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字文化的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传播意识
对外汉语的教育方案设计探析
对外汉语文化词语及其教学
中文组织名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电影作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中文组织名识别困境与解决方案
基于使用的模型与汉语语法研究
基于使用的模型与语言习得研究
速成汉语教材编写的突破与创新
瑞典隆德大学《初级汉语》教材浅析
法国汉语教材汉字设计考察与分析
中文组织机构名命名规范化问题刍议
马礼逊文献中关于清中期“官话”的描述
韩国职前汉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调查研究
简论江户时代前期汉语教育发展特点
《金光明经》异译本中的时间连接成分
几种常见语义分析方法与汉语歧义的分化
《新著国语文法》语法思想初探
天人合一观——开启汉语世界的一扇窗
“(X)整个一(个)Y”的分类及相关问题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纠错行为的礼貌分析
来华长期进修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对外汉语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问题探析
留学生入学分班汉语口试监考教师语言分析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
HSK作文语料库词语偏误频次统计分析
中古汉译佛经复句的文体差异
汉语学习者副词使用的中介语对比分析
如何在报刊教材的编写中构建语言图式
警务汉语教学与教材编写初探
经贸汉语听说课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产出性词汇研究述评
境外对外汉语教师短期培训的几点思考
留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与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对外汉语口语课课程测试区分度问题解析
谈现代常用汉字中部件“又”的来源及含义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疑问代词
对外汉语语言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谈现代汉字中部件“月(含冃)”的来源及含义
韩国孔子学院本土汉语师资培训模式类型构建
谈现代常用汉字中部件“口”的来源及含义
评《日本文学翻译读本》——兼议译事三难
日本本土汉语教材——《中文课本基础编》分析
谈现代常用汉字中部件“日”(含“曰”)的含义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人称代词
比较语义学初探——中英文“空”义语源流变刍议
早期对日汉语教材考察——以《汉语初阶》为例
一、开题背景:
1、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在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课程外,开设了写字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我们认识到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事。书写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层面分析,说明加强写字教学对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及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
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学生自身之需,是基础教育之需,是社会发展之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写字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形成“学写字即学做人”的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写字主体,成为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更新写字教育目标,让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写字,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更新写字教育方法,即根据写字教材特点,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优化写字教育资源,力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学生写字的自主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达到写字教育个性化、特色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写字素质服务,为学校写字特色建设服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写字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获得多种心理上的体验,进而提高其写字素质。写字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要找到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运用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以渐变为指导,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急躁不得,虚伪不得。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巨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写字素质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素质,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与陶冶。同时,也能够丰富写字教育资源,提高写字教育质量。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植一颗“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中国心吧!
三、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创设良好的写字教育环境,大力促进教师书法水平的提高。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材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写字的实际现状进行写字教育。培养学生把字写得准确、工整、整洁、美观,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写字教育中,要发挥生活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写字素质、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同时,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在写字教育中的作用,由点到面地完成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任务。并且让学生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信心,让他们挺起胸膛做人,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和审美水平。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开创科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字技能,提升写字教育质量。
2、开辟多种教育渠道,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形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3、开发写字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5、开办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及教育素质,形成良好的写字教育氛围,促进学校写字特色的建设。
四、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本课题的实施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
明确目标,进入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同时按照一定的方法,了解小学生写字素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学习理论经验文章,在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写字教学,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撰写相关论文。
2、实施阶段
有了理论指导,有了案例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经验形式提炼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所遇见的成功的做法。尤其注意学生个案的搜集和整理。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成立学校“云笔”书法班,制定各项制度和章程。在校内建立一套基本完善的写字教育体系,发现学生中优秀的小小书法家,组织这些学生进行书法创造,提高学生的写字素质,并向报纸杂志投稿,以厚实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
总结课题运作情况,查漏补缺,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
做好实验验证,总结,撰写有关经验论文及实验报告。
收集,完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学校对课题进行自查。
准备验收、评价。
推广实验成果,对课题实验进行反思和总结。
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教育中,我们突出强调了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写字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相配合。
1、激发兴趣,引导写欲。如创设想象、课件展示、实物演示、模型制作、律动表演、儿歌诵读等。
2、多种途径,科学练习。如执笔运笔新认识、先练长体字新方法、整体观察汉字特点等。
关键词:儿童 读经 右脑 潜能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37-01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右脑是“直觉、音乐、图像、艺术”之脑,左脑则是“逻辑、语言、分析”之脑。人们通常只使用被称做“语言脑”的左脑,而被称做“图像脑”的右脑几乎得不到使用。左脑和右脑有着完全不同的机能,右脑能力是左脑能力的100万倍,人类右脑蕴藏着无限潜能,有无法想象的强大功能。
