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环境的解决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境保护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到社会工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之中,引发了越来越的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多项方针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化学是引起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就必须在化学教育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因此如何在学校化学教育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化学工业中废气、废液、有毒化学品等的排放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未经处理的化学品能够污染水源、土壤、大气等等,极有可能伤害人体、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都因工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废弃物处理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破坏环境。例如在实验室设置废液回收罐,收集废弃试剂集中处理;有毒化学品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要回收处理。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保护环境。
三、总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发展进步。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之中,营造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 严转芳.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探索.内江科技,2009(09)
[2] 陈卫国.化学教学应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8)
[3] 王敏.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4] 汪从清.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
[5] 尼玛次仁.加强环境化学教育的几点认识.科技,2007(04)
[6] 蒋春霞.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育中.广西轻工业,2009(02)
[7] 张莉.化学教育中的环保问题初探.科教文汇(下旬刊),2006(05)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紧密结合教材,关心身边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材中有很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寻找结合点,适当拓宽加深,以便“渗于其内,寓于其中”,让学生自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1.利用教材中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在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高中《生物》中的人与生物圈一章中介绍了生物圈与稳态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更是环境教育的有力渗透。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因地制宜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课堂教学中介绍一些环保节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林业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22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9月16日“联合国保护臭氧层国际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还有“爱鸟周”、“土地资源保护宣传月”等,结合环保纪念日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召开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宣传工作和保护工作,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二、通过课外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1.加强课外阅读,增长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教师应经常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助其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信念。
2.走进大自然,在环境中了解环保。我们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或者利用校园内现有植物资源,让学生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果园中的果树苗木,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理解它们的一般栽培养护知识,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增长环境环保知识。
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可开展校内植物分类、植物识别、树种挂牌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保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保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水质污染源调查、白色污染问题调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接触社会现实,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更能增强教育效果。
三、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入手,保护环境。
1.1粪便污染
畜牧养殖主要是对家禽类等动物的饲养和管理,由于饲养数量比较多,由此也会产生数量比较多的粪便,如果这些粪便得不到有效的话,将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按一年为参照标准,每年产生的粪便不小于3t,那么整个养殖场产生的粪便量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目前我国对粪便的处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后果,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同时,畜牧养殖也会产生一些细菌污染等,不利于人类的生存。
1.2药物污染
为了保证牲畜可以健康快速生长,而且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养殖场会对其注射疫苗之类的药物。一定情况下可以减少病害,但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药物残留等,进而导致周围的水资源等受到影响[1]。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对周围的环境还是人的健康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1.3饲料污染
目前对家禽等动物的养殖主要是饲料喂养,而饲料中往往含有一些氮磷钾等污染环境的物质,如果家禽食用后不能很好地吸收,那么其残留的物质将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畜禽食用的一些激素类药物对人的身体也会产生影响。我国以个体养殖为主要养殖方式,一些养殖户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工艺等还达不到先进水平,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对环境等造成污染。
2保护环境的措施
2.1引进先进技术,综合治理污染
为了加强对我国畜牧业的环境治理,进一步改善周边环境,针对畜牧养殖业应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做到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以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从而提高畜牧业养殖的质量和效率。比如,采用先进的设备实时对牲畜等进行管理;政府等对养殖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引进先进的技术等;对养殖场周边及时做好环保宣传,加强监督和管理[2]。
2.2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国家大推行绿色产品,为此针对畜牧业养殖也应在技术等方面进行改变。首先,减少饲料、兽药等产品的摄入,加强疫苗等产品的管理;然后,加大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引进一些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设备,并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对畜牧业养殖有关的产业链等做好管理,进行实时管理监督。
2.3科学管理,综合预防
畜牧养殖要做到科学管理,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且环境效益要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这就对畜牧业养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走生态管理路线,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技术。比如,对于一些疾病可以采用生物技术科学治理;在家禽种类的选择上,采用先进技术有效培育优良品种,并进行综合管理;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细菌滋生,预防疾病的传染[3]。
2.4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针对我国畜牧养殖现状,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烈。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让人们真正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4]。只有真正了解其意义,人们才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更好地保护周围环境。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采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畜牧养殖厂周边环境的污染。
2.5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机构
畜牧养殖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其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该行业也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一个行业,因此加强管理至关重要。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机构,对养殖中出现的不合理情况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进行处理。
3结语
畜牧养殖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环境效益。环境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综合治理,加大支持力度。还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机构,促进该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黄芳 单位: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畜牧站
参考文献
[1]陈芳.绿色动物产品生产问题探讨[J].养殖与饲料,2015(11):42-45.
