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儿童美术培训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美术培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美术培训教育

第1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怀着这样质疑与追问,忽想起近年看到的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诸多现象。

现象一:家长们趋之若鹜地送幼小的孩子到各大校外美术培训机构接受各类美术教育培训,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便是:这位老师有没有教会自己的孩子画一只貌似真实的物体,小到诸如一个太阳、一个苹果、一枚橘子;大到具体的人物、场景和故事,家长们唯一的标准便是像不像,即孩子作品模仿老师范作像不像?作品像不像真实的生活原型?若像便是好画,若不像便是不好的画。事实果真如此吗?……

现象二: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少儿美术教师的各类美术专业比赛中,对于那些比较程式化、技术化、学院化,貌似院校画风的美术作品统一给予极高评价,而对于其中含有儿童生活场景或有儿童画风的美术作品一概视为幼稚、低技术性作品。少儿美术作品果真应该如此评价吗?

现象三:某些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不遗余力地鼓励各校孩子参加各类美术专业培训和各种美术比赛,为的是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获得特殊照顾,为本校学生成功晋级各类高一级名校打下坚实基础,藉此提高本校升学率。这是美术教育吗?真实的美术教育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情形?儿童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应如何呈现?

现象四:校内外美术教育对基础美术教育均有不同称谓,校内称基础美术教育,校外称之少儿美术教育。这样的称谓哪一种更符合儿童价值立场呢?

什么是儿童价值立场?个人认为凡是从儿童生命成长的角度为儿童提供的一切活动、场景和设施都是儿童价值立场,反之亦然。仔细观察以上四类现象,都会发现一个最致命的因素,儿童立场在其中的缺位和失衡。

“像”与“不像”,在美术领域中完全可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像”指向再现写实性艺术,“不像”指向表现抽象性艺术。对于少不更事的少年儿童来说,美术表达中不像,似乎更利于其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悟与理解,更有利于儿童生命感的呈现与表达,亦更能舒展儿童的天性与自由,由此而来的儿童尊严感、自豪感和成功感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都会在儿童心中掀起巨大波澜,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反之过分追求儿童美术的写实性甚至模仿性,毋庸置疑,只会塑造一大批缺乏生命质感高度模式化的“机器”,而童年缺乏舒展张扬的生命必将造就成年心灵的枯瘦与干瘪,更别说实现成年的创造力。这样的结局却不是所有父母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一定是与培养自己孩子多才多艺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现象二中虽不是直接针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但这样的程式化评价同样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左右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模式化和去生命化、去儿童化。很难想象一个长期和青少年儿童为伴的美术教师作品中不出现一丝一毫儿童生命的影子,长此以往,少儿美术教育的天空将是多么缺乏生机与活力;长此以往,那些时时处处不断感染我们的小生命将以怎样固定的方式变成一种面目相似行走的“机器”?后果无可设想。

至于某些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不遗余力鼓励各校孩子参加各类美术专业培训和各种美术比赛,为那些军备竞赛似的考试做“嫁衣”,更会扼杀孩子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最根本地失去对艺术的积极思维与审美,演化为另一场应试教育的华丽烟火,儿童生命感亦将从这里消逝。美术教育的审美内核亦会因此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一切都演化为教育模式化的工具和手段,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许多人以为的:美术教育不重要,美术技艺很重要;儿童不重要,考上名校很重要这样一种荒谬的美育观。这样的美术教育必将与那些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美育课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儿童从这样的美术应试应赛中诞生的现实功利心态,无以复加地会助推其成年生活的世俗化和去理想化特征的炫目彰显。这与我们希求儿童们通过美术教育获得怀有求真、求善、求美之心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

第2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创造力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儿童美术素养、提高儿童审美意识、激发儿童创造能力的学科,对儿童形成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表达评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和谐的开展人际交流活动,形成健康的情感、意志、品质乃至人格具有特殊的意义。区别于专业的美术教育活动,儿童美术教育应当通过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参与、感受、想象等一系列探索和实验活动,使他们首先产生愉悦感,并由此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和冲动,在顺应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完成儿童对外界认知作出表达的全过程。但在实际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健康发展,造成儿童学画思维的死板化、程式化、单一化,影响到儿童天性的释放。因此,必须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加以改革创新。如何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引领,有效地促进儿童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陈旧化

目前的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单一,部分教师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沿袭传统,缺乏创新,仅局限于纸面作画,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并示范—儿童临摹—教师点评的教学方式,重模仿,轻创作。通过教师讲解和临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儿童感受、认识世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比照范画,甚至为了让学生短时间取得好的画面效果,运用一些程序式技巧“教会”他们画画。教师的仔细讲解、具体演示、忙碌穿行、强调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儿童描绘、创作的机会,使他们朝着学校设定的方向发展,导致美术活动的自主性、人文性、艺术性大打折扣,对于儿童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害而无益,不利于学生多样化发展。

(二)教学目的的片面化

儿童美术教育普遍被认为是单纯的美术技能的传授,过分强调和重视绘画技能的培训。检验美术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孩子能不能完成一幅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美术活动知识、技巧和能力,培养儿童基本的自我表现能力,使其产生最初的审美情趣,是儿童美术教育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却非最终目标,儿童美术教育应通过借助美术活动这一形式载体,促进儿童认知能力、情感控制、个性发育等诸方面的健康发展。美术知识、技巧和能力只是达成这一最终目标的手段之一,美术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儿童用自我创作的形式来展现内心感受,产生快乐,陶冶情操。所以只有把美术作为儿童表现自己观察客观世界角度的工具,才能够通过美术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标准的成人化

美术作品的评价可以开拓孩子的视觉方式,形成对事物的多元化理解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或家长不是立足于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去思考,往往以成人的视觉和经验对儿童美术作品给予评价,脱离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去认定儿童作品的好与坏。而这种判断往往被誉为权威、专业的判断,以与客观事物“像不像”作为标准,打击儿童的创作的兴趣,遏制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作品陷入“被观看”“被审美”的尴尬境地,严重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平衡。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曾说过:“不要把自己的意象加在儿童的身上,除了儿童自己的表现方法外,其它均为他所不了解的,我们绝不应该以不适于儿童思想和认识的任何方向去影响和刺激他的想象力,儿童有其自己的经验和表现的天地。”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应依据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通过多元化的价值评判手段完成,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平等的姿态去倾听他们作品中本能的情绪和感觉的诉说。

(四)教育观念的非本土化

受国外儿童中心论自我表现和创造性的美术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界也存在过分强调自我表现这一倾向,持有这种观念的人认为:“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具有创意独一无二的潜力,每位幼儿的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展露其天才。每个人的目标在于充分表达自己,从创作中实现完整的自我”。这一主张在儿童其他表达手段尚未发育健全的低幼阶段有一定的适用性。在这一年龄阶段,绘画是其和外部世界沟通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但如果过分强调自我表现,进而忽视甚至无视美术知识、技巧合能力的教授,与儿童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发展目标相违背,则是不可取的。

