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耕地测量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确保信息数据的绝对精确,地籍测量收集数据同样如此,在地籍测量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任何环节出现偏差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有效确保地籍测量数据信息的高精度,就要使现代测绘新技术与地籍测量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促进地籍测量工作更上一个台阶[1]。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各式各样的测绘新技术会为地籍测量贡献自身一份力。
1.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意义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人口逐年递增,这一情况自然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为了缓解这一社会压力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应的土地政策,以促进国家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利用。就目前我国整体情况而言,国家土地形势仍旧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以土地沙漠化问题为例,土地沙漠化造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降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我国相关报道指出,我国土地整理增地潜力可到达8300万亩左右,8300万亩地中有效耕地面积在4300万亩左右,这一数据表明,若要实现“到2020年全国完成土地整理不少于6.5亿亩,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不少于2300万亩,新增有效耕地不少于3700万亩”的目标还有着一定的差距[2]。土地整理质量受地籍测量成果重要影响,地籍测量涉及到地籍调查、测量技术,测量工作者要想对地籍数据信息进行测量,有必须要得到相关专业的培训考核。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确保土地开发整理的全面性、一致性及规模性,可以将杂乱无章的区域界限完善以促成和谐成果,确保土地界定流程流畅开展,为项目权属划分、地域界限划分等平面地理区域及平面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3]。
2.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类别
社会经济发展造就了不同的社会建筑物,造成地籍设施变得愈来愈稠密。地籍测量的开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好不多种不同类别的干扰源,各式各样的环境干扰因素等。随着现代测绘新技术不断研发创新,很大程度上提升地籍测量时间的掌握难度,使得地籍测量工作难以有效展开。相关测量管理部门务必要结合应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去获取地籍测量工作数据,关于现代测绘新技术可分成下述类别:
2.1雷达探地测量法
雷达探地,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运用探地雷达进行地籍测量的方法,它并不具有破坏性。探地雷达测量法只能运用在检测地籍档案上,对于跟踪测量并没有帮助。相对来说,它只是起到了一个补充的作用,作为其他测绘方法的辅助,并不是最主要的测绘方法。伴着地籍测量工作的进行,地籍测量会受到环境因素与地形的影响,雷达探地测量法可以应付一些特别情况,获得想要的结果。
2.2电磁感应测量法
电磁感应测量法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地籍测量方法,电磁感应测量法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平行间隔小的地籍环境进行精密检测,它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及类型采用不相同的线方法进行测量。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抓样法对现场的环境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针对的测量方法去检测地籍的施工条件。倾斜线法作为地籍测量重要方法中的一种,它简单而实用,可以被作为小的时间间隔,是几乎没影响的场地条件。它通过在地籍环境中搭一根线,再通过采用抓样法或者充电方法的地籍测量,最后完成地籍测量的目标。
2.3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
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无论在深度测量方法还是在平面环境中都得到了普遍运用。对于水泥水管涵洞的测量可以采用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而在测量的精度要求上就要相对应的降低。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法在测量城市地籍管道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确定其平面位置,也能达到测量精度提出的相关要求,唯独对于测量深度的确定却不能保证。对于管道的深度,我们可以根据面波色散特性的特点去确定非常态的速度区域。
2.4地震成像法
地震成像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测绘技术,经常被运用到城市的地下测量中去。城市地籍测量工作过程采用此法,可以获得一个美好的成果[4]。通过地下衍射波性产生的管线作用,我们能更加清晰的观测到地籍测绘点的位置。地震成像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地层的环境条件和脉冲多多少少会影响它的作用,偏低的脉冲能量会生成微弱的波群,它会加大对寻找管道位置的难度,还有波形也会受到异质性的干预。
2.5高密度电阻率法
对于不是开挖管道的位置,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准确的确定其位置。但是高密度电阻率法也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对于城市深埋的非开挖管道,它必须事先布置很长的测线。由于场地条件的约束,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优点就是通过电极安排可以获取许多观测信号。对地籍数据信息进行研究以及合适的演练,可以更加清楚的确定其位置以及目标的范围。
3.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3.1地籍测量中野外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
地籍测量中野外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直接开展地籍图纸、地形图纸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各个界点的坐标均能够运用上述两种模式展开运算、测量,还可通过将各个界点的坐标测量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就两组信息数据展开整合比对工作,再结合相关的程序软件进行自行的调节控制,从而得出最终的地籍数据图纸[5]。
3.2地籍测量中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的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包括矢量地图比较技术、影像比较技术以及叠加分析技术。在地图测绘实践过程中,地籍测量作业人员应当结合工作事情选取针对有效的测量技术,同时也可以选取多种技术展开一并配合应用,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图测量准确度、代表性,最终达到提高地图测绘质量及对目标点的有效监控、测量。
3.3地籍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地籍测量过程中,务必要获取两方面的数据信息,即土地特征数据信息及土地地理位置坐标数据信息。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有效应用,可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资源输出,而别GPS测量技术有着十分高的定位精确度,在地籍过程中即使不通视也不会对测量成果造成影响。针对未完成的基准控制点所处的偏远地区均能够展开高精密的定位测量,还不会受限于人类视野范围制约。GPS测量技术调节的网络几何图形不再是地图测量的影响因素,各个节点相互间距离均能够结合实际灵活的展开布控、GPS测量接收仪器逐步推陈出新,愈发的智能化,其不断缩减的质量、体积,为测量作业人员提供了便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积极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地籍测量是必经之路,各级部门单位务必要不断提升地籍测量机务能力,全面开发引进先进的测绘新技术,开展好每一项准备工作,获取令人满意的地籍测量成果。伴随测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新技术不但会在地籍测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还会在其他相关地籍测量工作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张国庆.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2):217-218.
[2]张雷雷. 试析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上旬刊), 2010,(12):120-121.
[3]黎程. 应用GPS技术的城市地籍测量控制网建立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0,(26):67-69.
