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电子可靠性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可靠性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可靠性培训

第1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本文阐述了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要努力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尽力做好电子档案保管工作;要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准确;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重视电子文件管理人员的培养。

【关键词】

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党校办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干部培训规模越来越大,培训人数越来越多,干部培训档案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为日常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也为日常查询带来许多不便。随着党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渐趋完善,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创造了条件。许多干部培训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文件从产生到处理结案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传统的干部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需要采取新的管理形式进行管理,如何做好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特点,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完整性原则

随着计算机的使用,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制作由各科室甚至个人独立完成,从而使电子文件的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同时,干部培训电子文件存储在不同的科室甚至个人不同的电脑中,干部培训电子文件不是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有时干部培训文件只是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出现,纸质文件实体有时不再存在。这种分散化和非实体化特征,使得对干部培训电子文件完整性的把握不像纸质文件那样直观,因此,对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其完整安全。不仅存储在电子介质上信息要完整,与其相关的程序、软件以及纸质文件也应完整无缺地归档和接收存储。

2、可读性原则

目前各科室、每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不同,由此生成的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也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新设备对旧设备有时也不具有兼容性。由于电子文件在存储和识读方面对系统的依赖性,脱离了赖以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后,有些文件就会变成无法识读的 “死文件”。因此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确保其可读性。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中,除了收集存储干部培训电子档案信息内容外,还必须记录支持的软件、信息格式要求、对其可读性进行技术分析等。

3、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档案的生命。由于干部培训电子文件易于修改且可不留痕迹,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要严格制度,堵塞漏洞,不仅要把住收集关,确保归档纸质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有效,还要注意在整理、鉴定、复制、调阅等各个环节遵守操作规程,建立采取纸质文件打印与电子拷贝双重备份管理,以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档案的可靠性。

二、加强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努力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整理

在干部培训纸质档案管理中,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诸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档案收集工作如何,对后续各环节的影响很大。因为,如果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而没有收集归档,不仅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而且不利于今后的开发利用。“对于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来说,电子文件的收集也是诸环节的第一个环节,是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电子文件的特性决定了电子文件的收集不同于纸质档案,其收集、积累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不同于纸质档案。如对草稿文件,由于不具备正式文件的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不保留。但是,如果对正式的纸质文件有进行全文信息自动检索要求时,或者从保留文件重要修改过程的信息考虑,则应对其进行收集和积累。对起辅助作用或正式作用的文件,则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并与其相应的纸质文件之间建立标识关系,尤其是对无纸化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有更严格的措施。必要时,应在收集积累过程中制作成纸质拷贝件或者制成微缩品,以免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电子文件信息丢失。”

2、尽力做好电子档案保管工作

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档案,决定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要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所以,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诸如温湿度的控制,存放载体的柜、架及库房应达到的有关标准的要求,载体应直立排放,并满足避光、防尘、防变形的要求,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等。二要保证电子档案内容逻辑上的准确。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码形式存储于各种载体上的,在以后的利用中,必须依赖于电子计算机硬件平台将电子档案的内容还原成人们能够直接阅读的格式进行显示。三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可理解性。为了使人们能够完全理解一份电子档案,就需要保存与档案内容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原数据,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关系,相关的电子档案名称、存储位置及相互关系,与电子档案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等。四要对电子档案载体进行有效的检测与维护。电子档案载体,特别是磁性载体,极易受到保存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所保存的电子档案载体,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

3、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准确

干部培训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建立并执行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在每一个环节采取措施、杜绝信息失真的隐患,对于维护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十分重要。因此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就要从电子文件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到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的全过程加强管理。一是电子文件的制作过程要责任分明。二是电子文件形成后应及时进行收集归类,以防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损失和变动。三是建立和执行科学的归档制度和保管制度。四是加强对电子文件利用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管。五是采取纸质文件打印与电子拷贝双重备份的管理方式,确保电子文件信息的绝对安全。

第2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科技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革命,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逐渐完善,自动化管理为火电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火电厂从传统的电气控制进入DCS系统控制时代。DCS控制系统由多台计算机组成,多回路全面控制火电厂的进行,该系统集成了所有处理和运行火电厂的数据,达到自动化的控制状态。

【关键词】火电厂 DCS控制系统 可靠性

在新时期,如何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火力发电技术在我国建设“能源强国”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火力发电的技术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火电厂要想提高自身机组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必须采取新型的电气控制模式,DCS系统应运而生。DCS既不完全等同于集中式的控制系统,也不完全等同于分散式的控制系统,他采用高端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及管理、操作、监管和分散控制等方面进行集中控制。

1 DCS控制系统概述

1.1 DCS基本原理

DCS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是在对传统控制系统缺陷和优势进行改进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构成DCS控制系统的4个部分是:计算机、通讯设备、显示设备以及控制装置,故又称为4C技术。DCS的基础是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其运用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机将局域网系统变成一个高效安全的高标准控制系统。根据火电厂的工业特性,将控制系统分为若干独立子系统,根据功能和地理位置分散布置的各个独立分布式处理单元独立完成相应的控制任务。DCS系统的各个部分单独协作,并行控制。

1.2 DCS系统的特点

DCS系统采用传输通信信息的方式是模块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系列化设计,因此而具有很多特点。首先,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将新增的计算机直接插入系统通信网络或者从系统网络中卸下,可以在完全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工作的前提下改变或者扩充系统的功能;其次,系统具有灵活性特点,可以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情况判断系统要测量和控制的信号的连接关系,这样还能任意根据所需组装系统;再次,系统具有可靠性的特点,DCS系统是将系统的控制功能根据位置和能力的不同分配到不同的子系统中去的,且系统具有容错能力,即当某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并不会影响其他计算机的正常运转,使得系统功能不至于完全丧失。

1.3 DCS系统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为电气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式,也就是电气二次专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使得火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的管理模式。电气专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火电厂的电气专业系统从管理层面来看是相互分开的,这造成了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障碍,为解决这一障碍,DCS系统被引入火电厂的应用中,使得火电厂的系统更加可靠。合理应用DCS系统,可以很好的将电气运转和电气监控设计成一个整体,可以大幅提高机组的运行状态并对机组进行集中监控。总而言之,使用DCS系统可以大幅度提升火电厂运营的综合控制和自动化水平。

