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即时通信业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即时通信业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即时通信业务

第1篇: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2007年6月5日,中国移动宣布飞信正式商用,同时免收月功能费。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向来说一不二的中国移动一改初衷,大张旗鼓做起免费文章,且再三强调飞信定位为“中国移动的综合通讯服务”,并不想和QQ、MSN直接短兵相接呢?随后中国移动要在年内发展2500万注册用户的宏伟目标道破了天机。它的胃口很大,不仅想让飞信成为电信和互联网融合的一个标志,而且想让它一举成为中国移动的3G门户。

以此看来,免费政策不过是中国移动飞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一步棋,此时的和风细雨,倒更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即时通信市场的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只是时间问题。

即时通信的互动性非常强,可以传输文件、发送E-mail、视频聊天,给人们在聊天和娱乐上带来很大的便利和经济性。不仅如此,即时通信在商务通信上也显现出卓越性能,可以进行多人电话会议和异地办公,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通信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一言以蔽之,即时通信以信息和沟通的及时性越来越受到用户和企业界人士的青睐和追捧。

即时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顿丰盛的经济大餐,以即时通信工具QQ白手起家的腾讯就在短短数年内发展成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及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以腾讯公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业绩来看,仅其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就有2540万美元,居然也能和一些门户网站的主营业务旗鼓相当,而即时通信市场势头正猛,还在逐年增长。这么丰盛的“大蛋糕”自然让运营商们垂涎三尺,如果说他们还仅仅是想分一杯羹的话,那么即时通信业务冲击传统语音业务,抢走大量传统用户就更让基础运营商坐卧不安,不得不对即时通信等新业务未雨绸缪起来。此时,中国移动面对即时通信等新兴业务的侵蚀和潜在威胁,选择反戈一击不仅在情理之中,而且也颇具长远战略眼光,正所谓“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不过传统互联网领域,尤其是固定IM市场,早已是QQ和MSN的盘中餐了。据腾讯统计报告显示,即时通信注册账户总数已达到5.979亿,活跃帐户数也有2.537亿,相比而言,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费包月用户数仅有微不足道的1020万。网易泡泡、雅虎通、新浪UC、Google Talk由于市场定位、目标市场、服务功能基本雷同,缺乏特色又起步较晚,在这种无差异化的竞争格局中,折腾了好久也没有什么起色。

有前车为鉴,中国移动就不想和QQ和MSN硬碰硬,而选择无线领域作为移动飞信的突破点。很明显,中国移动凭借其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强大管理能力和庞大的3亿多用户,发力移动飞信,绝对可以做到“我的地盘我作主”,这是QQ和MSN绝对无法企及的。

此前中国移动就已经磨刀霍霍,宣布要给互联网IM“断奶”,不再续签移动IM业务,在上海移动的网站更是出现了“MSN坏了不要紧,上飞信吧”的广告词。移动QQ和移动MSN 面对高压只能浅斟低唱,得过且过。不过中国移动很快就收回成命,说不愿背上垄断的罪名。业内人士指出,其真正原因一是QQ和MSN庞大的客户群已经构成了足够的黏性和很大的转移成本,如果一味封杀,就会失去互联互通的便利,对用户的吸引力不大。二是中国联通超信和中国网通超信加入移动IM的阵营,对移动飞信起到了牵制和分流作用,如果坚持收费政策,势必举步维艰。三是飞信不能给联通手机发短信,如果这个联通号码很重要,就直接影响到用户是否愿意使用飞信的问题。

这些障碍,或多或少会影响中国移动完成年内发展2500万注册用户的目标,而中国移动为了飞信能够“飞”得更远更高,当然不希望一起步阻力就那么大,沦为3G时代的折翅英雄,所以只好按捺急功近利之心,和QQ合作开发飞信,相互发送短信和IM信息。而从腾讯公开的资料来看,中国移动已经与腾讯达成合作,强强联手,来开发飞信QQ平台,最终实现中国移动手机终端的飞信用户和QQ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并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实现目标。

第2篇: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MSN 作为系统自带的应用插件,来广泛覆盖各类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毕竟 Windows 用 户数量全球达 10 多亿人,这么多用户的数据是非常好的根基。

很 快,微软旗下的即时通信软件 Window Live Messenger(即MSN)将在全 球范围关闭现有的 MSN服务,除中国内地 之外的全球用户将被转至 Skype。 从 1995年推出开始,微软的MSN一 度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即时通信软件,鼎盛 时全球用户超过 5亿人。如今,昔日即时 通信业的贵族 MSN就要退出历史舞台,而 MSN 中国将何去何从? 风 光 一 时 的 MSN为何褪去华丽的 外衣?

全球化的虚胖 VS本土化的 实在MSN是全球化的平台,用户跨越多个 国家,在鼎盛时期并没有居安思危对中国 未来竞争环境和消费者需求进行预测,更 没有 "接地气"的创新。在MSN裹足不前 时,它的最大竞争对手QQ却持续发力。 QQ根植于中国本土,所有的产品更新、 功能设计都紧紧围绕着 13亿中国人的功能 需求和情感需求,其市场之根扎的更牢固。

中年迟暮 VS少年风华 MSN的娘家——微软已步入企业中 年,其实不仅仅是MSN,微软的很多新产 品近来都表现平平;但QQ的娘家——腾 讯正是年轻气盛、灵敏快捷,腾讯开发的 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微信日渐火爆,各 种游戏插件和服务更是满足了中国用户的 需求。另外,从两者拥有的用户群体来看, QQ的用户群从娃娃抓起,有极大的张力 和情感粘度。

