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第1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的教学模式”[1]。它是当前教育界所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者,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方法是必须的,谙熟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更是必要的。根据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及教育工作的经验,我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启发式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应在师生互动中遵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体现和基本要求,它充分反映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客观规律。“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的引导要立足于使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目的。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把学生看做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为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并引导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师生积极互动”不仅是语言和动作的呼应,更是师生之间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2]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并将其寓于“师生互动”的过程之中,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所追求的真正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启发式教学所必须遵循和坚持的首要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意识、独立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教育形式”[3]。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以教为主,而是以指导为主;不仅重在传授知识,更重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统一整合,便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有鉴于此,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境的科学预设把将要传授的知识以提问或课题研究的形式,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在进入师生互动的环节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探究,在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的同时,达到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启发式教学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启发式教学注重的是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它使教学成为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启发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注重学法指导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受教育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向进行启发,使其产生内生性的变化,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话,其自身就会产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动力,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传授知识与传授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比较法、概括法、抽象法、分类法等,一旦为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4]。值得强调的是,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四、启发式教学中要遵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的原则

传统教学理论长期以来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视除学生智力以外的体力、思想品质、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创造性和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显得相对薄弱。与此相反,启发式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和记忆力这些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要强调学生兴趣、需要、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如果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学习就没有“内驱力”,教师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等非智力因素”[5],所以教育者在启发式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共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到智慧力量,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它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原则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对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性和制约性。在启发式教学中,只有遵循并坚持以上四个主要原则才能尽量避免启发式教学方法机械化和教学过程形式化及教育效果滞后化,从而尽可能地实现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注释:

①④⑤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66、67、70.

第2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38-02

任何软件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都离不开编程,而编写的程序性能如何往往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数据结构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分为树型结构等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关运算,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因此,编程需要考虑数据结构和算法两个方面的问题,算法的设计取决于数据的逻辑结构,算法的实现依赖于数据的存储结构,编写程序时所依据的算法采用哪一种数据结构严重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通过最近几年的教学调研笔者发现只有5%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感兴趣并会在优化算法时巧妙使用,20%左右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感兴趣,也知道在算法设计时有用,但懒得去用,75%左右的学生对数据结构学习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拿到学分。因此,如何通过改进《数据结构》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值得探讨[1]和研究的话题。

1 教学现状

在诸多高校的《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只要学生会做题就够了,从不考虑其应用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导致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明,或者不知道学习本节课到底对编程有何用,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水平不高,再加上《数据结构》本身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更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

2 教学策略分析

教师除了认真备课、讲课以及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进行巩固练习的习惯之外,还要讲究授课技巧和方法,该文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嵌套的if语句着手深入浅出地去讲解最优二叉树,既可以将所学知识点由繁变简,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又能强化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了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学习兴趣。

3 新型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用嵌套的if语句表示一个分段函数并给出对应的判定过程,学生在黑板上编写出不同的算法,提示学生执行时间越少的算法效率越高,然后通过比较每个算法的执行时间找到最高效的算法,最后明确教学目的,通过构造Huffman树寻求程序的最优解。教学实践表明,这样上课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效果较好。

3.1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

3.3 任务三:最优二叉树的构造方法[2]

在同等条件下,依据最优二叉树可以直接快速编出最高效的算法3,下面以21,38,20,14,7为权,阐述构造一棵有5个叶子的最优二叉树的方法。

1)将每个权值看成是只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则它们构成一个森林T。

2)从T中取出两棵根最小的二叉树作为左右子树构造一棵其根为这两棵二叉树的根之和的二叉树并将这棵新生成的二叉树放入T中。

3)重复步骤2),直至森林中仅有一棵二叉树为止。

通过构造最优二叉树可以得到描述判定过程的判定树,它可使大部分输入的数据结构成绩经过最少的比较次数得出所有学生的考试等级,按此判定树即可编写最优的程序,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4 结论

笔者以最优二叉树为教学实例,将任务驱动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用于课堂教学,揭发了数据结构的实质性问题即优化程序,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这门课程并对这门课感兴趣, 主动学习,认真听课,不仅培养了学生专业素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效性具体方法

