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宏观经济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风险

第1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 波动 信用风险 影响

重新审视宏观经济波动与信用风险之间关系

重新审视宏观经济波动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还需以以往的宏观经济波动为研究的基础。拉美国家、日本、亚洲等国纷纷经历了一个经济急速增长,资产快速升值、涌入,信用与杠杆化快速扩张,而后外部经济撤出,自身金融体系遭遇严重衰退的宏观经济波动。现在已经有人意识到很多经济体在经济扩张的时候都会为之后的系统性危机留下种子。在经济乐观时,信用风险看起来很小,而此时银行对于前景过于乐观,会更倾向加快资金的流转速度,不稳定因素也会在此时悄然产生,如果金融体系不稳定,那么在经济扩张之后,经济在顶部区间或衰退的时候,这种不稳定就会释放出来,宏观经济将会遭到重创。而商业银行天然具有这种性质,会让经济周期产生更大的振幅,在宏观经济好的时候,信贷质量会很好,而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时候,信贷违约就会显著增加。

根据人们以往对宏观经济的看法,通常都有增长期、繁荣期、下降期、萧条期四个周期,而信用风险在第一阶段事实上非常小,因为增速普遍大于成本及银行的利率,在第二阶段信用风险开始来临,但此时人们会更加疯狂的增加自己的信贷额度,而第三第四阶段就是泡沫的破灭,大量利用泡沫和炒作形成的虚假繁荣相继破灭,给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实体经济最后一击。而由于大量的信贷危机产生的复合效应,拉美国家、日本、亚洲等进入萧条期之后至今无法重现当年的盛况。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信用风险的蔓延,再加上上述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不可控的宏观经济波动中,发展中国家的信用风险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宏观经济波动对于信用风险的影响

拉美国家:上世纪40年代中期,阿根廷经济学家提出发展主义理论,即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中心和。而造成他们不同的原因就是技术进步和应用均衡的原因,中心国家科技进步快,应用普及,国家技术进步慢,应用不普及,一些稍稍先进的技术则要依赖进口,而且只生产中心国家需要材料的廉价部分。中心国家贸易条件优于国家,原材料出口便宜,成熟工业商品进口价格高。拉美国家要摆脱现有处境就要改变当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提出进口替论,把国家战略定位内向的工业发展,发展民族经济,面向国内市场,扶持民族工业,这个政策持续的三十年时间,拉美国家每年的经济增速都达到5%。而在1973年之后,欧美经济停滞,通胀并发,大量资金融入拉美,为保住经济增速,拉美一些国家提出债务发展模式,通过外债来实现国内的现代化,该模式主要内容是借钱来扩大再生产,增加出口,增加收入,然后还债并进行资本输出,上世纪70年代,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都走上了这一模式 。

而后,阿根廷等国家实现了全面私有化,大量的美欧资金一波一波的进入阿根廷,他们廉价收购了阿根廷所有战略行业及廉价出卖的产业,然后推高本地股市,让阿根廷本地投资者疯狂追捧,把并购来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兑现,当他们把财富掠夺的差不多的时候,这些资金带着丰厚利润大规模撤离,导致了阿根廷的金融危机。从其中,我们不难看到宏观经济波动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越大,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就越大。

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实际GDP增长达到5%以上,而个人住房投资和随之而来的家电消费也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新时代。而且,当时的物价水平并没有跟随货币供应量而迅猛的上升,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这点有些像今天的中国,高增长、宽货币、低通胀。但是不能掩饰的是,当时日本的经济爆发引发了西方市场的恐惧,于是通过操纵汇率,使日元进行升值,以此让热钱涌入日本,炒高日本本土房价股价。

而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支撑实体经济,一些投机者失去了投机的热情,土地和股票的价格下降,导致账面资本亏损,由于很多企业和投机者将上升的账面资本考虑在内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融资和投资,从而带来大量的信贷问题,随着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已不可能维持原价。而大幅度衰退的可怕之处在于各种投资标的都存在大量的信贷问题,从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资都有人或公司大量破产,之后产生的恐慌心理使得消费和投资紧缩的加乘效应,不只毁掉泡沫成分也砍伤了实体经济,且由于土地与股市的套牢金额通常极大,一般都超过一个人一生才能积累的财富,导致许多家庭发生悲剧,而多数的高价买房的一般家庭则成为背债者,对以后长达一代人的日本社会消费萎缩经济不振种下了因子。

