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康复护理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康复护理的认识

第1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心理护理;焦虑;手术后恢复

[中图分类号] R24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b)-008-03

Effect of different styles of psychological care method on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painless abortion

CHEN Shao-qun, LI Zhi-yong, CHEN Dong-mei

(The Guanlan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Shenzhen5181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styles of psychological care method on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painless abortion. Methods: 62 early pregnancy women who would be operated on selective painless abor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0 patients, acceptting systematic and oral psychological care, given written psychological care information and received psychological care postoper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32 patients, received oral and general psychological care from the nurse on duty), and then the preoperative anxiety,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the relevant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after recovery. Results: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pai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promine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are; Anxiety; Postoperative recovery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发展,无痛人工流产术在人工流产中逐渐开展起来。无论手术大小,对于患者来讲都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紧张、焦虑等是患者普遍存在的负性情绪[1]。这些消极的心理反应对手术实施及预后可能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如手术效果差、失血量增大、易引起并发症等[2]。当反应过于剧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及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现将我院门诊妇科62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生理、心理以及术后恢复有关的各项指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5月在我院门诊妇科62例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年龄20~35岁,平均27岁,体重45~60 kg,平均52.5 kg,孕周38~50 d。将62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孕妇孕周、年龄、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镇痛药物过敏史,无神经、精神疾病,麻醉剂量无显著性差异,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满意,均采用静脉麻醉,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曾经做过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②文盲孕妇;③不能进行正常阅读的孕妇;④不能正确理解视觉模拟评分(VAS)规则的孕妇。

1.2 方法

1.2.1给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0.1 mg静脉注射[3]。

1.2.2 心理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前1 d、手术当天、入手术室测心率和血压,并作记录。对照组:手术前1 d由当班护士进行一般口头心理护理,时间约15 min,然后开始测量焦虑值,作为心理护理前焦虑值。心理护理内容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术前准备内容、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与流血、术后注意事项[4]。实验组:术前1 d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当班护士进行系统化口头心理护理,并发放书面心理护理资料,术后再接受研究者的个别指导,开始之前测量焦虑值,作为心理护理前焦虑值。心理护理内容包括:术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人工流产术的相关知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简单步骤及对夫妻生活的影响;麻醉步骤、用药及其安全性、舒适性; 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的个人资历;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流血。内容深入浅出,实事求是,使用鼓励性语言,每例患者心理护理时间约30 min[5]。

1.2.3 数据采集研究人员于术后2、6、12、24 h追踪随访两组患者,直至离开门诊及电话随访。在此期间获取疼痛、流血等数据。

1.3 判定标准

心理护理前后焦虑的测量采用STAI状态焦虑量表;术后疼痛评分采用VAS进行评定,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研究者观察和记录术后2、6、12、24 h的疼痛分值;流血采用纱布块数方法评定(双层纱布块大小:8 cm×24 cm);血压和心率的测量分别采用台式血压计和手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理指标

心率、血压的测量结果见表1、2。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1 d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91,P>0.05),手术当天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入手术室前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0,P>0.05)。对照组术前1 d、手术当天及入手术室前心率均有所增加,两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术前1 d、手术当天及入手术室前血压均有所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1 d血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57,P0.05),入手术室前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6,P>0.05)。

两组心率、血压(收缩压)的测量值基本上依手术前1 d、手术当天、入手术室前的顺序递增。

2.2 心理指标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焦虑及差值比较结果见表3。

手术前1 d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手术当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32,P

2.3 与术后恢复有关指标的测量结果

2.3.1 术后疼痛强度测量结果(表4)

从表4中可知两组术后疼痛效果,VAS疼痛评分比较,对照组孕妇术后2、6、12、24 h 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疼痛效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2.3.2 术后2 h内流血量的测量结果(表5)

手术后2 h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

2.4 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流血的相关性分析

计算分析心理护理前焦虑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得出相关系数r=0.005 7,P>0.05,提示心理护理前焦虑与术后疼痛、流血不相关;心理护理后焦虑与术后疼痛、流血的相关系数r=0.330 0,P

3 讨论

人工流产术虽小,但作为一种应激原,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围手术期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会引起患者心理上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通过中枢神经影响植物神经系统,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头昏、心悸、出冷汗、甚至虚脱等现象。人的焦虑、恐惧心理与痛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焦虑情绪越严重,机体的痛阈越低,心理高度恐惧的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有报道[6]显示,不同心理状态下给予异丙酚麻醉效果不同,用药量也有差异。

3.1 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术前焦虑

初次手术的患者焦虑程度较高,本研究中对实验组实施的心理护理内容基本反映并满足了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并有相关的心理准备。从表1、2中可以看到,两组心率和血压基本随手术的临近而递增,提示应激反应也随着手术的临近而增强,说明心理护理的作用有局限性,它只能对一定强度范围内的心理应激有缓解作用。

3.2 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加速术后康复

术后疼痛、流血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表4、5显示,实验组术后疼痛、流血显著低于对照组。

以上结果表明,在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有利于从认识、感觉、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通过自身的调节,克服由于焦虑、紧张和恐惧产生的神经、血管、内分泌等一系列功能改变,控制或缓解焦虑情绪,降低对手术的应激反应。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化的口头心理护理,并发放书面心理护理资料,能有效缓解术前焦虑,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利于麻醉和术后的康复,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身心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陶朵,林海燕,黄晓明.无注气式甲状腺内镜下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5-26.