第3篇: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1.1统一通信定义

统一通信(UC)是指把计算机技术(IT)与传统通信技术(CT)融为一体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和应用,通过对用户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使用户可以利用一个集成环境进行通信,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丰富其体验。

1.2统一通信基本架构

统一通信的基本架构大致可分为3层,分别是终端、网络和应用,如图1所示。

(1)终端层

统一通信支持用户多种硬终端或软终端的使用方式,用户端硬件可以是IP电话(如H.323、SIP)、POTS电话(可通过PBX)、手机、PDA、PC等。智能终端(如PC、PDA)可以通过统一客户端使用统一通信提供的所有业务功能,统一客户端将各种CT和IT业务或应用统一到一起,方便用户使用。

(2)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统一通信信令和用户数据的接入、路由、交换和传输。用户使用统一通信时需要根据终端的形态和软硬件配置通过相应的网络接入设备接入网络。网络层对统一通信信令和用户数据的路由、交换和传输功能可以基于以IP承载网为基础的IMS,也可以直接通过由路由器组成的IP承载网。

(3)应用层

统一通信提供的各项业务功能就是由相应的UC应用层功能实体分别或协作提供的。UC应用层功能实体包括统一通讯录、状态呈现、即时消息、语音通信、电话会议、视频通信、网关等。其中,网关可以实现与PSTN、消息网等网络的互通,从而使统一通信的用户获得公共电话、SMS、MMS等更丰富的业务功能。

1.3统一通信业务功能

统一通信用户应能利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智能话机等通过客户端软件、Web界面、业务插件等方式使用统一通信业务。

统一通信系统至少应提供包括鉴权认证、通讯录、状态呈现、语音通信、电话会议、即时消息、配置管理在内的基本业务功能。

统一通信还可以提供以下增强业务功能,包括点对点视频通信、网络传真、数据协同、业务功能适配、不同通信方式切换、多媒体会议、短消息及多媒体消息、企业应用集成、用户定制以及其他增值业务功能。

2集团客户业务需求

集团客户业务需求可分为基础通信、企业办公、营销服务以及行业信息化4个方面。

(1)基础通信

集团客户基本话音通话是最基础的需求。此外,大型客户注重通话质量与安全、沟通畅顺的保障。大中型客户内部沟通较多,小型客户则外部沟通频繁。政府、交通物流、能源/制造等行业的实时对讲服务需求较明显。

(2)企业办公

大型集团客户办公需求较复杂,一般倾向于自建企业内部的办公系统(如会议服务系统),并有可能将即时通信和电子邮箱集成,满足企业内部的办公需要;中小型集团客户办公需求相对较简单,通常以开放式即时通信工具、基础邮箱、基本电话会议等满足企业的办公需要。

(3)营销服务

大型集团客户注重营销的宣传效果、客户服务品质保障、客户体验及服务感知,倾向于自建企业网站及呼叫中心系统;中小型集团客户注重低成本的营销推广方式,倾向于租赁企业网站或呼叫中心服务。

(4)行业信息化

企业OA、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网上培训是各行业信息化的共性需求。另外,针对各行业自己的特点,又有个性需求,需要具体分析。统一通信业务功能很好地满足了集团客户业务需求。因此,统一通信是集团客户业务整体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

3中国移动集团客户统一通信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作为传统的移动运营商,之前集团客户语音产品还是以移动语音为主,主要通过VPMN等资费优惠产品来吸引和捆绑客户,不具备提供统一通信产品的能力。引入全业务运营牌照之后,中国移动部署了CM-IMS网络,具备了提供统一通信产品的能力,可提供固移融合的语音产品、多媒体宽带通信产品及ICT集成产品。

3.1CM-IMS网络能力

中国移动CM-IMS可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并且具有与接入无关以及统一的融合用户数据库等属性,可以支持GSM/GPRS、3G、WLAN以及固定网络的LAN和xDSL等方式接入的用户,可以为固定电话终端、多媒体智能终端、PC软终端以及移动终端提供统一的服务。因此,从对多媒体业务及终端的支持能力上来看,CM-IMS更好地体现了统一通信的内涵,是运营商开展统一通信业务比较合理的网络控制方式。

随着CM-IMS的发展,基于CM-IMS网络还可以提供更好的QoS保证、漫游管控以及电信级的计费和网管系统,因此基于CM-IMS的统一通信应用也将不断成熟。中国移动CM-IMS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3.2中国移动CM-IMS统一通信重点产品

3.2.1统一centrex业务

目前大部分通用和增值业务已经成熟并市场化,所有运营商都致力于抢占更多的语音用户,因此“一号通”、固移融合仍然是核心焦点。除此之外,中国移动可以发挥自身在语音运营方面的优势,开发创新型业务,如语音识别IVR、语音邮箱等。中国移动统一centrex业务是中国移动在语音产品体系中打造的拳头产品,也是未来几年内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的基础产品。统一centrex产品包含多媒体桌面电话、融合V网、融合总机、融合一号通4个功能点。客户端设备存在IAD、IP-PBX、SIP-GW、AG等多种选择,能基本覆盖集团客户在传统固话领域的需求。统一centrex业务能够解决一号通、固移融合等焦点问题,能够满足集团客户基础语音及语音增值业务需求。

3.2.2企业飞信

企业飞信业务是基于CM-IMS网络面向集团客户提供的在PC桌面上集成基础通话、即时消息、点击拨号等通信业务和企业ICT应用的通信产品。企业飞信支持有线网络(包括企业网络、互联网等)和无线网络(包括可移动通信GPRS/EDGE/TD-SCDMA/TD-LTE网络和WLAN)接入。企业飞信可为企业客户提供一个方便、可靠、集成、协作的办公通信平台及多种通信服务。企业客户开通企业飞信业务后,其指定的企业员工可通过企业飞信客户端基于CM-IMS使用基本音视频通话、即时消息、点击拨号、通用IT应用(如天气预报、日程提醒)等服务。

