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农村经济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经济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经济的问题

第1篇: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川硐街道位于碧江区北郊,近年来,作为碧江区乃至铜仁市的主城区的拓展地,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同时该街道在脱贫攻艰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大增加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提升了该村经济发展水平,为产业扶贫照亮了路径。分析我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为过去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过去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实际的效果。由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自身存在很大的复杂性,我们在组织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寻求政策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对这部分的政策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自然不能够有效的开展[1]。

1.2农村债务过于沉重

在组织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我们所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即是农村债务过重。农村债务可能会对整个经济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农村财政收入近年来难以持续提升,部分地区甚至存在入不敷出的问题,很多基层单位还产生了新债和借债的问题。在这些债务活动的影响之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其工作能力也受到束缚,必然会阻碍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1.3农民群众的实际受益不是很高

从本质上来说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土地规模相对较小,在很多丘陵地区依旧是零散经营管理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必然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降低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另外,在国家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的形势下,很多农民群众都希望能够把土地自留管理,不希望将其转让出去。这样就导致农村经营模式难以进一步扩大,慢慢的出现农业大国、经济小市的现象,农民群众所得到的实际利益不高。

2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2.1增强农村经济管理力度

一方面应当促进经济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尽快转变自身思想理念,强化对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有效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前提。促进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发挥出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确保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能够贯彻落实,严格遵照各项法规来开展好此项工作,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有效解决土地纠纷,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等,这些都属于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关键性内容。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了解和土地承包相关联的政策法规,促进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的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不断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有效保障。

2.2做好债务处理工作

对农村债务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和地方政府部门主动配合,通过不同方式来科学有效的解决农村债务问题。强化政府干预力度,采取降息减债的手段,对于高息贷款项目可以适当的减少其利息,根据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来对利息进行计算。农村集体还应当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升集体经济,让自己尽快的摆脱各种债务问题。如果和农户存在连环债务,应当选科学的方式相互抵消,确保各类债务能够按期清偿。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基本前提[2]。为确保相关资金能够高效利用,还应当做好对项目资金的审批,在审批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核查,做好审批各个流程的管理工作,科学管理非生产开支以及做好资金监管工作,确保专项资金能够专项利用,正确的处理好农村债务,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农村地区领导必须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一方面积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确保农业资源能够得以充分高效利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当不断扩展农业产业链,建立和规范农机市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确保农民群众的收入能够持续稳定增长。最后我们还应当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真正将现代化科技推广应用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群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川硐街道依托独有的地理条件、特色资源来发展产业已成为川硐街道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街道办因势利导,积极宣传动员,鼓励下片区板栗园,小江口群众发展以葡萄、柚子以及养鸡、鸭、羊为主的种、养殖产业,目前,小江口精品葡萄项目和安江柚项目已启动实施,覆盖帮扶该村贫困户62户,成功为当地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路。

2.4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农民群众收入增长,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科学的开展好农村经济管理,要求我们积极的为农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致富途径和增收渠道来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而增加农民群众收入能够有效的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农业经济收入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内容,农村财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为现代化农村生产发展带来坚实保障,另外还需要积极寻求地方政府部门的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及时处理,比如说干旱问题、种植技术推广、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等[3]。川硐街道也鼓励、支持贫困户劳动力在闲暇之余到城区务工,并为贫困群众介绍寻找就业机会和岗位。另外,我街道先后投资100万元的万丰复合厂、投资200万元的民发生猪养殖场、投资1000万元的宏绿林加工厂等,雄奇的天生桥峡谷景区,带动我镇乡村旅游蓬勃,项目的落户、企事业单位的纷纷进入为我街道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我处经济社会的快速腾飞。

2.5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工业化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未来趋势,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农村投资,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首先是积极支持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更多的地区性优惠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其次是提升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对市场秩序予以进一步规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最后是加大力度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积极寻求与专业经济组织的合作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强化农民群众、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组织化程度的提升。目前,种养殖业已成为川硐街道一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支柱产业,成为带领着川硐街道在脱贫致富道路上大步跃进的助推器。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努力打造“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的扶贫大环境,全面实现辖区农村村民脱贫致富。

3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舒琳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罗丽云.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7(02):17-18.

