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农业共享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共享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共享经济

第1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一)变量检验

将CD生产函数转化为线性模型,能够有效抵消时间序列数据自身的差异性和异方差,使数据更加平滑;同时凸显参数估计意义,使估计结果更准确。被解释变量和部分解释变量均为增长趋势,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数据属于非平稳,因此要对数据进行ADF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t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各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各变量一阶差分后的t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后的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的序列。同时,也表明解释变量即各类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至此,模型已经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

(二)模型确定

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输入新疆1998-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算。拟合优度可决系数显著,说明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业经济增长模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较好;DW值=1.635179,基本接近于2,而且变量转换为平稳的数据。因此,该模型是稳定而可靠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村公共产品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变化状况。

二、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对新疆1998年—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在文章研究的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素中,农用机械动力的影响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随后是化肥使用、农田水利和农村电力。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直接促使农业经济增长,实质是反映农业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已不能真实反映农村从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当前新疆农村地区受高水平教育的人员的净流出,导致农村智力水平有效实际供给严重不足。

第2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新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已成为启动内需的重大制约因素,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加工业加工的大都是一些土特产品或优势农产品,原料分散,资金技术含量要求较低,所需劳动量大,工艺相对简单,因此适合于乡镇中小企业生产,从而非常有利于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据文献资料报道,在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中小企业在全国出口特别是农产品出口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952年和1958年日本中小企业的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87.9%和84.1%。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会带动商业、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集中,这些产业又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该产业,反过来又加快了小城镇的发展。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供求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体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由于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组织程度的松散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思想观念上的保守性,使他们难以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集团。使农民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尤其是在应对“入世”挑战,表现出无奈和困惑,习惯于充当社会利益分配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搞订单农业,则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按照国际惯例,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户的关系应日趋紧密。在国内很多地方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已经形成。一些龙头企业把基地和农户作为“第一生产车间”,通过公司(企业)加农户、契约加服务、服务加农户、科农工贸一体化等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衔接起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龙头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 各地的实践表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力的大小决定着结构调整的规模和成效,也决定着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哪里有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哪里的结构调整就顺利,农产品就销路畅、价钱好,农民的收入也就高一些。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收入也就有保障。 从另一方面来讲,围绕加工来种,围绕加工来养,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接机制,让农民的种养成果有销路,让加工企业有原料,实现“双赢”。发挥好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链条作用,不仅会推动产业化向新的发展空间迈进,而且可确保农产品有一条进入市场的稳定渠道,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日趋紧密。总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 从而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 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农业增值最大的环节在加工转化,如:美国的农产品总价值构成中,产前部门转移价值占21%,农业生产创造的价值占17%,而产后部门创造的附加值占62%,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增值是生产环节创造价值的3.6倍。一般来说,由初级农产品加工向深度加工和精度加工发展,经过加工转化后,可以几倍、几十倍乃至成百倍地多层次增值。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上规模、上水平的企业。据统计,全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5653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年产值4176万元,其中31259家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平均产值3006万元,其中像三元、伊利、蒙牛、双汇、华农、旺旺、夏进、汇源、德大、华龙、鲁花等一大批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有品牌,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 目前,农业结构不合理,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农民文化技术水平低,初级原材料生产比重大,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少,尤其是后者,是制约我国农业综合素质和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加快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可以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把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都纳入农业的全部内容,使农业摆脱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更大规模地实行农产品加工转化,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来源,将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开拓新的领域,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应对WTO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步骤。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3.7:1,而我国只有0.43:1。没有经过加工的农产品,由于其需求性小,科技含量低,因而形成价值低和竞争能力不强。当今世界各国的农业竞争,已不仅表现为初级农产品和单个生产环节的竞争,更表现为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有利于保持和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原料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相对降低某些初级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从而使比较劣势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比较优势。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5.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

农产品加工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的营养,吃的健康。高档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尤受人们喜爱。国外专家预测,世界绿色食品产值在今后10年内将从现在的11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达到20%至30%甚至50%。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家庭在外就餐趋势增强,城镇居民在外用餐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已达到11.8%,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10年中将有1亿农村居民转移到小城镇。

第3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 ;绩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92-03

1 研究样本选取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基础,以证券之星截止于2006年12月31日公布的47家A股农业上市公司从2006年至2001年一共6年的数据为总体,并排除已经退市的、已经转型的、以及分行业资料提供不明确的企业,最终选出37家企业作为分析的样本,但由于在这6年中,企业上市的时间不同,具体的企业数量见表1,数据从证券之星的上市公司各年的年报中获取。

1.2 计量多元化度和划分多元化类型的方法

(1)多元化度的计量方法。

在多元化的测度方法上,现在广泛认同的有Jacqcemin和Berry在1979年提出的多元化熵统计量,此方法可以通过概率统计的方式可以比较科学、完整的描述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本文采用DT(总多元化度),DU(非相关多元化度)和DR(相关多元化度)三个指标。其公式为:

DT=-Ni=1piln,DU=-∑Mj=1pjlnpj,DR=mj=1J∈行业集pi/pjln(pj/pi)pj

其中,DT表示总体多元化度,N为多元化经营单元数,pi为第i个经营单元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DU表示非相关多元化度,M为多元化经营的业务组的个数,pj为第j个多元化业务组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DR为相关多元化度。可以看出

(2)多元化类型的划分。

多元化类型的划分在Wrigley博士于1970年提出的专业化率SR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多元化熵统计量得出的多元化度,对企业的专业化类型进行划分。其中SR的计算公式为:

SR=企业最大单项业务的年销售收入企业年销售总收入

则通过专业化率SR,可划分为如下四种多元化类型 (见表2)。

1.3 经营绩效及抗风险能力的衡量指标

(1)盈利能力指标。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要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水平,数值越大则说明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越高,而净资产收益率则主要体现了企业净资产即股东权益的获利能力,数值越大,说明净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好。

(2)偿债能力及风险性评价指标。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风险性评价指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异系数来表现,其公式为:Cv=σi|i|×100%,其中σ为样本标准差,为样本平均值。

