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配音戏感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988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以后,张涵予选择了中国煤矿文工团。在1995年之前,张涵予几乎没演过什么电影、电视作品,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译制片配音上。
那时候中国有两个专业的译制厂,一个是上海译制厂,一个是长春译制厂。长春译制厂主要配前苏联、东欧那边的电影,上海译制厂主要配欧洲电影。
张涵予头一回听人家配音感觉非常震撼。他当时也非常小,完全不知道是外国人在说话,还是中国人在说话,尤其是见到邱岳峰先生的现场工作之后。于是,邱岳峰先生成了张涵予的一个目标。后来张涵予到了央视译制组,他打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事业、献给话筒、献给录音棚。
张涵予善于模仿,他喜欢反复背电影台词、琢磨配音语气,“那时看《追捕》,就被唐塔医生的配音吸引了,回来就学,忽然有一天自己觉得很像,朋友也觉得像。”从模仿开始,张涵予走上配音的路子,最牛的是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除了男主角,所有的男性角色由他一人全包。“我最满足的一个角色是《沉默的羔羊》里给安东尼・霍普金斯的配音,很过瘾。”
凭着得天独厚的磁性声线,张涵予很快就因在一系列大片中的精彩配音表演而成为配音界的一线当红小生,当时中央译制厂和上海译制厂都想要他。“我们团长给我摆了很多去和不去的利弊,我分析了一下,后来还是决定不去了,就在我们团好好干。”
张涵予从小形象思维好,逻辑思维差,到现在都分不清东南西北,他把这归咎于爸妈硬生生把自己左手吃饭的习惯改掉了,他戏言道:“要不我脑子两半区都能发展。”在开始学配音的时候,张涵予甚至和家里人产生了矛盾。“干这行家里人是很反对的,因为每天背电影(台词),念这些东西,他们觉得我不务正业……”
后来,当配音成了有规律可循的技术活儿后,喜欢尝鲜的张涵予开始从内心排斥配音。“我从小叛逆,出门不愿和家人一块儿走路,不学习,就喜欢玩蛐蛐儿,可我不是傻玩儿,我心里有杆秤,我一直在找想干的事儿,而且我知道我一定能成。”
张涵予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人到一定岁数的时候,总想干点儿有创造性的事,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就像人们说的‘人要没点儿追求的话,谁这么早起床啊’。我后来琢磨电视剧现在也挺火,电影也挺火,我为什么不能去干这行呢?”
“御用龙套”一干就是八年
张涵予有一张亦正亦邪的面孔,略显沙哑的嗓音,加上从配音那儿学来的精湛演技,没有不红的道理,他缺的只是机会。直到1997年叶京拍摄《梦开始的地方》时,张涵予才崭露头角。
冯小刚看了《梦开始的地方》以后,说喜欢张涵予演戏的路子,有机会合作一下。实际上张涵予和冯小刚曾同事10多年,甚至于经常在楼道里擦肩而过,只是彼此没说过话而已。
“1984年,我就进入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做配音演员,那时我还是个中学生。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最早是在三环路边上的一个小院子里,当时制作中心不大,却总是有很多人晃悠和来去。我常会在走廊上看到有个瘦高瘦高的男人在晃悠,他喜欢一个人靠着墙、低着头、抽着烟……我想事情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便注意他很久。”张涵予回忆说。
终于有一天张涵予问别人:“那人是谁?”人家告诉他:“冯小刚,老美工,现在折腾着做导演呢!”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张涵予中戏毕业后一直做配音演员。他不是那种善于交际的人,没事就去认识导演和制片人,求个角色要个机会。
很多人的相遇是注定的。恰好冯小刚是叶京导演的《梦开始的地方》的艺术顾问,张涵予就在叶京的带领下去冯小刚工作室。张涵予说:“我是张涵予!”冯小刚说:“我早知道了!”张涵予说:“我也早知道你是冯小刚……”
结识冯小刚导演后,张涵予从贺岁片开始,正式迈入了自己梦想的电影表演之路。在冯氏贺岁片中,张涵予的出镜率绝对能够称之为高,可以说是见证了一个从龙套到主角的渐变过程:从《没完没了》《大腕》,到《天下无贼》,再到《手机》,张涵予一连在冯小刚的影片中饰演了四个小配角,角色小到连名字都没有,只能用“朋友甲”“神经病甲”“ 卧底警察”等代替。
“我们私底下交往很频繁,他会找我讨论各种剧本,我也经常指导他配音,他更经常拉我去饭局。人家就说,你和冯小刚不是哥们么?怎么不见他提拔提拔你。我认为,主动提要求是一件让别人为难让自己下不来台的事儿,有合适的他肯定会想着你,没有你生插也插不进去。”张涵予说:“他一开始准备《集结号》,就想到我,我一看剧本就进入了谷子地的角色。小刚说:‘那天,我看到你蹲在地上一边看剧本,一边抹眼泪,我就知道,你是谷子地……’”
不过,冯小刚却一直不开口让张涵予出演“男一号”,而张涵予也曾经陪过十几个“男一号”试戏。后来张涵予就和冯小刚说:“你就让我试一下‘男一号’过过瘾,就算让我唱双簧,试完‘男一号’演‘男二号’都行。”
2006年8月,张涵予刚准备进一个电视剧剧组,冯小刚突然给他电话,“现在决定你演谷子地,马上收拾一下,准备下到东北部队去训练。至于那个电视剧,就算赔6倍钱,你也给我推了。”张涵予当场懵了,他甚至不记得当时自己回答了什么。
张涵予说:“他后来和我说,那天王中军提出要我来做男一号时,他心里乐开了花,可他不敢表现出来,只好保持找不到男主角的忧虑状,王中军为此还安抚了他半天。”
四十岁“蹿红”挺合适
冯小刚着实有着一双慧眼,他对张涵予的评价很客观:“之前他在我的电影里也演过戏,虽然很少,但是我对他很了解,今后我想会有很多的合作。”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呢?张涵予天天五点多起床,站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风中,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拍戏时的张涵予颇有些“拼命三郎”的架势,不仅坠马受伤,在拍摄某场战争戏时,还因为距离爆破点过近,不幸被弹片击中,“一块黄豆粒大小的弹药嵌进了腰里,血把衬衫都染红了。当晚伤口就发炎了,肿起老高,只得去医院把弹片一点点挖出来。”
张涵予今年40岁,对于这个时候才开始红,张涵予对自己的评价是“挺合适”,“要是再年轻一点儿,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我根本演不了也不敢演这个角色。
张涵予感叹说:“我跟谷子地交流的过程特别的奇妙,每当我照镜子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长相都变成谷子地了,但是伸手触摸又什么都抓不到,谷子地在我脑海里既清晰又模糊。但是他悄悄地在我身上发生着一种化学反应,之前一直在发酵,到开机的那天起,我就完全和谷子地贴上了。这个角色是一点都不能“演”的,用不得一点技巧,必须用真情。所以全片没有一场戏是我事先想好该怎么演的,每天我穿上衣服就是谷子地,卸了妆也是顺着谷子地的轨迹去生活的。可以说我只能先把张涵予置于死地,而后才能生成谷子地。”
张涵予为了演好谷子地这个人物真的付出了很多。由于入戏太深,导致现在他还没有完全从这个人物中走出来。“直到现在我晚上还会经常梦到我要去找那些战友,但是有人拦着我不让我去,然后就会哭醒。我总觉得电影好像还没有完,我还有事情没有办完,我要去把那些事情办好。”
《集结号》上映前,张涵予的妻子还曾找到冯小刚,“导演赶紧上映吧,张涵予魔怔了,经常地睡到半截觉嚎啕痛哭,醒了在那儿发呆。”
对入行20多年的张涵予来说,谷子地是他演的第一个电影主角,冯小刚在他身上赋予了英雄的气概,使张涵予成为中国影坛难得的阳刚黑马。《集结号》在韩国釜山电影节首映,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更是围着张涵予用韩语热烈地叫着“大哥”“谷大哥”。
出演《集结号》后,张涵予的表达有了一种提升,也显得格外“哲学”,他说:“幸福感来自精神,来自肉体。拍摄《集结号》,我的肉体是痛苦的,但精神异常快乐!”
真实的张涵予什么样
张涵予有个幸福的家庭,女儿已8岁大。张涵予穿的衣服,都是老婆一手操办。用他的话说,老婆对服装特别有研究。
张涵予的家位于楼的顶层,那里有个宽阔的露台,露台上有个小木屋,还有木制的桌椅,堆放在一角的烧烤工具,让人不禁联想起夏日的夜晚,这里该是多么地舒服。他家的一个房间正中间摆着台球案子,可以想象三五知己,小聚一番,切磋一下球艺,再聊几句知心的话,生活是多么惬意。
张涵予现在成了大忙人,跟朋友见面的机会少了,手机就成了和朋友沟通的重要工具。给朋友打电话时,他总会顽皮地变换各种声音,不过最终总是会被揭穿。他还经常会给朋友发些搞笑的短信,让朋友感觉到他依然在惦记着他们。
从幕后到台前,张涵予的艺术才能被充分展示了出来。但是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在光环的背后是他不断的学习与努力。电脑成了他事业的好帮手,在给《指环王》《特洛伊》等大片配音时,他通过电脑和网络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使自己能够在配音时有的放矢地通过声音表现人物性格。在家的时候,张涵予大部分时间都是对着书房里的那台戴尔电脑看剧本、查资料。
别看张涵予在《天下无贼》中的画家造型酷酷的,蓄着胡子,头发染成黄色,很现代很有艺术气息。可生活中的他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怀旧”。在拍戏、配音之间的空隙状态,张涵予的爱好是收藏文物,尤其喜欢旧家具。在他的家中,到处都能感到他对旧式家具的喜爱,别提什么床、柜子这样的大件,就连卫生间中的洗手池、镜框,厅里的小茶几、电视柜也无一例外都是旧式家具的样子。
张涵予喜欢淘宝,曾多次去过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一对2米多高的雕龙花梨木大柜子、粗腿的大罗汉床,外国人很看重这些宝贝,柜子前面安排着两个黑人保镖,保护工作密不透风。他非常惋惜地说,这些东西在中国都见不到了,流失到国外非常可惜。
【关键词】异语创作;文化回译;末代皇帝;电影批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139-03
一、引言:异语创作电影的璀璨明珠
“异语创作”的作品是指“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从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跨国文学作品或跨文化文学作品。”[1]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伴随着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异语创作也成为了电影文学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有关中国内容的异语创作电影不断涌现,例如以中国民间传说或文化符号为题材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根据华裔作家畅销书改编的《喜福会》、《雪花秘扇》等,还有将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本土化演绎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4)》、《危险关系(2012)》等。而此类影片中最具艺术价值及国际影响力的当属1987年意大利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拍摄的《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描绘了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的中国,但电影中上至皇帝,下至囚徒,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说着流利的英语对白。异语创作可谓是电影《末代皇帝》一大特色。作为中国历史人物的传记电影,该影片的角色在文化背景上有别于华裔文学,又不同于《图兰朵》、《功夫熊猫》、《卧虎藏龙》等电影因题材空间而能纵情发挥西方编导的主体性。实际上,西方世界也有着一批异语创作的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如讲述德国富商拯救犹太人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法国末代皇后玛丽.安东尼的《绝代艳后(2006)》、俄国近代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最后一站》,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同源性及白种人的银幕形象,演员们说着类似于欧美普通话的英语在观众看来也并无明显违和感。因此,面对东西方世界的文化鸿沟,《末代皇帝》采用英语对白着实是一次冒险的尝试。不过,该片最终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九项大奖,在中国的豆瓣、时光等大众影评网站也保持了多年来名列前茅的好评度,如此瞩目的成就更使得本片的异语创作值得探究。
二、凸显中国意象的英语对白
由于电影主创人员的西方背景,影片采用英语对白或许是无意识的选择。不难想象,对于这样一部英文讲述的传统中国历史人物传记片,电影对白将包含了许多文化负载词,即“那些在其原始意义或概念之上,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2]处理这些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的方式势必会影响西方观众是否欣赏这部电影。在这部影片的对白中,这些文化负载词的英文表述大多都保留了汉语原有的文化意象。例如:
(一)I am the Grand Empress Dowager. And I have lived
here for a long, long time. And they call me the Old Buddha…The only man who can live here is the emperor. But the emperor is on high, riding the dragon now. He died today.
(我是至高无上的慈禧太后,我在这里住了好久好久了,他们都叫我老佛爷……皇帝是唯一能住在宫里的男人,但他现在已经乘龙升天,他今天驾崩了。)
电影中年幼的溥仪初见居高堂之上慈禧太后时,阴森诡谲之气充斥着银幕。慈禧阴阳怪气地说了以上这段话。英文 “Old Buddha” 再现了汉语中“老佛爷”的意象。在传统的东方,人们对象征权威的佛像顶礼膜拜,“the Old Buddha”也意味着尊贵和长寿。而本该慈眉善目的佛相却和慈禧太后的狰狞面目形成了强烈反差,这将对西方观众形成特殊的感染力。此后,慈禧太后还提到先帝“on high riding the dragon(乘龙升天)”。据传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乘龙仙逝,“龙”也成为了整个民族的图腾并被赋予了浓重的中国政治色彩。中国人很容易明白这个说法是皇帝去世的委婉语,但对于西方观众却未必如此。因此,电影借慈禧之口,接着台词“on high riding the dragon”之后补充了“he died today”的注解,在诠释文化负载词时做到了“形”与“义”的统一。这样的对白设计也向西方观众传达了溥仪入宫封帝的原因和令人惶恐的氛围。
再例如洞房花烛夜的一幕,溥仪向新婚的婉容皇后抱怨了对包办婚姻的不满,并透露了出走西方的计划。婉容透过红艳艳的盖头表达了愿意同往的心声,并让溥仪看完她的脸后再决定。她说:
(二)It is the emperor who must remove the kai t’ou.
(我的盖头应由皇帝来掀。)
“Kai t’ou”一词位于句末的突出位置,指代的是“盖头”。盖头并不存在于西式婚姻,它属于独特的中国意象,因此直接音译是顺应中国文化的处理。通过镜头,西方观众也能直观感受到盖头的形象:盖头的大红色也是东方世界的主色调,寓意美满; 它遮住了素未谋面的美丽新娘,伴随着庄重的仪式,富有神秘的东方色彩。
虽然掀开盖头的溥仪惊叹于婉容的美貌,但在进一步的亲密过程中,聪明的婉容于缠绵中敏锐地觉察到少年溥仪并未真正做好准备,于是她面带娇羞地说:
(三)If Your Majesty thinks it is old fashioned to make the rain and the wind with a stranger, we can be like a modern couple, to begin with.
(如果皇上觉得和一个陌生人做云雨之事过时的话,我们可以开始做一对现代夫妻。)
英语中并不存在“make the rain and the wind”的习语,但这可以看作是中国成语“云雨之事”的直译,而且英文表达采用“rain”和“wind”的意象组合更为押韵。这两个意象和人的欲望一样,均是自然的力量,同时又流露了东方隐晦的性文化。西方观众能透过这种形象而含蓄的语言和婉容欲说还羞的神态联想到淋漓尽致的情爱场面。
影片中凸显中国意象的英语表达不胜枚举。如果仅从孤立的文字上看,这类对文化负载词的直入式英文翻译是典型的中式英语。通常情况下中式英语并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西方受众会看得云里雾里。然而在电影语境中,银幕上的形、色、声、光与观众的文化背景形成互文性。配合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言行举止,画面的冲击力,形形的中国元素像万花筒般呈现。最终这种中式英语对白不仅可以被西方观众理解,更别有一番风味。
三、规避西洋腔调的汉语配音
《末代皇帝》英文对白的汉语翻译属于“无根回译”,这种回译“只是文化上的返回,对白语言上不存在以原文为根据的回译。”[3]换言之,该影片的汉语对白可以算作是隐形的真正原文。因此,“在回译过程中无论译者选择哪种翻译方法,都要使语言选择尽量顺应译语语境而不是源语语境,从而实现译文语言地道、流畅的目标。”[4]北京电影制片厂1987年的汉译配音版就体现了这样的翻译要求,单从片中“gentlemen(君子)”、“Majesty’s mother(额娘)”、“Mr. Jonston(庄士敦师傅)”等称呼的汉译就可见一斑。除了汉化的特定表达之外,片词翻译的文风也很好地适应了汉语语境,以下文为例:
(四)The forbidden City had become a theater without an audience. So why did the actors remain on the stage? It was only to steal the scenery piece by piece.
(整座皇宫已成了一座没有听众的戏园子,为什么唱戏的还不肯下台呢?无非是惦记着这些行头罢了。)
当溥仪回忆当年皇宫凋敝,盗案不断,自己作为傀儡皇帝的凄凉处境时,发出了如上感慨。这段英语对白中“theater”的比方,不禁让人想到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中的诗句:“All the world '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女都只是演员)”。针对这种富有西方古典戏剧腔调的对白,汉语配音却作了归化翻译:英语中“theater”被译为“戏园子”,于是中国观众脑海中浮现的是中国的传统戏台而不是西方的歌剧院;译文中出现的“唱戏的”、“惦记”、“行头”皆具有北京话的口语色彩,结合北影版配音所采用的盛行于中国大陆的播音腔,非常契合溥仪的身份和故事的背景。
除了翻译技巧层面的功夫,影片的汉语配音还纠正了英语对白中存在的文化误读。片中当初来乍到的洋太师庄士敦给溥仪上第一堂课时,看到了书房墙上的一段书法,溥仪是这样复述书法内容的:
(五)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l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That is a dialog between Confucius and Chuang Tzu.
