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龄化报告范文

老龄化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龄化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龄化报告

第1篇:老龄化报告范文

*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市的老龄问题,*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第2篇:老龄化报告范文

就中国与欧洲老龄化机遇和挑战,先锋企业、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履责进展,会议进行了讨论。同时,就积极应对老龄化和深化中欧合作,本刊同CSR Europe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聚焦“积极老龄化”

CSR Europe联合苏伊士集团、英特尔等近期的《职业生涯再思考:如何应对员工高龄化》报告指出,2012年起欧洲劳动人口开始减少,60岁以上人口年增200万。2030年,全欧劳动人口将减少2080万。在中国,2012年60岁以上人口已达1.84亿;权威部门预测,到2030年将达3.6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4%。

CSR Europe创始人、资深顾问Jan Noterdaeme强调老龄化在欧洲不同国家、地区和产业间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他重点介绍了欧洲“企业2020”倡议下的“积极老龄化”项目进展状况:2012年,CSR Europe联合有关机构发起“积极老龄化”倡议,该年也被定为欧洲“积极老龄化年”。

本刊副社长殷格非在主题发言中介绍了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挑战,认为“企业在推动老有所需的社会问题解决中,将获取新的竞争力”。他列举了健康医疗、金融机构、房地产、ICT和旅游业等行业机遇,并提及中信银行、北京太阳城等国内部分企业的领先实践。

苏伊士集团企业社会责任事务负责人Jacques Spelkens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列举了公司面临的社会责任挑战:应对高龄就业人口、新一轮的智力转移以及作为“企业2020”倡议发起方在“积极老龄化年”期间的履责行动。

英特尔中国首席社会责任官杨钟仁介绍了该公司推动中国社会创新的责任实践。英特尔中国在数年前已开始关注中国老龄化的前沿问题,并组建项目组研究了相关报告。在英特尔看来,跨界合作是应对老龄化在内的社会问题的最佳方式,其“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也吸引了数量更多、模式更多元的老年人项目参与。

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进程,跨界合作正在突破地域的限制。就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确定出具体的合作方向,这正是此次会议的重要目标之一。

CSR Europe项目经理Sara Dekkiche透露,“企业2020”倡议之外,CSR Europe 2013-2015新计划(New Projects)将成为欧洲另一项重要的跨界合作议题。为推进“金蜜蜂2020”社会责任倡议与“企业2020”倡议的合作,本刊、CSR Europe将联合发起“老龄化社会”新议题。

第3篇:老龄化报告范文

正因如此,弗洛里安?科尔巴赫去年8月来到中国。此前,他花了11年研究日本人口变化――该国5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近50%。科尔巴赫现为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营销与创新学副教授,并将领导老龄化与社会研究所。该商学院将牵头组建该研究所,重点研究人口老龄化蕴含的商业意义,而包括公共卫生、建筑和工业设计在内的至少10个其他院系也将参与研究。

科尔巴赫表示,由于拥有14亿人口,中国部分问题与其规模有关,但独生子女政策又放大了这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本在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之前已经是个富国,而中国目前还不是富国。“整个社会体系并未准备好迎接人口老龄化,”科尔巴赫警告称。

去年9月中国政府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与老年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老年市场潜力达4万亿人民币。该报告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消费占GDP的比例将提高至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商机,”科尔巴赫说,“虽然2050年还很遥远,但现在就要采取行动,而企业界对此并未予以太多关注。”他认为,“企业管理者在具体利用这些趋势方面存在问题。管理必然面对不确定性,但在人口问题上,预测确实有用。”

首先是存在老年劳动力。在中国,女性一般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因此企业正在流失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人才。其次,中国目前的预期寿命是76岁,这意味着健康的晚年可期,将导致对“银发市场”商品与服务的巨大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和开发新产品,满足这种需求。

