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饮食营养与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饮食营养与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饮食营养与安全

第1篇: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区在2016年开始将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并重运用于日常食品与公共卫生监管中,分析实施前后1年时间内,我区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情况。1.2方法:综合分析当前我区在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强化措施,从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两方面出发应对食品安全中潜在问题:1.2.1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现状情况。①食品营养情况。结合对我区食品营养情况综合调查可以发现,食品营养工作质量不佳的情况较为严重,存在有多方面问题。诸如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针对食品营养情况进行检测;食品中有关添加剂类型尚未说明;食品营养标准尚未完善;未对食品原材料监控工作加以重视等。同时,社会群众对于食品营养的重视程度不高。②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因食品卫生监管方面存在有一定缺陷,使得不合格产品大量存在于市场中。具体而言,当前食品卫生监管存在问题主要有2点:a.法律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食品卫生监管条例。b.分段管理中,各级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2]。1.2.2强化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的对策:①引导居民按照多样适量的方式进行饮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按照多样适量的方式进行饮食,可有效满足人体对于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可有效避免因长时间摄入单种食物而出现营养失衡甚至“食物中毒”。避免患者出现细菌性或者生化性食物中毒的情况。从当前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市面上各类食物或多或少残留有毒素、激素等。摄入食物单一,很容易导致其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同时,在该饮食模式下能起到对居民胃肠、肝肾功能保护的作用。②提升居民对食品营养的重视程度。在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的情况下,居民对食品营养重要性认识程度有所降低。为此,必须通过健康知识讲解的方式引导居民对该方面内容加以重视,鼓励其做到营养均衡,不食用三无食品。③强化食品卫生监管。有关食品检测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其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各方面食品质量监控工作。并落实食品检测责任制,针对不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管理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惩处[3-4]。1.3观察指标:针对实施前后我区食品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各方面数据进行处理,按照%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以χ2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前一年时间内,我区共发生8例食品安全事件,而实施后仅1例,实施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发生前,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居民健康。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食品安全问题在日益严重,导致居民患病率在持续提升。食品安全“双重挑战”于近几年被社会所重视。为有效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处理,我区从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针对当前我区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监管对策。从提升居民对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视程度、均衡饮食以及强化食品监管部门职责等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综合对比实施前后各一年时间内食品安全不良事件可知,在该监管体系的作用下,食品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饮食健康[5-7]。总之,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是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内容,以及需要在后续工作中持续进行重视与处理。

作者:于宏 单位:鞍山市千山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大队

参考文献

[1]李宁.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及应用[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35(1):1-5.

[2]张晓伟.浅谈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10-11.

[3]王慧.浅谈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的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食品安全导刊,2015(21):45.

[4]胡承康,白玉成.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5):427-430.

[5]魏建勋.某市食品小作坊卫生安全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91-492.

第2篇: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食品 营养 卫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92-01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大多在15-18岁左右,他们不同于普通高中和大中院校的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会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正处于体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各种营养素需要量较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营养素平衡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不仅对于促进他们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将对他们将来服务的人群产生广泛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营养知识处于较低的水平,他们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教育,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各类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了解很少,哪些食物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怎样去进行食物的合理搭配都不清楚;同时他们也不关心个人营养状况,在饮食与健康方面也存在许多误区和盲区。据统计,中职学生的消费构成中36%用于零食和饮料,一些危害健康的行为如不吃早餐;不喜欢喝水,以饮料代替水喝;喜欢吃冷饮;爱吃膨化、油炸、方便食品等占用一定的比例,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长。因此,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营养与卫生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营养理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中职学生进行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中等职业学校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在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教育方面很薄弱,教育上几乎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知识。据调查,78.6%的学校没有关于学生营养工作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只有该校有酒店专业和烹饪专业的,才会给该专业开设这门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

2 中职学生营养与健康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大部分为在校住校生,一周有五天在学校吃住,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的日常饮食完全由自己来把控,一方面由于学校的餐厅条件有限,很多学生会选择去小卖部买些食品作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再者中职学生的营养知识严重缺乏,在饮食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碗桶装方便面、一包辣条作为自己的午、晚餐,更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或爱美减肥选择不吃早餐。另外一部分不在学校住宿的跑堂生,由于早上时间紧张或者父母来不及给孩子做早餐等家庭原因选择不吃早餐,在上午十点左右选择在小卖部买些零食充饥,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营养素不均衡,同时进食含有大量添加剂和防腐剂等的食品,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身体健康,出现了贫血、低血糖等严重损害健康的营养性疾病。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中职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教育,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3 提高中职学生饮食质量的措施

3.1 中职学校应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教育

中职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了解基本上只是依赖于广播电视、网络等的间接宣传,或者是家长的谆谆教导,接受的途径和渠道少,根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学校应加强中职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进课堂,校园网络的宣传、广播,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途径进行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平衡膳食观,增强合理营养知识。

3.2 改善食堂条件,加大食堂从事人员的培训

很多学生选择不去食堂就餐,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食堂条件有限,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改善食堂条件,加强食堂管理,应配备具有一定营养与卫生知识的厨师,对于其他从事人员,加强其对营养知识的培训,使食堂能够提高饭菜质量和卫生,在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讲究营养配餐,以保证学生的饮食健康。

3.3 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的营养卫生知识水平

学校可以建立家校网络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坚持向家长进行健康行为、平衡营养及合理饮食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营养与卫生知识水平,这样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3.4 加强学校小卖部的管理

学校小卖部是学生购买零食的主要场所,一方面适当缩短学校小卖部的营业时间,提倡不向学生出售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会成员专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学生购买零食时进行适时地教育和引导。

中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会对成年后乃至一生的健康产生影响,从学校、家庭、食堂、小卖部等各方面对中职生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食品营养与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食主食、蔬菜,少吃零食,并能够对自己在饮食行为上的不科学进行及时的纠正,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梁少娟.教育干预对中职生营养K-A-P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02).

