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范文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

第1篇: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范文

关键词 培训式教学法;单片机技术课程;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41-02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on Course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Wu Le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defect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using it on the course of SCM technology, it combined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it improve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improved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n discover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t also enhanced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Key words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 course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learning effect

Author’s address The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Hunan, China 421002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一个分支,以它的集成度高、小巧玲珑、使用方便、控制能力强、价格低廉等优点赢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已广泛应用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家用电器、自动售货机、导航与控制、汽车与节能、办公设备、计算机设备、仪器仪表、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可见单片机技术已成为当今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单片机技术课程作为电气信息类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门课程知识点多,教授课时少,内容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很高,很多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于理解。同时,该课程侧重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学生觉得难以入门,系统设计毫无头绪。因此,必须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多动脑筋,从而消除学生畏惧的不良心理,这对本课程的教学至为重要。

“培训式”教学方法是将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中。该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学生的硬件设计和编程开发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系统开发的能力。

2 传统单片机技术教学的弊端

单片机技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技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这门技术,必须详细了解其内部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技巧,这对于刚刚接触单片机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占据大部分的时间,采用“灌输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只是认真听讲,及时记笔记。对于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和工作原理,教师只能在课堂里尽量阐述清楚;对于汇编指令和程序设计的教学,教师也只能列举几个典型实例。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一个被动的过程,由于教学内容多,比较抽象,大多学生一知半解,由于没有及时复习,不懂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有学生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程序设计。

湖南工学院虽然对该课程也开设了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但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比较滞后,学生在前几周的理论教学中没有亲自动手去设计电路和编写程序,因此后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无法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抄袭现象严重。

3 “培训式”教学方法的尝试

3.1 “培训式”教学模式

现在,各种单片机培训机构正在兴起,能为学员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培训学员毕业后具备扎实的单片机系统开发及应用能力。以北京凌阳公司开设的培训班为例,“培训式”教学采取小班授课,一个班级人数不超过30人,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学员一人一台电脑和开发设备,用于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培训师一般是资深的系统开发工程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员为主体,注重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堂中1/3的时间培训师进行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讲解,其他时间由学员自行进行硬件设计和程序开发。教学内容以小项目开发为主,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学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充分考虑学员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接受能力,监督学员的学习进度和情况,也可以及时帮助学员解决问题,并根据个人不同的学习进度布置不同的设计任务。因此,培训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内容过于抽象、学员不能及时消化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员要自己去利用自身的知识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架构起与之相应的知识能力。

培训式教学模式能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和发展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且,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2 “培训式”教学模式在单片机技术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培训式教学模式可以尝试引入到高校教学中。以实验室或者机房为教学场地,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分配有电脑。学生以6~10个人为一小组,指定小组组长,以开展小组讨论。组长负责组内学生的作业、硬件制作、程序设计等学习情况的监督和定期组织讨论,并向教师汇报学习进度和学生遇到的问题,以便教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答疑。

单片机技术课程有些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有些接口电路也很复杂,绘制起来很费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讲解也清晰、省力,同时还可节省教学学时数。

单片机技术课程中,对于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单片机的系统工作原理,学生常常一知半解。利用培训式教学,教师在讲解后,通过要求学生利用电路绘制软件(如Protell软件),在课堂中完成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的绘制,使学生深刻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以及各引脚的作用,掌握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的功能。并购买元器件分发给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物制作环境,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PCB图的制作、实物的制作,并以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打分。由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遇到问题可以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因此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制作的实物也为单片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创造了硬件条件。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单片机编程软件的使用,教师虽然可在计算机上运行,通过投影演示给学生看,但大多数学生无法记住详细步骤,课后也很少及时去使用,导致学生对指令的使用和编程的语法格式不熟悉,动手能力不强。利用培训式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一边演示编程软件的使用步骤,一边让学生一起跟着操作。并当场布置程序设计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自行练习熟悉软件的使用过程和学习调试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迅速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编写的程序也能通过编程软件迅速自我查错纠错,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述单片机并行口的应用时,教师讲述完并行口的工作原理后,可以布置流水灯、报警器等小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中分组进行程序设计,并下载在系统板上实现,使学生深刻了解单片机并行口的作用,掌握单片机控制硬件的方法和下载软件的使用。

4 总结

“培训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培训机构运用成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把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的主体,从以知识传授为主体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培训式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培养的学生基本理论扎实,基本专业技能掌握较好,应用能力较强,取得良好的效果。

“培训式”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学习场地和教学硬件环境等教学条件要求高,要求学校配备足够多的开放性实验室和开发设备。

2)费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步性,要求课时的安排必须较长,建议可以3个课时作为一次教学环节,需要统一调整教学计划和安排。

3)占用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PCB的制作、实物的制作、项目的开发调试需要学生能合理安排时间。

但是只要合理利用,就一定能使学生对单片机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文清.关于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9):56-58.

[2]陈亮.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9(27):121-123.

[3]刘耀明,刘电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4):9-11.

第2篇: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范文

关键词:教学;实验;实践;课堂教学;教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31-03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Java Program Design in the Internet Plus Situation

SUN Quan-ling, YAN Hui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work is a work having two-sided, it includes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We can really do a good job of teaching only by unifying the two sides. In today's Internet plus environment, the learn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of students is variet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Teachers should refor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o adapt to the new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group memb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many year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Internet technology widespread application situation, we take courses before teaching, teaching and after teaching and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teaching; experiment; practic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plan

1 引言

在今的互联网+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模式,获取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现在很多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很多学校也鼓励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给予学分。这种情况导致很多的课堂教学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学生都同时反映对课堂上课无兴趣,无激情,更无动力。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到课率非常头疼,想出了各种方式进行点名,如:蓝牙手机点名,拍照点名等高新技术手段应对到课率的问题,可最终效果却不甚理想。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上课不积极,看手机的学生多于看黑板的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等。抽看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大部分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不活跃,比较死板,希望教师能联系社会上的新技术新应用。

如今,很多大学都在积极推进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工作,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教高[2015]3号)。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了7项主要任务:1)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2)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4)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5)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对外推广与引进;6)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7)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

在这种物联网+的应用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导致了师生间关系的生疏或者更严重的情况发生。本人在教学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意愿变差,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差且无学习意愿,反而选择逃避的现象增多等。一开始,本人觉得不解,甚至抱怨学生,对自己没有做太多的反思。一段时间过后,偶尔看到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感觉是他们想学习,但是是教师没有给他们太多的积极能量,他们觉得教师课堂的知识与现实脱离较远,他们想知道课堂教学和现实的联系。了解了这些后,本人开始思考,如何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愿意积极地学习。

