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建设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西北地区、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后简称指导性施组)是指导铁路建设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和推动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西北地区所处干冷、多民族等特殊地理、人文环境,铁路建设赋予了更多社会、民生等重要意义,如何编制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指导性施组、达到铁路项目建设预期目标,必须认识并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认清主线,掌握工作重点
当前铁路建设广泛采用大体积箱梁运架设备、大面积无碴轨道、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及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普遍纳入沉降控制和评估,同时联锁、CTC、列控、数字移动通信、SCADA等系统的普遍运用,所以编制指导性施组注意两条线,并以这两条线为主线编制。一是铺架工程线,铺架工程是统筹安排各站前工程的控制线,起促站前、保站后作用;二是联调联试线,联调联试是统筹安排站后配套工程及各子系统调试的控制线,起促站后,保开通作用。指导性施组必须以 “铺架工程、联调联试”为两条主线编制。
二、做好调查,摸清关键节点
铁路建设项目沿线环境调查,可调动资源信息收集,是编制好指导性施组的基础。
1、做好技术资料收集。技术资料准备是否充分是做好调查的基础。主要包括勘察和设计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意见,已了解可利用的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当前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铁路总公司与地方政府有关协议、纪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
2、做好沿线环境调查。根据西北地区特殊地域、人文环境,沿线环境调点不仅包括一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还应包括征地拆迁区人员构成、风俗习惯、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所经大风区、夏季高温区、冬季冻土区时间段和最大风力、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
3、做好沿线可利用资源调查。针对西北铁路线路多穿行于沙漠戈壁和气候干旱等特点,调点是水源、电源、燃料、砂石料取弃场位置、可利用量和交通运输方式、距离、通过能力等。
4、做好重点工程调查。根据设计单位施工组织意见,调查人员应对长大隧道等控制性工程或对工期影响大、技术复杂、施工特别困难的工程及大临设施可能设置地点做重点调查,为制定最合理工期、投资目标和施工方案、措施做准备。同时对设计忽略、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特殊环境做深入了解。
三、研究方案,紧抓重点环节
根据调查报告,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人员,从“铺架工程、联调联试”两条主线入手,以安全与质量保证为前提,以工期和投资效益为保证目标,以施工技术和资源优化为核心,研究、编制指导性施组。
1、合理划分施工标段。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总工期、工程量和长大桥隧、铺轨架梁、联调联试等关键工序,结合现场条件和专业特点,科学合理划分标段,是工期目标得以完成的基础。一般采用控制性工程、站前工程、站后工程或综合标段划分。
2、比较选择大临位置。根据工期和运输条件,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高效的原则,建设单位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经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和认真的经济技术比选后,确定制梁场、板场、铺轨基地、拌合站等大临设施的设置数量、规模和位置。
3、认真制定进度计划。按照批准的总工期、科学安排、均衡生产,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大风期、夏季高温期、冬季施工等特殊环境不利因素在保证结构变形、沉降、混凝土龄期等技术间隔时间,预留充足的综合调试、动态检测和试运行时间的前提下,根据施工总体顺序,制定阶段工期。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给出了详细的进度指标,建设单位在充分考虑本项目无自然、社会环境等特殊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可直接采用。如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单位工程和控制工期的特长、极高风险隧道或首次采用的特殊孔跨桥梁等特殊情况下,应专项分析、确定关键工序进度指标,并据此计算工期,制定进度计划。
4、研究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指导性施组编制的核心。建设单位要根据设计选定的施工方案和确保质量安全、有利于缩短工期、减小各专业作业干扰、减少过渡工程、减少大临设施数量和规模、技术先进可靠的原则,在前期详细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特别是高风险长大隧道、铺架工程、大型枢纽,大型站房工程等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5、大力推行 “四化”。 铁路建设项目具有工程体量大、材料标准统一、专业化程度高、管理协调复杂等特性,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是铁路建设质量达标、安全保证、管理高效的有效保证。建设单位在指导性施组编制过程中应贯穿始终,“四化”的推行,对建设管理效率提高、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影响重大。
四、制定措施。确保施组落实
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面落实涉及建设、施工、监理、检测、设备厂家等单位及其内部各级管理、作业层,管理关系错综复杂、专业和工序不计其数,为指导性施组各项方案得以落实落实和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稳定等目标得以实现,必须在指导性施组管理措施中贯穿标准化管理理念,并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四方面入手,确保方案和目标全面落实。
1、管理制度标准化。制度是各项方案和目标落实的基础,管理制度涵盖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内部管理、勘察设计、招标及合同、计确保划财务、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及管理工作流程。制度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是事事都有制度,制度都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谁检查、考核方法等。
2、人员配备标准化。建设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和水平落实的关键。建设单位应按照铁路总公司项目管理机构设置要求,选择有责任心、懂业务的建设管理人员,并通过动态培训、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与业务能力。建设单位人员同时负责督促参建单位严格履行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设置现场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现场管理人员。
3、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是各施工方案和目标落实的保障。建设单位要提前做好现场布局和临时设施建设、施工组织安排和资源配置和现场的管理规划与要求,同时做好建设单位内部、参见单位各方及外部地方政府、兵团、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协调工作的内容指定和方案推进工作,推动、保障施工组织设计各项目标的实现。