天才都是会运用右脑的人,有名的大学问家、发明家小时候往往是乡邻口中的“神童”,他们通常都能“过目不忘”。正是因为小时候无意识中开发了超凡的右脑记忆,这些“神童”才能成为有卓越成就的人。他们不需要在记忆上花费大把精力,从而有更多时间利用储存的大量记忆进行发明创造和开拓性活动。
儿童右脑智力开发有三个重要时间段:第一个阶段是0~3岁,第二个阶段是4~6岁,第三个阶段是7~10岁。不同年龄的孩子由于大脑神经中枢发育程度不同,左右脑使用的程度不同,开发右脑的训练方案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儿童阶段是开发自身右脑智力资源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在6岁以前。
据了解,右脑教育是21世纪幼儿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与科学家的关注。右脑教育在日本、美国、东南亚以及韩国等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右脑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地区的几万个家庭与幼儿教育机构已经关注或开设右脑教育课程。
我国传统教育中就有一种很好的右脑教育方法:读经教育。即在孩子会说话之前由家长读给孩子听或通过媒介播放给孩子听;在孩子会说话时就开始读经。
日本的右脑教育专家七田真指出:“胎儿期以及0~3岁之间是右脑阶段,3~6岁则是从右脑向左脑转移的时候,而6岁以后便和成人一样以左脑活动为主了。所以在0~6岁之间,比较容易发挥右脑的机能,在这一其时期进行训练,整个右脑系统能得到开发,使孩子获得终身受益的右脑记忆能力。”
儿童读经开发右脑可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1 素读
儿童读经,就是要求儿童不求理解,只管朗诵和背诵经典。这种方法被称之为“素读”。素读就是右脑教育。七田真在其著作《超右脑照相记忆法》一书中指出:“幼儿时期的‘素读’能够训练出一个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大脑。这种大脑不仅吸收力特别强,创造力也出类拔萃。”
素读,能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右脑的机制是不追求理解和记忆,只要把知识信息大量、机械地装在脑子里就可以了。
读经所用的经典作品是以文言文所记录,一般的成人不看注释也很难理解,何况是孩子?但正是因为难懂,才具有开发右脑的功能。人类的大脑能根据所给的条件来完成工作。如果是能理解的信息,就由左脑来加工处理,如果是不能理解的信息,左脑便无法完成此项工作,则会处于休息状态,转由右脑来处理。若成人也想通过些方法开发右脑,可以选择晦涩难懂的资料,如《楞严咒》,此文2620字,无甚意思又很生僻,左脑意识难于分辨,读久了必然放弃分别,转由右脑潜意识来工作,此时人虽在读,但意识不再取舍,潜意识便活跃起来,由此来达到开发右脑的目的。
素读不仅能改变大脑的记忆素质,还能够在人类的潜在脑上留下深刻的记忆力,这些记忆日后会变成出色的灵感、直觉能力和创造性。
2 汉字
儿童读经要求所用的教材是大字注音版的,儿童在朗诵的时候需要用手指读,儿童在大量的诵读中不知不觉熟知了汉字的音、形、义,自然认识了大量的汉字。汉字是开发儿童潜能的一把金钥匙。
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拼音文字主要是音码在左脑上发生作用的单脑文字,而汉字则是音码、形码和义码在左右脑上同时起作用的复脑文字。幼儿学习汉字,不仅能刺激左脑,而且有利于右脑开发,有利于大脑左右两半球的谐调发展。
一生致力于幼儿识字教育的日本专家石井勋先生测查6岁入小学时没识汉字的日本孩子,智商与英、美、法、德四国儿童的智商一样,平均都是100。学了汉字后的情况就不同了,入学前学一年,智商能达110;学两年,智商能达120;学三年,智商能达125~130。许多研究、实验和测查都说明:汉字是一种智能型的文字,科学的汉字教育利于人的智慧潜能的开发。
儿童读经,不仅学习了“经”,同时也开发了右脑。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活动,应该积极推广普及。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以下两点。
(1)任何方法都不能作为早期教育的单一方法,必须要跟其他方法配合起来同时实施,更需要注重户外活动,让孩子多处于大自然中自发体验、学习,否则,容易出现偏差。
(2)读经活动应主要在家庭中实施,0~6岁,是开发儿童右脑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实施读经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早期教育的义务主要由家长来承担,而不能一味推给学校。家长陪孩子一起读经,既是一种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养,传承中国文化。在欧洲,培养一个绅士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同样,要建立一个“书香门弟”的中国家庭,也需要几代人的修养。读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要伴随一个人一生的。
参考文献
[1] 七田真[著],傅珉[译].右脑革命[M].学林出版社,2005.
[2] 七田真[著],李菁菁[译].超右脑照相记忆法[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4.
[3] 王财贵.读经教育手册[M].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绘本是什么?到底有什么样的教育文化功能?如何用好它?这些至关重要的本质问题,在“绘本热”中鲜有理性的解答,更让身在其中的幼儿学生家长、老师及各个阶层的读者“不识庐山真面目”。纪伯伦那句“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的名言在这个功利时代让人引用多、思考少。揭开“绘本热”的一些误区,可以让早期阅读教育回归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成长规律之中。
阅读绘本≠阅读经典
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所以也叫图画书。绘本17世纪诞生于欧洲,20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代,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
“绘本”这一图书概念国人熟知恐怕要从2002年几米作品引入大陆并迅速风行算起。无论是一幅图一种心情的《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听几米唱歌》、《照相本子》,还是一本书一个故事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月亮忘记了》,明媚艳丽的图画,图为主字为辅的形式,以及内蕴的寓言意味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网络数据显示,2002年,我们的孩子们可以得到的简体中文版西式图画书的数量不超过20本,仅仅过了12年,这个数字飙升至5000本以上,可以看出,我们的出版界、家长们现在越来越意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但是,当下我们所说的“绘本”,终究是舶来品,中国的绘本行业起步迟,目前原创的绘本较少,从国外引进的绘本占大多数,这其中有原版的,也有翻译过来的。国外的绘本对他们的孩子来说是文化经典,因为他们把本民族的人文精华,甚至是信仰体系里相当一部分内容,都集中到海量的绘本里了,从小就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外的文化经典终究不是我们的文化经典,我们的文化特征是什么?文字特色是什么?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组成结构和学习规律都有巨大差异!不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根源,一味跟着西语文化亦步亦趋,最终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我们的孩子从早期开始阅读以国外绘本为主的绘本,长此以往就会丢失中华文化的本色和根基。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大师,都具备有广博深厚的人文素养。作为中国人,读汉字长大的家长,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提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的人文滋养,给他们的一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
时下,出版商纷纷盯准“绘本热”,借机将原有作品或分拆或压缩再随随便便插入若干图片就草草上架,甚至不惜将文学名著绘本化编辑以适应新的读者群。看看网络文学与漫画形式结合的《七月与安生》、《洛神红茶》、《少年》,再看看插图版《时间简史》、《简爱》、《呐喊》,居然争先恐后地搭上了这班通往畅销的直通车。在某些出版商的火速“炮制”与“嫁接”中,绘本在图书市场中无原则地泛滥,不仅不能保证自身质量,而且对原本的文字也造成了伤害。
早期阅读≠绘本阅读
“阅读”的词语解释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那这个“书面材料”,范围很广,不仅仅包含绘本这类书了。可是现在很多教育者、专家、出版社等,偷换概念,把阅读和绘本阅读划上了等号,不断鼓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然后用绘本来作为阅读的主材料,甚至唯一材料,这对广大家长是种误导。笔者以为,“绘本热”是图书出版、推广方迎合家长早期阅读需求推波助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狂潮。客观地说,“绘本热”带动了“早期阅读热”,绘本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这是绘本与那种说教过重的儿童文学的根本差别所在。优秀的绘本总是通过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也许这本图画书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只是透过孩子的视角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得到认同、发展自我认识、甚至绘本对儿童的情绪起到抚慰的作用。儿童阅读绘本,可以感知世界,并对其想象力及美感起到启发的作用,对儿童后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铺垫的作用。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指出: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具体提出了三点:(1) 课文的阅读不能代替整个儿童阅读。(2) 小学三年级以前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3) 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可以看出,强调的是“阅读”的重要性,而不是“绘本阅读”。早期阅读是幼儿借助于图画、成人的讲述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读物的,以伴随阅读为主要形式,以提高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经验和展开阅读交流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活动。早期阅读应当是多样化的,即注意图书题材的多样化,从幼儿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等不同题材的读物都可以让幼儿接触;也要注意图书文体的多样性,图书文体可以是儿歌、童谣、诗歌、故事,也可以是传记、散文和知识性图书;还要注意图书来源的多样性,既可以是购买的,也可以是老师做的或幼儿共同制作的,这样,幼儿可以体会到文化的多元风貌。
