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能源经济运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经济运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经济运行

第1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关 键 词:运行能耗 节能管控 分析对比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新的医院投入近两年,日常的各类能耗在我们的节能措施的实施下取的了一定效果,现把各月具体数据对比如下:

一、用水分析

单位(万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0 0 0 0 2.8 2.78 3.97 4.7 4.3 4.3 4 4.4

2012 3.5 3.2 2.8 2.3 1.7 2.1 2.2 2.2 2.3 2.1 2 1.9

1、医院用水类别

(1)生活用水(冷热水)。(2)、空调补水。(3)、消防用水。(4)、绿化用水。

2、医院用水情况况

(1)生活用水。给水我们医院均使用了节水龙头、马桶。平时加强了管理措施,进行节水宣传。热水目前24小时供应,分时供水后有望进一步降低用热水量、或进行刷卡用水,减少无谓浪费。

(2)天热时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补水用量较大。从表格中分析2011年夏季的用水量和2012年同时期的用水量相差很大。2011年空调系统刚运行,有些控制水的电动阀联动不一致,补水过多,耗水量大,甚至经常出现溢水。针对此情况,我在熟悉、摸索系统设备运行规律,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重新调试,理顺关键几处的水阀,使其工作在平衡点上,减少了系统用水,又不影响系统的使用,又使耗水量降至最低。天热正常状态下月消耗5000吨水,累计节约用水100000吨。另外一方面,由于我院空调是四管制的,冬季也使用冷却塔,为保障用水和水温,回收利用蒸汽凝结水,一方面注入冷却塔,另一方面用于空调水系统,在楼顶膨胀水箱注入,慢慢替换了空调用水,使耗水量进一步降低

(3)消防用水用量小。只在调试、检测设备、消防演练时使用。

(4)绿化用水用量小。大部分用水,由养护单位抽取河道水浇灌。

二、耗电分析

单位(十万度)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0 0 0 0 7.3 10.5 16.5 16.7 13.4 9.58 9.5 9.6

2012 8.1 12.3 8.6 8 8.5 10.6 16.2 18 13 8.7 8 8.3

1、医院用电类别。

(1)空调用电。(2)、净化空调用电。(3)、33台电梯用电。(4)、照明用电。(5)、医疗设备用电。

2、医院用电状况。

(1)天热时空调、净化空调用电具统计约占医院55%-60%,其余均为医院基本用电(包括电梯、照明、动力电等)。

(2)基本用电中,电梯采用变频技术、节电控制技术、单双层使用、空载自动断电。动力用电与医疗设备性能有关,满足其用电,有的长期供电,待机不断电。

(3)照明用电约占整个用电量的10%,部分采用合同管理,进行节电改造和节能管理控制。目前,2013年11月以来地下室长明灯已采用LED节能照明灯,节电效果明显。在保持照度不变的情况下节电70%,累计已省电4000度。对于医院24小时照明的区域,也采用合同管理,也取得了效果,其他设备因受实际使用要求制约,可不考虑节能潜力。

(4)分析我院空调用电节电工作应为重点。充分发挥了空调运行水泵的变频使用,调节了变频参数,使其运行在最佳状态,进一步降低了耗电量。医院的净化空调系统的水管部分是和大楼的空调系统连接在一起的,使用四管制系统,冬季也供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过度季节和冬季供冷时,空调系统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水泵运行压力大需要压差旁通阀旁通泄压,系统才能正常运行,无法通过水泵变频控制来调节,无用功耗浪费严重。

医院建设时考虑初级投资,让净化系统使用了大楼空调系统,没有独立冷热源,这就出现初投资少了,但运行费用高了。我计划把医院净化空调从大楼空调系统中独立出来,估算分析汇总:

手术室、ICU、供应室、产房空调水系统独立。

A: 目前,医院制冷空调最低每日运行

一次冷冻水泵 2台 计22KW

二次冷冻泵1台计55KW

冷却泵2台计60KW

一年9个月天天如此,

计电费(22+55+60)度×24小时×270天×0.869元/度=771463(元)

医院制热空调最低每日运行

一台热水循环泵1台 计55KW

一年9个月天天如此,

计电费55度×24小时×270天×0.869元/度=309711(元)

合计电费771463+309711= 1081174 元)

且在手术室、ICU、供应室、产房空调水系统单独使用时,可避免在局部水压过高现象,利于净化设备运行,消除安全隐患。

B: 制冷独立改造后

冷冻水泵2台18.5kw ×2 台

冷却泵2台 22kw ×2 台

运行电费 ( 37+44)×24小时×270天×0.869元/度=456120(元)

制暖独立改造后

热水循环泵1台 18KW

运行电费 18×24小时×270天×0.869元/度=101360(元)

合计电费456120+101360=557480(元)

可节约电费1081174-557480=523694 (元),此还不算运行制冷主机变小时节电费用,及运行制暖主机变小时产生的蒸汽节省费用。另外,过高运行压力的安全隐患消除。

投入成本1870000 元, 约3年回收。经济运行,采用匹配的设备工况,这样初步可节约净化空调用电40%左右。

(5)2012年9月开展节能考核以来,各科室有意识的进行了节能减排,同比用电量均呈下降趋势,最大节约幅度月10万度电。

三、蒸汽消耗分析

单位(千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0 0 0 0 0.45 0.52 0.63 0.66 0.695 0.685 0.797 2. 1

2012 2.68 2.64 2.2 1.05 0.87 0.83 0.77 0.74 0.75 0.84 1.12 2.3

1、医院用汽类别

空调制热用汽。(2)、生活热水用汽。(3)、食堂用汽。(4)消毒用汽

2、医院用汽状况。

第2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关键词:竞技能力系统;子系统;要素;特征;运行机制;散打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4-0080-05

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表现是其竞技能力各子能力协同作用的结果,系统科学将之称为系统整体涌现性。涌现过程是系统功能实现过程,这一过程受系统结构影响外还会受到系统运行机制的影响,“所以在观察涌现现象时,应该致力于发现涌现现象的规则,关键是需要找到产生涌现现象的受限生成过程”[1]。

因此,需要运用整体观念、联系观念和演化发展观念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展开研究,既要研究其结构又要研究其特征和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并能够为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1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

“元素之间一切联系方式的总和,叫作系统的结构”[2]。通过对系统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对各构成元素在系统中作用的定位;另外,系统结构对功能具有决定作用,了解结构可以在功能与元素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对系统功能的发展。训练是以挖掘、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目的,这一目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改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系统结构,所以只有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建立正确认识,才能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最适宜的训练内容以及最有效训练负荷量度。

魏香明研究认为,竞技能力结构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对目前有关竞技能力研究成果的研读可知,竞技能力五要素构成论目前被运动训练学界学者普遍认同,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几个子能力组成,这些子能力又由不同要素组成。运动项目很多,但是项目不同其竞技能力各子能力、要素的贡献度以及协同效率会不同。从系统观出发,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则是指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以及同一子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联系方式的总和。项目特殊性决定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及其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是不同项目之间区别的根源之所在。依项群训练理论可知,散打属于同场格斗对抗型项群,不管训练还是比赛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贡献度都有别于其他项目;另外,项目特异性要求使得体能、技能、战能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胡亦海等研究认为“竞技能力的主体结构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和清晰的层次性特点[4]。在训练或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系统功能实现是各构成要素相互协同、由低层级向高层级逐级整合的结果。通过以上分析,根据研究需要建立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构成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第一层级;第二层级则是由体能储备、体能动员、技术储备、技术运用、战术储备、战术运用、智能储备和智能运用组成;第三层级则是由符合散打专项需要的要素组成,主要有身体各种能力、对身体各种能力的动员能力、拳法、腿法、摔法、单个技术、组合技术、主动进攻中运用、防守反击中运用、防守中运用、战术意识、战术理念、具体战术行动、“认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控能力”[5]、心能储备在比赛中的应用能力、专项所需智能的发展水平、对专项阅读能力、对身体的控制能力等。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中同一层级内要素之间关联关系相对固定,只是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对手时要素之间的协同效率会有所不同;第三层级中的体能储备内容、技术储备内容、战术储备内容和心能储备内容等显著地反映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专项特征。

2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特征

2.1 整体性特征

整体是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按照某种关系协同作用使系统实现功能的规模效应即实现了系统功能整体涌现。系统的整体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特性、功能、状态和行为等方面。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是由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等子能力组成,撇开任何一个子能力谈竞技能力系统都不科学也不成立;从竞技能力具体构成要素来说,有进攻与防守、进与退、上与下、左与右,既需要无氧耐力又离不开有氧能力;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任何行为都不是哪一个子能力或要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不同子能力、要素共同参与下完成,所以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时各子能力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竞技能力以整体方式参与比赛过程,整体性成为其显著特征。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功能实现需要每个子能力的参与,缺少任何一个子能力竞技能力其他子能力之间就无法建立有效联系,竞技能力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也就难以正常参与比赛。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整体性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发展的结构基础,通过专项训练运动员各子能力之间的时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子能力之间不管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协同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互补作用不断增强,比赛中运动员表现为技法规范、速度快、力量大、攻防转换速度快。

