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多媒体;教学;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的功能进行教学活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由于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实现听、赏一体化,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中许多缺陷,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1. 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优化了课堂学习环境,也增强了小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场景的创设,学生可以将抽象的音乐意境转换成看得到的画面,这样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音乐意境当中,增强了学生对课堂音乐的理解能力;通过多媒体音乐教学,还能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以及灵动的旋律中,突破自身学习上的难点,为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的功能就是将图像、音乐、文字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通过身体上感官去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很容易找到自身在课堂上学习的难点,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还增强了音乐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减少了教师很多课堂展示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由充足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扩大了音乐教学的课堂容量,使教学的效率进一步的提升。
2. 多媒体情境创设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情境的创设。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将抽象的音乐转变成灵动的画面,学生通过观看画面中的情节,聆听动画中优美的旋律,很快就能融入音乐意境当中,这样学习音乐知识就会事半功倍。例如,音乐课中《小草》赏析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小草生机勃勃的画面,并加以音乐、字幕,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这个场景,自己创设出一个“小草”积极向上的情境,从而加快了课堂音乐的吸收。
通过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的创设,增强了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实现了音乐在学生心中从抽象到逐渐形象的转变。
3. 多媒体音乐课堂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其课堂教学效果很是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第二, 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将声音变得更加灵动。
第三,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节约了教师很多的时间,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
4.强化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也是强化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制作出形象的动画画面,供学生直接进行赏析,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感观去感受音乐独特的魅力。
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儿歌赏析课中,教师可以事先进行调查,统计学生喜欢观看的动画片,利用动画片中的儿歌作为教学的例子。进行多媒体动画的制作中,也可以引用动画片中的片段。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进行多媒体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画面中的场景。
5.启发想象空间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音乐的赏析部分占到整个教材的三分之一,对于音乐赏析,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听录音,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听录音,这样一个单调的教学模式,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促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就不能加强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弥补了这个不足,实现了启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想象空间。
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将课堂需要进行的教学任务,形象的转变成灵动的画面、音乐、文字等的综合体,通过对这些画面以及音乐的赏析,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增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例如在进行《红星闪闪》这首歌的赏析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画面――一颗红星闪闪亮,少先队员帽子上的红星等,这些画面都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想象,加强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再通过与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更促使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
6.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不足
当然,应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这样不可避免的就占用了教师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研究时间;(2)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也会对新老教学方式交替阶段造成一定的影响。
面对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弊端,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不能顾此失彼,只有做到首尾兼顾,才能将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7. 结语
多媒体技术是目前各个领域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了许多传统音乐教学中的缺陷,实现了学生对音乐理解的抽象向形象的转变。此外,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进行情境的创设,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强化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基本任务的同时锻炼了自身的各项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青.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J].音乐论坛.2012,32(21):1011-101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管理
【中国分类法】:G633.71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美、享受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小学音乐在某些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对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为了提高小升初的升学率,占用音乐课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的教学。部分学校在课程上安排音乐课,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被主要科目的教学占用,学生得不到切实的音乐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这种对音乐课的不重视,阻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学进行正确的管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信心。
一、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环境的管理
课堂环境,即课堂学习气氛、班级活动气氛,即班级的环境与氛围。课堂环境管理,教师指学生在自己班级内学习时候的感觉与知觉,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中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是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课堂环境还包括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学生座位安排的合理与否、学生与教师的配合程度高不高。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的课堂环境,可以采取情境法进行教学。即创设一定的情境,将音乐教学寓于其中。例如,学生在初学一首歌的时候,觉得它非常难,如果采取直接的教学,学生产生厌学与反感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萎靡不正,与教师的互动少之又少,这直接影响课堂环境。此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符合其生活实际的情境。如在学习《大鹿》这首歌的时候,歌曲多次出现“fa”音,且音调各有不同,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来再现情境,找出几个同学扮演每个角色,并且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边唱边演,随着音乐的响起,各个角色的表演者逐渐进入状态,课堂气氛转变为轻松活跃。其他同学在观看情境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音乐中去,逐渐的掌握歌曲旋律,教师在进行深入的讲解与细节的纠正,学生觉得自己很轻松的学习到了一首歌曲,课堂环境非常轻松和谐。
