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道赏析范文

茶道赏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道赏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道赏析

第1篇:茶道赏析范文

【关键词】 喜炎平;利巴韦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02月至2012年08月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和咳嗽等,通过对肺部的听诊,呼吸音较粗,没有出现干湿啰音。所有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显示,包细胞正常,淋巴细胞比正常高。患者纳入的标准主要是急性起病,经过体检能够看到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和扁桃体肿大等,通过胸片检查,对于肺部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排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占50例。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喜炎平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45岁;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7~46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喜炎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主要方法是:应用400 mg利巴韦林注射液,把利巴韦林注射液溶解在5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250 mg喜炎平注射液,把喜炎平注射液溶解250 ml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点滴,持续治疗3 d。所有的患者都对症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和补液等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1.2.2 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经过3 d治疗之后体温恢复到正常,咳嗽和咽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指患者经过3 d治疗之后的体温恢复到正常,但是临床症状表现上有轻度的咳嗽和咽痛;无效指患者经过3 d治疗之后的咳嗽和咽痛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

1.2.3 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 16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使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侵犯的主要是鼻部、咽部和喉部,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有鼻病毒、流感、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病毒引起,少数是细菌引起,疾病传播的途径较广。抗生素对于病毒来说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造成机体的菌群失调,因此必须对滥用抗生素进行严格控制。喜炎平作为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不会引起耐药性。喜炎平和同类的药物比较,具有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疗效和安全性较好的优点,能够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使用[4,5]。喜炎平注射液主要的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的硫化物,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病毒、抗菌、解热消炎、镇咳和增强机体免疫。抗病毒对于流感病毒、呼吸道道合胞病毒等具有灭活作用;喜炎平对于病性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和流感杆菌等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于肺炎球菌、多种内毒素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发热具有解热的作用,对于多种炎症的模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气管、抑制浆液分泌、缓解痉挛和祛痰镇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血清白介素的水平,促进免疫球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体外抑菌相关实验表明喜炎平能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于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6]。通过上述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

参 考 文 献

[1] 庞立静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16(13):132133.

[2] 黄王滨,成泉,郑木为喜炎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80例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10,24(20):205206.

[3] 李潮英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89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05(02):8485.

[4] 王雪红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0例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3(20):216217.

第2篇:茶道赏析范文

清开灵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染、高热等症。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为进一步确证该制剂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近年来用清开灵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0余例,西药常规处理4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对象:本资料病例共80例,均系病房经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72岁,平均年龄34岁,体温均>38℃,发病时间均在3d以内,未接受任何特殊治疗。

2临床表现

本资料患者均急性起病,病程在3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体温均>38℃,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干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咽喉部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充血,或扁桃体肿大。

治疗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抗菌、抗病毒、退热对症治疗,治疗组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开灵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次,总疗程3天.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咽痛、鼻塞、流涕咳嗽)消失,热退;好转:临床症状好转,体温降至37.5℃左右;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3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像白细胞为(13.1±0.64)×109/L,治疗后为(7.06±0.21)×109/L;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像白细胞为(12.86±0.41)×109/L,治疗后为(7.17±0.18)×109/L。治疗后白细胞均有改善,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3篇:茶道赏析范文

新沾上的奶渍可先用凉水浸泡30至60分钟,然后用生肥皂反复搓洗,即可去除。清水浸泡时,稍加点盐或氨水,可提高去渍效果,若较困难,可采用以下办法:

1、把胡、白萝卜研碎后拌上盐,涂在污渍处,反复搓洗,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因为奶中的蛋白质遇到萝卜内的淀粉酶会发生分解,从而去污。

2、在奶渍处用生姜擦洗,效果很好。

3、先用洗涤剂洗,然后用淡氨水溶液清洗,再用清水漂净。 勿用热水洗,否则更不容易去除。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茶道赏析范文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治疗影响。方法:对2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4例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100%,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急诊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指导临床治疗,因此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较好手段。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病情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行急诊内镜检查以利于进一步诊治.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850.