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每年的增速平均达到了8%以上,而近年来,人民币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实现更集中的货币政策,也表达了政府已经关注到了信用风险。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风险形式我有以下看法,国有银行主导的政府债和国企债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逾期风险。我国的银行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级,而其中大量的本应该是次级可疑甚至是损失级的贷款被分为正常和关注中,银行这么做毫无疑问会让账面的信息更好看,但是其中借给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很难在预期时间还上。于是银行就会把债务整体出售给信托公司,然后由信托公司把债务分割为理财产品在银行等地销售,而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信托类的理财产品通常周期很短,并且很多都是非保本类型的,而信托公司的资产是持有一些银行的股份等标的,有些信托公司会把手中某些股份作为质押标的质押多次,而信托类理财产品也沦为地方债务和地方融资平台,也就是我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所说的理财产品就是庞氏骗局。

另一方面:按揭房贷也在国内占据了很大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房地产市场一直实行放松的经济政策,长时间的政策惯性助长了房地产投机商的高回报预期,致使房价一张再涨,而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假按揭造成了银行的不良资产,而早期的宽松制度更让一些投机客用一套房子的贷款再买一套以此来推及更多房源来推高房价,而这种由于信贷扩张所推动的畸形房价上涨也在近年来问题凸显,去年各地政府分别限制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就是政府的应对之策,而在房价上升时这种高杠杆比例的信贷暂时不会有问题,但房价一旦停止上行,就会由于高利息等产生更多的信贷违约问题,信用风险凸显,会对整个宏观经济造成大的冲击。

2014年3月4日是中国债券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ST超日当晚公告称,公司因资金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债券的到期利息,中国债券市场首次实质性违约宣告诞生。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代表着我国债市的刚性兑付就此终结,政府不再兜底,其中的信用风险会得到释放,而信托募集量将会下降,导致民企债券价格下降,这会进一步地增加企业债券的兑付风险。很多人对我国的债务有一种乐观的估计,而这种乐观的估计是建立在虚幻的资产价格基础之上的,如果资产价格发生下挫,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则必然导致系统性风险。2014年2月,我国罕见的出现了贸易逆差,这预示着更多的出口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而其中的债务风险将会逐步得到释放。国企与地方政府债务则由于2014年国内部分城市将会面临的土地价格下降而出现兑付风险。2014年,美国政府会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其下一步必然是更加紧缩的货币政策,例如加息,一旦加息资金会加速回流美国,国内债务成本上升,企业个人实际债务上升,消费者不敢消费,进一步增加经济困境,这会引发更大的宏观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整体信用风险的因素

(一) 政府宏观调控因素

为减少在宏观经济波动中整体市场经济受到的打击,国家会基于自身的国情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与此同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信用风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是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是与宏观经济波动相辅相成的,并且随着宏观经济发展不断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大幅度调整对于信用风险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和挑战。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决策,如若在根源上就不合理,那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银行处于一个不可知的经济环境中,任何风险值都在上升,信用风险也不例外。宏观经济波动带动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波动,同时,不理性的政府宏观调控会加剧信用风险。

(二) 主体因素

宏观经济波动会影响信用风险的主体因素在于商业银行应对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波动做出的信贷政策不同,它体现出一种亲周期的态势,带来的后果是信用风险增加,并容易陷入信贷紧缩时不良贷款增长的窘境中。如若商业银行没有掌握住整体的宏观经济波动的规律,就很难制定出正确的信贷政策,同时也很难调整资质较好的放贷对象,这些不确定性已经增加了信用风险。在经济过热时期,实际上增加了风险的指数,相比较下,经济紧缩时期,受宏观经济波动较大影响的周期性行业的信用风险剧增,又由于部分的中小企业的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使得银行层面的信用风险暴露出很多问题,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整体的信用风险提升。

(三)客体因素

宏观经济波动会影响信用风险的客体因素在于借款人在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波动下偿还能力与借款数量的不平衡,如在经济上行的周期内,随着经济的上行信用风险呈现逐渐增大的态势,而一旦宏观经济停滞上行或有所减缓,那么由于借款者对于之后宏观经济盲目乐观所造成的大量信用风险堆积就会成为压垮借款者的稻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且借款者们普遍存在互相担保的情况,如果有一部分借款者违约,那么就会对整个信用风险体系产生"蝴蝶效应"般的系统性风险。