[2]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

[3]杨芳梅,胡迎春.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一对一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8):43-45.

[4]陈夏芳.心理诱导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观察[J].护理研究,2007,21(3):51-53.

[5]张穗,张晓燕,陈海燕.心理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7,11:34-35.

第2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骨科创伤;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学科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尽可能地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恢复到患病前的状态,有效地提高其生命和生活质量。骨科创伤康复护理作为康复护理学科中的专业组成部分,是在对原发创伤治疗的基础上强调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完善的康复方案的制定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我院骨科在长期创伤病人康复护理中,总结出一整套有效护理的措施。现将这些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于2011年6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遭受创伤并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1.2方法对上述骨科创伤患者在康复过程在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2结果

2.1 骨科创伤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情况在我们收集到创伤患者的信息中,男性有42例,女性19例,年龄在7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6岁,患者年龄偏年轻,造成创伤的原因主要意外的突发事件。

2.2 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可分为心理护理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主要包括在围手术其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干预,在手术后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护理以及对病人和家属的有关护理知识的宣传等。

3讨论

3.1骨科创伤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情况在我们收集到的骨科创伤患者的资料中,男性患者的人数远高于女性,二者的比例为2.2:1。在年龄分布方面,主要以中青年患者为主。

3.2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在创伤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传工作,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他们能积极配合。并应考虑到病人的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各异,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适时地对创伤病人进行心理安抚,消除恐惧。同时,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后护理时应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和家属能全面配合护理工作。

3.2.2 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

3.2.2.1 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骨科创伤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一定量的关节运动,防止关节僵化,保持和恢复肌肉力量,防止其萎缩。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培训,让他们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3.2.2.2 后期恢复在患者身体机能有一定的恢复后,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早期锻炼的基础上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并采用合适的仪器及设备进行协助锻炼。

3.2.2.3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护士应积极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帮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掌握护理知识,使病人在回家后能得到良好的家庭照顾,最终完全痊愈。

在骨科创伤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注重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锻炼。只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为创伤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静,陈新胜,毕素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2):65

[2] 黄日妹,付爱凤,易小青,等.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43-44.

第3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肢体瘫痪 家庭康复护理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5-01

脑卒中后肢体瘫痪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工作岗位。但部分患者由于多种原因,瘫痪后肢体功能恢复不佳,甚至长期卧床,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关于这些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情况,对近几年在我科住院后出院的患者家庭进行调查,情况如下。

1 调查对象

2007年至2011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后出院患者,调查时间为出院后三个月至半年。

2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调查137位患者,男性81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者93岁,最小者42岁(详情见表1),其中脑梗塞113例,脑出血24例,有高血压病史125例,糖尿病史89例,言语功能障碍者42例,认知功能障碍者18例。

71位60分以上患者出院后均做家庭康复护理,时间最长90天,时间最短25天。

4 讨论分析

脑卒中后肢体瘫痪不仅影响到病人的运动功能,还直接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家庭和社会[1]。如何使这些患者较好的恢复不仅是专业康复护理工作者的问题,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现代脑卒中后康复的理念,强调早期治疗、综合治疗,需要患者、家属及社会的共同参与,关心、支持、鼓励,有利于提高患者战胜病残的信心[2]。通过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庭在患者出院后,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做康复护理,有的直接到医院,做专业康复,有的针灸、按摩,有的帮助患者积极锻炼。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康复治疗方法都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甚至重返工作岗位,给家庭和社会减少了负担,为患者的生存体现了价值。

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经济、人员护理情况及对康复护理的认识不足,出院后没有及时有效的做康复治疗,使原本瘫痪后应该恢复很好的恢复不佳,生活不能自理。部分年龄大、病情较重的患者,首先家庭放弃康复治疗,又对卧床病人护理经验缺乏,不能及时翻身,形成压疮,值得关注,应该引起重视。

每个有瘫痪患者的家庭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去,制定出家庭卫生、康复、护理计划,使患者尽早接受康复治疗,尽可能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信心,减少家庭社会负担。

由于广大康复护理工作者的努力,很多患者通过康复护理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们对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已有较高的认识,这对我们康复工作的开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第4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5W1H;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脑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虽然医疗水平提高,脑出血的病死率下降,但存活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如何促进患者肌力的提高,需要护士-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运用5W1H对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助于其理解和领会要领,掌握最佳康复时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65岁,代主诉:突发右侧肢休无力,言语不能2 h。经头颅CT证实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4 mL,首次发病。入院时呈嗜睡状态,运动性失语,无法对答。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 第2 d神志转清楚,言语含糊不清,右上肢肌力1级。第3 d晨烦躁不安,欲回家,无法接受偏瘫的事实,当日上午仍稍烦躁,经心理安抚后好转,能接受发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第6 d言语含糊,能听清。第9 d行头颅CT示出血较前吸收,周围水肿带较前明显。第14 d行头颅CT示出血明显吸收。下床活动,行走拖步。第17 d言语尚清晰,右上肢肌力2级,抬起费力,右下肢肌力4级,活动欠灵活,生活基本能自理,办理出院。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病情,将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分为卧床期及离床期。卧床期分为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离床期进行床下活动。护士应充分掌握脑出血的相关知识,熟悉各阶段的康复护理知识,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掌握康复护理的6个问题:①何时(when)?②何地(where)?③何人(who)?④做什么事情(what)?⑤为什么要这样做(why)?⑥该怎样做(how)?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将以上知识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讲解。