三、儿童美术教育方法思考

(一)以儿童为本,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存在儿童中心论与学科中心论两种观点之争。前者强调教育中儿童的中心地位,主张通过儿童的自然表现和创作,促进儿童审美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后者则强调美术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主张以严格的教学活动,实现美术的审美价值。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单纯的儿童中心论与学科中心论已不能为解决教育难题提供理论支持。儿童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首先要给予儿童美术素养的育培以充分关注。美术素养是指完成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技能学习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想象的意识和能力,美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儿童视觉经验的积累,提升其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创造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此外,我们还应当积极理解和关注人文精神的内涵,引领儿童在广阔的文化视域中形成对美术的特征的基本认识,关注身边的美术现象,欣赏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地域环境中的美术作品,领略美术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培养儿童用开放、宽容、尊重的心态去接纳、欣赏文化的多元性,并在兼容并包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审美品位。

(二)引导并不主导,注重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儿童美术教育需要教师和儿童的一同参与,随着儿童美术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经验倾向的课程观已经逐渐取代学科倾向的教育观。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更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对知识和技巧的要求已经退居其次,儿童的审美经验已经成为构建儿童美术课程的核心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与技巧的教授为主要内容的灌输教学方式已经转变为以儿童兴趣培养为起点,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的引导式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参与度的把握很重要,不能干预主导又不能放任自流。教师的职责在于点拨和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注重孩子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培养。美术作品的构图、色彩、大小应体现儿童自身对生活世界的认知和审美观,教师有一套成熟的美术技法和审美取向,但其作为成人的认知与审美,与儿童世界的认知与审美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因其稚嫩而轻易加以否定,并随意加以修改甚至另起炉灶。儿童的画作是极富创作性的,对他们作品的评价不应简单的用好不好或像不像来判断,更不能因此而对其批评,打击他们的创作兴趣热情。而是应以平等的身份、尊重的态度和他们共同创作,肯定他们富有个性的构思和表现,欣赏作品中的美感,支持并鼓励他们进一步创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做到适可而止,不限制儿童内心直觉感受的表现,引导儿童画面效果不断提升。

(三)灵活与多元,激发儿童创作热情

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受美术学科发展的影响,随着美术学科范围的拓展,与之相对应的儿童美术教育也产生了变化。相较于传统的美术教学,如今的美术内涵早已得到很大的拓展,不同的媒介材料扩充到儿童教育内容中,当延展的内容进入到课程体系中,就需要美术教育者去选择和组织,以顺利完成其课程化的过程。儿童美术是儿童本能的情绪与感觉的倾诉,映射的是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完全是按眼睛看到的事物颜色、形状、结构去表现,而是根据内心世界对把握和理解进行表现。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过早的教授专业化技法。很多老师为了凸显自身的专业性,过早地去教授孩子专业技法,这不符合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很容易使之丧失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鉴于此,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尽量抛开成人化、专业化的美术用语,让学生能够领会老师的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概念化、模式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避免简化、模式化图像,多给学生展示实物照片或者动作视频,让学生在了解其特点后再去表现。同时降低临摹物品和画作的使用频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儿童接触自然的机会,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场所、教学素材、作品表现形式,激发儿童热爱美术、热爱创作的热情。

(四)多方联动,形成师资培养合力

儿童美术教育早已不单纯是艺术活动本身,其更加注重艺术与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交融,也不再只单纯追求儿童绘画技能的提高,愈发重视儿童在创作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表达,这对儿童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教师个人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的,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立足该学科教研活动,注重实践体验,抓住“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多元互动平台,采取个性化、精准化、内涵式的师资培训措施。首先,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利用高校美术教育、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学教育等专业师资力量,与儿童美术教师形成科研合力,实现各学科间的联动,形成理论、实践间的互动;其次,要立足实际、重视学科教研活动,避免不接地气的盲目科研,针对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实际困难,立项研究,在项目中实现儿童美术教师的体验式、参与式培训;再次,根据科研活动和科研项目的成果,设立专门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专业性、常态化的互联网研究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教师多元互动,有效推动儿童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并非教授技艺、培育艺术精英的教育,而是全面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艺术教育特色活动中的有效方法,使儿童的艺术潜能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达至儿童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白金花.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慕德春.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第3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在7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啊。通过这次培训,收获丰富、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比以前更全面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这7天的培训时间里,大家每天都能按时参加,对培训是相当的重视,可见这次的培训是多么的重要。在培训的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认真听讲,将重点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在7天的培训中,我们分别听了但菲老师老师带来的《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金芳老师带来的《幼儿卫生学》主要向我们讲了五个部分,一是学前儿童的生理卫生。二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三是学前儿童的营养卫生。四是学前儿童生活卫生过程。五是托幼机构安全与急救。

孙贺群老师带来的《幼儿教育学》主要向我们讲了两个部分,一是儿童与教育。二是幼儿园课程。

李晓杰老师带来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个部分: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基本概述。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途径与方法。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与指导。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与设计。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三部分:

一、美术与幼儿美术。

二、幼儿美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两部分:

一、健康与幼儿健康概论。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五部分:

一、谈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二、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三、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四、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五、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海琴老师带来的《幼儿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部分:

一、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数学活动。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四、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部分:

一、《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课程概述。

二、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

三、幼儿科学教育环境简介。

四、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

徐萍老师带来的《幼儿社会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五部分: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

二、幼儿社会教育内容。

三、社会教育方法。

四、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五、社会教育活动实施。以及王桂珍老师带来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指南》《标准》解读、《幼儿园家长工作》。

在学习《幼儿园家长工作》中王老师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合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第4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儿童画教学是引导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初步培养儿童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对社会和自然、艺术和空间的审美能力。通过开展美术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陶治性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定春季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时间安排:

2021年3月6日至5月23日止,周六、周日培训,共 15 次 30 课时(小时)根据学员接受程度上和年龄等原因,本专业分上下午两个小组,上午9:30至11:30 ,下午2:30至4;30。

二、培训形式:集中培训,个别指导

三、活动内容安排:

1.儿童画启蒙阶段

教学内容基本以观察模仿和想象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能力。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学会基本的涂色技法,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儿童画初级阶段

教学内容基本以临摹写生和想象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线造型的作画能力。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掌握一些涂色技巧,学习有关美术技法知识。

3.儿童画中级阶段

教学内容以写生和想象为主。学习线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点、线、面造型的作画能力。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及对视觉、空间形态美的感觉和表现力。掌握更多涂色技巧,学习更多的美术技法知识。

参加各类绘画比赛及展览活动。

四、教学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适当调节课程的难易程度,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授课过程中穿插现场示范,使教学与观摩融为一体,打破学生的畏惧心理,同学们将会得益颇多。

3.定期举办小型美术展览活动。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为同学们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的舞台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安全保障措施:

1.保持教学场所干净、整洁。要求每名学员每次课后及时清理自己身边的废弃物,污染的地面要及时清理。禁止食用“三无”食品和不健康的食品,饮料或小食品的包装要扔进垃圾桶。教育学员不准乱画乱写,要爱护环境卫生,维护社会公德。

第5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发展美术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发展农村美术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国内美术教育的最薄弱环节就是农村的美术教育,容易被人遗忘、忽视。农村美术有教学方法陈旧、师资不足、教学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备等等问题。本文重点从游戏学习法、玩做学习法、心画学习法、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述,以期对丰富农村美术教学体系及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1 农村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1.1 农村美术教育功能定位解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农村美术教育功能的准确定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还可以激发其对美术的爱好与追求,更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要加快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落实并进一步明确农村美术教育功能定位。使“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成为农村美术教育大的发展方向,从而确实巩固农村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1.2 农村美术师资队伍问题分析