2.2 关联性特征

系统的关联性是指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以及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特性。关联性是系统整体性建立的纽带,是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基础,是系统功能实现的保证。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复杂表现在系统构成要素和要素质的差异性上,它是系统关联性存在的条件;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要想成为真正的功能体,它所包含的子能力、要素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因此,关联性就成为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一个特征。关联性使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能够运用不同的技法、不同的战术打法和适应不同的对手,它是存在差异的关联关系产生的运动员竞技能力功能放大。对优秀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来说,这种关联关系建立得越多运动员适应不同对手的能力越强,竞技能力系统运行也越顺利、越高效。

2.3 动态性特征

系统功能实现是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协同,由低层级向高层级逐级整合过程,系统功能实现是系统、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运动变化即行为的结果。系统相对于它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任何变化,或者说,系统可以从外部探知的一切变化,称为系统的行为 [6]25。系统功能实现是以要素的各种行为做基础,包括系统功能发展过程中外界对系统的影响而使系统发生的行为和系统功能实现的行为。行为是系统运行、演化发展的方式,是系统的动态性特征体现。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训练所获得的一种有效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能力,先天遗传为其发展提供可能,而后天训练才是竞技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训练过程是外界环境对竞技能力系统产生影响的过程,这样的影响使竞技能力系统产生学习、适应、演化和自组织等一系列行为,动态过程使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然而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子能力、要素发展并不均衡,竞技能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非衡补偿行为,在战术行动中有局部行为与整体行为,在各子能力之间协同时有稳定行为与不稳定行为等。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功能实现是各子能力、要素之间在一定的规定性、协同效率基础上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这种规定性和协同效率会因比赛对手、场上情况等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多变的规定性也必然造成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动态性。因此,不管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展过程还是竞技能力功能实现,无不体现动态性特征。

2.4 层级性特征

系统的层级性首先体现在结构上,即系统由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又是由次级子系统或要素构成;其次是系统的发展和功能实现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整合的结果,运行过程体现出明显的层级性。因此,层级性在系统结构和运行过程中都有体现。

首先,由图1可知,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由若干层级组成,不同层级构成要素不同,如第一层级由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构成,第二层级是第一层级的分化,由若干要素组成。其次,在发展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时,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它们将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不同层级的要素为作用对象。例如,在技术教学、训练中先单个后组合、先条件实战再实战的安排方式就是对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层级性特征的利用。最后,不同技术等级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不同,如刘满金[7]在研究中认为,国际健将级、健将级、一级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一级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的重要程度排序分别为“技术指标>素质指标>机能指标>形态指标>心智指标;素质指标>技术指标>机能指标>形态指标>心智指标;素质指标>技术指标>形态指标>机能指标>心智指标” ,它是由不同层级内构成要素之间协同效率和贡献度不同造成,是竞技能力系统层级性一个佐证。因此,层级性特征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和运行过程都有体现。

2.5 自组织性特征

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8],它分为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种。组织过程是系统的一个特殊演化过程,它能够使系统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为系统结构的有序程度增加和系统组织过程有序程度增加。

散打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竞技能力的发展主要途径是改善其结构。通过长期训练负荷的作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的有序程度明显增加,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说,神经系统所建立起的能够满足散打比赛的条件反射增加、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的支配能力增强,这一结果是他组织和自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由辩证法原理可知,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他组织是外因,自组织是内因,他组织需要通过自组织来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产生作用,自组织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训练或比赛中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构成要素之间通过自组织过程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使竞技能力结构有序程度增加,实战中表现为运动员反应快、判断准确、选择的技法合理且熟练、动作协调有力且无多余动作、打法多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因此,自组织性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2.6 非均衡性特征

系统各子系统、构成要素在系统整个发展和运行过程中都呈现出非均衡性特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性表现为各构成要素的发展速度上;系统运行过程过程中非均衡性特征体现在各子系统和构成要素的贡献度和协同效率上。非均衡性为系统的演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研究证明,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要素的发展速度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征,以体能为例,符合专项需要的速度耐力、速度、爆发力等的发展速度和程度要高于其他素质。刘大庆等[9]在研究中也证明,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非均衡性特征使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可塑性增强,其中发展水平较低的素质非专项核心素质可以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给以补偿,即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另外,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要素参与程度和所起的作用也明显表现出非均衡性特征,叶伟[10]在其研究中证明,徒手格斗项目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为体能和技能,这也正是非均衡性特征的体现。

3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机制

3.1 适应是竞技能力系统演化和发展的根源

从生物学角度说,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合环境的过程[11],从目前研究成果可知,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也以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有效训练负荷为基础。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适应包括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以及竞技能力系统中各子能力、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

适应是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够根据环境的特殊要求而修改自己的行为规则,以便更好地与环境产生良性互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在符合散打专项特征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量度的作用下不断地学习、积累,使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子能力发生适应性变化,最终通过竞技能力系统结构的改善和协同关系的改变满足专项训练或比赛需要。长时间专项训练形成的适应变化使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增强,速度、速度耐力、爆发力和协调性提高;技术储备多,且个人特长突出;自信、意志力顽强、勇于拼搏,善于调控情绪以及距离感和空间定向能力增强;体能、技能、战能、心能、智能协同程度提高。

3.2 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标识机制

复杂系统演变过程是系统构成要素按照某种特殊机制发生聚集行为的过程,系统科学把这种机制定义为标识,它是供系统与环境、各子系统之间和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识别和选择时使用。“聚集不是简单的合并,也不是消灭个体的吞并,而是新的类型的、更高层次上的个体的实现;原来的个体不仅没有消失,而是在新的更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得到了发展”[6]254;聚集行为通过标识的作用在使系统要素获得发展、功能得到实现同时又使复杂系统得到了简化。因此,标识是系统演化、发展和功能实现的机制。

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标识机制的作用。首先,在竞技能力发展过程中,标识是借助物质、信息、能量交流来提供联系的依据,其中尤以信息交流为重。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展包括技能、体能、心理、战术和智能等子能力发展以及各子能力之间联系的建立,这一过程离不开信息、物质和能量的标识作用。标识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在于提供了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建立联系的信息、物质和能量基础,直接影响到竞技能力结构建立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对优秀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来说特别重要。其次,训练或比赛中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功能实现也离不开标识的作用。运动员机体需要通过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加工和利用,通过将外界信息转化为内部神经活动使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产生有效的、最佳的协同,满足专项训练或比赛的需要。

3.3 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响应机制

在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响应与控制相对应,没有外界干预仅有系统内子系统之间协同时,响应表现为子系统之间的应答性反应。训练中运动员控制身体活动时同样也存在一个运动员、运动员机体对信号的响应过程,这种响应不只是机体对外界控制的响应,还有机体各组织、器官对训练负荷的响应。响应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不同子能力、要素之间在同一层级内按照某种规定性运行的基础,运行结果使竞技能力系统向预期方向发展。

发展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是一个他组织和自组织共同作用过程。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对运动员实施训练控制。为完成训练任务,运动员需要听从教练员的安排,对训练指令要积极响应,按照教练员的要求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训练中运动员按照教练员的指令进行练习是一种外在的响应,外在响应对竞技能力系统演化发展发生作用需要通过内部应答性反应来完成,也即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对机体行为的响应,结果使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之间联系的牢固程度和协同协同效率提高,实战中运动员根据对手进攻或防守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技法就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响应机制作用的体现。

3.4 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积木机制

系统科学中的积木亦称构件(building blocks),它形象地利用了物理学中积木在搭建中的可重复使用和按照某种规定性进行组合的特征。积木机制要求在对系统进行考察时主要把注意力放在积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上。系统层级性结构是积木机制作用的结构基础,积木机制只对同一层级内的要素发生作用。层级内积木机制的效应即要素或子系统间组合方式和组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系统整体功能涌现。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过程同样离不开积木机制的作用。任何一名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其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要素的发展程度都不是均衡的,有的能力很强而有些能力偏弱,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整体水平不会因为偏弱能力的影响而降低,这就是在积木机制作用下同一层级内子能力、要素建立重新组合,形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非衡补偿效应,例如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不好但是可以通过高度发达的速度和爆发力来弥补。另外,不同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其竞技能力系统各子能力、要素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是在比赛中却可以获得同样的比赛结果,这种情况发生也是积木机制作用的结果。因此,积木机制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机制。

4 结论

4.1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呈现层级性,不同层级由不同要素构成,同一层

级内子能力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竞技能力运行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整合的过程。

4.2 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层级性、自组织性和非均衡性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主要特征。

4.3 适应是竞技能力系统功能演化、发展的根源,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运行包括标识机制、响应机制和积木机制,适应是它们产生作用的基础。

4.4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训练中在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量度选择上应以竞技能力系统的特征为依据,在训练内容安排顺序上应以能够改善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为目标,在实施训练控制时应以符合竞技能力系统运行机制为标准。

参考文献:

[1]约翰·霍兰.涌现:从混沌到有序[M].陈禹,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91.

[2]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2.

[3]魏香明.台湾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暨专项训练手段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4]胡亦海,等.对抗项目竞技能力层次要素特征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65.

[5]李玲.优秀高水平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构成因素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129.

[6]许国志,等.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7]刘满金.我国优秀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与运动成绩的整体关联度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84.

[8]孙剑,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系统特征、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115.

