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诊护理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医院的护理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自治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世界屋脊的拉萨市。目前,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各项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突发事件和急救的任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大,自然也就成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科室。现将我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急诊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人员配置因素急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且梯队结构不合理。我科护理人员多半是新毕业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综合能力及临床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而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三查十对”落实不到位,易出现临床护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夜间值班人员少,两名当班护士身兼多职(包括普通急诊、留观、抢救、出诊、划价收费、护送危重患者检查和住院等),导致护理人力紧张,抢救护理力不从心,而一个危重病人抢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护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时,当班护士缺乏应对能力,而短时间内更多医护人员又难以及时到位,难免引起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导致诸多护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接诊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种,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急救技能等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别护理人员知识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急诊护理安全。
1.3潜在法律因素随着全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我科个别医护人员跟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沟通欠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医疗文书及护理文书,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不规范,记录时间和实际时间相差甚多,在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资料,从而自身处于被动地位。
1.4院前急救因素
1.4.1调度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急救意识淡薄,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不具备急救专业知识,病人情况紧急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电话指导;或由于驾驶员对行车路线不熟悉或救护车出现行进间爆胎等故障,导致无法在预计的时间内直到呼救现场或把病人耽搁在途中,延误抢救时机。
1.4.2出诊医师人员不固定,大部分为非全科医生,知识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经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不足,出诊医护不及时,到达现场后体格检查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若遇出诊护士也缺乏经验,在出诊及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抢救时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留,随意丢弃。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到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出现摔落等意。
1.4.3救护车内急救物品、仪器设备不完善,或出诊护士对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损坏等耽误抢救;转运途中固定不牢导致病人坠伤;路面颠簸,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病人引起纠纷。
1.4.4在进行病人转运前未提前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运相关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如休克、窒息、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未签定转运同意书,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到及时询问患者存在的不适,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
2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护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讨论和持续改进,做到全员熟练掌握,杜绝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确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证护理安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3],医院和人事部门要逐步考虑补充护士编制,使其能够达到合理的医护比例,同时医院护理部应根据病人及科室实际情况,合理、机动调控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确保护理安全。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要适当进行非护理人员的部分配置,以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4]。会同医院相关部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合理、弹性排班。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夜班实行双班工作制度,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藏汉搭配,实现值班人员最佳组合,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技术和能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护患之间因语言不通而出现的沟通障碍,大大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的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增加护理人员。
2.3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制定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专人负责落实,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重点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岗位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常规操作,以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定期请医生介绍急诊医学相关知识的新动态及新进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要。同时积极为护理人员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全体护士整体素质,提升急救护理综合实力。并不断选派护理人员到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以求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提高发展质量,壮大发展实力。
2.4加强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医院的要求,做好抢急救物品、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确保抢救室和救护车内所有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切实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各种仪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2.5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训,要求书写护理记录时做到及时、连续认真、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具体、医护一致,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遇特殊情况必须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出现纠纷后再对原始记录添、删或修改是违法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同时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
2.6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选择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扎实的护士与护士长组成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每月按规定进行严格正规的督促检查,利用晨交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机会对护理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续改进。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现差错的时间段,充分发挥管理小组骨干作用,严把质量。
2.7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对调度员、驾驶员进行相关知识和工作制度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调度员对病人出现紧急状况时的电话指导能力,要求驾驶员对车辆定期或及时进行保养,适时更换轮胎,提高判断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抽查急救车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要求在整个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坐在医疗舱内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医疗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3小结
综上所述,急诊科面对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疾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才能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张海林.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0-51.
〔3〕刘晓荣.线性规划模型在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杂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8):576-577.