【关键词】GPS RTK;精度;注意问题
1. GPS RTK原理
GPS RTK是一种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定位测量系统,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链组成,基准站连续跟踪全部可见GPS卫星,流动站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数据链接收基准站发出的信号,利用RTK软件进行相位差分处理,实时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
由于RTK采用OTF算法,当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步跟踪4颗以上卫星,在PDOP
2. 工程概况
通辽市水利勘察设计院为响应通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对西辽河通辽市城区段哲里木大桥至东外环路大桥间进行河道“综合治理”,施测了1:2000地形图18平方公里。测区属平原区,主河槽布满沙柳,河滩多为耕地,有几处险工及几处房屋。此时正是7月,若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效率低且浪费人力、财力。经过论证,决定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进行首级控制,然后用RTK技术做图根控制进行地形测量。
3. RTK仪器介绍
本次测量使用3台套拓普康公司的Topcon Hiper双频GPS接收机。它将GPS+天线、GPS+接收机主板、通讯板和锂电池集成为一体,GD-20个通用通道,能够接收和处理最多20个GPSL1/L2和WAAS信号。整周模糊度初始化采用OTF(L1,L1/L2)技术,发射和接收电台是内置PDL电台,采用UHF通讯,速率为38400b/s,使用标准天线的20W基准站电台,作业距离可达20公里左右,静态定位精度:平面3mm+1ppm×D;高程5mm+1ppm×D;RTK实时定位精度:平面10mm+1.5ppm×D;高程:20mm+1.5ppm×D,FC-2000测量手簿具有300MIPS超快运算速度的Hitachi SH4微处理器162.2MHz。
4. 技术设计
经过资料收集,找到1个国家三等三角点,1个我院原测量D级GPS点,根据现场踏勘,点位保存完好,可供使用。根据现场情况,在现有堤防及公路附近做永久控制点,并综合考虑GPS基线向量网,决定以佟德店国家三等三角点和D级GPS点V4为基线采用同步方式中的边连式布设E级GPS控制网。该方案的特点是: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始终保持有一条边相连,有较高的图形强度,以保证控制网的精度。以四等水准点V4为起始点,联测五等闭合水准路线。使用RTK进行地形图测量。
5. 作业实施
使用拓普康随机静态解算软件进行解算,得到的同步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点位中误差等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作业过程中采用的是任意点建站,在采集WGS84坐标时,将RTK记录模式设定为自动记录模式,平面精度设定为±2cm,高程精度设定为±3cm,超过此限差的测量数据不得记录。通过坐标校正求的各点的转换参数,小于±2cm。
为保证图根点及碎部点精度可靠性,在RTK作业过程中每次开始测量开机之后和结束测量关机之前均在已知点或基点桩上进行重点检测。作业期间在9个点上检测了48次。
6. 精度分析
本次测量实施,采用GPS RTK方法,其成果精度主要取决于GPS RTK测量的数据质量。除了在实测过程中采用高于技术设计要求的精度控制指标外,对GPS RTK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外符合检查,包括已知点检查和异站重点检查。平面及高程检测较差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表明,实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和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
7. 影响精度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
7.1 应用GPS RTK技术进行测量时,其误差来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
(2)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误差;
(3)观测误差和地面接收设备的误差;
(4)采用软件的数学模型误差。
7.2 针对以上误差来源,结合RTK工作的特性,在具体工作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测区开展工作前,可先做一下星历预报分析,尽量挑选卫星数多、卫星图形结构好的时段进行作业;在电磁波密集的大中型城区作业时,应做电台信号传播实验,选择适当的频点以避免RTK电台信号被其它电磁波信号干扰。
(2)基准点应安置在地势高、对天通视条件好的高等级已知点上,有利于基站卫星信号的接收和电台数据链的发射。
(3)选用质量好的接收机和数据处理软件,能够较好的降低因接收设备带来的误差,而好的数据处理软件能通过有效的数学模型削弱大部分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和信号传播过程中带来的误差。
(4)多进行检测,包括已知点检测和异站重点检测,这是保证RTK数据可靠性的有效方式。
(5)求解准确的地方坐标系转换参数。GPS RTK测量是在 WGS-84坐标系中进行的,而工程实践中多是在平面坐标系中进行的,这就存在坐标系的转换问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联测均匀分布于测区的平面坐标系已知点以求得高精度的测区平面坐标系转换参数。
(6)初始化的问题。现在的GPS RTK设备一般都支持动态初始化,在作业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整周模糊度是否处于固定状态。对于cm级精度要求的RTK作业,浮动解的精度都是不可靠的。
(7)RTK作业距离的问题。目前RTK作业距离受作业精度要求和数据链传输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控制在约5Km达到cm级的精度指标是比较可靠的。
8. 结语
结合实践的项目可以看出,RTK技术地形图测量中,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的精度,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节省人力、财力,作业效率提高很多。为以后各行业地形图测量选择仪器设备、测量方法提供参考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RTK技术;土地测量;精度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土地测量是指借助测量学知识,对沙漠、山地或平原等各种类型的土地形态进行测量,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整合,是土地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测绘工作,主要测量的特征有土地平整度、地形地貌、土地可利用度等。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地域等的不同,在测量工作中会出现各类不同的问题,而这些也并不是传统的手段所能解决,所以就需要引入新的测绘技术――RTK技术。这一技术也在土地测绘工作中占得到广泛的应用,RTK技术的精度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其精度颇受土地测绘工作者的关注。
1.RTK技术的相关介绍
1.1 RTK 测量技术的定义
RTK ,全称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是全球定位导航技术中的动态定位模式。该技术依赖于GPS卫星等各个站点实时传输来的数据进而实现三维的定位。这种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的级别,而且测量的时间控制在一秒以内,在测量界是一次革命性创新。
1.2 RTK 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
RTK 测量技术之所以能完美的完成测量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流动站、参考站、 GPS卫星和测站点等的共同努力。其中,参考站的功能就是将它观测的值以及坐标的信息都传送给流动站,而流动站除了来自参考站的数据信息,还要接受卫星观测到的数据,并深入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RTK系统在实时传输这些数据的过程中运算等距离内的测站点 的三维坐标,并形成有效的数据测量 。
1.3 RTK 测量技术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而言,RTK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就是该测量技术的定位精度非常的高,而且测量到的数据十分安全可靠;其次就是该测量技术方法操作十分的方便,便于使用;该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的人员少,而大大提升了测量的效益。