2早期康复护理

2.1卧床期

2.1.1 When 入院当天以良肢位摆放为主[1]。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48 h不再进展,格拉斯哥评分>8分,即可开始早期康复训练。

2.1.2 Where 卧床期间只能在床上进行康复护理。

2.1.3 Who 良肢位的摆放由护士执行。病情基本稳定后,一般来说,发病3 d即可进行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此时,护士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患者及家属要共同参与。

2.1.4 What 包括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

2.1.5 Why and how

2.1.5.1良肢位是高级神经中枢受损后预防异常肌紧张的最佳。良肢位对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发展和出现,促进肌张力恢复,保持各关节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意义极其重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注意保持良好的肢置及变换,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

2.1.5.2被动运动 早期被动的关节活动可保持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和功能自如;保持软组织的弹性韧带和降低肌肉挛缩、回缩及畸形发生的危险,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防止患肢水肿。意识清楚者,24 h内即可开始被动活动。白新燕[2]研究发现早期进行健侧肢体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自理,效果明显。包括上肢被动运动:肩,肘,腕,手指各关节功能位的活动:下肢被动运动:髋,膝,足踝。2次/d,每个关节活动5~10遍,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湍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关节肌张力高时,应先予热敷,按摩,手法揉捏,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或关节肌腱损伤等。鼓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进行自主按摩,以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2.1.5.3主动活动 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患者肌力达到Ⅱ级后,患肢能在床面上移动,此时应指导患者健手带动患手运动。以健手带动患肢做前屈,内收,外展,不同方向反复活动。练习左右移动身躯和左右翻身。进行桥式运动: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对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有锻炼意义,有助于防止甩髋、拖足等不良步态[3]。患者肌力达到Ⅲ级时,指导患者下肢抬离床面,由开始数秒钟逐渐增加至10 min,以锻炼下肢肌力。通过以上训练,患者学会翻身,使用便器,床旁坐起等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的独立性。

2.2离床期 2 w后,随着脑水肿的下降,先在床边站立。站立最初由两人扶着站立,以后可由一人,或让患者自己扶着床或壁独立站立。肌力达Ⅳ级,能徒手站立30 min后,则指导患者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前先扶持患者在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患腿负重,健腿向前后移动及进一步训练患腿的平衡[4]。再进行室外长距离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由于疾病的损害致残,加之不正确的训练所造成的后遗症,将使患者固定在低级原始的行走水平[5]。康复过程都需要护士或家属看护,以防跌倒,特别是变换时。

3心理护理

患者因突然瘫痪,失语,难以接受瘫痪的现实,情绪抑郁。护士应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心理疏导。介绍同种疾病治愈情况及必要的康复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配合康复训练。

4体会

4.1护士在对患者帮助过程中,一定要让患者参加到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中,让其由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在被动运动过程中,不断予以口令,一是加强其言语功能,另外可让其掌握运动要领,达到主动运动的目的。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可以减少辅助量,调整相应的辅助部位,尽可能让患者早日独立,主动完成。

4.2注意不要对患者出现超保护现象,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决不可由他人代替,能用患手时不用或尽量少用健手,不断巩固已恢复的功能,并锻炼其灵活性[6]。如此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家属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亦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护士首先要认识到家属对患者来说是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给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家属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引起的失望、消极情绪,让家属认识到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给患者营造一个关心、体贴、和睦的家庭护理氛围。

4.4通过应用5W1H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康复护理工作,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娟,郭秀君.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

[2]白新燕,刘二梅,杨玉叶,等.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健侧肢体康复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7:3040.

[3]郑艳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17(10):614.

[4]钟翠莲,孙惠金,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19:255.

第5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康复护理;护理工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多,给康复医学带来了契机和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不断被我们引进和采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职业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人们更加关注康复医学的发展,因为康复医学的宗旨就是帮助人们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在这种蓬勃发展的形式之下,康复护理学也在发展、进步,然而与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的发展相比,康复护理学发展的步伐还不是很大,在理念、教育、临床护理以及总体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现在康复护理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回顾和探讨。

1.康复护理学的发展现状

1.1 护理人员紧缺。目前,康复护理学越来越重要。很多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接触康复医学和康复护理学,但是,在师资、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临床护理方面,部分医院也开展了康复专科护理,但是在如何开展康复护理、开展哪些项目方面,每个医院也存在着不同,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平衡。目前,对于临床康复护理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观念上比较落后。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正在推广,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与国际接轨,但是康复护理的发展脚步迈得还不是很大。康复护理是康复整个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来源于一般护理,但又区别于一般护理。康复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普通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康复治疗的基础知识,通过实施各种康复护理技术,最终使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但是在实际临床操作中仍然存在“能不能这样做”,“敢不敢这样做”,“这样做行不行”,甚至“做不做”,“这样做会不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种种顾虑。其次很多临床科室都需要康复护理,例如心内科、呼吸科、妇产科等等,但由于观念的落后和认识的缺乏,这些科室患者的康复过程往往缺少了康复专科护士的参与。