研究总结

(一)不同经济阶段违约距离或违约概率不同

通过实证性的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随之变动,并且总的来说违约距离表现出一种继续拉大的态势,这表明信用风险存在着持续下降的可能。而此种现象与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在大体上保持了一致。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首先从违约距离与它相关的关系进行分析。因为GDP 对宏观经济与违约距离的关系有重要影响,所以对其分析:信用风险与GDP总量呈现出负相关,也就是说违约距离与其存在正相关;信用风险与GDP增长速度呈现出负相关,进一步解释说违约距离与其呈现负相关。

(二)不同信用等级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同

实证研究表明,不同信用等级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同。信用等级越高,对宏观经济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 与此同时,不同信用等级的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依据上文对于宏观经济波动与信用风险之间关系的分析,又深入探析了宏观经济波动下影响信用风险的各个因素,从宏观角度入手得出在日益波动的宏观经济下,要掌握好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国家经济的大方向是与宏观经济波动相匹配的,反之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对信用风险造成巨大危害,从而需重视国家的政府宏观调控;再者,影响信用风险的主体和客体因素也应引起注意,调节好之间的关系,加强防范信用风险的意识和措施。

参考文献:

1.贾文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研究[J].浙江金融,2007(7)

2.李悦.经济周期对信用风险的影响[J].浙江金融,2006(8)

3.王欣昱,张浩博.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信用变化比的相关性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3 年第 1 期

4.窦玉进.陈国华.宏观经济波动对信用风险的影响[J].当代经济,2009年12月(下)

第2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不确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现有不足;改进建议

一、前言

在宏观经济不确定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管理工作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其中,信贷风险逐渐增大是银行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信贷风险可对商业银行构成巨大威胁,但同时其又是此类银行经营、发展中难以消除的风险因素,所以,加强防范信贷风险其实是现阶段商业银行管理中必须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

二、宏观经济不确定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增大的关联

在经济平稳增长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投资者往往会通过借贷来追加投资,同时,消费者也可能会通过借贷来满足消费需求。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想尽可能的满足日渐旺盛的信贷需求,其就必须不断扩大信贷规模。这个过程中,出于吸引借贷者、提高业务开展效率的考虑,商业银行普遍会主动的化简审查程序。此种做法会降低贷款发放门槛,进而导致市场走向预测失准,最终造成信贷风险偏高。除了借贷行为之外,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或经济泡沫、虚拟经济等现象也可能会导致信贷风险增大。

三、宏观经济不确定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一)现有不足

虽然现阶段商业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的威胁性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采取了很多的方法进行防范,但是,很多银行的防范都并未取得理想效果,信贷风险依旧高居不下。此种现象说明,现有防范机制的有效性还比较低。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不足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管理方式较为陈旧。在商业银行中,对信贷风险进行防范是行长的责任,但却不是行长的唯一责任,这就使得行长很容易顾此失彼,再加上缺乏有效监督及能够制衡行长权力的机构,行长对于信贷风险实施的管理实际上是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上展开的。此外,风险滞后于信贷业务、管理考核周期短等情况也会给管理者开展工作带去一定的干扰。其次,管理过于粗放。此项问题的产生与计划经济有着一定的关系,主要是管理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导致的,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增速高、发达地区信贷压力大。最后,预警机制有效性低。风险预警决定着商业银行能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关系到风险的波及范围,对风险管控成效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现阶段,由于预警机制有效性低,商业银行普遍尚未实现有效的事前防范,事后补救仍然是主要手段,管理处于被动局面。