[2] 李鸿勇,卢向红,范国正.娄底市620名中职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报告[J].求医问药,2012(11).

[3] 刘毅,袁月华.《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与高职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相结合的策略与效益[J].职业时空,2012(06).

[4] 刘成汉.中职生饮食消费问题分析与纠正对策[J].质量探索,2016(01).

[5] 武文平.中职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研究[J].新课程.2012(03).

第3篇: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健康;合理膳食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28-01

民以食为天。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饮食的合理平衡是我们健康的首要因素。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正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而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暴光,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 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和蒙牛“OMP事件”等等,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食品安全涉及我们的健康,买到放心安全的食品是最基本的。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膳食平衡,来维持自己的健康呢?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除了应该提高对不健康的食品的认识以及检举揭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之外,还应该学会从我们自身的日常膳食中来维持健康。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饮食观念要随着饮食科学文化的发展不断更新,在追求食物色香味美的同时,更要注重食物的合理选择,达到营养、健康、卫生的要求。而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类、维生素等等。恰恰各种营养素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补充。因此为了满足人体营养多方面的需要,必须尽量做到食物的合理搭配。

有营养师提出:早餐吃得好,午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组织的正常代谢依赖着必需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又通过合理膳食而获得。营养因素对疾病的防治以及衰老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晚年的健康状况更为密切。营养不足会使人体体质下降,容易发生疾病,加快衰老。营养过剩又会给人带来麻烦,如肥胖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膳食呢?

第一是全面平衡,即样样都吃,不挑食,不偏食。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第二是适量。太胖或太瘦都不利于健康。既往养生经验提出 “食不过饱”的主张,其目的就是要使饮食适度,饥饱适当,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过胖或消瘦。

第三是三餐要合理。要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切忌暴饮暴食,提倡不吃或少吃零食。一日三餐中每餐的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天总热能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较为合适。

第4篇: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孕期营养指导;重要性

妊娠期并糖尿病的临床发生率比较高,且据统计,近些年呈现出上升趋势,对更多的孕妇及胎儿造成了困扰。由于合并糖尿病后临床不具比较明显的症状,因而容易出现遗漏,增加了孕妇产后继发糖尿病的可能性,以及出现巨大胎儿、畸形胎儿、早产胎儿及死胎等的几率。对妊娠期孕妇通过筛查确定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给予特殊的孕期营养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我院即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0例妊娠期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对确诊合并糖尿病的30例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临床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1240例妊娠期孕妇,筛查后确诊合并糖尿病的孕妇20例,列为观察组,在糖尿病筛查后进行孕期营养指导;随机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孕妇中合并糖尿病的20例,列为对照组,在糖尿病筛查后未专门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6-34岁之间,平均28.3岁;对照组年龄在25-32岁之间,平均27.8岁。两组患者孕周均在24-28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筛查方法采用WHO糖尿病委员会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筛查。将50g葡萄糖与200ml生理盐水相融合后口服,并于1h后对患者抽血对血浆葡萄糖的含量进行测定,葡萄糖含量超过7.8mmol/L的患者进行OCTT(葡萄糖耐量测试)。具体方法:患者在测试前一晚20:00后禁食,并于12h后,即第二天晨起8:00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将75g葡萄糖与300ml生理盐水相融合后口服,并于服用后的0、1、2、3h分别对血浆葡萄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如果OGTT中4项中2项及以上发生异常,以及空腹血糖2次超过5.8mmol/L,则可诊断为妊娠期并糖尿病症状[1]。

1.3孕期营养指导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饮食营养指导,既保证母婴营养的平衡,又能对孕妇的血糖进行很好的控制。

1.3.1钙的足量摄取孕妇孕周在24周以后,对钙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孕妇由于血清蛋白降低,钙的含量容易出现不足,及时进行钙补充,多食含钙丰富的豆制品和奶制品等,可以降低早产胎儿以及妊高征的发生几率。

1.3.2饮食营养均衡在控制血糖避免胎儿出现胰岛素增加的同时,应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避免因营养不足引发酮症酸中毒,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类的摄取比例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2]。

1.3.3纤维的足够摄取应让孕妇摄取足够的纤维,不仅保证营养的均衡供给,且由于纤维对孕妇餐后和空腹血糖的降低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应尽量在每餐的饮食中适当搭配富含纤维的食物和蔬菜,如,玉米、黑米、荞麦、燕麦、红薯以及海带、木耳、胡萝卜、芹菜等[3]。

