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环境保护调研课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保护调研课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保护调研课题

第1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按照省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从今年9月开始,到明年3月底将在全市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市委高度重视大走访活动,最近召开全市“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就环保局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重要意义

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是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建设实力、活力、和谐、幸福的奋斗目标,要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就要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合力,干事创业,推进加速崛起。

开展大走访活动也是改进干部作风,践行环保为民服务理念的需要。干部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桥梁,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带动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走村入户进企,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广纳民意、集中民智,能够进一步加强与群众联系,密切干群关系。

环境保护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污染防治,推进污染减排,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环境质量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上走在前,在倾听群众呼声上走在前,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走在前。要通过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因此,全局各单位、科室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省、市关于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大走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扎实开展以“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的大走访活动,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做好群众工作,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结合实际,开展好五项活动

一是开展干部走访活动。通过走访农户、社区群众,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突出的全局性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对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轻重缓急、量力而行,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一般性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与群众的感情、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局领导班子成员走访不少于30户。局机关中层干部及二级机构党支部主要负责人走访不少于15户,一般干部不少于5户。参加走访的干部要撰写好民情日记。

二是开展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调研活动。紧紧围绕主题,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征询群众意见,问计群众。成立调研课题组,分别由局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有关科室单位参加。把探索“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作为重点调研课题。要找准影响和制约全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总结近年来在加强全市环境监管、落实污染减排、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等环保工作的经验教训,精心选择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剖析,提出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

三是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各种形式,丰富内容,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把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等交给群众,帮助群众解疑释惑,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动员社会群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并切实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开展生态市建设、节能减排等专题宣传活动;开展环保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开展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四是开展环保带案下访活动。全面梳理近期环境投诉案件,高效快捷办理,加大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真办理市和省厅等上级部门转办和交办环境案件。

开展领导带案下访活动。对越级投诉、反复投诉的环境案件,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负责带案下访。包案领导全程参与案件的处理,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要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期限。

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坚持开门接访,设立来访局长接待日,规定每周二为局长接待日,随时接待来访群众。结合业务工作,把群众关心的涉铅等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放射源和辐射管理、饮用水源保护等环境问题作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加强执法检查,消除环境隐患,确保环境安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及时化解环境矛盾纠纷,消除隐患。

五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身体力行地把联系点和下派村的五保户、老党员、贫困户作为此次大走访活动的重点帮扶对象。同时通过送政策、送科技、送温暖开展帮扶,努力促进帮扶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成立领导组织。为加强对“大走访”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坚持领导带头。领导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带头走访群众、带头调查研究、带头宣讲政策、带头为民办事、带头严守群众工作纪律。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局“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活动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通过建立工作台帐制度、例会制度、盘点销号和限时办结等制度,确保“大走访”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第2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及实施

制定了20__年局系统各执法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细则,并指导局系统各部门、单位制定责任制目标分解方案,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执法人员,保证了执法责任制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并于半年对局属单位、各区、县(市)环保局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进行了通报。

二、立法协调工作

协助市人大开展了《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并提报了该《条例》的征求意见稿,《条例》已经于5月16日公布并实施。起草并提报了《哈尔滨市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草拟稿,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开展了立法调研。该《办法》已于今年3月1日。《哈尔滨市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办法》的立法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年内可公布。

加强了政策性、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对市政府有关部门转来的25件立法项目提出了15条修改意见。

针对基层提出的法律问题,分别向省局、市人大和市政府法制办提报请示,并及时向区局和基层单位转发,对基层单位在环境管理和执法工作中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规定给予指导。

三、行政执法制度建设

1、年初制发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关规定》,对处罚案件办理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其在指导和规范全市环保系统行政执法工作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2、为了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了责任机制,与监察室等部门联合起草并实施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预防和查处环境执法人员违法执法、作为不当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3、结合“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制定了《环境违法案件移送转办规定》,

四、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

1、加大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力度

配合省、市人大组织开展了以水资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执法检查。对全市建设项目和呼兰、双城等重点区、县(市)所属开发区进区项目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组织了两次专项执法检查。

2、对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重点检查了我局驻市行政审批大厅工作窗口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管理中心在实施许可的过程中,执行许可公示、监督检查、许可听证等相关制度以及使用行政许可文书的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许可文书填写不规范、检查监督文书归档不及时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

