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品塑造;早期教育;关系
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早期教育有了更多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婴儿人品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早期教育对人品塑造的体现
不同的年龄阶段,早期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为主,从而与儿童互动,周岁至3岁儿童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一)活动训练
各式各样的活动,对于早期教育中的人格塑造起着关键的作用,活动能够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具体的活动训练可有游戏设施、脑力活动与劳动活动等,儿童玩耍的游戏设施可以是一些滑滑梯、跷跷板、蹦蹦床等设施,游戏与玩耍可以很大程度上释放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儿童活泼的性格,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脑力活动可以让儿童搭建积木、教儿童识字、读书等,培养儿童的智力,劳动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儿童扫地、为花浇水、喂食小动物等,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人际交往
让儿童多接触同龄的儿童,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促进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同龄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儿童形成孤僻、自卑、自傲等方面的心理,实践证明,不善于交友的儿童往往就形成了各种不健康、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心理,善于交友的儿童能够从对方身上进行一定的模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进而形成优良的品格,比如谦让、礼貌、自尊、自信、乐于助人等。
二、早期教育中塑造人格的重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塑造完美人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社会更加关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使每个人能够发展自己的才能与创造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二)素质教育的提倡
塑造完美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关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个人能力的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的教育,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下更注重对早期教育的人格培养,早期教育是最基础性的阶段,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塑造儿童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早期教育塑造人格的方法
(一)爱的体现
给予儿童温暖,让儿童感受到爱意,家庭的爱与老师的爱都很重要,幼儿刚出生时,抚摸他,抱着他,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孩子通过接受第一次情感交流,慢慢地发展成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时刻对孩子进行爱的引导,传达爱意,为塑造良好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二)情感体现
情感是后天形成的,大人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照顾老人,关心老人等,通过一定的模仿形式激发孩子对长辈以及同龄的爱,引导孩子用行动去表现爱,培养孩子的情感,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树立孩子的情感意识,带领孩子去感受外部世界,体验不一样的感受,增强孩子的情感认知。
(三)游戏体验
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孩子的群体意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为孩子提供游戏材料,让孩子自己选择玩耍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主动性;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履行规则义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扩大孩子的游戏场所,不要只局限在室内,组织孩子与其他同龄阶段的孩子一起去室外活动,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在进行游戏活动时,给孩子设立一些规则,或者由孩子自己设立规则,必须按照规则去进行游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制能力,给孩子安排一定量的竞争游戏,让孩子体会输赢的感受,并适当地教育孩子输赢不重要的理念,游戏对于塑造孩子的人格具有很大的作用。
早期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人格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塑造孩子人品的重要阶段,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未来的发展,人品塑造与早期教育相互作用,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高敬.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性、内涵与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11.
[2]扶跃辉,李燕.美国“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时期 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时代课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和第一启蒙老师在幼儿素质教育的推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观念、情感的反应,对孩子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中的教养态度不太令人乐观。因此,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长在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当前
幼教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
新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组织与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实践幼儿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十分关键。通过几年来的深入调查和总结,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还有许多偏见,具体表现在:一是重智轻能。一些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他们往往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幼儿的智力开发上,忽视能力的培养、品德的上升、情感的塑造,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差,自私心重,不关心他人,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二是求全责备。幼儿素质教育讲求的是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些家长对此总是片面理解,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将幼儿培养成全才、通才,一味求全责备。他们往往过多过滥的让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班。结果是导致幼儿心力不济,产生逆反心理,对本来还有兴趣的单项班的学习也产生厌倦,适得其反。三是过专偏深。幼儿素质教育强调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有些家长把个性发展理解成“个别专长”,不惜耗费巨资带孩子拜名师,求高艺,全然不顾幼儿的自身特点,拔苗助长。四是超前教育。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同龄幼儿中出类拔萃,往往实施超前教育。他们或将孩子提前送入小学,或将小学的部分内容提前向孩子灌输。综观以上几个方面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误区,我们觉得加强家长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引导很有必要。
三、积极培训,正确导向,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其中起着领导作用的幼儿园应将家园合作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进行,幼儿素质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幼儿园特别是幼教工作者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1.要加强培训,促进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观的转变。要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的形式,组织家长学习幼教理论,帮助他们掌握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程序。要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让他们真正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在幼儿素质教育教育中要智商、情商二商并重,性格、品格、人格三格同举,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要加强交流,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日常沟通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强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犹为重要。如传统的幼儿家庭作业是背几首儿歌、唱几首歌曲或做几道数学题,素质教育的家庭作业可以是回去洗一次手帕、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等。在交流方式上可以利用手机发短信、网上平台、家校通、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