溥仪介绍说这是一段孔子与庄子之间的对话。其实历史上孔子和庄子的生活年代相差了一两百年,他们的直接对话显然是缪传。而这段连续套用回环修辞的对话内容更像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令人难以捉摸。无论这样的英语台词是由于编剧的偶然失误或是有意操纵,回译时都需尽可能还原隐形的汉语原文,否则只能做删译处理。好在接着庄士敦附和了一句“Concerning respect, your Majesty(皇上说的这段话意思是相互理解)”,溥仪默契地点头。根据庄士敦提供的解释以及溥仪英文对白的内容和修辞特点,译者揣摩出此处最恰当的句子应该是: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此外,电影配音还有其自身特点。“在翻译时,译者既需要考虑语言内容的翻译,还要考虑在原版影片中出现的语言外的因素,如演员的动作、面部表情和口型等因素。”[5]在这段话的配音中可以看到,溥仪的演员说“know”时与配音中的“乐”口型巧妙地重合。又由于话语时长的关系,况且配音面向的观众是中国人,汉语配音中并未补充这句话源于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所以如此处理的汉语配音是非常合适的。
总体而言,电影的汉语配音虽有各方面的限制,但该片的配音避免了洋腔洋调,做到了声形统一。这样不仅顺应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甚至能给观众带来汉语配音是原文对白的文本错觉。可以说,电影《末代皇帝》汉语配音翻译成功地向中国观众复现了这样一段风云迭起的中国历史故事。
四、中西共赏的影坛佳话
爱新觉罗・溥仪身处的20世纪是西方文明扩张,英语逐步确立语言霸权地位的20世纪。又由于20世纪的历史政治格局,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英语电影存在以“西方至上”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扭曲甚至妖魔化中国形象。就现代西方观众而言,他们可以接受电影中说着英语对白的中国人,但却难以接触到展现中国魅力的英语对白。电影《末代皇帝》存在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对白,充满了东方色彩的异国情调。其中虽存在些许文化误读,但对白的整体设计既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也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另一方面,电影的汉语配音立足于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而且通过翻译调整的故事内容符合中国人对历史的认知,让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倍感亲切。当然,电影地道的汉语配音并不影响表达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的特有情怀,反而更能引导中国观众入戏。导演选取以人为本的存在主义视角,运用西方电影特有的蒙太奇风格,巧妙地光线组合,传神的配乐以及饱含情感的人物镜头特写,对中国观众原本熟悉的人物、场景、故事进行了陌生化处理。由此能触使中国观众逐渐抛开长期形成的意识形态批判思维,重新审视这段熟悉而陌生的历史。大银幕上的爱新觉罗.溥仪对中国观众而言也不再是一个刻板的政治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温度的鲜活人物。
电影《末代皇帝》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好评有多方面的因素。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电影优秀的异语创作对白和无根回译是激发中外观众审美共鸣的必要条件。而归根结底,异语创作电影的成功不只是得益于正确的翻译策略,还需依托尊重人性的创作视角,才能使不同语言的文化摆脱语言的桎梏,达到深层次的融合。这种文化融合的缩影正如电影中庄士敦先生与溥仪在码头惜别时的情景:一组中国乐师使用五花八门的民族乐器演奏出苏格兰的民歌《友谊天长地久》,那旋律是前所未有的优美动听。它冲破了东西世界的篱墙,也冲破了时空的云烟,荡气回肠地直达每个被大银幕照亮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梁志芳.“文化回译”研究――以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大地》的中译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3(08).
[2]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24(04).
[3]王宏印.京华旧事,译坛烟云――Moment in Peking的异语创作与无根回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2).
[4]郭婷,戈玲玲.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无根回译研究[J].外语学刊,2014(06).
[5]李新慧.电影配音翻译中的语言顺应[J].电影文学,2010(03).
作者简介:
李楚菡(1990-),女,湖南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翻译文化研究;
《花木兰》女扮男装
“我太Man了,怕嫁不出”
毫无疑问,《花木兰》是近几年赵薇最值得期待的作品,除了题材本身的家喻户晓,赵薇女扮男装拼战沙场,也是一大看点。近几年完成花旦到青衣转型的赵薇,又披上戎装,还真正将自己当成男人来演,而且这个“男人”最后看片时还把自己感动哭了。
南都娱乐:看《花木兰》看哭了?
赵薇:我很少看自己的片子会哭,很久没哭了,因为觉得看自己的片子哭挺让人笑话的,但是看《花木兰》哭了好几次,情节非常感人。一个女人去打仗,本身就是一个挺悲壮、也挺残忍的事情。我、陈坤和这个团队,拍摄的过程中也常常是背水一战,人在求生存时总是非常可怜的,所以影片很多地方让我非常感动。
南都娱乐:拍《花木兰》最艰难是大环境的恶劣,还是打戏?
赵薇:环境包括动作戏都很艰苦,我的戏一直骑在马上打打杀杀,虽然这个打杀在电影里呈现出来的只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但往往拍一场两三分钟的打戏,要花上两个礼拜。
南都娱乐:你的打戏是在马背上打还是下马打?
赵薇:我所有的戏都在马背上打,一手操控着马,一手拿着武器跟别人格斗,这是角色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概练习了半个月,我就跟马配合默契了,祖名和陈坤骑着马都追不上我,我要勒着缰绳才能跟他们保持一致,他们都觉得我骑术过人。
南都娱乐:马背上打仗很有巾帼豪杰的感觉吧?
赵薇:我觉得没有第二个女性角色会有花木兰这样的体验,也没有任何女性角色可以面对千万将士调兵遣将。我感觉在演一个男人,我一个朋友看完电影评价说,你还是适合演男人,我真很担心男性观众看了以后把我当哥们了。因为打了很多年仗,到后来脸上故意做旧,化了脏兮兮灰蒙蒙的妆。有一个镜头我中了箭伤和陈坤一起,他替我疗伤,我咬了块棉布,对他说:“大将军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如果我不行了,你一定要替我守住。”我看着他的眼神,我的妈呀,那一刻真觉得我是一个男的!我太男了,不能这么Man,以后都嫁不出去了!
南都娱乐:预告片里在士兵面前高喊“你们怕死吗?”,非常声嘶力竭,引起很多评论。
赵薇:这个声音不是后期配音的,看片后我感觉不是特别好,但我担心配音的话声音完美了,情感又不真挚,所以宁可有瑕疵。看电影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人突然声音不完美。这场戏我拍了一天,喊了一天,真的有几千个士兵在底下,我也希望他们能听见。现场没有麦克风,又希望大家听见又要保持声音完美,对我来说很难。
南都娱乐:你演女扮男装或男孩子气的角色总是特受欢迎,像小燕子、孙尚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赵薇:因为我喜欢这样的角色,你让我演一个需要别人扶着走路的角色我不喜欢,我喜欢女性自强自立的角色,我喜欢银幕上塑造给人看完以后会有力量的角色。我不喜欢女人很没有用、很悲剧,像《画皮》那种角色,这种类型是我审美不能接受的。没想到难得我装一回可怜的女人竟然大受欢迎,哈哈,《花木兰》可以当我女扮男装的收山之作了,再演下去就要找我演同志电影了⋯⋯
生活太平淡
“我渴望越刺激越好”
无法想象,国内有一位一线女星,会有勇气在媒体面前大谈,大谈穿的感受,大谈对“礼貌性上床”的见解,但赵薇如是做了。连提问者都难以启齿的问题,她答得淡定从容。这时候你才发现以往对她的认识,不过只是皮毛而已。成名10年,外界看来风风雨雨的履历,在她眼中实在很没创意,那些充满赞誉的好评,“就像天上掉红烧肉一样,觉得腻味”。现在的赵薇,“渴望刺激,渴望血脉喷张的感觉,渴望改变。”
南都娱乐:我看了你接受某杂志新一期的访问,内容太震撼了!
赵薇:你觉得可以接受吗?有点接受不了是吗?有点太猛了,我只是跟人家谈了下最近做的而已⋯⋯
南都娱乐:事先看过这些问题没?
赵薇:是我让他们这么搞的,因为我觉得太没劲了。他们原要做7年回顾,从2002年到2009年,记录我每年都干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啊,跟他们杂志共同成长,我说谁要知道我2002年干了啥啊!去年的事都想不起来了,别提我2002年干吗了,过去的事老掉牙了,我一听这题目就觉得没意思。正好写文章的也是我同学,我说你就搞点麻辣的问题,越刺激越好,来点猛料吧,生活太平淡了,结果她都不好意思当面问我,还是电话采的。
南都娱乐:答案事先有准备吗?
赵薇:没有,她问我时临时想的。主要是我太无聊了⋯⋯我得小心一点,别太过了。粉丝会不会觉得我太成熟了?其实主要是问问题的人太“黄色”了,我只能保持风度尽量给答案。
南都娱乐:可好多梦做完就忘记了,你还记得那么清楚?
赵薇:我当然记得了,因为那个男主角很有名。我没有瞎编,我醒来还想怎么会梦到那个人了,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是圈里人?)对啊,但不能说是谁,说出来不是毁人家嘛!
南都娱乐:私下会讨论这些吗?
赵薇:从来不会,她问我的这些我都不会跟朋友讨论,只不过是想,为什么不可以讨论呢?我不是很在意。
南都娱乐:你会更乐意做一些这种内容劲爆的访问?
赵薇: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可羞耻的,现在的人都这么开放,开放也要健康地开放,很多人其实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开放,问我这些问题的就是一些普通观众,征集的问题就是来自于普通人,大家平时私下里谈的可能比这个还深猛,只是大家不会去问明星,或没人像我这么傻不愣登都给回答了。
南都娱乐:平时生活很平淡吗?我看你在微博里写:一个人心情最好能好到什么程度?最差能差到什么程度?
赵薇:我想征集答案,做一些社会调查,我们演员的工作也是研究人家的心理,我也想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其实我们接触的人越来越少了,就几个圈里的朋友或电影公司的同事,我们也不可能去压马路啊,玩什么的,生活圈子实在是太小了。
南都娱乐:演员一般不都很介意谈隐私吗?这些可是隐私中的隐私啊!
赵薇:主要是我那个同学实在是脸皮太厚了,她很坏,她要我说先跟我说了一个她自己做的,我听了她那么坦诚地讲了,就也讲了⋯⋯她的提问很有技巧,谁要是冷不丁地上来问:说说你最近的一个,吗要告诉你啊!她是先说:诶,我最近做了一个梦,巴拉巴拉讲了好多,然后问你最近有没有做过啊?让你特别不设防,什么都说。包括,她说一直以为遮羞布是在后面的,说完后我一乐,她马上问:你穿过吗?给我下套了。
南都娱乐:这是你的底线了吗?
赵薇:我不知道我的底线是什么。我觉得我还挺纯情的,做的那个什么事也没发生。
感情上寻求归宿
“不回答,不炒作”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赵薇三次传出婚讯,对象都是坐拥四亿身家的武汉商人黄有龙。而赵薇也不止一次在媒体面前松口承认已找到意中人,希望两年内结婚。虽然媒体的问题依旧敏感八卦,但赵薇的回应却越来越轻松,甚至多了许多幽默的调侃和自嘲。年过三十,没有结婚对象才是恐怖的事。最近形象越来越得好评的赵薇,心情也愈发春风得意,似乎都是爱情带来的蜜运。
南都娱乐:最近几次造型都很受好评,自己选的?
赵薇:衣服都是我自己挑选、自己买的。以前太懒,大家老批评我,批评得我火了,火了以后我就自己去买啦。
南都娱乐:你会留意那些批评?
赵薇:不光是批评,影迷也会提醒我,要我保养皮肤啊、要我去割眼袋啊,会提很多善意的意见给我。我当然也知道别人说我乱穿衣服,用我自己的说法就是“无视红毯的尊严”,不过我也确实没把它当回事,按我的想法,穿牛仔裤白衬衫走红地毯都可以。为什么一定要把女明星弄成蛋糕上的小假人一样,真受不了。但我后来也不能免俗,跟大家一起变假人。
南都娱乐:现在越来越在意形象了?
赵薇:嗯,我比以前爱漂亮了,被大家说了后我觉得应该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重视以后我发现自己审美没问题,只是以前太懒了,从小到大都觉得真材实料最重要,什么外在包装、人际关系都不重要。现在也感觉到艺人的形象确实该注意,应该给别人一个好的、美的形象,要为了让大众得到视觉上的享受而努力。
南都娱乐:今年传出三次婚讯,对象都是同一个人,叫龙哥⋯⋯
赵薇:我就不想参与炒作了,不关我的事。
南都娱乐:那你到底结婚没有?
赵薇:这种问题我就不回答了,回答好多遍了,不回答就少一条新闻。
南都娱乐:可你前不久不是还公开有意中人了吗?还说两年内要结婚。
赵薇:也许没有了。谁知道呢?让我做新闻发言人的话,这个社会挺没戏的,大家别把我的话当真。
南都娱乐:是在恋爱吗?
赵薇:不回答了。
你不认识的赵薇
M.C.:现在有种说法,叫“礼貌性上床”。比如说,房间里只有一对孤男寡女,好像如果不上床,就是嫌对方没魅力。你怎么看?
赵薇:那还真是男女平等了,起码不存在谁占谁便宜的说法。以往观念里,男女发生性关系,女方无论有没享受到,都是“被占了便宜”。现在和对方上床是一种对魅力的赞美。
M.C.:你还记得一个清晰的吗?
赵薇:你真别说,最近还做了好几次呢!以前我从来不会做这样的梦。就是突然会梦到一个你并不会很在意的人,在现实里完全不可能的人,和他发生了一些事情。梦的感觉非常古怪、有趣,不断地问自己:“怎么会 不应该啊!”梦里我还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并不会那么尽情畅快。
M.C.:具体内容是什么?
赵薇:就是跟一个异性,不知为何必须住同一房间,有两张单人床,一起住三天都没发生任何事,还是很守礼、很正人君子。到了第三天,渴望发生点什么,真发生了又觉得不行不行。那人最后都崩溃了,问我:你怎么能这样?!总而言之道德感让人兴趣全消(笑)。
哪些需要设计 故事情节的设计
有人可能会说,婚礼题材已经确定了,还要设计故事情节吗?是的,没叫你另编一个什么张三李四的“故事”,而是要求在他们俩婚礼这个“故事”中设计某些具体的情节或细节。这些设计得根据各人实际情况作出安排,有所发挥有所创新,不落俗套。
就拿“接新娘”来说,如今上海时兴有人“堵门”,不让新郎倌进,需得交出小红包(开门钱)才放进门,有的能一堵就十几二十分钟。接下来就是向新娘献花,给父母亲敬茶(顺手接过大红包)然后新人吃喜茶再然后往沙发上坐,没事了……这一套几乎已经成为全上海拍婚礼片统一的“模式”。怎么就不能来点新的?让爸妈讲几句话不行吗?有人说老人怕讲不好不愿讲,这有可能。但是你是干什么的?摄像。我早说过一个优秀的摄像应当至少是“半个编导”你得给人家设计呀!得“有戏”给人家呀!得“说戏”,“导戏”、引导他们“进戏”呀!
比如:父亲抓起女儿手放到女婿手中说:“我女儿托付给你了,希望你们小夫妻和和美美白头到老。”母亲接着说:“你到了婆家要孝敬公婆,姑嫂妯娌要和睦相处。”父:“家和万事兴嘛!”母:“有空常回家看看,工作再忙也要记得给爸妈打电话……”(特别声明,以上随便举例,不是讲稿!)这些非常煽情的话可能催人泪下。这是喜悦的泪,带着些微依依惜别的凄楚,属于非常真切的情感流露。(当然不应该也不可能拍成“生离死别”似的嚎啕大哭)到这里,可以叫“停”完成。
这段“家长祝福”无非是让家长“亮相”,至于家长具体说什么,怎么说,越平常越真实越生活化越好。其实家长很容易“进戏”,可能说得比你预先设计的还要好,情到深处,打动人心要看你怎么“导”,千万别照抄让老人背台词。这一切都体现出你设计和临场处置的能力,考验你的智慧!
