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临床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护士 基础护理 认知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不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等各个动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为了解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知状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笔者对15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认知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10月对我院住院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本院住院部所有在岗的护士。
1.2研究工具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很多,但本文只研究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部分,包括:(1)您是否认同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2)您是否认同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工或家属的工作内容;(3)您认为基础护理应该由哪些年资护士来承担;(4)您认为应该为哪些病人实施基础护理。条目1~2的选项分为完全认同、部分认同、不认同,分别赋值3~1分;条目3选项分为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不分层共同参与3个选项;条目4选项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病人2个选项。
1.3资料收集方法
由护理部培训各科室护士长作为调查员负责下发和回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7%。
1.4统计学方法
由专人将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核对无误后,采用描述统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一般资料共调查临床护士148名,年龄和学历无统计学上差异,具有可比性。
2.2不同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工作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他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基础护理不论是在护士配合医生完成诊疗过程,还是护士单独完成护理,都是周而复始的,常规必须完成的,但是它不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等各个动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护生、低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实习护生更倾向于认为基础护理是护工或家属的工作内容,低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的工作范畴认同度低。对基础护理的性质和分工,临床护士认识不够,导致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所以抓好护理人员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护理开始做起,按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应从严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抓好护理人员观念意识的转变,更好地落实基础护理护理要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护理的总体目标基本未变[1]。 总之,做好基础护理,既要有现代护理学的新观念,又要有丰富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真正解决患者的需求,得到患者的认可,从而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全程护理质量,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完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护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08-01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2年6月在临床一线工作的425人护理人员为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副主任护师25人,主管护师137人,护师33人,护士23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根据卫生部5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6(卫医政发[2010]9号)中的17项内容,设计表格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为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落实情况,分3个层次,即目前完全由护士完成的项目、由家属或护工配合完成的项目、完全由家属或护工完成的项目,均为单选;第2部分为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难完成的因素,每项设人员配置因素、工作时间因素、班次职责因素、管理因素、基础护理用品与工具配备因素、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因素6个选项,为多选。
1.2.2 调查方法 召开护士长例会,讲明调查目的、要求。下发调查表格,由护士长负责调查表格的说明、发放和收集。共发放问卷425份,回收有效问卷374份,有效回收率88.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5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2.临床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分析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日常最基础的工作。完全由护士落实完成项目排在前6位的是:留置尿管护理、整理床单位、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及护理、会阴护理、安全管理,表明专业技术含量高和经常抓的基础护理工作多数由护士独立完成。完全由家属或护工帮助完成项目排在前6位的是:足部清洁、床上洗头、协助患者进食水、面部清洁和梳头、协助更衣、温水擦浴。
3. 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受多重因素影响
统计显示,人员(30.67%)、时间(29.63%)、班次(15.67%)、认识(11.03%)、工具(7.98%)、管理(5.01%)是影响基础护理工作落实的多重因素。其中受多重因素影响比较大、排在前6位的项目分别是面部清洁和梳头、床上洗头、足部清洁、温水擦浴、协助患者进食水、协助更衣。
3.1 解决认识问题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保证基础护理工作落实的前提。我院积极组织安排全院护士集中学习标准,进行创建认识和工作落实的大讨论,不断转变护士群体观念,提高认识。着重从5个方面入手:理性思考现代护士角色定位。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只要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事情,我们都应义不容辞地努力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内涵认同,要有专业广度。我们反复通过不同的会议向护士讲明,基础护理工作不能仅狭义地理解和等同于卫生部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更不能等同于一般生活护理。
3.2 解决排班问题
改变排班模式,调整工作职责是保证基础护理落实的根本。深化整体护理,变功能小组制为责任护士包干制,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将责任组长加辅助护士模式,改为责任组长加责任护士的排班模式,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排班制度,建立我的患者、我的护士的责任关系,落实基础护理质量、落实工作责任、落实优质服务。
3.3 解决落实问题
理顺班次职责,科学安排工作流程是保证基础护理落实的保障。重新界定岗位职责。要求各科室根据科室疾病特点和护理工作重点,对本科室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做好班次时间安排,责任到班次和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强化责任组长责任,加强基础护理评估,指导和督促小组内责任护士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加强医生沟通与培训,使之正确掌握分级护理标准,医嘱恰当,与病情相符。护士依据护理患者给予、护理患者协助、护理患者指导的原则,尊重患者意愿和需求,依据疾病急危重程度,做好每班、每日、每周常规基础护理。避免机械执行、一刀切的状况。重新修订和完善基础护理工作标准,除传统的基本内容外,加入患者评估、病房巡视、健康教育、排班模式、职责调整等工作指标,融入专业性、实效性和人文性,引导护士多从护理工作落实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差距思考,主动落实和解决工作难点;依据卫生部护理文书书写要求,简化不必要、重复的护理文书书写,多采用表格式的填写方式,减轻护士文书书写强度,保障基础护理落实时间。
3.4 解决管理问题