1.4统计学方法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观察组总体筛查结果对1240例妊娠期孕妇进行筛查,50g葡萄糖筛查结果:结果阳性127例,占10.6%;空腹血糖异常10例,占0.83%;糖耐量异常51例,占4.25%。后经75g葡萄糖筛查,并结合临床病理知识诊断出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孕妇为20例,占1.6%。

2.2两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两组均出现了巨大胎儿、早产胎儿、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妊高征几项不良情况。观察组以上几种情况的发生率依次为5.0%、15.0%、15.0%、5.0%、5.0%、5.0%;对照组以上情况的发生率依次为50.0%、35.0%、35.0%、25.0%、35.0%、25.0%,另外,对照组出现2例产后出血患者,占10.0%。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对妊娠期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十分必要。由于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在临床上并不具明显的体征以及相应的症状,如不进行专门筛查,很容易出现漏诊。而一旦合并糖尿病后,母婴的安全性易受到很大的不良影响,巨大胎儿、早产胎儿、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以及妊高征的发生几率明显出现上升,因此,对孕周在24-28周的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保证孕妇健康顺利实现分娩,减少分娩的风险,提高婴儿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GDM临床管理方面,医师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经50g糖筛查检出的GDM孕妇经由普通产科门诊转至专人进行备案并接受宣教,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孕妇糖尿病可能对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自身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对GDM的疗效和重要意义。基于GDM的特殊性,孕妇一方面会担心GDM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没有自觉症状,会影响其面对现实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需特别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同时,管理者需具备充分的责任心,不仅要传递科学的知识,还要解除孕妇的思想负担及焦虑,必要时同时对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利于其在饮食调整或运动治疗中做到积极配合。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明显增高,糖尿病症状明显或出现尿酮体及其他严重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应立即建议住院治疗。②可将孕妇转诊至相应科室接受指导,如营养科或专职营养师,但同时需嘱其按时返回接受餐后血糖监测。在条件不允许的医院,可按照饮食设计步骤,同时记录饮食日记。根据餐后血糖情况在孕妇可接受的范围内调整饮食,切忌出现过度控制饮食后的饥饿及营养不良。在饮食治疗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随访孕妇体重增加及胎儿生长发育情况。③根据孕妇的实际工作及生活习惯指导运动方式及方法,同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避免过量运动后低血糖的发生。④根据欧洲围产医学会制定的《妊娠糖尿病诊治规范》单独采用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达到满意的血糖值,时限不应超过2周,如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或尿酮体阳性,需及时建议转诊至内分泌专科医生进行胰岛素治疗。⑤对采取任何方式处理的GDM孕妇,在整个围生期均应定期电话沟通,了解血糖、体重增长及胎儿监护情况。⑥GDM孕妇远期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高因此在其产后必须保证定期随访。

本文统计资料也充分显示,在对糖尿病筛查后进行合理的孕期营养指导,较之筛查后不进行饮食营养干预的患者,在不良情况发生率上明显更低。通过糖尿病的筛选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进行有效的孕期营养指导,借助于患者在饮食上的平衡,对孕妇的血糖进行合理的控制,并保证母婴营养的科学供给。通过减少孕妇饮食中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蔬菜、水果等的摄取量,并增加营养的同时,增加能对血糖起到分解降低作用的纤维类食物的摄入,对孕妇和胎儿起到营养保证作用。充分表明,对孕妇通过糖尿病筛查,并对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对提高母婴安全性具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黎肖梅.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孕期保健的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0):254-256.

第5篇: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如何吃得“既营养、又安全”呢?上海中医药大学樊民胜教授撰文:“怎样吃得既安全又养生”(刊于上海《家庭用药》2012年4月号),提出了三个现实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今就按照樊教授的“思路”,加以择录和补充,以扩大“既营养、又安全”的视野。

一、一副中国胃、敬畏中国饮食文化

樊教授文中写道:“在吃什么和怎样吃的问题上,我们不拒绝科学,不拒绝西方食物,但我们更应该敬畏传统,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饮食)文化历史,传统的食品都是祖先经过几千年筛选和留下的,是宝贵的(饮食)遗产,这是最健康、最适宜中国人食用的食物。”

我国改革开放引入了大量的西方(饮食)文化,加上媒体的宣传,一部分年轻人放弃了中国的传统饮食,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喜欢(舶来品)汉堡包、冰淇淋、炸鸡这类的洋快餐。实际上从营养学上说,洋快餐除了方便快捷,几乎一无是处;首先是食物中肉素太多,增加了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其次是不适合我们中国人的体质。当然,外国好的食物比如咖啡,我们是可引进和学习,但我们饮食的主旋律还应该是中餐,我们不仅有颗中国心,还有个中国胃。

在不否认西方饮食文化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上下五千年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人的胃是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适宜食用中餐。

我国对饮食文化的研究,一直集中于经验和积累,以及对饮食文化现象富有哲学意识的解读,从宏观的角度来阐述食物对人体的各种影响和裨益。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则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化学结构。

20世纪初,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各种西方饮食文化蜂涌而入,给我们数千年的文明古国的饮食文化带来冲击,为了适应新潮流、新趋势,更注重了从食物的化学结构和营养成分方面进行研究。令人骄傲和欣慰的是:我国的饮食习俗和内容与科学方法,研究人体健康营养结构,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显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超凡魅力和丰富内涵。虽然如此,在吸收西方饮食文化的同时,使我国烹调知识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化。在烹调的实践中,采取“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使许多食物“中菜西做”或“西菜中做”,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民族的饮食文化内容,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烹调营养之学。