3.加强引导,促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主动参与。幼儿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园在此要发挥主导作用,但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要使家长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参与。一是要主动让出时间,关心幼儿的成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亲子活动。二是主动献计献策,多提合理化的建议,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唯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素质;重要性
1 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学校主要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及生活观念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却一直存在,以及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我国教育并不能够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本来应该是快乐度过童年时光,但是因为学校和家长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补习和作业上,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现阶段,尽管我国大力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说的多而做的少,只是空喊口号,导致小学素质教育并不能及时的落实[1]。例如:教育部多次要求中小学应该减少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趣高效的学习氛围,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方面,但是,在学校具体执行相关规定的时候,往往还是以学业为重,学生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学校、老师及家长仍然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2 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未来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大,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总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对于未知的问题都会积极的去寻求答案。由此可见,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应该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加强对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推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创新思维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的走向,决定了他们是否强大。创新思维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逐渐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这个世界并不久,他们的很多潜力都有待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时期,学生们的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阶段养成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出创新能力。
2.3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所要接触的事物将会更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道德是他们主要注意的方面。要知道,道德是评判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教育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们以后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道德观进行正确引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进行不断的训练,让正确的道德观念烙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而为后来的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4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作为综合素质体现的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小学阶段,这是个关键的学习阶段,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学习, 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学习[3]。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当他们犯错时应该给予纠正,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对他们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也会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有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5 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人开始集体性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高效培养孩子们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就当今教育而言,小学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们的智力为主,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时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智力。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智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
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们开始学习、了解学习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主要是以小孩子为主,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的各方面的潜力都有待开发,这是他们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可塑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讨论部分,此时的他们就像海绵一样,等待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这些对学生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秀芳.核心素养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分析[J].中华辞赋.2019(03)
多年来,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是被忽视的,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本来是对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反而被强化了。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呼吁: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有空时才说几句;有些家长虽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在目标认识、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缺乏科学性,这样不仅容易导致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初衷相去甚远的结果,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还可能酿成悲剧。针对这些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引起家长的重视,提高我们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既有知识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年青一代。