锐意改革,贵在深入持久。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创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次活动或者是一场运动,而是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的切入点。改革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是一场变革和革新。就必然会触及医疗卫生体制深层次问题,必将触及到医院人(优化的护理人力资源)、财(合理的效益分配)、物(基础的设施投入)、利益(适宜的工作劳动强度)、管理(工作流程、全员的服务意识)、业务(医疗技术水平)、体制(护理垂直管理、科主任负责制)等诸多方面。仅靠护理单方面力量是不能够解决的,允许各所医院探索不同的做法,允许医护人员、医院领导和行政主管部门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和消化,不操之过急,要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稳步推进。护理管理者要积极争取领导和政策支持,解决人员紧缺与临床业务繁重的矛盾,解决文书书写繁重,跑外勤多,工作辛苦,护士待遇偏低等实际问题;解决护理相关的护理工具和用品等实际困难,促进后勤支持系统、支助中心、静脉配置中心、药剂配送中心、后勤配送中心、营养配送中心、陪护管理中心等的建立,减轻护士劳动强度,让基础护理工作持久、专业地落实,做出工作实效。善动脑筋,做出医院亮点和科室特色。在工作中各医院、各科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点带面,多引导护士做好护理,心系患者、倾注关爱。通过基础护理实质性内容和实际的效果,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切身感受满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优质服务;基础护理;临床意义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压疮护理、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等,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的的主要内容。医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本文将就五种基础护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做简单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基础护理的研究对象
2011年1月,某乡镇医院按照比例选取了9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以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待患者的态度等。其中,共有医生35名,护理人员61名。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基础护理都保持着科学的态度,这表明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极为明确。调查结果证明,加强医护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理清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关系,提高医护人员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服务的重要因素。
2 五个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含义
2.1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时刻防止压疮的紧急发生,这也是急诊科科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晚间护理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睡眠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操作。而要想使晚间护理的服务效果达到目标及需求,要想满足患者的要求,就要在护理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并据此制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再认真地加以实施。
2.3 生活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工作,其内容包含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诊疗期间,患者都是需要被关怀和照顾的。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从患病到痊愈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环境、卫生、睡眠、活动等生活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
2.4 晨间护理是为了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再次发生,使患者在护理中体会到清洁感和舒适感。医护人员应该在对患者的病情加以了解和观察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治疗和诊断。晨间护理的主要内容便是保持患者病床和病室的清洁卫生。
2.5 口腔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利于其进行住院治疗及恢复健康的,应积极应对。口腔护理一般采用含漱与刷牙的方式,来预防口腔内微生物的增长或抵触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清除口腔异味,使口腔内部清新与舒适的目的。
3 分析与讨论
3.1树立新理念,拓展新内涵 护理服务不仅体现护理学科的价值,更是乡镇医院赢得患者信赖的基础。护理部要积极宣传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全院护理人员更新观念 ,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
3.2 塑造新形象,提升综合素质 医院应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职业道德、礼仪、心理、护理理论、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学习,使医护人员自身的仪态、语言、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有明显的进步,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
3.3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
3.3.1 营造温馨的氛围 注重乡镇医院的文化建设,将现代人文文化融入环境中,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营造舒适的环境,使患者身心愉悦。
3.3.2 提供优质的服务 把患者的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以优质的服务流程来完成患者的需求,以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目标,用以检验服务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3.3.3 注重细节服务 在细节上做文章,让细节成就精品。坚持推广人性化的服务,让每一份真情填满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在各科的看诊室放置饮水机和一次性水杯,提供给患者使用;在每个看诊位提供患者放置私人物品的空间。
3.3.4 加强沟通和理解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要积极沟通,护理人员要多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除治疗之外更多的服务,在心灵上多加关爱及慰藉患者。
4 结论
4.1 创新护理模式,提高专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1.1 我们现有的护理模式与世界先进的护理模式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并不符合我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追求理念。思想观念对护理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乡镇医院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奖惩制度,把基础护理放入护理工作的概念里,这也是对基础护理质量确切有效的保证。
4.1.2 加大对生活护理的管理力度,将基础护理列入各级护理管理者的质量监控之中,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
4.1.3 实行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拓展护理服务新内涵,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并激励护理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丰富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尤其是心理学、伦理学、交际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知识等,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专科护理的质量。
4.1.4 低投入高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介于当今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医疗机构的日益增加,医疗系统的竞争极为激烈,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乡镇医院才有深度发展的希望。为了在激励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乡镇医院必须扎实稳打,保持和谐发展,让人性化服务为乡镇医院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乡镇医院异军突起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米继民.从患者生活护理的落实看护长的管理效应[J].中国医院管理,2002,18(1):56.