二、 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纪律的管
课堂教学的顺利与否与课堂纪律有着极大的联系,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为了进行教学,必须做好纪律管理。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在上课过程中会出现说话,睡觉,做小动作等现象。当小学音乐教师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时,需要做到冷静处理,理智对待。如音乐鉴赏课上,同学们在欣赏音乐时总有几个同学总是交头接耳,打打闹闹,还有的同学昏昏欲睡,精神涣散。这个时候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教师不可以随意发脾气,骂学生甚至打学生。对于睡觉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周围同学将他叫醒,并且给与眼神的示意。这也会给其他学生一个提醒。对于随意打闹的同学,教师可以直接点出他的名字,提醒他保持课堂纪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警告,其他学生看到这一幕,也会做到遵守课堂纪律。不过,教师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语言上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行动上要符合教师的素养,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当然,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控力,达到不需要教师的督促就自觉遵守课堂教学的境界。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沟通交流,相互的配合。例如肢体上的互动,眼神上的交流。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学的中心是教师,而新课改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将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会逐渐对学习音乐产生激情与热情,教师的教学也会走入渐渐良好状态,课堂氛围才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那么,如何做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1、 灵活转化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偏离主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即使课堂教学的主题有偏差,也应该及时将学生拉回来,学生会觉得老师很厉害,久而久之,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也展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氛围自然和谐。
2、 游戏法。将游戏贯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乘电梯的游戏。即教师演奏一段音乐,学生随着教师的音乐进行自由的运动,并且要求学生注重声音有什么不同。在高亢的音乐中,学生会做出向上的动作,如举起胳膊,蹦跳向上,像电梯上升一般;在低沉的音乐中,学生会做出身体向下的动作,如电梯下降一样。这个游戏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音乐的高低,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音乐高低分辨的原理,学生不会理解不会吸收,课堂教学也会进入沉闷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几乎零交流、零沟通。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又怎么会学习好音乐呢?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适当引入游戏法,以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培养学会发现美、享受美的品质。小学教师需要对音乐教育给与高度的重视,做出良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学周刊,2013,2
音乐课作为小学美育课程中的核心科目,与情感密切相连。就连《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也进行了一番情感解读:音乐的教学成果并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情感的领悟与净化。根据以上理论可以得知,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应局限在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而应意图通过音乐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音乐课程中采用情感教学是指音乐教师结合现有的音乐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目的,所制定的一系列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方案以学生作为主体,不仅要符合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也要与不同阶段的学生水平相适应,它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技能传授型教学模式,通过给学生带来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来激发他们音乐的渴望与热情,并使其对音乐进入更加深入的赏析。若小学音乐教师将以上几点认真贯彻到位,那么整个音乐课堂必定会充满活跃的氛围,师生之间也会保持良好的互动,从而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若对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进行概括,可以总结为:情感教育能使小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美感,并在音乐的熏陶之下,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更好的完善。小学音乐教师应将音乐与情感进行有效的融合,从正确的方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并鼓励其以真善美为人生追求目标,有音乐的体验升华至人格的形成。这正是我们将音乐教学以情感体验相结合的目的之所在。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情感教学方式的应用探究
小学音乐教师应及时意识到情感教育在音乐课程专用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并适当地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情感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1.以人文关怀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材的研究可以发现,里面所收集的每一首歌曲都是通过教材编辑人员精心挑选而得来的,每首歌曲都蕴含着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因素。在情感音乐教学中最着重强调的,就是通过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来激发学生在人文素养及人文关怀方面的升华,通过歌曲中玩转的旋律及优美的歌词来帮助学生对各种情感因素的理解与领悟,让学生更清晰地对生活中所存在的善恶美丑进行分辨,从而为学生打开人文关怀的大门。
例如,在对小学音乐教材中“妈妈老师”这一单元进行学习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小乌鸦爱妈妈》这一类型的歌曲,来启发学生在亲情母爱方面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领会到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并试图让学生形成对父母及长辈的尊敬热爱之情。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学习和深入体会,学生会明白自己是在父母悉心的照顾之下才能健康成长的,自己应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情回报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
2.开设更多有效平台,为师生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
若想将情感教学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音乐课堂中,首先教师必须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释放出真正的自我,毫无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以师为尊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划分过于明确,导致不少学生对课堂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仍未发育成熟,倘若教师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威严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会严重阻碍小学生对真实情感的流露,从而给基于情感教学的音乐课堂带来许多阻碍因素。要想消除这个阻碍因素,就要求音乐教师无论在课堂时间还是课外时间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教师可以要求参加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活动过程中的互动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感受到任何约束,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真实情感的流露与天性的释放,从而推动了情感教学的顺利进展。
