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环境治理的成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治理的成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治理的成就

第1篇: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污染 噪声 固体废物 汽车尾气酸雨 治理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生活污水排放量却迅速增长。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水环境恶化, 七大流域河段都形成明显污染带,还有一些饮用水源也受到污染。而水资源也日趋短缺,在我们北方地区今年来地下水位可以说是逐年下降,而且下降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不少地区都形成了地下漏斗区,引发不同程度的地面下沉。地下水开采过量,地面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我们不仅要考虑留给后代充足的水,而且应该是清洁的水,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人类依赖水而生存,水环境亦需要人类的保护而完成循环,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置

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每天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对整个社会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如果垃圾问题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着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及时清理和处理城市垃圾,已成为建设优美整洁的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条件。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和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一般性垃圾、人畜粪便、厨房废物、污泥、垃圾残渣和灰尘等固体物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

(三)以北方城市颗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为特征的城市大气污染依然比较严重

全国相当多的城市仍以煤炭为主要民用燃料, 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型污染, 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21%。许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 城市地面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渣土垃圾粗放收运使得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国重点监测的338 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等致酸污染物引发的酸雨,是我国大气污染危害的又一重要方面。酸雨是大气污染物与空气中水和氧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危害,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对森林、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植物树叶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四)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越来越突出

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第四大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上涨很快, 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加。交通干线两侧一氧化碳严重超标, 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已经由煤烟型转变为复合型。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危害甚大,由于机动车尾气低空排放,恰好处于人的呼吸带范围,对人体健康影响十分明显。此外,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在大气中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其污染范围更广,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

(五)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境问题。

交通、社会生活、建筑施工是主要的噪声污染源, 目前, 交通对城市噪

声污染占70- 80%。在开展交通噪声监测的214 个城市中, 31.3%的城市处

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在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176 个城市中, 55.6%

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

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它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

二、治理城市污染的对策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整体功能出发, 运用综合的对策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 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采取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生态平衡, 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 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合理规划, 完善城市功能

遵循生态规律, 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 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逐步解决城市功能区混杂问题,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治理城市水污染

对于污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 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2) 政府的支持是后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需要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没有一个强大政府的支持,许多强制性措施就难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地方性法律,让水系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事情做起来会容易一些。

2.水资源调控措施

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质就会恶化。应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3.公众参与措施

(三)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结构, 大中城市要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力建设。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区内新建燃煤电厂和其它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 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区要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 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扬尘。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四)治理城市垃圾污染

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 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 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

(五)治理城市噪声污染

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 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 采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六)做好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区域分布和环境状况等因素,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提升模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完善公众、社区和媒体参与城市环境管理的机制, 建立城市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系统。

三、结语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近年增长迅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等综合因素来,在各级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的作用,城市环境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改善下,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城市水和大气污染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垃圾处理水平低,噪声污染较重,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环境保护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增加环保意识,将我们的城市创建成为一个环保干净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吴文伟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科学出版社2003年

2、蔡维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与处理现状及其对策探讨》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1年

3、宗凯孙建业《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年

第2篇: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渗滤液;治理与恢复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75-04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and its Management

Li Jing et al.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 210013,China)

Abstract:The numbe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was increasing as the pushing of urbanization process,and the landfill gas and leachate caused different levels of pollution from surroun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management and recovery had become important cont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In this thesis,firstly,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was outlined;secondly,the harm of landfill gas and leachate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were discussed;finally,the technologies and their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pollution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Landfill gas;Leachate;Management and recovery

随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全球城市垃圾产生量年平均增长速率为8.4%,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年增长速率达10%,超过世界平均增长速度[1]。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5年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人均生活垃圾日清运量平均为1.12kg,处于较高水平,根据城市化水平推算,2030年和2050年我国将分别产生城市生活垃圾4.09亿t和5.28亿t[2]。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剧增,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占用,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问题,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经济环境问题。因此,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置刻不容缓。一般来讲,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等[3],而就我国国情而言,填埋法具有投资少、容量大、见效快等优势。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生活垃圾大约有70%以上被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4],因此填埋法是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手段。

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现状及主要类型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技术发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大部分为简易填埋场,场内没有设置渗滤液防渗和填埋气体的回收利用系统,并且欠缺填埋场附近的环保措施,致使填埋场区垃圾泛滥、臭气熏天。此外,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还时有爆炸事故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5]。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开始规划筹建比较规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截至2009年,中国大约有50%~60%的城市和10%的县级市修建了卫生填埋场[6]。例如,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填、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以及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等。

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形式主要有3种类型,即山谷填埋型、平原填埋型、滨海填埋型。(1)山谷型填埋场,利用城市附近的山谷填埋生活垃圾,在中国比较常见。这种利用三面环山的谷地和山谷周围斜坡的自然地形修建的填埋场可以填埋到较高的高度,具有较大的填埋容量,如杭州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2)平原型填埋场,利用天然洼地填埋城市生活垃圾,常用于平原地区。这种填埋场规模一般比较小,服务年限也较短,如北京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3)滨海型填埋场,利用海边滩涂进行垃圾填埋,适用于滨海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如上海的老港垃圾填埋场。

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

垃圾填埋法具有处理量大、操作工艺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从而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然而,填埋的垃圾在漫长的稳定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和垃圾渗滤液,填埋气和渗滤液从填埋场内的释放与渗漏后,已导致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加剧温室效应,以及填埋场塌陷等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生存的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生态问题。总体来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2.1 垃圾填埋气的环境问题 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后,填埋场的大部分有机垃圾可以被微生物厌氧降解为气态产物,即填埋气,它的产量一般与填埋垃圾的组成、含水量和压缩程度以及外部的气候因素等有关。填埋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余部分为一些痕量气体,如硫化氢、氢气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填埋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加剧温室效应,促进全球变暖 甲烷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据研究,垃圾填埋场每年释放的甲烷占全球年甲烷排放总量的8%~15%,因此,垃圾填埋场释放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全球温室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许多国家己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研发减少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措施[7]。

2.1.2 释放恶臭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大气环境 垃圾填埋场释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具有难闻气味的成分,如硫化氢、有机硫化物、烷基苯等,这些挥发性有机物和散发异味的气体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此外,填埋气中还含有其它痕量气体成分,当这些痕量气体的浓度超过一定的浓度水平后,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潜在的危害[8]。

2.1.3 释放有害气体,破坏周围植被 填埋场周边地区植被的根际氧气被填埋场释放的填埋气替换,可以导致植物窒息死亡。此外,填埋气中的有毒微量气体成分也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从而破坏填埋场周围的植被[9]。