农村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人才不足、专业教师培训困难、国家师资分配不全面等等的问题。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数不是专业人士,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师队伍的思想和整体的发展。要想在农村美术建设方面有所提高。首先,要给美术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1]其次,确定美术教师在岗位上的指定作用,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固定的考察和审核。

1.3 农村美术未来教育发展预测

现在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形势使美术教育不再使用传统教学评估体制,而进行科学的教学监督;使人们逐渐转变价值观念,端正对待美术教育的态度;使农村美术教师专业队伍逐渐得到重视,创新美术教育教学思路,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素质。只有立足实际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的美术教育发展之路。

2 美术教育对农村儿童成长作用分析

2.1 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现在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就显得格外重要。恰好儿童美术活动本身就是智慧和创新的代名词,孩子每天都要接触很多新鲜事物,但他们并不是每件事都能牢记在心,所以就需要用绘画来激发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记忆等各方面的能力。绘画主要就是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视觉形象思维,要对绘画的对象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如它的形状、结构、色彩等等,而且要进一步了解事物之间内在和外在的联系,了解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在绘画过程中使智力得到开发又可以使儿童具备合作创新的精神。

2.2 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需要良好的教师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去培养的。其中学习美术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更有助于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当认识到美术教学不仅仅从属于德育,它自己也有着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美术艺术能激发儿童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不仅能丰富儿童的文化生活,还能培养欣赏美的情操。只有懂得去创造美的人,才会格外珍惜创造美的劳动和事物,也会尊重别人的劳动并懂得怎么去爱,进而爱人类的一切劳动成果。

2.3 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价值

在不断革新的新时代社会中,实践技能和使用价值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美术实践能力所带来的快乐使儿童能更加积极地学习,从而拥有正能量的人生观。美术方面的知识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就拿衣着打扮来说,一个优秀的设计一定会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相反,就算用高级衣料、金丝银线,描龙绣凤去点缀一个拙劣的设计,还是会使人感到俗不可耐。即便我们不是专业的设计师,也应该了解掌握一些相应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3 农村儿童美术特长教学策略

3.1 有效引导思考,激活发散思维

学好美术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的图形、颜色、形象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绘画的乐趣和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从而激活他们的想象思维、发散思维,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影响深远。勤练多练美术基础的同时还要具有发散型的创造思维,并结合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2]让小朋友们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审美创作并在不经意间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主动性,让儿童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3.2 提炼生活素材,提升感知生活能力

少儿美术教育是让学生接触生活、感受生活的良好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挑选,提炼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例如,穿衣服、洗漱、给家人做礼物、身边的动植物、花草等等,通过对这些素材具体形象的描绘,让孩子们深刻地认知生活,再融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从而使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素材成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我们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3.3 综合运用教学手段,让美术课堂生动有趣

少儿的美术学习应该以轻松愉快为主。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绘画,在绘画中感受快乐。

3.4 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帮助其适应社会

现在的儿童最需要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要精心设置合作学习情景和内容,让孩子们自由地完成。将儿童美术学习与合作学习这种创新性的学习方式联系起来,通过合作绘画、想象、游戏等学习形式来促进儿童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摆脱孤独、自私、任性的性格弱点。

4 农村儿童美术特长教学方法

4.1 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在美术学习方面的运用是最广泛的,游戏的自我表现方式可逐渐形成视觉和造型的设计理念。游戏中具有韵律的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客观地来说游戏是把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的活动。而这些方面是可以融为一体的,即是人格与艺术创造的和谐发展。在笔者的美术教学中,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儿童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3]所以,游戏在这个方面就恰恰成为了艺术活动的引导线,儿童通过游戏来学习绘画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玩做学习法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学习这一活动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尽兴‘玩’数学。”即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理。而学习都是相通的,在美术绘画中我们也可以做到“玩”。玩做顾名思义就是边玩边做,它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现,个性可以体现出学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这点使得玩做学习法引起广泛的重视,在玩做中既可以锻炼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逐步将其发展成儿童的心理活动,也能不断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去完成他们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愿望。

4.3 心画学习法

心画学习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逐渐推出的一种新式学习法。名家作画往往是在静逸的心境和环境中去完成一幅优秀的作品,因为静逸的环境使人的思维扩张,毫无掩饰地去表现出心中的图式,可以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绘画创作。心画的首要前提就是营造静逸的氛围,老师通过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闭目静思片刻,脑中浮现出所想的画面,将心中所想,脑中所看到的画面展示到画纸上就是心画学习法的精髓。

4.4 创造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从儿童有交流意识的时候开始,就会渐渐地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个人想法。而美术便成了这个阶段的儿童最易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就像平时我们教学时经常看到一些儿童在一起绘画时不断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孩子这样的表达方式会逐渐消失,而我们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应主动维护孩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交流,使儿童的思想得到启发,情绪得到升华。

4.5 创造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

要有效利用学校教育的大氛围,渐渐影响儿童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氛围。学校可以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让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展示。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创作作品也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学校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来让学生们充分展现出自己对美术绘画的理解,表达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第6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一、现状分析

就目前我国特教学校聋哑儿童美术教学活动来看,大多数学校美术教育水平不高,美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施不完善,过于强调学生的视觉补偿与单纯的画画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学校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的发展相脱轨,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聋哑人才能摆脱因先天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缩小与社会相融合的距离。

通过调查Z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有1间80平米的美术展厅,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学教室以及专用的美术教学教具和专业教材可用。通过表1可以看出,美术专业教师仅占总教师数的3.9%;美术教师学历偏低,均为大专学历,且职称为中级教师,教龄均为5年以下,其中美术专任教师为2人;从中可知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通过表2可以看出,该校聋哑学生数超过总人数的55%以上;全校聋哑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人数,女生占聋哑学生人数的53.7%;该校美术教学主要以专任教师为主,其他兼任教师为辅,教师教学工作量大。随年级的增长,各年级人数在不断的下降,人数比例最高的为三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聋哑学生占总人数的54.7%;这三个年级学生与八、九年级的学生相比,平时所接受的知识量较少,不易开展教学,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师教龄、教学人数、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在进行美术教育时会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专业知识缺乏、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课程设置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不恰当、美术专业手语词语缺乏等。

二、问题及对策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学校的美术教学理念仍然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以教室为主的教学场所和以书本为唯一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大多美术课程没有专任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活力,常常是一种模式,即“范画—临摹—完成作业”,有时甚至直接省去了课堂示范这一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部门对艺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已经是迫在眉睫,教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明确培养目标,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下,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相互沟通发展的美术教学过程。对于聋哑儿童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后,教师对作品不应进行机械式的评审,更要“进”入到他们的思维和真实的内心感受中,多给予鼓励与肯定。通过作品图1-3分析发现,相同的一幅画在不同的学生笔底下展现出来的想法也有所不同,作品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美术构思思维和想象,教师应面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美术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寻找突破传统教学的办法,创新出适合于自身学校的教学特色。