3.3CM-IMS统一通信发展策略

3.3.1通信与IT聚合通信发展

聚合服务是商业网模式的创新。目前互联网业务呈现聚合趋势:淘宝聚合商户、苹果聚合应用、百度聚合信息,因此成为行业领先者。中国电信ECP聚合类客户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规模。

中国移动拥有海量用户资源以及丰富的移动通信产品,具备发展聚合服务产品的优势。应大力发展基于CM-IMS的统一通信业务,把移动和固定类业务统一控制,实现对多网络、多终端、多内容的灵活聚合。满足集团客户的基础通信类需求和协同办公需求,提高客户粘性,保有和拓展客户,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通过发展聚合产品,实现用户的聚合发展。

3.3.2平台能力开放

要想实现基于CM-IMS统一通信业务的发展,必须通过开放平台能力、提供标准接口供第三方(OA开发商、网站开发商及业务系统开发商等)使用。针对用户需求,提供灵活多样的业务。需要建立业务能力接口规范、能力调用开通流程及商务模式,同时组织建立能力开放的推广支撑队伍。

3.3.3采用强强联合的合作模式促通信发展

选择各环节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集团客户的需求。充分发挥固移融合优势,与IT厂商合作为大中型企业提供融合通信解决方案。与第三方业务提供商进行技术合作,提供面向行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全行业覆盖的定制式应用。完善商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3.4集团客户统一通信发展部署方案

运营商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及通信需求灵活选择入驻模式、托管模式和混合模式等不同的构建方式。

3.4.1托管方式

统一通信业务平台安装在运营商机房,由运营商进行维护。对于企业内部已有较为复杂的OA或ERP系统,需要将语音、消息等CT能力开放给IT系统,方便用户在使用OA办公流程时调用通信能力,提高办公效率。

3.4.2入驻方式

统一通信业务平台安装在客户机房,由运营商或客户维护。对于自管理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有强烈的定制化和自服务需求的,可以采用入驻方式。由运营商提供的入驻业务平台提供通信服务,并开放语音、消息、会议等CT能力的API实现ICT深度融合。3.4.3混合方式

与IT厂商的统一通信产品进行合作,如思科的CALLManager、微软的OCS、腾讯的RTX以及AVAYA的Aura等,通过实现业界UC系统与CM-IMS对接和互通,满足集团客户ICT需求。部分业务功能由IT厂商统一通信产品提供,其他业务功能由运营商提供。

4结束语

第4篇: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自去年底以来,关于微信要不要收费的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人民日报的关注,并专门对此作了评论。代表人民利益的官媒发出的声音,自然传达了老百姓对“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疑虑。在此之外,“瘦田没人耕,耕开有人争”的愤愤之音也大有市场。许多人认为,在一般国有企业创新不足的情况下,民营科技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创新开拓的市场,却引起了资源垄断者的觊觎。那么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创新能力到底如何呢?其实在即时通信领域,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创新并不少,例如飞信、翼聊、沃友早已推出,只是迟迟未能打开局面。其背景颇耐人寻味,早在多年前国际上的传统电信企业就面临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和市场蚕食,而我国当时正处在基本通信用户数增长迅猛的大好时机,与庞大的用户增量相比,创新应用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于是才有了今天电信运营商的尴尬境地,这正应了那句话,“出来行,迟早都要还的”。

如今,运营商提出对微信收费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信令占用严重,影响其它通信业务服务,二是产生流量网间结算问题,导致运营商二次付费。归根到底是利益分配之争的问题,而在此背后,其实是市场倒逼产业升级的结果。现在语音通信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数据业务成为了新的竞争要地。

目前,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迈得并不算快,直到今年1月,工信部才《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是指从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的移动通信服务。其中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是指租用号码、时间、网络等资源。该方案还规定“申请者为依法设立的中资民营公司”,部分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将被拒之门外。

尽管有人认为此方案会催生国内的移动虚拟运营商(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简称MVNO),但路径肯定不会太顺利。在市场的驱动和技术的创新发展下,没有“微信”,也会有“毫信”,或者是其它“×信”出现,事实上Skyphone、米聊等即时通讯产品也已经非常成熟。这些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即OTT(Over The Top),已经让运营商如鲠在喉。在境外,部分国家和地区规定运营商必须划分一定比例的网络和号码资源,以供MVNO使用。MVNO通过租用运营商的网络和号码资源,可以提供用户携号转网服务,进一步降低资费。MVNO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拓展细分市场,例如维珍公司结合自身的时尚品牌,主打追求时尚的青年用户市场。

虽然境外的MVNO并非完全成功,但是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提示,与其在流量资费分成上胶着,不如来个釜底抽薪,以更明确的网络等资源划分和竞争合作模式,引导培育部分信息服务公司朝MVNO方向发展,以实现移动通信的转型升级。

第5篇: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09年前三季度通信业运营情况》(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通信行业发展总体平稳,已经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前三季度,通信业保持了平稳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告诉记者,这一趋势主要体现为:行业转型初见成效,移动对固定的替代持续加剧,非话业务成为行业增长亮点,市场向一家企业集中的趋势有所减缓。此外,3G投资的拉动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并有力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

重组成效显现

三大运营商快速增长

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0.44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所占比重达到69%。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9933万户。1~9月,电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

“行业发展总体平稳,已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如此评价通信业前三季度的增长。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在电子信息产业的11个主要行业中,通信业是唯一实现利润正增长的行业。