[2] 徐筱萍.医院现有条件下实施整体护理的探索[J].上海护理, 2004, 2 (2): 57-58.
[3] 陈福春.浅谈医院的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 2004, 7 (12): 35-37.
[4] 濮品洁.实行“人性化”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水平[J].现代护理, 2005, 9 (11): 87.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胰岛素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后期在循证医学思想影响下而产生的护理新理念,近年来逐渐得到护理学教育与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认识和关注[1]。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一个实践过程,指护士慎重、准确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将3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2]。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是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护士为住院患者实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是根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所制定的住院护理图式,将每个病种的护理相关内容都按发生时间制定图表,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详细介绍,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护理标准路径[3]。在制定路径表格时必须根据循证问题查寻循证支持,并进行循证观察,而在实施路径表格时,则要注意循证应用和循证评价。将两者结合应用,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竞争力,促进护理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目前,世界上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是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即胰岛素泵。它能够模拟正常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按照机体需要进行程序化设置,24 h持续向体内输注微量胰岛素,餐前再按照需要输注负荷量,使血糖得以稳定控制,从而减轻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和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毒性作用,使高血糖患者进入良性循环。CSII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也逐渐被很多大医院及糖尿病患者认可并应用。
我院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临床单病种的护理过程,在原有常规护理基础上以循证护理理论为指导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8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病情需要且愿意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无急性并发症及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和感染。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0例,初中及以下10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8例,初中及以下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即以患者为中心,将特定的护理程序系统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护理工作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提出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实证,制定CNP表格并实施、评价。
1.2.1提出问题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的患者的遵医行为为75%,患者满意度仅为83%。为了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本课题组提出:①在临床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护理工作模式;②制定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更佳护理流程。
1.2.2寻找实证,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要求,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图表,见表1。
1.2.3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监督护士长组织科内全体护理人员每周学习临床护理路径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课程。患者入院即由责任护士发放临床护理路径图表并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有关内容及要达到的康复目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更个体化、精细化、人性化。护理人员按照流程,观察病情,分析病情进展,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遵医行为和血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血糖值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满意度及遵医行为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α=0.05。
2结果
3讨论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如何降低高血糖、预防和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己迫在眉睫。胰岛素泵是一个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系统,是目前最符合人体生理状态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能更迅速有效地降低血糖,是目前最先进、安全和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措施,能使患者的血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控制标准或接近控制标准[5]。随着人们文化水准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整体护理注重人的整体性,人与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方法上的整体性[6],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缺乏评价和监控,将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其内容太多及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不佳,使患者一时难以理解或接受,收益甚少[7]。循证的实质是客观明确运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中应该熟练掌握操作程序,严格交接班,提高专科知识,尤其是护士的预见性。而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利用CNP图表指导,每日严格按照路径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及时准确地掌握自己下一步的治疗项目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糖尿病治疗的相关内容。其效果如下:①提高了患者对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人员每天按路径指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使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机会,密切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同时,患者通过交流,获得了疾病治疗康复过程的知情权,消除了对医院的陌生感,增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②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管理,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时要求患者参与疾病的自我管理[8]。患者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尤其是饮食、运动等对血糖的影响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及理解。③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开展工作,使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一定的模式接受诊疗护理的同时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血糖得到及时稳定的控制,极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成秀梅,等.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控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8):77-79.