第4篇:老龄化报告范文

德国目前是欧洲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被戏称为“欧洲的养老院”,因此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一直是德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12年10月30日,中德老龄问题研讨会在曼海姆召开,两国近60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德国前劳动部长、我会老朋友瓦尔特·李斯特作题为“德国人口形势发展及其对德国社保体系影响”报告。我会邀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教授对“中国老年人口的居住、健康与照料安排”进行介绍。中德报告人还就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中德养老体制比较、居家养老、城市规划中的老年社区、中医在老年护理上的优势以及养老保障类住房储蓄等题目进行了交流。

德国的老龄化进程从19世纪末开始,持续近百年。德国是“老年社保制度”的摇篮。1889年俾斯麦建立的“养老及伤残险”是现代社保制度的雏形。但随着德国社会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低出生率和寿命延长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进程,德国优越的养老保险体制遇到严峻挑战。多年来德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各界积极探索,并积累了有益经验。这对于“未富先老”且老龄化程度急速加剧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德国的社保改革措施之“李斯特养老金”和“护理险”

2002年,在时任德国联邦劳动部部长李斯特的倡导下,德国进行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社保改革。具体包括削减现收现付养老体系的福利待遇、稳定保险费支出水平和发展新型的私人养老保险。在这一背景下,具有补充性质的“李斯特养老金”计划出台,并成为继国家法定养老保险、企业附加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以外德国养老保险体制的第四支柱。“李斯特养老金”运行方式为投保人或家庭将年收入的4%拿出为“李斯特养老金”储蓄,而国家将对此进行补贴(夫妻每人每年可获补贴154欧元,孩子20岁之前每人每年300欧元)。

德国社保体制上的又一重要改革为1995年强制推行的护理险,规定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都须参加护理险,费率为收入的2%。护理险伴随人口老龄化过程发展起来,对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减轻被护理人员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德国养老新模式之“以房养老”

作为对“李斯特养老金”的补充,德国在2008年推行了“李斯特住房补贴”,即个人或家庭在购买自用住房时,其贷款或储蓄均可得到国家补贴。这项政策性住房金融产品将住房储蓄的手段与养老保障的目的结合起来,受到德国人欢迎。目前约100万德国人签订了“李斯特住房补贴”合同。该计划的核心是,使老年人不必从退休金中支付高昂房租,而在自有住房中安享晚年,或将自有住房出售后支付养老院费用,缓解日趋严重的老年贫穷问题。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德国人传统上以租房为主的居住习惯,开始接受“以房养老”这种模式。

德国社会各界的努力

第5篇:老龄化报告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金制度;东营市

一、东营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东营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东营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同比2009年有很大幅度的增加。据《东营市20102020年人口老龄化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预测,该阶段将是东营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年递增率将超过4%,老年人将会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庞大群体。[1]根据统计数据,东营市近年老龄化发展趋势存在以下三种特点:

(1)老龄化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东营老年人口数量较十年前增长了11.22万,在全市人口的所占比重也由2001年的10.2%上升到了15.8%,仅从增长比例来看,老年人口的增速远高于全市总人口的增速。(2)高龄老人增多:80岁以上人口约达3.2万,占老年人口的10.9%。(3)空巢化突出:目前东营市空巢老年人口14.2万,约占老年人口的48.6%。

(二)东营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征

(1)高速: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1990年~2010年的10年间,东营市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年均增长4.14%,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是总人口的3.7倍。十年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是总人口的3.1倍。[2](2)高龄:老年人口比重迅速提高。近年来,随着东营市对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与监管,我市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因而老年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1990年~2010年的20年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1.65个百分点。(3)高量:本市有老年人的家庭将达到30%。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东营市全部家庭户数量为67.91万,其中,有老年人的家庭户数量为19.10万,所占比例达到28.13%。较2000年,有老年人的家庭户比重上升了12.1个百分点。(4)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农村高于城镇。2010年,东营市城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71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7.13%,乡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43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1.59%。与2000年相比,城镇老年人口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乡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3.55个百分点。[3]说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农村高于城镇,且推进的速度更快。

