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呼吸道常规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常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道常规护理

第1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称"感冒",属于临床的常见病,主要由病毒或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炎症[1]。程度较轻者,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严重者则会出现发热、高热的情况,若未能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引起高热惊厥或其他并发症,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2]。为了寻找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我院对40例患儿给予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0例。40例患儿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2.4±1.1)岁;病程2~7d。全部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打喷嚏、流涕、发热等临床症状。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儿均对其行病情观察、高热护理、给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心理、饮食等全面护理。评价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 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儿的入住至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2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全部康复,康复率为100%;无人出现后遗症。参照组康复人数为17例,康复率为85.00%;1例出现后遗症,约占5.00%。试验组的康复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后遗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常规护理

3.1.1对病情与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儿自我感觉不强,无法及时感受病情,许多患儿发病时精神状态仍较好。为此,护理人应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判断病情,比如应多部位测量体温,因为有些患儿额头或腋窝体温较高,手足体温则较低,且该类患儿容易出现高温惊厥的情况。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血压、心跳、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3.1.2高热护理 如果患儿已经发生高热,体温超过39℃,可先进行局部降温,比如用毛巾冷敷额头、酒精擦拭颈部或大腿根部等部位;若患儿体温>39.5℃,可给予全身降温处理。值得提醒的是,降温时,应注意保暖足部、胸部、腹部,避免这些部位受凉引起不良反应。

3.1.3给药护理 如果给予了物理降温后仍无效,则应及时进行化学降温,即遵医给予药物降温。临床大多采用含量为25%的安乃近溶液进行降温,同时进行滴鼻给药的降温处理;还可给予口服百服宁的降温措施。临床还常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3.2护理干预

3.2.1心理干预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容易出现喉部肿痛瘙痒等症状,或因为高热引起全身疼痛,进而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共同分散其注意力,并对其进行安慰与鼓励,消除患儿负面情绪,从而积配合治疗。

3.2.2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合理饮食。患儿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喝水;多进食一些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性食物,预防便秘。

3.3结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给予了常规护理与全面护理,参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通过观察结果2.1可发现,试验组的入院至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远远短于参照组,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加快降温,且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观察结果2.2则可看出,试验组的康复率可高达100%,后遗症发生率则为0%。说明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曾有文献指出,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康复率可达99.2%,后遗症发生率低至0.2%[4]。本次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一致,甚至略优于文献结果,这可能与本次选取病例较少有关,今后还需增加病例进行研究验证[5]。

综上诉述,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小儿是高发人群。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给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并加用心理、饮食等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病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玲.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80-381.

[2]赵雅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4):54.

[3]罗克芳.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2013(12):204-205.