3.将自身情感与现有教材充分结合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感动学生,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只有感动自身,才能真正带动学生进入感情体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然需要利用情感这个因素,教师自身就必须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例如在课前对教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地挖掘,试图将自己置身于作曲者相同的意境之中,领会作曲者当时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将作者意图表达的情感内容传授给学生,并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进入一个互动的情感体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自主探索热情。
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不具备充分的生活阅历与人生体验,单凭自己的经验与能力不能准确地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此时,音乐教师就应作为一座桥梁使作曲者意图表达的情感与小学生所领悟的情感进行连接,并尽可能通过自己简单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歌曲的意境及情感因素,从而自主地去挖掘歌曲中隐藏的其他情感。
三、结语
真正的音乐欣赏只能发生在音乐欣赏者内心的情感波动与作曲者意图表达的情感内容基本吻合的场合中,只有在这种真正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我们才能对歌曲中蕴含的情感精髓有所领悟。在这种基础上,音乐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手段使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这种饱含着人文情怀的音乐教学方式,为小学生注入了更营养的成长精华,这些情感的体验会为给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并帮助他们在步入社会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卓颐.对在音乐教育中融合情感教学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08.
[2]刘静.浅谈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情感教育[J].黄河之声,2011,(22).
[3]蒋艳.浅谈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2011,(7).
关键词:小学 音乐 情感 主体 教学 习惯
音乐是具有生命力的。通过音乐的交流,人与人可以到达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音乐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情感,这样可以实现更为突出的音乐审美情趣。因此,音乐教学中需要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
一、和谐学习氛围是音乐情感教育的前提
音乐情感教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情况,进一步构建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在音乐课上实施一些小游戏,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进行猜字谜的游戏:“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从这一游戏中引出《快乐的小熊猫》这首歌曲的欣赏。这些游戏式教学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实现更为突出的音乐学习效果。另外教师需要与学生实现沟通交流,实现情感上互通,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很多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归结为天赋不强,没有将自己的问题归因于努力不足,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音乐的努力程度提升,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实现音乐情感的有效提升。
二、学生主体地位是音乐情感教学的决定因素
音乐教学不仅需要对相关的作品进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教会学生使用乐器、练唱歌曲等能力,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实现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转变成音乐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这是实现学生音乐情感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首先,通过互动式教学,不断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在进行《奥运会会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进行这一歌曲的教学教学之后,组织一场关于奥运会的主题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将自己了解到关于奥运会的信息在主题讨论中讲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树立他们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导学法。在进行《美丽的夏牧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哈萨克族的交流,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一些关于哈萨克族音乐方面的问题,让小学生上网去找相关资料,在歌曲教授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这样使得学生进一步得到了学习这一歌曲的兴趣,不断提升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动性。最后,教师需要树立自己的标杆作用,因为学生需要进一步拓展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最为直接的就是教师在音乐领域的造诣,教师需要在学生前面展示出自己的音乐功底,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敬畏之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深信不疑。
三、现代教育技术烘托音乐情感教学的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音乐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演示教学录制,让教师在规定的十几分钟时间内将音乐作品的背景,作者介绍等展示清楚,说明白。有效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讲授平台,这样一个平台经过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有效收集(不仅包括了其他教师的音乐教学录像,乐器的练习技巧等),可以实现进一步实现因材施教。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接受乐理知识、乐器演奏技巧上是存在差异性的,需要我们开展有效的分类教学,在实际课堂上这种分层次的教学难以实现,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教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不断提升他们参与音乐教学的主动性,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学生在一些乐器的演奏上存在困难,他们对相关的演奏技巧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鼓励,启发他们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化的交流,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实现学生音乐情感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音乐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
音乐情感水平的提升关键还是在于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的形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施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兴趣激发中,不断培养自己的音乐学习习惯,一旦将音乐学习作为自己一种生活习惯,不断体会音乐中深藏的丰富情感就变得十分容易,音乐情感教学也变得更加容易。
五、结语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其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不断提升他们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在学生在愉悦的心情里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实现我们在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培养孩子们更为突出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尤其是音乐情感的培养,需要从教学氛围营造、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确立、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段蕾.怒放的生命――音乐教学与家庭环境对小学中年级儿童音乐能力的重要影响[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2011.
