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全面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培养全面型人才是教育事业当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无论学校处于哪一个阶段,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不仅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还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将其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使物理教学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渗透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不仅需要对于物理专业知识能够有很好的了解,还应该学会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这同样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渗透教育,能够转变学生以前单一的学习模式,而不是仅仅学习教材内容,可以使学生接触、参与社会,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型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发展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期刚刚接触物理这一门学科,对于物理知识都是陌生的,虽然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物理现象,但是学生却不知道怎么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如果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知识单纯的讲解教材内容,没有将生活实际与社会科学渗透到教学当中,并且由于教材内容比较繁琐、枯燥,就会使学生感到特别困惑,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物理学习中发现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还可以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渗透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促进初中物理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社会培养全面型的人才。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渗透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道德教育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不断发展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民族精神。在初中道德教育渗透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而不是随意的进行道德教育渗透,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逐步使道德教育渗透进物理教学当中。
(二)人文学科渗透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的潜意识中,要想学好文科,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而理科就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根本没有使理科与文科有效的结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文科知识与物理教学结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人文学科的渗透包括物理与语文、历史、数学等学科之间的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古诗词、谚语、成语等与语文学科进行渗透,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时,老师可以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猴子捞月”等语文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让学生结合语文知识以及生活实际现象,有效的掌握光现象的具体内容。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能够与语文学科之间进行渗透教育,再如,与历史和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时,可以为学生讲解曹冲称象这一历史小故事,并且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浮力现象,这样可以使物理知识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学生记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自然科学渗透
自然科学包含了许多领域的研究,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它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数学与物理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解物理题目时,不得不使用一些数学工具,一些定理的计算都离不开数学的知识。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时,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揭示物理规律。
(四)环保意识渗透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沙尘暴、全球气温上升、雾霾、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严重的影响我们人类生活,然而,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民解决和改善环境的技能得到完善,培养人民正确的环境观,在一点一滴中保护地球环境。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展示由于全球气温上升而导致的极地冰雪融化的图片或者是记录片,让学生感受到气候上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为学生分析一下现在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并预测在未来一些海边城市可能就会被淹没,让学生认识到气候上升的危害,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教育是立体交互的、多维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口物理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在渗透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使初中物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推动初中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教育价值
情感教育重视教育中情感的作用和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情绪控制、调节能力,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高级社会性情感为主要目的、以培养高情感水平的人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的认知、个性发展、高级社会性情感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教育可以发挥情感积极的疏导和迁移功能,这一点好比是百米赛跑的终点,给你奋斗的目标,是你有冲向终点的动力和信心。教学生学习方法,分析学习的不足,拉近师生感情,提高学习兴趣。
(2)情感教育能积极发挥情感积极的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充分利用“表情的超言语作用”,从而增进认知传递、深化。例如,我校有位教师辅导不喜欢进班,领导开始找他谈了几次,效果不佳。可他每次考试成绩总在前面。甚至本班其他各科成绩都较差他的成绩人很好。我们观察和分析就是这位教师感情丰富,能把情感功能发挥出来。情感教育就是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切的着眼点是如何能让学生有好的情感体验。一位优秀的情感教育实施者总是饱含感情的教学,总是可以“制造”强烈的知识的感染力感染学生,总是可以一次次的制造知识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丰富的积极的教学表情、有激情的情感体验碰撞对学生认知的积极效果绝对比“麻木的认知”表演效果好。
(3)情感教育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即发挥情感的积极动力和强化功能,对学生学习积极程度有增力,这一点好比百米赛跑观众席上的红旗和啦啦队。笔者了解到在现在中学,不少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学生之所以能克服不是很优越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关键点在于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情感动力在推动自己前进,他们在不自觉的利用着情感的动力功能。
二、初中物理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以优化课堂效果
1.接受新教育理念、初中物理教师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我们说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目标取向。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教师才会去了解学生内心,才会有意识的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如前面所说,初中生心理具有比较尖锐的特点,甚至是存在比较矛盾的方面,没有较高的情感水平的教师无法被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可以说情感教育要能够在物理教育中很好的实施,其前提条件是物理教师有较高的情感素质。贴
2.切实应用情感教育、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1)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情感教育的三条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的原则、师生情感互动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落实:
第一,初中物理课堂上寓教于乐原则要把握两点:一方面,物理教师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要努力使自己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教师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时间、环境、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的组织教学,给学生创造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创造乐于学习的内容。
第二,教师要善于感性的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真正做到以情施教。以情施教的前提在于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充分的挖掘了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才在教学中“用情”。教师积极的、强烈的物理情感才能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
第三,有意识的促进中学物理师生情感交融。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此来熏陶、感染学生相应的情感。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自然的交融,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需要有意识的维护才会缩短。
(2)落实课下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随着教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学生与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沟通外,在课下同样有很大的沟通空间。受学科特点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师与学生的课下交往相对于其他学科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物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科学家的“雏形”,学生所见的很多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交流,就是说初中物理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领域;另一方面,物理学科教学的很多内容均在教室外或实验室进行,如学生自主的物理实验研究、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等等,学生都需要物理教师的帮助和参与,在课下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机会。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给我们物理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情感交流平台。每一位物理教师应抓住这个机遇,把情感教育很好融入课堂教学中,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提高了学生德和智,又育了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94-01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家长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物理学习。农村中的物理教学水平比较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各方面教学设备不完善等,使得物理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物理,对于物理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物理教学水平越来越低。本文主要具体分析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学中各方面设备不完善,并且课程安排不合理等,这些使得物理教学水平比较低,学生的掌握能力差距比较大,这严重影响学生高中的学习。