【关键词】急诊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急诊科具有快速、突发,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而医疗行为是一项复杂性、高风险,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1急诊护理安全隐患
1.1医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态度生硬:来急诊科就诊的多为急重病人,他们往往表现出心情烦燥,且痛苦不适,其家属也表现为情绪紧张和激动,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关爱、体贴和安慰。医护人员中的少数人缺乏同情心和耐心,说话生硬,训斥病人,不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极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一旦诊疗效果不佳,极易发生纠纷。
1.2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个别医护人员不认真遵守操作规程、询问病人不全面,病情观察不仔细,应该检查的项目不做、不讲治疗原则,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三查七对不严格,交接班制度不落实,甚至推诿,不及时处置,延误病人的诊治与抢救,而出现医疗差错,形成纠纷。
1.3业务技术不过硬:护士在抢救中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而不能立即静脉给药,影响了抢救的速度,心脏骤停的病人人工气道不能马上建立而耽误抢救时机。
1.4急诊意识不强:急诊病人多为突发或急重情况,家属和病人往往心情焦急,希望病人人院后得到及时抢救,如护士接诊不及时,行动迟缓,不及时抽血作化验,不及时护送作检查,该用的药不立即使用,一旦病情恶化将发生纠纷。
1.5抢救用药不到位:急诊科是一个应急部门,急救物品、器械、药品要时刻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如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是抢救后不及时补充,使得抢救工作忙乱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直接影响抢救效率和质量。
1.6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忽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当患者需经医务人员尽力抢救,但由于病情复杂,不可避免的发生恶化或死亡时,家属对此并不理解,要追究医务人员的责任,这些大部分是由于医务人员只注重抢救治疗,而忽视患者和家属的基本心理需求:如没有及时告知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对病情交待不清等,从而激化矛盾,发生冲突。本组5例因缺护患之间的必要交流造成病人的误解而不满引发的护理纠纷,护士不能以人为本,只单纯以病为本,从而造成病人心理上的失衡[1]。
2安全防范对策
2.1健全急诊风险管理机制
2.1.1落实组织,明确职责:在护理部领导下,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定期分析护理现状,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找准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2]。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组织及时的申报、控制和规避,做出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成本。
2.1.2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急诊护理的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并组织好实施。
2.2完善急诊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在坚持和落实好日常护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着重完善下列制度。
2.2.1风险识别和监控制度:通过调查研究,随时了解急诊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术等状况,及时把握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状态
2.2.2风险分析申报制度:一旦发生护理风险,当事人必须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申报,护士长要组织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识别、评价、评估。
2.2.3风险的预防制度:为了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的临床护理中,要督促护士务必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坚决落实各项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2.3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风险管理的成败,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2.3.1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把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对护理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3.2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护理新技术,不断充电,更新认识。特别要增强应急能力的训练。
2.4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有针对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牢固树磬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认真记录护理文件,在涉及某些医患纠纷案时,护理记录是最重要的法律证据,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总之,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安全与患者安危息息相关。只要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患者的不满和投诉,而且一引起纠纷,它就可能会长期困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干扰日常工作。
2.5 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沟通是急诊科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要求护士对各种不同的病人给予理解、宽容、体谅病人的痛苦,避免生硬的语言和冰冷的表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反应迅速,沉着冷静。
2.6加强急救物品、器械管理急救物品器械应处常备状态,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械处于备用状态,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位放置、定量储存、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加强风险教育,人人都要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关键词】急诊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急诊患者具有快速性、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所以在急诊工作中,普及护士法律法规教育、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安全意识,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是临床护理管理者需要探索的课题。现将急诊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报告如下:
1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病人因素随着《医疗事故处罚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患者和家属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越发增强。急诊病人病情危急,家属对急诊医疗的期望值特别高,对病情等相关情况不够了解,一旦发生意外病情变化,家属无法理解,往往迁怒于护理人员,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2医患因素医患沟通不充分,急诊科就诊的多为急重病人,护士由于忙于紧张的护理工作,不能耐心地听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能及时告知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病情交代不够清晰或对患者及家属反映的病情不能引起重视等,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一旦诊疗效果不佳,极易发生纠纷。
1.3护士因素
1.3.1制度落实不到位护士不认真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三查七对不严格,交接班制度不落实,安全防护不周到,护理记录漏记、错记,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甚至推诿不及时处置,延误病人的诊治与抢救,出现医疗差错,形成纠纷。
1.3.2专业技术不过硬目前急诊护士普遍趋于年轻化,护理技能不熟练,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明显不足。护士在抢救中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心脏骤停的病人不能马上建立人工气道;洗胃时胃管插不进去;患者病情突变时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有效急救措施。
1.3.3法律意识淡薄近年来随着普法教育的开展,患者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在急救过程中急诊医务人员只注重抢救措施和护理技术操作等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忽略了相关的临床护理观察记录,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佐证材料,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如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病情描述不确切、医学术语用词不当、病情动态观察记录及用药后效果观察记录不及时等。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一旦作为证据时,经不起法庭推敲,成为医疗纠纷的焦点,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2护理管理对策
2.1健全急诊风险管理机制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落实护理三级管理体制,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定期分析护理现状,找出护理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组织及时的申报、控制和规避,做出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成本。
