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

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

第1篇: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胜任力;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将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更好的适应了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笔者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引入口腔医学生的本科培养模式之中,并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精英培养新模式。

1 胜任力概述胜任力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competency”,其原意是能力、技能。被誉为“胜任力研究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1973年最早将胜任力的理念引入学术界[1]。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随着之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拓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除人力资源管理外的其他领域。

从大学口腔医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绩优者所具备的可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是判断一名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就应该着重培养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站在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培养其胜任力,从而确保受教育的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进入某一行业的胜任能力[2]。

2 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特点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与企业员工的胜任力培养截然不同,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同时今后还要面对口腔医疗临床实践,因此除注重对学生的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同时注意对学生抗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培养出术业有专攻而素质全面的口腔医学生。

笔者认为学生的胜任力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表现在外的表面层,体现在口腔专业知识技能、思维集中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这些知识、能力与行为易于被培养和评价;二是潜在层,比如发散型思维、挑战风险的意愿与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相对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可以被认为是人的“潜能”;在潜在层与表面层之间还应该存在着一个中间层,中间层的胜任力介于表象和潜在的能力之间,这之间的能力就是本科胜任力培养的着重点,比如口腔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3]。

3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应当侧重学生中间层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口腔医学生胜任力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1 对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要拥有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就必须依靠创新性人才。口腔医学生虽然仍处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积累,但也不能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即便是口腔医学生阶段的创造活动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颖产物,他们的创新可能很多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但就学生个体历史而言却是具有首创的意义。

3.2 对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口腔医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有相当部分从原有的理论研究或创新型人员转向产业一线的应用型人员。产业应用型人员需要能够很好地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胜任这类应用性工作,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口腔医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实施,使口腔医学生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善于将书本知识或其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4]。这样培养的口腔医学生才能真正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了,才能使高校成为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有利推手。因此应当在本科阶段多举行有创新意义的竞赛、活动等,鼓励口腔医学生进行大胆的摸索。

3.3 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医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为人类的生存与安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们的心目中,医生一直是一个恪守誓言、富于同情心、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于民众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人们也一直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会通过医学教育传承给医学生,医生在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实践中会秉承与践行这种价值观和责任感[5]。然而,近几十年来,社会常常谴责医学界偏离了职业精神、违背了伦理规则。因此,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职业精神及医风医德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出医技精湛的医生,更要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仁者。

4 基于口腔医学本科生胜任力培养的实践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具体如下。

4.1 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胜任力的培养,全覆盖胜任力内涵首先,打破以前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分离的模式,创建“一贯制”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在培养全程中引入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早期接触、反复接触临床教学改革等,加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胜任力培养。

通过引入早期接触、反复接触科研环节,培养创新理念和能力,并实行了创新班主任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多段式”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等项目,并开设科研设计训练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应用等职业发展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根据国情、校情,循序推进教育国际化,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通过建设国际化口腔专业全英文课程、邀请国际医学大师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国际交流营、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等举措,营造教育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树立成就导向、接受国际先进学术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各方面胜任力的培养搭建了国际化平台。

4.2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胜任力培养组织出台口腔医学各科实践教学标准。依托四川大学新增的“实践及国际课程周”课程,设立了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提升、国际视野拓展、社会实践锻炼四大教学模块,保证参与学时的个性化选择,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多段式导师制及创新班机制,由各科学术带头人牵头、优秀的导师指导,自主开展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国家及学校“三大实验计划”,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组织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林则杯”口腔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创新思想和持之以恒精神;通过“三馆一廊一杂志”即:“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标本陈列馆”、“图书馆”、“华西口腔校友长廊”、“《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学生采编部”的持续建设工作,同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医院为平台建设示范实习、实训基地,训练了学生的医疗技术,更是强化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口腔医疗岗位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习范围。兼顾口腔医学生的职业特点,除在常规的业务科室轮转外,还在消毒供应室、制作中心等科室实习,实现口腔人才的全面发展。

4.3 弘扬医学职业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胜任力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向医学科学、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6]。在教授临床技能的同时抓好实习医生的医德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全面完善自己,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7]。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设了临床前技能培训课程,完全模拟临床实景,同学们通过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体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接诊患者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以医生的身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实习接诊过程中,时刻重视对实习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最广泛、最基本的途径。

5结束语

对于我国医疗事业单位来说,每一名口腔医学生都是各个高校培养的“产品”,而评价这

个“产品”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其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及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三个要素,并总结了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国口腔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D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J].AmPsychol,1973,28(1):1-14.

[2]胡颍,徐刚.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07(3):179.HuYing,petence-basedabilitycultivationforcollegestudent[J].ChinaCollectiveEconomy,2007(3):179.

[3]贝.胜任素质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98-101.ChuBei.Anenlightenmentofcompetencetotalenttrainingincolleges[J].J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Edition,2008,30(5):98-101.

[4]郭朝晖,曹欢.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12):102-103.GuoChaohui,CaoHuan.Cultivatinginnovativecollegetalentswithcompetenceasthefocus[J].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2011(412):102-103.

[5]徐龙.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94.XuLong.Aprobeintotheeducationandadministrationofcommunitygeneralpractioners[J].AppliedJGeneralPractice,2006,4(6):694.

