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团信息安全方针范文

集团信息安全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团信息安全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团信息安全方针

第1篇:集团信息安全方针范文

关键词:电力制造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

一、安全风险分析

电力制造企业计算机网络一般都会将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绝对分隔开来,以避免外来因素对生产系统造成损害,在生产控制系统中常见的风险一般为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故障。管理网络中常见的风险种类比较多,通常可以划分为系统合法用户造成的威胁、系统非法用户造成的威胁、系统组建造成的威胁和物理环境的威胁。比如比较常见的风险有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存在漏洞、合法用户的操作错误、行为抵赖、身份假冒(滥用授权)、电源中断、通信中断、软硬件故障、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等,上述风险所造成的后果一般为数据丢失或数据错误,使数据可用性大大降低。网络中的线路中断、病毒发作或工作站失效、假冒他人言论等风险,会使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大大降低。鉴于管理网络中风险的种类多、受到攻击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之间尽量减少物理连接。当需要数据传输时必须利用专用的通信线路和单向传输方式,一般采用防火墙或专用隔离装置。

二、安全需求分析

一般电力制造企业的安全系统规划主要从安全产品、安全策略、安全的人三方面着手,其中安全策略足安全系统的核心,直接影响安全产品效能的发挥和人员的安全性(包括教育培训和管理制度),定置好的安全策略将成为企业打造网络安全最重要的环节,必须引起发电企业高度重视。安全产品主要为控制和抵御黑客和计算机病毒(包括恶意代码)通过各种形式对网络信息系统发起的恶意攻击和破坏,是抵御外部集团式攻击、确保各业务系统之间不产生消极影响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确保业务和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本保障,需要兼顾成本和实效。安全的人员是企业经营链中的细胞,既可以成为良性资产又可能成为主要的威胁,也可以使安全稳固又可能非法访问和泄密,需要加强教育和制度约束。

三、安全思想和原则

电力制造企业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一般可以综述为:注重“电力生产”的企业使命,一切为生产经营服务;服从“集约化管理”的企业战略,树立集团平台理念;保证“信息化长效机制和体制”,保证企业生产控制系统不受干扰。保证系统安全事件(计算机病毒、篡改网页、网络攻击等)不发生,保证敏感信息不外露,保障意外事件及时响应与及时恢复,数据不丢失。(1)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证。影响网络安全的方面有物理安全、网络隔离技术、加密与认证、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网络反病毒、网络入侵检测和最小化原则等多种因素,它们是设计信息安全方案所必须考虑的,是制定信息安全方案的策略和技术实现的基础。要选择相应的安全机制,集成先进的安全技术,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系统。(2)严格的安全管理是确保安全策略落实的基础。计算机网络使用机构、企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适合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用户管理,加强安全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人员对整体网络安全意识。(3)严格的法律法规是网络安全保障坚强的后盾。建立健全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严肃网络规章制度和纪律。对网络犯罪严惩不贷。

四、安全策略与方法

1、物理安全策略和方法。

物理安全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的设计,包括建设符合标准的中心机房,提供冗余电力供应和防静电、防火等设施,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等攻击行为。还要建立完备的机房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人员进入机房进行偷窃和破坏活动等,并妥善保管备份磁带和文档资料:要建立设备访问控制,其作用是通过维护访问到表以及可审查性,验证用户的身份和权限,防止和控制越权操作。

2、访问控制策略和方法。

网络安全的目的是将企业信息资源分层次和等级进行保护,主要是根据业务功能、信息保密级别、安全等级等要求的差异将网络进行编址与分段隔离,由此可以将攻击和入侵造成的威胁分别限制在较小的子网内,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水平,目前路由器、虚拟局域网VL心、防火墙是当前主要的网络分段的主要手段。而访问管理控制是限制系统内资源的分等级和层次使用,是防止非法访问的第一道防线。访问控制主要手段是身份认证,以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为主,必要时可将密码技术和安全管理中心结合起来,实现多重防护体系,防止内容非法泄漏,保证应用环境安全、应用区域边界安全和网络通信安全。

3、开放的网络服务策略和方法。

Internet安全策略是既利用广泛、快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又保护自己不遭受外部攻击。主要方法是注重接入技术,利用防火墙来构建坚固的大门,同时对Web服务和FTP服务采取积极审查的态度,更要强化内部网络用户的责任感和守约,必要时增加审计手段。

4、电子邮件安全策略和方法。

电子邮件策略主要是针对邮件的使用规则、邮件的管理以及保密环境中电子邮件的使用制定的。针对目前利用电子邮件犯罪的事件和垃圾邮件泛滥现象越来越多,迫使防范技术快速发展,电力制造企业可以在电子邮件安全方案加大投入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

5、网络反病毒策略和方法。

每个电力制造企业为了处理计算机病毒感染事件,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必须制定反计算机病毒的策略。目前反病毒技术已由扫描、检查、杀毒发展到了到实时监控,并且针对特殊的应用服务还出现了相应的防毒系统,如网关型病毒防火墙以及邮件反病毒系统等。

目前,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被纳入电力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联合保护、协调处置”的原则,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综合防范”的方针,在建立健全电力制造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的同时,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从上而下的信息安全培训体系,根据科学的网络安全策略,采用适合的安全产品,确保各项电力应用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电力制造企业创造新业绩铺路架桥。

参考文献

第2篇:集团信息安全方针范文

关键词:隐患 管理 预警 B/S模式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014-02

虽然近几年事故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在隐患信息管理方面,有些单位还是基于手工管理,有些单位虽然已经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但缺乏预警的功能,既不能对隐患整改单位进行整改提醒,也不能对实现隐患整改闭合的无纸化管理和远程网上处理。因此,隐患信息管理预警系统进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已成为必然,系统的自动预警功能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对安全隐患的管理水平。

1 系统设计

隐患管理预警系统包括机构管理、隐患信息、统计分析、信息预警和系统维护五个基本模块。机构管理可实现集团各级单位信息的维护;隐患信息主要包括隐患信息管理、隐患信息查询、隐患信息管理(主管部门上报)、隐患信息查询(主管部门上报)、隐患信息(简化)、隐患信息查询(简化)、隐患信息公告、隐患整改延期八部分,隐患信息管理可以实现隐患信息的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审批、提交、退回、打印等功能;隐患信息查询可以实现隐患信息的查询、查看办理进度、导出、打印等功能;隐患信息公告可以对公告信息进行维护、查询、导出、打印等功能;隐患整改延期可以实现需要延期整改隐患的审批和管理工作;统计分析主要包括隐患信息统计和隐患信息分析两部分,隐患信息统计可以实现按不同条件进行隐患信息的统计、导出、打印等功能;隐患信息分析可以实现按不同指定条件进行隐患信息的图形分析。信息预警主要包括提醒设置和短信发送设置两部分。

隐患管理预警系统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B/S计算模式,数据库既可以集中管理,也可以采用分布式管理,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企业,这种开发模式可以使系统的后续维护工作非常简单,系统升级方便,运行成本低廉。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及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随时随地上网办公,降低安全管理的办公成本;更重要的还在于对隐患管理工作的预警功能将极大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将众多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如隐患整改的预警功能,将在隐患到期不能整改完成之际,向有关责任人员和领导进行系统报警和短信报警,以提醒领导和相关人员采取对策。

2 系统开发的目标

(1)鹤煤集团隐患信息管理的实际,规范了隐患信息闭环管理的标准流程,制订了隐患信息闭环管理的简化流程、业务主管科室隐患管理流程以及延期整改隐患信息闭环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了隐患信息管理。(2)的系统包括机构管理、隐患信息、统计分析、信息预警和系统管理五个基本模块。机构管理可实现集团各级单位信息的维护。(3)系统中用户分六级管理,即普通用户、隐患信息录入、区队管理员、矿级管理员、局级管理员和局级用户,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数据一旦提交就不能自由修改与删除,必须向上级用户申请,批准后方可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4)完成系统使用说明书和研究报告。(5)已经对各矿的用户进行了两次培训。

3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在隐患信息处理流程方面,建立了规范的隐患信息处理流程,包括标准的隐患信息处理流程、简化的隐患信息处理流程、主管科室隐患信息处理流程和延期整改隐患信息处理流程。(2)在隐患信息预警方面,可以实现一定级别隐患信息的系统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隐患整改到期不能完成的进行系统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还可以实现整改到期前一定时间系统提醒和手机短信提醒。(3)在信息安全方面,各级用户(局级管理员除外)一旦提交数据后,就不能再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若需要修改则必须向上一级用户申请,上级用户退回后方可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除此之外,用户名和密码验证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4)在权限管理方面,支持任意多级部门/成员单位模式,灵活定义角色权限,管理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整系统用户的权限。(5)隐患管理预警系统为B/S模式,服务器端数据库为SQL-SERVER2008,实行集团公司、矿井和区队三级管理模式,每级管理员只能看到本单位的数据。

4 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

该项目以系统工程的思想为主线,充分利用安全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根据鹤煤集团现有的隐患管理模式,构建隐患管理的标准化闭环处理流程,开发隐患管理预警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构管理、隐患信息、统计分析、信息预警和系统维护五个子系统。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浏览器(Browser)/Web服务器(Web Server)计算模式建立了功能强大的隐患管理预警信息系统,为推进和加快煤矿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企业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坚持持续改进,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提供了技术保证,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在煤炭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5 推广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推广应用情况:该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我国煤矿隐患管理工作中,可以极大提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现已在鹤煤集团全面得到推广应用。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隐患管理预警系统的成功开发并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隐患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和随时随地上网办公,降低隐患管理的办公成本,更重要的还在于对隐患管理工作的预警功能,如整改到期前对责任单位的提醒、到期不能完成整改对相关领导的系统预警和短信预警、重复隐患的自动预警等,可以提醒领导和相关人员采取对策,将众多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从而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史建江,王利娟,张牧笛,等.淮北矿业集团安全隐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矿自动化,2005(z1):166-168

[2] 隐患管理与预警信息平台gkls078362[Z].深圳市科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9.

