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健康医疗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医疗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医疗管理

第1篇: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关键词]健康保险,管理式医疗,道德风险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自开办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各寿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普遍都在经营健康保险业务,同时首家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已经开业,还有部分正在筹建。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险种已经超过300个,商业健康保险服务的领域也日益拓宽,健康保险产品覆盖面广,社会影响明显增大。当前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主要特征有:

(一)健康险的发展和医疗改革及经济增长同步

在医疗改革进行之后,作为社会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保险的覆盖面更宽,产品更加个性化,满足了医疗市场的需求,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尽管我国健康险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利润空间较大

2005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123019.4万元(见图1),自1999年以来在短短的6年内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率为23.5%,这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而赔付和保费收入的比率自1999年—2005年分别为30%、19%、54%、41%、29%、34%、35%。除了在2001年的比例高于50%以外,其他年份均是在30%左右,说明商业健康保险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各大保险公司近年来争先恐后地发展健康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明显,健康保险在地区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以2006年1-5月的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来看,最高的三个地区分别为北京180087.96万元,江苏131890.48万元,上海126619.46万元,而最低的三个地区分别为0万元,青海1906.12万元,海南3323.12万元,差距巨大,当然这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就平均保费而言,东部发达地区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见图2)。北京的平均保费是贵州的47倍之多,地区差异明显。

(四)我国商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较窄,在整个保险业没有相应的地位,各项指标同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尽管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速度很快,但和其他险种相比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其保费收入在人身险保费中所占比例2001年为4.32%,2002年为5.38%,2003年为8.03%,2004年为8.05%,2005年为8.4%,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都在20%以上。从保险深度来看,200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仅占GDP的0.17%,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该项指标要比我国高出许多。从保险密度上来看,2005年我国健康险的人均保费仅约23元,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密度来讲,我国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覆盖面来看,我国由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3甲。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60%。我国的商业保险保费也只占个人承担医疗费用的10%,而这一比例在美国是50%。

二、我国健康保险中存在道德风险及费用控制问题

健康保险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道德风险的问题,健康保险关系中的三方:投保人、保险人、医疗机构不是同一个利益主体,掌握的信息也不对称,三者复杂的关系使得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对于投保人来讲,由于是第三方付费,对投保人没有任何节约的激励机制,缺乏动机去关心或监督医疗服务和成本,并有可能出现被保险方因为医疗服务的边际成本下降而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和过度使用,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医疗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也使得被保险人很难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相反医疗机构处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地位,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利用自己的专业化优势,进行供方诱导,给患者提供额外的不必要的服务,致使医疗费用上升,而这些费用将全部转嫁给保险人。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几乎不可能对费用进行控制,从而造成沉重的负担。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实行“以药养医、以患养医”的经营方针,医政体制改革明显滞后,这些因素都使得不合理的医疗费用节节攀升,健康保险的经营风险增大。

三、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必由之路——管理式医疗

管理式医疗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其核心内容是保险公司参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它是把医疗服务与医疗服务所需资金的供给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管理式医疗的根本原则是要负责管理病人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并将这些服务结合起来,基本的目标是通过促进恰当有效地使用医疗服务来降低医疗费用。

管理式医疗在服务中融合了保险和医疗提供这两个功能,极大地改变了对医疗机构的激励。在传统的情况下,作为保险人的保险公司处于付费的位置,对病人及医生的行为无能为力,这势必导致医疗费用的上涨。而在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下,医疗机构同意以一笔事先约定的固定费用负责满足一个病人全部的医疗保健,这就必然要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同时更加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管理式医疗的这种很强的激励机制,在兼顾医疗资源的利用和控制医疗费用二者之间就会更富有成效。因此,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的核心就是保险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成为利益共同体,这也是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能够降低费用的根本原因。

(一)美国的经验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管理式医疗,管理式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健康维护者组织(HealthMaintenanceOrganization,HMO),优先医疗服务组织(PreferredProviderorganization,PPO),专有提供者组织(ExclusiveProviderOrganization,EPO),记点服务计划(Point-of-Service,POS)等。

自1973年美国颁布了健康维护组织法以后,各州都建立了大量的HMO。由于在控制费用方面优势明显,得到联邦政府的推崇,并通过相关立法给予推广。美国HMO将医疗服务提供者组织起来,为本地区的自愿参保者提供成套的综合医疗服务,并按人头或根据保障计划从HMO报销费用。根据保险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投保人的三者关系,HMO有以下三种组织模式:

1.团体模式。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向HMO缴纳保费,HMO与医师团体商议,确定医疗服务价格,并按比例将保费支付给医师团体。投保人就医时,从与HMO有协议的医师那里得到医疗服务。

2.雇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师是HMO自己的雇员,从HMO领取工资。投保人向HMO交保费,生病时从HMO的医师那里得到医疗服务,省却了理赔环节。

3.网络模式。与团体模式不同的是HMO与多个医师团体签订协议,向不同的投保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HMO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主要有:

1.医生工资制:保险公司主要根据医生的实际工作日,以“工资”的形式来支付医生的劳务费用,这种方式主要用于HMO自己雇用的医师。

2.按人头付费制(Capitation):医生按照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协议,负责特定投保人群的医疗服务,其收入以医生所管辖的投保人数来计算,保险公司将以投保人的数量为标准按比例将部分保费预付给医生,之后保险人和投保人不再向医疗服务者支付任何费用。

3.按病种付费(DRG):DRG是根据疾病的分类,将住院病人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分为若干级,对每一组中不同级别都制定相应的标准付费,这种结算方法主要针对某些专科医生。

优先医疗服务组织是一种建立在占领医疗市场和价格竞争基础上,协调医疗服务提供者与医疗服务购买者之间合同关系的一个中介组织。传统优先医疗服务组织建有自己的医疗服务网,通常包括基层保健医生和专业医生,为患者提供有成本效益的服务。优先医疗服务组织一般以实际提供的医疗服务为基础,采用比例付费法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补偿。优先医疗服务组织的参加者,可以在该组织提供的服务网内就医,不需支付额外费用;也可以到规定的服务网之外就医,不过要自己负担额外的医疗费用。

而把关医生是优先医疗服务组织规定每个参加者从优先医疗服务组织中选择一个基层保健医生作为其把关医生,通过控制参保病人使用什么样的医生,使用什么样的服务,控制住院天数来降低费用,这也是它与传统的优先医疗服务组织的一大区别。把关医生优先医疗服务组织同传统的优先医疗服务组织的另一大区别是,它采用人头支付法补偿基层保健医生的费用,结果将更多的财务风险转嫁给了医疗服务提供者。

专有提供者组织(EPO)类似于HMO,不同的是投保人只能找指定的医生看病,否则费用全部自担。指定的医生按服务项目价格收费,但收费可打折。它对加入其服务网络的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选择更有限制性,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资信要求更加严格。所以病人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服务点计划(POS)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管理式医疗安排,服务点计划结合了HMO与PPO的特点,向计划参加者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计划服务网络内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收取固定的保费,一般不按实际收费,参加者也可以使用计划外的医疗服务,但在后者情况下其享受的福利相应减少,如分摊部分医疗费用,或支付更高的保费。对于部分特定的疾病,如器官移植、精神病治疗等则不能使用计划外的医疗服务。

(二)关于我国实行管理式医疗的建议

管理式医疗保险是在美国这种商业性医疗保险模式下发展并迅速壮大起来的,尽管如此,对于我国来讲还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宏观方面

(1)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逐步修改相关法律条文,清除管理式医疗的制度,如《保险公司管理规定》限制了医疗机构参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运作,《保险法》规定了保险公司不可以投资于医疗机构,《保险兼业管理暂行办法》决定了兼业机构也不具备这方面的职能,《保险公司财务制度》限制了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向医院支付双方合作所得的合法渠道。

(2)政府对于管理式医疗组织要给予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的优惠,促进其快速的发展,以应对当前我国医疗费用高速上涨的情况,不仅可以使投保人获得必需的医疗服务,也能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3)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避免出现医疗机构与保险人侵害投保人利益的事件,因为在健康保险的三者关系中,投保人处于弱势的地位,而医疗机构和保险人在管理式医疗制度下,具有共同的目标,即医疗费用的最小化,在这个前提之下二者可能合谋,使投保人得不到必须的、足够的医疗服务。

(4)建立一种完善的健康信息系统及其管理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保险人可以查阅到投保人以往的健康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2.微观方面

(1)通过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来控制费用,健康管理从被保险人的角度出发,通过降低被保险人的疾病发生率来控制赔款,从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2)通过选择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对医疗服务使用的审核控制费用。首先对医生职业资格证明进行审查,通过对医生行医记录的调查,制订明确标准,挑选医疗服务提供者等。同时在医生提供医疗服务之前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估,以避免浪费和降低对病人的潜在风险,为投保人提供高质量的、必要的,恰当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丁纯.健康险:牛排还是鸡肋[J].瞭望东方周刊,2004,(5).

[2]阎瑞昌.健康保险欺诈的常见形式[J].上海保险,2002,(10).

[3]孟丹,郝冬梅,尹晓娟.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J].当代经济,2004,(8).

[4]魏迎宁.走专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健康保险跨越式发展[J].保险研究,2003,(12).

[5]李琼,文珊.商业健康保险破局之道[J].中国保险,2004,(11).

[6]吴定富.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保险业[J].保险研究,2004,(3).

[7]李艳荣.美国健康维护组织(HMO)的制度优势及启示[J].保险研究,2005,(11).