这从三家运营商的财报中也不难看出。前三季度,中国移动的营业收入为3269亿元,同比增长8.9%;中国电信营业收入为15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中国联通营业收为1149.28亿元,净利为93.38亿元。

在祝军看来,由于3G启动和电信业重组,运营商的实力对比正悄然生变。通信业的结构调整也开始见到成效,尤其是市场竞争格局失衡的趋势有所减缓。

尽管中国移动的“老大”地位依然难以撼动,但随着三家运营商对3G业务的大力推广,用户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报告中,1~9月份,全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859万户,用户数达到7.2亿户;固定电话用户减少1661万户(其中无线市话用户减少1569万户),用户达到3.2亿户;电话用户总数合计达到10.4亿户;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644.9万户,用户总数达到9932.8万户;互联网网民新增6200万人,网民总数达到3.6亿。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电信,随着校园用户群的大幅增加,仅第三季度的新增手机用户数就达750万。而根据此前中国联通公布的数据,联通的宽带新增用户已经悄然超过电信。

但是用户数的增加直接带来了手机补贴成本的增加。全业务经营实施后,随着3G业务的发展,运营商相继出台多种优惠政策,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和实惠,但不规范竞争行为也明显增多。据此,祝军认为,电信监管将面临新的挑战。

3G全面启动

新业务拉动效果明显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投资和设备增长的最大拉动力来自于3G。报告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完成3G投资172亿元,今年的3G投资已经累计完成961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7%。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078.5亿元,同比增长24.5%,这为设备厂商贡献了巨额订单。

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二期工程全面完工,TD网络运行质量明显改善,接通率、2G/3G切换成功率,均比TD一期工程有显著提高;三期工程的200个城市工程计划于年底前全部完工。中国电信也已经在342个城市开通了CDMA EVDO网络。中国联通已在285个城市开通WCDMA网络,并于10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3G网络建设和业务拓展拉动了通信和网络设备制造业的加快发展。”据祝军介绍,1~8月,移动通信基站信道增长147.4%,微型计算机产量同比增长16.2%(其中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32.4%),通信设备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1%。

3G的全面启动也有力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成长。今年前三季度新增WAP用户2852.7万户,这相当于2008年全年的77%;新增WWW用户4539万户,是2008年全年的2.1倍。

目前,中国移动厦门、秦皇岛TD无线城市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上海、天津等7城市TD无线城市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基于TD的M2M业务已经在动物溯源、消防监控等20多个领域应用; 近期,中国移动又成功推出了手机应用程序商店,支持用户参与TD业务应用开发。同时,中国电信全力开展“3G翼起来”活动,三季度又推出了手机社区、即时通信、BBS等特色应用。而中国联通的手机搜索、手机音乐等7项特色业务,也陆续投入试运营,其他业务开发不断加快。

第6篇: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关键词】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建议

一、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现状

移动增值业务是指各大移动运营商基于现有的移动网络开辟出来的,除了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基本的语音通信、数据通信之外的其他类型的业务内容,这些增值服务内容主要是用来提高移动运营商自身竞争力和经营利润的。移动增值业务包括资讯类、娱乐类、下载类及即时通信类等等,内容非常广泛。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建设的不断进步,网络质量和终端能力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全国移动电话的用户已经超过8亿人,庞大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和规模为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而且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规模及收入所占比重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宽的增加、终端设备能力的提高、业务管理平台的完善、智能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以及新增值业务的推出等等都将促使移动增值业务逐渐成为各大移动运营商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途径。然而,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多样化和价值链的产业化趋势,中国联通与其他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增值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亟待得到提高,对各类细分客户的业务开展程度参差不齐,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的沟通与融合远远不够,而且缺乏标准、规范的平台对多种增值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步伐和进程,亟需相关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二、加强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增值业务发展结构,重点培育亮点增值业务

为进一步加快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进程,并逐渐将移动增值业务的技术细分转变为市场细分,就必须要优化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结构,进一步开拓移动增值业务的空白市场,重点培育亮点增值业务,促使中国联通移动增值的单一产品向系统化应用整合转变,从而确保从整体上推动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协同发展。另外,由于移动用户呈现出急剧增长的发展趋势,移动电话也出现较高的普及率和市场占有率,这就要求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必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加速推动移动即时通信业务的发展,以满足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要求。

2.构建标准统一的增值业务平台,加强移动增值业务的运营管理

众所周知,中国联通运营商分布于不同的区域范围内,组织结构相对比较松散,这就直接导致许多移动增值业务缺乏统一的制订标准,不同地区联通运营商的移动增值业务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联通构建标准统一的增值业务平台,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移动增值业务的运营管理,注重将多种不同的营销手段进行组合,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和办事流程以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有效推动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进程。

3.加强对移动终端适配的定制管理,促进移动增值业务的多样化

目前,由于受到移动终端适配的种种限制,中国联通的某些移动增值业务暂时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这就要求联通运营商切实加强与移动终端设备营销商的密切合作,力争做到对移动终端适配进行定制管理,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移动增值业务的终端适配问题,便于更好地拓展对移动终端适配要求较高的移动增值业务,从而进一步促进移动增值业务的多样化,以满足各个层次的用户对移动增值业务不同层次的需求,有效地推进移动增值业务的规模化应用。

4.积极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模式,提高移动增值业务的合作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步伐,联通需要与其他各大移动运营商加强这个产业链的协同合作,积极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模式,进一步提高移动增值业务的合作管理水平。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届力量还要加大对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新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准入提供保驾护航,不断地推动中国联通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另外,中国联通运营商自身也要积极开展业务和服务创新,敏锐洞察不同客户的发展需求,以更加开放、高效的姿态去加强产业链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韦东.我国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发展的思考[J].移动通信,2004,(04)