首先,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视教育为学校的事、老师的事、社会的事,以为自己付了学费,把孩子送入学校,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想法是极不正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对子女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一个文化素质低的民族,不可能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相反,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民族,其文化素质必然良好。如果忽视或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下降。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家长是怎么理解素质教育的呢?他们理解的素质培养,首先是学东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技能。山西大学教育系副教授郭芬云说,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目前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和重视,而体现为人文精神的人文素质培养则被忽视了。如果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青少年将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如精神失落,包括酗酒、早恋、吸毒等;道德失落,包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没有感恩意识等;行为失控,包括没有正确的生活目标、丧失起码的自控能力、“一气之下”“一念之差”走上犯罪之路等;学业失败,包括厌学、倦学,甚至是逃学、辍学等;身心失调,包括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性格软弱等。因此,家长应转变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和忽略,重视对子女的人文素质教育,让孩子在数年的学习生活中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向上的信念。
最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掌握一些必要的科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有关珍爱生命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生命的起点,让孩子从小懂得珍爱生命,感知生命的珍贵和欣喜,让我们的社会少一点血腥,多一分温暖。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当今社会中存在很多令人失望的现象: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学生不知道感恩老师,病人不知道感恩医生,成功人士不知道回报社会……难怪很多中学的一线教师感慨书越来越难教了,人越来越难育了,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应以我们的家庭教育为起点,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孩子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家长不能总是用“老实听话”等传统标准来评价孩子,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现代人文精神,以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观。
关键词:家校结合;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1-0044-02
“应试教育”即指那种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它的主要危害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二是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等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是违背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应试教育”本质上把教育视为社会选择阶层成员的工具,致使教育的选拔功能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人的发展仅是选择的手段和选拔的副产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越趋明显,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基础教育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去感受“素质教育”阳光下的温暖。
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现实状况是: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努力。本文试就家校结合,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作些探讨。
家庭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父母长辈用人格、品德、学识、情感以及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给予孩子的熏陶。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一种形式。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必定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和行为习惯。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基本上是两点式,即“家庭――学校”,因此该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关系密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学校是国家的专业教育机构,它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致时,会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取得最佳效果。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反作用,抵消学校的教育影响。有时一堂班会课讲的道理,还不如家长的一句话管用,这一现象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教育工作者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点,要努力促使两方面趋向一致,相辅相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认知的良性循环,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初中是学生由少年期步入青年期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学生理想、动机、兴趣和品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其整个人生来说十分重要,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正确引导。家校结合是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环节。
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家校结合工作:
1.办好家长素质教育学校,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推进素质教育,先从提高家长素质做起。家长能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能在素质教育推进中起到积极作用,对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家长素质教育学校,让每位家长懂得家庭教育在自己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了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原则和科学方法,克服重智育轻德育、不从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忽视孩子生理特点的倾向,使家长深刻理解做人与成才的辩正关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通过家长素质教育学校,引导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完善自身形象,处处、事事为子女作表率。因为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性格、行为和言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家庭环境、氛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意识和行为,是孩子形成理想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
通过家长素质教育学校,倡导家长优化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看书学习的场所和自由活动的小天地。现在许多家庭豪华的家具、家电设备一一齐全,惟独没有一个书柜。孩子的学习、活动受到家长看电视、打麻将和各种家庭应酬的严重干扰。
2.和学生、家长一起共同制订素质发展目标
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学校老师可以和学生、家长一起制定素质发展的目标。老师可以通过传统和现代媒体方式与学生、家长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一本素质发展报告书,内容包括学生的未来理想、各阶段的具体目标、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各种成果展示。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还应该设有这样一些“专页”:老师的评价页,学生的反思页,家长的反馈页。这样,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这成了家校结合的纽带,家庭、学校一起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让孩子在初中这个人生特殊而重要的阶段过得积极而有意义,真正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
3.深入了解“异常”家庭,给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
现在为数不少的家长,认为在校读书只要考试分数高就行了,其它活动大多视为“不务正业”。有的不去分析各方面情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却强令子女以“挟泰山以超北海”式的努力,务求获取高分,其结果常常适得其反。笔者班上有一位女生,整日沉默寡言,埋头看书做作业,课外活动很少参加,成绩中等。通过了解得知,这位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要求过高,对其一举一动管得甚严。殊不知分数是家庭环境、学校条件、教师水平、社会影响和学生本人的身体素质、文化基础、个性特点、主观努力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复合结果。