(3)资产管理能力指标。采用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来来分别反映企业总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2 实证分析及结果

2.1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盈利能力

分别以总的多元化度DT和相关、非相关多元化度DR和DU与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矩阵,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到,除2001年之外,其余几年总多元化度与净资产收益率都呈负相关,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关系则均不显著;相关和非相关元化度与盈利指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反映了多元化程度的增加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管理成本,但却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反而会降低企业的赢利水平。而相关和非相关多元化度的增加则不一定能带来企业盈利水平的增加。

进一步对企业的不同多元化类型和盈利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4和表5。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呈现单一业务企业>主导业务企业>非相关多元化企业>相关多元化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则基本呈现主导业务型>单一业务型>非相关业务型>相关多元化型。说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类型中,主导业务型和单一业务型的总体盈利效果较好,其原因应该是单一业务型和主导业务型都拥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在市场上这种类型的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行业优势,所以在企业的盈利能力方面会比较突出。另外,这两种类型的总的多元化程度普遍较另两种类型要低,这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多元化程度负相关的结论相吻合。而相关多元化的盈利能力低于非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虽然可以获得一部分范围经济所带来的收益,但是由于相关多元化型的企业,核心业务不突出,各业务销售额所占比重都不大,这样很难在各行业中保持优势,再加上农业产业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弱质性,导致相关多元化型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而非相关多元化虽然也没有突出的核心业务,但是由于其进入的是相对于农业来说,具有见效快、利润空间广阔等优势的非农行业,所以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在盈利方面比相关多元化具有一定的优势。

2.2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偿债能力及风险

分别以总的多元化度DT和相关、非相关多元化度DR和DU与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和风险变异系数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矩阵,结果如表6和表7。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到,其中2005年、2006年和2001年总的多元化程度和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总的多元化程度和速动比率在2004年和2003年显著负相关,其余几年则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风险变异系数和总的多元化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的增加并不一定能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分散风险,相反可能会由于为了开展多元化经营所增加的各种成本,有让企业被动负债的可能。相关、非相关多元化程度与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和风险变异系数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相关、非相关多元程度的增加并不能起到提高偿债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的作用。

进一步对多元化的类型与企业偿债能力和风险的关系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表9和表10。

从表8、表9和表10可以得到。平均资产负债率在四种多元化类型中,基本呈现出单一业务企业非相关多元化型。非相关多元化的短期偿债能力最低。风险变异系数在四种多元化类型中,由低到高为主导业务型

2.3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资产管理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多元化指标的相关分析,见表4-10。

注:*P

通过对表11的分析可以看到,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分别和总多元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多元化程度的逐渐增加,总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都会降低。总资产周转率和非相关多元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流动资产周转率和DU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非相关多元化程度的增加,使各非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的相互利用,导致其资产的利用效率会逐渐降低。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与相关多元化度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

对企业多元化类型和资产管理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2和表13。

由上表可以看出,农业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基本呈现单一业务型>主导业务型>相关多元化型>非相关多元化型。说明对总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上,单一业务型最高,而主导业务型其次,最低的为非相关多元化型。

3 结论

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和绩效的实证分析,归纳得到了以下结论。

(1)总的多元化度和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多元化度和非相关多元化度与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增加多元化的程度不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还会降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2)总的多元化度、相关多元化度和非相关多元化度与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以及风险变异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没有起到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偿债能力的作用。

(3)总的多元化度和总资产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负相关;非相关多元化程度和总资产周转率负相关,和流动资产相关性不显著;相关多元化度和总资产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4)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类型的比较,发现拥有核心业务的企业类型,即单一业务型和主导业务型,在经营绩效和抗风险能力上,均优于主营业务不突出的类型,即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型企业。

参考文献

第4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摘要: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其银行业的发展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本文通过研究香港银行业的联系汇率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客户营销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联系农发行现行的经营管理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银行业;香港;农业政策性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7-0040-04

2006年4月,按照农发行总行的统一安排,笔者赴港参加为期十天的短期培训,学习了香港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信贷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成本管理和控制、客户关系管理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参观和考察了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廉政公署、中银香港分行、交通银行香港分行等,研究了香港银行业的相关资料。这次培训对笔者的震撼很大,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香港银行业同行们的创新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干劲。本文结合培训内容,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体会与思考之一:联系汇率制,体现了香港金融管理局纲举目张的管理胆识与智慧

香港联系汇率制,实质上就是一种在港元钞票法定发行机构与外汇基金之间实行的一种固定汇率(1美元兑7.8港元)制度。主要操作有两个环节:一是发钞行如汇丰、渣打、中银等在发行港元钞票时,事先以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到钞票发行局那里提交等值美元,旨在换取“负债证明书”作为港元钞票法定发行的准备;二是如需要时也可以凭“负债证明书”和港元钞票以同样的汇率赎回等值美元。

香港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付诸实施以来,顶住了1987年暴发的全球股票狂潮、1990年海湾战争、1991年国际商业信贷银行事件、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解体、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在香港金融业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是它作为香港发钞制度的根基,对香港货币市场尤其是基础货币市场供应量实施影响和动态调控:当港元或资本流动导致美元等外汇减少时,发钞行可以向外汇基金交还“负债证明书”而赎回美元,这使美元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减少,随后的效应是利率上升,物价下降。当市场出现汇率超出固定汇率等情况时,发钞行以同样法数赎回美元,旋即入市抛出美元套利。其结果是市场基础货币供应量减少直至市场汇率趋同于固定汇率。[1]

诚然,香港联系汇率制就象一个位于两个互通水池之间调控水位高低的阀门,肩负着调控香港基础货币市场供应量并回归到合理水平,最终导致币值稳定的使命。而且这个阀门的作用和影响是自如的、动态的、更是持续的。

香港联系汇率制无疑是一种划时代的创新,对世界金融业同样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是香港同行走自己的路的代表性产物。统计资料表明,1983年港元兑美元跌到历史最低位:9.6:1,比上年骤挫了3.6港元,降幅高达60%;港元汇率对香港GDP的贡献从1979年的11.5%降至1982年的2.7%,四年间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在这种局面下,如何建立一个可操作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抑制港元汇率的激烈波动以及这种波动对香港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这个以共同面对并有效地控制港元的暴跌为最初使命的联系汇率制应运而生。