把情节化作影像镜头
镜头表现包括外在样式和内在的语言,诸如景别、角度、摄录对象都得到位,画面要拍得漂亮,镜头的语言形式要运用得当。就拿“献花”这场戏来说,你若一言不发任由他们怎么做,用一个镜头也能记录下全过程。这样画面好看吗?不好看!你得想办法设计镜头,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切分”着拍,然后接起来效果就好多啦。(拍的时候接缝处可以留点“重叠”的余量,后期剪接就比较宽裕)这场“戏”你得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心思,关键在于要动脑筋设计出若干个“分镜头”来形成一组镜头,组合起来表现这件事。不妨这样设计试试:
镜头01 特写-近景 鲜花(由虚转实)拉――手捧鲜花的新郎6”-8”
这个镜头虽只数秒,“信息量”却不小,它至少回答了两个问题:这是什么?是鲜花。谁捧着鲜花?新郎。(交代主体人物)
镜头02 近景身着婚纱礼服的新娘(神情妩媚)4”(主体人物)
镜头03 中景新郎走来5”
这是新娘的“主观镜头”,即新郎向“我”走来。(拍摄时新郎朝着摄像机走,摄像机代表新娘的眼睛)
镜头04 移摄 中景-近景 新娘的手在礼服上“下意识”地抓了一下(面部表情含情脉脉)5”
这是新郎的“主观镜头”,走向面前美丽的新娘。(机位逐渐移近新娘)
镜头05 全景 新郎手捧鲜花走向新娘献花(新娘双手接花) 4”
镜头06 特写 新人的手和鲜花微动 2”
镜头07 中景 新娘与新郎拥抱 4”
镜头08 特写 新娘脸部表情 2”
镜头09 中景 拥抱换位(新郎脸部换到外侧) 4”
镜头10 特写 新郎脸部表情 2”
镜头11 近景 新郎背后新娘手中的鲜花轻微晃动 2”
镜头12 中景 两人相视深情微笑 4”
以上12个“分镜头”合为一个“镜头组”来表现这场献花的“戏”,你觉得是否好些?其效果不是“一个镜头直通到底”所能比的吧?这样细节表现比较丰富,虽说拍摄过程比较费事,但是出来的片子画面总体感觉完全不同,重要的是你得想出办法来把它(情节、细节)变成你的“分镜头”。人家正式拍戏都得事先编写“分镜头剧本”,照本子拍。婚礼影像片的本子应当在你心里,这岂不正考验你的智慧?
设计镜头的组接
要讲究一个镜头接下一个什么镜头,按组接“规矩”来,别只顾故事内容“连续”,还得考虑视觉效果“顺畅”。(不合规则的组接笔者在上讲举过例子)然后还应特别重视“镜头组”之间的组接,也就是说每一场“戏”末尾与下一场“戏”开头应当设计“过渡”(也称“转场”)要不然观众会感觉“突兀、冒失、别扭”。
“过渡”通常多用空镜头,这样做最简便。就说“献花”这场戏结束,赶紧安排一个空镜头――大红喜字或者床头的喜娃娃(好在办喜事这些空镜头多的是)后面接“吃喜茶”,桂圆红枣(圆圆满满早生贵子)就十分“顺当”合情合理。
再比如“接新娘”整个版块完成后面要安排新娘子上花车,这之间必须设计一个“过渡”,否则前面内容全部在室内,后面一下子到了室外,感觉有点“跳跃”。怎么办呢?我们试试这样玩一次“过渡镜头”如何:
镜头A 特写 果盘里的糖果 五颜六色(变焦)虚化成为模糊的圆泡(或六边形色块)
镜头B 特写 模糊的色块(变焦)焦点聚实五彩续纷的鲜花(拉摄)出现花车全貌
这后面再接室外的戏可不就顺啦l要点在于首先要找出合适的“相似物”,这是玩“虚化”过渡的必要条件,其次操作技法得非常娴熟,用长焦距大光圈,手动聚焦,(最好用三脚架以确保不晃)画面虚得“透”,变焦效果显著,接出来才漂亮。
抓牢三个环节
从摄制过程来看婚礼片有三个环节必须抓牢,前期、现场和后期。
前期
前期工作十分重要,拍摄婚礼片事先应当安排说戏这项工作要与被摄对象(不单是新郎新娘,最好包括家长、傧相和司仪)见面沟通,了解具体的活动程序,因人而异商定拍摄方案。作好充分准备,有周密的计划,做到“胸中有丘壑”。切忌临时仓促上阵马虎应付,那还谈何设计!
听说如今不怎么重视前期工作,“说戏”竟十分罕见,多为摄像师到钟点上门,直接就动手拍将起来……
现场
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周详,在拍摄现场按预定计划行事。一个一个版块,一场一场“戏”摄像师心里应当早有底啦!然后一个一个镜头怎么切分组接形成“镜头组”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不过要注意“计划”往往不及“变化”快,因而要求你头脑冷静反应敏捷能预见现场“局势”的发展并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处置各种猝不及防的 突发“”,以确保“拿下”重要镜头,否则稍纵即逝恐怕不可能再现。
后期
后期是“二度创作”的过程,后期编辑可调整结构顺序,改变镜头时间长度,插入相关资料,随作者意图制作快慢动作定格或其它特技,还可以叠加文字、解说、音乐等等,任由你怎么“玩”。现在科技发展进步了 视频编辑已经数字化,可以作电脑“非编”、又不损失图像质量,而且各种编辑软件设计人性化,操作十分隽便,真是太好啦!
笔者多年前应朋友邀请拍摄婚礼片,那时用模拟机VHS带拍摄+没条件编再说经过编辑图像清晰度会下降许多 因此逼着自己玩“现场编辑法”,(也就是所谓“无编辑拍摄法”)在拍摄的第 时间完成镜头切换组接,拍出来的素材就是“成品” ,回去仅在原带上做“音频复制”添加音乐。每个镜头怎么安排谁接谁每版块总共该有多长,这一块贴什么音乐大体正好,都得事先设计到位,交出去的都是原版录像带。“玩”到这份上确实有相当的难度,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今回头想想也不由地要“夸奖”自己几句。现在倒反变“懒”了,有点儿“依赖”后期编辑拍摄时对镜头的顺序、长度等已不再太在意,只管拍到,“有”就行。那时候拍的片子假如今天再“非编”一下,只需稍稍修整(行里俗话称“修毛边”)想必更锦上添花!
结构和主题
要明白设计哪些具体内容,必须了解婚庆片本身怎样结构,并切实把握住拍摄主题。
婚礼庆典影像片的结构般为三大部分,接新娘,婚礼宴,闹新房。(在我看来外景也可算一块,这一块最有看头,也最需要动脑筋设计)这几大版块似乎大家都知道,可是对于摄像师来说重要的是在于明白每版块的主题,也就是说应当抓住每块要表达的主要精神。
“接新娘”要突出“隆重”二字。新娘子是新郎倌“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走的,可不是跟人“私奔”(说句笑话,诘别介意)理应隆重。“婚礼宴”要抓住“热烈”这个精神。环境气氛热烈,人们的情绪热烈,整个感觉喜气洋洋。“闹新房应在“精彩”上下功夫。节目尽可能“雅”一点,不要过分地“俗”,“俗”也无妨,要通俗,莫庸俗,更不能粗俗。综上所述,这三大版块的拍摄主题“隆重、热烈、精彩”加在一起,岂不就是“圆满”吗?
具体怎样设计
把握婚礼片上述拍摄主题接下来我们按其结构顺序详细谈谈有哪些具体内容可设计:
接新娘
上海拍婚庆片接新娘这一块已经形成“套路”,所以本文前面说到不妨“设计”一些情节,比如说“家长祝福”。其实在这块里可作设计的还有许多 要看你现场的决策能力 因地制宜即刻反应。
比如,这家房间里放着钢琴何不叫他们弹上一曲?假如说弹得不好,不碍事,弹!后期另外配音;或者说不会弹,也不怕,摆摆功架就行。(这里正好用得上“摆Pose”)或安排他俩一人坐弹、一人站听,设计一些动作表情如“作欣赏状”,时不时手还伸向键盘,或安排他们四手联弹……最重要的是“切分”镜头,切得巧妙才是。人家不会弹,手指呆板板的,而你偏去拍他的手,不是出人洋相吗?各种景别错开安排,人与琴交替出现,新郎新娘眼神表情相互交流,动作姿态不时有所“响应”,侧面与背面 实景与虚影(钢琴像一面镜子)加上空镜头(如琴谱)等等这一组镜头接出来画面效果岂不优雅浪漫?此外还须请你注意轴线规则,别“越轴”。最要紧的又回到那句老话:千万别为了“连续”就一个镜头玩到底!
新娘子上车也可设计出“戏来:爸妈到车旁临行话别”反复叮咛……十分动情感人!其实不一定要他们说什么,只要人在场嘴在动(好像在叮嘱)就行,(哪怕在数“一二三四五”)反正这里贴鞭炮声。镜头务必多切分:面部表情,紧握着女儿的手……机位多改变:车外拍爸妈,新人,全景中景近景,车里透过车窗反拍爸妈……
车行途中的“戏”,建议摄像师同车拍摄,坐在前排副驾驶的位置干活。这个座位通常是给男傧相的,事先就让新郎与他商量好,请他另车就座。(应当能配合)
要注意变换拍摄对象,车外的景物与车内的新郎新娘,镜头要交替出现,避免“同场同景”相接造成视觉效果“跳”。车外景物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如建筑物、街景、行道树、车外右侧后视镜,车内也可拍驾驶员手握方向盘,车窗玻璃上的吉祥物小挂件等等。
重点在新郎新娘的“戏”,至少设计10多个镜头(应当不难做到),关键在于你得帮他们设计,你得想出合适的情节 能做到“巧妙”则更好。故事情节应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渐入佳境,最后请他们作“好像”接吻的样子,表达方式应含蓄委婉,有个动作“趋势”就行(其实根本就没碰上,新娘口红弄糊了还得补妆呐),或镜头恰到好处切断,或借用车内后视镜照出的虚影来间接表现,适时摇向车外前方;或叫他们在即将碰上关键时刻拿起鲜花遮挡并微微晃动,或渐渐虚化焦点……总之,鲜花后面“接吻”的戏不直接表现,让人产生想象和联想。(笔者曾这么尝试拍过,实际效果确实不错)
接新娘各地风俗各异,必须切实尊重,照当地的规矩来。要点在于你在拍摄中能发现最精彩的最值得强调的某些具体细节,镜头及时到位浓墨重彩大书特书。这里的“设计”主要是指“镜头的设计”(怎么“切分组接”的问题)至于整体情节的设计需酌情而定。
外景
外景这一块可以说就是一部小小的MV,一定要拍得漂亮,得好好动脑筋设计。这里最能体现出摄像师的能力和智慧,各位摄像朋友有本事请在此施展才华吧!
外景应选择有标志性的建筑或美丽的绿地园林,故事情节的策划创意特别重要,不能单纯是新郎新娘两人不停地在走路,也不应全都是并肩而立正面朝向摄像机的镜头(如同“到此一游”的纪念照)。“文如看山不喜平”,影像片的情节也应如此,跌宕有致曲折起伏“一波三折”才好要看你怎么“折腾”,巧妙地设计
根据拍摄现场环境具体条件,至少要安排4-5个“小节目”,比如花前絮语、池边嬉水、荡秋千、奔跑追逐、抱新娘旋转等。注重于有看点的情节和精彩的细节,画面要“美”力求富有诗情画意!拍摄时引导他们自然“入戏”,切忌硬性要求摆姿势刻意“拗造型”,决不能叫人强露笑容(必定多半僵硬又尴尬)。拍摄技法可应用多种描写方法,还可适当运用特技手法(如动态纱裙下摆用重影效果)来表现。
外景的镜头处理应特别讲究举个例子,就拿新郎新娘花园漫步来说,总不能老是向你摄像师走来由你身边走过,镜头跟着“摇”过去,多死板?是不是可以这么“玩”:(以下低机位固定拍摄)
镜头A 正面 新郎新娘手牵手摆动着鲜花奔向镜头 鲜花在镜头前摆过
镜头B 镜头转向 他们从摄录机后面奔来 鲜花罢过镜头出现他俩背影
“接点”放在鲜花摆过镜头处,这样的“遮挡组接法”不是我发明的,不算我教给你的,类似的接法电影电视里常有,何不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再举个例子,笔者有一次拍外景,未了安排新郎抱起新娘旋转,而后觉得意犹未尽,考虑加一个旋转的“主观镜头”,让周围景物树木转起来。“想法”挺不错,可是这是个运动镜头,按照“动接动”的规则,下面怎么收场呢?于是再想办法,利用M9000摄录机的“化变”功能,先储存一幅静止的画面(新娘手中的鲜花近景),然后在旋转拍摄中适时提取。最终效果是:新郎抱着新娘在旋转,他俩眼前天空树木都在转,渐渐化为鲜花,技法上自然流畅地完成动静过渡。也许有朋友会说,这些在后期电脑非编中都能办到。是的,首先要“想到”,能设计出“戏”来,其次确保镜头到位,再说利用手中摄录机现有功能当即完成岂不更好!那时我就没做后期编辑原版带当场解决。
婚礼宴
婚礼酒宴包括迎宾、婚礼仪式和敬酒。
笔者见到有的摄像师拍“迎宾”就一个劲地拍来宾与新人合影,四个人纪念照,剪进片子里基本上全是“同场同景”,真为他着急!拍照片不是你的事,你得拍“活”的!你脑子里得设计、手上赶紧抓拍呀!例如新人同来宾亲切握手(拥抱),来宾中年轻朋友比较放松,表现可能热烈一些,画面效果就更好。你应关照新郎新娘“做戏”,比如来宾有带来小朋友,可抚摸他们头部脸部:有小娃娃,新娘可上前亲吻:有老人来赶紧搀扶等等。
然后应当再拍大量“空镜头”如宴会大厅的吊灯,台上背景,喜字,鲜花、烛台,蛋糕,香槟酒和酒杯塔……
婚礼仪式开始之后有司仪讲话(同步语言)这时现场导演不是你,是司仪!你只管摄录,万万不可随便叫停,尽可能完整,最好有两个机位拍,一个拍台上,一个拍台下(来宾的反应镜头)。
假如只有一台机子拍摄,我教你一招不妨这么玩:在仪式开始之前你先组织拍一些“反应镜头”,比如来宾“好像”在听台上人说话,来宾热烈鼓掌等等。等到仪式正式开始,你连续拍台上内容,在来宾鼓掌时镜头可快速“推、拉、摇”(别切断)改变景别构图或对象,后期剪辑时把那些反应镜头和空镜头“插入”其中,或用来盖住剪断处的接缝。关键在于你应懂得这种“错时组接”的道理!
记得张艺谋在某次电视访谈中说过一个小故事:
当年拍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时有个小花絮,其中一场戏是电视台播放的节目里,代课老师寻找辍学孩子张慧科,已经找了三天还没找到……这孩子看到电视,哭了。生活中张慧科这小演员是个顽皮好动的楞小子,成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大约天生不会哭,属于“打死也不哭”的那种,可是“戏”里要他哭呀,怎么办?导演组就动脑筋,他们了解到张慧科有一个三岁的小妹妹,十分可爱,他平日最爱逗她玩。小演员拍戏每个星期放一次假回家,别人放假,偏找个理由(本周违反啥纪律)不放他!连着敲了几次假,一个月没让回,他特别想念小妹妹。导演组此时又悄悄地派摄像师去他家拍来小妹妹影像镜头,一切准备就绪,让张慧科看片子,楞小子一看到心中日夜想念的小妹妹,哭了……哈哈,非但不是这时候哭,而且哭的还不是同一回事!
敬酒,现场声不要求连贯,拍摄也比较简单,只要多切分,镜头短一些。别一个接一个尽是新郎新娘的镜头(避免“同场同景”)来宾镜头与之交替安排。尽量让每位来宾都能上镜,别漏了谁,还可以拍些碰杯,划火柴等特写镜头……
近几年上海推出新办法就是把婚礼仪式与敬酒交叉进行(称分为几场),这样有多次起伏,很富有节奏。新人入场,证婚人讲话、戴婚戒,吻新娘,注香槟酒塔,饮交杯酒,点蜡烛(代替点香烟很文明)共同许愿,新人感言、家长致辞,切蛋糕等等分为几段安排,在敬酒时,有的穿插来宾才艺表演,有的举行抽奖活动……这样也挺热闹,摄像师应注意尽量兼顾全面,交叉拍摄、力求不顾此失彼。
我这里还要说说灯光的问题、它涉及色温变化影响片子的色彩影调。上海如今时兴在婚礼宴会上打“追光灯”照着新人(进场、点蜡烛、切蛋糕等,还有其他一些事也都追光照着)这给摄像带来麻烦不说实际上给片子效果造成问题。
据笔者了解,大约在20年前上海的花园饭店“百花厅”婚礼宴会就用上了追光灯。那是一个富丽堂皇的椭圆形大厅,有60。多平方米,安放30多桌还绰绰有余,决不影响中间宽敞的红地毯走道,一直通到台前。新郎新娘步入大厅时,顶上华丽的水晶吊灯渐暗,包厢里居高临下射出左右各一束光柱交叉叠影,引导新人前行,显得十分高贵典雅,庄重又气派……
现在使用追光灯的婚礼,有的却“不问三七二十一”生搬硬套,往往不考虑场地大小,灯位高低、进场路线的长短等因素,总之不管“合适不合适”,仅仅作为一项服务项目,只要新人愿意接受就照用不误。前不久笔者的亲戚小孩办喜事,那家酒店场地不大,桌椅座位排得满满当当(少有“留白”),走道已经七拐八弯偏也“玩”了追光。灯位又低路线又近,光线太强太硬,新娘子(本身皮肤就白)整个脸上曝光严重过度,片僵白毫无层次可言,而且画面整体蓝莹莹的(色温过高)效果很不理想。我想这假如怨人家摄像师的不是,恐怕是没有道理的吧!