第2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胸外科; 重症患者; 可行性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care in the intensive care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to further summarize the method of nursing care for severe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Method:A total of 48 sever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and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ime.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l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care for severe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in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basic nursing of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The nursing satisfaction,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SF-36 scal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Result: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5.4857,P=0.0192).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4.1812,P=0.0409).The scores of physical role,body function,body pain,social function and total health of SF-36 scale in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Severe patient; Feasibility stud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in Foshan City,Foshan 528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5.024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医学从单纯的治病救人逐渐转化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强调在治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社会功能[1-2]。由于临产工作复杂繁琐,尤其是护理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主义,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与循证支持,所以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3-4]。随着医疗资源的普及,互联网将医疗资源与信息不断整合并传播,循证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自从1996年由加拿大David教授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与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5]。循证护理的概念即审慎地、科学地将临床工作中获得的最新的、最合适的科学依据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6]。本研究选取48例胸外科重症患者,运用不同护理模式,观察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胸外科重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24例。APACHEⅡ评分(15.12±3.11)分,排除意识不清患者。常规护理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3~69岁,平均(52.64±8.43)岁,肺部恶性肿瘤切除患者11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患者5例,食管癌术后7例,纵隔肿瘤切除1例。循证护理组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2~72岁,平均(51.33±9.24)岁,肺部恶性肿瘤切除患者9例,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患者7例,食管癌术后6例,纵隔肿瘤切除2例。两组性别、年龄、胸外科重症疾病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胸外科常规基础护理,包括:(1)饮食、护理,嘱患者取半卧位,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2)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由于胸外科手术会造成呼吸道损伤,所以呼吸道管理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必要者进行气管插管与吸痰处理。(3)切口清洁处理,对手术切口进行定期换药消毒,避免切口感染。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胸外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具体包括:(1)总结归纳问题,胸外科重症患者主要是呼吸道护理工作较为复杂与繁琐,所以运用循证护理模式首先总结与归纳重症患者出现呼吸道问题的原因,部分患者由于进行了气管切开术,加之手术的创伤,使得患者抵抗能力下降,易造成呼吸道感染,痰液变多且不易排出等问题,提出如何解决患者呼吸道感染及痰液不易排出等问题,如何避免患者咳嗽咳痰时伤口的疼痛,以及如何预防胸外科患者手术后感染等问题。(2)寻找循证支持,根据上述提出的若干问题,总结关键词或主题词,使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进行检索,以关键词检索,关键词为呼吸道管理、胸外科、手术、术后感染、预防等。筛选出78篇文献,选择内容详实、讲解清楚、实用性较强的文献,总结文献中提出的针对胸外科患者手术后护理的方法与措施。(3)将循证护理证据运用于实践中:将筛选出的文献中关于胸外科重症护理的内容总结,具体包括:①指导,于患者胸外科手术后未清醒取平卧位,手术后病情稳定将患者床头抬高约30°(无抬高床头禁忌证的患者),利于患者呼吸,预防和减少返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7]。②湿化气道,由于患者呼吸道缺乏有效保护,所以应当湿化患者呼吸道,湿化气道可以增加呼吸道内纤毛运动能力,同时稀释痰液,有助于痰液的咳出。湿化液选取0.45%氯化钠溶液。③切口护理,对患者胸外科手术后切口进行护理,应在切口周围严格消毒,取无菌棉纱布置于切口处,观察切口有无脓液、渗血,如果发现脓液,应当将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选取敏感的抗生素及时抗感染。④排痰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湿化处理,适时协助患者翻身,将患者扶至半卧位,拍背鼓励患者排痰,如果痰液仍然黏稠不易排出,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处理,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吸痰过程中轻柔操作,避免对呼吸道黏膜及切口造成损伤。⑤预防感染处理,整个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无菌操作观念。及时对切口进行换药,吸痰时使用无菌痰吸引器,严格病房消毒,尽量减少家属的探望,室内保持空气流通[8-9]。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后SF-36量表得分情况。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即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循证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4857,P=0.0192),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切口出血、呼吸衰竭,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1812,P=0.0409),见表2。

2.3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循证护理组SF-36量表中躯体角色、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及总健康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循证护理作为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其内容与发展得到不断丰富,这一点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循证护理具有时效性、科学性、便利性、丰富性等特点,其内涵是发现、总结、归纳问题,利用互联网搜寻医疗资源,利用医疗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即循证实践(Evidence based practice)[10]。循证护理有很多优点,第一是替代了传统的经验主义,而将科学的临床证据运用于实际,第二是整合利用了医疗资源,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11]。简单概括而言,循证护理的过程即提出并总结归纳问题、寻找证据支持、运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三个步骤。其目的在于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临床依据,指导日常护理工作[12]。循证护理真正做到了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并且还有效的指导了临床护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近些年来,胸外伤与胸部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肺癌等肺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跃居肿瘤发生率的第一位,胸部常见疾病包括良恶性肿瘤、肺脓肿、肺大疱、食管癌等,患者经历胸外科手术后大多处于重症监护状态,术后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胸外科重症患者监护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由于胸外科手术常常造成患者呼吸道的损伤,所以术后常常出现呼吸道感染、排痰困难、呼吸窘迫等呼吸道问题[1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首先总结归纳胸外科重症患者监护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后利用互联网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筛选实用性较强,针对性较强的文章,提取解决护理总结的问题,随后根据文献中整理的内容,对胸外科重症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包括指导、湿化气道、切口护理、排痰处理及预防感染处理。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在胸外科重症护理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实施简单易行,也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实践基础能力,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梦遐,王慧连.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障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11-115.