考察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给我们最深刻的启迪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习借鉴是必要的,但最有效的方法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当时直至现在,不少人把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捧为“包治百病”的神明,一味地死搬硬套。而身在自由市场经济包围下的香港同行能够审时度势,不被它所迷惑,坚定地创立并推行了具有香港特色的联系汇率制度,其胆魄和睿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农发行是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力推“三农”经济发展为已任。然而,何以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履行好国家赋予的支农职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固然很多,如发展道路选择问题、经营机制和模式选择问题、防范风险与提高经营效益问题,等等。香港同行的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告诉我们: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学习借鉴,需要探索,更需要有敢于闯、敢于试的勇气以及务实求真的作风。

体会与思考之二: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把中西合壁的人文关怀转化为银行现实的凝聚力、号召力

据统计,香港现有各类金融机构227家,其中,持牌银行151家,有限制牌照银行28家,接受存款公司48家,上述银行共有分支机构1300家,由此形成了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密集的金融服务网络。即便如此,各家银行都有充满个性的企业文化。

在恒生银行,至今员工总是对该行鼻祖何善衡先生最初提出的40字服务箴言津津乐道,该箴言写着:“笑容生和气,高声道姓名。工作需迅速,服务需忠诚。态度常谦敬,问答简而精。对客皆周到,鞠躬谢盛情”。无论从字眼上看,还是深究其内涵,这个服务箴言都折射出东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与现代管理理念的有机融合,它后来逐渐演化为独具特色的恒生文化,成为恒生员工引以为豪的行为准则以及该行在香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渣打银行企业文化更具鲜明的层次性,几乎贯穿于银行经营的所有方面和环节:在发展战略层面,“步步领先”是该行跨越亚洲、非洲和中东,成为全球最佳的国际银行的经营抱负。在创造品牌层面,该行承诺:理想伙伴――以实例证明领先优势。在价值观层面,该行倡导:反应敏捷,信誉可靠,创意无限,环视国际,坚毅不拔。在客户营销层面,该行方针是:以良好的客户关系与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和开拓市场;以全球实力与创新精神战胜竞争对手;对客户以优质服务使之称心满意;对社区建立互信,付出关怀;对投资者,缔造杰出的业绩,带给优越的回报;对监管者,无论身在何处,树立公司管治和道德操守典范。[2]

考察香港银行业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够渗透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能够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以至于为企业带来丰厚、恒久的利益,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深深地根植于企业,根植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土壤之中,把企业的发展融合于社会经济发展之中,而且在这个进程中培植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涵盖了业务经营、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和价值观取向等六个方面,而且每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都会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积极、深远影响。如恒生银行把个人银行业务作为该行生存和发展的重点战略,并一以贯之。这给该行带来了令人侧目的经营业绩:2004年个人银行业务盈利占全行盈利的51%,主要产品包括了保本基金、股票挂钩投资、人寿及医疗等保险业务、信用卡贷款、透支贷款、私人贷款、税务贷款、按揭贷款等十余项,几乎涵盖了个人投资及消费生活的全部领域,可谓是应有尽有,能够满足个人的投资、消费的基本需求。

考察香港银行业的企业文化,思考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状况,感慨颇深。建行十年来,农发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企业文化的探索以及为企业文化建设所做的诸多努力。在2006年初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以及在此之前下发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总行提出了农发行的“十六字”经营理念:“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在职能定位上,提出了“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诚然,这些源于农发行全体员工实践的企业文化无不闪烁着务实和智慧。现在的问题在于,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重大决策和具体行为上,都能做到“积跬步于千里”。只要这样,必定能成就具有农发行特色、润泽农发行支农使命的企业文化。

体会与思考之三:链条式客户营销机制,力推银行经营与市场消费的有机融合

深入考察香港银行业的客户营销机制,笔者发现,这个机制由三个互动的链条链接而成: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营销-银行客户管理。

香港的实践解剖了金融产品创新两个实质性取向:一是金融产品创新是一种不可旁贷的现实生产力,它旨在及时提高银行的主动服务能力、加快服务速度、拓宽服务渠道、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等,它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显而易见。二是金融产品创新必须根植于银行所在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适应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银行业悄然地孕育了下列经营格局:从原生产品到原生、衍生产品并举;从经营单一产品到经营组合产品;从单业经营至混业、多元化经营;从经营资产负债业务到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并举;从让客户选择产品到为客户量身定做产品;从“物有所值”服务到“物超所值”服务。[3]

所有这些变化,不但要求金融产品创新要反应迅速、判断准确,而且要求金融产品必须体现其个体化特征的“精雕细琢”,不断推陈出新。令人折服的是,香港的同行们及时适应了、紧紧地把握好上述两个实质性取向并有所作为。如中间业务就诞生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托管类、信托类、咨询类等诸多金融产品。

市场营销是金融产品走进市场的必须载体和形式。走进香港的金融产品营销市场,我们发现香港同行的工作颇见功力,更富有成效。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同步:一是产品的市场调查与确定产品销售对象同步考量;二是产品开发与产品消费群体、销售渠道选择同步考量;三是产品的市场总体定位与客户的细分定位同步考量;四是创立品牌与推广使用这些品牌的手段、方式同步考量;五是产品售卖服务与售后服务同步考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香港同行们对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两个环节所表现出来的工匠之心以及所付出的辛劳。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香港同行对推向市场的每一个产品都全面认真地评估其内在的品质、对客户吸引力以及可能的服务广度和强度、技术支持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与此同时,银行还对产品销售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让他们如数家珍般向客户陈述产品的品质、使用程序以及可能的风险等。

