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初中生课外阅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课外阅读

第1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度量、课外阅读的类别和范围、家庭对于课外阅读习惯的影响、图书馆的作用、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得到指导的期待等几个方面,笔者用了问卷调查法、提问法对目前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并做了一些数据统计。

一、课外阅读现状初析

1.课外阅读的量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偏少

(1)关于阅读量的分析。国家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不少于”的底线标准,其中初中生不少于260万字。实际情况怎样呢?

大范围统计初中生课外阅读字数是困难的,因为谁也不会在阅读之后计算一本书的字数。笔者采用了以“本”为单位的办法,按照这个底线标准,一个学生每学期应当读至少5本书。调查的数据显示,每学期读1~4本的学生占47.33%,5~10本的占24.33%,10本以上的占22.19%,另有6.15%的学生一本还不到;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很充足的占13.64%,明确表示不充足的占25.40%,说不清楚的占6.68%,认为自己阅读量一般的占54.28%。也就是说,大部分初中生对自己每学期课外阅读数量的评价不满意。

(2)关于阅读时间的分析。调查显示,学生们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三小时的约占36%,有64%的人不到三小时,甚至其中有16.84%的学生不到1小时。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62.83%。其次是双休日,占21.12%。选择这些时间的理由是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但双休日的时间,有11.50%的学生没有余暇,忙于做作业;有34.76%的人用于上补习班;有20.86%的人用于上网等娱乐;有11.50%的人用于劳动或运动。只有约两成的人能够在双休日看看书。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平时学业繁重,作业量比较大,根本没有多少业余时间;要么是一旦有了点时间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放松,比如打游戏、听音乐等,而不是用于看书。

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率逐步走低,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课业负担加重导致阅读量和读书时间都在下降。目前初中生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几乎全被作业、考试、辅导班占据,有的学生业余时间只能用于各种补习班的学习。甚至更多的同学认为课余忙于做作业,根本就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2.课外阅读的内容比较多元化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科学体系的多元化使得阅读动机和价值取向变得多元化,这也决定了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多元化。调查问卷中几个选项的人数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看出有什么特别集中的阅读趋向。从中也看出近一二十年来初中生阅读流行的趋向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武侠言情小说,似乎并不受当今的初中生的追捧,选择这一项的人仅占6.15%。

名列第一位的是文学名著,约占29.14%。从积极的意义去理解的话,可能是新大纲对课外阅读不遗余力的倡导,大环境的文化氛围整体提升了,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一类书的人大部分都是高年级的学生,出于应试的目的和老师的要求所开展的被动阅读,阅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名列第二的是玄幻类,这一项之所以被列出来,是因为近年来在初中生中比较流行。选这一项的人占17.65%,似乎有些惊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玄幻类书籍里,追随着那些主人公天马行空,体验到成功的,逃避过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过于激烈的竞争氛围,冲破道德、律法和科学的局限,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其中有些作品确实很有想象力,语言新颖独特。但还有很多都是粗制滥造之作,情节雷同,有些描写场面也过于暴力和血腥,似乎都是出于商业目的而炮制出来的。看多了,一些自制力不足的孩子可能“走火入魔”,整天神思恍惚,产生逃避现实的幻想。

名列第三的是科普类,占12.83%。

男孩子比女孩子还要多些,喜欢科普类的孩子似乎对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更加钟爱一些。这应该与这一二十年来科教兴国的社会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近年来教育理念的放开,教育的内容更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是分不开的。

漫画类书籍,被学生列在第四。有12.57%的被调查者喜欢这类图书,这一数据在初一的学生中更是惊人得高达44.44%。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漫画、童话及卡通画类的通俗文化作品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紧贴生活、浅显通俗,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打动他们的心弦。我们给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也要注意文字的生动和形式的活泼。同时,这一现象也警示我们:青少年课外阅读有由读“文”转向读“图”的倾向。学龄前后的儿童可以借助图画来弥补对文字理解的不足,但如果初中生在阅读时只注重看画面,忽略看文字的话,这样的行为就过于低幼化了,这样的阅读习惯会使得青少年的逻辑思维退化,想象能力退化。还有,文字阅读的缺失容易造成对文字的解读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下降。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弊端,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总体来看,男生是以科技、科幻类图书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女生却是以散文类图书为第一选择;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都把科技、科幻类图书列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而低年级的、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都喜欢把漫画类图书作为首选的阅读书籍。从这些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等因素对于阅读内容的影响。诸如此类多方面的影响,必然带来阅读内容的多元化趋向。

第2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方法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的确,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德,不仅可以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还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实现自我生命的升华。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现在的中学生在承受着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读书呢?

