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针织服装品牌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

第1篇: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但是,我国服装生产发展仍是以数量型增长为主,行业内以低价位竞争为主,创新方面还很不足。我国服装品牌有很多,但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很少,没有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服装文化。

我国服装品牌发展概况

中国服装市场正处于平稳增长、活跃上升时期,我国服装品牌呈现地区性发展。浙江目前是中国服装行业中最活跃的地区,此外,江苏、广东是外向型加工企业为主。再者,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服装已不再只有御寒蔽体的功能,人们对服装个性化的需求明显增加。此外,高档服装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缺少在世界上知名的品牌也是中国服装业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国服装品牌现存问题

首先一点,设计薄弱,内涵不足。很多设计师的创作还是在拷贝国外的款式,没有自己明确市场定位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具有吸引力的。第二,品牌延伸过快。当品新产品和原有主打产品的市场不同时,会使品牌形象变得模糊,影响品牌独特的识别。第三,中国服装加工贸易占据服装出口的半壁江山。许多企业放弃自己的品牌,进行贴牌经营。这将导致品牌建设资源的匮乏。

我国服装品牌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商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品牌独特的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附加值将是企业获利的源动力。在服装行业国际化大环境下,质量与创新已不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性的品牌形象塑造与管理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有力武器。

我国服装品牌形象塑造的途径

1.明确定位,提炼品牌内涵

我国服装品牌建设首先要明确品牌的定位,全方位地提炼品牌的价值观和内涵,以此建立品牌个性形象。品质、品位的提升,才能让品牌在如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2.完善终端视觉形象

终端店铺是品牌形象给消费者最直接的呈现,所以要完善终端视觉形象的各个细节。店铺空间环境,模特的组合方式及系列感,货架上服装的色彩组合,正挂侧挂的搭配陈列,品牌的logo及活动pop,店铺内音乐及视频的播放,陈列道具的点缀等,做好这些细节,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营销氛围,带给顾客以感官享受,加深顾客对品牌的直观了解。如果缺乏终端视觉体验这个环节,很难引起消费者对品牌的亲和力,认知感。

3.合理采用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延伸是企业研发新产品时采用已经在市场上定位成功的知名品牌名称,进行品牌繁殖。但它是把双刃剑,新产品借助原有产品的口碑,可以尽快在市场上渡过引入期;但延伸的不好不但对新产品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会损害已有的品牌形象。浙江服装企业较多采用品牌延伸,基本上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见表1

表1 采用品牌延伸的企业

品牌名称 主打产品 现有产品分类

雅戈尔 衬衫 衬衫、西服、女装、西裤、休闲服

杉杉 西服 西服、时装、衬衫、T恤、休闲服、其他服饰

万事利 丝绸 真丝、针织服装、领带、方巾、女时装

浪莎 袜(裤) 袜子(裤)、领带、丝巾、内衣、内裤、文胸、

4.合理的价格策略

一些品牌服装缺乏市场调研,前期制定的价格较高,销售过程中,会频繁打折促销。商家相互压价,最后有的产品甚至以低于成本价倾销;因此,品牌不能轻易打折,要传达给消费者:产品是高质量的,所以我们的品牌不打折,从而维护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较高

定位。

总结

第2篇: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升级

由于遭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经受很大冲击。因此,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现状

我国通过承接全球服装产业的国际转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贸易国。我国的纺织工业纤维消费量占全球的1/4左右,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6,均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嵌入到纺织服装的全球价值链中(黄永明,等,2006)。宁波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宁波是一个服装大市,服装产业综合实力特别是男装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服装的最大制造基地。2007年,宁波市约有服装企业1200余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568家,服装产量15余亿件,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总能力的8%,服装企业的数量不到全国的5%,但其销售额却占全国的12%以上。2008年宁波纺织服装出口约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的10%。但是与大多数国内传统产业集群一样,宁波服装产业集群价值获取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在参与全球价值链中面临生产和品牌权力的不对称。据统计,宁波口岸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绝大多数出口服装仍然是OEM产品,占宁波市纺织服装出口的80%。绝大部分宁波服装企业都是国外品牌的打工者,甚至连大企业也没能幸免。宁波服装产业集群靠贴牌加工生产,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其生产服装大部分为中低档产品,附加值低。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势在必行。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从鄞州的东钱湖镇至石碶镇的鄞县大道一线和从石碶镇至奉化江口镇(从雅戈尔大道延伸到鄞奉路)一线,长约十多公里的L形区域范围内,象山县、北仑区等地也有大量服装企业分布。其中,L形走廊区域集中了宁波大部分著名的服装企业(包括雅戈尔、杉杉、培罗成、太平鸟、布利杰等知名品牌),其中,雅戈尔、杉杉位居国内服装业十大名牌企业之列。该区域服装制造年总产值达数百亿元,占到宁波市服装制造年总产值的50%以上。全球服装价值链各环节在集群内都有分布,绝大多数企业从事服装制造,其中,L形区域以西服、衬衫制造为主,北仑和象山则以针织服装制造为主。宁波服装产业集群部分主导企业(如雅戈尔等)还进入了全球价值链的设计、营销、品牌环节。