3、严格行政处罚案件审查

审核局系统各执法单位提报的一般程序处罚案件83件,对其中12存在证据不充分、执法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适用法律错误等问题的案件,退回办案部门重新办理。对部分案件存在处罚畸轻畸重、量裁不当等问题,经与办案部门沟通后,按局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调整。另外,对立案后,要求销案、变更处罚额度等问题严格把关,计划明年完善相关处罚变更审查程序。

4、积极协调市、区法院,推进强制执行工作进展

为了给一线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积极与市法院、道理区及新成立的松北区法院沟通协调,取得支持。今年向法院共申请强制执行立案22件,其中已执行到位7件,执行金额7.5万元;以往立案的案件执行到位5件,执行金额4.2万元。

五、行政复议和执法投诉的应诉工作

依法办理了3件行政复议、1件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和一件行政投诉案件。依据《行政复议法》有关规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3起复议案件的不同情况,对复议申请人提出的对相关区环保局行政审批中乱作为或不作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复议申请分别做出了不予受理、终止复议和复议维持的复议决定。对于哈尔滨市阳光数码影像中心因不服我局对其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而提出的行政复议,已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省环保局提交了答辩书,省局已做出复议维持的决定。

六、环境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组织开展了对新修订的《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宣贯工作。邀请市人大法工室对《条例》进行了讲解和现场答疑。

认真做好环境法律咨询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全年共受理来自社会各界和基层环保部门的各类环境法律咨询300余件次,每一件都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回复,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帮助基层单位解决环境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

七、做好政研和调研

综合工作,为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服务

1、完成了20__年市委、市政府、局重点调研课题的申报及分解落实工作。

2、完成了20__年度全市环保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筛选整理并开展了调研报告评选工作,共评出优秀调研报告37篇。

3、完成进行了全市环保系统优秀调研报告推荐工作,共向省局推荐14篇,并对5篇调研报告修改后向国家环保总局推荐。

4、参与了扰民噪声污染防治成效机制法制调研工作,完成了王世华市长布置的扰民噪声污染防治成效机制6项重点调研课题的协调工作。

5、完成了我市市区内农垦系统企业环境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在我市市区内农垦系统企业环境管理

情况的调查与建议》调研报告,并与农垦总局环保局就环境管理问题进行了协调和对话。

八、创新性工作

1、针对集中式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的实际,今年采取了按需施训方式,上门开展培训。培训采取典型案例讲解、执法人员疑难问题问答的互动方式,增强了培训的效果,对提高执法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帮助,受到基层环保部门的欢迎和好评。

2、针对执法薄弱区域重点督察

第3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1.1空气污染

城市空气悬浮物平均浓度达到309微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硫也达到了平均83微克每立方米的浓度,且北方城市受污染程度较南方城市重。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消耗能源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而且许多不良企业将包含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废气直接排放进大气层,严重地污染了城市空气。除此之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常常不能将各部门的建设工作协调一致,导致路、水、电、热、排污、通讯等整修工程接连不断,分别开挖路面,使得城市长时间处于破路挖坑的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居民生活的畅通,施工所造成的灰尘等悬浮物也污染了空气。

1.2水污染

与空气污染常常联系起来的就是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城市化建设中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扩张,人口、工厂不断增加,相关用水量也随之增加。由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监管工作的缺陷存在,比如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严重地污染了城市及周边的水环境。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平均每天将至少一吨的污水直接排放进水体中,我国七大水系十万多条河流中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水源受到了污染,将近四成水源已不能被饮用,五成的城镇水源低于饮用水标准,九成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我国水污染局面非常严峻。

1.3城市垃圾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城市垃圾首当其冲。城市垃圾主要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生活垃圾、厨房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及部分建筑垃圾等。据统计,我国目前历年来城市垃圾堆放总量高达70亿吨,且每年以约9%的速度递增,垃圾堆放总面积已达五亿平方米,更有甚者,我国约有七成城市被垃圾包围,这就是所谓的“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很低,仅将近七成的垃圾被处理,其中,符合无害化处理标准的不足两成,没有被处理的垃圾数量极大。从以上数据可以充分了解到我国城市垃圾污染之重,垃圾处理的任务之艰巨。

1.4环保意识不强

我国城市现今面临的污染情况大多归于以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多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中只重视经济,严重忽视了生态保护方面,使我国经济很难想可持续性发展转变。且部分官员环保意识不强,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经常实施短期高利润但对环境破坏很大的项目。