第2篇: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

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应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的需求,达到口腔医学实践中的专业规范要求,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应建有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口腔模拟诊室、口腔颌面放射实训室、口腔解剖实验室及标本模型陈列室、口腔实验准备室等,引入临床牙椅、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和训练,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场地面积与设备数量应与学生人数相协调,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基地要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内或附属医院建设口腔模拟诊室,配置临床牙椅和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训练专业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加强校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院合作、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实行共建共管、规范开放、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实训教学资源[4]。这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形式,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又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训基地向生产化、市场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5]。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和实、见习任务,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学生第3年在实习医院进行1年完全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认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技能,培养良好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应在二级甲等以上,有足够的师资、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和满意的就诊量,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校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和实习生规章制度,建立由医院分管教学领导、科教科、临床科室专人负责的实习教学管理和监督小组,校院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调和共同督促实习教学,定期进行实习生理论和操作转科考核,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学校定期派资深教授到医院对实习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指导和评价[12]。

第3篇: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

(一)教学方法。整个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提前一个星期公布读书报告会主讲人名单,报告内容为导师和/或专业学位研究生拟定的临床问题。第二步:研究生带着问题广泛阅读中英文相关的教材、专著、文献(外文文献不得少于总文献的1/2)。针对临床病例讲述其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等相关内容、重要的专业英文词汇、临床思维诊治过程、最新进展等。第三步:每周三,每次3-5名学生以幻灯片形式进行汇报,每人20分钟。主讲人汇报后,参会研究生结合自己的临床知识体系充分发表各自意见,并在出现分歧的关键问题上展开讨论,最终使每个人形成对该临床问题的全面、系统的认识。最后由导师进行总结讲评,启发大家学以致用,不断改进临床工作。(二)评估方法。第一学期结束后,对2011级学生进行面试,面试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知识、病例特点的总结提炼、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计划、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英语专业词汇6个方面。以同样的方法对2010级第一学期未接受“三阶梯教学法”的学生面试。然后两组成绩进行比较,学生面试成绩百分制。(三)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学生面试成绩(x±S)表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用两组比较的t检验,检验水准取0.05。

二、结果

结果显示,接受三阶梯教学法的学生在病例特点的总结提炼、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英语词汇3方面均明显优于未接受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诊疗计划方面的评价亦好于未接受三阶梯教学法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理论知识的考核方面,两个组并无明显的差别。见表1。

三、讨论

第4篇: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

组织志愿者专家队伍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以下简称“西部行”)公益活动的项目内容之一。此外还有开设医生培训班、口腔健康教育课,提供免费进修机会等。

据活动发起人和组织者、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介绍,西部行活动始于2007年9月,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提升西部地区人群口腔健康意识,并为西部地区培养一批口腔医疗骨干,进一步解决西部地区看牙难问题,进而推动当地口腔医学发展,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

5年间,西部行活动已走过内蒙、广西、陕西、宁夏、云南、青海、贵州等省、自治区,甘肃省是2012年9月底启动的第八个省份,也是西部行活动接下来一个年度的重点服务地区。

5年间,他们不断汇聚全国口腔医学界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源源不断地输向西部;他们脚踏实地,不断摸索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西部口腔健康促进与发展之路;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证明,这条21世纪的口腔健康“新”之路值得奉献与坚守。

都是观念惹的祸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但凡得过牙病的人,都会对这句俗语有深刻体会。这其中不仅蕴含了口腔疾病发病时难以忍受的痛楚和其由量到质逐渐演变的发病过程,也反映出我国民众普遍存在的“不痛不看病”的心理。而王兴教授更深刻地指出,这背后折射出了我国居民口腔健康观念的严重落后。尤其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落后不仅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30年改革开放,从第一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到第三次,从全国约70%的人不刷牙,到70%的人刷牙,且其中的20%使用含氟牙膏,并形成正确的刷牙习惯;从全国上下只有几家寒酸的口腔专科医院,到如今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地市县都设立了口腔专科医院,民营口腔医疗机构随处可见;从5000多名口腔医生配备到如今近20万人的口腔医师队伍,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观念、口腔医学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进步固然值得欣慰,但王兴教授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达到29%,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成人和老年人龋病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而牙周健康率只有14.5%和14.1%,更有37%的成人和86.1%的老年人牙齿缺失,全口无牙的老人达到6.8%。

口腔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口腔医生人均数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且口腔医学发展城乡差距大、东西部差距大。

另外,王兴教授指出,我国大部分民众认为口腔疾病只影响进食、说话,正是这有所偏颇的观念,造成了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轻视。他强调,口腔的营养条件、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合细菌的大量滋生,如果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口腔卫生环境,很容易“病从口入”。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疾病并非只是局部疾病,它还关系着全身健康,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许多全身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甚至会对孕产妇及胎儿产生影响,导致早产或低体重儿。

以上种种,都在证明一个问题:转变传统观念迫在眉睫,逐步提升广大民众的口腔健康意识至关重要。而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之高、波及范围之广,决定了这一工作需要全国口腔医学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培养老百姓身边的专家

“有数据统计:我国龋病人群就诊率仅为10%,也就是说有90%的人得了牙病而没有来看医生。可就是这10%的病人,就让各个专科医院、口腔门诊,甚至私人诊所都忙得一塌糊涂。”王兴教授指出,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因此他认为,我国口腔医学界目前最紧迫的难题就是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建立起高水平的口腔医学队伍,满足人们逐步增长的健康需求,满足整个口腔行业的迅速发展,更满足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华口腔医学会一直是发展我国口腔医学科学的重要社会力量。自1996年成立起,学会一直积极利用自身的平台开展活动,通过大量的宣传、培训、普及活动,进行大众的口腔健康教育,并打造形成了“全国爱牙日”“微笑中国”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