[2]王海鹰,邱兆兰.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9):978-979.

[3]殷春燕.循证护理模式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2):2125-2126.

[4]吴华景,朱锦芳.对胸外科患者实施呼吸道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682-2683.

[5]关茜.循证护理对预防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161-162.

[6]庞树英,杜海红,叶彩顺,等.两种护理模式用于胸外重症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23-24.

[7]赵英丽.两种护理模式用于胸外重症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203.

[8]高岩,杨晓歆.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8):1313-1314.

[9] Lavin M A,Krieger M M,Meyer G A,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EBN) filters and related databases[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05,93(1):104-115.

[10]张改玲.循证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028-1029.

[11]刘洪巧,毛永玲.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45-246.

[12] Williams A B,Wang H,Burgess J,et al.Cultural adapta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3,50(4):487-494.

[13]李平.循证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2,10(11):138-139.

[14]闫群英.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68-269.

[15]冯小平,陈兰萍,潘建红,等.胸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循证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8):1009-1011.

第3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关键词】 开胸手术; 呼吸道管理; 护理

为分析护理干预在开胸手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对36 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 例,男19 例,女17例;年龄25~59岁,平均(39±0.9)岁;其中食管癌9 例,严重肺部挫伤18例,贲门癌3例,肺癌6 例。

1.2 处理方法

将36 例胸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 例。常规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定时翻身、人工叩背、引流、辅助吸痰、鼓励主动咳嗽等护理措施。

1.3 护理干预

术前进行护理干预,评估患者有无呼吸道感染,给患者制定护理计划;为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产生要求吸烟患者戒烟至少2周;注意口及鼻腔卫生以防发生呼吸道感染;倡导患者适度锻炼肺功能,深呼吸,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咳嗽。心理护理方面需要观察患者的精神或心理状态,患者的饮食与睡眠极易受到各种心理变化过程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手术后恢复。因此,消除患者对创伤及手术的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手术成功与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另外要进行健康指导,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正确的引导或解释,放下思想包袱,鼓励患者要有手术后一定会康复的信心。术后护理干预包括病房环境因素,例如环境是否清洁、舒适、安静。胸部手术的特点是术后的后创伤大,各种引流管的限制患者正常的活动,因此患者咳嗽时的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有些患者会感烦躁不安。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向患者解释清楚咳嗽是保证术后恢复顺利的重要方式。术后对患者的也有要求,在未清醒前患者要平卧去枕,头部向一侧偏,清醒后检查血压平稳后,可以行半卧位,为促进肺部气体交换可以抬高床头,头部升高也能有助于松弛胸腹部肌肉,缓解胸部的切口疼痛;护理气管插管患者应保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另外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不及时清除也影响手术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危险,如患者的肺的深部有痰液,一次性吸痰管不能奏效,可改用加长型吸痰管,为减少摩擦,使用前做油处理。为确保气管插管固定的通畅,务必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防止管道脱落或位置过深。症状轻的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应先清除口腔及气管内的痰液,然后将气囊松开,避免拔管插管时痰液流入肺内而阻塞呼吸道。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 数据以x±s表示, P

2 结果

两组肺部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8例,肺部感染1例,无肺不张病例,对照组18例,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1例,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开胸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胸部外伤患者常常会出现受伤部位疼痛、肺部严重挫伤、肺部膨胀不够完全、呼吸道堵塞等原因,严重者将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重症肺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1-3]。

呼吸道管理是所有胸外科医护人员最重视的护理环节,要合理运用呼吸道护理的干预手段,及时了解患者呼吸道肺部情况、有无缺氧、有无肺部感染、有无阻塞等危险因素,保证全面的术前护理干预。术后要注意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和引流措施对患者快速康复必不可少[4]。通过本组36例护理干预病例的临床的护理实践, 我们意识到强化呼吸道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并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 能大幅避免开胸手术后肺部出现并发症, 这也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提高开胸手术治愈率的关键。本组36例护理干预病例结果显示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大幅度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李文.全麻开胸术后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 (5):360.