第5篇:茶道赏析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4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成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对照组应用清开灵注射液,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96例(91.4%),有效6例(5.7%),无效3例(2.9%);对照组治愈113例(80.7%),有效9例(6.4%),无效18例(12.9%,其中出现过敏性休克5例而停药)。治疗组出现皮疹3例和对照组出现皮疹13例,经对症治疗后皮疹消失。结论:用双黄连注射液在基层医院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感染;观察;清开灵注射液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常因此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有效的治疗和减少患者的痛苦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1]。我院在2007年5月~2008年10月用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05例并与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45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男107例,女138例;年龄14~53岁,平均45.3岁。将全部患者按出生的年份的奇、偶数随机分成两组:出生年份偶数者为治疗组(105例),出生年份为奇数者为对照组(1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由我院门诊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例诊断符合第6版《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即发病急,有寒战、发热(体温≥37.5℃),并伴随咳嗽、头痛、喷嚏、咽干、咽痛、咽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咽喉部水肿、充血、扁桃体肿大等,有时可触及颌下淋巴结肿大;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实验室血细胞分析无异常,病程在24h以上,并且就诊前无应用其他任何药物治疗和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1]。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双黄连注射液1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缓慢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清开灵注射液1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缓慢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寒战、体温≥37.5℃、咳嗽、头痛、喷嚏、咽干、咽痛、咽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和体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咽喉部水肿、充血、扁桃体肿大及有时可触及颌下淋巴结肿大等)进行疗效判断,分为痊愈(上述不适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体温正常,其他症状和体征减轻)及无效(上述不适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其他并发症)[1]。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5d为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96例(91.4%),有效6例(5.7%),无效3例(2.9%);对照组治愈113例(80.7%),有效9例(6.4%),无效18例(12.9%,其中出现过敏性休克5例而停药)。治疗组出现皮疹3例和对照组出现皮疹13例,经对症治疗后皮疹消失,对照组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给予抢救等对症处理后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对于治疗无效的病例给予其他方法治疗。

2.2 不适症状消失的时间: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为1.5d,对照组为2.5d;其他不适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治疗组为2.5d,对照组为3.5d。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1d后出现皮疹3例,对照组在应用清开灵注射液1d后出现皮疹13例和过敏性休克5例,这16例出现不良反应后均停止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改用其他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并且给予对症等治疗后皮疹消失,对照组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给予抢救等对症处理后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鼻腔、咽或喉部的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由细菌引起。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但由于其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应积极防治,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发。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所以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1]。

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组成棕红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和镇痛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及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和咽炎等,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出现皮疹、面红等过敏反应。

清开灵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胆酸、珍珠母(粉)、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板兰根、黄芩苷、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等功能,临床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疾病的治疗。其常见不良反应以各类型过敏反应为主,其中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通过两组病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临床上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而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3例)和清开灵注射液(13例)均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但经过对症治疗皮疹很快消失,并且清开灵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5例。所以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在基层医院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

【参考文献】

第6篇:茶道赏析范文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热毒宁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发[1],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处理、抗病毒处理与对并发症加以预防为主要措施。热毒宁注射液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为对热毒宁注射液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笔者选取80例患者,分别给予利巴韦林与热毒宁治疗,其中热毒宁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诊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2-58岁,平均(32.5±1.6)岁;发病时间为4-32h,平均(16.2±3.5)h;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解热镇痛、补液、给予维生素C补充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患者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在250mL 5%葡萄糖中加入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成人每次0.5g,每日2次,小儿每次10-15mg/kg,分为2次给药,控制滴注时间多于20min。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治疗:在250mL 5%葡萄糖中加入热毒宁注射液静滴,成人给药剂量为20mL,每日1次,小儿给药5-10mL,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7d。