(二)改进建议

1、强化内控此项措施主要针对的是现行管理方式陈旧的问题,方法为:分解信贷业务,确保各环节由不同人员负责,以免个人或部门单独操控信贷业务的现象。此种做法的实质是将信贷业务分为多个运作系统,利用各系统间的制约关系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商业银行有必要特别强调“同层系统制衡”,并以资金运用环节为依据进行业务分解与部门设立,以便通过横向制约来实现审计贷款与发放贷款的分离。在此种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制约,单个部门或个人大权独揽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因此,上述措施也可以视为是对贷款权力的分解,对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意义重大。2、实行审批授信制此项措施针对的是管理粗放问题,实施方法为:以总行垂直管理为基础,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各级分支机构有差异的授信权限。在具体实践中,银行应以企业类型与业务品种为依据给予有差异的信誉度。此种方法属于事中控制手段,作用体现为自我制约与自我调控,除了能够有效减轻管理粗放带来的问题之外,还可以起到激发基层分行积极性的作用,有助于基层分行主动进行风险防范。结合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机制来讲,上述做法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防控要求,又与银行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相适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宏观经济不确定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大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鉴于此种联系不可消除,银行在发展中有必要积极应对风险增大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华.经济下行期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对策[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4,(07):19-22

[2]马文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之防范[N].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2,(06):14-16

第3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银行信用风险

 

美国经济一向都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但是自去年九月至今,以次级房贷为诱因,美国经济发生了大幅波动,由此造成了严重后果。实体经济的恶化必将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不利影响。回顾历史,1929年10月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韩国等都在经历了一个经济快速增长、资产价格快速上扬和信用快速扩张的阶段之后,金融体系却遭遇了一场全面危机。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周期的循环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极其巨大的影响。对于经济可能发生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吸取各国之经验教训,提前做好准备,控制信用风险,防患于未然。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机制以及各个相关因素进行传递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大小。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等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下面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选择

在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选取不良贷款率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来反映我国历年的信用风险状况。由于众多影响因素不可量化以及某些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本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从信用风险、宏观经济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考虑选取了7个指标。统计年份从1993-2007年,由于我国银行业起步比较晚,因此数据有限。具体如下:

(1)信用风险通过不良贷款率(Y)来反映:其反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沉淀情况。

(2)GDP增长率(X1):反映我国经济总体波动情况。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X2):反映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的变化情况,从一方面反映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4)进出口总额增长率(X3):对外贸易活动规模变化情况,从一方面反映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5)通货膨胀率(X4):从一方面反映原材价格变化情况。

(6)M2增长率(X5):反映每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

(7)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X6):反映我国企业总体盈利变化情况。

注:本文的相关指标数据都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金融年鉴》并加以整

理所得,部分来自施华强(2005)《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

根据所选的指标,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由实际观测值构成,为参数向量,为随机误差向量。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需要说明的是: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总是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同向变化;由于我国体制的关系,我国政府总是在经济向好时控制货币投放量,而在经济出现向下的趋势时加大货币投放量。且不良贷款率通常是滞后与经济变化的。因此,本文假设:

H1: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3: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4:通货膨胀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5:MZ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

H6: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三)多元回归及实证分析

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在经过对方程一系列的检验之后,本文得到如下模型结果:

通过t检验发现:除X3(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以外其余解释变量均通过了置信度5%的t检验,说明除了假设H3(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不支持外,其余假设都得到了支持。本文对历年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的结果得出:

(1)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1成立,GDP增长率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在我国总体经济情况较好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比较小;而当经济运行情况不良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即经济稳步增长时,随着信贷不断增加,风险在不断积累,至经济增长放缓时,风险逐渐释放。我国商业银行应防范在“好”的经济环境下的风险积累,降低贷款集中度,控制风险。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2成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高,说明企业投资意愿较强,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这一时期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反之,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低时,说明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扩大再生产,或者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可能恶化或者仅仅能维持当前水平,此一时期的不良贷款率可能出现上升趋势。

(3) 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没有显影响,假设H3不成立。当对两者单独分析时,两者呈现出负相关。但是综合各指标进行分析时,没有进入最后的回归方程。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一变量可能主要通过其它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间接影响,直接的正向影响很小。我国贷款主要流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行业,导致国际经济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不大影响。

(4)通货膨胀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4成立,明通货膨胀率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在通胀率高的时候,银行信用风险比较低。不良贷款率对过去的违约事件进行统计。当政府对通货膨胀率开始重视,并进行有效的调控时,通胀率趋势开始向下,而总体经济发展速度趋缓,违约概率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密切注意通胀率变化,一旦发现通胀率有异常变化,商业银行就应进行适当的信贷政策调整。