本人在教授《Java语言程序设计》时,课程中有很多语法知识的章节,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反而善于学习,而且对一些语法细节感兴趣,有点喜欢钻牛角尖的感觉。但是在解决实际编程问题的时候却能力明显不足,在课堂讲解一些算法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就表现得很吃力,好像他们无法想象出一个成型的东西,而习惯于教师的灌输。针对种种情况,本人在少量课时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对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思考并付诸实践。

2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课时非常有限,而教材中对于Java的编程内容又比较多,包括语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图形界面的开发,多线程程序的开发及网络编程等。

而本课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已经有程序设计的基础能力,是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其课程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算法设计的能力,所以教学内容应当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调整,并且要考虑什么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什么内容要重点详细讲,什么内容是简单带过。在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内容安排中,本人将Java的语法知识占课程内容的1/4,课堂中以学生讨论为主,让他们了解在Java中的数据类型及语法知识与他们较之前学过的c语言的异同。课下,对每个语法知识点布置相应的编程练习题,为保证学生作业不抄袭,要求他们的作业以程序运行界面截图的方式提交。如果在编程中出现问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或者咨询教师。本校学生在上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之前已经上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所以Java的面向对象知识点也占课程内容的1/4,但是在课堂中会重点讲述,并配套实例讲解。此部分也作为学生的主要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中,每个面向对象的Java实现都以案例形式让学生练习。课后要求学生以编程一个完整的应用课堂的方式巩固知识点。图形界面编程和网络编程知识点占课程内容的1/4,这部分内容主要讲授界面布局的管理和网络编程原理,课后还是以编程形式实现一个较复杂的程序。线程部分知识点占课程内容的1/4,这部分内容有操作系统知识基础,所以还是以编程方式讲解Java如何实现多线程编程。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安排的,尽量在学校规定的学时中讲述Java程序的精华,为他们的后续扩展知识提供扎实的基础。

3 教案设计

我非常赞同某位导师的教学观点,那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技术文化层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对科学探索的激情,加强思想、方法和原理性讲解,使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专业教育是由专业教学和其他相关工作组成,只有做好专业教学才能做好专业教育,所以在具体课程教学之前要进行合理的教案设计。

针对课程内容的设定,进行充分的教案设计,在教案设计中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管理,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讲解案例时先分析问题,再引导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最后再让学生课下进行编码和测,并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学方法中,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板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类似类的继承关系这样的知识点,使用多媒体的方式,以生动有趣的图形展示的方式说明Java编程中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在语法知识点的讲解中,因为语言基本是贯通的,所以在课堂中采用讨论方式将Java特有的类型选择出,并找出与C语言的相似之处,然后在课堂中以小编程题进行黑板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再分析讨论。因为我们学校在Java编程开发这门课程的课时安排中给的学时实在很少,所以没有办法再在课堂中进行开发环境的编辑编译,所以针对我校的特点,选择讨论+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此类问题。具体的编程还需学生课下练习。

整个教案的设计过程中都要在每个知识点中设计问题,再在课堂中集中解决问题,然后再告知学生相关原理,这样进行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状态对学生的听课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教师要有激情并且声音洪亮,并适时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本人有种无奈的感受,现在对手机的滥用,导致学生上课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远大于教师和课本,他们可以十分钟不听课,但是好像一分钟不去摸手机都做不到,手机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对知识点不懂,喜欢查看手机,但对知识的应用及相关的知识却不愿细究。这样导致他们在课后咨询问题的时候对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肤浅,稍有错误,网上找不到答案的情况下就来问老师,而且能连续咨询相似的问题。这是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造成,我在课堂上就已经告知过他们,网络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为我们扩展知识提供帮助,如果依赖它的话,会导致我们学习内容零散,不能融会贯通,所以在求解具体问题的是却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很多学生对我的话也很赞同,但是还有部分同学却不以为然。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在课堂中尽量以点名形式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候让学生讨论,但是他们表现不积极的话,我会点名让某个学生带头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然后让其他学生根据这个学生的回答来讨论,一般而言,计算机编程类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针对讨论结果,我会让他们课下将讨论结果以编程方式确认。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下自学和编程,并且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注重编程思维训练,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

5 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在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实验的内容中,我根据实验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实验内容进行扩展。

在实验课程的开始阶段,学生对所面临的任务不知如何下手,无法将所学内容具体应用在实际问题中,针对此情况,我在实验前两周时间会给他们程序阅读类型的题目,让他们提前看程序,完善程序或者进行问题描述。在实验时,给出任务描述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编程实验。在实验中后期,会给学生一部分综合性编程实验题目,可是一部分学生面临所给任务时经常会轻易地从网上寻求答案,而非先思考,如果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他们则不愿继续工作,更多的同学会找类似实验内容的代码,然后进行改写,但是在改写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主要是他们没有自己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思路,容易被网上的代码所左右,反而花费时间却最后是一团糟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学生上网,在课堂中让他们给出自己的思路,然后小组讨论,形成报告,然后再让他们开始编程,对于编程的实现方式不再干预。

现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式鼓励代码重用,但是前提是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寻求帮助,在实验过程中,我始终给学生灌输此观点,实验课程结束后,学习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6 结束语

教学工作是个长期的相互的工作,但是我们都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就直接走向讲台,对课堂管理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找到合适自己又针对特定类型学生的管理方式是本人以后要学习的方向,努力使自己做到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

参考文献:

[1]韩慧,王春玲,孙俏,等. 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63-66.

[2]李兆峰,卜兀张得生,等.Java Web项目开发案例精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

第3篇: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范文

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宽口径特点,涵盖管理学和信息科学两个主要学科方向。如果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与方向,将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带来困扰。电子商务专业不像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等传统专业具有明确的专业定位与专业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体系与学习标准。电子商务专业却不同,企业实践上发展快速,而理论研究上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多而杂,既有计算机方向的知识,还有工商管理方向的知识,而且没有明确的学习标准与学习体系。各个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设置千差万别,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相差很大,但是都冠以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名头,也给企业用人带来不小的难度。

2无法满足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虽然我国的知名网络企业分工较为细致,比如纯粹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淘宝、京东商城、当当、腾讯等,在这些企业里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开发,商务人员只负责业务流程。但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以传统企业为主的阶段,大量的中小型传统企业在快速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这些企业往往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需要复合型人才,一岗多能是基本要求。例如不但要从事系统维护的工作,还要负责网络营销的工作,甚至从事的是CIO或者电子商务经理的职务。这类企业在寻求电子商务人才的时候更看重综合能力,渴求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但要能够解决技术难题、改造企业流程,还要具有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与企业其他部门合作的能力。已有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对于这类能力的培养更是缺乏,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类似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内容。