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要想搞好阅读,首先就是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从而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基本素质。上阅读课时,教师应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阅读,内向的学生喜欢默读,外向的学生喜欢朗读,那就满足他们。在阅读成果展示时,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比如“有情朗诵”,用自己的诗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或者用画画的形式去描绘……

同时,还要培养阅读习惯。教师一定要做好引路人,主要是乐读、有效读、享受读。途径有两种:一是强制,二是暗示。只要能坚持下去,阅读慢慢地就会变成每个学生的左右手而不能忘怀。

二、针对学生能力选择不同的读物

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如《上下五千年》、《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汤姆・索娅历险记》、《羊脂球》等等;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如《寂静的顿河》、《白鹿原》、《家》、《春》、《秋》、《边城》、《雷雨》、《人间喜剧》、《哈姆雷特》、《百年孤独》等。这些读物的内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隔河观柳,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已经讲过,学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但在课外阅读中,还应补充一些,如: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读和朗读有机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一般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可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做到“雁过留声”,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四、家长多鼓励学生阅读

好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成绩的唯一条件就是做题,大量做题,有的甚至把课外书籍当成“闲书”,不准孩子摸,不准孩子碰,一经发现就惩罚、就没收等等。其实这样做大错特错,他们把读书的目的搞错了。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发大财,或者过上更好的生活等等,却不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所以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读书,还要要求孩子读书,切不可妨碍阻挠。

五、尽量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保证学生精神食粮的供应。

(2)动员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订阅报刊。

(3)时间要充分保证,既集中读又分散读,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每周抽出两节课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充沛的时间,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六、周期性地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检查

第3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摘 要: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在课外阅读方面,他们缺少对应的阅读资源和科学的阅读指导。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τΦ目瓮庠亩林傅疾呗浴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阅读指导

农村地区的初中生课外阅读量比较少,这样的阅读现状不利于初中生学习更广范围的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情感。

一、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阅读量低,兴趣不足

农村学校的学生,不喜欢书,他们看书大都是因为老师或家长强迫阅读,只要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他们似乎更愿意看电视、玩游戏,甚至在一边发呆也不愿意看书。有时,虽然他们看似在阅读,但是在完成阅读之后,他们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已经全无,更不用提什么理解书中文章的含义、背景和写作方式等更深一层的阅读理解了,他们阅读兴趣的丧失,导致农村中学生的阅读量少,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低,物质积累和阅读质量不够高。

2.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欠缺

课堂上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不能轻易地迁移到课外阅读过程中。阅读参考书时,他们不会因为阅读对象的不同而选取对应的阅读方法,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时候略读。需要精读,但只是急于扫描,不采取笔记;只需要略读时仔细研究不会放手,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阅读效果不明显。

3.阅读对象不合理,阅读内容不广泛

目前,各种书籍在图书市场售卖,但更多的盈利目的使得商家去采购一些没有营养的书籍。有的学生或家长因为没有经验,难以避免盲目选择书本的行为。或书目过于单一,导致阅读狭隘;或盲目听取孩子的意见,选择一些书,不同的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干脆将购买课外书籍的任务交由孩子,造成一些无益的学习书籍出现在学生的书桌上。很多书籍虽然具有丰富的内容,但写作过于杂乱,毫无章法可言。因此,尽管阅读量大,但仍然没有很好的语感,词汇不丰富,使得学生的文章写作时常出现词穷或乱用词汇的问题。

二、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阅读质量

1.开拓书籍来源,创造阅读条件

(1)家长的配合

学校应当经常性地召开家长会,并要求班级语文老师或班主任不定期地展开家访活动,让家长深入地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所在,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2)学校的支持