[2]王天生.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6(1):109-11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环境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优劣与化学中各种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含量、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的变化直接相联系。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根据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内容和特点,我认为在环境意识的培养方面应注重以下几项内容:
一、具有环境忧患意识,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多项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政体、持续经济和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内容。它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受力相协调;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前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同时从资源问题入手使学生领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教学中增加资源利用和资源状况方面的介绍。如我们通过元素化合物性质、用途、制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我们通过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到它们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让学生用指导性思维来考虑这些物质的使用会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如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含磷化合物进入水体,少量会促进植物生长,过量则会使水中植物疯长,引起水体营养化,造成水体变黑、变臭。
我国生产的洗衣粉大多含磷,它们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再有,可结合一些重要化工原料的工业制法,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来分析这些传统工业,强调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并进行“三废”的合理回收和利用。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态度和行为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实验需要各种试剂,会排出相当数量的成分复杂的废物、废水、废渣,它们不仅会对实验室构成威胁,也会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危害。我们在实验教学时强调按用量取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规定要将实验废弃物放到统一地点,统一回收。教师对实验操作要坚持严格要求,同时也注意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设计,发挥其主体性,在教学中利用渗透的方法,结合知识点,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如讲二氧化硫、硫酸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法》,讲燃烧与灭火时介绍《消防法》,通过法律的介绍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从学生切身问题入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
比如,针对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室、网络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漆的使用会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的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做菜过程中始终开动抽油烟机,以减少做菜过程中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污染等等。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船舶工程;涂装漆膜;施工环境
中图分类号U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137-02
1 涂料储存问题及解决方法
涂料必须按规定存放在油漆库内,库房墙壁和门口张贴有明显的禁火标志。油漆库应与其他舱室隔开,无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库房内必须安装防爆火灾报警探头和可在外面操作的灭火装置,通风口处于长期通风状态。若存在条件不好,油漆则会出现问题,如结皮、变稠等。
1.1 结皮
现象:油漆在容器中因氧化作用在表面形成一层凝固皮的现象称为结皮。
原因:该现象原因主要是因为油漆没有装满或者桶漏气等,另外存放温度过高也会产生结皮现象。
解决方法:油漆保养完毕后,在油漆桶内部油漆液面贴一张牛皮纸,然后在纸上洒一些稀释剂后封闭保存。
1.2 变稠
现象:油漆在存放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加,最后变成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称为变稠。
原因:1)油漆桶发生漏气,使得内部溶剂逐渐挥发;2)使用完毕后油漆桶内掺入水分;3)存放温度太高;4)存放温度太低,出现凝固现象。
解决办法,向变稠的油漆中加入相应的溶剂,搅拌均匀后使用。对于存放温度太低的现象,可以将油漆桶放入暖房存放2~8天后再使用。
1.3 结块
现象:油漆中出现有颗粒物沉淀或者底部产生块状物体,搅拌也无法解决的现象。
原因:可能是涂料研磨不细,或者在存放过程中发生物理作用造成。
解决方法:在油漆作业中,将沉淀捞出揉碎后再和入原桶并搅拌,过滤后使用。
2 涂料使用后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油漆作业一般应在温度5℃~35℃,相对湿度低于85%的环境下进行,通常不在烈日、雨、雪等恶劣天气下进行,否则涂料使用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出现慢干、起泡、发白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也应注意工艺要求,工艺不精则会出现流挂、露底、毛糙等现象。以下就是对几种常见的涂料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2.1 流挂
现象:在舷壁或者墙壁等垂直面上作业时,油漆向下流淌的现象称为流挂。
原因:1)油漆过稀,粘度太低;2)底材过于光滑,油漆附着力差;3)刷漆工具蘸漆过多;4)作业时气温太高,油漆未来的干导致流淌。
解决方法:针对以上原因,可通过提高油漆浓度、打磨底材、调整喷涂压力、提高刷漆手艺等方式解决。
2.2 慢干
现象:油漆作业后,长时间不干的现象称为慢干。
原因:1)固化剂加的过少或者没加固化剂;2)底漆未干透就直接涂刷面漆;3)施工环境湿度太大,气温太低,导致油漆难以干透;4)底材表面过于光滑。
解决方法:对于未添加固化剂就进行油漆作业产生的慢干,由于双组分油漆本身的作用,再长时间也无法干透,因此只能对已涂刷油漆铲除后重新涂刷新油漆。其他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2.3 发白