1.3 疗效判定

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完成后评价临床疗效:痊愈:经3d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相应体征及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经3d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相应体征及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有效:经3d治疗后患者体温有一定下降,体征及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无效:经3d治疗后患者体温未见下降,症状未减轻,或有所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以( ±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乏力3例,贫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38 14(36.8) 9(23.7) 7(18.4) 8(21.1) 30(78.9)

观察组 42 20(47.6) 11(26.2) 10(23.8) 1(2.4) 41(97.6)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发热、咳嗽、咽痛及流涕等症状消失时间和WBC恢复正常所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对比( ±s,d)

组别 发热消失 咳嗽消失 咽痛消失 流涕消失 WBC恢复正常

对照组 3.5±1.2 4.7±1.2 3.5±1.4 3.6±1.2 5.4±1.8

观察组 2.1±0.3 2.8±0.4 1.6±1.1 2.1±0.5 3.7±1.1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在喉部以上、上呼吸道鼻部与咽部发生的感染,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且儿童发生率比成人更高。该病多发生于冬春季,患者通常有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及鼻塞等表现,高热者可发生惊厥,病情迁延下可引发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后果,故而需及时展开有效治疗。

目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治疗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大部分医师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及抗病毒治疗等,而常用的治疗药物如奥司他韦、金刚烷胺与利巴韦林等虽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可在治疗期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不良反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证候主要为风热犯肺,近期有研究[2]称可用热毒宁对其进行治疗。热毒宁注射液由栀子、金银花与青蒿组成,其中青蒿苦、寒、辛,是清热解表、散邪宣郁的良药;金银花有清毒泄热之功,栀子可清利三焦之火,促使热毒下行,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供祛除表里及上下之邪。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显著抗菌、抗病毒效果,可对诸多呼吸道病原体发挥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可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促使其抗病能力大大提高。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热、咳嗽、咽痛及流涕等症状消失时间和WBC恢复正常所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热毒宁注射液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这和国内已有研究[3]结果一致。经观察治疗期间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说明热毒宁注射液的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商娜,张源波,周荣斌,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58-159.

第7篇:茶道赏析范文

沿着单车的足迹一路向南行,掀开云南神秘的面纱,发现位于东南边陲的沙溪古镇:它隐秘而宁静,只有单车才能到达;它裹挟着千百年历史,在这里,仿佛可以窥见当年茶马古道的喧嚷,人来人往的热闹;在这里,煮一壶茶,加一点初春的阳光雨露,再揉一点浓情蜜意,不知不觉,便炮制出了整个春天。

沙溪:

茶马古道最后的余晖

沙溪古镇并不远,在丽江乘坐到剑川县的客车,约两个小时,接下来沿着剑川一路南行,耳畔是《天使爱美丽》的手风琴声,脚下弯弯绕绕,走走停停,古朴的沙溪小镇便出现在了面前。

澜沧江水系黑江由北至南穿过,滋养了每一片土地。位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东南区的沙溪古镇,夹在丽江与大理之间,其知名度远远不如这两座古城,但也许正是由于这不经意间的遗忘,使得这座小镇千百年来,都保持着自己的原始风貌。

沙溪也曾有过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岁月。早在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便在西南兴起,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更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主要途径地。而沙溪作为南诏与大理之间的一个古镇,更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意思的是,一般我们提到茶马古道,似乎茶叶都是其中贩卖货品的第一主角,这之外,其实还有一样及其重要的生活用品――盐。唐代以后,与沙溪坝一山之隔,位于其西部的弥沙发掘出了盐井,古称傍弥潜井。随着盐业的兴盛,沙溪古镇成为了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和集市,也被人们称为茶马古道上的“盐都”。如今,在这条沐浴了几百年时光的茶马古道上,由于现代文明的侵蚀,人们已经很难看见时光的身影,但沙溪古镇却躲过了岁月的魔法,仍然保有几百年前的风貌,成为了“茶马古道上最后一个古集市”。人们总是在不断追寻着宁静的远方,而宁静的远方也在不断被人们化身为喧闹的街市,好在总有些喧闹的街市又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我们苦苦寻觅的远方。

