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幼儿课程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课程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课程建设

第1篇: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积极因素。课程资源既可以是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和玩具、图书、废旧物品等材料资源,亦可以是民风民俗、民间游戏、名胜古迹等人文资源;课程资源既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直接来源,亦可以成为课程实施的有效凭借,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幼儿园课程资源丛书》由全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和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张斌博士主编,是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和全国十六所幼儿园组成的资源建设课题组历经五年深入探索的成果。该丛书具有几个主要的特点。

贯彻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该丛书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融入到内容之中,没有生硬的说教。该丛书处处强调幼儿是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生长规律和学习方式,而教育应顺应自然,顺应幼儿发展规律,充分体现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利用日常生活及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充分体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实践中,随着课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形式的组织、策略的运用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断地调整,该丛书使教师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生成课程”理论的实际应用。该丛书还很好地诠释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呈现了具体生动的实践场景。

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利用。该丛书首次全面呈现了幼儿园课程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几乎涉及幼儿园能够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方方面面,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兼顾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强调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教师、儿童与环境,特别是儿童与资源的互动,发展儿童的各个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该丛书各分册呈现的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具有系统性,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比如,《小小美食家》分册除了介绍炊事活动资源的共3大类(蔬菜、豆类,瓜果类,点心主食类)18个主题活动外,还介绍幼儿园炊事活动的准备工作、管理方式、组织策略,为幼儿园开发炊事活动资源和开展炊事活动提供了系统的支持。该丛书的系统性还体现在每个主题活动包括“主题活动的由来”“主题活动资源准备”“主题活动脉络”“资源利用——主题活动实施”“收获感悟”以及“主审点评”。其中“资源利用——主题活动实施”既记录了主题活动下各个具体活动的“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又有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的不同设计和组合,并按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幼儿能力成长的递进顺序呈现;“收获感悟”包括了对主题活动的总结、幼儿的收获、教师的收获和家长的收获。

资源来自幼儿生活,有利于幼儿全面、快乐地成长。该丛书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很普通、很容易获得。比如《小小收藏家》中的“幼儿自然博物馆”类中的“石头记——石头博物馆”“奇妙的根——根博物馆”“多彩的树叶——树叶博物馆”三个主题活动的资源分别是石头、树根、树叶,这些都是幼儿随时能看到、接触到的资源。正是利用这些随处可见、可利用的资源设计的活动,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便于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建构自身经验,获得全面、快乐的成长。

第2篇: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农村传统游戏;意义与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52-01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实施,“游戏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它对幼儿身体的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由于农村传统游戏产生于民间普通社会生活,生活元素丰富,具有通俗性、易操作性、多样性等特点。很有必要将传统儿童游戏纳入幼儿园课程教学范围, 既利于幼儿园教学内容的改善,对利于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与为幼儿提供优质学前教育之间的矛盾,更利于启发幼儿的智力和活力。

一、农村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许多幼教工作者对我国的农村传统游戏进行过尝试研究,如曹中平在《儿童游戏论》中把传统游戏作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李姗泽在《论民间游戏在幼儿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认为传统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这一切都为其成为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奠定了基础。这些研究都还没有涉及农村及农村幼儿园,也没有对农村传统的游戏资源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在幼儿园实施。农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及自然环境,农村又拥有丰富的农村传统游戏资源,这些具有浓烈的农村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以及文化环境的幼儿游戏资源承载了农村的传统文化,能满足农村不同年龄、性别、性格,不同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农村儿童的喜爱,对农村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的农村儿童游戏作为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文化的角度讲,本真的农村传统游戏既是对农村地区历史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农村历史文化的继承,农村幼儿教育要立足于此,让游戏秉承传统文化的底蕴,丰富农村幼儿的文化生活, 激发幼儿对乡土生活及其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具体来说,农村传统游戏对幼儿生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激发儿童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

传统民间游戏是一种集教育性、智力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群体活动形式,因而能激发儿童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例如,老鹰抓小鸡这个儿童游戏,这就需要群体的力量来完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如果引进一些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民间游戏,无疑会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农村儿童身体的发展

农村传统游戏种类繁多,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如:“跳皮筋”、“跳房子”、“爬轮胎”等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身体机能的协调,“抽七打八”、“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平衡能力,从而促进幼儿体质的增强。

3、有助于农村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大多数传统游戏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合作进行,同伴之间默契配合,游戏才能顺利完成的。游戏中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如: 丢手绢