农村初中也应该积极建立相应的图书馆、阅览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馆必须定期开放,图书要定期更新。让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够拥有更广泛的阅读资源,避免反复地阅读几本书籍,造成阅读疲劳,降低阅读兴趣。

2.施以正确的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努力做到:一是自己的书,你会选择,只要选择阅读,你必须读的,不要放弃;二是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阅读时间的生活条件,不能全凭学生自己的喜好,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不想读了就不去读;第三,必须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学习计划。这些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和家长要提醒和监督。

(2)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课堂要严格训练,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能够利用精读和快读等各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可以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如科普书籍阅读教程,文学和艺术书籍阅读教程,报刊阅读教程,适合初中学生略读童话阅读指导,精读科学故事阅读教程,读数据指导类书籍积累型。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阅读与笔墨共生”的习惯。

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根据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老师可以选择给学生配上优秀的插图书,或者讲故事设置悬念,让学生猜结果。学生在被吸引后阅读兴趣会增加。但注意阅读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小蜂蜜”专题讲座、“综合学习”成绩报告等活动。内容主要放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听、看、思、收集学习成果,向大家展示。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一活动,开展新书《小问号》答疑游戏等,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双向沟通,激发学生的启迪智慧,挖掘出自己内心存在着巨大的能量。

农村初中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应当根据当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避免强制逼迫学生进行阅读造成学生反感,但也不能够完全放松管理,让学生自由进行。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激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25-01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

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让我们老师感到沉甸甸的压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我们,比不读书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鲁提辖嫉恶如仇、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还向学生提出“鲁提辖就这样打死了镇关西后,他又会到哪里去呢?他还做了哪些英勇之事呢?请同学们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认识梁山英雄、阅读《水浒传》的浓厚兴趣。

1.2名著导读,抛砖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教材后也专门编排了“名著引读”这一内容。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爱好阅读的学生谈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的音画效果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2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每接手一个班级,笔者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2.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小小说》《读者》《意林》是必备,主要由笔者负责,另外学生可自愿捐出自己的书刊。由语文课代表负责搜集整理和变换。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了图书角的常客。

2.2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主要为纸质书库。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大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3 开展系列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3.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可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谈谈推荐箴言的理由,以此与同学共享。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

3.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第5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体验 积累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平台。然而,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择面窄,主要围绕教辅资料,纯为考试服务,真正看名著的微乎其微;二是盲目追星,追赶潮流,网络小说、武打言情小说、漫画书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再加上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作品的意义建构者,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就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提三点建议。

一.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要教育学生,教师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能削弱。要学生每天积累古诗词、名言警句,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先读,并说出这些篇目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求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教师先要自己读进去。教师要广泛阅读,多读书,才能从书海中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凡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要先读这些书,知道这些书写什么在那里可以找到或买到。以后才有资格与读过这些书的学生交流,学生读过的好书向教师推荐,教师也要虚心学习,确认是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者

1、推荐优秀书目,供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书籍的辨别选择能力比较弱,课外阅读往往求奇求快,只看一些有趣逗乐的书籍。即使看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提高学生选读兴趣和能力,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会使用工具书,掌握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就多了一位无声的老师,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本领,阅读的道路上就可以自己排除常见的“拦路虎”,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条途径。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者在读书过程的情感体验、感悟、引发的思考等思维的火花,还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等,只有借助读书笔记或在书上圈划、批注等进行记录,才能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收获保存下来。而不是自己的书是不能随便在书上圈圈点点的,所以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4、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中学生有半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适度,每周都要有两节课外阅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好书好篇目去研读品味,读出成效来,把那些只需基本读通、了解大概内容的书或篇目留到寒暑假让学生阅读。

三.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者

1、建立班内小小图书馆。倡议每学期每个学生购买1―2本课外书,争取家长的同意,在班内建立小小图书馆,课余时间供学生阅读,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能读上几十本不同的书,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做好读书统计及跟踪。学期初,教师与学生商定当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半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一次统计,检查读书笔记,公布学生阅读的书目做笔记的字数和完成读书计划的进度等。通过小组评议、班委会评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评价、建议和要求。据此评出每月课外阅读的先进分子,并将每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家长反馈。