《建筑法规》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是以学生基础建筑法规知识的培养为依据,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建筑法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低下,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符合,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二是教学编写内容落后;三是考核方式单一。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在进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活动时,仍然沿袭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化,过于重视法条的阐释。这样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无法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经费、设备和课时安排的影响,部分教师将该课程作为理论课,无法安排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进行实验教学。此外,教师在对《建筑法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重视,难以科学应用模拟法庭、研讨式、辩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教学编写内容落后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的编写无法及时更新,内容相对滞后。同时部分教材对系统性和理论性知识较为突出,但是无法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写合理的基础法律理论知识,导致其内容与实践教学不相符,缺乏可读性和实践性。

(三)考核方式单一

对于建筑法规的考核方式而言,其仅仅只是进行单一的期末考试和理论知识考核,这样只能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加以了解,而无法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行全面反映。除此之外,难以将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等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生难以将所学法律知识加以内化,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加强《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强化启发式教学

要想加强《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应保证师生共同选择教材。对于《建筑法规》教材而言,其应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对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加以重视,不能完全偏向于其完整性、系统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司法案例应尽可能符合实际生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司法概念与技能,并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罗列使,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材的选择中。此外,对于新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法律法规等,应将其纳入到《建筑法规》课程中,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次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方式,通过知识考评、报告考评、过程考评和成果考评等强化中介性考评。这样能够将静态评价转变为动态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考核活动中,促进过程考核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实现中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融合。此外,教师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模拟操作情况、案例分析、讨论表现和课堂发言等,进行学期教学评价,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情感态度以及思考过程加以全面体现。

(二)加强体验式教学

1、案例和法律热点问题分析

由于法律法规理论相对较为枯燥,教师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典型案例和法律热点问题,让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或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使其主观能动性加以发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模拟职场

对于《建筑法规》中招投标的相关法律知识而言,其具有记忆量大、程序复杂以及理解难等特征,因此教师可以有效采用模拟职场的教学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监督组、咨询组、评标组、投标组与招标组等。其次让学生对职场招投标工作加以模拟,并且投标组应有效掌握投标的技巧,根据预决算知识对投标书进行合理编写;招标组应招标工作,对招标中存在的疑问加以解答。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职场训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3、现场参观

由于建筑工程安全法律法规涉及较多的内容,其需要较大的记忆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现场参观的方法,对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准备等知识点进行现场的全面讲授。同时让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工程师、安全员等角色,对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方法加以了解和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编写内容落后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启发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保证师生共同选择教材,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田新国

【参考文献】 

[1]郭艳芹. 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研究[J]. 山西建筑,2015,05:222-223. 

[2]陈良金. 关于增强《建筑法规》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 门窗,2015,02:240-241. 

第4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一、直观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是依据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指通过实物、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它具有见效快、理解透、印象深、效果好等优点。但是,在实训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十分紧密,实习器材和教学设备等直观教材大量存在,直观教学的运用往往容易被忽视。直观是实训的显著特点,应该利用好这一特点,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细致的加工和合理的运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实训课题“机床电气线路的故障维修”,受限于教学条件和课程特点,进行机床原理的学习时,学生很难能够清晰而又具体地看到机床的整个的工作过程和内部元件的动作顺序。感性材料的匮乏,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脱节。这时,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学,并结合教师的引导,可以使教学内容在各环节顺利引入,从而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终达到巩固技能的目的。

二、顺应学生的认知习惯,多元化呈现直观

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了他们学习习惯的不尽相同。顺应学生的认知习惯,就找到了通往学生认知结构的高速公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失时机抓住各种机会,多元化开放式地向学生呈现直观教材。

直观教学不能局限在教室里,局限于上课时间。现代电气技术发展迅猛,内容繁杂多样,不应该“闭门造车”,而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广泛的途径,接触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除了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等传统的直观教材,笔者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指导他们利用网络去学习,到电子市场去学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并且把学生自己搜集和准备的直观教材融入到授课过程中。

这些具体方法使得学生觉得专业知识离他们并不遥远,一方面,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了的极大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及时加以总结和规范,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三、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直观

直观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所选择,不恰当地运用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或知识层次的混乱。教师应该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尤其在新课导入、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等方面,适当采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直观。

电工是触电伤亡的“高危人群”,严格遵守安全文明生产规程,是重中之重。然而,对于看不见的电老虎,没有接触过生产实习的学生,大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在教授“安全用电知识”课题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和图片呈现大量相关的新闻事例,触目惊心的现实,让学生的心理受到震撼。随后,笔者利用兆欧表产生的低压小电流,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让学生体验“触电”时的感官冲击。学生注意力马上会高度集中,急于想知道事故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去避免。然后,笔者通过课件和动画,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讲解和剖析触电原理。