目前学会主要肩负两大重要任务,都与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关联。一是促进口腔医学领域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组织各种高水平、多层次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加强国际间、国内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医院等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医生自身临床技术和整个口腔学科水平的提高。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可能、各种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推广新技术、新的诊疗手段、新的设备等,提高现有口腔医学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2006年,王兴教授开始担任学会会长。之前他就职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对于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起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而这个人才,“不只是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专家,更应该是能够为老百姓做口腔健康教育的专家。这个专家不再高高在上、满嘴健康术语,而是就在老百姓身边,真正懂得如何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记得住,且能够真正转化成生活习惯的常识。”只治不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这种专家,能让每个人都懂得如何预防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健康。王兴教授说,此次西部行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西部地区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专家,打造出符合当地需求、更能推动西部口腔医学发展进步的人才队伍。

2007年9月20日,在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下,西部行活动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5天后,西部行第一站内蒙站活动正式开启。

在这之前,学会并没有类似活动经验,经济能力也非常有限。为了能够使活动更加贴近实际,学会组织了5批专家深入到西部地区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工作,目的就是要摸清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状况、了解当地人民群众对口腔保健的需求。学会领导亲自带队,采取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口腔医务人员座谈、深入社区医院与群众交流、考察医院设备及开展医疗工作能力等方法,摸清了当地口腔医疗保健工作的现状和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通报全国,以争得全国口腔医疗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

“作为行业内最高学术团体,我们有责任让全国口腔医学界的同行认识到一个现实:西部地区太落后了,受实地条件制约,他们很难同东部地区同步进步。我们应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尽绵薄之力支持他们。”

正是本着这样的目标和信念,王兴教授带领学会的同仁们开始了这场口腔健康“新”。

我们大家的西部行

2007年自内蒙开始,2008年在广西、陕西,2009年在宁夏、云南,2011年在青海、贵州,2012年在甘肃,祖国的西部大地上留下了王兴教授和伙伴们忙碌的身影。这不仅是口腔健康知识和技术的西部行,也是活动工作人员的西部行,是全国大专院校、专科医院、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等所有参与活动的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西部行,更是广大支持活动的商家企业的西部行。正是所有参与者的甘愿付出,才使西部口腔医院和医疗工作人员、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受惠颇丰。

为了切实促进当地的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健康教育知识、先进的口腔健康技术带到民众身边,学会除了组织口腔医学专家举办现场咨询和义诊活动、免费发放口腔保健用品外,还特别开展了“学校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目前已在5个城市举办了5期中小学校保健教师培训班,有1257名保健教师参加了培训,更有250多万中小学生接受了口腔健康教育课,还在3个城市举办了社区群众口腔健康大巡讲;针对适龄儿童开展了免费窝沟封闭治疗,至今“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已惠及5000名学生;同时,还开展了“口福行动项目”,计划在每个省份为100名贫困无牙颌老人免费镶复全口义齿,至今已超额完成1200余名。2012年该项目被民政部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并获得资金支持。

在推动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方面,西部行重点开展了五方面的工作:

1. 举办不同形式的口腔医疗技术培训班

近6年来,西部行活动分别在内蒙、陕西、广西、宁夏、云南、贵州等地举办了牙周基础培训班、口腔修复技术培训班、种植牙技术培训班、口腔正畸技术培训班、口腔预防适宜技术培训班、根管治疗技术培训班等多种类型的临床技术培训班共35期,有4000多名基层口腔医生参加了培训。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会专门成立了西部行活动讲师团,邀请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专家参加培训工作。接受培训的医生普遍反映学习班质量高,老师讲课水平高,讲课认真,实用性强。所以几乎每次西部行办班都是爆满,受到基层医生的热烈欢迎。

2. 免费安排西部目标地区口腔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自开展西部行活动以来,已经免费安排西部行活动目标地区医院的口腔医生共31人到全国各口腔医学院校进修学习。这些进修人员回到原单位后都能积极运用新技术,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3. 组织志愿者医生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医疗工作

为帮助基层医院医生提高临床操作水平,引进口腔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帮助基层解决口腔疑难病例的处理,学会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开展的医生晋升职称需要到基层锻炼的有关规定,积极动员组织全国各口腔专科医院的医生参加西部行活动,成立了西部行活动志愿者医生团队。自团队开始组建以来,已经有72名医生到基层40余家医院开展1~3个月的临床实践活动。他们克服了条件艰苦、水土不服等困难,坚持在基层开展医疗教学传、帮、带,解决了基层医院口腔医疗方面的问题,受到各合作医院的欢迎。许多志愿者医生还为自己所在医院和参加活动的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把这一项目延续下去。

4. 设备捐赠

为改善西部口腔医疗条件,学会动员全国口腔医疗机构、相关设备器械企业参与西部行活动,向目标地区捐献了大批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材,极大改善了目标地区的医疗环境和设备,为提高西部地区口腔医疗服务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从2007年8月25日起,已经陆续向各目标地区医院捐赠汽车、设备等物资763台件,已经足够装备6个专科医院。

5. 设立西部行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基金

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防病治病的水平,2012年,学会决定每年出资50万元设立“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行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基金”,专项支持西部地区口腔医学临床科学研究。

在全国口腔医学界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西部行活动得到目标地区政府、口腔医学界同仁和人们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2009年的阶段总结会概括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工作经验。卫生部、各西部省份、学会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活动各项内容得到了尽快落实,这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全国各医学院校、专科医院、口腔医务工作者、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使活动踏踏实实落到了实处,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而各项丰富务实又极具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切实符合当地所需,能够解决当务之急,因此才受到当地口腔医学界的认可和欢迎,这是活动成功的核心。

相信旗帜的力量

回想过去几年,王兴教授颇多感慨。每年不同省份西部行的启动,他们都会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而他也表示,今后也会继续坚持,还会做更多、更广泛的宣传,这是因为他一直将西部行定位于“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