4、有助于农村儿童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传统游戏常常带有竞争性,竞争必然面临着成功和失败,当游戏获胜时,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失败时,他们能锻炼抗挫能力,增强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意志品质。例如:石头剪子布, 走四棋儿、抽陀螺、成语接龙等。

5、有助于农村儿童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

传统游戏中的益智游戏能使幼儿在玩玩、想想、试试的过程中感受事物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物多玩游戏,能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大胆想象、动手创造的机会。如一根竹竿、一个轮子、幼儿通过动脑筋能玩出骑马、跳竹竿、推车等多种玩法。

二、发挥传统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将传统游戏融入幼儿生活

有些传统幼儿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运动类游戏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包括走、跑、跳、投掷、平衡和钻爬等大肌肉动作,以及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协调能力等;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共同活动的方式也能促进幼儿社会的发展;严格的游戏规则,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和遵守规则等。不同种类的传统游戏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对于我们的幼儿园教师来说,要充分发挥各种传统游戏的价值,既不能只选择某一种游戏,也不能盲目地选择所有的游戏,而是要在幼儿园中注意合理搭配与协调各种传统游戏,将传统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是有效协调各类游戏的良好途径。如在体育活动中结合一些大运动量的游戏,巩固和练习幼儿的一些基本动作;在户外自由活动时间里,让幼儿玩一些跳房子、跳皮筋之类的规则游戏;在区角活动时,增加棋类等传统游戏的材料;在等待吃饭、睡觉和休息等闲散时间里,玩玩手指游戏或者“石头剪刀布”,既排遣了等待时间,又获得了充分的游戏乐趣,一举两得。

发展是多方面的,是具有层次性的,促进发展的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强调学前儿童大脑的活动性,使其通过眼、耳、鼻、舌、身,去全身心的投入和感受。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满足其需要,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

第3篇: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一)园本课程建设目的不清,价值迷失

园本课程是指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建构的课程。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都在尝试着园本课程研究,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园本课程建设、园本课程的价值指向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对成都市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多数园长进行园本课程建设的根本动力是为了所谓办园特色的彰显,固化成果的展现,如编写教材、开展特色课程等。一些私立园更是将园本课程建设作为了对外宣传、增强招生竞争力的手段。还有部分幼儿园将园本课程看作是迎合主流价值观(如评级评奖、获得专家肯定、体现某种理论等)的主要途径。

(二)园本课程顶层设计不明确,建设过程缺方向

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包括课程框架的建构、课程目标的明确、课程与本园理念的结合等,是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对成都市幼儿园的调查显示,54.02%的园长认为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难度较大。一些幼儿园对于本园的办园定位不明确,缺乏相应的办园理念,出现了人云亦云的现象,不管是否适用、是否符合本园实际,只管生搬硬套,有些甚至言必某某理论某某学说某国做法某专家说,等等。这都反映出幼儿园领导层对于本园实际的把握还不清楚,对于到底要建设怎样的幼儿园课程还不明晰,于是盲目模仿,一味追随主流价值思想,在园本课程实施前缺乏总体的思考与架构,也就难以确保园本课程实施的总体走向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三)园本课程实施过程困难,缺乏具体操作的方法

园本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本研究调查显示,成都市48.10%的一线教师对于如何确定具体活动方案的目标、选择哪些资源作为园本课程开发内容、怎样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园本课程、如何评价园本课程效果等都存在困惑,其中园本课程的资源开发是最大的挑战。

(四)园本课程评价缺位,建设效果难以评估

在本研究调查中,成都市的教师和园长虽然没有将园本课程的评价作为难点,但事实上,63.20%的幼儿园并没有对自己所建设的课程进行评价,另有38.80%的幼儿园虽然对园本课程建设进行了评价,但其评价较为主观,如仅从儿童的活动参与度、家长的信息反馈、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园本课程是否得奖等方面判定园本课程建设的好与坏,同时还存在评价过于随意的弊端,如没有固定的评价时间、评价人员、评价标准。