(二)加强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

由于聋哑儿童获取信息的闭塞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获取需要的、有效的信息能力较差,只能通过老师讲授和自己亲身体验的为主。实地调查发现,受该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教师只能在教室通过书本与图片进行教学,几乎没有校内外的写生训练等教学过程,美术教学活动仅仅也是以室内画画为主。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也就是说,一种教育尽可能的达到多种教育的目标。应加强其它学科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如语文课提高聋哑儿童美术专业知识;数学课锻炼聋哑儿童的美术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活动课提高聋哑儿童的美术专业技能……。对聋哑儿童的教学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的,不能过分突出或强调某一学科的重要性。

(三)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也成了聋部聋哑儿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校应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做适当调整。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对聋哑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起着主要作用。学校要在重视聋哑儿童的全面发展,设置适合儿童发展的美术课程,尽可能体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调查发现,Z学校仍然把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作为重要的学科进行教学,学校虽然提倡艺术“特色”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艺术“特色”教学,却没有得到重视,体现不够。通过表2与表3中发现一、二、四、六年级没有聋哑学生,该校当年在校学生中这四个年级出现聋哑学生断层,故只对三、五、七、八、九年级的美术教学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美术课程设置随年级的增加而减少,在三年级每周设置的美术课为三节课,占到该年级周课程总节次的8.5%;五年级每周的美术课程设置为两节课,占周课程总节次的5.7%;七、八、九年级每周美术课设置均为一节课,占其各年级周课程总节次的2.8%,美术课教学在聋部课程设置中占的比例很少。

(四)完善美术手语教学

在深入课堂调查过程中发现,教师对于内容的讲授缺乏专业性手语,比如在聋部五年级的一节《中国山水画欣赏》课中,由于学生对“欣赏”一词的理解不是很深,这一节课的教学就比较困难,好多的学生都问:“老师,我们本子上不用画吗?”由于学生对“欣赏”一词的理解差,这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美术教学对于讲授有很强的专业性,现有的《中国手语》只有一种“欣赏”的打法,如上图4所示,图5为最相近的“看”的打法,现已有的手语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需要大量的专业手语,但是由于缺乏美术专业手语和聋哑孩子对艺术教学的理解能力存在巨大的鸿沟,致使美术教师难以全面、生动、完整的讲述有关专业性的解释。严重影响了聋哑儿童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美术在聋哑儿童的生命中起重要的发展作用,聋哑儿童模仿能力强,手指灵活,又有非常丰富的想像力,往往会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教学活动会出现许多新的专业术语,教师除了加强对手语知识的学习,善于收集美术常用语、字词的手语,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完善校本美术教学术语的开发,调动其他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共同研讨,将教师手语的打法统一,逐步做到与师生教学沟通无障碍。

(五)个别化教学,突出因材施教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指出:个体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之中。为每个听障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是在分析每个儿童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确定合宜的达成目标,选配最佳的教学方法,努力保障儿童个体逐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个别化教育是最能适应儿童各自特点的差异性教育,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通过调查发现,50%以上的学生对美术并不是很感兴趣,由于该校除专业美术教师外,其它教师也在兼任美术教学工作,各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不同,对美术学习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导致学生失去美术学习兴趣。

图6

图6下载原图

图7

图7下载原图

图8

图8下载原图

每一个学生,并不是自愿的上美术综合课,在美术综合课上也存在着水平高低不一的学生。通过调查作品的完成时间发现,教师给予学生完成作品的时间是1-2周的时间,累计18小时,其中课堂内4小时,可以说时间很充分。究其原因,首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承认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学生作品图6-8,可以看出,学生绘画的技法普遍存在着较弱的态势,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美术水平,划分层次,分层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美术方面各得其所,发挥各自的长处,全面发展。其次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聋生的听力、智力、年龄、语言基础、发音状况、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不同情况,划分层次。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采用各种途径和教学方法,提出各种适当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聋哑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六)让美术教学活动内容生活化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学是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更要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体验美、感受美。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他把“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并作为教育研究问题中一个重要命题。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学主张。《聋校美术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加强美术教学活动内容生活化,深化美术教学活动新思路,生活化美术教学活动就是通过让聋哑儿童亲身去体验生活,让他们亲身去挖掘和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使其达到愿说乐画的境地。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美术教学仅限于有效的空间内,把学生拘束于画画中,让学生感觉就为了完成作业而画画,并没有从中体验快乐。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国务院于2014年1月颁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通知中,对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做了重要的阐述,尤其是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中指出: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表1中可看出,Z校专业的美术教师仅占总教师数的3.9%,且美术教师只有大专学历,职称为中级,教师专业技能相对弱,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大多都是其他课程老师兼任,多种因素使得Z学校美术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当然这也是其它普通学校中常见的问题,要做好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加强学校美术教师师资力量刻不容缓。师资力量也会影响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应鼓励美术教师加强学术研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对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认识、美术教学活动的创新与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与交流,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结语

第7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是一所拥有58年历史的幼儿园,有着美术教育的传统特色。如今,在信息化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他们与时俱进,在“以美启智,和谐发展”办园思想的引领下,不仅扩大了“美育”的内涵,更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幼儿快乐成长、教师专业提升,打造出一所富有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北京市示范幼儿园。本期,我们将通过园长专访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2个栏目, 向您展示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的风采,一起聆听刘淑新园长的办园理念,学习教师们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共同感受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

刘淑新,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昌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昌平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好校长(好书记)、昌平区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昌平区“十一五”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试验中优秀管理者等荣誉称号。现担任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女园长协会理事,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书记、园长。

座右铭: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昌平机关幼儿园”)是一所充满了美术气息的幼儿园,无论是教学楼的楼道墙壁上还是教室中的投影屏幕上,都“挂”满孩子们自己绘制的缤纷画作,使这里俨然成为孩子们乐于学习和生活的“艺术小天地”。幼儿园一直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秉承“以美启智,和谐发展”的办园思想,找准“美术目标领先,辐射其他领域”的园所定位,利用信息化设备完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快乐成长、教师专业提升,以美育教育为特点整体推进幼儿园和谐、稳定发展。

美术教育是昌平机关幼儿园一直以来的发展特色,幼儿园重点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近年来,随着对教育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幼儿园自身的持续发展,其内涵逐渐得到丰富,“美育”的涵义不再仅局限于美术教育层面,而是渗透到儿童培养的方方面面,贯穿幼儿园教育教学始终。为此,幼儿园将“以美育人”的核心定位为对儿童进行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儿童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刘淑新园长说:“行为美、语言美、建筑美、作品美、运动美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认知和感受这些‘美’,让‘美’贮藏在他们的心中,并自然地流露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才会真正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改善办园条件 创造美育教育环境

2006年,昌平机关幼儿园被评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为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幼儿园科学规划,对教学楼、户外场地等进行了改、扩建,以营造适合开展美育教育的儿童学习和生活园地。为此,幼儿园为教师和幼儿分别设计了美术教室,满足他们“教”与“学”的不同需求。教师美术教室的定位落脚于教研和培训,集欣赏、创作功能于一身,为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幼儿美术教室则更具功能性,开辟了水墨、色彩、泥工、写生、阅读、木工制作、剪纸等多种区域,配备充足的创作工具和材料,为幼儿自主表现、大胆创造提供条件和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共同开展多种美术活动,既保证美术教育顺利开展,又使孩子们养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惯。

