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的利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实现技能兴校、突出技能培养、增加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职业学校要搞好实训教学应确定实训教学的目标,合理制定实训教学的内容,提供充分的实训教学的条件,制定严格的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关键词:双闭环控制 实训教学 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48-02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实现技能兴校、突出技能培养、增加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职业学校要搞好实训教学应确定实训教学的目标,合理制定实训教学的内容,提供充分的实训教学的条件,制定严格的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将实训教学常态和实训改革动态变化所可能造成的偏差,利用“双闭环控制”,反馈来调整,构建了完善的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
基于“双闭环控制”原理的职业学校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通过内环、外环的控制与评价,通过管理教学文件、组织教学实施、评估教学效果、反馈质量信息等活动,由学院教学监控部门和就业质量评价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监控和动态调整,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该课题以检测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进行研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及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质量及技能鉴定通过率。运用“双闭环控制”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嵌入式的育人模式,建立“实训教学”“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1 省内外研究情况概述
我国教育部职成教司和高教司分别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水平评估和优秀评估,已经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职业技术院校内部诊断性的监控和评价的质量保障系统,使职业技术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在结构上更趋完善,提高职业院校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已基本取得共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大致有借鉴和创建两种类型。借鉴型:基于IS09000标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创建型:依据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自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质量保障体系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省内外职业教育均十分重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构建了符合国情、校情的质量保障体系,一些思路可以借鉴。调研情况表明,省内外还没有采用“双闭环”控制原理来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案例,使该课题具有可研究性。
2 研究意义和价值
伴随高等职业学校规模的快速扩大,实训教学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处于教学改革时期,对专业培养目标、实训教学课程设置、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方式方法等教学改革内涵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共认,造成教学文件、教学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教学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
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目前职业学校主要任务之一。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还是实施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是在严格的教育制度下建立起来的,其教学背景是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换代加速,职业岗位的更新、更替频繁,这一切都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作为直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提供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必须适时对经济发展变化所要求的劳动者素质作出反应,带来了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教学改革正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变化对人才需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这样,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适应教学改革,处于一种不断调整、相对动态的状态;必须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引入动态管理理念,注入动态管理机制,以保障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相适应。因此,运用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适应社会需求变化、教学改革需要动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形成职业学校办学的竞争力和发展力,是目前业学校教学管理需要研究和亟待解决的课题。该课题研究是在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拓展的,具有创新性。
3 研究目标
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学管理系统中,借鉴“双闭环控制”原理,按设定、控制、执行、对象、评价、反馈和校正环节,构建“双闭环控制”的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按系统结构设置,完善组织机构,调整职责范围,建立规章制度,保障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4 研究内容
研究构建基于“双闭环控制”的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按设定、控制、执行、对象、评价、反馈和校正环节,明确质量管理与监控内容,分析工作流程,制定质量管理与监控内容标准与评价体系,完善组织机构、调整职责范围、规范制度建设等。
5 该课题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1)该课题研究思路:该课题是在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按“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增设组织管理机构,调整组织机构的职责范围;以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为实验对象,研究教学改革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重点研究内外环的质量反馈管理的运行机制。
(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该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课题,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经过3年实践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全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形成的教学改革质量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制度,应用于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改革教学班和普通班为实验对比对象)。此外,根据研究内容性质的不同,该课题还采用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数据统计等方法。
(3)该课题采取课题指导与子课题分工相结合、分段研究的技术路线。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探索的道路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接受和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从英语学习的视角阐述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语教学;英语学习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学是这样定义的:The use of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即运用汉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来教授理论或实践知识。在我国,英语是必修课,而且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第一外语。所以,双语教学一般指的是运用英语语言来进行其他专业课和公共课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双语教学指运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目的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水平随之得到提高。在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一个“双语教学”座谈会上,专家们指出,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得到三个层面的收获: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获是外文专业词汇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二、双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深,国内高职院校面临着更高也更加严峻的要求和使命,即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毕业生,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以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商务类职业院校来说,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加强大学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等要求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双语教学成了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一股新鲜空气。截止2011年,全国的双语教学仍在探索中前行,在行进中求索。我国政府提出要实施教育国际化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双语教学是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目前,虽然双语教学研究课题的布点实验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但作为政府行为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的仅有上海、辽宁、苏州、无锡等地,它们都各自制定了有关双语教学实验的政策。
三、双语教学的模式