2.土地测绘中RTK技术的应用
2.1在测量地籍中的运用
在地籍测量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严格对外部的大范围进行控制,通过RTK技术,对地籍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若测量的是较简单的区域边界,也就是说测量区域内或其周边范围没有大型的建筑物,那么对该区域的测量可以直接使用RTK技术,省去很多的测量环节,可以较为真实的记录到区域控制点周边的坐标;若测量的是较为复杂的区域边界,也就是说测量区域内有大型的建筑物或高压电影响GPS的信号情况,在对该区域进行测量要找到能够安装GPS接收器的控制点,通过布点测量才能充分的发挥出RTK技术的优点,能够对该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2.2在界定建筑用地中的运用
对建筑用地的勘测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其测量数据要同国家大地坐标的标准规格相符合,通过传统的测量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精度。通过RTK技术的使用,其测量的数据能够符合大地坐标级联测要求,有效降低控制点数量,准确获取真实的土地坐标信息,同时,RTK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低成本、可分享的优点。其基本流程如下:审查文件―到现场进行勘探―测绘―复核结果―绘制工程图―报告撰写―存档,同时,RTK技术可以简化勘测程序,能有效提高国家级大型工程的效率。
2.3在测量违法占地中的运用
我国对违法占地情况的描述有未批先建、农村私宅、不经批准改变土地用处等,这些情况的共同之处有:面积小、数量大、分布零星。基于违法占地情况的这些特点,给查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通过RTK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对违法占地测量的效率,在保证精确度的同时减少劳动力的大量浪费,有效保障我国的耕地总数。
3. RTK测量技术的精度
RTK的测量精度是该技术的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因为该技术精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测量技术的精准程度,也就间接的决定了测量工作的质量的高低。
3.1 RTK测量技术的精度的评定方法
RTK技术的精度测量的方法有许多,本文主要终点介绍其中一种――多历元观测方法。在以往的测量精度的方法中,大多是要求在相同的观测情形下,多次的重复的观测所要测量的未知量,然后把这些多次观测到的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精度测量的结果,但显然的,这种方法在RTK的精度测量中是不可行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RTK的测量中,各个历元之间的的观测条件是不可能相同的,这样就根本不能完成定权的任务。第二个原因就是并不能采用多历元得出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来得到精度值。另外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在RTK测量技术中,即使对取了多个观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得到的精度也不会变得更加精确。具体原因就是,差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少量GPS观测的误差,但是在最终的数据的计算中,误差还是存在的,再加上系统误差的存在,得到的数据的精度就会大打折扣。
3.2 RTK测量的平面精度评定
RTK测量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文会做一定的介绍。因此,在测量的数据中必然或多或少的存在误差。而且在最后需要得到的平面直角坐标的数值,这样误差会更大,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误差模型。要建立误差计算模型,必须在RTK的基准站设置完毕之后,检验基准站的坐标输入、天线高度、转换参数是否正确。从而才能更好的评定RTK测点的精度。
4. RTK技术精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1)RTK的测量点要尽量避开高压线、发射台、房屋等因素的影响,选取开阔的平地。RTK技术的作业要有至少5颗卫星支持,其几何图形的因子数值要低于6(含6)。
(2)若需要移动基准站,则需要到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测。其一是为了保证对基准站和流动站的正确设置,其二是为了检测控制点之间的兼容性和对方便图根精度的评定。
(3)RTK技术的双差固定解置信度规定为99.9%,因此,在RTK技术图根控制点的测量、放样的过程中,需要观测员的高度集中,对出现异常的高程值及时上报处理,避免引入粗差,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曹延村. 浅谈GPS实时动态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07).
[2] 王运旗,王峰,高乔基. GPS-RTK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 2011(16)
一、考核目的和意义
我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南水北调水质安全,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开展此项考核,是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考核结果关乎今后中、省对我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正常拨付和奖励。因此,全县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
二、考核范围
依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所列,我县全境均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范围之内。
三、考核内容和指标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内容包括自然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自然环境质量指标包括水、空气、声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等,各项考核指标数据由县环保局按照省、市环保部门的要求收集、整理。我县不能独立完成的监测数据,由县环保局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获得。
生态环境状况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域湿地覆盖率、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等,其中林地覆盖率由县林业局负责提供;草地覆盖率由县农业局负责提供;水域湿地覆盖率由县水利局、林业局负责提供;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由县国土局、城建局负责提供。各部门必须按照真实、科学、及时的原则,与县环保局协调一致提供考核数据。
四、技术规范和标准
自然环境质量状况中的水、空气、声环境质量监测,依据《市监测方案》规定,按照相关的技术规定和标准执行,从样品采集、流转、分析到数据审核都要有完整的记录,并进行三级审核,同时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其中声环境质量监测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有关要求。
生态环境状况指标中的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域湿地覆盖率、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等指标解释按照国家林业、农业、水利、国土、城建等主管部门概念。
五、监测时间
按照《市监测方案》要求,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自2011年5月起实施。
1.1土石方开挖、弃土破坏周围植被。1.2基础施工材料数量计划过多,堆放不合理,造成清理困难。1.3因施工机械出现渗漏油而污染地面。1.4在树木茂盛和果园,采用内抱杆外拉线的施工方法而大量砍伐树木。1.5展放导线时因清除放线通道而大量砍伐树木。1.6铁塔组立和架线时,所占用的施工场地过大。1.7施工场地有暗藏的古墓、化石、文物和其他有地质和考古价值的物品。1.8在架线施工中,修筑施工运输道路造成环境破坏。1.9施工后清场不彻底,一些材料的包装物和施工废弃物没有回收或回收不干净。1.10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污染。