(五)园本课程建设机制不健全,建设过程缺乏保障

本研究调查显示,成都市92.44%的教师认可园本课程建设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但事实上,66.42%的幼儿园并没有课程建设机制,而34.32%宣称自己有课程建设机制的幼儿园实际上绝大多数也并无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进行课程建设,更多的是各行政部门人员兼职做园本课程建设,如业务园长、保教主任或教研组长等。只有少数幼儿园成立了研究中心,有专门负责园本课程建设的专职人员,并形成了书面的园本课程建设制度。另外,仅有7.14%的幼儿园认为资金缺乏是制约其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但在追踪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经费保障时我们发现,实际上仅31.41%的幼儿园有园本课程建设方面的经费预算,且这方面经费中还包括教玩具的购买、教师环创、外出培训等经费的支出。在关于园本课程专项奖励机制方面,71.78%的幼儿园没有设置奖励机制,28.22%设置了奖励机制的幼儿园也主要是针对教师论文、园本课程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区奖励后的经费奖励,严格说来也不属于园本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奖励。由此可见,虽然仅有少数幼儿园因为经费原因无法开展园本课程,但更多的幼儿园是根本没有考虑要有一笔专门的经费用于园本课程建设的支出。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园长课程领导力不足

幼儿园课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否认,园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其对提升幼儿园的课程品质起着关键的核心作用。园长统领着幼儿园的系统运作,担负着园内课程领导的重大职责。这要求园长必须具备有关课程性质、课程取向、课程发展、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课程领导力,并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政策制定、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工作中,营造氛围、建构远景、建立团队、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2]但从本研究调查结果来看,园长们的课程领导力令人堪忧。很多园长不清楚本园的办园目标、办园理念,而是盲目追随所谓理论前沿,或一味开拓国际视野,罔顾本园实际情况,同时也未努力建立一支有实力的课程队伍,未能营造良好的园本课程建设氛围,以至园所教师谈园本而色变。

(二)师资力量不足

本研究调查显示,师资力量是当前园长和教研员普遍担心的问题,认为本园存在师资困难的幼儿园占到62.34%,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师专业能力较低、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建设园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等。而教师们在调查中也认可自己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原创意识薄弱是最为严重的问题,其次是原创能力不足,再次是日常教学工作繁杂等,因此有53.61%的教师认为自己最为迫切的是要掌握与园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知识,其次是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园本课程开发主题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其需求在教师中分别占到68.15%、66.07%、57.65%。

(三)外围支持系统不完善

园本课程的外围支持系统包括专家对园本课程的指导、长期而有效的教师培训、行政系统的引领等。本研究调查发现,成都市园本课程建设的外围支持系统很不完善。如一线教师普遍表示制约园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中排第一位的是缺乏专家、学者的指导。而在对专家指导的追踪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缺乏专家指导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幼儿园本身并没有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占比69.05%;二是由于幼儿园和专家来园前的沟通交流以及专家本身知识结构等问题,导致专家指导缺乏操作性(占8.57%)或针对性(占9.52%)。另外,由于幼儿园没有聘请专家做长期指导,导致专家指导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占到12.86%。

本研究调查还发现,成都市园本课程开发的培训效果一般,认为培训效果好的教师仅占40.10%。这与培训的时间、方式以及培训后的实践操作有密切关系。调查显示,教师们认为效果不好的培训形式主要是理论培训,因为它没有指导教育实践;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培训效果一般,主要原因在于观摩了他人的园本课程开发经验后不能进行很好的迁移。

在行政系统支持方面,成都市21 区(市)县中虽有95.56%的园本课程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支持方式单一,主要是给予培训的机会和提供教研、观摩的机会等,仅有13.33%的政府行政部门针对幼儿园园本课程有经费支持(含政府奖励)。且到目前为止,成都市没有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出台,也没有具体措施帮扶。

三、发展对策

(一)建设具体可行的园内园本课程开发机制

首先,应提升园长的园本课程开发领导力,明确园本课程定位。本研究调查显示,园长们认为园本课程开发中难度最大的是顶层设计,同时所调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制度不全、奖评缺失等也反映出园长的园本课程领导力还有待提升。园长作为幼儿园管理者的代表,应是具有深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幼儿教学实践能力的专家,应当能够在选定园本课程开发主题、制定课程目标、建构课程框架之前,带领全园教师明确本园的办园理念与教育理想,为园本课程开发指明方向。

其次,应开发有制度,实施有方案。园本课程建设应有专人负责牵头,协同幼儿园各部门各班级教师共同进行。如幼儿园的科研中心应在园领导的指导下负责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骨干教师应负责园本课程的原创部分,青年教师则更多的是根据本园实际对已有教材进行改编或园本化等。除此之外,园本课程开发还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如对园本课程实施的形式、园本课程推进的方式、、园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考核等,都应有硬性的制度规定。