目前,双语教学有以下三种模式:一、全外语教学,即全部以英语讲授教学内容;二、混合式双语教学,即使用英文教材,中英文交替讲授,教师在课堂上同时用两种语言给出相同或类似的信息;三、半外语型指的是使用英文教材,英文板书,英文试卷考试,但使用中文上课。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就实施的效果而言,三种模式各有其利弊,但笔者认为混合式双语教学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而言,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混合式双语教学的模式是,教师用英语讲授非英语课程,学生视觉上仍在学习专业知识,听觉上却是英语语言作为接收信息的途径。学生通过专业学科的学习同时习得英语。双语教学一种语言教学模式,语言习得方法。由于学习的需要,这种目的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上容易产生和持久,而且会由英语兴趣转换成对专业课的兴趣,或是由专业课的兴趣转换为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一举两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我院双语教学的实践
目前,双语教学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学生在英语语法和词汇上都存在欠缺和不足,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凸显商务类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优势。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外语领先见长,强化外语教学的学校。自200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与把英语逐步拓展到各个学科中来的教学模式探索。
本院以思政课堂进行双语教学为起点,拟在我院外语系2012级商务英语特色班中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工作,我院教学督导组进行项目的跟踪和指点。此项目作为安徽省教育厅关注的教学改革项目之一,我院将把教学中的经验成果在所有专业中进行推广。
在具体实施方面,以学院2012级商务外语系特色班为切入点,实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双语教学试点,时间为一个学期,边教学边摸索,将陆续完成以下方面:
(1)完善教学资料:完善思修课双语教学教案、双语教学课件 、双语授课大纲、双语授课计划。
(2)巩固师资队伍:鼓励和吸引教师投身到双语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中来,高度重视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边工作边进修,将陆续组织教师到国外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3)完善双语教学课程网站:在今后的网站建设中,我们将双语教学成果公布于思政教学部网站,供广大师生跟踪关注。
(4)建立科学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考核中,鼓励学生就思想深处的认识问题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尽量避免单纯以教师命题的闭卷统考来衡量和评价学生能力,探索和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客观评价的考试方式。
五、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展望
将双语教学融入到高职教学体系中,不仅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有效学习专业理论的平台,而且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来获取专业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特色。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展望未来,双语教学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娟.关于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高等函数学报,2006,(2)
[2]苑德涛,苏召学,李长健.高校双语教学实践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3]梁志大.双语教学模式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5)
关键词专业双语教学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
1 概述
双语教学,简单地讲就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双语现象并非是一种新兴事物,它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伴随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而产生和发展了。但真正现代意义的双语教学则出现在二战后的美国,教学对象为不同族裔的移民子女,教学目的主要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获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世界经济与科技成果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双语教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诸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印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在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国的双语教学开展较早,但早期仅限于少数民族地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的试验。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并强调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专业要更先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当前,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并具有争议的话题,对于双语教学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不同的专家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对于理工类高校专业基础课、原理课开设的专业双语教学,也必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01年起,我们选择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原版英语教材,由原外语专业教师负责进行专业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对理工类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
2 专业双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高等院校专业双语教学的性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专业双语教学?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探索高校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专业双语教学已为国内部分高等院校所采用,但对于双语教学的性质与根本目的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有人认为,专业双语教学重点在于“双语”,是以第二语言为目标的语言教学的扩展,因此,在专业双语教学中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听力、词汇、语法和语感的培养。也有人认为,专业双语教学是一种以专业知识获取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专业获知是双语教学的目的,而“双语”仅仅充当教学手段。
我们认为,以上理解都是片面的。高等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应该是指非外语学科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以外语为工具获取学科前沿知识能力的教学活动。在专业双语教学中,外语或者第二语言主要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培养科学获知能力的重要手段,侧重于学生建立新思维并获取学科新知识。同时外语或者第二语言又是双语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专业外文的学习来强化第二语言的语言技巧和思维。高等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有着特殊的内在规律性,它既不同于以往的专业外语教学,又与中小学或民族地区以第二语言习得为目标的双语教学相区别。
2.1 专业双语教学不同于专业外语教学
专业外语是一种语言教学,是大学阶段科技外语的后续课程,是以科技专业外文写作和阅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语言教学。而专业双语教学则是一种专业教学,双语主要充当了讲授和获取学科专业知识的手段。
专业外语课程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知识一般都在其他专业课程模块中学习过,并且大都以学科专题讲座的形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综合,涉及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较全面。而双语课程则一般具有较完整的内容体系,学科知识在其他课程中大都未曾学习,因此专业内容仅限于该学科方向,不能涵盖其他领域。
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和“TM与ISDN”两门双语课程,取消了“通信外语”专业外语课。但原通信外语课程内容广泛,包括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程控交换、数据通信、SDH、信息理论、PCM、寻呼系统等。因此专业外文内容丰富,难以通过两门双语课程来涵盖专业外文知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外文术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在目前的双语课程别穿插安排了一些课时专门用于补充专业外语词汇,以弥补取消通信外语课程的不足。
2.2 专业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双语教学
高等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以语言教学为目的的双语教学。例如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所进行的双语教学大都以语言学习为根本目的,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而在高等院校的专业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则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认为专业双语教学不可一味追求词汇、语法和语感的学习而忽视获取外文专业知识的培养。
3 专业双语教学的双语模式与界定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最适宜的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比例应该是多少?这些问题是在双语教学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理解,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以外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最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认为,具体实践中双语教学的模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只要符合以上特征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认作是专业双语教学,其所用效果良好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可行的双语模式。双语教学模式和双语比例在现阶段不应该死板地去界定,而应该根据师资水平、课程性质和学生的外语实际情况去灵活把握。学生外文专业获知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检验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和效果的基本衡量标准。