众所周知,我国的烹调知识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的美食佳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但由于我国的烹调方法的繁琐和复杂,工夫奥妙,不易掌握,难以适应今日“快节奏”的步伐,因而各类方便食品一经问世,便很快地被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

据牙科医师研究,人的牙齿中,撕咬肉类的犬齿有4颗,而吃蔬菜的门齿、臼齿却有28颗之多,这“一与七”之比,说明了人类是以吃素为主。但来自东邻——日本的警报,却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本名叫《四十一年的生命》的新书,在日本引起轰动,因为此书作者预言:1959年以后出生的日本人有半数将在41岁时死去,其余的也只有二成能侥幸多活10年。其原因何在,是因为1988年日本死亡人数要比上一年(1987年)增加42 000人,打破了10年来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的局面。在死亡人数中,患有因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引起的心脏病、卒中等疾病比例急剧增加。营养学认为:这同日本人的膳食逐渐向西方快餐化的“高品质”饮食靠拢有关。如今日本人的热量摄入中,脂肪比例已从7%增至28%,所以有识之士呼吁:回归自然,多食素食。

我国居民的膳食,基本上还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以动物性食物为辅。但一些食品加工厂总以参照西方配方、制法为时尚;“洋食”挤占国内市场势态业已形成,这不是好兆头。有些人喜精厌粗 、喜荤厌素的饮食方法更令人担忧,所以重新提倡植物性食物,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平移”,而是螺旋型的上升。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近年来,“富人吃素,穷人吃荤”的戏谑之言,反映了这一趋势。这就是说,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并懂得一些养生之道的人,现在都注意到了吃一些对身体有好处的蔬菜。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又不大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的人,则仍然大量摄入肉类。

南京“易安居士”李清照,说过这样一句话:“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绿”代表植物性食物,“红”代表动物性食物,古人训示,应当记取。

一些医生常说:“如今一些患者,大多患有疑难杂症,这与当今所谓‘生活提高’,多吃荤食有关”。

由此看来,樊教授的忠告,“一副中国胃,敬畏中国饮食文化。”回归大自然,如今已“人心所向”,也是健康长寿的“良方”。

二、多在家吃,吃家常菜

樊教授首先指出:宴请现象不知何时已成“文化”。各个阶层、年龄段均流行下馆子,越来越多的人连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也选择到饭店吃。且多吃山珍海味,少吃蔬菜,造成越来越庞大的“三高”人群。其实吃好不一定要山珍海味。“物以稀为贵”但稀少且价格昂贵的不一定是好东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指出:燕窝的营养价值不高,从纯营养的角度讲,甚至不如鸡蛋和牛奶。体坛名人姚明则拒绝鱼翅,其实鱼翅本身无味,只是配料多才味道鲜美,且鲨鱼位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在污染严重的今天,其体内的毒素也很高。

樊教授的指出,既忠肯,又实在。事实上,如今的“富二代”,从未进过自己家中的厨房门,而是约上三朋四友,进出饭店,作为时尚,显富。

我家女儿,为了对我们这一辈父母“孝心”,每当在她的休息日,常打来电话说:“今日不在家里吃饭,到××餐厅涮一顿”。以表对长辈的“孝心”、“关心”,其实,对我们一代长辈来说,女儿这一“举动”,我们并不赞同,“涮一顿”,起码花上几百上千元,花了我半个月的退休工资,在有些“心痛”之余,还“感慨”地说:“没有吃饱。”现在一些“富二代”,不讲究“吃饱”、吃实惠。而讲究“时尚”、“随潮流”,还扬言:“吃遍世界风味,不虚过此一生”而自乐,实在有些“得不尝失”的遗憾。

“富二代”的所谓“富生活”,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呢?三天两头闹头昏,隔三差四住医院,这就是所谓“富生活”的下场。

据饭店老板讲:“客人大多是年轻人”。医院的医生说:“看病的大多是年轻人”。看来当今的社会年轻人成为饭店、医院的常去处。究其原因:“食无定处”。

确实,如今一年一度的年夜“团圆饭”都光顾饭店,也已成为“时尚”、“定规”。所以上海的一些饭店,每年吃年夜饭的,在除夕前三后四,都订得满满的。为了满足“需求”,一日开三次(下午一次,晚上两次),还得按时赴席,过时作废。我家有一位亲戚,每到除夕前三四天,就打来电话预约:“×日×时,在××饭店吃年夜饭。”记得有一次,三位亲戚打来电话,都预约吃年夜饭之事,这可急煞我们俩老,如何办呢?俩老作了“商议”,对其中一家只好婉言谢绝,其他两家把我们俩老人分开赴约。“人家团圆了,我家却分散了。”吃“团圆饭”,成为“分散饭”,心中不是滋味。

看来此风不宜长,还是在家里吃好。

樊教授指出:家常菜,少添加剂、调味剂,清淡营养,绿色自然,简单健康。

我女儿就经常到××饭店用膳,并常说:××饭店的菜特别鲜。可是每当她回家后,总感到口渴,于是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味精是众知的助鲜添加剂。在菜里多放一点,就会感到特别鲜美。