[2] 王大英.诱发性排痰在胸科手术后的应用及效果.中原医刊, 2004, 31 (22):37.

第4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1.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山东潍坊 261041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接收的128例重症患儿为该次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研究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行心理护理、吸痰处理、预防感染等常规呼吸道护理,研究组行常规护理+呼吸道护理管理。随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呼吸道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护理效果。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呼吸道并发症情况。研究组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

关键词 ] 呼吸道;重症患儿;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107-02

通常重症患儿具有病情危急、复杂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多需要用到机械通气等治疗手段,极易引发患儿感染,对患儿生命安全威胁极大[1]。有研究报道显示,呼吸道对重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抢救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2]。鉴于此种情况,在对重症患儿治疗的同时,当加强呼吸道护理管理。据相关报道显示,呼吸道护理管理是确保重症患儿脱离危险、抢救成功的有力措施,对优化患儿临床疗效、预后质量等十分有益[3-4]。因此,在临床中,当结合重症患儿的疾病类型、病情特点,实施有效的呼吸道护理管理措施。该研究选取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28例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128例重症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研究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在研究组的64例中,35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2个月~9岁,人均:(2.52±1.20)岁;通气治疗方法:7例面罩辅助吸氧,10例气管切开辅助机械通气,3例NCPAP(鼻持续气道正压辅助通气),44例鼻导管吸氧。在对照组的64例中,36例男性,28例女性;年龄:1个月~7岁,人均:(2.32±1.08)岁;通气治疗方法:8例面罩辅助吸氧,9例气管切开辅助机械通气,3例NCPAP(鼻持续气道正压辅助通气),44例鼻导管吸氧。比较两组性别比例、人均年龄、疾病类型、通气方法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行心理护理、吸痰处理、预防感染等常规呼吸道护理。

1.2.2研究组研究组行常规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管理。常规呼吸道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呼吸道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2.3气管导管护理①密切观察气囊,如发现气囊呈充盈状态,当立即上报处理,以防气囊在过度充气的状态下增大对气管壁的压迫力度,从而引发溃疡、局部坏死。为了避免气囊过度充盈,需间隔12 h释放气体1次,每次持续25 min。在气囊放气之前,当彻底清除患儿口腔内、鼻咽部分泌物,以防分泌物误入气道,引发气道阻塞。与此同时,可适当调整潮气量,以防因漏气而出现潮气量不足的情况。②对于行气管切开辅助通气者,当确保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坚持每日更换敷料(1~2次)。若敷料沾有痰液,当立即更换。通气治疗1周形成窦道后,结合患儿气道情况,观察是否需要更换气管套管。在捆绑皮管时,应保证气管套管不会脱落。

1.2.4吸入气体护理①净化。净化室内空气,坚持每日进行1~2次空气消毒、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2~3次,30 min/次),对病房内的桌椅、地板进行消毒。禁止过多人员进入病房,控制好探视人数、探视时间,以免交叉感染。所有进出病房的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必须对双手进行消毒,佩带医用口罩、衣帽,换鞋。②湿化。实施微量泵入湿化法,泵入药液为α糜蛋白酶(4 000 U)联合氯化钠液(0.9%,50 mL),经输液泵持续泵入,速度:2~3 mL/h。如湿化效果不明显,当遵循医嘱增加湿化次数,保持每日2~5次。对于行机械通气者,可实施蒸汽加湿,蒸汽温度要保持在32~36 ℃间,以防温度过高而出现烫伤状况。在蒸汽加湿时,当使用蒸馏水(消毒灭菌),定时更换湿化液,严禁运用生理盐水,以防分析出盐,影响湿化效果。

1.2.5护理垫高患儿臀部,指导患儿取健侧卧位。轻叩背部,排出分泌物后,给予吸痰处理。进食2 h后,可给予引流,以免因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的情况。与此同时,加强导管护理,以防导管脱落,确保呼吸道无分泌物、通气顺畅。在气管插管时,指导患儿取仰卧位,引流出分泌物,以免出现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病状。