2.1.4 其它环境危害 填埋气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它们可以随着填埋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资源[9];甲烷除了是一种温室气体外,还是一种易燃气体,当填埋场的排气系统不畅时,甲烷在填埋场的空气中积累,当甲烷的体积比达到5%~15%时,填埋场就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5],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2.2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环境问题 生活垃圾填埋以后,垃圾中某些组分以溶解态或悬浮状态的形式存在于渗滤液中,伴随着水分运动发生淋滤作用形成垃圾渗滤液,它是垃圾填埋场伴生的二次污染物,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的影响,所以渗滤液的组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废水。垃圾渗滤液泄露后不仅严重威胁周边的水源,还严重影响附近的土壤环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有机污染物含量高 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组分复杂,且浓度含量高,COD高达60 000mg/L,其中以烷烃、芳烃类较多,还存在着一些酸类、酯类、醇类、酚类等。其中许多成分是过去自然界从未出现过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毒性和生物富集性,长期污染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10-11]。

2.2.2 氨氮含量高 渗滤液中氨氮含量高,可达1 000mg/L以上,高浓度的铵离子具有生物急性毒性效应,如果氨离子超标就会影响附近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12]。

2.2.3 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 渗滤液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如Zn、Cu、Cd、Pb、Ni、Cr和Hg等重金属,尤其是当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混合填埋时渗滤液中重金属种类更多、含量更高。一旦发生溢漏或渗漏,渗滤液将不可避免地污染饮用水资源,对下游的生态系统产生毒害作用[13]。

2.2.4 含有丰富的微生物 渗滤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和病原微生物,它们一旦进入饮用水源,将诱发各种生理疾病,严重危害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

2.3 垃圾填埋场的地面沉降问题 垃圾填埋后,如果垃圾在填埋时如果没有被彻底、均匀地压缩,加上垃圾的某些组分在不断的降解和淋溶损失,填埋场在漫长的稳定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这一行为会破坏填埋场的顶部覆盖层、底部防渗层和边坡防渗隔离层,导致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的溢漏,污染周边环境[14-15],如果逸出的填埋气中甲烷浓度超过其极限,还可能发生爆炸[5]。此外,填埋场的不规则沉降也不利于填埋场的生态恢复和重新开发利用。

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与恢复

垃圾填埋场在运行过程或封场后,一直都存在着上述的各种生态安全隐患。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与恢复填埋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现阶段,国内外开展的有关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与恢复工作,主要涉及填埋场的填埋气治理、渗滤液治理、场地恢复等3个方面。

3.1 填埋气的治理

3.1.1 建立导排气系统,减少填埋气产生量 在垃圾填埋场建立合理的导排气系统,减少填埋气的产生量和累积量,能有效防止填埋场发生火灾、爆炸的风险,降低填埋气的温室效应,减少填埋场的臭味,减少气体污染。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填埋场可以铺设专用收集管道,收集填埋气用作燃料,用于生活或工业供热;规模较小的填埋场,在填埋气不足以作为燃料的情况下,为了严防发生爆炸,必须安装填埋气的收集系统并进行火炬燃烧[16-17]。

3.1.2 填埋场的恶臭防治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防治的传统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种方法在处理填埋场恶臭过程中各有优缺点。其中,物理法操作简单、见效快,但处理恶臭浓度偏低、处理范围较小,且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现象;化学法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但处理持续时间短,成本高;生物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且无二次污染,但筛选和培养菌种难、见效慢[8]。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填埋场恶臭的特性和除臭要求等选用合适的治理方法或联合工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恶臭。近年来,以生物法为基础的生物除臭剂法和原位控制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运行费用极低、除臭效果好、操作方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垃圾填埋场除臭的主导技术[18]。

3.2 渗滤液的治理 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及排放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学处理法。由于垃圾渗滤液的组分及其浓度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时具有很多困难。

3.2.1 设置有效的填埋场顶部防渗盖和底部防渗层,控制渗滤液产生量和释放量 填埋场渗滤液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其中以降水为主。因此,控制渗滤液污染,首先要设置有效的顶部防渗层,避免和减少降水的渗入,使渗滤液的形成量尽可能的小;其次是设置防渗能力强的底部防渗层和边坡防渗隔离层,避免发生渗滤液渗漏现象[13]。

3.2.2 物理-化学法处理渗滤液 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设计的处理工艺处理渗滤液的方法,一般作为渗滤液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但成本较高。主要处理方法有吸附法、化学沉淀法、吹脱法、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处理技术等[19-20]。吸附法是通过各种不同类型吸附剂去除渗滤液的色度、金属离子和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等,处理效率高但成本也较高[21];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加入某种化学沉淀剂发生化学反应将渗滤液中溶解性离子转化成不溶性固体,以去除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等[22];吹脱法是对渗滤液的一种预处理,能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调整其C/N比,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但易造成二次污染[23];高级氧化技术是通过羟基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污染物以去除渗滤液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Fenton氧化法等;膜分离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超滤及微孔过滤等,膜分离技术已逐渐被国内外发达地区采用处理垃圾的渗滤液[24]。

3.2.3 生物学法处理渗滤液 生物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吸附降解作用去除渗滤液中污染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兼性生物处理3种。好氧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有效去除COD、BOD5和重金属,具有良好的运行效能,主要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25]、稳定塘[26]和序批式反应器、生物转盘[27]等方法;厌氧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厌氧细菌降解、稳定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具有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其处理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厌氧序批式反应器[23]、上流式厌氧污泥床[28]、上流式厌氧过滤器[29]、厌氧折流板反应器[30]等;兼性生物处理,即采用厌氧-好氧生物相结合处理渗滤液,处理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5]。

3.2.4 人工湿地处理渗滤液 人工湿地含有多种微生物,它们可以与渗滤液中有机物、氮磷及重金属等污染物发生生化反应,降解污染物,具有成本低、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31]。人工湿地处理填埋场渗滤液在我国许多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3.3 填埋场的生态恢复 按照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规定,填埋场停止使用后必须进行相关的生态恢复,实施封场工程。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生态恢复效果合格的填埋场,可用来兴建各类厂房、停车场、公园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的整体原则可以参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首先,建立完整的封场覆盖系统。其次,要保证场地的绿化工程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并根据场地覆盖层土壤的性质和当地气候条件配置合理的植物群落,不易选用根系穿透力强的树种。再次,还应及时对填埋垃圾进行压实处理并设置完善的填埋气导排设施,预防产生场地沉降和填埋气爆炸,避免发生危险[32]。

4 结语

卫生填埋技术是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同时,由于垃圾填埋产生的大量填埋气和渗滤液,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虽然现阶段针对填埋气和渗滤液的处理方法较多,但这些方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如何选择最佳的处理技术方法,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果,改善填埋场的生态环境,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切合当地垃圾填埋场的特点,在遵循生态经济原则和国家相关政策下,因地制宜的开展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促进我国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M].2008.