四方街:

走过十年前的丽江

提到丽江古城,人们总会赋予它很多标签,比如时光,柔软,艳遇,还有那条标志性的四方街,青石板的路上,流水像生命一样拂过。而在沙溪古镇,同样有一条四方街,所不同的是,沙溪更像是十年前的丽江,少了尘世的浮色,多了岁月的悠远绵长。

沙溪古镇上的四方街,有个雅致的名字,叫做“寺登”。寺:指的是位于古镇上的兴教寺,而登是白族语,意思是这地方。来到镇上,穿过黑惠江畔的古石桥,沿着古道行走约100米,再穿过被村民们称为“街子门”的东寨门,一条狭长的古巷道悠然而来,两边残旧的古铺悄然耸立在巷道两旁,仿佛疲惫的旅人与他的马儿刚刚经过的模样。

巷道尽头,便是沙溪古镇的经贸中心――四方街。

四方街不大,正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整个街面都用红砂石板铺筑。在街的中心,两棵古槐树,遥遥相望,撑开硕大的树荫,遮住了那一段路的日光,留下百年的荫凉。

街道两旁密布着商铺,而街后的房子和院落,大多为马店,供南来北往的马帮、客商住宿,存货,存放马匹。当年茶马古道的辉煌由此可见一斑。站在四方街上,想象曾经的车水马龙,喧喧嚷嚷,马蹄声踏北而来,再放下背上沉甸甸的包裹。人们在此交易贩卖,吆喝声不绝于耳。如今百年过去,整条四方街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经历了繁盛与衰败之后,这里沉淀下古朴厚重的祥和味道。古道仍在,但马蹄声已消失,商铺仍在,但吆喝声已渐远,守铺的人们聊着天喝着茶,偶尔饮上一壶酒,就着家常和花生米,不知不觉,时光穿墙而过,一天便过去了。

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的临街位置,伫立着一座古戏台。这是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连成了一条笔直的中轴线,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据说,古时候这座戏台被用来划定古镇上的各类生意经营范围。

这座古戏台,在沙溪人们心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主体建筑结构是魁星阁,曾经是当地白族人民敬奉魁星的地方。除此之外,它更是载歌载舞之处,每一个沙溪人都以能够登上古戏台表演为荣,视登台表演为沙溪人的重要标志。也许是因了这样曼妙的传统,沙溪造就了一代代艺人,歌手,舞者。一到节日,全镇人们都身着节日盛装,弹着龙头三弦,齐聚四方街,在戏台上尽情歌舞,而戏台之下则是人头攒动,万人空巷。整座小镇都洋溢着歌声乐声,成为了外人眼中的“歌舞之乡”,一句:“惠水美,沙溪妹子更美。”道尽了这座古镇的浪漫多情。

漫步古街红砂石板,登上古戏台,看一看四方街铺面和马店,走一走黑江上玉津桥,到兴教寺感受各种流派佛教合而为一的寺庙,耳畔传来的沙溪古乐,悠扬婉转,奏响了整个三月。

沙溪客栈:

去远方,诗意的栖居

人们总是在幻想这样的生活,在阳光中,和风絮语下,踏着单车,走马观花的看着风景,行到累了,一杯咖啡,一张躺椅,一处驿站,已是最好的旅途伴侣。

穿过四方街往沙溪古镇南行,远远地能望见南寨门,而位于古朴寨门一旁的平舍客栈,就这样映入人们眼帘。

沙溪是这样一处奇妙的地方,这里仿佛是一处被浓缩了的大理古城,却更为沉静如水:有商铺,但不一定有闹市;有风景,但不一定每日都有看花人;有隐士,但不是每个隐士都如陶潜一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里的隐士,负责提供宁静,禅意,和15块一杯却百分百原汁原味的意式咖啡。