2、城市规划建设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

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好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城市的实际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经济效益、居民生活便利性、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性等。本文则主要基于以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相关的环境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2.1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良好的城市规划应因地制宜,以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为导向,科学合理性为基准,全面的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行环境保护。在规划之前,应掌握该城市的基本情况,包括环境类:该城市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和生态环境情况等;该城市的人文情况: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情况,如人口、化工厂的数量等。除此之外,也应该进行实时调研,避免信息错误、遗漏等情况。而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尽量协调各建设部门,做到相关工程一次到位,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总之,只有良好的城市规划,才能在使用最少资源的情况下,最大地避免污染,保护环境。

2.2严格控制大气污染

控制大气污染首先应做到规划大气排放。规划大气排放应明确目标,在充分了解该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可行性强的目标,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当前情况。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功能区,由目标制定出个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进行合理的大气排放规划。就目前情况而言,改善城市大气污染具有可行性的方法还有改变使用的能源,与传统低效的燃煤方式相比,尽量使用燃烧效率高、污染性小的能源,比如天然气、风能、地热等,在这方面上应注意因地制宜,选择能使当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的能源。其次,应做好城市绿化,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为破坏。

2.3严格控制水污染

就当前国情来讲,控制水污染关键是提高净水技术、完善污水处理方式、降低净水成本。只有低成本,企业才可能主动进行污水处理,避免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但技术问题实现时间较长,在此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限制污水排出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办法辅助治疗水污染问题。2.4合理处理城市垃圾现在的垃圾处理主要有四种方法:回收利用、堆肥处理、焚烧处理及填满处理。对于垃圾,我们提倡尽可能地回收处理,以提高资源的重复使用率。其次是堆肥处理,采用生物降解的方式对有机物进行回收处理,这两种都是绿色的垃圾回收方法,但是难度较大,适用范围较窄。现在大多数还是大多使用焚烧处理和填满处理,但这两种对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应尽量较少使用。其次就是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问题,由于垃圾处理存在占用面积较大,需要较远的防护距离,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也较大等多种不良因素,所以选址时思考长远发展道路,协调处理城市规划和环境卫生规划的相关工作。

2.5培养城市居民的环保素质

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宣传生态意识,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应该是包括各个阶层等的全民环保素质提高,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主动保护环境,拒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3、结语

第4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1.台站建设。落实省市协议中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观测站建设,协助做好省局对口帮扶项目中的观测站建设。

2.观测场室改造。做好市局观测站的观测场和业务值班室整体改造,县局观测场围栏改造。

3.观测质量通报。每月进行全市观测网络、传输质量、数据可用性(质控情况)分析通报,出现重大错情单位领导要到会进行汇报说明。

4.探测环境保护。对探测环境保护情况、存在的隐患、近期的城市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研。修订探测环境保护专项预案。

4.质量分析。定期召开一次全市观测网络质量分析会,建立末位单位参会机制。

5.装备保障。调整全市气象装备保障技术人员,将观测站和市保障中心合在一起,明确各自责任。督促落实县级保障社会化工作,确保有一个以上的县实施社会化保障。

6.区域站网优化。有条件的县局逐步升级单雨量站到四要素或六要素,并实现区域站所有乡镇全覆盖。

7.考核奖惩。针对地面观测业务调整后的特点,根据省局制定的办法,建立市局考核奖励办法,选拨优秀观测员和保障员。

8.网络通讯。做好县局SDH升级改造、网络优化,加强网络管理。

9.测报竞赛。做好全市测报竞赛即全省测报竞赛的选拔培训工作。

二、应急减灾与预报服务

1.继续落实好现代天气业务改革方案,主要做好业务流程、人员落实等方面工作。

2.做好中小河流预警预报和评估。

3.和城管部门合作,了解城市排洪设施和排洪能力,加强雨强公式修订,做好城市暴雨预警预报。

4.和环保部门合作,签订雾霾预测预警协议,做好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工作。

5.加强汛期预报服务相关制度学习。

6.修订、完善各种预案、流程。

7.开展应急演练。

8、做好“三农专项”气象服务的执行和管理工作,完成年内气象为农服务相关工作。

三、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

1、积极落实局市协议的相关内容,配合局领导市政府及早出台市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工作计划以及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等文件。

2、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市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的前期工作。

四、科研工作

1.争取地方和部门合作课题。

2.做好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检验工作。

3.修订完善科研奖励办法。

五、科普宣传工作

1、组织完成各项科普宣传活动,使其产生较好的效果。

2、进学校和机关单位宣传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知识,充分发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对学生和气象信息员进校气象知识的教育。