例如“中文(或混合语)授课+原版教材+外文板书”模式和“混合语授课+中文教材+外文板书”模式,甚至“中文授课+中文教材+外文板书”和“中文授课+原版教材+中文板书”等模式都可以是双语教学的实践模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素质(如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性质(如纯理论型课程和学科前沿新技术课程)和师资水平来确定。当然,双语教学的高级形态应该是部分课程采用全外语教学的模式,双语教学也必须向全外语教学过渡。
4 专业双语教学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双语教学 财务管理学 高校 存在问题
双语教学从很早就引入我国,但真正兴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认为,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I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就我国而言,双语教学就是指教师用中、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向学习者传授学科知识。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要求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课件;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采用英文出题和答题;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的50%以上。因此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进行的教育,能运用两种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中。当然,母语知识和能力通常强于第二语言。所谓的双语人才就是指能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人。自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之后,双语教学已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学校的经济管理学科课程教学中得到迅速推广和运用。然而,由于双语教学发展的时间短,积累的教学经验有限,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尚需优化、改进。尤其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与国外交流的深入进一步加大了对具备财务知识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这使得提高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认识尤为迫切。
我国很多高校目前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进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知识的能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走出去”和“请进来”的需求不断放大,我们要在高校教育中,尤其是财务管理的教育中引进国际化的因素,首先就是语言。
我们目前的高校数量不少于1500家,开设财务管理或经济类专业的高校占到总数的2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基本雷同,没有高校特色,国际接轨性较差,因此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其他方式比如用其他语言进行专业课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专业英文知识,能都用英文看,听,读相关的专业文献和专业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
目前, 我国高校开设的双语财务管理教学都处在摸索阶段,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双语教学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首先,国家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准财经人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公式,模型和定义,对公式,模型的来源根本不了解,练习考试只靠平时记忆,考过就完全忘记,完全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如果能够了解公司的来源,推导的过程,那么学生的记忆将会保持较长的时间。但是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大部分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大量的模型等都是采用英文字母表达的,很多学生不了解专业英语的知识,因此对于这些专业模型很头痛。如果引入双语教学,这些问题就能被很好地解决,学生能了解知识的基本起源,能对知识保留较长的记忆时间,还能根据相关的知识,自己推导相关的模型。国内教材侧重于演绎——即从基本的概念、原则或公理出发一步一步地推理,而国外的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引导学生逐步往自主思考的方向发展,利用双语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告诉学生题目应该怎么解答。
其次, 现在很多企业不光“走出去”,还能把国外的企业“引进来”,不管企业处于国内还是国际的环境,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的发展都逐渐和国际接轨,需要财务人员不仅仅熟悉我国的会计制度,还要能够了解国际会计制度,编制英文状态的财务报表。而专业的财经词汇的翻译和普通的大学英语的词汇翻译往往相差很远,比如“balance”这个单词,一般普通的词典给出的意思就是“平衡”,而实际这个单词在财经指“资产负债表”,两者翻译结果大相径庭,不是专业人员根本不了解。因此,为培养专业的财会人才和国际接轨,我们有必要开设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国际财务的基本流程。
第三,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本能的就有一种抵触情绪,很多同学都基本不敢开口英语,跟有甚者直接说看见英语就头疼,这和我们平时没有机会开口说英文,学习英语就靠死记硬背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英文很好学,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多开口,英语就和我们的母语一样简单。因此,我觉得开始双语教学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同时尽量给学生创造练习口语的机会,使得他们不仅能够用英语表达日常生活,还能够用英语做专业的称述。目前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都是采用英文面试,从日常交流到专业介绍,因此,开始财经双语课程也是迎合时代的人才发展需要。
前文我们论证了开始双语教学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我们论证开始双语教学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目前经济发展迅速,大量跨国公司进入,大量的国外的财经专业知识被带入我国,同时我国也有大量的学者出国深造,能过接触和学习到较为系统的西方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因此从知识储备的观点看,我国高校不缺乏能够用双语进行教学的专业人才。同时,各种翻译的书籍在市场上也能被找到,教材的选取非常丰富,而且互联网极大的帮助了我们,各种我们需要的知识都能在互联网上被找到,同时当面选取大量英文教材的时候,还能帮助我们吸收国外教材的优点,尤其是吸收最新的教学内容。
其次,各个高校目前的教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计算机的运用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听力,图片,影视文件等各种崭新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也被屡屡使用,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自学,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 加快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信息量,并且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常国外原版教材配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光盘和网上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设立互联网,网上有中英文课件、英汉对照词汇表、习题集、模拟试卷等学习资料,建立了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线相互提问,相互回答,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在线回答。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目前有很多高校和海外的高校开设了联合办学的项目,不管采用“半外型”还是“全外型”教学,都力争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专业财经英语的知识,这对高校采用双语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因素。
综合以上的几点,我们觉得高校既具有开设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也具备双语教学的可能性。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的匮乏。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校依然使用中文开展财务管理的教学,能够熟练使用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人数比例很小,所以能后被双语教学的学生数量很不高。目前高校的教师中,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不超过10%,而在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不乐观,因此,小班教学不现实,基本大班教学。第二,资金的匮乏。双语教学最好需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或材料,而英文原版的书籍价格一般较高,一般都在三位数以上,不管对学生还是对高校都是一笔比较大的开销。双语教学所需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教学,学校方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学生方也同样。第三,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导致对英语的教学投入也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普片英语基础较好,能够快速的适应双语教学,而经济不发达,特别是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普片较差,有的甚至完全听不懂简单的英文,因此,大班教学效果很差, 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小班教学也很困难。因此,我们面临两难的地步。如果从教学效果来说, 尤其是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小班教学的效果肯定要高于大班教学,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锻炼口语和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综合我们目前面临的各种情况,我们认为,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但是如果有条件的高校能在适当的基础上推广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同时掌握两门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的英语水平。给学生树立很好的典范;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出一种互动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然趋势, 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在进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探索中, 要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改革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入实践,逐步探索出高效的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ailey A, (2004), starting your own business, Great Britain Clays Ltd, St Ives plcDerek Torrington, Laura Hall and Stephen Tayl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6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pp230