[2]李坤.中国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移动通信,2006,(01)

第7篇: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通信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通信手段的更新换代。人们已不再满足由电话、电视、传真和电子邮件等单一媒体提供的传统语音和文字通信.而是需要数据、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以超越时空限制的集中方式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人们眼前。视频会议系统正是以这种信息多元化、响应及时化等特点颇受欢迎,它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多媒体的实时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差旅费用的降低起着很大的作用。而高清视频则解决了标清视频通信中的问题,成为视频通信的主流。

二、高清视讯的标准

在高清编解码技术产生之前,视频会议数据是基于通用交换格式(CIF)进行编码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ITU-T)制定了视频标准,称为H.261和H.263。H.261标准只定义了QCIF和CIF格式。四分之一CIF(QCIF)格式只被用于最低数据率(64千位/秒及更低)的会议,目前已经很少使用。自从H.263标准以来,更多使用“全分辨率”(定义为16CIF)的格式(4CIF和16CIF)逐步被采用。由于采用此类标准时,计算和宽带的限制,用于全动态视频会议的通用分辨率仍然是CIF到4CIF。

ITU-T采纳的视频压缩新标准,该方法减小了整个视频文件的大小,从而文件可以更为经济地通过容量更小的网络连接(更低的数据率/宽带)进行传输。现在,ITU-T建议高清晰度视频会议采用H.264视频标准,该标准通过比较低的数据传输率提供高质量画面。现在,H.264已成为HD-DVD(高清DVD)以及广播、有线、视频会议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强制标准。

H.264技术非常适合视频会议。尽管和之前的H.26x算法相比,它需要更高的处理性能,但是自2004年之后生产的大多数视频会议系统都包含H.264技术。它可提供优质的视频传输和低延时的编解码,从而使视频流更为流畅、自然。事实上,H.264的效率是H.263的两倍,在特定线路速率下的视频质量也要高出一倍。此外,某些增强的H.264技术还包括交互视频的差错隐消算法,此技术可自动调整视频处理,即便在网络负担过重、不稳定或者出错率高的情况下,都可以保证操作自如.并提供更高品质的视觉享受。

H.264编码标准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为不同的开发商提供了互联互通的通用平台。H.263标准支持众多不同的版本,而H.2 64标准只包含极少的压缩技术。这样一来,可以在不明显降低视频质量的前提下更轻易地实现多生产商不同视频会议设备的集成。

但是,仅仅依靠H.264技术还无法达到高清显示质量。要实现高清显示.还取决于视频的源头(摄像机)、显示器及传输带宽。

三、高清视讯的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向高带宽、IP化方向发展.宽带IP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很多的行业和企业内部也建设了完善的宽带IP网络。他们迫切希望在同一个宽带IP网络上不仅能开展数据业务,还能开展语音业务、视讯业务,进行高清晰、高品质、高可靠的远程会议和商务活动,中国家以提高企业内部的沟通效率、办公效率和对市场的响应能力,缩短决策时间,提升竞争力。

高清晰视讯彻底解决了传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分辨率低、对运动图像处理差的问题,为用户带来高清晰的视觉冲击,充分满足了远程会议、远程培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监控等应用对高质量图像的要求。

目前公众即时通信只能提供比较低的视频质量,因为当用户之间进行视频通信时,服务系统本身并不提供任何优化措施.其本质只是Internet上不同接入点之间的点对点通信,所以就没有任何的QoS保障.这样就使得视频质量比较差,只能提供低分辨率、低帧率和有延时的视频通信。如果让即时通信软件与公众视讯平台对接,即可提供有质量保证的视频增值业务,同时支持多方通信功能。

中国的视讯业发展已有10多年的历程。发展之初的视频会议系统只是针对政府、金融、集团公司等高端市场,主要在专网中运行,且造价不菲.预算往往高达百万、千万元。受2003年SARS的影响,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市场近两年突破了以往的平缓发展局面,开始步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混网及企业公网市场代替基于专线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占了主流地位。2005年,基于混网和企业公网的产品占到了68.8%的比例,2006年,这一比例高达87.5%,成为市场主流。我国在政府、金融、能源、通信、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机构中视频会议设备的用户比例达到了66.3%,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行业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四、高清视讯发展的关键

高清视讯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系统和终端的价格,应用的范围,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等。

1.降低成本。网络建设的目的是公众化、商用化、融合化、多功能化.而不是专网专用。从市场发展规律、视讯技术现状以及网络技术等多方面情况分析,推行视讯通信业务的公众化运营,使其尽快商用化,将是视讯通信业务发展的趋势。为了推动视讯业务的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接入方式:采用以ADSL、LAN、ISDN为主的多种方式进行接入.使视讯通信业务使用起来像上网和打电话一样经济方便。

(2)纯软件终端:编解码方式由硬件向软件转化,利用纯软件终端可以大面积、快速地将视讯业务拓展到千家万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3)技术结合:将流媒体技术和会议电视技术完美地融合.使实时双向和非实时单向的视频通信合为一体.借助低成本的流媒体技术,降低多媒体业务的门槛。

(4)互联互通:视频通信网不能只限于单独成网,必须考虑与语音固定、移动网络的互联互通。

2.扩大应用范围。纵观近几年宽带的发展,现在宽带发展已经非常迅速.视频通信的应用有了基础。视频会议领域已经形成了以个人和企业为重心.包括内容服务的为主流的应用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可视电话、远程教育、远程培训、互动娱乐、视讯会展、视讯会议、视讯贸易、视频商务、视讯游戏、远程招聘、视讯聊天,以及更深程度上的行业业务应用等更多的服务,这些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此要针对个人和企业的不同要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提供个性化的应用方案。比如面向个人的点对点的视频通讯服务,针对企业的通用会议或专业服务,以及面向最终拥护和企业的网络教学培训等服务。