让充分而且恰当的直观教材出现在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环节充分理解,不留死角。

四、直观教学结合启发引导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要做的是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讲,直观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第5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数学教学;统计与概率;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77-03

随着中小学开放式教学的发展,已初显成效。近年来,很多高职高专的一些特色专业通过引入开放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使之在专业层面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对开放式教学在《统计与概率》中的教育意义,以及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和遇到的问题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开放式数学教学定义

开放式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它通过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以及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从各个方面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独立钻研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上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二、开放式教学在《统计与概率》中的意义

1. 培养教师、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教学相长

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在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新方法。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获得终身受用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这些能力的空间。

对教师而言,开放式教学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将教学过程看成一场演出的话,教师在其中不仅担任演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还担任编剧和导演。如何让开放式课堂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思维能力。开放式教学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为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机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促使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

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看,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的最高目的之一就是塑造具有和谐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完整个人。其中的人格包括了人的理智、审美、情感意向、自主性、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在开放式教学中,充满开放气氛的和谐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开放性问题的挑战性与趣味性,这些因素所诱发出的魅力可吸引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倍增,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健康地发展。

三、在高职高专《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1. 推行多媒体教学、开放教学环境

把《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课堂搬进网络化教室,并提倡和推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环境开放化。

(1)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模式被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清晰、直观、形象生动,便于接受和理解,再与教师的板书讲解相结合,其效果是很难通过常规教学达到的。

(2)网络资源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开放式数学教学要求有开放的教学环境,把《统计与概率》课堂搬进网络化教室,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寻求答案,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查询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比如利用Excel软件求样本数据的频数、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统计数据;假设检验中利用Excel软件求置信区间等。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主动全面地发展。

因此,作为开放式教学手段的一个有力补充,笔者提倡使用网络化教室,推行多媒体教学。

2. 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就要通过开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渐进性,通过自己的体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树立积极的信心。

现行《统计与概率》教材中的开放性内容较少。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精心设计。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将封闭的教材内容开放化,可以通过:①联系社会生产与生活,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生成性构建;②引入具有时代气息的前沿学科知识,将封闭的书本知识拓宽到书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开放者,让学生学习探索;③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教学内容穿插德育和美育,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愉悦的精神状态;④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如在区间估计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作业:四个学生为一组,估计本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并在置信度为0.9的条件下对所作估计求出置信区间(假设学生的平均身高服从正态分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此类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开放教学方法体系

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要达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教无定法”。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数学体验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由此营造学生敢想、敢说、敢疑、敢问、敢讨论的开放式课堂。只要与学习有关,学生不必受拘束,想什么说什么,思维活力大增,课堂充满生机,充满创造力,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各种能力也必将得到提高。

4. 增强概率统计题目的开放性

“数学题目”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品质、产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传统的数学题目评价以知识评价为中心,强调知识内容,忽视了题目的探究功能,既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尝试多种教育实践。因此,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离不开开放式的数学题目。为了增强概率统计题目的开放性,可采用几个规则:①选择蕴含一定概率统计思想的、与学生贴近的日常生活问题作为开放性题目,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②将教材中的封闭性题目条件或结论开放,使封闭题变为开放题,但也不是越开放越好,要把开放性与封闭性相结合。③设置题目的难度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也要反映出梯度层次,有利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④开放性题目的结论要尽量不唯一,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等。

数学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体系,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课题,在高职高专《统计与概率》课程中引进开放式教学,其中需要探讨的问题还比较多,诸如开放式教学的教案、教学评价、课堂开放程度的调控等,都有待我们的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晓丽.在开放式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07,(11).

[2]吴崤山.论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3).