平舍客栈就好像是整个沙溪古镇的代表作一样,它简单而惬意,一共只有9间房间。但仔细看,这些房间都有着及其雅致的名字:健、坤、敦、敏、厚、朴、谦、红和神灵,而这些名字,分别来自《易经》和中医典籍。

走进平舍的庭院,你会发现这好像是王维笔下的禅意天地,庭院中随意的散落着各式各样的石头,而整个院子的陈设,家居布置,全部是由主人一手操刀,当问及主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石头时,他答:这个世界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他们,那时还没有我们;很久很久以后,他们还在,那时我们已经不在。这些石头的存在,让我们感到厚重,让我们学会沉静,也知道了自己的渺小。

这处客栈,除了简单质朴之外,也有着说不出的精致和舒适,事实上,仔细一看,你就能发现平实中的不平凡,每个细节,经过了精雕细琢之后,反而显得返璞归真。想来越是简单越是费尽心思,越是随意的东西,越是须经过一番细细推敲才能得来。或许,这也是沙溪古镇的气质吧,古朴中禅意,随意背后显厚重。

第8篇:茶道赏析范文

关键词:道岔综合监测系统;信号;转辙机

1.地铁车站道岔综合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转辙机作为道岔转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况直接影响着地铁运营的安全与效率。在转辙机的维修工作中,现场工人需对转辙机各项工作参数进行测量和调整。传统的转辙机参数获取多为在维修日通过人工的方式,使用各种仪表、工具现场采集。非维修日,人员无法上道,转辙机的工作参数无法采集,不能及时发现转辙机工况的变化。

道岔综合监测系统采用现场数据采集现场数据处理的方式,通过智能监测终端与功能性传感器的组合方式,将各种监测功能在转辙机箱内全部实现,无需室内计算机的干预,并提供被监测设备工况的现场显示和超限报警。同时,所有监测数据通过现场总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上传至室内监测站机,对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处理,实现了转辙机工况的实时监测、故障预报警,使各级维护人员通过网络即可即时监测、查询线路上的每一台转辙机工况,提高了维修效率。

2.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2.1工作原理

2.1.1工作电流、工作电压、阻力监测:采集监测电机的电流、电压,计算瞬时电功率,再通过换算得到瞬时推力,以此监测转辙机转换阻力。

2.1.2工作压力监测:采用压力传感器从电液转辙机测压接口处采集液压回路工作压力。

2.1.3油缸液面高度监测:采用高精度液位传感器,从电液转辙机油缸油量检查孔中采集液面高度。

2.1.4缺口偏移监测:采用视频监测方式。在表示杆上设立监测标记图像作为测试基准,通过比对后续拍摄图像与基准图像的差别,确定监测缺口的偏移。

2.2系统功能

2.2.1监测转辙机的工作电流、工作压力、转换阻力、油缸液位、转换时间、缺口偏移及方向,并提供转辙机内的数据显示与报警。

2.2.2提供转辙机的各种参数查询、趋势曲线、振动加速度、温度、统计报表。

2.2.3提供实时连续缺口监测,同步侦测振动加速度变化,实现过车时缺口变化的监测。

2.2.4具备自检功能,能侦测室外各个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对发生故障的监测设备提出设备故障报警,方便系统自身的维护。

3.系统设计

道岔综合监测系统的设计依据道岔类型、牵引点以及电缆分束等,合理配置主机、智能监测终端、采集模块等设备。

3.1室外设计

室外监测设备安装方式采用智能监测终端功能性传感器的模式。转辙机箱盒内安装的设备有:

3.1.1智能监测终端:使用环形支架安装于转辙机油泵上方,用于控制转辙机内的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视频缺口监测图像传感器和与室内的通信。