二、东营市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断档缴纳养老保险现象日益突出

(1)养老保险必须交足15年才能生效,65岁以后可以领取相应的退休养老金,而根据报告显示,东营市平均人口寿命是72岁,所以,大多数人对养老金制度有着一定的质疑。(2)伴随着市场体制的改革和全球化经济的盛行,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和城市人口工作变动的机会更加频繁,导致大多数人不能保证连续在本市缴纳养老保险,于是,相当一部分被政府国库吸收了。(3)中国目前还是以现收现付的方式为主,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人员的缴费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2005年,我国每6.1个劳动力供养一位老人,到2025年,这一赡养比会变成2.51,而到2050年则是1.6个适龄劳动力赡养一位老人,2020年代中期起,我国会每年增加1000万老人,而失掉700万名劳动力。[4]以此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的养老金支付将更加严峻。

(二)养老金覆盖面仍然比较狭窄

近期,随着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号召,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新农保”制度在我市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未能参保,弱势群体比例仍居高不下。

(三)养老保险基金在筹集上缺乏法律保障,筹集方式不够规范

目前,东营市各地区、甚至油田和地方的筹资等级、比例有所差别,造成了各区域之间负担水平悬殊,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保障,拖欠、逃缴或少缴统筹金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我在市资金管理上仍存在着漏洞,使得筹集的养老金经常被挪用,不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也助长了保障部管理人员的腐败因素。

(四)养老金监管存在漏洞

尽管在我们的个人账户上能够看到个人缴存的记录,但是统筹的部分依然透明度不高,因此可能会埋下的祸根。东营市养老保险体系没有规范到立法的层面上去,导致力度不到位,仅仅依靠制度去维持,会使执行力度和工作效率打折扣。

三、完善养老金制度的几点建议

(1)要积极推动东营市养老金专业化经营。建立良好的养老金纠错机制,避免缴款的多缴、重缴等错误,保障受益人资金的安全,同时拓宽专业化经营领域,实现利益最大化。目前,养老保险公司已经成为企业年金市场的领跑者和推动者,约占法人受托业务量的90%。今后,随着各项政策调控的不断完善,发展途径将越来越宽。(2)做实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险的负担也逐年加重。我们可以将个人缴费的8%部分做实,进入个人账户,而让企业缴纳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为当期养老金支付填补空缺,分担政府重担。做实个人账户后,尽管记入个人账户的比例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但基础养老金月缴标准也由月平均工资的20%调整为30%。因而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不会降低。[5](3)实行养老金信托模式。随着我国金融意识的普及,信托以其管理成本低,法律保障安全可靠,保值、增值、收益性高的优势,在多个省市开始铺开试行,我市也应积极参与。对我市来讲,市民把辛苦赚来的钱存入个人账户,而让社保局去投资,我们仅知道各市、县、区的总现金账,而详细的用途却全然不知,投资回报率更是无从查起。与其接收不透明的投资和管理,不如实行个人信托,自行处理投资回报。(4)建立以房养老等新型模式制度。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以房养老试点,东营市也应开展试点,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要。首先,可以在我市推广新式的养老观念,改变传统旧思想,把思路灌输到更多的家庭,打开以房养老市场。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与资产评估机制,让“以房养老”公开化,公正化,市场化。让金融行业放低身段,让民间资本自由渗入,不再设置行业准入门槛,让更多老龄群体享受到“以房养老”的实惠。(5)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养老金法律制度。现阶段,东营市应更加大力度,全方位的实行管制。细化到问责制,惩罚制,明确法律条文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依,为未来稳定、完善、健全的养老体系做好全面保障工作。参考文献:

[1] 东营劳动力人口比例超过75% [N].黄河口晚刊,20115.

[2] 曹连峰.东营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分析[DB].社会科技统计科,201212.

[3] 经济发展局.东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农村高于城镇[N].市统计局,201212.