1、部分教师自身素质比较低,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教师,因此,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是,有的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比较低,本身并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甚至有些学校教师年龄比较大,缺乏一些年轻的、有经验的、高素质的教师。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内容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农村中教师队伍没有较大的改变,大部分的教师并不能真正精通新增加的理论知识,这就影响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制约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比较薄弱,教师综合素质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
2、实验条件没有保障,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的理论知识需要做实验来加深理解,许多学生因为实验对物理产生兴趣。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各个方面的限制,平时的教学中一些必要的实验根本没有保障。有些学校没有实验室或者缺少各种器材,大部分的教师用仅有的简陋设备进行演示,或者直接用语言进行讲解,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掌握知识,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缺乏自身的理解力。缺乏实验甚至没有实验课,大部分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兴趣,认为物理学习太抽象,增加了学习困难性。
3、教师评价机制死板,影响教师教学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但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教师的奖励机制只是单纯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学习成绩提高就能够得到奖励。这样的评价机制存在着不公平的地方,许多努力工作但是学生成绩没有提高的教师不能得到一定的奖励,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许多的教师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把大部分的工作重心单纯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不再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4、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效率比较差。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只是依靠讲解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只是听,并且课堂纪律比较松散。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对于学生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学生认为物理学习比较难,因此更不愿意学习物理。久而久之,物理的教学水平整体下降,与其他地方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学生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初中阶段的学习。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物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现在学好物理知识,能够为高中时期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农村初中物理的教学水平。
1、积极树立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树立和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对于不理解的反复讲解,直到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解。学校要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招聘年轻教师,使得队伍年轻化、高素质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平时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内涵,扩宽知识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解、传授知识。
2、切实加强硬件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教育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因此,加强硬件建设刻不容缓。同时,学校要有专门的实验场所,并且最少一周安排一节实验课,保证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实验而喜欢物理。因此,学校必须完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及时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
3、优化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学校要改革教师的奖励评价机制,不能单纯只依靠成绩进行衡量,使像物理这种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受到影响。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只能依靠题海战术来理解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物理深刻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学校要改革评价机制,学生成绩只是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师平时的表现、公开工作的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4、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物理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物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讲解,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课堂上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引入知识,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识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课堂上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
物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比较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这样一定能够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立峰.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学文摘,2011(5).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31-01
当今,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的德就涉及到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获取基本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勇于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我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总体规划,合理安排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初中和高中各年级都要有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安排。初中教材中的概念和规律,一般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概括总结的,因此教学中可重点进行科学态度和形象思维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多联系到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社会主义建设,利用这些内容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高中教材侧重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揭示和物理规律的推导,可以重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抽象思维方式的教育。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涉及尖端科学技术,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有关最新成就及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以激发他们为祖国顽强学习的精神。当然,其他方面的教育,也要兼顾进行。
其次,哪些德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参观访问、课外实验、专题讲座、物理晚会中进行,也应有统筹规划。但大型讲座,参观等活动的安排,要少而精,注重实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制订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时,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
二、紧扣教材,有机渗透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关键是渗透到当中,这中间贵在有意,重在有机。我们不主张“穿靴戴帽”式教育,也不同意认为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在讲授时,可集中时间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但大部分章节,思想教育因素并不明显,而融汇在对知识的分析之中。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有时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出现思想教育的名词术语。如在讲授全反射时,临界角是光路发生质变的关节点,渗透着量变质变观点。有些内容可以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如在讲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时,可以说明电势差只是形成电流的外因,但形成电流,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短短几句话,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电流产生条件,而且自然地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科学性,渗透的内容要正确,符合的观点,采用的材料和数据要准确。同时,切忌牵强附会。
三、多种渠道,密切配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也是进行德育的很好阵地。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就能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双丰收。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注意优化德育环境。在介绍某些内容时,可利用图表、挂图、教学电影,有时也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校内外结合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出物理板报,搞物理晚会,举办小型演讲会,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四、加强评价,正确导向
目前,对物理教学中认知领域的测量和评价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测量和评价研究较少。我们认为学科德育系统也有德育目标、过程和评价。学科德育的评价,既是对德育效果的检验,又是实现德育目标情况的反馈。
