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

第1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 专业基础课教学 思考与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对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各个美术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争相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但随着盲目的扩招,致使不太成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缺乏科学合理性,尤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的关系问题表现较为突出,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真正为艺术设计教学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新模式。

1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1.1 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基本情况

随着高等艺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艺考热”的升温,迫于升学的压力,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这样招收的学生就会有很大程度上对艺术设计并不感兴趣,生源质量下降。其次,由于艺考模式的局限性,专业课考试内容长期固化单一,科目基本上是素描、色彩、速写,内容基本固定,大多以默写和临摹照片为主。致使学生在考前培训时突击训练应试技巧和方法,缺乏对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样的艺考指挥棒下,考前就不可避免地把学生训练成机械的照抄照搬、没有创新能力和严谨的造型能力的机器,思维僵化,造型的严谨性、精确性严重缺失,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招来的学生能力水平逐年降低。另外,由于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考试内容与艺术绘画专业考试内容相同,这样不可避免地在学生入学后,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与以前传统绘画性训练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

1.2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大多延续传统艺术绘画的教学框架。在形式上仍然强调造型、技法与单一的色彩配比规律。以研究客观对象的真实形体和客观表现为主,强调写实技术能力的训练和作品的表现力。但这种方法毫无疑问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不利的。传统单一的封闭式造型训练与开放式的艺术设计要求不相适应。教学方式把写生作为主要手段,而对物体内在本质语言得不到深入挖掘。这种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同化学生的审美和个性的进一步开发,抹杀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张扬,这种教学方法也背离了现代设计艺术理念。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教学衔接性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和不同阶段改革试验,但是,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上有许多需要深入反思的地方。我们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还是基本沿袭了传统绘画艺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写生、临摹为主,追求单纯的写实绘画技巧。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应具备相应的绘画基础写实能力,但在我们现在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写实造型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在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基础课和今后的专业设计课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形成严重的脱节现象,与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背道而驰。

2 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2.1 改变艺术设计教学观念

对于高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来说,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完成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根本。从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上看,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开启学生自由的想象力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培养起学生独特的设计造型理念、发掘物象的形态美、提高形体重构联想的能力,才能打破传统的绘画思维定式,冲出对客观印象表达的藩篱。

专业基础课要服务于专业设计课。因此,专业基础课内容的安排要与相关的艺术设计课程联系在一起,如环艺专业的学生在上专业基础课时可加入室外建筑结构和环境空间的写生练习,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体验建筑结构的艺术特点、空间构成基本规律,熟悉环境艺术设计特有的语言特点,并通过写生进行提炼、概括、夸张、变形,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意识。

2.2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也是以造型为主要表达语言的专业。所以,艺术设计专业必须通过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训练开始,目前,各大艺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基本主要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等组成。通过对物象的形体、色彩、结构等重要特征的了解和认识,并将其转换成设计语言和元素,再进行重构和组合,形成区别于原有物象的新的视觉形态。

(1)设计素描。设计素描是基于严密的、准确的、理想化的表达方式,主要研究的是事物结构、空间、透视、形态等规律的学科。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立体空间塑造和表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的运用是设计素描的重要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是设计师传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的重要表现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物象的表象形态来表达其内部复杂的理性结构和物体之间相互空间关系。它一般有三个训练阶段:造型基础能力训练、造型语言能力训练、造型创意思维能力训练。在具体表现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不同造型、质感的线条来主观地表现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质量感,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同时,运用现代设计构成要素,对物象进行重构,创造出既源于客观物象又高于客观物象的全新形象。通过这样的训练,就可以把学生以前绘画的具象性思维转变为抽象性思维。另外,多到大自然中写生,发现自然的形态,从中汲取营养,通过发散性的物象重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表现出新颖的作品。

(2)设计色彩。设计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传统的艺术绘画色彩有很大不同,它主要研究的是色彩内在的相互协调、配置规律。对具象色彩的提炼概括,理性地表达抽象色彩情感。通过对现代色彩理论的实践和训练,提高学生对主观色彩的表达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自然色彩进行表现,再通过概括、夸张,对自然的色彩进行提炼,把具象色彩变为主观色彩。另外,还可进行色彩空间、抽象色彩的综合练习,通过不同色彩给人心理、生理的不同感受及色彩的联想等表达出不同的抽象色彩概念。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很好地把色彩和设计联系在一起,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3)三大构成。构成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另一门必修基础课。它主要包括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三大构成主要通过点、线、面等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研究事物的内在结构和变化规律。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的讲授方法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缺乏和相关的专业设计课的相互渗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后学生完成相关的课题作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三大构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表达能力、理性构思能力、趣味构思能力。为今后步入专业设计教学奠定良好的创造思维和造型构成基础,使之能更好地和今后的专业设计教学无缝对接。