绘本阅读≠回避识字
我国的早期阅读教育一直存在要么偏左、要么偏右走极端的现象。21世纪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仿佛孩子几岁认识多少个字、会背诵多少唐诗、能写出什么文章、阅读过多少名著成为了我们读书的目的,经常能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抢眼新闻:“3岁小孩能认2000字”、“识字神童5岁就能够读书看报”、“经典传奇:三岁认字过四千识字神童”等等,而在很多的幼儿园,小朋友们也需要完成大量的识字任务。当人们一味地强调让学前儿童识字,很可能忽略了孩子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口语学习良机。尤其习惯中将孩子关闭起来专门识字的“超前教育”、“智力学校”,集中地让孩子提前学下一阶段才该学的大量文字,实质是从根本上剥夺了儿童很好地获得语言发展的机会。在使他们失去口语发展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孩子获取书面阅读新策略的能力。当人们在纠正早期过度识字的弊端过程中,“绘本阅读”迎合了人们的心理,拒绝让幼儿早期识字成为很多家长认可的时尚,早期阅读变成尽量回避识字的读图活动。
美国阅读问题专家乔治・史蒂文斯认为,“各种阅读教育都应当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是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如果忽视孩子掌握语言的意义,我们就失去了对人类生长发育的一个基本侧面的认识。如果我们把学龄前时期仅仅看作是身体和情感的发展时期,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语言之谜呢?正是这种对语言能力发展的忽视和对情感发展的过分强调,决定了过去40年教育理论的主调。在3~6岁之间,所有正常的幼儿没有明显的努力,也不需要正式的帮助,就完成了对符号系统的掌握;而我们的教育理论家却认为这些孩子只能用手指画画和玩音乐游戏。由于未能理解幼儿发育的智力方面,教育理论家不自觉地阻碍了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进步。由于未能意识到幼儿具有寻求知识的动力和能力,教育家们也延误了新的改进了的教育方法的发展。”心理学实验表明,幼儿是通过右脑整体辨认模式来识字的,所以幼儿识字是有利于其右脑开发的。从理论上说,3~5岁是幼儿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假如学习汉字,则更能增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53-02
近三年来,南宁市邕宁区第四小学(以下简称四小)以南宁市重点课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的研究”为契机,立足于学校实际,结合当地敬老节的民俗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发扬了中华优良传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主题活动的目的
孝敬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保障老年人权益,确保他们度过安详、健康的晚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我校以孝敬老人为主题,以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在高年级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二、主题活动背景分析
(一)社会及学校资源
四小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南宁市邕宁区龙岗村,位于南宁市五象大道东段。学校与广西五大名庙之一的五圣宫以及广西体育中心、南宁市邕宁区图书馆等相隔不远。
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敬老节是当地最热闹的节日,约一万人口的村庄涌入五六十万客人。毫不夸张地说,敬老节是当地除了春节外最能反映民风民俗、生活观念的节日。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四小多年以来秉承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走进学校,“诚、孝、和、礼、善、廉”文化长廊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校内走廊、教室、办公室等100幅名人名言、书画作品与绿树鲜花相映成趣。“晨诵”“午读”“暮省”活动更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南宁市、邕宁区的经典诵读、文艺汇演等,获得一等奖等优异成绩。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位教师的办公电脑都能连接宽带网络,这为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小近一半的学生是南宁市邕宁区龙岗村本地居民以及在龙岗村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2015年秋季学期以来,学校发现少部分高年级学生存在欺负小同学、在家不尊敬长辈、纪律散漫等现象,在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段考后那段时间最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德育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少家长德育教育意识淡薄、临近毕业部分学生放松了对个人品德的要求等。
三、教学目标
在农历九月十五敬老节前后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龙岗当地敬老节新旧民俗活动,以照片展示、模拟民俗表演活动、汇报展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敬老节的优良传统、陈规陋习和迷信现象,分析敬老节对人们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并通过力所能及的行动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四、具体做法
(一)准备阶段
对学生进行培训,回顾五年级语文学科“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世界”两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复习以上两次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开展研究,强调纪律和安全。
(二)制订方案
1.研究课题:寻找龙岗敬老节“最美景色”――调查了解龙岗敬老节新旧民俗
2.研究方法
(1)填写调查表,做统计。
(2)观察记录村里敬老节开展的活动。
(3)访问老人,了解以前敬老节的风俗习惯。
(4)安排住在南宁市邕宁城区蒲津路的学生到城区图书馆了解以前人们是怎样庆祝敬老节的。
3.活动的主要形式
采用走访调查、观察记录等形式,以综合性学习研究活动小组为单位,形成初步的研究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品、歌舞等最擅长的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4.分工
组长:六年级各班班长。
调查统计:各班语文科代表、各小组组长。
观察记录:六年级全体学生。
观察地点:学校、村委会、戏台、露天电影院等。
走访老人:从住在龙岗村的学生中挑选,每个自然坡选取2名学生。
时间:2015年10月25日开始调查,10月30日(农历九月十八)前完成调查,11月5日前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执笔:六年级各班学习委员完成。
(三)开展调查
让学生根据已制定的方案进行调研。
(四)对研究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以展示照片、表演情景剧等形式进行汇报。
(五)汇报展示
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进行全校主题教育活动,挑选3―5个具有代表性的节目进行全校汇报展示,使全校师生在思想上共同提高。
五、活动特点
与其他德育教学活动相比,这样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更容易操作、更接地气、更注重文化的传承。首先,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每个步骤都容易实现;同时,这个活动虽然涉及到很多的人和事,但是敬老节在当地有很深的认同感,实际操作起来容易获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支持;最后,注重文化的传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开展这类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与同伴一起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观察、记录、整理、总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定点观察、定时观察、场面观察及汇报展示的技能,增进学生对特定主题的了解,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一种促使学生提高品德修养的良好渠道。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由于整个调研活动多是在课外完成,调研成果含金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生与指导教师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整个调研的活动安排密度较大,时间紧,因而要通过不断的活动开展,逐渐提升师生的调研能力,并注意总结活动经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 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
一、 英语语言学在思维能力中所得到的运用现状
目前,在中国英语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英语语言能力比如词汇、语法的训练,而却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甚少,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够熟记或说出许多独立的英语句子,而不能把语句连贯起来运用成文。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并未养成英语语言学习的思维能力。学习语言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而拥有语言的思维能力决定了使用语言的能力。本文拟就英语语言学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试作初步的探讨