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为从项目启动,他就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一个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彻底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仅靠对几个局部的改进,解决不了整个系统发展的问题,他是想“通过这个活动展示中国口腔医学界愿意为提高西部口腔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作出贡献的决心;也让当地领导、各级专科医院都意识到,他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发展当地的口腔医学,由‘被动输血’变成‘主动造血’;更要倡导一种公益精神,倡导人们在潜心发展自己的同时,将视野放在全国,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民”。

很显然,他们做到了。西部行的“象征意义”、旗帜作用越来越凸显,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他们的队伍也逐步壮大,更多的专家志愿者和医院加入进来。王兴教授也说,即使他不再做会长,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一轮一轮做好、做精。

如今,这股从东部各个城市喷薄而出、不断汇聚的强大力量,正有序地涌向广袤的西部大地。这股力量北上南下,所到之处暖意浓浓,烘热了农牧民的胸膛,更滋润了高原上的格桑花。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它将浸润整个西部大地。

王兴

第5篇: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基层 实用型 口腔人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和基层居民越来越注重口腔卫生保健,善待自己的牙齿。追求牙齿“美容”已经渐渐成为他们的生活需求。可见,农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量有很大的潜能,也需增加口腔卫生人力数量来满足这潜在的口腔保健需求。但目前,口腔卫生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村和基层社区口腔卫生人才匮乏仍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为农村基层输送培养实用性口腔人材势在必行。

一、为农村基层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学生

在校两年与在医院实习过程中,以“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首要目标,培养基层实用性口腔人才。明确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是有限的,学习什么、如何操作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实习操作技能,更要求精学精练。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成为实用性口腔人才的前提和能量贮备。因此,在校期间注重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采用大课讲授与专业最基本的实验课技能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口腔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口腔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医学专业基础,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结合各自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特长。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固然重要,然而突出的特长却可以成为学生的一个亮点。我们注重培养品牌学生,更大意义上是注重培养具有鲜明特长的学生,通过掌握特定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特长越突出,越能显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能力的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也就越强。为鼓励竞争意识,学校在近几年来选派口腔专业教师带1、2年级优秀学生到昆山“日进”公司强化牙体解剖及全口排牙培训,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培养目标。

二、让学生学活专业和具备良好职业素质

口腔学科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后就进入医院实习阶段,在实习过程中,尽可能提供学生接触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保健的平台,了解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活”是实习过程的核心。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典型指导、分析、总结,让学生活学活用,掌握最常用的口腔专业知识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发掘学生的潜力,适应岗位变化的需要,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用的上。学生能否下基层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在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口腔人才过程也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首先,将职业情境的建构导入实验教学,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由课堂教学转化为情境化的实验项目教学,学校情境中越来越多工作情境要素。其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成为所有专业课程承担的任务。如在口腔修复相互取模、正畸课相互检查诊断正常牙合与错牙合、口外在相互打麻药、口内相互补牙等团队合作,不但教会学生掌握操作技巧而且还灌输学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技巧;在实验中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再次,除了采取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中灌输行为教学,如学生管理器械的能力等。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学生对口腔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受医学院的教育训练和医院环境的影响的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职业素质,以便学生毕业后就可进入较独立的工作状态。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特别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未来的文肓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有效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益。就口腔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专业技能的形成是多种知识技术综合运用反复强化的结果,操作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尤为重要。在实习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三类方法训练:一是不断扩充、吸收前辈与优秀学生作品的方法,即借鉴创新的方法;二是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进行操作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应用创新的方法,三是演示、综合设计等掌握实验规律,触类旁通,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自主创新的方法。上述三类方法互相传授,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在实验教学中,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运用点拨、启发、提问、引导、演示、操作、总结等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角色互换、独立完成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力争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口腔人才落到实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本专业实践操作中的质疑力和解决问题的构想力两个方面。学生要能够从操作中独立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同时又要善于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构想。学生还要善于从理论中、从实践中去主动地、乐观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重点培养专业操作能力;学会质疑,善于从别的学生实验作品及失败的经验中选择正确的路径去学习。力争为农村基层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实用型口腔人才。

四、加强专科生的毕业后教育,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做到两不误

当前,对专科层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进行一般的牙病防治与简单修复,很难有所突破。鼓励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录取后可以继续参加本科层次的学习,以便识别较复杂疑难疾病并了解其治疗预防的原则,这可大大提高他们以后独立工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基层卫生人才整体素质,从而推进卫生人力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真正成为农村基层社区口腔医疗防治工作的骨干。从而也使到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的牙病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加强专科生的毕业后教育,让学生适应终身教育的大趋势,应对各种基层新岗位的挑战。力争为农村基层培养整体素质的实用型口腔人才。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功训练的综合素质

在实验课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了与临床实际操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甚至真实的临床过程中的得到锻炼。口腔系一直在理论、实验和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实践“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法”的方法。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因此,通过推荐大量书籍、文献,本学科国际国内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方向,注重口腔人才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功训练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研室各级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了学生综合、全面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终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为合格的口腔医生打下基础。

六、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和遵守无菌原则

加强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绝对无菌和相对无菌的教育,将无菌观念培养贯彻至基础教学的全过程。如在病源生物学、口腔生物学等课程中有意识的加强对细菌的认识,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加深学生对无菌观念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逐步了解无菌技术,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同学动手操作等一系列实验,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菌的形态及繁殖特点。实习阶段的无菌观念培养,看一个病人洗一次手,灌输洗手前是有菌,洗手后是相对无菌,手套是绝对无菌的,戴手套时只能用手接触其内面,戴好手套的手是绝对无菌的。在实验与临床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觉运用无菌技术,培养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技术的内涵,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利于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不断遵守无菌技术,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提高服务质量