1.2 康复护理技术很多康复护理技术和治疗技术是交叉存在。在康复医学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技术中.有不少是护理技术已经涉及的内容,如:卧床病人的摆放、压疮的预防、被动运动、大小便功能的训练、热敷冷疗法等等;还有一些康复技术是护士掌握后最有机会为病人服务的,如:心肺功能的锻炼、吞咽障碍的训练及心理支持疗法等,这些康复技术完全可以是护理技术的延伸和扩展。护士在护理学的基础上接受这些相关的康复技术是得心应手的,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些技术大多数是有治疗师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似乎始终脱离不了打针、发药、执行医嘱。康复专科护理技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怎样实施康复护理技术也很困惑,各个医院开展的项目种类也有所不同。

1.3 人员专业素质康复专科护士缺乏。现在很多在职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常常忽视患者的功能问题。其任务仍只完成打针、发药、测体温、测量血压等简单的操作,而以功能维护和促进为主的康复护理在这种模式中难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康复护理的内涵,缺乏应有的康复护理意识,给康复护理工作的实施和推广带来不利因素,影响了康复护理事业的正常发展。另外,护士对康复护理知识的缺乏,也是康复护理学发展的瓶颈。做为康复护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掌握哪些专业技能,取得怎样的专业资格,临床上如何开展康复护理都是所面临的问题。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康复护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越来越迫切。

1.4 工作程序康复护士缺乏科学的工作程序。康复治疗工作是一个团队协同合作的项目。医生、治疗师、护士都会参与其中。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病人康复的过程中的角色,还是停留在“执行”的阶段,如何更好的在临床工作中发挥护士的作用,如何更好的与医生、治疗师恰当的分工协作,如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这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护理人员严重缺乏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护士仍然无法抽身于打针、发药,很多专科地康复护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很多工作都停留在口头上的健康宣教,没有真正评估、实施和评价。在工作时间上,有些医院开展晚间进行康复护理,这虽然能够避免与患者日间的治疗相冲突,但是,增加了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和负担。

2.发展的方向

2.1 教学。首先,在《康复护理学》教材的编写上,我们应该更着重于护理方面。一些临床实用的康复护理技术应该编入教材里。其次,在教授《康复护理学》的师资方面,我们更应该倾向于那些既有深厚的护理理论知识又有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的专业护理人员,在护理学院应该增加这部分师资的比例。定出的康复护师资格标准培养和选拔康复护师,充实康复护理教师队伍。我们可以从护理学院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护师进行2―3年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之能满足和适应康复护理教学的需要。建立康复护理自己的教师队伍,彻底改变康复护理教学由康复医师承担的现状。使学生更多的获得关于康复护理方面的信息。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康复护理学》的学时,增加临床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康复护理学的实质。

2.2 临床护理。一是制定专科技术标准规范。在这方面,我们应将现有的康复技术总结归纳,吸各家之所长,建立一套专科技术操作体系。随着康复护理的发展,我们应该对专科技术不断修改更新,不断适应新的要求。二是培养康复专科护理人才。目前,专科护士的培养已经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一套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体系,并规定其准入资格,是康复护理学发展的要求,专科护士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三是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与康复医生、治疗师分工协作,发挥护理人员的重要作用。随着专科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不断地、主动地参与到病人的康复进程中来,在医院病房、门诊、社区等发挥更多的作用。

3.康复护理服务社会化

第6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 要】脑卒中有很高的致死率,尽管如今医学技术发达,使其很大程度降低,脑卒中还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致残率。对于脑卒中患者,除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外,很多患者不能有效康复在于康复护理问题。比如患者有明显的运动不便,没有对其进行按摩活动性护理,不能得到很好的康复效果。所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正确有利的康复护理是患者增加康复机率的要点。在此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措施、研究、心理护理作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病因及类型;康复护理要点;护理进展

脑卒中以“中”为主,也就是临床上的脑中风。主要是血管疾病,因为输送到大脑的血管发生阻塞或者破损,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氧,所以大脑细胞会发生萎缩甚至死亡。这会导致大脑许多神经细胞缺失不能正常工作,使身体代谢紊乱,肢体无法控制等致命性伤害。脑卒中主要发生于40 多岁的中老年,现今也有一些青少年患病,资料显示有高达75% 致残率。所以脑卒中是现临床上研究的重要疾病,对其康复护理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 了解脑卒中病因及类型

脑卒中的发生是因为血管疾病,而血管疾病则来自于很多疾病。其中最主要的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其次还有高脂血症,肥胖等;当然吸烟,年龄等因素也促成了疾病的发生。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临床上缺血性脑卒致死率最高。

2 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

资料表明及时尽早的介入康复护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自身痛苦以及家庭负担,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是相当有必要的。

2.1 护理要点一:尽量全面评估患者自身习惯、遗传、家庭结构等社会条件

患者脑卒中发生往往是与患者自身各种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患者与其喝酒、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所以对患者进行更有效治疗,对患者全面评估是不可少的。家属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也是特别重要的。

2.2 护理要点二: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短时有效的控制,包括精神方面的控制

对于脑卒中患者,势必会造成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所以短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症状给患者自身安慰还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对病情康复有很大积极意义。

2.3 护理要点三:患者康复护理

无论急救前还是急救后,患者都是处于意识模糊状态,所以患者将会影响其患者康复。一般情况下,不当的会使关节受损和血管压迫;常采用仰卧位,不时适当改变其有助于患者血液循环以及关节活动。