2对上述原因的解决办法
2.1建立送电线路工程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职工自觉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和尽量减少对施工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影响。2.2基础施工时,开挖出来的土方应合理堆置,施工剩余的土石方尽快运送到合适地点。施工结束后,将塔基处地形、地貌用填土、护坡等方式最大限度的恢复到原状态。2.3为了保护基坑周围植被,做到工完、料清、场净,基础施工时,砂、石、水泥堆放处敷彩条隔离布;材料定量供应,达到少占地,避免浪费,场地容易清理的目的。2.4施工机械设备在投入施工前,必须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各部件处于良好状态,并应经常检查、维护,避免渗、漏油污染地面。2.5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现场整洁,及时排除雨水和污水,从现场清除并运走废料、垃圾及不再需要的物品。2.6铁塔组立施工时合理布置场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在林木茂盛和果园处采用小抱杆起吊铁塔,减少树木砍伐。2.7在架线施工中,合理地选择牵张场位置,尽可能把牵张场选择在有道路可以到达的地方,少修筑道路,采用耐张塔高空平衡挂线减少地面作业,尽可能减少对树木和植被的毁坏。2.8展放导引绳时不砍通道,利用压线设备使导引绳徐徐升空。2.9施工人员在工地用餐时,应自带餐具,不得使用一次性餐具。2.10按照建设单位对工程环保工作的要求,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环保工作。2.11与当地环保和文物部门取得联系,在施工中注意搞好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工作。所有在工地被发掘的化石、硬币及有价值的物品,或文物、及有地质考古价值的其他遗迹和物品,应被视为国家的绝对财产。应采取合理措施,严禁施工人员或其他人移动、损害这类物品;发现文物等,应立即停止施工,通知监理工程师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处理这些物品。2.12在建设单位发出任何移交证书后,项目经理部应及时将所有的设备、多余材料、垃圾及各种临时工程清除、移走,并使工程及工地保持清洁,使业主、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满意。
3通过改进和创新施工方法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1在高山大岭和森林保护区内用经纬仪复测分坑过程中,因通视条件差而大量砍伐树木。通过对通常复测分坑方法的改进,用GPS配合经纬仪复测(经纬仪针对线路交叉跨越的测量),在复测过程中定出线路方向桩,以方向桩为依据,用经纬仪对一般直线、转角和单变双分歧塔等杆塔基础的分坑。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避免了测量误差的累计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因通视条件差而大量砍伐树木和农作物,对保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2改造线路和放线前用经纬仪对输电线路进行视距、高差的测量,因通视条件差而大量砍伐树木。通过对输电线路传统的视距、高差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利用三角高程的测量原理,经过公式推导,提出了求视距、高差的间接测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精度而且可以跨一般障碍测量,不因大量的砍伐树木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3传统的分解组塔方法组塔时需要起重设备升降抱杆,使用工器具较多,在山区复杂地形施工中运输困难,工作效率较低。该方法还需要反复进行抱杆升降,因固定抱杆需要打临时拉线和进行升降抱杆需要动用一整套的起重设备,占用施工场地较大,毁坏青苗和树木较多,从而出现土地承包户阻挡而无法施工,加大了施工通道的协调难度。在一少部分具备固定临时拉线的地形,因山区大部分地质开挖为石坑,地锚坑开挖难度大,组立前的准备时间长。基于传统的分解组塔方法在山区复杂地形组塔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研究和探索,总结出由塔角主材一带一和一带二的组塔方法代替抱杆分解组立塔身的方法;总结出无抱杆分解吊装地线横担和导线横担的方法。经实践证明不仅解决了山区复杂地形组塔的难点,而且可以减少组塔用的工器具,降低了工程费用,避免了组塔过程中毁坏大量青苗和树木,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4从降低工程造价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对山区铁塔基础型式及塔高设计的建议
在长期送电线路施工中发现相似的地形、不同的铁塔基础型式和塔高在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截然不同。在长期送电线路施工中发现相似的地形、相同的杆塔型式、在线路铁塔基础设计中,不同的基础型式在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截然不同。通常的铁塔基础型式是四个基础顶面等高,在山区施工中为保证基础正常施工需要大量的降基面,一般山区降基面需要2-6米,降基面开挖大量的土石方产生的结果使塔基周围树木被毁、塔基以下山坡上的树木被被大量的砸坏、山区本身就少的耕地被掩埋,因降方本身改变了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还会因暴雨所产生的泥石流造成对耕地的多次掩埋、对山下公路和居民建筑的多次破坏。在山区可以推广和使用高低腿铁塔基础的设计,高低腿基础设计可以根据地形配置不同基础高度,不同型式的高低腿铁塔基础来适应山区不同复杂变化的地形,在送电线路施工中发现根据山区不同地形设计的不同型式的高低腿基础施工,可以减少基面的开方量和降低工程造价,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大部分山区采用的还是通常的基础型式,高低腿基础的设计还没有被广泛的的推广和应用,有的工程即使部分地形采用了高低腿铁塔基础,但高低腿铁塔基础型式单一不能适应复杂变化的山区地形,为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生态环境,建议山区应根据不同地形采用不同型式的高低腿铁塔基础设计,达到减低工程造价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在长期送电线路施工中发现,相似的地形,相同的基础型式,不同的塔高,在送电线路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截然不同。通常杆塔高度的设计主要是满足导线对地或对交叉跨越物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对架线完毕后线下及边线外的树木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砍伐,因大规模的树木砍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山区的林区应采用高跨设计,虽然也因增高杆塔而增大投资,但增高杆塔的费用远远低于投运前因清理线路通道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山区的林区采用高跨设计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例某山区110KV线路,途径山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树木为刺梅、柏树、松树等,按照线路通道宽度需要30米左右,档距为500米保守估计需要砍伐2000多颗,就树木本身的补偿费用在10几万元左右,根据导线跨越果树及经济作物最小距离3米的规定,塔高增加3米即可不砍伐线路通道,增加塔高的费用在3000元左右,增加塔高的费用远远低于树木砍伐的费用,并且还可以减少为保证导线对地的安全距离而采用的降方处理,故在山区采用高跨设计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因清理线路通道而进行树木补偿的交涉时间,减少外部干扰及不安全因素、对保护环境资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5应用实例