1.2.6吸痰护理对于行气管内插管的重症患儿,当给予气管内吸痰护理。如患儿咳痰有力、分泌物较少,每日行1~2次吸痰后处理;如患儿吸痰无力、分泌物黏稠且多,每隔4 h行吸痰处理1次,吸引负压:100~200 mmHg,每次持续处理时间:10~15 s。在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过度通气(1次,1~3 min);在吸痰后,仍需给予高浓度氧过度通气(1次,30 s)。在对患儿进行吸痰处理时,要确保无菌、敏捷、精准、无创伤。对于未行气管内插管者,当结合患儿病情特点,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吸痰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重症患儿的护理效果(显效、有效、无效)、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真菌感染、窒息、呼吸道感染)情况。

1.4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包,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为t检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在研究组的64例中,显效4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60例。在对照组的64例中,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54例。比较两组重症患儿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比较两组重症患儿并发症情况,研究组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真菌感染、窒息、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日渐增高,对患儿健康危害极大[5]。在临床治疗时,给予相应的呼吸道护理管理,对预防感染发生极有意义[6]。

在临床中,当充分结合患儿病情状况、辅助呼吸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管理。笔者认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气囊护理。气囊属于一项防漏装置,不仅可有效防止分泌物等误入患儿肺内,还可防止漏气,因此必须加强气囊护理。②加强吸痰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患儿上呼吸道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导致分泌物黏稠,纤毛运动功能衰弱,再加上小儿机体尚在发育期,咳痰无力,很难将分泌物自行咳出,所以必须加强吸痰护理。另外,在吸痰处理时,当注意动作轻柔,以防损伤患儿呼吸道。

魏旭霞等人研究发现,对重症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呼吸道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原发病,减少医院感染[6-7]。本文,在研究组的64例中,护理显效4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60例。在对照组的64例中,护理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54例。比较两组重症患儿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60/64,93.75%)比对照组(54/64,84.3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研究组重症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好。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出现各种并发症,但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64,7.81%)均比对照组(12/64,18.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8-9]。通过该次研究,笔者发现,对重症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

参考文献]

[1]王敏,赵锐.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2(12):204-205.

[2]田华.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2):2345-2346.

[3]刘涛,谢安明,田哓燕,等.药物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6):1681-1684.

[4]朱学江.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200-201.

[5]徐凤华.重症患者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10(23):204-205.

[6]魏旭霞.浅析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36(9):22-23.

[7]侯松叶.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J].当代护士,2013,4(18中旬刊):70-71.

[8]权春艳.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干预研究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5(22):75-77.

第5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降低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于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器辅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设计问卷调查两组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器对颈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明显,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呼吸训练器;颈髓损伤;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33

颈髓损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损伤,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一般需要手术进行治疗。临床研究认为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降低呼吸道感染率对手术的成功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常规翻身、拍背和雾化吸入等措施对呼吸道感染的效果不佳,本研究将呼吸训练器在颈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15例。年龄23~62岁,平均(42.84±11.22)岁。病程3~36 d,平均(15.63±6.81)d。上述病例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诊, 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分为不完全性损伤46例,完全性损伤16例。临床检查后排除肺部感染、肋骨骨折和其他复合损伤,所有病例均可自主配合呼吸,且神志清醒。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损伤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颈部详细检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后予以常规的呼吸道护理,包括肺部并发症的知识讲解、翻身、拍背、排痰技巧训练、吸氧和雾化吸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加用呼吸训练器,可先将训练器置于吸气模式,从吸气开始训练,嘱患者含住吸嘴,用力吸气,这时可看见训练器内小球在抬高,保持1 s秒后呼气,每天2次,每次10~15 min,然后再将训练器置于呼气模式,嘱患者用力吸气后含住吸嘴缓慢呼气,每天2次,每次10~15 min,交替进行。