第2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1.来自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笔者对山东某师范类专科学前教育双语专业一年级约2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252份。问卷建立在Hutchinson&Water的模型基础上,包含四部分: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低到高五个等级);学生对该专业英语课程的需求与评价;学生对英语课堂学习内容的期望;学生对ESP课程的了解和期望。其中,学生被问及自己当前的英语水平时,认为英语水平是初级(偏低)的,约占12%,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是初级(偏高),占37%,中级(偏低)占29%。

2.来自用人单位的调查和访谈结果为了体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对学前双语教师的期望和需求,笔者对12家双语幼儿园进行调查问卷,另外还有18份电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英语专业知识的需求和职业技能需求两部分。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88.9%的用人单位要求加强学前儿童英语教学法;65.6%的用人单位要求加强英语口语训练;35.3%的用人单位要求加强英语语音课;44.4%的用人单位要求加强美术和音乐的课程培养。这一调查结果为合理设置学前教育双语专业英语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研究结果及讨论

调查结果引起我们对EGP英语教学的反思,针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86%的学生认为内容趣味性差、实用性不强。201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应包括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丰富多彩的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和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定位分析,更加明确了师范类双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学前教育双语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应把EGP和ESP相结合,形成两者有机结合的模式,基于调查结果和研究讨论,笔者对学前教育双语专业的ESP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ESP课程设计要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又要结合学前双语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加强学习者英语职业技能的培养

2.在教学内容方面,注意英语学习与学前专业、幼儿双语教师的职业及实践教学相联系,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3.对于教学方法的启示学前教育双语专业英语教学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幼儿英语教师,因此在ESP教学中应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特殊需求。

4.需要加强ESP师资培训ESP课程的开设需要专业的ESP教师,这就需要EGP老师转变角色,因此组织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参加ESP师资培训班是非常必要的。

第3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伴奏;课程设置;建议

中图分类号:J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26-01

一、钢琴伴奏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在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种古今乐器当中,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这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最大、内部结构最复杂,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的。所以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音乐课程的设置是绝对离不开钢琴这一乐器的。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像专业音乐院校或者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们那样系统全面的学习钢琴。但是,钢琴音乐课的学习对于其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以后面对的主要教授对象是幼儿,音乐课程的设置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良好行为习惯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钢琴音乐课绝对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钢琴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二、钢琴伴奏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一)应该大力加强钢琴伴奏课程的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教师而不是以培养钢琴演奏家为最终目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目的应该明确。除了能够完整流畅的演奏作品之外,最主要的还应该能够即兴地演奏简单的歌曲伴奏,只有这样毕业以后才能够胜任幼儿音乐教学的工作。在校期间学校应该对其这方面加强引导,使学生们在校期间才会抓住学习的重心。

(二)钢琴伴奏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合理

钢琴即兴伴奏课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年开展。但是,毕业生实习已经提前到了毕业前的第一学期。所以说,可能学生们在校期间也就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学习钢琴伴奏课,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钢琴伴奏技巧。钢琴伴奏课对其来说也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只有学校在这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大力加强对钢琴伴奏课的设置,尽量让学生在进校的第一年就对这门课程予以设置,然后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前。只有这样长时间系统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予以熟练的掌握。

(三)应该加强钢琴技术技巧的基础练习

钢琴是“乐器之王”,可想而知,其艰难高深的钢琴技术技巧就能够让人望而生畏。伟大的钢琴教育家卡尔・车尔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告诉我,你练了多少音阶?伟大的作曲家、举世瞩目的钢琴大师――拉赫玛尼诺夫也指出:出色的钢琴家,必须具有干净、快速、清晰、灵活的基本技巧,一针见血地高度概括了钢琴基本技术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来说要想具备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日常的钢琴技术技巧的基础训练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关于提高钢琴技术技巧方面的教材有很多,但是最实用也最通用的教材还是车尔尼的《哈农钢琴基础教程》,这本教材的最大好处:有对各种技术技巧的练习,如各种调式上的音阶琶音的练习,有对双音,半音阶的各种练习等等。这个教材对于其提高钢琴技术技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的,这本教材的短处在于对于演奏者在演奏当中音乐性的练习和内心旋律歌唱性的练习较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所以最好可以和其他教材一起配合使用。如高等师范院校使用教材《钢琴基础教程》全套。最后还得搭配如简谱歌曲集《中外声乐曲选集》胡郁青主编,这样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教材的使用可以有助于学前教育的学生们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钢琴伴奏演奏技巧。