除此以外,幼儿园还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以前瞻性的眼光、发展性的理念,将电化教育的优化配置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配置,逐步完成信息环境的优化。刘淑新园长说:“信息化发展不仅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动力。在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我们始终以科学而积极的态度迎接机遇与挑战,结合昌平区教委提出的四项发展定位,确立了‘建设与实践并举,创新与发展共存’的信息化发展理念,有效促进园所信息化应用普及、资源建设以及综合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昌平机关幼儿园开始从优化信息环境、整合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培训3方面构建园所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

首先,进行信息环境优化。通过硬件投入和软件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完成了幼儿园外网和局域网的建设,继而开通幼儿园门户网站、班级博客,建立家园飞信系统,搭建“班班能上网、时时能共享、处处能交往”的网络环境。为展示园所特色、方便通知传达,幼儿园在2011年采购并安装了大型户外电子屏,家长拥有了可以直观了解园所情况和各项通知的有效窗口。此外,幼儿园还对每间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配备多媒体一体机、数码相机、实物展台、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等设备。同时,为全园配备摄像机、单反相机、移动投影仪、电子白板、录音笔等,为信息技术应用和美育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其次,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在园内局域网建立了资源库,收集各种课件、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不同领域的课程需要贮备教育资源;同时购买了多种教学软件,保证教师的使用需求。

第三,开展相关的信息培训,保证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应用得当,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重视美育引导 实现幼儿自主发展

刘淑新园长认为,幼儿发展的真正含义蕴藏在其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获取信息、利用资源、体验感受等方式,解决自身感兴趣和有需求的问题,进行主动建构,自主发展,从而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态度,实现全面、富有个性、可持续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遵循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园所美育教育特色出发培养可以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儿童。

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给予幼儿很大的自主选择和探索空间。幼儿可以在具有多种功能的美术教室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内容进行学习,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通过不常见的工具和材料的搭配组合出创意十足的作品;也可能由于工具、材料选择不当而遇到“创作瓶颈”,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干预,教师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给予幼儿有效帮助。

借助于信息化建设,幼儿可以充分利用局域网开展学习,使自主学习遍布于园所的各个角落。如幼儿园的网站建设有名画欣赏、民俗艺术、自然风光、动植物、建筑、艺术创想、画种介绍等多种资源库,幼儿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创造拥有自己个性标签的作品。他们可以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创意作品,放到班级博客或电子大屏上进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很直观的美感教育,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劳动和付出的快乐,感受到劳动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美”,进而享受劳动美,发扬劳动美,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带去幸福与快乐。

除此以外,教师也会利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游戏、锻炼、就餐等多种场合播放风格、节奏、律动不同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其中的微妙差别,在专项时间做专项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为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力,教师会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展示美术作品,播放视频和课件资料,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幼儿在兴趣的引导下走进美术课堂,走进艺术殿堂。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外星人”

创设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感知的学习环境。为此,幼儿园会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如新春灯展、春天风筝展、民俗艺术展、师生作品展、秋天农作物创意展、祖国山河摄影展等,让幼儿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升其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喜欢观察、喜欢探究、喜欢交流、喜欢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是昌平机关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外显能力表现,而内在的持久效应则是孩子们热爱生活、乐于求知、喜欢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特质的形成,这将是幼儿自主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幼儿园进行美育教育追求的目标。

提升艺术素养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园所凸显发展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为培养出具有艺术特长的幼儿,打造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昌平机关幼儿园在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谋求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昌平机关幼儿园将对教师的培养分为常态发展和美术教育能力发展两大方面,实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每名教师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培养,开创自己的幼儿教育之路。

常态发展管理,需通过普通发展、重点培养、阶梯建设三个方面入手。

普遍发展,即通过狠抓教师的师德表现、常态规范、相关培训、教研活动以及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普遍提高全园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抓规划、定目标、重落实、见成果”的管理过程促进教师发展,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确保全园教师共同进步。

重点培养,则是实现教师有层次成长。为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以打造名师为目标,通过专家培养、外派学习、实践演练、比赛展示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阶梯建设,即坚持“专家带骨干、骨干带新人”的“传、帮、带”方式进行教师队伍阶梯建设,先后聘请多位专家来园指导。

关于美术教育能力发展管理,则从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入手。

(1)针对教师在理解美术教育内涵、开展美术活动内容、组织方法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导教师进行头脑风暴式学习,为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聘请专职幼儿美术教师实地指导,拓展普通教师对于美术教育的认识。

(3)定期组织教师外出采风,参观美术馆、798创意展区等,拓展教师视野,涵养美术素养。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水墨画、线描画等不同美术形式的教研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升美术活动的效果。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美术比赛,以赛代练,提升美术素养和教育能力。近几年,昌平机关幼儿园有62篇美术论文荣获市级以上奖项;50个美术优秀课例在市、区获奖;48人次荣获世界、国家绘画大赛指导奖项。

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指导他们用好信息化设备,实现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如组织开展基本办公软件操作、PPT使用、图片处理、视频编辑、电子相册制作、Flash软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以及照相机、录像机、移动投影仪、实物展台、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技巧培训。

教师开展户外写生活动

第8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论文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儿童画,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艺术教学方式评价标准,非技术性特质

 

近年来,如果哪个小孩在升学时能拿出一摞获奖证书,是一件让别的家长羡慕的事,所以说让孩子进个培训班,参加比赛拿奖成了家长们的心愿。一到寒暑假家长就拖着孩子奔波于各个艺术班,导致了艺术培训市场的火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同时,评奖的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各种名目的奖项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在这种繁荣的景象背后,有一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忽视,这就是少儿艺术作品或表演缺少童真和想象力。出现这种问题令人焦虑,究其原因是功利性在作怪,评委的口味和评价标准成了培训班老师追逐的目标,这是巨大的利益驱使的结果。许多培训班针对评奖的标准,制定相关的训练指标,总结出一些套路和程式,让孩子按照这些套路和程式训练。这实际上是纯粹的技术性练习,是为完成某种有难度的技巧而做的重复性训练。然而艺术教育,绝对不仅仅是技巧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修养的提高和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也就是非技术因素的培养。对于技术以外的东西,培训机构不予重视,评奖机构的评奖标准也存在着片面强调艺术技巧和画面效果的趋势,导致幼儿艺术教育走入一个千人一面的怪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变以技术为主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下面就以儿童画为例从教学阶段、教与学的过程和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幼儿艺术教育的非技术性特质。

一、 幼儿思维的非技术性特质

艺术教育是要分阶段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以儿童画为例,儿童的年龄段决定了以表象思维为主,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且这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感性经验的特点,形象理解能力强于抽象理解能力。绘画技术的训练需要长期的磨练和理性的提高,到了成人阶段对的绘画技巧的要求就相对要高一些,为了掌握和熟悉写实技巧就要长期地、重复地训练,如对着模特和静物写生。这对于爱玩的小孩子就太枯燥了,而且也不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所能达到的。同时技术是有规矩的,太多的规矩肯定会限制他们想象力的发挥。儿童画是儿童的知觉与情感的外化,他们不在意技术的高低,只要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传达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就行了。所以说在儿童阶段学习绘画是排斥技术性的。