[2]唐梦飞.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中医药导报[N].2009-04.
[3]郑舟军,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396-398.
[4]肖晓玲,等.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运用于临床的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16-17.
[5]Sivitz WI. Lipotoxicity and glucotoxicity in type 2 diabetes.Effects o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J].Postgrad Med,2001,109(4):55-59,63-64.
[6]陈君英,马丽红.医疗护理全面协作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8.
关键词:产妇;产后出血;综合护理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产后出血发病率约为3%[1]。多数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量多、急,且伴有头昏、腹泻、乏力、畏寒、乳汁不通等症状[2]。产后出血患者病情较为危急,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都会导致患者因短时期内失血过多而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者甚至危及生 命[3]。对产后出血患者来说,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以68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探讨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68例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8.5±5.2)岁;孕周36~41 w,平均孕周(38.4±1.3)w;42例初产妇,26例经产妇;24例经阴道分娩,44例剖宫产;所有患者均为单胎,10例有人工流产史。
1.2产后出血原因
1.2.1凝血功能障碍 主要是因死胎、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因素造成。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致使产后出血。
1.2.2子宫收缩乏力 部分产妇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或子宫畸形、产程过长、产妇负性情绪致使全身无力等因素,致使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不能对血管进行有效压迫,引发产后出血。本研究中45例患者因宫缩乏力致使产后出血。
1.2.3胎盘因素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胎盘粘结、胎盘滞留、部分胎盘残留等,对正常宫缩产生影响,引发产后出血。本研究中12例患者因胎盘因素致使产后出血。
1.2.4产道损伤 产妇阴道、会阴、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原因包括产力过强、对产道检查不仔细、娩出巨大儿、止血不彻底、外阴组织弹性差等。本研究中6例患者因产道损伤致使产后出血。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 影响产妇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心理因素,过度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会致使患者出现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导致其产后出血。助产士需在产前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分娩的生理过程,提升其对正确分娩的认识,消除各种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重点关注产后出血患者,对其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提升治疗依从性,促使其尽快康复。
1.3.2急救护理 一旦患者出现产后出血,护理人员立即报告医生,对其实施合理止血措施,并按照患者具体出血原因快速恢复血容量。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皮肤颜色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患者宫底进行按摩,刺激子宫收缩,将宫腔内积血排出。
1.3.3针对性护理 针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及时建立输液通道,配备鲜血,实施手术。针对子宫收缩乏力患者,及时肌注缩宫素,按摩腹壁,促使子宫壁血窦闭合。针对因胎盘因素致使产后出血的患者,若为植入性胎盘难以分离,立即实施子宫次全切除术;若为胎盘嵌顿,及时将膀胱尿液排空,实施麻醉,助其顺利娩出胎盘。针对产道损伤患者,钳扎出血的血管,逐层缝合裂伤部位。
1.3.4产后监护 产妇分娩后2 h为产后出血多发期,需加强产后监护。每隔15~30 min按摩患者宫底,指导其及时对膀胱尿液进行排空。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哺乳,促进母婴交流,缓解患者精神紧张和身体疲劳状态。
1.4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
2 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45例因宫缩乏力致使产后出血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在30 min内控制出血,效果明显。18例因胎盘因素、产道损伤致使产后出血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为15~30 min。5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疗效显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产后并发症、后遗症等,无一例患者死亡,治愈率100%。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常见产科疾病,也是致使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5]。多数产后出血患者表现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等症状,且极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6]。所以,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原因的分析,在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对症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干预,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产道损伤是致使产妇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这与文献结果相符[7]。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患者产后出血量进行密切观察,对其子宫收缩能力进行控制,避免患者再次出血。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认真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产后身体恢复程度等。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避免出现血块、血肿。对患者肤色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形成血栓。重点对感染性并发症进行预防。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后均停止出血,且未出现产后并发症、后遗症等,无一例患者死亡,治愈率为100%。
综上所述,临床上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使产妇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爱宝.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48-249.