(二)进行连续深入的园本课程开发培训

本研究调查显示,教师们得到的培训很多,但培训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是因为培训缺乏连续性,教师在将培训内容转换为教育实践时缺乏引导;另一方面是因为培训缺乏针对性,如对成熟型教师,可能更多的是理论的引导,而对于新手型教师,更多的应是实践操作的示范。今后在培训设计时,可按照主题进行划分,接受同一主题培训的教师可在一定年限内分阶段进行,这样有助于教师持续深入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针对园本课程的培训也可遵此思路进行。此外,除了国培、省培、市区培训外,幼儿园内部也要加强园本教研。在本研究调查中,园本教研被认为是提升教师园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园本课程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升园本课程开发能力。

第4篇: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课程能力 教育目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本文笔者就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及挑战入手,对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提炼要素和教育建议等进行研究,不断积累、丰富自身教学经验教训,优化幼儿园资源生活化、经验化,明确幼儿园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深化,加强特色化幼儿园建设。

1. 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及挑战

1.1课程理念与实践相背离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念在相关《指南》中就可以知道,但是在课程教学实践当中许多幼儿园仍以集体活动为核心,幼儿教学完全停留在会念一首诗、一个故事这样的认知维度上,儿童知识掌握仅停留在初步阶段。

1.2课程实践及研发相脱节

幼儿园课程建设基本与园内领导掌控研究方向、思路,并由骨干教师进行课程方案的研制和编写,正因如此,课程研发和实践过程受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和课程方案限制,也就难以保证课程实施质量。

1.3n程制度和文化相矛盾

幼儿园课程制度建设应与课程文化相配比,推动幼儿园课程发展,不然则会阻碍幼儿园课程建设阻碍。甚至有些追求以儿童师幼和中心课程文化建设,却在管理制度上要求教师教材文本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致性,让教师不能够擅自更改作息活动,这就造成了课程制度与文化的矛盾。

1.4课程意识和能力方面的缺失

幼儿教育领域有众多的名目繁多的教师和园长培训,更多的就是针对教师教学组织和园长日常管理等相关培训,但是却没有针对教师课程能力和课程内涵等课程体验、认识相关内容的培训,严重影响了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

2.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内涵及概念

根据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本实践逻辑,本文笔者就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概念重点内容总结如下:

幼儿园课程能力作为一种机构能力,它完全以园长的教师课程能力和课程领导力等为支撑,幼儿园课程实践体现的是课程建设中的“合力”。幼儿园课程组织、设计、规划与课程制度建设和自我完善、发展等。幼儿园课程能力并非院内个人能力叠加,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对幼儿园资源整合、文化环境和机制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按照幼儿园课程价值追求的不同,并以幼儿园课程理解内容,明确课程能力方向性。幼儿园课程能力概念理解为课程实践主体实现课程建设合理。笔者将幼儿园课程能力核心要素作出如下分解:

幼儿园课程能力主要来源有内、外影响因素、园内个人能力相互作用,就是机构能力。幼儿园课程能力并非简单的个人能力叠加,促进各因素相互作用的能效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幼儿园课程能力理念和行动分解,幼儿园课程能力理念重点强调了课程文化自觉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行动层面则强调了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规划、课程管理和支持能力、课程组织和实施能力、课程发展与创新能力。

3.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思路及举措

按照幼儿园课程实践资源优势和建设现状为基础,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基本思路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3.1课程实践能力

幼儿园课程建设关键在于它需要完全贯穿于幼儿园活动的始终,是在课程实践当中的贯彻落实。幼儿园课程能力发展与建构必须以幼儿园课程实践为基础,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建设,课程实践全面结合儿童的思维活动、发展课程实践、幼儿园课程理解,不断增强课程资源分析和使用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组织,推动课程能力发展。

3.1全面提升幼儿园课程能力

幼儿园课程能力是一种机构性能力,它的构成要素和牵涉人员面广等特点,必须紧抓幼儿园建设要点,这样才能够发挥幼儿园课程能力作用。首先,明确科学课程观,幼儿园课程应具有明确理解和分析,完全按照《指南》课程建设理念,贯彻落实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实践和目标。教师还应加强情景化与个人化课程理念建构和诠释,树立正确的幼儿园课程课程观、实践性和儿童观。