[2]吕沙.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J].财会教育,2010(10)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双语教学
目前各高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中普遍将国际商法列为基础课程之一。国际商法课程主要以国际商事交易相关活动所遵守的各类法律规则与惯例为学习内容,涵盖商事组织、合同、、争议解决等方面,所涉及的法律规则包括国际经济贸易公约与贸易惯例,西方的两个法律体系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中有关商事法律制度。国际商法课程自身内容的涉外性质适合开展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比单一中文教学更为全面和扎实的国际商法理论基础与专业英语技能,对今后从事各种涉外经贸活动,解决实务中所出现的法律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多年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事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工作,经历了从传统的中文教学到双语教学的改革实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认识到国际商法课程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必要性,也深刻体会到采用双语教学方式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并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做出了若干尝试。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优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为目标,需要学生能够学习与掌握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并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技能。当前国际经贸活动广泛建立在各种国际商事法律规则与惯例基础之上。因此,掌握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规则惯例以及熟悉解决争议法律途径,对国际经贸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维护正当合法权益都十分必要。国际商法所涉及的国际经贸法律规则很多都来源于s美欧等国的法律制度与司法经验,引入英文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国际商事规则的本源,也有利于将其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直接运用到未来的涉外经贸活动中。对于从事国际经贸专业知识学习的学生而言,国际商法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相比于法学等专业学生,国贸专业学生以双语方式学习国际商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国贸专业学生由于专业招生的条件要求,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对专业英语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与潜力,能够比较顺利地接受双语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国贸专业本科学生所修的专业课程,无论是国际贸易的理论还是外贸实务课程,与国际商法的学习内容存在许多衔接与交叉,因此,国贸专业学生更容易从国际经贸活动背景中理解所适用的相关的法律规则,有助于更为深刻与全面地把握国际商法教学内容。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国际商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是国贸专业学生法学知识基础薄弱。国际商法学科划分上属于法学学科,同国贸专业本身存在着法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之间的差异。国际商法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法学基础,至少需要了解法理学、民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学等课程的必要知识。国贸专业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法学基础知识,在国际商法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专业法律知识掌握速度较慢的问题,学生理解一些专业法律问题尚存在困难,再接受双语授课教学往往会对知识难以准确吸收消化。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开始学习阶段容易陷入困境,无论教学过程还是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双语教学流于形式,这种情况显然是与国际商法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二是法律英语高度专业性的问题。法律英语由于具有自身的用词特点,对学习者的英文水平要求很高。法律英语所使用的语言包含了其他语种词汇,如法语、拉丁语等,学生从未接触过。同时,国际商法中还包含了特殊含义的英语词汇,学生往往根据已有的词汇基础而错误理解。如“consideration”(对价和约因),“principal”,(关系中的笔者)。由于国贸专业学生缺乏法律英语基础,在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面对艰深的专业英语,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对这些专业术语认知与理解记忆上的困难,必然影响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是缺乏适合的双语课程教材。根据笔者几年不断试用目前国内选用的教材体会,现行国际商法教材版本较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作者出版的针对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另一类是直接选用美国大学所使用的国际商法教材。前一类教材符合中国人的视角与教材编写习惯,内容不仅介绍西方法律制度,还能注重与中国法律制度规则对比,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但是由于编者并非英语母语,因在内容表述上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式的思维习惯与表述方式,难以让学生学到最为地道的专业英语。因为此类教材内容比较容易把握,比较适合教师最初开设国际商法双语选用教材。后一类教材作为美国专业人士编写的大学教材,由于法律英语纯正,体例安排生动,案例编选丰富,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师生的青睐。但是这一类教材本身针对的对象是美国学生,确少对中国涉外法律规则的介绍,因此教材中许多内容与中国学生学习从事涉外经贸活动规则的要求相差较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对这一类教材内容的熟悉与把握都需要较多的时间。总之,目前国际商法双语教材各有利弊,无法做到两全齐美。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改进建议
1.转变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观念
国际商法作为法学课程,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对象,它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够从法律视角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对完善国贸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不能将其做为国际贸易实务的复习课,一定要重视该课程的专业性,着力培养授课对象的法律思维。在教学中应当适时地为学生补充必要的各种法学知识,例如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行为等,让学生努力学会理解与使用法言法语,并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英语。通过使用大量案例,从技术上淡化法学知识的神秘感和枯燥感,使国际商法中的法学问题自然融入国际贸易实务中去。
2.教材与配套资料的结合使用
现行国际商法教材本身难以符合中国学生既学习涉外法律知识又学习地道专业英语的需要。此种情况下,笔者建议可以优先选择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基础教程,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涵盖中国涉外法律制度的配套资料。包括中英文版本的合同法、公司法等,还可以为学生额外提供原版国际商事案例。笔者还教给学生使用如westlaw等国外法律电子资源库的使用方法,方便学生拓展学习。
3.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双语学习能力
目前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实践往往局限于选用原版教材以及课堂的双语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难以全面吸收掌握教学要求的知识内容。笔者认为达到比较有效的双语教学的学习效果,应当要求学生通过更多的方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认真学习专业法律知识与专业英语。学习方式上,笔者一直要求学生能够从国际商法英文判例库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英文案例进行英译汉,通过翻译促进学生较为深刻地了解英美法司法制度、法律逻辑特点、专业术语以及相关规则具体适用等知识,并要求学生将所做的案例做成双语PPT进行案例交流,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讨论。实践证明,这能够让学生同步学习专业法律知识与专业英文,取得了良好效果。
4.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英美法系法学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有显著区别。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非扮演着传授知识角色。鉴于双语教学的语言实践性,这种教学法与双语教学是绝佳的组合。目前,英文原版的国际商法教材一般都包含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案例课前预习,在课堂中通过提问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思维方法。另外,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提供较为复杂的典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并设立模拟法庭展开英文辩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
四、结语
自倡导双语教学以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巨大价值得到广泛认同,这契合了国贸专业培养专业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但是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一开始往往会陷入困境,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困境既是专业学科差别,也是由双语教学模式自身缺陷所导致的。面对存在的困境,我们需要不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及时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从而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晶莹.论不同受众下的国际商法教学――以法学和非法学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J].美中法律评论,2007,(2).