(四)尽量让学生多参与钢琴伴奏实践的活动,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

学院方应尽量多开展关于钢琴伴奏方面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钢琴伴奏比赛,还可以设置名次奖金,以鼓舞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其中来;大力倡导学生们多参与社会实践,如社会上举行的各种文艺活动,如合唱活动、歌咏比赛等等,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此类活动,以锻炼提高自身钢琴伴奏的实践能力。

第4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现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前景十分美好,国家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程度,政府增加财政投资,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是学前教育得到发展的有力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中等职业学校的众多课程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上出现了下述的问题:

(1)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过高,反而忽略了文化的教育。

(2)理论的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指导。

(3)课程开设没有针对性。

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是专业技能课和就业指导课。在专业技能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大多数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理论式教学,另外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不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安排课程。而在就业指导方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考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进行一定专业知识授课之后,这些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过于稀缺。在课程考虑上,只注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没有切实的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

中职教育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所以它的课程设置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理论结合实践、与时俱进、多样统一的原则。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该顺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

就2011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的在校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占80%左右,;而学习成绩相应的好中差比例为3:6:1,还算乐观;而能肯定将来就业方向是与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学生占75%,5%的是无所谓的态度。对这些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现在的课程设置合理程度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认为现在的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个人发展,而且能帮助他们就业。在课程内容方面,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实际训练课、实习实践课、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课。对于这些课程,大多数学生都有明确的认识,其中认为专业技能、实践、实训、对他们的帮助相对较大。学前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就业职业大多是与0-6岁的儿童打交道,所以运用专业技能能够更好的表达,让学生容易接受。而实训和实习更是锻炼和查缺补漏的好机会,学生都认为这样的课程能对他们在未来就业上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然而,相比之下,理论课程和文化基础课就没有那么高的欢迎度。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对专业技能的高要求,导致学生常常忽视了理论文化基础课程,认为这些课程都没有实际的用处,却不能意识到这些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都能给他们指导。调查的数据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1)学生认为课程设置的现状都比较合理,不仅能满足他们的自身需求,还能指导他们就业;

(2)在课程内容上,专业技能课受到了很大的亲睐,而对文化基础课、理论课没有清楚的认识;

(3)在课时方面,学生的观点是文化基础课、理论课的课时正好合适,而实训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课时较少;

(4)学生认为理论课程难度过大,而专业技能、实训等课程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

(5)大多数学生认为,理论文化课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帮助不大;

二 对策及建议

现在,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面临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上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个迅猛发展中的社会,这样才不会被淘汰。具体对策分为下述几个方面:

(1)改善观念。职业教育在社会上被认可程度日益增高,输送的人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观念陈旧,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甚至是专业的进步。因此,我们必须改善观念,面对新时期的幼儿园,我们必须改变学校的教学观念,将一些新的理论思想引导给教师。

(2)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课程是它的方式,在这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优化学前专业的课程内容。教材的更新,在课程的内容中,绝大部分都来源于教材,所以它的更新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教材。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要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扩充,教师的水平就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中职教师的再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再教育机会,让他们自身也能到到发展。不仅要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还要改善他们的观念思想。人文课程的开设,人文文化在社会中起到的更多是熏陶个人的作用,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人文课程欠缺是中职学校的现状,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使得人文精神在其他课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3)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增设实践类的课程。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理论学习方面,实践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现状恰恰忽视了它的重要作用,所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把所学更好的巩固,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三 结语