我觉得“以合适为好”才是。
闹新房
拍摄闹新房不少摄像师的做法是实拍,人家怎么闹他就怎么拍,哪怕胡闹也照拍,这样可不妥当。来宾的节目往往并不多,可能还相互雷同,有的节目又比较“俗”,你可别“媚俗”!对那种庸俗的节目,你随机应变注意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声东击西”用反应镜头或空镜头取而代之,有的节目实质上是在捉弄 刁难、丑化新郎新娘的,少拍或者不拍;像“鬼子进村”(抢“花姑娘”)这类让人恶心添堵的,坚决不拍!
闹新房设计节目差不多就是“编故事”,全靠“想法”,这最能检验摄像师的设计能力,真正完全是在考验你的智慧。摄像师有必要准备几个精彩(新颖、高雅、有寓意)的节目到时“送给来宾”,例如“心心相印”(新人相互描口红,亲吻脸颊留下红印 然后用新婚照片背面粘拓吻印)这个节目就比较有品位,不但在照片上留下了新婚吻的印记非常珍贵(值得塑封收藏),而且含义十分美好。
尤其闹新房最后一个节目 作为全片的收尾大轴 构思设计必须匠心独运出奇制胜!拍摄时还要引导“进戏”并善于营造气氛调动情绪循序渐进推波助澜达到,然后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令人回味。笔者曾多次作过各种尝试(有的节目还带上道具) 每每博得满堂叫绝。限于篇幅,难以详记。
上海如今已不时兴“闹新房”了,来宾在酒宴上随便“闹”一通,无非是“吹火”或“拼酒”之类(吹灭新娘点烟火柴,拼着新郎干杯喝溜) 大家喝完喜酒就“拜拜”啦,少 有再安排闹新房的。这样似乎缺了点什么,我觉得还是有”闹新房这一块为好,哪怕专门组织一批“精英”来闹一下,一部婚礼影像片好像才算完整。(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这里顺便谈一点后期编辑关于音乐的事,最好先征求新人意见喜欢哪种音乐?各人各有所爱,请他们自己决定并提供音乐CD片或u盘。若是由你摄像师作主,可得注意人们普遍的传统观念,通常婚庆片的音乐以喜气洋洋的为好!听说有人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凄美的爱情悲剧,音乐本身十分高雅)用到婚礼片中,结果闹出了“纠纷”……
再说各人看事物的角度也不同,有位摄像师给“外景”那一块贴上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依旧”,音乐旋律幽雅动听非常感人新郎新娘起初都很喜欢,可是他们的一位朋友看了之后冷不丁来上一句“怎么船沉掉啦!”于是,新郎竟也跟着犯起了“嘀咕”,心生狐疑,越想越别扭,要求改换音乐…… (说实话,我真的由衷“佩服”他们这位朋友的思维方式竟如此“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用音乐还得注意版权问题,(不属本文阐述范围)这里不详谈。
设计靠什么
设计靠什么?靠“想法”!靠智慧!靠你的知识!靠你的能力!总之靠人的素质!
我反复强调,一个真正优秀的摄像师应当至少是半个编导,事实上婚礼摄像往往集“摄、导、编”于一身。摄像师的素质是靠他内在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看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摄像师需要有相当的文化基础和艺术修养,特别要掌握写作知识懂得叙述描写和修辞方法,有定的写作能力。还应当有较为广泛丰富的各门类知识的积淀(是个“杂家”才好),多读各种书籍尤其世界各国名著,以充实自己,真的是“功夫在诗外”!(知识靠长期积累,别太急功近利,莫指望立竿见影。)
摄像师应当多看电影电视,学习借鉴活学活用,运用于自己的拍摄实践中。(请注意学其精髓,切莫味模仿东施效颦弄巧成拙)片子应表达巧妙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还须有些“艺术细胞”。
摄像师必须有相当的技能,能够通盘考虑拍摄内容镜头组接技巧运用乃至画面长度、配音效果等等,现场 抓拍和设计摆拍都要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力求获得丰富多样规范精湛,合理又合适的画面素材。
摄像师还须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头脑冷静反应敏捷,能当机立断即刻作出正确的决策,处置各种突发的情况。
摄像师最好有点幽默感,有驾驭语言的本领 能调动现场人员和拍摄对象的情绪以引导他们“入戏”。
更重要的是摄像师应有精品意识,对自己作品严格要求,力求完美,未必非得“绝无仅有”,但应追求“出类拔萃”!
摄像师特别需要敬业精神,必须具有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真诚严谨的负责精神,诚信属于为人基本道德断然不可或缺。这是摄像师待人接物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准则的体现,当属绝对的根本素质。
摄像师的技能同他的器材关系不大,别被“长枪短炮”新式武器“吓唬”住;同他外表的“形象包装”毫无关系,各位千万莫被迷花了眼,
素颜马尾搭配轻便的休闲裤装,清爽的草编手袋配上甜美的笑容。裔莎的精致乐活是一种综合意志:有自己的时尚和想法,顺其自然地享受工作;有时间做喜欢的事情,简单率真地拥抱生活。
从热爱音乐和表演的懵懂实习生,到如今主持、编导、话剧、网店多领域的事业发展, 10年过去了,时间留给裔莎的不是世故,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她内心深处的细腻和纯真。在这个多才多艺的大女孩身上,有着“DIY”放大的商业头脑,也有着充满想象和创意的挚真童心。
顺其自然乐享工作
无论是曾经的《舞蹈时代》、《周末爱上in》、《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或是如今每周末艺术人文频道热播的《星光现场》,热爱音乐节目的观众对裔莎一定不会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拥有甜美嗓音、在荧屏上足以独当一面的女主持最初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就一直培养我表演和音乐方面的兴趣。很小我就考入了小荧星艺术团,也在少年宫学习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和声乐。”回忆起小时候影视表演课程,裔莎至今仍能如数家珍“那时候我们班被称作演播组,可能是最早一批的小荧星,出了许多像陆毅这样的小童星。之后,我又报考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培训班,继续学习表演技巧。” 由于人长得活泼可爱,表演能力强,裔莎在学艺期间拍了不少戏,获得了不少奖项。但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小裔莎一定会成一名演员时,裔莎却遭遇了不小的挫折。在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时,演艺经历丰富的她却接连遭遇了2次滑铁卢并为此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幸而造物者没有埋没有灵性的勤奋者。在第三次的尝试中,裔莎被上戏本科及专科的播音主持系同时录取。而特别珍惜入学机会的裔莎也学得特别认真,不仅在第一学年就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论文也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最终凭借自身实力顺利进入音乐频道实习且成功留任。
从2003年本科毕业至今,裔莎不知不觉间已在台前幕后忙碌了10年,如今的她更是担起了《创意天下》栏目组导演及全程配音的重任。再回首曾经的演员梦,裔莎显得十分坦然:“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发现自己更胜任于现在的工作,也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坦诚地说,我并没有特别大的雄心壮志,我的座右铭就是‘顺其自然’。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顺其自然地去应对,然后积极地去适应并享受这个过程。”
创意手工乐享时尚
虽说裔莎在荧屏上的形象以大气活泼见长,但熟悉裔莎的人都知道,这个性格直率爽朗的小妮子在私底下却是“挺宅的”。但和一般的“宅女”不同,喜爱DIY手工的裔莎宅得并不单调,而独具创意的DIY“莎式”手机壳甚至还让她的网店成了淘宝上颇受欢迎的手工小铺。
谈起自己的这段“时尚生意经”,裔莎自己都颇感意外:“前年生日的时候,家人送了我一个镶钻的手机壳。因为我特别喜欢这样bling-bling的装饰,所以也想能搭配自己的穿着和包包经常更换手机壳。但当时镶钻手机壳的价格很高,买多了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就想自己钻研一下。一开始是做给自己玩,没想到身边的人都喜欢,后来就做给妹妹,做给好朋友。然后慢慢发展到周围女孩子生日都能送上一份自己的手工小心意。再后来又接受了星尚频道和浙江卫视的采访,我在微博上收到了很多求购咨询的留言和私信,最后就顺势开了自己的淘宝店,在业余时间接了不少订单。”
虽说完成一个满钻手机壳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工作忙碌的裔莎却舍得将在时间花在手机壳的整体设计上。不仅如此,裔莎还有个独特的“怪癖”——那就是即便顾客想要订购裔莎曾经的设计,贴心的她还是会根据订购者的个人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因为我希望每个人用的都独一无二。比如遇到新妈妈订购产品,我就会加上小婴儿的装饰,如果遇到喜欢猫咪的客人,我也会在设计里加入猫咪的元素。”只要一碰手机壳,裔莎就能静很久很久。两年下来,裔莎已经发出了不少的订货,而她在城隍庙批发的施华洛世奇水钻以及在网上或旅行途中淘来的DIY装饰和配件的也攒到了满满5小柜。在裔莎看来,这一个个小小的手机壳就是一个个承载着自身创意的珍贵艺术品。“不仅能出售获取盈利,也能满足自己的时尚搭配。有时把所有的壳放在一起,还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下一步,热衷DIY设计的裔莎还筹划着在网店的基础上再开一家主营美甲的实体小铺。“因为除了手机配饰,我也很喜欢研究和设计美甲。我能自己帮自己做指甲的保养贴钻,也有很多的设计和想法可以做变化。虽说现在的美甲店很多,但好坏参差不齐,因此我的设想是在走个性化的设计路线的同时注重会员服务,结合手机装饰打造一家主推DIY创意的综合体验店。除了从商业角度考虑外,也能多一个和姐妹淘聚会聊天的场所。”
动物情缘乐享生活
鲁宾斯坦、李亚多夫、阿连斯基、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优美练习曲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其高超的曲艺传递了音乐和钢琴的文化。虽然这些练习曲当中有很多是钢琴文献中最难的作品,但其却是开发艺术兴趣的有用工具。钢琴复杂的表达方法总是同深刻独特的构思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密不可分的。
在学生的钢琴水平成长阶段,直接将练习曲列入教学曲目中非常重要,通过这些练习曲能够培养出20世纪浪漫主义者和作曲家的风格。因此,研究音乐院校中俄罗斯作曲家的练习曲从教育学角度来讲是十分有益的。
一、俄罗斯作曲家练习曲的风格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钢琴作品的发展异常迅猛,并且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在这个时期中呈现出了生动内容和流派爱好的民族特征,这些都可以在俄罗斯钢琴作品的练习曲中发现。这个历史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体现在钢琴音乐一系列新发展的趋势中,那就是加大了抒情式开头的作用,倾向于用简洁的语句,并受到了西欧音乐艺术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俄罗斯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体现在练习曲的风格中。
那个时代,在俄罗斯的高级音乐会上,钢琴演奏是传播这些练习曲的前提条件之一。在这些练习曲中反映了鲁宾斯坦、柴科夫斯基、阿连斯基、李亚多夫、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等钢琴作曲家在自己独特面貌和具体风格原理方面的演奏手法的特征。
在俄罗斯钢琴音乐中练习曲风格很晚才获得了独立。只有在鲁宾斯坦、李亚多夫、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才将练习曲作为一种独立风格进行确认,认为其是俄罗斯艺术中的一种新现象。这些风格的作曲家试图追求高水平的艺术性、调色性,加大抒情式开头的作用。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练习曲则体现了音乐形象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俄罗斯最早创作大量公众性练习曲作品的作曲家是鲁宾斯坦。他的创作对研究俄罗斯钢琴作品的发展和主要风格历程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些风格练习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个人的练习曲中,作曲家研究出了能够确保其独特的悦耳丰满的发声方法。
许多俄罗斯作曲家延续了浪漫主义素材创作的路线,主要继承了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风格。俄罗斯音乐中不同的流派对肖邦音乐进行了传承,其一就体现在,作曲家最喜爱的作品类型:练习曲、前奏曲、玛祖卡、圆舞曲、夜曲和自由格式的小型音乐作品,在俄罗斯的音乐中都进行了吸收。其二就表现在掌握肖邦生动的语调词汇,创造性地诠释其独特的风格方式——旋律性的,具有表现手法的、和声的钢琴风格。我们可以在俄罗斯作曲家练习曲和当代沙龙式精湛音乐的国外创作者“莫什科夫斯基”的练习曲之间找到共同的特征。
很多情况下,练习曲被俄罗斯的作曲家们评论为艺术乐曲。有时候练习曲还具有节目性的特征(利亚普诺夫的练习曲,格拉祖诺夫的《夜》,卡贝洛夫的《溪流潺潺声》,谢尔巴乔夫的《落叶》,布鲁门菲尔德的《幻想练习曲》)。①
李亚多夫的练习曲为风格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李亚多夫对练习曲风格的使用完全是自然的。虽然他不认为自己是技艺高超的演员,也不参加音乐会演出,但当时他还是很有名的钢琴家。所有听过他演奏的同时代的人都赞扬他优美细腻的室内乐演奏风格。他的曲风不像鲁宾斯坦、拉赫玛尼诺夫和巴拉基列夫那么豪放,也很少超过forte。在李亚多夫的练习曲中曲调细微处的幅度变化主要在 pianissimo和forte之间(fortissimo很少遇到)。乐句朴素、自然,是李亚多夫钢琴演奏技巧的另一个特点,触键技能和细微差别的多样性使李亚多夫在钢琴上创造了乐队音色的感觉,极其敏捷地踏板也促进了这一点。
李亚多夫的钢琴练习曲是艺术家内心世界所反映出来的有关自己身世的生活印象和优美自然、悦耳动人的速写画。19世纪末,俄罗斯艺术的总体趋势影响了他倾心于抒情风格。这样的审美观点,构成了李亚多夫作品的基础,其要求富有诗意的音乐表达方式、特别的细微差别以及色调和明暗度。
在阿连斯基钢琴作品中,练习曲风格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规模上,其相当简朴,很多属于教育曲目,在一些情况下其仅用于音乐会小型文艺节目。优雅性、钢琴技巧,对所有风格元素的仔细推敲是其特点。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自己的个性表现相当成功,也体现出他相当独特的选材。
无论在技巧方面还是音响方面,阿连斯基都没有超出室内乐风格的范围,他根据技艺超群的中级钢琴手的演奏资源创作了自己的练习曲。这通常是音乐学校或大学生的水平,能够闪耀出急速的音阶和精湛的乐句。
尽管练习曲风格有自己的特殊性和指导性,但在阿连斯基的音乐中,旋律还是占据了主导因素。在乐器演奏技术化主义的环境下,作曲家的每一个练习曲都以歌唱性开头。对阿连斯基来说,技艺精湛不是目的本身,他的练习曲是用来表达感情的,其是有感而发的产物。让形式被赋予诗意,让练习曲带有某种令人激动的内容,作曲家像俄罗斯和西欧最伟大的钢琴艺术大师一样,有意识地将练习曲超越指导性,将练习曲变成了音乐会小型文艺节目的曲目和具有独立艺术功用的作品。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出现了新的风格——《音画练习曲》。作者通过自己两个系列的乐曲给出了《音画练习曲》自身的定义,是将精湛的钢琴技巧同生动的声音描述和具体的形象特性的意识追求结合在一起,由此而得名《音画练习曲》。②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乐生动形象,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相比较而言,纯粹的声响表现法很少能引起作曲家的兴趣,他通常追求创造内心丰富的艺术形式。部分音画练习曲可能不允许有具体的情节说明,作品中“音画”的定义不应当理解成直接的画面意思,而应当理解为心理上的内心画面。