4、过程控制标准化。过程控制是指导性施组落实的重点。过程控制是对施工方案和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在明确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主体责任的同时,按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岗位,从而使管理和作业过程收到主动、定量、闭环的有效控制,保证每个环节工作质量和结果达到标准要求。
结束语: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大、所跨区域广,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关系复杂,加之专业多、相互交叉干扰频繁,涉及的细节更是繁杂,编制一部完整的指导性施组还需完成大量研究和计算等工作,但好的指导性施组必须经过提前精心细致调查、研究梳理清脉络重点、认真必选优化方案、制定后期落实措施等几个主要阶段才能编制完成,并发挥最大纲领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
2、《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3、《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也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投入力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公路的里程也在不断增加。伴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最为突出的则是环境问题,如在公路建设中对景观、生态以及生活造成影响。面对公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国家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有效的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环保概念也被应用到建设的各个环节当中,其经济效益也开始凸显。但在今后的协调发展中,还需充分联系实际,不断研究环保新技术,切实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公路建设中环保概念的运用
(一)道路设计阶段的环保
在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愈加明显。环保概念在道路的设计阶段有所体现:一是在道路建设的选址上,做到细致的勘察,充分掌握道路沿途的地质资料;二是尽量避开复杂地段,如滑坡、泥石流、悬崖等地段,如果无法避开,也会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地质环境遭到破坏;三是设计阶段对宽度、曲度、空间等进行合理规划,保证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四是设计中注意行道林、绿地以及防护林的建设,防止公路建设中破坏自然植被,不仅如此,设计中还注意到树木种植的高度、密度。
(二)道路施工阶段的环保
环保概念不仅体现在道路设计阶段,同样体现在道路施工阶段。在施工中,对植被的砍伐严格控制在红线之内,对沿途的动物同样加大保护力度;在建设中,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报告书进行建设,不仅如此,施工单位还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切实保证环保任务的落实;公路建设中,人员的环保意识也有切实的提升,施工方在废弃物的排放,水环境及灰尘的污染都做好记录,对于工程中的噪音问题也进行监控,防止环境的污染。
(三)道路使用过程中的环保
公路建设的完工并不意味着环境保护的终止,在道路使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仍然有所体现。在道路使用中,加强环境的监测;不断加快技术的研发速度,对年久的公路进行修复调整,保证公路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公路环保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在公路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减少污染、提高生活质量,更可以取得长效的经济效益,而且,环保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持续的,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一)建设使用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公路建设中,原材料的使用上注重环保低碳,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能够降低日后的使用维护费用。例如,山东烟台的304省道上,将原有的高压钠灯全部更换为LED照明灯,虽然在更换时需投入大量资金,但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更换后,不仅照明效果更佳,保证了行驶的安全,在使用中也更加低碳环保,更节约了每年40余万元的电费。不仅如此,在维护费用上,每年也节约了27万元。2010年,荣乌高速公路烟威段改造中,利用先进技术后,节约资金两千余万元。
(二)公路环保建设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
在公路建设中,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的甚至会扰乱表土结构,导致土地抗腐蚀能力降低,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在公路建设中,加强环保意识,不仅可以保持林木数量的增加,带来经济效益;更可以明显减少下泄的泥沙量,减少在雨季所出现的泥石流、塌方等可能性,减少经济损失。
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都足以证明环保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长效的、深远的。因此,在今后的公路建设中,要更加注重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公路环保建设的前景展望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愈加重视,在环境保护的标准上将有所提升,公路建设将纳入环保体系认证,形成健全完善的环保体系,公路环保建设还将与国际接轨,实现全球一体化的环保局势;在人员配备上,国家将会加大公路环保建设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而随着公路建设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会与日俱增,这也会促使专业人员的培养进度;公路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将会得到提升,在原材料的使用上、规划设计上将会更加注重环保技术的运用;随着环保所带来的深远经济效益,更多的投资者也将会瞄准公路环保建设当中,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公路环保建设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体现在高速公路上,更体现在乡道、国道上,环境保护的概念也将贯穿所有道路建设当中。
综上所述,虽然在公路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大量的破坏,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转变,公路环保建设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并不是短暂的,而是长久的,在今后的发展中,公路环保建设将会有更为突出的成绩,将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更为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杜鹏.论公路环境保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8(11):317.