[9]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J].体育科学,2000(1):44-46.

[10]叶伟.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11]约翰·H·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周晓牧,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9.

[12]周维方,等.系统科学视角下优秀散打运动员体能系统运行机制及训练控制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2(6):25-29.

第3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20__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工业战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冲击,承受各种压力和挑战,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决策部署,我市经济呈现出增速持续回升、效益逐步向好、调整积极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的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7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2.33%,二氧化硫、cod同比削减率分别达到14.17%和11.34%。今年3季度,全市万元gdp能耗与20__年相比累计降低率为21.20%,“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为91.22%。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能源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能源普查工作顺利展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整体能力大幅度提升。能源统计在服务于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在此,我代表市统计局,向本次与会的各位代表对全市能源统计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本着巩固、提高的原则,20__年能源统计工作重点加强了能源统计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着力强化了能源统计对能源经济运行和节能减排的监测作用,不断改进数据质量控制办法与核算方法,加大分析研究力度,努力提高能源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全面贯彻落实“三体系”方案,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

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市经贸委、环保局和统计局结合我市实际,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我市《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简称“三体系”方案),于20__年7月以《__市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淄政发20__45号)的形式公布并实施。20__年,根据《通知》要求,全市各级统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建设“三体系”。目前,全市各区县均已制定了结合本地实际的“三体系”方案,并开始全面贯彻落实。

“十一五”以来,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__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与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水平分别位于全省的第二位与第三位,分别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的1.64倍和1.54倍。20__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1.79吨标煤,完成“十一五”下降目标的60.9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58吨标煤,完成“十一五”下降目标的97.02%,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从20__年的92.10%,下降到20__年的90.53%。

二、能源统计制度不断完善,能耗核算方法更加科学

在全面实施“三体系”方案的同时,我市对能源统计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制度的规范化要求。根据原有季度能耗核算方案和各专业能源消耗数据的评估、审核情况,重新修订了《季度gdp能耗核算方案》,使其更加科学、统一、规范、合理。同时为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对能源统计工作进行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考核和评比,努力推动推动各区县不断提升能源统计工作水平,结合能源统计工作特点,制定并下发了《20__年全市能源统计工作考核办法》。

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建立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基础上,从供应角度建立了主要能源品种供应统计制度;制定了各专业规模以下单位户均能耗的参考标准和没有能源计量情况下能耗的合理推算方法;新建了一项能源统计调查制度,将能源消费调查延伸到非工业领域;建立了能源产品地区间流入流出统计制度;增加了能源平衡表所需资料和交通等行业单位业务能耗的核算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能源统计数据报送和使用办法;全面建立了工业企业能源和水消费统计制度和能耗核算制度。这一系列的制度建立和方法的探索,都进一步完善了能耗核算办法。

今年,绝大多数区县已将季度单位gdp能耗核算工作进行到乡镇(办)并进行考核,实行下算一级。但仍有个别区县还没有对乡镇实行这项工作制度,希望各区县统计局本次培训会的带队人员回去向领导做好这方面的汇报,要求在今年底要迅速展开这项工作。

三、能源运行和节能进展情况监测全面展开

20__年,我市全面推进能源经济运行和节能进展情况监测体系的建设和落实,在建立健全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基础上,加大对能源运行和节能进展情况监测力度,通过对各项能耗指标数据和数据质量实施全面监测,发现和捕捉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反映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全市、各区县、各乡镇和各企业节能进展情况。

今年我市为全面落实此项任务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研究确定了重点耗能企业和电力消费环比的审核报表方法;并基本能够利用季度能耗核算,在加强能源运行和节能情况监测的同时,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性进行分析评估。

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我们要逐步加强能源信息预警预测监测;迅速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对节能影响的监测制度;建立监测制度,对全市及各区县经济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主要耗能企业的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节能进展情况等实施监测;在节能工作会商、调度、通报、公告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将按季度研究分析高耗能行业各企业的动态和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情况。总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重点企业能耗运行的监测。

四、控制办法不断改进、审核力度不断加大,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数据质量是能源统计工作的根本。随着节能考核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考核主要依据之一的能源统计数据倍受关注。20__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各企业的生产运营影响加大,能耗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产值增速以及用电量增速之间的不匹配情况表现突出,数据审核和控制难度加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全市各级能源统计部门充分认识保障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把控制数据质量工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采取各种方式,狠抓数据质量。一是积极配合上级能源统计部门,利用多次修订并增加数据质量审核条件的程序更新情况,强化了对企业报表的数据质量控制力度 ;二是加强数据匹配关系审核,通过耗能产品产量、耗能行业产值、单位产品能耗、用电量等与能耗关系密切的相关指标,来评判各企业能耗数据;三是加大重点耗能企业分企业能耗数据审核,不允许出现明显数据偏差;四是加强了作为反映能源供需变化重要依据的能源产品库存数据审核。经过一年来不断强化数据审核和控制,我市整体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准确反映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变化、节能进展等实际情况,能耗与相关数据匹配关系的合理性明显提高。

在数据审核和控制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细化审核,控制数据加工过程,对重点查询企业,利用久其程序统一做出简表,实行重点跟踪监测和详细审核,对超出机审控制范围的企业,要求必须附电子说明书;制订了报表审核流程;对企业各时期数据对比分析,进行排序整理、跨库连接,对报表中数据质量有疑问的重点企业,要求区县及乡镇统计人员到企业指导检查,督促整改,并作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点,对指标变化异常的情况,采用跨库、跨表对比和与电力局数据对比衔接的方法,查清问题根源。从今年4季度能源报表起,我们要求:当企业因特殊情况调整数据,必须提供原始凭证,如实地去调研发现有部门或企业自己随意篡改企业数据,全市通报,并依法严惩。明年年报后,我们准备更多地组织能源统计数据质量调研、检查,及时处理个别企业能源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要求各区县及乡镇能源统计工作人员每月要下一家重点能耗企业指导能源统计报表填报工作,帮助建立能源统计台帐,听取企业对能源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积极参加全市及各区县的节能目标考核工作

节能目标考核是做好能源统计工作的抓手。能源统计部门不但要有数据,而且要掌握情况,每个能源统计工作者都要争做一方能源方面的专家。这是上级三令五申对我们能源统计工作的要求。今年,市统计局能源科积极参与了全市和各区县政府节能工作考核,为考核工作提供了各项指标数据和相关资料,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好评。通过参加各级节能考核,进一步了解了能源统计实际情况,体现了能源统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了能源统计的权威,为加快能源统计的发展营造了环境、拓展了空间、创造了条件。

六、企业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和加强

企业是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的基础和依据。规范和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对提高数据质量,提升工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0__年,全市各级能源统计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规范企业基础工作。我们连续三年将能源数据作为全市统计执法重点和必查内容,并对统计报表、统计台帐制度的执行加强了规范要求,并重点突出了统计原始凭证的保存和建档。我们将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己经统一建立台帐的基础上,对各区县有关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各区县节能目标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集中一个时期组织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有效规范企业能源统计基础。目前,我们正在论证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统计人员备案制和重点耗能企业统计认证制度是否可行,也希望大家提前有个思想准备。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市绝大部分重点耗能企业均已建立能源统计台帐,企业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和加强。

七、明年全市能源统计的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能源统计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报表流程,严格报表说明、关联审核、相应查询、沟通反馈规定,逐步建立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责任明晰的落实执行机制。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针对能源统计头绪复杂、新人较多、常规报表和监测考核任务重、企业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的实际,进行有针对、分层面、见效快的业务培训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工作考核。结合明年工作重点,完善和修订考核细则,继续对各区县进行工作考核。

(二)进一步改进信息分析服务水平

分析研究和信息服务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工作突破上,要着眼于分析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充分挖掘丰富的统计信息,多做一些深层次、前瞻性分析研究,为党政领导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分析报告,提高分析水平;在工作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监测手段,及时捕捉能源经济运行和节能工作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高统计信息时效性和决策参考的有效性;在工作重点上,要关注四个方面:在进度分析上要高度关注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新动向、新问题;在节能降耗目标考核上,加强形势分析和判断,加强区域对比分析和对行业结构的解析;在专题分析上,加强对产业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的影响分析,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导向性分析研究;在普查资料开发上,要重点抓好能源普查招标课题的立项和推进工作。此外,全市上下都要注重信息的上报工作,加强信息的沟通交流,依法提报能源统计资料和信息,及时反映能源统计工作动态和工作成果。

(三)做好能源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工作

(来源:文秘站 ) 这次能源普查取得了丰富的基础资料,要充分开发好、利用好。一是本着衔接总量,调整结构的原则,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利用普查资料对能源统计历史数据进行调整;二是对普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解剖能源发展的现实状况,特别是要利用好能耗设备普查资料,分析研究能耗水平和节能潜力;三是利用普查资料建立起各行业能耗的比例关系和单位消耗水平,为今后能耗核算确定参考依据。

八、存在的不足及今后要求

今年由于事情比较多,我们在此之前一直没有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只是在几次会议上以会代训的方式兼顾了一下。部分区县搞了多种方式、多种主题、多种内容的培训,效果很好,值得我们市局能源科学习。明年,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借国家《能源统计手册》修订之机,把培训工作抓一下,并有打算分层次对各种耗能企业实行业务轮训。希望大家珍惜本次培训机会,回去以后要将本次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学习好、贯彻好、向你的领导汇报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能源统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问题和不足还很多,困难也有很多。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分析能力、创新发展还有许多需要做的工作,数据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数据间不衔接、不匹配的矛盾还存在,基础还十分薄弱,人员和任务的矛盾还十分突出,许多新领域、新任务还要求我们不断探索。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取。

回顾大家一年来的工作,有一种催人振奋的感觉。一年的时间,大家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做了许多艰苦、基础性工作和创新工作,在座各位代表的不畏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使我们对能源统计充满希望和信心。有这样一支队伍,能源统计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适应时展的潮流,能源统计就有光辉发展的未来。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创造我市能源统计工作的辉煌!