第2篇: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关键词:乡村卫生一体化;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6-0067-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体化卫生所的功能不断强化,由最初的看“小病小伤”转变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咨询、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一体化卫生所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运行的载体和平台。青州市加强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 基本情况

青州市辖8个镇、4个街道,1052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91万,其中农业人口近70万,2011年度参合人数69.94万人,参合率近100%。确定了新农合网络直报村级定点医疗机构632处,每千名参合农民拥有近1个,满足了参合农民小病不出村的就医需求和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2010年全市共有51.42万人在卫生所享受到了新农合报销补偿待遇,受益率为73.52%,一体化卫生所在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 主要做法

2.1加强硬件建设 一体化卫生所面积要求在80平方米以上,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值班室五室分开,配备血压计、听诊器、吸痰器、体重计、氧气筒、血糖仪、血细胞计数仪等34台件诊疗设备,居民健康档案橱、微机、打印机等也配备齐全。

2.2网络联网报销 为适应新农合即时结报的需要,将微机联网报销作为新农合定点的必备条件,所有定点卫生所全部与市合管办联网,经过卫生局层层培训后,乡村医生能够熟练操作微机为参合农民报销补偿,参合农民就诊结算后能够即时得到报销补偿。市合管办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对全市村卫生所的报销补偿情况进行适时监督。

2.3三制、四统一管理 对一体化卫生所实行“三制、四统一管理”。三制,即聘任制、工资制、养老保险制。乡村医生经考试考核后实行全员聘任,动态管理;对乡村医生按工龄、职称、从业年限、业务量等方面核定工资,按月发放;分期分批为乡村医生办理商业保险,做到老有所养。四统一,即行政、业务、财务、药品实行统一管理。卫生所的法人代表为卫生院院长,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卫生所必须认真完成卫生院安排的各项业务工作,卫生院负责卫生所的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培训、指导和考核。卫生所业务收入全部上缴卫生院,卫生院成立单独的卫生所财务核算机构,对业务收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进行统筹核算后发放给卫生所。作为乡村医生的工资。卫生所使用的所有药品全部通过卫生局统一招标采购,由卫生院统一配送,卫生所设专柜专人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按要求统一管理。

2.4加强培训和人才培养 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在巩固和发展农村社区卫生和新农合制度方面起重要的作用。通过在职培训、远程教育、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强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梯队式服务人才,确保农村卫生和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实施。

3 取得成效

通过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理顺了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公共卫生服务得到顺利开展,医疗行为明显规范,乡村医生队伍逐渐稳定,新农合制度得到健康发展。

3.1积极协助政府宣传发动,稳定参合率 青州市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首批7个新农合试点市之一,试点初期,由于受传统合作医疗的影响,农民对新农合制度不了解,认可程度不高,资金筹集有很大阻力。当时卫生所发挥了最贴近于农民和在农民中威信高的优势,积极配合政府进行宣传发动,提高农民认识,引导农民参合,乡村医生及其亲属率先垂范带头参加,使得参合率由2003年试点之初的61%逐步提高到2007年度的近100%,并一直保持至今。

3.2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由于632处卫生所全部实行即时结报,参合农民就诊的同时得到报销补偿,纳入报销补偿的费用占医药总费用比例由2005年的60%提高到2010年度80%以上,参合农民受益率由30%提高到85%,扩大了参合农民受益面。实现了基本药物报销补偿比例的提高,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3篇: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07年9月在我院疗养血脂异常的休养员104例,均符合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提供的诊断标准。试验组病人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65~78岁;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64~76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城乡生活条件相同或相近,无统计学差异。

1.2管理方法试验组利用健康管理的方法给予膳食

处方、运动处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心理指导、用药指导,2个月后比较血脂,对照组除健康管理外疗养条件及药物治疗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3效果评价达标:血脂各项指标正常(TC 5.20 mmol/L以下,LDL-C 3.12 mmol/L以下,HDL-C 1.04 mmol/L以上,TG 1.70 mmol/L以下);部分达标:血脂各项指标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未达标到正常值;未达标:血脂各项均未达到正常值。将达标与部分达标视为有效,未达标视为无效。

2结果

实施健康管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达标人数、部分达标人数及未达标人数均相同,健康管理2个月后试验组的达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未达标人数大大低于对照组(表1)。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9.23%(χ2=46.08,P

3讨论

健康管理是一个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循环,其中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2]。国外利用健康管理来降低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研究已有20多年了,美国人在过去20年利用健康管理的办法使他们的冠心病死亡率降低了2/3[3]。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冠心病的死亡与发病率在一些地区正在上升。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指出:已有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是血脂异常作为重要危险因素在起作用。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等6项研究证实:血清胆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每增高0.4 mmol/L,则冠心病的危险性可降低2%~3%[1]。

本文结果显示:健康管理对血脂异常的有效率达到96.15%,因此使用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从而降低血脂异常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本试验中无效的病人皆因疗养期间日常事务繁忙未能执行针对其个人健康情况制定的健康管理方案。血脂部分达标的病人则因不能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或者未执行其运动处方或者未执行其营养膳食处方,或是因为未能完全纠正吸烟、少动、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而完全达标的31人大都严格按照个人的健康管理方案度过了2个月的疗养生活,其中有52.0%的病人在健康管理30 d后便完全停用了调脂药物,69.7%病人减少了调脂药物的应用剂量,身体健康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也可以得出: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血脂异常,而且可以使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促进其康复或使其得到较好地控制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4]。