2 提高火电厂DCS可靠性的方法

2.1 把握好DCS控制系统的选型环节

要想提升火电厂DCS的可靠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进行合理的选型。首先,除了要注意了解其他电厂中DCS系统的运营状态外,更需要优先考虑几个类似机组上的运行良好的部分控制系统;其次,选型时一定要确保所选系统的硬件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同时需要运用成熟的技术生产出具备多种功能的硬件,例如可以插拔的硬件等,另一方面DCS要保证足够的运算和存储能力,必须具有性能良好的软件来确保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再次,DCS必须拥有足够的冗余程度来保证故障不能影响到机组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DCS系统的软件应当设计得比较便于维护和扩展且应当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能出现控制器死机和系统崩溃的情况,另外人机的交互方式良好,可在下载或者修改程序,输入和输出信号和控制器的故障报修都应当报警。

2.2 施工工艺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火电厂的DCS控制系统在安装时应当遵循可靠性的原则,当安装规模较大时,火电厂的安装将面临这较大的安装压力。要想稳定DCS控制系统在火电厂中的应用,应当提高系统的安装水平。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因素,首先,为避免控制系统干扰火电厂的运行,DCS控制系统安装中需要做好防火的工作,同时应当促进火电厂的可靠性持续发展,杜绝缺陷问题的干扰,规避DCS控制系统安装中的质量风险;其次,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系统中的干扰问题,应当提前区分电缆类型,规范屏蔽线的使用,之后才能对火电厂进行DCS控制系统的安装,安装电缆时还要完整标记,确保电缆符合设计图纸;最后,按照规范管理好DCS控制系统中的电子设备,避免受到环境和设备之间的干扰,安装电子设备必须按照火电厂制定的安装计划进行。

2.3 优化程序设计和调试

为了提高DCS控制系统可靠性,必须优化系统组态程序设计,结合保护逻辑连锁的判断依据,在对软件进行保护的同时对硬接线进行合理保护,以保障DCS控制系统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将开关量和模拟量进行有效组合使得DCS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采用三取二保护的机制,不但需要保障DCS控制系统主设备的安全,而且还要避免DCS控制系统产生错误动作。DCS控制系统从在线调整到投入运行再到验收全过程中的多个阶段,都应该确保测试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全程协调配合,时刻应当注意组态设计和逻辑控制保护设计的合理性,并联系DCS控制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测试系统时,应仔细测试控制系统的所有回路,做好试验结果和检查记录,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映给供应商,并迅速予以解决。

2.4 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的力度

对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培训工作以仿真机和实际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DCS系统如果操作不当,会直接影响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性能,继而影响其它设备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必要结合操作人员的建议或意见对DCS控制系统画面进行设计,同时邀请操作人员参与设计过程中的调试阶段,加大力度培训操作人员掌握好DCS控制系统界面操作流程。此外还应当对热控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时注意结合热控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差异,减少人为失误,保证DCS控制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3 结语

DCS控制系统在管理控制方面的有着优越的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要想稳定DCS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火电厂高效率工作,必须要求系统的可靠性达到相当高的标准。提高火电厂的DCS控制系统可靠性,营造稳定的环境,保障生产设备高效率运行,有利于提高火电厂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淑萍.DCS控制系统可靠性探究[J].科技风,2014(08):117.

[2]梁农.浅析火电厂DCS控制系统现场调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125.

第3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关键词】线路故障;原因特征;排故方法;预防建议

电子线路在飞机上的分布比较广,好比人体神经遍及全身。线路故障在飞机系统故障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多样,尤其是老龄飞机,由线路问题引发的系统故障更是屡见不鲜,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飞机线路故障要占到电子专业类故障总数的10%左右,从我部CRJ200飞机故障统计来看,线路故障占航电专业总故障的6%。

飞机经常工作在雨水、高温差、大的颠簸等恶劣环境中,加速了线路上的连接导线金属材料的腐蚀、非金属材料的氧化、磨损,更容易导致线路绝缘层、保护套的老化。随着使用日历和飞行时间的增长,其设备和线路的抗振、防潮和防腐能力均有下降,从而导致系统线路故障有普遍和多发的特点,并且很难发现。因此应争对老化机理和影响因素诸方面原因加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故障的发生。

1 飞机线路系统故障原因和特征

1.1 故障原因

飞机线路故障可归纳为电缆接插件故障和导线体本身故障两大类。故障原因通常为线路的接插件安装不规范,导线束走向不合理,使用不符合的材料和存在设计缺陷等;以及长时间使用后飞机线路经受环境污染、与其它元件碰擦磨损、振动、老化得不到即时的纠正、更换,造成接插件松动、腐蚀、氧化、疲劳变形,导线的绝缘层等非金属材料老化变质而产生的损耗性故障。

另一方面,温度、湿度、腐蚀、振动等因素加速了线路的老化。线路故障在飞机利用率高、机龄相对较长的飞机上发生率更高,根据实际工作统计线路损耗性故障比较突出,例如,馈线内导线断丝,外导体脱焊,内外导体绝缘阻值下降,馈线插头接触不良;电子设备的电缆连接导线和元件接线产生故障;电缆中插头插座氧化、变形等造成的设备线路不能正常传送信号、提供电源等。因此,飞机线路出现故障的频率也随飞机使用时间成级数增长。

1.2 故障特征

如今,包括CRJ200型飞机在内的大多数飞机系统都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监控等技术,交联电子设备众多,飞机电子线路更庞大,系统间数据交互更复杂,导线、电缆几乎遍布飞机的每个角落,而且,导线、电缆束在飞机上一旦安装到位,后期基本上不再变动。每一电缆束又是由多根电线组成的,许多电缆束为减少碰擦的几率,通常被设计安装在飞机较隐蔽的框架中,可维护性差。此外,飞机运行中长时间的振动可能导致线路接插件连接松动甚至脱落破裂,造成线路接触时好时坏,故障现象时有时无。例如,经常会在地面静态检查时系统工作正常,而空中飞行时故障又反复出现,这类故障现象在我部飞机上已发生过好几起。另外,导线绝缘层破损位置很可能隐藏在线夹下或环绕在角落里或隐蔽在多条电线束之中,检查不易发现。因此,飞机线路的维护和排故难度比较大,如不充分了解线路故障的原因和特征,线路故障是很难被发现和预防,许多飞机系统的重复性疑难故障,很多是由线路引起的。

1.3 我部CRJ200飞机近年来遇到的几起线路故障实例列举与故障的原因

(1)发动机十级引气泄漏探测系统曾间断发出“引气泄漏”红色告诫信息,后经地面对探测环路细节检查,发现环路固定不规范,与引气导管距离过近,在振动状态相互磨擦,导致环路芯线与引气导管短接,引起了虚假“引气泄漏”告诫信息,常规静态目视检查不易被发现。

(2)机轮防滞刹车温度监控系统在飞机正常滑行时也曾发生过“刹车组件过热”的红色告诫信息,地面对系统线路做常规检测未发现异常,当边测量传感器连接导线边活动传感器插销时发现导线与机体有短路现象,后分解插销发现插针连接导线余量过长,在插销内受挤压绝缘层破损,导致了“刹车组件过热”告诫信息的出现。