3、对学以致用进行激励。心理学家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同样,阅读行为得到充分肯定,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应用才体现了读书的真谛,体现了会读书、把书读活了,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第6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 课外阅读 兴趣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目的是培养其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大量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状态,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杂志刊物阅读,此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加快阅读速度,拓宽知识面,增强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阅读能力强的学习者能够在学习的各方面取得进步。而且, 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做单项选择、完型填空和书面表达的息息相关。对一些阅读面窄,词汇量少,阅读技能较差的学生来说,在中考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做完阅读理解题,因为阅读文章的词汇量大,句型复杂,文章主题陌生,读起来枯燥乏味,令学生一知半解,给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技巧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目标,教师应结合教材中课文的主题补充各类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二、培养初中生英语的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1、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就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加上老师对阅读的指导和大量的阅读报纸杂志等课内外书籍。我们还重视对学生自信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不教”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在要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还增加了拓展性学习。拓展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即教会学生怎样学。我们向学生推荐有关学英语的报刊,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知识面扩大了,英语水平显著提高了,也逐渐养成了一定的自学性,遇到问题同学之间能自己讨论消化,教师也就能放开手脚了。我们还通过剪报的形式让学生们适时的反馈他们的自学成果。学生们表现出来的热情是令人欣喜的,不仅搜集的内容丰富多彩、评论有趣精彩,而且发现不少同学还阅读了不少我们推荐的报刊以外的东西。不少同学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摆脱了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这样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便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学们今天在课堂或第二课堂习得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必然在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着非常实用的价值。

2、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朗读、默读、精读、泛读、浏览、速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首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掌握的原则是:(1)阅读材料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题材涉及面广,趣味性强;(3)文章体裁多样化;(4)语言地道、规范。

其次,告诉学生泛读的阅读方法不同于精读。泛读广泛、大量、快速,重点应放在对问题快速地捕捉信息上。主要方法和技巧如下:(1)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知其大意;(2)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3 )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4)注意深层意思的理解;(5)把理解题目作为提纲来读。

再次,注意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让注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阅读目的,可以选择泛读方法:快速泛读、浏览、跳跃式的阅读。精读方法:注意文章中的关联词、一词多义、一语双关,它可以预示文中前后内容的联系和暗示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这时要慢读。提倡快速捕捉信息的阅读方法,其途径主要有三种:(1)自上而下模式,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不断的视觉信息中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处理,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2)自下而上模式,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从字母到单词和短语,从短语到句子到段落,最后从段落到全文,最终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3)交互模式,也就是说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两种途径在阅读中交互出现,它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相关的语言能力和所读文章的类型。

第7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第8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再就学科顶层设计而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o论是从课程目标层面还是实施建议层面,不论是刚性规定还是柔性倡导,也都倾向于以“阅读支持”的方式推进课外阅读实践。

所谓对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过程支持,就是基于人文精神和柔性关切,准确把脉农村初中生阅读现状,立足其阅读素养培养,在阅读环境的优化、阅读动机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成果的展示、阅读水平的提升以及阅读评价的调整等几个要素上着力,从而改善他们的阅读生态,让他们过一种必备的幸福完整的阅读生活。下面围绕阅读过程要素,以笔者工作地区一所农村初中为例,谈谈阅读过程支持的策略。

一、明晰阅读过程支持的基本理念

阅读过程支持一定是在阅读关怀背景下的,不能急功近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着眼长远,明晰“拓宽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柔性人文关怀”的阅读支持理念,据此设计开展各项活动。在我们推进阅读关怀的各类项目中,除语文老师,也有部分非语文学科班主任参与,个别英语、数学学科的老师常常不能全程参与活动,恐怕也是与其对阅读过程支持的基本理念理解上出现偏差有关。

二、确立阅读过程支持的主要原则

1.注重有效性 无论是动机的激发和延续,还是阅读环境的营造与改善,抑或是阅读的技术支持和阅读正向评价激励,都要瞄准有效,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只要有利于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引导更多孩子参与目标正向的阅读,丰富和发展自我就是有效的。对有效的理解上要防止有失偏颇,不能简单以考试论英雄,从而导致支持失去针对性实效性。在农村初中刚开始做阅读访谈的时候,每个班级请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推荐阅读能力强的四、五个学生参与访谈,尽管这些孩子课业成绩很好,但访谈中,我们也只发现一两个令我们眼前一亮的阅读案例。

第二次访谈时,我们请语文老师推荐他们认为课外阅读能力差,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也就是更需要阅读关怀的孩子来访谈,结果许多精彩的阅读故事让我们老师为之动容。

两次访谈正说明了农村初中孩子的阅读生活有时候不能简单地与成绩划等号,阅读关怀的有效性也不能先入为主,以孩子成绩简单分类。还需要精准分类,有针对性的实施阅读支持才能做到有效!