第3篇:集团信息安全方针范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系统 信息化建设 协同办公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每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集团型机构而言,如何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深化企业信息化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一般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逐渐不能满集团型机构的应用需求,因为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大型集团型机构有以下特点:

(1)集团机构内办公层次较多,总部下设多个部门或下属机构,甚至这些下属子机构也有多个部门或分支机构,集团机构和下属单位跨地域分布。

(2)企业规模大,业务范围广,下属单位的业务类型多种多样。例如:生产型、销售型、研究型、服务型等,各下属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即有联系又相对独立。

(3)人员众多,人员情况各异,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4)在集团企业中已经有一支拥有多年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经验,比较成型的信息系统维护队伍,具备一定的系统管理和维护能力。

(5)企业中运行着多种不同类型的业务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中保存着大量数据,系统中的信息对于企业业务运行和领导决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2 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分析

基于对协同办公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对集团型机构协同办公需求的充分理解,设计的集团型机构办公自动化系统方案解决了企业的应用管理问题,为企业建立统一的信息访问和管理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有效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完备的方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便利的信息服务支持。同时,系统具有卓越的扩展性,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随需应变的扩展。以更加有力的支持公司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现代办公自动化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实行企业经营业务、办公业务流程优化,使办公自动化系统所依赖的企业环境有明显改善。

(2)系统覆盖范围:横向覆盖公司内各部门,纵向覆盖各下属公司。建立一个友好的、多功能的、全方位的网络环境下愉快的桌面办公环境,解决领导间、部门间的协同工作以及上下级之间请求、批复等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信息传递。

(3)信息资源化: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实现文档共享数据库的分布式统一管理。逐步消除各文档数据库间无法共享信息的“信息孤岛”现象。

(4)传输网络化:充分发挥已有网络的潜力,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企业内部网,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快速传播。

(5)决策科学化:通过办公系统,将企业内各专业业务系统的信息集成,经过统计分析,将各种信息直观地呈现在各级领导面前,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6)建立一个易维护、易二次开发、易扩展的系统,尽可能地降低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量。

3 集团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3.1 集团型办公系统的体系架构

集团型企业拥有数量较多的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分布在不同地点, 散布在全国不同地点的分支机构之间,都需要通过办公系统来实现内部行政事务处理、业务处理以及相互间信息传递的功能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协同办公系统,在用户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系统受到服务器性能及系统软件性能的制约,单服务器、集中式部署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公司化用户的需要。而基于多服务器、多应用的体系架构的协同办公系统,解决了大型企业在实施协同办公系统时经常遇到的如下问题:

大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人员的调整以及业务内容的改变,都会引起办公系统中功能的拆分、迁移、重组。协同办公系统应该能够对这种变化做出及时的响应,通过简单的配置而不是复杂的代码编写,实现对变化的支持。性能再高的服务器也难以独立支撑庞大的应用,也会有瓶颈出现,所以集团化协同办公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架构。分布式体系架构具有“随需应变”的能力,支持应用的无限拆离,这样在服务器选型上只需要服务器性能能够满足当前阶段 OA 应用和用户使用就可以,在未来系统扩展的时候再添置性能满足扩展需要的服务器即可,将应用分拆在几个服务器上,这样既满足系统更长远扩展的需要,也保证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3.2 实现快速部署、快速扩展,适应企业推广要求

随着企业的发展,其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会发生变化,在信息化方面,信息系统的容量,用户数,服务器配置,都会随着公司业务量和人数、技术的更新而发生变化,在这些变化发生以后,为了让公司的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公司服务,需要在保护已有投资、减少新预算的情况下,保证公司的 IT 应用系统在部署上不断适应公司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这样,要求公司的 IT 应用系统在部署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大型企业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管理方法千差万别。作为管理工具的办公系统需要具有灵活的调整能力,适应不同的管理需求。需要协同办公系统具有的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特点,可以为不同的办公应用指定不同的应用管理员,同时一个应用中的不同功能模块也可以分别设置各自的模块管理员,可以将系统配置与管理工作分布到各个业务单元中进行,从而大大提升系统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效率。

办公系统具有的“随需应变”的部署和管理能力,能够全方位的适应大型企业经营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业务动态调整的特点,从而帮助集团及下属单位达到节省实施成本、降低维护费用、保护前期投资以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目的。

3.3 对业务流程进行图形化定制管理

系统提供先进的工作流管理平台,工作流平台具有技术领先、定制灵活等特点,具有很好的系统结构和系统扩展性,能够灵活定义业务审批流程,能够处理基于表单的业务流程,能够灵活定义工作角色,管理角色与业务审批流程、角色与用户之间的 关系,从而能够实现业务流程在不同层次、不同单位的普遍适用性,并可将审批流程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使用部门及下属单位,提升流程适应企业业务变化的能力,降低信息部门维护负担。

流程定义工具中提供了会签、流程嵌套、多选一流程等功能的支持,可以根据公司的各个业务模块中对流程的要求,定义出应用到业务中的工作流。支持驳回上一环节、驳回到指定环节、撤回到上一环节、文书任意撤转、发文撤回等异常处理能力。多人并发处理时支持文件锁定功能。

3.4 灵活应对组织机构、业务模式的变化

该模块用于对公司内所有部门(中心)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编码管理和维护。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本模块新建或修改相应的组织信息,这样,即使公司内的组织单位发生了调整或增减,系统均能够通过简单地调整来适应这样的变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适应能力。

组织机构的迁移功能,可以充分满足集团型企业组织机构不断调整变化的要求,大大提升了OA系统的适应能力,管理员通过本系统进行对整个公司的组织机构、人员职务、用户信息等的管理和维护,实现对系统用户合理分类管理。用户是机构的核心,支持添加、 删除和修改人员信息,同时可以对个人设置权限,同时支持通过鼠标选择用户的隶属部门,系统自动变更其所属的组织结构树等功能。

3.5 全面安全设计,使系统具有高级别的安全性

在系统设计和部署过程中,确保应用和数据存储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保证内外网之间数据传递的有效安全防护;针对不同密级的数据和文件,提供分等级管理的手段;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加密。

办公自动化系统属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它对所有信息使用者的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采用技术和行政措施手段有效阻止一切越权使用行为。具体来讲,系统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采用应用开发平台提供优秀的安全机制,它提供了验证、存取控制、字段级加密安全措施,系统采用身份验证来保证用户和服务器、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2)用户注册一天后,系统检测到用户的密码为初始密码后,自动修改为任意值,并定期发送修改密码通知,保障了OA用户的信息安全。

3.6 基于 Web 浏览器的访问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的体系架构已经逐渐成为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默认标准,系统支持主流的浏览器,如 IE 、Netscape、Firefox 等;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机构将能够大幅度降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更符合大多 数人的使用习惯,有效地支持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

大幅度降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经常由于误操作导致的系统不稳定使系统维护人员在较长的时间里疲于奔命;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由于系统的应用通过应用服务器的解释在服务器端进行统一,因而可以远程维护客户的大部分需求,从而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更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由于 Internet 的普及,人们以及习惯于使用浏览器进行上网浏览。我们在日常办公系统中采用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将使得系统的用户能够轻松地进行办公系统的使用和操作,而无需去学习和掌握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的 Lotus Notes 客户端的使用。

3.7 卓越的系统性能才能保证系统的高效办公支持

大型企业的员工数量通常较多,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办公系统内有大量的注册用户。企业分支机构众多,各分支机构都会有自己的管理机关,从而导致活跃用户总量非常庞大。

大规模用户使用协同办公系统,系统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系统性能需要从系统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平台设置及应用程序等各方面对系统优化配置上,只要保证了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访问的优异性能指标,能够满足大用户并发的企业日常办公的不间断运行。

作为企业级应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除了要具备完善的功能外,还要有良好的性能。目前我公司用户注册数已达2530余人,使用管理流程近260个,每日访问量约1700次/天,并行用户数达400余人,整个系统由中心节点和多个终端用户组成。办公系统部署2台服务器,分别是OA应用、OA邮件系统,同时将2台服务器连接盘阵系统,并通过HA部署成双机互备实现高可用。