二、 教与学的非技术性特质

从这个角度看对儿童的艺术教学活动应该在玩和游戏中进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许多东西是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的,同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想象力。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幻想的,不同于成人世界的现实性和功利性,他们的艺术活动就是对自己世界的描述。所以说我们不能把他们拉到成人的世界中来,那样他们会失去童趣,也会失去作为一个孩子的魅力。以美术课为例教学场所不一定在教室里,也可以在室外任何一个地方。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就比在教室里一本正经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的原则,家长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应该是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采取一种跟随性的教学方式。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的个性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中应该保持孩子身上的“差异”,不要搞人为的“整齐划一”,否则就会失去孩子的创造力。老师不要作太多的示范,因为不管老师怎么去模仿儿童画,都不能完全体会到儿童的心态,总是带有成人化的因素,如果在儿童画中成人化的东西太多,把儿童看到的世界世俗化、现实化和理性化,就会把他们原本美好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空间象气球一样戳破,当他们再审视自己的世界时,就会是一种早熟的心态,画出的画自然是“伪儿童画”了。让孩子自由地行动,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调整他们的情绪,关注他们的创作过程,鼓励他们,赞扬他们,引导其通过想像和体验创造出自己的艺术形象,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老师不需要“教”太多东西,因为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儿童的自主性特别强,随意性大,内在的想法很轻松就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他的表现方式或结果,有可能并不符合大人的要求,也不一定特别完整,很多在成人看来是词不达意的涂鸦,缺少技术含量,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快乐,表达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在教学中可以鼓励他们一边画一边和语言动作相结合,在技术不到的地方用其他方式补充出来。教与学是一体的,以孩子的喜好和兴趣为主导,老师的“教育技术”隐藏在小孩玩的背后,以一种间接影响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这就是非技术性特质的一种体现。

三、 评价标准的非技术性特质

参加比赛或平时教学老师都会对学生的作品提出评价,正确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不正确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当然是消极的。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评价呢?以儿童画为例:(一)在评价儿童画中不以技巧的高低作为好坏的标准。尽管从技巧出发比较方便,但对儿童却不适宜,因为儿童感性的东西更多一些,技术训练容易损害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把儿童画引到套路化和程式化的道路上去。(二)我们可以把他们的美术活动分成几类如:有趣的、有益的和消极的三类。对于有趣的、有益的积极鼓励;对于消极的想办法避免;其中是否有趣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核心,以趣味性作为孩子的评价,更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思维的创造力会得到极大的发挥。(三)评委和老师并不一定是完全对的,不能盲从。

结语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我们反对以培养学生技巧为主的教学方法,技术教育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应该远离功利,遵循科学的方法,提倡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学习上给他们减负,在思想上减少对他们的束缚,不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对孩子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美术和文学的教育,给他们艺术的熏陶。帮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起以艺术感染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其人格完善;在创作中激活幼儿的思路,让他们产生创作的欲望,获得自我的满足和对自己的欣赏,从而使孩子喜欢艺术、乐于表现,能感受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参考文献:

[1]边霞.试论个性化的幼儿艺术教育.早期教育,2004/07

[2]张妤涛.优化艺术教育活动保护幼儿创造意识.甘肃教育,2003/7。

[3]蔡黎曼.让幼儿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经验---种看待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的新视角.学前教育研究,2003/02

第9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范文

无论是充满怀疑精神的“70后”,还是不断反思自我的“80后”,亦或是用于表达个性的“90后”,都完美体现出不同年代所赋予的独特时代特色,他们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刷新看待世界的角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比父母们享有了更多的物质产品。这些年轻人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热衷于互联网生活方式,接收到更为丰富的新鲜资讯。而随着这三代年轻人先后为人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了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

艺术教育描摹生命的旅程,而幼儿艺术教育就是这一场旅程的起点。

“孩子都有一个敏感时期,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敏感时期,那么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可能会被越早发现。让孩子培养起来掌握艺术的能力也会更加完善。现在家长们的投入当然可以理解,望子成龙的心理每个人都会有。”(胥丽)

越来越提前的“起跑线”

用一位“70后”母亲的话说,就是“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这条“起跑线”所划定的年龄越来越小。在“80后”小时候,这条线可能在考上重点中学开始,而在20年前,这条线在选择上是怎么样的一所小学。到了今天,这条线也许从娘胎里就开始了,年轻的妈妈们在怀胎十月中,要补充营养、锻炼身体,给孩子充足的养分;要听轻音乐讲故事,给孩子最初的艺术熏陶;要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最好的医院接生,为的是杜绝一切可能危害到孩子的医疗意外。

在孩子出生后,对他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培养,才刚刚开始。亲子班、早教班从孩子刚会爬就参与,这个时期的课程没什么特别的目的,也许只是花钱找人陪孩子一起玩耍。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层出不穷的亲子班,接受的幼儿年纪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很多家长把还未到上幼儿园年龄的孩子送去亲子班、早教班,希望孩子可以早一些适应社会环境,为按时入园做准备。记者了解到,这些亲子班、早教班的课程大多数是由父母陪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孩子们不仅要按时和爸爸妈妈去“上课”,而且价格不菲。采访中,有的家长认为物有所值,有的家长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

记者了解到,这些针对0-3岁孩子教育的早教机构,大致可分为幼儿园办的亲子班、民营的早教机构等。各类早教机构价格差异也相当大,普通一点的亲子班大概50元一节课,稍具规模的亲子班一般每节课价格都在100元以上,更有所谓的“国际化贵族型”教学,每节课高达220元,一年仅学费就高达上万元。

不到3岁的孩子们每周要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上课”,到底这些课程都能让孩子们学到什么呢?记者走访了几家教育机构了解到,大多数的早教班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比如针对0-6个月的孩子主要是帮助新生儿适应外部环境;针对6-9个月和9-12个月的宝宝主要是培养宝宝感观、平衡、力量和协调能力;1周岁以上的宝宝,和大家一起做些游戏,互相交流;而到了3岁之后,基本上孩子已经开始成系统的接受学前教育,这其中艺术教育课程,例如绘画、舞蹈、器乐等尤其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在北京某部委上班的于女士女儿小石榴今年6岁,现在在航天部机关幼儿园,这是一所公立幼儿园,但是除了每周五天的幼儿园学习之外,每周末的两天,于女士还要带着孩子去上一节钢琴课、一节美术课。“小石榴从5岁开始学习钢琴,六岁学习美术,现在一共就上了这两门艺术课程。她4岁的时候学过舞蹈,但是她自己不感兴趣,钱也白花了。现在一周要上两节课,周日上钢琴课,周六上美术课。美术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钢琴课是50分钟。钢琴是我给她选的,是希望她能够学会掌握一门乐器。美术课是她自己的选择,她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画画,平时在家里就喜欢画画。”于女士说。与于女士有相同做法的家长有很多,这从每个周末都爆满的早教班中,就能看的出来。“与我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家庭条件好多了,社会发达程度也大大提高,各种培训班也多的不得了,所以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习年龄也提前了。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参加各种学习班,一般在四个班左右。小石榴除了艺术还学了英语。”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家长会让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艺术教育呢?艺术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又有着哪些积极的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终身名誉会长杨景芝虽然油画专业出身,但一心热爱儿童教育事业,研究儿童艺术教育半个多世纪,研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理论,并从实际国情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及教学方法,对很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艺术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但最重要的是在促进其创造力、理解力、感悟力、记忆力的基础上,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受益终身。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艺术教育必须在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开发和健康的成长,使其拥有真、善、美的优秀本质,向‘全人’发展。”杨景芝说。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教师胥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学前艺术教育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从宏观上来讲,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如果从个体来说,可以从小培养孩子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并对他今后成长中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产生积极影响。进入小学后的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而学前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有艺术天分的孩子能尽早的被发现,并培养他的艺术情操。”

胥丽也去了解过一些早教的课程,她认为若是要想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肯定是越早越好。“因为孩子有一个敏感时期,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敏感时期,那么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可能会被越早发现。让孩子培养起来掌握艺术的能力也会更加完善。现在家长们的投入当然可以理解,望子成龙的心理每个人都会有。”

“幼儿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接受艺术启蒙教育。幼儿园与小学那种面对面、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现在幼儿园更多的是体验式教学,要幼儿自己去体验生活,不同学科都亲自去体会、了解。幼儿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会他们什么,更多的还是启发他的创造性思维。”(胥丽)

幼儿园与培训班――竞争还是补充?