客户经理制与客户关系管理是香港银行业驱动、驾驭客户营销的两个互动的轮子。客户经理制一般包括两类内容:一是设立机构与分工。按地区设立客户经理中心,并按行业(电子业、贸易业等)、或营业额(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或产品(租赁、信用卡、消费信贷等)进行分工。个人银行业务的客户经理设在支行级的营业机构内,经理直接为自己的客户服务。对公业务的客户经理主要职能是接受授信申请及贷后监控。二是推行客户经理职称制,主要职称有:助理客户主任、客户主任、助理客户经理、客户经理、高级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主管等。它实际上是一种评价、肯定员工业绩的激励机制。

香港银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无不体现出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主要包括了解客户、客户营销和开拓业务三个环节。恒生银行的客户经理平均管理100-200个公司客户,基本职能是全面了解所管理公司的行业特性、经营特点、近期发展计划等,建立客户资料库。还要对客户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分析,预测客户需求、分析客户贡献度、信用度,评定客户等级,对高效益和高增长的大户、重点客户、一般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有针对性营销。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各家银行都对每一个客户设置了详细的客户经理风险预警指引,当客户出现不良情况时,客户经理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银行及时启动既定的应急方案。[3]

香港金融界之所以推行链条式客户营销机制,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客观要求。香港银行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规模很小且以本地业务为主。这项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又一个金融创新,是香港银行业打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的使然。

考察这个机制,我们认识到它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任何金融产品创新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为实践服务。为此目的,必须有一个链条式机制,让金融创新的成果迅速地走进金融产品消费市场。二是任何金融产品创新必须直面金融产品消费市场。它来自消费市场需求,又服务于这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创新与消费的互动。这也是香港金融业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之一。三是金融产品创新只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完整的、产生整体效应的金融市场还应该关注、推进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并形成互动,相得益彰。四是金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动态持续化发展,要求金融产品创新、营销、消费主体的多元化和渠道、形式多样化。

关于金融产品创新、客户营销,还有品牌创造等,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这方面大陆银行业的作为和建树并不多。譬如,农发行现有的金融产品在粮改之后只限于粮棉油产业化经营领域,近两年来虽然扩大到水产业、畜牧业,但与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大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产品需求相差甚远。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消费之间相互割裂,各自为战,导致金融产品创新明显滞后。其结果一是消费市场需求往往得不到金融产品创新环节的积极响应;二是一个金融创新产品往往得不到相关技术、销售手段和渠道的支持,中途夭折或收效甚微。现在看来,农业发展银行必须重视学习借鉴香港同行的经验,从管理、经营体制机制等深层面进行改革,让我国金融产品创新、消费能够直面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

体会与思考之四:创建人力资本经营机制,培植员工资本与银行资本的共生关系

在港培训期间,笔者感受最为深切的是香港银行业把员工当作资本来经营。这不仅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理念上的飞跃,而且是已经付诸实施的具体制度。

香港银行实行薪酬制度,几乎与国外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集团出现CEO相同步,CEO给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业绩之后,香港同行迅速做出反应,他们紧迫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的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出现了两个层面的分化:一是具有劳动性质即在具体劳动岗位上的人力资源,对这类资源实行工资制度;二是对具有资本性质即技术创新者、职业经理人等的人力资源实行薪酬制度。据统计,全球有90%以上的CEO都不是企业的货币化出资人,而是把人作为资本要素,以年薪回报的方式作价注资所供职的企业。

香港商业银行现在依然同时实行工资制度和薪酬制度,但不少劳动性质的岗位也实行薪酬制度,薪酬制度适用的阶段已经模糊化。以贡献论奖赏已经成为香港银行实行薪酬制度的基本准则。这主要出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励员工奋发向上、敬业有为等方面考虑。香港银行实行的薪酬制度包括:基本薪酬、激励薪酬、股权收入、公务消费、福利补贴等,一般说来,以上薪酬均按职务高低决定其薪酬多少。这种薪酬制度集中体现了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有职就有权,有权就应有为,有为就有利。

农发行在现行的工资体制条件下实行薪酬制度还有一些体制性、法律性框架障碍,实施的条件尚未具备。但农发行现行工资制度在现行框架不变的情况,也可以借鉴,香港银行薪酬制度的一些内容,如:基本薪酬、激励薪酬、公务消费、福利补贴等,而且也按岗位、职务高低拉开了一定收入距离。薪酬制度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与国际接轨地推行薪酬制度,农发行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个周密谋划、循序渐进地组织、推进的过程。

体会与思考之五:银行要从善于管理风险中赚钱,构建三个层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界精英、德国西德银行董事何伟霖在一次以《风险环境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为题的讲演中说过两句话:一句话是“银行因承担风险而赚钱”。另一句话是“银行因不能管理风险而亏损”。

在分享香港同行风险管理成果时,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做了不懈的努力,这些努力包括: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全面精确的社会征信系统、诚信坚实的社会专业中介基础、人格化的风险管理环境、完善的制度基础、严密的组织结构、系统的风险规避及转移技术、灵敏的风险反映体系、职责明了的风险控制流程及惩控疏失的问责制度、追求效益最佳化的信贷组合、具有刚性的外部监管约束等。

上述努力套用我国行政语言,就是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到位。这个体系主要有四个环节,并环环紧扣:确认风险-量度风险-控制风险-监督风险。据了解,香港银行已经根据各自实际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由先后成立的风险政策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总监等机构负责该体系的运作。在具体运行上,香港银行都十分重视风险识别、评价工作,并建立自己的风险分类以及详细识别评价体系和标准。如渣打银行把银行风险分为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资金风险、营运风险、业务风险、法规及监管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恒生银行按信贷风险、流动资金风险、市场风险、运作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和评价。二是风险监管到位。香港金融管理局实行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制度,将银行风险分为信贷、市场、利率、流动资金、操作、信誉、法律、策略等八种,制定了风险管理有关指引。三是齐抓共管到位。香港廉政公署会同香港金融管理局、银行公会、银行学会、存款公司公会共同创建了“银行界诚信领导计划工作小组”,制定了《银行界专业道德实务指引》,旨在推动香港银行业的道德操守规范建设,坚决防止贪污舞弊行为。[4]