要想使现有的基层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假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义诊、咨询、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把健康知识送到农民家庭,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掌握口腔疾病防治知识;同时还走村入户向农民发放科普知识宣传材料。力争培养实用性人才,做到普通的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在大医院的治疗质量是一样的。老百姓自然就会考虑“质价比”。只有这样,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下的去的口腔人才才能落到实处。

八、部分临床课直接在医院开展

我校为了加快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脚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将部分临床相关专业(如口腔医学、口腔护理)的临床课,直接放到医院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毕业后即可进入较独立的工作状态,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仍需改进。疾病无国界,世界卫生系统是一个整体。那么,全国、全区(县)卫生系统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地区的卫生人力资源的缺乏,都将是全国公共卫生体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口腔人才,是全体有能力的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基层培养用的上的实用性口腔人才。

九、通过企业或个人捐助、设立冠名奖助学金、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

学校主动募集社会助学资金,让更多的志士仁人及热心培育口腔人才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助学活动,在尊重资助者意愿的前提下,设立了“口腔专项奖学金”“励志奖助学金”,以奖励学习认真、品德优秀、“贫困补助”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鼓励和支持他们自强不息、立志成才、顺利完成学业。针对贫困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设置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坚持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创业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使他们自强、自立、自尊,在受助中感悟人生,成人成才。为农村基层培养留得住的实用性口腔人才。

总之,立足于现有师资,通过培养具有理论为指导的操作实用性人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有良好思维方式,通过开展假期实践活动,毕业后继续教育等,最终达到为农村基层输送实用性口腔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勇.农村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与发展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3,1(1):11.

[2]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Z].卫科教发〔2001〕212 号.

[3]陈美琴,谢红莉.景宁畲族自治县农村卫生服务分析与探索.

第6篇: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

    1 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 我国的学位制度 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 )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 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 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 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 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 招生学制 脱产学习和在职学 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 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 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 获得学位条件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 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 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 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 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 规范课程学 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 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 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 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 (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 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 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 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 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 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 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 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 (1)修满规定学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 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第7篇: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

王重阳和大理功极帝段智兴一样,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他是全真教的创始人,也收有“全真七子”为徒弟。不过,历史上的王重阳虽为汉族,却一直是在金人的统治下生活,出家前甚至还曾在金朝做过征酒税的小官,后抛家弃子,居“活死人墓”,潜心清修。《辞海》中“王重阳”条目就干脆地将他注为“金道士”。所以,他与《射雕》中的“中神通”可谓似是而非。但王重阳倒真的是文武全才,他先是应金朝在中原扶植的伪齐政权的文举,后又应金朝的武举并中甲科,武进士出身,可见武功不错。他著有《重阳全真集》《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诗词传世也不少。看他的诗作如“弃了惺惺学得痴,到无为处无不为。眼前世事只如此,耳畔风雷迥不知”“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都表达着一种洒脱与飘逸的人生态度,那还是相当有格调有意境的。

我们在这里要说的,还是武侠小说世界里的中神通王重阳。金庸写书善借历史人物,这样有故事的一个人,这样有意思的一个教派,他自然不会放过。但“五绝”中王重阳出场最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出场。金庸对王重阳完全是以侧面描写的手法,只借他人之口零零星星写了他一点内容。但就这浅浅几笔,却是窥神龙一鳞一爪而可想见其首尾,已足够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这实在让人惊讶于金庸先生写人物的能力!

中神通是一位独步武林的奇才,华山论剑之时,力挫四绝,夺得“天下武功第一”称号;他是一个抗金保宋的义士,组义师,抗金兵,虽然失败,却仍能激荡人心;他是一个智义双绝的英雄,夺取《九阴真经》,不是为了称霸武林,而是为了解救普天下的豪杰,让江湖远离腥风血雨;他智慧超群,即便是不久于人世,也能安排一场假死伤人的戏震慑西毒欧阳锋,使之数十年不敢踏入中原。他还是一个不懂爱情的男人,与林朝英本应是一对神仙眷侣,却因他一心国事,无暇私情,以致辜负了林朝英的日夜思慕;又因二人性格相近,争强好胜,尽管是相恋一生,柔情高义,却仍是“落得情天长恨,一个出家做了黄冠,一个在石墓中郁郁以终”……这就是“五绝”之首,大腕中的腕。

综合实力居“东南西北中”大学之首的中南大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政府部省三方重点共建的大学,又是国家111计划23所入选高校最核心大学之一,也是湖南唯一一所副部级大学。这所学生人数排全国第五位的重量级大学,在编专任教师2760人,两院院士有17名,博士生导师797名。中南大学在“质量工程”一期建设中,共获得国家精品课程56门,数量仅居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之后,名列全国高校第5位。1998年至2012年教育部每年推出的“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该校有7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高校第3位。历年重大科技奖项排行榜上,中南大学很多时候是仅次于清华大学或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一。2009年,中国首份“官方”大学排行榜上,中南大学居第8位。

王重阳为一派开山祖师,所创全真派在武林中影响巨大。中南大学在金属材料、矿物加工、概率论、医学领域均拥有世界级的学术学派,如生物冶金、金氏理论、地洼学派、侯氏定理、湘雅学派等。