1.3效果评价第7天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进行评定[2]:(1)咳嗽、咳痰、呼吸深快。(2)存在肺部啰音。(3)发热,体温超过37.5 ℃。(4)X线显示胸部有炎性浸润改变。(5)痰液细菌培养呈阳性。出现上述3项以上可诊断为肺部感染。自行设计问卷出院当天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包括满意和不满意,共发放62份,均有效回收,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颈髓损伤作为临床重症损伤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3],尤其是伴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更容易致死和致残,因此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根据颈髓损伤程度将该病分为完全性损伤和部分损伤,重建颈椎稳定性和恢复脊髓功能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的两个阶段,该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要保障手术的成功率就需要在手术前尽可能的降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出现。由于颈髓损伤的严重性,无论其损伤平面的高低,机体的肋间肌、胸腹壁肌肉功能都会发生消退现象,导致呼吸肌功能障碍。呼吸肌功能受损后患者咳嗽的自主性严重受限,体内分泌物无法顺利排除,从而诱发肺不张等疾病,对手术治疗造成阻碍。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同样会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就有86.67%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说明仅仅依靠常规的护理措施不能保证后期手术的顺利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辅助患者呼吸训练,此种仪器操作简便,通过该种设施的帮助,患者的呼吸功能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对呼气和吸气的把握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呼吸训练器后形成了恰当的深慢呼吸气模式,减少了呼吸频率,呼吸机得到了较好的休息[4]。呼吸器还可以充分扩张胸廓,增膜抢负压,改善了肺部膨胀。另外呼吸器上述效果对通气和血流的改善效果也十分明显,提高了肺对氧气的摄入,改善了全身的氧气供应,保证了患者的正常呼吸。观察组加用呼吸训练器后肺部感染率降低到了43.7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呼吸训练器的临床护理效果。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为87.50%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多数患者对该种方式的认同,因此该种护理措施值得进步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呼吸训练器对颈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明显,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关晨霞,郭钢花,李哲.肺部物理治疗在颈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医学杂志,2008,23(11):1048-1049.

[2]张琪.颈髓损伤患者呼吸训练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B):122-123.

[3]包芸,苏建华.呼吸训练器用于颈髓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1,23(12):2449-2450.

[4]屈波,陈玉娥,孔丹,等.88例颈髓损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196-1197.

第6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小儿临床上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冬春为好发季节,多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1]。目前无特效药物,同时在治疗后也容易反复[2]。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与降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入选标准: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同意;无治疗药物过敏;无严重并发症[3]。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3.6岁。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都采用常规的抗病毒治疗,给予口服莫西沙星颗粒,初始剂量50 mg/次,2次/d,2周后改为1次/d,治疗30 d。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告知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指导患儿保持身体清洁,介绍正确的预防方法。治疗前检查患儿是否有炎性反应,应先治疗炎性反应再进行治疗。保持病室良好通风,严格控制陪护探视,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家属不许随意串病区和病房,必要时戴口罩以减少细菌侵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治疗前做好预防性健康指导,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在患儿治疗前向其发放《上呼吸道感染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向患儿及家属说明预防性措施的重要性,介绍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表现及后果。因此,在护理中做到安慰、关心和鼓励小儿,不流露出厌烦、歧视等表情,帮助患儿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培养患儿良好的心理状态;告诫陪伴或其他患儿保持病房安静,以利于患儿休息;沟通护患关系,经常巡视病房,积极观察和掌握患儿的情绪变化;护理时要语气和蔼,操作轻柔,给患儿带来亲切感。

1.4  疗效判定:痊愈:临床各症状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各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各症状明显有效;无效:临床各症状无明显有效甚至恶化[3]。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应用秩和检验与χ2检验等方法对获得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痊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60例痊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情况: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神经系统异常1例,皮肤反应2例;治疗组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我们知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目标是防止病情进展,缓解症状,防治合并症,防治急性发作以及降低病死率。一旦症状得到控制,不应该立即减少治疗,要积极加强护理[4]。同时呼吸道感染小儿造血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粒细胞减少,导致机体抵抗力急剧下降,易造成各种并发症。另外治疗药物使胃黏膜淤血、食欲不振、营养吸收障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5]。同时小儿的恐惧、紧张、焦虑、悲观心理,可使内分泌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合并感染。