第2篇: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库、沟渠等为主体的基本水利设施大都年代久远,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中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环,但总体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为运力不够、质量不高、道路宽度不够,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通车,没有形成交通网络。水、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设施不能承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通信网络不发达,满足不了农业信息需求。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落后。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力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简单,大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品种单一,质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体制落后。农村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农业市场不管是从规模、场地、监管还是农产品流通、产品质量来说,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承担不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虽有数量,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进行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形成现代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所发展,但规模普遍不大,覆盖面小,管理不健全,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2.3农业科技水平低、推广应用能力不足。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处于低级阶段,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建立有多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规律相违背,人力财力集中在远离农村的省市级机构,而最需要支持的农村基层机构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力量不足或没有,村级机构甚至是空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效益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政府属性没有改变,在技术推广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应用到农户田头为己任,农业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发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幼,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难。2.4农业政策不完善。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土地使用效率,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障碍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市场未完全开放,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补不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2.5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缺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惠及广大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大兴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农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并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间渠系配套。鼓励农业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第二,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对乡村进行硬化,路面拓宽,进行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自来水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促进农业信息化。3.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第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变纯种植业的单一农业结构,打造农、林、牧、副、渔多种产业并存一体化立体农业。在结构调整上推优淘劣,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第三,规范化建设。加大管理与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场所,扩大规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培植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入资本投入,加大技术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产品初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供、产、销产业化的机制。第五,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良好条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各级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农业发展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考核标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县以下一线工业科技机构中,使农业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线。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应用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农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药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抗病虫害治理研究和种子选育。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科技知识。3.4完善农业政策。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依法界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的产权保护。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市场运作,加快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土地供求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第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深化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将商业性经营与政策性经营剥离,实现国企与其他粮食企业的同台竞争。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的一体化。全面放开粮食经营,敞开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保护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措施并举,加大农民种粮的给予直补力度,提高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补种粮农民的比重。3.5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贴近农村实际,按照城乡一体思路,兼顾地区差异,以保障基本民生为着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着力解决因资金匮乏而产生的拖欠农村教师工资、办学经费不足、危房改造、基础教育负债问题。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农村卫生筹资体制,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室的支持,让农村村卫生室承担起广大农民卫生预防保健任务。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政策研究,2008(3).

[2]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企业,2008(12).

第3篇: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常见问题;对策

一、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经济基础不牢固影响统计工作的最终开展

想要从根本上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如果资金不充足或有限的资金分配不到位,抽样调查工作的开展、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就不能有效进行。而我们现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就是统计项目的相关费用并没有被列入财政预算当中,基本上和统计工作相关活动的开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最终的统计结果质量难以确保。

2.农村统计的工作量大,难度系数高

农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系,各种各样的项目设置纷繁复杂,直接造成了其经济统计工作量大的特点,且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的人员流动量非常大,这直接提升了农村统计工作的难度系数。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农村农产品的种类也在逐步增多,销售渠道也从以前相对单一变得多元化,这同样给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行政管理工作的缺陷给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带来干扰

在许多的官员眼中,与其说农民人均收入是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如说是关系到自己晋升事宜的重要因素。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人均收入出现变很正常的,但还是有许多官员比较自私,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管市场规律的客观存在,只顾盲目虚报业绩,这就直接造成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政策实施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4.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水平

现在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从侧面印证了统计项目的逐步增多和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难度系数的增长,我们想要在新的形式中稳定发展,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是关键。如此,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工作效率的提升才有实现的可能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新的工作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件易事,人们对传统管理方式的认可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改变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测评体系中还有明显的空缺,许多技术在统计项目中得不到有效评估,整个农村经济工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严谨性颇受影响。