[2]于亮.谈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A].2015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ESE 2015),2015.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音乐
音乐教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接受音乐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感。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提升学生个人修养。本文主要研究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
一、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思想素质
小学生阶段的思想教育很重要,小学时期是人生的出发点,对学生人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思想素质。音乐教育能够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音乐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优雅的音乐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音乐的世界里,学生可以自由享受艺术的美妙,寻找“真、善、美”。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美和创造美,分辨好坏是非。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道德及情操修养,通过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养成健康的道德情感及信念。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红心闪闪》、《歌唱祖国》等歌曲时,教师应当将小学生引入到音乐中去,向他们阐述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一边学习歌曲,一边加深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在音乐教学中教授小学生爱国歌曲,有助于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其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教育是学生充分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音乐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美的音色、节奏、和声及旋律,塑造美的艺术形象。学生通过课堂音乐教学中教师对音乐作品的演奏及诠释,进入到真善美的境界,感受音乐世界的美好。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前,要对课程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采取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发掘出更多丰富的情感因素,采用鲜活直观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到音乐世界,净化学生的思想。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如在音乐课堂中教唱《送别》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思念之情的理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慢慢体会歌词中所描述的意境,在唱的时候注意把握速度及力度,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切身体会歌曲中的离别之情。
3.有助于提高道德修养
小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如果采用直接的方式向其灌输道德教育,不但收不到成效,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音乐教育是一种较为委婉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向学生宣传爱国信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关系。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在传授歌曲的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道德文明,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共同情感,提高学生的自控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特色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娱乐性及趣味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教学可将那些深奥的哲理以简单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可以轻松吸收所要学习了解的道德哲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经过不断的熏陶,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1.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境”是有形的物质存在,“情”是无形的精神寄托,只有“寓情于境”,才能赋予物质丰富的情感色彩。将“情”和“境”交融在一起便可形成一种“情境”。在音乐教学中,情境是一种情感的渗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情境可以营造出融洽温馨的氛围,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能够充满兴趣和热情。情境使用属于一种情感教育,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有利于启发学生,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进而探索音乐的内涵,真正体验到音乐中所流露的情感。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鸭子拌嘴》时,让学生自由想象乐曲描绘的情境,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摆动作。教师将乐曲设置成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有些学生扮演养鸭的老爷爷,有些演鸭子,还有些扮成池塘及水波,将乐曲中情境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充分感受乐曲的内容。通过设计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
2.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语言,看不见也摸不着。其特点在于它的音响美,可清脆也可高亢,可纤弱也可浑厚,为人们创造了另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时,教师应当将有声音乐变为无声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同时展开联想,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勾勒出一幅幅画面,置身于所想象的情境,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通过这种情感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在让学生鉴赏《春江花月夜》时,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曲子中所描述的情境。其次让学生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用画笔在纸上将自己所想象的意境描绘出来。在聆听完曲子后,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所想象的意境向同学们讲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教师不可妄自批评学生想象的好差。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在音乐旋律中自由想象。
3.师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不能脱离学生开展音乐教学,音乐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情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审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情感教育是一个双向教育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建立有良好的关系,有了这层关系,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情感交流。有了情感交流,才能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情感教育可看成是个学习审美的过程,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时的审美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培养自己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丰富情感体验。可见,在情感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格,其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在音乐教学中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对小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可将学生培养成为时展所需的人才。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情感教学的特点,发挥其优势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度,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提高情感品质和道德修养。对小学生而言,情感教学是一种较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情感教育借助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理解新事物的能力。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可大胆尝试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耿宇蓉.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6.
