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护理改进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JCAHO) 将持续质量改进定义为: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 ,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的[1]。持续质量改进(CQI)强调团队参与意识 ,通过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来阐明整个系统的功能 ,提供适当的、 有效的、 充足的照顾 ,以满足病人的需求[2]。该方法一直被应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并且收效良好[3]。我院于2008年将TQMS和CQI的理念应用到临床实习带教管理中,摸索并逐步完善了临床带教管理工作,建立了一套可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背景介绍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00张,42个护理单元,护士590人,护理管理人员53名。设护理示教室,专职示教老师2名。每年承担地区卫校、高等专业学院、本科院校等二十余个学校的护理专业临床带教工作,包括中专、大专、本科护生。
2 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程序模式JCAHO 10步流程图[4],清晰地表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全过程。根据流程图结合院校临床实纲、临床实际工作要求,带教小组进行了确定带教标准及流程;描述当前过程;测评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评价效果;得出结论;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等系列活动。
3 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实行护理部―科室―个人三级带教管理模式,护理部专人管理并设立“院带教小组”负责全院的护理带教管理工作。
具体流程如下:
3.1 明确带教考核标准,了解学生的期望 根据不同院校的需求 ,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岗前培训的调查分别了解了各院校不同学历护生的学习期望,以明确带教内容 ,了解学生的期望。确定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带教考核标准。
3.2 描述当前过程 重要带教内容均有相关的测量指标,如基础理论以卫生部颁发的《护理学基础》(第二版)为统一标准,在入科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由护理部命题并组织考试评分;基础技能以河南省卫生厅颁发的《第二轮医院评审标准》中护理技能操作为统一标准在每科出课前科室考核、护示教室抽考打分;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以我院制订《专科护理常规》作为统一标准在每科出科前,科室组织考核打分。根据上述各项内容 ,描述护生现状与预定标准之间的差距。
3.3 测评和分析 通过测评以往的临床带教工作,分析历届实习生理论考核结果,结合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 ,建立阈值。阈值是介于达标和未达标的界限 ,即合格率。阈值的制定应客观、可操作、符合实际。【5】院带教小组完成带教测评与分析。
3.4 确定根本原因 带教组人员将在临床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进行归纳、 总结分析并反馈给护理部。月底护理部将各单元存在的问题以反馈会、图片、专刊形式通报科室及实习生 ,限期改正 ,并与科带教老师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 ,寻找根本原因。
3.5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带教组定期参加科室实习生考核和座谈会 ,与带教护士、护生针对原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月、每季、每年都进行总结并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2008年经过测评发现护生技能操作水平低,增加实习生技能操作竞赛活动;2009年发现护生出现“三散现象” [6],重点规范了入院岗前培训和入科科室宣教,护理部和各科均要制定详细的宣教内容,为实习工作做好防范提醒和正确引导;2010年针对护生护理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实行了三阶段理论考核[7]工作,即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实习中期阶段、毕业阶段。
3.6 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 提出的改进措施能否按计划执行 ,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控制手段 ,因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 ,要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会有一定的难度[8]。带教组人员将对相关问题的措施执行情况进一步检查督导 ,协助纠正不足 ,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3.7 评价效果,得出结论 采取改进方案后的效果如何 ,由科带教老师、护理部带教小组抽查并跟踪检查改进结果,再次对带教质量进行评价。每季对实习生各组进行质量评估 1 次 ,并通报护士长例会、实习生大会 ,年终计算出全院各组护生的考核总评分,护理部存档,并作为评优奖惩的参考依据之一。
3.8 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 带教组不断修订带教标准、 完善决策和运作程序,适应改进的过程。每季度一次的测评和每月的结果控制保证已改进的质量是稳固的,并确保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高的新标准 ,以便进入下一个新的改进循环。
4 效果
4.1 2008年度―2010年度护生基础理论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中专≥60分为合格,大专≥85分为合格,本科≥85分为合格。结果分析:对三个年度的成绩进行H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我院护理带教工作在推行持续改进管理模式的 3 年中,护生的考核成绩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08―2010级护生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统计表
4.2 2008年度―2010年度护生技能竞赛结果统计与分析。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95分为优秀,<95分≥85分为合格,<85分为不合格。结果分析:对三个年度的成绩进行H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护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见表2。
表2 2008―2010级护生技能竞赛成绩统计表
5 结论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是临床医院护理部的工作范畴之一,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一套成熟的的管理模式,我院积累多年护理质量管理的经验,借鉴JCAHO 的TQMS和CQT的理念,将流程管理应用到了临床带教工作中,形成了持续改进的新模式,它将学生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作为目标阈值,强调团队参与管理,关注护生带教的全过程,使护理临床带教能够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之上并始终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3年的实践证明,临床带教持续改进模式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没有固定模式,只有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生成优质护生。
参考文献
[1]Ann B , Veta H. Nursing Leadership ,Management &Research. Pennsylvania :S pring2
h ouse corporation ,1999. 80281.