(3)飞行员耳机中有持续的交流声,原因是耳麦连接耳机的小型接插件插孔氧化,造成麦克风传送的语音信号回路不完全,无线电波中的交流信号通过插孔、耳麦连接线耦合到音频放大电路中形成交流声。

(4)由于机翼前缘蒙皮接缝处封胶开裂,雨天飞行时雨水浸入到机翼前缘内部,导致机翼前缘加温过热探测传感器接线端子与机体相连,引起了短时机翼过热信息的出现。

(5)比较严重的一起线路故障是右发电机空中断电,原因是JB1接线箱内发电机输入电缆接线柱松动,造成电缆接线片和接线柱烧毁,经分析,其直接原因是飞机在厂组装时电缆接线片与接线柱没有固定牢靠,因飞行时间不长,还没有进入到C检内容中列入的对接线箱的检查项目,日常维护又难以接近,接线柱松动没有及时被发现。

由以上列举的事例可以看出,飞机线路故障具有隐蔽性、有多发且不易检查、排除难度大的特点。

2 飞机线路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

多年来在机务维护工作中,常用的检查线路系统故障的技术变化不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目视检查、万用表测量电线电阻及电压和兆欧表对导线绝缘性测量,因此,对飞机线路检查耗费的时间长且效率低。我们在延用老的线路检查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入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的线路故障的检查、测量方法,如使用便携式航空线路故障测试定位仪器(例900AST)。

下面就常用的线路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2.1 目视检查法

目视检查法仍是现阶段检查线路系统故障的常用方法,检查时必须接近电缆,仔细查看有无捆扎松动,有无与周边部件、隔框磨擦,有无受污物浸蚀等,必要时要分解电缆束检查。每一电缆束可能由几十根甚至几百根电线组成,且许多电缆束被安放在不易接近的隔框、绗条的间隔中,因此细节检查难度比较大,要借助强光手电、放大镜、反光镜等用具仔细查看。擦破的绝缘层可能隐藏在线夹下、环绕在角落里或隐藏在多条电线线束之中,要仔细查找绝缘层上有无孔洞、磨损和裂纹,CRJ200飞机曾发现因引气泄漏探测环路表面有细小的沙眼,导致绝缘介质受潮电阻下降而引发的系统故障。

2.2 万用表电阻、电压测量法

在一根完好的电缆束中,不同线径、不同材质的电线有着不同的单位长度电阻,通过测量电阻能够确定电线是否有接触不良、断路的情况。若测得的电阻比较小或接近于零,基本可以判断电线是完好的;测量电阻相对较大意味着电路中有接插件松动、线芯氧化或虚接的情况;电阻无穷大则意味着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一般采用此方法可逐段排除线路故障。

通过线路负载电压的测量也可以判定线路的完好性。导线电源连接端至负载电源输入端电压相差不大,如测得的电压比系统规定的电压低很多,表明作用在线路上的电压降(电压降与芯线直径、材料、电阻和流过导线的电流强度有关)大,电路中存在一定的电阻,有接插件氧化、虚接等情况,可分段测量,进一步找出故障点的位置。

2.3 线路故障定位测试仪测量法

目前对线路故障比较科学、实用的检测方法是采用便携式航空线路故障测试定位仪测量法。航空线路故障测试定位仪是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能够更快捷、更简单地检测出飞机线路故障源的―种仪器,具备目前大部分电测量仪器最为常用的故障测试及定位功能。它综合了交流、直流电压测试,负载测试,电容测试,短路故障定位,时域反馈测量(即时域反馈测量法,其工作原理是基于传输线理论的一种测量方法),信号音发送等多种功能,完全可以替代万用表及兆欧表等仪器。尤其重要的是测试定位仪具备带电压电阻测试,微电阻测试(精确度0.001Ω,用于接触开关的老化、氧化造成的接触不良等),对线路故障源具有检测定位功能。避免了使用万用表、兆欧表带电作业可能损坏一些比较精密和贵重的机载设备。测试定位仪液晶显示屏可显示出故障点与测试点的距离,精确到米,不需要分段测试。它还具备了防爆、防碰撞、背光显示等设计,完全符合飞机的维修作业环境和检测要求,建议我部应尽快配备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3 预防飞机线路故障的几点建议

3.1 开展可靠性技术分析和研讨,制定可行的维修方案

可靠性管理提供了一种认识维修中的缺陷,并施加控制以抵消和纠正这些缺陷的方法。根据可靠性管理理论,飞机的固有可靠性水平受环境因素和使用因素的影响,可靠性管理的出发点在于恢复和保持飞机的固有可靠性水平,并确保飞机的使用可靠性在可接受水平之内。该理论体系和管理方法,体现了以安全、可靠、经济为目标的维修理念,代表了当代先进的维修思想。

装备技术部门要分阶段对达到一定日历年限和具备一定飞行时间周期的飞机线路系统部件和结构产品进行全面可靠性调查,分析这些部件在飞机上的工作情况,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和“用可靠性方法控制的维修”理论,对电子系统故障率和故障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常规的维护方法进行评估,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以满足现阶段可行的维护要求。在评估后,进行的改进工作包括:提高电气系统检查标准、明确去除导线束污染的施工标准、确定部件腐蚀的可接受标准等。对经过系统分析、可靠性调查后发现可能的缺陷或问题,及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装备技术部门将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具体纠正措施,修改相应的维修方案内容,细化对飞机的例行检查、定期检修和大修工作中要加强区域检查内容的要求。

3.2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可能发生的故障隐患

机务维护人员要确立以“预防为主”积极主动的维修管理思想,将维修工作做在故障发生之前。要针对不同季节、气候和任务特点等采取相应预防措施。CRJ200飞机按照设计停放要求为机库停放,在未通电状态,飞机内部空气流动性差,要尽可能缩短炎热季节在外停放时间,以减少高温会加速对线路非金属材料的老化。夏季飞行,高空温度很低,地表温度又很高,飞机降落后空气中的水分会在仍保持较低温度的机翼、部件表面凝聚,尤其是在非密封舱区域内,要注重飞行、雨水环境停放后的通风、凉晒。CRJ200飞机没有每年两次的换季工作内容,在这一时间段也应该制定符合我部飞机飞行环境、任务特点和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的有关措施,做好线路的疏通整理、清洁除垢、防腐保养等细节工作,切实做好防护,尽量减少自然环境对飞机的不利影响。