第6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育;和谐;专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3-03

总书记曾说过:“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针对这个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总理也曾说过,我们要把大学生的就业放在首位,其实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如果说你们心里忧虑,我的心里比你们还忧虑。既然就业关系到家庭是否和谐,社会能否和谐,国家能否稳定,高校课堂的专业教学(以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为例)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深化改革。所谓就业,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正是根据这种认识,大学对就业的理解分为三部分:考研、求职与创业。所以,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考研、求职、创业”为导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深化改革。

一、以考研为导向,深化专业课堂教学

多年来,社会用人单位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稳定的国企、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由于蜂拥而至的研究生吊高了他们的胃口。不管是否合适,一般好一点的用人单位都是非硕士不可,甚至有的单位还非博士不予考虑。这就给大学教育提出了新问题,考研率成了各大学的硬指标。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考研率。

1.明确考研方向。对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加强考研教育,指明考研的方向。教师在上课时,要及时把有关考研的基本知识以各种方式告知学生。比如:考核科目:政治(分值100分)、基础英语(分值150分)、综合英语或专业课(分值150分)以及第二外语(分值100)共四门。专业学科门类: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等。具体的方向很多,有的大的综合类院校在招生考试中,以研究方向来考第二门专业课。比如:英美文学;或者分的更细——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等;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笔译、同声传译、典籍翻译、词典编纂等);语言学(语义学,文体学等);英语教学法研究。打开一些设有英语专业硕士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会看到更仔细的介绍,包括各个方向的考试科目、导师、复试科目、参考书目等。

第7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是基石和工具,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成本会计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改革占据着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向企业输送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一、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强调书本知识,以至于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实际操作起来不知所措。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是不利的,因为仅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而没有真正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学生,将来就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够用为度,强化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方法改革中。如,针对学生觉得成本会计难学的心理,教师在本课程和每章开始时,将课程目标、考评方法,学生的责任、权利以及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再如,在运用“任务教学”教学方法时,将学习者置身于一定的只是场景之中,起到了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兴趣。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男生粗心、好动,爱动手;女生细心、好静、动手能力差。本课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超强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体现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通过真实或虚拟的任务,融“教、学、做”为一体,阐述所要讲授的技能和知识要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学习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时,可设计工资结算和工资费用分配任务。在这个任务中“教、学、做”为一体是这样体现的:“教”指对教学内容精讲,讲解工资总额组成,工资计算与分配方法等知识,以“够用为度”。“学”是指学生理解工资总额的内容、工资计算和分配方法等,了解各种真实凭证、账页和表格的真实内容。“做”是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动手进行工资结算凭证的编制、审核并进行会计处理等。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通过以真实或虚拟的项目,阐述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在繁杂的成本会计内容中,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基本方法的应用均适合采取项目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品种法的应用时,以某自行车厂某月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内容来授课。首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整个项目内容。第二,要求学生回答该企业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有什么特点。第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企业的成本核算应采用什么方法。第四,给出真实的记账凭证、账页和分配表,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成本核算的任务。第五,让学生梳理整个核算过程,总结品种法的特点及其成本核算程序,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实践证明,通过大量真实或虚拟项目的研讨和动手操作,有利于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高度融合。

(三)启发式教学法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必须摒弃以书本为中心,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学生思考空间,积累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包括难点提问(即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提问)、扩延提问(即由某一个问题扩展、延伸到相关的其他问题,以期穷本究源)、归纳提问(即由一个问题引出同类的问题以归纳出其规律所在)、摸底提问(即在进行新的内容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存疑提问(即将有争议的问题摆出而不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等。

四、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理论和应用学科的不同,选择适合本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不仅包括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也包括那些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布置作业、学生自学、模拟企业会计岗位人员等,还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表现的信息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使成本会计的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直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对成本会计中的有关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特点、成本计算的基础资料及各种表格进行演示,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理解和掌握一般有哪些生产类型企业,都采用什么样生产工艺过程,应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在同时也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多媒体平台上,教师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会到课件中,在课堂上通过操作、控制教学软件。

(三)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的主要应该是在于“学”,如何能够达到学好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室里,不断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实训中让学生亲临生产一线,了解成本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眼目睹生产工人是怎样从原料一步步加工最终形成产成品的,对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方式及成本管理的要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能真正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四)其他配套设施也应相应改革

学生能力培养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环节的制约。传统的考试只考知识的记忆不考应用能力,光改革教学方法,动了一环,无法牵动其他诸环节,能力培养仍被其他环节制约着,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管理制度等要与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获得能力培养的整体效果。

总之,打破了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2] 郑艳华.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科技信息.2007(10).