[2]Jacqueline M, kat Z. Management quality manu facturing supervis or. I owa : Sheperd ,Inc ,1999. 8210.
[3]张素珍,卢明. 特、一级护理质量的量化控制与持续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5-76.
[4]Wendy L , Clara J . The health care manager’ s guide to continu ous quality improve2ment. Chicag o : American H ospital Publishing Inc ,1991. 94295.
[5]陈爱萍.孙红.姚莉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6]杨磊.吴凡.谭映军等.运用量化管理方法 加强临床实习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1):83-84.
[7]高秀文.朴红梅.韩霜等.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在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25(3):65-66.
一、指导思想 :我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二甲复审”为契机,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xx年护理工作计划模板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病历管理;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旨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新的质量管理。护理病历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料之一;不仅反映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也是维护护理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法律性文件[1]。任何随心所欲加的记录都是危险的[2]。为了提高护理病历质量,我院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加强了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归档病历900份作为对照组,其中一级护理病历369份;2012年10月~2013年9月归档病历900份作为观察组,其中一级护理病历403份。两组病历均为我院住院病区的归档病历,书写人员均为我院在编且经过培训的执业护士,考核标准均参照四川省卫生厅2006年《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和我院的《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考核组成员相同。
1.2方法
1.2.1检查分析2012年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2.1.1体温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页面不整洁、楣栏错填、图像绘制不规范、生命体征与护理记录不一致、出院时间与医嘱不一致等。
1.2.1.2 医嘱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执行无资质医生开具的医嘱(未经过带教老师审签)、临时医嘱执行时间不准确等。
1.2.1.3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包括:医护记录不一致,记录缺乏及时性、真实性,观察重点不突出,书写缺乏连续性,医学术语运用不确切等。
1.2.2制定目标及改进措施。
1.2.2.1建立和完善护理病历质控体系 自2012年9月开始,护理质量管理组专门增设了护理病历质控员2名,专门从事护理病历的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建立多重护理质控组织,实行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的多重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即责任护士分床质控-质控护士每日检查-护士长随机抽查及归档前终末质控-护理部质控组每天轮流抽查各科室运行病历进行质控以及每月归档病历的终末质控。
1.2.2.2根据《四川省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制定了符合我院院情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完善了护理文件质量评定标准和奖惩制定。对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记录方法、频次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25号),增加了《入院评估单》、《健康教育计划单》、《手术安全核查表》等表格。
1.2.2.3根据本院的护理病历评分标准,从基本情况、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计划单五大方面进行检查评分。护理病历质控组成员针对存在问题评价当前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改进方案。
1.2.2.4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针对我院年轻护士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缺点,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等卫生法规的学习。
1.2.2.5进行护士全员培训,提高书写质量。护理部将质控组成员送至上级医院进行护理病历书写的培训;质控组成员对全院护士进行为期1个月的专项培训,并及时解答书写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2.3监督及评价措施的执行情况。护理病历质控组不定期抽查各病区的运行病历,统计当月病历质量,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召开全院护士会议进行通报,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统计软件SPSS16.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α=0.05。
2结果
3讨论
运行病历指的是正在住院诊疗的患者病历[3]。护理病历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是重要的法律依据。通过对病案质量的全程监控管理,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4]。
3.1建立和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增设了2名护理病历质控员,建立多重护理质控组织,实行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的多重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护理安全。
3.2 病历质控组成员应通过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改进、再实施、再评价的循环过程,不断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监测与评价是持续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5]。通过院科两级质控组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质量管理,能够从检查中掌握护士的书写情况,确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
3.3保证了运行病历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责任护士分床质控护理病历及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能有效发现护理病历中的缺陷,及时纠正了医护记录不一致、观察重点不突出、书写缺乏及时性、真实性、连续性,执行无资质医生开具的医嘱等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及时完善、确保病历质量,提高了护理病历的甲级率。
3.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和《法律法规》培训,使护理人员明确了规范要求,提高了法律意识,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防范了医疗安全隐患。
3.5有效提高了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 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对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组织实施整改措施,使病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的改进,达到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静,董燕鸿.提高护理病历质量的措施和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0,13(12):6838.
