又造就富有特色的资源,加之人迹罕至,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而人类的考察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互相联系成为一体。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归纳分析这些问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初步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空白图上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相临较近的大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目前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引导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环境差异,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自然环境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我国在极地建立科考站进行科学考察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对极地有关知识的了解,认识保护极地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由“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目组成,通过“寒冷”这条主线贯穿整体:两极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气候严寒,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均为冰雪覆盖的地区,因而形成冰川、极地动物等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同时两极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第一目“独特的自然环境”:由五段正文、五幅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三个“活动”组成,介绍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与生物资源,重点突出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的气候特征,而在图10.1和图10.2两幅极地投影图上判断方向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辅以图10.1和图10.2介绍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状况,通过“活动1”的读图活动加深对两极地区海陆位置与相对位置的掌握;利用第二、三段正文辅以阅读材料“南极地区的大风”突出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的气候特征,教材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这些形象化的比喻高度概括了南极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材第四段正文介绍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活动2”比较两极地区气温的差异;利用第五段正文辅以图10.3和图10.4两幅图片介绍两极地区寒冷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寒冷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最后利用“活动3”引导学生总结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第二目“科学考察的宝地”:由三段正文、四幅图片、两个阅读材料和两个“活动”组成,主要介绍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进行科考的原因。从逻辑关系上看,本目内容既是上一目的结果,也是下一目的原因。教材首先通过第一段正文概括说明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利用阅读材料“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了解我国在两极建设的四个科考站,同时点明南极的三个科考站建设时间都在2月,利用“活动1”引发学生思考南极地区“极昼”现象带来的具体影响。教材利用第二段正文点明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解释人类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利用图10.6帮助学生简明地了解极地科考的基本过程,进而结合“活动2”秦大河的一段话加深对极地科考意义的理解。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则具体阐述了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印象,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最后,通过第三段正文结合图10.8和图10.9介绍对北极地区科考的意义及科考状况。利用“活动3”识记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理解北极科考的意义。
第三目“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是上一目内容的延伸和深化,由三段正文、两个阅读材料和“活动”组成,介绍极地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结合阅读材料“日本猎捕鲸”说明南极地区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利用第二段正文结合图10.10点明北极地区的环境危机,从而引出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通过第三段正文介绍极地地区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如《南极条约》的签订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通过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介绍个人行为对极地环境保护的意义。“活动”从两幅公益海报入手,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演讲,在行动中形成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
[图1]
四、图表利用
本章教材配备了11幅各类地理图像,给学生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极地科考与保护搭建了合适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关图表,恰当设问并引导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的地图类型、序号、名称及应用详见表1。
五、活动建议
本章教材共安排三组活动计7道题目,内容既涉及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有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既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运用,又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活动一:第1题属于知识巩固类,重在训练学生阅读极地投影图的能力,也是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的复习和巩固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读图探究展示,根据情况可适当拓展到在极地投影图上判断方向。第2题属于知识拓展类,不仅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出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更要引导学生从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入手,比较分析其气候差异的原因所在,认识地理事物间的联系。第3题属于知识巩固类,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公路工程;改建公路;新建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Abstract :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will also be on a region of the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high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will consume resources, landscape change and landscap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is also possible all kinds of pollution, these factors seriously aff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long the line, destroys the ecological balance.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rebuild highway; highw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改建公路与环境保护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改建公路仍将作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必要的重复改造,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也加大了不必要的土地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有必要从根源上进行探讨。