[2]霍秀莲.对56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护理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7):261.
[3]梁文波.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48-149.
[4]陈明华.58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其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296-297.
[5]朱义兰.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7):153-154.
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48~82岁,平均62.9岁。入院时神志清醒13例,嗜睡18例,昏睡7例,浅昏迷6例,深昏迷5例。治疗结果:治愈好转36例,死亡13例。
2 护理
2.1 急性期的护理
2.1.1 护理观察 ①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变化是最早反映脑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护士应通过呼唤、对话、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准确分清嗜睡、昏睡、浅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多为病情加重的早期指标,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防止脑疝的发生;②瞳孔变化的观察。瞳孔是反映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变化的窗户,在护理中应观察患者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灵敏度、眼球活动的变化等。文献报道,中脑血肿,瞳孔大小不等,桥脑血肿,双侧瞳孔一致性缩小,眼球同向偏斜。如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患者出现强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和抽搐,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则提示脑疝的形成;③生命体征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而颅内压增高会导致呼吸循环和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如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均提示颅的功能障碍。如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均提示颅内高压,如呼吸次数明显减慢,出现鼾声、叹息、抽泣样呼吸则提示病危;当病势凶险,出现脑水肿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时,则出现中枢性高热。故定时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为医生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对降低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④尿量的观察。尿量是使用脱水药物后效果评价的一项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准确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对尿量减少者要寻找原因,既要保持液体输入量,又要防止过量液体引起水肿加重。
2.1.2 护理要点 ①绝对卧床休息。脑出血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在发病24~48 h内应避免移动患者,头部抬高15°~30°,并用水袋冷敷,防止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多有呕吐,误吸易造成窒息,严重者可窒息死亡,同时缺氧又加重脑水肿。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取呼吸道分泌物;有舌根后坠者将下颚拖起或使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维持血压稳定,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对于血压高于180/110 mm Hg的患者,应及时降压防止再出血的发生。脑出血急性期,尤其是术后保持血压的功能稳定,对防止再出血或持续性出血,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缺血极为重要;④尽早留置胃管。是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一种较好的方法。可通过胃管了解胃液的色,引流胃液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且可通过胃管内注药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同时可通过胃管行鼻饲饮食,从而保证每日热量及水分的进入;⑤预防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预防肺部感染:应做到2~3 h翻身拍背,勤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预防泌尿系感染,应鼓励患者自己排尿,尽量避免导尿,对需导尿及保留导尿者每日应行膀胱冲洗及会阴护理;预防褥疮:应2~3 h翻身一次,使用柔软床垫和干净整洁的床单,按摩并保护身体受压部位;预防口腔感染:应每日做好2~3次口腔护理;预防眼部感染:对昏迷及眼睑闭合不全患者,每天应清洗眼睛分泌物,然后用抗生素眼膏涂眼,再用油纱布遮盖。
2.2 康复期的护理
2.2.1 瘫痪肢体的康复护理 ①加强主动锻炼;②加强肢体被动活动;③针灸、理疗等方法亦有一定作用。
2.2.2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①首先要消除患者的顾虑,以积极配合治疗;②护理人员要耐心,一字一句去训练,可通过看图及手势,由易到难,反复强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恢复其语言功能。
2.3 健康宣教 对患者需要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及相关疾病知识,合理饮食,减少盐的摄入,经常监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积极预防糖尿病及心脏病等易导致脑血管意外的疾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125-01
长期以来,住院患者的护理记录仅仅是为了交班,书写内容多为西医术语,不能很好地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内容欠规范。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医护理的特色,现将中医护理病历书写体会介绍如下:
1 生活起居方面