现象:油漆作业干后一段时间,出现局部发白的现象称为发白。
原因:1)油漆出现问题;2)施工环境湿度太大(相对湿度>80%),气温太低,导致油漆泛白。
解决方法:对于未添加固化剂就进行油漆作业产生的慢干,由于双组分油漆本身的作用,再长时间也无法干透,因此只能对已涂刷油漆铲除后重新涂刷新油漆。其他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2.4 起泡
现象:油漆作业干后一段时间,出现局部鼓起的现象称为起泡。
原因:1)施工方法不当。底材表面含有水分或施工环境十分潮湿;2)在多孔性物面上油漆作业等。
解决方法:油漆作业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并把物体打磨以符合油漆作业要求。
2.5 露底
现象:涂刷面漆后仍然露出底漆颜色的现象称为露底。
原因:1)涂料中遮盖力太差;2)油漆过稀,施工时稀释剂添加过多;3)漆液未经搅拌均匀,光使用桶内表层油漆等。
解决方法:每次使用油漆要将油漆桶内油漆搅拌均匀,并添加适量的稀释剂,同时也可以通过涂刷多道面漆的方法增加面漆厚度,解决问题。
3 涂装使用注意事项
3.1 涂料准备
在准备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不要将灰尘、杂质等混入油漆内。同时要将油漆桶内油漆充分搅拌。对于双组分油漆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
3.2 涂装环境
涂装环境对于涂装的效果非常重要,大多数涂装问题都是由于环境不佳导致。主要体现在温度、湿度、灰尘以及钢板打磨的程度等。
3.3 复涂间隔时间
不同类型的油漆,复涂间隔时间也不一样,通常随温度升高,间隔时间逐渐减少。施工时必须等前一度油漆完全干透后才能进行后一度油漆的涂刷。
3.4 油漆的涂刷
油漆涂刷工艺直接关系油漆作业的质量。油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分别是除锈和刷漆。1)除锈,可选择敲锈锤、钢丝刷、电动打磨工具等进行除锈。除锈完毕后,用松香水将表面擦拭干净。打磨表面时,切勿将表面打磨的光滑,否则油漆附着力会很差;2)刷漆,防锈漆一般涂刷2度,以达到规定的膜厚,每涂刷一道油漆前要用抹布将表面擦拭干净,涂刷时把修补的地方刷成矩形,保持美观。
3.5 油漆的管理
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做到定期巡视库房、检查油漆桶状况,管理员要非常清楚油漆的数、质量情况、油漆的性能、不同油漆的特性等,并做好出入库登统计,做好消耗、补给记录。
4 结论
综上所述,油漆涂刷工序简单,但能完全达标情况很少,这也导致了船体保养成为了一项经常性工作,只有抓经常、抓精细才能更有效的节约油漆资源、延长钢板使用寿命、保护环境。其次,施工结束后,要及时验收,特别是对快过期的油漆,要密切注意使用性能,避免做无用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肥技术;问题;解决;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18
1 土肥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土肥技术的推广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保障
土肥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的大力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来对土肥技术进行推广。然而分析当前的情况,尽管对土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推广。然而和之前所定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土肥技术的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尽管目前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对土肥技术推广的投资力度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推广体系不够完善。我国也没有建立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在今后,为了使得土肥技术得到推广,必须要建立相关的保障体系。
1.2 土肥技术推广体系缺乏专业的人才
要想很好的推广土肥技术,必须要引进专业的人才。但是目前人才匮乏,给土肥技术的推广造成了阻碍。因为酬劳非常低,技术高的人也不愿意从事土肥技术的推广工作。为此,必须做好对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以及技能水平。从各个方面来提高推广人员的薪酬待遇,使其在工作中投入更大的热情,推动土肥技术的发展。
1.3 推广的方式不合理
如今,我国对土肥技术进行推广的方式主要是技术示范以及行政干预为主。这2种方式对于农户而言,存在强迫的性质,很难被农户接受。不合理的推广方式不但不能促进土肥技术的发展,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农户们认为土肥技术缺乏吸引力,不能带来一定的利益,加大了土肥推广技术的难度。
1.4 农户的素质不够高
对于土肥技术的使用来说,必须先要对土地的营养状况进行检查,明确其缺少哪种肥料,然后针对实际情况操作,而不是一味滥用。分析当前的实际状况,因为农户的素质普遍不高,不明白土地需要什么,仅仅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来进行操作,因此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怎样解决土肥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思想认识
要想使土肥技术得到大力的推广,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思想认识。采取合理的宣传方式,通过在农村举办知识讲座,帮助农户意识到土肥技术的作用和意义。农村的基层领导也要意识到土肥技术的重要性,当地政府要拨付一定的资金来推动土肥技术的推广。相关部门要委派专人来对农户进行宣传,在农户使用土肥技术的过程中,对农户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引导。
2.2 加大推广的力度
要想提高推广效果,就必须要加大推广的力度。要对土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研发,采取成熟科学的技术,来获得农户们的认可度,让农户能自愿的采用土肥技术;要在推广的过程中,利用得到实际的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推广体系。建立关于土肥技术推广的制度和标准,使土肥技术推广,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不再是胡乱的行操作。
2.3 对人才进行引进
为了解决土肥推广中的一些问题,必须要对人才进行引进,专业的人才能够保障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实际情况,可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加大关于土肥技术的人才的引进,提高人员的薪酬待遇。如果是特别优秀的人员,还需要保留一些土肥技术的推广费用,对他们进行补贴,避免人才流失;对当地的土肥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或者从农户中选一些素质较高的,然后指导他们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加入到土肥技术推广的工作中去。
2.4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推广土肥技术,不但能提高农业生产率,还能保护环境。但是从目前看来,土肥技术的推广因为缺乏经费,很难做到很好的推广。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实际状况,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土肥技术的大力发展。或是引进民间资金,加强和企业的合作,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推广经费。只有获得了相应的经费,土肥技术才能被改革和创新,工作人员也能够更好的对土肥技术进行推广。