3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

3.1计算机能力培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电子商务目的的计算能力。例如,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能力,主要完成网站页面设计、后台数据库设计、程序开发、后台管理等任务。电子商务美工设计能力,主要从事网站平台的VI方案、色彩优化、软文写作、图片与视频等音响文本处理等工作。电子商务平台设计能力,主要完成平台产品的规划、网络编程写作、商务平台信用与安全设计等任务。从体系构建来讲主要有下列内容:(1)培养和训练学生使用计算机语言、程序和平面设计应用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语言与系统,能够编写独立的简易程序与系统,初步掌握平面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对图片、视频进行制作与改进。(2)要求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办公室自动化软件,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其中包括知道、使用各种网络协议、熟练使用,搜索引擎、社交软件、电子邮件、页面技术、视频音频技术原理等技术,完成企业经营目标。(3)具备网站开发、设计、管理、维护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软件完成设计、实施静态网页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应用开发动态网页所涉及的数据库知识、脚本语言、网络编程开发环境等知识,基本掌握对内部、外部网站信息进行上传、下载、添加删减等更新维护,以及网站安全管理知识、安全软件、防火墙等知识的掌握。

3.2商务运营能力培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商务运行能力。包括网络营销业务能力,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完成企业开拓互联网业务、提升网络营销效果、改进CRM、增加转换率等能力。网上国际贸易能力,主要包括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等工具开发国际市场,了解跨境电子商务流程,完成企业国际贸易的能力。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能力,主要包括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内容服务、频道规划、信息推送、频道推广等能力。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的能力,包括电子商务部门组织构建、人员培训、业务开发、线上线下协调等基本能力。(1)网上交流流程操作技能。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传统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异同点,学会使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和国内交易,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实际操作业务能力、技巧。具体要求学生掌握B2C和B2B贸易流程、C2C交易流程、CA认证、信用与安全、通关要求、电子支付、电子单据的处理等技能。以上技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概论、电子支付、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商务外语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训活动来完成。(2)网络营销能力。通过相关课程群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营销知识与能力。具体包括如何使用社交网站、电子邮件、论坛、搜索引擎等工具从事网络宣传、推广、促销、报价、洽商、商务信息搜索、了解竞争对手等方面的能力。该技能项目主要通过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训活动来完成。

3.3创新与集成等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本部分课程群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掌握企业运行的基本流程,企业管理的初步理论、方法,具备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的能力,具备组织、分析、沟通、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系统集成能力,能够完成网站运营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网站的战略目标、流量提升等目标。由于专业集成能力与企业现实需求紧密呼应,该项能力往往通过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来培养。该技能的理论知识主要通过管理学、营销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训活动来完成。(1)具备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能力。通过电子商务竞赛等综合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从制度上、组织结构上对电子商务企业、传统企业进行改造的能力。强调学生能够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的经营目标、内外部环境特点的要求,在企业的机构设置、员工激励、渠道建设、价值分配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2)电子商务综合、集成能力。电子商务要求企业具有特定的电子商务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开放、竞争、平等、学习的团队合作文化,注重员工的利益诉求的保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要具有一定的商务集成与综合能力,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企业、项目发展,能够运用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这部分能力应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实现。(3)提升现代物流管理业务能力。通过相关课程群组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中物流实务操作流程、供应链基本知识、第三方物流的运作、配送中心的管理,并能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软件,改进已有物流流程。教学中应该强调物流配送管理是电子商务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电子商务业务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物流管理方案。技能项目主要通过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训活动来完成。

4建议与对策

4.1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专业定位

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办学目标上有所侧重,突出人才培养体系与定位。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中衍生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该突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设计、开发、操作方向优势的人才定位。从管理专业和经济专业衍生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该突出商务管理策划分析、商务流程开发与改造方向的人才定位。在突出各自教学优势的同时,应该加强综合能力培养,为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4.2重视主干课程,设立课程群

结合国内外电子商务、管理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借鉴西方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及时进行电子商务专业主干课程的更新与改革,设立网络营销、信息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等课程群组,强调电子支付、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流程改造、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法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国际商务沟通、ERP、网站设计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编程语言等课程的与时俱进。

4.3加强校企合作,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电子商务人才具有强烈的应用导向,因此一定要与企业界结合,脱离实际意味着专业缺乏竞争力与生命力。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实践动手类课程。这类课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学生将来进行就业实践的重要基础。除了课内实践外,还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将企业请进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多和企业接触,将企业的实际问题与自身的教学、科研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参加科研项目,进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

4.4注重设置综合课程

第4篇: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范文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游戏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13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以高速互联网、移动网络、数字广播电视、IPTV等为载体的数字媒体迅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教育部于2004年正式批准设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至今已有100多所高校新办或改办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1]重庆大学软件学院立以软件工程为基础,结合数字媒体新技术,培养能胜任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数字媒体产品创作及编辑、数字内容传播、数字娱乐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发工作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作为数字媒体技术重要应用领域的游戏开发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国内从事动漫游戏自主研发的企业越来越多,国产游戏份额越来越大,自主研发的力量越来越强,培养复合型游戏开发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游戏设计与开发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当前的产业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基础,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2]国内很多高校在游戏人才的培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分析了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市场对游戏软件人才的需求及能力素质模型。[3]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开设了多门游戏相关课程,并与公司企业合作,结合实训实习以及创业实践等多种方式,培养游戏产业所需人才。

1 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游戏人才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字艺术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基础。

1.1 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为游戏开发提供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理论和科学支撑,进行数字媒体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都需要大量的应用数学知识。游戏中的数字图形的表示、生成、处理,游戏中音频图像视频的处理,游戏的算法都离不开数学基础的支持。重庆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

1.2计算机基础

游戏开发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才得以实现,因此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工具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具体课程包括:信息系统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等。

1.3 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相结合,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软件产品的定义、设计、开发和维护。游戏作为一个产品包含文化创意、艺术设计和软件开发。游戏程序的制作就是一个软件开发过程,也一样遵循软件产品从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升级一整套流程。所以作为基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需学习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理论与方法、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等课程。

1.4 数字艺术基础

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来源于理科类高考生,缺乏艺术相关基础。而游戏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创意、艺术设计和软件开发相结合的产物。游戏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与剧情创作、美工设计、音频视频制作的人员协作。游戏软件开发自身也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了解媒体艺术领域知识,成为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安排了数字艺术导论、色彩与平面构成、数字摄影摄像、数字作品创意策划等课程。

1.5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

游戏开发作为数字媒体技术在应用上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的支撑。具体开设有数字媒体概论、数字化音视频技术、DirectX图形程序设计、网站策划与Web程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移动多媒体应用开发等课程。

1.6 游戏相关课程

游戏开发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所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游戏开发能力的培养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首先在课堂上讲授相关背景知识、技术基础,对以后在游戏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用到的工具、方法加以系统地讲解。开设的课程有数字动画与游戏设计、游戏引擎分析与设计、游戏中的人工智能。

2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课内外结合,并通过开放式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依托学科,分步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1 课程实验