[2]曾志勇,衷平,孔亚平,等.让环保与经济齐飞——环境友好型融雪剂研发动态[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06):92-96.
[3]张弦.节能环保与公路运输经济分析[J].中国经贸,2011(08):18-19.
公路建设环保是在公路的设计、建设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是公路建设施工的最高境界。公路建设环保就是在公路建设项目整个周期里,通过科学选择综合运用各种施工技术措施,保护自然环境不受道路建设的破坏与污染,保证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安全舒适、景观完整和谐的线性或区域交通生态系统的完整和不受污染。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行以来,引发了公路大规模发展,道路征地及施工中导致生态负效应越来越严重,发生了诸如气候热岛、环境污染、景观割裂、生物物种减少、廊道效应等环境破坏的情况。究其原因是道路施工中,由于其线性特点,沿线地形复杂,大量的挖填,使原始的地质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东路沿途地形的过多切割和阻碍,使原有的水文条件也遭到破坏;同时新建道路对于植被和地表土的破坏,使恢复成为极大的难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自然环境的未来发展及其可怕。我们早已知道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所以一些专家和学者不断地探讨,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地球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星球,实现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是需要环境老支持的,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协调发展。不计后果的破坏和对自然的索取,都将导致巨大的恶果,最终有人类自己承担。所以,保护环境,特别是加强道路建设中的生态保护问题,是对后代子孙的高度负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2.道路设计阶段的生态保护
道路建设与运输给周围地区造成多方面的生态学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者所重视,人们开始关注道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就是从道路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尊重生态学原理,以环境保护评估为依据,努力建设“生态道路”。力求使道路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的目标。这要求项目立项过程中的规划要充分考虑道路沿线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条件、气候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是否利于环保和生态平衡。道路设计选址时,要做好充分的探勘,掌握沿途翔实的地质水文资料,道路选址时要尽量避开滑坡、泥石流、悬崖、多年冻土、岩溶等地段,如果实在不能规避,那么就要采取相应的施工保护措施,保证不破坏沿途的地质环境。设计规划部门要对道路宽度、曲度、密度及空间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保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同时,力求不造成大的生态破坏。公路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建设目的的单一性,只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环保评估工作做得不够。避免道路穿越城市、景区、良田,使公路走向与医院和学校保持一定的距离。对道路沿线的水、山、田、林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使道路建设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共生。必须的行道树、防护林、绿地建设是“绿色走廊”形成的基础条件。道路沿线中适当配置一些敏感指示植物,为环境保护起到监测的作用,还可为环境监测服务。注意沿途树木栽植的高度和密度;保证道路两侧排水的顺畅,完善道路功能。自然植被的恢复十分困难,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严重。
3.道路环保工程施工
道路施工阶段的环保重要性是仅次于设计阶段,这是污染环境的一个集中发生阶段,做好环保过程施工意义重大。
3.1严格控制红线内砍伐森林植被,保护沿途的植被不被破坏,对于沿途的珍稀植物宜采取移植措施,以便保护物种不灭绝。
3.2保证道路建设的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招标。在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中,必须纳入环保工作条款,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的内容、标准等要求,施工单位还要制定具体的环保方案。
3.3在招标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单位要明确环保工程施工要求,制定符合环保质量和标准的工艺设计。对项目沿线深挖高填地段以及边坡防护等做好环保工程。
3.3强化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开工前应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在一些涉及环保项目工程施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建立项目建设环保管理工作制度,指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对主体工程防护区、取土场防护区、弃碴场防护区等进行防水土流失的保护措施,对周围水环境、防扬尘污染等进行动态监控,充分做好环保工作。
3.4混凝土拌合期间,做好拌和站的空气、噪音污染的防护工作。做好环保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与监理质量控制,并及时做好记录,保持与主体工程等同的质量要求,由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款项的支付。
关键词:林区道路建设、效益、问题、建议
林区道路是指服务林业生产的道路的总称,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主要供汽车行使的林业专用道路、运材道路、集材道路、护林防火道路以及沟通林区内部交通的连接道路。林区道路的建设,可以降低林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对木材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综合利用率,使当地的林业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林区道路还是森林防火隔离带,为出现火灾之后的抢险救灾提供了交通便利;此外,也可以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的解放。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城务工,机械化的生产道路已成为必然选择,而林区道路的建设正是林业机械化的重要条件。我县自2001年以来,共建设林区道路1100公里,总投资达约7000万元,目前,林农对于林区道路建设的需求仍非常迫切。
1林区道路建设给林区群众带来的效益大
1.1林区道路建设降低林业采运成本