风险管理是银行生存和发展必须直面的永恒课题。对于农发行风险管理,我们也做了不少探索与大胆尝试:在组织体制上,先后设立了纵向内审、纪检监察机构,2006年初又设大区内审特派办、党风巡视组等机构。至此,农发行条块专门从事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已经建立。在制度建设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在操作机制上,各职能部门分别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操作流程,并引用先进的信息手段、载体给予网络和技术上支持。在经营理念上,以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职业道德操守建设。

应当看到,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其风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商业银行所遭遇的风险之外,政策风险(如职能范围不确定、政策界定不明确、银行性质模糊等)、操作风险(如补贴政策事先不明确、政策审批不到位、业务系统尚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客户经理制存在缺位等)在银行风险总体构成上占相当比重。实践表明,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管理,仅靠农发行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农发行风险管理可谓是任重道远。在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工作有三项:一是积极与当地党政沟通和联系、争取他们对农发行的理解和支持,争取比较宽松的政策条件和环境。二是扎实工作,把各项管理办法、制度落到实处,实现业务经营的制度化、程序化,从源头上防范风险。三是逐步推进风险管理的体制改革,逐步消除业已存在的体制性、政策性、法律。理顺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履行支农职能的各种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全会.香港金融体系及监管[M].香港:香港出版社,2004.

[2] 鲍少明.商业银行结构与内部管理[M].香港:香港出版社,2005.

[3] 叶荣铿.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M].香港:香港出版社,2005.

第5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农业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一、研究背景

自MM理论开始,有关公司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的分析就逐渐成为了公司理财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尽管国内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大多数都是集中于公司自身的微观因素的分析上.实际上,宏观经济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是很大的.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以来,许多企业因为筹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不得不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张维迎也认为,宏观经济因素在企业资本结构分析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目前对宏观经济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尤其是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实证研究较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一直以来国家对农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本文将以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来实证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对其资本结构的选择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背后的经济学原因。

二、模型的构建及理论含义分析

1.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界定

显然,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与其所在行业有很大关系的,本文选择农业类的企业进行研究。由于上市公司能够在公开的年报中搜集数据.但是不同企业上市年限不一样,考虑到年限较短的企业数据不利于统计,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深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交易A股的典型的16家农业上市企业。

必须指出的是,农业企业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现在的农业上市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背农投资现象;二是同时广义的农业包含农林牧鱼各类;三是行业纵向分上中下游,这些都使得农业企业得界定比较困难.本文根据证券之星网站分类作为参考选定。

2.模型参数的选取和分析

(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现有的通行研究方法中,权益负债率或资产负债率常常被作为衡量资本结构的主要指标,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代表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由于我们所获取的上市公司数据都是来自于它们的各年年报,所以本文中的资产负债率都是以年度数据计算的.现在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根据资本结构理论,分离出影响资本结构的指标变量,以此为基础建模进行分析。

(2)解释变量的选取和理论分析

在宏观经济变量中,可作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解释变量的有很多.本文初步选取了通货膨胀率、实际贷款利率、实际经济增长率以及狭义货币中(M1―MO)的实际增长率几个宏观经济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①通货膨胀率。长期以来,通货膨胀始终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持续、稳定的通货膨胀将导致公司的实际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向股东转移.通货膨胀率或者说价格波动率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价格波动提高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价格波动使得公司的销售量、产品价格和成本结构的波动性加大,导致公司收入的波动性加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公司在决定自己合适的资本结构时,企业现金流量与同债券相联系的固定费用的比例大小和稳定性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其次,价格波动在提高公司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丧失税省利益的可能性.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下,当债务融资超过了一定的界限,于债务使用相联系的税省利益就会变得高度的不确定.税省利益的丧失减少了股东从债务融资中获得的好处,股东因而会倾向于降低财务杠杆比率.最后,价格波动使得公司从投资项目中获得的预期现金流量变得不确定,迫使公司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使用更高的折现率,这往往会导致只有很少的项目被采用,企业的成长性因此而受到损害;这对资本结构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

②实际贷款利率。除了通货膨胀率外,实际贷款利率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有两个:一个是股权融资,另一个是债权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可替代性.企业使用哪一种融资方式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获取的难易程度和融资成本的大小.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来说,更多的是考虑融资成本的大小.发行股票的融资成本有多种度量指标,例如股东权益收益率(ROE).而债务融资的成本主要是取决于贷款的利率,尽管考虑债务带来的税省收益也会得出同样结论,因为债务本息的支付在税收之前.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这里的贷款利率指的是实际贷款利率,按照通常的方法,实际贷款利率二名义贷款利率一通货膨胀率.因此可以认为,当实际贷款利率上升时,意味着贷款(债权融资)的成本上升,企业此时会更多地采用股权融资和较低地采用财务杠杆比率.本文以银行三年期贷款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差作为衡量实际贷款利率水平的指标.另外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的调整并不频繁,企业在确定自己的融资成本时通常以目前的利率水平为标准.因此在假定企业的财务政策是在年初决定的条件下,本文选择以上一年末银行基准利率为指标。

③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率。一国GDP的增长率是反映该国整体宏观经济状况的最具概括性的指标.GDP增长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情况.当经济增长率较高时,经济处于高涨、繁荣时期,企业的盈利水平较高且有良好的预期.这时企业会更倾向于债权融资,财务杠杆应较大.相反,当经济增长减缓时,企业盈利的实际水平与预期水平都会降低,债权融资的优势减弱,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方式、财务杠杆相应减小.因此,理论上讲,企业财务杠杆的变化应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成同向关系。

④狭义货币中M1一M0的增长率。按照中国现行的对M1的定义,M1=流通中现金流量(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从M1中扣除掉M0后,剩余的部分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企业的存款.商业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也包括在其中.长期以来,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M1一M0增长速度的快慢都反映了国家货币政策的取向.M1一M0增长较快,则说明国家的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相对容易;M1一M0增长速度放缓则表示国家正在紧缩银根,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因此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会对企业选择融资方式产生作用,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