幼儿园课程教学开展由来已久,有一些开展童话剧教育活动研究,且拥有极为丰富童话剧教育经验。幼儿园可以以此为切口,不断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深入分析幼儿园课程现有资源,进行园长和教师研讨,明确课程研究思路。幼儿园童话剧课程核心理念应当始终围绕幼儿园系统和交流,课程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出了教师集体智慧,教师应准确掌握对童话剧项目课程特点和理解,深化幼儿园课程建设。

3.2加强幼儿园课程制度

幼儿园课程建设主要以长期发展动态为主,其牵涉人员多、课程能力建设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幼儿园课程建设应当不断优化课程资源的组织能力和调配,协调多方力量,促进幼儿园课程能力长期发展机制,进而形成园长、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课程合力。我们应当不断完善人员的调配和建设,深入理解《指南》精神所在,幼儿园课程制度建设,必须要加强较为稳定的课程审议机制、课程研讨机制与资源评估机制等,并充分调动教师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专业领导作用,不断提升课程能力、课程主体反思性实践和研究。

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应当深入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和内容,不断加强幼儿园综合课程,建立以“主题活动”综合课程框架实施方式,增强幼儿园课程能力的影响,深化落实课程教学研究。建设幼儿园“和谐教育文化”入手,不断推动“幼儿园和谐教育文化建构研究”,构建相同景象,推动幼儿园管理制度变革,充分凸显儿童文化课程建设核心位置,挖掘教师综合课程建设,完全体现出了生长教育智慧。

3.3加强教师课程能力建设

传统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往往是园长或少数教师骨干的事,专门的课程研究小组将完

成的课程开发文本交给教师执行即可。基于《指南》精神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应该是开放的、动态发展的,课程建设的主体不仅是教师,儿童以及家长都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师的课程能力发展对于幼儿园课程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幼儿园课程选择、开发与实施需要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研究共同体,围绕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展开研究与反思性实践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的实践引领作用,引领教师突破优势专业、执教年段等方面的限制,使更多的教师对于幼儿园课程具有更清晰的认知、更有深度的实践反思等,以教师课程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幼儿园课程能力的有效提升。

据某幼儿园当前“开放性课程”研究内容而言,我们以当地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现多维良性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为载体,以特级教师吴邵萍为核心引领,转变观念,将家长作为教育的“共同责任人”,着力探索家园共同体构建的路径与策略,使家园共同体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体,家长不仅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更成为幼儿园课程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信息提供者与激励因素,教师也在这一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儿童、理解家长、理解课程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与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是促进幼儿园课程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激励因素、重要信息提供者,构建儿童学习和活动的良好教学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探索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路径,促进幼儿园多番互动的共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从教学能力到课程能力:基于新课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3期

第5篇: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课程游戏化建设;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发展进步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石与精髓,主张教育源于生活,要密切联系社会,不能脱离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幼儿园师资条件、硬件资源、周边环境等千差万别,课程游戏化建设很难做到整齐划一,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是课程游戏化项目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契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要求。本文以淮安市延安路幼儿园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进行探究。

一、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教育内容设计

1.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幼儿教师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意识,使生活教育与日常活动相互渗透,结合“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主题设计框架,制定幼儿学习发展目标,设计适宜有趣的学习内容,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幼儿共同商讨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一日教育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相互补充下,幼儿的发展更全面、更均衡,能独立完成一些复杂任务,遇到困难时能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2.围绕节日设计教育内容。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教师可将课程内容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环境创设活动、游戏活动、家园互动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活教育。节日的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还体现在情感方面,通过节日教育,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3.围绕季节、节气变化设计教育内容。每个季节大自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致,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多方面知识。教师应紧扣季节变化,设计具体生动的教育内容,如围绕二十四节气教育主题,可带领幼儿探索大自然,观察季节轮回、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让幼儿获得丰富的体验和认知。此外,教师可与幼儿协作,共同布置环境,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节气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幼儿审美能力。4.围绕民俗文化设计教育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能力及兴趣点,把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融入教育活动,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促进幼儿发展。如大班可开展“温馨茶社”生活教育,在活动中,幼儿既能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又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茶,还能体验温杯、醒茶、冲泡、赏茶、饮茶等过程。