维护人员要详实掌握自己所维护装备的特点并严格按照维护手册要求操作,注意检查电缆束、接插件、接线柱是否清洁,机件外表、减震是否良好,测量参数是否可靠,电缆、馈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等。在日常维护有限的工作时间内,要定期或不定期有计划按区域检查线路的使用情况,加大检查深度,扩大检查范围,通过普查增加检查频度,严防线路出现的各种问题。

3.3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素质

机务维护人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主动作为。机务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是机务人员维护技能和装备完美结合的体现,机务工作长期的安全稳定是对机务人员工作成绩的肯定。业务理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讲究学习方法,理清学习思路,注重学习效果。要在排除故障定期检修工作中学;在分析研究总结积累中学;在专业间的交流协调共同探讨中学,在“学中干,干中学”,学以致用。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善于从工作中总结提高,不断积累经验和故障信息,分析电子设备、线路故障成因,做好有针对性预防工作,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逐步从经验维修转向科学维修。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飞机维护理念不断更新,机务维护人员业务培训、在职复训工作至关重要。机务维护人员是一切维修工作的基本要素,培训是机务维护人员掌握维护技能、维修方法、接受先进维护理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以帮助机务人员加强认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飞机的维修水平,从而保证维护的质量,降低故障的发生率。

要组织技术力量对现有软件进行开发利用,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技术研讨,技术攻关,对有价值的维修实践、维修建议或维修需求,编辑相应的培训资料,开设有关的培训课程。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必要时还可以邀请专业技术领先人士、制造厂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专项培训。

3.4 合理利用好飞机进厂机会,注重检查实效

我部飞机飞行任务重,日常维护时间紧,没有足够的飞机停放时间来完成细化的检查工作,也不具备完全展开对飞机线路系统做过细检查的条件,所以要充分利用好两年一次进厂完成C检间隔检查工作的机会,这期间飞机停放时间相对长些、也完全具备实施对线路细节检查的条件,必须研究制定出可行的对线路细节检查的方案,进行普查、细查,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客观分析现状,向厂方提出必要的维修要求,采取必要的维修防护措施,对不符合标准线路的导线、馈线及时更换,保证大修出厂飞机的质量。

3.5 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在线路故障分析、排除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利用手册进行线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是每个成熟的机务维护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维护技能。在维护工作中所涉及的技术手册主要有AMM(飞机维护手册),IPC(图解零件目录),SSM(系统简图手册),WDM(线路图手册),FIM(故障隔离手册),SWPM(标准线路施工手册)等。对线路故障的排除主要会用到这其中的SSM、WDM、SWPM手册。由于线路故障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的特点,而且所涉及的区域狭窄,操作不方便等不利因素,若按经验去确定故障点就很难了,此时我们更应该合理运用手册的相互支撑关系,根据手册对系统的线路和原理的描述进行分析,理清系统间控制关系,初步判断出故障的可能原因,再借助万用表兆欧表等仪器设备进行线路的逐一检测、排查,才能及时准确地找到故障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按手册提供的标准程序进行施工,将故障彻底排除。

4 结论

只要掌握了飞机线路故障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维护手段和对策,对飞机线路故障是可以做到预防和可控的。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1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的机械架构

如图1所示,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由1#~4#四个铣削头和一个工作台组成。1#~4#四个铣削头可根据需要分别作上下运动。每个铣削头由A、C两个圆盘铣刀和1个棒铣刀B组成;圆盘铣刀A进行铣通孔加工、圆盘铣刀C进行通孔两侧的倒角加工;棒型铣刀B用于铜排铣削后的去除毛刺工作。被加工的铜排固定于工作台上,工作台由伺服电机控制进行水平运动和准确定位。

2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

该加工中心采用开放式的数控系统(CNC)进行控制。基于PC、微处理器及其体系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利用成熟的PC硬件来组成他们的系统,因而节省开发专用硬件的费用,降低成本。同时,由于PC总线是一种开放性的总线,所以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就具有了开放性、模块化、可嵌入的特点。另外,为了使系统能更好地适应不同需要,满足多样性的要求,就要在控制系统的系统软件方面下功夫,使系统软件依据用户级别的不同提供不同程度的开放,根据用户需要配置系统,达到用户的要求。另外,由于系统是基于PC的,所以在软件设计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PC机丰富的软件资源,组成开发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型汽轮发电机线圈铣削加工中心属专用加工设备,故而我们采用了开放式的数控系统对其进行控制。控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考虑到安装该加工中心的车间工况条件较差(电源波动较大、粉尘较多、大功率用电设备及电焊机较多),我们在CNC系统的开发、使用别强调了可靠性。

CNC系统是集精密电子技术、精密检测技术、软件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复杂整体,其发展趋势是高性能、多功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及高可靠性,高可靠性是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及良好效益得以实现的决定因素。CNC系统可靠性的保障措施应从CNC系统的设计、硬件、软件及使用等方面考虑,既要注意消除影响可靠性的干扰源,又要注意提高CNC系统本身的抗干扰能力。

我们在设计中,将CNC系统的主体安置在机床加工区以外,但其执行部件、检测部件如伺服电机、限位开关、零件开关、光栅、码盘等往往不能脱离加工区域,冷却液及油液完全可能对其造成损害;工业现场环境恶劣,粉尘、铁屑、静电、振动等对CNC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电子器件、印刷电路板有致命危害;部分机床上的伺服电机随机械执行部件运动,使电缆及信号线长期周而复始地伸曲摩擦,极易磨损,引起故障甚至事故。因此,在CNC机床及CNC系统的设计时,我们对机床的总体架构、伺服电机及限位开关的把合位置、电线电缆的走行方式等进行了认真考虑,并且对CNC系统的封装给予足够重视。

电磁干扰是影响CNC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电源波动、电器开关及功率开关元件的通断、电子器件固有干扰、地线线径大小、电路布局、公共阻抗、信号畸变、信号相互干扰、信号失真、外来干扰等均可最终归于电磁干扰。一般采取屏蔽、平衡干扰信号(如导线绞行)、各功能模块分电源供电、滤波、光电藕合、阻容吸收、二极管泄放等措施解决。

由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的安装现场有大量电焊机使用,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电焊机的电源电流线尽量远离CNC系统;CNC系统发出的控制信号经放大后送给伺服系统,确保信号不因传输距离大而扰;机床所有开关信号均经过继电器隔离后进入CNC系统;CNC电源经过滤波;CNC系统使用watchdog功能使CNC系统不致受影响死机;采用光电藕合、阻容吸收、RC抑制。

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电路电压与电流脉冲振荡的谐波分量造成强电磁干扰,通过辐射及传导方式影响其他电子器件及CNC系统的工作。一方面,干扰信号从输入端电源线反馈传导出去,其基波低而高次谐波丰富故对供电电网造成危害,不仅使CNC系统受干扰而且使供电效率下降;另一方面,伺服输出的陡峭脉冲包含多次高频谐波,伺服与电机间的连接电缆存在杂散电容,高频脉冲信号与杂散电容藕合而产生漏电流。漏电流和多次高频谐波辐射影响CNC系统及其电子器件,造成危害。