第4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工业战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冲击,承受各种压力和挑战,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决策部署,我市经济呈现出增速持续回升、效益逐步向好、调整积极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经济企稳回升、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7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2.33%,二氧化硫、COD同比削减率分别达到14.17%和11.34%。今年3季度,全市万元GDP能耗与20*年相比累计降低率为21.20%,“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为91.22%。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能源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能源普查工作顺利展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整体能力大幅度提升。能源统计在服务于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在此,我代表市统计局,向本次与会的各位代表对全市能源统计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本着巩固、提高的原则,20*年能源统计工作重点加强了能源统计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着力强化了能源统计对能源经济运行和节能减排的监测作用,不断改进数据质量控制办法与核算方法,加大分析研究力度,努力提高能源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全面贯彻落实“三体系”方案,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

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市经贸委、环保局和统计局结合我市实际,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我市《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简称“三体系”方案),于20*年7月以《**市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淄政发[20*]45号)的形式公布并实施。20*年,根据《通知》要求,全市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范文中心:/各级统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建设“三体系”。目前,全市各区县均已制定了结合本地实际的“三体系”方案,并开始全面贯彻落实。

“十一五”以来,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与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水平分别位于全省的第二位与第三位,分别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的1.64倍和1.54倍。20*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1.79吨标煤,完成“十一五”下降目标的60.9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58吨标煤,完成“十一五”下降目标的97.02%,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从20*年的92.10%,下降到20*年的90.53%。

二、能源统计制度不断完善,能耗核算方法更加科学

在全面实施“三体系”方案的同时,我市对能源统计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制度的规范化要求。根据原有季度能耗核算方案和各专业能源消耗数据的评估、审核情况,重新修订了《季度GDP能耗核算方案》,使其更加科学、统一、规范、合理。同时为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对能源统计工作进行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考核和评比,努力推动推动各区县不断提升能源统计工作水平,结合能源统计工作特点,制定并下发了《20*年全市能源统计工作考核办法》。

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建立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基础上,从供应角度建立了主要能源品种供应统计制度;制定了各专业规模以下单位户均能耗的参考标准和没有能源计量情况下能耗的合理推算方法;新建了一项能源统计调查制度,将能源消费调查延伸到非工业领域;建立了能源产品地区间流入流出统计制度;增加了能源平衡表所需资料和交通等行业单位业务能耗的核算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能源统计数据报送和使用办法;全面建立了工业企业能源和水消费统计制度和能耗核算制度。这一系列的制度建立和方法的探索,都进一步完善了能耗核算办法。

今年,绝大多数区县已将季度单位GDP能耗核算工作进行到乡镇(办)并进行考核,实行下算一级。但仍有个别区县还没有对乡镇实行这项工作制度,希望各区县统计局本次培训会的带队人员回去向领导做好这方面的汇报,要求在今年底要迅速展开这项工作。

三、能源运行和节能进展情况监测全面展开

20*年,我市全面推进能源经济运行和节能进展情况监测体系的建设和落实,在建立健全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基础上,加大对能源运行和节能进展情况监测力度,通过对各项能耗指标数据和数据质量实施全面监测,发现和捕捉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反映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全市、各区县、各乡镇和各企业节能进展情况。

今年我市为全面落实此项任务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研究确定了重点耗能企业和电力消费环比的审核报表方法;并基本能够利用季度能耗核算,在加强能源运行和节能情况监测的同时,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性进行分析评估。

结合我市实际,下一步,我们要逐步加强能源信息预警预测监测;迅速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对节能影响的监测制度;建立监测制度,对全市及各区县经济结构变化对节能的影响、主要耗能企业的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节能进展情况等实施监测;在节能工作会商、调度、通报、公告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将按季度研究分析高耗能行业各企业的动态和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情况。总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重点企业能耗运行的监测。

四、控制办法不断改进、审核力度不断加大,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数据质量是能源统计工作的根本。随着节能考核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考核主要依据之一的能源统计数据倍受关注。20*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各企业的生产运营影响加大,能耗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产值增速以及用电量增速之间的不匹配情况表现突出,数据审核和控制难度加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全市各级能源统计部门充分认识保障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把控制数据质量工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采取各种方式,狠抓数据质量。一是积极配合上级能源统计部门,利[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用多次修订并增加数据质量审核条件的程序更新情况,强化了对企业报表的数据质量控制力度;二是加强数据匹配关系审核,通过耗能产品产量、耗能行业产值、单位产品能耗、用电量等与能耗关系密切的相关指标,来评判各企业能耗数据;三是加大重点耗能企业分企业能耗数据审核,不允许出现明显数据偏差;四是加强了作为反映能源供需变化重要依据的能源产品库存数据审核。经过一年来不断强化数据审核和控制,我市整体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准确反映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变化、节能进展等实际情况,能耗与相关数据匹配关系的合理性明显提高。

在数据审核和控制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细化审核,控制数据加工过程,对重点查询企业,利用久其程序统一做出简表,实行重点跟踪监测和详细审核,对超出机审控制范围的企业,要求必须附电子说明书;制订了报表审核流程;对企业各时期数据对比分析,进行排序整理、跨库连接,对报表中数据质量有疑问的重点企业,要求区县及乡镇统计人员到企业指导检查,督促整改,并作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点,对指标变化异常的情况,采用跨库、跨表对比和与电力局数据对比衔接的方法,查清问题根源。从今年4季度能源报表起,我们要求:当企业因特殊情况调整数据,必须提供原始凭证,如实地去调研发现有部门或企业自己随意篡改企业数据,全市通报,并依法严惩。明年年报后,我们准备更多地组织能源统计数据质量调研、检查,及时处理个别企业能源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要求各区县及乡镇能源统计工作人员每月要下一家重点能耗企业指导能源统计报表填报工作,帮助建立能源统计台帐,听取企业对能源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积极参加全市及各区县的节能目标考核工作

节能目标考核是做好能源统计工作的抓手。能源统计部门不但要有数据,而且要掌握情况,每个能源统计工作者都要争做一方能源方面的专家。这是上级三令五申对我们能源统计工作的要求。今年,市统计局能源科积极参与了全市和各区县政府节能工作考核,为考核工作提供了各项指标数据和相关资料,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好评。通过参加各级节能考核,进一步了解了能源统计实际情况,体现了能源统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了能源统计的权威,为加快能源统计的发展营造了环境、拓展了空间、创造了条件。

六、企业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和加强

企业是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的基础和依据。规范和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对提高数据质量,提升工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0*年,全市各级能源统计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规范企业基础工作。我们连续三年将能源数据作为全市统计执法重点和必查内容,并对统计报表、统计台帐制度的执行加强了规范要求,并重点突出了统计原始凭证的保存和建档。我们将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己经统一建立台帐的基础上,对各区县有关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各区县节能目标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集中一个时期组织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有效规范企业能源统计基础。目前,我们正在论证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统计人员备案制和重点耗能企业统计认证制度是否可行,也希望大家提前有个思想准备。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市绝大部分重点耗能企业均已建立能源统计台帐,企业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和加强。

七、明年全市能源统计的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能源统计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报表流程,严格报表说明、关联审核、相应查询、沟通反馈规定,逐步建立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责任明晰的落实执行机制。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针对能源统计头绪复杂、新人较多、常规报表和监测考核任务重、企业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的实际,进行有针对、分层面、见效快的业务培训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工作考核。结合明年工作重点,完善和修订考核细则,继续对各区县进行工作考核。

(二)进一步改进信息分析服务水平

分析研究和信息服务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工作突破上,要着眼于分析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充分挖掘丰富的统计信息,多做一些深层次、前瞻性分析研究,为党政领导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分析报告,提高分析水平;在工作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监测手段,及时捕捉能源经[更多精彩文章来自“:/”]济运行和节能工作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高统计信息时效性和决策参考的有效性;在工作重点上,要关注四个方面:在进度分析上要高度关注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新动向、新问题;在节能降耗目标考核上,加强形势分析和判断,加强区域对比分析和对行业结构的解析;在专题分析上,加强对产业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的影响分析,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导向性分析研究;在普查资料开发上,要重点抓好能源普查招标课题的立项和推进工作。此外,全市上下都要注重信息的上报工作,加强信息的沟通交流,依法提报能源统计资料和信息,及时反映能源统计工作动态和工作成果。

(三)做好能源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工作

这次能源普查取得了丰富的基础资料,要充分开发好、利用好。一是本着衔接总量,调整结构的原则,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利用普查资料对能源统计历史数据进行调整;二是对普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解剖能源发展的现实状况,特别是要利用好能耗设备普查资料,分析研究能耗水平和节能潜力;三是利用普查资料建立起各行业能耗的比例关系和单位消耗水平,为今后能耗核算确定参考依据。

八、存在的不足及今后要求

今年由于事情比较多,我们在此之前一直没有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只是在几次会议上以会代训的方式兼顾了一下。部分区县搞了多种方式、多种主题、多种内容的培训,效果很好,值得我们市局能源科学习。明年,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借国家《能源统计手册》修订之机,把培训工作抓一下,并有打算分层次对各种耗能企业实行业务轮训。希望大家珍惜本次培训机会,回去以后要将本次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学习好、贯彻好、向你的领导汇报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能源统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问题和不足还很多,困难也有很多。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分析能力、创新发展还有许多需要做的工作,数据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数据间不衔接、不匹配的矛盾还存在,基础还十分薄弱,人员和任务的矛盾还十分突出,许多新领域、新任务还要求我们不断探索。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取。

回顾大家一年来的工作,有一种催人振奋的感觉。一年的时间,大家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做了许多艰苦、基础性工作和创新工作,在座各位代表的不畏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使我们对能源统计充满希望和信心。有这样一支队伍,能源统计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适应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时展的潮流,能源统计就有光辉发展的未来。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创造我市能源统计工作的辉煌!