拉赫玛尼诺夫多次指出,对于他的艺术构思特征是建立在形象画面上:“当我创作的时候,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的读过的书籍,美丽的画面或诗句都对我非常有帮助。有时候脑海中隐藏着某个故事,显露出自己灵感的源泉,我总是努 力把它变成音乐。”③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手法新的重要特征是阴沉不安力量的明显对比,温和、冷漠和饱满发声的环境中欢快开场的脆弱与模糊。这种极端形象在音画练习曲OP.33中很明显。
更多接近人民群众的舞台钢琴类型乐曲构成了音画练习曲f-moll、d-moll、Es-dur。作品中带有很大的情节变化,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李亚多夫、阿连斯基的系列民族诗歌和日常传统体裁的作品,特别是拉赫玛尼诺夫诗史剧序曲作品23d-mol和g-moll中的成果得到了发展。或许正因为这种类型乐曲,作曲家们开始寻找新的体裁名称,但这个名称无法立刻想出来。
练习曲风格在20世纪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继续得到发展。
普罗科菲耶夫的《四首钢琴练习曲》OP.2别具一格。第一首练习曲的音乐有着恢弘的气势和鲜明的激情。作曲家在这里使用了大型的传统技巧,悦耳的旋律让人想象到普罗科菲耶夫未来的抒情主题,其表现为伽马型乐句的平静流淌。但普罗科菲耶夫最完整的钢琴风格是表现在最后两个练习曲中。
二、依据技巧类型和复杂程度对练习曲进行归纳分类
传统中所规定的大技巧和小技巧(指法技巧)区分,到现在还有其意义。但是根据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小技巧中通常不包括大技巧方式,所以这样的区分经常是相对的。
依据钢琴表现手法的类型,技巧类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区分:音阶、琶音、双音,指法练习属于小技巧。颤音、八度音属于大技巧。但是这种分类并不能将俄罗斯作曲家练习曲中所遇到的所有表现手法方式包括进来。根据个人音乐形象诗意化音律的需要,阿连斯基、李亚多夫更多地使用音阶、琶音、双音的形式。八度技术、和弦技术,对大多数钢琴家来说构成了额外的困难,在他们的练习曲中通常很少出现。
阿连斯基喜欢特殊的钢琴基调、简洁易懂的手法,正因为其倾心于优美的钢琴工具主义,使他的基调接近于肖邦和李亚多夫。阿连斯基的练习曲作品中有很多小技巧出现在不同类型中:Op.19 No.1、Op.36 No.13、Op.41 No.1、Op.42 No.3、Op.74 No.1、Op.74 No.5。
俄罗斯作曲家的许多练习曲都以双音技巧为基础,这种纯粹的技巧类型可以在阿连斯基的Op.53 no.6、李亚多夫的Op.40 no.1和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9中遇到。
这种双音的广泛运用,正说明了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和西欧钢琴文献中记载的各种类型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对绝大多数作曲家来说,那个时候部分使用双音是为了加大追求和声结构的饱满和独特性。在许多例子中可以发现,带有高度发达的和声构思的俄罗斯作曲家经常使用双音技巧进行诠释,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许多音画练习曲表现手法中经常会遇到同其他类型技巧相结合的双音。
八度技术、和弦技术这些类型的例子体现在练习曲鲁宾斯坦的Op.23、拉赫曼尼诺夫Op.39和斯克里亚宾的Op.8中。
从钢琴教育方面来看,音乐院校学生曲目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必须考虑到某种作品能带来的实际效果,学生的才能和潜力是否能与之相适应。根据学生钢琴发展水平和所提供的教学任务选择曲目,教师可以在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中找到各种复杂程度的练习曲,几乎所有李亚多夫和阿连斯基的练习曲都可以在音乐院校的钢琴教育中进行应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要求弹奏时在艺术和技能方面具备更高的水准和一定水平的创作成熟度。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除了早期的cis-moll,主要是用于高校曲目。④
三、对音乐院校曲目中俄罗斯作曲家练习曲的演奏分析
在鲁宾斯坦的C—dur OP.23练习曲中有各种类型的大技巧,他的音乐充满着对愉快生活的感受,这样的练习曲属于音乐会类型练习曲。他特别注意壮阔的总体规模和音乐结构的丰满度,结尾部分的技巧手法主要是重复音的移动,特点是旋律化,伴奏音型伴随着富有表现力的高音线。
练习曲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连续八度和弦,对学生练习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弹奏时要使用右手音程的交换,右手和声范围经常达到十度音程,这需要手指的灵活性和相当大的拉长。尽可能地放松手臂,变换腕关节的位置是必要的。
巧妙的情节分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始时作者使用细微差别的p,在接近最时,达到f。这种类型的发展能帮助演奏者获得必要的艺术效果,同时能给双手必要的休息。
通过想象,把一些连贯和弦分成几组是有益的。例如,最旋律中的自高而低的环节,这将有助于演奏者最大的灵活性和准确度。
练习曲中间部分有抒情的特征,使用左手弹奏宽阔的旋律和右手的双音伴奏进行替换。
使用双音阐述旋律是作曲家特有的钢琴风格。右手这里应放到伴奏位置,可以立刻降低洪亮度,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表现左手的旋律音。
阿连斯基的练习曲Fis-dur ор.36 No13,他的音乐通过自己的声音基调和婉转的优美旋律让人着迷。他受到了演奏者的欢迎,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其中,三十二分音符的大量使用组成平稳线条的构成框架。
这种练习曲表现手法在使用前提出了复杂的要求,在钢琴细微差别中要求有敏锐的基调发声。右手弹出的精巧细致的乐句和旋律双节奏之间多重节奏的对比加强了其表现力。
这样的发音平衡是必须的,此时左手旋律总是位于第一位置,右手弹奏三十二分音符作为伴奏点缀。但并非像第一眼看到的那么简单就能达到这一点,除了旋律伴奏,当弹奏变化和声时,主题的最时左手的跨度非常大,也给弹奏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手的自由和灵活性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手往最高音方向移动时要运用手腕柔和地移动,这样才能对legato效果有帮助。在左右手的最部分变换角色时,轮流在高音区和低音区间发出悦耳的旋律。
弹奏中必须强调踏板的作用,主要目的是保持旋律与和声的清晰。需要不用踏板的情况下在旋律和伴奏中达到最大legato,这将有助于左手集中精神和不用多余移动。对作品和声结构的理解和聆听可以帮助避免使用不正确的污浊踏板。
李亚多夫的练习曲cis-moll OP.40 No1是以双音技巧为基础,无论在技艺上还是在语调上都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曲的表现手法特征是以占绝对优势的旋律开头。右手使用双音弹奏的旋律伴随着左手弹出的和声轮廓,共同组成一套和弦音。
演奏者的任务在于,当左手弹出的双音符和轮廓中低音线没有超过旋律音并同旋律音不协调时,找出最细微的发音平衡。钢琴的困难性在于表现手法的画面的有声化和柔和语句,并要求演奏者手腕移动要灵活并具有节奏感。
高音必须融入到乐句中。双音演奏的困难在于,使用手指同时完成两个结构和力量不同的发音。双音的指法不允许在同时改变两个音legato位置的情况下进行弹奏,根据在什么趋向时(往上或往下)进行过渡句,legato保留在其中一个音中,可以通过轻盈移动指法来保证做到这一点。为了在双音中达到legato,保持双音指法单独弹一下每个音是必要的。
由于音程轮廓的位置使用左手经常会产生困难,弹入键盘时应当是没有重量并且非常连贯的,此时legato实际上不是手指弹出来的,而是踏板踏出的。在这种情况下手腕应当是非常柔韧灵活的。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g-moll属于钢琴性质的抒情曲目。音乐带有伤感的特点,并能唤起对拉赫玛尼诺夫不同风格的抒情作品的回忆。
在带有结尾主音变音的小调三度音中,曲目的主要部分有多次重复的自高而低的旋律回旋。嘹亮的歌曲旋律没有从悲伤的音调中升起,混合在乐句中,留下一些半吞半吐的印象。在急促的音调并带有柔和的节奏画面中可以听到作者内心的不安,并伴有祈祷和诉苦。⑤
在固定音型轮廓的背景下唱出了抒情旋律。当不太活泼的和声在主音上长久停留,这种不变性就会产生寂静凝固的印象,听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时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但是隐藏的复调音乐表现手法的丰满度,大量不定期出现的短暂配唱会使紧张的内心世界充满音乐本身的内容。
作曲家在这里使用了格言题材自由固定音型发展的新模式——三种模态和音区色彩不同方案的表达的相似处。但是主要的旋律轮廓是保持不变的,这会产生连续歌唱初始旋律构思的概念。
在开头的短句中,强烈的忧愁感营造出压抑悲痛的气氛。安静、平铺的讲述被不断发展的情节所替代。低沉的音调变为突发和亢进的声音,柔和的伤感短句突变为猛烈的前奏,几乎一下子达到了“弦断”所要表达的意境。加剧的激动、悲伤情绪的枷锁以及自己无能为力的现状共同造成了最悲凉的感伤。
最时在IV过高音阶上的可怕双音破坏了曲目总的忧伤音调,并在其中加入了严格的紧张情节元素。但产生的波动被强有力的韵律,好像是压低忧伤的插话所打断。
还有一个猛烈的情节爆发在结束前(双手突然将音阶乐句起飞到三个八度音)。曲目这样结束的经过句,几乎是从肖邦最初小调叙事曲悲剧结尾中得到的真实引文。两个作品结尾相似,以悲剧音阶起飞,下降到两个悲痛的艰难的和音。
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整体上像小悲剧叙事曲,在不强烈的和弦伴奏下演奏。这样将音画练习曲小调要点同起初情景和心情安宁相联系的显著思路以及小调叙事曲的要点才稍微可以感觉到。音画练习曲起源于强烈感觉的高傲不妥协主题。⑥
这个乐曲情节范围包括从pp到ff。这样的情节和声音的多样性是特殊演奏者的任务之一。为了让forte深沉、清脆但不碰撞,piano要细微简洁,同时应当注意拉赫玛尼诺夫表现手法的特点——多级。总体而言,经常会遇到复杂的带有忧愁的音乐内容的多层次表现手法,它足够灵活,同时将几个声音层组合在一起。
作者通过音乐结构的不同层次确定各种情节。我们假设男低音和旋律mf,中音轮廓pp,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自己的旋律画面,这些表现手法思路的语句经常是不相符的。由此可见,演奏者的任务是使表现手法层次化,最好是所有的声音都有配音,在音质上进行渲染,这构成范围和音乐远景。
音画练习曲是钢琴的大众化戏剧。可以将其同诗史般的大众戏剧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穆索尔斯基的歌剧进行比较。乐曲中充满节日欢庆的齐鸣竞赛舞,结合了许多复杂的表达方式,钟声欢快齐鸣,充满嘹亮的雄壮乐句。
乐曲的其中一个插曲中雄壮乐句好像预告滑稽草台戏演出的开始,戏中变戏法的人走向前,装腔作势,做出彼得鲁什卡跳跃动作(从21节拍)。这里各种特征的片断经常变换表现出了非常俏皮的谐谑曲情节。
这个插曲像整个练习曲一样,整体上具有很多的线条多样性和详细发音。这里经常会遇到各种符号,它们意味着tenuto或者portamento,点意味着staccato,重音(<)意味着marcato和这些线条的各种组合。
该乐曲以耀眼明亮的再现结束,钟声齐鸣,铜管乐曲音、合奏同洋溢到全部空间的豪放歌曲结合在了一起。
拉赫玛尼诺夫对俄罗斯舞蹈、歌曲非常有兴趣。他依据旋律主题元素,着重强调有节奏的、强烈冲动的、灵活多样的元素,他特别注意单独的色彩明快的细节,总体上抒情地总结了诗史风格画面。
普罗科菲耶夫的练习曲OP.2 No3 с-moll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目的性。连续accelerando上的神秘沙沙声增强了音乐的幻想特征。
练习曲是以双音符不同的技巧方式为依据。开始右手包括有沿着半音音阶发声向下平行移动的两个音。作者标记的p leggiero使演奏者的任务难度加大。
之后,表现手法变得复杂起来,充满半音幻觉。在练习曲的下半部分左右手双音同时奏出。
该练习曲的特点是各式各样的情节(短crescendo,subito pianо)和节拍的经常变换,这要求钢琴手指要特别灵活并有tempo rubato的感觉。指法的正确选择有重要的意义,在指法描绘这些片断中最好使用作者的方案。
结语
在钢琴学生的不同教育阶段,俄罗斯作曲家的练习曲一直被运用着。它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技艺高超和有艺术性的目标,不但是钢琴方面,而且在音乐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都需要仔细研究。研究练习曲能让学生养成细心地修整细节、寻找细微的音质级差的习惯。练习曲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给听觉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食粮。俄罗斯作曲家的练习曲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和教育价值,其被大量列入到音乐院校的课程并非是偶然的。
鲁宾斯坦 、李亚多夫、阿连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中钢琴练习曲已经达到了艺术的完美品质,他们是不同创作个性的作曲家,这反映在他们的练习曲中。
李亚多夫和阿连斯基的练习曲有小型室内乐抒情说明的特点。作品中钢琴的困难是以表现手法的方式特点为前提条件的:简洁的叙述同非常讲究的精细语音相结合。这特别要求演奏者全神贯注。在李亚多夫和阿连斯基的表现手法中,演奏者不能表现出常见的标准钢琴叙述:音阶经过句和琶音。轮廓是优雅的,充满了富有表现力的装饰音与和弦音。表现手法多元素化、多样性,但不同时文雅和精炼。音乐内容的排练和花边的精细修饰都是以演奏者动作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为前提条件的。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是该类风格最有个性的说明。在这些音画练习曲中,体现出了拉赫玛尼诺夫风格特点:深呼吸旋律、饱满的激情、冲动的节奏和多层次的表现手法。世界的生动与丰富多彩给学生提出了复杂的演奏要求,首先是感觉每一个乐曲的独有特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文字引发了许多讨论,这就是在广泛的分配次序中复杂的轮廓,弦的连贯性,跳跃、半语音饱和的音乐内容。
普罗科菲耶夫的练习曲中,很明显是追求使用并同时重新理解钢琴文字的经典表述,像表现手法画面的图形和音阶过渡句的依据。
注释:
①Алексеев.А.Д.История фортепианн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1982.
②Алексеев.А.Д.С.В.Рахманинов.Жизнь и творческа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А.Д.Алексеев.1954.
③Алексеев.А.Д. Русская фортепианная музыка.1969.
④Бирмак.А.O.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технике пианиста / А.Бирмак.1973.
⑤Брянцева.В.С.В.Рахманинов / В.Брянцева.1976.