二、如何有效地改变农村经济工作的现状

1.加大资金的计划性投入

就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看,面对复杂化的农村经济,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其统计工作的效率,还得从先进技术的应用上着手。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去构建一个农村经济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人员培训、计算机设备、登记账册、工作环境改善等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并且要注意“好钢用在刀刃上”,加大资金在农村统计基层建设的投入力度。

2.提高农村经济统计的现代化水平

现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村经济已成为一种趋势,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单单靠人力在观察农村经济变化情况中的明显滞后性和较低的准确率。因此,以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来促进农村经济统计的信息化进程非常必要,一些复杂的统计计算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但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成功运用是以统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为前提的,统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技能要全面掌握,将信息化、科技化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大化。

3.提升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最终执行者是基层的统计人员,因此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最终统计结果质量的高低。为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提升统计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首先,定期培训。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统计人员的具体情况来定。

通常培训的方式有上课、开会、分发小册子等,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协调、理论知识、报标方式的协调等。其次,派遣统计人员到外地参与统计。这有利于统计人员吸取先进工作理念,最终达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目的。最后,以“老”带“新”。“老”并不是单纯指年龄,主要指的是那些专业能力强、资历深的统计人员。让这些统计人员现场协助统计人员的工作,可以及时纠正统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问题,还能为其找到更为合适的解决办法。

作者:苏建 单位:平安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参考文献:

[1]胡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探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2).

第4篇: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东北农村;生态环境

目前,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我们无可厚非,但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和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因此,虽然农村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农村的环境不再像以往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在农村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农民与农村环境密切相关,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环境的质量。目前农民在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当中扮演着污染者与受害者双重角色。由此看来农民在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作用和影响还有必要做深入的考察。

1.农民在农村环境问题中行动逻辑的表现

1.1农民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行动逻辑

农民在目前更多关注经济效益社会背景下,已经放弃了传统的休耕、轮耕这些有利于土壤保护的耕作方式,他们想方设法地增加耕地面积以期增加收入。农民的收入的确在短期内有所提高,但是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人们不恰当及过度地使用土地,使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土壤肥力减弱。农民在追求个体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这种做法对自己的长期影响。此外为了扩大可耕地面积,村民盲目毁林开荒、开垦坡地,结果因森林的消失而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功能也随之丧失,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平时干旱加剧,夏季雨期又暴雨成灾。暴雨和洪水冲走了大量地表土,也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做法使自己陷入无力改变或难以改变的困境。每个人都想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忽略了土地资源作为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造成了集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所以农民这种看似理性的个体行为最终陷入了集体非理的困境,这样农民就成了环境破坏的短期受益者和长远的受害者。

1.2农民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行动逻辑

在农村,水资源大部分用于灌溉,灌溉方式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持续和合理地利用。现在农民所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是漫灌和浇灌,这两种灌溉方式使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很多,很大一部分水在渗入地下之前已经在空气中蒸发了。这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可用来灌溉的水资源减少,在农业用水高峰的时候,地下水供应面临危机,有的农作物由于缺水产量相应减少,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减少。水污染是农村面源污染的表现形式之一,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污水灌溉,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污染等。水是可再生的资源,在农村社会中,河水与地下水可以无偿使用的。因此,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无偿性和非排他性,农民对其利用过程中所体现的行动逻辑是以最少的成本来实现对水资源最大的利用,而且农民都不愿意改变自己这种利用方式。

1.3农民在生活污染中的行动逻辑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粪尿污染。洗衣、做饭、洗浴及其它零散用水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农民的生活污水排水设施有渗井或排水沟。随着村民居住密度的增加,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农民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日用生活工业品的使用不断增多,这样使得灰色污水和黑色污水远远超过自行恢复和处理的限度。污水渗井使村庄居民居住区及其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被不同程度的污染。当饮用水源在村中污水排放半径内,饮用水为浅层地下水时,渗井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便表现得更加突出,影响村民的饮水安全。农民对生活垃圾所采取的简单的处理,虽然便利了自己的生活,但是长此以往,生活垃圾会压缩他们的生活空间,严重影响居住区的空气、水资源的质量,危害农民的健康。