毫无疑问地,中南大学在“东南西北中”大学中综合实力居于首位。因此,以中神通代表中南大学,实至名归。

除了武功,关于全真派的其他本领,有两个值得一说。其一是王重阳起事抗金之前,曾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建成活死人墓。墓中暗藏器甲粮草,外形筑成坟墓之状,以瞒过金人的耳目,又恐金兵来攻,墓中更是布下了无数巧妙机关。设计之奇巧与东邪的桃花岛有得一拼,但工程之浩大恐怕要更胜一筹。其二是全真派的医学成就。全真七子都会医术,像最先出场的“长春子”丘处机在初遇郭靖之父郭啸天和杨康之父杨铁心时,就笑道:“贫道平生所学,稍足的只有三件:第一是医道,炼丹不成,于药石倒因此所知不少;第二是做几首歪诗;第三才是这几手三脚猫的武艺。”“玉阳子”王处一在金国赵王府中为从府中五大高手环视下救郭靖脱身,与藏僧灵智上人对掌,对方重伤吐血,他也身中毒砂掌剧毒。王处一自己写方子及采取的各种解毒自救措施,无不显示出其医术之高明。

而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也是医疗圣手,其传播道教受到老百姓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能治疗一些看上去已经不能治的怪病。全真七子之首马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养生研究中,发现三里、内庭、曲池、合谷等十二个穴位的独特治疗作用,并归纳总结出《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丘处机也是一位有杰出成就的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他坚持全真教“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的宗旨,不仅做到了匡救时弊,而且时刻乐于助人。他认为养生学和医学知识是救人性命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他长期研习中国传统医学知识,写出了《摄生消息论》这部养生学、医药学专著。

再来看看类比成趣的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因此工学和医学,恰恰是它的两大强项!

在工学方面,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有: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2004年至2009年教育部的全国学科评估中,该校各学科排名为:冶金工程第二名,矿业工程第二名,材料科学与工程第二名,测绘科学与技术第五名。

在医学方面,该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神经病学、外科学(胸心外)、耳鼻咽喉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2004年至2009年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基础医学第一名,药学、中西医结合第七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第九名。

“南湘雅,北协和”,该校拥有享誉中外的湘雅医院等3家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因声名太响,来自全国各地求医的患者可谓“人满为患”。学医讲究的就是临床实践,考生考入中南大学医学类专业,那是绝对不愁实习、实践的机会啊。

该校采用大类招生,学生在录取时没有专业之分,只分大类。学校第一年基础课程都是相同的,一年后可以根据对专业的了解来选择大类涵盖的专业。同时该校部分专业为每名学生指定了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专业、选择专业,类似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大类录取后,第一年课程学习成绩在前25%的学生可以选择跨大类。学院选择之后,10%的同学有资格在另一个大类里再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选择好专业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来选择课程,学校会对每个专业品牌设置课程平台模块,同一个专业对不同的学生来说,课程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体现个性的课表,同一个班的同一门课,有些同学可能是在大二上学期修,有些可能是在大二下学期修,还有些可能是在大三修,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就可以了,学生的选择十分灵活。中南大学学生对任课老师有充分的选择权,每一门课都有多名教师教学,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也就是说在同一课堂,可能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

就中南大学在各地的录取情况来说,文科在各地的录取平均分一般要高出一本线30到40分,而理工科在大部分省份的录取平均分要高出一本线50到60分,也有不少省份超过一本线七八十分,有些省份甚至达到90分以上。

第8篇: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

1.1八年制课程总体设计

我校医学八年制教学以学科课程为主体,大致分为医学前教育、基础医学阶段、临床医学阶段、临床实习(轮转实习、专科定向实习)和科研实践四个阶段,围绕培养目标,参考GMER等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穿插了人文素养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人体形态学模块、神经科学模块、临床医学导论、科研能力培养模块、健康与社会模块及PBL等八个模块课程,着重加强医学生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2PBL的目标与定位

结合教学组织架构、学生人数、师资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将PBL定位于“方法和能力训练”,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在于病例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本身。由此制定出的PBL教学目标涉及GMER中的5大领域26条相关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①信息管理能力:知道在何处、如何找到所需知识,能够使用医学数据库或互联网获取信息,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选择;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解构问题,知道寻求答案的途径;能运用已有和新学习的知识,通过科学的临床思维作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知道在不同的临床场景下使用适合的诊治手段,知道社会、家庭、心理因素在病人的诊治中的影响和作用;③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也能为达成某一目标接受被领导,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与其他团队成员协作共事;④表达、交流和教育别人的能力:能倾听,并收集、综合信息了解其实质内容;能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与病患方、同事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能综合并以积极的态度向别人介绍对其有用的信息。

1.3PBL课程安排

PBL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于第5、6、8、10学期行课。每学期的PBL安排在后8周,共24学时,讨论学习3至4个病例。在第5学期前8周安排了“科研能力培养模块-1”课程,其内容包括文献检索、阅读与评价,让学生了解循证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其信息收集与评价的基本技能,为PBL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2PBL课程组织

2.1组建教研和教学队伍

2004年,学校选聘了PBL课程负责人,由其负责跨学院、跨学科召集教研和教学团队,组成教研组,具体如下:①由3名具有PBL相关教学和研究经验的专家组成课程指导小组;②由4名来自教务部门、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的中青年教师组成骨干教师组(兼职);③在全校范围内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选聘PBL导师,基本要求具备医学教育背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沟通能力,认同PBL教学方法,思维前沿。首批培训合格的PBL导师有16人。

2.2师资培训

学校先后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作PBL示范教学和师资培训。2006年初,4名骨干教师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为期6周PBL教学法的系统学习,参加了该校PBL课程的教师培训会、学生培训会及教学反馈会,并分组参加了约6个病例的讨论学习,与课程负责人、导师和学生广泛交流了意见。由这4名骨干教师负责对其他导师进行培训。

2.3病案编写

病案编写是准备期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已有的PBL病案基础上,根据医学八年制先修课程和平行课程设置,首期编写了涉及寄生虫学(肝包虫病)、生物化学(痛风)、生理学(腹泻)等内容的数个病案,根据国情,在病例设计中加入社区卫生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卫生、心理因素、贫困病人问题、病人的家庭、社会支持、医疗保险体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伦理等内容,引导学生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