2.5 根据不同的需要斫行推广
农户在不了解土地需要的情况下,滥用土肥技术,产生了不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推广之前,要对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土地所处的环境,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肥料种类。提高肥料的使用效果,合理利用土肥技术,改善土地的质量,为农户创收。土地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转变过去陈旧的思想观念,按照土地需要来对肥料进行推广,提高肥料的使用率。
3 总结与体会
在将来的农业发展当中,土肥技术会逐渐变为农业技术的关键部分。土肥技术也会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对土肥技术进行合理的推广,使得施肥更加的科学、合理,最终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 环境 法制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399-01
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经济发展中推动农村建设与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负担越来越大,污染也随之加重。虽然这方面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迫使国家采取了诸多的保护措施,但在环境保护法的建设方面,我国依旧存在巨大的不足。本文就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提出相应的见解,从而促进我国新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更加完善,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1.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
农村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是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较短,导致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了解不够深入,可持续发展也没能够成为我国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另外,立法方面也没有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权进行明确的规定。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出现了许多之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这就为立法单位的相关立法提出了巨大的难题,进而导致其具体的立法项目无法适应农村城镇化的需求,导致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指导。这种立法以及制度规范的缺失导致在进行区域建设时极易出现事故,导致污染情况出现,建筑建设不合理,阻碍我国新农村的发展进程。环境问题与工业化不可分隔,因此,人们往往过分注视城市的环境保护,对于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的环境污染视而不见。这都是立法区域以及环保局应当注意的问题。
1.2 农村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新农村环境保护当中,不仅在立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执法力度与执法尺度上,同样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某些执法部分在进行执法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执法依据。环保局在进行相关项目的规范性检测以及污染状况评估时,通常是在执法时缺少相应依据导致出现执法不严,执法错误的状况。执法程序的完善也是环保局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往往由于程序不完善,流程繁杂导致环保局执法时容易出现错误。在进行执法时,地方政府部门有时会为了提升自身的政绩从而干扰执法过程。导致执法力度不足,执法程序混乱。进而出现执法力量薄弱的状况。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导致环保局难以进行合理的环境执法。这方面的缺乏体现在在执法人员与执法手段两方面的缺失。人员素质以及数量的不足导致在进行执法的过程当中缺乏有效的执行人员。而执法手段的缺失使得本就不易管理的农村区域更难执行有效的管理。
1.3 农村环境司法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建设推进当中产生环境问题,通常会引起刑事诉讼,在诉讼当中存在的缺陷便是农村环境司法存在的问题。其主要涉及到行政V讼以及民事诉讼这两方面的问题。行政诉讼当中是由于环境问题影响到或侵害到农村居民的正当权益,便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相应的诉讼,通过合理判决,维护居民的权益。但是,在当前的司法程序当中,由于环境的问题涉及到的居民人数较多,往往司法程序无法普及到每一个人。且除了直接受益人之外,其他的诉讼。相关人员难以提讼。在民事诉讼的司法程序上也常出现意想不到的尴尬。例如,民事法庭具有一定规定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的判定依据很难作为法院的具体参考依据。而如果该情况无法成立的话,会使得诉讼人的相应请求无法得到诉法回应。因此,如何解决司法漏洞也是环保局需要考虑的问题。
2. 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解决农村执法问题
在解决农村执法问题上,首先需要环保局明确自身的环境执法依据。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查管理与执行。对于违法企业与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不得徇私枉法。对于相应的处罚内容也要有所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从基础上保证农村区域的人员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环境问题的执法程序不完善一直是执法问题的巨大漏洞之一。只有将环境问题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单位中,共同形成强有力的执法程序机制,对于环保问题进行严格的审批以及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惩罚,将执法过程当中的漏洞尽可能的弥补,减少随意性与的可能性。另外,还要彻底的保证地方的环境问题能够落实到具体的企业与人员身上,保证他们不会逃脱法律的惩罚。在现行的管理机制上进行改革,统一管理体系,提升环保局的管理力度与水平,保证各个管理体系与管理部门的统一性与规范性。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增加农村环境问题的管理力度与执法力度,这些也都是环保局在进行执法过程所需要注意的方面。
2.2 加强农村环境司法