健康管理方案不是简单的因为休养员血脂异常就让病人少吃荤或是干脆素食,而是提供科学的营养膳食,就是在总热能一定的前提下,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5%~20%,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50%~60%,每日饮水量2 000 mL左右。这样就可以保证机体在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肠道不会因为吸收过量脂肪产生过量脂蛋白而导致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运动处方在运动的方法、时间、强度、频率和运动量各方面作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并对休养员的适应性和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并不断调整完善,在健体减重的同时达到使高密度脂蛋白增高的目的。吸烟和过量饮酒可以导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所以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指导病人戒烟、少量饮酒,可以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很多休养员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好非常紧张,小心翼翼的这不吃那不干,但往往用不了几天就不知不觉的松懈下来,因此给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非常重要,要让他们知道:正确的行为应坚持,养成习惯,在放松的心情下持续努力,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用药指导则是根据病人血脂各项指标的具体情况,选用针对性的调脂药物,在用药剂量、时间、配伍、副作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保证治疗效果。运用以上健康管理手段,可以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的健康情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从根本上去除危害因素,保证身体长期处于健康状态。

另据报告徐州市彭城医院应用健康管理模式管理离休干部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强化管理了3个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因此长期控制血脂于合适水平可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对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6(3):2.

[2]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7.

[3]戴新民.疗养院健康管理之我见[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2):38.

第4篇: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图分类号】R55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91-01

ITP是儿童常见病之一,根据患者的病程可分为三型,3月内为急性,3-12月为持续性,超过1年为慢性[1]。儿童ITP多为急性型,通常在3周内可以好转,少数患者持续半年左右好转,但仍有约70%的患儿转为难治性ITP,死亡的危险系数较正常人群增加4.2倍,治疗非常棘手[2]。我们应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罗氏公司生产)取得较理想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难治性ITP30例为本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住院患者,病史6个月~

4 年,平均16.3月;男童14例,女童16例;年龄0.5~14岁,平均3岁。25例曾应用激素治疗无效,3例曾应用激素和IVIG治疗无效,2例曾应用激素、IVIG,以至切脾治疗无效。30例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出血、鼻衄、尿血等症状,治疗前血小板计数3×109/L~44×109/L,平均23×109/L,骨髓巨核细胞计数32~1500个/片,平均260个/片,均可见颗粒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

1.2 治疗方法 利妥昔单抗 375mg/m2,每周1次,共4周。治疗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0.35mg/kg,布洛芬10mg/kg应用预防过敏反应,输注时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查CD20,阳性者应用。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每周查血常规二次,每周查肝功肾功一次。用药疗程结束后,复查CD20。

1.4 疗效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3]的疗效标标准:① 显效: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愈。② 良效: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③ 进步: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④ 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结果

2.1 治疗结果 患儿的起效时间为开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1-6周。30例患者中,显效11例、良效10例、进步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0%(21/30)。3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发热、畏寒、寒战(发生于首次注射后30min至2h),2例经减慢滴速,1例经停止输注,抗过敏、吸氧等治疗缓解,1例肝功异常,1例高血压,对症处理恢复。所有病例未出现严重感染,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未发现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及肝肾毒性。11例显效病例复查CD20均为0。

2.2 随访 随访时间6~36月,基本治愈8例,持续显效5例,持续良效8例,随访结束,5

例有效者复发,复发率21.7%。

3讨论

ITP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ITP患者T细胞调节紊乱导致B淋巴细胞的过度增殖。郝彩霞等[4]研究显示ITP患者的Th1/Th2增高,是一种Th1优势的疾病。Th1细胞主要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 IFN-γ可促使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分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利妥昔单抗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针对CD20+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并溶解CD20+B淋巴细胞,从而阻止自身抗体产生,可快速清除B淋巴细胞,导致自身抗体产生消失或减少。被利妥昔单抗包被的B淋巴细胞还可与致敏血小板竞争结合Fc受体,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对ITP患者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s)数量及调节功能进行检测,发现治疗前ITP患者的Tregs数量减少,抑制功能减弱,而治疗后有效的患者,Tregs数量恢复,调节功能也恢复。因此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ITP是有理论基础的,建议用药前查CD20。研究认为,利妥昔单抗在治疗难治性ITP时可能存在早期和晚期两种不同反应模式。早期反应是指血小板在输注第1-2次就有明显升高,晚期反应为输注后第6-10周血小板持续升高,本研究显示有效患者多为晚期反应。

Bennett等报道了美国多中心、前瞻性的36例严重难治性慢性ITP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有效率31%,开始反应时间1~7周。Parodi等[9]给予19例ITP患儿2~5周的利妥昔单抗治疗(每周375mg/m2),平均随访时间30(9~43)个月,总缓解率为68%(13/19)。由于淋巴干细胞和浆细胞不表达CD20,不会引起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也很少影响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故治疗中患儿对其具有良好的血液学耐受性,毒副作用小。文献报道儿童对该药耐受比成人好,血清病发生率比成人高,但感染比成人少。