[2]贾迎安.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0(6):297-298.
[3]宋宇.小学音乐的情感教学[J].学周刊,2011(6):124.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造思维;培养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音乐教学在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艺术创造思维的培养也成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呢?本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各位同行们参考借鉴。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解放学生的思维,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与前提,也是保证音乐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当学生真正进入相应的音乐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时,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总想亲身体会和感受,从而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唱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注重理解歌曲内容,真正进入歌曲意境,从而体会歌曲内涵,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教会学生“用心唱歌”。此外,要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旋律和生活感悟,自主创编歌词,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创编节奏,为创编旋律选择相应的打击乐,或者配以优美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比如:让学生自发排练小品和话剧,自编自导各种联欢晚会,策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作能力。作为音乐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营造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丰富情感
“音乐课堂不仅要注重对小学生音乐知识的灌输,还要注意利用各种方法,加强对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和开拓。在音乐的世界里,放飞小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要想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现在所提倡的趣味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参与教学、愉悦教学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来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实际上,演唱和演奏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抒感的过程,是对内心深层次情感的流露,也是思想情感的一种升华。例如,在抗战时期,在外流亡的学生聚在一起总要高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以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又如,虽然《二泉映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作品,但是同样也可以使外国人产生同情的情感,当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的过程中,就深深体会到了“断肠之感”。同样如此,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就要密切联系演唱和演奏,利用这一手段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作品内涵的领悟。
三、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即使经过大刀阔斧的素质教育改革,也仍然将学生思维限制在规定的音乐范围内。“素质教育要求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要加强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有机结合”。在传统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会演唱、会演奏就是好学生了,但是现在不但要求学生会演唱、会演奏,还要会创作,这样才是好学生。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白,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作曲家在创作一首乐曲时,首先要经历形象思维过程,不管是从文艺作品中提炼的题材,还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的素材,不管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的灵感,还是通过实际景物有感而发,都要现在作者脑海中形成一种直观形象,然后通过音乐语言和艺术表现方式创作而成。当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当然也要沿着作曲家描绘的音乐艺术形象积极探究,从而找到作曲家的创作原型。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从同一情感目标出发,产生丰富多彩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彼得与狼》时,教师可以不用教材自带的解说音乐,而是用现场版的交响乐演奏录像带,让学生通过直观体验交响乐的震撼效果,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为实现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机结合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鼓励学生即兴创作,提高思维反应能力
所谓“即兴创作”指的是学生根据自身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作行为,事先不必进行任何的准备工作,所以这种创作形式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即兴创作并不是随意创作,更不是任意妄为,而是在符合某种艺术规律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作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一是不必遵循事先设计的乐谱,也不必拘泥于事先进行的排练;二是可以灵活自如的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三是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速度和反映速度。由于即兴创作没有经过事先的准备工作,完全依靠自身的现场发挥,所以创作效果总是显得不成熟,但是在这种“不成熟”的创作中,却蕴含了丰富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主要内容包含如下:用不同的速度、力量或节奏来演唱成语、诗歌;能够跟随某种音乐即兴表现出动作;能够即兴创作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歌曲或歌词,最好能辅以动作;能够采用各种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利用不用的乐器,即兴创编音乐艺术形式,讲出音乐故事或参与音乐表演活动。比如:在花城出版社新编的一年级教材中,第一课就要求学生能根据X、 X X两种节奏进行即兴创编。六年级下册要求学生能即兴创编简短的歌曲。
总之,在今后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广大音乐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艺术创造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并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灵活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途径,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能力,让小学生们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用辉.浅谈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1,(16) .