二、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服装制造环节转移的背景下,凭借天然良港北仑港优越的地理条件,宁波服装产业以先进的服装制造技术和悠久的服装文化为依托,以OEM方式参与服装生产的全球化分工。由于宁波服装产业集群以加工制造环节嵌入了购买者驱动型全球服装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价值的创造和增加主要依靠劳动力优势以及规模经济,因此,其价值创造能力和上升空间十分有限。

就价值的保持和捕捉方面而言,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的制造环节。它既与国内其他服装产业集群争夺订单,又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服装产业集群的激烈竞争。就纵向竞争方面而言,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它与价值链中其他环节的企业展开了激烈的价值争夺。占据设计环节的意大利、法国的服装产业集群通过加强原料、设备、服装等相关企业之间的高效率协调运转,不断提高其设计能力,并举办颇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节,从而在设计环节获取更多的价值。而美国、德国、瑞典、西班牙等国的品牌企业则通过全球营销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和国际化品牌运营将价值留在全球价值链的营销、品牌环节。宁波服装产业集群有极强的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动力。

就横向竞争而言,价值链低端制造环节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宁波服装产业集群面临印度、墨西哥、印尼、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由于加工制造环节的行业壁垒很低,这些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随着这些国家服装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全球服装采购商越来越多地采购它们的产品。在国内,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压力来自上海、温州、杭州、深圳、虎门等地的竞争对手。因此,竞争压力也迫使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三、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的制约因素

1、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对全球采购商依赖较大

全球服装价值链制造环节的转移推动了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快速发展,但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嵌入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制造环节也限制了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核心能力的缺乏使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只获取了有限的价值。全球服装价值链属于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其庞大的全球营销网络与接近永久性的品牌效应阻碍了后来者升级。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在原创设计、营销、品牌等环节对后入者设置了很高的进入壁垒。占据全球价值链核心环节的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服装企业及零售巨头,如Uniqlo、Nike、Zara、Adidas,在价值链中占支配地位,协调全球价值链各环节活动,掌握着价值链中的利润分配。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由于核心能力缺乏,对全球采购商依赖较大。

2、全球价值链治理者阻碍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受全球采购商的影响日益深刻,对其依赖性增大,承受着巨大的升级压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OEM的方式从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被认为是获取分工收益、实现技术进步的一条捷径。而跨国采购商凭借对研发、设计、产品终端市场销售渠道、品牌等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控制,俘获发展中国家的代工企业,对仅拥有劳动力资源等低级要素的代工企业升级设置障碍,形成以跨国采购商为主要治理者的俘获式全球价值链,造成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失去升级自,陷入“悲惨增长”境地。宁波服装产业集群需要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升级,而全球价值链治理者则不会轻易让宁波服装产业集群进入全球服装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3、集群企业品牌意识淡薄

宁波服装产业的发展基础良好,加工工艺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都属于一流,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服装品牌企业将订单投向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因此,宁波服装产业集群有着广阔的订单渠道和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从事外销订单的加工制造环节,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讲,利润虽然不高但是收益稳定。而对市场的低驾驭能力,使得建立品牌和营销渠道存在高风险和高失败率,加上资金等因素造成许多企业无法支持高水平的原创设计,尤其是从事OEM可以不用操心设计、营销,也不用担心资金链的断裂(相反,从事OEM可以使许多企业的资金周转期缩短一半),在短期内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集群企业品牌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很大动力去打造品牌或开拓营销渠道。

4、集群原创设计较少

长期从事OEM,使得宁波服装产业集群被锁定在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环节,大部分服装加工企业的设计来自国外客户,除了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不涉足价值链高端的设计环节,设计能力落后。宁波服装产业集群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原创设计,没有自主专利及技术发明。大多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偏低,大多数企业每年的R&D投入在50万元以下。而多数规模较小的企业除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和相关财务人员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管理人员和R&D人员。部分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也主要是在外方提供设计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在专业化设计手段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是服装高技术与专业化设计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服装行业这两个技术的应用率已达到80%,而CAD和CAM的普及率在宁波服装设计中只有30%左右。

5、集群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一个发展完善的服装产业集群需要面料产业、辅料产业、服装机械制造产业、专业市场、会展业、文化时尚产业等相关产业的支持与推动。而宁波服装产业集群除了机械制造、会展业发展相对较好外,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限制了该产业集群向设计、品牌环节攀升。

6、集群相关辅助组织发展滞后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专业市场主要是宁波轻纺城。宁波轻纺城的年交易量为50亿元左右,在衔接下游贸易、销售、物流等环节方面的作用不够明显,与上游生产基地的联系也不紧密。由于中小企业以OEM为主,依托国外的营销渠道,而有实力的大企业倾向于自己建立销售渠道,因此,作为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专业市场的宁波轻纺城,发展相对落后,无论规模、档次、基础配套设施都无法与绍兴的中国轻纺城相比。宁波市服装协会在具体运作以及自身管理方面还带有传统管理模式的色彩,对企业的服务不够。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相关科研机构的服务功能整体而言还不够完善,产业集群研发、设计主要靠企业本身力量。