中职学校的中职教育是培养幼师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由于众多的原因导致了该专业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要求。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到了中职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所以课程设置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将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得更好,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带来的一个重要机遇在于刚性的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出台。从各地新近制定的三年普及目标和相关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各省市均存在着突出的、较大的幼儿园教师缺口难题。面临巨大的幼儿园教师缺口和刚性的幼儿园教师需求,诸多学校都在积极抓住或努力争取该机遇,竞相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或新增学前教育专业。然而,在此大好机遇面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隐忧。一是,这种一哄而上的学前教育大规模扩张会不会显得过于盲目,会不会导致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需求饱和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剩问题。这一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已有诸多的前车之鉴。例如,曾经有大量社会需求而迅猛发展的某些热门专业,如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由于各个学校一哄而上的普遍增设这些热门专业,最终导致现今的培养过剩与就业困难。鉴于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大好发展时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建立一个长效预警机制,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布局与结构调整,以避免因盲目发展带来的诸多滞后效应。二是,当前各个学校兴办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具有相当严重的趋同性,特色化的错位发展不明显,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求。例如,笔者对国内十余所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些专业在目标定位与课程设置上都有相当程度的同质性。也就是说,国内高校和中职院校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趋同化程度相当高,学校之间的特色性错位发展不强。当前幼儿园教师的巨大需求,既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从目前幼儿园教师的需求结构来看,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和专业化差异两大突出问题。所谓的区域化差异,是指幼儿园教师的缺口主要集中在乡镇和农村幼儿园,而城市幼儿园的师资问题相对而言比农村好解决。所谓的专业化差异,是指在特色化办园理念的驱动下,幼儿园迫切需要的是具有特色性专业背景的师资人才。因此,各学校兴办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充分考虑错位发展,构建与实施特色化的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以满足这种差异化的幼儿园教师需求。

二、多元化社会需求促使我们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结构问题

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专业不仅仅是一个为幼儿园培养和输送合格与优秀教师的专业,而且还是一个为0—6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提供咨询与服务的专业。随着人们对学前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性质、地位与功能的认知不断深入与科学,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需求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大的范畴。一是,与学前儿童相关的各种教育咨询与培训机构的兴起和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早教机构的课程开发人员、培训师、咨询师、教育产品营销人员等等。二是,与学前儿童相关的各种其它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需要大量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幼儿动漫设计与开发人员、幼儿文学作品创编人员、幼儿图书编辑与出版人员、幼儿玩教具设计与开发人员、幼儿商品营销人员等等。例如,笔者以重庆市多所学校举办的双选会所提供的招聘信息、网络招聘提供的岗位信息、人才市场招聘所提供的岗位信息等为分析素材,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需求满足程度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发现,在这些就业招聘岗位信息中,非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需求不断增加。2011年,有20%—30%的岗位是属于幼儿教育培训与咨询以及幼儿产品开发与营销方面的;到2012年,这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同时,从招聘方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岗位常常难以招聘到理想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而且,这种比例和现象在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更为显著。从目前我们掌握的各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很少有这方面的目标定位和专业方向设置,直接导致社会需求得不到及时回应与有效满足,产生兴办的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从我们的调研中了解到,有人认为学前教育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满足这些工作需求,只要在其培养方案中增设一些选修课即可。但是,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培养方案本身来看,其综合性要求已经相当高了,需要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说、唱、弹、跳、画、演”等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上,再加上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打造,这些培养要求与任务已足以让学前教育师范专业的学生精疲力竭了,更别说拓展其它的发展方向,何况本身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量就相当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大而全的培养方案设计理念不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现实。社会需要的是特色化的专门性人才,而不是“啥都懂,但啥都不精通”的“万金油”。因此,兴办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或方向)将是回应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多元化需求的适宜选择。

三、建立我国学前教育人才需求与专业布局结构预警机制

以上突出问题,如若仅仅依靠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机构来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的话,效果是不明显的。无论是从幼儿园教师的需求趋势与培养模式来看,还是从社会多元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来看,都需要我们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当前各个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布局与结构调整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我们可以借鉴已有相关文献的资料,从宏观层面或者从其它领域的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角度来审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布局与结构调整问题。例如,户小英通过对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概述与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诸多启示。王玉荣等人从人才需求预测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策略,并系统介绍了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经验。鲁虹对社会需求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设置的关联性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议。刘乐群等人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探讨了人才需求方向与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问题。这些文献为我们探讨学前教育人才需求与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问题提供了诸多启示,在研究思路设计以及具体操作方法方面都具有相当直接的借鉴意义。然而,由于专业领域的特殊性,已有的这些研究所审视问题的角度以及提出的对策建议无法直接解决我国学前教育目前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当前我们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领域性差异和专业化差异问题,是我们配置学前教育专业的布局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调整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的现实诉求。因此,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建立我国学前教育人才需求与专业布局结构预警机制,其关键与突破点在于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如何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本课题将从适龄入园儿童变化、幼儿园教师增减变化以及生师比这三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进行预测。借鉴刘建银等人所做的关于小学教师需求与培养规模的变动趋势分析思路。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采用国家计生委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适龄入园儿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同时,从历年社会招聘所提供的岗位需求信息,分析并预测非幼儿园教师方面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