二、 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关于语言的定义历来层出不穷。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语言是‘符号’”;萨王尔则认为:“人类本能地通过自觉产生的象征性符号交流思想,情感和愿望的手段。”布劳什和特拉杰提出:“语言是社会集团赖以合作的任意声音符号系统。”乔姆斯基则提出:“语言是句子的集合(有限或无限),每个句子都是有限长且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这些定义都不同层次的揭示了语言的特点,但都不能非常明确的指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是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探究语言定要涉及到思维,反之亦然。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语言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认为:语言和思维同时产生,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同样离不开语言的观点。但此后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语言和思维在只考虑外部言语的作用,语言和思维是可以彼此分离。所以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令人信服的说法。
语言研究者王德春明确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实现思维活动的物质形式;而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积极过程,它在客观物质的基础上形成、存在和发展。”根据最新《中学生英语学习研究报告》所提出,当今我国英语教学离不开思维,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授学生进行英语句子表达的同时也要进行思考,句型、搭配、语法等逻辑思维,相同的词汇根据不同的语法而组成相异的句子,其表达的意思也各有不同,这就是思维在起作用。由此看出,语言和思维紧密相联。
三、目前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
1. 学生词汇学习障碍
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首先要习得并掌握该门语言的文字符号,而英语的文字符号就是词汇。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单次对于英语的重要性,相当于汉字对于汉语的重要性。从汉语来讲,字是构成词语的要素。汉语是一个音节由一个字表示,而一个语素又由一个音节来表示。汉语的文字系统是形象的、具体的。对于汉字的学习可以联系相应的事物,认识、学习、掌握并运用形象思维于汉语学习中。而对于英语来说,二十六个字母构成了英语的文字符号,与汉语不同的是,字母和单词是抽象的。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是从抽象到抽象,英语完全是一个表音的抽象的文字系统。因此,对于已经习惯学习具体形象化汉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通常孤立地讲英语单词机械的根据其所对应的汉语意思去认识、学习和记忆,错误的认为每个英语单词在汉语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词汇,这就是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汉语思维方式。
2. 学生语法学习障碍
语法是指英语的语言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英语的语法既可以是规范性的,也可以是描述性的。语言的词汇在语法的作用下,组成话语来表达思想。英语的句子根据语法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等。但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现,英语和汉语在语序上和形态上却差异很大。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统计调查并且发现,在进行句子翻译时,学生常常依照汉语思维方式,将汉语的表达结构顺序运用到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当中,错误累累。
3. 学生文化学习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影响着语言,语言反映着文化,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特征,它积淀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人生看法,表现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文化不同其民族特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的人,因其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文化障碍。英语和汉语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英语的历史背景、文化根源、价值观念等的了解,就很自然地将汉语的思维模式套用于英语语言学习中,因此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形成英语学习障碍。
四、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1、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英语所必须的能力。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它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因此,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要使学生真正具备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
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在进行英语造句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语法逻辑来进行一步一步递进推论。例如,“门外站了一个穿黄衣服的女人和一个穿蓝衣服的男人。”这一句,在造句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句子类型,再弄清主语、谓语、状语、定语等成分,最后根据语法顺序进行归纳排序造句。让学生们通过这种逻辑思维方法,将句子完整写出为:There is a woman in yellow and a man in blue.
由此得出,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
2、哲学思维能力培养
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思想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规律的。例如,“taikonaut”这个词汇,它的构成蕴藏着哲学含义。从构词方面来说,系由 汉语拼音 “taikong” 和 “astronaut”缩合而成,这个词普遍被西方媒体用来称呼“中国的太空人”。“Taikonaut”由“太空”的汉语拼音“taikōng”和“船员”的英文缩写“naut”(或“航行者”的希腊文“naus”,“宇航员”的英文“Astronaut”删节组成。但在中国官方所的稿件中,多半坚持使用更带技术性的名词“航天员”(astronaut),意思为“太空航行者”。
将这种追本溯源、探究其运用规律的哲学思维模式运用到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模式,是英语学习更加有效和灵活。
3、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根据笔者多年从是英语语言教学经验来看,在教学中老师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多数时间由老师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则被动的进行机械学习,这就到是英语学习的机械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1设悬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个词汇有多少个音节?每个音节是什么意思?组合在一起又变成了什么意思?这一系列巧妙的提问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兴趣油然而生。
3.2小组讨论。 在进行英语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文章讨论。比如在进行作文:为一个景点写一张宣传海报教学时,先让学生确定题材为海报,在讨论出海报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怎么样些才能吸引人,语言怎么组织等等,让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充分的打开思路与想象力,遇到不会说的单词,学生们将会很自觉地查阅各种工具书,这样不仅丰富了词汇,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激励导语、课间活动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 结论
思维的发展规律是由具体、形象发展到抽象、逻辑的。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概念的时候,应着眼于提供更多形象的材料和实际范例,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式将语言教学形象具体化,通过先训练形象思维,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加工新内容、概括新知识和将语言进行抽象化思维模式转换,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将感性认识逐渐转变为理性认识,使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牢固,将新知识进行正迁移。
总之,要在教学中形成正迁移,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语言情景,调动他们学习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对两种语言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分析和对比,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解决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矛盾,教会学生正确把握迁移规律,促进英语学习正迁移。在当前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识和理解英语学习的词汇、语法和文化障碍,从而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克服障碍、积极培养英语逻辑思维模式、哲学思维模式和创新思维模式,使学生能更加自如地学习、提高并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侧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把学习语言和思维培养锻炼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直接理解英语和掌握英语的用法规律,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英语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Peter Carruthers, Jill Baucher. Language and Thoug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王鲜杰.思维与英语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1).