目前山区人工及运输成本(采运成本)非常高,交通条件差的一些林区采运成本甚至超过了农户的收益(目前我县毛竹价格仅25.5元/百斤),林农几乎没什么收入,林区道路建成后可以直接降低采运成本。
1.2林区道路建设加快林地流转
林地流转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也是为群众和村集体增收的重要途径。林区道路的建设是林农承包山林的重要考虑的因素,根据调查显示,80%的承包山都建有林区道路,10%的承包山因承包者在外无人管理,另外10%的承包山,因林区道路无法直接到达经营成本过高,承包者放弃了对林地的管理。
1.3林区道路建设辅助森林消防
森林消防工作历来是林业工作的重点,有规划的林区道路建设,不仅仅是森林防火的隔离带,更加在发生火情时,能够确保扑火队员及消防物质第一时间达到现场。
1.4林区道路建设方便山区群众出行
目前,龙游县还有许多位于高山的行政村,村里仍然未通水泥路,群众的出行紧靠村里修建的林区道路。石佛乡大力山村位于龙游北部,地处衢江、建德交界,平均海拔600来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原本群众出行只能从山间的小路步行,近几年,村里修建了近30公里的林区道路,每个自然村都有林区道路直达,以前村民出行需要步行2-3小时到达山底乘坐城乡公交,林区道路建成后,村民可以依靠摩托车等工具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山底。
2我县林区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林区道路建设现状
自我县出台《龙游县林区道路建设以奖代补的办法》以来,据统计总共建设林区道路1100公里,随着林地流转的增加,森林消防工作的重视以及一系列林业项目的实施,林区道路建设越来越被各地重视,每年申报的数量的总长度超过限定的指标,林农及村集体对于林区道路建设愈加迫切。但是,随着林区道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对我国的林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2存在主要问题
一、建设资金缺乏。根据调查测算,我县林区道路的平均造价为8-12万元/km,目前上级的补助金额少,大多靠村集体和农户自筹,但是我县各级财政状况差、集体经济薄弱、山区林农收入低,林区道路建设给村集体及林农增加了负担。一方面经济落后,需要建设道路来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建设道路的前提是政府有一定的财政基础予以负担。两者相互矛盾,只有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妥善解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已建林区道路损毁严重。目前的林区道路建设质量不高,由于地处偏僻加上地区经济不发达,道路建设往往就地取材,多为砂石路面,等级较低,并且往往解决的只是道路通行的问题,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在雨季或者汛期,道路易被毁损淹没,出现塌方或者地基沉降,安全性能也较差。由于缺少后期维护资金,大大的缩短了林区道路使用的寿命。
三、林区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林区道路建设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尤其在村庄边、河边库边,经过雨水的冲刷,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和对饮用水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地址灾害。再者林区道路建设初期,泥土在外,废石料堆积,景观效果非常差。
3林区道路建设的几点意见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县是欠发达地区,政府补助的林区道路建设资金较少,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竹产业的快速萎缩,林区道路建设增加了村集体及林农的负担。因此,各地因加大对林区政策的扶持力度,足额落实每年的林区道路建设补助资金。
3.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林区道路的建设不仅仅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连结着林木资源的开发、运输、保护的各个环节。为了能够实现合理的选线,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就必须先进行实地调查,考察当地的地形地势、水文地质、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状况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要掌握该林区的生物种类以及分布,这样在进行路线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开生物聚居区,保护动物资源,减少对它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避开地势险峻或者易发生塌陷、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在路边、村边、河边、库边都不该纳入规划范围。同时,在规划时,应对林区的重点火险区进行森林防火公路的规划,还要注重林区道路与国道、省道及县道的连接,注重运输能力和安全系数的提高。
3.3因地制宜绿化美观
林区道路的建设与林区的环境联系密切。只是一味地建设林间道路,而不进行配套的环境保护,可能会大量破坏林区的低矮灌木生长、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降低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地基的开挖会影响林区的土壤结构;林区道路因材质影响,反射率大,热容量小,会影响地表热平衡,加剧了环境的脆弱;随着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沿路的景观、植被均会有所波及。所以,林区道路建设完成初期,废弃物堆积,植被破坏,因及早在道路两侧种植耐旱的草本植物,提升道路的美观性。与国土部门衔接,及时处理堆积的沙石,避免利用修建林区道路非法开采石料的事情发生。
3.4后续投入维护保养
林区道路的维护是保障道路使用寿命的关键,林区道路是否安全、畅通与养护工作密不可分。目前,我县未设立专门的养护资金,导致大部分林区道路无人养护管理,不仅无法保证道路的通畅,还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将林区道路建设的后续养护资金纳入当地政府财政的预算显得非常重要,要克服“重建轻养”的观念,树立“建设好一条,管理好一条”的理念,巩固林区道路建设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2浙江省x乌市林区道路发展建设对策朱 堂 林华东森林经理2013 年2 月 第27 卷 第1期
关键词: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以集贤县内的某条国道为例,来探讨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建设与其经济效益。某国道为我县内相对较重要的一条公路,公路长度为300多千米,这条国道为我县的经济带来巨大效益,占地面积少,养护工作优质,使道路中的不良现象比较少,即使发现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该国道在如今的使用过程中,起到使交通更加方面快捷的作用,虽然该国道在发展方面比较优异,通过行驶车辆较多,但为保障国道上行驶车辆的安全,还应对其安全设施进行建设,杜绝隐患问题的发生,保障同行车辆安全,实现其经济效益与价值所在。
一、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特点