四、小结

第6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视唱专业;选材;原则;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多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一直存在一个问题,音乐教育受到专业音乐艺术的影响,过多的去追求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感受和兴趣审美的培养。这一点同样出现在学前音乐教育上。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必须要从根源着手,对学前教育音乐专业进行改革,尤其是在教材的选择之上,视唱教材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着整个学前教育音乐专业视唱教学体系是否成功。

一、选用现有教材应注意的原则

(一)注重选材内容的社会适用性

在这里,笔者整理了部分学校近些年来所选取的视唱教材,并对其作了简要的分析。

1.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蔡岳建的《乐理视唱练耳》,共四册,分别是学前音乐教育、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声乐、钢琴。这本书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内容体系和方法上在体现音乐教育的专业特点,符合音乐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

2.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许敬行、孙虹主编的《视唱练耳》,这本书2005年在许敬行主编下再版为《视唱练耳――修订版》。这部教材现在被大多数的高等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所使用,较之前面的《乐理视唱练耳》,它在形式上更加贴近正规音乐学校的教材,同时,本书借鉴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听觉训练的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培养。

这两部教材在内容上和编制规律上都是由浅入深,但是都不是针对学前音乐教育的专门教材,学前音乐教育一直处于教材空缺状态。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在选择教材上要格外的谨慎,满足社会就业的要求,重视选材内容的社会适用性。

(二)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学生的需要性

之前提到,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教材,也就是说,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所选用的教材,都是大综合式的理论知识的堆砌,缺乏实际教学训练,然而学前音乐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和知识的脱轨,从而导致教材的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就业需求。所以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需要性。

二、不同题材儿童音乐作品的选用

(一)要充分考虑为儿童服务的本质属性

学前音乐教育最终教育的对象是学前儿童,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决定着教材应该选取怎样的儿童音乐作品。因此视唱教材中音乐作品的选取应以学前儿童也就是幼儿园孩子为主体,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审美特征为依据,充分考虑到为儿童服务的本质属性。

(二)选材内容要灵活、广泛、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结构朝着多元化演变,这促使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不能再一味地以我国传统的童谣、古诗词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要综合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下的儿童音乐作品,使孩子们获得更好地艺术感染和文化熏陶。所以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材中儿童音乐作品的选取,要博纳百家,选材的内容灵活、广泛。

(三)注重不同阶段儿童作品选用的针对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对音乐形式和内容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选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笼统地将同样的音乐作品灌输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而应该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选取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音乐作品。概括的说,就是注重不同阶段儿童作品选用的针对性,接下来,笔者以儿童的年龄为划分标准,搜集整理了一些儿童音乐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1.两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两岁的儿童,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倾听音乐的能力,但是理解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可以选择一些有具体形象的、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音乐。譬如说《小燕子》、《丑小鸭》、《粉刷匠》、《小兔乖乖》、《两只老虎》、《拔萝卜》、《捉泥鳅》、《三只小熊》等,这些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内容要么是游戏、要么是关于小动物的描述,都是直观简单,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象。

2.3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3岁的儿童已经可以感受到情绪的变化,情感上也丰富起来,那么在音乐的选材上就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情绪感染力的作品,譬如《世上只有妈妈好》、《鲁冰花》等。同时3岁的儿童开始模仿成人的日常行为,进入人格培养期,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作品,如《健康歌》、《礼貌问候语》、《小手拍拍》、《上学歌》、《一分钱》、《我爱洗澡》等。

3.四五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四五岁的儿童开始进入知识学习阶段,可以掌握内容复杂一点的音乐,比如说《数鸭子》、《数字歌》、《ABC》以及《咏鹅》、《静夜思》等古诗词歌曲,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四五岁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大大提高了,对音乐节奏感的感受比较敏感,在选材时,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选取一些节奏鲜明、需要动作配合的歌曲,例如《爱我你就抱抱我》、《幸福拍手歌》、《兔子舞》等等。

4.6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6岁的儿童对音乐的情绪表达和思想内容有了正确的辨认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随着心智的成长,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在这一时期,我们在音乐作品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思想积极的通俗歌曲,而不再是单纯的儿歌教学,譬如《茉莉花》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选材内容,既要能够培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与实际接轨,具有社会适用性和实用性。同时以儿童的年龄段特征为依据,选取一些适合儿童纯真本性、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宁宁.学前教育专业视唱内容选材改革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2013(04).