第6篇:老龄化报告范文

“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9.7亿,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人口的总和”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报告《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指出,随着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到201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2030年这一比例升至24%,到2050年,将近1亿的中国人超过80岁而同时期的劳动力人口比例会下降约18%至35%。

就如同前文所说,35年后的人口比例是一个成年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需要赡养2个老年人,如果还包括未成年人的抚养在内,下一代中国人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将可想而知。好消息是:这么重的担子不用我们来挑,坏消息是35年之后压在年轻人身上的重担很可能就是你我。中国传统文化中依靠子女来赡养晚年的局面恐怕不得不打破――不是因为孩子们不尽孝、也不是因为他们太忙,而是独生子女政策很可能让他们今后面对“4-2-1”问题,一个成年劳动力注定无法同时赡养父母加四个祖父母。出于需要,政府或许愿意替他们抚养子女,像日本现在的政策那样,鼓励多生育以增加未来的劳动人口供给。

除了注定无法改变的人口大面积老龄化之外,给当前中年人走向“幸福晚年”填堵的,还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甚至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汹涌而来的老龄化浪潮

老龄化比我们想象的要来得快。尽管这样说像是种威胁,但事实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大批人口在迅速投到生产建设的第一线、人口红利发生效果的那一天起,就预示着有一天成为需要赡养的老人的数量会大幅增加。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现代人口学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就可以称作人口老龄化。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因此中国从2005年开始就可以算作是走进人口老龄化阶段。

“中国正处在加速老龄化的前夕”人民大学教授杜鹏提醒道,“我国在50和60年代分别有两次人口,受其影响,中国将在未来进入集中老龄化阶段,2010年到2012年期间是第一个老龄化高峰,第二次高峰将在2023年左右开始。”

第一个老龄化高峰的人口对象,正是目前领取社保养老金或是准备领取的一代,也就是说,在未来两到四年间,社保养老金还会面临第一波集中的领取高峰。

此外,杜鹏还介绍,我国现在的抚养率在43%~44%左右,小于50%,正处于劳动力负担较轻的阶段。在60、70年代时,抚养率约为70%~80% ,进入90年代降到50%以下;而到了2030年左右,抚养率又将超过50%。劳动力的抚养负担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迅速加大。

与抚养重担相对的是劳动人口的减少,UBS报告《Asian Structural Themes》指出:从 2015 年起中国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因此面临劳动力短缺。而中国的消费者日趋接近中年(中值约为 34)。同时,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和政府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十年将趋于明显。

通常,人口结构变化至少将通过三个渠道影响政府的财政状况:政府税收、退休金支出及医疗保健支出。劳动力增长且抚养率下降的情况下,下一代人纳税来满足上一代人的退休金需求的机制运作良好,但如果劳动力增长显着放缓或是下降且抚养率上升,情况就不同了。

一环接一环的“为前人付帐”

日本曾经有以年轻人为主,不加入保险、不缴纳保险的情况急剧增多。除职员外,2004年日本其他人员的养老金未缴纳率达36.4%,这主要是此前日本采用征缴方式进行养老金运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政府计划快速提高保险费率,削减支付金额。这样一来,将造成不同代人之间的不公平待遇,因此出现了年轻人不愿“为前人付账”的局面。

来自东京学艺大学的铃木亘的研究表明,日本的经验可以为同样以征缴方式为主的中国提供借鉴,如果用现有缴费去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使个人养老金变成“虚拟帐户”,逃避交纳养老金的现象就会存在。《银发中国》的作者也警告说,“现收现付制依靠现有劳动力为社会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如果银发中国还不是非常富裕,那么届时中国工人的微薄工资将难以支撑一个老龄社会的养老负担。”

资产管理公司美国普信集团的副总裁林弈介绍说,同很多国家一样,我国的养老金帐户也没有查询功能,企业和个人缴纳的费用虽然都在个人名下,但无法像银行帐户一样随时查询或进行支配,因此个人会对这个“帐户”缺乏信任,加上恨过国家的经验证明,“这不一是个最好的制度,在一些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已经产生了问题并且在进行改革,这些国家人均富裕度更高但仍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养老政策中有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也就是所谓的“三大支柱”中,只有基本养老保险是在国家法律强制下执行,杜鹏指出,现行养老机制仍旧存在很多漏洞:

1、 国家现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仍不高,在老龄人口和城市几乎持平的农村尚未建立有效的养老机制。

2、 现行的养老金并不能完全保证人们在退休后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

3、 针对慢性病的医疗保险出现了空缺。有限的养老金,在不保证原有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还要负担慢性疾病的长期支出风险。