2.体现人文性 要尊重、关怀学生的阅读生活和阅读体验,所有的阅读支持行为都不能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允许孩子幼稚的阅读体验。注重方式方法,引导得宜,一般除了褒奖和激励性的阅读引导外,还应尊重孩子的阅读隐私。

3.保障完整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即生活,因之语文老师要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行走方式,自己有多时空完整的阅读生活,才可以多时空随机实施对孩子的阅读支持。课堂教学可以,课后交流可以,家访可以,网络可以,相机而行,生活化一些。关注阅读全过程,涉及课外阅读全要素(动机、环境、技术、评价)。我们对这所农村初中的部分老师赠送书籍,推进老师阅读,同时要求所有参与阅读关怀的老师随机保持阅读全过程与学生的交流,效果比较好,数十个内蕴丰富的阅读叙事就是这样产生的。

三、构建阅读过程支持的基本模式

1.精准基础调查 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点对面,或者点对点地摸底调查,统计各层次类别学生基本阅读生活。这是阅读过程支持的前提,或者说是阅读精准“扶贫”的发端,只有设计好问卷,筹划好访谈方案,认真做好“田野调查”,才能基本摸清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生态,也才有资格介入初中生的阅读生活。我们在推进阅读活动的时候,对这所农村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关注了初中生阅读视野几个维度:

(1)阅读内容:一是经典阅读,这一类含课标和盐城市教科院推荐阅读名著与课外自主阅读名著,据统计,这一类占比在80%,且大都集中在课标规定的十几部作品;二是休闲性阅读,涉猎范围主要是《读者》《格言》这一类杂志,占比约15%;三是娱乐化阅读,主要是动漫类书籍和时下热点如玄幻穿越类、都市青春类作品,占比约5%。

(2)阅读载体:一是数字阅读,二是纸媒阅读,从随机选班统计看,有智能手机的孩子近20%(主要是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使用),但各校管理规范严格,孩子接触数字阅读的机会并不多,主要还是纸媒阅读。

(3)阅读时空:一是课堂阅读(教材与拓展阅读选文材料),二是课外阅读,就调查情况看,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还是课堂任务阅读的延续,受老师布置的经典或者非经典阅读任务驱动。由于平时课业负担比较重,学生纯自主的课外阅读主要集中在周末或者假期,真正意义上自主的课外阅读人群占比不足20%。

(4)阅读来源:图书来源,主要是父母或者学生自主购买,自发常态化地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人数比例较少。

(5)阅读目的:一是为获得资讯而读,读经典名著主要是为了完成作业,应对考试。二是为情感需求而读,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群体参与这类阅读的人数特别多,几乎所有这类孩子都有“真课外阅读”,作品涉猎也最丰富。

(6)阅读层次:大部分孩子还只是停留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阶段,极少数孩子能够达到分析阅读的层次。(阅读层次划分依据《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里不赘述)

(7)阅读期许: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拥有自己喜欢的图书,而且种类丰富,甚至具备大阅读的特征。简单列举部分学生通过“微心愿”希望得到的图书:《三重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莲花》《苏菲的世界》《引人入胜的数学趣题》……

从统计看,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任务驱动下的功利性的被动课外阅读多,自主课外阅读少;二是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时间少,自主阅读作品来源单一;三是不少孩子渴望阅读,有自己的“诗与远方”,但现实环境下阅读动机受抑,阅读层次不高。