[4]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关键词:翻译专业硕士 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成效 问题
一、基于核心能力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
(一)起源和确立
国际上最早重视翻译职业译员培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东京审判中聘请了法庭口译员进行英日交替传译。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际上大约有270多所大学开设与翻译有关的课程,比如开设翻译专业长达30年历史的英国巴斯大学、美国蒙特雷大学、法国巴黎第三大学等。国确译人才的系统培养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同文馆翻译教学,在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同现今的MTI翻译教学有诸多相似之处,为未来培养模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7年,中国政府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需要,提高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并融入全球化中,开始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公布了首批15所培养单位的名单,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同年,国务院学委制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简要提及了开设原因、汉英专业名称及缩写、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重要条款,强调该专业学位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单位可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确定自身培养模式。如师范类、理工类和综合类大学的培养模式各有不同;贵州大学根据本省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丰富的民族风情文化确定翻译方向为旅游翻译,因此在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师资素质等方面走的是贵州特色的培养模式之路。
(二)发展现状
自2007年国家批准开设翻译专业学位的15所培养高校到2014年的近200多所高校,不同研究院校在核心能力的培B模式上情况究竟如何呢?
根据国务院《方案》中以“高层次、应用型和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不同高校在大背景下制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如重庆医科大学MTI目标是培养医学翻译人才,华北电力大学的翻译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海内外市场的电力专业知识和语言翻译人才”。另外,商务院校、政法院校等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强调了其翻译的自身特色。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授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还学习了国外的创新模式,如研讨式、模拟式、口笔译工作坊以及“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翻译等。考核上则不局限于期末考试,研究论文形式也有翻译实践报告、实验报告等灵活考查方式。
二、我国翻译硕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设置
根据国务院针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制定的《方案》,课程设置必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以不低于30学分为标准;必修课中的公共课程指中国政治理论和中国语言文化两门课程,另外还包括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最后一部分一般指由学校组织的实践或其他的学术研究报告。《方案》作为大纲对培养单位开设独立课程有指导性文件,以下以中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MTI课程为代表来了解一下该专业的培养内容。
中南大学MTI的公共课程有4门;笔译必修课11门,关于翻译理论和研究有9门,如翻译美学等,其余两门是高级写作和科技笔译;选修课有14门,如法律翻译等;口译课程中和笔译相同的必修课为高级英语写作、中西思想史,不同的有10门,如视译等;选修课与笔译不同的是新闻口译、商务口译、文献翻译。
作为综合性大学,从笔译开设科技笔译等必修课和法律、旅游、经贸、汉语典籍课程等选修课可知该校的MTI偏向于政经方面,将之与同类型的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大学MTI笔译课程设置相比发现具有相似之处,即选修课中的非文学专题数量远远多于文学翻译。如南京大学的笔译工作坊中,非文学类翻译课程有5种,如新闻类、公文类等,另外还有暨南大学的传媒和科技翻译等。因此首先可知这类院校的MTI课程设置对非文学翻译的偏向;其次是对翻译理论课给予了重视,如翻译概论、翻译史等有利于跨科的研究生迅速掌握与翻译相关的重点理论,也有利于英语本专业学生系统地深入学习。
华东农业大学作为开设特色学科的高校代表,MTI分为笔口译。专业必修课笔译为:翻译概论、笔译理论与技巧、应用翻译和文学翻译;口译方向有三门:口译理论和技巧、交替口译和同声传译。选修课中笔译特色专业有4门,如农学概论(英语)、农业科技文献翻译等,其他均为应用型专题翻译,如计算机辅助翻译、法律翻译实践等;口译则开设了一门农业国际会议口译课程,其他为外事口译、专题口译等。
全国不少培养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在综合考虑并参考《方案》和诸多院校口笔译开设的主流课程和自身特色学科后,都积极开设了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笔译课程突出了“科技翻译”,必修课中有8个学分全是英汉和汉英的科技翻译,选修课中文学翻译只占2分;政法大学MTI是以法律翻译为培养重点,外交学院则是政经类,对外经贸大学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课程设置重点不言自明。因此,可以发现大多学校都灵活利用《方案》提供的基本课程,主动做出了调整。
(二)教学方式
《方案》把MTI培养目标定为“高层次、应用型的翻译人才”,表明对该专业的实践应用性的侧重,有高校如中南大学在培养方案中指出“翻译专业硕士暂不要求公开”,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同学术型的翻译学硕士自然有所不同,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外,更多的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下面通过列举一些国内高校的教学方式来做对比分析。
中南大学的口笔译都采用研讨式、模拟式教学,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不同之处是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要求W生至少有10~15万字的笔译实践;口译课堂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实践,要求学生至少有累计180小时的口译练习。另外每周都开设了翻译工作坊。
通过将中南大学与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高校的MTI教学方式对比,发现这几所学校都采用了课堂授课、翻译项目和研讨会以及模拟会等具体形式。如翻译工作坊,即由一群特定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并就某个特定领域、某个具体项目或某个课题进行研究、讨论或从事实践活动的研讨会或系列会议(李伟,2006),这种让学生亲身参与、师生互相讨论的方式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研究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另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项目翻译和去学校合作企业或机构实习,如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同贵州的英特翻译公司合作,建立黔东南旅游局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出真知。
与国外的知名大学如英国的巴斯大学、美国的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等口笔译的教学方式相比,相似点是课堂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实践教学以及培养翻译职业化方向上,国内有些学校的引导力度不够,专业实践的课时很少,大多依靠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找寻相关的兼职或参加相关比赛活动提升实践能力,而国外院校如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会定期组织口笔译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组织学习或实习,通过日常的“校企合作”到达实践教学。
(三)考核方式