第7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140-01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脱离基础教育实际

现在,教育课程都在进行全面的改革,在教育的课程上也进行了大速度的调整,除了保留一些很重要的传统学科外,还增加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以及实用技能课程。校方很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和综合实践方面的培养。目前,对幼儿教育的课程以综合性为主,从多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性教育。但现阶段中,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缺少相关幼儿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与现在的幼儿教育具体情况相背而行。除此之外,受传统幼儿教育课程理论知识过多,且内容陈旧的影响,再加上学生们平时的实践课程较少,毕业前期实习的时间较短,不能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在实时中对幼儿教育时,遇到的具体问题,造成在毕业生没有自信胜任幼儿教育的工作,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恐惧和担忧。

2、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形式单一

经过教育改革,现在的教育具有对学生的教育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个性化为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的技能培养的陈旧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又由于学生们学期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影响,学校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好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代教育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本是综合性和应用型都较强的专业,在教学技能水平方面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如果高校一直采用传统学前教育专业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从事现代幼儿教育的工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3、学生素质不高,学习主动性不足

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一般是由普通高中学校中,学习成绩多为中下游的学生构成。这些学生成绩之所以不是很好,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不喜欢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是在学习上,没有潜能。但这两者从事幼儿教育专业来说,也不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不喜欢学习的人,如果在学这些专业时,可以用心的来学习,将会胜任幼儿教育工作,而在学习上没有潜力的学生,在其它技能方面还是有天份的。主要因素还是在学习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意识不强。这些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也有存在很多因素。他们真心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并不是很多,一般是受家长的影响,或者是根据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不能进入正式的大学,以后还想从事一份较轻松的工作,在没有全面了解幼儿教育的情况下,选择了幼儿教育专业的学校。这两种情况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上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而现代以及未来发展的教育工作中,对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有很高的要求,但在待遇方面却不是很乐观,从事教育工作者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学生们身上,这与在工作中的实际付出形成很大的反比。从事幼儿教育者不仅要有耐心。在技能方面也要全通,例如:唱歌,跳舞,演奏各种乐器。

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建议

1、增加教育技能类课程的设置

考虑到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学校可以在大一时,给学生们多开设一些理论教育课程,先让他们掌握理念基础,在他们大二时,可以再增加与幼儿教学相关的综合性课,渐渐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技能培养,在他们大三时期内,可以在他们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重点开设教育技能课程并结合技能,开设适当的实践活动课,在他们大四时期内,主要开设实践活动课,也可以联系一些幼儿园,让他们先进行实习,通过真正的实践,让他们了解幼儿教育并有自信从事以后的工作。

2、明确教学技能培养的目标,完善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

从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分析,幼师学生的发展要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学校要制定出相关的培养学生们技能目标。丰富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所需要的技能,可以根据课后时间参观实际教学模式。幼儿教育专业的技能主要包括:钢琴、绘画、简单乐器演奏、手工制作、视唱以及舞蹈基础和创编等,这些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唱歌、手工制作、跳舞和弹琴等最基本技能。也可以说这些技能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最基本的技能,对于学生以后就业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3、政府和学校发挥不同的作用,提高学生素质

幼儿教育本是最基本的教育,要改变人们对幼儿教育专业以及工作的认识,从政府角度出发,效果将会更加显著。“两会”以后,教育部开始减少六所师范院校的学费,对一些省内的高师院校学费也进行了相关的制定,这在某种程度主鼓舞了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向幼儿教育专业和工作靠近,教育部对教育者的待遇问题也进行有相关的调整,这将会吸引更多的有心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为解决学前教育的师资质量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

结束语:受现在高校办学的硬件配置影响,推行“试讲”还是比较容易的,也就是在学生的大二时期内,由一位老师负责一个小组,定期进行试讲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们扮有老师的角色,同时,也从“幼儿”学生的角色出发,对教学中,所需要注重的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以后他们从事教育工作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职业认同;学前教育专业;性别差异;思想教育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未来的高职生能够达到胜任自己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增强高职生对其职业发展的适应性,树立起从事其职业的专业精神,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目的