关于利妥昔单抗的用药剂量,有研究显示应用小剂量亦可取得理想效果。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mg/周,共4次)治疗28例ITP患者。结果显示,总反应率75%,完全缓解43%,中位反应时间31d,中位完全缓解时间44d。Taube等;报道了22例难治性ITP患儿的单剂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显效率32%,良效率27%,复发率38%,持续缓解率36%,同足量利妥昔单抗相比没有差别。

我们的初步观察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ITP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难治性ITP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Rodeghiero F,Stasi R,Gernsheimer T,et al.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definitions and outcome criteria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of adults and children:report from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Blood,2009,113(11):2386-2393.

[2] Thanarajasingam G,Vaidya R,Erie A,et al.Accessory splenectomy for refracto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m J Hematol,2011m86:520-523.

第5篇: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以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以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Scr明显下降,Ccr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主治疗本病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副反应。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110-02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是终末期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其基本特征包括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早期控制TIF的发生发展对改善各类慢性肾病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我院从2003年2月~2008年2月间采用以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4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2003年2月~2008年2月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31±10.4岁;平均病程2.69±1.14年;CRF2期26例,CRF3期1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9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损害4例,多囊肾3例,梗阻肾2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34±13.2岁;平均病程3.05±1.27年;CRF2期24例,CRF3期16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损害7例,多囊肾3例,梗阻肾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病情轻重度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纳入标准

诊断及分期标准全部符合《肾脏病学》相关疾病诊断标准[1],且自愿参加本观察,排除:严重营养不良及多器官功能同时衰竭者;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肝脏及血液系统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

两组患者一般治疗用药相同,包括去除造成肾功能减退的可逆因素,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衡,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如血清白蛋白<2.5g/L时,及时补充人血白蛋白,严重贫血时,采用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2000μ皮下注射,2次/周。

2.2治疗组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针剂(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14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qd,促肝细胞生长素针剂(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160m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qd。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3对照组

在一般治疗用药基础上,采取EAA疗法,肾安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尿毒清颗粒5g/次,tid,冲服。

2.4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及每1疗程结束时分别记录症状、体征、二氧化碳结合力、Scr、Ccr、血常规及药物副反应情况。

2.5统计学处理

治疗结果用±s表示,计量资料分析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用χ2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显效: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酸碱及电解质失衡纠正,Ccr增加和(或)Scr降低≥30%;有效:自觉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Ccr增加和(或)Scr下降≥2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Ccr、Scr变化未达到上述标准。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P<0.0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P<0.01.

4讨论

TIF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衰竭(CRF)的共同途径[2],积极防治TIF对延缓CRF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据TIF的发病机制,目前对TIF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蛋白尿;改善肾脏炎症浸润;抑制细胞外基质(ECM)生成细胞的异常活化;刺激ECM的降解。我们以抗TIF为主治疗CRF,收到明显临床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栓通是五加科植物三七主根提取的三七总皂苷的灭菌水溶液,三七总苷具有抑制尿毒血清诱导的HK-2细胞表型转化,抑制胶原FN等ECM的合成,降低ECM代谢酶等MMP-1/TIMP-1比值,抑制TGF-β、CTGF的蛋白和基因表达,从而具有显著的抗TIF作用。体内外实验均证实促肝细胞生长素能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减轻肾脏纤维化的程度:减少ECM过度产生:活化的系膜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是主要的ECM生产细胞,促肝细胞生长素通过抑制它们的活化而减少ECM的过度产生[3];加速ECM的降解[4];促进肾小管上皮增殖,保持其形态和结构完整性,防止肾小管萎缩[5]。

总之,TIF的病理机制有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上述治疗方法尚不是特效的,特效的抗TIF治疗CRF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85-1386.

[2]罗海清,梁冬,刘华锋.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及中医药防治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2004,5(7):432-434.

[3]DaiC,LiuY.Hepatocytegrowthfactorantagonizestheprofibroticaction of TGF-betalinmesangialcells by stabilizing Smad transcriptional corepressor TGIF[J].Am Soc Nephrol,2004,15(6):1402-1412.