    我们认为在护理中,一些患儿与家长容易产生焦虑、悲观等情绪变化。同时,治疗引起的各种不适致睡眠不良,更易使患儿的情绪低落,对进一步治疗失去信心。这不仅增加了小儿的痛苦,增加治疗费用。我们给与患儿及时的心理疏导,劝其放松情绪,正确看待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护理患儿时,患儿的陪伴起了重要作用。与陪伴患儿谈心,了解患儿的心理感受,以争取患儿与家长的信任和配合,为下一步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神经系统异常1例,皮肤反应2例;治疗组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陈育智.小儿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10,42(2):100.

[2] 董  琳,周晓聪,黄志英.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思维[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43.

[3] 王大礼,周玉民.广州社区上呼吸道感染认知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5.

第7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良好的呼吸道的护理工作是预防开胸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59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24例,女15例,其中食道癌26例,贲门癌9例,肺癌2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2 术前教育及呼吸道护理

2.1 常规做心肺功能检查

2.2 从患者交谈中可以看出,对疾病的恐惧,也流露出求生的欲望。患者精神往往高度紧张,害怕活动,不愿与人沟通。针对不同心态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2.3 教育吸烟患者术前绝对戒烟,因吸烟会使术后痰的粘稠难以咳出,增加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2.4 加强口腔护理 术前术后应加强口腔护理。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预防口腔呼吸道感染。

2.5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咳痰的重要性,说明手术和麻醉引起的呼吸反应。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活动时呼吸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进行呼吸锻炼的重要性。

2.5.1 深呼吸运动:指导患者作腹式呼吸,用鼻吸气时腹部缓缓膨隆,稍憋气后缩唇慢慢呼气,反复数次,上下午各坚持15分钟。可增加肺活量,提高血氧饱和度。

2.5.2 避免感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3 术后呼吸道护理

3.1 麻醉未清醒时予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麻醉完全清醒后即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3.2 病人返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T、P、BP、SPO?,是否呼吸困难,末梢发钳、低氧等情况。

3.3 常规鼻导管吸氧,以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氧流量每分钟2―3L,术后持续吸氧2―3d。

3.4 遵医嘱按时给予雾化吸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氨溴索30mg加α -糜蛋白酶溶于0.1%氯化钠注射液20ml中,每日2次,每次20min。雾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烟雾窒息。指导患者用口吸气,用鼻呼气。

3.5 协助患者咳嗽,排痰。由于术后呼吸道水肿。分泌物增加,患者咳嗽无力,分泌物易储留在呼吸道。每2h协助患者坐起,一手按压患者术侧胸部,另一手呈杯状由下到上,由边缘到中间,有节律的叩击患者背部,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咳嗽再呼气,或用手指在患者颈部按压气管或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使呼吸道分泌物随咳嗽而排出。上述痰液不能咳出者。可采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6 心理护理 :各种心理变化过程都容易影响患者手术后的恢复。通过整体护理,我们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使他们保持平静而乐观的情绪,消除其焦虑紧张心情,增强信心以便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度过手术关。

3.7 疼痛的护理: 开胸术是各类外科手术后切口最为疼痛的手术之一。它除了其他外科手术引起的切口创伤,肌肉韧带拉伤外,还有较一般引流管粗且硬的胸腔引流管,随着呼吸持续刺激着胸膜。因此术后疼痛治疗显得尤为必要。笔者所在科室使用镇痛泵阵痛,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

3.8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及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一般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防止引流瓶脱落,保持引流瓶位置低于膝下,活动时要有专人陪护。注意观察面色、脉搏、呼吸变化,如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等虚脱现象后立即停止活动,活动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3.9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小结

第8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季节发生变化时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主要是给予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病发病率高,多数患者是由病毒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咽喉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临床如何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大量的临床研究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的康复,预防并发症。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患者。观察组52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1.45±5.21)岁,病程(14.56±2.71)h,体温(36.28±3.52)℃。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1.76±4.81)岁,病程(13.98±2.65)h,体温(36.42±3.1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温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保持病患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遵医嘱给药,并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隔离[2]。