为了证明此事,由于女儿经常在这里用膳(我也经常被邀之列),从经理到厨师也“混熟了”,于是有一次我有心去厨房问一下厨师:“师傅,你烧的菜为何这样鲜?”厨师一看是熟人,就坦率地说:“菜鲜不鲜,关键一点是味精,一碗白开水,放点酱油、葱花,再点味精,就会鲜得秃顶”。看来这家饭店的鲜味,不是来自原料的本身,而是味精挂“帅”之故。所以女儿每次用膳后会感到口渴。

再者,多在家里吃,节约、健康。首先一点,在饭店吃饭,利润少则几十倍,多则一二百倍,几块钱、甚至几毛钱,要卖几十元,以至几百元。其次是健康,就是用油来说,家庭用油,一定不会用地沟油,而有些小饭店或排档,为了节约成本,以地沟油充数,这不是有害于健康吗!

三、吃新鲜的当令蔬果,喝白开水

樊教授指出:不要因稀有和高价去追捧“反季节”的蔬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季节性的蔬果已成为常年性了,就番茄来说,是夏秋季的蔬菜,可是在农贸市场却一年四季都有供应,据有关部门分析,反季节的番茄,其成分有所改变,有些成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再说草莓,这本是夏令的水果,如今也几乎四季都有供应,而且颜色更鲜红,个儿还更大,售价也更高,诚可知,这种“夏令”时果,在冬、秋、春上市,分析所知,有的用人工添加剂造就,这种人工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樊教授提出“喝白开水”的新见解,颇有新意。饮水方面,可喝各种中国茶或者白开水,以白开水最安全最健康,瓶装水(大概指的矿泉水)……,但营养价值却不一定比白开水高。

第6篇: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一、加强食物与营养发展工作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食物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全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是,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消费差距仍然较大,食物供给的结构、质量,距广大人民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营养健康科学知识不够普及,不良饮食习惯较为常见,给社会带来巨大医疗成本,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食物营养发展工作势在必行:

(一)食物生产不适应营养需求。优质食物的品种及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不协调,特别是安全有保障、质量有标准、产品有标识的优质食物比重较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多数农产品生产方式粗放,清洁生产及健康养殖技术滞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部分加工食品过度追求精细,致使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损失,造成食物资源浪费。 (二)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双重挑战。我国城乡差异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致使居民食物与营养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相当比例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膳食营养摄入不足,贫血、营养不良发病率仍然较高。有关部门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约有20%的城乡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其中以营养缺乏性贫血最为常见,并导致多种慢性疾病。新兴城镇地区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快,居民因营养过剩而引发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人数不断增多,并向低龄化人群蔓延。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糖尿病的比例为1.9%,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5%)的4倍,成年糖尿病患者大约8200万,糖尿病前期的人数大约有3.34亿;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孩子中有1/3出现了至少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但健康的生活习惯没有跟上,导致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工作提出了严重挑战。 (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屡有发生:部分食用农产品存在农药、兽药、重金属残留超标;食品加工过程中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一些小作坊、小食摊卫生条件令人担忧、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等。另外,农村地区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一些地区甚至尚为空白。 (四)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健康。由于膳食营养与健康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滞后,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较低,特别是中低收入地区、教育欠发达地区和新兴城镇居民的科学膳食消费意识更为淡薄。另外,受不健康饮食文化的影响,大吃大喝陋习屡禁不止,既不利于健康,又造成很大浪费。

二、食物与营养发展要进行四个战略转变

我国食物生产、消费、营养由不同部门管理,三者难以协调同步,导致当前食物与营养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粮食、畜产品、果蔬等主要食物供需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市场波动频繁;主要食物生产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多品种、个性化需求,常常出现短缺与过剩并存;食物生产与居民营养需求相脱节,既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又使得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进行战略转变:

(一)由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决定营养,向营养决定消费、消费决定生产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提高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水平,改变传统的“生产什么、就吃什么”的方式。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发挥市场在食物生产与消费结构中资源配臵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建立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实现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决定营养,向营养决定消费、消费决定生产的转变,进一步探索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信息的优化配臵方式,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科学转变。实践证明,居民预防和控制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和营养相关疾病,关键是要掌握科学的营养知识和健康的营养消费理念。我国城乡居民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较低,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即摄入不足、膳食过量和过分追求食物精细化与贵重化,忽视营养结构合理搭配,再加上饮食不科学,造成营养性疾病高发。因此,在坚持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的同时,还要把科学饮食放到同等重要地位,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科学。 (三)由传统农产品生产向高端农产品生产转变。随着全社会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必须顺应人民要求和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大力发展安全优质、有品牌保障的食用农产品,加强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质量安全认证进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把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扩大总量规模,加快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突出区域生态优势,适度发展有机食品。使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地域性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不断增加。 (四)由初级农产品销售向加工食品转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营养均衡、方便快捷的加工类食品备受青睐。要增强对主食加工化营养的指导,制定米、面等主食产品加工标准,推进主食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调理食品、休闲食品等新型食品工业。

三、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对策和建议

第7篇: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举措一:家园合作。构建家园互动的饮食教育管理模式