由于农村区域的居民知识水平较低,对于司法工作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因此,首先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司法的相关解释工作。由国家出台的相关环境司法文件至今有6部,每一部都对特定情况下的司法程序以及司法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因此,在环保局进行司法工作时,要以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文件作为参考依据,保证司法结果的公正性以及准确性,保证居民的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要不断的完善,农村区域的违法行为相对较多,部分农民由于自身学历的限制对相关的环境法律不太了解,容易造成环境破坏或者被侵害利益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这都是司法不足的体现,都需要环保部门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
2.3 改善农村环境守法
在依法执法,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再想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便需要改善农村环境的守法能力。由于大部分的农民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相对较弱,所以要进行普法活动,增强农村环境守法意识,对农民定期进行法制教育。这包括中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新农村建设推进的程度等等。对于守法行为进行表扬与奖励,而对于不守法行为则需要进行批评惩罚。环境保护与新农村的建设不可分隔,而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当中大多数人都将两者分离开。因此,建设新农村时注意环境保护,而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不忘推动建设,这就需要环保局进行实时的监控与推动。对新农村的法律监督,要做到加强内部法律监督,以及加强外部法律监督这两方面。这两过程都离不开环保局的参与与执行。
结语: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推动。本文就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行研究,首先对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依次提出了农村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农村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环境司法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解决农村执法问题,加强农村环境司法以及改善农村环境守法,从而为我国的新农村环境保护提供了相应的依据,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葳,席耀敏.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C].中国会议.2016,6,25.
[2]陈润羊.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的战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8,20.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如初一年级以植物学为基础,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初二年级以生态学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初步进行科学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的教育;初三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可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认识生命的共性、本质出发,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进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高中《生物》中的第七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较为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又如,在讲“饮食卫生”一节时,可引用1988年上海市民食用不洁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污水、粪便不经处理排入江河、海洋,污染水源,使水生动物带菌,危害人民健康,导致上海数十万居民患病,并且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近几年来怀化市每年7月~8月份2号病的流行,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高中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高中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主要目的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高中生物教学可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认识生命的共性、本质出发,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进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高中《生物》中的第七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有较为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的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呢?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
1.结合教材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起到在长期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等,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之多,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近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对照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林,日本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又如,在讲“饮食卫生”一节时,可引用1988年上海市民食用不洁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的事例,可使学生认识到污水、粪便不经处理排入江河、海洋,会严重污染水源,使水生动物带菌,危害人民健康,导致上海数十万居民患病,并且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近几年来怀化市每年7月―8月份2号病的流行,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促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远远不够,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高中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样学生会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进而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