3.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优质服务是视讯通信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视讯通信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在解决业务资源难题方面,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将运营商、设备提供商、业务提供商、用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多媒体产业链中,运营商提供网络、用户、为业务提供商提供收费服务,设备提供商提供设备,业务提供商提供专业的服务。业务收入由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共同分享,运营商的盈利方式由语音时代的专一通信费转向服务收入获得利润:远程会议分成、远程教学分成、网络游戏分成、网络电视分成等。只有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才能促进宽带应用的繁荣。

第8篇: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关键词: 全业务; IMS; 富通信; 增强型地址簿; 及时消息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01-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3G、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新业务不断涌现,全业务运营已经成为全球电信业的发展趋势。为了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我国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展开全业务网络建设,IMS技术凭借融合、开放的网络架构和丰富的多媒体业务支撑能力成为了全业务网络的建设重点。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由3GPP标准组织在R5版本提出,该版本主要定义了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后续版本对IMS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国际标准化组织,如3GPP、TISPAN、3GPP2、ITU-T等,均将IMS定义为未来的核心控制架构[1]。为了推动IMS在移动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应用,GSMA根据现有标准(例如3GPP,ETSI,OMA标准)制定出一个基于IMS的、可实施互通的核心业务集——富通信套件(RCS:Rich Communication Suite)。目前业界已把RCS作为移动终端的基本业务能力,通过增强型地址簿、增强型融合消息等功能提升用户的IMS业务体验,全面推进IMS的应用。

1 RCS的核心功能

RCS是Rich Communication Suite(富通信套件)的缩写。它构建在IMS网络之上,以增强型地址簿作为业务的触发点,综合了语音、多媒体共享等多种沟通方式,能为用户提供业务能力指示、社交呈现信息、视频呼叫、IM聊天、文件传输、图片及视频共享等功能。

RCS是根据现有的3GPP、ETSI、OMA等标准制定的一个可实施互通、基于IMS的业务集,其核心功能在GSMA RCS R1版本中定义[1-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 Enhanced Address Book(增强型地址簿)

增强地址簿对传统手机本地地址簿的功能进行了扩展,除了提供电话号码、通讯地址等传统信息外,还提供更丰富的联系人信息,如用户的图片、忙闲状态等。而且,增强地址簿还可以提供联系人的在线状态及业务能力,方便用户直接从手机增强地址簿中使用包括视频呼叫、文件传输、视频/图片共享、即时聊天等通信功能。

⑵ Content Sharing(内容共享)

内容共享是指用户能够在会话(如语音呼叫)过程中交换不同种类的内容,如视频或图片。内容共享服务可由主叫、被叫的任意一方发起。内容共享的终止不会导致前期会话的结束;但是前期会话的终止将自动结束该内容共享。

⑶ File transfer(文件传输)

用户能够在正在进行的会话过程中或未建立会话的情况下与联系人交换不同类型的文件。在正在进行的消息或者语音会话中,主叫方和被叫方都能发起文件传输,并且文件传输的结束不会终止正在进行中的会话;会话(如语音呼叫)的结束也不会导致正在进行的文件传输的终止。

⑷ Enhanced Messaging(增强消息)

增强消息在传统实时消息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以简化和统一多个消息媒介,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消息业务。用户可以灵活的选择使用短信、彩信或者即时通信等形式,也可以识别和接受来自不同通信设备(移动电话、PC)的业务。

除了短信和彩信功能外,RCS向用户提供聊天功能,包括一对一聊天以及群组聊天。在聊天服务中交换的消息可以包含文本内容和多媒体内容。

2 可运营的富通信系统框架

虽然GSMA定义了RCS业务的功能需求,但并未给出一个可实际运营的完整技术实现体系。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运营的富通信系统框架,主要包括EAB(增强型地址簿)模块、PS(呈现)模块、IM(即时消息)模块、XDM(XML文档管理)模块,以及网管和BOSS系统等,如图1所示。

2.1 EAB模块

增强型地址簿模块负责存储、管理用户的增强型地址簿,并完成与用户终端的同步功能,其主要参考标准为OMA的Presence SIMPLE、DS Protocol。

增强型地址簿是RCS的核心,它使用SIMPLE的呈现数据模型描述呈现和业务能力信息。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业务能力发现可以分为基于OMA PRESENCE的方式和基于SIP OPTIONS的方式,运营商至少支持其中的一种。PRESENCE方式由IMS呈现业务引擎通过PRESENCE SUBSCRIPTION来实现;SIP OPTIONS方式则通过联系人终端之间的SIP OPTIONS消息查询RCS联系人所具有的通信能力,通常用于图像或视频共享情形。

运营商还可根据自身需要部署网络地址簿。网络地址簿为用户提供了在网络中存储和管理地址簿的功能,并支持与用户的本地地址簿同步。目前主流的通讯录同步协议有SyncML和XCAP两种[3]。SyncML协议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有较多系统和客户端支持的同步协议;XCAP协议是IETF定义的XML配置访问协议,可用于实现同步,目前已有较多的跟随者。RCS的网络地址簿功能基于OMA DS(Data Sync),采用SyncML协议将用户终端中的本地地址簿数据备份到网络侧服务器,并允许用户将先前备份的数据下载到终端。

2.2 PS模块

呈现模块主要包括资源列表服务器(RLS)、IMS呈现服务器,主要参考标准为OMA的Presence SIMPLE。呈现服务器完成呈现信息(如可用性、肖像图标)的订阅、授权、存储、更新、等功能。它接收并存储者的呈现信息,当者的个人文档或呈现信息改变时通知观察者。