[2] 鲍禄.论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对外贸易大学学报,2003,(4).
[3] 沈木珠.国际贸易法双语教学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4] 杨伏英.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4).
[5] 史学赢,乔达.国际商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1对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清楚
在许多地方高校中,很多教师混淆了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把双语教学当成外语教学,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几个英文单词和专业术语,再加一些中英互译方法,或者过分强调教师的口语能力,实现英语思维,把双语教学当成了专业外语.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带来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背离,最终导致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但双语教学的本质仍然是教一门专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外语来更加清晰地解释和理解这门学科的概念与知识.同时让学生使用外语了解这门学科在国际上先进的第一手资料,促进对本学科的掌握,外语只不过是教学中使用的工具而已.
1.2教材选择的问题
当前对于教材的选择主要途径有:引进原版、教师自编和国内出版.这几种途径各有利弊,原版教材是用地道纯正的语言编写的,引进也比较方便快捷,但是存在价格偏高,语法和词汇超过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同时原版教材的编写可能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目标要求有一定偏差.尽管如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学校自编教材和国内出版是指学校或者出版社组织专家和教师通过搜集资料、整合多种教材的方式自行编写.这类教材的特点是集中了多本教材的优势,语言的编写上符合本校师生的外语水平,实用性强,但是对于编写者来说,工作量大,负担重,而且限于教师的英文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实现[5].1.3双语授课不规范在众多地方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较多显现出课程开设随意性大的问题,只考虑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盲目开设双语课程.教师和课程教材准备不充分,使课程衔接相当松散,甚至出现断档,令学生无法适从,很难适应双语教学方式.即使勉强学到一些知识,也是断断续续的,中文不清楚,英文更不明白,难以在续课程中得到拓展与应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6].
2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明确教学定位
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水处理行业的现状来看,新理论主要来自于国外高水平的期刊杂志,如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WaterResearch和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等知名期刊,很多新工艺来自世界一流的水务集团和环保公司.因此,需要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双语教学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若全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是不切实际的,外文教材和中文教材混合用,教师采用外文与中文交错讲授的方式,关键知识点及章节用英语标注解释.实践证明,这样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大量地学习和掌握环境专业的专业词汇,提高学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2.2教材的选择
中英文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完善对使用双语教学的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为高质量教材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在当前国际化背景下,引进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是最好的举措之一,可以直观地对比国内外高校在教学内容上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3]75.然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若完全使用原版教材,学生会受到来自语言和专业的双重压力.因此,选取了英文版和中文版两本教材,分别为:WastewaterEngineering:TreatmentandReuse(第4版,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清华大学影印本,是美国环境工程的权威性教科书,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力),以及同济大学高庭耀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的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这2本教材在教学理念、教材内容及编排等方面保持国外教材一贯的优点和特色,体现了学科的前沿性,具有较鲜明的突出特点.英文和中文教材结合的方法既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水污染控制知识的英文表达,又能结合中文教材进一步掌握专业内容.
2.3学时、教学大纲和习题库的完善
WastewaterEngineering:TreatmentandReuse(第4版)原版内容较多,取材丰富,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我国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的限制.另外原版教材虽然有其突出的优点和特色,但由于国内外在国情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原版英文教材在内容编排、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教学要求、讲述方式及总体架构上与我国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有明显的区别[7].而且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这套教材内容偏多,文字及语句偏难.因此,充分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编写了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大纲.学生根据双语大纲,自由选择中英文教材的相关内容,不至于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很大困惑,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现有的中文习题库和试题库的基础上,添加了大量国外原版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进一步完善了双语教学体系.逐渐向英语习题过渡,使其比例接近50%,最终达到考试内容中有30%以上的英语试题.