[2]董锁成,曲鸿敏.城市生活垃圾资源潜力与产业化对策[J].资源科学,2001,23(2):13-16,25.

[3]韩怀芬,金漫彤,迟春娟,等.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6):40-41.

[4]赵由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与管理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25-139.

[5]王炜,张小梅,刘茂.垃圾填埋场火灾爆炸风险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5):41-44,47.

[6]杭正芳.邻避设施的区位选择与社会影响研究以西安市垃圾填埋场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3:20-23.

[7]李海玲.我国典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甲烷排放特征研究―以北京市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4.

[8]胡斌.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解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9]陈鹏远.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途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8:93-94.

[10]anic compounds in municipal landfill leachates[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42(7-8):323-323.

[11]Sakakibara Y,KurodaM.Electric promptingand control of denitrification[J].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1993,42(4):535-537.

[12]赵宗升,刘鸿亮,李炳伟,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的控制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6):20-23.

[13]赵勇胜,洪梅,董军.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增刊):136-141.

[14]Daniel D.E.,Koerner R M,Bonaparte R,et al.Slope stability of geosynthetic clay liner test plots[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998,124(7):628-637.

[15]冯国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降解及沉降模型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16]Fokion E.Landfill gas as an alternative fuel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nergy productio[D].California: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1998.

[17]黄婷,庄毅璇,林楚娟.垃圾填埋气体处理和利用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化工,2012,41(3):298-301.

[18]石磊,边炳鑫,赵由才,等.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的防治技术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2):6-9.

[19]张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0]张胜利.基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特征的预处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21]Aziz H.A.,Adlan M.N.,Zahari M.S.M.et al.Removal of ammoniacal-nitrogen(N-NH3)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leachate by using activated carbon and limestone[J].Waste Management and reserch,2004,22(5):371-375.

[22]Tatsi A.A.,Zouboulis A.I.,Matis K.A.,et al.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etreatment of sanitary landfill leachate[J].Chemosphere,2003,53(7):737-744.

[23]刘静,刘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及其治理[J].北方环境,2012,24(1):8-89.

[24]杨宪平,牛瑞胜.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2):49-51.

[25]徐迪民,陈绍伟,宋伟如,等.低氧-好氧两段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水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89,9(4):311-315.

[26]吴荻,熊向阳,孙蔚F,等.三级稳定塘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后续处理中的应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1):33-35.

[27]Henderson J.P..Besler DA,Atwater J.et al.Treatment of methanogenic landfill leachate to remove ammonia using a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RBC)and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1997,18(7):687-698.

[28]徐竺,李正山,杨玖贤.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中国沼气,2002,20(2):12-15.

[29]李军,王宝贞,王淑宝,等.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中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3):1-6.

[30]刘启东,王玉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设计[J].工业水处理,2008.28(8):75-76.

[31]BulcT.,VrhovsekD.,KukanjaV..Theuseof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gy,1997,35(5):301-306.

第3篇: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城市化;环境质量;地理脆弱性;因子分析;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2-0022-07

一、引 言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是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主要特点,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不平衡是中国的现实国情,与之相伴而生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直接间接成本,因而成为经济学、城市发展和环境科学中影响最大、最迫切需要优先解决的课题。

自从2001年日本通产省白皮书首次提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学术界对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对世界产业分工与我国经济发展路径多有争论和研究。但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速,但尚未摆脱粗放增长的模式。国内工业生产在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同时带来大量环境污染,而相当多最终产品通过出口为发达国家消费,这种状况并未改变,因而关于环境与贸易的研究也快速发展起来。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率保持了年均1.2%的增长速率,2006年达到43.9%。据此推算,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到2020年就能达到60%,2035年以前就可以达到75%。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废气排放与城市化的城市建设和消费增长带来了城市环境的严峻压力,进而付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总成本。世界银行报告称,我国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总成本达到GDP的5.8%,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SO2排放国,仅酸雨一项每年就造成300亿元的农作物损害和70亿元的物质损失。2003年中国城市年度可吸入颗粒物指标PM10平均值达到150μg/m3,为美国的两倍。以上所有损失,尚未计入影响个体健康的隐形成本。

城市环境质量不仅受到人类经济行为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治理政策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由此带来城市空气质量的地理和季节差异。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总悬浮颗粒物(TSP)和二氧化硫(SO2)浓度呈现出北高南低,冬季高于其他季节,早晚出现两个高峰的明显规律(赵济,2007)。另一方面,环境治理政策是否有效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例如地方政府对建设项目施工粉尘的治理力度就对区域环境有一定影响。

国内有关城市环境质量的研究,在经济领域侧重单一污染物排放量/存量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在技术领域重视局部环境与具体地理气象条件方面的研究。前者大多借鉴环境库兹涅兹(EKC)理论的简化模型,分析人均GDP(或人均收入)指标与单一污染物流量/存量的关系。根据该理论所得结论随污染物不同而略有差异,不可避免地降低了该理论的政策指导意义。而且,城市空气质量没有依据多种污染物浓度综合评价,容易失于片面。我国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情不能在简化模型的单自变量设计中反映出来。技术领域的研究针对某一具体地理气象指标,没有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地理气象条件差异。把研究限定在经济或技术研究范畴,一方面会影响假设模型解释城市环境污染存量的能力,另一方面会无意中放大某些变量的影响,从而带来误导。本文试图基于中国现实国情,把自然地理条件内生化,综合考量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地理脆弱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解释城市环境变化规律,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一、文献评述

环境质量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按照经济和技术的两个方向展开。环境与经济增长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关于资源废弃物与增长的研究,随后则是90年代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带来的启示。近10年,基于环境污染与国民收入的研究的理论发展仍在进行当中。EKC假设就是该理论分支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

Grossman和Krueger[1]将原用于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假设(EKC),用来说明如果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增长与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经济的增长先恶化,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渐转缓,并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该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有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提供证据。Grossman和Krueger[2]在拟合人均收入与空气污染关系时,采用了以下的简化模型:

Yit=G

该文作者认为,简化模型与同时考虑环境管制、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结构方程模型相比,更直接地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另外,环境管制和技术水平的数据很难获得,这也是采用简化模型的原因之一。并进一步指出,简化模型研究无法说明二者形成的原因,因而只迈出了重要研究的第一步。

国外大量学者进行了EKC曲线转折点的验证,并认为转折会发生在人均3 000―15 600美元之间,这个区间范围很大是因为对于不同的污染物到达转折点的时间不同[2-3-4-5](Shafik,1992;Panayotou,1993;Selden,1994;Grossman,1995;Cole,1997)。其中,Shafik、Grossman污染物采用浓度指标,Selden和Cole采用了排放量指标。

近年来,国外学者也发现了EKC假设解释能力不足的问题。Kenneth Arrow[6]指出,由于EKC假说的实证研究局限于特定污染物,应对这些实证研究的结论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不能说明经济增长,一定会带来环境改善。资源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如果资源环境的破坏不可逆转,经济活动本身就不可持续。另外,EKC曲线也难以说明能够带来长期影响的污染物如CO2、资源存量、污染产业转移、制度变革(环境立法与市场激励)的影响。生态的恶化往往突然发生,并不可逆转。经济增长与环境政策不能互相替代,为了保持生态弹性,需要更严格的环境政策变革。世界银行在“经济增长中的空气污染”报告[7]中指出,EKC错误假定“不发达国家不可能存在强有力的污染管理”,对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产生误导。传统的环境理论也未考虑地理因素(气候和区域特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仅政府环境管理和地理弱点两个因素就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危机。适度的城市增长战略可以在国家达到中等收入之前显著降低空气污染水平。

国内关于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环境EKC简化模型的验证方面。一些研究发现,我国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存量与人均GDP之间具有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特征,大致呈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基本上处于转折点[8]。也有研究认为我国尚处于环境恶化的发展阶段,没有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现象[9]。针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研究,发现部分符合倒U型曲线的特征[10-11-12-13-14]。

环境质量的技术研究重点是有关环境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研究,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沙尘、区域污染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如鲁然英等[21]研究了沙尘天气与API指数的关系,张国勋[22]分析了杭州城市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孙雪丽等[23]利用美国EPA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Models23/ CMAQ,对北京市SO2 区域污染情况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污染对北京市采暖期SO2污染的影响。

在文献检索中我们发现,国内城市环境质量的经济和技术研究均仅描述了城市环境质量形成机制的一个侧面。在经济领域,大多对EKC的简化模型进行验证,至于该理论与简化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很少涉及。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几点:一是仅考虑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未能考虑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二是该假说仅说明了某一污染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能全面反映多种污染物的实际效果。从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看,国家层面的研究较少,城市个体层面的研究较多。无论国内外对EKC的验证,还是研究自然气象条件,都没有综合反映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工业化、地理自然因素,对污染物存量的解释能力有限。

二、数据及变量界定

本文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关于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模型。包括SOLOW经济增长模型、EKC模型、IPAT环境负荷模型等,最终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模型假设对横截面和面板数据设计了不同模型。以往,在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多采用国别或者省级时间序列的数据。本文以30个主要城市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对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采取多元回归分析方法,2003―2006年则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选用城市数据,一方面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城市化对城市空气质量存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解释不同地区的差异,解决不同地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1.变量选择和指标设计

城市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水环境、声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维度。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定为城市空气质量。城市空气质量根据污染存量指标确定,污染存量指标选取列入国家统计局年度城市环境统计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浓度指标(mg/m3)和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二级的天数四项指标。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根据污染四项指标提取环境因子。环境因子越小,环境质量越高。这里未直接采用环境监测周报的API指标,API指标选取各种污染物的分指数的最大值作为观测点的污染指数,能够反映出主要矛盾的大小,但不能够反映各种污染因素的综合影响,也不适合横向的比较。

城市化率(URB)定义为非农业人口/总人口。工业化水平没有采用通常的人均工业总产值指标,而是采取了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三项提取的工业三废排放因子作为变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在反映工业化水平的总量的同时也可以反映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政府对工业环境管制的力度。由于难以定量化,我们在模型中没有单独设定环境管制变量。

有关地理脆弱性(Fac_g),本文检测了平均温度、平均风速、降雨量、沙尘暴、采暖度日数(HDD18)的影响。其中,平均温度、平均风速、降雨量、采暖度日数指标源自文献[15],平均温度取全年平均温度(℃),平均风速取冬夏季平均风速(m/s),降雨量取全年降雨量(mm),采暖度日数(HDD18)是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低于18℃的度数乘以1天,所得出的乘积的累加值,单位为℃•d。由于考虑北方地区燃煤采暖是重要的污染源,这里采取采暖度日数(HDD18)作为变量区分南北方的温度差异。沙尘暴影响为一哑变量,根据历史环境监测数据,参考文献[16]确定。经检测降雨量和HDD18均不显著,笔者分析认为这里降雨量采用全年降雨量而非日均降雨量平均值,无法反映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采暖度日数与平均温度存在较强相关性,可能是其统计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为了构建统一的地理脆弱性指标,本文对温度、风速和沙尘暴影响进行了因子分析,构建了地理脆弱性指标。地理脆弱性指标越小,代表该地区越容易受到环境污染。与单一自变量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可以对各地的地理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更易于在总体上把握环境质量差异的构成要素。图1显示了本文理论模型的基本思路,图中虚线部分为隐含在该指标中的其他变量。

本文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采取了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面板数据模型时间跨度为2003―2006年。

2.因子分析

先对数据标准化处理,图2为城市环境质量四项指标的曲面分布图。以下PM10、SO2、NO2、DAYS、ISO2、IGAS、IPOW、URB、SAN、TEM、VEL分别代表: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空气质量优于二级天数、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城市化率、沙尘暴影响、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Fac_e、Fac_i和Fac_g分别代表环境质量因子、工业废气排放因子和地理脆弱性因子。

分别提取环境质量因子、工业废气排放因子和地理脆弱性因子。采取主成份分析法确定因子载荷,选择保留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份。由碎石图3可以看出,均保留一个主成份(因子)是合理的,KMO值分别为0.632、0.735、0.422,Bartlette球形检验值分别为64.6、37.2、27.7,P(sig.=0.000)