3.8 全面支持移动办公,方便异地办公

在公司的办公系统中,很多的文件或报告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及时的审查和批示,各级领导也需要及时掌握企业实时的生产经营情况。但是,如果对于经常出差在外的领导和员工,以及各下属单位来说,他们不能在单位办公,这样会造成大量需要处理的文件堆积,严重影响了管理业务的效率,有些时候甚至会造成重大损失。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两种技术实现领导出差和下属单位人员的异地办公工作的需要,出差人员可以通过安全加密的VPN通道访问进入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访问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样很好的支持移动用户随时随地接入公司内部网络、安全高效的移动办公。

4 系统的功能

神东电力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处理企业具体的各项办公业务,其功能涵盖了个人事务、个人邮箱、公文管理、办公信息、公共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对各项功能作简单的描述:

(1)个人邮箱:包括邮件的收发管理。是公司内部使用最广的文件传输工具。

(2)个人事务:完成各级管理者个人的日常事务处理工作。主要有领导交办、委托办理、个人设置、传真信箱等。

(3)办公信息:行政办公方面的工作。主要功能有领导日程、工作平台、文档中心、督察督办、工作计划等。

(4)公文管理:使用系统公文管理模块, 通过管理流程可以完成工作计划、方针目标、反馈信息的编制、审核、批准、下发等工作。主要功能有发文管理、收文管理、会议纪要、签报管理、公文统计等。

(5)公共信息:公共使用及阅览的公用平台。主要功能有常用资料、常用信息、培训资料、信息报送平台、公共通讯录、沟通平台等。

(6)综合业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审批。主要有:出差审批、辞职流程、请假审批、企业年金支取审批、医疗保险住(转)院审批表、例外报表材料报送审批。

财务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方 面的审批。主要有:个人借款审批、客饭审批、零星费用审批、住房公积金支取审批。

培训管理:公司培训管理涉及到的审批。主要有:公司培训审批、培训教材需求审批、外出培训审批、学历教育申请、资质资格培训申请。

招投标管理:公司招标项目的合同及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管理。主要有:合同管理、招标管理、招标项目登记、招标台帐管理。

行政管理:公司行政管理方面涉及到的审批。主要有:固定资产审批、接待管理、用印审批、综合报表管理等。

(7)电子期刊:电子期刊将在企业内部的办公自动系统中定期生成企业内部电子刊物,整个电子刊物的浏览和管理都能够基于浏览器。电子类的读物,主要有决策参考、安全简报。

(8)系统设置:对整个OA系统各个模块进行统一调度管理,本模块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操作。由于该系统是对收发文的全过程通过角色、权限进行控制, 对查询文档资料也要通过角色分级浏览等。所以需要用系统设置来注册、管理用户,并分配用户相应的角色或权限, 建立用户组, 定制公司及各部门、各下属单位公文,定制网上流转所需的各类管理流程。

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构建一个实用、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业务的协作和流程的管控。通过系统的实施与应用,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撑。改进目前的管理与决策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第4篇:集团信息安全方针范文

(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电处,河南 商丘 476600)

摘 要:安全生产作为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它不仅关系到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供电企业高效、稳定的运作。本文围绕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在供电企业的意义,针对供电企业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电力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091-02

收稿日期:2015-02-01

作者简介:胡宏军(1963-),男,河南洛阳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供电管理。

现阶段,供电企业已然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特别是在我国供电企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供电企业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若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企业的效益,它除了可以提高供电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还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生活利益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使得供电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强重视度,不断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更长效的管理机制。

一、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意义

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而电力行业作为重要性的基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当前电力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各项制度及体系建筑也在逐渐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安全生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更日益显现出来,其不仅是电力企业一切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同时也与社会的发展及稳定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也可以说是关系到重大的政治问题。所以电网安全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这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的重要原因,而且通过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也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使人们用上安全、可靠的电能。

(二)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无论是哪个行业,安全生产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在电力企业当中,这更是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不管在任何时间,安全生产都是永恒不变的。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生产安全问题。因此,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范围性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在电力生产的某个环节当中出现了不可预知的问题,则会造成生产的连带反应,损坏设备,甚至伤害人员的生命健康。

因此,在我国的供电企业,我们在安全生产的管理中必须要做到以预防为主,把安全第一作为首要宗旨,进行综合治理。

二、我国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供电企业得以长期健康发展的最重要保障即是安全管理工作,这是电力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都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进行,而供电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一些供电企业当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为相关负责人制定具体的任务,甚至没有安全器具的使用说明指导材料,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工作不落实、不执行的现象;还有一些高危生产人员,在进行登高作业时,如果不能保证安全器具的质量,则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以及监督考核制度,这则会在管理上会是一个很大的漏洞,所以就会造成人员工作态度怠慢、违章操作、不按规定执行,甚至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后果不可想象。

(二)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一些供电企业的管理体制在思想观念、经营管理模式、人才资源以及营销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缺陷,很多管理者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只重视生产的效率以及用电产品,忽视了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具体来说,电力企业相关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以开会学习的形式进行,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落到实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而就算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大多数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很少在实际工作中反映出来,造成安全隐患。

2.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与执行力

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要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更要聘请专业人士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督促每一道工序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操作,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但是目前我国部分电力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缺乏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这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具体表现在:一是深入现场少,了解情况少,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导致工作缺乏针对性和超前性;二是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质量不高,深入调查和分析不够;三是发现问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存在好人主义。

3.职责落实不到位

在我国的供电企业,有明确的相关政策规定,也有具体详细的规章制度,具体职责明晰,也有处理奖惩办法,但这些规章制度在具体的供电管理工作中往往停留在会议讲话以及工作报告中,并未全面落实,这样造成负责供电安全生产的领导疏于对生产工作的管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事务性工作中,对在供电运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情况缺乏有效地分析与调研,发生事故后有效地应急措施也有滞后的情况,特别是对事故责任的追究力度常显不足,制度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导致工作人员不能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不会主动在工作中总结问题。

4.存在经常性的违章行为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

虽然供电企业用“三铁”反“三违”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事故问责制的要求一年比一年严,但生产现场违章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杜绝。特别是老职工,习惯凭工作经验办事,认为戴不戴安全帽,扎不扎安全带,只是小事一桩,不必小题大做,对规范安全管理、严格“规程”不理解、不配合,对安全生产十分不利;而管理人员怕得罪人而不去抓,做老好人,往往存在姑息迁就的现象,使违章行为的发生得不到有效遏制。

三、解决我国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树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观念

首先,必须要求管理者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安全管理应该从细节抓起,贯彻实施预防为主的建设方针,根据企业单位实际的发展要求对员工进行全面性的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加强员工的自主安全防范意识。

其次,管理者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外,还应该注重对新员工的开发工作,针对每个员工的性格、能力等开展相关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努力提高员工的学习求知欲,不断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让员工切实认识到“要我安全”的被动服从指令要求到“我会安全”的主管安全防范意识的安全理念。

(二)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和加强监管工作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制度,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管理制度,企业经营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人力资源安全管理制度等。

另外,必须要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把制度落到真正的实处,并且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制度是监督的手段,将制度落实到实际生产当中作为有效的约束;同时按照计划达到生产目标,把方针作为依据,充分落实到实处,对相关负责人必须要签订安全生产的责任制,有效地与个人利益结合,从而达到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三)严格落实各级间的责任制

供电企业应突出强调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签定安全责任书,以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企业与班组、班组与个人之间应该逐级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以此来保障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基层,基层保供电企业的“三保”格局。最后,健全责任追究制,即明确责任,划分区域,把安全责任明确落实到职工个人,使每个职工身上有担子、有义务、有责任,形成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氛围。

(四)全面控制并杜绝习惯性违章

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人员失误的防范和控制水平,可以从操作层面建立所有操作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所有业务活动、生产活动的流程化,把各类文字流程图表化、现场化,以此来实现杜绝岗位员工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的安全生产问题关系着整个供电企业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我们只有树立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与员工的安全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扎实各级之间的执行力度,才能促进我国供电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并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林毅昌.浅析电力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18).

[2]路芳银.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6(2).

第5篇:集团信息安全方针范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近期,我们深入信息产业有关部门、企业,了解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历史

聊城市电子工业始于1968年。1973年,全市有电子企业35家、产品20种。1974—1977年,电子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盲目上马的企业因产品无销路而渐次被淘汰,电子企业减少到13家。

1978年开始,电子工业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得到了较快发展,至1985年,产品有5大类39个品种,年产值150万元;至1996年,产品有45种,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676万元,实现利税217万元。1998年至20xx年,阳谷电缆集团的光纤拉丝、通信电缆、通信光缆项目,高唐蓝山集团的液晶显示器、电极板项目,高唐天海电装项目、冠洲集团的稀士钕铁硼等一批电子信息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标志着聊城市电子信息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xx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62.2%。

“十五”期间,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20xx年,全市信息产品制造业资产总额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通信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13亿元,信息产业总收入完成16亿元。信息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市有规模较大的科技市场3家,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达4100余人。20xx年计算机服务业实现销售额超过1亿元。全市基本建成了以光纤为主,数字集群、卫星和微波通信为辅,集程控化、数字化交换为一体的高速通信网络。信息技术与各产业有效融合,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地带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近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信息产业得到了更快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基础性作用日益强化;信息化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一)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20xx年以来,全市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明显提升。截止到20xx年底,全市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46家,比20xx年底增加8家。20xx年全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列全省第3位。今年上半年全市信息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87亿元,同比增长40.1%。其中通信业11.9亿元,同比增长33%;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27.9亿元,同比增长43%;计算机服务业7900万元,同比增长32%;软件业2800万元,同比增长12%。随着光纤预制棒、光纤拉丝、汽车行驶记录仪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成,产业链进一步拉长,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全市信息产业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二)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通信光缆2100公里,线路总长度达27452公里,城域网覆盖了全市所有城乡及85%以上行政村,近60%的行政村接通了光缆;全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总用户达145.2万;移动电话总用户达225万;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40万,入户率达35%;村村通有线电视和家家通电话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超过5g,互联网注册用户达20万,比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增长。