2.2规章制度的实施与管理①成立护士长及护士骨干组成的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突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②狠抓易发生差错的重要环节:抓好关键人—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欠缺的护士;抓好关键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抓好关键时间—节假日、双休日、中午班、夜班、人员少工作忙时、交接班时。③加强护理文件的书写与管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中是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抢救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抢救后六小时内据实补记。每天由专人核对抢救室的时钟,使抢救时间、仪器记录时间及护理记录时间一致。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持护理人员数量适宜,各层次比例适当。实行弹性排班,避免护士因超负荷工作引发安全纠纷。实行护士长跟班制。⑤保证危重病人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实行先救治后交费的救死扶伤原则。
2.3加强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如:《医疗事故处罚条例》,《护士条例》等,在护理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和规范护理操作的理念,把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转变护士对岗位职责的认识态度,积极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和医院的合法权利。
2.4护患沟通、加强修养、优化服务急诊科护士要善于和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病人进行语言情感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加强慎独精神和自律意识,面对病人及家属的负性情绪及过激的言行要给予谅解,要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并提供人文化、优质化护理服务。
2.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结合本科室护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急救技术训练,使每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基本理论、操作技术、监护技术和抢救流程,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使全科护士得到实战性训练。
2.6各种药品、物品、设备的管理认真做好交接与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数量、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确保药品、物品、仪器完好率备用,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体会
现代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现代的护患关系已经逐步发展为“共同参与型”。因此护士必须具有识别不同病情、与不同层次的病人沟通的能力。面对复杂的情况,急诊护士还应有预见突发事件的能力,利用各种条件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以确保医疗安全及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1]。
[关键词] 急诊科;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84-0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是高风险科室之一,病人流动快,病种不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病情难辨多变的特点,是集抢救、急救与一般门诊治疗为一体的特殊科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医院安全问题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不容忽视。医疗不良事件不但造成患者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导致医院社会信誉下降,患者群体的安全感丧失。急诊作为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是医疗纠纷的易发地。急诊科护理安全自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急诊科护理安全的管理,防范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才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本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上报的24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2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有:护士责任心不强、沟通不到位、查对制度未执行、护理技术问题。
2.1 护士责任心不强6例 护士不严于职守,低年资护士缺乏责任心,理论基础差,业务水平较低,此类护士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护理操作,她们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第一印象,对病人的病情掌握不够。此外,此类护士还常会出现不按时巡视病房、工作思想不集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差、与同事之间的协作不充分、不了解某些药物的治疗目的和效果等情况,因此易发生低级护理差错。
2.2 缺乏认真执行核心制度的严谨精神5例 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导护理人员工作的准则[1]不认真学制度,不能严格按照护理核心制度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会因工作忙乱、情绪不稳定、在执行中受外界干扰及一些特殊原因而造成查对不认真的情况。如:不能做到三查八对、随意执行口头医嘱、巡视不到位、交接班不彻底、对患者病情未能充分评估等[2]这些都给护理安全留下隐患。
2.3 护理技术问题3例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多,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时限紧迫,需争分夺秒、强化时间观念,赶在“时间窗”实施救治目标。由于急诊专业的迅速发展使护理工作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护理模式和观念的转变、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使护士感到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其工作不断变化的需要[3],另外急诊科在医院是一个跨各临床专业的科室,一些护士由于未能不断扩充新技术、新知识,难以胜任日益更新的临床护理.而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欠缺,专业技能不高,对危重患者的预判能力差,使用抢救仪器生疏对“五机”的操作不熟练,在抢救患者时会手忙脚乱、达不到争分夺秒、延误了抢救时机,易造成医疗纠纷隐患。
2.4 沟通不到位6例 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据统计,目前医患纠纷中,有80%的医患纠纷与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4]护士往往忙于各种治疗和护理,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不能耐心接待患者;没有认真履行告之义务,各种护理操作前告知不到位,使患者不能充分了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及不良反应。如在抢救患者时言行太随意,同时缺乏耐心,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解答简单、生硬,或者主观地使用“没事”、“挺好的”等语句敷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迫切需要治疗的心态有差距,很容易产生反感而发生护理纠纷。又如门诊心功能不全或肺炎的病人,会嫌液体滴速过慢就擅自调快输液滴数,人为的加重心肺的,负担而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2.5 患者因素3例 急诊医疗场所中车祸、自杀、斗殴、意外死亡事件较多,患者及家属往往情绪激动,难以配合治疗,甚至故意借机谩骂、殴打医护人员;另外有些酗酒患者的无理取闹;极易产生护理纠纷。
2.6 其他因素护理人员编制不足1例 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的相对匮乏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急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遇到群体性紧急抢救时,无法保证在短时间内达到人员足够充足,这势必影响急救质量和速度。如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医生会同时下达多个口头医嘱,护士的每一项操作都需要一定时间,此时在场的患者家属就会认为护理人员数量不够,从而易产生纠纷。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责任心,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对责任心不强造成差错的护士,给予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追踪监督。学习相关护理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明确了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应,急诊护理文件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存档[5]
3.2 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 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掌握沟通技巧,在语言沟通的同时要注意语速、表情、语调、语气等,谈话时言辞要得当。建立护患沟通制度,维护护患双方利益。医学是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学科,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医护人员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理告知签名制。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处理技巧,使他们明白各项操作、检查等护理工作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因素,让病人明白既然要求接受医疗服务,就有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为防病人输液时求快心情,我们采取不是医嘱要求滴快的药液,都用51/2的针头输液,同时加强巡视、加强沟通。有效的防范了安全隐患。
3.3 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指南,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进行正常护理工作的保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6]。
4 小 结
急诊科作为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医疗纠纷的易发地,通过增强全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落实核心制度,增进护患沟通,加强法律意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急救护理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6-118.
[2] 陈德芬.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策略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91-92.
[3] 吕冬梅,陈京立,刘雪松.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64.
[4] 詹碧华.沟通是架起医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3):58-59.