用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特定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的实验。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在专业课程中安排与课程同步的验证性实验。在专业基础实验室开展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软件工程方面,及素描、速写、色彩等人文艺术方面的基础训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获得绘画、摄影摄像、数字媒体制作、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游戏开发以及音视频后期编辑、虚拟现实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艺术基础素质的培养:通过艺术赏析、绘图和绘画、形态构成基础、视觉传达设计等系列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艺术理解能力。

基本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技术基础、Java程序设计等系列课程从浅入深完成学生基本程序能力的培养。

数字媒体前期制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字媒体与数字艺术、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与摄影摄像、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等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有充分的认识,具备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应用能力。

动漫游戏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动画设计、动画制作、游戏概论等系列课程使学生掌握动漫游戏前期的设计与制作的基础概念和技术。

2.2 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采用特定的系列技术,运用已有的知识模拟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过程。采取团队实践的手段,遵循软件工程原则,是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中等规模的应用开发。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计划进行计算机绘图课程设计和数据库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依据项目的大小,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或者分组完成,培养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小项目开始锻炼,为以后走入职场打下基础。

另外加入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数字媒体作品制作和数字娱乐软件开发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术。学生按照指定的实践教学计划要求选择课题,提出设计方案进行讨论,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学生必须提交书面设计文档,学生也参加对于课题完成质量的评价,并最终以小型报告的形式提交课题。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制作和数字娱乐软件的开发。

2.3 专业实训

实训环节着眼于,在未走出校门的情况下,在学院内部构造一个与在企业里实习相类似的工作环境,针对在校学生项目实战经验缺乏的突出问题,设计制定了合理的实战训练过程。基于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际应用项目,是用主流的开发环境,采用符合软件产业界标准的软件过程规范,进行半封闭式企业化管理,让学生能够切身经历一个完整游戏项目开发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训过程由软件企业具备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或学院教师指导,并带领学生在项目开发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实际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职业素质以及求职技巧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在目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凸显自己的实力,能够使学生的毕业实习实现“零适应期”。

学生通过在实习基地或工程训练实验室中的实习活动体验游戏的制作工作,增加游戏作品创作和制作工程经验及团队精神的培养。专业实训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末或者学期开始,集中2-3周时间完成,具体安排见表1。

2.4 工程实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主要是指在短期或较长期培训之后,学生在实习单位直接参与企业实际课题的研发,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部分学生到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完成,部分学生在国内外软件公司完成。工程实践可以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一同开展。

3 结论

游戏人才是兼具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须具有扎实的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编程开发经验,掌握游戏这种特殊产品的创作开发技能。相较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我国游戏产业起步较晚,但正在迎头赶上。高等学校在进行科研创新的同时,也要密切联系社会,与相关行业沟通交流,共同探讨符合产业发展的游戏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研制专家组.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5篇: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范文

现今,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行业领域逐渐增加,同时各个细分的专业方向发展前景也相对广阔,作为一项新兴热门的高科技产业,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显示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涵盖运用到各个行业中[1][2],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作为科研和生产管理的核心人员。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扩招后,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电子类专业,其结果是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差额,加大了就业压力,致使供需失调,同时另一个就业困难主要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所以目前仍有一定数量额毕业生依旧待业或在所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的问题[3][4]。

二、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需求调查

通过招聘会走访电子信息类企业(公司),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用人要求。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及人们日常生活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全国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很多,而重庆早就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几乎每个区县都有电子信息工业(产业)园,急需大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结合大型单位的岗位信息,电子信息类就业岗位范围基本分为两大类:普通岗和技术研发岗。普通岗包含电子生产一线的装配人员、调试人员、检测人员、维修人员、一般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等,技术研发岗位主要就是设计开发新产品。用人单位反馈近三年电子信息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有如下三点:第一,毕业生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由电子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践操作技能较差,有的甚至看不懂电路图和不能熟练地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等;第二,仍存在多数就业观念落后的学生,虽然很多院校都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存在眼高手低、适应能力差等现象,经常把企业单位给予的薪酬待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正确择业;第三,由于现在多数的毕业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在温室中成长,自然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毕业生不能吃苦,很难适应企业劳动强度的要求,加之经常抱怨,造成企业员工的流失率提高,同时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人力成本浪费,以及招聘和培训压力。

三、电子信息类毕业生专业知识调查研究

针对企业所反馈的情况,我们对近三年的电子信息毕业生专业知识做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近三年重庆市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共118人,收回问卷100份。主要是调查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在大学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英语水平、实验动手能力、行业的认知、研究项目能力、计算机编程水平问题等,从调查的数据看,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不过硬,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专业课程过级率

评价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考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考试合格率,这样才能够了解学生最基本的专业基础情况,因此为了掌握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设定对专业课程考试挂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100份问卷里,大学四年中,自己专业理论知识课程没有挂科的有51人,占51%;而挂科1门和2门的人数分别为19人和16人,挂科三门及以上的人数有13人,共占11%,由此看出有过挂科记录的学生占半数,这体现出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情况。

2.实践动手能力调查

现在的用人单位很注重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工科生拥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实践动手能力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尤为重要。在调查问题的设定中,结合毕业生的工作实际情况,调查大家对于自己在学校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工作后实际操作的认识与了解。在此项调查中,有18位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达到熟练,有20位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处于较好状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很一般,有45人,剩下的17人中表示对于实验动手情况表示担心,认为实际操作困难。

3.外语过级情况

根据调查和企业招聘消息分析,很多公司将英语水平列为一项基本要求,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在每一条招聘消息中都有体现。作为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很多都是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或者需要对外推广,能够看懂英文材料、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是必需的。英语水平往往是日后职场中加薪晋升很重要的筹码,但是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各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情况有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毕业生CET过级情况的调查,从数据表现上来看,过了CET-4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占61%,但是未过级的学生的比例也相当大,而通过CET-6或雅思托福的学生则较少,占27%,可是从毕业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比其他毕业生要好很多。

4.自主项目设计能力

对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需求分析发现,如果毕业生曾有过电子设计竞赛或者独立研发过某项设计,那么往往会被优先招聘,所以,可以看出项目研究能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另一个经验筹码,这也是近年来学院不断增加创新课题项目、开设实验小组、举行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活动的目的。但是近三年的数据发现,曾经参加各类电子设计比赛,或参与老师科研,或独立完成某项专业设计的人都不是很多,如下表所示。

5.专业软件熟练使用能力

专业软件编程能力是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之一,也是被用人单位重点考查的能力。程序设计及进一步的系统开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基础、建模能力,能熟练掌握集成开发环境、测试工具、软件工程规范,但是目前,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电信专业学生普遍编程能力不强、专业技能特征不明显,尤其女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偏弱,导致学生从事技术编程开发就业质量不高,下图是毕业生对各个编程语言熟练掌握人数,可以分析得到,提高学生编程能力是目前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建议及结论