2.4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
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外语水平进一步提高有促进作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给学生继续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扩大了专业词汇量和英文理解能力[4].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采用的方式为:课件为全英文,讲授时中英文结合,作业为中英文.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欠佳,以及他们没有养成针对不同的目的调整阅读方法的习惯,很多学生对于阅读和理解英文教材感觉有困难.在教学中发现,中英文结合讲授、全英文课件,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学生对英文专业词汇的记忆和理解.对于专业词汇问题,将下次课遇到的词汇整理出来,让学生提前预习,在PPT中用英语注释,可以锻炼学生用英语去思考问题的能力,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但坚持下去还是很有收获的.
2.5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接轨,教师面临教学方式重大改变.因此鼓励和吸引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到双语教学改革中去,建设好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结合省级“卓越工程师”和校级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示范教学”,大力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在职学习深造,营造有浓厚学术氛围的教学团队.
3结语
我校2004年开设“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性质是选修课,学生采取自愿的形式来报名,选课与否取决于学生自身对双语学习的主观积极性。“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专业应用型课程,课程设计软件运用对提升学生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每年几乎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都选修该课程。但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理论部分全是中文,实践上机部分接触到的软件Wit-ness却是纯英文版的,专业汉语知识和英文术语对不上;学生摸不着头脑,前后连接不上。即使英语成绩好的同学熟悉专业英文软件的时间都很长,在授课学时内,不能够基本掌握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模式及方法
1•教学模式。
本文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所谓渐进式,有三方面的含义。其一阶梯式课程设置。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双语课程,应安排在本专业的专业外语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属于学科应用课,在它之前或与它同时开设的课程有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导论、供应链管理等。这门课双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概念、专有名词、术语的数量较多,但在其他选修课中也会提及。专业基础课程如物流工程中就会提到这门课中的一些术语,加之专业外语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程的一些中文术语并不感到陌生。所以阶梯式课程设置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专业名词、术语的理解难度。其二逐步增加外语使用量。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开展教学,不能盲目追求外语的使用量,否则双语教学会流于形式。开始学生有一个暂短的适应过程,比较适合以中英文比例小于1∶1的方式讲述课程概述,一段时间后,使用近2∶3的中英文讲述课程基础且重要的内容,学生逐渐学会用英文思考,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升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经过较长阶段的训练,就可以用英文讲授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切忌教学的重点是专业知识点不是外语的组织和讲授。其三课程内容讲授的进度须渐进。一般,双语教学由于使用两种语言教学,语言的相互转换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因此在实行双语教学的初期,讲授进度要慢。双语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提高,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需作相应的调整。在双语教学的后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时专业知识的重点可以列入日程了。从辅助教材中选择案例(案例融合多个知识点)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强化教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2•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设置问题、讨论并作答。专业课问题设计主要针对课程及双语教学的特点,设置多元化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参与交互答案,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表达能力,学生通过交流使知识掌握得更全面,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同时,用英语回答问题又能使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教师要悉知问题的回答不局限于某个人而且应小组成员轮换当代表,以口头表述或表演等形式展示给教师及其他小组。
(2)课程组织及课件设计。课程从汉语讲授转变为双语讲授,教师需重新运用外文撰写教案、教学大纲及讲稿。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学习形式,章、节、点,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也应分章、节、点,使内容条理分明。课件应列明每次课讲授的重点、难点,并加注适当的中文说明,把复杂的问题和理论通过简单的语言加以描述。
(3)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在课堂上边讲解边演示。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帮助学生对英语口语消化理解,将有些语言无法讲解清楚的内容直接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例如,“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Witness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一般的系统存在问题,还要将所学理论融合到实际的生产物流系统的设计与改进中。Witness菜单图表的形式直观明了,内容全面,既可以是一个对元素的设计,也可是对一个命令的编制。学生应认识到同一个菜单命令在很多的系统设计中是通用的。通过采用归纳形式的菜单,进行总结,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要点。
3•教学对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兴趣)及外语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进行双语教学,学生缺乏自信,害怕听不懂、学不会,更担心考试不及格。我们不能因为有些学生的外语水平差而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应把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学培养的重点。因此,实行双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双语教学的含义和目的。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参与双语教学的愿望。
4•教师。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教师必须有非常熟练的英语口语。否则,一方面难以树立教师的形象和威信,失去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难以传授足够的知识量给学生。其次教师能够较好地以中文讲授双语课程,是双语授课的基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中心论”,把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与教师引导放在与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或者更重要的位置。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教学相长的道理出发,教师在实施双语教学中应该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便利,为学生提供问题解答,有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予以强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应采用学生问问题的语言,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一时不能理解。另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定期与学生交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实践表明,这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卓有成效。
5•教材。
从工业工程的发展来看,国内外有相当大的差距,前沿在国外,因此教材的选择应对照国外学科专业相关的理论基础、发展状况和实践效果,强调基础性、时代性、应用性的协调统一;所选定的外文教材的设计思路、知识体系、内容编排等方面要与实验教学软件Witness的学习与运用过程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添加与课程相关的国外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案例,以拓宽学生应用设计的知识面。为避免学生急于记笔记,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应既是教学参考书又是笔记,当然学生要对教材适当的勾画及补充知识,这对保证教学效果起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 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 争议 注意问题
一、引言