《内经》提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就是让人们顺应自然界冷暖变化规律以调摄精神,免生其他病症,体现在护理记录上:慎起居,适寒温,避风邪,勿操劳,防劳伤,节制,防止复感外邪。调精神,静息安养。自汗、盗汗多时及时揩干,以免汗出当风,感受风寒。冬要温床暖室,夏宜净几窗明,经常向探视人员宣传不可久坐多言,劳倦患者。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忌直接吹风,衣被适中,不宜过暖,居室清洁,通风透气,切勿空气对流。春季鼓励患者夜卧早起,每日户外散步,赏心悦目。告知患者不可顿去棉衣,尤其是老年人,提醒他们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加减衣被,不可以暴去。夏季晚睡早起,不可于空气对流处纳凉,不得于星月下露卧或睡眠中扇风取凉,贼风中人最暴。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不宜早起外出,棉衣当晚着,使渐渐加厚。饥忌浴,饱忌沐,以免患者空腹洗澡后发生晕厥。心脏患者不可热浴,以免诱发疾病。慢性病和恢复期患者不可久卧病榻,可适当户外活动,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以利血脉流通,疾病康复。
2 饮食调护方面
《金匮要略》说:“所食之味,有与病为宜,有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历来有医食同源的说法。体现在护理病历书写上:食饮有节,勿过饥、过饱,勿暴饮暴食,否则伤及脾胃。饥饱之度,不可过于七分,尤其是小儿老人。一日三餐,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夜饱损一日之寿。饮食要冷热适中,软硬适宜。告知患者早餐宜有米粥,“老人吃粥,多福多寿”。古人认为“朝起食粥甚益人”。饮食清洁,不宜偏嗜,饮食宜多样化。要得一身安,淡食胜灵丹。向患者宣传过食肥甘之危害,指导患者科学进餐。古代医家总结不少食疗法,药补不如食补。如:赤小豆利水消肿,扁豆能健脾,豇豆可补肾等。餐后要督促患者漱口,不可饱食而卧,乃生百病。
3 精神调摄方面
《素问・汤液醪醴论》曾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体现在护理记录上为以下两方面。“十一少”包括: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四莫”包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告戒老人常宜温食,饮食宜轻、清、甜、淡且当节俭,不可贪味伤多,每日调身按摩即可延年益寿。针刺的患者要静神七日,勿大怒、大悲,勿大醉歌乐,以免真气复散。护士应避免出言不慎而影响患者情绪,让患者恬淡虚无,安心静养。告知患者戒骄戒躁,节喜怒、宁心神,使元气归复,为愈病第一要务。还可采取移情相制的方法,教会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可见中医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最人性化的服务,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加以继承,应用中医术语写好护理病历,使古老的中医学更加发扬光大。
4服药护理方面
在临床上除了必须懂得中医辨证护理知识外,常用药的服法也应全面掌握。体现在护理记录上:指导患者服发汗药、退热药,可服一些热开水以助药力,服后加盖衣被以取微汗,湿衣者及时更换。发热者伴头痛可推拿眉心至前发际或针刺百会、太阳、风池穴。护士应掌握服药“食忌”,即通常所谓“忌口”,服药期间应忌生冷、黏腻、腥臭、辛辣性食物。还有某些药物的特殊食忌。如服人参滋补药时忌浓茶、萝卜;鳖甲忌苋菜等。服发汗药忌生冷酸醋,服接骨药忌酸辣。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5出院指导方面
5.1安心静养,避免劳复
以防情志波动,劳心伤神,不宜操劳家务,节制,以免头重不举、眼花、腰酸痛。
5.2调理饮食,防止食复
“多食则遗”损害脾胃,宁少食令饥,慎勿饱;向患者宣传病后饮食调养知识,提供食疗方剂。如赤豆粥消水肿、脚气;萝卜粥消食利膈;胡萝卜粥宽中下气等。
5.3 谨防风寒,毋令再犯
慎起居,防风寒,避免虚邪贼风的侵袭,宜随时加摄,使阴阳中度。
5.4 静中有动,适当锻炼
漱津叩齿,可牢牙固齿;挽耳、梳发,令头不白、耳不聋、乌须黑发;摩面、干浴可令面颊红润,无皱纹;摩腹、摩足可助消化,解疲劳;目运转、耳常弹可增强听觉神经功能,对视力有保健作用;脊背暖、胸宜护对心、肝、脾、肺、肾有保健作用;舌舔腭、呵浊气,可提神健脾,增强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宝忠,张建伟,曲齐生.中医基础护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73.
[2]刘国普.中医内科护理学[M].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1994.4-8.
[3]王俊杰.对中医护理人文特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12(38):962-963.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80-0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其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静脉曲张,食道胃粘膜撕裂。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头昏、心悸等,大量出血还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1,2,3]。出血不仅导致病人的生理变化,还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此病的凶险性,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产生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影响治疗及疾病的恢复。因此,做好此类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和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措施之一[4]。笔者于2007年7月-2009年5月对我科收治的3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7月-2009年5月间,以黑便和或呕血为主,并在入院后72h内经胃镜检查已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32人。其中男26人,女6人,男女为4.3∶1;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0例,消化性溃疡14例,其他8例。把上述32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心理特点:本组病人中由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及出血程度的不同,其对待自身疾病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
1.2.1 恐惧心理:消化道出血病人由于看到自己呕血和便血,直接感观的刺激,又对住院环境的陌生以及对同病室危重病人的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是病人入院初期普遍的心理问题。对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影响大,可致病情加重。