5.1在龙高、九虢∏接新安变线路工程施工中,由于该工程处在山区,全线大部分施工地段基本不通视,在山上有限的几基铁塔高差相对小,树木相对少,但当时正值夏季,高杆农作物较多,通视条件相对差,如果利用通常的方法进行施工,必然因砍伐树木和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我们利用改进后的新方法,在找桩过程中方便快捷,因该方法不存在累计误差,不仅测量精确度高于传统方法而且避免了砍伐大量的林木,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5.2在汝阳—小店线路工程施工中,放线前利用改进的方法对大档距视距、高差的检查,不仅测量精确度高而且不因大量的砍伐树木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3小店—付店线路工程大部分处于山区,全线设计为双回路,由于地形复杂,抱杆和起重抱杆用的工器具运输困难,并且大部分地形不具备安装固定抱杆临时拉线的地锚位置,一部分具备安装临时拉线的地形,由于地处森林保护区,施工需要毁坏大量的果树和林木,需要到林业部门办理的砍伐证和进行青苗补偿交涉,协调难度大,由于地处山区开挖的地锚坑大部分为石坑施工难度大。我们采用分解组塔的新方法,取消了抱杆,利用简单的组塔工具进行杆塔组立,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可以减少因施工而造成的青苗毁坏,对保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勘测定界;测绘;土地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土地勘测定界是地籍管理中用地审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建设用地审批科学、合理、准确的手段。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收(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意义在于:保障用地审查,使用地审批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健全了用地的准入制度;使项目用地依法、科学、集约和规范,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保障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是项目用地从立项到审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勘测定界图测绘工作
1、收集资料、查阅有关文件
土地勘测定界前期收集资料是很关键的工作,资料的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进度。资料准备包括收集相关技术规定、用地批准文件、相关图件资料、相关权属证明文件及控制点成果等,并整理、分析收集的资料。(1)收集相关技术规定及用地批准文件。收集《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土地登记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等作为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政策保障。同时,上述技术规程也是用于向用地单位或土地权属单位解释的法律、法规依据。查阅由用地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用地范围图;批准的施工设计和有关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期对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以保证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合理、合法。收集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建设用地单位提供的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明确任务要求。(2)收集相关的图件资料。勘测定界工作应尽量搜集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界线图、测区范围内的航片、土地权属界线图、用地单位提供的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地籍图、地形图作为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及航片作为现场调查核实权属及地类的主要图件资料;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作为编绘勘测定界时转绘基本农田界线及农用地转用范围线的基础图件;用地范围图及项目用地工程总平面图作为勘测定界时放样测量的基础图件;土地利用现状图还用于制作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3)收集权属证明文件。权属证明文件的收集包括土地权属文件、征收(用)土地文件、土地承包合同(协议)、土地出让合同、清理违法占地的处理文件、用地单位的权源证明等,作为权属认定的依据。此外,还应搜集工作范围内各种用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产权资料作为权属检核的依据。搜集不全的相关权属证明文件也可以在土地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时补充搜集。(4)收集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控制点点之记、控制点网图、原控制网技术设计书、有关坐标系统的投影带、投影面等资料,作为布设勘测定界控制网的依据。搜集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作为放样元素,对于线性工程还应收集中线点设计坐标、线性工程占地宽度表及各类曲线元素。
2、现场踏勘,制定技术方案
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收集的控制点成果资料,了解项目用地附近的各级控制点的标石完好情况和现场通视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对于线形和大型建设项目用地还应调查了解交通和地理条件。(1)技术方案的内容: 1)用地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权属状况、地形地貌等。2)工作程序、时间要求、经费安排、人员配备情况。3)工作底图的选择、测量方法、成果要求。4)控制网的布设方法、测量所需仪器状况、技术依据。(2)技术方案的编写。技术方案要由工程负责人严格按照各种技术规范,特别是《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的要求,会同主要参加的技术人员讨论后共同编写。(3)技术方案的审核技术方案编写完成后,工作单位的主管领导要亲自审核方案的可行性,经与技术人员论证后批准施行。
3、土地勘测定界图的绘制
土地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一般不得小于l:2000,大型工程经有权批准项目用地的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幅面采用50cm×50cm和50cm×40cm,分幅方法应采用有关规范所要求的方法,便于各种比例尺地籍图的连接。勘测定界图的分幅编号方法与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方法相似。界址点及界址线的编绘利用放样后复测的界址点坐标,直接展绘在工作底图上,图上连接界址点形成界址线。界址桩在图上必须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按顺时针编号。界址桩之间的距离,直线最长为150m,转折点必须设置界址桩。对于大型线性工程,直线段距离可适当延长。界址点位置用直径为0.8mm 的红色圆圈表示。界址线的绘制用红色实线表示;基本农田界线使用绿色实线绘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范围线使用黄色实线绘制;地类界线用直径0.3mm、点间距 1.5mm 的点线表示。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农用地转用范围线及地类界线的绘制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限、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的编绘,应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资料进行编绘。用地面积、各种符号绘制及文字数字的注记土地勘测定界图上用地范围内每个权属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面积,每个地块均应在适当的位置注记地类号和面积。
4、勘测定界数字化成图
(1)勘测定界图平面控制坐标系统采用勘测地籍图和地形图一致的国家和城市平面控制网,利用 GPS 和全站仪进行测区的控制加密工作。(2)用地范围内和其附近的土地利用现状勘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勘丈法测量。勘测中以地籍详查、规划等资料为参考,做好外业记录和勾绘草图。勘测的要素是:①政区划界、土地权属界;②土地利用类型、地类界、基本农田界线、耕地保护区界;③现状地物、涉及补偿地物;④征用(划拨)、出让等用地方式内的范围及界线;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城市一般不应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 1:10000。(3)数字化成图基本方法是:展绘数字基础;展绘界址点;绘制界址线;展绘和装绘地类界折点;勾绘地类界;描绘地类要素;注记整饰数字化图。(4)勘测定界图基本内容包括:①用地界址点、界址线、用地总面积;②权属单位名称、地块编号、土地利用类型代号及面积;③行政界、权属界、地类和地物界;④基本农田界、耕地保护界及级别;⑤主要地貌要素、文字注记、数学要素;⑥《界址点坐标表》、图例、图章、方格网及方格注记。