(三)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聊城政务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八个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绝大部分市直部门建立了门户网站,政府工作效能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实现了全市政府系统电子公文传输。今年7月1日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启动以来,实现了公文及时发送,缩短了公文运转周期,提高了公文运行效率;规范了政府工作行为,有效地避免了丢文、漏文现象,也有效地避免了越级行文、逆行文,使文件处理日益规范;降低了行政成本,实现了全市政府系统无纸化办公,预计当年可节约行政成本300多万元。三是网站信息再上新水平。今年上半年聊城政务网共各类图文信息5000多条,实现了20xx市人大政协“两会”文字、图片、视频直播,“五一”文化旅游节图文直播,“聊城市双拥共建合唱汇演”图片、视频直播,在第二届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比活动中荣获“特色与创新”提名奖。四是网上招商效果良好。20xx年6月组织开展了网上招商活动,据统计,截止到今年7月份,通过网上洽谈,全市共落实项目202个,实际到位资金33.45亿元人民币。

(四)信息技术扩大应用不断深入

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改造进展顺利。截止到20xx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传统企业80%以上经过不同程度信息化改造,投入信息化改造资金超过了9亿元,主要用于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5以上。通过信息化改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农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稳步健康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截止目前,已建设涉农信息服务站70余个,购置终端计算机近千台,投入资金近20xx万元。今年上半年网通公司投资600余万元,为全市300余家中小企业建立了网站或网页。网通公司累计投资已达1600万元,主要提供包括网站或网页制作、企业内部局域网搭建、监控设备安装等服务,已惠及中小企业700多家。

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后发优势明显。信息技术现已普及到旅游、销售、住宿、金融、保险、物流、房地产等行业,为业者带来诸如市场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分析、财务管理、库存管理、安全管理等诸多便利。其中昌润大酒店的信息化应用项目——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获得了省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被信息产业厅立项并予以资金支持,现已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

(五)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稳步推进

在政府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信息化应用系统已覆盖全市财政、工商、税收、公安、社保、教育、金融等20多个领域,12个行业的“金字”工程全面启动;完成空间地理信息平台的搭建,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初步建立;各行业银行的金融网络实现了同城或全省的通存通兑以及不同区域的资金结算,电子化网点覆盖率达90%以上;电力系统已建设了供电公司营销mis(管理信息系统)。“金盾工程”进展顺利,市财政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金盾工程”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110、119、122”报警三台合一,大大提高了多警种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能力。

(六)信息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加强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二是加强了政策规章体系建设;三是加强了信息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对全市信息化培训机构进行了评审、登记和备案;四是加强了对互联网的管理,及时有效地监控了影响我市稳定和形象的有害信息。

三、当前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当前,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乏力。全市在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上,存在“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弊端,与集约、高效的信息化距离较大。二是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及体制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三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四是县(市、区)之间、不同领域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五是信息资源市场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了推进“1142”(即力推“数字聊城”建设;夯实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抓好信息化带动文化旅游业,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息化带动服务业,信息化带动传统工业优化升级;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信息化发展战略,促进全市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研究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所谓信息资源整合是“系统”的理念,是对信息资源从技术、经济和人才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全面管理,其管理特征是自上而下、集中式、可控性、个性化和实时性的管理方式。在信息资源整合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技术或物理层面,还要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指导整合全过程,包括对信息资源整体架构体系的整合,对信息资源管理组织体系的整合,对信息管理技术的整合,对信息资源管理环境的整合以及对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整合,通过统筹和全面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不能把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简单地看成一个专业或技术层面的问题,它其实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应当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下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应用

一是建立政府网站内容保障长效机制,并进一步改进网站设计,加快信息更新,增强互动功能。扩大市级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平台应用范围,在已经实现上连省政府,下连各县(市、区)政府,横连市直各部门的基础上,将网络延伸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协,并连通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大力推进网上办公,提高党政机关办公效率。二是进一步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整合与完善,实现跨部门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协调指挥。三是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和三大产业相互融合,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四是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服务业、科技、卫生、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应用。

(三)创新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模式

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是新生事物,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当前的监管工作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资源市场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快对全市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模式的创新。一是加快对监管部门监管活动的分类。监管部门对信息市场的监管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资质信用、公众权益保护、社会舆论导向等诸多领域,复杂的市场监管活动,使得要建立职责明确的信息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必须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活动进行清晰分类。二是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性。监管手段的创新性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探索。一是技术的创新性,即在寻求有效的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手段的时候,努力研究应用新技术以实现有效的监管目标。二是机制体制的创新,即在充分认识信息资源市场特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信息资源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新型监管机制与体制。

第6篇:集团信息安全方针范文

*市电信分公司担负着*市及其所辖4个县(市、区)电信服务及生产调度任务,多年来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通过深化服务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多形式开展回报社会行动等途径,努力提高用户满意度,用心打造诚信服务品牌,树立起同城同业服务领先者的良好形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精心编织,树立诚信经营新形象

人无信不立,市无信则乱。近年来,*电信高度重视诚信建设,着力实施以诚信意识教育、诚信制度建设、诚信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建设工程,全力推动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首先,以诚信意识教育为先导,筑牢诚信经营的思想根基。*电信注重全方位、多视角地引导员工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遵循诚信道德规范。以《*电信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为基础,规范每位电信员工的服务行为,使他们自觉执行服务规范,严格把握服务标准,认真履行服务承诺。让全体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公司和每个员工,不仅要提供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而且要以一流的信誉立足社会。

其次,以窗口诚信建设为载体,全面塑造诚信服务整体形象。近年来,*电信立足窗口服务,不断“优化”、“亮化”、“美化”服务环境和服务过程。中心营业厅于20*年初斥巨资进行了整体装修,新设了全球眼、新视通等新业务体验区,增加了话费查询机、日常用品(药品、老花镜、针线包)等便民举措,服务大厅宽敞、整洁,服务设施高雅、现代。为完善窗口服务的有效覆盖,*电信还新组建了天鹅广场营业厅、东方百货营业厅,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电信在全市推出了延时服务、微笑服务、免填单服务和一台清服务四大亮点服务;完善了服务质量通报制度、服务质量分析制度、首问责任制、用户回访制度“四个制度”;建立了服务质量考核体系、服务质量监控体系、投诉处理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四个体系”;落实了问题预先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服务缺陷控制、越级投诉控制“四个控制”,并针对各项服务中的关键环节如营业台业务受理、宽带障碍处理等,通过营业现场管理、派单作业、及时回访等方法,严格加以监督管理,尽量减少服务中的缺陷、漏失,让用户深切感受到*电信的诚实守信。20*年,*电信共计回访用户51718次,既加强了与用户的交流沟通,又有效减少了服务违规行为的发生,用户满意度得到极大的提升。

践行承诺,广开言路。为了让每个用户都能享受到明明白白的放心消费和贴心的满意服务,*电信做到各项业务明码标价、透明公开,10000号客服热线等用户投诉渠道畅通无阻,随时解决用户遇到的服务问题,做到企业服务承诺百分之百兑现。从20*年开始,*电信以行评为契机,向社会公开“十项服务承诺”,发放《问卷调查》2万余份、《电信服务满意率调查表》3万余份;组织召开“畅通网络,诚信服务”恳谈会,悉心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电信服务、资费、网络及各项业务的意见和建议;设立“总经理接待日”和在营业大厅摆放用户意见薄,使用户的投诉在第一时间内处理,用户的合理化建议在第一时间内采纳;制定“渠道方便畅通,受理主动热情,办理认真及时,解答准确耐心,回复件件落实,管理闭环规范”的36字投诉处理方针,全力保障诚信服务流程的畅通无阻。那是去年5月份的一天,该公司杨集分局的社区经理从一个赶集人的口中得到口信后,硬是不顾天雨路滑往返百余里为大山深处的一农户排除了“村村通”故障,履行承诺掷地有声。

*电信深知,客户监督是对自身服务质量提高的有力促进。为此,*电信还加强了与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沟通,面向社会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聘请客户代表担任社会监督员,对*电信的网络质量、服务态度等进行监督。每年,他们都要邀请社会监督员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去年6月,*电信专门邀请新闻媒体单位代表近40人召开座谈会,聘请了15名新闻媒体代表为服务工作的社会监督员,通过新闻媒体架起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电信的诚信服务形象已经深深烙在了市民心中,公司营业部先后获得全省“20*年职工职业道德十佳单位”、“20*年*市最佳文明单位”、“20*年优秀女职工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电信20*、20*年也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湖北省企业信用促进会推荐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年获得20*至20*年度“*市50强纳税企业”、“诚信纳税先进单位”、东宝区的“十大纳税大户”;20*年获得“湖北省20*—20*年度消费者满意单位”;去年9月份获得了*市20*—20*年度“价格诚信单位”称号,成为本地通信行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电信运营商。今年3月,*电信又被市消费者委员会评为20*—20*年“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真情演绎,谱写优质服务新篇章