[关键词] 急诊;护理;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16-02
医院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危重患者集中,病种复杂,是抢救危急患者的阵地。急诊抢救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应急能力及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1]。为提高急救护理质量,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加安全和有效,本研究针对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相关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现介绍如下:
1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护理人员态度生硬、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漫不经心,解答问题缺乏耐心,未能履行首接责任制。处理病情过程中随意谈论患者的隐私,暴露患者躯体时未注意遮挡,完全没意识到对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权的侵犯。
1.2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
此类问题在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中所占比例最高[1]。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患者多工作忙时不按操作规程工作,自己简化操作规程,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抢救药品、仪器准备不充分,未按要求调解输液速度,交接班不认真等导致抢救时机的延误。
1.3急救技术不熟练,缺乏专业经验
护理人员的技术经验与安全存在内在联系[2]。急救技术不熟练且经验不足,医生不在场时遇紧急情况无法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缺乏超前抢救意识,抢救危重患者时常配合被动。专业知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不理解护理目的和治疗方案以致错误执行医嘱,对患者病情的演变观察不到位,未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及时的相关处理,不能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1.4忽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缺乏沟通
当某些患者因其病情危重,由于医护人员只注意抢救治疗,而忽视了患者和家属的基本心理需求,未及时沟通,如对病情未交待清楚及家属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没有及时告知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等,从而激化矛盾并发生冲突。
1.5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
护理人员安排不得力主要表现在同期休假人员过多,未按护士的责任心、能力及经验合理搭配安排班次,节假日未安排业务骨干把关从而导致医疗隐患在节假日未得到及时排查与解决。
1.6患者自身期望值过高及其价值观的改变、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公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患者及其家属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向院方提出经济利益补偿成为重要目的,一些患者为达到某种私利,对医务人员无故挑剔、刁难,提出无法满足的苛刻条件,严重损害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最终引起医患纠纷。
2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急诊护士首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真诚对待每位患者,多作换位思考,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服务,培养良好的医德和责任心,让患者及其家属体会到护理人员的重视,感受到护士的真诚,使医务人员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信任是解决医患沟通障碍的根本所在[3]。同时,护理人员应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有针对性地学习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理念。
2.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心理素质及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娴熟的技术和沉着稳重的举止可消除患者的焦虑,给患者以安全和信任感[4]。加强护理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派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新知识,院内定期举行急救大比武以便提高急救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使护理操作水平精益求精。
2.3注意护患的有效沟通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患者尤其与特殊患者的沟通技巧,沟通时必须遵循尊重、同情、诚实、耐心等基本原则,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各项检查的准备、治疗的注意事项等尽量详细说明,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医疗意向。重视患者的叙述,动态观察诊疗期间病情的变化,并随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以赢得尊重、理解、信任和认可,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2.4规范护理行为
急诊护士应不断提高职业修养和法制观念,若遇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上级处理,使各种资源能在短时间内调配到位,不要个人承担过多工作量从而导致操作的简化,影响护理质量甚至造成护理纠纷或缺陷发生。
2.5严格落实规章制度
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教育,尤其应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以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加强抢救设备的检查与维护保养,保证急救药品、器材及设备等齐全完好,并建立标准的规范化抢救程序。切实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数量、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5]。
3讨论
总之,急诊护理中主动识别和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存在和潜在风险,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并及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相应处理,对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急诊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具有重要作用[6]。
[参考文献]
[1]徐国英.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5.
[2]文凌威.急诊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09,5(6):14,104.
[3]张军群.浅论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11(3):31,189.
[4]张琳.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81-182.
[5]张玲.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84-485.
[6]鲍泽.急诊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09,5(6):14,105.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护理纠纷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138-02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志,也是保证患者获得优质服务的基础。急诊科是一个病情复杂多变的科室,也是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现分析该院急诊科护理安全相关因素,探讨了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旨在杜绝或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 急诊护理安全相关因素
1.1 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高年资护理人员因缺少责任心,做事凭经验靠运气,常常抱有侥幸的心理,不能全方面的指导低年资护士,容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部分低年资护士由于知识水平低,临床经验少,护理技能不熟练,法律和安全意识淡薄,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上心理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易发生护理差错或纠纷。
1.2 不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的避免护理差错或纠纷的发生,但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往往有部分护理人员有章不循,制度不严格执行。急诊科护士不严格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会导致抢救药品及器械不备齐,忽略或简化抢救步骤,错拿药物,输错药,不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从而影响到抢救治疗质量,造成护理纠纷[2]。
1.3 人力资源不足,护理力量薄弱
基层医院的护士流动性较大,轮转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人员较多,参加急诊抢救护理的经验少,遇到病情严重危急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心理紧张,不能很快的进入抢救意识和角色,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应急能力弱,耽误了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而护理人员不足,排班不合理,又会导致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紧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出来护理差错或纠纷。
1.4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任务重,种类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超负荷工作,所以不认真书写所参与的抢救和转运工作,导致护理记录不全,或不准确填写和任意涂改。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对护理纠纷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
1.5 护患之间沟通不当,患者及家属要求高
急诊科往往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清,患者及家属常常表现出烦躁、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有些过激反应,会向护士反复询问病情及提出一些要求,由于一些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沟通技巧或沟通不当,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可能引发护理纠纷。