3、做好中学生气象科普知识江赛的组织工作。

第5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正确决策的背后,干部群众认为,是区委把握决策的“民主”和“科学”的结果――通过实施四大环保工程,建立四大生态支撑体系,彻底摈弃了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北碚”展现着昂然生机。

“依山傍水,北碚的自然生态条件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建设生态北碚是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委书记黄波冷静分析北碚现状后,经过和区委一班人充分讨论,响亮地提出了“生态北碚”概念。“磨刀不误砍柴工”。黄波还主持研究了“北碚生态论――北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重大科研课题,撰写了《生态北碚》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对“生态北碚”的理解和对实现途径的见解。

作为区委书记,黄波以极大的决心和恒心,带领一班人,使“生态北碚”理念深入到各级党政领导脑海中,深入到广大民众的心中。

“生态北碚”理念使干部、群众对“创建模范城区、建设生态北碚”这一科学决策在认识上高度一致,行动上高度统一。区人大专题审议,并作出了《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的决议》;区政协将环保纳入调研计划;区委、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总体规划》,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建立了统一、高效的“创模”指挥体系、工作模式和督办机制。

时任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康明担任指挥长的“创模”指挥部成立,18个区级部门、5个街道办事处和12个镇政府负责人作为主要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7个工作组,各项任务均有明确分工。指挥部高效运转,定期研究“创模”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创模”进展。

得民心的民主决策和经过专家充分论证的科学决策,使政府各部门的“大动”感染着社会各阶层的“联动”:在“关注环保,美化北碚”主题环保活动中,老百姓空前踊跃,参与者达10万人;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讲座活动,100多万份环保资料一抢而空;“创建模范城区、普及环保知识”活动,1万多市民自发组织起来参与宣传;“环保征文”活动,中小学生为建设“生态北碚”积极建议……“生态北碚”理念深入人心,防治污染,建立人居和谐环境成为65万北碚人的共识和行动。

民主和科学的决策使北碚人在眼前利益与“生态北碚”理念之间,有了明智的选择。近年来,全区拒绝引进污染企业60多家,减少引资约50亿元;投入技改资金6亿多元,改造污染企业近10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多家。全区万元GDP能耗逐年减少,产业集约化、节约化程度明显提高。

2006年,北碚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7%以上,区域噪声控制在56分贝内。

第6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地球曾美丽迷人,充满着青春活力。然而,由于人类贪婪地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学校环境教育,有“教育一代,影响几代”之效。加强中学环境教育是国际环境教育发展与研究的重要命题,结合课程开展环境教育是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艰巨任务,地理学科以环境和人类活动双方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是中小学所有课程中唯一系统地介绍环境各要素的形成分布及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利用的学科,于是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成为加强中学环境教育的突破口。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是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恶劣的环境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环境教育必不可少。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空前破坏,温室效应、淡水资源枯竭、森林面积减少、沙尘暴频发、雾霾肆虐、白色污染泛滥……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其次,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宿。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取向。再次,是地理学科的本质使命。地理课程本身就是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该课程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完成的教学使命,以人的关系为主线的高中地理课一定要把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二、渗透环境教育的对策

1.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提升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地理教育中部分知识中包含环境知识,但是在传统的教育中,部分教师难以深度地挖掘教材中的内涵,继而无法对学生实行环境教育。因此,地理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环境教育因素,从而提升地理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如在高中地理教学讲述全球气候变化时,可以结合电影《后天》来讲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视频,提升自身对气候环境变化的认知,继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如利用讨论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气候变暖的因素,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提升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扮演生态环境中的角色。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必然会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对环境的保护过程中,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将环境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将环境教学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可以开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电等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大气环境检测等活动,将环境教育充分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另外,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家长宣传环境保护内容,从多方面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3.以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制约的。让学生在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做到有目的的学习才能对地理知识有更好的把握和了解才会使地理教学生动化和形象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带动课堂教学用生活的环境再现地理。如用空气质量大幅度下降为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们在讨论研究的同时联系实际环境。这样切入实际的案例是学生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融入到真实环境中来。另外通过这样的问题研究会让学生对其相关的地理知识产生好奇,因而能更好的把握和学习。这样河以使得环境引起学生学习地理掌生学习地理又能用于环境。经过学生的思考还能对相关的环境问题提出一些有见解和可实行的解决措施。

4.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环境教育

第7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一、南宁市上林县农村初中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教学现状