笔者多次家访,向其父母陈述利弊,她的父母终于同意她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位学生性格也慢慢变得开朗,思维也比以前活跃,各科考试成绩更是明显提高了。
家校结合,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关注大多数的同时,也要对“异常”家庭的各种“异常”情况敏感,给特殊学生以更多的关爱。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推进素质教育,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要使素质教育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真正把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把应试教育摒弃得干干净净,需要多方面长时间的努力。本文只是就家校结合方面作了一点思考与探索,求教于方家。
Combin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School: a Way ou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YE You-gen
(Hex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Zhangjiagang 215626, China)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中体育;教育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家长们也意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严重影响青少年以后的发展,青少年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心理活动容易受到外界活动的影响,而且表现的比较敏感,容易发生走极端事件,所以对青少年心理教育不容忽视。
在我国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就业问题仍然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科技的进步让人们意识到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希望通过教育能够解决孩子今后的工作问题同时能加强孩子的素质,与时俱进。当今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而与之对应的应试教育往往停留在书本的教育上,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虽然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但是由于就业问题,很多学生希望通过上大学来缓解自己的就业形势,应试教育仍然是高中教育的主流。在高中阶段,学校把文化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大多占用甚至取消了体育课,但高中体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一、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了家长和学校面对的一大难题,心理素质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会引起学生价值取向、判断能力、心态发生扭曲,追求不正常或不正确的事物,容易误入歧途。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的主要表现在敏感、叛逆、嫉妒、自卑、孤僻、过分依赖、喜欢幻想、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活动,这些都对学生今后正常生活造成困扰。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限制人口增长的速度而推行独生子女政策,这导致了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容易造成子女依赖性过强,不够独立,意志力得不到锻炼,在面对困难时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心理容易受到挫败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青少年应该具有积极、自信、独立的良好心理素质。家长的过分溺爱还会引起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形成会引起青少年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沟通能力,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处境,盲目的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导致人际关系淡薄。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使得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家长希望通过教育来增加子女的就业优势,在竞争激励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普遍,很多农村家庭都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子女的命运,愈发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所以对子女的学习尤为严格。这种形式同时也给了学校无形的压力,对青少年的学习抓的特别紧,学校和家长的加压使得青少年小小的肩膀就承担起了过重的任务,造成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青少年在学习上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励与适当的压力。
二、高中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学生的压力过大多表现高中时期,高中是学生的重要转折点,是鲤鱼跃龙门的关键。许多高中为加强对学生文化学科教育,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有很多学校甚至不开设体育课程,将学生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积压,缺少释放压力的机会,日益沉重的学习压力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利影响。高中体育课程能有效缓解学生压力,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同时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影响的,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体育课程对当今高中生有以下几点影响:
有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高中的学习生活是很单调的,学生每天的时间都被文化课塞的满满的,每天沉浸在书本里容易造成精神疲劳,适当的体育课程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生长期学习积压的枯燥情绪,有效缓解学习压力。
有利于学生加强人际关系,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集体性活动有利于增加同学之间来往,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各项集体体育项目中学生能体会到团队协奏带来的快乐,减轻心理的孤独感,使心态变得积极向上。
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变得勇敢自信。体育项目是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一个挑战,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需要大量体力,且竞争激烈,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力。体育项目的危险性和高难度能够锻炼学生的勇气以及面对挫折不气馁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体会到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
三、如何开展高中体育课程
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开展不到位是因为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认识不到位引起的,学校应该意识到所面对的压力情况,适时的给学生安排一些减压活动,能够放松身心,稳定学生情绪,思维变得敏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此,为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建设学校体育设施。现在学校都增设了健身设施,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做到减压。同时也有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丰富体育项目。
重视集体项目在体育课程中占的比重。集体项目是需要大家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并取得胜利,在集体项目中学生可以认识到集体精神、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减轻学生的孤独忧郁的负面情绪,缓解人际关系敏感的现状。
加强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各项体育项目都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挫折、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精神。
四、总结
总之,学校需要重新认识体育课对高中生的重要性,家长也需要更多关心孩子心理素质的教育,减少孩子身上的学习负担,让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同时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地方,心理素质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加强高中体育课程有利于学生减轻学生压力,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变得积向上。
参考文献:
[1].钟成娣.体育对心理健康效应及消极影响的探讨[J].银山学刊,2006(03).
[2].何平贵.论高校体育对心理健康起到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2008(18).