(3)样本数据的选择和分析

本文研究的重点对象是农业的上市公司,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我们把其所发行股票被“ST”和“PT”以及被摘牌的公司从样本中剔除.二是确定时间跨度.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年度数据,所以即便从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之日算起,到现在也不过10多年时间.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如果把时间区间的起点定得过早,那么由于当时的上司公司很少,样本过小,这样得出的研究结果会缺乏一般性;但如果时间跨度太小,则时间序列数据的量会过小,因而会看不出长期趋势.因此,我们的样本选择时间跨度为1999年到2007年在沪深两市A股市场交易且未被特殊处理过的16家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使用资产负债率行业平均值来度量。

3.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1)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探讨个宏观因素对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为能非常直观和有效的回答我们所要验证的问题。所建立的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1)

其中,

AD表示资产负债率,P表示通货膨胀率,R表示利率,M表示M1-M0的实际增长率,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即经济增长率。参数表示各自参数。 表示误差项。

变量的统计性质如下:

(2)模型结果和检验

采用统计软件根据收集的数据对(1)式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2。

此时可决系数R2=0.884,F=9.533(sig.=0.015),模型解释较好,但是膨胀和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显著性最差,去掉这两个指标,再进行模型估计。

这样可决系数R2=0.834,F=23.92(sig.=0.001),模型显著性极强,利率系数显著性有所提升,但是仍然通不过较高置信度的检验,且显著性与经济增长相比相差极大。因此R指标也可以去掉,再对经济增长指标进行模型估计。

这时,R2=0.834,F=40.312(sig.=0)通过模型显著性检验。经济增长的系数极其显著,常数项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置信度在接近95%,具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可以得到回归模型

三、分析和结论

从上面估计的模型不难看出,在我国农业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中,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增长对其解释性很差,具有较弱的影响能力。但是,经济增长和利率水平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解释性要明显大于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增长。尤其是经济增长,其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解释性又远远大于其他三个指标,几乎可以对资本结构做出全部的解释。这意味着,我国的农业企业在选择资本结构的时候更加关心宏观经济的增长。同时,实际的贷款利率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影响也较大。但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能力却十分有限。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斯,罗德尔伏・威斯特菲尔德,杰弗利・杰富.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王 娟 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2,(8).45~52

[3]洪锡熙 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厦门大学学报,2000,(3).31~32

[4]肖作平 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2,(8).39~44

[5]朱武祥:企业融资行为与资本结构研究的新发展及启示.券市场导报,2002,(8)50~53

第6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管理局地处我省西部嫩江平原,毗邻齐齐哈尔、大庆两大城市隆起带,水利、草原、地热和风能资源富集。按照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管理局“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确定为:建设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打造垦区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一、我局建设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的优势和构想

齐齐哈尔管理局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有着独特的内在优势和内生动力。

从自然条件看。管局处在世界著名的黑土带,查哈阳农场、克山农场、依安农场主要为黑钙土、草甸土,有机质含量在5%以上。各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均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需要,是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从地域优势看。管局及所属11个农(牧)场分别地处齐齐哈尔市及甘南、讷河(市)、克山、富裕、依安、泰来六县区和大庆市林甸、杜蒙自治县两县区。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市场开发,发展城郊农业、观赏农业、采摘农业,发展围城经济、旅游经济和劳务经济。

从资源禀赋看。一是水利资源比较丰富,所属农牧场位于嫩江两岸,有6个农牧场环绕在亚洲最大的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周围,地下水比较充沛;二是草原资源丰富,管理局牧草繁茂,品种齐全,7个牧场发展畜牧业历史悠久;三是林业经济发展空间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和闲田隙地可以发展林业经济;四是耕地资源开发潜力大,有一定的耕地拓展空间,更具有低产田、低效田改造升级的潜力。

基于上述自身发展优势、潜力及发展条件,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好农牧业,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经济实力,形成循环——增值——发展——再循环——再增值——再发展的新的产业链。我们把建设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的内涵确定为:在发展定位上,努力把管理局打造成为垦区绿色发展先行局,垦区中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核心区,垦区对俄、蒙开发开放先导区。在发展战略上,实施东接西延(东接哈大齐工业走廊,西延内蒙、俄罗斯)、三倍放大(资源整合,提高效益)、产业集聚(做大做强十大产业)、占据高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在经济板块上,打造一带(以嫩江两岸为依托,建设高效作物生态种植开发带)、两圈(都市农业旅游圈和高端产品物流圈)、三区(优质绿色农区、生态良种牧区、高效循环半农半牧区)。在经济结构上,打造“三个半壁江山”(水稻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半壁江山、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在发展目标上,努力实现管局增加经济总量,农场增加经济效益,职工增加经济收入。

2012年,是我局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建设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全局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计划实现人均纯收入1.9万元,增长22.34%;粮食总产108.3万吨,增长11.2%;生产总值58.1亿元,增长22.14%,其中:第一产业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4%;第二产业7.8亿元,比上年增长40.91%;第三产业20.5亿元,增长30.38%;企业利润8000万元,增长12.68%。实现水稻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50%、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50%的两个“半壁江山”。

二、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建设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既是对局情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现实选择,也是我局今后一个时期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要重点着力推进七项重点工作。

(一)构建国家安全食品基地

维护国家食品安全,是北大荒为共和国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我们要围绕垦区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这一宏伟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安全健康农业。进一步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认证力度,促进产品认证良性发展。年末实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40万亩,无公害认证面积150万亩、产品20个。完成10个农牧场农产品质量追溯创建单位申报,争取2-3个农场为农业部质量追溯建设单位。

(二)打造高效作物强局

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抓手,构建绿色种植产业体系,建设安全优质高效杂粮基地、安全优质水稻基地和十三片叶安全优质高端稻米基地、高产高效玉米基地和打造安全优质果菜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北大荒花卉繁育中心。全局水稻面积105万亩,玉米面积100万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8万亩,设施农业果菜大棚359栋。 实现粮食总产110万吨,平均亩产580公斤,平均亩效益650元。亩效益超千元面积20万亩,亩效益超万元面积1万亩。