(一)没有安排生态保护意识教育课程。南宁市上林县的初中学校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只安排中考的主要科目,基本上没有安排与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相关的拓展性课程。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是关乎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应设置相应的拓展性课程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教师思想观念陈旧,需要转变。在调研中,笔者发现上林县许多教师片面追求中考的高分,没有认识到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工作可有可无。很多学校从领导到普通的教师对培养未成年人的生态保护意识漠不关心,导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工作受到阻碍,未能适时地进行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师生态知识匮乏,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目前,上林县在职教师里没有专门负责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的教师,很多生物教师的生态保护知识也比较匮乏,这给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由于不重视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工作,也没有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让教师得到系统的学习,增加教师此方面的知识素养,在与生态保护意识培养联系较为密切的生物课堂里,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很常见,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二、通过体验教育培养初中生生态保护意识的的实践

“体验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是使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和发展的教育方式,包括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两个方面。体验教育注重学生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要求学生用“心”去体验与感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体验教育已被大量地应用于教育活动当中。课题组通过实验,将体验教育运用于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工作中。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保护意识教育

各学科都可以渗透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笔者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会合理消费》等章节时,将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渗透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寻找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态知识学习过程变得有趣。为了增强教学趣味性,教师可采用观摩录像和展示图片等手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出具体教学内容和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播放动物世界的一些精彩画面:在辽阔的草原上和广袤的森林里,狮子在闲逛,羚羊在奔跑,猴子在追逐打闹,鸟儿在自由翱翔……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播放短片后,笔者开始进行师生对话。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有何感想?

生1:自然界太美了,各种生命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生2: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成为朋友。

生3:我为生命的精彩而感动。

听了学生的发言,笔者接着说,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爱惜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

师:我们应该怎样爱惜身边的生态环境呢?

生1: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生2:不打鸟,不捕捉野生动物,不破坏环境。

生3: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保护环境卫生。

通过以上教学,笔者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节课堂,师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探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生态保护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渗透,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有了保护生态的理念,而且也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课堂上笔者趁热打铁,当场请学生起草一份倡议书,课后将倡议书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号召大家都来关爱动物,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者。这个做法将课堂学习延伸拓展到课外,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二)开展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1.开展生态保护知识讲座

教师可以通过举行生态知识讲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邀请专家来校对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也可以设置几个有关生态保护意识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如让学生对“如何开展低碳环保新生活”这个论题进行思考,请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自己开展班级小讲座。笔者曾在班上开展“环保节日知多少”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国际爱鸟日(4月1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等节日的由来。通过这样的专题活动,学生了解了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环保问题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一大问题,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形成了关爱大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2.开展生态保护演讲比赛

初中生好胜心强,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体验。在开展生态保护演讲比赛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收集与生态保护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参赛的愿望。学生收集好资料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以上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就要进行生态保护意识演讲比赛,通过比赛激励学生学习生态知识,增强他们的生态保护观念,促使他们了解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最后,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表彰,并请获奖学生发表感言,畅谈感悟。课题组开展了两次这样的生态保护演讲比赛,效果显著,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学生认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很有趣、很有意义,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

3.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美化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校园里种植、爱护花草树木,在实际活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热爱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假期或周末到各个村屯参加“清洁乡村”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清除垃圾,我行动”“让垃圾寻找回家的路”等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或到公共场所清除饮料瓶、塑料袋等垃圾,为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献一份爱心,尽一份力。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感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付出与行动。

4.开展旅游观光活动

美好的生态环境使人心情愉悦,让人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美化环境的美好愿望,这样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教师可在周末或节假日带领学生到旅游景点或名胜古迹参观游玩,在学生赞叹大自然的美时,顺势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让学生得到启迪与教育,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旅游观光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对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旅游景点献言献策。学生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提高认识。

实践证明,运用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是可行的。开展课题研究后,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两年来,笔者所教班级在学校文明班级评比中屡获“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荣誉。学生不仅在学校表现出色,而且把生B理念带回了家,在“美丽上林・清洁乡村”评比活动中,他们还带动家长,让家长在“清洁乡村”的评比活动中奉献力量。

总之,初中生处于形成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对他们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教学中渗透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不管采取何种方法,教师都要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生态知识运用到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这样才能达到生态教育的目的。

第8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像焦德武和他的团队成员一样,2005年暑假,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南、华中、华南地区,总共有12支全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调研团,行走在各地城乡,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所感,根据扎扎实实的访问和调查数据,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和考察方式,并以大学生的身份向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提供自己对于所调研专题的政策思考。