路漫漫其修远,服务永无止境。*电信用诚信诠释服务内涵,用真情昭示服务真谛,其多年来致力于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真诚努力彰显出了独特的品牌魅力。

提起*电信的优质服务,首先让人想到的是近年来不断涌现出的服务明星、先进工作者。在荣誉光环笼罩下的罗萍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伴随着她先后36次荣膺从市级先进工作者到省级服务明星再到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其用心服务的足迹,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铭刻在了客户心中,至今在*地区广为传颂。省级“满意服务明星”余蓉,也是一名深得用户信赖的电信工作者,天鹅广场营业厅在她用心经营下,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营业额从零开始攀升到40万。为走访用户,她常常忙到深夜才能回家,用户们被她的真诚所感动,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加深了对*电信的信赖。省级“优秀客户经理”陈於斌除夕夜主动为客户排除上网故障,受到当地百姓赞扬。在*电信分公司,像他们这样的优秀服务标兵、模范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一幕幕用真情演绎感人故事的服务团队还在不断上演。

去年12月20日,一个从北京打来的长途电话接入到10000号客服中心183号代表座席上,客服代表陈雪琴了解到该客户在北京出差,公司电话因欠费而停机,此时公司急等着结账,客户询问能否给予帮助。尽管从未处理过类似问题,但陈雪琴还是认真受理了客户的请求,立即向后台紧急求援,正在忙碌的后端工作人员左红云,接到客服代表电话后,立即查询客户所在单位湖北凯达尔实业公司(位于京山坪坝分局)欠费情况,准备直接到银行给客户代缴费。等到了银行后才知道每月20号是银行结算的时间,不能办理任何业务,只好转而向京山电信营业厅求助。正在营业厅值班的张琴经理及时为凯达尔公司垫付了欠费。当客户与公司取得联系办妥业务后,于是专门从北京打来了感谢电话:“今天真是遇到大好人了,我汇400

元过去,这多汇的100元钱,不用存到话费里了,就送给你们买零食,谢谢你们啊!”电话中客户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幅“千里真情一线牵”的感人画面跃然纸上。

*电信员工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客户排忧解难,谱写了一曲曲优质服务的新篇章。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诚信的努力和出色的服务,才使用户对*电信的信赖和支持一点一滴地聚集起来,令*电信的优质服务品牌得以树立,并不断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盘点20*年服务工作,*电信中心营业厅在第三方服务暗访中全省排名一再领先、接连稳居同城同业第一;10000号也在集团公司四项能力评测中连续全省排名靠前;大商客户部在集团公司第四届“创优杯”营销服务技能大赛中喜获三等奖,取得了湖北电信最好的成绩……这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更多电信用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自查自纠,营造放心消费新环境

服务工作涉及到电信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细致周到地做好各方面工作、避免因工作漏失而影响“诚信服务”品牌的树立,必须用完善的机制和全面落实服务承诺来作保障。*电信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诚信服务放心消费年”活动领导小组及活动推进办公室,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制定实施服务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差异化服务,明确服务要求、规范服务考核、理顺服务流程,从维权、服务、管理、资费政策等方面提出热难点问题解决方案,在加大对内自查自纠和对外宣传引导的基础上,逐步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和谐电信服务环境。

近期内,*电信还针对市民关切的热难点问题进行了整改,提出了系列整改措施,全面构建放心消费环境。针对不严格明码标价、夸大资费优惠幅度、模糊资费构成;各类业务特别是增值业务中的价格欺诈问题;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开通收费性业务;故意隐瞒业务限制使用条件;没有经过用户自主选择并确认、企业单方面开通电信业务并强行收取服务费用;发展业务时与用户签订的电信服务协议没有做到完整、清晰;传输和传播国家明令禁止的信息;用户咨询和投诉得不到及时处理和答复;在处理用户投诉过程中推诿、逃避责任,不按规定和承诺进行赔付等进行了彻底排查。

同时,*电信将从解决目前广大客户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把“诚信服务、放心消费”活动落到实处并不断推向深入。对于宽带用户账号的安全问题,*电信将继续扎实推进宽带“端口—账号”精确绑定工作,建立宽带用户上网的和消费的唯一性标识,有效解决宽带用户账号密码失窃,以及互联星空支付账号被盗的问题。同时加强末梢线路整治,提高宽带网络质量,力争20*年95%的DSLAM端口速率实现达标。

对于垃圾短信的骚扰和不良短信的诱骗,*电信将与所有SP签订《信息源入网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书》,同时利用SP管理平台建立SP信息内容监控过滤机制,控制和解决点对点不良内容短信和短信恶意群发问题,阻止垃圾短信的传播,减少对用户造成的短信骚扰和短信诱骗,保证用户合法权益。

对灵通短信的订制问题,*电信要求SP严禁在未经用户“二次确认”的情况下扣费,对没有进行“二次确认”的(即用户没有下行-上行-下行-上行记录的),必须严格执行先行赔付流程;对于违反“二次确认”要求的SP,将严格予以罚款、扣除结算酬金、取消接入资格等方式进行考核。

此外,*电信还将加快提供市话详单查询服务的工作进度,力求在20*年底公司的所有市话交换机全部具备向计费系统提供市话详单的能力。

应用创新,共享和谐信息新生活

近年来,*电信站在推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全局高度上,始终履行做一个优秀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坚持走“主导区域经济信息化,勇当数字*排头兵”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信息化应用,有力支撑了信息化社会的各种需求,与全市人民共同分享信息化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为建设“平安*”、“数字*”和“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电信于去年4月份在全市开展了“乘中国电信快车,送党的政策下乡”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动,将300部村村通免费送到了农民手中。5月份,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到来之际,在*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市绿色网络行动”,向全市发起“倡导网络文明,构建和谐*”的倡仪。在全国第16个“助残日”上,*电信又从技术和服务上提供支撑,协助开通了全国第一个盲人协会网站,正式启动了以扶危救困、扶残助残为宗旨的*市爱心社会信息工程。8月份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信息化和谐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推进专班,大力实施“1234”兴农计划,建立了旧口、宋河、姚集、子陵等四个信息化示范乡镇和熊桥、陈关、保堤、罗尧等16个信息化示范行政村,全市于去年年底电话入户率达到了50%,自然村通率达到100%,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10月份,为缩短与周边县市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市政府在翠竹园召开“*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暨中国电信*‘商务领航’推进工作会,*电信以“商务领航”平台为依托,助力政企客户政务、企务信息化,加快了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12月份,*电信与市国税局联手打造“VPDN网上安全报税”平台,首批1000多家企业实现了网上安全报税,推动了行业信息化进程。今年元月份,*电信再度与市政府携手,签署了《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重点推进“1234”信息化战略,实施“十大”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数字*”建设步伐,为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月份,*电信又与北京天雨流芳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北京)公司合作开通了全国首家大型娱乐平台“星网天下”,为所有敢秀爱秀的网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造星舞台,也为*人的网络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精彩。

面向政企客户,*电信全面推出“商务领航”;面向家庭客户,*电信打包上市“我的e家”;面向广大农村,*电信大力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面向全市百姓,从号码百事通、七彩铃音、互联星空、全球眼等丰富多彩的新业务到近期内实施的新BOSS系统上线、固网智能化改造、“星网天下”互动娱乐大赛等项目,让市民尽情享受到了信息新生活。下一步,*电信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到2010年基本实现*市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宽带网络资源的信息化战略目标。

第7篇:集团信息安全方针范文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

每个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来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实施好信息化工程,企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息化建立基本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需要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信息化是首长工程,企业领导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真抓实干。

3)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大项目来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信息化工程这个大项目的实施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的目标、项目的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必须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化工程这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项目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实施周期、实施成本和实施效果。

4)任何一个试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革新,一开始总是会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企业这个大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把革新的成果融入企业,信息化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制造业企业应有客观、理智的认识,企业领导要敢于冒有准备的风险。

5)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企业能够在咨询服务商或者软件公司的帮助下,弄清自己的需求。信息化软件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一种载体,如果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制造业企业相冲突,信息化工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需要有既懂管理,又能够清晰地描述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需求,并能够与咨询公司或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配合的管理人才队伍。

6)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7)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平台日趋复杂。因此,企业需要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人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类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

8)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资金的获取渠道与方式,做好预算与成本控制,避免信息化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

3.咨询服务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枢纽,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需求的诊断和分析,制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2)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选型、实施与监理。

3)帮助企业进行多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4)不断跟踪和研究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推荐最合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制造业软件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制造商,其职责是:

1)提供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功能需求,能够在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并能实现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的软件产品。

2)软件产品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易学易用性等特性。

3)为制造业提供软件产品的安装、培训与服务。其中服务包含软件实施、软件升级、客户化开发、解决应用中的问题等。

5.软件服务和集成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桥梁,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客户化开发、培训和系统升级。