2.农民在农村环境问题中行动逻辑的社会特征

2.1农民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利益驱动性

农民作为理性的社会行动者,在其社会生活中,总会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价值取向和追求。无论农民采取何种行为,其行动的目标最终会指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农民出于生存的需要,他们所考虑的是如何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所有的活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利益。

农村的土地、水河生活环境都是全体的农民共同所有的公共产品,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对环境使用的权利,个体对其过度利用和破坏的效果对其自身来讲不是很显著的,而且其他的人也都这么做。某个个体做出的环境保护的行为,在其他人没有采取同样的做法时,那么别人就搭了自己的“便车”,在权衡自己的得失之后,理性的个体不大可能这么做。他也会继续像其他人一样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因为,自己破坏的成本会分摊到集体中所有人的身上,而自己的收益回远远高于自己所需支付的成本。

2.2农民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行为具有差异性

社会行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空间里发生的。农民的行动是在农村社会大的空间背景之下发生的,按照社会空间是否可以共享可将农民的环境行为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两种类型。农民的环境行为就分别发生在这两种不同的空间之中。私人空间是农民的一种私人物品,他们都会对其加以爱惜和保护,有时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私人空间而不惜采取破坏公共空间的行为。农民的集体行动问题多发生在公共空间。因为公共空间对于每个农民都是平等的,它不应排除任何人,正是由于公共空间的平等性和开放性,使得每个人都想将其对公共空间的利用实现最大化,竞赛似地疯狂的利用公共空间,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与私人空间相比,公共空间总是遭受更多的破坏,而且公共性的程度越高,能够享受其成果的人越多,个人为其做出的努力所获得的回报就会越少,所以人们就越不愿意为之努力和加以保护,这样公共空间受到的破坏就更加严重。

3.农村环境问题解决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农民行动逻辑的正向引导中探索路径。在农村社会中,农民对环境并只是利用和破坏,也有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的一些行为,虽然这种行为并非直接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且环境保护行为的成果已经远远被其破坏的后果所遮盖和抵消,或者说农民们对环境破坏的后果已远远超过了环境保护行为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的一定途径将农民的理性引入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去,培养在环境保护中的理性,使其用生态理性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通过培养农民的生态理性来实现农村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哈柏.肖晨阳等译.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334~335.

第5篇: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1“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鸡西市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以促进农业增效。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元化特色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设施装备更加先进,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基本确立,鸡西市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

随着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部分地区激励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缺乏有效连接,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共同利益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农村的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低,从而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带来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2.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农村基层运转困难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

3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大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出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但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就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农民经济取得更快更好发展。

3.1大力发展村级主导经济

正确处理好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专业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所有制形式与实现形式、发展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关系。在所有制结构上,积极发展集体直接经营、股份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在经营形式上,坚持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进行市场运作;在产业模式上,坚持一二三产业哪种产业符合实际,就发展哪种产业,不搞一刀切。要根据村级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税收、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提供各种高效优质的服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将本地自然资源、项目资源与他人的资金、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开辟新的集体增收项目。深化村级集体企业改革,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积极吸引外资、民资和社会闲散资金参资入股,扩大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3.2强化金融支持力度

农村金融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参股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投放村级集体的贷款享受金融部门同等财政补贴政策。

3.3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着力优化农作物区域布局,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稳步加快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经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培育大集团与发展中小企业相结合,依托现有基础,创建具有鸡西市特色的现代工业新格局[3]。