2.4 护理要点四:对患者进行上下肢康复护理

对患者护理讲究顺序渐进,由上至下。首先是对患者的肩关节按摩或者适当拉伸,由于患者是处于肌肉弛缓状态,活动关节将利于肢体正常代谢活动。其次对患者手臂以及手掌进行捏揉,同理可以防止患者关节萎缩等不良反应。

2.5 护理要点五:患者意识认知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受损主要是大脑神经细胞,由大脑神经支配的意识认知功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患者会损失部分记忆,语言能力还有意识障碍; 有目的性的康复护理刺激可以激发脑细胞再生,从而恢复一定的认知意识。

2.6 护理要点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 急性脑卒中患者各项疾病调查中出现吞咽障碍高达53%。一旦出现吞咽障碍,患者将会进食困难,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严重的肺炎等并发症。所以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舌部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引导患者深呼吸咳出训练。

2.7 护理要点七:失语构音障碍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中失语疾病是发生率很高的。有三种类型:运动性、感觉性和遗忘性失语。可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如运动性失语可以对患者口型训练,感觉性失语则可以用各种场景实物勾起患者语言能力,遗忘性失语反复强调事物名称,提高患者记忆能力。失语康复护理提要:尽量于患者保持面对面交流,多与患者沟通,与患者保持友好关系。

2.8 护理要点八:痉挛期康复护理

抗痉挛训练是治疗脑卒中痉挛的重要方法,往往以患者卧位不当,由上肢至下肢病理性发生痉挛。同时也可以进行起坐训练,坐位耐力训练,保证患者自主活动代谢正常。一定的中医治疗也可以康复护理比如针灸,中药等。

3 脑卒中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调查资料表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很大的程度是抑郁导致的。资料显示脑卒中抑郁患者会使自身精神状态下降,同时会引发消极观念错误认识人生观;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加重病情。所以心理康复护理将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新方向。

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主要是焦虑、抑郁、易冲动。所以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现状,友好热情地护理患者,尽量消除患者顾虑,有目的性地进行精神减压,稳定患者心情。当然对进行社会教育,恰当引导述说社会对其影响以及家庭对其重要性,使患者对生命充满希望,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

关于患者的饮食方面,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增加患者的抵抗能力。尤其是意识障碍患者,吞咽障碍患者,不能自主饮食;加强吞咽练习,保持适当卧位制定合适的膳食来确保护理效果。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发生后遗症,尤其是肢体瘫痪,肢体长期不动会发生压疮;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间隙性翻身,多为患者换洗衣物床单等。并且隔时段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状况。

4 小结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遵循早治疗早护理,注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恢复;进行合理心理治疗,使患者有信心面对疾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能够使其家属积极配合,然后以一定的技术水平来给患者进行按摩;适当增加患者每日卧位变换次数,给患者勤换洗衣物清洁病房,给患者制造愉悦的氛围。不断研究和发展脑卒中药物和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杨红专.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1,35.

第7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康复护理;专业建设;残疾人;人口老龄化;康复治疗师

康复医学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之后又一新兴的医学分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生机的学科。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康复,又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康复形式。为此,我院2009年开始筹办此专业,经过两年来的筹办,我们对兴办这个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了办好这个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搞好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

康复护理CBR(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相对于机构康复IBR(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而提出的,它与机构康复同属于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两种不同的康复形式。机构康复是以院所为基地的康复,由专业人员应用机构内拥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康复,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独立的康复机构。但目前机构康复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费用较高、服务面小,仅能满足少数疑难、复杂病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而大多病、伤、残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 年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新概念,即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较之机构康复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康复方式,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残疾人、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障碍以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逾六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各种因交通、意外事故致残和各种自然灾害受伤致残的人数将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 亿,巳占人口总数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形势十分严峻。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约有50%需要得到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这就使我国的康复事业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

面对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病、伤、残患者康复需求,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确实构成了巨大压力。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康复医技人才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已陆续在一些医学院校增开了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康复医师,此后也陆续增开了大专层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师,但培养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现有康复医学方面的医技人员大约在8000一10000 名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康复医师需求量为 1/10万人口,物理治疗师为15/10 万人口,作业治疗师为8~10/10万人口。据此推算,我国康复医技人员总需求约为31.2万。其中,康复治疗师等技术人员约占96.15%,显然,现有的康复医技人员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二是康复机构严重不足。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如何发展我国康复事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康复护理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积极推广社区康复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解决大多数病、伤、残者康复需求的两项头等重要的大事。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开辟了康复护理专业顺应了时展,其前景广阔。目前医学类和其它院校暂未直接开设社区康复专业,这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以积极务实的精神搞好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社区康复专业开发和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二、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

康复护理是一项全新的康复形式,康复护理专业也同样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为此,要办好康复护理专业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明确医学在康复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我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的办学思想。

l、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

康复护理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据国外统计,机构康复人均费用为100 美元,仅覆盖了20% 的康复对象,而康复护理人均费用仅9 美元,却覆盖了80%康复对象。据国内资料统计,以脑瘫儿童为例,到康复机构训练,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费用近万元。而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甚至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训练,不受疗程限制,且经济投入数百元就可以满足训练设备的要求。因此,在康复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始终遵循:(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以康复护理为本的原则;(3)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4)因地制宜和技术实用的原则。康复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也应按照这些原则,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于开展康复护理服务的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2、医学在社区康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时展,现代医学的模式巳从单纯的生物学向生物- 心理- 社会学模式转变,现代康复医学也同样进行这样的转变。尽管康复医学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但是医学仍然是康复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科。目前,我国正规康复医学机构对于病、伤、残患者的康复已不仅仅限于生理上康复,也同样注重精神、心理、语言、教育和职业康复。通过功能训练,选择适当支具、助听、助行器具,使病、伤、残患者生活能够部分或全部自理: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消除病、伤、残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使他们振作精神,面对人生;通过对残疾人兴趣爱好了解,进行智力及职业能力评定并结合其自身条件,对其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