笔者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试图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分析和非结构性访谈的方法获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认同的整体状况,从而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由于我国当前各所职业院校的情况基本差异不大,而且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比较早,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在各类职业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笔者在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任教,有利于调查的实施,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300名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其中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为93%。

三、调查结果

1.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生职业认同的得分为3.34。在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各子因素中,职业意志的得分最高,为3.84,其次是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观,得分分别为:3.43、3.41 和3.35,而职业期望和职业行为倾向是最低的,只有3.22和2.81。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实习阶段中忽略了高职生在专业学习阶段职业认同形成的这一特殊性,从而出现了高职生在职业认同的职业认知、职业期望及职业行为倾向维度的得分低水平。

2.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

按照性别,对男女高职生职业认同分析发现,女生的职业认同程度均高于男生的职业认同程度。男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态度方面的得分均超过了女生,但是在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因素上却不如女生。说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难以满足男生期望值,而相对地能满足女生的期望值,更能实现女生自身的价值。在传统文化里,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适合女性的职业,受到这种心理的熏陶与感染,许多女高职生觉得从事教育工作比较体面而且受人尊重。

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的建议

1.重视男生思想教育

通过调查得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比例较高,占到了近75%。女师范生相对较为积极、健康向上,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比较高;男师范生相对低落一些,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和认可程度不如女高职生,学校对男高职生没有照顾,继续招收女高职生。以后学校应尽可能地发现和调动男同学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他们的长处更好地发挥出来,成为能力强、素质高的群体。

2.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高职生的基本要求。高职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主力军,他们的表现决定着毕业后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如果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没有相应的实践知识,就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未来教师的高职生必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挑战,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技能,懂得教育机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应对课程设置做必要的调整,可以适当地增加教育实践的课时,使得高职生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

3.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度

根据高职生自身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防止贫困生焦虑的产生,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高职院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助学贷款,创造更多的勤工俭学的岗位,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关爱。这些帮助更能够增强他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产生教师职业情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议范文

昆明学院 陈 晓

【摘 要】文章结合国内外融合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对云南省190名幼儿教师以及534名在高校就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访谈、调研,了解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经分析研究提出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 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18-03

一、学前融合教育

“融合”,美国教育部(2007)定义“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正常发展同伴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旨在强调提供特殊需要幼儿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学习环境”。学前融合教育,指有特殊需要的0~6岁学前儿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接受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和教育。

二、国内外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现状

从美国“回归主流”运动的开展,以及“零拒绝”“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的提出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美国3~6岁的特殊儿童基本都在普通托幼机构接受教育。英国的Warnock Report、The Green Report、DFEE等法案、报告,为英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调查结果表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融合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已经关闭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国内,《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部分幼儿园已在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与培训也已提上日程并逐渐实施。

三、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师资现状

1.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现状。截止2011年,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共20132名。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和设置的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学生14966名,占总人数74%,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远远落后于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的受教育程度。

2013年以来,云南省在重点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鼓励有条件地区积极举办3岁以下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机构,开办学前融合教育幼儿园,加快普及残疾儿童学前一年教育。但因学前教育未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且云南省多地教育资源匮乏,因此未把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上工作日程,直接导致残疾儿童入园难的问题。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理解模糊,招收残疾儿童无法教育。部分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不仅引起普通儿童家长的强烈反对,还会因不了解残疾儿童特点导致教学事故的发生,综合多种因素许多幼儿园拒绝招收残疾儿童入园。

理念模糊、融合教育师资的短缺,成为剥夺特殊幼儿学习机会的理由,也成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瓶颈。

2.云南省幼儿教师问卷调查。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是否会遇到特殊儿童,是否需要掌握融合教育知识,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背景,为详细了解这些情况,本文以改编的事实性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9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182份,回收率96%。调查的对象来自于昆明、文山、临沧、德宏等地,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表1显示:调查对象,52%在26岁至35岁之间,47%教龄在5年以下,学历在大专、本科的均达45%左右,67%为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来自不同地区的190名幼儿教师,具有年轻化、教龄短、学历高、专业性强的特点,但其中无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幼儿园教师。