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的制造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使用滤波器阻止干扰信号沿电源线传输以及进行阻抗变换,使干扰信号被反射回干扰源。在伺服的输入输出端均进行滤波;正确的接地——为高频干扰信号形成低阻通路,从而抑止干扰;良好的屏蔽——防止伺服系统向外辐射干扰信号,防止外界干扰信号进入伺服系统

编制CNC系统软件时,使用软件容错、避错技术提高可靠性。采取编制处理子程序的方法提高CNC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如软件冗余检错、定时监测、输入输出数据处理。

CNC系统的检测器件受到干扰时,我们使之成对地产生加、减脉冲给CNC系统,CNC收到加脉冲时进行内存加字运算,收到减脉冲时采用程序中断的方式使内存做减字运算。这样,即使有干扰产生了加脉冲,利用加减脉冲时间上的先后之差对脉冲进行处理,不影响CNC的位置控制。

CNC的使用者对其可靠性存在影响。由于CNC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相对的,CNC系统的安装调试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的素质对CNC系统的可靠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他们进行严格、规范的系统培训是必要的。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对CNC系统进行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避免可能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产生、积累和扩大。

强电逻辑不合理也影响CNC系统的可靠性。机床强电逻辑错误或不严密可能造成CNC系统的瘫痪、损害以及CNC使用者的伤害、加工产品报废等。

3线圈铣削加工中心研制中的创新点与实际使用效果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线圈铣削加工中心,首次将线圈加工的铣孔、倒角、去毛刺等工序综合在铜排的一次装夹后进行,保证了线圈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在该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大量的可靠性保证措施,使该加工中心性能稳定,充分满足了线圈加工需要。

第5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个生产效率和设备安全,只要其中某一环节出问题都将导致停产,因而探究PLC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对企业生产自动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PLC;稳定性;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120080-01

可编程序控制器(以下简称PLC)是在程序控制器和微机控制器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微机技术和继电器控制相结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讲,

PLC是一种计算机系统,比一般计算机具有更强的与工业生产相连接的输

入输出接口,成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装置。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稳

定性的措施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1 PLC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方法

作为一个系统来说,PLC的运行是相对安全、可靠的,系统安全设计

要充分利用PLC的功能特点,使PLC的运行能真正达到安全、可靠。1)硬

件保护。主要包括:硬联锁保护和急停保护等。2)软件保护。主要包

括:程序上联锁保护、限时保护和自检保护等。PLC是利用存储程序对设

备进行控制,用存储的程序进行安装保护,也可以使其只执行正确的操

作,而拒绝执行错误的命令。

2 影响PLC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PLC控制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可达3~5万小时,据统计,90%的故障现

象发生在设备中,只有10%左右的故障发生在PLC控制器中。因此整个

PLC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主要取决于PLC的设备。如何提高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一些探讨。

2.1 影响输入信号给PLC出错的主要因素

1)由于传输信号线短路或断路,或者信号干扰,当传输信号线出现

故障时,输入信号无法传送给PLC控制系统,不能实时测得现场的实际信

号,给系统控制造成一定的故障点。2)点抖动,输入触点实际只闭合一

次,PLC控制系统错误的认为闭合了多次,尽管硬件上加了滤波电路,软

件增加微分指令,由于PLC扫描周期太短,仍可能在计数、累加、移位等

指令中出错,造成控制错误。3)现场变送器,机械开关自身故障,如变

送器触点接触不良,变送器反映现场非电量偏差较大,这些故障会造成

PLC控制系统不稳定。

2.2 影响电气执行部分出错的主要原因

1)控制负载的接触动作不稳定,尽管PLC发出了动作指令,但执行机

构并没完全按要求动作。如果输入给PLC的开关量信号出现错误,活在模

拟量信号出现较大偏差,现场PLC输出口控制的执行机构会安装错苏的信

号执行动作,都会产生输出和执行相差偏差较大。2)变频器起动,由于

变频器本身故障,变频器所带电机并没按相应要求工作。3)电动阀、电

磁阀出现故障,不能按照PLC输出控制要求动作,以及阀的开关到位信

号,给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3 在实际应用中提高PLC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往往从以下几方面来考

1)提高对PLC系统输入信号稳定性。要提高从现场输入给PLC信号的稳

定性,首先要选择可靠性较高的变送器和现场设备执行元件,防止各种原

因引起传送信号线短路、断路或接触不良。信号电缆要和动力电缆隔开,

防止信号干扰。造成错误传输,另外在程序设计上增加数字滤波程序,增

加输入信号的可靠性。同时要选择可靠性较高的变送器和执行机构。2)提

高电气执行部分的可靠性。当现场的信号准确地输入给PLC后,PLC执行程

序,将结果通过电气执行部分对现场执行机构装置进行调节、控制。当开

启或关闭电动阀门时,根据阀门开启、关闭时间不同,设置一定的延时时

间,经过延时检测开到位或关到位检测信号,当PLC系统在规定时间内检测

不到时,说明阀没有动作,或者阀有故障,为了直观的表述阀的故障现象

可在一些相应的监控画面上做出阀故障报警信号。3)数据和程序的保护。

一般PLC控制系统都采用锂电池支持的RAM来存储用户的应用程序,一支电

池的寿命为5年左右,用完后部分应用程序数据将丢失。因此一些重要的数

据程序应常采用存储卡来存储用户的应用程序。将更新程序及技术资料作

为存档保存起来,做好程序备份,以便以后用到。4)完善故障报警系统。

要提高熬个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可靠性,必须提高现场输入信号的可靠

性和执行机构动作的准确性,否则PLC控制系统应能及时发现问题,用声光

等报警办法提示给操作人员,尽快排除故障隐患,事PLC控制系统安全、可

靠、正确地运行,设计完善的故障报警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设

计了3级故障显示报警系统,其中1级报警设置在控制现场各控制柜面板

上,用指示灯指示设备正常运行状况和故障显示情况,当设备正常运行时

对应指示灯亮,否则指示灯不显示,2级报警故障显示设置在中心控制室大

屏幕监视器上,当PLC控制系统控制的设备出现故障时,将会有文字显示其

设备故障类型,工艺流程图上对应的设备会闪烁,历史数据世间表中将记

录该设备故障。3级报警故障显示设置在中心控制室信号箱内,当设备出现

故障时,信号箱将用声、光报警方式提示给工作人员,以便工作人员及时

处理故障,达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能。

4 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管理

4.1 对人员的管理。人是一切设备元件的执行者,PLC控制系统的稳

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不

断提高。这将对设备现场维护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工作

人员不仅要熟悉设备运行情况、检修、点检、规划和设计等;而且还要懂

得计算机知识,以及具有一定操作技术水平。因此,必须从设备维护人员

的培训力度、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设备工作人员的

业务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才能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4.2 维护管理。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对提高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具

有很大的作用,维护设备主要部件:供电电源,外部环境、信号干扰、安

装状态、电源(Ps)、中央处理单元(CPU)、信号模板(SM)及现场元

件输入、输出中间继电器等设备动作等。

5 结束语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在实际系统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

设计中只有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应用系统的具体特点和应用环境的具体条

件,灵活地选择行之有效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只有全面、科学合理地考虑

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计,从总体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切实

提高PLC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立定等主编,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1.