3.1.2压力传感器:通过快速接口安装于测压接口上,用于采集工作压力。

3.1.3液位传感器:安装于油缸油标尺孔中,替换原有的油标尺,用于采集液面高度。

3.1.4视频缺口偏移传感器:安装于两组动静接点之间,采用一个图像传感器拍摄表示杆中部的相应杆上的测量靶标来测量缺口位移。

3.1.5缺口靶标:设于表示杆上的测量基准,直接粘贴于摄像头下方相应的表示杆上,位于图像传感器拍摄范围中部即可。

3.2室内设计

道岔综合监测系统室内外通信采用CAN总线,各站站机与综合维护中心机房之间,使用局域网采用TCP/IP协议通信。

系统控制主机设置于每个车站内,接收、存储监测数据,运行系统分析软件,提供维修指导信息,控制主机上设声光报警功能。

系统主服务器设置于综合维护中心机房,通过局域网与各站站机连接,实现系统数据共享、备份。

3.3与微机监测系统的整合设计

道岔综合监测系统可以自行组成独立系统运行,也可整合于微机监测系统中。微机监测系统中增设道岔转辙机监测项目,当在微机监测系统中点击该选项时,自动调用运行于后台的本系统程序,弹窗显示于前端。

4.国铁道岔监测系统在地铁上的应用可行性

在地铁车站的道岔综合监测系统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为国铁中安装使用的道岔综合监测系统,其设计灵活,换用不同的安装支架可适应不同型号的转辙机。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各线所使用的转辙机型号为ZYJ7侧装式、ZYJ7轨枕式电液转辙机;ZDJ9、ZD6型电动转辙机。针对各种型号转辙机,需要调整的实施方案如下:

4.1 ZYJ7侧装式电液转辙机、ZDJ9和ZD6型电动转辙机与国铁使用的转辙机结构一样,所以,可沿用原来国铁的道岔综合监测方案,此方案在国铁已得到规模应用。

4.2 ZYJ7轨枕式电液转辙机只有上海轨交系统采用,相对于ZYJ7侧装式,其箱体尺寸和结构有比较大的变化,同时箱体的缩小,使得前后机内部空间极其紧凑,只能安装下视频缺口传感器,智能监测终端需要安装在液压站内。

4.3各型号转辙机在安装监测终端与各种传感器后,未对原有系统造成结构上的更改,不会对现有系统的工作产生干扰,所有设计均为直接与主控制回路相连,安全设计考虑比较周全。

5.结语

上海地铁真如站试用道岔综合监测系统以来,通过系统控制站机记录、分析转辙机的动作参数以及其提供的预警信息,降低了维修人员的维修难度,缩短了维修时间,实现了状态修;同时也确保了转辙机设备能长周期、高效率地稳定运行,满足了运输生产需要,防止了道岔设备不良引发的行车事故,使安全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第9篇:茶道赏析范文

【关键词】阿奇霉素;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病原是病毒、细菌[1]。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上经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是选取与细菌相对的抗生素治疗,避免误用、滥用[2]。最近几年,临床上广泛使用阿奇霉素,其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现选取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的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效果理想,具体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过实验检查和X线胸片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8例,所占的比例是58%,女性患者42例,所占的比例是42%,年龄最小的是6岁,最大的是65岁,平均年龄是(34.2±9.51)岁。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的50例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每天1次,每次0.25g,对照组的50例患者给予阿莫西林治疗,每天3次,每次0.5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进行对比。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体温等临床症状均恢复正常,白细胞总数处于正常范围内;显效:体温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体温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恶化[3]。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是病毒、细菌、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感染。对于此种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误用或者是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抗生素的合理选择。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一种,其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化学结构,抗菌活性良好。此种药物适用于敏感菌致使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衣原体致使的性传播疾病,其对淋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的药效要远强于红霉素。在平时,要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多参加户外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患者病房空气清新、经常开窗,如果气候变化,要合理增加衣服。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患病。

在本次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上呼吸道感染学组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25(9):453-46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