近年来,许多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双语中学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双语教育已成为国内教育界的一种时尚。这一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失望。就高等院校而言,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这一措施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英语教育重视的增强,也显示了政府解决传统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的决心。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由于双语教学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双语教育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质疑,争议颇大。本文就双语教育的利弊之争,双语教育应当考虑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二、双语教育
Fthenakis(1985)认为,双语教育有三种模式:1)语言丰富模式,这种模式针对的学生来自语言多数群体,目的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拥有双语能力;2)语言过渡模式,这种模式为的是通过在学校部分使用第一语言(少数群体语言)使来自语言少数群体的学生习得第二语言(多数群体语言),一旦学生掌握了第二语言,学校便不再顾及第一语言;3)语言解放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保持来自语言少数群体的学生的第一语言和完全习得第二语言使他们能够参与两个语言团体的文化,也就是说既追求一种社会的融合,又力求保持文化语言的自治(Boeckmann,1997)。本文所讨论的我国目前推广的双语教育属于第一种类型。
三、双语教育的争议
我国教育界对双语教育存在极大的意见分歧。支持者认为,双语教育是实现我国教育制度与国际接轨、加快和高效接受外国科技成果、缩短与国外科技差距的重要举措。用英语授课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增加目的语的输入和使用机会,因而能直接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Brinton et al.1989)。双语教育在欧洲的推广,加拿大的浸入式双语教育都是最好的例证。在双语课堂上,英语的使用围绕学科内容而进行,使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学科或课程来获取交际能力(韩建侠,俞理明,2007)。与传统“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外语课堂双语教学相比,这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新的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根本出路(俞理明、袁笃平,2005)。
反对者主要是担心双语教育会削弱母语学习,影响知识课程,缺乏合格师资,以及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等(胡壮麟,2004)。有的认为,双语教学、外语授课,就是否定了中国语言的优势,打击了中国人的自尊,影响了中国人的素质提高。有人甚至提到政治高度,把双语教学等同于殖民地文化倾向。“用英语授课应该限于外语院校,如果要推广到一般高等院校,那就不是一个英语教学问题,而涉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用语问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问题。解放后在五十年代我们已经彻底消除了高等院校用外语,主要是用英语或英语和汉语夹杂授课,用英语教材这种殖民地教育的残余现象,难道我们今天要恢复这种现象?”(胡明扬,2002)还有学者以香港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而未获成功的实例来提醒内地要慎重处理这一重要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双语教育的失败为世人上了生动的一课(顾永琦,董连忠,2005)。“大多数使用英文实施教学的学校未能培养出预期的高水平学生(Johnson,1997),与此同时,学生的中文水而受到严重影响(施仲谋,1994)”。正因为如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1998年以来在中小学强制推行中文教学。
从小接受双语教育的著名语言学家桂诗春先生这样评价他的双语教育:“我的双语教育基本上是‘自我教育’。我的汉语和英语的好坏都不能说明我所接受的双语教育的成败。我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语学习和写作。”(桂诗春,2004)
四、双语教育应当考虑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我认为,尽管对双语教学有很大争议,但是,国际化的潮流不可逆转,英语的国际地位仍无可撼动,双语教育在中国的开展是一项具有复杂性、挑战性和前瞻性的探索工作。在我国有选择地推行双语教育还是有其现实的意义的,关键是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基本国情
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行双语教育,如欧洲、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但这无不与之历史、地理等基本国情相关。香港的双语教育无疑也是殖民历史的烙印。1998年,祖国后的第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强制大多数学校使用中文实施教学,是一个国家对其母语地位的重新确立,也是彻底告别殖民历史的标志之一。我国是一个非移民国家,我国的社会主流语言是汉语,我们所生活的语言环境还是汉语,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不计代价地把全民都培养成为英语通。但中国的发展的确需要一大批能够高效接受外国科技成果的复合型人才,加快我国科技进步,缩短与国外先进科技的差距。要提高这类人才的外语水平,双语教育应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2.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听英语授课困难较大;如果业务水平高,还可以用业务知识来补足。对两方面都差的学生来说,则会造成教学上的不公平(桂诗春,2004)。当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足以应付教学要求时(如理解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形成概念),双语教学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达到既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又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只有达到CET6考试及格或CET4考试成绩优秀的英语水平,才能较成功地实践双语教学活动(韩建侠,俞理明,2007)。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三本学生进入大学,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即便在公共英语课上教师用英语授课,大多数学生也都难以接受,以致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注意力下降,教学效果很差。
至于在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就更应当慎之又慎。首先,普通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必须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其次,儿童在他们的外语能力远远不合适的情况下,通过外语来掌握新信息,其困难不言自喻。再者,在儿童母语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时,不恰当的外语输入极有可能造成缩减性双语教育。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重点中学把双语教育作为一门“拓展课程”,让英语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体验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是一种大胆的、有益的探索。
3.英语师资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对于中介语的发展和语言的习得至关重要,通过理解信息和接收可理解性输入可以完成二语习得。语言输入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对语言习得有所帮助。教授英语语言学科(包括英语专业课和公共英语课)的高校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大学以上毕业,英语语言水平相对较高,但对于其它学科的高校教师,绝大多数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其英语语言水平良莠不齐,很难保证目的语的有效输入。再加上用英语来上一门专业课,从内容上看是专门用途英语,从方式上看是口语体。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的口语体和它的书面语并不完全相同(桂诗春,2004)。所以,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是英语一般的专业教师所能做到的。而要找到英语好又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教师并非易事。让学生沉浸在离目的语较远甚至错误频出的劣质语言环境中其后果是可怕的。学生专业知识没有掌握,英语的促进作用更无从谈起。
虽然自2001年教育部将英语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从13岁(初中一年级)降低到9岁(小学三年级),但英语师资力量却未能同步而行,尤其在小学,英语师资严重匮乏,而且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许多中小学(主要是民办学校)打着“双语学校”的牌子,只不过是炒作而已,根本不具备双语教育的师资条件。
4.课程与教材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用英语讲授。比如中文系的课程,中国历史等,用外语讲解母语文化无疑是滑稽可笑的。还有的课程,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懂,中文授课都不一定能全部听懂,再用英语讲那就更是一头雾水,摸不着边了。这样既浪费了课时,又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学习情绪,甚至抵触双语教学。
双语教材的选择同样重要。目前,系统的双语教材匮乏,使得教学没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研发适合双语教育学科的双语教材迫在眉睫。
五、总结
1.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双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它不应也不可能替代母语的教学语言地位。
2.双语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是一项具有复杂性、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工作。
3.双语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行双语课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哄而上。在我国普通义务教育中,完全没有必要大力推行双语教育。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双语教学,比如,可以在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课程中多做试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2001.