1.2.2 自卑、依赖的心理:消化道出血病人由于长期患病,心理上产生了依赖性,导致求助心理上升,热切期待得到家属、朋友和医护人员的爱护、同情以及怜悯。但他们的种种需要往往因主客观原因而得不到完全满足和充分理解;加上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消化道出血还缺乏了解,对患者心存恐惧、歧视,更导致患者自尊心挫伤、失落感倍增。
1.2.3 忧虑心理:患者患病后大量耗费,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同时又害怕影响到家属及本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怕失去工作,心理压力更大。病人忧心忡忡,不利于机体的康复。
1.2.4 悲观失望心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因反复出血,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加重,另外,一些特殊检查使病人陷入抑郁、沮丧、失望之中,对治疗失去信心。表现神态不安、依赖性大,要做后事安排等。同时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迁延不愈的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会进一步受到损害,并发症也会增加。由于患者反复住院,导致家庭经济拮据,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极度的悲观情绪。
1.2.5 不满或大意的心理:止血成功后,有的患者认为万事大吉了,不再注意自我保健,于是麻痹大意,放松了对病情的应有警惕。而对于药物或三腔管使用后止血效果均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患者,则往往表现出强烈不满,更加忧心忡忡。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一般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①一般心理护理:护士必须守护在病人身旁,安慰病人,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分泌物,减少恶性刺激,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配血、输血。操作要沉着老练,让病人有安全感,取得病人信任。②健康教育。采取集体宣教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使用幻灯、影碟、发放健教小处方。请已出院的病人谈经验等形式,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宣教:督促病人按时作息,心情放松,保证睡眠;遵医嘱给予流质饮食,少吃多餐;戒烟酒,服用的药物不能对胃黏膜有损害。如消炎痛、利血平、阿斯匹林等。③信息支持。医学知识的缺乏会导致患者采取错误的或无效的自我护理行为。在患者面前,医护人员是知识和能力的象征。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有关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的指导。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注重了解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深入浅出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及综合治疗的目的,及时解释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努力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④建立相关的社会支持系统。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与陪护病人的亲友进行交流沟通,以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以便出院后能继续督促病人服药,定期复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1.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1周内吐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试验连续3次阴性,出血伴随症状已明显改善;好转:1周内吐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试验(-~+),出血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治1周出血不止,重度出血经治24h后无好转甚至加重,出血伴随症状也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虽然患者发现较早并能来院就诊,但心理负担过重影响治疗与康复。为此在有效的治疗基础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注重了加强心理干预,使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在护理过程中既强调了调动患者自身积极性又调动了家属积极性,有利于患者心理调整。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并对家属实施同步教育,使家属对疾病护理知识有所了解,为病人提供最佳的照顾,消除了病人及家属的不良反应,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6]。结果显示,本研究16例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其消极情绪明显减轻,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参考文献
[1] 罗小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静脉输液中的细节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7.3(上旬版):3
[2] 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5:78
[3] 杨春艳,冯伟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医学,2007.6(12):119
[4] 王曙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病人对护患沟通的需要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2.17(9):684
[5] 谭小荣,刘慧,侯树英,等.用凝血酶治疗重型肝病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1.26(5):206