2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 加强责任心,增强法律意识
急诊科是病种多,病情重的科室,也是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随着现代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也越来越关心护理质量的好坏,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升高[3]。急诊科护理人员要提高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维护护患之间的合法权益。科室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观念,严格按照规则制度执行各项操作,做好护理记录。高年资的护士要指导低年资护士,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防范措施
要认知执行急诊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根据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急诊护理缺陷防范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工作,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急诊科设立护理安全防范小组,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等,定期检查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考核,从中发现护理不安全的隐患,做到及时杜绝或预防,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2.3 加强技术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随着现代急诊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更新知识,提高知识贮备。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准确的判断病情,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4]。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较多,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针对的培训,提高其基本技能和抢救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积累专业理论知识。
2.4 合理排班,做好交接班的管理工作
由于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流动性,要根据急诊科的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结构,实行弹性排班,将年资高中低的护理人员有效的搭配,在患者就诊高峰时段多安排一些护理人员,避免出现超负荷的工作情况,改善夜间患者多,护理人员少的不合理局面[5]。主班护士要查对所有的抢救药品和抢救仪器,确保急救物品的齐全完整,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做好应急准备。
2.5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护理纠纷的隐患
在急诊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对一些反应过激的患者及家属应心平气和的解释,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用轻柔的语言安抚他们的情绪,对于要求高的患者及家属,应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能满足的要耐心细致的解释,用实际行动来感动他们,提高他们对护士的理解和信任,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消除护理纠纷隐患。
2.6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是确保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到位都可以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6]。因此要加强护理质量监督管理,定期检查急诊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对护理人员实行奖罚制定,在抢救过程中表现好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护理人员继续努力,调动工作积极性。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有效地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等。
3 总结
随着现在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护理安全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护理安全管理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或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金星,吴红梅,鲍文丽.基于可拓学理论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69-1470.
[2] 杨会琴,吕明阳.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2):142-144.
[3] 蒲蓉.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3):105-106.
[4] 李桂棠.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7(33):187-188.
[5] 许苹,谭晓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11,20(7):55-56.
【关键词】 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场所。通过紧急的救治过后面临的院内转运:①病情复杂诊断未明确,需要转运来完成诊断性检查以明确病因。②经过紧急救治后需送手术或住院继续治疗。转运时间不长,但风险很高,病人在院内转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脱管、窒息、坠床的不良事件,可能造成病人的病情恶化,甚至造成病人有生命危险。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也较平常高9.6%[1]。为了保证病人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对我科2012年全年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方面通过全面细致的评估风险,及充分的转运准备,制定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确保病人在院内转运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如下:
1 资料的整理分析
1.1 资料的来源 本科室2012年1月份-12月份,危重抢救登记资料中整理出230例典型的病例,其中男110例,女120例,其中心律失常病人35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癫痫大发作18例,昏迷查因18例,多发骨折25例,脑出血45例,脾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25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脑疝24例,上消化道穿孔20例,其中需要机械通气的25例,需要2个以上通道的135例,1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
2 转运准备
2.1 医护人员 负责转运的护士必须工作满3年以上,本科护士工作1年以上,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及应急能力,心理素质较好,并由负责院前急救的专业医生及科内配备的有经验的护工同往护送至检查或住院治疗。
2.2 转运前病人的病情及风险评估 护士与主管医生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对高风险的危重患者进行预处理是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2]转运前需详细填写危重病人转运评估单,评估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身上的管道、用药情况、移动的方式、安全防护、使用抢救仪器、途中可能出现的变化等,并告知患者家属,取得同意和配合。
2.3 转运前的充分准备
2.3.1 监测生命体征,全面掌握病情。送住院的需填写转运病人交接记录单。
2.3.2 抽血备血,通常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以确保液体的输注,检查各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空尿袋,烦躁的病人适当给予约束,骨折的病人予妥善包扎固定,携带必要的抢救仪器如心电监护,简易呼吸机、吸痰机等,并保证好仪器的性能,携带急救箱,过床时避免剧烈搬动病人,转运时一般采用平车,必要时直接用整床转运,保证各项准备,有条不紊的进行。护士具备熟练的急救技术,并予患者和家属实施心理护理,使病人和家属有安全感,安静的配合治疗和护理[3]。
2.3.3 转运前10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交接病人主要病情及需要准备的抢救仪器,做好充分准备,以利于病人的后续治疗。并携带病人的病历本及相关检查资料等。
2.3.4 急诊手术的病人予开通绿色通道,手术前需佩戴绿色手腕带,做好术前准备,填术申请单并通知手术室。
2.4 转运途中的护理要点 患者取舒适,昏迷着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把床栏防护起来,转运过程中保证平稳快速,避免剧烈震荡,护士站在病人头侧,有利于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有无躁动、管道的连接是否完好等,以便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5 到达目的地的护理要点
2.5.1 妥善安置病人 要利用省力原则将病人平稳的把病人移至病床或检查床,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如遇有脊柱、脊髓损伤或疑似损伤伤员,不可随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部,搬运时顺应伤病员脊柱或躯干轴线,滚身移至硬担架上,一般为仰卧位,有铲式担架搬运则更为理想[4]。检查时可适当让家属陪伴。
2.5.2 对完善检查的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并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准备后续的治疗。
2.5.3 对转运住院的病人与接方护士做好交接班 双方核对病人身份,床边口头详细交接病人的病情、管道的连接、辅助检查、用药情况、皮肤的完好、贵重物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接方护士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妥善安置好病人,在危重病人转运单上确认签名。
3 小 结
转运危重病人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抢救危重病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若操作不当,不仅影响诊断治疗,还可发生意外导致死亡,关键是转运人员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正确的评估风险,做好转运前后的充分准备,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取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并制定全面的防范措施,以达到降低意外事件、危险事件的发生,为抢救危重病人争取机会,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性意见,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科室和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庄一渝,虞雪琴,蔡秋琴.ICU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09-511.