模糊的养老金帐户资产、可能被透支用于赡养上一代人、有限的养老金水平,这就是摆在你面前的事实。

资产“缩水”危机+投资机会减少

《Asian Structural Themes》报告指出,老龄化带来的相关支出激增将给个人储蓄和财政赤字带来较大压力;劳动力和熟练工紧缺会导致收入分配从利润流向薪资,恐将带来通胀压力。在即将到来的连续两次老龄化中,储蓄式养老方法已经将这些“养老金”推向了缩水的边缘。

目前看来,全球性的通胀如果持续,养老金的购买能力将降至更低水平,而数据表明,亚洲的年金及退休金渗透率低于全球。

造成这样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下:

经济欠发达,可支配收入较低,导致年金和退休金市场落后。

许多亚洲人不在企业结构中工作,退休年龄对其而言没有意义。

即使对于那些在企业结构中工作的亚洲人来说,以前亚洲的人均寿命较短,很多人在没有达到退休年龄时就已然去世,因此能够在退休后享受很多年退休生活的人更寥寥无几。

家庭规模一般较大,由家庭承担养老责任。

亚洲的政府老年社保网络覆盖范围较小。目前,只有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有政府出资统筹安排的退休金计划。

养老的问题只能依靠政府+个人的力量来共同解决,除寄希望于政策的改变外,最重要就是个人如何使养老资产增值的问题。如今,见过了股票牛市的投资者可能认为很简单――只要再有两个大牛市到来,就可以实现足够收益率的梦想了吧?

事实不然,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仰仗于此前半个世纪全球性的劳动人口增加和抚养率低的事实,在西方主要发达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全世界的经济增长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金砖四国”乃至“金砖十一国”之所以受到全球投资者的极大追捧,就是全球的投资需求仍然旺盛但有投资价值的经济体却越来越少的原因,或者说,能保持一定增长或一定投资收益的经济体已经越来来越少。当亚洲进入全面老龄化之后,全球性的投资机会将会更少,保持稳定的投资收益将会更难。20年后,在全球的版图上,还能划出几个经济增长超过10%的国家和地区?

你还没开始准备?

如果你将个人养老完全寄希望于国家政策或是企业行为,恐怕是过于天真的做法。研究数据表明,包括当事人在内的社会并对未老龄化的威胁做出足够的应对措施。

瑞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尽管认识到了老龄化的重要性,但在决策者对老龄化趋势的重视与其所在企业的实际行动之间还存在差距(见下方调查表)。2007 年3 月,麦肯锡访问了全球3693 名公司决策者(其中37%为首席执行官,其余为C 级决策者或董事),结果表明,虽然受访者中有71%认为发达国家老龄化在未来几年将对全球商业产生非常重要或重要影响,有54%认为老龄化将对其公司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但只有30%的受访者采取积极行动应对。

有人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既然养老金是社会性的问题,就应该交由社会来解决,个人无需为此过分操心。刚刚遭遇的全球次贷危机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全世界的金融机构似乎都受到了影响,但最惨不过贝尔斯登,百年老牌毁于一旦,那些在去年此时还在媒体上夸夸其谈的分析师、投资银行家们,今天即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尽管行业协会在敦促华尔街接收这些员工,但大环境注定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很难再就业。即使这是小概率事件,但你愿意成为其中的牺牲者么?

现在又回到了我们开篇时的那个问题:20年之后,你将如何度过自己的退休生活?

第7篇:老龄化报告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积极老龄化

一、引言

从1999年开始中国已经悄然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高达9062万人,比例达总人口的7.1%。2011年全国人口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21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35%。国际上通常将年龄在60岁以上人口比例10%以上,或者将年龄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7%为标准,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标致,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由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强,在这个状态下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了“未富先老”的状态,这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同时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征,老龄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热切的关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解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究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基础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