第5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关键词]能源;对外贸易;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60-01

1 我国能源对外贸易形势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急剧增长,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日益严峻,国际市场能源与重要原材料的价格全面大幅上涨,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对外贸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量总量达28.9亿吨标准煤,中国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十五”时期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1.3%,这是改革开放后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时期,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能源消费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5.3%和16.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5和1.5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两个年份。通过能源净出口,我国已成为间接能源供应大国。中国一方面是能源资源需求大国,另一方面也间接充当了能源出口大国的角色。受国际分工、产业转移等影响,我国近年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更是趋于盲目发展。从我国能源工业总体看,我国出口的“两高一资”类产品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价格相比则显低廉,出口“两高一资”产品,实际上是在变相出口能源资源。

2 我国能源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2.1能源经济运行问题突出

首先,中国的能源需求将长期持续增长。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达到22亿吨,已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在今后15年内增加十几亿吨的一次能源供应,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中国必须进一步寻求可持续的能源消费和供应途径。其次,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中国不但要争取国民收入的快速平稳增长,更要考虑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再次,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中国发展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后,全国总人口将控制在13亿人,耕地保有量保持1.3亿公顷,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

2.2中国的能源需求结构

讨论中国的能源需求结构问题,首先要关注的是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偏重于重工业的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使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环境问题越发突出。其次,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均衡。能源生产集中于西北地区,消费集中于整个东部和华北、东北一些省份,不仅带来大规模、长距离的能源输送负担,而且引发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一,调整现有产业结构,特别是加速发展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所占比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方面的增长潜力很大。第二,要实现以开源节流为特点的能源发展目标,还必须解决一系列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在可再生能源等新的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中,我国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少能源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靠进口。要缩小差距,我国还需要加倍努力。

2.3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大量增加。2000-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了能源生产量,能源供应出现了缺口。从能源消费内部结构看,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特别是最近几年,工业消费能源的比重逐步提高,2009年工业能源消费量达到13.68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9%,其中,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的能源消费量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6.4%、9.5%和0.5%,化工、造纸的能耗比重则分别下降2.4%和0.8%。几个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75.6%上升到2009年的82.3%,重化工业特征在能源消费方面表现得较明显。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时更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从纵向比较看,虽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是朝着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更低的方向发展,但是从目前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此决定了能源消耗强度还比较高。

3 我国能源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增长及进出口结构的变化,实质上是国内产业结构与国际产业结构相互关联、资源配置相互影响的表现和结果。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已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较快,但观察能源及主要耗能产品进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正经历着重化工业迅猛发展的工业化阶段。2009年的进口量与2000年相比:煤炭是10倍、原油17倍、燃料油21倍、钢材(包括钢铁丝)21倍、铜和铜合金16倍、铝及铝合金22倍、烧碱近31倍;与同期进口量相比,煤4.7倍、焦炭15.9倍、铜材9倍、铝材12倍、锌及锌合金79倍、纸及制板7倍。对此应作如何评判?应该定义为石油消费的高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之前的消费基数较小。对国外市场依存度的提高,也应辩证地看。

4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建议

4.1建立节约型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

从经济发展阶段和趋势看,我国不能跨越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因此,必须树立新的产业结构调整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较多产业中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些重要条件已开始具备,最近几年有可能成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较快提升的转折点。

4.3以市场为基础手段,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避免低水平简单重复建设,特别是要运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改变人为压低能源价格、造成严重浪费和低效的现象。另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片面追求产值、数量、规模、速度,而不考虑成本、消耗、污染等因素,必须注重产品的质量、品种、效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第6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1.1社会经济及电力产业发展形势我国出口经济为主的模式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冲击实体经济,如东部沿海非正常的小企业停产、歇业、破产等出现,经济下滑、失业严重等问题。能源经济面对危机,需要电力企业要抓住契机,推进企业改造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转变增长方式,开拓新市场,推动新需求,加大环境能源方面的技术投入与改造创新,扩大内需,实现科学发展,抵御风险,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解经济危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基本保持总体平衡态势。2008年,电力行业经受了多重困难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全国经济运行和奥运的安全保电任务,全国电力建设与投资结构继续加快调整,电力新增生产能力持续较快提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电力消费需求减缓,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速大幅回落;电力节能减排继续显现成效。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051万千瓦,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53万千瓦,同比增长10.34%。全国发电量增长5.18%,用电量增长5.23%。全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继续增加。2008年,电力基本建设总投资额达5763.2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电源、电网投资额分别为2878.73亿元和2884.56亿元,同比分别为下降10.78%和增长17.69%。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呈现结构加快调整的态势,核电、风电基本建设投资额同比增长分别为71.85%和88.10%,火电基本建设投资额同比下降了21.99%。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例达50.05%。面对当前全球的经济危机,结合能源与电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如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进节能和科技装备进步;加强能源法制建设和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能源行业管理等,努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来破解危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2我国电力产业结构调整应对经济危机与拉动经济增长我国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对这次全球危机的对策,首先,要尽快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给,强力扩大投资规模,强力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防止经济下滑,防止企业倒闭,防止失业增加;其次,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扩大内需,从结构上增强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实现经济科学发展。从长期均衡看,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能源消费每增加1%,会促使经济增长0.66%,能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短期内,能源消费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变动有反向调整作用。当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靠能源消费、能源利用效率还很低的情况下,电力结构急需产业调整与优化升级[1]。运用多种赢利模式,把握好我国能源战略的安全性与发展优势,这在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中有利于形成经济增长的拉动模式。中国经济受经济陷入衰退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将会造成中国出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将会造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缩水;美国步入降息周期,将会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美国经济衰退,将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出入中国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国内金融风险。我国电力加大产业投资与结构调整,可以合理地规避经济衰退影响,有效进行经济增长拉动,以及促进就业等。

2电力产业结构依存的能源战略框架影响因素

我国电力在能源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发展受制于及影响着能源的整体发展。在国际能源竞争的加剧和更加复杂,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情况下,各能源战略的影响因素应该进行资源合理匹配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高效的能源战略管理组织体系。我国的能源体制改革不断持续推进,包括煤炭的市场化、电力系统的改革、石油系统企业的战略重组等,特别是国家能源部的撤销,对我国的能源战略产生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深远影响。在当今乃至以后的几十年中,能源的紧张供求矛盾会更加尖锐,是否能建立起有效的能源战略管理部门来对能源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和能源布局,比激活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水平将会更加重要。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决定能源利用效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4%,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仍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能源的利用率低[2]。能源关键技术方面,自主开发能力相对薄弱,科研投入也严重不足等。能源利用效率反映出我国能源战略中高技术含量的比重。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选择。我国煤炭行业整体规划不系统,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我国煤炭生产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矿区煤炭资源的综合开采回收率低,资源损失和浪费严重,煤炭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煤炭产业的发展应该向清洁、高效、煤化工等先进方向积极发展。越来越多的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原油进口大国,石油供应愈加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原油进口价格不断攀升,2008年国际原油已经超过每桶100多美元,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石油消耗面临石油价格和消耗用量的双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对于能源消耗的依赖,以及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尚未发生作用,海外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等因素,影响我国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重视环境与气候的世界潮流,要减少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物排放,新能源发展是最佳的选择。因资源、技术、效率、成本、缺乏由政府职能部门引导等原因,新能源作为替代能源发展缓慢。针对国际先进的能源技术发展和世界范围能源供应紧张形势,我国需要加快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以保证我国在世界各国大大加快新能源发展速度的形势下取得优势。

3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与拉动经济模式分析

3.1电力发展与产业投资速度控制模式电力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电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控制电力工业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十五”期间的电力短缺的本质原因是未能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发展的需求,电源规划选点要与电网发展规划相协调,与目标网架相适应,保持电力产业的适度超前发展。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体现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关系的宏观指标,综合反映了经济增长对电力需求的拉动作用。预计未来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大体保持在1左右。到2020年总装机需要达到10亿千瓦,电力产业应当保持6%~7%的年增长速度,控制好电力发展与产业投资速度模式。