关键词:真人秀;明星参与;活动模式;回应结果;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关于真人秀节目发展历程主要源于美国,尤其在目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大部分亚洲国家开始奋起直追,争取透过不同形式节目引进来开创自身真人秀品牌。而韩国作为亚洲真人秀节目开创领军代表,书写了《我们结婚了》等伟大诗篇,一时间引起我国和海外国家疯狂回应。中国制作的包括《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都是在已有节目制作工序前提下灌输本地人文元素,使得节目经过国家领土转移过后也可同样树立收视典范成就。针对这部分崛起现象加以系统解析,相信对于日后我国电视产业可持续发展指导功效必然产生强大推动作用。
一、时下明星真人秀节目现象透视
娱乐时代如此繁盛的今天,我国民众似乎对批量生产的音乐选秀节目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湖南卫视接连开发的《快乐男声》、《超级女声》等选择告一段落,而选择在引进韩国真人秀制作版权基础上开发国人推崇的新一代《爸爸去哪儿》亲子类真人明星互动节目。依照新华社创新媒体报告数据显示,该类节目已经投过接近9成左右的美誉度完胜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并在当下一跃成为最佳口碑话题。拿《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两类引发时代全面回应的亲子类明星真人秀节目加以对比解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索设定便是爸爸到底在哪里呢?众所周知,过去明星对于自身情感问题可说是保守如瓶,生怕泄露自己已婚消息而丧失竞争优势,但是如今随着年龄增长和自身市场空间的狭窄,便将目光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毕竟大多数收视群众源自于90后群体,其处于社会、大学交错路口,对于夫妻-亲子生活百般向往又心生畏惧,而上述两类节目横空出世,便为这类群体提供心理慰藉窗口,不论是携子出游或是抱女归家,画面总是那么唯美生动,过去偏偏英俊少年如今转换成为时尚奶爸,的确是赚足了青年少男少女的眼泪,收视率如何不高。
(一)本色出演或是全然作秀
明星真人秀节目作为全球回应最为热烈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星爸们一切出糗状况实现全网直播,一时间引起观众哄然大笑。面对如此错乱的明星形象转变现象,观众心态是否依然保持平静。如今女神经、男潘棵词横行,似乎传扬着真实自我的心态内容,这样才烘托出明星们光环背后的自我情绪,但是重复过多或是反差太大,便会遗留作秀问题。为了满足观众猎奇心理,同类节目导演或是参与明星煞费苦心,要的就是博取收视榜上的冠军头衔,不得不说市场决定一切,明星自然不会例外。
(二)不创新便难以长久延续
不同电视台在全面引进国外热播真人秀节目期间,涉及照搬照抄行为模式比比皆是,毕竟中国观众在互联网上都事先对原版节目有所碰触,为了不滋生过多碰撞问题还是要实现自我创新改造。结合业内专业人士分析,任何综艺节目都存在生存周期性特征,实际能够长期运转的节目不多,这就需要引起电视制作人系统反思。创新绝不等同于简易的拿来主义,而是懂得发现水土不服隐患,适量灌输中国地道文化元素,做一些富有时代艺术标杆价值意义的成就,后期的收视传奇才可正式上演。借用湖北卫视2014年制作的《如果爱》真人秀节目来讲,其将韩国《我们结婚吧》假想夫妻生活转换为爱恋节目,加上我国性感中年主持柳岩和韩国流行组合2PM黄灿盛倾情演绎,时代新闻效应一时蓬勃而起,而关于两人假戏真做的传闻至今也尚未消除。所以说,真人秀节目合理引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必须充斥着本地独有的精神内涵,比如万千少女们的哈韩嗜好。
(三)大团圆结局收尾
所谓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是事先设定衔接情景,杜绝人为矛盾结果,使得一切活动内容犹如电视剧一般运行,争取处处设下看点引起观众激烈回应。整体操作需要由编剧经过推敲设定,包括后期配音、剪接编辑工序十分复杂,经过主观性取舍过后,上述内容强调的真人特征便自然大打折扣,与以往的电视节目也不存在如何实质性的突破可言了。
另一方面,明星们经过朝夕相处过后,彼此之间脾气也算掌握一二,而经过真人秀节目的百般演绎摧残,使得人人身心俱疲,未免会因为一些细节现象而滋生摩擦。而各大电视台在完善制作经验基础上,会人为地将不好的细节镜头切除,为他们形象健全提供保障,就像《爸爸去哪儿》五位明星父子、父女一起做饭欢聚情景一样,不知现场录制中是否会因为工作分配不均而引发矛盾,这就交给观众自我评判了。
二、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本质
娱乐圈经济发展实力日渐雄厚,预设方向已经从广告方向实施跳跃扭转,特别是在广电总局对选秀节目限制背景下,真人秀节目利用其足够灵活的调整特征实现明星和社会大众的全方位互动目标,至此明星价值多元化效应全面呈现。现如今,明星真人秀节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获得全面进步,面对这类现象,各类学者和媒体也都深深陷入思索之中,而消费明星的观点也就至此活跃起来,后期讨论热烈程度可想而知。结合电视自身媒介功能加以审视,所谓的真人秀节目不过是为了全面切合观众口味的娱乐活动,可是一旦在媒体空间内部运行时,就滋生一定程度的把持问题。电视节目如今飞速发展的确是透过观众喜好方向加以延展的,但是具体说来任何媒体都不得全然依照观众需求进行一味迎合转变,更重要的是明确自身所处电视台的主题定位角度,避免与娱乐媒介的交错混杂迹象滋生。在这类全面娱乐化的电视空间之上,怎样在满足经济效益基础上传播更多社会化、职业化等健康信息,这是任何一位资深电视制作人都应该系统考虑的问题。
(一)真实状态和商业包装
真人秀节目核心制作理念就是凸显明星们的真实状态,但是结合观众审视角度观察,电视上演的任何桥段似乎都是经过商业包装或是专业训练得来的,总之是不具备可信性。具体说来,在制作明星真人秀节目上需要适当烘托参与成员的个性特征,尽量在不同情景格式和选择关口上展示他们生活中的模样。如《爸爸去哪儿》,观众看到的是明星与孩子亲密接触的一面,其中孩子反应是难以作假的,而任何突发状况都会引起父亲直接心理反应现象,当然如果明星定力够且能够加以掩饰,观众还是无法分辨的。
(二)任何活动单元存在价值在于娱乐
真人秀本质便是娱乐型节目,是电视长远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尤其经过游戏人生状态元素灌输,使得其在中国社会大众内部广受好评。透过节目形态关注,真人秀可说是全面吸纳电影、纪录片等多种表现技巧特征,几乎所有日常以及非日常性特征都充分表现出来。大多数人群观看电视是想从中获取理想生活经验或者体会新奇内容,而在节目真实性探求欲望日渐强烈文化信仰下,使得一些单纯形式的纪录片不再活跃。具体来讲,真人秀节目不单单借助日常规范形态加以表现,更多的是电视理念上的有机创新改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毕竟记录特性不可与该类节目完全脱离开来,因此在平均收视率空间下其也许不会完全超越电视剧或者综艺游戏类节目等。明星真人秀节目主要配合多角度、多机位进行连续自然拍摄,但是与纪录片存在本质化区别,主要是在真实背景框架上加入许多限定要求,不可预见性相对较小;同时其记录表现方式上保留直接动机就是凸显人性价值。真人秀与其余节目最与众不同的闪耀两点在于观众的热烈参与,特别是在目前不同媒体竞争、合作等复杂关系影响空间下,只有确保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空间,才能确保日后发展前景能够无限宽阔。如今各档明星真人秀节目透过电视、网络媒体加以大规模传播,观众随时能够利用手机、计算机等捕获重要信息并加快分享传播速率,这也是真人秀节目此时产生热潮回应的特定原因之一。
三、明星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依照各类实践调查经验证明,明星真人秀节目在人性真实特征展现上相对于其余节目形态保留得天独厚的适应优势,同时在巨大商业价值操作范围下,涉及《爸爸去哪儿》电影产业链条充分延展,定于2015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爸爸的假期》票房成果和节目重复探讨活性效应俱佳,按照这类品牌估价方式加以科学审计,整体项目规划价值完全超出30亿人民币。由此可以清晰预见,涉及明星真人秀节目后期发展前景将令人无限向往。
(一)地源优势的合理发挥
我国地貌形态变化万千,其中蕴藏的深厚文化功底和民族情怀更是不同真人秀节目拍摄的最佳借鉴题材内容。随着电视节目宣传影响,势必带动各地旅游业的兴旺,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步伐加快则可视为理所当然之结果。
(二)参与人员层次的有机拓展
借由《明星到我家》这一真人秀节目观察,在明星媳妇和农村家庭相处过程中,使得不同当地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尽数呈现,这便与其余相似节目参与者相对单一现象产生鲜明对比。具体说来,明星效应的确不可忽视,但为了换取更多社会大众的真实感官欲望,可以适当考虑将媒体增长点发散至这类群体之中,尽量令受众层面和参与者空间壮大起来,真正将福利归还给大众,相信当下的生活层面映射信息会显得更加真实。这也是后期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具体延展方向。
(三)题材内容的深度涉猎
纵观最近热播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包括《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无非是令明星参与到娱乐游戏项目之中,必要时利用出糗镜头博取观众大笑,长期延续下去必然会导致人群心理满足匮乏感。而这里强调的题材宽泛特性,主要包括横向和纵向格式的延伸,美国学习频道播出的《衣着大禁忌》是一档以服装时尚为主题的节目,帮助着装不得体的普通人改变形象并掌握着装技巧。类似于这样的节目都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交换空间》版块则开辟了家庭装修的领域。这样的尝试还有很多,尽管这些节目也许收视率不是太高,但是不能不说,这些节目在以选秀为主的真人秀节目里独树一帜,无论是借鉴还是原创,都是对“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积极探索,我们应当大力鼓励和支持。题材的拓展还包括题材的纵向拓展:例如,北京电视台的《红楼中人》虽然也是“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但是它将选秀与我国的古典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对“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巨大突破。
(四)提高真人秀节目相关创作人员的水平
创作者的水平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真人秀”节目是一种综合性节目,它所需要的也是掌握多种节目技能的人才。从策划、拍摄、后期到制片各个环节都要很好地适应这种节目形式的要求,现有的搞电视剧、新闻、栏目和纪录片的电视人在制作这种集大全的节目样式时,都需要一个适应、摸索的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存在价值就是吸引观众眼球,进一步赢取相关产品营销利润,为系统产业链条衔接稳固积累实力,这是日后电视产业别具一格的发展方向。尤其在网络信息技术足够发达背景下,人们随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手机视频客户端,如爱奇艺、芒果卫视等观看心仪的节目,真人秀拓展空间有史以来空前壮大。但是一如过往地重复明星作秀活动,是难以满足观赏要求全面提升的受众人群的,其想在今后市场竞争中获得适应先机,就必须针对节目主题、活动单元以及参与人群结构加以有机调整,避免与特定时代人群收视标准产生冲突,同时带动相关电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以上才是我国明星真人秀的真实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施育华.国内真人秀节目整合营销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吴蕾.韩国明星真人秀《我们结婚了》的内容诉求与接受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3.
[3]程潇潇.中国真人秀节目“模式引进”热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4]张怡文.中国电视音乐节目发展与创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5]杨博.从《爸爸去哪儿》看中国真人秀栏目的成功要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4.
[6]范圆媛.中国电视游戏节目的话语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随手快拍 即刻分享
如今人们对时间这个东西,也说不好是敏感还是麻木,以至于过去的事情,很多都好像没发生过,很多还让大家记忆犹新。从几年前的芙蓉姐姐和伦敦地铁爆炸案,到去年的大地震和奥运会,其中有你我平民百姓戒也戒不掉的低俗,也有公民意识的觉醒,而随手拍摄的网络视频是中性的,它本身不高尚也不低俗。网络视频最大特点不在于精良的拍摄制作,也不在优美的画质还原,而是在迅速分享上,而且门槛很低,内容海量,于是影像的工具和渠道都民主化了,其中自然就有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内容,但其时效性已经显露出来。越是要求时效性的内容,就越是会看到网友们随手拍摄的内容,这些人被称为“拍客”,不管他们是专职还是兼职,手中的设备是DV还是手机,他们已经像游侠一样,在现实与网络之间替我们大家通了电。
谁在玩儿?
专业拍客,这已经是既定事实了已经有大批手持DV的朋友加入了这个职业,我们在很多视频网站乃至门户网站上都可以看到这些视频:“某地出土‘太岁’、某地惊现史上最牛×××、美女护士和她的小秘密”……这些内容多且“形容猥琐”的视频内容不需经过审察,只要没有敏感内容,到处都可以,他们相当于若干年前的火车站文学,内容不免有低俗成分,然而我们可以发现,新闻性极强。关注现实社会,也是这些拍客朋友的特征,于是我们在主流媒体上看不到的民间社会,在电视里看不到的社会事件,他们都有所关注,并且用手中的摄像机和鼠标,真正地推动了社会的变化,而且是在第一时间。这些“拍客”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民间的“网络特派记者”,他们无孔不入,令某些有关单位防不胜防,令某些有关领导抓耳挠腮。
可能你也心中充满社会责任感,或者你也厌烦了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那么你照样也可以做一名“拍客”,不需要太多的设备和时间,每天在城市里上下班,就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可以拍摄和分享。
怎么玩儿?
工具
做一名拍客,对设备的要求并不高,当然如果你手里有DV,那么画质一般说来要强于数码相机和手机,因为拍客的内容要求即时分享,速度第一,所以最好是闪存或硬盘存储介质的摄像机,磁带的还需要采集的过程,就慢了一步。若没有DV,现在多数数码相机和手机也都拥有视频拍摄的功能,都可以轻松快速地拍摄。DV、相机、手机这三类产品都能拍照片和视频,选哪种就成了问题,需要认识到的是,三者的画质基本上是和方便程度成反比的,DV的画质最佳,但不如相机和手机便携,手机最方便,但画质不如前两者。现在的Dc大都能拍摄质量不错的视频,有不少型号还能拍高清视频,所以这样看来,具有高清视频拍摄功能的Dc是城中拍客的上佳选择。
题材
做一名拍客,拍的东西主要不是为了自己留存记忆,也不是精雕细琢的表达,而是强调“我看见了!”,所以“短、平、快”的信息传播就是硬道理。有的人就是对所有新鲜事儿都感兴趣,愿意与人分享看到听到的新鲜事儿,这些人最适合做“拍客”(这么说起来似乎街头巷尾热衷于邻里八卦的大妈们比较适合……)。若你不是此类人,而是喜欢在你自己的圈子里进行信息传达(比如你的职业圈子,朋友圈子,玩家圈子,车友酒友牌友……),那么你可以随时拍下你所喜好的东西,在朋友圈子里进行传达,如今网络这么发达,全国乃至全球各个领域的玩家之间都很乐于分享各自的新鲜事儿,所以没准你拍的一小段视频明天就登上世界级玩家的点击榜首了。宗旨只有一个,拍你感兴趣的乐事儿。
如何分享?
这还用问吗?上谷歌随便一搜“视频分享网站”,有超过40个国内的视频网站,国际上的更是数不胜数了。虽说国外网站的界面更美观,视频数量更大,不过由于那些众所周知的“某些原因”,他们中的一些被屏蔽了,YouTube这种名声大使用率高的自然是重点照顾对象,所以我们主要能利用的视频网站还是建立在国内这个大局域网里面的那些。若会用剪辑软件,简单地将你拍的几个镜头剪辑一下,不会也没事儿,主要看个活动的影儿是真的就行,主要图个快,中午12点马路上坍了个窟窿掉下去辆公交车救援队伍还没到你已经用3G手机发到了视频网站上,12点一刻,这是什么速度?“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分享视频的向往”。只要你发得快,就等着点击率飙升吧,还记得2009年的第一场火吗?电视台就是在当晚的拍客手机视频中进行直播的。这年头儿,出了事儿是藏不住的。
拍客的生命和局限
点击率是网络视频的生命,点击率靠的是什么?最快速度,爆最大的大料。基本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方程式:拍客的成就感=爆料速度×料的强度。央视着火肯定比民房着火要牛,现场直播肯定比第二天的新闻联播要牛,再加上一个条件的话,多角度手机视频直播肯定要比新闻联播的一句话牛,角度丰富啊,如此奇观大家都想看真的,你发个几十字的消息怎么能满足大家的胃口呢?做个拍客不需要太多的设备和丰富的制作经验,快爆大料即可。
在做个拍客制造网络视频这方面,既然有好玩的一方面,自然也有其弊端,比如它几乎不太允许你认真地对每一条视频进行精心编辑,其画质也比较差,能看清楚什么事儿就可以了,同时它没有什么你的个人见解和个人表达。若想认真玩儿这个,得到一些娱乐,精神满足,甚至物质回报,那就要认清它的局限,扬长避短,在这个网络时代,还是大有可为的。
痴情木偶
随遇随拍的第一现场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这个普通的热心网友成为专业的拍客,在为网民们提供第一手消息的同时,他也在用自己的记录去帮助别人,他坚信,一个人的力量加上互联网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自己的力量加上互联网的力量
等于无穷的力量”
Q:你是怎么理解“拍客”这个词的?
A:拍客在我眼里很简单。从自身说,拍客就是视频新闻爆料人,或者是视频网站的撰稿人。当然,拍客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是要有爱心的。不能单单为了钱去做拍客,那样意义就不大了,综合的说,拍客就是记录生活,分享生活的热心网友。
Q:那么你又是怎么定义你现在所做的事情的?
A:我做拍客,完全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是因为我拍摄的视频帮助了别人,启发了我。我觉得,自己的力量加上互联网的力量就等于无穷的力量。
当然,其他拍客也是如此。我希望能够通过网络,通过记录生活去帮助别人,去改变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Q:还记得第一次拍视频是什么情形吗?当时是用什么机器拍的?
A:我第一次拍视频很有意思,当时是在火车上,凌晨1点的时候,火车上的乘客都是困意十足,好多都已经呼呼睡了起来,安全防范意识很差,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个乘警,他不像其他乘警那样一本正经地提醒大家注意保护自己的钱物,注意防盗,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打消大家的困意,好像赵本山演小品一样一套一套的,特有意思。我就掏出手机(诺基亚N70)拍了下来,回来传到优酷网,第二天被推荐到网站的头条位置,那时候很是兴奋,到处宣扬自己拍的东西被网站推头条,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了我的拍客之旅。
Q:有没有被自己拍的东西所打动,而影响到自己后来的思想或生活的情况?
A:当然有,比如看到某些弱势群体或者是感动人心的事情都会被打动。通过做拍客让自己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交到了很多朋友,收获不浅。我觉得自己比以前进步了,心境与以前截然不同。
“我的DV长期在身上,从不离手"
Q:通常情况下,你拍摄的题材是事先策划好的吗?
A:以前拍视频都是随遇随拍,我不喜欢找那些新闻线索,因为我喜欢做第一现场,就是首发独家的。找的新闻,其他媒体都有报道过的,没什么意思。除非是社会上的大事件,可能会去关注一下。基本上我的视频就是随遇随拍,看见什么拍什么。我的视频都是很民生的,贴近百姓生活的。
Q:从拍摄前的准备。到成品出现在网络上是怎样的流程呢?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A:有计划的拍摄就是熟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结果,然后就去拍摄。如果是随遇随拍的那就当是边拍边起草脚本,脚本基本在拍摄结束后已经在脑子里起草出来了。回去就第一时间剪辑,一般没有新闻时效性的题材就细心剪辑。因为不着急,不要求时间嘛。有新闻时效性的基本是掐头去尾,视频中交代好大致情节就OK了,然后开始上传。这样一个过程从拍摄到上传完,快则一小时,慢则一天两天,视作品而定。
Q:你会无时不刻带着机器吗?
A:我喜欢扫街(扫街就是拿着摄像机去找新闻,满大街逛,东看西看的)。所以,拍摄到的东西都是第一时间记录的,新闻即时的题材比较多。我的DV长期在身上,从不离手。
Q:你觉得拍客对器材的要求高吗?
A:说实在的,拍客用手机、DC、DV都可以。仅仅一个手机就可以做拍客。但是做职业拍客就需要准专业的设备了。拍摄一些商业活动的时候不可能拿着手机或者相机去拍摄。拍客也要走专业的路,越做越专业。业余的就不说了,用什么都行。
Q: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你怎么看网络这个平台?
A:这个平台能够把一切放大,对于专业的拍客来说,对于一些社会现象来说,对于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对于一些公益活动来说,互联网这个平台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有了视频网站这个平台,才会有某些人活着,某些事被关注。可以说网络的渲染力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
丑老鸭
从拍客开始玩视频
“从拍客到原创,什么样的视频他都玩过,无论拍什么,怎么拍,或是用什么拍,他的热情从不减。这份对视频的热爱是让他坚持至今的唯一理由。”
“成为拍客是偶然”
Q: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成为拍客的?
A:成为拍客是比较偶然的事情。我接触视频网站比较早,2004年的时候我一直在上一个叫“非常折腾”的论坛,坛子里有很多牛人,其中一部分对于“独立新闻”有着难以形容的热情和执着。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网站被关闭了。当时对我的打击很大,没了这个论坛,就觉得上网失去了乐趣。到了2007年,各大网站开始炒“拍客”这个概念,我才发现自己终于不必压抑热情了。这些视频网站给我们提供了平台和推广的机会。于是我就把之前随拍的一些视频发到网上,并且频繁拍摄新的内容,很快就被视频网站的编辑们注意到了,慢慢地也就成了国内拍客的“老人”之一。
Q;刚开始做拍客的时候,你拍得最多的题材是什么?
A:最开始的时候是以负面新闻为主,因为我一直觉得这样的新闻内容最有价值。当时引起过不小的争议,不过这是我希望看到的。有争论,是新闻价值的最大体现。当自己的一个拍客视频,引起别人的关注和争论时,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痴迷于偷拍暗访,研究了很多方法,买了很多便于偷拍的设备,一度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媒体英雄,呵呵。
Q:视频对于你来说,是工作?爱好?还是生活?