因而,环境因子Fac_e=0.362PM10+0.269SO2+0.246NO2-0.372DAYS,同理可以计算工业废气排放因子。Fac_i=0.374ISO2+0.380IGAS+0.379IPOW,Fac_g=-0.507SAN+0.445TEM+0.287VEL。从实际意义来看,环境因子的三项污染物浓度系数均为正值,二级以上天数的系数为负值,说明环境质量因子能够正确反映污染物浓度越大、二级以上天数越少环境质量因子越大,环境质量越差的关系,而且二级以上天数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变化对环境因子的弹性均在0.3以上。工业废气排放因子的三项污染物排放量系数均为正值,而且对该因子的贡献相差不大。地理脆弱性因子中,沙尘暴影响的因子得分为负值、温度和风速的系数为正值,反映了沙尘暴、温度风速越低造成地理脆弱程度加大,地理脆弱因子数值减小。一方面可以解释北方低温地区容易发生燃煤污染,低温不容易促进污染物流动的问题,另一方面与风速较小容易造成污染物聚集的现象相符。其中,沙尘暴的影响最高,弹性超过了0.5,风速影响最小。

三、计算结果与分析

1.因子分析的结果

因子分析的结果见表2。

由图4可以看出,根据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的工业废气排放与环境质量排名有一定关联度,海口、杭州、济南、长沙四城市两者排名相同,但前者并不能完全解释后者。北京工业废气排放较低,在30个城市中排名第8位,而环境污染因子则排在第28位,地理脆弱性排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之间的差异。

2. 回归分析的结果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假设模型为:

Fac_e=c+β1Fac_i+β2Fac_g+β3URB+ε,由残差图5可以看出,随机误差项存在明显的异方差性,故选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由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有了较大提高,模型常数项及自变量的显著水平均得到改善。工业废气排放、地理脆弱因子通过了1%置信度下的显著性检验,城市化率通过了5%置信度下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605,在以往文献关于横截面污染增量的回归分析拟合优度均只能达到0.4。相对而言,本模型的解释程度较好。

3.面板数据分析的结果

在采用2003―200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中,采用以下模型:

Fac_eit=c+β1Fac_iit-1+β2URBit+β3URB2it+β4URB3it+uit

模型中it里的i代表区域,t代表时间。在模型分析中,加入了因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因而有关自然地理的影响因素在方程左右可以同时抵消。在设定变量时空气质量因子不包括达到二级的天数,模型中也未考虑地理脆弱性的影响。为了减少由于截面数据造成的异方差影响,计算给出了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估计。

计算结果表明,模型R2超过了0.92,拟合优度较高。模型F值达到245.8,模型方程在1%的置信度下显著。因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城市化率、城市化率的平方和三次方项均通过了5%显著水平检验,常数项p值略高于0.05。DW检验值2.11,证明残差无序列相关。模型说明,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一阶滞后项显著,表明城市空气质量较多受到自然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城市化率的一次和三次项系数为负值,二次方项系数为正值,从动态来看,表明城市化率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效果存在倒U型曲线的特征,即城市环境质量随城市化率提高先恶化后上升,这一峰值对不同区域有所不同。由此,根据横截面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前,我国各地区尚处于城市化率上升,空气质量恶化加据的阶段,呈现出区域城市化率与空气质量负相关的关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回顾了城市环境质量经济与技术研究的理论成果,基于我国30个大中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数据,采取因子分析、横截面多元回归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地理脆弱性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

第一,对城市主要空气质量指标的因子分析发现,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关键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

第二,根据因子分析法得出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排名与传统API排名有一定差异。

第三,从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城市空气质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在当前阶段,城市化率与地区城市空气质量负相关。

第四,工业化的规模与质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

第五,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更多受其人口、自然和地理因素影响。本文基于沙尘暴影响、平均温度和平均风速构建地理脆弱性的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地理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作用,对于提高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作用明显。

第六,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城市空气质量的演变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针对某一具体城市,城市化率与空气质量呈现三次多项式曲线变化的过程,即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在达到峰值后会逐渐上升。这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过程相吻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前,我国各地区尚处于城市化率上升,空气质量恶化上升的阶段,呈现出区域城市化率与空气质量负相关的现象。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对城市空气质量的评价采取因子分析法。传统API指标选取各种污染物的分指数的最大值作为观测点的污染指数,能够反映出主要矛盾的大小,但不能够反映各种污染因素的综合影响,也不适合横向的比较。

第二,根据环境质量因子,当前的环境治理应把工业粉尘、沙尘的治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有效控制一次污染和二次扬尘污染。二次扬尘主要来自工业烟尘与粉尘沉降、建筑施工和各种垃圾清运时撒落于地经碾压后再次扬起。控制二次扬尘的关键仍是控制其来源,同时应选择美观、节水、低排的树种,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第三,提高工业化发展质量。一方面,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二是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用先进环保科技改善传统产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第四,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气象特征,有针对性地出台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质量的政策。如对受沙尘暴袭扰的地区应多考虑防风固沙措施,根据地理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布局等,这种布局的改变可以通过污染源治理、搬迁或能源结构调整来实现。

第五,保持一定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力度,尽快达到城市环境质量的转折点。一是要制定更为严格和科学的环境标准,建立环境与经济的综合决策体系;二是制定城市发展和工业化发展规划,适当控制地理脆弱区域的人口规模和工业比例;三是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拓宽环保投资主体,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Grossman,Gene M,Alan B.Krueger.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D].in The U.S.Mexico Free Trade Agreement,P.Garber,ed,1993.

[2] Grossman Gene M.,Alan B.Krueger.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1995,(5):353-377.

[3] Shafik N,BandyopadhyayS.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Time Series and Cross-country Evidence[M].Background Paper for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Washington D C:World Bank,1992.

[4] Selden T,Song D.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Development:Is There a Kuznets Curve for Air Pollution Estimate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7):147-162.

[5] Cole MA,Rayner A J,Bates J M.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an Empirical Analysis[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01- 416.

[6] Kenneth Arrow,Bert Bolin,Robert Costanza,Partha Dasgupta,Carl Folke,C.S.Holling,Bengt-Owe Jansson,Sinnon Levin,KaRL-Goran Maler,Charles Perrings,David Pimentel.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J].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6,(1):13-15.

[7] Susmita Dasgupta.Air Pollution During Growth:Accounting for Governance and Vulnerability[M].World Bank,2004.

[8] 余瑞祥,杨刚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SO_2污染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特征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6,(7):4-8.

[9] 曹光辉,等.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25-29.

[10]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3,(2):239-245.

[11] 杨凯,叶茂,徐启新.上海城市废弃物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J].地理研究,2003,(1):60-65.

[12] 刘耀彬.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7,(10):24-27.

[13]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10):53-59.[14] 李周,包晓斌.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J].科技导报,2002,(4):57-58.