在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的各种素质最有效的关键学科,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以及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影响力。美术教育属于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学科,由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去发现美、创造美、学会审美以及独立审美。本文将对小学生美术教育与素质培养作出分析与研究。
一、小学儿童美术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而这些好奇正是孩子最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来源,美术教育就是能够引导学生有效提升创造为的一门学科。在学习初期,教师先教会学生临摹。学会模仿是提升自主创造力的第一个阶段,临摹过程便是学生培养自主创造的一个有效过程,再辅以教师的引导教学与启发。学生在临摹中逐步学会创新,自主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提升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乌龟滚下坡”课程中,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想象这一画面的情景,然后通过想象自由地画出来,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便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途径,日e月累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孩子自主创造的能力。
二、小学生美术教育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艺术。然而,不管是生活中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生活,都离不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发现美也是对世界万物的一种认知能力。然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中最为需要但又最为缺少的,需要学生去提升和加强,而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中的“美”的主要“承担者”,正是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对待的一门课程。例如,在学习“乌龟滚下坡”的课程中,在学生自由想象画出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们看一下属于这一节课的配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记忆和观察,让学生再次创造。这次创造便有临摹和记忆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对美的审读和理解的过程。在自主创作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生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培养中的一个有效教学模式。
三、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数理化不分家,政史地走天下。”这是人们经常说起的一句话,也是阐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美术教育有着激发学生提升创造力的重要作用,所以美术教育也有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影响。以“乌龟滚下坡”一课为例,学生自主想象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关键的能力。“会学习”正是整个素质教育中所要培养和重视的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小学生美术教育要与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融合
小学美术教育在这一阶段的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代飞速发展,要想使素质教育不断保持更新,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才能够不断进步,国家素质教育的真正进步才是学生高素质发展的基础。无论怎样改革素质教育,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根本“灵魂”不可省略。素质教育在时代改革和创新的节奏下,也要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现状和国情,切不可盲目改革学习,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视情况而改革,视发展而创新,才能使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各学科的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强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洛阳市;白马小学;短跑运动;体育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91-01
一、现状分析
1.体育课短跑现状
田径短跑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体育课必修的课程之一,有效保证田径短跑课的教学质量,是实现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体制有着一定的特点,使得课余时间的田径训练存在着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思考。现代小学生教育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但在激烈竞争的升学压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只是一个理想模式而难以真正实现。很多学校由于教育导向的原因,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进行锻炼活动的环境。再次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是运载工具,二是网络进入生活。有项资料表明,电脑、网络占据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直接导致学生的活动时间不足。在这里就学生体质状况的现象,简单分析造成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2.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活动时间没有保证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小学不得超过六小时。就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和在校时间均不符合国家规定。就学校教育的整体而言,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严峻形势下,已经使许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轻视孩子的体育。以此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大量读书,超量作业,枯燥记忆等等占据了孩子们的正常体育活动时间,无暇顾及体育锻炼。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我国小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学校层面上的体育意识缺乏,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体质一天天下降,已经承受不起正在加重的课业负担啦。压力大,课时多,作业量大,在校时间长,睡觉晚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引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体质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3.课外活动被网络占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影响学生的体质。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触网络的比例迅速增加。许多学生热衷于此,沉溺于网络虚幻世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种生活方式对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损害了身体,而且使得更多学生宁愿虚拟锻炼,也不愿意到室外进行真正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久而久之,运动时间越来越少,运动负荷越来越小,运动间隔越来越大,恶性循环。长时间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孩子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每况愈下。
4.学生自身因素,不爱运动
学生自身体育意识和健康认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不喜欢田径运动学生认为体育课枯燥重复,没什么意思,这也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锻炼中处于被动压抑,学生的个性特征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这些都阻碍了学生们的热情。
5.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懒惰
由于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和现代家庭观念的改变,大部分家庭不同程度的存在对孩子的溺爱现象。孩子想怎样就怎样,说什么就什么,只要学习好做什么家长都顺着孩子。使得独生子女们缺乏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怕苦怕累的思想在参加体育锻炼,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避开难度大体能强的项目,选择比较简单轻松的体育项目,这样极大地降低了运动的质量与效果。
二、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
1.为学生减负,给身体加油
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睡眠与体育活动时间。学校要提倡老师带头参加体育锻炼,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强和宣传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对体育锻炼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成为社会的共识。
2.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育
学校应提高体育课的学科地位,增强体育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体育教师教学信心,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体育已被学校重视,学生自然就会上好每节体育课。
3.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利用电视,广播加大体育活动宣传力度,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质健康对自身,工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主动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将积极的教育观,健康观融入到学生工作中去。
4.家长支持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出去游玩、散心、跑步等娱乐活动。为孩子身体健康创造出好的生活环境,做孩子们最好的榜样,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田径短跑运动的健身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是眼下的大任务。
2.建议
加大投入力度,使学生有良好的锻炼物质基础。国家要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出一片广阔的运动场地和设施,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特别是体育场建设,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硬件设施。多给学生身体锻炼的时间。减轻学生负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应确保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