2)帮助企业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

3)帮助企业维护整个信息系统,并解决信息备份、信息安全问题。

6.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该平台必须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7.渠道与商负责帮助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的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大多数硬件与网络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以分销和渠道销售为主;而制造业应用软件公司则主要采用直销,自主从事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二.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的CAD应用工程,就顺应了当时的企业信息化状况,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甩掉图板,使用CAD软件,使企业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激发了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热情。反之,有些地方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做法,规定企业只能用某某产品、某某软件,这就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建网络、买软件和硬件,在购买前看演示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好功能,到了企业就是用不起来,数据格式不兼容、借口连不上等问题随着而来。有的企业甚至成了“软件展示厅”,买了一大堆软件,但还是一个混合物,没有真正实现“化合”,没有真正集成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引进咨询服务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缺乏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及集成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缺乏专业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是从事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但是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施项目的实际经验。

不少制造业软件企业除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应用软件之外,实际上也扮演了咨询服务的角色。企业常常要求制造业软件公司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甚至进行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但是,由于制造业软件企业是以卖自己的软件为目的,所以免不了王婆卖瓜,少数软件甚至用一些模糊、错误的概念来误导制造业企业。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呼唤专业、独立、中立的咨询服务企业,来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成立,它是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全国首创了由政府引导、高校和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新型运作模式。工程中心致力于通过深入的研究,来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推荐最优化、最佳性能价格比的解决方案,使企业通过实现信息化,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降低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信息化投资的失误。

第三,制造业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客户化开发与信息集成,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采用行业标准、甚至是企业标准。连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设计过程,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要求,例如明细表的书写方式等。在后续的工艺编制环节,则根据企业的产品、行业的特点不同,需求差别更大。有的以装配工艺为主,有的以机加工工艺为主,有的以焊接工艺为主等。企业生成各种清单、报表的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企业的管理模式则差别更大,一些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以纵向一体化为主,在整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分工,建立了内部的供应链,如一汽。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则建立了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外部的供应链,如广东南海的铝行材供应链、重庆的摩托车供应链和浙江永康的小五金供应链等。不同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特点、营销模式、采购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来适应所有的企业。对于流程型企业,如石油、化工、钢铁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与离散型制造业又有根本的区别。

制造业的内部管理环节众多,差别巨大,因此,应用软件的选型、客户化开发和信息集成十分关键。每个应用软件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企业。目前,市场上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往往会使企业看得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因此,咨询服务企业的责任重大,它必须帮助企业甄别、选择应用软件,帮助企业确定特殊的开发和客户化需求,以及信息集成的需求。

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和瓶颈问题,需要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应用软件供应商共同研讨,确定合理、优化的信息集成解决方案。

许多应用软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但是大多数提供的是语言开发工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开发。比较有特色的是开目CAPP和开目BOM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配置工具,企业可以自行根据报表汇总的方式、表格格式和生成过程进行配置,配置方法简单实用。

为了实现客户化和信息孤岛问题,许多大企业专门建立了开发队伍,开发了一些自行使用的工具和模块。但是,随着应用系统日趋复杂,系统的维护越来越困难,一种新的趋势是将这种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任务进行外包。这就产生了对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市场需求。目前,在美国,已经有大量的面向不同行业的专业软件服务和集成商,而在中国,由于还存在对服务价值的认同等问题,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角色目前主要由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来扮演。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在整个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随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对这些电子文档如何存储、备份,如何保证安全,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碰到的问题。企业在指定信息化解决方案时,也要进行充分考虑。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企业建立了Intranet,怎样在保证Intranet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又能够避免信息被盗,怎样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袭击,这都是企业在建立信息化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由制造业软件企业和软件和系统集成商提出了解决方案。制造业企业需要在方案选型时,充分考虑和比较各种信息安全方案,选择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信息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止步不前。

2.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管理改革联系起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国有大中型制造业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布局很不合理。在进行了体制改革之后,国有制造业企业依然面临着严重的与市场接轨,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的问题。而中国新兴的乡镇和私营企业,以及广大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顺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已经通过特色经营和成本优势确立了自身在市场的地位。但是,这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也遭遇了技术、管理等问题,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前提是管理现代化。只有摸清企业的现状和改革的目标,才能制定出改革的方针和行动纲领。对许多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理顺营销渠道,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推进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是先进管理思想的载体,例如,通过实施CRM系统,可以要求销售人员每天填写访问客户的情况,购买意向信息和客户的详细档案,客户服务的情况等,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客户信息不应该人员的更替而遭受损失,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PDM系统,可以更好地贯彻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中规定的规范的工作流程。

信息化是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客户购买产品是追求其使用价值,他们并不会因为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是用CIMS制造的就购买。不少CIMS示范企业,因为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陷入了困境。因此,企业在考虑信息化方案时,应该着重考虑性能价格比,没有必要都搞大投入,动辄上千万。

3.企业选型必须注重实用,避免贪大求全。

不少企业在选型过程中,片面追求先进性。实际上,一些按照美国的国际化巨型企业作为样板开发的软件是不可能直接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例如,某国外大型PDM软件的原型为为了解决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汽车公司与其外部供应商进行物流供应的问题。而而我国最大汽车公司的产值恐怕也只有那家企业的百分之几,这种软件的过程与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相差甚远,实施成功的概率很小。

企业必须警惕一些概念性的炒作。一些新的名词,实际上没有新的含义,只是一些软件企业将其系列软件打包销售的一种手段。

一些软件产品的功能存在着交叉。例如,一些国外大公司开发的PDM软件,或者PLM软件,与ERP系统在管理思想上有根本的不同,一个是以产品为核心,另一个是以企业为核心。这两种软件从功能上相互交叉,存在互相排斥的关系,因此,能否集成,如何集成是需要深思的。

信息产业竞争激烈,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生命周期很短。有的技术一年前还是先进的,一年后就落后了。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从分析自身的需求出发,面向实用,解决主要问题,不能片面的追求先进性。国产的CAD/CAPP/CAM/PDM系统和ERP等系统,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可以经济有效地满足制造业企业的需求,不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4.应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布实施的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整体规划实际上就是对一个大型项目所要使用的资源、达到的目标、任务分解的步骤、里程碑,成本计划等进行计划。而分布实施就是按照这个总体的计划进行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和企业自身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调整的过程,由于信息化工程的内容庞杂,实施周期较长,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化是十分常见的。

整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整体的分析和计划,就可能造成许多局部最优解,而得不到整体最优解;分布实施也是必要的,它使得企业可以适应自身和环境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技术更先进的产品,同时避免一次性的较大投资。在总体规划时,应仔细考虑信息集成方案;而在分布实施过程中,则不管选择的技术和产品如何变化,仍然需要保证应真正按计划实现集成,使得信息流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能够畅通无阻。

5.如何看待服务的价值

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领导的观念还停留在买产品可以理解,而买服务难以理解的阶段。实际上,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可以说是三分产品,七分服务。光买产品不买服务,就象不进行诊断就乱吃药一样,是十分危险的。制造业企业的个性很强,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通过咨询服务来诊断清楚问题,通过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来解决软件的实用化问题。

四.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软件企业应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客户提供了经济实用的软件产品,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在CAPP和财务软件方面,形成了以国产软件为主的格局。

但是,要应对国际上规模比国产软件企业大得多的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还必须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一些企业没有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比较大的波动,一个不错的新产品开发出来,销售额会上来,但下一个版本或者产品跟不上,又会造成比较大的滑坡。

研究工作包括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和管理技术,以及研究市场需求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关键是要深入制造业企业,研究制造业企业本身要解决的问题,获取准确的、有代表性的需求,找出共性,然后结合掌握的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企业提供既实用,又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产品。软件企业应注意研究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形成发展的后劲。软件企业应注意产品的独创性,切忌盲目跟踪国外产品、模仿国外产品,必须形成自己鲜明的工程特色,真正开发出符合其目标客户需求的软件。

在软件开发方面,必须大力引进软件工程技术,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是软件需求管理和配置管理。

在销售方面,随着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由单元应用转向集成应用,客户已经从购买软件产品转变为购买解决方案,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更多地增加应用工程师和项目实施队伍,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2.应处理好产品与项目,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形态复杂、历史背景各不相同,而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管理者的特色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和多样性,这就需要解决方案的“量身定制”。因此,软件企业需要提供的是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

对于制造业软件企业而言,如果以项目的形式,为每个企业都进行开发,一方面开发成本很高,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很大,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软件的质量。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必须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和柔性,同时尽量把开发工作控制在有限的水平。

对于制造业企业,也必须充分将企业实际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不能纯粹让软件来适应自己可能已经落后的管理模式,尽量推行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的软件产品,降低使用成本。

3.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实现多赢

制造业软件市场属于一个专业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的竞争策略应该是以特色经营和优质服务为主。然而,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软件市场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竞争局面,同样是提供一个制造业企业的解决方案,报价差距非常大。由于软件是零边际成本,有的小企业为了短期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轮有一轮的价格战。而他们的低价位往往是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常常在连企业的需求都没有搞清楚,就匆忙报价。

这种恶性的价格竞争有至少以下恶果:

1)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往往是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损失最为惨重,甚至退出市场。