7、集群服装专业人才缺乏

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阻碍了产业集群升级。服装专业人才包括服装经营管理人才、服装工程技术人才、服装设计类人才、服装操作类技工以及服装教育与科学研究人才。截至目前,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服装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类人才相对短缺。服装教育与科学研究人才缺口较大,能进行服装科学研究,提高服装科技含量的研究人员则更少。

8、集群互动网络发展不够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中大部分服装企业在宁波本地都有供应商。在大企业为核心的垂直联系中,中小企业拓宽了生存空间,大企业则从中小企业日益优异的配套生产和服务中获得了竞争力。但是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内的水平联系还相当缺乏,主要表现在同类企业间交流不够,以及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组织、政府之间交流不够。调研中发现,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同水平层次上的中小企业之间互动不够,同类大企业之间的联系则更少,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有意识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而许多同类的中小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紧密协作的互动网络,集群的系统功能尚不完备。仅以集群式创新为例,在调研中发现,集群式创新的优势在宁波服装产业集群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大部分企业都是选择与客户或供应商进行垂直合作或者是自主研发,与其他本地企业合作或于与科研机构合作的企业比较少。集群网络的本地根植性不够强,导致了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流动受阻,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升。没有充分发挥集群学习、集群式创新的作用,不利于产业集群技术能力升级和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升级,更无法发挥产业集群集体力量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升级。

四、促进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1、加强集群学习,促进产业集群技术能力升级

促进集群企业之间的协作,加强集群学习,提高集群学习效率,促进产业集群技术能力升级。集群服装企业在做贴牌的同时要把握模仿学习的机会,提高服装设计的创新能力。有实力的企业还可以与国际品牌企业联盟,开发新产品。集群企业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产业集群技术能力升级提供制度保证。

2、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升级

集群内企业不断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不断优化和提高企业及相关机构之间在供应链体系上的运作效率,集群成员个体相互学习、互动式创新,最终促成集群区域创新系统的升级,实现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升级。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看,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可以在OEM基础上,通过知识整合,能力提升,在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升级的基础上,发展到自我设计生产模式,再发展到品牌制造模式,最终在发达的区域创新网络基础上,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直至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从而获取最大的增值份额。同时,政府要在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培育区域创新文化方面下工夫。应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共同筹建服装产业信息咨询与策划机构,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

3、促进产业集群外向关联升级

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在与国外品牌企业的联系过程中,无品牌OEM企业应着重获取有关设计方面的知识,积极与全球价值链治理者在设计领域进行合作。品牌制造企业应着重学习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营销技术以及品牌的经营与管理,发现市场需求,开拓产品的国际营销渠道。在外部联系中吸收利用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信息、技术和知识外溢,争取在全球价值链上提高价值创造和价值捕捉的能力,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攀升。规模化、品牌化的企业要“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加强与其他地区集群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后者已经形成的专业化优势,共同发展。发挥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和宁波国际服装节的平台作用,强化其国际化、时尚化的特点,推进世界顶级的服装品牌同宁波的服装企业开展服装设计领域的合作,加强外部联系,促进本地企业接触国际市场。

4、加强集群治理,促进集群平台发挥作用

加强集群治理,促进集群平台发挥作用,加强集群内部的水平联系,促进企业间积极互动。发挥宁波市服装协会、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管理办公室、地方政府等集群治理行为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集群学习机制和集群式创新机制,让知识在不同背景的群体间流动,加强学习效应,激发集群的创新能力,增强集群的根植性。通过集群治理,促进集群平台发挥作用,有利于产业集群技术能力升级和创新能力升级,也有利于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升级。

5、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价值获取能力

提高在服装设计研发环节的价值获取能力,培育集群自身高级要素,实现从高端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引进国际一流的服装设计人才,并在意大利、法国这些设计比较发达的国家建立服装设计中心。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内的服装企业应进一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培育贴近本土的设计研发能力和营销渠道,培育具有控制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经销商,培育“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乃至世界名牌,这是升级到全球价值链核心环节的基础。实现从高端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借以摆脱俘获型全球价值链。有一定实力的服装企业也可以通过直接并购国际品牌,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潜在规模、内在结构及引导政策研究”(10CJY035);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以浙江产业集群升级为例”(08CGYD038YBB);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培育对象研究课题“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宁波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G11-XK11)。)

【参考文献】

[1] Humphrey,J.,Schmitz,H. 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2002,36(9).

[2] Humphrey J.,Schmitz,H.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R].IDS Working Paper,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Sussex,2000(3).

[3] 陈晓峰、邢建国:集群内外耦合治理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基于家纺产业集群的例证[J].当代财经,2013(1).

[4] 贺赛龙:基于产业集群的宁波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当代财经,2005(4).

[5] 黄永明、何伟、聂鸣: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5).

[6] 吕文栋、张辉: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2).

[7] 王传宝: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以浙江产业集群升级为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8] 张洁: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湖南大学,2007.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