1公路建设必须着眼于高起点。过去由于资金短缺和对远景交通发展规划不足,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采用较低,不论是线型、纵面、横向宽度还是路面结构,都只能缓解短期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运输对道路的技术标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公路建设的发展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运输业的要求,在旧路改造中还存在着短期效应的现象。对公路发展缺乏预见性,往往采用低限指标,以致刚改造的公路通车不久,很快就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不得不进行新的改建。所以公路改建必须要着眼于高起点,线型上要满足发展要求,红线范围满足拓宽要求,无论在断面上一次改造,还是分期改造,都应将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措施考虑周到,并付诸实施。同时改造过程中要尽可能绕避村镇,靠村不进村,以保证道路畅通,减少干扰及污染,真正起到便民、利民的效果。
2废弃公路的合理处置。旧路改建必然要废弃一部分原有旧路,在本着尽量利用原有线位、提高路线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开辟部分新路是必要的,而处理好废弃的旧路也是必要的。对于改造成高等级的公路,废弃旧路可视其价值的多少作为辅道,否则应因地制宜进行旧路还田或者绿化,使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这项工作应在公路改建中完成,旧路路堤可作为新路的取土场,或者平整周围地表的土方来源。废旧油皮及其他不适宜于还田绿化的废弃物,运走集中处理,以便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新建公路与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必须要经过工可研、设计、施工三个主要环节,对环保认识不足都可能在公路建成后,对路线周围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工可研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可研阶段在投资费用估算、经济费用及效益分析上的考虑,基本建立在实地踏勘和调查上,但是目前在论证项目可行性时,对自然环境论述较少,大多局限于一些古迹和自然保护区,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许多大填大挖的方案很少考虑自然环境及植被保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估势在必行,工可研阶段应该把环保与效益分析等论证放在同等程度 ,尽可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指导后期的测设、施工。测试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公路测设是在工可研的指导下,具体确定路线的布局。线位的具体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建成后的使用情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所以公路测设在满足技术等级要求前提下,不但要考虑线形指标,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优化方案,力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少破坏自然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无论永久性占地、还是临时性占地,都应有合理的环保设计。对于在建设中破坏的植被应提供恢复措施设计,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这样,虽然初期投资可能大一些,但从长远看,无论对公路本身的发展还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都十分有益。
三、采取的措施
3.1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提高项目规划决策人员、勘察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其次,在认真做好沿线自然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以科学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做好环保设计工作。
3.1.1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①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②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离而不远”。
③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等。
3.1.2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①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纵面线形: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可避免山体开挖,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许多山谷不仅是流水,而且是大气流通的通道,可考虑选择桥梁方案来代替高路堤,这样可避免阻碍大气流通,不会威胁到冷温植物的生长。
③边坡设计: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边坡的形状要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并用植物进行绿化(可结合各种土工防护结构和其它绿化基础工程综合实施)处理,坡脚、坡顶、坡面相交处等处的棱角要进行弧形整饰,可产生自然美又可防风蚀。
自然环境和室内环境作为人类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需要符合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引入自然环境要素的理论,并利用自然环境要素对室内环境的视觉和心理产生积极意义的影响。总之,有必要对室内环境设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这对我国人居环境设计与室内环境发展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设计的关系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人类始终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即使工作生活在室内人工环境中,也无法隔绝自然环境的影响,因为室内环境所依赖的人工建筑物始终处于大的自然环境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样的,人类对室内环境的设计也会对建筑物的表现形式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作用于外部大的自然环境。简而言之,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设计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1.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主观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利用,自然环境要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被动利用;
2.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主动利用自然环境要素;
3.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对自然环境要素利用过度,使得室内环境设计对自然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需进行反思。
自然环境要素在室内环境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植物、阳光、山石、水体以及动物等自然环境要素是使室内环境产生视觉艺术的直接诱因。以室内庭园中最具生命力的植物为例,它以其独特的颜色、形体和线条,可以为室内增加安逸幽静的色调,使人感觉到放松愉悦,并且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物候现象,会使人除却空间上的直观感受外,产生一种对时间和自然的感悟,给人的感受不仅是视觉上的体验还有心灵上的净化,是一种柔和丰富的自然环境要素。