[15] 国家统计局.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4篇: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新媒体 高职旅游管理类课堂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传统老师课堂讲授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固化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本位”、“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翻转课堂的推行顺应了这种变革要求。

一、高职课堂教学现状

在对本校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真正体现高职教学内容的职业性、技术性的特点,教师授课面临困惑,单向的师生传递,师生缺少互动,教师的付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肯定。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枯燥的理论、一对多问题讲解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不仅不会学习,而且不愿学习,甚至排斥学习。部分学生认为课前无须预习,课后复习缺乏指导,部分学生感到课堂参与度低,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学习效果欠佳。如何解决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下的紧迫任务。

二、新媒体环境下推动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师生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教师是改变课堂教学方法现状,提高课堂质量的源头。只有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当前高职课堂教学问题。要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角色,让教师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新媒体环境则为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绝佳的契机。第一,翻转课堂的开展在课前依赖于公共的网络资源、教师制作的课程视频和教学PPT,在课中则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后则倚重于师生间的交流。当前新媒体以网络和智能手机为代表,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翻转课堂的开展,让学生将网络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转变为学习的工具,在知识的获取、技能的锻炼、师生间的交流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上,都有了更优质更便捷的途径。第二,新媒体的运用使教学资源更丰富,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有利于学生提升自主W习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第三,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资源和平台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各种活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旅游管理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我通过前期大量文献查阅,尝试探索旅游类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旅游管理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辐射领域多、知识更新快等特点,新媒体的环境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展示教材内外的知识,组织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堂活动,讨论专业话题。

本研究期间,我以《房务管理与实务》在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公开课,以智能手机APP蓝墨云班课为媒体,结合课堂多媒体,以及课前课后手机交流平台的师生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自主学习

1.制作视频与PPT,上传至蓝墨云班课资源库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理论知识。同时,在专业公众号中搜索优质文章,分享至资源库,作为课堂补充资料,全方位学习专业知识。

2.预先布置课堂任务。将小组任务和课堂讨论预先在云班课中,学生可以提前做准备,同时引导学生更明确地知道课堂中需要认知的重点内容。

(二)课中:探究、交流、分享、建构

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在最大化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并形成新的知识架构雏形。课堂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开展人际协作活动,完善知识框架。

1.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利用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进行交流分享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知识的内化。

2.引入教师评价与师生互评体系,并将课堂评价纳入该门课程成绩考核中。

(三)课后:巩固、拓展、完善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完善教学资料,并在云班课和微信平台中与学生交流。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拓展和延伸学习领域,提升自己。

四、结语

通过本研究实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引入新媒体,让学生对学习有了新的感知和体验:(1)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2)不用担心老师上课的笔记来不及记录,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课件;(3)喜欢小组配合中的默契;(4)重视平时课堂的评价,大大促进了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5)与老师的关系更轻松和谐,课前课后都可平等交流,新媒体中知识和资讯的分享营造师生共同进步氛围。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如翻转课堂真正效果如何评估,是否能根据不同学生学情实行个性化翻转课堂教学,对于小部分仍然使用新媒体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却缺乏自主性的学生该采用什么鞭笞方法等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邢伟,基于网络资源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关系》课程为例.职业技术教育[J].2015(5):37-40.

第5篇: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全面质量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国际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我国政府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限制标准与惩罚力度也在不断提升。火力发电企业由于污染严重,面临的环境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了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对各类成本项目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全面质量成本控制思想,构建了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型,试图提出控制新思路。

一、火力企业环境成本的构成及分类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降低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负荷,而采取一系列预防或处理措施所发生的支出。燃煤火电厂环境成本一般包括环境研发成本、环保设施设备投资成本、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等项目。根据电力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可将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划分为环境预防成本、环境维护成本,环境内部损失成本、环境外部损失成本四类。

环境预防成本和环境维护成本是企业为了预防火力发电企业发电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或降低已发生污染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可归为环境控制成本。环境内部损失成本和环境外部损失是指企业为弥补已发生污染造成的资源损耗、生态破坏而应承担的成本,可归为环境损失成本。两种成本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加强环境预防和检测,所面临的内外损失成本也将减少。

二、全面质量成本控制思想

全面质量成本控制的核心是:企业在对产品质量成本管理中,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是同时发生的,两者之和构成企业质量总成本,寻求质量总成本最低是控制思想要达到的目的。应用到环境管理方面就是把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都视为缺陷,持续改进环境业绩,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环境成本的目的。本文考虑到环境成本控制成本与环境损失成本两者之间本身关系就很复杂,相关性并不容易判断,拟针对环境控制成本与损失成本分别建立函数表达式,尝试量化分析企业如何合理分配用于治理污染之间的水平,以达到最佳控制水平。

三、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型研究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控制成本两类,现分别定义环境总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控制成本为S(x)、L(x)、C(x),则S(x)=L(x)+C(x)。模型假设企业对外污染排放只有污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三种,x为环保部门测定的三种污染物达标率与企业污染处理权重乘积的加权平均值,代表企业控制污染的综合达标率,并且满足值域区间(0,1)分布。当x1时,表明企业控制污染水平越高,所造成的污染越小。

(一)环境损失成本

企业已造成的污染对自身及环境造成的损害称为损失成本。环境损失成本是随着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其大小与达标率x偏离目标值1的程度有关。如果达标率x与目标值1之间偏差越大,则环境损失成本越大。即|x-1|越大,企业控制水平越弱;当偏差为零时,环境损失最低,为一个常数。为了得到L(x)的表达式,现将L(x)在x=1处展成泰勒级数,即:

根据L(x)在x=1处存在极小值,所以其一阶导数L′(1)=0,由于偏差|x-1|非常小,使得展开式中的每一个后续微分比前一项来说都是更高阶无穷小,可忽略不计。所以环境损失成本函数L(x)的近似表达式为:

(1.1)

(二)环境控制成本

环境控制成本是企业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取预防维护措施而发生的支出。控制效果体现在达标率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越高,企业环境控制力度越好。考虑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投入环境预防成本(C1)和环境维护成本(C2)两种成本来获取达标率x,在此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对环境控制成本模型进行推导。

令μ=AC1αC2β,约束条件为C1+C2=C(x)。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取:φ(C1,C2,x)=AC1αC2β-λ[C(x)-(C1+C2)],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数,变形后,可得到:

(1.2)

(三)环境总成本

环境总成本即环境损失成本与环境控制成本两者之和,根据式1.1、式1.2可得出环境总成本的模型为:

(1.3)

其中

利用往年数据资料,根据建立的模型可以回归得出最优综合达标率。一般来说,企业应将环境成本控制在最优综合达标率附近。当企业计算得出当年的综合达标率在最优控制水平右侧时,说明企业污染控制水平超出实际要求,此时企业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环境控制成本,对达标权重进行调整,合理分配污染处理各成本。增加的环境损失成本并不会超过环境控制成本降低额,环境总成本反而会降低。当污染控制水平在左侧时,则要做相反处理,加大环境控制成本投入。

参考文献:

[1]戴立新,李美叶.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8(11).