[2]张映红,黎萍,盛文俊,等."闭环式管理"运用于护理病历质控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0,7(19):119.
[3]震林,沙震宇.运行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病案,2010,11(12):12-13.
关键词:护理改进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47-01
为响应卫生部2010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于2010年4月7日正式筹备启动,于5月1日-10月31日组织实施。作为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我科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指导思想。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采取了多项护理改进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现将各项护理改进措施报道如下:
(1)开展了“四心、五不、八个一”服务活动,得到了患者的满意,促进了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四心”是接待病人热心、护理病人细心、解释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五不”是称呼病人不直接呼床号、病人询问不说不知道、遇到难办事不说不行、病人有主诉不说没事、对病人的事不说等一会儿;“八个一”是多说一句话、多跑一回路、多陪一分钟、多送一个微笑、多提供一次方便、多减轻一份负担、多功克一些难关、多奉献一些爱心。
(2)实施接诊护士、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告知制度,减少了住院患者的陌生感,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即接诊护士告知患者病区环境;告知患者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告知患者病区陪护及看护要求;责任护士告知患者检查治疗的关键环节;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费用标准及费用使用情况;助理护士告知患者生活护理内容;告知患者住院期间有困难找病区护士长;告知患者病区内经常清洁,小心地滑等。
(3)改革护理排班,确定组长负责制,实施包床到护。在实行人性化护理,满足患者需求,在兼顾患者需要和护士意愿的前提下,打破按部排班的传统制度,细化责护工作流程。根据住院患者、危重患者数量进行灵活弹性排班。实行护士长管理——责任组长(2人)——责任护士(分6组)——助理护士(分3组)全程负责若干患者的责任制护理。各区护理组长负责检查督促责任护士的工作及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把病区的床位包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对所包患者实施整体的连续护理。依据护士的经验、能力,分配不同护理难度的患者,每名责任护士包床8-10名患者,落实所管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等各项工作,真正体现了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的管理精神。
检查结果记录在各科室护理质量反馈表上,对新任护士长的科室用醒目颜色标识科室连续两个月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与重点强调后仍未改进的护理工作,并提出整改意见,由护理部在全院护士长例会上对护理质量进行质控反馈。新任护士长针对质量反馈表所点出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自查,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2]。次月,针对存在的问题护理部检查是否落实,落实到何程度。通过此项措施帮助新任护士长的科室提高护理质量,并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结果
5个科室消毒隔离、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单项考核成绩达标,而且问题发生次数及重复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
讨论
关键词: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危重患者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1]。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病谱广、合并症与并发症多、病情变化性强、抗风险能力弱、护理不良事件危害大,护理风险可存在于任何护理环节,检测项目与内容多,护理难度大,任务重。一旦疗效不理想,易引起医患纠纷,影响护理安全[2]。文献资料表明,80%的危重患者护理未达到理想标准,主要表现在护理内容遗漏、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护理个体化不足,护理质量水平尚有提升空间。传统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采用季度考评为主要方法,是一种事后控制,溯源不易、对护理过程控制不易、监督不易,给持续质量改进造成了阻碍。为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本院拟进行全程护理环节管理,以患者为核心,进行追踪,强调现场评估,评价各护理环节衔接是否到位,护理服务内容与质量是否满足医疗需要,安全是否合乎高标准要求,最终获得科学、先进、可行的护理管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控制对象,为医师下达病危或危重通知、医嘱危重患者,排除已经死亡、转院、自行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入选条件:①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②具有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护士长;③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共纳入管理人员24名,年龄33~52岁、平均(45±7)岁,工龄10~33岁、平均(22.3±6.0)岁,学历专科1例、本科22例、硕士1例,职称主管护师15例、副主任护师8例、主任护师1例。2014年科室共收治危重患者1085例,22个科室,其中男614例、女471例,年龄30min~96岁、平均(55.2±22.8)岁。
1.2方法
1.2.1管理 采用生理死亡危险评估量表(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评价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等级,自行设计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表(以下简称质量安全表),结合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规范危重患者护理内容,质量安全表主要可分为检查项目、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再评价四个部分。检查项目共5个维度,主要包括:①病情管理,基本情况、诊断与既往史、作息进食与排泄、阳性体征、护理要点、药物作用于不良反应、观察要点与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②风险管理,跌倒与坠床、烫伤冻伤与医疗器械伤、压疮、管路;③基础护理,三短、三保持、四无、四及时、六洁;④专科护理,危重患者管理及护理常规、疾病基础理论知识、仪器使用;⑤护理文书,入院评估、护理计划、护理记录。
1.2.2管理内容
1.2.2.1病房 ①查看、传单元、床周围、腕带、安全警示标示、隐私保护措施、手卫生设施;②询问患者感受,各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③仪器设备固定、设置,是否可保证患者安全;④患者病情、主要问题、潜在风险;⑤现场操作是否规范;⑥抢救时医嘱执行情况、配合情况、应急能力。
1.2.2.2工作站 ①病历记录;②危急值、输血、病情等护理记录;③检查、化验开立与执行时间、回报时间;④护理评估与病情是否相符;⑤排班表是否合理。
1.2.2.3治疗室 ①布局是否合理;②药品放置是否合乎规范;③无菌药品、一次性物品管理④抢救CHE内药品、仪器是否齐全,检查频次;⑤输液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
1.2.2.4污物间 ①医疗废物处置情况;②清洁工具管理;③日常消毒清洁情况。
1.2.2.5休息区 ①患者转运、检查陪同情况;②探视管理情况。
1.3观察指标 2014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病情管理、风险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5个维度总分。住院死亡率、住院感染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