【关键词】 小学英语 首因效应 教学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个体对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记忆和印象往往要比之后所获得的信息要强,持续时间也长,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在教学中,如果能正确运用好“首因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并且对师生间的和谐交往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今后能否一如既往的热爱英语、学习英语,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首因效应”,以深刻的“第一印象”帮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初步兴趣,并让学生不断产生把这种兴趣长期培养和稳定下来的动力,成为英语学习的“热爱者”。
1. 实物呈现,加深记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往往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形象直观记忆为主的思维特点,以实现呈现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忆记单词,当教师所发出的单词读音和课堂上所呈现的新鲜物相品相对应时,往往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自由主地跟着教师反复的发音,印象特别深刻。
例如牛津英语1A中教学水果一课,单词melon,lemon,orange,apple,pear,peach等,教师可以实物呈现的方式把教室布置的象一个果园,一个个新鲜的水果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功能,摸一摸、闻一闻、尝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也会不自由主地反复朗读着每个水果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在一片果香中努力的记忆。
教学实践表明,凡是用实物呈现的环节,这些知识往往不易被遗忘,教师向学生示范读音时,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跟着教师一起发读音,结合所呈现的实物,理解其相对应的中文意思,让学生乐学、想学、爱学。
2. 歌曲辅助,事半功倍
研究表明,轻松愉悦的情绪有助于人更好地思维和感知,这时人的想象更丰富,记记也更牢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音韵优美、节奏轻快、原汁原味的英语歌曲能够有效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歌曲能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以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融合于有趣的歌词中,不仅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疲劳感,也能在趣味、形象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5A教材中有些单词是很难用具体的实现和动作来表示的,如:got, have, wonder, sky, little, above等单词,如果一味地死记硬背是无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的,不妨借助优美、活泼的英文歌曲,反而能收获意外的惊喜,如Jewel演唱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歌曲中“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这些歌词可以借助音乐,学生反而能够记住很长的歌词,在反复的跟唱中对单词的记忆也更加深刻,这就是音乐的独到之处。
不管是课前热身、复习旧知,或是讲授新课,英语歌曲都能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只要教师能够恰当地选择好歌曲,原汁原味的英文歌曲就能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帮手,更好地内化和吸收所学的英语知识。
3. 动作模仿,理解记忆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八项智能里面的身体/运动智能,把动作和身体活动运用到教学中去。孩子是好动的,逼真动作模仿的教学方法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又好玩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很容易通过动作、声音、表情这些肢体语言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单词含义,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5B第六单元的教学,笔者就采用了逼真动作模仿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本课可以围绕做体育运动Do some exercise,学习弯腰bend down、向左转turn left、向右转turn right、抬腿lift up your les、仰卧lie on your back、跳jump等一系列动作,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互动操练的形式,学生之间相互发号施令,相互监督,整节课都在做动作的游戏中进行,到课堂结束时,所有学生都能很轻松熟练地理解新授单词和词组的含义,做到清晰流行的发音,这难道不比机械单调的重复朗读效果更好吗?