《方案》在第五条“培养方案”中提出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但MTI毕业考核形式比撰写论文为唯一形式的学术型硕士更为多样,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字数不少于一万字的项目翻译和不少于五千字的翻译问题研究报告;二是不少于一万字的实践报告;三是不少于一万五千字的翻译研究论文。因此得出结论:翻译专业硕士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结合的学分制,毕业考核形式灵活多样。下面通过举例简单了解国内一些培养单位的具体实施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MTI的所有专业(除了译文赏析和批评、计算机辅助翻译和学术写作)必修课和选修课都采用论文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考查的方式并未采用,同时增设了中期考核,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学习、专业素养、实践技能进行考核。由此可知该校的考核方式较为严格,首先论文和考试的结合表明学校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并重,一般培养院校为了突出“实践性”,不会将论文写作纳入必考内容之一,如中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只对学位论文作硬性要求;其次,中期考核也起着监督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同样,北京大学对MTI的考核也增添了新要求,如学生在每一学期开学后要参加该校组织的英语水平标准测试,不及格者要在第二年或毕业前参加学习获得通过评定;每学期每个月(不含假期)独立完成4000字(汉字)自选英译汉翻译作业;第二年去翻译实习基地参加专业实习活动,并获得指导老师的合格评价。由此可见北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而标准化测试则要求学生要不断巩固英语基础技能。
华东农业大学的考核方式是必修课采用考试形式,考试方法可采用笔试或口试或两者兼而有之,笔试必须有正规试卷或翻译项目实践,口试要有录音记录,最终的考试成绩应按标准评定。选修课允许采用考查形式,可采用笔试、口试或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翻译研究报告等形式,考查成绩记为合格或不合格。该校的考核方式较为丰富多样。
在学位论文考核上各高校也有所差异。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的笔译完全采纳了《方案》中的三种形式;北京大学则对《方案》第一项中“字数不少于一万字的项目翻译和不少于五千字的翻译问题研究报告”做了调整,要求翻译项目为80000字的英译汉时政社科类作品以及5000或8000字的英文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增添了另一种形式: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口笔译实习,并就实习的过程写出不少于15000字的实习报告。因此可以得出,各高校在基于《方案》制定自身的《培养计划》时会作些许改变,如提高笔译翻译字数、口译练习时间等不同程度的要求。
三、我国翻译硕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培养模式的成效
教学设施逐渐健全。因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能使翻译在人的参与下提高质量和效率,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培养单位的重视,并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如北京语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同样,翻译技术和应用、语料库与翻译也成为一些学校的课程。虽然该领域受关注程度有所不同,但发展势头呈良好的态势。翻译教学课程所需的新兴设备,尤其是口译专业,利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实战的学习氛围,有些学校甚至配备笔译实验室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更加创新。该专业经历近8年的发展,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探索并实施了一些有效促师生和同学之间互动学习实践的方式,如翻译项目、模拟式教学、翻译工作坊等。翻译项目是指由培养院系单位承接翻译任务,学生进行翻译后再由老师点评讲授,既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也能从老师的讲授中进一步获得改进经验;模拟式教学也能让学生间接感受真实情景,如口译现场模拟等;翻译工作坊和项目翻译有类似处,也是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练习和讨论的创新形式,其目的是希望通过专业训练帮助学员走入职业的大门(吕雪,2014)。
实习基地陆续建立。为了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很多学校都因地制宜建立了翻译实习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操练,为进入职场做好铺垫。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实习地点为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欧盟口译司,或作为国际会议口译员进行实习;北京大学的实习地点则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总公司、世界知名出版社和世纪同文翻译公司。另外贵州大学结合当地对外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同旅游局建立合作关系,输送翻译实习毕业生。
(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译专业硕士作为偏向实践性的专业应该以职业化为导向,而现今该专业的潜在问题在于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和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毕业生仍然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不能满足高级翻译市场的要求。中国翻译协会发表的2014年《中国翻译业服务报告》指出,翻译服务企业严重匮乏高端人才,多数为薪酬相对较低的高学历年轻群体;企业翻译业务倾向兼职化,不利于保证质量。从该报告可得出加强学生职业化道路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培养中,一些培养单位并未接近或实现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上的问题主要在于未能突出特色课程,而是一味地以市场上缺乏的几种翻译人才为参考,或者开设的实践翻译课程种类过多,造成学生看似“样样通”,实际上“样样不精”。非文学翻译的源语文本如法律、商贸等本就存在一定知识专业性,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对源语言理解充分,还要对要译成目标语的专业术语和用词等十分熟练,因此学校在提供几种实践翻译课程的同时若能重点要求学生精通某一两门翻译,并开设相关辅助中英文课程提高这方面知识,才可能真正增添学生就业的砝码。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MTI(笔译)课程以“航天”领域的科技翻译为重点,南京理工大学甚至将笔译细化分为商贸翻译、传媒翻译、法律翻译等几种专业系别。
总之,翻译的职业化教育并不代表该专业等同于“高等职业”,或一定要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而是要真正实现国家《方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课程设置上不但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培养的毕业生还要符合市场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同文馆的翻译教学及其对MTI教学的启示[D].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何雯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学初探与设想[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刘婷.翻译项目管理与高校翻译硕士教学[D].北京:北京外国语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吕雪.“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之创新与现实意义初探
[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0):130-131.
[5]孙琪.法国精英学校培养理念对我国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指导
[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0):150-151.
[6]王晓敏.贵州大学翻译硕士培养模式之探索[J].考试与评价(大
学英语教研版),2012,(3):18-20.
[7]余振远.市场视角下的翻g硕士(MTI)培养[D].长春:吉林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于艳玲.MTI教育“产学研”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J].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学报,2014,(4):98-101+112.
[9]苑欣,裴正薇.国内外十所高校翻译硕士培养方案分析[J].内蒙
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6-98.
[10]严杰,李婷.国内外翻译硕士培养方案设计的比较研究[J].沈
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89-792.
[11]周亚莉,蒋雪芳.翻译专业硕士(MTI)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38-143.
[12]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
语,2008,(6):4-8+14.
[13]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翻译,2014,
(4):40-44.