第6篇: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范文

一、建设目标

高校信息化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伴随着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在高校各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把高校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后勤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为特征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了各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高校在建设中都遇到了困难,包括: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业务系统之间的功能重叠,关键数据归属和管理不明确,很难保证数据一致性;业务系统的技术平台繁多,互操作能力差,数据交换和功能调用困难,维护成本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差;建设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分散实施和维护系统,难以实现统一认证和信息共享;用户体验差;业务系统整体开发周期长,开发效率低,难以应付学校业务需求的变化等等。

Linux校园网解决方案把满足学校需求作为目标,以网络及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建设一个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办公自动化(OA)为核心的综合系统,将学校所有信息处理设备和通讯设施高速连接起来,最终构建一个使各类资源充分共享、各类信息充分流通并能和Internet实现联通的校园网络环境。

二、校园网络系统结构

校园网为用户搭建开放性的系统,给予用户更多自由选择硬件设备的权利,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它可以支持多种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机型和网络结构(包括异构网络结构),使得用户在构造系统的时候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以Linux操作系统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以太网、高速以太网局域网、城域网等网络和包括Postgres 7.x、Sybase、Oracle等常用数据库在内的众多应用软件。

基于Linux系统的数字校园信息平台架构图

Linux校园网服务器操作系统对硬件要求不高,完全能够在多数校园现有硬件设施基础上实施整套校园网解决方案。在清华附中,Linux校园网解决方案的实施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其典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三、系统功能概述

Linux校园网针对学校日常办公、教学管理和教师的备课授课等日常需求,同时保证管理机构、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使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实行了模块化的设计、分布式B/S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红旗数字校园共分为人事管理、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和信息交流子系统4个子系统,18个主功能模块。

1.人事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能够提供学校部门基本信息的设置与查询、涵盖学期、年级、班级、班主任、年级主任等详尽的各类基础信息,还可以从新生入学到中考、高考等学籍变动进行全程的跟踪。根据学生情况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可以使学校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包含:人事基本档案管理、人事合同管理、人动管理、考勤管理、考核奖惩管理、培训进修管理、政策法规管理、综合查询管理。

2.教学管理子系统

Linux校园网在深入分析教学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综合了易操作性和信息的全面性,除了成绩输入与普通查询之外,系统提供多种成绩统计与分析工具;教师管理组件用于解决教师的人事信息管理、教师队伍的编制管理、教师的聘任与解聘、教学质量和业务考核等问题;提供了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的学生评估与考核指标体系(评估与考核的指标总共有18种之多),是全面考核与管理学生的有效工具。还有专业课程的设置、排课选课等模块。

3.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包含系统维护子系统、设备申请购买子系统、设备到货入库子系统、设备处理子系统,能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

4.协同办公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为我校校内行政、党政办公人员提供公文批办、公文归档、用户授权、信息、个人待办事务处理等功能的一个行政事务网上办公的系统。其目的是提高各部门的办公效率,使学校日常办公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改进和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部信息资源交流,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四、系统特点

Linux校园网集办公自动化管理、校园管理、电子邮件服务、信息、在线交流、资源管理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和网络办公中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Linux的校园网使用了先进的B/S网络架构方式,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带宽优势和服务器的访问速度优势,对不同平台的计算机都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本系统可以很方便地与Internet和远程网络进行连接。

1.实用性

对于学校不同的管理方式,本系统充分考虑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灵活的初始化设置和功能定制,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学校的各类需求;对同一功能需求,不同学校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操作流程和工作习惯,Linux的校园网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稳定性

Linux已被实践证明是高性能、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大软件公司的支持,拥有了大量的应用软件,包括数据库、Internet软件、办公软件、开发工具和游戏等。Linux的校园网系统正是运行在红旗Linux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采用了操作系统本身自带的数据库Postgres,基于红旗Linux及其数据库本身的良好性能,因此运行情况非常稳定。

3.灵活性

无论用户是第一次搭建网络系统,还是已经拥有庞大而复杂的网络,Linux的校园网操作系统都可以适应各种要求,它高度的灵活性和先进的B/S架构能满足校园数字化管理的各种需求。系统还具有灵活的服务器配置,既可适用于经济简单的单服务器系统,也可以按照要求组成强大的多服务器系统,而且可以在保留原来投资的情况下进行多服务器升级。

4.安全性

本系统充分利用了Linux操作系统在用户管理和文件管理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建立了一套合理、高效而灵活的权限体系,不同身份的用户拥有不同的基本权限,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获得附加权限和临时权限。通过多层次的权限验证机制,没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无法修改或访问有关的信息,充分保障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5.扩展性

本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将来的功能扩展,可以方便地在原有系统中增加新开发的功能模块,或者平滑地升级至更高版本,来实现系统更新和功能增强,确保用户的投资长期有效,使用户利益得到保障。

第7篇: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考评制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1],致使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自于多个学科,同时该领域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新服务层出不穷[2],这些都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实用技术、增进良好的科研素质,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这对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知识体系更新频繁,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变化迅速,课程教学的传统内容体系、授课模式、实践方法越来越跟不上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1)TCP/IP体系结构的地位不够突出。

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一谈到计算机网络,必由OSI/RM的七层体系结构展开论述,然后再以对比的方式介绍TCP/IP的四层体系结构。这样的处理方法,没能将TCP/IP体系结构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致使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Internet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TCP/IP体系结构是现实的工业标准,是当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所遵循的标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TCP/IP体系结构应该占据核心地位。

2) 重分析而轻综合。

当前,计算机网络的教学通常采取分层展开法,即按照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逐层加以讲述和分析。对各个层次的论述往往不惜笔墨,然而在逐层分析完毕之后便鸣金收兵,没有将各个层次有机地串联到一起,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功能模拟演绎。这样一来学生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其心目中的计算机网络是由一层层协议堆砌而成的,像冷冰冰的砖墙,而不是像一个充满活力的、高效灵活的电子流水线正飞快地接收、加工、传递着数据。

3) 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老师遵照教材内容,掰开揉碎般地讲解概念、分析原理、陈述步骤。结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大家都费力不少,效果却不见得好。TCP/IP体系结构是一个实际应用的标准、计算机网络的所有理论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通信中的实际问题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时刻贯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宗旨,这样才能还计算机网络以本来面目。

4) 理论教学抽象枯燥。

在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理论性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其典型例子便是协议的教学,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对一些关键性的协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和时序,这基本上都是一些规则性问题,如果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课堂教学往往会比较枯燥,时间一长学生不免会走神,教学效果必将打折扣。因此,为了能够在50分钟内尽量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尽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力争将抽象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课程教学改进建议

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实际要求,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由此取得了一些较明显的教学效果,现将其介绍给大家。