康复护理肩负着机构康复的后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病、伤、残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为病、伤、残患者进一步实现教育、职业和社会康复创造条件,但并不要求康复护理工作者直接成为教育康复的实施者、职业康复的培训者和社会康复的组织者。康复护理工作者除了承担医学康复任务之外,还肩负着利用资源,协调力量,在残疾人潜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后,帮助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进而达到回归社会,全面康复。明确了康复护理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以及康复护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后,对我们办好康复护理专业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我们明确康复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应以医学康复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兼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和社会工作的能力。

3、坚持以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推动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便我国康复事业耳目一新。但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全面实施需要有一定条件和经济基础,并且,现代康复医学也不是万能的法宝,仍然有许多康复问题不能解决。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至今仍被世界公认为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并且,传统康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单、对人无损害等诸多优点。因此,要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就必须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地康复事业发展之路。社区康复作为培养基层康复护理技术人才的专业,在重视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同时,更应突出传统康复技术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用简捷、有效、实用、低成本的康复技术为社区病、伤、残患者服务。

三、康复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将极大地拓展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技能学习和技术训练,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笔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至少可在下列领域谋求到就业空间。

1、康复治疗师

我院将康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者,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康复治疗师的从业岗位也有层次之分,同样是康复治疗师,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中心)工作,也可以在社区工作。能否进入正规医疗机构,不在于医疗机构的“门槛”高,而在于康复治疗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最近调查了湘潭市数家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发现它们有较高层次的专业康复医师,但康复治疗师几乎都是由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转岗培训而成,极少有较高层次专修康复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就暗示我们即使是正规的康复机构,其康复治疗师也同样人才匮乏。在这种康复技术人才现状下,我院若能把握好机遇,提升办学层次,相信我们不仅能守住康复护理阵地,而且也能够挺进正规的康复医学机构。

2、社区康复的护理者

社区不乏行政康复、护理人才,但缺乏既懂康复又会护理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又熟知护理工作,且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技巧,应该说,他们是最理想的社区康复护理者。

3、未来的医学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学社工”)

医学社工是我国一项尚待开发的就业岗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职业将逐渐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本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丰富的社会学知识,他们完全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学社工。他们可以到医院、老年人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谋求到发展空间,成为联系医院、老年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的纽带与桥梁。

4、保健按摩师

本专业的学生接受了较扎实的传统医学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头面部按摩、护理、足浴、医疗体操等技能学习,仅凭他们手中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在未来社会中从事休闲保健按摩、足浴、美容、健身等工作,成为社会需求量极大的保健按摩师。

5、老年人服务工作者

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年人心理,又富有民政院校学生所特有的爱心,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高素质老年人服务生力军。他们可以在社区、在民政福利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找到自己的岗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用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低成本、高素质的优势,完全可以把他们推向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老年人服务国际人才市场,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四、康复护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鉴于目前国内康复医学任务繁重、培养滞后、人才匮乏和康复事业急待快速发展的局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多层次、多渠道加速康复技术人员培养的对策。其主要途径有:1、鼓励中等卫校开办康复专业学历教育,目前已有广州、湖北咸宁等20 余所卫校开办了康复技术专业。2、鼓励体育学校发展体育康复19 第2期保健专业。目前已有6 所体育教育机构开办了此专业,并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3、创造条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如华西医科大学等数所学校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康复技术专业。4、加强康复医学继续教育,为在职医师和护士进行转岗培训,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全面掌握治疗技术。#p#分页标题#e#

我们选准了专业,但并不等于办好了专业。面对着已经开始并即将形成的康复教育热大潮,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笔者认为加快我院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l、借助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本省的湘雅医学院康复医学资源十分丰富。借助于他们的师资力量和丰富康复医学实践经验提升我院办学水平,是一种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办法。初步尝试,巳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2、加快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两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已深感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在迸一步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快在职教师的进修培养。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突出本专业实用技能教学,必须加大投入。两年来我院加大了专业投入,办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为了专业的发展,还必须增加投入。

4、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教学的大纲。专业教学大纲制订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计划的修改、完善。不仅要与康复医学专家探讨专业教学计划,而且也要与直接用人单位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类新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兴办的康复技术专业都普遍存在着教材建设滞后现象。替代教材不适用,某些课程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教材,因而造成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突出,难以保证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教学,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应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6、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每一项康复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必须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应包括机构康复实习基地和康复护理实习基地。只有经过这两个实习基地训练的学生,才能既掌握较高层次的康复技能,又熟悉护理的实际工作,将对拓展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极为有益。

7 、加快图书资源的投入

我院学生都是经过全国高考而被录取的,各方面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不满足课堂教学,常常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学院应加大专业图书资源的投入。

8、成立对外服务的康复护理中心,加快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本专业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已成立了服务于学院社区的康复中心,限于场地和病人来源等多方面限制,该中心服务层次还有待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成立对外服务的社区康复中心,扩大病人来源,扩大服务面。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层次的训练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开展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创造条件。

9、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笔者最近浏览有关网页,发现目前国内外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而我院却较少参加。这对于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极为不利,必须尽快加以改善。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充满着激烈地竞争。如何把握机遇,提高专业办学的竞争力,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这个专业,加快这个专业的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使这个专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新血管康复医疗杂志,2000,(4) .