无论什么地区什么时间的道路建设,都应以安全为第一位,所以对于道路中安全设施的建设应不断加强,并对公路周围设施进行设计与建设,都是能有效实现该路段经济效益长远发展的方法之一,才能使各大型公路不断向现代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公路路段。在公路的构成元素方面来说,公路周边的安全设施包括对车辆的隔离设备,公路旁边的各类护栏,路旁标牌及路面表示等多方面的设施内容。只有在公路安全设施建立完整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才能使公路交通又良好的质量保证。
建设公路安全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保障同行车辆内人员的安全问题,其次为该路段的路况及公路走向做出导向,使驾驶人员能根据这些设施做出判断,在某一路段增速或减速,使其驾驶平稳舒适,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近些年来,对公路的建设,大多单位及人员将重点放在了设计及施工技术上,缺少对公路安全设施的建设,所以应大力对安全设施进行建设,虽然其施工技术困难复杂,包括了各个学科多方面知识的运用,但仍需加强对这类优秀人才的发掘,掌握建设相关的具体规范与建设标准,使公路安全设施的建设有效进行。
二、公路工程安全设施的主要构成部分
1、公路交通标志
所谓公路交通标志,通常主要根据管理法规、交通禁令以及相关交通指示,借助于图形、符号以及文字等不同方法予以体现。通常来说,交通标志主要位于公路上方和一侧。在所有公路交通标志中,主要涉及轮廓标志及导向标志诸多方面。只有不断加强安全设施调节作用,才能充分发挥道路信息控制效果。对于所有交通标志来说,主要包括固定标志及可变标志等一系列方面。其中,可变标志按照其性质不同,主要包括可变情报及可变限速等,所谓可变限速,一般主要借助于不同数字输出等形式,起到警示驾驶员的作用,特别是关于前方限速等方面。
2、公路交通标线
所谓公路交通标线,一般主要先利用箭头及文字形式,将其涂于公路交通路面,并充分发挥交通引导作用。交通标志线主要涵盖了导入线、车道分界线以及入口标志线诸多方面线路。车道分界线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车道隔离作用,通常在我国公路内侧是正常道路,而在外侧是专门超车车道。出口标志设立过程中,通常将其设立于三角区域,有利于实现车辆安全汇合,通常经过白色实现绘制对其进行区分。导入线应用过程中,主要针对于双向车道,通常借助于黄色斑马线予以体现。
三、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建设方面的质量控制
1、安全设施建设效益的前提是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公路交通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质量控制。只有充分保障质量不出问题,才能有助于企业保持良好信誉。由此可见,实际开展安全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切实严格控制质量。应必须注重加强原材料控制,同时着重关注原材料质量问题,将质量管理充分落实,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良好工程安全设施建设。在安全设施方面如果质量存在问题,那么有助于技术人员及时开展纠正及维护。
2、安全设施建设方面基础是质量控制水平
实际开展安全设施施工建设阶段,应注重加强隐患排除工作,特别是施工各个流程,这样才能切实减少不合理现象发生。比方说,护栏建设过程中,通常应遵循流程主要是先进行打桩工作,然后开展安装护栏,最后进行护栏形态的调整。在此环节中,无论哪一阶段,技术人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良好工作经验、扎实专业功底,这样才能充分完成项目建设。
四、公路交通安全建设方面的经济效益
1、交通工程经济效益概述
对于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而言,其项目经济效益主要涵盖两部分内容,一部分通常称之为直接经济效益,另一部分为间接性质效益。所谓直接经济效益,通常不仅涵盖项目自身经济效益,而且多少效益能够开展货币方面的量化计算。所谓间接经济效益,涵盖诸多方面内容,通常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部波及效益、损益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诸多方面内容。
2、交通工程经济效益主要构成成分
(1)安全效益。所谓安全效益,主要包括安全设施投资过程中,所采用的投资、技术保障以及道路运营诸多方面产生的利润。概括来说,安全效益本身存在一定复杂性、多效性、滞后性及间接性一系列特点。所谓间接性特点,主要是指,安全并非起到直接活动的作用。为实现良好安全经济效益,应力求避免事故人员伤亡现象的发生,并减少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现象,从而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2)社会效益。所谓社会效益,通常又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环境效益。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建设过程中,将引起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科学有效安全设施项目工程,推动公路四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学有效安全设施建设,有利于维护良好交通秩序,同时充分保障基层民众出行方面安全。
五、结语
本文结合某国道集贤段项目,浅要探讨如何加强交通工程建设,从而实现安全设施良好经济效益。公路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需不断加强安全设施方面建设,这样才能有助于沿线设施发展,从而现公路及车辆价值及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应从经济效益角度着手,注重实现良好社会效益及安全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路桥施工;现代钢纤维砼技术;优势;应用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交通事业也得到较快速的发展,而道路建设质量与交通运输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保证交通安全,应当充分做好路桥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钢纤维砼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路桥建设质量不断提升,钢纤维砼技术也逐渐成为当前我国路桥建设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加大力度探讨现代钢纤维砼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于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钢纤维砼技术概述
1.1 内涵
钢纤维砼技术也称作钢纤维混凝土技术,于普通混凝土中掺加适量钢短纤维,在均匀分布下形成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钢纤维能够对混凝土内部微裂缝进行有效组织,降低宏观裂缝的形成几率,从而全面提高混凝土强度与性能,保证混凝土的延展性满足实际使用标准。1910美国开始了钢纤维混凝土理论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大量被应用在基建项目中,更进一步的促进了该技术的发展。
钢纤维结构性质不同,以此为依据可以将刚纤维混凝土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切断钢纤维、切削钢纤维、剪切钢纤维和熔抽钢纤维,不同的类型均具备独特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路桥施工中应用钢纤维砼技术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施工技术。