第6篇: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对保险公司而言,可以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健康信息管理便于保险公司收集被保险人第一手健康信息资料,有效防范投保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健康评估和健康改善,可有效减少疾病危险因素,以事前较少的预防费用投入获得超值的健康回报和个人的健康改善,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另一方面,健康管理使服务内容得以扩展,除了人保健康在保险业内率先提出并确立了“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开创了健康保险业健康管理的先河。2006年成立的昆仑健康保险坚持“以人为本”,以客户的健康为中心,秉承“治未病”的传统思想,创建了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

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不充分。目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存在着垄断竞争的局面,许多公立医院并不需要保险公司为它们增加客源,极大地影响了健康管理效用的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事后付费的方式无法使保险公司在相对固定的保费基础上承担传送医疗服务的风险,无法使医生和医院承担起费用控制的职责。保险公司在和医疗机构合作中没有话语权和主导权。公司对医疗服务机构诊疗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能力微乎其微,诊疗干预更是无从淡起。健康管理的开展只是保险公司单方面的行为,得不到医疗服务机构的配合支持。

健康保险信息系统不完善。健康保险信息系统是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的技术基础,完善的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它使得保险公司、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和医疗服务的供给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可以使保险公司在承保前了解被保险人的具体风险情况,决定是否承保或以什么条件承保,有效地对被保险人进行监控评价,并据此提出健康改善措施,实时地介入客户的医疗管理过程,从而实现医疗费用的控制。但目前医疗信息资源尚未整合,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未实现,使同时参加了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保者,出现“一次看病、两次报销”或是“医院说能报,保险公司不给报”等诸多问题。这不仅不便于患者进行实时医药费用结算,影响了参保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险公司对医疗服务机构诊疗行为的风险管控。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水平不高。我国健康保险的健康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和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业务及管理费用支出较大,管理成本高。保险公司在数据收集、理赔调查和费用控制等各环节经验都不足,导致理赔率高,保费厘定不准确。另外,我国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众多,市场陷于非理性价格竞争中。大部分公司关注短期利益,出于抢占市场的目的,普遍重视开发客户与收取保费,忽略健康管理,这使得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得不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和接受。

二、完善商业健康保险中健康管理的对策建议

开发专业化产品体系。保险公司应在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后,认真分析各类客户群体的需求,同时结合健康风险的特点,把健康管理元素融入到保险产品中,开发出适合客户需求的、专业化的、并能结合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项的综合保障计划。

分步骤地推行管理型医疗模式。国外健康管理运行的模式多为管理型医疡是一种集医疗服务提供和经费管理为一体的医疗模式,特点是保险公司直接参与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我国保险公司在不具备直接推行管理型医疗的情形下,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步骤实施:首先,保险公司提供针对高端客户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针对小众客户的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提供面向大众的健康咨询服务,通过这些服务留住和吸引客户,增加健康保险的覆盖面,从而迫使医疗服务机构被动甚至主动地参与到保险公司推行的健康管理计划中。其次,与医疗服务机构之间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控制风险。最后,伴随着健康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可以选择以自建医院或以股权方式控股医院,使保险公司既承担医疗费用风险,又能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最终实现管理型医痣培养专业化人才。健康保险以人的身体作为保险标的,其风险本质在于伤病发生率及医疗服务的费用水平,其在精算、理赔、核算方面相对于寿险而言有独特之处。这就对健康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通晓金融保险知识,还需要通晓医疗卫生知识。保险公司应积极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公司,并对本公司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或者有计划地把国内有经验的人员送到国外培训。同时,要注意为内部人才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空间,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另外,公司应注意外部人才的引进,将先进发达健康保险业国家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引入公司。

优化和培育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政府应加快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增强医保的基础性作用。这必将有利于医疗机构竞争机制的形成,增加保险公司选择合作医疗机构的范围和机会,从而促成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系统的形成。另外,应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行为的监督力度,避免医疗服务风险。协调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险信息系统。政府应尽快打通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社保机构之间的医保信息通道,彻底解除束缚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技术。实现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机构的良好对接,将分散的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善信息和医疗服务的信息协调机制,不仅能及时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医学最新进展,分析最佳治疗方案,检测医疗费用。而且有利于保险公司实现与社保机构的联动审核和一站式医疗结算服务。通过该平台查询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理赔信息,既可帮助保险机构在承保时更有针对性地制订、优化商业健康保险的承保方案,又可进行远程专家会诊,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这对提升保险公司形象和业务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7篇: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管理;需求;调查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核心内容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1-2]。与此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社区居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佛山顺德区乐从镇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模式奠定基础,为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在同一时间截点(2014年6月~8月),采用典型抽样的方式对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社区居住1年以上的年龄在18~75周岁的常住居民(包括佛山市户籍和非佛山市户籍)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来收集调查对象的资料。在整体调查实施前进行小范围的预调查,以考核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并及时发现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跟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后,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前,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各项指标的回答要求,以期得到被调查者的充分配合。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居民性别、年龄、户籍地、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医疗保健费用支出;②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亚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史、饮酒史、生活方式等;③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包括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认知情况,关注的健康知识等;④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包括对基本医疗保健设施的需求、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对健康管理知识的需求、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等。

1.3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检验水准α定为0.05。对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社会学特征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收回合格问卷12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23%,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女性别比为0.79:1;居民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1.59±15.26)岁;大多数人为已婚,占75.04%;佛山市户籍与非佛山市户籍约各占1/2;文化程度分布中,初中至大专学历人数最多,占77.39%;每月医疗保健支出费用主要集中在100元以下,占82.95%;职业分布中企业/公司员工、个体工商业、工厂/建筑/服务行业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共占80.05%。