[2]王仁祥主编,常用低压电器继电器及其控制系统,哈尔滨:哈尔滨工

业大学出版社,2000.

[3]方承远主编,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胡学林主编,可编程控制器教程,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储云峰主编,电气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第6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运行;维护;生产安全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工业生产中逐渐取代了过慢的人工生产方式,尤其是一些规模化生产的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业企业,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可以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效益。随着自动化生产的发展,电气设备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其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如何做好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好电气自动化运行与维护的重要性

电气自动化是指在无人或人少参与的情况下,使产品的操作、控制和监视,能够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计划或程序自动地运行。电气自动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电子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今自动化技术已经是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电气自动化可以使工作更加可靠、使工作运行更加经济、使劳动生产效率更高、保证电能的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劳动条件。随着电气自动化的普及,相关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要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要确保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对设备的设计和生产阶段进行严格控制、挑选电子元器件要非常严格、做好设备的散热防护、做好控制设备的气候保护工作以及确保操作人员的熟练使用等方法来提升控制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电气设备的维护主要是指对发电机、电力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等一类设备的维修和护理,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能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能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能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广泛知识领域的系统工程。而今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已经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运用,其中,元器件测试方法中的现场可靠性测试方法,是现在众多元器件测试方法中比较普遍的测试方法,其在自动化控制设备中的作用相当大。

二、做好电气自动化的运行与维护的措施

(1)加强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懂得机电设备的结构组成、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技巧,掌握机电设备的故障快速诊断和维修能力。操作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机电设备的损坏,缩短了机电设备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2)落实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巡回检查制度是及时发现设备缺陷、设备异常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有效制度。各单位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和改进设备巡视、检查的方法和质量,使巡回检查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值班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才能发现各种设备故障、设备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除周期性的巡检外,还应该根据设备的特点及运行方式、负荷情况、自然条件的变化等进行巡检,在特别时期,对检查的安全措施、执行人等都应有具体规定,并应对巡视的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巡回检查时,不仅要检查设备,还要检查安全措施。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尤其重要。设备检修时,由于工作间断,或工作任务的变更,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工作条件的要求,不仅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同时要仔细检查,而且在巡视过程中还要认真核对,以保证检修安全。

(3)落实包机到人责任制。包机制就是指生产工人对机器设备包使用、包维护、包寿命的一项责任制度。单位根据所管属设备的特点,确定每台设备的包机责任人(个人或班组),包机设备区域设置原则。包机人对分管的设备必须经常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转和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并详细记录检修情况。包机执行检修人员和运转人员联合包机,各自按分工范围进行工作,共同对分管设备的完好率、事故率、检修率负责,运行人员在业务上受检修人员指导。包机人对自己看管的设备要精心维护、保养,并随时向检修工反映设备的情况。包机人对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向分管领导报告,并储备一部分常用的材料和备件。包机人对违反规程的操作者有权制止,当设备有问题继续运转将会出现重大事故时,有权报告调度后停止运行。各包机人每月的奖金,与其所管辖设备的完好状态、使用率、事故率挂勾。

(4)做好设备的散热防护。温度是影响电子设备可靠性最广泛的一个因素,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于电气设备过热激化造成,如能正确判断、及时发现电气设备过热隐患,及时采取维护或检修措施,排除故障隐患,可大大减少运行事故,提高设备可靠性。电子设备工作时,其功率损失一般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出来,尤其是一些耗散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如电子管、变压管、大功率晶体管、大功率电阻等。当环境温度较高时,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能难以散发出去,将使设备温度升高。半导体器件对温度反应很敏感,过高的温度会使器件的工作点发生漂移、增益不稳定、噪声增大和信号失真,严重时会引起热击穿。因此,通常半导体器件的温度不能过高,大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应装在散热器上。散热器要进行表面处理,使其粗糙度适当并使表面呈黑色,以增强辐射换热。

(5)做好电子设备的气候防护。潮湿、盐雾、霉菌以及气压、污染气体对电子设备影响很大,其中潮湿的影响是最主要的。特别是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会使机内元器件、印制电路板上产色和凝露现象,使电性能下降,故障上升。当电子设备受到潮湿空气的侵蚀,会在元器件或材料表面凝聚一层水膜,并渗透到材料内部,从而造成绝缘材料表面电导率增加,体积电阻率降低,介质损耗增加,零部件电气短路、漏电或击穿等。潮气还能引起覆盖层起泡甚至脱落,使其失去保护作用。通常采用浸渍、灌封、密封等措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科技发展非常迅猛,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设备逐渐取代了人工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电气自动化,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得到确保,这样才可以确保顺利的生产。

参考文献:

[1] 林旭.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现状分析[J]. 机电信息,2010年18期.

第7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图书馆网络系统设计、自动化管理系统、网站设计、电子阅览室管理、随书光盘管理、数字化资源建设几个方面思考了如何建设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系统。

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可以分为自动化图书馆、网络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等三个方面的建设。图书馆的现代化,是指根据图书馆工作的实践,遵循其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科学合理地组织与管理图书馆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最有效地完成图书馆的各项任务。图书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实现图书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和图书馆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我院新图书馆建成了,现正需要进行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我认为我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设计

1.1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图书馆局域网建设的目的是为建设网上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搭建网络平台。根据学院网络用户多、访问数量高、数据流量大、数字化信息数量增长快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图书馆局域网的设计应坚持这样一些原则:①开放性与标准化。网络系统设计中将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化放在首位,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和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选用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的网络设备,形成支持多种协议和多种接口,能兼容不同厂家设备的开放式网络,使之易与现有的和未来的网络系统广泛互连。②成熟性与先进性。采用理论成熟并被实践证明实用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实用可靠。同时,鉴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坚持网络设计高起点,尽量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③经济性与可扩展性。网络系统设计坚持经济性原则,既考虑在既定的投资条件下追求网络效益的最大化,更重视系统建设的可扩展性,使系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各子系统的模块化增强了可管理性、灵活性和可缩放性,使系统能随着业务发展进行扩充和升级,并使原有设备得到保留和有效利用。④可靠性与安全性。图书馆网络系统是一种面向最终用户连续运行的实用系统,因此,要有较高的可靠性。各级网络具有网络运行监测和管理能力,网络设备具有热插拔功能,不需中止网络运行就能进行内部模块的更换与扩充,能对故障进行在线修复。⑤网络的可管理性。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为整个网络提供全面网络管理。能在全网范围内实现灵活的虚拟子网划分,并利用管理系统的监测、诊断、过滤、故障隔离等功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1.2网络结构及性能

根据图书馆实际需要,我们采用目前较为适用的三层交换以太网结构,主干网络采用千兆以太网并考虑网络升级预留万兆接口。图书馆主干?