资源列表服务器则使用订阅列表来完成好友列表呈现信息的订阅。用户的订阅列表信息保存在RLS上,由用户自己维护。

2.3 XDM模块

XDM模块主要负责管理RCS业务的相关文档,包括授权规则文档、订阅列表、用户联系人列表(Block列表,Revoke列表)等,并且接收相关文档变化的订阅和发送变化的通知,其主要参考标准为OMA的XML Document Management。

XDM通过XCAP协议的GET、PUT、DELETE方法实现对XML文档的获取、创建、修改、删除操作。

2.4 IM模块

即时消息模块主要负责增强消息功能,包括一对一聊天、即时群组聊天,主要参考标准为OMA SIMPLE IM[4]。

OMA规范将IM通信分为Session Mode、Large Message Mode、Pager Mode三种模式。Session Mode主要用于多方聊天,对消息大小没有限制。在RCS中,一对一聊天通过“One to One Session Mode messaging”实现,群组聊天通过“Ad-Hoc Session Mode messaging”实现。该模式在进行消息递送前需要首先建立会话,会话建立后使用MSRP进行消息递送。

Large Message Mode用于含有多媒体内容的大型消息的传递,即时消息的内容通过MSRP协议进行传送。此模式只建立SIP会话,不建立IM会话,消息传递完毕后立即拆除SIP会话。Pager Mode主要用于小型消息的发送和接收,使用SIP MESSAGE方式进行消息递送。Large Message Mode和Pager Mode模式今后可能用于RCS的短信、彩信业务。

文件传输是指在会话中或单独建立会话进行文件内容传输,实现过程与一对一聊天类似,由客户端使用MSRP协议进行点对点单向传输。

内容共享分为图片共享、视频共享两种类型,分别遵循GSMA IR.74 视频共享、GSMA IR.79图片共享标准。图片共享是在IMS核心网基础上的点对点业务,首先通过SIP信令建立会话,图片数据通过MSRP协议进行传输;而视频共享则通过SIP信令建立连接并使用RTP进行视频内容传输。

此外,一个可运营的RCS系统还包括IMS核心网(CSCF、HSS、CCF等)、BOSS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用户终端等。IMS核心网与RCS系统通过SIP协议实现注册、鉴权、注销等信令的交互;通过与呈现模块交互实现呈现信息订阅、通知、呈现等功能;通过与IM模块交互实现聊天、文件传输等功能。BOSS系统通过SOAP或其他协议实现RCS系统的运营支撑管理,如业务受理、客户服务等。网管系统通过SNMP或其他协议实现RCS系统的故障、配置、计费、性能、安全管理(FCAPS)等功能[5]。

3 跨运营商的富通信系统互通

跨运营商的RCS互通可以通过标准的NNI(网络节点接口)机制,如GSMA PRD IR.90定义的IPX(IP Packet Exchange)实现。例如,图2中便是由IPX(IPX Proxy)处理运营商SP1、SP2之间信令和媒体流的传输,从而使不同终端类型的用户可以进行RCS互通。

为了实现互联互通,不同厂家的RCS系统还应在能力发现、视频共享、图片共享、消息等方面严格遵循UNI/NNI规范,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RCS构建在IMS网络之上,以增强型地址簿为业务触发方式,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融合业务。本文通过对增强型地址簿、内容共享、文件传输、增强消息等RCS核心功能的分析,结合运营商运营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可运营的富通信系统框架。文中重点阐述了框架中各模块的技术实现细节,并明确了富通信系统在跨运营商互通时的机制和技术要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通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无缝融合的需求日益旺盛。RCS也将逐步引入位置、语言翻译等互联网应用,并尝试通过API方式将业务能力开放给第三方,实现与基于Internet的社交网络互通。

参考文献:

[1] 赵慧玲.IMS的发展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0.04:1-4

[2] 鲁瑞,沈洋.RCS让沟通更简单[J].邮电设计技术,2010.4:14-17

[3] 柯卫,韩建亭,周文君.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富通信业务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1.7:16-22

第9篇:即时通信业务范文

不过,逆势增长的反倒是智能手机的销售,是除了低价手机以外的主要销售动能。自2012年中开始越南市场上的智能手机需求强劲,并以安卓系统(Android OS)的智能手机为主流,因此,越南市场的智能手机在2013年首季就创下80%的高年增长率,预计到年底越南市场的智能手机销量有望达到610万只。而随着4G执照在2015年的颁发,越南智能手机销售比例将逐年增加,到2017年智能手机与功能型手机的销量比约为1:1.08,智能手机将占市场的一半左右。

因越南手机市场中有许多走私进口的山寨手机难以被统计,故实际手机需求高于统计数据,而这也显示出越南手机市场中的低档手机需求旺盛。因此,技术含量低的手机在越南国内的制造比例逐渐增加,随着越南本土的手机品牌厂商慢慢崛起,将逐渐影响到一些国际品牌手机厂商如诺基亚、三星等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越南的手机市场基本由诺基亚(Nohia)和三星(Samsung)两大品牌所主导,到2013年第一季,诺基亚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5%,其次是三星的33%。首先来看诺基亚,诺基亚在越南整体市场的占有率衰退程度不像在别的国家那样强烈,虽然亦从2012年的50%下跌到2013年第一季的35%,逐渐与第二位的三星拉近。针对功能手机市场,诺基亚除了继续加大双卡手机的销售外,还以多款低价手机力抗三星、LG电子和中国手机厂商的追赶。而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布局,诺基亚特别以企业用户为设定目标客户群,成功获得在越南的《可口可乐》厂商的指定采用。