(三)发展绿色健康养殖业

以构建绿色养殖产业体系为目标,坚持“一场一主,一特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奶牛业和畜禽健康养殖业两大产业,把我局建成草业大局,畜牧强局。重点建设绿色草原牧场、巨浪牧场、富裕牧场、查哈阳农场、克山农场、齐齐哈尔种畜场等6个万头奶牛场和良种奶牛基地,发展年存栏50头以上的家庭奶牛养殖场300个,奶牛单产达到7吨以上。发挥我局60多万亩草原和70多万亩林地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健康畜禽养殖,建设12个健康养殖示范带、300个健康养殖示范户。打造依安农场、大山种羊场和红旗种马场北大荒“荒坡羊”种羊品牌。

第7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关键词 农业经济信息化;服务方式;资源共享;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321-01

我国农业经济市场还不是很完善,需要社会各界对农业经济信息化提供关注和支持,农村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能够有效地增强农业市场经济竞争力,增加农业市场经济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现实目标。现就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基本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

1 创新农业经济信息化服务方式

(1)转变和创新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服务方式。要科学有效地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和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服务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来看,经济信息化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各个领域,农民可以根据电视、电话和电脑获取外界信息,电视、电话和电脑的普及使农村电子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和电脑网络信息服务的模式实现信息化服务需求。

(2)建立建设农村综合经济信息化服务中心,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农村经济信息化的服务模式进行宣传,要利用农村经济信息化服务中心平台,提高农村经济信息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1]。

2 建立农业经济信息资源共享策略

(1)制定统一的农业经济信息化标准,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标准的实施,让涉及农业部门经济信息做到共享,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推动农业经济信息化系统、网站、农业经济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涉及到农业经济信息化部门公共数据就能够做到共享和兼容[2]。

(2)加强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让农民能够了解农业最新的经济信息,这样也就改变了现今宏观农业经济信息比较多,而微观农业经济信息比较少的情况,才能够逐渐改变市场性信息比较少、生产性信息比较多、区域性信息比较少而全国性信息比较多的现状。

3 创新农业经济信息化应用系统

创新农业经济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是从农业经济信息市场监督和管理、农业农产品预警、农业科技经济信息化服务着手,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全面的创新[3]。

(1)创新农业经济信息化系统,建立农产品预警的系统,尽快地实现市场需求、农产品生产以及农产品价格动态的检测和跟踪,要避免出现农民辛苦劳作一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因为市场需求过剩,造成积压,而给农业、农民和农产品都造成严重影响的局面;对农产品市场需求量的预测以及农产品未来市场价格的预测,要尽量杜绝农产品跟风的现象。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总是出现农产品跟风现象,农民看见市场上的某样农产品的价格比较高、需求量大、市场销量快、经济效益比较好,就会盲目地跟风种植,结果翌年因为都跟风种植农作物,使得农产品需求过剩,即使价格很低还是无法销售出去,其他农产品却因为供不应求,价格比较高,使得农业市场经济平衡性受到威胁。只有建立科学的农产品预警系统,才能够正确地维护农业经济市场的平衡、稳定和发展,引导农民对农产品统筹管理,合理种植农作物。

(2)加强农业市场监督和管理。对于生产的农产品监督和管理,对于种植农作物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肥料以及一些带有隐患的药物都要做到监督和控制,实现农业全面监督和管理,确保农业经济市场的和谐与健康发展,确保农民能够生产出真正的绿色农产品;一些农民为了农产品有一个好卖相,对农作物使用很多的药物,结果导致虽然农产品的卖相得到改善,但是不健康的药物给食用农产品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健康的生活秩序。因此,对农业市场监督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完善农业科技经济信息化服务水平,让农民自己去了解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动态,全面地了解全国农产品的批发状况。例如如果小麦的产值比较低,就要想办法引进先进的优质麦种,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增加农业市场经济效益。

4 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要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农业建设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促进数字信息的应用。通过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带动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管理,让农业真正实现高经济效益,农民实现高收入水平;政府需要颁布必要的政策,为农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市场环境,还要发动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和支持农业经济信息化服务,逐渐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4]。

5 参考文献

[1] 杨灵侠.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创新之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253-254.

[2] 惠碧仙.关于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5):80-83.

第8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涌现出的问题

1.1 缺乏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在当前的农村里,大多数领导并不了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并对其服务体系也毫无概念,工作重点也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上。以至于有的地方领导把计算机上网就看做是农业信息化,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也就直接导致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

1.2 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全面。由于没有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工作普遍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全、人员不专业、经费短缺等现象。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行业间的信息得不到共享,对农业数据库及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的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没有太对指导作用,离农民想要的信息需求还很远。目前各地的农业信息还主要停留在价格的变化,而对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系统科学的分析和市场预警信息的还不完善。这样一系列的因素,也就增加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难度,并使得其服务农民帮农民增加收入的目标难以实现。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2.1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农业科研管理水平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来决定的。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以及农业科研管理的内涵越来越多,管理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了农业科研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以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2 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并分步实施。根据全社会信息业发展的趋势,利用最先进的技术,高屋建瓴的研究制定出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并提请专家研讨及论证,而后逐步实施下去。

2.3 扩大资金投入,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问题。不言而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启动资金的投入,并为其设立专项资金。可是政府的投入也是有限的,而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政府应该统一规划并引入竞争机制,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商业法则,吸引各类企业及个人的投资。

2.4 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提升信息服务水平。首先要建立起涉农部门及涉农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规范信息标准,统一制度,逐步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同时加强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根据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需求,加强农业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开拓、发掘及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对相关的信息源分析、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用性,保障农业信息网络能够提供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使政府、农户和企业获得充分、有效的农业信息。并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开展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合作,特别是与通信运营企业、广播电视媒体等单位的合作,将在降低农业信息网络的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信息服务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 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健全信息化网络体系。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农村基础传输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的应用这两个方面。要形成有市、县、乡、村,以及与厂家商家都相互联通的网络体系,使得全球化信息可以及时的传到农户家里,农户也能及时的农业信息,从而达到资源整合及共享的目的。

2.6 规范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由于旧有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着缺陷,使得市场需求与农产品的产出之间容易出现不对称的情况,经常会出现农产品生产过剩而滞销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通过规范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及时的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以利于其增加收入。综上所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农业机械化运作过渡到农业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正在不断的给农民带来经济实惠,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第9篇:农业共享经济范文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三农”工作和经济发展全局,扎实推进“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和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依托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实施“特色农业+”战略,以一产带二产促三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连续3年荣获四川省农民增收先进县。