[2] 张桂萍,李丽.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7.
【摘要】:通过分析急诊留观病人的特点、留观病人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保证了留观病人的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
【关键词】:留观病人;护理隐患;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线高风险科室,而急诊留观室又是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1,急诊留观病人多为病情一时诊断难以明确,离院后病情可能突然变化趋于严重者;需要住院但暂无床位者;高热、腹痛等经治疗后需暂时观察疗效者等2;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时限短、重症患者聚集、几乎涵盖整个医学学科,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因此,努力做好急诊留观病人的安全管理,预防医疗护理隐患,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1 急诊留观特点
1.1 留观病房特点 急诊观察室的工作纷繁复杂,护士每天要护理不同年龄、性别及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人疾病谱广泛 ,病人病情危重 , 涉及的科室较多, 病员、病房的管理和护理都有一定的困难,是护理纠纷的高发区。
1.2 留观病人的特点
1.2.1 难预料,随机性强:每24小时收治的留观病人跨度大。
1.2.2 病种广,病情发展快、变化较急。
1.2.3 流动性较大:周转快,进出迅速。
1.2.4 病情杂:留观病人病情复杂、特殊人群多,主要包括打架斗殴所致外伤者;酒精中毒患者;无名、无家属、无钱的“三无人员”;自杀者,晚期肿瘤或危重病人放弃治疗者;病情需要住院而无空床位或因经济原因留观者。
2 留观病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2.1 病人多,流动性大。
2.2 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
2.3 起病急,病人和家属承受的打击大。
2.4 病人家属多,管理难度大。
2.5 压疮、坠床或摔伤、烫伤、患者走失、自杀自伤等。
2.6 病人更新频繁、周转快,履行告知义务不到位。
2.7 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
2.8 专科护理不到位。
3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3.1 病人因素 急诊科病人中病情重、发病急、合并症多,猝死病人多是护理风险高发人群, 三无患者、精神病患者、酗酒、吸毒患者、无家属照顾缺乏监护人,易于走失或家属到现场后往往对抢救过程不满或提出质疑,对病情认识不足,不服从治疗的病人易发生意外事故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存在。
3.2 护士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 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没有风险观念, 年资低的护士, 进修人员因经验不足, 自身业务不熟练易发生护理风险。
3.3 其他因素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环节上因物品准备不到位,抢救器材性能不佳,与病人或家属沟通不到位,或在病人的外检,外转过程中因病情不稳或症状体征表现不典型而发生的意外均为护理埋下了安全隐患。
4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4.1 人 人是最主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4.2 技术
4.3 设备
4.4 药品
5 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
5.1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风险意识 在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
5.1.1 要有法律意识,学法、懂法、遵法,让一切护理行为符合法律规范。
5.1.2 要有预防意识,应以预防为主,争取主动.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一般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要求各级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并准确应用。并制定突发事件及急诊抢救预案,针对急诊科医疗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保护病人生命安全 ,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
5.1.3 提高护理风险的正确识别.识别易发生风险的病人、不同环节及潜在因素。
5.2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急诊观察病房合理配备各组护士,采用“一对一"的帮扶形式,注意年资和能力搭配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实行APN排班模式,实施总控——督控——个人质控的质控模式,每天每班均有工作质量控制员,督促、监督各班工作情况,以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
5.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为提高技术水平,举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护士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并掌握急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以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进行。
5.4 加强护生带教管理护生初到科室均有新鲜、紧张、模糊感,作为带教老师应采取教师示范——护生观摩——护生实践方式,多提供实践机会,放手不放眼,使每个护生明确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责任性,认知上始终贯彻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
5.5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护理记录是法律文书,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要求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及时。护理记录的书写要与医生记录相符。 必须科学规范,文字简明,保存完好,不得随意涂改,并做好留观病人的病历管理。
5.6 加强入观宣教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性场所,医护人员是服务的主体,患者在这里不仅要治愈生理的疾病,还要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不仅要讲究服务态度更要讲究服务技巧,要因人、因病、因时、因地进行辨证心理护理,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设计相应的留观病人告知书,针对收入留观室的病人发放, 要求护士对病人及其家属作好环境介绍, 介绍管床医生、护士, 并做自我介绍, 教会病人使用床头呼叫器等。急诊留观病人周转非常快, 不允许护士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健康宣教。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健康宣教就要求护士利用接触病人的所有机会不断地向病人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