A:几乎都是。首先我主要的生活来源是做视频(主要是视频广告),这自然就是我的工作了。同时我很喜欢我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喜欢做动画,喜欢拍新闻,喜欢做广告,喜欢拍原创DV,喜欢做游戏视频,这些都是我的爱好。做视频占去了我大部分的时间,所以,这也是我的生活,在我对拍新闻非常痴迷的时候,出门肯定会带着DV或相机的,哪怕只是出去吃个饭,一会儿就回来,也要把机器带上,因为害怕会错过什么,“记录”是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的乐趣之一。
“从拍客到原创”
Q:后来你是怎么开始拍网络广告的?
A:当拍客这个概念开始被网民所认知,被更多网站炒作的时候,拍客的内容就发生变化了。有一段时间,各大视频网站上充斥着街头情侣亲热的场面、罕见的车牌号,不同城市的人产生矛盾冲突,艺术类院校的美女新生……而很多公益类的或有正面意义的视频则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这时候我还在继续坚持拍摄自己风格的拍客视频,但是往往得不到重视。后来在2008年的时候,我参加了视频网站的广告征集比赛。我制作的《混好混强大》成了优酷网建站以来第一个登上网站头条的广告作品,就这么在“视频营销”这个陌生领域里迈出了第一步,后来基本上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当然,我不会放弃做拍客,但是我需要一个更大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Q:同样是拍视频,以前是拍客,现在属于原创,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A:做拍客给我带来的是成就感,草根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感。做原创则是在享受创作的乐趣。这两者我都喜欢。
Q:在视频创作方面。和以前相比,现在的你在哪些方面进步了?
A:拍摄方面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用的器材越来越多,对前期拍摄的把控也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烧器材”
Q:你是个器材爱好者吗?器材的好坏与作品质量有什么关系?
A:我对器材极其痴迷。但是对于拍客而言,其实并不需要多好的设备,很多人用手机也能记录下震撼的场面。但是搞原创就不一样了,设备对于作品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好的设备有助于完善作品的细节,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Q:你都在用什么机器拍摄?
A:最早用尼康S10,比较适合拍客。后来用索尼UX1。JVC的HD7是我现在用的机器。下一台机器准备买JVC的HM100,非磁带介质的专业机。
Q:你所理解的有“新意思”的视频是什么样的?
A:视频要玩出不同的东西,对于拍客来说,应该去关注一些其他的事物,把眼界放宽。对于原创作者来说,应该是创新,形式上的,内容上的。网络是新媒体,视频网站是新媒体中的新媒体,视频内容要是没有“新意思”的话,那就“没意思”了。
记录生活 珍藏时光
根据“木乃伊情结”理论,人类制造艺术品就是为了让它们与流逝的时间抗衡,而影像是各种艺术素材中最具现代性的一种,它能够非常真实地保存过去时间中一切能看到的,影像与声音结合,也就是现在我们能随手拍的东西,可以将一张面孔、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阵声音、一个音符乃至是一阵空旷无人的时间保存下来,它几乎看起来百分之百是真实的,虽然,它同时百分之百的是一个幻象。在上个世纪的头几十年,直至世纪中叶,只有没落或尚未没落的贵族,以及新兴的有产者,或是发达国家的平民百姓,才有能力用影像记录自己的生活,当时是用各种摄影机,从35mm到Super 8mm。近十几年现代影像技术的普及,让影像记录的门槛大大降低,以至于我们发展中国家的草民,也可以购买影像玩意儿了。无限的时间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一天每个小时每分钟都有意义,因为它们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用影像记录自己的生活,将来某一天再看到影像中的那些人,再现那段时间,这种感觉的奇妙,不用多说你也知道。
谁在玩儿?
笔者的工作和各种影像器材有关系因此经常会接到朋友或读者的电话,我要生娃娃了/我和老婆要去马尔代夫/我要给老爸买个摄像机让他退休了可以四处拍着玩儿/我要和几个哥们儿骑车走一趟青海湖 是的,说实话,站在我的角度看可能这些影像都没什么意义但对那个准爸爸/丈夫/儿子来说,他们的私人影像是无价之宝而且在未来的若干年后这些私人影像的意义将越来越丰富它们不仅为他们的拍摄者/拥有者保存了自己的一段时间,让自己能够通过影像重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个人的状态变化,更为社会保存了一份无比丰富的影像档案。几乎每个人都有愿望用影像保存记录自己的生活但这个时代大家基本上都很忙焦虑重重觉得时间不够用那么怎么玩儿呢?
流水帐或命题作文
我接触到的不少朋友,在拍家庭录像的时候,都准备剪辑一下,但实际上的结果是:大家都随手流水帐一般地拍,然后放在某个大盒子里面,很少再去看这些磁带,那些堆放在硬盘角落中的视频,在刚拍完不久后还会看一看,时间长了也就不看了。这又怎样呢7不怎样,就这样,没什么好的也没什么不好的。这些东西我们就随手拍,记录点滴的欢乐时间,以及大多数流水帐一般的无聊时光,而当我们若干年之后再看他们的时候,他们这堆垃圾会发出堪比金子的光芒让你不能自己。时间会让垃圾成为珍宝。
对于有想法有创意更重要是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对素材进行剪辑,但是在拍的时候就要注意,把这个当成命题作文,给个主题,给个Deadline,主题越具体越好,期限越明确越好,比如就拍家里儿子和你的老子也就是他爷爷的关系,时间就给个三年。三年过去,经过你的潜心剪辑,这玩意儿绝对不比任何大师的经典纪录片要差关键是你的坚持。
纯粹的影像生活方式
用摄像机记录生活,其实是比“搞创作”更纯粹的一种影像生活方式,也比做个拍客更踏实――除非你真的把做拍客当成终身事业,否则它还是一个玩闹的事情。记录你的家庭生活或者朋友圈子生活,一般说来没什么实际的回报,不能像拍纪录片或独立电影指不定哪天入围了电影节,能让你走一趟红地毯然后尽人皆知一下,也不能给你提供短期快速的收入。但它给你的回报是情感的、内心的、私人的、真挚的,你在看这个东西的时候,前提是你本人对生活比较敏感你会感动于自己的生活,不论是正面的感动还是负面的感慨,这种体验是很值得的。当然基本上也只有比较重情感的人才会拍这种东西。有些人理性较强,能将这些琐碎生活素材处理成真正的作品――叙事抒情兼备有主题有结构,有鲜明的态度和观点借此表达出来这种纪录片是有的。多数人的这些素材还是成为了盒子里的一堆磁带,或是硬盘中的几个文件夹。那么我们到时候进入那个问题,未经审察的生活到底是不是值得活的?
TIPS
把你的记录变成作品
对以记录生活为主的用户来说,若您只是记录,不形成作品,那么不用剪辑,徒废心力。如果拍的时候就按主线拍,有个大概的结构,需要进行比较精致的剪辑、配音、加字幕、不同格式输出等功能,一些高品质的非专业剪辑软件也能完成这种任务,它们可以让你对视频进行更精细的控制。
爱若干
为爱留痕
“他是一个父亲,一个拍客父亲,一个诗人父亲,一个推动公益事业的父亲。他的行动因爱而生,他的记录为爱留痕。”
“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Q:父亲、拍客,诗人、公益人士。你的这些不同身份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A;我首先是一位父亲拍客,我的拍客生涯始于2006年11月19日上传到优酷网的第一个视频《爸爸,您辛苦了》,视频的内容是三岁的闺女为我按摩,踩背,同时,我也是一位诗人拍客,我一直用影像纪录当代中国诗歌发生,发展的轨迹:我还是一位公益拍客,我坚持用影像力量推动公益事业。
Q:现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哪个角色?
A:其实父亲拍客、诗人拍客,公益拍客,三种角色哪个都很重要,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如果非要选择一个的话,我还是选择父亲拍客,因为只有爱好小家,才能更好地爱大家。
Q:接触视频是从拍女儿开始的吗?
A:是的,最早拍视频应该说是从2003年女儿出生以后,雕刻时光,为爱留痕是我拍客人生的第一动力。
Q:还记得第一次拿起摄像机创作是什么情形吗?当时用的是什么机器?
A;我第一次拿起摄像机应该在1997年前后,那时是拍中央戏剧学院第一届音乐剧班毕业大戏《西区故事》。而第一次拿起数码相机拍视频,是“非典”期间,妻子常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在花园里玩,我就用数码照相机拍她们,记得当时用的是Canon PowerShot G5。
Q:你认为器材的好坏与作品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A:我是摄影器材爱好者,但也是量力而行。好的器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但摄影器材好坏与作品质量也并非成正比关系,我现在用的器材就比以前好,将来还会更新换代。
Q:为什么选择用视频记录女儿的成长?
A,自从2003年女儿出生以来,我就常常拍她,目的是“为爱留痕”,好让女儿长大后有些念象,有得回忆,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我想将自己记录女儿成长的一些生活片断分享给天下所有的父母,希望他们也能忙里偷闲,拿起手中的摄影设备“为爱留痕”。
Q:你是怎么让女儿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如的?
A:习惯成自然,女儿刚开始因为小而对镜头无动于衷;后来长大一点了,
四五岁吧,有一段时间她很不喜欢我拍摄,尤其是不喜欢我拍她哭的时候:现在,女儿六岁半了,她已经明白一些爸爸为什么老给她拍摄了,所以她越来越表现自如了,无论谁来拍她都一样。
Q:当你的女儿长大后看到这些记录。你想要传达给她些什么?
A:我想要传达给女儿的是深沉的父爱,也希望她将来能将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活到老,拍到老”
Q:你觉得视频和其他表达形式相比,有什么好处吗?
A:照片是静态的美,留下的是精彩瞬间;视频是动态的美,留下的是美好时光。视频的优势还在于它不仅仅能为我们提供活动的画面和真实的声音,还能为我们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受。
Q:持续的记录生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A:从2006年以来,作为拍客,我的影像纪录持续不辍,所刻光盘与日俱增,估计所刻光盘至少达500张,以每张光盘4G容量计算,也已经超过2000G的容量,这也是一般拍客所不能达到的。我是习惯成自然,我是用影像日记来纪录时代与人生。
Q:对那些同样热爱生活,并用视频记录生活的人。有什么想说的?
A:一起拍客、一起记录生活吧;活到老,拍客到老;记录到老,精彩到老。等我们老时,我们将拥有无限美好的回忆。
Q:用影像力量推动公益事业,你是怎么做的?
A:我所在的公益中国网提倡“大公益”不仅仅局限于救助和捐献,更重要的是构建人们的公益心灵,所以我身体力行“用影像力量推动公益事业”。我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我总是全程拍摄整个过程,我会抽出时间将其中感人的片断制作出来,放到网上传播,以宣传公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阎文
最上镜的女孩和宠物
“她养了只金毛犬叫顺子,和名字一样,它很温顺,也喜欢镜头,阎文说这是它从小养成的习惯。在摄影师眼中,阎文是个模特,而在顺子面前,她却是个敬业的摄影师。”
“她特会抢镜头”
Q:你的金毛几岁了?
A:她今年3岁,是个大姑娘了。
Q:为什么要养宠物?
A:我喜欢啊。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宠物情结,我一看见狗都走不动道儿。
Q:听说你经常用DV拍她?
A:嗯,遛狗的时候我都带着DV。顺子经常做出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动作,大多数都被我拍下来了,特有成就感。
Q:你也想让她变成“模特”吗?
A:呵呵,那倒不是,我喜欢她,就希望能经常和她在一起,毕竟狗狗不会陪着你一辈子,但影像却可以保存得很久,而且随时拿出来回味,都能回到当时的情景里。还有就是,我经常被摄影师拍,也想反过来当一当摄影师。
Q:那你也拍其他的狗吗?
A:如果带着顺子出来的时候碰到其他狗伙伴,我也会拍,但不刻意。
Q:顺子和你一起上过镜吗?
A:她经常和我一起上镜,有时候拍片我会带着她。有一次带她去拍片,本来她在场外等我,结果看到化妆师服装师都围着我,她就有点急了,跑过来就趴在我身上不走了,工作人员看了都说这狗真会抢镜头,呵呵。
“只要最真实的记录”
Q:你拍过的视频也不少了吧?会做后期编辑处理吗?
A:不会,我觉得拍视频和拍照片不一样,照片是可以后期处理的,比如皮肤阿、身材阿,色调阿,因为照片抓的是瞬间,而视频抓的是过程,之所以要拍过程,要的就是真实,如果也做后期处理,就没有意义了。我就想要最原始最真实的视频,不需要加任何修饰的。
Q;那你会把这些视频传到视频网站上吗?
A:也不会,我拍顺子是记录自己的私人生活,并不是想和所有人分享的。
Q:拍完了难道不拿出来分享一下吗?
A:我会和家人一起放到电视上看这些视频,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全家其乐融融。但我不喜欢传到网上给不认识的人看,我觉得这应该算“私人财产”吧,呵呵。
Q:拍动物有什么经验和心得吗?
A;我觉得动物真的很不好拍,因为它总在动,尤其顺子看见摄像机镜头对着它的时候就特别兴奋,想让它摆个什么pose那可就太难了,所以拍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它的心情,我需要做到的就是耐心地观察,在好动作出现的时候迅速开机,端稳机器,其实我没有太多的经验可谈,我不是专业的摄影师,一般我都用的自动功能,我的DV也是很傻瓜的那种,我喜欢纯粹的记录,没有排练、没有技巧,一切都随性。
Q:有没有用DV搞过什么有“新意思”的创作?
A:有一次特别逗,我想了个方法,把DV挂在顺子的脖子上,然后开机,让它自己去玩,我在一边儿看着,等它跑够了回来,我再看看它自己拍出来的视频,视角很特别,虽然画面不稳定,但是很有意思,这算“新”意思吧!
精良制作 创意表达
苏格拉底老师有云:“未经审察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我们当然不能说未经编辑的视频是没有意义的,也不能说没有广泛传播的私人影像是没有价值的――拍客的视频意义在传播中展现,私人影像在其拥有者心中是无价之宝。每天上下班,你若心思敏感,可能会感觉到我们这个年代是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却也前所未有的混乱不堪,你有超脱世俗的想法,你有大声疾呼或默默耳语的愿望,你要表达,你要讲一个别人从未讲过的精彩故事,那么这个时代给了你一个选择:用影像。其中可能有黄金屋,也可能有颜如玉,也可能前两者都没有。但肯定有你独特的想法,那是你看这个世界的一双眼睛,我们看了你的故事,是否会产生有碰撞的启发?
谁在玩儿?
有的人从小就是手工课代表从小就喜欢搞些新鲜玩意儿。长大了,相机要用全手动的,开车要自己改装,总之是什么都得自己动手。虽说没成为工艺品大师和改装车技师,但贼心不死,如今数码影像是这么好玩儿的东西,不搞一搞怎么甘心?创意不断的你从数码单反到各种小型高清摄像机数不清的影像附件,再到各种影像后期剪辑/特效软件,更重要的是能实现无尽的效果,以及“Telling your own story,”这样好玩儿的东西你怎能放过?话说上古时代影像只有国有制片厂和电视台的人搞,是特权,中古时代一些先富起来的人有了摄像机开始弄家庭录像和一些独立纪录片:现在影像玩儿法则空前多元化,严肃的和不严肃的纪录片制作人,有钱的和没钱的电影制作者,都可以用并不昂贵的设备拍摄自己的作品,现在数码单反能拍素质相当高的高清视频了,这几乎可称作技术的革命,于是摄影爱好者,能掌握整套前期后期流程的你,也可以用它来拍摄高清影像作品。
怎么玩儿?
数码摄像机
数码摄像机,家用级或专业级,磁带、硬盘或存储卡,标清或高清,都可以拍摄出精彩的画面,当你发现自己对器材无止境上线的痴迷之后,就可以停下来想想自己是否具备了形成故事、掌控影片的能力,基本上这个时候工具对你已经是比较次要的部分,重要的是拍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拍。
数码相机
现在一些数码相机已经可以拍摄高清视频,加上动辄十几个G的存储卡,拍摄长度是没有问题了,不过问题是数码相机拍摄视频不能进行全手动操作,所以在拍摄效果上有一定的限制,不过你可以将拍摄风格设定在比较纪实的方向上,将影片风格更多地放在后期剪辑上来形成,这样,不需要几万元的投资,也能拍摄很牛的影片,但你要多看各种影片,找出你这个题材合适的剪辑风格。
数码单反相机
数码单反相机高清视频功能的出现,真的是一件革命性的事儿,可以说是这个媒体融合的时代让这项技术如此被看好,它们中的一部分能拍全高清视频,它们拥有电影一般的浅景深画面,可以更换各种高品质镜头,而实现从微距、鱼眼、长焦到移轴的各种画面效果,这些效果如果在数字摄像机上实现需要花费百倍不止的成本,你有个10万元,加上团队的聪明才智,就可以实现非常牛的画面效果,当然要想用好同样需要你对设备和影像的理解和操控技术,也就是说一般拍家庭录像那种方式,还是算了。
拍什么?
MV短小精悍不需投资,广告,从无成本到高成本,都可以,主要是得有客户出钱,除非你是学这个的学生,纪录片,没问题,用数码单反的话,效果比小高清更好,不过需要你习惯手动对焦,尽量用小光圈,电影都是这么拍的,剧情片,用专业高清摄像机也行,用数码单反也可以,且更好,当然你可以多找几个镜头,但故事片不是靠小聪明和好影像就可以的还需要你对整个故事的把握。其他各种形式的活动影像,用这些都可以实现,你是要出名呢?还是要赚钱呢?还是要赚钱且出名呢?