1、对劳动力结构和劳动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减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从而引起未来劳动力绝对数量的供给不足。我国目前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已超过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度。联合国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劳动力的年增长率,2000年已下降到0.93%,到2050年将降到0.42%。21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每年将平均减少100多万,这必然对生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对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消费及需求的波动,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从宏观来看,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会引起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使得社会总的消费负担变重。从家庭微观角度分析,家庭中老年人比例增加会使家庭中劳动人数减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家庭内的人均消费水平下降。在总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的老龄化会促使整个社会的人均消费水平下降。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护理及医疗保健等产品的主要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特高,老年人对旅游、心理咨询、家政服务等消费需求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这些对于现有的消费结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根据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储蓄倾向存在较大差异,劳动年龄阶段为退休而储蓄,储蓄率高,老年阶段则储蓄率降低。从我国现状看,老年人的储蓄率低于整个人口的平均水平,而且随着年龄的提高,储蓄率不断下降。因此,人口老龄化会抑制储蓄率提高,降低总储蓄水平。同时根据经济理论,储蓄等于投资,储蓄的减少则相当于投资减少,从而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筹措养老基金,强化储蓄养老,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来源。

4、对财政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养老负担增加明显。1982年我国每100个劳动人口只需负担8个老年人,2000年要负担10.6个老年人,2025年负担18.5个老年人。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9.4,同时,我国退休职工将超过1亿,每年支付退休费用将达到18万亿人民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0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替位》报告中的测算,我国养老基金中的统筹部分在未来30年里将出现年均1000亿元左右的赤字。然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很多农村居民没有被纳入养老体系,目前养老制度只覆盖了全国15%左右的人口,远远低于世界劳工组织规定的20%最低线。农村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机制,这意味着,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压力相对于城镇更为突出,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

三、结论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人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该研究主题具有长期性的社会意义,同时也颇具有学术价值。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对我们的社会保障能力构成挑战,另一方面又是社会进步、人类寿命延长的必然表现。如果重视老龄化问题,积极和主动地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重视老年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帮助他们改善参与社会的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则可能发挥老龄化其正面的积极功能,实现人口老龄化的框架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如冰.《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亚研究院,2010;5

[2]付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月28日

第8篇:老龄化报告范文

1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口控制的问题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的统计,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这种生育率的下降让我国13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整整4年。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发展也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美国《纽约时报》指出,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太快,从而飞速经过了这个原来西方社会可以建立起一个中产阶级的时间段。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根据我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l世纪中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而且这种人口老化趋势也超过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的人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综合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的。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老龄化是截然相反的,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完成之后经济达到高度的发展水平之下才出现。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区域失衡的特点。我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自西向东呈阶梯上升,地区间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8%,其中上海达就到11.46%。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区仍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老龄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它也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那么,13亿人口大国的养老问题该如何应对?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众多人口学学者都提出通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缓解这股银色浪潮的汹汹来势。但是,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却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我国养老保障的短缺金额到2010年将达1 100亿美元,而未来30年内将会出现3.7万亿的资金缺口。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研究报告《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中指出,即使在我国的城市也有近一半的劳动力人口享受不到公共养老体系的保障。全国职工有近3/4的人没有任何退休保障。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基金的运作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现收现付制,即是用现在工人的税来养活目前的退休人员,不做任何基金积累。虽然,目前我国正努力促使“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养老基金仍然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到2004年,我国全国养老保险欠费达到了450多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许多省市都面临着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情况,甚至是积累亏空。加之农村养老问题也日益提高到政策议程上来,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2 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根据西方人口学理论,只有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才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取决于上述两种因素。其中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双向和分段的,死亡率初期的下降会导致人口年轻化,而后期下降则会促进老龄化。但是生育率的下降则会直接促使人口的老化。所以,生育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对于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根本原因,许多西方人口学家则认为是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所导致。所以,人口的老龄化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同样也是受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影响。其中生育率的下降则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而这种生育率的下降正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便大幅下降。根据《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可知,我国2002年的出生率为12.86‰,比1973年的出生率下降了15.21‰,而我国少年人口比重也急剧下降,从39.7%下降到24.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并不完全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因为即使没有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老化。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却是中国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3 新时期人口政策调整的思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总和以及生育率都被控制到了更替水平以下。然而,就在我们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我们也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因此,我们在积极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外,还应该重新审视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为其注入新的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1 “控制人口数量”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两手抓