2.4营造教学氛围

PBL实施中最大的困难来自教师,我们的师资大多来自临床一线,投入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且长期以来习惯讲授式教学方式,虽然部分教师也使用过“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CBS),但对这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尚较为陌生,甚至心存疑虑。所以,在吸纳少数有经验或有兴趣的教师进入导师培训的同时,教研组还积极利用网络、院报、工作会议、继续教育活动等各种渠道在校内广泛宣传PBL的理念和方法,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同时,为了从制度上提供保障,学院将参加PBL教学作为职称的评聘条件之一,激励更多教师关心和参与PBL教学。

2.5经费及软硬件准备

PBL课程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先期投入数万元作为课程启动经费,并计划分批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图书、网络信息建设。开课前还专门为CAI教室增购了30台电脑用于教学,加上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校园网络系统和医学图书馆,使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得到了基本的保证。除此以外,教研组为每个PBL小组统一购买了《实用外科学》、《内科鉴别诊断学》、《实用医学词典》等专业用书及相关医学计算机软件,方便学生查阅常用信息。PBL要求为每个讨论小组提供一个独立、安静的教学空间及可以环形安置的桌椅。教研组在教学、医疗区域广泛联系会议室、示教室、小教室等,最后确定了十多个符合条件的地点作为PBL小教室,并为每间教室配置了白板。

3课程实施

3.1学生小组构成

首批参加PBL课程的是2004级八年制学生,包括临床医学方向76人,口腔医学方向20人,另外根据华盛顿大学专家的建议,我们挑选了2003级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的学生8人,共104人,随机分为13个小组,每组8人。每组固定一位导师,如有个别导师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某次讨论,由机动的3位导师临时代课。

3.2具体安排

学习周期为每周1次课,约2到3学时。在2006年秋季学期共安排了8周24学时,完成三个病案的讨论。在此期间,包括“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反馈和最后一次课的小组集体反馈。首个病案讨论开始前,导师组织全组成员进行自我介绍,创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由小组成员自行商定学习规则,如轮值组长、记录员等角色的扮演秩序、请假制度等。一个完整的病案讨论周期跨越三次课即三周,其具体安排为:第一次课(约1.5学时):①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大声朗读病案;记录员在白板上摘要罗列出来自病案情景的“已知事实”(known)和“待查信息”(needtoknow)。其中“待查信息”是指,针对患者病情及相关社会、心理情况等尚不清楚,需要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途径进一步了解的部分。②接着学生使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分析问题,提出解决该病例问题所需的各种假设,如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解决的办法等。③再根据上述讨论提炼出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s);④最后进行学习任务分配,记录员记下各学习目标负责人员姓名。课后,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分配的学习任务,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查阅教材、专著、学术期刊、网上资源及请教老师等,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第二次课(3学时):PBL小组成员分别汇报、分享自学方法和学习成果,并针对这些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讨论和评价;导师发放进一步的案例资料,重复第一次课的学习程序,最终小组修改并形成新的问题解决的假设、拟定进一步的学习目标,并重新分工,课后自学。第三次课(1.5学时):小组再次分享自学方法和成果,讨论、评价所涉及到的不同来源的信息,回顾学习全过程,提出可能遗漏的学习目标;导师给出病案的最后部分,可能涉及到病案的最终诊断、治疗、预后等情况,并发放病案编写者拟定的总学习目标;小组对照总目标,分析自己和小组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的要求,分析所学目标与设计目标不一致的原因(允许对设计目标提出质疑),并对病案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凝练,分析解决问题中自己的推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得失,以及自己对团队任务发挥的作用等等,并讨论是否或如何进行后续学习。接下来的时间,小组开始进入新的病案讨论周期。每一次的病案资料都是开课前半小时由导师到教学办公室领取。

4课程评估

4.1评估体系的构成

作为新开设的课程,我们对PBL的评估把持审慎的态度。评估包括导师对学生的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对导师的评估以及学生对PBL课程的反馈意见。

4.2评估内容

4.2.1对学生的评价由于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培养”,所以依照“评价学生的表现而不是评价学生本人”的原则,只针对学生在PBL中的“能力”表现进行评价,而不评价包含专业知识掌握在内的其他内容。评价由量表和描述性评价两部分构成。量表评价指标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性和效率)、信息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学习态度以及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特征等。每项指标分为4个等级:很好、好、一般、欠缺,用文字详细描述每个等级的判定标准,以便导师评价和学生自评。除量表外,导师还要围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交流和教育别人的能力”四个方面对每个学生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性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2.2对导师的评价PBL中的导师应是“讨论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或信息的提供者”。基于这个理念,请学生评价导师是否:①让小组自己控制学习过程;②帮助小组围绕主题开展讨论;③鼓励所有参加者;④仅在需要时提供相关信息;⑤仅在恰当时干预小组学习;⑥注意每一个参加者的需要;⑦常常鼓励小组;⑧帮助小组严谨思考。设五个选项:很同意、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不清楚。

4.2.3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包括:①学生对PBL组织形式、学习目标、导师角色、学时安排等的评价;②学生自学时间的投入、学习资源来源;③学生认为自己分别在前述四个方面的“能力”是否有提高及提高程度;④学生对提高团队协作、导师个人及课程改进有何意见和建议。

4.3评估方式

4.3.1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估贯穿于整个PBL学习过程,导师持有《学生PBL学习记录表》,每个学生一份,每次课后导师均围绕课程的四个教学目标对学生该次的表现进行文字描述,借此反映学生的能力提升和进步的过程,并作为导师对学生期末评估的参考,这样得出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包括评估量表和描述性评价)可能更为准确,也更为符合PBL的目标要求[13]。