虽然以手机市场占有率来看,三星仍小幅落后于诺基亚,然而若以销售额来看,三星已成为越南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尤其是在2013年第一季中,三星推出了多款相对于越南本土厂商仍具价格竞争优势的机型。而越南也成为三星在韩国、中国之后又一个手机生产基地,2013年在越南北部北宁省的工厂已开工生产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而在太原省的工厂预计在2014年也将投入生产。

中国大陆的华为是越南最大的电信设备商,近年来也积极投入越南手机市场,在2013年通过在各地拓展连锁店面及维修中心,使得自己的品牌手机销售渠道更加的完整。同样的还有HTC这个来自台湾岛内的品牌,依靠中低档机型Desire在越南市场的热销,连带带动了高档ONE的销售,在越南市场保有不错的知名度,虽然2013年在越南市场的销量有所下降。

不可忽视的是,越南本土品牌正在逐渐崛起,之中本土厂商Q-Mobile的智能手机品牌Q-Smart已成为越南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五大品牌。而Q-Mobile为电信商ABTel旗下的手机品牌,此外如FPT也经营手机品牌F-Mobile、Vinaphone的Avio、Viettel的Zik 3G等,越南本土手机品牌多为电信商所经营,整机多从中国大陆、台湾等地进口。价格原为越南运营商的优势,然而随着三星、诺基亚等国际品牌的加入,越南本土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出于成本考虑,加之越南手机供应链的逐渐形成,越南本土厂商也开始计划在当地生产。

据统计,现在越南的人口已超过8900万,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自2013年起再次基本工资调整,越南民众的年平均收入皆有所增加,年轻的中产阶级层正在扩大中。加上政府有意扶植ICT产业,电信基础设备日趋完备,种种的正面因素都有利于越南手机产业与市场的发展。除了以上原因外,越南的地理位置及低于中国大陆的人工便于韩国三星从本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取得组件后在越南进行组装,去年的产量已达1.2亿只的水平,三星接下来将继续将越南的生产基地扩大到世界等级中数一数二的规模,更有意在越南拓展研发中心。跟随三星的步伐,诺基亚2013年开始亦筹备在越南的生产,连锁效应也吸引了手机供应链厂商进军越南。

尽管如此,目前越南仍有ICT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故大部分的产品及零部件皆有韩国、中国输入居多,但随着供应链厂商跟着国际品牌厂商一起进入越南,再加上当地受到扶植的厂商逐成气候,越南的手机产业链将更具规模。

由于手机产业的发展迅速,极大地推动了越南通信服务市场的兴起,加之越南移动通信运营商对于学生或企业会提供非常优惠的费率方案,且越南信息通信管理部门对于优惠对象的管理并不严格,SIM卡转卖的情况非常严重,导致一个用户拥有多张SIM卡的现象非常普遍。目前越南信息通信主管部门正就这个问题拟定解决方案,建议立法规定每个用户最多只能持有同一运营商的3张SIM卡,而对企业用户也将作出限制规定(具体拥有SIM卡数量上限尚未确定),期望通过限定用户所拥有的SIM卡数量,来整治越南通信市场的环境,并缓和越南通信服务市场垄断情况。

早在2011年越南曾通过一项电信法规,即为自然法人或经济团体须拥有一家电信公司20%以上的股份,试图借此改变越南电信市场被垄断的情况。而越南两大运营商Vinaphone和MobiFone都为VNPT集团下的子品牌,在新法规通过后,两家运营商已在进行合并相关事宜。然而到2013年4月,越南信息通信主管部门驳回VNPT集团所提出的Vinaphone和MobiFone合并方案,理由为越南移动通信市场需要至少3~5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运营商经营,故VNPT集团还需提出另一个方案来解决拥有同业中其它电信公司20%以上股份的问题。

在3G执照发放方面,早在2009年9月越南信息通信主管部门就已完成4张3G执照的发放,分别由MobiFone、Vinaphone、Viettel和VNM & EVNTelecom(两家运营商合作取得执照,并共同建设3G网络)取得,使用年限为15年。至于4G频率方面,2010年10月越南信息通信主管部门发放了5张TDD LTE实验频率(频段为2.5-2.69GHz),分别由VNPT集团、Viettel、FPT Telecom、CMC和VTC取得,而真正可商业化运行的4G执照预计要到2015年才会发放。

根据ITU统计,2012年越南的手机普及率为149.41%。之所以会这么高,除了人手持有多张SIM卡的情况相当普遍外,拥有多张预付卡号码也被当做是多个手机用户,使得越南实际的手机用户较统计资料来得少。因此,越南手机用户仍具备增长空间,经统计2012年越南移动通信用户达1.5亿户,较2011年增长10%。而3G网络在经过长达4年的建设,各运营商的平均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加上3G手机价格已比过去便宜,而且许多手机运营商先后推出多款平价3G智能手机,在运营商积极促销带动3G用户增长下,2013年越南的移动通信用户将可增长到1.6亿户,年增长率为6.7%。

在服务技术类型方面,GSM仍为主要的技术形式,2012年约占77.4%,但随着3G服务成为各大运营商主打的业务,通过优惠的服务方案和手机补贴款,刺激消费者转换到3G系统下,2012年WCDMA和HSPA所占比例以上升到8.8%和11.8%。其中HSPA所占比例增长将更为明显,因为MobiFone、Viettel和VNM & EVNTelecom都是直接建设HSPA网络,仅有 Vinaphone是先建设WCDMA网络,而GSM系统则将因用户转换到3G技术下,2013年所占比例将下跌为66%,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