2.1以TCP/IP体系结构为主线

当前,TCP/IP体系结构是现实的工业标准,是当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所遵循的标准,若仍以OSI/RM为课程主线,则教学必然脱离实际、无法学以致用[3]。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以TCP/IP体系结构为主线、以Internet为实例,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另外,为了进一步贴近实际应用,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动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有选择地加入Cisco、华为、SUN、Microsoft等公司在专业认证中所涉及的网络知识与核心技术。

基于以上论述以及我们的课程改革思想和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建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一个主线三个辅线加以展开。

2.1.1一个主线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TCP/IP体系结构为主线,该部分内容为课程教学的核心部分,推荐内容安排如下[4-8]:

1) 计算机网络概述,其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的发展、定义和分类;Internet的发展、本质和结构;TCP/IP体系结构综述等。

2) 网络接口层,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基础;传输介质;信道复用技术;IEEE802体系结构;以太网技术;CSMA/CD;接入网技术;PPP;集线器的原理与构造;交换机的原理、构造与配置等。

3) 网际层,其内容主要包括:虚电路与数据报;IP;子网划分;ARP与RARP;ICMP;路由协议;路由器的原理、构造与配置等。

4) 运输层,其内容主要包括:UDP;TCP;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阻塞控制;连接管理等。

5) 应用层,其内容主要包括:DNS;WWW;DHCP;SMTP;POP3;FTP;TELNET;SNMP等。

2.1.2三个辅线

1) 实用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9-10]:VLAN;NAT;端口映射;流媒体服务;网络安全与管理基础;VPN;无线局域网技术等。

2) 综合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Winsock编程;数据的Internet历险记(串联演示、综合分析TCP/IP网络的结构、功能和运行原理);局域网的设计、组建和管理等。

3) 前沿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11-12]:Next Generation Internet;Web3.0;Cloud Computing;语义网络;TD-SCDMA;Wi-MAX等。

2.2利用因特网扩展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教材永远赶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处于日渐落伍的状态。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的核心目标是TCP/IP体系结构,而TCP/IP体系结构是因特网所遵循的标准,因此学生们应该充分的了解、利用、熟悉因特网的方方面面。另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学教育阶段的一个核心任务,自学能力越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未来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后劲越强。

因此,我们建议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利用因特网扩展知识面,进而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因特网,查找、阅读、分析、翻译RFC;实际使用最新的网络服务、思考其运行原理、分析其内部机制;获取最新的计算机网络资讯,了解其技术前沿,把握其发展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当前较热门的理论和技术,要求学生在完成调查研究之后,撰写技术调查报告或理论综述。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些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作报告,报告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可以提问、挑错、参与讨论,同学们也可以根据兴趣继续开展深入研究。最后,将文章收集起来,作为学科资料供大家传阅共享。

基于以上思想以及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推荐和引导学生们经常去访问以下网站:

1) 国际组织网站。

Internet Society(因特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等。

2) 技术论坛及网站。

CSNA网络分析论坛、Cisco网络技术论坛、通信工程师论坛、全球IP通信联盟、中国移动实验室、中国网管联盟、CNW网界、TechWeb社区、中国IT实验室、互动百科、电信维基网等等。

3) 精品课程网站。

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

4) 国内著名研究所(中心)网站。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

5) 世界著名大学计算机院系网站。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卡内基梅隆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等。

6) 业界著名公司网站。

Cisco、华为、SUN、Microsoft、IBM、Novell、Bell Labs、IDG等等。

2.3重视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是集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互联与组建、信息服务与管理等内容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型课程,而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言,课程设计的地位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课程设计的规划要紧密地围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主线――TCP/IP体系结构,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体系结构整体把握能力、运行机制串联理解能力为核心目标。同时,对于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我们推荐采取课题小组分工合作制,这种方式有益于学生锻炼组织协调能力、积累分工协作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13],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推荐的课程设计内容可归为3大类:软件模拟与设计、硬件规划与配置、信息服务与管理[14-16]。

1) 软件模拟与设计――懂网。

以太网帧传递的综合设计与模拟;IP分组的截获、分析、更改、封装和发送的模拟实现;ARP协议的软件模拟与设计;TCP和UDP数据段的截获、分析、更改、封装与发送的模拟实现;C/S服务模式的模拟实现;P2P服务模式的模拟实现;DHCP协议的模拟实现;SNMP协议编程等。

2) 硬件规划与配置――组网。

IP子网划分与流量监控;VLAN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中小型网吧的设计、决算、实施与管理维护;家庭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决算、实施与管理维护等。

3) 信息服务与管理――用网。

Web、FTP、电子邮件、流媒体等服务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

2.4注重实验教学

“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个鲜明特色。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学科是一门直接来源于实践需求、服务于实践需求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它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理论性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而课程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7]。因此,课程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基于以上论述以及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具体如下:

1) 实验过程的建议。

(1) 在实验之前,教师应提出实验预习要求,并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最好能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

(2) 在实验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切实把握实验进度,及时排除意外故障、化解危险状况。

(3) 在实验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并抽查一些学生,让其汇报实验心得体会。

2) 实验内容的建议。

(1) 实验内容安排应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逻辑关联、逐层递进的原则。具体说来,观察验证型实验为初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协议的交互过程;编程设计型实验为高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协议的运行机理,培养其编程开发能力;网络组建和服务型实验为综合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19]。

(2) 合理把握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注意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的不同,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不易作为课程实验,最好归入课程设计。

(3) 对于一些实验项目可以只给出任务和要求,而不给出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尝试方法、分析步骤,这样既可检验其知识掌握程度,又可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充分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2.5.1多媒体教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包含有许多比较抽象、复杂和综合性的理论内容,如果单纯讲授,会比较枯燥,学生们也不容易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理论简单化、繁琐的过程清晰化,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另外,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认为在讲解抽象、复杂和综合性的理论内容时,应充分开展多媒体教学。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时,为了避免学生们只看热闹,看完后收获不大、认识不深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放前先概述:在播放多媒体课件之前,首先对课件进行概述,介绍该课件演示了哪方面的知识,大致的流程怎样。

2) 一遍后设问:播放一遍之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课件展示或印证了知识点的哪些细节。

3) 二遍后回答、再设问:请同学们回答上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课件没有展示出知识点的哪些关键细节、哪些细节处理得不好。

4) 三遍后回答、扩展思考:请同学们回答上个问题,然后请大家思考,对于课件没有展示出的知识点关键细节以及有缺陷的地方,如果让你做课件的话,将如何处理。

2.5.2网络教学

如今各高校普遍都建成了质量较高、功能较完善的校园网,这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平台。然而,网络教学的现实开展程度和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应该是:我们对网络教学的方法、形式、作用和意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根据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网络教学至少可以在4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便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2) 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

4) 加深学生对Web的熟悉程度。

我们推荐网络教学可以采取3种形式,具体内容如下:

1) Web课程教学门户。

其栏目主要包括:课程概况、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资源、实验资源;作业与习题库、试卷与试题库、在线测试;知识扩展、认证培训、行业新闻等。