现在的孩子和家长都挺辛苦――孩子一周五天幼儿园,周末上课,家长一周五天上班,也周末上课,全年无休。

回忆起二三十年前的童年,那时候没有所谓的亲子班、早教班,最普遍的是托儿所。平时孩子在托儿所学习基本的幼儿课程,周末跟着父母串亲戚。现在的周末则是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学舞蹈、学钢琴、学书法、学绘画。

幼儿园的课程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孩子的个人兴趣与家长的“成龙”心理了吗?2012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幼儿园的收费进行明确规定。其中严格规定了幼儿园的禁止: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严禁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

“现在学习的课程在幼儿园都没有设置,”于女士说,“因为是公立幼儿园,国家规定是不能够开办兴趣班、特色班的,所以只能选择幼儿园之外的时间上课。从我来说,如果幼儿园能开设这样的班是最好的,毕竟能够家长减轻很多负担。但是幼儿园也有问题,就是孩子太多。而课外的培训班一般也就几个孩子,教学环境比较好。此外,幼儿园的教师水平相对于园外的培训机构教师还是有一定差距,专业性也弱一点。所以幼儿园如果能提高教师的水平、减少孩子的数量,增加班的数量设置,家长其实更喜欢能够在园内就完成这些课程。”

“幼儿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接受艺术启蒙教育。幼儿园与小学那种面对面、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现在幼儿园更多的是体验式教学,要幼儿自己去体验生活,不同学科都亲自去体会、了解。幼儿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会他们什么,更多的还是启发他的创造性思维。”胥丽说,“从培训机构来说,我觉得肯定相比幼儿园来说更有侧重点,例如音乐或者美术、舞蹈。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是幼儿园的教学更全面、更系统。现在幼儿园进行的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尤其在大中型城市已经很普遍,当然在一些较为偏远的中小型城市可能还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

对于培训班的选择,家长一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训班的整体质量和环境,是否正规、管理严格。第二,要看一个班的孩子的人数,人数不能太多,太多教师指导不过来,学习目标达不到,钱就白花了。于女士认为,每个班人数在十人以内比较好。“现在参加的美术班是四个小朋友,钢琴则是一对一,所以效果都比较好。”于女士说。此外,家长比较关心的是机构的教育理念。“比如说选择美术班,孩子在六岁以前不适合学习过多绘画技巧,因为这样会限制她的想象力。这个年龄段的学习目的是让她自由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培训班。所以在选择美术班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是让孩子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由发挥就非常好。我建议7岁以后再学绘画技巧。当时选择这个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每次课上教师都会提出一个主题,然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每次结束以后,每个孩子的画虽然是一个主题,但内容完全不同,无论是色彩还是人物的动作、背景都不一样。”

在观念上人们对儿童艺术教育存有偏念。部分人还认为幼儿及儿童艺术教育是“低等”教育,并不需要那么强的专业性。甚至一些进入幼儿园或小学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专业院校毕业生也存在此想法,从事这一行业也只为了落实户口或工作关系,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出于职业选择和热爱。(杨景芝)

高学历带来更好的幼儿教育?

在人们的印象中,幼儿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专科学校,学历从中专到高职、大专不等,幼儿园教师在刚刚毕业的时候,看起来更像是大学生,而不像老师。甚至有人认为,上幼儿师专的,都是考不上正规本科大学。而现在在大中型城市中,拥有本科学历是幼儿教师的基本“配置”,很多青年教师甚至大多拥有985大学学历,甚至硕士以上学历。

杨景芝认为,儿童教育师资力量的高学历化是时展的趋势,学历提高,专业知识储备也相应更深厚,更多专业艺术教育力量进入这一领域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同时,她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首先,在观念上人们对儿童艺术教育存有偏念。部分人还认为幼儿及儿童艺术教育是“低等”教育,并不需要那么强的专业性。甚至一些进入幼儿园或小学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专业院校毕业生也存在此想法,从事这一行业也只为了落实户口或工作关系,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出于职业选择和热爱。

另外一个明显的问题,也是杨景芝格外关心的“痛点”,是相当一部分高学历教师“看不懂孩子的画”,不懂儿童,也不懂儿童艺术教育。面对孩子的作品,不知好坏,不知该如何评价。杨景芝指出,儿童艺术创造最重要的特征,是情感的表达,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儿童绘画并非是对传统绘画的模仿,而是源自他们对美的直觉和最纯净自然的表达,所以以比例、结构等专业技法的标准衡量孩子的美术作品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应该的。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儿童艺术教育的质量,杨景芝拿一现象举例,有些学校幼儿美术教学直接就是作品临摹,面对孩子们临摹的作品,教师都“看不出好坏”。而这样的教学,明显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成长规律。“从事儿童艺术教育事业,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因为这是一个用一生都探索不完的课题,需要用一辈子去观察和体悟。”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民族幼儿园教师高娃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教育学硕士学历。对于幼儿教师的高学历问题,她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学前教师需要具备本科以及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原因如下:首先,从教育管理学角度出发,一个教育机构的发展需要整合一系列优质资源,高学历的教师是核心资源,是教育机构存在与发展的主力之一。第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高学历的教师拥有较为合理的认知结构与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将教育心理学生活化,运用到幼儿工作之中。在教学中,能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与成因,并做到行为矫正,能更科学地指导教学实践;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能辩证地成败归因,更容易在理论研究方面出成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学历教师都是合格的教师,因此,教育机构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也要考察教师道德修养与道德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好第一道关,并且促进教育机构的发展。”

在高娃看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是有留学背景的教师更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思路比较开阔,不像国内现行的师范教育体系,思路比较狭窄,限制了人的创造性。“在工作中,我也接触到很多高素质的教师或者有留学背景的教师都不会简单的教孩子技能,而是让他们去领略艺术的魅力。首先是让孩子懂得鉴赏,然后才是创作。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幼儿园培养的不是花匠,也不是歌者,而是艺术家。这样的理念才更切近幼儿教育,更符合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