可见,肢体语言运用得当,不仅能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枯燥单调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交际环境,更能激发学生说英语、练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设计;对应关系
1.前言
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过程,系统化的规划教学的一个过程。音乐教学设计需要从整体出发,系统的考虑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面的关系,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方法。教学效果受到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及它们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对应关系概述
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要做好音乐教学设计,就应该寻找音乐教学中的对应关系,发现并处理好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几组对应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组对应关系。第一,音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就现有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而言,两者的关系没有协调一致,一些学校对音乐理论的研究比教育实践的研究多,还有一部分学校更重视音乐教学实践的研究而缺少理论性的总结描述。这都是因为对音乐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关系认识存在偏差造成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导向和基础,对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参与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化,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讲课的平台,而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现代音乐教师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调整和改变课堂氛围,将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第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要达到的效果,更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就应该考虑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决定教学过程如何进行。就算课堂的形式内容花哨,但是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堂,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才算好课。教学目标与过程是相互对应的,目标决定过程,过程又是目标的细化实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这个关系为原则,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和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第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教学方式的选择会影响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要教授的内容,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授课,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近几年来,很多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时,追求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带来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避免本末倒置。
3.处理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对应关系
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处理好几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处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时,音乐教师要熟悉现代音乐教学的理念和基本的理论知识,根据小学教材中的音乐内容和学科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音乐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要以理论为基础,考虑在课堂中开展的可能性和实际的效果来设计课堂中的环节和课堂活动,让教学活动有章可循。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完善教学理论。同时,要提高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关心同学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同学们有兴趣并且能参与的活动、题材和表演,让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转换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开阔同学们的思路,引导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音乐。同时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学习了解大家的理解和看法,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反转式教学,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可以借助影视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一些音乐活动,鼓励同学们认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学习和领悟音乐的魅力和乐趣。其次,要兼顾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首先要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的“三维目标”,即过程与防范、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这17个字蕴含深厚的音乐教学意义与目标,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正确、深刻的理解音乐教学的目标,再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校的教育要求,设计适合学生和时展的音乐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效果,大胆创新,做到目标指导过程,过程达到目标要求。最后,教师要把握整体的教学内容,从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相关的文化来设计教学活动,把精力放在“教什么”上,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发现教学中的对应关系并合理处理好这几组对应关系是达到音乐教学效果中重要的一步,文章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四方面阐述了教学设计中的对应关系,并提出要处理好这几组关系,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转变过去的教学角色,一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要以教学目的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金奉.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几组对应关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2):61-64
[2]范红霞.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设计[J].教育,2017(1):00058-00058
[3]袁丽.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37-137
[4]林艺娟.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2):23-23
[5]李珍祯.浅谈多媒体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J].速读旬刊,2016(6)
音乐和舞蹈虽然具有各自的特性与价值,但两者却同根同源,节奏和情感就是音乐与舞蹈的共同点。因此,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律动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起来用来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实施。另外,舞蹈律动的教学与专业本文由收集整理舞蹈教学不同,它不以训练系统的、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的,也不需要高超和高难度的舞蹈技巧,而是通过肢体语言向儿童传达特定的音乐信息,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内心的表现欲望;帮助儿童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儿童对音乐的表现力。特别适用于小学生(6—12岁的儿童),可以贯穿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符合儿童的天性,能培养儿童的性格,塑造儿童的人格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脱离了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只让儿童聆听音乐和学唱歌曲。其实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当儿童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聆听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这表明儿童天生就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随着聆听音乐进行身体律动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新课标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为上好奇、好动、好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激动;对具体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意志品质较薄弱。此阶段的儿童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舞蹈律动,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儿童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身心也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舞蹈律动的合作互动中,会使儿童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为自己能够独立创造舞蹈律动而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儿童的自信心,也从中懂得配合与尊重他人。比如,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一堂节奏训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前的空地上划上4个大圆圈,每个圆圈里站一位儿童,此时的节奏为“哒、哒、哒、哒”,然后在一二三四的预备口令中四个儿童可以自己随意变化组合,坐在下边的儿童用“哒”读出所变化的节奏。如第二个圆圈里的儿童随着口令跑到第一个圆圈里,节奏就变成“哒哒、空、哒、哒”等,随着节奏熟练之后,可以增加儿童的数量,但是圆圈的数量不变,这样节奏就更为复杂丰富。这样台上儿童不停地创造节奏,台下儿童根据台上儿童的变化读出节奏,非常直观。结合儿童“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的课堂教学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乐理知识能够更大地引起儿童的注意,也会很快地感知和理解复杂的节奏形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快速反应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兴趣是开启儿童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刺激儿童多层次的感官感受、多维度地开拓儿童的审美视野。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儿童都表示他们很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给儿童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心情舒畅地体验音乐,不仅能足以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儿童的音乐素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小学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戏剧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儿
童想象和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孩子们可以带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如小英雄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大灰狼、猎人等角色,并让儿童根据在生活中所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儿童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形象及戏剧性的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的积极性。
三、能充分发挥儿童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