2) Blog师生交流之家。

其栏目主要包括:辅导答疑、作业与试卷讲评、知识交流、问题讨论、教学反馈、教学研究等。

3) WIKI协作研究园地。

其栏目主要包括:前沿理论园、协议体系园、实用技术园、工程标准园等。

2.6灵活运用考评制度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思考和尝试了一些新的考核方法,对多种考评制度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和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1) 平时成绩。

对平时成绩的评定不应只包括考勤和作业,还应该包括对听课态度、过程和效果的评估,例如: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踊跃回答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发现问题等。因此我们建议,平时成绩的评定应包括:上课考勤、听课效果、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问题反馈等几个方面,推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为10%左右。

2) 实验成绩。

通常的实验考评方法过于注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实验分析的深入度、实验方法探索的关注度等问题,这样便又不知不觉的陷入了“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形式而不重素质”的应试教育老路子。因此我们建议,实验考评应包括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问题分析、实验方法探索、实验心得体会等方面的评定,推荐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为10%左右。

3) 课程设计成绩。

除了对课程设计的最终效果进行评定外,还需要着重注意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总体把握情况、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运行机制的理解深入程度;二是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表现出来的组织协调能力、分工协作热情、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建议应综合以上因素来评定成绩,推荐课程设计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10%左右。

4) 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评价。

由于长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普遍较差,缺乏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已习惯于填鸭式教学,习惯于推着学、逼着学,不习惯领着学,更不习惯指着学。我们认为对一名大学生而言,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自学能力要比单单掌握一门课程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建议,作为一种导向和激励手段,应将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的评价纳入课程考评体系。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以“研讨式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成绩考量可分为3个阶段进行:

(1) 发现问题阶段。

教师指定教材或参考书的某些章节,让学生自学,并从中找出自己不知道或不理解的问题。另外,教师也可精选一些前沿概念、热门理论或实用技术,供学生选择研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兴趣点,与老师商议后可调整研究方向。

(2) 分析问题阶段。

汇总上一阶段由学生发现或老师提供的问题,和学生们讨论分析这些问题。看看它们是属于本课程还是其他课程的知识?是学过的还是没学过的知识?属于基本理论、还是工程应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类,从中筛选出一些适合学生处理的问题,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

(3) 解决问题阶段。

查找资料:通过图书馆、Internet、高年级同学等渠道来获取资料。验证资料:对核心的技术、方法和数据,是否能通过实验或权威文献加以验证。整理资料:以“技术报告”、“学习报告”或“理论综述”的形式撰写文章。讲解资料:老师挑选出一些较好的文章,由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作报告。交流批阅:本学习小组将文章交于其他小组批阅。修改文章:按老师和其他组的批阅意见修改文章,对没有采纳的修改意见必须予以文字说明。创新思维:教师需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予以特别鼓励。

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给以综合评定,推荐自学能力和科研素质评分占总成绩的比重为10%左右。

5) 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核采取闭卷笔试的方法,推荐其成绩比重为30%左右,实际能力考核采取网络系统仿真的方法,推荐其成绩比重为30%左右。

3结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梳理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课程改革思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教学改革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文将这些思路和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和探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的命脉,其覆盖领域快速扩张、应用程度持续深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赵燕,史鹏辉,马丽莎.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142-152.

[2] 卞华珍,潘荷新. 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3):16-18.

[3] 刘彦保.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4] 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 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M]. 4th e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Preface&Index.

[5] Allan Reid, Jim Lorenz.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Discovery: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前言及目录.

[6]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5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前言及目录.

[7] 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M]. 4th ed.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Preface&Index.

[8] Douglas E. Comer.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s[M]. 5th ed.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录.

[9] Allan Reid,Jim Lorenz.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Discovery:在中小型企业或ISP工作[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前言及目录.

[10] Allan Reid,Jim Lorenz,Cheryl Schmidt.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Discovery:企业中的路由和交换简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录.

[11] 张大陆. 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EB/OL]. [2008-10-17]. /files/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ppt.

[12] 张宏科,董平,杨冬. 新互联网体系理论及关键技术[J]. 中兴通讯技术,2008(2):17-20.

[13] 方芸,高仲合,高博文,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91-93.

[14] 王勇,代桂平.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录.

[15] Jeanna Matthews. Computer Networking Internet Protocols in Action[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前言及目录.

[16] Kenneth D,Stewart III,Aubrey Adams.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Discovery:计算机网络设计和支持[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前言及目录.

[17] 黄艳琼,梁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2):62-63.

[18] 徐明伟,崔勇.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前言.

[19] 郭银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实验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前言.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LI Min, CHEN Zhi-guo, DU Hai-shun, HOU Yan-e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475001, China)

第8篇:计算机编程开发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字微格;资源管理;点播;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2―0129―03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对在校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方法。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微格教学的发展,将之前的模拟信号训练环境发展为数字信号训练环境,使得微格资源的存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之相对应的资源管理及教学技能评价方式却并没有同步跟进,相对产生了滞后[1][2]。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的数字微格实训系统为例,对数字微格资源管理、教学技能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

一 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及其问题

浙江师范大学于2006年完成了模拟微格到数字微格的升级改造,新的数字微格实训系统面向全校所有师范专业开放。该数字微格实训系统由1个主控、16个微格教室组成,整个系统控制软件采用C/S架构,微格教学资源统一存储在服务器上。与之前的模拟微格相比,数字微格具有设备使用方便、视频回放灵活、资源复制方便等优点,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传统的数字微格系统在资源管理与评价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不够

由于微格教学资源是通过C/S模式统一保存在服务器上,学生只能够在上课之余在微格实训系统内复制教学视频资源。由于视频资源文件容量比较大,学生受移动存储设备容量及时间限制,往往只能复制自己或实训小组成员资源,总的来说,资源共享程度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续教学技能评价的覆盖面。

2 资源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由于进行微格训练的学生每年更新,每批学生对微格实训系统存在一个熟悉过程,这个过程必定会产生一些无效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视频资源容量较大,参与微格实训的学生又多,经测算每年学生教学视频资源就可以达到1000G以上。将全部教学资源长期保存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保证留下的视频都是些优秀资源。

3 技能评价方式未能同步跟进

由于教学资源大多保存在系统服务器上,教师一般在安排实训过程中同时进行教学技能评价。由于时间较短,学生对实训过程中存在问题认知有限,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评价往往浮于表面,而且互评的范围也往往局限在同一教室的实训小组内。教师评价时也大多采用课堂集中点评的方式,受时间限制评价范围及评价内容无法完全展开,并且由于是口头评价,没有详细文字记录保存,学生往往一听即过,评价效果欠佳。

二 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的设计

在对数字微格教学资源管理及评价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以“整合现有系统、优选教学资源、强化技能评价、补充交流手段”的指导思想设计了一个新的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1 与现有实训体系的整合