图1显示,99%的调查对象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知识,60%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有遇到或教育特殊幼儿的经历,遇到多动型注意缺陷障碍、智力落后、情绪和行为障碍类型的儿童较多,遇到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超常三类儿童的几率较小。46%的幼儿教师曾经被家长询问特殊幼儿教育问题。

一名合格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研究者就融合教育课程问题对190名在职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职教师对《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了解较多,而在职教师希望学习的特殊教育课程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特殊教育病理学或康复学》。

四、云南省高校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现状

1.云南省各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云南省师范类院校有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院、保山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大理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院、红河学院、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院等。通过调查显示,云南省各师范类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教育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在其课程设置中并未发现开设学前融合教育相关课程。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尚未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2.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关于学前融合教育的问卷调查情况。本文对昆明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10个班级,其中包括六个本科班以及四个专科班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34份,有效回收512份,回收率为96%。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2,调查内容相关情况如图3、图4所示。

调查显示,253名大学生认为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有区别,225名大学生认为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有很大区别,二者占总人数的93%;285名大学生认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特教知识,217名大学生认为幼儿教师非常需要具备特教知识,二者占总人数98%。

昆明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应用型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昆明市以及昭通、文山、临沧等各州市实习、见习机会较多。调查显示,昆明学院大学生在实习、见习期间遇到特殊儿童比例相对较高,其中遇到较多的是多动型注意缺陷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学习障碍以及智力落后儿童,这与对幼儿教师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接触特殊教育相关课程较少,大学生希望接触、学习的特殊教育相关课程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病理学或康复学》、《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

五、讨论

纵观国内外,学前融合教育已经成为特殊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是推进教育公平,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

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师资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关键。研究者通过调查190名在职幼儿教师以及534名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结论如下:第一,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工作、实习、见习中,均有遇到或教育特殊儿童的经历,遇到较多的是多动型注意缺陷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学习障碍以及智力落后儿童;第二,在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均希望可以学习特殊教育相关知识,以便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特殊儿童;第三,无论在职教师还是在高校就读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希望学习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病理学或康复学》、《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六、意见或建议

1.高等院校学前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

(1)加大融合教育的宣传力度。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师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其他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然而,云南省各类师范类高校尚未把学前融合教育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建议云南省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特殊教育专场讲座、残疾人艺术团巡回演出、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以及在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做义工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特殊儿童,提升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度。首先培养在校大学生对融合教育的积极态度与专业认知,使其在工作中遇到特殊儿童不会束手无策、冷漠,而是用专业的态度去关心、教育特殊儿童。

(2)开设融合教育相关课程。在对幼儿园教师、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中发现,希望学习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特殊教育病理学或康复学》。因此,各高校在开设学前融合教育相关课程时,可以考虑将三门课程知识进行整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大量的见习、实习机会,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院、早期疗育机构等,让学生对各类障碍儿童有更直观的认识。开办特殊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例如:昆明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临沧师专,可将两个专业资源整合,实验室资源共享,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实践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此外,建议师范类院校可以在公共必修课中,开设一至二门融合教育课程,例如:《融合教育研究》、《特殊教育概论》等,在师范类高校学生间普及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相关内容,使未来的一线教师面对特殊儿童不再陌生,这对于推动云南省融合教育具有重要、长远意义。

2.康复机构专业人员培训。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具有特殊意义,建议康复训练机构、早期疗育机构整合医疗与教育服务体系,在机构中开设学前班、早教班,在为孩子提供康复训练的同时,为特殊儿童提供恰当的教育。双管齐下,促进特殊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师资问题,早期疗育机构可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入职培训,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系统学习、掌握康复训练知识,这样既可为特殊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同时又可进行简单的摆位、语言训练、作业治疗等,教育康复整合使特殊儿童在与时间赛跑中看到曙光与希望。康复机构、早期疗育机构培养融合教育师资,缓解了特殊儿童入园难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云南省融合教育师资短缺问题,促进云南省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亚,赵丽娜.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的态度和压力研究——以有融合教育经验的普幼教师为对象[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冯雅静.国外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的经验和启示[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4]张文京.融合教育与教学[M].广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杨志成.云南省特殊教育现状与发展报告[Z].2013.

[6]王建颖.在2012年度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EB/OL]. ynjy.cn /chn201010201505186.

[7]杭州市区普通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问卷[EB/OL]. sojump.com /jq/24038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