关键词:阅读 亲子阅读 早期阅读
一、亲子阅读概念界定
亲子阅读并不是简单的孩子和家长共同地进行识字学习或故事讲述,它是对幼儿展开早期阅读教育的形式之一。关于亲子阅读的概念解释,Whitehurst认为亲子阅读是分享阅读的一种,指在家庭的环境中孩子与父母共同进行故事书或者图画书的阅读,这被认为是认可度最高、引用最广泛的一种概念界定。我国对于亲子阅读的界定,学者们众说纷坛,朱从梅(2003)把亲子阅读界定为:“母亲和孩子围绕图画故事书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分享性个别化的阅读活动”张明红(2006)认为“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张玉红(2012)讲到:何谓“亲子阅读”?它强调亲子间互动的阅读方式,以家庭为背景,在父母和幼儿的共同参与下,围绕着图画书进行交流、分享的个别化阅读活动。陶翠萍(2013)将亲子阅读界定为:亲子阅读是家长与3-6岁幼儿在轻松阅读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讲解、游戏、表演等)对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的认知过程。
从这些概念的不同表述,对于亲子阅读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多是从亲子阅读的主体、方式和内容上定义的,即主体为幼儿或家长和幼儿,方式是有图画故事书或图片、文字作为媒介等,内容为进行的阅读活动或认知学习。对于亲子阅读的定义,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亲子阅读中使用材料的丰富性,方式以阅读为主,还伴有讲解和游戏等参与。对此,不难总结出亲子阅读具有一下几个特征:第一,亲子阅读多以幼儿和父母为主体;第二,亲子阅读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良好氛围中进行,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其环境背景多为家庭。第三,亲子阅读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在阅读中不是以单纯地让幼儿认识某些汉字为目的或者在阅读中学习到何种道理为目的。
二.亲子阅读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万能钥匙,阅读能力可以使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之中收获信息,认知世界,不断学习。在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之中都表明3-6 岁是儿童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期,亲子阅读作为直接锻炼儿童阅读能力的一种形式,对儿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在我国,亲子阅读的价值是普遍得到肯定的。亲子阅读,一方面是“亲子”,一方面是“阅读”,如此阅读形式对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部分国内专家、学者认为早期亲子阅读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家长素质等其他方面也产生特殊的影响。
赵琳(2003)在研究报告中表明,良好的亲子阅读对儿童的思维能力、自信心及整体素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对学习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尤其是为个体后继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季燕(2006)在研究中总结了亲子阅读具有情感价值和发展价值两方面意义:在情感方面,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既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又体验到了父母的爱,是一个甜蜜享受的过程;在发展方面,亲子阅读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和早期书写能力的发展。吴江霞(2012)经过三年陪伴女儿的经验总结及相关研究,从感性上分析了亲子阅读的意义,她指出阅读对于女儿的语言能力、想象力、品格和情商均有促进作用。
三、我国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从宏观上看我国亲子阅读的存在问题:
在国外,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新西兰的教育家赫达维(Holdaway)等人就提出了“亲子阅读(Shared-book reading)”这一概念。之后被推广到许多国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展亲子阅读教育,亲子阅读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展开起步都比较晚,亲子阅读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善。在许多西方国家,亲子阅读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但我国亲子阅读与学校教育的实际联系较少。
(二)从微观上看亲子阅读存在问题:
首先,对于亲子阅读,中国很多家长都已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家长们还存在一定的错误理解,比如:“亲子阅读就是简单的识字”、“亲子阅读就是讲个故事”。其次,家长没有正确的方法来对亲子阅读读物进行选择,缺少必要的指导方法。在吴江霞(2012)总结亲子阅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中,她指出要学会应对电视对亲子阅读的冲击,因为“看电视”和“亲子阅读”是有时间上的冲突的。其次,在参与阅读的对象上看,我国把亲子阅读中的父亲和母亲往往看成一个整体或者亲子阅读多为母亲参与。父亲在教育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地位与母亲不同,这在很多研究证明中都得到证实。父亲作为家庭组成的重要人物,在亲子阅读中起到很大作用。在《爸爸陪我读――父亲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2011)中,调查者通过对父亲和孩子进行阅读的次数、平均时间,以及爸爸给孩子买书的数量,发现父亲在孩子阅读活动中参与程度很低。又经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孩子对父亲陪伴阅读是满怀希望的,父亲陪孩子阅读是深受孩子喜欢的。
在近5年的文献搜索中,可以发现父亲参与亲子阅读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关于重视父亲参与亲子阅读的研究在不断增加,但在中国的家庭中这一认同点并没有得到普及和共识。此外,就亲子阅读研究的不足之处来说,在我国,缺少对于不同角色(如父亲、母亲)参与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在关于亲子阅读的研究中,对于学习汉语的中国和以英语为主的西方国家进行亲子阅读有何不同之处,从汉语文字特点的研究角度进行亲子阅读的研究论著也比较少。
四、对亲子阅读研究的展望:
(一)亲子阅读将对家庭教育的进行产生进一步的积极影响
亲子阅读正是以家长和儿童为主体,两者在阅读中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为家庭教育的方式增加了一个渠道。在亲子阅读中,如果家长采用合理、巧妙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孩子去接受教导,从何产生积极影。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家长们对幼儿的深入了解和沟通,可以树立家长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从而使幼儿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少儿图书馆、社会阅读机构等各文化团体都能够为亲子阅读的开展与推广做出努力
亲子阅读与儿童各类书籍离不开,为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为了孩子们可以阅读到大量的图书,亲子阅读以图书馆或图书机构为依托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这些地方书籍通过借阅的方式得以循环利用。目前,我国的亲子阅读教育还在不断前进发展,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对少儿图书馆进行亲子阅读的服务,以图书馆为载体,积极宣传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绘本阅读也充实了亲子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绘本阅读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加。据了解,在我国各大型城市已经开设了很多亲子阅读服务,但是个别组织机构发展并不成熟,有的机构已经建立起网络联系,但实质上没有真正的实现运转。随着人们对亲子阅读认识程度的不断增加,各类文化团体组织一定会获得较大发展。
(三)农村地区亲子阅读逐渐得到更多支持与普及
在各类研究中,对于我国农村亲子阅读的发展论述还是占一小部分,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有父母和儿童在,孩子们都是国家的希望,阅读的农村等偏远地区开展的脚步也不应慢下来。
(四)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提高亲子阅读的效果
除了家庭,幼儿另外一大生活环境就是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特点都比较了解,亲子阅读如果有一定幼儿园老师的参与,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可能就会少一点盲目性,多一些科学性。这里讲的亲子阅读家园合作更注重教师对家长的方法指导,并不强调幼儿园要干预到亲子阅读之中来。另外,希望通过家园合作的努力,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达到家园的双向影响。比如在幼儿语言活动课程中教师常常会让孩子回到家中把学到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而父母可以在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记录(有专门的笔记本)幼儿言语表达,再将它反馈给老师,或者教师在幼儿园鼓励幼儿分享与爸爸妈妈阅读到的故事,将故事讲给老师们和其他小朋友们听,这样就让亲子阅读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G.J. Whitehurst(1988)Accelerating language development through picture book reading,Development psychology,Vol.24.No.4.