2.优化环境支持 农村孩子,家庭经济相对薄弱,家长文化层次不高,从课外阅读的角度看,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一方面硬环境打造。首先是学校读书环境的升级。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在硬件上要基于阅读氛围的营造,从缔造书香教室到设立专用阅读工作室,从常态开放的学校图书馆书目充实,到班级漂流图书角的建设。其次是软环境的改善。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家校共建,营造良好的家校读书氛围。我们还依托市公益创投项目,指导帮助学校成立留守儿童阅读关怀工作室,设立亲子阅读热线,网络亲子阅读交流平台,向学校和学生赠书。同时筹划了四所城市学校和这所农村学校开展“城乡悦读手拉手”活动,为学校募集图书近千册,有效从大环境小气候上改善了学校阅读环境。

3.注重技术指导 阅读技术指导的主阵地是课堂,在名著导读的基本课型上,主要有“激趣导读、读中推进、读后提升”三种着眼阅读过程支持的课型。不论哪一类课型要着定位于阅读推进和思维提升。其次是平台搭建,引导师生间或者亲子间建立小型化的阅读社团和点对点的阅读共同体,立足开展个性化的交流引导。一次活动中,我们阅读推广者和学校老师,与学生成立了若干个师生阅读共同体,在阅读访谈结束后,利用手机、网络等手段保持阅读分享与交流,效果明显。

4.开展体验互换 阅读过程支持一定要基于阅读关怀,在开展阅读指导时特别注意个性化点拨,点对点,交心式,谈话式,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以阅读体验互换的方式引导孩子阅读。这对语文老师是比较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在体验互换的之前,一定要尝试师生共读,同时注意说话的切入方式,既不能大而空,也不能直奔主题。可以从农村学生的校园生活切入(部分的也可以从家庭生活琐事随机切入),这样能让学生暂时淡化师生间阅读体验的不对称,从而放松阅读分享的心理戒备。事实证明,我们采取这样的交流预设,就比较好地解决了与农村陌生孩子短期深度交流难的问题,许多令人感动的农村孩子的阅读故事才会从孩子嘴里娓娓道来了。

5.恰当激励引领 一要坚持多元评价。决不能以孩子现有的文化成绩替代对孩子阅读经验和阅读生活的判断,要尝试多种评价指标的构建,采用不同的形式表彰激励,相信孩子的阅读潜力和发展潜能。我们第二次阅读访谈的25个孩子,成绩在班级属于中等偏下,但孩子阅读体验好,阅读故事感人,后来我们对这批孩子采用了奖励并赠送书籍的形式,半年后许多孩子的阅读视野自觉扩大,阅读水平明显提升,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和文化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二要注意对阅读成果的优化演示。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对孩子的阅读感受与阅读故事,进行了展示,并将部分孩子的故事编撰成书,这些孩子的榜样示范带动了更多的孩子参与阅读,同时对这些孩子自身以及他们身后的家长主动坚持阅读也是一种有力的鼓励和支持。

四、把握阅读过程支持的边界

二十多年的课堂实践,加之在阅读推广中的切身体悟,结合与学生阅读体验互换,我以为对农村初中生而言,阅读过程支持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准确把握阅读过程支持的边界。

1.准确定位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关系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虽时空不同,素材有别,方式各异,但却紧密相关。课内阅读(含阅读教学和名著导读),一是定位于激发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课堂预设的阅读活动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冲动,比如在这所农村初中,我们曾开设了一节《布鲁克林有棵树》的导读课,虽然不是考试篇目,但老师对文本巧妙导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兴趣。本来课前老师多次布置预习也只有不到10人读过这本书,在老师课内阅读的激发引导下,全班35个孩子,28个在课后读完了整本书,其中6个孩子读了两遍。二是定位于提升学生自觉阅读动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隐形和显性变化,就能培育出孩子对书籍对文化的敬重,将阅读纳入自己的生活视野。这一个层次定位比阅读兴趣层次更高更持久。我们可以约请专家现身说法,还可以通过老师自身示范。该校一名女教师,自己喜欢阅读,也经常写随笔,在课堂上常常用自己阅读写作经历作为教学素材,她的学生对课外阅读认知层次上就要高一些。三是定位于提供阅读技术支持,推进学生课外深度阅读,主题阅读。语文老师阅读课教学千万不能就文教文,不能靠船下篙,必须着眼于方法指径。