3.4以科技促产品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

第6篇: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一、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在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产品的价格实行了低价格策略,这就使得一些农作物的产量不断的增加,但是农民的收入却很有限。尤其是在国家出台了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格取消之后,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持续的偏低。再加上一些农民的陈旧观念知识种植一些结构单一的农作物,使得投入的成本过高。另外,由于一些农民没有现先进的种植知识,只是遵照这传统的种植方式,使得农产品不具有优质的经济之家,这就是的农民辛苦的忙碌付之东流,也使得农民的增收减慢。第二,我们的农民在投入成本的时候,种子、化肥以及农药的价格持续偏高,这就使得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持续走高,导致了农民的收入不能稳定的持续增长。可以说,在当下,农资产品的价格持续走高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加上农民雇工的劳动力价格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是的很多地多的农民要投入更加多的劳动力成本。面对此种情况,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已经出台了一些增加农业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可是这些方法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劳资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升高的趋势。所以农民的投入成本过高。第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尤其是资金问题受到严重阻力。首先表现为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出现。因为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农村吸纳了众多农民的存款,但是在农民贷款的时候放款缓慢,使得在农村吸纳的资金主要流入了城镇的建设中去。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农民资金运用的不足,不能很好的有足够的资金成本去进行经济建设。另外,在现代农村,一些担保制度也存在着很不完善的地方,因为金融机构认为在农村市场的信贷存在着很多风险,所以在农民进行信贷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多复杂条件的制约,这些都不利于农民充分的利用资金发展农村经济。最后,我们知道,因为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设施都是比较陈旧的,所以要想对农村经济进行金融投资,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不能短时间见效。这些都是很多资本持有者不愿意在农村投资的重要原因,所以一些资金不能够很好的倾斜到农村地区,使得农村地区的投资变得越来越少,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的应对之策

第一,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可以说,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的融入,在有效运用科技的基础上要不断的使得农产品具有优质的价值,从而不断的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衍生出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瓜果、牲畜、水产品等的生产发展,这样才能有过硬的产品抢占市场的先机。另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并在做好科学的分析市场前景的同时,要不断的加大对需求量大的产品的种植以及研发,最好达到大规模种植的效果,这样才可以使得我们的农村经济具有竞争力,并逐渐的和市场接轨。第二,要加强对发展农村经济运行的有效调控。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管理者,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一些宏观的调控,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规范和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尤其是在春耕夏播期间,要和物价以及执法部门相互配合,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保持农资市场的平稳运行。第三,切实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不断的给予支持以及鼓励,要通过税收等等一系列的调节,在技术和融资方面给予最好的待遇。并在招商引资上面给予政策支撑,并使得资金向着农业产业方向倾斜。接下来就是要进行一些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使得一些典型的农业产业具有高规格和优质质量,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独特的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再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根据实际做做好本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的借助自己地域的资源以及区域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的深加工,这样才能逐步的形成一些具有实力的农业产业,使得农村经济不容快速发展的步伐。最后,在各个农村,我们的政府要鼓励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组织的形成,这样农民们才会做到信息上的及时沟通,才不会因为市场的滞后性使得劳动付诸东流,由于一些农村经济组织的存在,市场化的进程不断的得到深入,并且逐步的进入到良性竞争的轨道。第四,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的党支部在农村发挥作用。首先就是要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脉络,不断的实现经济的多元化,这样才能为广大的农民开辟一些新的赚钱以及盈利的路径,促进经济的发展。然后,村支部要明确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要充分的落实各种惠农政策,这样才能使得农民的利益得到很好的保障,对于和谐农村的建设是一种保障,同时还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第五,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下放资金分配权。在农村经济的建设中,资金的容积是个大问题,立足于农村各项建设,我们国家呈现出面积广,投资大的特点。这些就导致了长久以来我们的政府部门有着一些资金分配的权力,所以一些项目的开展的决定全力在各级的地方政府手中,这样使得一些项目的开展变得不切合实际,可以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考虑问题。达到了资金的高效实用,使得农村经济成规模化发展。最后,我们的政府要根据自己的财政能力,在一些项目的开展中给予重视,向上争取更多的资金,并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有效的,合理的进行运用。