1.2 基本特性
钢纤维砼技术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弯、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并具备抗裂缝、抗剪切以及抗变形能力,与一般混凝土相比具有一定应有优势,能够有效降低路面损耗,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钢纤维砼技术的综合性价比较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3 应用优势
钢纤维砼技术在性能上具备一定优势,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除上述所提到的基本特性外,钢纤维砼技术还具备一定工作优势,在路桥施工中具有一定便捷性和高效性,简化绑刚进工序,促进路桥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并且能够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化控制,促进路桥施工的顺利进行。
2 钢纤维砼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2.1 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就道路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钢纤维砼技术以其自身良好的抗冻性能和抗裂性能等优势,受到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将其合理应用于路桥施工中有助于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钢纤维砼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冻土地区的应用。钢纤维砼技术在常年冻土地区道路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可知,钢纤维砼技术具有减少吸热的功能,将其合理应用于冻土地区的道路施工中能够维持冻土热平衡,降低温度应力所致的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冻土地区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路面的抗冻能力和抗裂性能,从而延长冻土地区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是在道路罩面方面的应用。钢纤维砼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抑制裂缝形成,降低开裂问题的发生几率,将钢纤维砼技术合理应用于道路罩面施工中,能够基于分离式、结合式和直接式的施工形式下对路面进行保护,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三是在道路上的其他应用。道路工程建设相关实践表明,钢纤维砼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路面厚度,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将钢纤维砼掺入碾压混凝土中,促进碾压钢纤维砼的形成,能够在道路施工中有效改善路面强度与弹性,为行车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与此同时,基于钢纤维砼技术能够在道路施工中建立复合式路面,在机械化程度较高地区的道路施工中受到广泛关注。
2.2 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一是钢纤维砼技术应用于桥梁上承受何在的部位。钢纤维砼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在路桥主梁以及应力集中部位加以合理应用,将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均匀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桥梁受力性能,保证桥梁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够减轻桥梁自身重量,使桥梁整体结构的轻型化得到很大的发展,钢纤维砼技术在减少桥梁上部的材料用量的同时可以减轻桥梁下部墩台的数量,使桥梁造型美观,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扩大经济效益。
二是钢纤维砼技术在桥梁局部加固中的应用。长时间重负荷的使用对桥梁的路面以及桥梁墩台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能够导致其表面脱落和裂缝。由于钢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因此在脱落后的表面通过转子喷射机喷射5cm到10cm的钢纤维混凝土,可以提高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能。需要指出的是,若在加固的时候全部选择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喷射加固,则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相应的降低经济效益,可通过适当的与普通混凝土的混合使用,以达到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利用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局部加强受力作用,改善结构受力性能。控制整体重量,加强结构塑性。使得桥梁墩台数量相应减少,提高整体的美观性和强型化。对于桩顶或桩尖局部采用钢纤混凝土,可以加强桩体本身的硬度,使得桩的穿透力得到一定提升,加快了施工进程,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3 钢纤维砼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在施工工程中,由于钢纤维不能出现结团或聚集,所以需要采用分散设备将钢纤维打散,使得钢纤维能够均匀,充分的拌合在一起。一般都是将分散力度掌握在每分钟26千克左右,保证其功率为0.78千瓦。
应用钢纤维砼技术时应当掌握好投掷原料的顺序及拌合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想要避免产生聚集或结团问题,可以使用“先干后湿”的方法进行分级投料。抢先使用分散设备对物料进行短时间左右的干拌,然后再加入水及添加剂,进行拌合。
选用强制搅拌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选用的设备为反转双锥出料设备及强制搅拌。如果出现问题则需要改变设备工作速率。
在施工期间,不能很突出的显露浇筑的接头位置。在进行连续浇注的过程中,可以插入振动棒,使得混凝土更加均匀分布,可以有效的提高稳定性。并且如果有外露的钢纤维则需要进行表面抹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钢纤维砼技术在路桥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提高路桥工程建设质量,节约工程成本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钢纤维砼技术在道路施工中受到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在未来我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势必能够大放光彩,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常见.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1-5.