2.科学界定阅读过程支持的边界 一是要尊重阅读的个性化。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看,课外阅读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老师介入支持的时候,切不可一刀切,整齐划一开展运动式的阅读支持。除了大方向上的筹划和把握外,不要对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指责品评,更不能在公开场合随意表态,以免挫伤学生的阅读个性与自信。 二是切不可⑺有阅读全程任务化,不能在学生阅读动机还没有充分激发和调动的时候,以作业的布置来强行推进,凡阅读必作业,凡阅读必考试,一读书就写读后感,这些简单粗糙的做法最容易挫伤学生阅读热情。更要充分发挥柔性支持的功效,可以师生私下共读交流,不预设交流话题,谈话式的与学生交流,这样反而能有意想不到的生成。三是老师要认可阅读的诗意追求和情感浸润。对孩子阅读篇目选择、阅读感悟生成、阅读体验的分享要充分尊重,不能随意公开学生私下交流内容,对孩子哪怕略显幼稚的阅读体验,都要小心呵护,巧妙引导,尊重孩子的阅读心理。

当然,我们的阅读过程支持也只能帮助处于“课外阅读洼地”的农村初中生过上“兜底”的阅读生活,真正改善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生态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阅读过程支持仅有语文人还不够,尽管我们依然在阅读推广的路上。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初中生阅读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与实证研究》(课题编号DBA150336)成果之一]

――――――――

参考文献

①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③王知津,宋正凯:《基于人文精神的图书馆阅读关怀》,《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6期。

第9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

摘要:语文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属于是铺垫阶段的阅读,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关注程度的不同,往往对于学生的兴趣没有良好的把握,继而造成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所以要想彻底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就要从课外阅读入手提升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朝着自己期待的目标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引言:初中的新课程已经将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具有新的高度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教育实践来使用所学的语言,设计安排一些审美探索能力的教学对这样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知识的迁移和阅读技巧的创造性激发等,使学生的在阅读模式和固有的思维模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辅助设备

(1)发展具有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的高效课堂

初中阶段在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学生阅读基础不够,所以讲解的时候如果光靠老师一张嘴进行讲解和描述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选用信息技术设备将生涩难懂的知识转变成为图片或者视频,这样学生在有了实物直观后理解起来就会相对容易。

例如:我们在给学生将语文中的比喻时,如果光靠嘴说学生是不理解的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好像一个白玉盘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没见过白玉盘什么样,这时候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一下,学生在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印象,这样对于比喻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2)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发展信息化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时刻以课程标准作为导向,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是符合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培养目标的,初中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化教学中有趣的资源就是吸引学生的一种手段,当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升以后,他们阅读的效率就会提高,对于语文阅读的欲望也将被最大程度的激发,这对于他们的阅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营造多样化的课堂

(1)以情感来营造人文课堂

初中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来调动学生的,应该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让课堂充满激情,教师要展现给学生一张“激情似火的脸”,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一个难忘的岁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设悬念、或直观演示、或言语创设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而且要在班级内营造“我要努力阅读”的范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本课的预习任务是让学生自主感受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还念,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针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每位学生的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或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无需用“时代感”生搬硬套。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操作性强的“预习单”,预习单可以用纸质文本的形式发给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预习单上的内容应包括教材中的字、词、句、篇和写作技巧等,也可以是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借助预习单让学生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并独立完成。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过程更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要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自我的实现,而且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平台,是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就感的平台,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潜能,由此看出学生能力是否得到全面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舞台。2、注重实践,从多方面练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使能力不断提高。以《三峡》一课为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要把必要的文学常识掌握到,同时还要对朗读予以高度重视,运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标注重难点位置,以引起密切关注,可以对相关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进行查阅,将文章内容理解到,尽可能借助自己的努力突破学习难点。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写景美文,其特点有哪些?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把《三峡》的重点理解到,也就是写景要把景物的特征抓住。并未彻底弄懂的问题要在相应的位置上做好记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促进学习语文信心的增强,也能最大化的促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以生活作为语文阅读的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生活作为语文阅读的基本源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也能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语文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所以要留心身边的生活,把我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将语文的阅读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结束语: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非常注重,实际上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增长学生的多元化智能水平,这样他们才能在学习中得到开发和锻炼,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更快。

参考文献:

[1]王美芝,贾明书,宋玉兰.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谈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17(1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