适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2006年1月,本期选载了华南理工大学调研团队关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锐费改革的调研报告,其报告全文和其余团队的报告请读者登录《南风窗》网站省略阅读。

“调研中国”作为本刊在2005年纪念创刊20周年推出的重要公益活动,其诞生是由于两件事情的启发。“一个是福建3名女中学生自费调查,另一个是南京大学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到安徽农村调查,他们的调查报告最后刊发在《南风窗》上,题为《一群大学生眼里的农村原生态――安徽农民秋收报告》,这两件事在社会上反响热烈。”本刊社长陈中说,“资助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更深入地接触社会,对转型期的中国有更理性的认识。这符合杂志20年来所秉承并倡导的‘深入关注中国社会成长’的理念。”

于是,举办“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现实的深入接触和思考”的“调研中国”活动得以推出。首届“调研中国”活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热烈反响,杂志社共收到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550份调研课题的申请。用总编辑陈菊红的说法,其中大部分调研课题敏感地触及了三农、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城市扩建、房价政策、环境保护等近几年社会和媒体持续关注的课题。

在综合考虑题目、调研方法、团队组成,以及时间、经费安排等方面因素后,最终有10所学校的12支团队入选。从仲夏到初冬,经历了实地调查、撰写报告和举办校园报告会,12支团队历时7个月顺利完成了首届“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

第9篇:环境保护调研课题范文

1.在化学内容讲解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其内容不仅涵盖了基本化学理论与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化学思想,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出书本中蕴含的绿色化学思想,并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实现化学理论知识同绿色化学思想的有机融合,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各种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1]。同时,教师还应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活动,对于涉及到污染物的内容,要逐步引导学生强化对环境情节型反应物质的反思与讨论,使之更加深入了解绿色化学思想。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内容时,笔者就引入了关于能量开发、利用与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知识;在讲解“卤素”内容时,就告知学生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中的优势与不足、氟利昂在臭氧层的保护和破坏等;如在讲解“硫与氮的氧化物”内容时,向学生简要介绍酸雨的形成机制、危害与具体的防治措施等,告诉学生汽车尾气作为一种氮氧化合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与水体富营养化等的主要原因,从而让学生把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逐步形成绿色化学观念。

2.在化学实验操作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第一,倡导微型实验,减少资源浪费。同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实验不仅可获得与之等同的实验结果,还能大大减少相关化学试剂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如用塑料吸管代替移液管,用一次性针管针头+内加小玻璃珠乳胶管制作酸碱滴定管,用小玻璃瓶制作酒精灯等,以此来节约实验成本,保护环境,迎合绿色化学理念[2];第二,改进化学实验,优化操作。如在迎合实验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采样量;尽量不要购置用不上的试剂,并尽量使用可回收试剂,使用可降解无磷洗涤剂;实验操作中,尽量使用酒精温度计,以免因水银温度计的使用而造成不必要的汞污染;第三,尽量选用无害原材料。如在向学生演示“白磷自燃”现象的时候,就可先对Mg2Si进行水解处理,而经水解后的生成的SiH4在水平上同样可出现自燃现象。但是,在这个试验中,并未生成有害气体或物质,却也达到了教学效果,并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第四,有效处理废弃物。①严禁向下水口倾倒废弃化学试剂或由实验生成的有害、有毒物质,也不可堆放在阳台、或楼道等公共场合,需统一收集、统一处理;②采用化学办法处理无法直接利用的有害物质。如对实验残留一氧化碳进行燃烧处理;对酸液进行碱液中和处理;③对废弃物简单处理后使之变废为宝。如针对“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的残留固体可当做部分实验制取氧气的一个催化剂,而且其最终残余物还可用在“钾焰色反应”实验中等。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第一,积极展开绿色化学专题活动。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在教学内容讲解与实验操作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师还应积极展开各种有意义的绿色化学专题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绿色化学的欲望。如在情况允许下,自己邀请化学方面专家来校开展关于“绿色化学知识”的讲座,向学生科普绿色化学知识;在日常班级板报活动中,鼓励、指导学生将同环保相关的内容设计进去,展开宣传教育;组织全校举办“化学文化节”等;第二,积极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调研课题。放假期间,教师可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性调研,鼓励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寻出现实生活中实现绿色化学的办法。如组织学生就本地生活垃圾处理、分类与回收问题展开调研,并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对应解决办法。

4.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人们主动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我国积极创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化学理论知识讲解中、化学实验操作中与化学课外课题研究中,循序渐进地培养高中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实现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目标,从整体上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晓丹.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5,(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