不良信息监控拦截系统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内容中或访问的内容中含有不允许的关键词,本次操作无效,系统已记录您的ip及您提交的所有数据。请注意,不要提交任何违反国家规定的内容!如网站管理员看到本拦截,说明您网站内有一条或多条违法信息,请立即联系我公司技术员协助您彻底检查并清楚所有违法信息,本次拦截的相关信息为:办证

电子阅览室的管理

电子阅览室集微机设备、光盘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及各种软件于一体,依托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远程通讯和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机读型(数字化)、印刷型文献的检索与浏览,是高校图书馆实现自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阅览室在建设和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由于电子阅览室集中了图书馆中较高价值的设备和数据库,存在着技术管理复杂和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因此我认为电子阅览室应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加大电子阅览室的宣传与培训。

A、对读者宣传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及时宣传新增的功能和服务。

B、读者培训

图书馆首先应编写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指南,全面介绍电子资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通过举办读者培训班,定期不定期地讲解各种服务工具及检索手段,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集体上课、讲座或个别辅导,可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集体上课。

为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需要现代化的软件系统来管理。通过这个软件系统实现自动计时、计费、账户管理、门禁管理、上网控制、远程自动关机、远程锁屏和解锁、查询统计、密码设置、数据安全等。

网络的安全管理。使用口令:只有网络管理员知道网络服务器的开机密码,减少服务器被恶意和无意破坏的机会;限制访问:降低服务器被攻击和破坏的可能性;数据保护:通过文件备份,数据冗余和电源保护实现对服务器数据的保护。

加强馆员素质建设,为读者提供现代化服务手段,实现电子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提供良好基础。

5随书光盘的管理

随书光盘的内容和格式具有多样性。主要有自带运行界面的光盘,这种光盘中大都有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型;有以超文本链接为结构的电子文档;有纯粹以文件方式存放的相关资料;以及用CD、VCD、DVD等格式及其它形式存放的视频音频资料等。

图书馆光盘检索系统建设包括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的光盘检索和在校园网上使用的光盘检索。前者主要用作检索利用率不是很高的光盘文献,读者访问光盘塔中预先存放的光盘,后者将利用率高的光盘放在校园网上,供联机使用,首先采用光盘镜像服务器或磁盘阵列镜像光盘数据技术,对光盘进行压缩处理,将光盘资源数字化,再构建光盘信息数据库,并实现与图书馆OPAC的链接,最后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查询、下载服务。

6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具有特色的数据库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标志,现在数字化资源主要以外购为主,比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通过镜像服务、包库、免费试用等方式供使用。

结束语: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网络化建设已全面带动并加快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图书馆要加快自身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从而推动图书馆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及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伟,张明昊《建设网络化自动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思考与实践》情报科学2001(11).

[2]孙英.《试论大学图书馆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3]王淑琴等《信息化图书馆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第8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营配一体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配网生产作业现场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统一的电网设备和电力用户信息模型进行管理的系统。通过营配一体化门户,企业能更好地进行配网规划决策、移交工程电子、查询用电客户营配综合信息和制订抄表路线等。

1 营配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1.1 电子化移交

电子化移交是指将配网、营销基础数据在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中固化到配网工程的竣工验收环节中,实现图形、基础数据的实时、动态管理。以从营销系统、配网工程系统发送过来的项目工单为依据,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台账异动变更流程,通过调用配网GIS来实现图纸的更动。在完成审核后,将异动的设备台账信息经集成平台传递至配网GIS系统和营销系统中更新。

1.2 快速复电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故障预警及发现、处理机制,企业能够快速发现、处理故障,并将停电信息综合查询功能集成于营销系统中,供客服实时查询停电及故障处理情况,辅助客服快速解答用户问题。其中,预安排停电信息可以从配网生产系统中获得。

1.3 供电可靠性管理

从配网生产系统中获得预安排停电信息、故障停电信息和停电用户信息后,可依据南网的可靠性规程,实现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和计算功能。

1.4 数据质量平台

以营销系统、配网GIS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中的设备台账信息为基础,建立一致性比对规则和问题数据规则,实现营销系统、配网GIS系统、营销系统与计量自动化系统设备台账的一致性比对和问题数据的展示,并依据数据质量平台的问题数据处理流程,实现问题数据处理的闭环管理。

1.5 业扩辅助报装

以营销系统的业扩报装信息为基础业务支撑,结合GIS系统的拓扑关系确定可选的电源接入点和实时提供的电源点负荷情况。GIS系统能够直观展现出可供选择的电源接入点,为业务人员选择电源接入点提供辅助作用。

2 营配一体化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2.1 表单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流程

工单由配网生产系统发起,并由表单信息化管理平台自动接收。管理平台分解工单,使其成为一个或者多个作业任务。系统自动绑定作业任务相对应的作业表单,然后向现场作业人员下发作业任务和作业表单。现场作业人员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开展现场作业,即填写作业表单,然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管理平台提交作业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现场作业情况。

2.2 巡检管理

2.2.1 巡视管理

配电线路和设备的巡视可以划分为诸多内容。通过定期巡视,作业人员可以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和沿线环境,并开展护线宣传工作。如果气候较恶劣,或是在河水泛滥、火灾等情况下,就需要加强巡视。在高峰负荷或阴霾天气时,就需要进行夜间巡视,并对导线、开关连接点的发热情况以及绝缘子表面进行仔细检查。如果线路发生故障,就需要查明故障的地点和原因。单位或配网运行部门领导、配网技术管理人员要进行监察性巡视,目的是了解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对巡线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巡视人员在外出巡视的时候,需要手持PDA,利用识读器来读取设备上的巡视标签,自动标识设备的巡视情况,并将本巡检点所需巡视的内容弹出来,提示那些没有处理过的缺陷信息。