二、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

1.利用幼儿园内部环境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内部环境,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环境资源,开展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例如,可利用种植园开展种植课程主题探索实践活动,让幼儿一起参与“春天适合种什么”的讨论,开展“大家一起来种植”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参与选种、播种、肥、浇水,对植物生长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幼儿在观察中,能感知到植物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同一时期种下去的植物,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这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让幼儿从生活中、书本中寻找答案。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带领幼儿学习测量方面的知识。通过种植课程主题探索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种植方面的知识,还能提升综合能力。2.利用幼儿园周边环境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幼儿园周边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生活教育资源,是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的载体。幼儿园周边环境千差万别,为幼儿园开展个性化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何适应幼儿发展、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如目前各幼儿园开展的远足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欣赏美景”这一基本目标,还应该深入思考,科学设计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例如,本园地处京杭大运河畔,幼儿园附近有所在地区的地标建筑———淮安市大运河桥。在远足活动前,教师可针对远足需要带什么发放调查表让幼儿说说和画画,家长帮助记录。远足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沿着大运河风光带一路观赏,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叫运河、为什么要修建运河、修建运河用什么工具”等一系列问题。幼儿在游览过程中,能观察到各式各样的货船,包括船的构造、船在码头如何停靠等。行至淮安市大运河桥,教师可引导幼儿了解桥的造型和结构,在建造中使用了哪些材料。远足活动后,教师将幼儿在远足活动中的直观经验带到游戏中,让幼儿绘画“我设计的大桥”,并把桥的设计图投放到建构区,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搭建。

三、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材料资源建设

第6篇: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 社区资源 幼儿教育 园本课程

在现代社会中社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社区与幼儿园更是紧密相连。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构成幼儿成长、发展的外部环境,缺一不可。特别是幼儿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社区、家庭教育也是不可轻视的一部分,它们在幼儿离园后家庭中父母的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祖辈对幼儿的关爱与教养、邻里和社区居民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等,都会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现代教育的特点是开放教育,现代社会已经把教育扩展到家庭、社区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社会化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幼儿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提出的要求,是大教育观念的体现。幼儿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幼儿教育只有更好地融入社会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社区资源对于幼儿发展和幼儿园建设所起到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如何将社区资源变成有利于幼儿园发展的教育资源。目前许多幼儿园参与了幼儿园园本课程探索的课题,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可以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探索的教育资源。

1挖掘社区人文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服务

幼儿家长是我们探索社区教育资源的主力军。幼儿家长这一群体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幼儿园充分发掘并有效力利用这一资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服务质量离不开家长。有很多时候幼儿园制定新制度、教师组织教育活动都需要家长来给学校反映情况、出谋划策、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而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更是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如:我们今年举办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就是充分挖掘了家长的爱好和特长与幼儿联欢。有很多家长能歌善舞,但是缺少在孩子们面前表现的平台,通过这次六一文艺汇演的机会,老师与家长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健美操、民族舞、小话剧、三句半等等,现在孩子们是坐在台下欣赏爸爸妈妈们带给他们的精彩节目。

在充分发挥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的同时,教师努力使家长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家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得知,自己本身对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家长们为了能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不产生负面教育影响,注意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师们也通过这些活动树立起做家长工作的新观念,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新型的关系,变以往的教师教育家长的单向活动为家园主动联系、沟通,共商育儿方法的平等的双向活动,这种平等关系更拉近了教师与家长间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家长资源的能动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社区成员参与幼儿园工作使我们的教育更丰富、更充实,也更贴近生活,更具说服力。如:我们专门聘请儿科大夫为家长们举办了育儿知识讲座,家长们在讲座中了解了什么是感觉统合训练、幼儿易发病的预防等等知识;还聘请牙科大夫专门为正处在换牙期的孩子们讲述如何保护牙齿等等。充分发挥了社区这部分的教育资源。

2借助社区物质资源来为幼儿教育服务

充分利用社区物质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又能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教育的有效整合,坚持幼儿教育的整体观,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

胜利油田油区随处可见的井架、抽油机,结合独特的建设风格让孩子们感受到工人叔叔、阿姨在为祖国做贡献,加强传统爱国爱家乡教育;结合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看到小区里的环卫叔叔阿姨怎样让马路变干净,使孩子们懂得清洁工人的辛苦,知道尊重别人的劳动,养成保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结合与人沟通主题,带着孩子们来到社区的超市里,让孩子们用手里的2元钱自己买东西,锻炼孩子们与人交流的能力。

3 开发社区的自然资源服务幼儿教育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带孩子们到色彩斑斓的大社会中多走走、多看看,能够增长他们的见闻,陶冶美好的情操。