经过30多年的人口控制工作,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降低到了1.8,显著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这宣告我国人口的成功转型。尽管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惯性等因素作用,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长一段时间,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预示着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我国人口政策应该逐步重视“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矛盾,是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所在。具体的做法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生育率过低的地区有计划的放松可生育二胎的范围。目前,我国的生育率转变在农村地区还是不充分、不彻底,生育率水平普遍比较高;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生育率水平却过低,如北京和上海,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0以下。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在生育率高的地区仍然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而在生育率低的区域可以适当放松,刺激生育率回升,以达到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目的。2004年上海市推行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条例扩宽了可以生育二胎的人群范围。条例推行之后,上海并没有出现申请生育二胎的,市民的生育意愿也并未因此改变。相关调查表明,上海市民生育观念上逐步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市民在生育问题上都会全面考虑事业发展、经济负担等因素。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认为,新的政策是在人口数量控制和缓解老龄化之间找出平衡点,这有利于调节人口结构。根据上海的调整情况,我们可以预示,通过调整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是可行性的。

3.2 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来源的基地,在总体人口中处于核心地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所占比重的大小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缓解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的形势,国家的人口政策重心应逐步转向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主,必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出,鼓励全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办学,并从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来丰富劳动力资源,增强单位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出生人口素质,重视出生缺陷和残疾人口问题,降低新生婴儿的死亡率。这对保证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3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既要以儿童、老人为出发点,同时也必须关注成年人问题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政策对象进行调整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长期以来以婴幼儿、老人为主要出发点,较为重视儿童成长和老年人问题。但是,从人口发展是动态的,今天的成年人群体也就是明天的老人群体。因此,出于对问题前瞻性的考虑,现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成年人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失业现象严重、下岗人口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尤其应该把人口充分就业、劳动力充分利用作为制定人口政策的出发点,把增加就业人口规模作为政策目标,保护劳动年龄人口的个人利益。

我国人口老龄化热潮既是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也是具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制度根源。解决老龄化问题,既靠我们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要求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客观地对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 顾宝昌. 综论人口态势——与实践的对话[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 周皓.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J].人口与经济,2000(5)

4 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第9篇:老龄化报告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 经济 现状 对策 措施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增长速率也明显降低,这必然导致人口老龄化。在国家综合实力并不十分发达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压力,同r还会影响到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针对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制定相应的战略性决策是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不容忽视的话题。

一、老龄化社会现状

一个国家或该地区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0%以上,以及年龄超过65岁的人口占总数量的7.2%以上,即被认为是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判断指标如表1所示。

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结果看出,目前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其中14岁以下的人口约为26500万人,占总人口的20.3%;15岁到64岁之间的人口数量为94196万人,约占72%;并且65岁以上人口约1005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7.7%,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到2015年为止,我国人口年龄超过60岁的超过15%,预计到2040年底,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将达到25%,这预示着我国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二、老龄化社会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大,也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生产效率较低

劳动人口的数量以及所占人口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慢,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大多数家庭出现了独生子女现象,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开始出现了劳动力不足问题。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年轻有斗志的年轻人,老龄化人口更趋向于安逸的生活,缺少创新的激情和活力,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西方学者研究发现,劳动者年龄和生产效率有明显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当劳动者年龄超过45岁时,尽管工作经验丰富,也会存在体力和脑力方面的不足,影响生产效率。

(二)养老费用增加,财政分配不平衡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以及社会福利待遇的提高,政府将会继续加大养老金、退休金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险支出费用。然而大部分老龄化人口已经失去了创造生产价值的能力,这样养老保险的支出更多的来源于国家的各方面税收,大量的养老费用支出将会进一步影响国家的资金分配。对天津市南开区的调查数据是:南开区在职员工福利总数为2370万元,人数为17000人,而退休人员费用为24460万元,人数为18700人。调查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费用的增加已经超出了国家的预计范围,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平衡。