通过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合理运用自然环境要素,设计者可以让人在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过渡中产生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连续作用,从而降低视觉上的“突变”感受。从视觉感受上来说,自然环境通过对建筑物构成的影响会对室内环境的形态产生作用,而室内环境的设计也会通过对建筑外部表现的影响而作用于自然景观,所以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进行室内环境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视觉的过渡性问题。如处于室内环境中的人,在接受室内环境的视觉感受时,通过建筑物的门、窗和玻璃墙等外界面,也会同步接受外部自然环境的视觉感受,而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会使这些视觉感受和谐融合,不产生突兀感。总之,建筑物作为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介质,在分析自然环境要素在室内环境视觉艺术上的应用时,需要从自然空间设计、自然景观布置和自然光环境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
自然环境要素在室内环境生态技术中的应用
虽然自然环境要素在室内环境视觉艺术上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因此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由于只片面追求视觉享受而产生的生态问题。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引入生态平衡的理念,已经成为了本世纪环境艺术的宗旨和室内设计最迫切的研究课题。就我国而言,生态设计是一个新兴的热点,为我们解决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产生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自然环境要素为我们提供一个既舒适高效又能最大限度保持生态平衡的生活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能源系统的优化为例,国家的相关政策中明确指出了生态小区总能耗中的10%宜由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提供,而绿色住宅室内环境中的采暖、空调和热水供给等也要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
可持续设计理念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室内设计师们就开始了围绕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设计探索,这些探索逐渐形成了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可持续设计不仅牵扯到了设计形式本身的变革,而且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也行了反思。它针对传统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新理念遵循少量设计、再利用设计和资源再生设计三大设计原则,并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未来前途的关怀,成为了当代最具前景的设计之一。
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室内设计方法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来解决我们生存、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激发设计人员的灵感,进而从根本上创造更为健康、绿色的生存模式。可持续设计理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到实现:
1. 设计观念
可持续设计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定势思维,针对可持续设计的目标运用崭新的设计理念,有时候微小的变化就可能造成设计效果很大的差异,需要我们通过变革自身传统的设计观念来实现。在具体设计中,要善于利用亲切质感的室内材料和尺度适宜、功能多样的家具来营造空间、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整体。
2. 材料
可持续设计理念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地选用那些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天然资源的绿色建材,绿色建材一般都是采用低能耗的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它的推广和使用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巨大的作用。
3. 结构
依托于科技进步的新型装修部件化结构,有利于缩短现场作业时间和方便拆卸转移,使得室内设计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而这种室内空间可以自由分割的建筑构件化的设计理念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使装修过程绿色化,进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4. 简朴装潢
只要进行室内装修就会存在污染,所谓绿色装修材料只是尽可能的把污染控制在一个标准的范围内而不是杜绝污染。可持续设计理念要求在具体的装修过程中,注重发挥材料本身的功能和特点,在外观表达上要简洁大方而不拖泥带水,尽量省略那些不必要的装饰和繁杂的附加物。
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规划;环境保护;关系联系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几乎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一个代名词,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这些都是建筑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都在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阐释。近些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高,一些新兴城市的出现和崛起,使得城市的人口数量更加的庞大,各种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一、建筑规划管理的原则
城市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在一定的次序下进行的,良好的规划管理一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
1、与城市规划相符合
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受到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的方法各不相同。现在,每个城市的规划管理都有一套各自的管理方法,杜绝了盲目建设的局面。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其规划管理要与城市的规划管理相符合。首先,城市规划部门根据被编制,批转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的项目,防止给城市规划管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在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注重监控和指导,防止改建、扩建等不合理规划现象的发生。
2、传统环境与自然环境双重保原则
对于城市建筑工程的规划而言,做好现代建筑的规划必然重要,但是,很多城市都有珍贵的历史遗迹,这些历史遗迹是城市文化底蕴的积累和历史文脉的凸显,在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同时,对于一些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而言,一些天然的湖泊、风景名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而不是破坏。对于现代的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来说,在发展经济、监理高新建筑群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建设有文化底蕴、自然气息浓郁的城市。
3、突出城市的个性特色
城市的建设各有特色,个性特点是一个城市得以发展和前进的动力,也是一个城市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要凸显一个城市的个性特色,首先要注重城市环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其次要注重现代气息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有家融合,最后,注重城市的空间以及的设计。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城市而言,城市建筑规划的方法单一,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要注重创造性,体现城市的特色,监理有个性特点的新城市。
4、空间次序由下而上的原则