[2]顾永琦,董连忠.香港双语教学尝试的经验教训及启示.现代外语,2005,(2).
[3]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外国语,2004,(1).
[4]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现代外语,2007,(2).
[5]胡明扬.外语学习和教学往事谈.外国语,2002,(5).
[6]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中国外语,2004,(2).
[7]施仲谋.华人社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调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8]俞理明,袁笃平.高校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高等教学研究,2005,(3).
关键词 双语背景 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和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双语教学故而成为一种新型双赢式的教学模式,把汉语和英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偏废其中任何一个,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更好地为将来打下基础的同时也不忘记本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此文着重讨论处在双语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启发和协助。
一、双语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方法
(一)避免急于求成,遵循客观规律,把思想教育与教学结合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并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的特点,他们刚刚长大,在思想上刚刚有了一定独立性,如同一张白纸有待培养。他们兴趣广泛,缺乏定性,然而具有很大可塑性。由于他们心智上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和对老师的崇拜心理,由于中小学生对英语是刚刚入门,从积极的角度而言,他们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从消极方面而言,他们会由于对汉语甚至方言的习惯性依赖,对英语产生排斥甚至恐惧心态。刚刚提到中小学生在思想上还处在半幼稚状态,比较容易被外界或好或坏的事物影响,缺乏自己的主见,这时老师若能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适时的鼓励,用爱心和耐心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向他们灌输英汉双语同等重要的思想,就一定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要面带微笑鼓励其再思考思考,如果多加提示之后还是一语不发,则好言劝导其努力学习,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消极沮丧心理。
(二)加强训练,让学生看到,感觉到英语的实用性
英语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全世界的语言,但在我国,英语的使用还是有待提高的。如今双语教学得到很大提倡,在其根本出发点上,还总是为了凸显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后将来可以学以致用。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必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如果处在一个说英语的国家,他的英语水平甚至会在短时间有大幅度提升。因为英语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而老师不能单纯从语法或是理论的角度来照本宣科,反之,应该运用发散性思维,多把课本上的单词和句型结合实际来学以致用。
(三)训练具体措施的举例
举个简单例子,例如今天英语课学习的是关于购物方面的句型,例如“How much ”;(多少钱)或“How many (much)do you want”(你要多少)等等句型,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作对话的表演,为了加深学生的影响并且达到双语同时提高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先用汉语演练一遍,然后再用英语来进行对话,或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让同桌之间扮演买家和卖家,互相交替询问,以共同提高。如果学校具有相应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设施,可以在周末或周五下午给学生组织英语角活动,让学生聚集在一起,大胆开口。同时,老师也要兴致勃勃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进步。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当老师发现学生发音方面的错误和缺陷时,则可以及时纠正,并予以鼓励,当学生表现十分优秀时,则尝试给予赞扬,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样还能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加贴心,老师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缺点、现存问题和潜力,并且及时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并且,在英语角活动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来与自己对话,面带微笑,语速不宜过快,当学生出现迷茫的表情或无法对答时,老师就应该用中文予以翻译和解释。树立榜样,并且号召大家向优秀生学习,起到带头作用。在英语角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可以为大家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并且总结一周以来学习的知识点,也可采用半中文半英文的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语言环境,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家人、同学或朋友练习口语,让学生能够多加地熟悉,并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授之以“渔”
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从“要我学”转化蜕变成“我要学”,这也是目前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提倡重点,在此一笔带过。要做到授之以“渔”,就必须要教给学生自行整理知识的方法,对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作逐步培养。学生在下课后,脑子里满满的都是今天所学的所有知识和句型,想更好更有层次地吸收知识,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梳理,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教材有更一目了然的了解和认识,也能提高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并有利于他们的考前复习。
(二)具体措施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让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层次分明地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笔记,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其书写能力的提升,提高其书写整洁度,是有利无害的。
三、结论
随着双语教学的提出和普及,英语的重要性更加显而易见。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具有灵活性和引导性,突破传统奶妈式的灌输,并以学生为本,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才是当前英语教学之道。
参考文献;
[1]卞树荣.试析英语教学中几种教学法的利弊[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
[2]吴珊秀.浅谈英语教学中教学法的灵活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3]姚姝.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