1 家园互动,层层落实。为让家园双方真正成为一个教学共同体,我园首先建立起平等、融合、环环相扣的组织网络,强调联网管理,变“单行线”为“立交桥”。单是交流的方式就有:(1)口头交流(面谈、电话、家访、讲座)。(2)书面交流(家园联系栏、宣传橱窗、幼儿成长档案、园报)。(3)影视交流(拍摄DV片、照片)。(4)网络交流(建立博客、邮箱、QQ群,在班级“翼校空间”开辟“幼儿健康饮食教育”专栏)。

2 家园融合,双双提升。活动是促进并实现家园融合的有效载体。为此。我们注重资源的整合、活动的创设。以达成教育成效的最大化。(1)展示性活动。比如开展妈妈厨艺大比拼、幼儿饮食故事大赛、亲子健康饮食知识竞赛、木偶剧表演等,帮助教师、家长、幼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2)助教活动。比如请家长来园开展“我家的特色菜”“营养师来园了”等助教活动。(3)协同性活动。比如开展亲子花色点心DIY、健康饮食教育主题家长开放日、营养分析会等活动。(4)特色性活动。比如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厨房,帮助择菜、洗菜,学习自己拌蔬菜沙拉等。

举措二:家园合议。确立幼儿饮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在家园合议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幼儿健康饮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 目标。针对幼儿的:(1)认识各种常见的食物,知道一些简单的营养知识。(2)愿意亲近食物、接纳食物,喜欢吃健康的食物。(3)有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具体为:①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②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地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③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菜;餐后将餐具放回原处。针对家长、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生的:(1)了解幼儿科学饮食的相关知识。(2)掌握幼儿园、家庭膳食的科学搭配。(3)树立安全饮食的意识,如了解哪些食品是不能同时食用的,哪些进食方法是不安全的。(4)注重言传身教,养成自身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2 内容。(1)创设良好的家庭、幼儿园进餐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信赖感。(2)密切家园联系,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进行必要的进餐技能指导,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3)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利用各种集体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饮食安全、食物营养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4)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为幼儿养成良好进餐行为提供机会。(5)通过活动环境进行濡染,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进餐行为的培养。(6)对特殊幼儿进行个案跟踪观察和研究。

举措三:寓教于乐。突出饮食教育的游戏性、趣味性、针对性

1 游戏性的进餐常规训练。一是设计游戏,让幼儿学习相关的进餐技能。如利用“娃娃家”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并通过“捞汤圆”“夹弹子”等游戏,练习和巩固拿小勺、端碗及拿筷子的动作。二是创编短小有趣的儿歌,吸引幼儿注意力。如将洗手的顺序编成儿歌:卷上袖子一二一,打上肥皂一二一,搓搓手心一二一,搓搓手背一二一,揉揉手指一二一,冲冲清水真干净!在边玩边念中,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三是营造进餐的氛围。如餐前我们安排“宝宝听音乐”“宝宝听故事”“宝宝爱吃的菜”三个环节。激发幼儿进餐兴趣。

第8篇: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关键词】  饮食控制

[摘  要]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与先兆子痫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3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治疗后,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达标组(Ⅰ组,共268例)与不达标组(Ⅱ组,共124例),血糖水平控制的目标为空腹<5.6mmol/L及餐后2 h<6.7 mmol/L[1]。对两组先兆子痫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先兆子痫发生率Ⅰ组为1.8%,Ⅱ组为18.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可明显降低先兆子痫的发生率。

[关键词] 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特殊的类型,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其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先兆子痫更是引起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安全、经济、方便,可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先兆子痫的发生,减少母婴并发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间我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妊娠期糖尿病392例,54例为先兆子痫患者。

1.2  方法

1.2.1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方法 

糖耐量试验:对24周~28周孕妇进行50 g糖耐量试验,试验结果≥7.8 mmol/L,即刻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受试前3 d正常饮食,受试日清晨先取静脉血测空腹血糖,再口服溶于300 ml水中的葡萄糖粉75 g,然后分别取服糖后1 h、2 h、3 h静脉血测血糖。血糖监测:用于治疗期间血糖水平的了解。采用强生公司血糖仪及试纸,取指尖毛细血管血测血糖水平。

1.2.2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NDDG)诊断标准[2],即OGTT试验中空腹及服糖后1 h、2 h、3 h血浆血糖水平中的2项分别达到或超过5.8 mmol/L、10.6 mmol/L、9.2 mmol/L、8.1 mmol/L。

1.2.3  饮食治疗方案 

每日饮食热能摄入量为20 kcal/kg~35 kcal/kg,据患者体质指数及劳动强度,以保持孕妇理想体重为宜。三大热能营养素所占比例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5%~20%,脂肪20%~30%。据此定量配制食谱,餐次分配按三餐两点,均计算在1 d总热量之内。若患者仍感饥饿,可指导其分餐,也可适量加用去油肉汤、煮三次菜、黄瓜、西红柿等。制定食谱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咨询和宣教,以配合饮食治疗。食物选择:主食选用大米、三合面、燕麦、荞麦等,蛋白质多选择鱼、禽、蛋、奶、瘦肉类、大豆及其制品等优质蛋白(应占1 d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以上)。忌用肥肉、油炸食品及糖果、点心等甜食,烹调用油选择植物油,每日供应足量低糖蔬菜,如黄瓜、西红柿、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菜花、卷心菜、蘑菇等,血糖控制达标时可适量供给水果。