物理教学中德育的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制定德育的目标,实施的方法。一目标的检验和测试等。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德育目标可制定为: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名著《墨子》中有关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使学生了解我国学者在二千多年前,已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了较正确的认识;结合练习题,介绍南京长江大桥建桥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弊,增强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3、道德品质教育。通过介绍伽俐略事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信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将初中物理课程与创新教育相整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情景不容乐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受传统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下,部分老师仍存在以分数、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思想,对学生创新能力不加以重视,造成了大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创新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巧设问题,实施创新教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才会发现真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说,对于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教学,在使用尺子引导学生测量物理课本长度的实践中,笔者要学生将尺子的零刻度与物理课本的一端对齐,则尺子另一端的数值就是物理课本的长度,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在测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并没有急于总结实验结论,而是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尺子没有零刻度,应当怎样测量书本的长度呢?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创新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物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结合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问题、现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学习实用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实生活中许多方面都涉及物理知识和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元素,将课程教学中的物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燃起学生的创新之火。比如说,对于电学部分的串并联课程教学,笔者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电路图,向学生展示串联、并联的区别和联系。在课程结束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等,笔者还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各小组自行设计出不同的电路图。在实践环节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兴致勃勃、兴致高昂,积极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不断尝试着采用双触开关、单刀双掷双控等方式,完成电路图的设计任务,满足设计活动的要求。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与探究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实施创新教育,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发挥探究式学习的魅力,开展探究式学习。比如说,对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就应当摒弃传统告知学生定律为何物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行归纳总结牛顿定律。在教学中,教师以一定的历史事件引出教学课题之后,让学生探究是什么维持物体运动,及其原因?为什么力中止后,物体依然继续运动?在光滑、粗糙等不同的表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距离为什么不等?按照这样的探究环节,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定理之后,又不断地定理,避免学生思想的教条化,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在积累物理知识学习规律和经验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不断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多媒体集声音、图片、文字和动画于一体,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作为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对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物理课程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开展多媒体创新教育,带给学生试听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能够将课堂试验中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等物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创设鲜活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多媒体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扩充课程量,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信息多样化的需要。
五、拓展课外教学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课外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开阔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初中物理教学做好课堂45分钟创新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学生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来。比如说,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富有创新色彩的课外小活动: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如何让一个从3楼掉下来的鸡蛋不会碎裂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势必会绞尽脑汁,探索各种减缓冲击力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科学内涵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课外环境具有一定的开发性,打破了课堂与教材的束缚,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推动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应当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出发,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环境,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正确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需要老师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教育,致力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上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
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将成为时代经济的强劲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的养成。
初中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物理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思想,教师若能很好地挖掘整理,做到为我所用,有机地渗透到物理教学活动中,这不仅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进行物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常可利用物理学史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为例来进行教学,奥斯特发现了电能生磁,法拉第由此事实作了大胆猜想“磁能生电吗?”。
教学中,教师应选取适合探究的问题作为内容,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策略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且在实验仪器的选取、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领会具体、抽象的策略性知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第一道门槛,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勤于动手是学好物理所必须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素质的途径,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等能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好的舞台。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意志
一、初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要培养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初中生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现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养成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只要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学生就会被兴趣牵引,他们的注意力、思想观念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与兴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说,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可是没有一个确切且固定的模式。所以,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教学某个课题时要对学生多一些了解,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从他们的生活根本出发,然后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生活趣事、和实验相关的小故事等来吸引同学的学习热情并且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上,使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简单,使学生感觉到获得知识的容易感。教师在教学在初二物理“音调、音色和音响”之前,完全可以做一些预习,比如,生活中为什么不同的事物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呢?使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轻松和愉快,并且产生一种充实欲,使学生更加的自信和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初中生学好物理来说也非常重要。如:提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后复习。养成这种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预习的同时要记下所要学的重点和相关的不懂问题,要明确老师上课所要讲的课题的原因。要想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并且让家长帮助监督,且老师要实行不定期检查策略,采取强制的“措施”。又如,在讲初三“气化”一节时,学生完全可以先观察一下在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为什么从外面进入教室时,眼镜上有一层像薄薄霜的白雾,然后上课时认真地思考并和同学互相讨论,然后认真地听老师的解释,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也能使学生融入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
三、初中物理素质教育要注重学习意志的培养
从古至今,有许多成功的人士都是因为有着坚强的意志才有现今的功成名就。其实,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劳动――脑力劳动,尤其是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和研究,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同时也更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时不时地锻炼一下学生的意志。如:结合初中物理的一些定义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的精确性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要让学生知道,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养成坚强的意志。
另外,在做实验时,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动手完成,要让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不要轻易去请教别人,要养成多动脑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一种方法行不通,要试着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的好习惯。这样在学习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耐性。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而且还能使学生以后的生活得到更好的锻炼,提升学生的智力和
动脑、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彬.对提高研究生素质教育方法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13(2).