2.2.2 缺陷管理

PDA下载的缺陷体系库需要在后台统一,系统需要提供增量更新缺陷库和全量更新缺陷库的功能。在消缺作业时,如果采用离线式PDA,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就要在接收消缺任务后,利用PDA下载消缺数据,然后在现场消缺。消缺人员在现场消缺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作票和操作票进行。完成消缺作业后,要在PDA中录入相关过程信息。要利用PDA新增缺陷记录,并分类缺陷库。现场操作人员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只需通过PDA记录设备缺陷,然后做明显的标识即可。利用PDA的拍照功能拍摄现场缺陷,然后向后台上传照片,以便对消缺前和消缺后的设备状态进行查看。

在地图导航方面,为了使作业人员更快地到达现场,移动终端要将现场的地理位置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同时,作业人员要在管理平台电子地图上获取所有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以便顺利开展现场作业。

第9篇:电子可靠性培训范文

关键词: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安装;检修策略

中图分类号:S219.03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经济高速前进,我国的工业单位不断的朝着更加有效地层次前进,自备电厂装机容量和输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因为一些自然的或者是来自装置本身的或者是工作者等的要素,使得电力体系经常性的出现一些不利现象,而当问题出现之后,假如无法有效地复原的话,必然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经济方面的不利现象法神,同时其给社会也带来很不利的作用。电气装置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其运作是否安稳有效,关乎到单位自身的电网的运作是否良好。全面的分析工艺单位的电气装置的稳定性判别和维修措施,可以确保单位朝着更加积极合理的方向前进。

1 发电机接地电气保护

多台发电机的接地,如果配电系统内分散安装了几台发电机且有各自的ATS,那么接地时可以按独立的发电机单元处理。如果发电站有多台发电机并联运行且经过一台或多台ATS给一回或多回线路供电。那么施工时可以把这些发电机的中心点接到共用的接地装置上,如配电盘接地母排、接地网、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或建筑物的钢结构上,安装时注意要在发电机出线端子处接地,同时将避雷器安装在发电机出线端子处且接地线要尽量短和直。

2 接地故障电流的监测

监测故障电流的方法是让相线和中性线穿过一个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相线和中性线电流的瞬时向量和。如果系统内没有对地泄漏电流,电流互感器检测出的电流和应该近似为零,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电流差会通过中性线。监测故障电流的方法视电流互感器的安装位置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2.1 监测含有中性线的主干回路。对只有很少几台设备的小型电气系统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大型电气系统需要装多个电流互感器。否则难以查找故障点。

2.2 监测变压器中性点到总接地端子板间的电流,这种方法是直接监测泄漏电流而不是相线和中性线的向量和。

2.3 隔离变压器或噪音抑制变压器二次回路的监测。这种方法可以监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敏感电子设备的绝缘水平、接线有无错误以及二次回路上是否存在故障。

3 单位电气装置当前的状态简介

通过分析可靠性内容来看,自备电厂、输电网、配电网、用电设备和企业是一种串联关系,不论是其中的哪个环节出现了不利现象,都会影响供电。电气装置是电气体系里十分关键的装置,它的运作模式会对体系的安稳性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很久至今,为了保证电力体系运作安稳,电力领域不断的结合相关的规定内容开展探索活动,对装置开展必要的测试和维护等工作。此类检修是结合要求的测试时间等来开展的,并没有结合装置的运作模式来进行,所以说非常的模糊,而且有很大的强制性特征,很容易使得装置出现检修不利等现象。此举不仅仅使得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使用,同时还好用了非常多的资金以及物资等,同时还无法合理的获知问题。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在发现解决企业内电气设备故障缺陷方面所占比率不到10%,其并无法合理的应对电气装置出现的不利现象。因此对装置的不同模式开展全面的分析,认真的获取其运作信息,合理的分析并且派出装置问题是其管控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具体的讲,可靠性特征是说,设备在要求的背景下,在要求的时间中进行好要求的内容的水平。电气装置的问题内容非常繁琐,所以它的可靠性探索也是很困难的。装置的不利现象虽说有不确定性,其前进的速度也是快慢不一定,不过多数情况下是有一个阶段的,在这个阶段中会出现许多的表象特征,具体的讲是各项要素,比如电等出现的一系列的反应。当开展好可靠性探索工作之后,要结合不同的特征和前进内容,对电气装置的运作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及早的察觉不利现象。

4 单位电力装置的可靠性探索

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分析电网、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以各项可靠性指标来检验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等环节的预期目标和效益,并作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分析可靠性内容,切实提升单位的电气装置的运作能力。它规定不单单要进行好可靠性的活动,比如不同的问题进行的综合的测评,同时还应该进行好预测工作,特别是要把预测与评估融汇到一起,通过比对发现对其有作用的重要要素以及那些不利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状态开展工艺革新。实际上讲,涵盖如下的一些要素:故障分析;可靠性指标预测;最优检修和更换周期的确定;运行方式的可靠性评定;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的教育培训。确保单位的电气装置的运作安稳性是相对繁琐的同时又关乎到很多层次要素的体系项目,它还关乎到单位的管理内容,必须对其高度关注,合理的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功效合理,成就显著。

5 针对可靠性开展的维护工作

将可靠性当成是工作重点的维护活动是当今提升维护体制的一项关键的项目措施,其主要的思想是,对体系开展功效以及问题的探索,当得知其中的各项不利现象产生的具体后果之后,使用合理的逻辑分析措施,明确相关的问题现象的应对方法,经过测评等一系列的方法,在确保安稳性等的背景之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化系统的维修策略。将可靠性当成是工作关键的维护工作,是一项用来明确电气装置在它的运作背景下维护规定的具体措施。经过合理的提升可靠性,能够切实提升设备的运作安稳性特征。切实提升装置的运作水平,切实提升成本费用。增加装置的使用时间,切实提升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6 面对的不利现象以及整改意见

6.1 安稳性测试活动不具备有效地管控力度,电气装置的安稳性分析体系原本的运作就不是非常的良好,要认真的探索在线公益的具体运行水平,切实提升装置的自我检测水平,认真地分析运作时期出现的各项不利现象。

6.2 电气工作者没有综合的管控能力,无法有效地察觉装置在早些时候的不利现象。这就会导致以前非常易于分析的事项变得更加的繁琐。针对这种情况,要对工作者进行细致的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在选取装置的时候也分析道便于使用的特点。

6.3 国家强制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要求和设备可靠性诊断状态不附的矛盾。对于将利润当成是发展意义的工业单位来说,可以首先通过不是很挂件的电气装置来进行可靠性的分析,当获取了合理的运作经验之后,再对其推广运作。

参考文献

[1]徐青山.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及故障恢复[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