[2]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M].1996.

第8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07

脑卒中是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局灶性损害的综合征。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存活者中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因此,有效的治疗及康复方法是预防和减轻脑卒中致残的关键[2]。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成为重点康复对象,早期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3],因此,在卒中病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已成为减少并发症、改善功能的重要策略。

1脑卒中偏瘫所致并发症

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缺乏康复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指导,护士未接受过康复专业培训,康复护理理念与康复护理知识的缺乏无法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和康复指导,错失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导致偏瘫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后期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

1.1偏瘫肢体关节挛缩、畸形脑卒中导致肢体偏瘫,肌力、肌张力均降低,患者行动不便需卧床,肌肉主动活动减少或消失。人的身体肌肉如果保持过伸或屈曲位不变超过2周,往往可能引起重要肌群的挛缩畸形[4],进入痉挛期后,会出现上肢以屈肌痉挛为主而下肢以伸肌痉挛为主的异常痉挛模式,造成关节功能障碍。

1.2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肩袖肌群的瘫痪和无力、关节囊松弛,上肢重力的牵拉,肩胛骨的下旋,关节的稳定性下降,护士或患者家属不恰当地牵拉患肢等因素的影响[5],会导致30%~50%的患者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1.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制动会使血浆容量减少、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加上护士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损伤静脉内皮,使血栓形成的机会明显增加,甚至导致肺栓塞、血栓性脉管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发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1.4肺部感染脑卒中后约50%的患者有吞咽障碍,误吸率高达54%,其中约一半为安静误吸,而安静误吸无临床症状表现[6],不易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注意,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增加,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

1.5自护能力缺失基础护理的基本方式是替代护理,患者的进食、洗漱、穿衣等均由护士或家属完成,且被患者及家属认为理所当然,与现代康复护理的理念相悖,成为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障碍。

1.6大小便功能异常留置导尿是脑卒中病房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部分患者尿管留置时间长,易并发泌尿系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后期恢复。大便的管理也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难题,卧床患者往往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由此导致肛周皮肤红肿、破溃,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增大护理难度。

2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价值体现

早期康复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突出康复特色的专科护理,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科室通常采取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实施加其他护士配合的方法在脑卒中病房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使早期康复的理念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重视,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1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应早期介入,但前提是不影响患者的抢救,不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在脑卒中早期实施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可充分发挥患肢的恢复潜能,使瘫痪肢体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7]。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良姿位的摆放,从患侧接触患者,强化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康复训练一般在脑梗死后1周,脑出血后2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再恶化的24~48 h后开始实施效果最为显著[8]。

2.2防止继发性功能障碍偏瘫肢体的运动系统在制动超过3 d后,肌原纤维可能逐渐缩短甚至萎缩,制动超过2周时,关节周围发生致密性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可能导致关节挛缩[9]。早期进行正确的摆放、定时翻身,如病情稳定,在病后第3~4天起对患肢做全范围的关节被动活动,每日2~3次,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10],包括关节的曲、伸、内收、外展、旋前、旋后及患肢按摩。行康复训练时,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采用Bobath握手用健手带动患手上举活动肩胛带肌群,双下肢行桥式运动,尽早让患者坐起,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再逐步过渡到站立和行走训练,避免在下肢及偏瘫侧肢体进行静脉穿刺,有效防止了偏瘫肢体的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

2.3给予心理支持,改善患者情绪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是焦虑和抑郁[11]。卒中后患者常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治疗缺乏积极性,对康复训练无信心[12]。也有部分患者表现焦虑,担心日后的行走及基本生活,迫切需要康复,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3]。康复护士利用一切机会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接触,多沟通、多交流,提供有关疾病的正确知识,使患者了解情绪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促使亲属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使患者认识到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身体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赞扬,对患者配合给予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

2.4改善大小便功能脑卒中早期患者多有意识障碍,由于脱水剂的使用及大量输液,留置导尿是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注意保持引流通畅。留置尿管时间一般超过2周,时间越长并发泌尿系感染的几率越大。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后,对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膀胱直肠功能训练[14],通过训练能减少留置尿管的时间,恢复小便的控制和排出,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模式。病情许可时尽量让患者采用坐位排便,研究显示[15],半卧位或坐位排便比卧位排便的活动强度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更利于患者排便。饮食上嘱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的通畅,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护士的工作难度及工作强度。

2.5提高自护能力康复护理的目标就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急性期进行恰当的阶段性替代护理是可行的,但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将不同程度并长期影响其生活自理,甚至有的患者终身生活都不能自理,替代护理不能解决患者长期的生活问题。因此恢复期指导患者学会并掌握在功能障碍状态下的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活得更有尊严。

2.6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对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的患者及早留置胃管,以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避免误吸,同时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如口唇运动、颊肌喉部运动、舌部运动、屏气发声运动、冰刺激等,但留置胃管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周。可从进食的(坐位进食)、食物的形态(糊状食物)、一口量上进行改进,采用空吞咽、用力吞咽、低头吞咽、点头样吞咽等代偿性训练方法,使吞咽变得安全。

3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逐年下降,由于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致残率亦逐年增高,以致大量的脑卒中后残疾人需要进行康复,早期康复介入已成为共识。有资料显示[10],早期康复运动功能恢复1个月可提高92.11%,2个月可提高56.67%,3个月可提高18.18%。3个月后因各种继发性障碍会使恢复减慢,6个月内90%患者的恢复可达到最大程度。因此,对脑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能更快、更好、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充分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和代偿功能[16,17],防止继发性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其重返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尚立华.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1,19(2):118-119.