2 结果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病情管理、风险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合计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主要问题体现在:①制度问题,如危重患者评价不及时,输液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不及时,高危药品管理不科学;②患者管理,患者身份识别、查对落实效果不佳,危重患者跌倒、坠床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仍普遍存在;④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如感染患者隔离不到位、护士手卫生执行率低、晨间护理质量参差不齐、备用被罩不足与更换不及时等[3]。
全程追踪管理法依托原有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危重症患者救护路径,对关键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现场督导,结果显示第四季度,病情、风险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合计评分,高于第一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但需注意的是,基础护理、护理文书评分存在波动现象,应将全程追踪持续质量管理作为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巩固现有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2011,4.
摘要目的:探讨在保健科持续质量改进中实行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时间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养成、服药依从性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健康行为养成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养成、服药依从性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达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 保健科;PDCA循环管理法;护理质量;护理;改进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53
PDCA循环管理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提出,因此又称戴明循环,其实施过程分为P(计划)、D(实行)、C(检查)、A(处理)4个阶段,是一个不断循环、持续向上的螺旋改进过程[1-2]。保健科作为医疗基础服务机构,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其改进离不开循环管理的转动,可见PDCA循环管理法对保健科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老年慢性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3例,女27例。年龄55~82岁,平均(73.21±8.17)岁。患病类型为高血压病23例,糖尿病21例,其他慢性病16例。按患者就诊时间将其等分
作者单位:518172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
罗秀玲:女,本科,主管护师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管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疾病知识讲解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计划(P)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分析我院保健科现存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提出完善和改进措施,同时依据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相关文件,构建保健科质量改进与管理计划。全科上下按层次对计划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职能要则,确保计划能层层落实,人人担责。
1.2.2实施(D)依据制定的计划进行逐项落实,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服务。(1)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夯实基础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操作技能,优化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2)对护理人员采用弹性排班制,对高峰时间段和空闲时间段的人员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避免了人员浪费,缓解了高峰时段人员不足的矛盾。(3)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对收治患者提供专属护士跟踪服务,保健科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对护理人员的不良行为和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同时,保健科通过在健康中心组织健康知识大讲堂专题讲座,对慢性病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在服药、饮食、运动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
1.2.3检查(C)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护士组成的监察小组,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出现的质量缺陷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及时将检查结果上报相关人员。
1.2.4处理(A)每周组织召开质量分析总结会议,对本周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对监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护理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纠正误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3疗效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养成、服药依从性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由医护人员向保健科相关患者或其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共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4个维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养成及服药依从性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保健科是帮助患者从医院治疗向家庭治疗过渡的医疗基础服务机构,其为患者提供集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医疗服务。它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向患者提供医院治疗,另一方面在于向其传授医疗保健知识,进而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为其家庭治疗奠定基础[3-5]。保健科持续质量改进一直是科室的工作重点,但持续质量的改进不是一次就能达到最优,需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优化护理质量,它是一个不断循环、持续前进的过程[6-7]。为此,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引入我科,依据计划、实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推进保健科的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制定计划、实行计划,检查计划实行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修正计划,使保健工作在不断循环中持续改进。
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实行PDCA循环管理发现,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养成及服药依从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另外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得到持续提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梅,刘林,许勤,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2-874.