2)影响了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的形象,使不少客户认为国产软件是质次价低。

3)造成许多制造业企业只注重考虑价格,而不是考虑软件能否解决自身的问题。最终导致许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失败而告终。

另一个问题就是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某些地方采取购买本地的软件就给予资金扶持,购买外地软件就不给扶持的不平等政策;有些军工行业至今还采用行政方式统一采购,指定品牌等方式。这些,都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相背道而驰的,最终的结果也只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应用效果。

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一个供应链、价值链,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增值的过程。只有价值链的每个要素都能够赢,整个价值链才能够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把竞争与竞合结合起来,共同维系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多赢的良好局面。

第8篇:集团信息安全方针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监管 意见建议

截至2013年9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0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4%。互联网与金融“双向融合”而成的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将冲击现行金融体系,深化金融行业变革,促进传统金融向信息化金融快步迈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建立健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体系,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国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监管

美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了涵盖互联网银行(SFNB)、互联网保险(INSWEB)、互联网基金(Pay-pal)、电子券商(E-TRADE)和网络贷款公司(包括P2P、众筹)等类别齐全且成熟的网络金融体系,并且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1995年,全球第一家无任何分支机构的纯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开启了网络金融时代。截至目前,成立于2007年的P2P借贷机构Lending Club拥有投资者4.5万名,美国P2P借贷规模2013年预计将达到50亿美元;eBay旗下公司PayPal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活跃账户总数超过700万,管理资产总额超过10000亿美元;最大的众筹公司Kickstarter已为超过10万个项目成功融资5亿多美元。美国对互联网金融采取了谨慎宽松的政策,发展初期不过分干预,只是通过补充新法律法规,与传统的监管规则结合,对互联网金融业进行必要的法律约束,以保证其安全稳健发展。同时,数量庞大的以营利为目的、市场化运作、第三方独立运行的征信机构为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用基础。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在传统监管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专门针对网络金融业务及其风险的管制规则,逐步建立起以立法为核心的监管模式。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包括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局、联邦保险公司、互济贷款监管署、国民信贷联盟协会及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等,这些部门单独或联合颁布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文件制度共同构成了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框架,美国联邦监管法案划定各自的职责分工。

(二)欧洲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监管

欧洲监管当局则致力于提供一个清晰、透明的法律环境,坚持适度审慎和金融消费权益的保护。欧盟各成员国采取一致性的监管原则,建立“起始国”规则,加强联合监管和合作,提高监管效率。以德国为例,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主要依赖于既有的法律法规,同时实行适应互联网金融业务之特别风险的审慎监管战略,设立最低准入标准。德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跨境交易,二是安全问题,三是服务技术能力,四是信誉和法律风险。对于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欧盟曾将其定位为“电子货币机构”,欧盟各成员国也可以自主向其颁发银行牌照。从2011年4月30日起,欧盟将网上第三方支付服务认定为“信贷机构”,按信贷准入监管标准进行管理。

(三)英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监管

英国互联网金融最典型的就是P2P模式,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公司Zopa即诞生于伦敦。英国对互联网金融采取“行业自律先行、监管随后跟进”的方针。一是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自律。2011年成立了全球首个人人贷行业自律协会,2012年成立了众筹协会,设定融资平台最低资本额、IT信息安全管理、信用评级、反洗钱和反欺诈措施等,有效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规范运营、良性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二是监管政策比较宽泛,许多监管措施刚起步。初期阶段暂未设立专门政府监管机构或出台适用法律,而是以行业自律规则为基础进行管理。但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监管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三是政府介入扶持。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联合出台政策,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四是征信体系齐备。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互联网金融圈征信体系,完全市场化运作,其数据系统庞大、可靠、专业,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较低成本购买客户信用信息,有效防范了商业欺诈等风险。针对以P2P行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监管粗放的现象,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计划于明年4月起将P2P纳入政府监管。

(四)澳洲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监管

澳大利亚拥有目前世界上比较成功的纯网络银行UBank和高度发达的网上第三方支付体系。早在2000年互联网支付刚刚起步的时候,澳大利亚就开始关注网上第三方支付服务的监管问题,目前已形成了较成熟的监管体系。澳大利亚将第三方支付服务商视为“授权存款机构”或“金融服务机构”,分别由审慎监管局和证券与投资委员会颁发牌照,例如PayPal获得了澳大利亚监管部门颁发的“授权存款机构牌照”和“金融服务机构牌照”。除机构准入和日常监管外,澳大利亚还借助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维护客户权益,对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

(五)日本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监管

在金融混业监管和金融自由化模式下,日本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发展。乐天公司是日本第一大电商,也是比较典型和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2003年乐天收购了一家证券公司,2005年开始重点打造金融业务,目前其金融服务已涵盖证券、信用卡、银行、保险、预付卡等众多领域。日本另一家互联网金融综合集团是SBI,其依托互联网打造了证券、银行、保险、外汇交易、盘后交易等多个平台,形成了独有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实现了通过互联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早在2008年,日本金融厅就着手研究出台电子货币支付和代收代付等互联网金融监管,出台了专门法律进行规范,保护消费者利益。此外,日本还出台了信用管理和互联网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比较上述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监管可以发现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政府监管当局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给予相对宽松,积极扶持的政策,但随着业务壮大,风险聚集,监管当局加大了监管力度,拓展监管手段,逐渐将监管的重点转移到与传统业务不同的具有互联网特性的主要服务产品和服务形式上来。二是监管当局将互联网金融定性为金融业务,对申请开办此项业务的机构实行准入许可证管理。并制定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标准,明确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求和监管规则。三是建立了规范、完备的社会征信体系,发挥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推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防控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四是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管理,实时出台专项技术风险管控的文件和法规,加强多部门多层次的合作,消除互联网开放性、虚拟性对金融业务的负面影响。五是监管当局以维护投资者和消费者权益为立足点,规范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运行和发展,对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求透明、公平、规范,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积极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实践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从大概念上讲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正规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的新型业务,实质上应为金融电子化业务,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超级网银等传统银行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开设的网上销售及服务平台。另外,随着电子商务影响力日益扩大,各家银行也纷纷“触电”,发起设立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例如工商银行的“金融超市”、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交通银行的“交博汇”和平安银行的“网上商城”等,虽然规模都不大,但也已成为一种趋势。第二类是实际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业务。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支付结算业务类,包括“支付宝”、“财付通”依托自有网上购物网站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支付平台和“快钱”、“拉卡拉”等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2012年全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04亿笔,交易金额达6.9万亿元,互联网支付企业的支付量约占整个支付总量的0.5%,虽然从金额上看占比很小,但是从交易笔数上看,互联网支付的交易指令已经占到整体的40%,互联网支付表现出单笔量很小,但海量长尾的特征明显,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二是融资业务类,主要包括P2P人人贷、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和新出现的众筹网。P2P人人贷目前主要有单纯中介的无担保线上型和“网络中介+担保人+联合追款人”的有担保线上型两种,同时也存在一些债权转让和民间借贷性质的融资平台。截至目前,我国P2P网贷企业已经超过500家(11月初),而2010年全国总共只有10家,在不到3年时间内,数量增长了50倍左右,贷款总额超过600亿元。目前,我国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数目众多,比较混乱,比较有影响力的有阿里小贷等。据统计,2012年我国约有150家在线众筹金融公司,年交易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规模还不大,但大都存在经营不规范的问题。三是投资理财及保险类,典型代表为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投资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2013年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货币基金短短四个月开户数超过2900万户,销售额突破1000亿;“百度理财”也以其低门槛、高收益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中安在线”等网络保险公司也发展较快。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异军突起,已成为金融创新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推进我国的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社会资金运用和配置效率。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全新的投融资模式,能够按照市场化规则,更快速、更准确地引导资金投向,实现资金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有效匹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资源运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二是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互联网金融充分体现了不同于传统金融的信息透明、低成本、跨区域、高效率和充分个性化的特征优势,规避了金融机构实体网络柜台服务偏弱和经营时间错位的弊端,让消费者享受到互联网金融更加便捷、更加丰富、更加人性的金融服务,同时也赢得更多的客户。三是开辟了融资新通道,成为现有金融体系融资的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以信息数据为基础,以网络系统为平台,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以资金配置为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助推金融创新,彻底摆脱传统的以“三查制度”“抵押担保”为基础的借贷模式,顺应金融发展的需要,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地域限制,降低了运行成本,解决了门槛低的问题,能够覆盖和服务于偏远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同时也较好地填补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有益探索。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已获得蓬勃发展,但仍属于初级阶段,在业务规模、业务种类、用户数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粗放式发展和野蛮生长的状态,随着业务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风险隐患。