在物理课程目标中关于环保问题提出的努力目标如下:(1)“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根据初中物理教育的内容和特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通过身边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环保危机感
为了达到激发学生的环保危机感这一目的,有些教师喜欢引用一些经典的环保实例,如酸雨等破坏环境所引起的恶劣后果等,希望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笔者认为,这些经典的环保事件肯定有些效果,但对于生活在远离这些事件的学生来说,很难产生环保的危机感。因此,教师在举例子时,宜多利用一些学生身边的、学生生活中的事件,这样学生的危机感更容易产生。如,让学生观察家旁边的河流,让学生调查现在还有多少人在饮用河水,且设问为什么。再如我们学校旁边有一个建筑工地,上课时经常会听到刺耳的声音。一提这事,学生就会义愤填膺。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了环保危机就在身边,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环保危机感。
二、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绝对不能带头污染环境。如,上课前后教师要自觉的把讲台整理干净。办公室里要干净整洁,绝不能在教室里吸烟、吐痰,写完的粉笔头不能随手乱丢乱扔,要放在专门的盒子内。无论是教师做物理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把仪器用品摆放整齐。尤其是学生实验,教师一定要强调注意或禁忌事项。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并要求所有学生都这样作,这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爱护环境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密切结合教材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教师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1)噪声问题:一定分贝的噪声能够使人烦噪、耳鸣、头痛、失眠、恶心、心悸、肝胃功能失调、严重时会使人四肢麻木、胸部有压迫感等,重则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防止和减弱噪声通常有三条途径:A声源处,如汽车摩托车的消声器;B传播过程中,如,学校的围墙,多植树(能够吸收声音)C人耳处,如耳塞。(2)电磁污染:移动通信系统,发射台、雷达系统,人们常用的电视机、手机、电脑、微波炉、日光灯等都会带来电磁污染,它常使人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血压升高或降低等症状。这些情况时刻在我们身边,但学生知道的不多。家庭减弱电磁污染的常见措施:A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保持电器间安全距。B注意人体和电器间的距离。C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D饮食注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以上仅仅是一些例子的说明而已。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教师应该非常重视,一定要把这些知识讲透,让学生理解。因为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及时应用,就可以用正确方法解决一些环保问题。把物理知识逐渐渗透到环境科学中,既讲了物理知识,又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另外这些环保知识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经常出现。因此结合教材,进行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四、通过课外活动强化环保教育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由于过分偏重理论的基础教育,使得课堂教学只注重教育的守成性,维持性,导致了学生虽有满腹经纶,却无法引导新技术,带到新潮流,只能跟在人家后面作些理论工作的尴尬局面。所以要改变这种局面,实现我国的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要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兴趣能促进学生思考、去探索、创新。因此,在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和电教手段相结合,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使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需要得到解答的问题,如,将两耳堵住,用音叉抵住额骨,打击音叉,问:为什么能听到声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可适当插入一些有趣的物理学史,如讲白光的色散现象时,可讲牛顿自己打磨自制棱镜,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从而结束了人们在此之前一直认为白光是单色光的时代;在讲原子核的组成时,可讲约里奥居里夫妇与中子的发现失之交臂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来创新。同时,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偶尔的一个小小的发现可能导致重大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线索,全力追踪探索,要善于从每个可能角度和不同侧面观察、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2.引导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不过,提问并不容易,尤其是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因为能不能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思维深度和智力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一般方法。对此探讨如下几点:
(1)因果法。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见到每一个物理现象,要习惯地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当人们乘坐在火车上,注视着车窗外的远景和近景时,发现看到的远处树木是向前运动的,而近处的树木则是向后退的,这是为什么?
(2)对比法。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的异同,比较互相矛盾的解释、理论等,常常能发掘出关系到有科学创新的问题。例如,在光学史上,仅就几何光学的现象范围来说,“波动说”和“微粒说”都很好地进行了解释。而且在这个现象范围内,两种对立假说的预言都能被证实。这两种假说究竟哪个正确呢?这就给人们提出了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3)联系法。分析物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提出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法拉第在研究电磁现象的过程中,从电与磁的对称性的关系出发,提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可以从学生中收集问题,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敢问、善问,养成提问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3.强化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途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