2.2 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分析

2.2.1 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设施及服务的需求分析 全部被调查居民中,希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设施在8项以上者,有663人,占53.55%;而居民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最应当具备的基本医疗保健设施前5位依次为:急救设备(89.98%)、常规检验设备(87.96%)、血压计(87.00%)、血糖仪(81.02%)、氧气袋(75.04%)。居民希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在8项以上者,有589人,占47.58%;而居民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最应当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的前5位依次为:常见病诊治(87.96%)、急救(87.00%)、医疗咨询及保健知识(66.96%)、饮食指导(65.99%)、个人健康档案建立(53.96%)。见表1。

2.2.2社区居民对健康服务模式的需求分析 有52.02%的社区居民希望采用个体健康管理的模式来享受健康管理服务,其次有34.01%的社区居民希望采用家庭健康管理的模式来享受健康管理服务,生活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和功能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选择的社区居民人数相对较少,分别为7.03%和5.01%。见表2。

2.2.3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收费的需求分析 对表示愿意付费的633人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有525人(82.94%)可接受的收费水平为

3 讨论

社区健康管理是指在限定的区域内,以需求为导向,维持和促进群体和整个社区的健康,主要包括在社区设立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和指导等服务内容,做好健康宣教、居民的健康档案、慢病的管理、妇幼保健、儿童预防接种、公共突发疫情的控制等等[3-4]。长期以来,医学防治脱节,医疗服务系统过度注重诊断和治疗,医学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诊疗方案以及高科技诊疗手段的探索方面。而完全忽视了人们最需要的不是主要为不健康的患者服务的昂贵的"诊断和治疗"系统,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有较大的需求,希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设施在8项以上者,有663人,占53.55%。居民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最应当具备的基本医疗保健设施前5位依次为:急救设备(89.98%)、常规检验设备(87.96%)、血压计(87.00%)、血糖仪(81.02%)、氧气袋(75.04%)。居民希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在8项以上者,有589人,占47.58%;而居民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最应当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的前5位依次为:常见病诊治(87.96%)、急救(87.00%)、医疗咨询及保健知识(66.96%)、饮食指导(65.99%)、个人健康档案建立(53.96%)。社区卫生服务心可利用其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发挥主动性,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其所需的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指导等服务,使其更易获得所需的健康知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调查还发现,有52.02%的社区居民希望采用个体健康管理的模式来享受健康管理服务,其次有34.01%的社区居民希望采用家庭健康管理的模式来享受健康管理服务。对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收费的需求分析发现,有525人(82.94%)可接受的收费水平为

参考文献:

[1]俞慧群,张雅芳,黄冬梅,等. 上海市某社区老龄化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J]. 职业与健康,2015,31(9):1245-1248.

[2]高瑛. 健康管理对老年慢性高血压预后的影响[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4):277-278.

[3]卢武红,王淑霞,姚华,等. 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模式探讨[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8(4):278-279.

第8篇: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关键词:产业链;健康险;费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6-0061-02

近年来,我国的健康险一直处于外热内冷的境地,经营健康保险的视角主要集中在内部核保、核保环节中的风险控制,却很少设法调动相关参与方,尤其是医疗服务提供者主动控制费用支出的积极性,导致参与主体的利益没有得到协调,从而未能实现多方共赢。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健康险经营策略,寻找健康险经营的突破口。笔者认为,对健康险应确立产业链的经营思路。

一、打造健康险产业链的必要性

健康险产业链,是指从健康管理产业分工和协作的关联角度出发,以深化医保合作关系为重点,以加强与健康管理公司的业务合作为手段,以促进健康险持续良好发展为目标,以增加健康险附加值服务为内容,加强外部合作,通过构建由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多产业组成的健康服务链、价值供应链和利益共享链,扩大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利益联盟和长效机制的系统工程和整体活动。打造健康险产业链的必要性在于:

1、打造健康险产业链是促进健康险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健康产业链,可以强化健康险的风险源头控制能力,变过去的只侧重在理赔环节上的事后风险控制方式为事前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以及事中的医疗服务过程质量跟踪和成本动态管控等,使健康管理从健康险销售活动开始,延伸到理赔给付前的各个经营过程和环节,通过开展健康识别、风险评估、疾病控制和给付约束等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活动,提高业务的质量和风险的过程管控能力,促进健康险持续良好发展。

2、有利于提升对客户的服务品质。通过打造健康险产业链,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机构、体检公司等产业建立深层次合作,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将不仅仅是保障和理赔服务,并且包括预防保健、健康咨询、健康维护等多种服务项目,这将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品质、扩大服务内涵、增加附加值服务,使保险公司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客户满意度得到提高。