1.2.2观察组

1.2.2.1 环境护理 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1.2.2.2心理护理 由于发热可能会使患者差生厌烦情绪,加之部分患者就诊不及时延误病情,可能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沟通,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消除患者顾虑,最大化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配合度。

1.2.2.3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体温,特别是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若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咳嗽加重,提示患者可能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若发热、头痛,并伴有脓性鼻涕,提示可能并发鼻窦炎。若出现水肿、血尿、高血压等表现,提示并发肾小球肾炎,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有效处理[3]。

1.2.2.4对症护理 对于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指导患者勤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进食后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免发生口腔感染。

1.2.2.5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进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并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补充机体所需的热量。同时每天保持摄入足够的水分。

1.2.2.6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告知患者服药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于应用抗生素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应用降热药者,应避免大量出汗,以免造成虚脱。

1.2.2.7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尽量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注意增减衣物,以免受凉。同时要坚持适度的运动,以提高自身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显效:体温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体温有所降低,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无效:体温、症状以及体征无变化,甚至有加重的趋势[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o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耐药性菌的繁殖,临床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对症治疗,但是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感染反复,增加患者的痛苦,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给予有效地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

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并且从心里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男男,仲卫静,夏明莹,等.浅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2):171-172.

[2]赵延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9(8):359.

[3]张丽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331-3332.

第9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目的:探讨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胸外科重症患者共八百例,探讨其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八百例胸外科重症病患术后呼吸功能均得到较为有效的恢复,无病例死亡,其中伴有并发症的十一例,呼吸功能恢复效果同样良好。结论:精心护理且积极训练术后呼吸功能对胸外重症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胸外科;重症护理;呼吸功能

胸外科重症手术病人由于本身疾病严重性的影响,加之麻醉和手术过程可能造成的创伤,造成呼吸功能不可避免地下降,使得病人不能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引流部位的疼痛会加重呼吸功能的影响。围手术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与恢复,非常容易造成胸外重症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等呼吸道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成功率降低。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病人术后呼吸功能。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09 至14 年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八百例。年龄在10 岁至85 岁间分布,平均48 岁, 血气胸90 人, 食管癌患者382 人,胸外伤 68 人,肺癌260 人,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在5 天左右,住院16 天。八百例手术中无死亡病患,有并发症者10 人,占手术例数的 1% 左右,肺水肿、心衰患者7 人,呼吸衰竭 3 人,常规正确治疗以后,均健康出院。无病例感染。

2 方法

2.1 监测生命体征

嘱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从而保证呼吸道畅通。注意观测病患心率、呼吸变化、血氧饱和度、发绀及是否有呼吸困难等,隔十五分钟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测量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延长至1 到2 个小时测量一次。

2.2 护理呼吸道

着重对待呼吸道护理,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是防止胸部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发生的关键步骤。嘱患者取正确卧位,学习深呼吸及有效咳痰的方法,从而易于咳痰和引流。积极的胸腔闭式引流对手术成功率及防止术后并发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呼吸功能锻炼

系统地呼吸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呼吸功能锻炼临床护理路径见表 1: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八百例胸外科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实践,可以看到胸外科手术后护理工作在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至健康水平中的作用极为重要,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治愈率。这就需要参护人员更为熟练地掌握术后呼吸功能锻炼及恢复的主要要求,严谨细致的对待工作,完全按护理操作常规进行护理,积极防止由于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并妥善处理并发症,积极配合主治大夫进行处理,减少其发生率,提高疾病治愈率。

4 讨论

胸外科手术尤其是重症术后因为创伤较大、麻醉较长时间、术中损伤等影响,会导致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出现潴留,术后疼痛会影响咳痰,从而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等相关并发症。如果症状较轻,会影响呼吸功能恢复,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为了促进病患在重症术后及早恢复呼吸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提高疾病治愈率,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障碍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关护理要点,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设定详细的呼吸功能锻炼和恢复护理计划,并且要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工作,通过较好的护理服务,协助患者及早的恢复正常呼吸功能,有效降低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通讯作者:郑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