1.2.4  疗效评价 

非住院孕妇每周至少复诊一次,每次血糖监测至少包括清晨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住院孕妇则根据需要每天监测血糖至少4次。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5.6 mmol/L及餐后2 h<6.7 mmol/L。达标者列为Ⅰ组,共268例;不达标者列为Ⅱ组,共124例。

2.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表1  孕妇一般情况比较(略)

饮食治疗后达到标准者268例,占68.4%;未达到标准者124例,占31.6%。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孕周、治疗时间、OGTT空腹及2 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表明两组在治疗前情况相似,有可比性。

2.2  两组先兆子痫发病率比较。

表2  两组先兆子痫发病率比较(略)注:

统计表明,先兆子痫发生率Ⅰ组与Ⅱ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极大,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期或晚期,母婴并发症较多。随着胰岛素问世及孕期血糖筛查的普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已与非糖尿病母亲相近,但是母婴死亡率的下降,仅是GDM孕妇管理的初级目标。1997年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妊娠糖尿病会议上,到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面,不仅要保证母婴安全,而且要努力建立一个正常的母/胎环境,全面降低母婴近远期合并症的发生率,这一较高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达到目标只有严格控制孕期血糖水平。关于控制血糖的方法,目前各国较为一致,均首选饮食治疗。本研究在治疗开始即对孕妇进行详尽的饮食指导,为其制定食谱,并利用交换份数进行不同食物之间的交换,力求患者在规定范围内食谱更加丰富,以满足孕妇及胎儿的正常营养素需要量,避免因过度控制饮食致某些营养素缺乏而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每次复查则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食谱,按需增减各营养素供给量,并嘱患者坚持饮食控制至产后。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严格饮食治疗,将血糖降至空腹<5.6 mmol/L,餐后2 h<6.7 mmol/L,先兆子痫发生率为7.14%,与刘东岩等[2]报道为9.9%,Barden A[3]等报道为12%,发病率较低,可能与早期糖耐量筛查及积极饮食治疗控制血糖有关。而血糖控制达标者先兆子痫发生率为1.8%,不达标者先兆子痫发生率为18.5%,说明经饮食治疗有效控制血糖,可使先兆子痫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本研究中血糖控制不达标的病例,考虑与部分转入病例确诊孕周较晚,终止妊娠前治疗时间短及病人不重视饮食治疗有关。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14515.

第9篇:饮食营养与安全范文

这是《小康》杂志社第六年推出“中国饮食小康指数”。2009~2010年度中国饮食小康指数为76.4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分。

在五项决定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测评指标中,饮食安全得分最低,仅57.3分。这不奇怪。2009年,中国人仍然没吃明白的东西很多:特仑苏奶中的OMP是什么东西、凉茶安全不安全、碘盐要不要继续吃、矿泉水里有没有砒霜⋯⋯

饮食习惯方面,八成以上城市居民能做到一日三餐,过半数人一顿饭20分钟左右,但1/5的人经常因为工作或其他事情改变或压缩吃饭时间。

饮食偏好上,川菜是最受欢迎的菜系,辣味为多数人所偏爱。对于风光一时的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八成以上市民认为那是垃圾食品。

这些发现来自2009年12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中国人的饮食状况进行的调查。“小康饮食调查”主要从“恩格尔系数”、“食品供应”、“饮食安全”、“营养结构”及“政府监管体系及力度”等五个方面来衡量饮食小康指数。调查结果经过了加权处理,并参照了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

此次“小康饮食调查”的主题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以饮食为镜,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生活百态及时代的变迁。

亲情菜最好吃

30年前,中国人还很少“下馆子”。只是逢人办喜事时,才有可能去饭馆吃一顿。关系特别近的,随礼5元钱,这是当时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10,能买6盘熘肉段。

那时候饭馆也少,中国烹饪协会的资料显示,1978年全国餐饮业经营网点不到12万个。30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400多万。

餐饮业持续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大众化消费越来越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主体。如今去餐馆吃饭,已经成为平常事。“小康饮食调查”显示,86.3%的参访者时不时地光顾各色餐馆,其中通常选择中餐的占绝大多数,偏爱西餐的仅占5.5%。

在几种系别的中餐中,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其他进入前五的菜品依次为东北菜(31%)、湘菜(29.5%)、鲁菜(23.6%)及粤菜(22.9%)。舶来菜品中,韩国料理(12.3%)和日本料理(10.3%)分列第一第二,法餐以较为悬殊的投票率(3.5%)位居第三。

不过餐馆的菜再好吃,也不及“妈妈做的菜”(55.7%)。还有人自填了“外婆做的菜”、“老公/老婆做的菜”。亲情菜的味道,无可替代。

在千余参访者中,在外就餐一顿饭,花费百元以内的占一多半。但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及公务员”和“公司管理人员”这两个群体中,一顿饭花费100~300元的占一多半;同时这两个群体也是“经常”外出就餐率最高的。

如今的餐馆遍布大街小巷,每350个中国人就平均拥有一个餐饮网点。下馆子省事,叫外卖也方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养成了外食依赖。即便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年夜饭,很多人也选择在餐馆吃。