4.3.2中期反馈与期终反馈相结合经过几次PBL后,导师已经初步了解的该组学生的能力及表现。我们要求导师从中期开始对学生进行逐一的谈话反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充分听取学生对课程或导师的意见、建议,以上反馈情况均要求导师写入“学生PBL学习记录表”的相应栏目。部分学生在反馈之后的PBL中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教研组还在课程的初期和中期安排了两次导师反馈会,各导师汇报在PBL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展讨论,逐步统一认识,特别是统一评价标准。在最后一次课时,导师对整个小组进行集体反馈,共同讨论小组在问题解决路径、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

4.4评估结果

课程结束后我们分别对导师和学生发出评估量表和反馈问卷,对以上各项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学生发出问卷104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学生中认为PBL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好”的占76.7%,认为“一般”的占22.3%,认为“不好”的占1%。90%以上的同学认为通过PBL学习,其四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学生还在调查问卷中就课程改进提出了问题和意见,部分学生认为“病案选择应更加精当,更有深度,更吸引人”,认为同学普遍较“缺乏表达技巧”,“相互倾听不够”,提出“应加强课后的沟通”,包括“小组之间的沟通”,还有学生认为“学习资源尚不够”,在硬软件方面,建议“学校给PBL小教室提供多媒体设备”、“增加网络接口以方便讨论现场进行资料查阅”等。关于评估结果的详细报告作者将在另文中详细介绍。

5讨论

5.1PBL课程模式的选择

PBL的具体实施有几种形式,一些学校采用整门课程或部分章节通过PBL实施的模式,而本课题组采用了独立设课、少量病案、持续多学期的模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5.1.1教育体制国家目前正在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但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沉疴已久,不是某一个阶段的教育或某个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根除的。具体到医学教育中,我们的学生都是高中生通过严格高考选拔而来,习惯于以通过课程考试为学习目标,只重视教材和教师提及的重点内容。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PBL这种关注“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从体制上来说,医学毕业生授位标准只关注是否修读完全部课程、是否通过全部考试,而对“学习能力”的要求,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手段,形同空文。另外,从更高的层面来看,现行的执业医师考试仍重点考察认知领域和操作技能,对医生的能力或素质尚没有可操作的考核内容和办法。因此,我们虽然在PBL中强调能力的培养,但却缺乏在考核层面的制度保障。在这种前提下,抱着审慎态度,我们现阶段仍然将知识、内容的传授主要放在有较成熟经验的学科课程中,而只将PBL定位于“方法和能力”的训练。另外,在现有体制下,作者认为PBL的训练宜“精”不宜“多”,因为PBL要求课外有大量的自学时间投入,我们担心过多的病案会影响学生其他同期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5.1.2教学目标我校八年制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发展的潜力,在校期间学生除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外,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个体健康与群体健康的理念以及今后职业发展所需的素质和能力都应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也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而这其中有的内容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未有涉及,仅仅依靠“隐蔽课程”(hiddencurriculum)无法完成[12-13]。因此,我们希望借助PBL来帮助学生完成上述理念及素质的内化,将PBL教学目标的定位侧重于“能力培养”和“方法学”训练,而只有独立设课并持续贯穿整个八年制教学的中后期才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这一PBL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和我们八年制专业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并且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5.1.3学校的具体情况我校之所以从第5学期开始安排PBL,是因为学生前4学期都在距医学院较远的新校区,综合师资及硬件等方面考虑尚难将PBL作为一门课程独立开设,而且前2年学习重点主要是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由四川大学相关文、理学院负责开设;而第7、期也未安排PBL课程是因为其他专业课程较重。

5.1.4师生的特质在现阶段PBL宣传普及面尚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对大多数学科课程的教研室而言,如在传统课程中穿插使用PBL,其投入的研究和人力成本相对较高。而PBL独立设课模式,每学期3~4个病案,有利于集中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去推动PBL的启动和实施。另外,将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突然放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下,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心理不是短时间可以消除的,这种现象在我们的PBL课程教学反馈中得到了证实,很多学生认为“导师应给予更多的建议”、“部分导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等。这其中可能存在学生系统性的核心知识(coreknowledge)尚不完备的原因[14],也有传统学习习惯和定势思维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从少量病案开始,让学生和老师逐步共同熟悉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5.2PBL病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教学反馈我们发现,病案质量是影响学生对PBL学习兴趣的关键之一。在PBL准备和实践的初期,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病案似是一条必经之路。我们认为病案编写还应符合以下的几个原则:①病例故事要能够整合基础和临床的学科知识、体现设计者的思路和目标;②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程度,要具有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③要能促使学生通过适合的途径查找并应用信息资源;④病案设计还要注意与国情相符合,如疾病谱、社会卫生系统特点等,要尽量贴近临床实际。因此,病案编写和审定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完成,包括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的教师或医生,通过编写、审定、试用、反馈、再修订等步骤逐步完善[15]。

5.3PBL理念的推广

对于PBL的认识,不能仅仅视其为一门“课程”,或者是一种“形式”。开设PBL的目的,实际上是想通过它给学生和教师们传递一种理念,即“教”和“学”应怎样去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深刻变化。师生应该共同认识到,传统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大班制、指导式、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造成学习效果不良、效率低下,且使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以PBL为代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自导学习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6,16]。医学八年制PBL课程不仅是培养具备较好发展潜能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必要途径,我们更企望通过积极推进这一示范性课程,吸引更多老师了解、熟悉并能够在适合的教学领域运用该方法,在更广的层面上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