TIPS 玩儿原创的与困惑
任何要玩儿的东西,在有心认真玩儿的人看来,其难度和乐趣是成正比的,认真拍片子的乐趣自然非常丰富,不然不会有人不顾一切地要进入这个领域来,除了黄金屋颜如玉,这里面还有纯粹的影像,这是真正玩家的最终目的,但是进入这个领域,你要投入的精力非常多,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技术已经比较普及了,但终究没有很多的业余人士从事这个行业――它几乎需要你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也不否认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开始用数码单反拍短片,但多是自娱自乐,若想弄点硬货,还需付出更多的心力,所以这是个耗命的事儿,你愿意吗?
阿猛享受着拍电影的过程
他的第一部电影就在电影院上映了,还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与其说他们幸运,不如说他们真的很努力。阿猛和他的创作团队一起和我们分享了这段辛苦却充满快乐的创作历程。
“电影处女作”
Q:你的导演之路是怎么开始的?
A:我最早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拍照片,后来爱上了视频,就考了电影学院,在拍这部电影之前,我曾经拍过MV,也拍过不少广告。这些积累对于我拍电影来说都是很大的帮助。
Q:说说第一次拍电影的感受?
A:说实话,我们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信心能拍好一部电影,只有真正做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不但有这个能力,而且还有更多能力会把它做得更好。所以这第一部电影,对我们来说是真正踏入电影的尝试,在后面,我还希望能尝试更多新的东西。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把这部电影看得多深奥,我们拍这部电影也没有想过要拍得多么深刻,只是能给大家带来欢乐,我们拍得也非常开心,这就够了。我很享受我们拍摄的过程,这才是最重要的。
Q:你的演员都很出色,当时是怎么挑选的?
A:剧中的杜蕾斯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我之所以选择郭珂雨来演,是从她博客里看到一张带着大眼镜的自拍照片开始的,当时看到那张照片就觉得这个形象就是我想要的杜蕾斯,把她约出来见面那天,她走过我身边的时候我都没有认出她来,这种平凡的感觉,正好符合剧中那个普通女孩的形象。她的表演非常专业,而且很认真,有一场戏要跳到一个污水池子里,她毫不犹豫就跳进去了。男主角也非常棒!吃章鱼那场戏,整个剧组的人都看着他把整条章鱼都塞进嘴里。
“大胆地去尝试”
Q:谈谈片子中最令你难忘的镜头?
A:片头是由三维动画制作的,这个难度相当大,因为当时我们对纸的质感要求很高,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动画师花了很多功夫。虽然大家看到的只是十几秒,但是这背后藏着很多心血。
Q:电影中加入这么多动画特效,制作成本很高吧?
A:我们的制作成本相当低,但是电影里的动画制作和特效的质量却非常高,这要特别感谢我的动画团队,他们不但精于制作,还相当了解表演,每个动画角色无论是表情还是动作都是很讲究的,可以说它们都是有很好演技的,比如那只小老鼠。它憨厚可爱的性格,用几个眼神和动作就被表现得非常到位了。
Q:下一部准备拍什么题材的电影?
A:下一部准备拍惊悚片,但是有别于一般的惊悚片,我们想尝试一种纯视觉的表达方式,抓住观众的眼睛。你会看到更多的特效,这是技术上新的挑战,我希望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新的想法,等到有一定的积累后,再去找一个好的剧本,那个时候就会在各个方面给大家和自己一个更满意的答卷。
“模仿是种很好的练习方法”
Q:说说你欣赏的导演或影片?
A;我很喜欢导演昆汀,我觉得他的电影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一些新的手法,他敢于尝试,不墨守成规,这是很宝贵的一点。另外,我非常喜欢《烈火雄心》这种电影,比如地铁里那段戏是用DV拍摄的,我很佩服那种不拘一格尝试新的拍摄手法的电影。
Q:拍摄器材对你来说重要吗?
A,好的器材让创作者可以用镜头说话。我们以前用小DV拍东西,是在用镜头内的人物动作和语言来说话,大家看的是里面的情节,但是有了专业摄像机,包括现在的单反相机,我们可以用唯美的画面来表达一个镜头,这是普通DV所无法达到的。当然,器材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是要会利用手中的器材,来表达你想要表达的东西。比如我们这次的《完美新娘》,由于器材的限制,我们采用了大量的静止镜头,但是不管你是用什么样的机器,或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拍,只要把故事讲清楚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就像做一道题一样,拍同一个镜头,也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只要你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把它用某一种最适合的方法拍出来,那么你就是成功的了。
Q:对那些刚开始玩视频原创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A作为练习,模仿一些你所喜欢的经典电影片段,是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故事情节和镜头运用都是现成的,你只需要用手头的资源和现有的技术来实现它。还有就是可以把网上一些热门的小故事或者话题改编成剧本,把他们从文字形式转变成声画形式,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有趣的。
Vincent李内心世界在疯狂
都说动画人思维相当活跃,这次见到李老师和他的作品我才真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闷骚”,用我们的话说,他的内心世界在疯狂。
“变相完成童年的梦”
Q:我们是从《功夫兔》开始认识你的,给我们讲讲这只兔子是怎么诞生的吧?
A:做这个兔子的时候,我在吉林大学读研究生。那年我刚开始自学动画,并创作了4个短篇,加入了“闪客”的行列。但我不满足于自己的动画如此“flashy”,想做出一部更接近传统动画的逐帧动画。当时脑子中一直有个创意,就是画一个小人出来,拿铅笔和他打架。于是就开始在纸上涂鸦,构思这个小人的样子,歪打正着就画了只兔子。
Q:简单介绍一下你制作的过程?
A: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拍摄,一部分是动画制作与合成。拍摄部分还是非常非常有趣的,要用相机拍几千张照片,再把它们串联起来。因为表演的时候,手上并没有兔子,就要求你去想象自己抓着一只兔子,在旁观的人看来,你的一举一动就非常滑稽。动画制作的部分就非常辛苦了,像做苦工一样,要把照片中的辅助道具一个个抠掉,要一张一张地画兔子,这个过程根本谈不上快乐,完全是靠信念支撑着。你要告诉自己,这些枯燥的画最终动起来一定会非常COOL,一定会让观众震撼的,不要气馁,坚持!坚持!再坚持!
Q: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的状况出现过吗?
A:在作品最终完成之前,发生的更多是悲剧。比如:做了一周的工作量,因为电脑的突然崩溃而烟消云散。另外,眼睛疼,脖子僵,篮球被冷落到角落,这些也都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且整个人魂不守舍,脑袋里全是兔子。睡觉的时候,总要在心里把片子过一遍,想到好点子,就要爬起来记下,有时干脆就跳下床去到电脑上画。
Q:《黑客红蜘蛛》中利用了很强大的折纸技术,你是专门为了拍这部片子学的折纸吗?还是有什么高人指点?
A:其实我小的时候手就比较巧。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端午节,就是我教全班叠的纸葫芦。有人说,对做艺术工作的人来说,童年对他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我坚信我的创作都是在变相完成童年的梦。比如《功夫兔》第二集中的订书机,小时候我就觉得它长得非常COOL,像个能变形的怪兽幻想某天它动起来。感谢上帝,我居然将它实现了。折纸也是我童年的一大爱好,再次感谢上帝,我又把它发挥到动画创作中了。片子中的飞机和机器人两个造型是我原创的,企鹅和恐龙有参考过折纸教程。趴在桌子上折纸,真是一件温暖而幸福的事情,大家都可以怀旧一下。
“除了创作本身,其他都不重要”
Q:拍动画片在软硬件设备上有什么什么要求吗?
A:对软硬件的要求根据具体制作手段而定,就我的作品来说,要求并不是很高。软件主要是flasn,还有一些声音,图像,合成等软件,都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当然,数位板是必须的。说到底,软件硬件也只是工具,够用就行。
Q:互联网的发展给你的作品带来了什么影响?
A:可以说,没有网络的发展,也不会有今天的我,网络让动画个人创作在中国成为可能。创作不只是把片子做出来,还包括传播和反馈。当然,网络是浮躁的,本质上我还是一个动画创作者,除了创作本身,其他都不重要。
Q:作为动画系的老师,对那些想投奔到你门下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A: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动画。如果不喜欢,就千万千万别学,因为这行并不风光,比任何一个行业都辛苦,没有足够的热爱支撑,是走不到头的。我从没专门学过美术,读了四年的工科专业,动画完全是我自学来的,没有什么难的,只要你有想法,有恒心。对于动画这一行来说,最重要的只有两点鉴赏和实践。你要做的事只有两件:看好片子,做好片子。除此之外,一切都是
Q:一个动画人,应该具备哪些与众不同的素质?
A:动画顾名思义:动着的画。首先你要会画,但“动”比“画”还重要。动画是动态艺术,对时间的控制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最基本的测验:你用嘴为下落的乒乓球配一下音,测试一下你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时间的感受。还有,你可能是个害羞的人,从来没跳过舞、没演过戏,但在内心世界里,你一定要是一个勇敢的舞者和演员,你要把你内心的疯狂赋予到你的角色身上。
LG GC900e
拍摄像素:800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720×480像素杀手锏:LG GC900e本身就是一款为拍摄而生的多媒体手机,其采用了施耐德认证镜头,视频拍摄能力也达到了罕见的720x480像素WVGA水准。对于宽屏流行的今天,GC900e的视频拍摄无疑更加能够讨好用户。另外,GC900e还是一款采用WCDMA制式的3G手机,在3G网络下直接用手机上传视频文件也成为一个最佳的选择。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未上市
Apple iPhOne 3GS
拍摄像素:300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640×480像素
杀手锏:终于可以拍摄视频的iPhone 3Gs一下子将优势完全发挥了出来。首先,可以拍摄640×480像素的视频文件,其次,iPhone 3Gs支持在手机上直接进行简单编辑:最后,最令拍客迷们兴奋的是多种视频分享方式,iPhone 3Gs可以将视频电子邮件发送给好友,同时可以直接上传到苹果的MobileMe网站或者是YouTube上。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5000-6000元
SHARP SH9020C
拍摄像素:520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864×480像素
杀手锏:夏普手机在影像拍摄方面,一直以来都凭借独特的技术占有优势,作为其旗舰产品,SH9020C同样继承了这一优势。夏普SH9020C支持的最大视频拍摄尺寸达到了超宽VGA的864×480像素,对于大视角的画面拍摄而言无疑独占鳌头。另外,在进行视频拍摄的同时,SH9020C支持在某个瞬间进行静止画面的拍摄,这对于视频博客的作者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约4000元
NOKIA N97
拍摄像素:500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640×480像素
杀手锏:诺基亚N97在拍摄视频时还具有摄像灯功能,在环境光比较昏暗的情况下能够增强视频拍摄的品质。当然,N97最吸引人的还是它所支持的多款软件,这些第三方软件能够帮助用户很好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视频剪辑以及上传视频等功能,让视频分享变得更加轻松简单。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5400元
享受随拍乐趣
对于喜欢随时抓拍视频的朋友来说。再也没有比手机或者是便携式数码相机更好的装备了,无论是拍摄质量还是便携性都完全能够满足需求。此外,手机和便携相机也各有优势:手机具有直接进行视频编辑、即时上传到网络上的优点;而相机则有着更长的焦距、更宽的视角、水下拍摄等不同特色。这些不同的优势和特点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随拍乐趣。
SONY HX1
拍摄像素:910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1440×1080像素
杀手锏:或许索尼HX1在身形上显得不如手机或者卡片相机便携,但是其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视频拍摄上,HX1支持
分辨率高达1440x1080像素的高清视频拍摄,具有更出众的画质。另外,HX1可以在拍摄动态影像时进行20倍的光学变焦,清晰呈现远处的物体。最后,可上下90度折叠的液晶屏更加方便不同角度的取景,尽情发挥创意。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3450元
RICOH CX1
拍摄像素:900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640×480像素
杀手锏:最新推出的CX1集合了理光在防抖、快速拍摄两方面的优势,不但可以拍摄每秒30帧的标准VGA视频,同时还借助超高速连拍功能,支持一秒钟内拍摄120张图像或者是两秒钟内拍摄120张图像。通过“lrodioPhoto&Video Studio"软件可以进行编辑并制作成更为精细的视频。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2300元
SONY G3
拍摄像素:1000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640×480像素
杀手锏:索尼G3内置Wi-Fi网络链接和浏览器功能,因此用户拍摄好视频之后不需要通过电脑,便可以直接将视频文件上传到互联网上与好用共同分享,带来了数码相机分享视频的全新方式。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33Q0元
Panasonic TS1
拍摄像素:1200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1280×720像素
杀手锏:松下TS1支持720P的高清视频拍摄,并通过AVCHD Lite格式使得视频占用空间变得更小。而最让人心动的是TS1采用三防设计,能用于3米深的水下,能承受1.5米高处跌落缠上的撞击力,使得视频拍摄的创作空间得到极限延伸。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2800元
感受高清魅力
作为记录形式的视频拍摄,我们一般会更加注重画面质量。只有高清晰的视频才能将各种细节逼真地展现出来,让我们从画面中得到更多的回忆。在这种需求下,具有1080P高清拍摄能力的DV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除了画面质量外。现在各款DV采用了闪存或者硬盘存储方式。具有更加简单易学的人性化操作设计,这些优点让我们更加轻松地感受高清视频的魅力。
Canon HF S100
拍摄像素:859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1920×1080像素
杀手锏:佳能HF$100采用SD/SDHC存储卡,可以保证更为高效的影像存储以及更加方便的影像输入。而超高的感光元件像素保证数字变焦下仍能保证高清视频拍摄。另外,凭借出色的脸部识别功能,S100可以实现多张面孔自动识别、脸部优先对焦、脸部自动曝光调整。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8000-9000元
SONY XR500E
拍摄像素:663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1920×1080像素
杀手锏:作为索尼最新推出的旗舰产品,XR500E具有很多优势。其采用了具有低色散、高对比度的“G镜头”,帮助提高画面效果。增强光学防抖功能能够减少行走拍摄时的抖动,拍摄出画面稳定的动态影像。120GB硬盘的存储空间可以保证更长时间的拍摄。当然,索尼一贯良好的易用性更是得到家庭用户的青睐。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4350元
JVC HD320
拍摄像素:305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1 920×1080像素
杀手锏:JVC最新推出的HD320可以算得上是目前采用硬盘存储方式DV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产品,其内置的120GB硬盘可以支持11个小时高清视频的拍摄。通过JVC赠送的Everio MediaBrowser HD Edition软件,用户可以将视频轻松转换成为更加符合Youtube和iPod标准的视频尺寸。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5500元
PanaSoniC SD20
拍摄像素:147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1920×1080像素杀手锏:松下SD20支持16倍光学变焦功能,同时变焦模式时麦克风将会与镜头连动,实现麦克风自动对焦功能。除此之外,SD20还使用了杜比音效技术,配备5个电解电容麦克风,帮助用户获得更为逼真的环境音效。在存储方面,松下SD20采用SD/SDHC存储卡作为介质。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约9000元
体验专业品质
更为专业的视频制作后面必然是更为专业的产品,而在这点上,无论是专业的摄像机还是支持高清视频拍摄的高端单反相机都具有专业的品质。专业摄像机在画质质感和手动拍摄功能上是无可比拟的,而通过单反相机拍摄高清视频则可以通过镜头的运用来实现更为梦幻的画面效果。二者都是专业视频拍摄的不错选择。
SONY FX1000E
拍摄像素:112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1440×810像素杀手锏:索尼FX1000E采用29.5毫米广角G镜头,配合1/3英寸3晶锐CMOS传感器,保证了高品质影像的拍摄,呈现出电影般画质。如独立变焦,光圈控制等一系列专业手动设置功能,使得索尼FX1000E给专业用户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创作空间。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36000元
三脚架
专业化创作对画面每个细节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正常拍摄情况下,稳定画面的拍摄是创作人员最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而一个好的三脚架则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必须品。百诺、曼富图,伟峰、金钟等三脚架品牌都是不错的选择。
Canon G1S
拍摄像素:167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1440×810像素
杀手锏:佳能Gls采用三片1/3英寸原生16:g CCD,每枚约167万总像素,具有画质卓越,色彩还原准确性高、动态范围大,没有色彩噪点等优点,能够为专业用户呈现出更为细腻的高画质影像。与此同时,G1s配备了为追求专业影像的制作人量身设计的20倍光学变焦高清摄像镜头,采用了L萤石镜片和能够有效抑制色差的UD镜片,为拍摄高清晰度影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等级,
参考价格36000元
CanOn 5D Mark Ⅱ
拍摄像素:2110万像素
最大视频拍摄尺寸:1920×1080像素
杀手锏:从超广角到超长焦,甚至鱼眼、移轴等特殊镜头,都可以用来拍摄丰富独特的动态影像。全画幅CMOS图像感应器不仅具有低噪点的特性,而且配合大光圈镜头拍摄,能够获得很小的景深,形成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另外,除了使用相机内置麦克风进行单声道录音之外,5D Mark Ⅱ还支持外接立体声麦克风,保证专业认识对音源音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