[2]王丽娜,侯同秀,崔晓瑞.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2,2(7):152-153.
[3]朱锦莲.PDCA循环法在提高病区晨间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31):645-647.
[4]朱丽莉.PDCA循环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1,4(11):520-521.
[5]杨安宇,沈天洁,吴莉莉,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促进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2(6):254-255.
[6]郑造乾,黄萍,袁雍,等.PDCA循环在医院处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79-81.
[7]刘宝凤.基于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256-258.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 低年资护士 专科护理水平 三级护理查房 专科讲座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护士需要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从而达到真正地提高护理质量。随着医院的扩建,近3年来我院新招了护士78名,在2010年护理部组织的专科护理质量检查中成绩不理想,主要存在专科知识模糊、技术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对病情掌握不全面等问题。我院于2011年1月开始在低年资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原有低年资规范化培训基础上实施三级护理查房和专科讲座,提高了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取2011年1月 ~ 2011年12月全院工作1 ~ 3年护士78名为实验组。取2010年1月 ~ 2010年12月全院工作1 ~ 3年护士51名为对照组。护理部定期对全院低年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质量检查和病人满意度调查。
1.2 方法
1.2.1 组织计划 成立由护理部主任为组长,各科护士长为组员的质量改进小组。制定CQI计划,确定项目负责人、小组人员、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讨论并拟定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
1.2.2 收集资料,确定存在的问题 对2010年1月~12月全院专科护理检查结果从病情掌握、专科护理、专科操作、应急能力、病人满意度五个方面收集资料发现存在的问题。(1)护士专科理论知识不足,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2)专科操作不规范,操作过程中人文关怀不够。(3)护理体格检查顺序错、手法不正确。(4)应急能力欠缺。(5)年轻护士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不和谐,病人对年轻护士的满意度低。
1.2.3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护士因素:低年资护士理论基础差;主动学习意识差,学习方法不对;缺乏敬业精神。(2)带教因素:带教老师专科知识欠缺,带教方法片面,未理论联系实际。(3)护士长因素:护士长自身专科知识欠扎实,检查方法片面性。(4)管理因素:专科护理检查方法有偏向性,疾病查房及业务查房方法有弊端。
1.2.4 改进方法 (1)提高护士长自身素质 各科护士长带头学习本科室疾病专科理论知识,归纳总结本科室常见疾病的专科理论知识,包括从病因、病理到出院健康指导,抓要点,简单、扼要概括后供低年资护士学习。(2)疾病查房转变为三级护理查房 三级护理查房在病房内进行,由责任护士进行病史汇报、体格检查,提出相关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并进行健康教育,责任组长进行补充并点评,护士长根据病种进行专科知识提问、考核。(3)加强带教老师的专科知识,灵活应用带教方法 各科带教老师认真学习本科室新制订的专科知识内容,由护士长监督、考核。带教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多问为什么,多解释为什么,加强对专科知识的带教。(4)开展专科讲座 采用PPT形式,由低年资护士制作、主讲,全科室护士共同点评。内容以科内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结合临床病例进行。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到健康教育进行全方位讲解。低年资护士讲解完后,护士长可根据讲座内容进行提问并就重点内容组织讨论,最后全科护士共同点评,指出本次讲座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要求工作一年内的护士完成专科讲座2次/年,工作2 ~ 3年的护士完成专科讲座4次/年。(5)改变护理部专科护理质量检查方式 进行专科护理质量检查前,检查者先学习相关的专科理论知识。检查时注重护理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护理要点、护理措施落实的原因。
1.2.5 预期目标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从思想上认识到专科知识的重要性,通过不同形式学习专科护理知识,改进检查方法,促进专科知识的掌握,规范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护理部组织的专科护理质量检查中得分率≥90%,病人满意度≥90%。
1.3 评价标准
1.3.1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专科护理检查标准,总分100分,其中病情掌握占20分,专科护理占40分,技术操作占20分,应急能力占10分,健康教育占10分。
1.3.2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1.4 统计学方法
把所获得的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包,应用t、ⅹ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项目比较尚属均衡,见表1
2.2 效果评价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 通过实施“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式三级查房模式,可以总结出低年资护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并积极落实,有效地控制了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更为安全、优质的护理。同时,随着查房次数的增多,护士接触的病例种类越来越多,拓宽了护士的学习范围【2】。专科讲座能帮助低年资护士加深对科内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的认识,而且促使低年资护士主动运用书籍、专业网站查询、求助专科医生等多种方式扩大知识储备【3】,专科理论知识明显提高。专科知识由原来的31.64±5.25分上升到37.14±1.53分(p
3.2 持续质量改进规范了低年资护士的技术操作 三级护理查房中护士长对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操作考核,可促使护士平时主动进行专科操作训练。而且通过带教老师操作示范,进一步加深了低年资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的要领掌握和精髓领会【4】。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技术操作由原来的16.67±1.89分上升到18.65±0.79分(p
3.3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 通过对危重患者及时到位的查房,使低年资护士对应急流程、抢救仪器的使用了如指掌,能在患者病情变化时做出正确处理,并可预见性地对一些潜在性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使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由原来的6.99±1.86分上升到8.26±1.07分(p
3.4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专科讲座丰富了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三级护理查房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高了护理水平,使健康教育更加深入、专业,满足了病人的需求。病人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的知晓率由原来的6.61±2.07分上升到8.52±0.98分(p