作者:邓涛 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

第7篇: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经统计;存在问题;对策

农经统计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通过准确及时搜集、整理出的数据来反映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其特点和规律,为农经部门提出工作思路和任务服务,为党和政府研究制定农村、农业政策及发展规划,研究和解决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供决策依据[1]。认真做好农经统计,对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农经统计的重要性并没有被人们所认知,在我国许多地方,农经统计工作仍比较薄弱。

1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各项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按实收实支填报,而是靠抽样调查及推算结合统计数据,存在一定误差,且当前农户收入来源多,农业人口流动量大,农产品销售门路广,要做到较准确统计确实困难。

(2)统计人员不仅绝对数量少,而且自身素质也普遍较低。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作为统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才能使统计数据避免出现严重脱离实际及人为出错的发生[2]。一些村级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对基本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重视不够,加之村会计变动频繁,又没有进行培训,导致报表数据质量差,记账出错现象时有发生。

(3)农经统计工作经费不足。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由于点多面广,工作量日益增多,新的统计项目不断出现,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才能把统计各个环节上的具体工作做实,使统计工作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4)影响农经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复杂,统计难度日益加大。农经统计年报数据有部分指标是各级党委政府考核基层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受行政干预,工作难度大,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5)农村基层的农经统计人员对农经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农经统计数据的质量。部分农村基层的农经统计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不够,存在等、靠、要数据的现象,没有养成按时报表的良好习惯。在村组,统计员一般由村委会会计兼任,一些数字甚至只由村委主任、支部书记估报,报表一拖再拖。加之一些调查对象对统计的认识不高,收集的农经统计数据失真,严重影响了农经统计数据的质量。

2对策

2009年对农经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了现行的农经统计报表体系,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等方面相关内容。修改后的报表制度充实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资源条件和运行情况的统计;细化了农户家庭经营,尤其是土地流转、农户经营耕地规模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情况的统计;突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统计;将原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统计表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报表的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作为附报统计;增加了反映经管工作开展情况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的统计[3]。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整合统计力量。要建立由农经统计人员牵头,相关专业人员协作及审核把关的分工合作机制。二是整合统计经费。根据各专项统计工作经费状况,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挖掘和整合工作经费,确保统计基本工作经费需求[4]。

(2)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把握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趋势。为了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农村经济状况,应对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及经济收支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行情、农产品及乡村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上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分析预测农民收入状况提供依据。深入调研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农民现在的负担状况。在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完整的基础上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3)加强审核把关。各级农经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法》的学习,切实按《统计法》规定做好统计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做到如实填报。各级农经部门要加强数据审核,确保数据质量,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做到如实上报。

(4)组织统计培训,规范农经统计工作。应切实做好逐级培训工作,使统计人员特别是基层农经统计人员熟悉指标体系和指标口径,掌握数据的采集和填报方法。

(5)进一步提高对农经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年报数据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资料,各级农经统计人员应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认真填报,并增强参与决策咨询的意识,树立优质服务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参考文献

[1] 吴存玲.青海省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统计,2009(9):33-34.

[2] 张强.农经统计报表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3):21-22.

[3] 张杰,张伟.浅谈农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2008(3):103.

第8篇: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

在农村许多地区水利设施建设都不够完善,为田地浇水灌溉时会遇到水源不足或者灌溉时间与雨水天气相冲突等问题。在实际调研中会发现,春耕时节的浇水灌溉时期,农民非常忙碌和纠结于什么时候浇水灌溉。因为如果雨水天气比较?l繁,农作物在家里浇水灌溉的话,就会形成涝灾,影响农作物的与收入产量。另外,如果是干旱天气的话,如果不及时抽水灌溉土地,就会导致后来没有水源,从而耽误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农作物收成造成不良影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除了水利设施不够完善,还有交通道路设施的不完善。交通不发达,就会使得农作物的运输以及农作物养料的运输问题,为农民造成许多不便。许多农村的田间都是一些小路,大型的田间设施不能进入田间进行作业,影响农作物生长收成的效率。另外农作物的买卖还需要交通工具的运输。如果道路不通,进而影响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收入。