(三)增加子女抚养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预计到2050年时我国人口比例将会出现4:2:1的模式,即一个成年人将面临着抚养六个老人的义务和责任,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现在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子女抚养老人的负担,但从长远角度看,这将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此外,随着抚养负担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道德方面的缺失,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子女抚养费用的大量支出也会影响家庭的和睦。

三、人口老龄化应对措施

社会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如何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类问题,是保证国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家庭团结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

尽管从解决老龄化问题和群众意愿的角度出发,应该鼓励人口生育,降低老龄化人口比例,即适当放宽人口生育政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人口基数仍然很大,而且人口政策是一项缓慢发生效应的政策,政策一旦失误,也将产生巨大的惯性,长时期难以挽回。因此,从社会经济的长远考虑,必须长期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人口才可能在未来实现长期的零增长。

(二)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

虽然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但国家政府制定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对于大多数老龄化退休人口,国家丰厚的养老保险金完全可以确保他们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引导老龄化人口健康消费意识,通过发展老龄化产业,可以进一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老龄化产业,可以从生活的各方面着手,例如发展针对老龄化人口的医疗服务行业,政府可以针对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以及老年人衣、食、住、行服务机构。引导、鼓励老龄化人口的消费,并带动一些新型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些新的就业机会,这不仅提高了老龄化人口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由此可见,国家大力开发老龄化产业,鼓励社会兴办养老事业,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延长退休年龄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已经提高到73岁,远高于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63岁。现如今,我国仍是实行的男性退休年龄60岁,女性退休年龄55岁,并且还存在多数职工提前退休的现象,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实行的退休年龄偏低,造成一些员工在还有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就远离工作岗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该地区的生活水平,延长职工退休年龄。根据我国养老保险政策,退休后的福利待遇是由工龄来决定的,工龄越长,退休后享受的福利待遇越好。延长职工退休年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老龄化人口的资源优势,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能保证退休职工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对于延长退休年龄,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例如规定男性65岁退休,女性60岁退休,对于快要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以安排到非一线岗位,选择一些劳动强度比较小,危险系数较低的岗位继续从事相关工作。延迟职工退休年龄,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根据岗位的不同,还可以把部分退休的专家组织起来,担任企业顾问或提供咨询服务。

(四)完善国家养老设施建设

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作为政府要积极应对,在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老龄化人口的服务设施建设,让老龄化人口享受到美好的晚年生活,同时也能减少子女的生活负担,从长远角度看,这也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家对于老年人住宅及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完全,大多道夏耆嘶故歉多的居住在比较高的建筑上,对于行动不便的老龄化人口来说,存在上下楼困难,并且多数建筑并没有考虑到老龄化人口安全方面的问题,例如:地面未经防滑处理、电梯内未设置扶手等。针对该现象,国家应加大投资力度,为老龄化人口建造专门的住宅区,实行无障碍设计原则;充分考虑老龄化人口的生活习惯,室外设计便于活动和交流,并且应配备健全的医疗设施和生活服务保障设施,确保老龄化人口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加大对老龄人口的教育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去学习,去接受教育。接受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开拓眼界,更重要的是学为己用,并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人的教育水平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周围的人,提高老年人的教育水平,也是提高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上海市共成立老年教育机构280多所,教育机构数量较2011年增加了177所,受教育的老龄化人口增加了5.7万人,老年教师增加了560多人。通过上述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开始重视老年人的教育工作,通过教育的方式,提高老龄化人口的文化水平,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六) 其他方面

及时落实有关政策,提高老同志待遇,例如:每逢春节、五一、中秋节、十一等重要节假日,笔者所知处福利科负责为原子能研究院广大离退休职工发放福利费。开展走访慰问工作,为老同志送温暖,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是表达组织关怀的重要体现,是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的必要方式,包括住院病号慰问、生日慰问、节日慰问、困难职工慰问、异地职工慰问等。另外通过组织参观游览活动,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等。

四、结论与展望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老龄化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并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老龄化人口还会进一步增多。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劳动力不足、养老保险设施投资较大、增加子女负担,影响生活质量等。但人口老龄化是国家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针对社会人口老龄化,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老龄化人口的优势,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不必害怕,只要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人口老龄化引起的一系列不利现状都会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