第6篇: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一、社会资本———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

2005年国务院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水平有待提高”等弊病,倡导从传统环境治理模式向现代模式跨越。如果说传统环境治理是政府直控下的政府加市场的二元治理,那么现代环境治理则将是市场、政府、社会等的多元治理模式。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来说,如何使农村社会中各环境利益相关者成为环境治理参与者,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这就需要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他认为作为一种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具有相同属性的“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对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这一关系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一种体制化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拥有这些资源”。②而这些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同物质和人力资本一样能产生社会价值。社会资本从根本上说是从人与人之间和社会结构中衍生出来的一种价值资源,信任、规范和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三个组成要素。社会资本理论提出至今,已经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研究领域广泛采纳并用来解释和说明各自研究领域问题的综合性概念和研究方法。这一理论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原因在于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软资本”,能够促进社会组织网络之中的良好共生关系,提高政府的综合治理绩效,提高社会运转效率,激发社会持续的发展活力。在社会、人群、组织之中如果缺少了这种黏合剂,则社会合作就会出现障碍,制度效能就会出现问题。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本机制,可以弥补政府单向管理的不足,有效地解决人们在环境资源利用中的利益冲突,减少摩擦,增进协调合作和参与,促使人们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是更有效率、更人性化、更有灵活性的有效的环境治理手段。而相对于城市来说,我国农村的特殊社会状况也决定了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社会资本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其一,我国农村社会“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使政府难以在环境治理中直接发挥效力。我国自1983年实行乡镇体制以来,农村的治理方式演变为“乡政村治”模式。乡以下的村落不设政权建制,而代之以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村委会根据村民意见实行社会事务的自治管理,这种管理不具备国家强制力,而是以村规民约、村民舆论、村民集体意志为基础,具有高度的自治色彩。而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并不是村民自治组织必尽的义务,农村环境保护任务对村民来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农村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很容易发生“公用地悲剧”现象。

其二,我国农村社会蕴藏着大量的社会资本。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大,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疏远淡薄,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农村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熟人社会”的基本状况。曾经描述过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以血缘关系、熟人关系为基础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城市化进程中这种社会结构特点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农村社会仍然以家庭、家族、亲属、熟人等关系为纽带,而所谓“熟人社会”中蕴涵的信任、互惠、合作和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要素仍然在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丰富的社会资本要素稍加利用,就能够在环境治理中发挥出良性作用。

二、社会资本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功能

社会资本包含信任、规范和关系网络三个组成要素。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三者之和可以带来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合作,弥补传统“政府直控型”治理模式的不足,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绩效。

1.规范机制

规范是对人类相互行为的约束,是人与人之间长期博弈的结果。环境治理中的规范要素,即使是没有强制力为后盾的非正式规范,对人的行为都有一种软约束的作用或凝聚的作用。而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足够的规范作为制约力量的话,则会导致社会的管理与监督成本增加。农村环境治理目标在于农村环境的最佳治理效果,这意味着每一个农村环境利益相关者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则可依,使每个个体在追寻自己的环境利益时不会损害他人和国家的环境利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规范这种社会资本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正式规范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非正式规范对于农村社会的约束力也不强,“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很普遍。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环境治理效果。

2.信任机制

环境治理是在一定区域内发生的,并且通常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单位。生活在这一区域中的人必然与这个“共同体”发生联系。在同一空间中长期共同生活是人群不仅仅在物质生活上会发生长久而紧密的联系,在其他的方面,如价值观念、组织结构、人际互动等各个方面都会形成一定的密集的联系,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而这些因素恰恰是构成社会资本的基本要件。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有政府、环保部门、企业、村民等几方面,形成或强或弱的关系网络。其中政府和村民之间是否构筑起良好的关系网络资本,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二者良好的关系网络同时意味着沟通机制的畅通、多方参与、伙伴关系和高信任水平。政府(包括环保部门和具有准政府职能的村委会)是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和治理行为的决策者、组织者和主要作为的实施者。政府在村民中的口碑与受信任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状况和信任环境。政府和村民之间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环境信息沟通网络对于农村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网络关系的质量与分布状况,决定了人们达成一致行动的可能性和效率。关系紧密、沟通顺畅,各主体之间信任度较高,则社会治理的效果就会较好;反之,各主体之间彼此不信任甚至敌对抵触,则环境治理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3.关系网络机制

一个共同体中关系网络的维持、规范约束作用的发挥需要以社会信任来保证。“没有互相之间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不确切了解之上的。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证据或亲自观察一样,或更为强有力,几乎一切关系都不能持久。”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程序化和制度化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社会信任的缺失会直接导致社会危机的出现。良好的社会信任是一种风险规避机制。信任机制作为社会资本的内在机制之一,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是一种比行政和市场手段更为灵活和人性化的治理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环境利益相关者彼此间信任的存在能使双方对未来有一个明确预期,并由此达成互惠合作,从而减少交易成本。规范和关系网络的构筑使社会产生良好的信任机制,三者之和等于良好的社会资本。良好的社会资本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正式与非正式规范的凝聚,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任,从而将农村社会各个分散的环境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利益诉求、环境权益等凝聚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人们在农村环境资源利用中的利益冲突和摩擦,有效地弥补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不足。反之,忽视社会资本因素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也会直接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绩效。

三、发挥社会资本效应,支持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

社会资本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作用与功能表明,良好的农村环境治理依赖于农村社会丰富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存量丰富且分布均衡,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就强,对环境治理的参与合作就更容易,环境治理的效果就更好。而社会资本的缺失必然会制约环境治理的效果。因此,培育和利用农村社会资本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关键因素。

第一,培育运用农村社会丰富的社会资本,组织农村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环境治理。我国农村社会成员基本上处于分散、无组织的状态,他们在环境利益的竞争中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这对农村环境治理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农民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个阶层,也应当有自己的环境利益组织,并能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环境决策过程中反映自己的环境利益和诉求。将村民组织起来形成环境利益方面的协会来提高农民参与环境治理能力尤为必要。