5.7 做好病人管理 病人入观或转往相关科室时认真作好入院评估及转交接记录,尤其老年、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和长期卧床病人的皮肤评估,做好床旁交接,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汇报。同时加强陪护管理,烦躁病人常规使用床栏并向家属解释作好保护性约束;危重病人入院或检查时强调护送制度须签转运同意书或医护陪同。为防止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烫伤、走失、自杀自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制定相关的防范管理制度。各项工作都尽量为患者提前考虑到,避免亡羊补牢。
5.8 心理护理 工作中要重视心理护理,包括患者心理、家属心理、护理人员自身心理。
5.8.1 体恤患者的焦急心理,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情感,最大限度给予帮助与安抚。
5.8.2 患者家属的期望值过高,普遍存在”药到病除“的心理,看到亲友到了医院仍然承受着痛苦容易与医护人员产生冲突,因此工作中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
5.8.3 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容易蒙受委屈,或者会因为个人及家庭等其他因素而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克服心理障碍,把护理差错扼杀在萌芽中。
6 体会
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核心,护理质量是提高护理安全的保障,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明确护士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才能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安全隐患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会遇到新的问题,只有在我们脑海里随时存在着安全这根玄,才会根深蒂固的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诊补液室 医疗安全 护理因素 分析
【Abstract】 The goal discussion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fluid infusion room medical service security’s nursing factor, enhances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patient’s infusion safety, guaranteed that the medical service, the nursing quality, reduce the medical service to be numerous. Must train the versatil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nursing worker, establishes the perfect multi-Science association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rescue system. The method by doctor, nurse, the medical section, the medical technique personnel, the general affairs section, the equipment pision personnel and so on completes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fluid infusion room patient’s solution trouble-free service together. The result participates in the trouble-free service through various departments, reduced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to infuse patient’s safe hidden danger, improved the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Conclusion Emergency hospital transfusion departments involved, only to do this work in close co-operation.
【Keyword】 Emergency fluid chamber Medical treatment safety Nursing factor Analytical
急诊护理室是现场抢救病人重要工作,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是具备全科护理知识,有熟练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急诊抢救、输液等各种治疗日渐增多,随着护理学的日益进步,人们对急诊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显示了护理工作的需要,可以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与病人多方面从心理沟通,是病人从心理上放松病情的压力。就能得到理想的疗效。
医疗安全是指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或预防出现不良结果或受到伤害的发生,包括预防错误、偏差和意外等,这使患者免于由于医疗照护过程中的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伤害。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础,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因此就得不断的探讨、研究提高,从护理方面减轻病人痛苦。
急诊补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也是特殊时段患者最密集的地方。急诊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危急、主要以突发性急病或突发事件多为主、时间性强等特点。由于接待的病人、病种各异更可以体现出在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1 急诊补液室护士职责
急诊补液室护士职责中包括:①每班清点物品,特别是急救药品的预备确一不可,及时补充和保持物品完好,还要经常检查清理急救药品、输液器、注射器、导尿道管是否有过期使效,呼吸机、除颤器、输氧设备等抢救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②每日用含氯消毒液500mg/L“84”擦拭台面和躺椅等,并做好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包括门口走廊)绿色通道畅通;③负责急诊病人的护理治疗工作(洗胃、导尿、灌肠、吸氧、推针及补液等);④熟悉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保障病人接受准确无误的治疗;⑤正确执行操作流程,严格三查八对,注意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严防差错的发生;⑥经常巡视病人输液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尤其要掌握过敏性休克、中毒、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
2 影响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的因素
影响急诊补液室医疗安全因素包括:一是护理服务,他包括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语言沟通、人性化护理、人文关怀、亲情化服务不到位等因素。二是全面的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及操作技术技能。它包扩了.护理方面的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急诊抢救设备使用不熟悉、急救就医流程不便捷、设施不合理和不安全、设备保障和设施的配备不完善、不到位和功能不完好。重要的是,急诊护士要掌握在抢救中各种急危重病人补液病种,掌握补液的速度、量、补液的类型。交流沟通时,对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的提醒、告知可能的愈后和解释等。医生方面:普通门诊病历书写简单,每个医生不规范字体,甚至潦草。