就目前道路工程来看,提高资源的利用,注重道路建设、保护及道路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道路建设的新思路。如何利用新技术来增加道路建设的效益,冷再生技术为旧路改造创造了一条新路。城乡道路作为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纽带,缓解了运输压力,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用最短的时间、最简便的方法维护道路的畅通,出现了适应城乡道路现状的冷再生技术。冷再生技术就是为了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于损坏的路面运用可以重复利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加强。其主要流程:施工放样→清扫、处理原路面→铣刨、破碎→铣刨、搅拌(加入水和水泥)→摊铺、预压(接缝、表面处理找平)→压实成型→养护→开放道路。
在使用再生技术施工之前,应该对路面潜在的薄弱区域进行相关处理,做好修造之前的准备工作。
1、清理、打扫干净原来路面,防止杂质进入混合材料中,影响再生材料的质量。
2、确定再生基层的工作宽度,合理的再生幅数可以提高再生基层的工作效率。
3、根据水泥的凝结时间,并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一次再生基层长度。
4、检查再生机组,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前管理好交通次序;检查工作人员是否掌握正确数据。
在使用再生技术工程中必须要求冷再生混合机符合设计、水泥与混合料的配比准确、压路机的压实度、养生期符合规范。
二、冷再生技术是具有优越性的
冷再生技术是在旧路的维修改造中把原来路基层用再生机进行搅拌破碎,再加入相应稳定剂,加之碾压形成路面基层,从而达到旧路改造的目的。在修建中,冷再生技术的优越性凸显出来:
1、冷再生技术就地利用旧的材料层,进而减少了旧层材料的运输、购买,从而大大的节约了工程成本。
2、大大的缩短了工程工期,冷再生技术对于工程施工一次性就可以完成铣刨、破碎、添加、搅拌和摊铺,也相应的简化了工程程序,进而缩短的工期。不仅如此,而且在再生后的当天就可以保证通车。
3、不同的路面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添加剂,可以保证再生材料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了道路完成后的使用年限。
4、以前的道路维修技术,要荒废很多的材料,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冷再生技术由于不存在旧材料的运输,存放,可以说是一项绿色技术,更加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5、冷再生的施工运用的是大型机械,相对密集,进而不会太多的干扰到道路交通。不像原来传统方法下的道路修建,许多施工在工地同时进行,对交通带来很大的阻碍,更有利于文明施工。
6、天气对于冷再生技术的运用影响也微乎其微,大雨过后、小雨天、阴晴不定的天气都可以进行施工。
7、交通部在2008年7月1日实行的《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规范》为以后的冷再生施工提供了指导根据和检测的标准。
三、冷再生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在原来的道路修建设计中是将旧沥青混凝土里面和基层全部的清除,然后再重新做基层和路面层。这种技术不仅费用高、消耗时间长、还会长时间的中断交通、产生大量废材料,污染环境。现在的冷再生技术,完全可以利用原来的路做基层,将旧沥青里面铺水泥,由冷再生工艺作为路面的中下层,再由沥青砼上面,这样的冷再生技术不仅消除了原来道路的危害,让其能够得到回复,结构上得到加固,在利用资源上也降低工程成本。成本的降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使得冷再生技术得到更多的运用。尤其是:
1.1、从费用上比较
原来的修建技术需要挖出、运输旧路面(包括细粒式的上层、中粒式的中层、粗粒的下层以及碎石层和底基层),然后再用相应的材料重新修筑道路。冷再生技术的运用就只用清理上层,下面的只需要铣刨、摊铺、碾压,基层完全可以重复利用。在费用上就多了清理中下层和低层材料以及运送,从分析上看出,基本就多了一倍的费用支出。
1.2、从质量上比较
对于旧材料重复利用,原来路面的几何线路可以得到完好的保存,因为经过碾压等工序,使路面的强度、抗水、抗疲劳度都远胜传统工艺,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质量的提高,就不用重复的维护,提高了道路使用年限。
1.3、从修建工期上比较
道路修建的时间缩短,道路畅通,能够更好的促进周围的经济发展,更是和修建道路承包人员切身利益挂钩,多一天就要多出所有人员工资和全天的开销,修建是一个大工程,拖的越久,赢利就越少。
2、社会效益
国外的冷再生技术在1973年引起了美国的重视,并且在全国广泛的进行研究,到了80年代末,再生混合材料的设计、施工等都得到加深研究,到目前为止,其重复利用率达到80%。国外对于这项技术的重视,也反映出冷再生技术的实用性,也得到了国外大多数人的支持。我国对再生利用的研究也开展的比较早,在1982年,交通部就将再生利用作为重点科技项目下达,之后进入21世纪,无论是华北高速的再生养护,还是浦东建设的试用都证明冷再生技术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冷再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道路工程修建的巨大变化,也推动了人们对于冷再生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成为修建道路减少成本的有利支撑,冷再生技术的效益不断提升,成为了道路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传统道路修建模式的停止试用,冷再生技术趋于稳定状态,从而效益也明显的增加。
二是加大资金筹措。发挥各方优势.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修路的积极性,要动员各种力量.努力争取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有关道路建设方面的项目和资金。要灵活运用“一事一议”政策.发动群众自愿捐资修路。要倡议动员家乡在外的知名人士和社会贤达捐助融资,架桥修路,贡献家乡,造福乡邻。同时,要加强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资金管好、用好,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做好前期工作。做好规划.还要认真研究全市、全省和全国公路建设规划,要高度重视农村道路建设中长期规划的严肃性、重要性.按规划逐步实施。不仅要认真落实全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侧重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搞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与省、市交通和发改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申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上的投资计划。加快路网体系建设,实现区内规划项目与全省、全市路网结构充分、有效地对接。
四是落实优惠政策。农村公路建设中.工程沿线乡镇应无偿为项目建设提供料场、取土等临时用地,要严格落实《省实施通乡公路建设项目优惠政策规定》文件精神.对涉及到林业、电力、水利、通讯、管道等部门和行业的问题均由相关部门自行解决.免征河道采沙费,植被保护费,保证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