3.2优化电源结构匹配模式我国的电源结构基本上是以火电为主、水电等为辅的格局。这种电源结构应当是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并为现有的资源所支撑,符合电力产业的运营要求的电源结构;是火电、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等各种资源发电,以及各种容量和技术水平的机组合理布局、相互补充的电源结构。如从燃煤机组74%,水电机组24%,核电机组1.70%,风电机组0.14%的结构来看,火电比例过大,因此要优化发展火电。加快水电开发的速度,尽快提高水电的比重。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时把开发利用核能、发展核电作为今后优化电源结构的一个重点。实现能源供给与消费的多元化,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坚持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电力领域,将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电站,鼓励新能源发电,加快推广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实现电力的中心地位[3]。

3.3农业生物质-电力-生态经济模式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和资源。当今人类面临的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三大环境问题,都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密切相关,其中能源生产与消费(包括电力工业)对三大环境问题都有重大影响[4]。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机组效率,切实减少火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要大力提高电力经营水平,形成电价与环保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的联动机制。在环保政策要求下,需要重视生态学的研究视角,运用生态学理论,将企业看作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同类企业就形成种群,而区域范围的产业体系就可以形成生物群落[5]。通过物质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通过以物质循环和能量分级流动为特征的闭路循环工艺构建电力生态产业。生物质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清洁能源,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形式。科学家估计每年地球上的植物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相当于世界现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6]。生物质能源生产与应用可以实现CO2的“零排放”。生物质能源开发符合农业经济的基本原则,同时生物质能的深层次应用如生物质-电力-生态经济形式,达到调整电力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提供一条农业与工业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4应用循环经济拉动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可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它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出于对能源价格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需要不断提高煤电在电力工业中的比重,但防止环境污染则在于煤电生产企业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从煤的储存、传送(全封闭进行)、燃烧,到副产物的循环、加工、再利用都尽可能节约、清洁。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从法律、体制、机制、政策、技术、观念、伦理等各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指导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大力推动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城市与社会的试点发展。我国已经组织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实施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项目,希望通过循环经济模式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5应用节能减排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CDM)拉动经济增长模式

5.1节能减排经济模式的应用中国经济虽取得了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依靠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乃至过度消耗获得的。从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GDP与能源消费的比率)上看,中国能源消耗增长已大于GDP产值的增长,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是能源高消耗支撑GDP的增长,这是一种落后的,难以持续、令人担忧的增长方式。据统计,中国万元产值平均能源消耗为1.445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3~4倍。降低能源消耗,向节省能源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努力开发替代石油、煤炭的新能源产业,才能大大地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向节省能源的先进化方向转变[7]。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能源消耗:一是通过开发节能产品和推广应用节能技术降低能耗;二是开发可替代性资源、能源,降低现有能源的压力。因此,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加快技术更新改造,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贡献率,降低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节约能源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通过加强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在有效控制和科学优化投资(尤其是重化工工业)规模、减少重复建设的同时,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走以人为本、集约化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准入管理,有效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体制,鼓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5.2清洁发展机制(CDM)模式的应用国际社会最近对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开发和应用十分关注。《京都议定书》第12条“清洁发展机制(CDM)”中规定发展中国家可以帮助发达国家实施减排项目,并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服务。CDM项目是可再生能源的天下,以规模较小的水电和风电项目为主。这些项目如同一个基础产业,不仅自身在发展,还带动了关联产业,如核实、认证、中介服务、咨询等一系列商业活动。先行的CDM项目在开发、准备、谈判、额外性评价、基准线确定、价格、融资方式、核实等各方面为中国实施CDM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经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发展中国家的实施将为绿色电力发展及其市场拓展提供一个机制。假如绿色电力能以一种经济成本有效的方式引入,达到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它将通过能源消费者快速形成能源消费需求,大力刺激经济发展,提供经济发展动力。

6应用新能源经济拉动经济增长模式

新能源作为常规化石燃料的一种替代能源,由于其清洁、无污染、可以再生和永续利用,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因此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迎来大发展的新阶段。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将有效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形势,同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发展。核电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利用铀裂变技术,但也是会枯竭。海水的利用技术,第四代或更新的核裂变发电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2050年前后核聚变发电技术有可能实现商业化。核电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力缓解煤炭消耗的压力和环境压力。太阳能的发展。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28亿吨标准煤所放出的能量,每秒钟辐射地球表面的能量约为17万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一年能源总消耗量的3.5万倍。另外,太阳能资源的数量,分布的普遍性、清洁性和技术的可靠性,都优越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有热能和电能两种主要应用形式。太阳能热能应用在我国已经普及和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而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我国应制订太阳能推广长远规划,尽快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结合各地实际,采取风光互补、小水电站与太阳能互补,户用光伏电源系统、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等多种形式,独立系统与并网双通,综合开发应用太阳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打造新能源经济增长点。风能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力发电几乎不消耗矿物质和水资源,与常规燃煤、燃油发电方式相比,具有可减排CO2、SO2、NOX及烟尘等污染物、调整改善电力工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等各种优点,风力发电的经济指标逐渐接近清洁煤发电,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世界风能协会预计到2010年,风电装机可达230吉瓦;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会达到1231吉瓦,年发电量相当于届时世界电力需求的12%。而目前世界上风电仅提供约0.4%的电能。风电会向满足世界20%电力需求的方向发展,并创造179万个就业机会,风电成本下降40%,减少排放10多亿吨二氧化碳废气。因此,风力发电已不再是无足轻重的补充能源,而是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兴能源产业。

第7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耗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总的来说,我国能源储量比较丰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然而利用情况明显不足。此外能源消耗问题上存在能源利用率低下、人均能源供给率明显不足的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分析这些现状,为能源消耗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能源;能源消耗;能源供给

一、引言

能源作为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的生产供给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世界一次能源的储量有限,可替代能源的供给尚不足以替代化石能源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战也逐渐加剧,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社会、政治问题,能源问题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能源的需求和供给也渐渐演变成多国博弈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能源问题日渐凸显,能源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要正视我国的能源问题,并有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二、我国能源概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317987(以万吨标准煤为单位),其中原煤占比778%,原油占比91%,天然气占比43%,水电、核电、风电等占比88%。相较于2010年,原煤生产量增长了88%。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的报告,中国在2011年贡献了69%的全球煤炭产量增长,此外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风力发电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我国能源的储量与分布可以根据地理上的特点来进行相关的划分,总的来说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按照对能源种类的划分,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与东部海域,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他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这些都与地理位置有关,相较于前面提到的几种能源只占少部分,故不详细论述。然而沿海东部城市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东部资源的匮乏决定了资源需要大规模的从西部往东部运送,或者从国外进口。能源分布与对能源需求的地区差异严重影响了能源的配置与对能源的有效利用。为此,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成为了我国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到2011年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20亿吨,产量为4090千桶/日、2036百万吨,列世界第五位,较之于2010年,增长03%;天然气产量为1025亿立方米,较之于2010年,增长81%;煤炭产量为19560(百万吨石油当量),较之于2010年增长88%;可再生能源产量为177百万吨石油当量,较之于2010年增长484%。此外,我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总的来说我国能源资源拥有如下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在化石能源中,中国煤炭储量一直比较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气等其他化石能源也还比较丰富,但存在较大的勘探与开发难度。可再生能源中中,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丰富,约合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然而中国能源消耗多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就造成了大规模的能源运输格局。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只有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

三、我国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3.1能源消耗现状

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317987(以万吨标准煤为单位),其中原煤占比778%,原油占比91%,天然气占比43%,水电、核电、风电等占比88%。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额34800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能源消费重量的比重为684%,石油占比186,天然气占比50%,水电、核电等占比80%。

总的来说,我国在煤炭消耗上是能自给自足的,然而在石油的消耗上是需要依赖于大量进口的。但总的来说我国是需要进口能源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而需求的。煤炭、石油这类化石原料是很难再生的,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运行发展。此外,我国在水力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上是拥有较大的优势的,只是目前这些项目的开发力度都还不够,如果能对这些资源合理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对能源紧张的局面。

3.2能源消耗结构问题

(1)从能源供给缺口上看:从1992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量就一直大于生产量,供给缺口不断加大。一方面对石油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本国所能生产的石油量远远不足以支撑消耗量,石油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命脉,如果我们对石油需求的增长不能得到转换或者减少,那么随着油价的攀升,势必在未来需要在石油资源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虽说煤炭产量在递增,但其增加的速度比再生的速度快,煤炭资源在未来也许会面临枯竭的时候;较之于前两者,水电、核电等消耗量仍然只是少量,这就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能源消耗的结构不合理。

(2)从能源用途上看:在能源的用途上,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分类,主要包括工业、交通、其他和非能源使用,其中其他用途主要由生活能源构成。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能源消费的结构特点是工业能源消费占比偏高,交通能源消费明显偏低,生活能源消费占比明显提高。2010年,按行业分类来看,工业能源消耗占总量的7112%,比上一年增长了388%,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占总量的802%,生活能源占比1064%。总体来看,一国的工业能源消耗占比与工业GDP比重成正比,由于近些年中国工业占GDP比重较高,相应地工业能源消耗占比也明显的偏高。