5、土地勘测定界成果验收
(1)成果资料的内容勘测定界内业整理结束后,应提交勘测定界图、外业记录、计算手簿、控制网点图、平差计算资料等外业资料及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供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核定。技术报告书内容包括勘测定界技术说明、勘测表、勘测定界面积表、土地分类面积表、用地范围略图、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和界址点标记。(2)成果资料的检查检查工作是勘测定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以相关的技术规程为依据,严格进行内外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控制、细部测量、勘测定界图和技术报告书等内外业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及图件,实施单位须提供详细的白检报告。勘测定界工作完成后,应由有权批准用地沪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指派已取得土地勘测许可证的勘测单位,按相关的技术规程的要求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
三、结语
总之,土地勘测定界测绘工作保证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了解政策背景,按辖区国土主管部门的要求,遵照测绘基本原则进行测绘。同时要不断更新各种测绘技术和相关软件,保证勘测定界图的标准、精确、成果质量优异,为整个城市的建设、管理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GPS-RTK测量技术;供水工程;应用
1.GPS-RTK测量技术简介
RTK测量技术是一种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RTK技术的实现,代表了GPS测量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原理是根据载波相位观进行测量,就其效果而言,在野外获取点位的水平精度为厘米级。一般而言,厘米级精度必须通过采用常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动态测量)后解算才可获取,而GPS-RTK则可实时获取厘米级精度。
RTK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和流动站接收机这三个部分组成。RTK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GPS接收机安置在已知基准站上,连续观测所有可见卫星,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将所观测的数据和信息实时发送给流动站,与此同时,根据相应的定位原理,对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进行实时解算,得到精确定位数据。
RTK测量技术与其他普通测量技术相比,其优势居多,如定位精度高、作业距离远、效率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快速提供三维坐标等。
2.GPS-RTK测量技术在伊犁新天煤化工供水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供水工程的测量手段在不断更新,比如前文所述的GPS-RTK测量。伊犁新天煤化工供水工程在征地、管线及建筑物测量放线等过程中就采用了GPS-RTK测量技术,测量效果准确,实用性较强。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在本工程中使用的仪器是中海达V8 GNSS。作业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山区无网络信号区域,且作业半径较近的时候采用电台模式进行测量;另一种采用GSM模式进行测量,其数传技术不受作业距离的限制、特别适合山区、林区等传统电台信号阻挡严重的复杂地区作业,抗干扰能力强。结合伊犁地区的地形以及供水工程的特点,在主要地域内采用了GSM模式。
2.1工程简介
新天煤化工供水工程年供水量2600万m3,正常流量为0.9m3/s,本工程的特点是高扬程、大流量、长管道,取水口至园区接口的自然落差为430m,管道总长19.66Km,由于工程从伊犁河取水,牵扯征地、赔偿等问题,经过伊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最终确定了取水口位置。管道沿线穿越耕地、树林、铁路、高速公路,工程的前期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引水闸、引水渠、沉砂池、泵站、管道、高位水池、高位蓄水池及管道建筑物等的施工,根据项目线路较长且主要建筑物分散的特点,在工程区沿线共布置4处工区,其中1#工区供应范围为引水闸、暗渠、沉砂池、一级泵站、水厂、防洪堤及部分一级管线。2#工区供应范围为部分一级管线、高位水池、部分自压管线。3#工区供应范围为部分自压管线、二级泵站、二级管线。4#工区供应范围为部分三级泵站、调节池、三级管线。
2.2线路及测图控制测量
在原来的工程线路和测图控制测量中,坐标成果是采用全站仪测角、测距计算内业平差来得到的,此方法虽然能够达到目标,但是所要耗费的人力和时间较多,而采用GPS-RTK进行测量在少量的人力和时间下得到坐标成果,并且为了方便后序利用,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可通过手持控制器来向后序提供。
2.3征地放线和碎部测量
在进行征地放线和碎部测量时采取GPS-RTK测量技术,不仅能够节省工程时间,而且还不受测站的通视限制,使测量更加灵活便捷。
2.4GPS-RTK测量技术在本供水工程测量中的技术措施
为了确保测量的质量,采用GPS-RTK测量技术的同时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为了使卫星信号更加稳定以及获取更加可靠的观测成果,在测量时可以适当增加观测次数,即观测次数可为4次左右;其次,点校正;再次,为了确保初始化工作的准确性,在观测之前,流动站必须进行已知点校核;第四,为了确保整个成果可靠性和连续性较强,多次检查测段,一定要有重合点检查;最后,重合点检测以及全站仪测量边长的检核,不仅仅只出现在一个基准点,而每个不同的基准点都必须要进行这些检核。
另外本供水工程中采用的坐标系是国家80系,但在GPS测量中接收机所测得的平面坐标是一地球质心为原点的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坐标系),所以在每次开始作业时必须先进行坐标系转换。
通常坐标系转换方法有三参数、四参数+高程拟合、七参数法,在本工程中使用后两种方法进行改正。在此工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供水管线范围内共布设了25个GPS控制点,满足了工程测量需要并保证测量精度。
3.本供水工程中测量所要注意的问题
3.1基准站的位置
基准站位置的合理选择在RTK测量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必须确保基准站位置的正确性。
首先,为了确保能够顺利接收到卫星信号,基准站应选择在无障碍物的地方,并且确保天线高度要比作业人员身高;
其次,为了避免周围磁场干扰GPS卫星信号和电台信号,因此,应与微波电、高压输电线、大功率无线电输电台这些磁场距离远些;
再次,为了使多路径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应确保周围没有其他GPS信号反射物,确保传送和接收卫星信号方便,并且需要,不定时检测流动站圆水准器;
最后,为了方便接送,选择交通方便的测区位置。
3.2基准站点的密度
在测量过程中必须要有良好的基准站与流动站间的数据通讯,这是除要求要有数量充足的卫星和最佳的几何分别之外的最重要的部分。本工程实践证明:采用电台模式下测量时,基准站与流动站应保持10km的距离。此距离的确定必须考虑很多因素,如障碍物遮挡、传输路径衰减、无线电波干扰等。在GSM模式下测量时,基准站与流动站间距可控制到20KM-25KM,需有较强的移动网络信号。
3.3校核与点校正
通过测量已测点的方法来检核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设置。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有条件的测区还可以增加平面已知点和高程已知点的测量。
4.结语