春节将至,“小康饮食调查”显示,22.7%的人“打算在饭馆吃年夜饭”。据报道,在北京,一些饭店酒楼的年夜饭菜单还没出来,座位就已经被订空了;在上海,绝大部分知名餐厅的包厢,10月份就已预订一空,渴望在饭馆吃年夜饭的市民,赶着订七点半以后的第二轮。

有人给“在饭馆吃年夜饭”写下这样的评语:“优点是自己家不用做饭,不麻烦;缺点是吃完饭还得回家,太麻烦。”现代人怕麻烦的心理可见一斑。

传统的年夜饭,不怕麻烦,只怕不隆重。点心、丸子等菜品一进腊月就要开始准备。年三十,家人一起搭手,生火、做饭,炉火锅铲的铿锵声、热闹蒸腾的烟火气,在充满饭菜香的空间里,交织成温暖的人间画面,让人眷恋。

重口味的中国人

中国人平均比世界长寿民族少活9年。综合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08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4岁,日本人83岁。其中日本女性人均寿命86岁,连续24年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生活方式,17%取决于环境因素、15%取决于生物学因素,只有8%取决于医疗卫生。生活方式中,又有30%由饮食决定。

日本人的一个饮食特点是“没滋没味”,他们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蒸煮――这其实是最好的保全食物营养的方式。新鲜的蔬菜只撒少许盐,滴几滴橄榄油,再撒上点芝麻就被端上桌。但这种吃法,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恐怕难以下咽。

“小康饮食调查”显示,在用餐时通常优先考虑的诸要素中,47.8%的人选择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营养”多出16个百分点。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

营养界有种说法,外国人用“脑”吃饭,中国人用“嘴”吃饭。即外国人是根据营养结构决定吃什么、怎么吃,而我们则根据味道决定饮食。中餐的色香味闻名于世,菜品变化多端,但基本上都是围绕“口味”展开,而很少考虑营养和健康。

“重口味、轻营养”的饮食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陷入生活方式病:热量过剩、营养不足。国际肥胖病大会宣布,现在世界上胖死的人比饿死的人多,其中包括中国。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息说,过去十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杀手,其中不少是“吃”出来的。

对于重口味的中国人来说,路边摊虽然不营养更不卫生,但还是充满了诱惑。“小康饮食调查”显示,10个参访者中,就有1个“经常”光顾路边摊;“有时”去吃的,达到59.4%;而“从不”去吃的仅占2.7%。

同样无法拒绝的还有烧烤。尽管警示不断――世卫组织历时三年的研究结论是,吃烧烤等同吸烟的毒性;美国更有一家研究中心精确地算出,吃一个烤鸡腿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但在“小康饮食调查”中,仍有1/4的人表示“爱吃并常吃”这类食物。

中国人不仅重口味,还爱吃个稀罕。“小康饮食调查”显示,在过去的12个月,30.5%的人吃过鱼翅、燕窝等名贵食物,或穿山甲、娃娃鱼等野生动物。

大量研究表明,珍稀食物在营养上并没有特别之处。比如燕窝,其主要成分是风干的金丝燕的唾液,唾液里的主要成分,在其他动物的唾液里也可以找到。比如鱼翅,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而且是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高,完全可以用猪蹄、鸡爪、肉皮来替代。而吃非法捕猎的野生动物,不但没有证据表明有特别的滋补功效,还可能被传染寄生虫或病菌。

但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窥探消费者的心理,无疑是失败的,因为很多人在消费鱼翅燕窝时,首先想的不是营养,而是排场。有人批判中国食文化中的某些文化畸形――吃就吃个珍,与是否美味并无干系,快乐在于精神享受,曰:人上人的感觉。

作家梁实秋就主张一种朴素的美食观。他吃过一次熊掌,但“并不感觉愉快,不但不愉快,而且好像难以下咽”。于是感慨道:“以言美食,则鸡鸭鱼肉自是正味,青菜豆腐亦有其香,何必龙肝凤髓方得快意?”

八成人认同多吃素少生病

电视剧《暗算》第二部“看风”里有一个场景,讲困难时期单位通过特殊关系搞到了十斤肉,肉香从食堂飘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手拿着搪瓷碗,吞咽着口水。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油水是饮食的最高期待。

如今,人们更在意的是健康。“小康饮食调查”显示,44.1%的人“为了健康”而吃,这个比例高于“为了填饱肚子”和“为了满足味蕾”。

以健康为名,产生了众多饮食主张。“茹素”是这几年出现的新风潮。吃素的人越来越多,菜单和餐桌也越来越绿。“小康饮食调查”显示,在每日的菜谱中,“多是素食”或“完全是素食”的人占23.5%,即约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有素食倾向。

“茹素救健康”是素食者倡导的理念之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坎贝尔教授,通过一次调查发现,“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更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坎贝尔小时候经常喝牛奶吃牛肉――他是农场主的儿子,在做出这个发现后,他变成了一个完全素食主义者。在“小康饮食调查”中,对于坎贝尔教授的这个发现,80%的人表示“认同”。

素食者倡导“多吃素、少吃肉”的理由还在于,“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有两成是来自畜牧业,超过世界上所有的车、卡车、船、飞机与火车排放的量。”这引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因此,吃素更环保,“茹素救地球”。这其实也是“低碳饮食”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