33能源消耗效率问题

能源使用效率是衡量能源经济效率的常用指标,也称为单位GDP 能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计算单位为吨标煤/ 万元。万元GDP能耗近年来是我国能源监测的重要指标,为此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衡量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计算公式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年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如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则本年度单位不变价格的GDP 能耗比上年提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越低,经济对能源的依赖度越高。2000~2011 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同样呈现偏态分布,在2004年达到高峰为16,其余年份都比它低,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1,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逐渐回升,在2011年为076,应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3.4我国与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比较

(1)能源自给率

能源自给率以能源生产量除一次能源供应量计算。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自给率如下表所示:

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本这些国家,中国的能源自给率都要高出他们一些;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尤其是“金砖五国”中,中国的能源自给率仅高于印度,较之于俄罗斯,中国的能源自给率就显得很低了。

(2)能源供给效率

能源供给效率以能源供应量除GDP计算,单位为吨标准油/千美元。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供给效率如下表所示:

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本这些国家,中国的能源供给效率较高,这体现出中国自己的能源供应量占对GDP的贡献率较高;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中国、印度、南非的能源供给效率基本一致,但远低于俄罗斯的量。

(3)人均能源供应量

人均能源供应量以吨标准油/人为单位。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均能源供应量如下表所示:

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本这些国家,中国的人均能源供应量较低,甚至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180。这体现出中国人均能源供应的不足,这应该与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太大有很大的关系。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中国的人均能源供给量低于俄罗斯和南非,但高于印度和巴西。

综上所述,中国的能源生产量还是很高的,能源供给效率也比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均能源供应量明显不足。

3.5能源消耗特点

从上面对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能源消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供需失衡。这主要表现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供需缺口的不断增加;(2)结构不合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问题主要表现为消费总量增加、能源强度上升、能源结构调整缓慢。具体表现在高能耗出口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国际产业转移制约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3)区域化差异。受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使能源问题受到地域性的影响。地区间能耗差别明显,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能耗较高。

四、相关建议

针对我国能源消耗还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相关的改进:

(1)实现循环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我国也已经把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将将发挥巨大效力。

(2)加强节能技术研究和管理

政府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加大节能技术的应用,应该采取一些节能新措施(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中对中日能源发展战略有详实的论述)。我们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的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

(3)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

煤炭消费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一直占据主体地位,因此煤炭在能源问题中是占第一位的,因而无论是技术研究还是政策、法规的制定都要考虑煤的发展。同时要加大油气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比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方面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如果加大对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避免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上升。

(4)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随着非洲能源资源的开发,我们国家可以在能源出口较为丰富的地区,比如中东地区、拉美地区、俄罗斯、非洲地区可以开展能源外交,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和这些地方共同开发与利用资源。(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本项目受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

[2]BP.BP世界能源统计.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能源统计年鉴.2011.

第8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关键词:低碳产业园;技术创新;生态文明

检索:.cn

中国分类号:J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101-03

一、我国低碳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表现的相当迅猛,与此同时,能源消耗也在直线上升,正因这样我国每年的碳排放量都在持续增加。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能力还比较薄弱,技术上的不足就使得我国低碳产业园区跟别的国家产生差距。其本质问题就是缺少核心的低碳技术。在过去几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光伏产业增长迅速,但是还不能称之为新型产业,因为我国缺少这方面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应用体系。所以我国更应该加快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需要加快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再加上资源和环境的两种压力致使我国低碳发展的道路越发寸步难行。目前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减少工业的碳排放量,我国的低碳产业与节能减排的国策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以后城市发展规划中应该把低碳产业放到首要位置,而产业园区不仅是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上升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城市目标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新区的产业经济上升值更是占到了目标城市产业上升值的30%以上。从城市中心城区的企业慢慢向外迁移以及新建工业项目逐渐向园区集中。这种情况来看,产业区域在我国经济上升中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增加。同时,产业园区也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核心区域。因此,促进产业园区的低碳化发展,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是我国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产业园区的低碳技术创新路径

(一)推进园区低碳能源系统建设

为了加快我国低碳产业园区的生态系统建设,应该在高级别的高新技术地区优先运作。在基础良好的产业园区进行绿色能源的开发,并根据当地的各方面能源展开逐步的示范试点任务。在能源丰富和土地辽阔的大西北地区,可以作为示范项目的重点区域。该批产业园区建设太阳能电站与风光储能设备,并且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建设了一批产业园,主要是利用工厂的厂房与居民建筑的屋顶作为伏光的聚集地,这不仅满足了工厂以及企业的自给自足的用电需求,而且也形成了分布式伏光发电的试点项目。在多联产公用工程岛体系中,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核心的产业园煤化、石化等工业,来进行生产清洁以及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方面的试点项目。为建设一批冷热电联拱和分布式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工程项目,优选一批人口居住密集的园区和办公商务区来进行分布式能源天然气体系、低碳建筑、地源热泵工程作为项目示范点。

(二)加快产业低碳化的进程

产业园区的低碳化建设重点是依靠园区产业体系的整合来推进的,产业体系的整合决定了能源经济运行的模块,同时也控制着产业园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整体看,产业结构中,第一、三产业中的能源量与第二产业相比差距较大。然而在第二产业中大型重工业的力度远大于普通的制造业。在同等的行业中,技术程度与能源的使用率成反向发展。所以,产业园区的设置以加大服务业为培养的重中之重。高新科技发展产业一般属于低排放高含量的产业,因此,必须降低高污染产业的碳排放量,淘汰落后的产业体系,以利于低碳产业园区更广泛的优化发展,加快产业园区的体系变革,向零碳排放的目标前进。

(三)建立健全园区的碳汇工程建设

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能源系统的建立以及经济发展模块的变化都是产业园区低碳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碳汇工程的建设更是园区低碳建设的重要措施,碳汇的概念指的是在大气层里过滤二氧化碳的一个程序、机制或能效。陆地的两大主要自然生态碳汇系统是草地和森林,加快低碳产业园区的碳吸收能效的路径是扩大绿地面积,从而有效的减少碳排放。分析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和室外空间的平面布局,布局大量的灌木、河面以及森林等生态区域,建立全面的生态体系,增强产业园区原有的碳汇能力。还应该利用一些技术性的手段,比如利用碳封存和碳捕获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碳封存和捕获技术主要指二氧化碳在有关项目中提取,排放到特定地方来封闭存放。这也是与大气隔离的一项长远的对策,它主要控制中枢区域的二氧化碳,比如水泥厂、发电厂、石化企业等等。从可持续的角度来看,碳捕获与封存的方法是缩减二氧化碳排放的可靠保障。

如图1所示,M50创意园区的工程建设对发展现代化低碳产业园区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减少各个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倡绿色生态服务,加快碳汇产业的发展,总的来说都是低碳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在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无碳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展产业园的新能源碳汇节能减排服务项目,拓宽低碳资源渠道。将原本的自然资源转换成金钱财富,上海的沿江区域是公认的重要土地资源,同时也作为上海土地资源的后备军来开展滩涂碳汇项目。这些都大大提高了_上海的碳吸收力,对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有利。从而促进了_上海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也是新时期低碳区域开发的新任务。

三、我国低碳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分析

应该支持和鼓励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创意改造,逐步实现城市文明和低碳经济的充分结合。创意产业园区大都拥有直属的监管单位和明显的界限,很多创意产业园区都是由小厂房和老城的街道自由形成的没有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些自发形成的创意产业园区和由老厂房改造而来的产业园区都有突出的低碳化特征,并且还会影响到附近人们的生活,进而更加有利于低碳消费的发展,鼓励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立,将更好的发挥创意产业的低碳影响力。如图2所示,天津意库创意产业园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它是天津市第一个通过对旧厂房进行规划与改建的产业园区。意库创意产业园以前是天津市外贸地毯厂,它的红色砖瓦和实木混合的宽阔厂房结构为创意设计者提供了理想的思维空间。建筑师采用“做旧”的改建方法,运用钢质轮廓的外挑结构和玻璃结构相结合,实现了景观内外的相互渗透,并且更多地利用低碳节能的设施,使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创意产业园区充分实现。意库创意产业园还倡导自由、舒适、阳光的工作理念,把办公、商业、居住、和娱乐休闲结合在一起进行规划布局,使园区发展更加多元化、复合性,也为设计者提供了专门的地域,是文化畅想者创设畅游的梦想之地。

创意产业园优化升级要高度重视低碳化。由于低碳经济引导创业产业的发展,人们经常通过很低的成本来改造旧建筑。因此在开设产业园区的同时把实施计划、造价放置于很重要的位置。譬如老建筑在迈进现代园区的变革序列里配备了中央空调等一批大型装备,把能源消耗降为一般建筑能耗的二至三倍。除此之外,鉴于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健康趋势,截至到现在已经出现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但导致前期成本较高且成效缓慢,而且严重破坏创意产业长期的实施计划及绿色环保原则。