(二)产业结构过于单调

在新的条件背景下,要想让农村经济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则应当对传统的农产业结构进行大幅度的整合。现阶段,农产品市场竞争正趋于猛烈中,而农村因对农产品市场没有一定的认知度,而致使农产品的种类过于短缺,结构单调。比如,如果只是种植玉米、小麦的村庄,那么尽管其年产量可以得到一定保障,但只要市场对这些农产品的需求量减少,亦或是发生价格下降的情况,那么整个村庄的收益会受到影响,乃至农村经济亦会如此。因此,面对于产业结构的单调,其必然会让农村经济迎来一些挑战,会对农村的经济水平提升产生一些阻碍。

(三)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规范管理,经济收入日益缩水,而债务却日益增加,使得村级组织运转困难,这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集体经济一直是农村大力倡导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由于管理制度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没有新的发展举措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致使营收困难,经营乏力,农村居民的收入在逐年下降,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要承担加倍的损失和付出所有积蓄的代价,这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发展规划导致了如今的局面,没有把农村的生产力和创造的价值有效利用,资金和人才都在慢慢流失,农村的集体组织运转已经十分艰难,使得农民的发展信念产生动摇,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城镇化发展重表不重本

在实际调查发现中,许多农村开始进行城镇化的发展,比如楼房的建筑,水渠的发掘,道路的铺设等。但是建筑的楼房空空如也,没有人居住,也没有人进行商业买卖。农村中许多水池的建设也都大多不合理,没有起到排泄废水污水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农民的出行。这些水渠的铺设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还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农村调查中会经常发现在一个村庄里面,各家各户门前的水渠充满了杂草、垃圾,人们把垃圾、脏水都倒在水渠里面,影响了环境卫生;另外农村经常会开展道路铺设工程,但是由于铺设的道路质量不高,道路很快就会遭到破坏。可以推知,乡村的城镇化建设,都是从政府开始一层层批准下来落实到乡镇的。而在每一层都有一些疏漏和克扣,导致乡村城镇化建设重表不重本,一些表面的建设,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的作用和好处。并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与经济生活水平。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产业结构整合力度

因农产业结构源于市场,而市场的供求是属于农业产业结构整合的主要方向,那只有努力观察及分析市场需求,才可以更好地对种植农作物量度、规模进行调节,进而让农民可以获取到一定的利益。第一,农民要熟练掌握科技技术,这无论是对于农村品的质量还是数量提升可以作出一定技术帮助,确保其最后的产量、质量均能符合市场。第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农商品,农民群众则必须要借助于对农产业结构的整合来对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度进行强化,落实产品销售量的提高。此外还要达到符合大众需要的农产品质量,具备一定特色,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农产品的销售起到促使的效果。第三,农民需要在产品的销售进程中去详细分析市场的最新需要,只要有发现市场对农产品的一些潜在需要,则就要做到及时对产业结构加以整合,尽最大限度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要,进一步落实广大农民的收获丰厚。