[3] 刘智,崔澜.关于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第8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思想;统计实践;全过程教学模式

“哲学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一般性原则,即世界观,统计学则为人们提供从数量方面认识世界的具体方法。”[1]20世纪80年代以来,统计学作为方法论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金融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产生了很多新兴交叉学科。1992年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经将其单列为一级学科[2],1998年教育部将统计学定为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各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3],因此,统计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面向应用型的经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1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统计学”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平台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的统计分析能力的重任。面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不足。对广东省16所独立学院的调查显示,部分独立学院只设置理论课程,没有统计实践环节;部分独立学院虽然包含实践环节,但理论和实践只是名义上的融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剥离,即先讲完理论,后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到实践时,理论部分已不甚清晰,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统计思想的教育缺乏。教学内容上,注重统计方法的学习,缺乏统计思想的传授,导致学生只会照搬公式,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应用场景;此外,相对于教学内容,课内学时较少,课外时间利用不足,实践部分演变成讲习题,不能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深化理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大班制及教学方法手段不足,教学效果较差。教学仍以“满堂灌”式的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时案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差,缺乏具有专业特色又贴近社会经济生活实际的案例[4];教学手段上,多数是“多媒体PPT+板书”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利于课外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学组织上,“大班制”教学,理论学习、实践指导、成绩考评过程中,很难完全照顾到所有同学,使得部分学生“打酱油”,效果不佳。针对以上现状,本课题组对统计学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统计分析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模块化和结构化为基本思想,以交互式教学方法和立体化教学手段为主体,以统计竞赛、统计证书、资源建设为补充,三课堂结合的全过程教学模式。

2教与学的设计

课题组负责全校经管6个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任务,课题组成员主要由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老师组成,本身注重方法的应用性。2012年以前,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由统计学理论和统计软件实践组成,为更进一步深化统计理论和实践融合,于2012年将其合并为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课时调整为96学时,贯穿整个学期。

2.1教学内容模块化,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

根据统计分析能力培养矩阵,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数据获取基础模块、描述统计基础模块、推断统计基础模块、统计分析高级模块、专题模块等五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再划分成若干小的教学模块,如表1所示;实践分为统计软件操作实践和统计调查分析实践两大部分。在每个模块理论教学结束后即开展软件操作实践,即学即用,前三大模块学习完成后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实践,促成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

2.2教学方法丰富化,突出统计思想教育

理论讲授主要以启发式讲授法、案例驱动教学法为主,重点突出统计思想教育,而非公式推演;实践教学以案例驱动法、同步协作法、体验学习教学法为主。案例驱动教学法:每一个模块由一个典型案例导入,贯穿整个模块的教学;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判断和评价,充分掌握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层次。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案例注重时效性和针对性,案例的编制均是课题组老师主持参与完成的实际项目。统计调查基础模块由民生调查、学校后勤管理问题调查两个案例引入,描述统计基础模块由学校师资状况调查、专利申请态势分析两个案例引入,推断统计基础模块由产品质量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两个案例引入,统计分析高级模块由保险赔付预测、生态指数设计两个案例引入。启发式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5],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地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地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启发式讲授法更强调统计学概念、方法讲授时结合生活实例,结合不同专业领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启发,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学基础知识、推断统计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步协作法:首先,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合作,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其次,同步协作完成实践任务,若一人未能学会则全部组员不能通过,促进互帮互助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教学法:第一,在统计调查理论学习完成后,要求各组完成一个真实命题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括调查问卷和抽样方案,让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的理解;第二,在统计理论和软件操作完成后,各组完成一个真实问题的统计分析,并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给出解决方案,这种亲自体验的学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课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全程机房上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锁屏、远程控制、文件传输等功能,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材料的、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模块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擂台比试,以此缓解课堂疲劳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外,制作统计理论微课,供学生课外进行重难点理论知识补给,夯实统计理论基础知识;制作软件操作视频,供学生课外进行软件操作实践,扎实统计软件操作能力;开展统计分析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6],全面训练统计调查与分析能力;在课程学习之后,即可推荐参加统计分析师证书考试,考试成绩亦可替代作为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此外,对于内容比较有条理且简短的统计图、统计表模块的教学,则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承担一个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学习和软件操作,课堂上则让学生进行讲解和探讨。从学生的统计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统计图、统计表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掌握得更加全面扎实。

2.4评价体系过程化,促进学习协同性

课程考核分为理论测试、统计软件操作测试、统计分析报告三个阶段。理论部分讲授完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统计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统计软件操作实践讲授完后,以一对一上机实操测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统计软件应用的能力;课程最后,以学生分组完成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方式考核学生的统计问题解决能力和报告写作能力。此外,从课程开始,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同步小组,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形成小组成员共进退的机制,每一模块学习完成后的测试中,若小组中有一同学不通过,则全组均不能进入下一模块的测试,直到全部通过为止。这样有利于激发团队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同步小组逐步成为一个自学习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共同进步,也能避免“打酱油”“混学分”情况出现。

3结语

经过多轮次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完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作为经管专业综合类课程,研究并探索出了三课堂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过程,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模块化的设计、案例驱动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微课、反转课堂等新方式的应用,实现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同步协作组机制、过程化考核机制,既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又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学赛结合和学证结合,充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作者:王二威 廖爱红 董平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贺幸平.论统计学的哲学意蕴[J].统计与决策,2007(7):76-77.