药名的拉丁文书写欠清晰,甚至辨别困难。部分医生观念陈旧,对药物应用的一些新知识新进展缺乏了解,如常用的葡萄糖酸钙与地塞米松有配伍禁忌,而仍合并用于皮肤过敏等疾病,对一些新药的的规格不同年龄对象的剂量或应用范围等含糊不清或误解。医技人员方面:药房的医技人员在配方时有时不够仔细,对多种药物应用的配伍禁忌用法剂量把关不牢。不同用法的药混放,缺少查对,造成差错。医务科、药剂科方面不及时抽查急诊处方合格率,不及时发放新药的说明,药品的种类繁多,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化学名、商品名、译名等。合用的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及时向医生反映。
3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安全因素举例如下
3.1例哮喘病人,因哮喘发作,医嘱予喘啶静脉推注。当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时,第三针才打上,结果患者哮喘更明显。其原因:护理人员基本专业技能不扎实。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枝能的培训。
3.2例肠梗阻患者医嘱予生理盐水灌肠,执行中护士误用了“亚硝酸钠”作为灌肠液,结果导致患者“亚硝酸钠”中毒。其原因:管理制度不严谨,执行制度不规范;护士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差而造成的。护士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责任心。
3.3例糖尿病人,静脉滴注胰岛素,护士按常规控制补液速度,结果一小时后病人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原因: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医护沟通及特殊提示欠缺。对于糖尿病 病人的补液,临床上是十分慎重的,一是补速度,二是胰岛素的用量。二者是医生、护士共同责任,按照规范的星级护理管理,对病人进行亲情护理,可完全避免事故发生。
3.4例心律不齐病人,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并准备心电监护,当护士已经为病人开通了静脉,却发现心电监护仪是坏的,结果造成病人及家属产生巨大恐慌。其原因:护理人员未做好仪器的保管工作,应当每天对仪器进行检查,使仪器呈备用状态。
3.5例准备挂补液的患者,赵某(高血压病人),蔡某(哮喘病人),同时处于待挂补液的过程中,当护士叫号于赵某时蔡某随意应答,结果护士为蔡某挂了赵某的补液。其原因:未建立完善的患者应答制度,护理操作不规范。
3.6例肾绞痛病人,医嘱同时开了止痛和消炎两种补液,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按医嘱单的顺序执行,先给病人静脉滴注消炎液,结果病人的疼痛没有及时缓解。其原因:临床护士更多的倾向于机械操作,而缺乏综合判断能力。要培养和提高护士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4 护理因素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护理过程导致医疗安全的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①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责任心不强,专业基本知识不全面,②流程不严谨,多环节防范不力;③机械操作,综合思考判断检测不力;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操作不规范;⑤医护患沟通不完善、不及时。
5 方法
我们为了消除在补液护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管理:
5.1开展新型的护理医疗质量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全方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人文培养;人文关怀,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开展星级护理进赛活动,达到护理医疗服务亲情化、技术操作规范化、医护沟通及时完善。力求将护理缺陷率降至最低。
5.2建立建全护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要求能够熟记制度和职责,工作中以制度、职责为原则,恪尽职守,履行职责。全面进行各级护理人员的全能培训,要求本科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撑握护理专业基础知识。以建立、健全和落实制度为第一要务。强化护士的三基、三严基础训练考核,一并落实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同时强化“四化”管理,即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例如:在用人方面,必须严格依据“护士职业许可”,不能随意聘用。例如:当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时,嘱咐患者不要远离护士视线。这既规范了行为也为保证患者的安全提供了条件。当然我们必须以患者主体,改进工作流程与患者及病情的需求相结合,如:补液时间的调整、护理人力按需调配。
作为现代护理的一名护理工作者,更应加强自身的素质。除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总结经验教训。把医疗安全隐患控制在可预防范围内。另外,同样做一件事情,护士应当知道为何做,怎样做。由于医疗安全并非独立事件,更应当建立控制护理服务中间环节。医疗设施也应当始终处于备用状态。此外,急诊补液室护士每天面临大量的静脉输液患者,我们要做到轻重缓急,严格执行三级护理责任制,特殊患者特殊对待、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高峰时段首先照顾急症患者,如:优先接待腹痛、发热和出血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每次注射时都必须告诉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心中有数,一旦在输液过程中有外渗现象,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能擅自处理穿刺部位,如有不适,及时反映给护士,以便得到有效的处理。
5.3急诊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牢固掌握常规病人和各种急危重病人补液方法、速度、量,如:知道中毒抢救病人、心脏病人、肺功能不全病人、脑水肿病人、肾功能不全病人、糖尿病病人等不同急危重病人的补液速度、方法、量。不同的病种补液的方法、补液量、速度不同。因此医护人员要患者和病人家属建立“安全共识”为第一要素。医疗安全防范同样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和配合。当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和家属应当提醒医护人员,如此可以多增加一条防线。当护士在核对时,患者和家属应当积极配合。另外,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疑问和不适时,应当立即提出以便医护人员及时获得信息、及时补救。
5.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环节是医院护士在医疗活动中的首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严格洗手制度、操作前后必须洗手,并做好医废弃物管理,严格区分(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医疗废物的分类暂存。确保无感染病例发生。
合理布置输液室,如为了便于观察,减少嘈音,设置皮试试验区;为了环境舒适,将成人输液室与儿童输液室分开;为了方便患者,提供开水和纸杯等,还在重点观察区安装特需输液标志牌等。都是消除在护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