综上所述,GPS-RTK测量的平面点位精度和高程点位精度分为都可达到厘米级和分米级,无误差传递;对于那些受地形限制等严重遮挡卫星信号的地方,采用RTK加全站仪作业。总而言之,利用GPS-RTK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单人作业,这样不仅使人力得到有效的节省,更重要的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由此可见,GPS-RTK在供水工程中的测量应用前景非常好。
参考文献:
[1]朱天增.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0(07)
[2]刘洪同,徐利民,张效忠.RTK技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28)
[3]杨立湖.RTK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J].四川建材.2010(02)
关键词:GPS-RTK技术、全站仪、测量
下面本文将以福州市晋安区新农村规划为例介绍GPS-RTK技术和全站仪相结合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1.测区概况:
晋安区位于福州市北部,部分区域为城区,部分为丘陵山区。本测区属丘陵山区地带,距福州市城区约30KM,因测区是著名的寿山石产地,私挖倒盗採现象较多,所以地形较破碎、乱掘地较多,山上植被以竹子为主,松、杉、柏等树种夹杂其中,靠近居民区附近大多为灌木等植物,因经济发展,原为耕地的土地现大多已成荒草地,部分村庄有少量水田、菜地及水塘。测区面积总计约8KM^2。
2.资料及仪器的准备
进入测区之前,对测区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包括:
a) 寿山乡、宦溪镇、日溪乡的各村庄行政界线结合图,测区内每个村庄各约3个GPS D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该控制点为福州市勘测院2011年施测,保存完好,相互通视,精度满足要求。
b) 《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1:1000地形图测量技术规定》 2011年8月;
c) FCB 001-2005《福建省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d) 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仪器包括:南方GPS S86-T双频(1主机3移动站) S82-T 双频(1主机3移动站)
中海达V8 GPS 双频(1主机3移动站)
全站仪:莱卡S30 1”一套 拓普康 5” 一套 中纬 6” 一套 索佳 2” 一套
3.外业测量
a).控制测量
以各村的D级控制点作为测区内各村庄的首级控制,在此基础上用GPS-RTK技术和全站仪布设图根控制网点,由于测区内各村庄的情况差别较大,因此采用了不同的控制方法,对面积较大村庄的图根控制网采用GPS-RTK测量加全站仪导线控制的办法布设,对村庄内小部分难以布点的区域采用全站仪极点辐射的方法进行加密控制;对面积较小、通视条件较好的村庄我们在首级控制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辐射布点。在进行图根控制布点时,在条件需可的情况下尽量的加密控制点,以便于后面进行的数字化测图工作,提高测图精度及工作效率。
控制点的布设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这对提高控制网的精度提供了保证,点位设置要便于观测,尽量不影响道路的通行,对一些需设基站要进行RTK测量的的控制点要考虑一些特殊的外界观测条件,基准站的设置应尽量避开高压线、高大建筑物、高密的树林、大面积水域、远离强电磁波发射源等。为了增大基准站无线电发射的距离,要尽可能把基准站放在地势较高、开阔的地方;对RTK所测图根点在全站仪使用时进行检查,以保证图根点的精度。
b).外业碎部测量
本测区内地物地貌较复杂,居民地有些村庄房屋较集中,但大部分房屋较分散,房屋以廊房居多,由于寿山村为较富裕村,所以房屋加盖情况较多。另外,电力、通讯、路灯线路混杂,很多线路共用,所以在图面上准确反映地物地貌牲性特别重要。针对以上实际情况,采取了全站仪和RTK在同一测量区域联合进行测量,取长补短,具体的方法是:用RTK在树木较少、卫星质量较好的空旷区域进行测量,如地形高程点的采集,河流、道路、陡坎、斜坡及独立地物等的测量;全站仪主要利用控制点对建筑物、电杆、道路以及RTK不能测量的碎部点进行测量。为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对施测的每一个点进行编码,同时根据需要绘制出相应草图,全站仪及RTK在测量完每一区域后,要对该区域进行检查,做到草图无画错、观测无漏测现象,为快速准确的完成内业打下基础。
4.内业成图及精度检核
每天完成外业后,将当天全站仪及RTK采集的原始数据转换成统一的*.dat数据文件然后汇总并放入同一文件夹内,以观测日期为文件夹名,通过CASS 8.0展野外测点点号,将所展测量点号统一为一个图层,将当天的观测日期作为图层名,并设定给适当的颜色以区分后面日期观测的数据,便于以后检查复核,最后根据外业绘制的草图和点号进行数字化成图,在成图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相应地物的图层名、颜色、线形等,对CASS 8.0中的常用命令要熟记,尽量用缩写的命令,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内业完成当天外业所有观测区域的成图,对无把握正确成图的区域部分作标记,对此区域第二天根据需要重新进行施测或查看。
5.测量精度的分析和提高
为了检验RTK的测量精度,我们对一些地物点通过与全站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图根点边长精度≤±1cm,平面位置精度≤±4cm,高程精度≤±7cm,根据《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1:1000地形图测量技术规定》可以看出精度满足要求。
测量精度的提高:对于地形复杂区域,适当增加控制点的数量。要架全站仪的控制点,应至少保证2点以上通视,尽量少支站,点位应选择在较高的、易保存不易破坏的地方,同时尽量兼顾RTK测量时基准站对控制点布设的一些要求。
为减少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时应选用高精度,性能稳定且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小的仪器。RTK测定的点必须是固定解状态下测定,测量尽量选择在早上或下午的时间进行观测。全站仪观测时应尽量避开温差变化较快时段,棱镜位置应正确反映地物的位置,全站仪免棱镜观测时,应注意遮挡物对观测的影响,清除目标方向内的遮挡物,提高观测精度。
6.总结
采用GPS-RTK实时动太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相结合进行的地形测量是对传统地形测量的突破,RTK和全站仪的联合数据采集,极大的提高了地形测量的作业效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全站仪易受地形、植被等对通视的影响,RTK易受地物等外界因素的干扰,通过它们的结合有效克服了各自的缺点,发挥了各自的优点,它们的结合今后必将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关键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鉴定;回弹;钻芯;
Abstract: in the 1960 s in China is the small reservoir built on stage, afte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use, and then design conditions,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background, decided to most small reservoirs are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diseases. These small reservoirs in its place region also bear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water conservancy, therefore, timely for small reservoirs danger-eliminating and reinforcing the safety appraisal of loc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afety stable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bilit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Keywords: small reservoirs; Strengthening problems; Safety appraisal; The springback; Got;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性:
小型水库是应当地农田灌溉以及水利发电等的需要修建的,对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以及农业生产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小型水库在其所处地域内还承担着很重要的水利职能,如防洪、灌溉,挡潮、排涝,捍卫耕地面积,蓄水发电等任务;我国的小型水库很多都在上世纪 60年代集中修建的,当时的设计能力以及施工水平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使用,多数小型水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不及时对这些病害的小型水库进行及时的除险加固后患无穷。我国幅员辽阔,这些小型水库所处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千差万别,要想做好这些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就需要有一套成熟的针对不同类别的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鉴定的思路和方法。
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鉴定的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一个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安全鉴定工作,重视的测量工作是必不可少。详查和测量是在对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之前对小型水库进行全面了解的最好方式。很多小型水库当初设计的图纸可能都已经没有办法找到,所以必须在除险加固设计之初要对小型水库做一个全面的数据的测量,通常情况下可以委托一个专业的测量机构对小型水库进行测量,需要得出的数据主要有:水库所处的区域地形数据,水库大坝的横断面以及纵断面参数,泄洪道以及灌溉渠道的具体参数,混凝土构造构件强度参数。另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此工作时,具体测量单位需要在对照现有的水库的参数的基础之上,对水库的实际进行多次的测量,尽可能的减少测量的误差,为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提供详实的准确的数据依据。
混凝土构造的小型水库,混凝土强度一直以来是检测混凝土质量是否合格的至关重要的标准,而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通常有非破损法、部分破损法,非破损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部分破损法主要有钻芯法、拨出法。其中由于回弹法与超声法各自的优点,目前二者在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对于混凝土构造的小型水库,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测量方法都采用回弹法检测、钻芯法检测。目的是检测各构件混凝土结构强度不同部位结构质量情况。
1、工作方法技术
1.1回弹法检测
每一检测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整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对浮浆层及凹凸不平面进行处理,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和碎屑;检测时应严格遵守“随机”的原则,抽检数量不小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个测区,每一测区读取16个回弹值。回弹仪的检测精度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检测前后均应做率定试验,每次使用完毕都要进行保养,并按规定对回弹仪进行检定,以保证回弹仪的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检测数据合理性。
1.2钻芯法检测
合理选择钻芯位置可减少测试误差,避免出现意外事故。钻芯取样要在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部位;混凝土强度质量具有代表性的部位;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部位;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并尽量避开其它钢筋。室内试验对芯样如何截取最能反映混凝土强度的那一段以及对表面平整度进行处理成为关键,尽量避开混凝土上层浆量相对较多部位,当芯样钻取后存在某种缺陷,例如蜂窝、钢筋、破损时,应以甄别处理以免造成误判。试样养护、试压等过程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程,避免对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评定造成影响。
2、检测技术分析
通过大量回弹法检测、钻芯法检测工作,在实践中发现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2.1回弹法检测优点:仪器构造简单,易于携带使用;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检测灵活快捷,几乎不受构件尺寸、形状的影响;对结构不会造成损害。回弹法检测缺点: 有受环境湿度的影响较大;受碳化深度的影响;受不同检测部位的影响;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配筋的影响;受表层状态的影响。
2.2钻芯法检测优点:可直接测得混凝土的强度;芯样强度更接近结构实体强度。钻芯法检测缺点:则钻芯设备昂贵复杂;操作麻烦;芯样处理复杂;尤其在对芯样进行表面时若处理稍有偏差,就会对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对结构造成一定损害;取样工艺对试件造成累积损伤。
2.3回弹法与钻芯法有其各自特点,回弹法普遍认为误差较大,不宜单独作为混凝土评定的方法,应作为其他检测方法的有益的补充,当出现问题时都需求对混凝土构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而当检测条件与规程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在构件上钻取的混凝土芯样或同条件试块对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钻芯法比较直观反映混凝土强度,但也有它缺陷,因而需要通过大量检测数据的比对,从而找出简单有效偏差小的办法,最终为混凝土的强度在检测方法及取值上达成共识。
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分析:
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安全鉴定工作需要在前期测量所得出的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细致分析,选择合适的除险加固的措施,这是加固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合理的方案可以避免在除险加固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保证施工的成功系数。设计的而不合理,很有可能是除险加固出现很多问题,甚至是失败。多年来小型水库进行的除险加固安全鉴定表明,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安全鉴定是整个工作的灵魂。小型水库出现的病害大多是大坝的渗漏问题,主要有大坝体的渗漏以及坝基的渗漏。不同的水库在修建可能采取了不同的施工方式以及不同的坝体材质,通过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安全鉴定的现场检测,为除险加固设计提供大量可靠数据,使设计部门根据大坝建设之初的方法以及材料,及结合水库所处的具体的地形环境,地理位置等。在进行小型水库的的除险加固设计中,既要保证加固效果能够满足水库安全运营的需要,确保除险加固的质量,又要尽可能的节约资金;这就此体现了进行小型水库的的除险加固安全鉴定检测重要性。
四、结语
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关系到所处地区汛期的安全以及人畜饮水的保障,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及时发现并排除小型水库存在病害和隐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小型水库安全鉴定认真测量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的地形以及地理条件,确定合适的除险加固措施,并对除险加固设计进行反复确认,确保设计同实际相匹配,确保将设计落实到实处,确保除险加固能够按照设计施工,最终能够达到很好的加固效果,使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获得好成效,对稳定当地的水利建设及农业发展稳定起到更好作用。
参考文献:
[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0-200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