目前,对于我国很多城市的建筑规划,常常存在道路从中截断、挖开进行修理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交通,更对城市的审美效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病因主要是有由于城市建设忽略了对于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只是注重地上工程。一般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地上工程和地下工程是配套设置的,两者需要有机结合,在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空间次序,充分保证规划设计的质量和实用性。
二、建筑规划与环境配合的重要性
上面已经提到不重视建筑规划工作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我们不重视建筑规划工作,不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我们就会破坏整个自然环境的平衡与和谐。所以,我们应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观念重新审视人类居住环境与整个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维持和促进人类居住环境与整个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而不是斗争和征服。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脚步太快,导致经济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差距太大而产生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如今城市中的种种问题都已经显示出来,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坚持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要进一步的保证和督促人们重视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就要重视建筑的规划工作,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包括在经济,政治以及法律等方面对建筑规划作出明确的要求和指示。
三、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在现在的一些城市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垃圾,噪声,堵车,热岛效应等等,这些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另外,在建筑施工的时候,采取粗暴的施工方式,污染大,能耗大,噪声大。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城市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或者不重视以及不了解建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让相关的部门足够的重视建筑规划工作,清楚的了解建筑规划工作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往往人们对建筑规划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就会对建筑规划工作不了了之,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由于不重视建筑规划工作而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用更加先进的眼光和思想来看待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重视建筑规划工作,同时,这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如此才能缓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理想的平衡。
四、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通过以上阐述我国建筑规划发展的现状,进一步的分析建筑规划的重要性,下面具体阐述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城市的规划工作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对建筑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进一步的规范和促进城市建筑的规划工作。
1、建筑规划重视环境承载力
环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近年来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长,我所认知的环境容量不断的受到挑战,而一次次的得到进一步的刷新,当地球上都是人类的时候那会是怎样的恐怖情况,更别说人们拥有的资源和生活质量问题了。其实,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够有效的调节生态环境。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众多的建筑都大大的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只有人们在满足环境容量要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才能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所以我们的建筑规划工作必须重视环境的承载力,只有在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我们的建筑规划工作才有意义,我们的城市和建筑才能发挥他们的功能,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进一步的得到保证。
2、重视建筑与环境保护平衡
建筑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生态环境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上面已经提到我们应该转变我们与环境之间相处的关系,不应该是斗争和征服,应该是平衡。只有达到平衡,才能既满足了人们生活方面的需求又保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当然,我们的生活环境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自然状态,我们要达到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这个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加以控制和协调。
3、重视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
城市的建筑环境是人们对建筑领域的一大进步,它是建立在城市建筑与环境保护相平衡和协调的基础上的。只有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又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才能进一步的探讨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重视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有利于促进人们的居住环境进一步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功能更加的健全。建筑环境是传统的建筑领域的一大进步,从关注量到越来越关注建筑的质量。
4相关的解决措施
重视对城市建筑的规划工作,以及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城市建筑规划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的划分功能区,在此基础上重视城市的环境。用更加先进合理的思想看待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打造生态城市。重视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在城市中出现的一些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空气,水源,垃圾,噪声等等,这些使得城市环境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倡导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倡导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资源的紧张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倡导可持续的发展观,倡导节能技术和循环经济,注重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工作。
结束语
重视城市建筑规划,进一步的研究城市建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利于提升城市环境。这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建筑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大创新,同时也是建筑领域的一大进步。未来我们应该更加的重视促进和维护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重视建筑规划。
参考文献
[1]陈文军;李安群;郑丹;方海霞.浅谈建筑物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成果资料的整理[J].广西城镇建设.20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