(二)加强对农村农业种植的关注度

农民的思想落后,知识水平较低,需要外界的帮助与支持。政府可以根据农村种植业的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为农民提供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这样就可以使农民在农作物的收成上有一些较高的收入。另外,政府还需要帮助农民建立基本的农业设施,之后规划的合理适当,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经济。农民种植农作物提供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还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比如农业大学可以和农村的种植业结合,利用农村的种植条件,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和科研项目研究的实施。这样不仅帮助了农业大学在科学技术上的研究,还有利于农民更好更快的接受科学技术对于他们种植业上的帮助。另外,农作物的销售也是应该由政府介入的一方面。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分析市场行情,提高农民收入。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力度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建设。首先,应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并将资金在城乡之间的分配进行合理调节。政府应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建设投入资金合理分配,应对农村地区进行适当倾斜。另外,政府还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调整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具体来说,可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起到调动各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拓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并构建出多元化的投资、融资形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政府要予以资金支持之外,还要对各种新型融资渠道、模式进行探索。例如可借用私人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的力量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并最终实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因此,下一步进行农村改革就是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可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这种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因此,这种产业化必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强力推进农村城镇化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聚集,有利于服务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使?l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第9篇:农村经济的问题范文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到位农村改革制度后,由于合并等的原因,工作人员减少数量较多,使得专门从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人员减少,导致了监管力量的严重匮乏。

(二)各部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不力司法机关、纪检机关等监督十分乏力,群众监督流于形式,使得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不到位,不能切实为农民群众着想。

(三)思想认识不足,人员素质欠缺思想上不重视导致了农村领导班子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偏差和错误。有些工作人员不熟悉财务相关流程和制度,严重阻碍了监管的有效进行。

二、加强“三资”监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职能和责任划分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应有的职能。其中,村委会是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主体,上级党委政府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管组织者,财政部门主要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财政指导和监督职能,而审计部门则是定期进行审计监督检查的主要部门,像是违规违纪等行为都要确定部门职责予以监督,这样职责明确有利于统筹协调之余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模式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我国广大的农村区域决定了基础条件和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别。对那些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较好,制度规范和民主机制完善的农村区域可实行“自管模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村民发展本村经济的积极性,上级主管部门可实行必要的监管、服务和指导职能,以确保三资监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于那些经济基础条件较差,不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区域可实行“代管模式”,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服务,代管农村集体“三资”,但是代管职能必须是在履行民主程序后,村民自愿进行的,应签订代管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具体细则,防止挪用以确保农村集体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界定农村集体“三资”范围,充分了解现有状况资金上,应该由各个相关部门合理组成领导小组,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的,广范围的清理核实工作。将有关补助补偿、集体租赁和经营收入等资金管理项目纳入核算范围,严禁挪用、私存等弊端的产生,真正做到及时结清,台账清晰的要求,确保其真实完整性。资产上,应该将集体的房屋、建筑、设备设施以及集体无形资产等纳入管理范围,进行分类管理,详细记录资产在使用、处置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到账实相符,权责明确。资源上,应该将农村集体所有的耕地、水域等所有资源纳入监管范围,将资源分类管理,详细记录资源名称、经营方式以及合同的相关情况,以便在农村集体资源流转等各类情况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其他债权债务管理上,应该尊重农村集体经济原有和现有的复杂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清理核实相关的债权债务情况,将由于各种原因未纳入核算的依法纳入核算,对已经完结的或者账实不符的债权债务以及坏账,应该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处理。通过以上清理核实逐步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状况,摸清家底,有利于后续相关工作的展开和实施。

(三)建立健全相关监管的制度规范1、应该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的民主监督机制投票选择代表组成村级理财小组,村里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等相关证明和原始凭证必须经过村级理财小组的集体审核后才有效,然后入账。较为重要的或者重大的事项由村民代表民主讨论后才能做出决定。对集体“三资”范围内的财务状况、设施建设等事项进行及时地公开透明。设立监督意见箱,及时掌握农民群众对工作的意见或者建议,并经过讨论通过根据有益的建议及时调整工作,建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合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相关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等相关交易行为,应该经过专业机构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评估并且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确保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公开招标投标等。集体经济相关交易行为成交后,应该立即签订正规统一的书面合同,用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将合同以及相关材料归档保存,上级主管部门和村民代表应该做好后续的监管工作,将所得收入纳入集体,并且定期公开账目。3、是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机制提高对农村的管理人才培养意识,引进青年大学生等到村任职充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队伍,加强与管理相关的各级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知识输送,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高管理水平的队伍。要积极研究开发集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电子化、信息化,以达到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