第7篇: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课程生活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在幼儿园中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推广,但是,不乏很多“走过场”。专家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还原为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感性的、需要幼儿动用各种感官来学习的活动体系,这就是课程的生活化。”真正生活化的教育应该是最来自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的,最立足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也是最有利于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综合活动应该是最生活化的。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再到今天举国上下的课程改革,生活化教育的意义已越来越明晰。 

一、树立生活意识,转变教学观念 

《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目标应是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学习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幼儿园教学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我们要树立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成长的意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理念,唤醒教师的多种角色意识,把幼儿当成共同生活的“孩子”、“伙伴”、“朋友”、“弟妹”,甚至把幼儿当成自己学习的对象和师长,这样幼儿园教学才能真正进入生活化的实质。 

二、捕捉课程资源,选择生活教材 

以生活为基础,教材作为储备的学习库存。以生活为线索和导火线,选择适合的教材改装、设计融入生活中。在这里,生活就是课程,课程设置的主人应是幼儿和教师,课程是班本化的。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变教学为生活 

既是生活,就没有固定的形式,有“工作”,有游戏,有玩,有吃喝拉撒睡,有娱乐休息……一切活动没有课的模式,只有轻松和谐,只有生活中的自然。也就是说,师生在生活中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把一些发展目标自然地融入生活中,这样的情境下幼儿更能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更容易接受和获得一些有益的关键经验。 

四、结合教学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的斟酌。活动目标决定着实践活动行为。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兼顾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让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匹配。 

2.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的告知。其明确的标注是为了便于教师和家长对活动意向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做相关的准备。 

3.活动准备的保证。活动准备是教师成功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与保证,教师在做活动准备时更应时刻谨记——“细节决定成败”。 

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准备,二是幼儿的准备,三是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包括家长准备)。 

(1)教师的准备: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准备。 

教师要补充自己的知识量,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触类旁通地解答孩子的提问,并引导和启发孩子向未知领域探索。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教师要学会了解、分析幼儿,从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挖掘活动的深度和难度,并将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转换成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井然有序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活动。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一个隐性的教学条件,良好的个人素质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榜样,促使他们学习用善良、宽容、真诚、平等、友爱等心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人相处。 

(2)幼儿的准备:包括幼儿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储备。幼儿必须对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有粗浅的了解,才能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同时,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幼儿具有外出活动的经验,比如外出活动需要准备哪些物品等。同时幼儿要掌握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此外,还要让幼儿树立团队意识,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其主要内容是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双方一起制订和调整活动方案,步调一致,有条不紊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4.活动过程的开展。活动过程包括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分配。整个流程需要遵循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环环相扣。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情而变,灵活机智地进行多方位互动。 

五、走出活动情境,进行客观活动评价 

每个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教师都要对活动进行评价,即“活动反思”。 

1.对教师本身的反思:(1)活动内容反思: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教学态度反思:活动中投入多少热情,准备是否得当,是否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否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3)活动过程反思:流程是否合理,组织形式是否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4)教学情境反思: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合理、适用,是否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 

2.对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和活动后的成就进行价值判断。活动过程是否体现幼儿“学习并快乐着”原则,活动效果有无体现活动的多层次、立体型和活动的全面性、可持续性,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者和谐统一地发展。看幼儿是否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幼儿是否从“学会”转向了“会学”的学习方式等。 

第8篇: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课程建设 领导力 提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25-01

我国幼儿园普遍实施园长负责制,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教学开展工作,其课程领导力的高低直接界定了一所幼儿园的办学质量。长期以来,幼儿园园长普遍对于课程领导力重视不足,由此导致在此方面其能力偏低,难以满足幼儿园优质高效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对于幼儿园教育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课程建设领导力,从而为园所的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每一个幼儿园管理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领导力

对于课程领导力的概念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不仅仅承担着联系上级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纽带职责,同时在幼儿园的具体教学中,园长还要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责任,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教材以及课程设计,如何进行课程的选择与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的园长这一幼儿园的直接管理者,而园长的课程领导力的高低自然也就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幼儿园工作规程》对于园长在课程建设领导力方面的规定如下,园长应坚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统筹一切教学资源,科学制定并实施课程计划。园长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引导教师队伍实施课程计划,为教师实施课程创造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合作的教学氛围,从而将教师队伍凝聚在一起,实现课程教学有序推进。根据此项规程对于园长课程建设领导力的阐述,结合笔者自身的理解,本文将课程建设领导力的概念界定如下:课程建设领导力是指幼儿园管理者全面负责课程的选择、设计、实施、评价中,所具有的将课程教学各个主体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领导能力。