[2]廖莲凤,朱秀英.脑出血患者高压氧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6):15-16.

[3]赵月琴.脑卒中106例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7-9.

[4]于惠芳,唐志英,何伟芳,等.循证护理用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7):753-754.

[5]肖雅萍,严瑾.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7):84-85.

[6]张月辉,王相明,詹成,等.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探讨[J].四川医学,2012,33(6):985-986.

[7]黄丽霞,黄春桃,吴丽霞,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3-114.

[8]杨冰霞,杨标,郑越瑜,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3):290-291.

[9]陈春燕,许秀凤.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8,14(4):488-489.

[10]郑彩娥,李秀云.实用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23-424.

[11]龙洁,刘永珍,蔡焯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148.

[12]王辉兰,朱治山,李刚.卒中单元对卒中后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1):18-19.

[13]钟梅,梁本蓉.专人实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60-61.

[14]许年珍,朱奕,王彤,等.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0,36(14):1618-1620.

[15]李冰,王建荣,马燕兰,等.排便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7-9.

[16]周维金,王玉琴,崔利华.脑卒中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124-127.

[17]王锦玲,李燕,田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3B):438-440.

第9篇: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范文

1.1大纲的修订

随着康复护理学的飞速发展,康复护理学在理念、内容和技术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康复护理的定位更加清晰,内容更加明确。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初步修订了教学大纲。

1.1.1探讨原大纲的不足

根据学校的三项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以教研室为单位首先由任课教师探讨原大纲的不足。

1.1.2深入临床调研

为了不与临床脱节,我校派专任教师亲自深入淄博市第一医院康复科调研学习5个月,解读医院和患者对我们学生的实际要求与我们的不足之处。临床调研发现原来课本上重点讲解的康复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康复治疗专业的迅速发展,正规的治疗师越来越多,这些技术绝大部分有治疗师来完成,所以本次大纲修订中都做了相应的学时删减。而此次大纲修订中更加细化了与康复护理密切相关的专科护理技术,如摆放,膀胱与肠道护理,皮肤护理,呼吸训练和排痰技术等都作为重点内容讲解。

1.1.3进行跨学科讨论,征求相关课程教师意见《康复护理学》是一门专业课程,其中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有一部分重复内容,不能因内容重复而被忽视,或因重复而浪费了时间,通过与这三门课程专任教师反复探讨,重叠内容的授课课时进行调整,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的康复护理主要有内科护理学讲解,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主要有外科护理学讲解,我们重点讲解康复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预防。根据讨论结果做了大纲的二次修改。

1.1.4根据系部教学大纲领导小组对教学大纲的审定意见,再次修订大纲。

1.2新教材的编写

根据我校护生实际情况,在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参编了适合高职高专的新版教材《康复护理学》和《康复护理学实训指导及习题集》,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新教材的内容选择得当,增加知识链接,扩大知识面积,重点内容与临床常见病保持平衡,充分提炼重点。

1.3学方法的改革

1.3.1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的老师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视频、音频等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进而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互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了教学步骤,编写了实训指导,增加4学时实验,使学生们充分的感受到职场中的工作氛围。在情景教学中,我们请同学们分别扮演病人、医生、康复护士角色,让学生亲身感受康复护理专业的特色,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1.3.2初步完成课程的电子教案

原来我们的教案书写都是手写板,学生要想知道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只能通过课堂,现在我们编写了电子教案,上传至学校网站,供学生下载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有理有据,增加了信息量,得到学生肯定。

1.3.3加强课后练习

习题集的编写让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扩展,也保证课后学习有依有据。新的习题集题型难易程度不一,即保证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也给一部分好学生一个学习的平台。

1.3.4改变传统的“一卷定音”的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了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能力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和实验课成绩,理论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占10%,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占10%。实现了课程评价体系的全程化。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反应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强化能力培养的思想。

2教学效果的体现

2.1学生评价

我院2011级学生对采用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评价给予充分肯定,与2009级学生相比,在实行教改后学生对康复的理解,康复护理技术的掌握和常见疾病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都有了明显提高。

2.22009级与2011级学生《康复护理学》成绩比较

两级学生考试成绩有明显差异,经过U检验,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3社会认可度淄博市第一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万杰医院等多家实习医院对我院实习生、毕业护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3总结

3.1经验与进步

3.1.1增强了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本次教学改革成果的取得源于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新教材和实训指导及习题集的编写,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多与有经验的教师沟通学习,这样才能切实地推动我们教学水平的发展。

3.1.2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教学对康复护理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增加实践教学分量,对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掌握和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次教改中大纲的修订和实训指导的编写都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平台和帮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2不足之处

3.2.1加强教学研究的严谨性

因本次改革时间较紧,参编教材内容较少,在新编实训指导和习题集中一些环节不够细致,这就进一步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一定要注重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