[2]刘馨,魏宏皓.“统计学”认知教学与“统计大赛”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83-186.

[3]未良莉,王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29(1):123-125.

[4]冯金丽.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对外经贸,2013(12):145-146.

第9篇:启发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15-02

Thought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biochemistry

LI Chunya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Wenzhou Medical College,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325035,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four areas of interes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biochemistry of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Study suggests that reasonable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teaching content,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teacher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Bio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也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是医学院校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及相关技术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当前高等教育强调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下,在有限、而且可能面临进一步压缩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每一位从事生物化学基础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并不断探索的课题。作为一名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关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具体方法,众多学者和教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目标式教学法、比喻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等。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已取得广泛的共识,但笔者认为“合理应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案例式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于20世纪初在MBA教育中创立的,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但此方法对于教学内容多且繁杂的生物化学而言,花费大量的时间讨论案例,势必使大量的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讲授,不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又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广泛运用。相对于之前生物化学教学以板书、挂图为主的静态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表现手法多样等明显的优点;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也同时具有某些不足之处,如:由于节省了挂摘挂图、书写板书的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教师讲授的内容比以前要多,无形中使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出现难以消化的问题。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综合、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满意的教学质量。

2 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当然要着重强调讲授内容的基础性,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份成千上万字的讲稿或精确到某个知识点讲解几分钟的教案,而是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与安排,以及对讲授内容的深刻理解,是课程体系研究的具体体现。科学规划教学内容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于不同层次、专业的学生,要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的差异,要有针对性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包括教材的选择、大纲的编写、课时的安排等[2];另一方面,作为授课教师,在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必须要把握哪些内容要重点强调、哪些要详细讲解、哪些只需要一般了解、哪些可以在课后由学生自己学习。例如:临床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学实践和医学研究的主要力量,要尽可能设置较多的学时,同时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的比例;生物技术、检验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强调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相应地增加实验操作的课时。

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取决于教育者的主观力度,并根据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实际情况而定[3]。因此,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并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除了应当精通所授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外,不断地学习、探索,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踪学科前沿的动态,将新的知识增长点和新技术吸纳、融入到教学中固然重要,但积累教学经验、随时总结心得体会更为重要。例如:经过大学及研究生多年的学习,再加上其间几年的临床医生的经历,笔者在初登讲台时以为完成本科教学是不成问题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在生物化学的某些问题上还是处于似懂非懂、甚至一知半解的状态。另外,笔者常常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忽然对某个问题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在下一次的授课中我会讲解得更清楚、更明白,举的例子会更合理、更能说明问题。另外,教师之间还可以互相听课、共同交流,开阔教学思维,不断学习教学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当然,教师广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兴趣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前提,同时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难以完成的任务。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知识更新快、各个章节间相互交叉众多,同时其内容又涉及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从而成为医学基础课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公认的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之一[4]。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重视绪论内容的讲解。实践表明,讲好绪论课不但是学好本学科的前提,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5]。其次,尝试以不同开讲方法启动课堂教学过程。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诸如趣味式、提问式、巧设悬念式、渐进式、形象比喻式、联系比较式等的开讲方法,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6]。第三,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Power 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软件,精心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有机地将声、光、色及动画相结合,动态模拟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把多媒体课件输送到校园网上,或转存给学生,弥补了多媒体教学快节奏的不足,便于学生的复习巩固。第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检测教学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这门基础学科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各种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但只要牢记教学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建英.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生化教学方法改革[J].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 4(4):17-19.

[2]谢永芳,舒坤贤,李茂言,等.针对不同专业及层次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探讨[J].化工之友,2007,7(9):62-63.

[3]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蒋菊香,吴士良,陈政,等.医学院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9(1):12-13.

[5]王学敏.探索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时代教育,2008,5(9):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