【关键词】城镇道路 工程项目 实施过程 造价管理
道路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中把工程项目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城镇道路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城镇道路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既要全面,又要有侧重点。项目的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重点。
一 加强招标管理
道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是道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可以提高城镇道路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保证道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缩短城镇道路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城镇道路建设单位可以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手段进行道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城镇道路建设单位在进行招标工作时,招标文件中不仅要包括通常的内容还必须提供工程的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报价参考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道路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提供工程量清单时,要按照国家或地方颁布的计算规则,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并予以统计、排列,从而得知清单。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编制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预算业务知识,这样才能在工程量计算时不重不漏。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项目应具有概括性,条目要简明,同时不能出现漏项、错项,应保证计价项目的正确性。要将不同等级要求的工程区划分开,将情况不同、可能要进行不同报价的项目分开。另外,因为工程量清单中计算出的工程量为不完整工程量,考虑道路建设单位的利益,应明确中标价中的综合单价为不变价,工程量清单的数量按实际施工实做实计。
在评价中,审查投标单位报价应该做到总报价和单项报价的综合评审。总报价符合要求并不能说明单项报价符合要求,总报价最低不能说明单项报价最低。另外,也要做到单价和相应工程数量的综合评审,工程数量大的单价要重点分析。还要做到单价与工作内容、施工方案、技术工艺的综合评审,从而择优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
道路建设施工合同是道路建设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要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造价。在合同签订后,要做好合同文件的整理工作,合同及补充合同协议及经常性的工地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等作为合同内容的一种延伸和解释,必须完整保存,同时建立技术档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积极主动措施。
二 细化施工管理
1.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在城镇道路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 左右。因此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严把变更关,将工程预算控制在概算内
在城镇道路建设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有很多,给工程造价留下活口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而且应尽量提前实现这类型变更,减少损失,因为已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工程内容还需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
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掌握工程造价变化
在城镇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道路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变更一旦发生就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事情积压成堆,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道路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
4.技术和经济结合,加强投资控制
切实有效的投资控制必须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所以,城镇道路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和素质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办公作风,协助施工方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人财物,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方联系,选择既科学又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克服盲目指挥造成的浪费,充分重视节约投资的重要性,特别是负责项目的工程技术员应与经济人员互相结合,实行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三 严格结算管理
在工程竣工决算时,城镇道路建设单位的审核人员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于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等一律削减费用,严格把好审核关。
对工程量的审核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不能多算或不规则计算,在要求施工企业报送相应的工程计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细表的同时,建设单位也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和材料用量明细,这样比照审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审核。在结算审核中,还应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结算书中分项的正确性及准确性,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
参考文献
[1]李玉飞.论道路建设工程中的造价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