家长对于任课的教师也要有所了解。“在选择上课之前会问教师的专业以及学历。家长当然还是希望老师都是学本专业出身,如果不是学本专业,可能就不会选择。在选择之前培训机构会向家长介绍教师的学历,大部分是师范学院本科以上学历。如果教师学历太低,家长肯定不会选择,此外培训机构也不会找学历太低的教师,毕竟现在幼儿培训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于女士说。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晕轮效应’,有点类似‘爱屋及乌’,部分学历水平较低家长对高学历或者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有敬仰的感情依托,认为高学历的教师各方面比较优秀,也是教育孩子的高手;其次,对于部分学历水平较高的家长,他们可能会更理性地看到高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拥有的知识结构优势与开阔的眼见,在这样的教师带领下,不仅孩子能获得不同的视野,家长自身也可以进步。再次,从终身教育的视野来看,高学历与海外留学经历是一个人知识与能力的象征,是一个人意志力与综合能力的显现,海外留学经历也是教育多元化与国际化的产物,而国际化的人才会受到拥护与爱戴是经济发展对人教育观与受教育观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家长选择这样的教师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正确的。最后,家长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高学历与海外留学经历也可能是一个人智力特征或者经济能力的体现,家长应该注重教师的综合素养,不仅仅是较高的学历与海外留学经历。”高娃说。

“幼儿艺术教育以后肯定还是会慢慢走向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对于一线的教师,因为现在普遍学历较高,以后肯定对学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现在的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甚至在大中型城市,想要进入幼儿园工作也需要有硕士学历。由于一线教师学历的提高,从教学方式方法上也一定会有进步,像从前那种较为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现在已经不会出现了。”胥丽说,“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爱”是开展儿童艺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才能促使一个人全心投入,才能做好这一事业。特别是儿童艺术教育,施教的对象是孩子,他们更需要爱心和耐心,只有真正热爱孩子,热爱这份事业,才能做好“灵魂的工程师”。(杨景芝)

打开幼儿教育“任意门”

当我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物质需求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生活。从最早开始报道国人大举出国“占领欧洲奢侈品店”,到现在反复宣传“最美的风景是文明”,都能看出,国家的飞速前进,让百年来始终为生存奋斗的中国人终于有了享受的机会。但是,国人素质的提高,远远跟不上钱包鼓起来的速度。幸运的是,年轻的家长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孩子的素质,才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未来的标注。

杨景芝认为,随着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中国的文艺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同样,中国的儿童艺术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打足了底气。”

同时,一些具体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很多政策已经落到实处,比如给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专项资金非常充足,甚至让一些学校感到“用不完”。再如北京地区,201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 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 美育特色发展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地区20所高等学校(中央8所,北京12所,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曲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知名院校)以及国家大剧院等8个社会单位参与13个区县143所小学的体育、美育工作。要求这些单位调动本单位优势资源,整体设计对接学校的体育或美育发展规划,围绕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团组织、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全面提升小学办学水平。随着通知的下发,相关单位陆续与对点小学签约,编撰适用教材,开展专业课程,以高校的专业教学力量全面推进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儿童艺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觉得一名合格的艺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懂得幼儿、懂得幼儿教育。其次才是艺术教育,幼儿教师要有比较好艺术教育技能。比如唱歌、弹琴以及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胥丽说。

胥丽看来,目前幼儿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尤其是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幼儿园工作时,存在技能上能力差的问题。“拿我们学校为例,我教授的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期间的课程在设置上面的主要重理论课,但是在实际技能上面比较薄弱。他在工作了以后,幼儿园反馈的意见就是技能有待继续提高。所以我们也教育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得尽量增强艺术方面的技能训练。”她说。

现在大中型城市中的白领夫妇,为了培养孩子不惜一掷千金,而名类繁多的培训班也大多收费不菲,在于女士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是“白花钱”。“现在培训班收费都比较高,像钢琴一节课300元钱,50分钟。美术一节课260元,也就是一个半小时。但是因为每家就一个孩子,所以还可以接受。现在基本上把大部分的钱都投入在孩子身上,但我认为这个也是值得的,所以无论孩子学成还是没学成,觉得总比不学好。”

而对于孩子学习的成果,家长并没有明确的期待,于女士说:“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如果孩子能够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说掌握一门乐器,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艺术情操,就可以了,并不需要非得考级或者取得什么成就。选择课程的时候,还是以我的意见为主,但是也要与孩子商量。例如,石榴的钢琴课程就是以家长意见为主。一个原因是她还太小,弹钢琴是个枯燥的事儿,如果完全按照她的意见,她肯定是不会喜欢的。所以需要家长引导以及必要的强制。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她自己会喜欢上这一项课程。而美术课我们都是跟孩子商量,以她的意愿为主。所以说要看不同的情况。现在还在学习中,能够从中学到什么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我希望孩子能有一些音乐方面的修养,懂得一些音乐理论,能够上手在钢琴上弹一弹,培养一下气质。如果今后她能跟着考级更好,考不了也无所谓,我也愿意投入。绘画的话当然希望她能够提高想象思维能力,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但是至于以后是不是要从事专业,还要看她自己的意愿和天赋了。”

在高娃看来,接受艺术教育是大趋势。对于中国的普遍的民众来说也有参加艺术教育培训或者学习的愿望。“我觉得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普惠性的。对于幼儿园来说同样如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教授更多的是初级的知识,并不是多高深的技能。把孩子训练成技能非常高超的从业者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作为一线教师来说,目的在于带领孩子进行艺术的初次探索,更重要是要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而不是简单的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孩子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在学前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的心,而不是注重技能的艺术教育。”

杨景芝认为,“爱”是开展儿童艺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才能促使一个人全心投入,才能做好这一事业。特别是儿童艺术教育,施教的对象是孩子,他们更需要爱心和耐心,只有真正热爱孩子,热爱这份事业,才能做好“灵魂的工程师”。

杨景芝还特别强调了从事儿童艺术教育一定要有民族文化自信。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同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杨景芝认为,的讲话,对教师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自信是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的,儿童艺术教育要从传统文化出发,包括我们的传统艺术教育中的精华都非常值得借鉴。全盘西化的问题需要注意,外国的相关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评判,目前在国内“流行”的一些外国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和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对于一些理论,甚至还有着误读和误用。另外,“后现代主义教学”的兴起也值得警惕。一些教育机构以“后现代教学”为噱头开展招生,教学内容不以培养审美为主,反以“审丑”为傲,鼓励孩子进行一些稀奇古怪的“创造”,所谓“后现代”。杨景芝指出,儿童艺术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用心并且谨慎,儿童还处于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阶段,对很多事物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受不良内容的影响,需要教学机构、教师用“良心”开展教学。

再次,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审美素养、广博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功底,以及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基础,不仅要懂艺术、会技法,还要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如什么年龄的儿童能画出什么样的画、儿童的空间知觉是怎样的等等。

最后,杨景芝指出,做好面对儿童开展教学的教师,特别需要脚踏实地,不仅要研究教学,还要研究孩子,要俯下身来、蹲下身去,在孩子中间向孩子学习。

结语

一个孩子,5岁的时候,他会画夸张齿轮下的蜗牛,7岁的时候,他会画厨房里怪异的大青虫,可是,10岁的时候,他只会在老师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画一个中规中矩的纸折人……孩子自己也很困惑,为何长大了,想象力却不见了。是成长让我们的眼光变得狭窄,还是时间让我们变得更加现实?从孩子的作品中最能够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