一是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缺失,行业自律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没有形成体系,其金融主体的资格和经营范围都不明确,整个行业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约束。第三方支付法律地位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基本形成了由央行支付司监管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的格局,但依然存在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第三方支付衍生的各种金融业务,没有形成完备的准则和有效的监管。对于发展较快的P2P贷款平台和各类网络贷款公司,由于归类为网上民间借贷中介而未纳入监管体系,没有明确的准入和运营规则,整个行业自由发展、极度混乱,一些P2P机构已经严重偏离了金融中介的定位,实际上已经转化成线下违规甚至非法集资的网上版本,这些所谓的民间融资最终风险将由政府来兜底。以承诺高回报而推出的理财产品,由于互联网公司与基金公司产品发行主体不明,风险责任不清,缺乏制度和监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另外,国内现有的银行、保险、证券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是基于传统金融企业的监管要求,准备金、存货比、备付率等乃至巴塞尔协议Ⅲ关于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的规定对互联网金融适用性较弱甚至根本无用。法律缺失和监管空白也导致一些发展较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难以做大作强,不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是资金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第三方网络平台在金融互联网中起着资金周转的作用,大量支付清算资金会形成一定比例的资金沉淀。这些沉淀资金会滞留一段时间,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则和监管,会被互联网企业挪用,甚至开发衍生金融产品,如有问题,必将引发流动性不足,导致支付风险。网络信贷平台公司通过非标准化或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来归集并使用资金,由于缺乏银行同业往来和央行最终贷款人的支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借贷双方较为严重的期限错配。例如我国大部分P2P机构都是通过“拆标”方式将来自不同投资者不同期限的资金集中借给融资者,一旦融资者违约,造成资金链条断裂,便会引发信用风险。另外,网络借贷门栏低,利率高,有的利率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网络融资公司在信贷资金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导致信贷违约风险增加。近年来,P2P网贷案件频发,倒闭不断,给资金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以“余额宝”货币基金和“百度理财”等形式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筹集的大量资金,存在着用高额回报诱导客户之嫌。在目前我国实体经济效益不佳,股市疲软,债市下跌的情况下,理财资金的投向、回报有着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有游离于规范和监管之外,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极高。

三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严重不到位。目前互联网金融跨区域,虚拟化交易行为,使得交易主体无法到现场确认交易各方合法身份。交易信息又通过互联网传输,有可能被非法盗取或篡改,在社会信用环境缺失,无有效监管的情况下,由信息安全引发的消费者权益损失将时有发生。在互联网金融运行中,消费者在权益分配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完善,信用信息交换困难,交易违约成本低,且缺乏法治环境情况下,一旦出现风险,消费者将率先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承担者。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互联网金融产品高调推出,有的年化收益率超过20%甚至达到50%,这种击鼓传花式资金募集的最后风险一定程度上也都由消费者来埋单。此外,网络安全漏洞、个人隐私泄漏等等事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大量存在,且日趋严重。

四是同质化严重,尚未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格局。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互联网企业在介入金融途径多走规避金融准入高门槛、严监管之路,以非金融做金融,模糊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选择综合金融业务发展,寻求最大边际效应,使得现行监管体系无法对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实施有效监管;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研发,推介和提供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趋于雷同。关键环节同质化严重,恶意竞争较突出,未能依托自身特点、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开发出具有较强功能的特有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长此以往,既不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也容易导致全局性风险。

五是影响金融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无序发展、体外发展阶段。由于发展较快,资金量大,已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巨量网络货币,有着类似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从而有可能对金融调控政策的传导和结果产生影响。P2P网络借贷多依赖于客户的信用数据,行为数据和经营数据等信用状况,在经济繁荣时,客户经营状况良好,信用状况较为乐观,融资相对容易,所获得资金有可能投向国家限制的“三高一剩企业”或夕阳行业,势必增大央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另外,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完成支付交易,资金流动大多难以监控,为洗钱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交易双方绕过监督,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虚拟账户,实施虚假交易,将非法资金合法转移,加大了国家反洗钱工作的难度。

四、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意见建议

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刚刚起步,因此应坚持原则性监管,协调好规范发展与支持创新之间的关系。要从防范风险过度聚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既着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谨防重大风险,又要掌握好监管尺度和重点,避免行政管控过急、过严,制约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实践,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一是完善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立法工作。要加快对现有《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等金融法律法规的修订,以适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不失时机地出台诸如《放贷人条例》,《电子资金划拨条例》,《网络理财条例》等保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涉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赋予相应合法地位,有效控制风险。二是协调相关部委加快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出台和优化类似个人信息保护、信用体系、电子签名以及支付客户识别、身份验证等方面的具体准则和要求,构建高效的防火墙,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防控风险能力。三是根据互联网金融所涉及的范围,建立既有专业分工,又统一协调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即建立以“一行三会”监管部门为主,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法制办、税务总局等部门为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实施监管,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就能达到规范在前、有效监控、规避风险的效果。

(二)明确金融主体,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准入监管

依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互联网金融应属金融业务,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即为金融机构,应纳入金融体系管理。而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行业建立起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监管准入制度。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要借鉴传统金融准入制度,结合其特殊性,建立相应的准入规则,加强监管工作。一是加强机构准入监管。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特点,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发起设立的标准和条件,可以允许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共同组建等形式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为鼓励创新设定的标准和条件不宜过高。二是加强业务准入的监管。实施有限牌照制度,按照风险承担能力限制经营业务种类,严格新业务开展报备和资格准入审查。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要进行登记备案,同时对其销售和后期资金运作进行规范,防止隐瞒产品风险、过度夸大受益、改变资金用途等欺骗消费者行为。目前业务准入应以备案制为主,审批制为辅,但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三是加强平台准入的监管。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开展相关业务,因此必须明确平台的安全标准,要针对互联网金融当前开展的网贷、第三方支付和基金理财等三大业务的风险权重,制定相应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有效设置安全防火墙,确保平台运行安全。四是加强资格准入的监管。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务,其从业者要有资格要求,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要实行资格准入管理。可借鉴传统金融高管人员资格准入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互联网行业要求,制定互联网金融高级管理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加强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准入的管理,推行市场化原则,试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高管人员黑名单数据库,防范互联网金融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

(三)分合有序,建立全覆盖常态化的监管机制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日常监管对防控风险意义重大。因此,一是要按照职能监管的原则,明确监管的主体。针对互联网金融跨度大、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的特点,建立以监管部门为主,相关科技、信息、商务、法律以及有关金融机构为辅的监管体系,明确相应职责,梳理监管范围,建立运行机制,落实问责制度,实施有效监管。同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和完善以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约束以及监管部门日常监管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三道防线”。二是在传统金融监管架构内实施延伸监管。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而运作的各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一行三会”监管部门应在坚持分类监管的总体原则下,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法规实施监管,并责成相关金融机构作为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和风险损失的主要承担者。三是协调银证保监管合作,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综合监管。对于以第三方平台为主的网络支付,人民银行作为支付系统的主要建设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管理部门,应承担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主要监管责任,而从网络支付机构衍生出来的保险、理财、基金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监管以人行为主,证监、保监甚至银监共同履行监管职能。对于P2P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由于具有跨地区、信息模糊、风险隐蔽等特征,有的甚至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等行为,应以银监部门牵头监管为主,借助人行的支付清算、账户管理和征信系统等方面的信息优势配合。众筹融资从实质上看应归于股权融资,可由证监部门牵头监管,银监等部门配合。

(四)探索补偿渠道,严防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

为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风险补偿的途径和制度。一是规范互联网金融经营行为,建立制度保障和补偿渠道。要借鉴传统金融制约金融机构粗放扩张、投资冲动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标准,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管理,制定相应的流动性比率、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等管理比例和指标。实施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制度,强化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和日常风险管理。二是计提相关保障资金,建立资金补偿机制。要按金融机构要求,制定互联网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接受央行准备金的管理和调控。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要在央行开户,并交纳一定比例的结算备付金。P2P网贷等业务要按比例提取呆账准备,实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如国家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互联网金融机构还须按要求购置存款保险。要建立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人民银行再贷款制度,畅通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的资金渠道。三是多途径筹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由互联网金融机构、股东、财政部门、第三方担保机构联合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互联网金融机构可按比例在营业收入中提取补偿基金;互联网金融机构股东可在年度股金分红中按一定比例扣划补偿基金;财政部门可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上缴税收中按比例返回补偿基金;第三方担保机构则可在保费收入中支出一定比例的补偿基金。通过多方筹集补偿基金,提高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防控系统风险。另外,还可以建立互联网金融机构破产程序和赔偿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损失。

(五)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增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和央行征信系统建设,降低互联网金融开放性虚拟性带来的风险。要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和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规范工作。建立起按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数据平台,有偿开展信用报告、网络查询等服务。加强信用等级评估、信用咨信认证和信用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快速发展。二是针对互联网金融普惠性特点,财政部门应予积极支持。对互联网金融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在传统金融机构征收的基础上给予较大幅度的减免和优惠。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此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力发展草根金融和普惠金融。三是政府应积极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要针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较快,风险大于传统金融等实际,进一步引导舆论宣传,加强金融市场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加强金融法制和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的金融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金融科技时代,2013(07).

[2]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中国金融,2013 (10).

[3]何虹.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隐患应予以重视,华北金融,2013(08).

[4]郑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协调.金融时报,2012年10月22日.

[5]由曦,刘文君,赵婧婷.逐浪互联网金融.财经,2013(373).

[6]陈胜,方婧姝.互联网金融监管寻路.金融时报,2013年11月11日.

[7]杨凯生.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几点看法.陆家嘴杂志,2013(10).

[8]张洪伟,杨运燕.国外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比较,实务·支付清算,2013(6).

[9]刘俊奇,陈冉.欧美网络金融监管模式的借鉴与启示,社会科学,2008(1).

[10]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