3.5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兴趣 每位低年资护士都有机会成为三级护理查房和专科讲座的主角,她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查阅资料,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交叉边缘学科知识,才能在业务查房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5】。
护理三级查房联合专科讲座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她们的技术操作、应急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病人获得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许月萍.持续质量改进在显微外科缝针清点技术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9,8(4):332-333
[2]李晓燕.多种形式护理查房在提高新护士业务能力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0,31(10):1434-1435
[3]丁小容,邓小梅,罗捷,孙咏梅,彭卫群.科室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40-141
[4]陶思玉.晨间护理查房在提高低年资护士业务技能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3):1389-1390
[5]吴桂云.关于提高护理查房质量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0,23(12):4508-4509
作者简介:何永飞(1975-),女,浙江宁波,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电话:13566527098
2018年儿科护理工作将针对不足,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专科护士的培养,加强与医院其他科室的协作配合,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造医院形象。现作出计划如下:
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理论技术水平,规范护理管理,结合等级医院工作要求,现将2016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儿科护理队伍培训建设,提升护理队伍素质
1.按护士年度培训计划做好护士的理论及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2.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年度技能操作培训计划每2月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后科室护士长负责落实全体人员的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3.基本理论培训考核:根据科室需要,每2月组织培训一次科室专科理论知识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4.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护士长及专科护士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向护理部申请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知识水平。
5、创新护士培训模式。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为目的,在低年资护士培训方面尝试新的培训方法。以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病房实地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专业的护理技能培训模式。
二、全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患者和家属满意,社会和政府满意,医生和护士满意的目标。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积极组织开展“天使互助”活动,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主动服务的能力,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悉心照护、关爱、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个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依据患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主动服务。在做好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一级质控管理,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基础环节监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护士长深入各小组检查、督促、考评护理质量。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护理指标完成90%以上,各项指标及合格率如下:
指标
(合格率)
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
病房管理及消毒隔离
护理文书书写
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
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
健康教育覆盖率
合格率(%)
90
90
90
100
100
90
指标
(合格率)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考核
护理服务满意率
护理安全管理考核
分级护理质量考核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
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合格率(%)
90
90
90
90
90
50
指标
(合格率)
手术室护理质量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优质护理和整体护理质量考核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内涵知晓率
警示标识正确使用率
不良事件制度知晓率
合格率(%)
90
90
90
100
95
95
指标
(合格率)
跌倒、坠床意外事件处置知晓率
特殊药品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考核
合格率(%)
90
95
90
4.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定期分析和研究护理安全工作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对己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认真做好调查、及时上报,组织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及 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积极听取护士心声,改进工作流程,方便护理工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体措施为:一是做好啄木鸟在行动计划,多从全方位角度找出隐患,吸取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二是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强调制度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是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完善护士分层管理,推行护士分层使用
根据各层次护士的分层标准,能力要求让其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并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根据科室床位使用率、护理级别比例适时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最大限度进行人力资源优化整合。根据护士意愿及收住患者情况进行弹性排班。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1.定期召开实习生会议,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2.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