脑出血又称之为脑溢血,主要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引发脑出血的病因很多,多数是由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所致[1]。大面积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每年因脑出血死亡的患者占全部疾病死亡的20%左右[2]。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快速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对优质护理服务用于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9~68岁,平均(53.5±14.5)岁;病程1~10h,平均(5.5±4.5)h;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0~69岁,平均(54.5±14.5)岁;病程1~9h,平均(5±4)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急诊室护理内容进行护理。
观察组: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主要内容为:①将护理工作细化,同时对患者病情快速进行评估,仔细观察患者各个情况并详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②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为后续输入药物做好充足准备,同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控制患者病情,为手术打好基础;③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大面积脑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充分了解,便于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积极配合;④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由于疾病和手术的影响常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久之还会演变为心理疾病,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效的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护理人T需与患者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沟通,指导患者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及感受,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并对患者进行思想工作开导患者,使患者心理压力得以缓解,减轻患者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⑤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心理问题对治疗的影响,嘱咐家属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⑥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安排,嘱咐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每日协助患者翻身、擦浴等,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空气流通。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过程中观察并记录评估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头颅CT所用的时间,并制定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形式发放至患者手中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主要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三个选项,≥90分为满意,80~90分之间为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两组急救时间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对两组满意度的对比采用χ?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急救时间
通过对两组急救时间进行观察对比,观察组评估病情时间(1.0±0.2)min、建立静脉通道时间(5.2±1.8)min、头颅CT时间(12.9±5.4)min;而对照组依次为(3.8±1.1)min、(7.8±1.6)min、(20.5±4.7);可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各个项目上所用的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
2.2 两组满意度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比,可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性大面积脑出血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增多也随之增多,由于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在患者发病后需进行急诊急救,临床有效治疗及护理对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相同的治疗情况下,不同的护理治疗效果也不同,饮食、药物指导、生活习惯等均会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常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焦虑等,这类问题同样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护理的作用不容忽视[4]。
本研究中对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进行对比分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救项目所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也显著比对照组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优质护理干预更为全面,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全方位的解决影响患者治疗的各个因素,使整体效果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以责任制充分发挥优质护理服务水平,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
综上所诉,临床采用优质护理对大面积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具有显著效果,优质护理干预是一种更全面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云瑞,刘少华,韩聪等.优质护理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6):143-144.
[2]樊雯萍.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