3、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打造健康险产业链可以为客户提供健康评估、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健康维护、疾病导诊、理赔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有利于增加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巩固现有的客户资源,开发潜在的客户资源,降低疾病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进而降低销售价格,全面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4、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打造健康险产业链可以加强与医疗卫生、医药供销、健康管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有效联动,搭建各相关产业间合作共赢的平台,使健康险客户真正享受到具有公司特色、体现公司实力的规范、专业、高效的健康服务。

二、健康险产业链的国际经验

在国际上,通过打造健康险产业链取得成功的健康险公司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安泰集团(Aetna)和英国的保柏公司(BUPA)。

1、美国的安泰集团。作为美国最大的健康保险及医疗保障公司,安泰集团的成功经验在于,借助与医疗系统各个层面(包括医院、医生、药物及医疗仪器生产商、消费者、雇主及政府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来施加其独特的影响力。他们通过开发一系列专有技术提高医疗管理并拓展医疗资源网络,创新医疗管理机制,激发医务人员尽力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美国,安泰集团的医疗网络遍及全美50个州,与超过700万的专业医疗人员签有长期服务合约。另外,安泰网络还包括5400家零售药房。

2、英国的保柏公司。与美国安泰集团不同,英国保柏公司是通过拥有自己的医疗机构为客户提供医疗服务的。在医院和医疗服务中,保柏公司经营26家医院,包括英国第一家由私营公司运营的国家卫生局诊断和治疗中心。2005年,保柏公司为近20万名使用私营保险的日托及住院病人和近60万门诊病人提供服务。此外,根据与国家卫生局达成的协议,在保柏公司医院为55000多名病人提供治疗服务,另有12000名病人在国家卫生局诊断和治疗中心接受治疗。自保柏公司于1969年在英国提出健康评估概念后,现今已在英国境内设立了50家网络康复中心,成为居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健康和保健预防服务提供商。它通过网络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客户可得到在一天内完成检查、向医生咨询检查及制定个人保健预防计划等服务。同时,通过位于英国的290多家疗养院,保柏公司能为21000多名居民提供全天24小时的高质量看护服务、家庭保健和短期保健服务。20000多名BUPA员工提供此服务,包括护理员、护士、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打造我国健康险产业链的思考

1、整合自身资源,开展健康咨询等工作。保险公司可以在客户服务中心电话中设立专门的健康咨询热线,为客户提供日常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另外,公司在销售健康产品过程中可为客户赠送健康手册、健康光盘等附加值服务,增加客户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维护意识。

2、深化与医疗机构的合作。(1)寻找投资医疗机构的机会。为了将“国十条”提出的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的政策转为实践成果,保险公司应争取监管部门的支持,积极探索投资、参股医疗机构的实现途径和操作方案。充分抓住技术水平高、社会声誉好、经营效益佳的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的新建、扩建、转轨改制等有利时机,争取通过参股、控股甚至收购等方式进行股权投资,与其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参与这些医院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从而既可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也可控制医疗机构(尤其是对公司客户)不合理的收费,从源头上降低赔付率水平。(2)探索与医疗机构合作模式的创新。除了对医疗机构进行投资外,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创新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以为医院提供客户资源为筹码,以医疗服务网络运用为手段,以长期合作为原则,深化与医院的定点合作关系,通过网络联接、驻院代表对医疗行为的动态跟踪和过程管理,实施“管理式医疗”,控制医疗费用开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实现保险公司、医院、投保人三者利益的均衡。

第9篇:健康医疗管理范文

传统建设方式导致信息出不了医院和卫生管理机构的“围墙”,无法到达居民家庭和个人,居民自我管理的信息也无法进入这个“围墙”。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各类互联网医疗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但这些新兴业务模式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体系信息无法互通,无法形成全过程信息闭环管理。

目前,“互联网+医疗”建设模式与弊端。云医院模式是以区域为单元构建的云医院,没有底层服务支撑,很难实现卫生服务的整体云化,无法形成以人为中心的闭环服务体系。

网络医院模式是通过大型网络医院与药店等终端合作,其本质是扩大医院的虹吸作用,有悖分级诊疗的改革方向。医院健康云模式是以医院为中心的医联体健康服务模式,通过一家龙头医院推动,无法形成区域规模效应,很难建立生态系统。

因此融达认为建立“互联网+医疗”的全过程信息闭环管理,需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家庭医生签约为入口,以可穿戴和便携式监测设备为抓手,以健康云平台为依托、构建若干垂直服务通道,形成全流程服务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构建健康云+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协同、服务可及、医疗闭环、三医联动。

通过垂直服务通道,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让远程在线指导变得触手可及,使每一个基层医生背后都有大资源实时提供支撑。通过可穿戴和便携式设备,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服务走出医院围墙,居民在家即可享受到各种优质医疗服务。贯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使居民健康管理数据与临床诊疗数据一体化,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引导区域内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平台注册,支持医疗、医药、医保三联动,形成全新健康医疗生态系统。

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合和应用,医院去中心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以人为中心的互联网一站式健康管理模式将逐步成熟,居民的就医场景、健康管理方式、卫生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和中医智能全面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开发,是国内最早基于云计算模式开展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