新系统应与现有实训体系整合,整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用户数据及教学环境的整合,二是微格资源的整合。由于涉及到的数据量极大,这些整合都应由系统自动完成。

2 资源筛选机制的导入

为了保证微格资源的有效性,应增加评价分、评价数、点击数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加权计算,提供资源筛选的依据并自动进行初步筛选。

3 技能评价的多样性

为了评价能起到更好的指导效果,教师与学生评价模式应不同,同时提供多种评分标准体系和评分方式,系统应自动根据评分主体和方式的不同进行加权,保证评分的科学性。

4 评价档案袋的建立。应建立评价档案袋[3],通过档案袋加强学生自我反思,充分理解自己教学技能的优缺点,从而得到技能发展。

5 交流手段的补充。应提供在线聊天和BBS等多种网络交流手段,增加师生、生生的交流渠道和深度。

根据以上五点设计要求,我们确定了该系统的主要模块组成,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1 用户及教学环境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信息及用户身份验证操作。本系统为了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所有学生、教师信息都由系统批量导入生成,根据用户在微格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及班级信息,将用户分为指导教师、普通教师、同专业学生、普通学生四大类,不同的用户角色在评价系统中的权限和操作都有所不同。教学环境管理模块负责整体微格教学环境的管理设置,主要包括专业管理、班级信息管理、微格教室管理三大类,该模块采用批量导入和单独设置相结合的方式,由管理员在微格教学实训环节开始时统一设置。

2 微格教学资源管理模块

该模块包括资源信息导入、资源信息维护、资源信息查询、微格视频点播四个子模块。由于微格教学学生参与面广,资源数量增加极快,手工添加资源工作量过大,因此系统采用后台批量导入、每天自动更新的方式将所有教学资源导入系统。系统按学生学号、教室地点、微格时间等信息将资源自动分类维护,学生也可通过资源认领的方式将在实训环节中为正确输入信息的资源重新找回。为了方便用户,系统提供了教学资源在线播放及下载两种方式,也提供了多种查询方式以供用户快速找到相关资源。根据资源点击数、评价数、评价分等信息,系统将优选出优秀资源进行推荐和长期保存,方便学生观摩学习。

3 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模块

该模块包括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权重管理、在线评价、评价记录袋四个子模块。由于不同专业、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技能要求存在差别,系统允许指导教师设定多套教学技能评价标准,在具体教学环节自由指定。用户评价主要分为客观评分和主观建议两块,可通过AJAX技术实现在线提交及计算。客观评分既可以实行简单的整体评分,也可以详细的按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分类评分。系统根据评价人和评价方式的不同给予评分不同的权重,保证评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主观意见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模式,学生自评和互评采用的是“优点+缺点”模式,而教师点播采用的是“个性+展望”模式,这样可以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同时,通过记录袋功能,全面记录评价资料,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个性化的反映学生在教学技能实训过程中的成长。

4 师生交流与分析模块

系统还提供了实时聊天室、教学技能讨论区和班级讨论区,以方便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通过实时交流手段和非实时交流手段的整合,创造了一个平等对话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能通过网络进行协商和交流,集思广益,最优化地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

三 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的实现

在确定该系统框架及主要功能模块的基础上,我们通过.NET编程开发实现了数字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为确保整个系统的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及可移植性,该系统采用了现阶段相对主流的配置技术:系统整体采用B/S结构,服务器硬件系统采用PC Server机型,软件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 IIS 6.0 + .NET Framework 3.5 SP1,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

该系统采用的核心技术包括.NET技术、XML技术、AJAX技术等,其中.NET技术主要包括、C#、等。在本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进行WEB界面及程序的开发,实现对数据的操控,使用C# 作为整个系统的程序控制语言,使用AJAX技术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提高在线评价模块的便用性。系统部分程序代码如下:

//视频自动批量导入

private void videoimport(string dir)

{

foreach (string file in Directory.GetFiles(dir))

{

string ext = Path.GetExtension(file);

if (file == "." || file == ".." || ext == "")

{

continue;

}

DateTime last = File.GetLastWriteTime(file);

string connstring = ConfigurationManager.ConnectionStrings["localsql"].ToString();;

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conn.Open();

SqlCommand sqlcd = new SqlCommand();

sqlcd.Connection = conn;

mandText = "select updatetime from updaterecord order by updatetime desc";

DateTime update = Convert.ToDateTime(sqlcd.ExecuteScalar());

if (last >= update)

{

string[] curdirs =

Path.GetDirectoryName(file).Replace(this.textBox1.Text,"").Split(new

char[]{'\\'});

string roombh = curdirs[1].ToLower();

string username = curdirs[2];

string[] onlyfile =

file.Replace(Path.GetDirectoryName(file)+"\\", "").Split(new char[] { '-' });

string filename = file.Replace(this.textBox1.Text + "\\", "");

string shipinname = onlyfile[0];

DateTime shipintime = new DateTime(2010,

Convert.ToInt32(onlyfile[1].Substring(0, 2)),

Convert.ToInt32(onlyfile[1].Substring(2, 2)),

Convert.ToInt32(onlyfile[2].Substring(0, 2)),

Convert.ToInt32(onlyfile[2].Substring(2, 2)),

Convert.ToInt32(onlyfile[2].Substring(4, 2)));

mandText = "insert into

shipin(filename,roombh,owner,shipintime,shipinname) values('" + filename +

"','" + roombh + "','" + username + "','" + shipintime + "','"+shipinname+"')";

sqlcd.ExecuteNonQuery();

conn.Close();

}

}

foreach (string subdir in Directory.GetDirectories(dir))

{

string d = Path.GetFileNameWithoutExtension(subdir);

if (subdir == "." || subdir == ".." )

{

continue;

}

videoimport(subdir);

}

}

四 小结

本文结合微格教学资源管理的具体需求,对数字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方式进行研究,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数字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该系统通过搭建网络技术服务平台,完善了微格教学资源添加、信息管理、查询、筛选等功能,实现了教学技能在线评价、评价档案袋等功能,利用在线聊天室和讨论区拓展了师生、生生的交流手段。同时,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通过评价标准、模式及手段的多样性保证了教学技能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全洲.基于数字微格的协作式教学能力训练模式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7):87-90.

[2] 阮高峰,姜艳芳.数字微格系统设计与应用模式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08,(3).62-65.

[3] 周湘梅.基于网络的数字微格教学技能评价[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Design of Digital Microteaching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n Web

NI She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 Jinhua, Zhejiang 321004,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and problems of microteaching, a digital micro teaching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n web was designed. The system adopts B / S structure, using , C #, AJAX technologies, etc. It builds a new model of digital micro teaching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kill evaluation, effectively improves student’s micro teaching skills.

Keywords: digital microteaching; resource management; on demand; evalu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