第二,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制度与规范。应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制度体系,认真修订完善现有与农村环境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增进其具体性。农村环境治理规范的健全也不仅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的各项规定的健全,更重要的是政府还要投入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第7篇: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然而,**之美,尚有“美中”。水浊,水浊是因最近污染,**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的带领下,源头,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在各的联动下,意图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河水环境现状

**河流经贵阳市**区党武乡、石板镇、**乡和**镇等乡镇。在**水库河段,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属于清洁。在**水库下游,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段主要为生活污水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河,近年来,各级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厂,使城市污水率92%。为此,**污水工程被建设部和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十大成就”。该工程采用土地系统工艺,的主要工艺为截流将污水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不同的沉淀池,分别厌氧和氧化,水产养殖,最后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后的污水,其水质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河环境治理总。河安**河防洪设施要五十年一遇标准,防洪安全;水清要**河溪水清澈、水质;景美要抓好**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要人水环境,使**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和乡镇联合行动,综合措施,长效机制,计划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5年整治治理。

(三)对策。

第8篇: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然而,xx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为水浊,水浊是因最近各种污染,致使xx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深入源头,深入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意图全面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xx河水环境现状

xx河流经贵阳市xx区党武乡、石板镇、xx乡和xx镇等乡镇。在xx水库以上河段,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在xx水库下游,由于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因此这一段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表现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造成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xx河,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为此,xx污水处理工程被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xx区的“十大成就”之一。该工程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处理的主要工艺为通过截流将污水通过集中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进入不同的沉淀池,分别进行厌氧和氧化,经过水产养殖利用,最后作为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达到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xx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目标。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xx河环境治理总目标。河安就是xx河防洪设施要全面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确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达到xx河溪水清澈、水质良好;景美就是要进一步抓好xx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做好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就是要创造人水和谐环境,使xx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xx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联合行动,采取综合措施,落实长效机制,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明显改善,通过5年整治基本达到治理目标。

(三)具体对策。

第9篇:环境治理的成就范文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在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同时的同时,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各种企业“三废”的排放等等都成为影响我国自然生态平衡的主要问题,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也成为人们绿色低碳环保生活路上的拦路虎,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成为当前不可推卸的一个责任和任务为当前不可推卸的一个责任和任务,更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的一步,本文对环境治理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性的分析和研究析和研究。

关键词:

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1引言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生态平衡问题成为广大人民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问题大人民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次重大考验大考验,只有有效的预防环境污染,进行环境治理,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断增长的同时,严格控制污染源,控制“三废”,才能让人们重新获取一片碧水蓝天新获取一片碧水蓝天。

2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环境污染就是指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向大自然排放各种不利于环境的物质地向大自然排放各种不利于环境的物质,而使环境质量降低,给生态带来不平衡给生态带来不平衡,具体来讲环境污染可以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污染等等,而这些污染的危害性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不断的提升进步不断的提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

2.1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也就是空气的污染大气污染也就是空气的污染,是人类一分一秒都离不开的的,因为大气是一种混合性气体,它虽然会受到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但那种变化却不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如果在空气中融入了氮氧化合物以及二氧化硫中融入了氮氧化合物以及二氧化硫(SO2)等等污染物以后等等污染物以后,就会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带来严重的破坏会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带来严重的破坏,可能会让人们从不同程度上患上呼吸道们从不同程度上患上呼吸道、生理机能以及各种粘膜组织的疾病疾病,严重时,还会出现中毒现象,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另外,大气污染也会对植被的生长造成破坏大气污染也会对植被的生长造成破坏,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也命名生物链被打乱同时也命名生物链被打乱,使我们的地球出现各种不良效应,形成生存危机形成生存危机。

2.2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相对于大气污染来讲更为严重水污染相对于大气污染来讲更为严重,因为人们在饮用了受到污染的水了受到污染的水,或者食用到受污染水中的生物,就可能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导致中毒死亡,而且污染水的长期食用,不仅会引起人们的一些诸如细菌性痢疾些诸如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等等常见疾病,还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侵袭学物质的侵袭,诱发癌症的发生。而据数据调查发现,全世界水污染数量有5.5亿立方米亿立方米,这个数字是令人发指的,而水污染问题也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障碍染问题也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进行彻底的解决和根除进行彻底的解决和根除。

2.3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主要包括X射线射线、γ射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射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而这些放射性污染源大都是出自于一些原子能工业排放以及化学试验及医疗排放物等等化学试验及医疗排放物等等,而生物在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刺激以后激以后,轻则会出现感染、脱毛现象,重则伤及肠胃,甚者会导致其中枢神经损伤直到最后的死亡致其中枢神经损伤直到最后的死亡。

3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3.1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种类

从以上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看出从以上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看出,工业的发展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展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带来生活富裕的同时,也给社会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会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危及着人类的健康。而要从根本上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达到人们理想的绿色低碳生活,就必须要从其治理的技术种类入手要从其治理的技术种类入手,具体来讲,可以包括生物技术、膜技术膜技术、催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超声波降解技术、微波技术术、等离子体技术等等,而这一系列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有效的改变生态环境可以从源头上有效的改变生态环境,还可以进行一些生物资源的再利用源的再利用,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

3.2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

从我国当前环境分析得知从我国当前环境分析得知,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都是来自于煤燃烧后的产物来自于煤燃烧后的产物,而我们所常用的脱硫法有生物浸出法法、微生物絮凝法、表面处理浮选法等等,在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以后究以后,可以对传统的脱硫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缩短脱硫时间间,改良脱硫微生物。在对于土壤环境的保护方面,可以采用固体废弃物的电力气化技术来完成固体废弃物的电力气化技术来完成,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而且成本低,还能避免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生,达到能源的循环利用,尤其是对于白色污染的处理,更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最重要的水污染问题上,绿色化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更是实现了绿色理念技术的合理应用更是实现了绿色理念,实现污水的零排放,比如说如说,它可以完成对废液的有效中和,可以对农药的使用进行改良改良,让农业生产实现绿色化,最终达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绿色低碳环保要求色低碳环保要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大家对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和渴望家对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和渴望,而在当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下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下,只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运用先进的治理技术用先进的治理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达到绿色低碳的目的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金文.环境污染治理中绿色化学技术的运用[J].石化技术,2016(12):185+288.

[2]张东.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J].企业导报,2016(19):52.

[3]李丰呈.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18):62.

[4]陈秀敏.浅谈环境污染治理中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7):300.

[5]张勤芳.对环境污染治理中绿色化学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6):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