在修建园区的同时,还应该重点完善园区的低碳设施体系。例如,大力发展太阳能设施、重视园区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加强园区内的生态系统建设等等,进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些措施更加有利于产业园区内的低碳体系的确立,加强了低碳理念和创意产业之间的联系,有益于低碳经济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如图3所示,丹麦的卡伦堡循环经济创意产业园是世界上最早的创意产业生态园区,它也是当今世界上运行模式最成功的创意产业生态园区之一。它已经成为一种资源循环利用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循环生态创意园区的典型创建模式,它形成的这种统筹、快速、平稳、延续的人工复合生态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工作者的创造性。卡伦堡创意产业园主要以炼油厂、发电厂、石膏制板厂和制药厂为基础,将其副产品或可回收的废品作为相互研发的原材料。这些都促进了循环经济和工业横向体系的发展,最后实现创意产业园“零排放”的态势。创意产业园内有专门负责全园系统的人员,在这几个环节之间相互调换,使创意产业园的循环生产能够有序的进行。卡伦堡循环经济创意产业园运用先进低碳技术重新利用废水,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减少了资源浪费。通过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制造出有机肥料,并且免费让附近的农场使用,最终实现零碳排放。

第9篇:能源经济运行范文

关键词:灰色关联 能源结构 低碳 优化

Low Carbon Optimization of Ningxia Energy Structure

Xie Junfei Mi Wenbao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China

Abstract: Ningxia economy is a typical carbon-based economy, coal and power industry occupy nearly share half the region's of industrial output, while the industrial output, account for half of Ningxia’s GDP.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low carbon irreversible, carbon reduction means big energy-sapping economy in Ningxia. This study use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of ningxia industries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industry area, so as to put forward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of ningxia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nerg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general advice.

Keywords: Grey relation Energy structure Low carbon Optimize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需求量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国际社会关于资源和能源利用方式的讨论也随之升温。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其发展战略,通过各种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拓展发展空间。发展低碳经济,对正在发展中的以碳基能源为主的宁夏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宁夏经济是典型的碳基经济,煤炭与电力行业所占比重近全区工业产值的一半,工业产值又占据宁夏总体GDP的半壁江山,因此减碳对宁夏经济既是重大挑战也是发展的重要机遇。低碳蕴藏着无限商机,必须通过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推进低碳经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产业升级等深层次的措施以应对低碳时代的到来。

1. 低碳的概念和意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1]。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 宁夏能源结构分析

宁夏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要求,立足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能源投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优势特色能源工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能源工业发展强劲,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表1援引了宁夏统计年鉴2000年至2008年数据,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宁夏能源的消耗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同时常规化石能源的消耗所占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

宁夏是一个能源相对富集的省区,煤炭资源储量313亿t,能源上的优势为发展能源工业,高耗能工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多年来形成了一条能源经济的产业链。2008年宁夏单位GDP能耗居全国首位,如表2所示。

表2显示西北五省区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宁夏均居第一,一方面说明宁夏工业产业的高耗能特征,另一方面也表明节能潜力巨大。能源工业和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为国家税收、劳动力就业等做出了贡献。但能源工业、高耗能工业能耗较高,产值较低,因此,低碳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

3. 宁夏产业结构碳排放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实质是对反映各因素变化特性的数据序列进行几何比较[2]。由于在宁夏能源消耗构成中水电和风电的比例比较小,因此本研究未作考虑,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全社会能源消费量(折合万吨煤标准)与相关行业发展间的相互关系适宜程度进行测度,可得出碳排放与各相关行业的关联程度。

3.1指标体系的选取和原始比较序列的建立

依据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我们选取国民经济结构中具代表性的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八项指标作为分析对象。

在时间的选择上,由于近年来宁夏经济发展迅速,统计数据较为客观,这里选取2000-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关联分析时间序列为9年的数值变化,相关联产业为8个。确定参考数列为折合万吨煤标准的全社会能源消费量(X0),比较数列为第一产业(X1)、工业(X2)、建筑业(X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X4)、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X5)、金融保险业(X6)、房地产业(X7)以及其他服务业(X8)等相关产业产出值。

3.2计算各因素序列与特征序列关联系数

表3为各相关因素序列指标数据,取分辨系数ρ=0.5,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3.3计算各影响因素与系统特征序列关联度

关联度是由关联系数演变而来,将各影响因素关联系数通过一定的关系整合成为一个综合值,定义为关联度,可以用各影响因素关联系数的均值表示,也可以考虑各行业相对重要程度,乘以相应的权系数得到。这里采用的是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即2000-2008年各相关行业与宁夏碳排放量关联程度由强到弱分别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工业、第一产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虽然工业所占碳排放比重较大,但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由于直接或间接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在一定时期内是影响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另外,第一产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碳排放影响也不容忽视。

4. 宁夏能源结构低碳优化建议

能源结构的低碳优化受到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内涵。对于宁夏而言,煤炭是具有优势的主要能源之一,其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且消耗能源较高,碳排放较高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也较高。所以要实现宁夏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4.1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

罗斯托在其经济成长的阶段理论中,用“主导部门序列”的改变来说明成长阶段之间的过渡,用旧主导部门的“减速趋势”和新主导部门采用新技术的“反减速斗争”来说明经济增长的过程[3]。新的主导部门的出现就意味着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种新的区域产业结构。

从这个意义上看,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阶段的演替过程也是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的转化趋势与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的演化趋势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由于宁夏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当地的煤炭资源,因此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格局没有大的改变,所以要想保证经济增长不出现滑坡,并使得经济长足发展,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促进其转型和升级。

要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做定量分析,就需要知道度量产业专业化系数的指标。区位熵是区域产业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熵,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衡量其专门化率。

区位熵的计算方法是用给定区域中产业占有的份额与整个经济中该产业占有的份额相比,函数表达式为:

1.5,则该产业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这里选取宁夏规模以上工业2008年产值与全国同期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5。

计算结果显示,宁夏在全国专业化优势比较高的主要有以下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其中,最具优势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都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并排放大量的碳,突出显现了能源产业与低碳发展的矛盾。实现低碳经济,必须合理调整能源结构,也就是要协调资源优势与产业结构及碳排放间的关系,这就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加快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升级,尤其大力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强化高碳产业改造。二是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产业,如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

4.2推广煤炭净化技术,提升工业用净化煤所占比重

低碳发展的重点在于科技的创新与新技术的应用。煤炭净化技术应广泛用于在宁夏占较大比重的煤炭开采及洗选业。传统意义上的净化煤技术主要指煤炭的净化及加工转换技术,即煤炭的洗选、配煤、型煤以及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而目前意义上的净化煤技术是指高技术含量的洁净煤技术,即煤炭的气化、液化、煤炭高效燃烧与发电等等,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的新技术的总称。

宁夏是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因此,大力推广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宁夏能源结构转变的一个契机。根据宁夏煤炭利用的基本现状,选用的净化技术应包括: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火力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

4.3注重运输清洁技术,促进绿色物流发展

据宁夏统计年鉴2009数据,2004-2008年五年间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得到了巨大增长,2008年载货汽车达到81072辆,公路通车里程数达到21008km,民航通航里程达到44197km,如表所示6。

前已述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是宁夏碳排放已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物流过程存在着巨大的“外部负效应”(spillovers),发展绿色物流,是适应世界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来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的目标是在实现经济利益目标的同时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4]。发展绿色物流不仅对于促进能源结构合理化,而且对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以物流中心、商贸市场、连锁店以及仓储、站场等为表现形式的物流设施已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条件基本具备,物流园区、航空和陆路口岸等功能性物流设施正在兴建,部分已开始运营,这都为宁夏发展绿色物流奠定了基础。当前应根据低耗能、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将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交通方面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辆发展,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推广节能环保汽车,鼓励建立高效快捷的城市轻轨系统,以注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清洁运输,促进宁夏绿色物流的发展为途径之一来实现宁夏能源结构的低碳优化。

4.4提高常规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益

提高常规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技术水平及能效主要应用于工业、交通等领域。宁夏现今的能源技术总体依然较落后,能源效率也明显偏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淘汰能源效率下的工业企业、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是控制碳排放的关键。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现役机组整体节能降耗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需求,完成能源结构的低碳优化。

4.5全力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受到功能与成本的约束。宁夏的经济结构具有显著的高碳特征。在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征下,如果能源总量仍然大幅增长而结构调整不能满足能源供给需求,则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仍可能增加。例如公路交通运输主要能源形式是液态的石油或天然气制品,煤很难替代。所以能源替代受到资源禀赋及先进技术的约束,宁夏的化石能源储量以煤为主,就决定了其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

宁夏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必然选择。宁夏应从转变产业结构着手,逐步降低煤炭终端消费比例,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避免和减少能源的开发、开采以及利用,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宁夏的低碳经济之路还很长,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如何控制单位GDP能源耗费、控制碳足迹以及如何规划未来的低碳发展战略,是减少CO2排放、应对气候变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更是创建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体系的需要。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宁夏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建设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1):43-46.

[2] 邓聚龙.灰色系统的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17-34.

[3] 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9-244.

[4] 焦德杰.绿色物流―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向[J].物流管理,2007(06):31-32

[5] 唐建荣,张荣荣.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能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4):30-32.

[6] 中国的清洁革命II:低碳商机[R].国际气候组织(Climate Group),2009:3-5.

[7] 顾宁军.实现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及限制因素[J].宁夏社会科学,2008(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