鉴于此,人民论坛组织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大竹县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等相关工作开展实地调研。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等称号,农业资源丰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地处成渝经济区渝广达发展带,区位独特,交通优越,县域内100%的乡镇、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70%的行政村实现联网互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优势。近年来,大竹县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助力精准脱贫,“十二五”时期减贫95724人,贫困人口降至6330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11%。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带动了农民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产业融合,推进了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2015年,大竹县主要经济指标在达州市实现了“四个增速第一、三个总量第一”。

农业产业化 ,打造特色农业的“五+”模式

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也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应有之策。大竹县立足当地资源条件,探索出了特色农业的“五+”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名品名标”,提升农业发展附加值。巩固提升“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等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大竹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以第一产业加快发展,助推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积极借助苎麻产业传统优势,制定并落实相关优惠性政策,在技术创新、金融保障、财政扶持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为进一步扩大糯米和醪糟的带动效应,积极推广杂糯间栽10万亩,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1.1万亩,全县醪糟加工企业达数十家,年综合生产能力10万吨。按照“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坚持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支撑”的思路发展香椿产业,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引导、项目推动、农民参与等方式,加快推动香椿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成片的规模效应和基地效应。

“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发展辐射面。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牵引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以一产带二产加快发展,持续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务农、务工“双重收入”。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扶持力度,2015年,新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5户、共达到16户,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利润8200万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7个、共达到340个。延伸链条深加工,依托“1+3+10”一区多园多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精深加工,充分发挥其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内外市场的功能优势。

“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提升农业发展美誉度。践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以一产促三产加快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围绕寨峰桃花源、清河李花园、石门梨花园等特色产业基地,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桃花节”、“李花节”、“梨花节”等大型乡村旅游活动,推进了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积极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特色休闲产品,吸引竹城和周边消费者到农村采摘瓜果、喂养牲畜,体验农家生活。开展乡村酒店、农家乐评星活动,将星级高的乡村酒店和农家乐优先向游客推荐,引导经营者对其提档升级。积极举办年货节、购物月、土货展、展销会等节会展会,注重在现场展示大竹县特色农产品制作工艺和流程过程,刺激市民消费欲望,扩大销售总量。醪糟、香椿等特色农产品进入世界500强家乐福超市,蔬菜、畜禽等农产品进入北京大学、四川省委党校采购名录。

“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严格按照田区、业区、景区、社区“四区合一”要求,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区建设,以一产带二产促三产,打造农民增收新载体。按照“国家一流、丘区样板”的目标定位,推进“一轴三区六园”为核心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轴即以国道210线为轴心,三区即现代精致农业区、川渝蔬菜产业区、循环农业区;六园即通过西部桃文化博览园、循环农业园、川东农产品加工园、院县合作示范园、现代创意农业园、生态蔬菜园的打造,发展秦王桃、水栀子、蝴蝶兰等主导产业3.85万亩。狠抓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7.03亿元,连续三年推动三轮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同步实施“山水林田路、机电气园房”综合治理和水网、路网、田网、林网“四网” 建设,切实加快新村扶贫步伐。推进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区建设。依托庙坝镇长乐村、寨峰村、五桂村等幸福美丽新村,突出“五乐”主题,即秦王桃采摘乐、渔家养身乐、生态农家乐、就业创业乐、开心农耕乐,加快建设精品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区,逐步形成“秦王桃+果醋深加工+乡村旅游”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特色农业+电商平台”,提升农业发展驱动能。深入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洽谈合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打响“大竹制造”品牌,为农民增收开辟新市场、拓展新空间。一是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统筹有线、无线技术手段,突出因地制宜和均衡发展,推动宽带到乡进村入户,提升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和普及率,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截至目前,全县374个行政村通光缆宽带。在县城区建成美联电子商务集聚区,培育和引进38家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免费入驻。二是强化农村信息人才保障。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计划,推进农村电商发展。2016年整合财政资金100万,计划对回乡大学生、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负责人,乡镇(村社)干部,以及面向企业、网商和农民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三是打造专业农产品电商平台。完善和健全乡村信息服务站点,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商交易服务,促进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共享理念,特色农业助力精准脱贫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大竹县坚持共享理念,将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到推进脱贫攻坚之中。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回归农业生产,从当地农民熟悉的农业生产对象入手,通过产业化探索,发展特色农业,充分调动了贫困人口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脱贫,也让政府、农户、企业、合作社等不同主体共享脱贫红利,探索出了一条共享型产业脱贫道路。

回归农民本业,产业助力增收。依托当地丰富的苎麻、糯稻、香椿资源,大竹县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从农民擅长熟悉的产业入手,通过科技支持和产业规划,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打造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吸收贫困户参与生产、销售等市场化环节,帮助其脱贫增收。以香椿产业为例,通过鼓励各地培育香椿种植大户,扶持发展香椿专业合作社,如石河镇巴山红香椿专业合作社,通过“专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按照3元每斤保底收购,市场价封顶收购农户种植的香椿,群众在香椿种植与产业生产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与脱贫致富的希望,积极投身香椿产业。

探索多元模式,拓展收益渠道。为改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造血”功能不足的状况,大竹县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模式,推广合同订单、保价收购、利益兜底等做法,保障农民利益,并让农民获得二次收益。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四结合”、“三受益”的经营模式尤为引人瞩目:合作社、村组织、农户、科研院所相结合,农户每年均可接受到实用的技术培训;合作社对农户实行保底收购后,经营利润进行二次返利,农民可得总利润的80%,村级组织得6%,合作社得14%。值得一提的是,二郎乡香椿示范基地还积极拓展产业链,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初步形成了“种植、采摘、包装、运输、销售”一条龙,带动了本地餐饮、物流、加工等新业态的发展;以东汉醪糟为龙头的糯稻种植、产品研发、品牌升级等多业态、全方位的糯稻产业也让更多的农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