课程建设领导力是幼儿园园长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园长领导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来讲课程建设领导力是幼儿园园长贯穿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的一种领导品质,课程建设领导力与其它的领导能力相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对于这些特征进行很好的认识,更有助于园长课程建设领导力的一个提升。一是课程建设领导力是课程专业知识、领导意志、领导行为的一个综合体,上述几个方面内容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到课程建设领导力水平;二是课程建设领导力的形成来源于行政权威以及专业权威,行政权威是指园长这一个职位所赋予的权利以及权利所带来的威严,专业权威是指其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专业能力所带来的认可以及尊重,如果没有专业权威的话,那么园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力就会大打折扣;三是课程建设领导力是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它与课程建设相关的一切主体的合理,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园长一个人是难以推进课程建设的有效开展,需要园长通过有效措施来施加对这些主体的意志影响,从而获得合力。

二、提升课程建设领导力的具体路径

根据课程建设领导力的具体内涵以及特征,结合幼儿园园长在课程建设方面所承担的职责,本文认为要想有效的提升园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力,促进幼儿园的高效发展,需要幼儿园园长在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提升自身的能力。

1.加强课程专业技术能力的建设

专业权威以及影响力是园长课程建设领导力的重要源泉,课程建设一般都涉及到设计、选择、实施、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专业能力,在课程的规划方面,需要园长利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统筹规划,在课程选择方面,需要园长来根据教学发展以及学校的实际来选择最合适的课程方案,在教学实施方面需要园长来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评价方面需要园长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园长应注意在上述几个方面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上述几个环节能够科学的推进,进而带来自己的专业权威以及影响力,为课程领导力建设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2.注重教师队伍领导力的锤炼

一所优质高效的幼儿园不在于这所幼儿园有多豪华,硬件设备有多好,给你更多的在于一支职业素养良好的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中,幼儿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对于园长来讲课程建设领导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锤炼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体来讲,幼儿园园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招聘具有良好胜任力的教师,在招聘中注意考察教师的胜任力,严把进口关,从进口层面来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针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综合采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的做法来提升每一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保持一个饱满的工作热情;三是培养教师的团体意识,让教师队伍和谐团结,在具体的教学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3.重点强化自身的沟通能力

课程建设中需要与教师、家长、上级等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在课程的建设中园长作为负责人无时无刻不受到上述各个主体的影响,面对这些主体,园长应加强自身沟通能力的建设。调查发现,课程建设中大部分的阻力都来自于沟通不畅导致的各个主体处于一个信息的不对称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主体必然从最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行为的调整,从而阻碍课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园长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与各个主体打交道,通过良好的沟通来使得各个主体处于一个信息对称的状态,为课程建设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幼儿园园长加强课程建设领导力是促进园所高效优质发展的必然需要,是顺应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幼儿园园长来说应树立危机意识,在认识到课程建设领导力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来加以改进,从而领导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燕.幼儿园课程管理的释义及其模式分析[J].学前课程研究,2007(8).

第9篇:幼儿课程建设范文

2007年9月22日~24日,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幼儿教育杂志社、早期教育编辑部、上海托幼编辑部承办的首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在浙江师范太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位幼教工作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幼儿园课程的同本建设和发展”。在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作了题为“填补幼儿同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沟壑”的主题报告。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副教授林丽卿介绍了全球教育背景下园本课程的兴起和发展。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李辉介绍了香港幼教课程改革的历程和经验。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课程建设应有同本意识,课程建设的园本化是一个台理的方向,我们不能因为园本课程建设的艰巨性和非普适性而否认同本课程存在的价值,否认课程园本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张华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要让幼儿走得更快,还是走得更远?许多经验表明,在知识、技能学习方面,中国的幼儿与其他国家相比是走得最快的。这不仅不是幼儿和整个民族的福祉,反而是个体和社会的悲剧,因为“走得更快”很可能以阻碍幼儿“走得更远”为代价。

论坛设立了四个工作坊:幼儿园课程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课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国际视野中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发展、上海市学前教育第二期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与会者分别参加了这四个工作坊的学术交流。论坛还组织代表们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浙江省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杭州新华实验幼托园及浙江省军区机关注庄幼儿园观摩教学活动并进行交流。

为期三天的论坛,代表们不仅加深了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和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而且充分交流了各自构建园本课程的经验,首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经三家承办单位协商,第二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将在上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