[2]朱从梅.图画书阅读中母亲和儿童的语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张明红.精加工策略在幼儿园早期阅读中的运用.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张玉红.试论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的意义.教育观察.2012.第1卷,第6期:89-92.
[5]陶翠萍.城市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3.
[6]赵琳.儿童早期语言教育与其后继语文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报告[J].学前教育研究,2003,(11):15-18.
[7]季燕.亲子阅读现状及家长指导策略的调查与分析.广西师范大学.2006.
[8]吴江霞.早期教育中的亲子阅读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
[12]望欢.父亲参与亲子分享阅读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电子商务;站内搜索;用户需求
1 什么是站内搜索引擎
站内搜索是指对网站内部信息的精确检索和资源挖掘,它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快速的站内信息检索服务,是网站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俗地说,站内搜索引擎就是一个提供给网站用户的软件,方便他们搜索网站中的信息从而得到想要的内容。
2 站内搜索引擎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的重要地位
2.1站内搜索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网站商品的销量
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网站的每一条信息都具有商业价值,而有限的页面是不可能反映所有信息的价值的。站内搜索因此而成为电子商务网站发展的关键,是网站的核心服务之一。站内搜索效果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网站商品的销量。2008年6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调查研究报告》。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如图1),站内搜索对用户最重要,影响也最大,有43.8%的用户习惯通过站内搜索浏览商品。
如果消费者无法搜索到他们想要的商品,那么他们就会转移到其他网站。因此,拥有高质量的站内搜索引擎对于在线销售收入是至关重要的。
2.2站内搜索引擎是研究网站用户行为的一个有效工具
站内搜索引擎同时也是研究网站用户行为的一个有效工具。通过对网站用户搜索行为的分析,了解他们浏览商品的习惯对于网站有针对性地改进网页布局,进一步制定更为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以及改善网站服务质量都具有重要价值。
3 站内搜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使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搜索引擎已成为人们上网购买商品不可缺少的工具。用户对站内搜索引擎的精确度、速度和便利友好程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好的站内搜索应该尽量满足准确、高速、方便和搜索智能化这些方面的要求。而目前大部分站内搜索引擎,还存在种种的问题缺憾,需要进一步结合相关先进技术发展完善。
3.1用户输入与结果不相符
很多网站通过关键字匹配查询数据库来实现搜索,关键字所对应的数据库字段非常有限。但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输入合适的关键词来进行搜索。他们往往输入的是一些简单的短语,甚至是一句话。关键词错误匹配的情况很多,用户看到的常常是“没有您所需要的搜索结果”或者很多无关结果。例如:输入“礼品行”进行搜索,可能会出现“礼品行业”、“礼品行李”、“礼品行云流水”等大量无关结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是分词不准确。要提高站内搜索的水平,就得对用户的输入进行进一步处理,加入分词技术和智能搜索技术,才能使用户随心所欲地输入,从而提供网站的友好程度。
3.2 搜索速度缓慢
很多网站让用户的搜索操作直接与数据库查询挂钩,这样使网站数据库的负荷很大。当数据库记录量比较大的时候,频繁地查询数据库,查询速度会很慢,进而影响网站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同时有很多用户进行操作的时候,会导致信息塞车,这样用户经过一段时间等待仍然看不到结果,很快就会转移到其他网站选购商品。如何不让用户不耐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加入索引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重要的手段。
3.3关键词中的同音字和错别字得不到自动更正
在网站的站内搜索中输入“挪积压”进行搜索,如果得到的是与“诺基亚”相关的结果,并且提示你是不是要找“诺基亚”。这说明网站提供了搜索关键词的相关词的自动匹配,帮助用户在搜索的时候进行参考。因为已经预先估计到用户可能误拼这个词,因而避免了搜索不到任何结果的糟糕结局。但目前只有极少数的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这一智能化检索功能,大部分网站上输入这样的关键词,会返回“0”个结果,除非更正拼写,才会有所收获。这也是决定网站用户多少的一个因素。
3.4 无法提供主题搜索和热门统计功能
如果搜索引擎根据用户的搜索要求,按照一个主题把与之相关的信息提供给用户,就可以让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他所想要的商品。这就需要优化电子商务网站信息之间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另外,如果搜索引擎具备统计功能,可以统计一段时间内关键字的访问频度,列出热门关键字。就可以让用户知道热门商品,网站也能更好地把握其用户的需求,抓住市场动向,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当前这些智能检索功能在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中都没有得以实现。
4 站内搜索引擎发展所需的计算机技术
4.1 中文分词技术
中文分词技术属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范畴。从语言哲学的高度讲,“词”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到有意义的“语音”的关键过度。计算机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也得从这一步开始。众所周知,英文词与词之间是靠空格分隔开来,而中文词与词之间没有显性的分隔标记。例如对于英文句子I need a cup和与之相应的中文句子“我需要一个杯子”。计算机可以通过空格知道need是一个词,但是没有显性标志使它知道“需”和“要”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词。把中文的汉字序列切分成有意义的词,就是中文分词,也称为切词。“我需要一个杯子”这个句子经过分词后的结果是:我/需要/一个/杯子。
4.2 索引技术
索引是数据库随机检索的常用手段,它实际上就是记录的关键字与其对应地址的对应表。建立索引的目的就是为了检索数据。如同书籍目录,其中指明了章节内容在正文中的页码,方便读者很快查找到内容。使用索引技术提高查询的速度原理也是一样,当数据库的容量很大时,如果要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那么就需要使用特定的索引技术,避免信息塞车。
“倒排索引”是支持提高搜索引擎速度的核心技术之一。一个网页文件要建立倒排索引,需要先抽取它的纯文本内容,然后把文本中的一个个词切分开来,每个词在数据库里对应一条记录。在索引中词作为关键字,后面跟着文件的标识及其位置。例如有3个文件:文件1、文件2、文件3。它们的内容如下:文件1(词1,词2,词3)、文件2(词a,词b。词c)、文件3(词1,词a,词3)。建立的倒排索引就是:词1(文件1,文件3)、词2(文件1)、词3(文件1,文件3),词a(文件2,文件3)、词b(文件2)、词c(文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