(5)M2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假设H5成立。当银行的索取权受损的时候,银行就会有更大的投机冲动。由于这种效应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变得更加强烈,银行的风险程度将会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出现。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经济增长放缓,违约率增加的同时,制订更加严格的信贷政策,以减少损失的发生。另一种可能是,由于我国的货币投放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当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出于维持经济稳定的考虑,采用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投放,来刺激经济。

(6)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6成立,表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时,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所以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当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利润下降时,其偿债能力随之下降。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993年至2007年数据的分析表明,在这15年间,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当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往往伴随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下降;当经济速度缓慢时,信用风险也往往有所增加,即存在一种亲周期性。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我国商业银行参考:

1.建立健全全社会范围内的征信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早建立健全包括受信企业的历史信用数据、项目效益、贷款用途及还款意愿在内的一系列数据,以便借鉴过去的经验,将受信企业借款后一个阶段的经济波动影响完全考虑进去,降低贷款信用风险。2.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制定更加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不能随着经济的波动而盲目的放松或执行更加严格的信贷标准。3.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的研究。密切关注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的指标,特别是那些能够提前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指标,将会对商业银行下一步的信贷政策提供指引。4.进一步完善风险量化管理。商业银行要将宏观经济波动因素考虑进去,最终要落实到风险度量上去,使风险控制做到量化和动态化。5.加快金融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单调,造成起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极大,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探索出适应我国情况的新产品、新工具,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的波动。必须注意的是,在信贷衍生品开发运用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施华强,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J],2005

第4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关键词】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 违约风险 宏观经济

引言:在信用环境较为宽松的情况下,信用等级较低的人也能通过贷款买房。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一些借款人就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继而引发债务危机。所以,宏观经济因素显然会对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的违约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面对国内房地产过热的现象时,相关部门有必要从宏观经济角度对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风险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相关理论阐述

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曾经出现数千家银行因无法收回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而倒闭的现象。所以,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被视作是高风险资产。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很多学者针对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风险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对加利福尼亚在1992到1995年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学者Wilson提出了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的损失函数,并将房价变化当做是影响违约率的主要因素。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利率与房产价值也被Kau等学者证实为影响贷款违约率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就是在利率波动性增大的情况下,住房价格的波动性会随之增加。而这样一来,借款人的逾期率也会随之上升,但借款人的提前偿付概率则会下降[1]。所以,利率的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使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的违约风险增加。就拿美国来讲,在1972年到1981年期间,美国住房抵押款贷款利率从7.76%上升到了14.39%。而在这期间,储蓄和贷款协会的贷款违约率却从0.57%上升到了4.48%。此外,除了受到贷款利率的影响,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的违约风险还会受到贷款特征、贷款机制比、贷款规模和区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相较于利率,其他因素的影响显然较小。

二、分析模型的建立

对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风险将受到市场利率水平、房屋价格水平、经济周期和住房市场供需变化等多个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变量不仅是时间变量,还是借款人无法左右的变量。所以,所有借款人都将受到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也同样会受到影响。为了对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风险展开宏观经济分析,可以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率设定为被解释变量,并将对其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设设定解释变量,以便进行分析模型的建立。而根据国内的情况,可以将个人收入增长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失业率和国家相关政策当做是解释变量[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房价高低也将对违约率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的情况下,房价从至高点回落的过程中,违约率就会上升。然而,由于房价对违约率的影响相对滞后,而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可以暂时不考虑该因素。

在模型建立完成后,可以根据相关理论进行假设的提出。一方面,在利率增加的情况下,借款人购房成本将提高,每月偿债负担也会增加,所以违约率将增加。因此,可以假设利率的提升将导致违约率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长,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将增强,违约率则可能下降。而反过来,借款人一旦失业,收入则会大幅降低,继而容易出现违约。因此,可以假设收入增长率越高,违约率就越低。同时,借款人的失业率越高,违约率则越高[3]。此外,在监管机构出台政策进行严格的房贷标准的实行时,信用等级低的借款人则会被拒绝,继而使违约率有所降低。因此,可以假设政府出台严格贷款政策的情况下,违约率将下降。

三、实证结果分析

在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国内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对2004年到2008年之间的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风险展开宏观经济分析。首先,利率水平对违约率的影响有着显著的效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信息可知,近年来国内的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利率得到了增加,违约率则得到了降低,出现了与假设相反的结果。而这是因为,中国人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倾向于在还款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提前还款。其次,近几年来,根据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得知,国内收入增长率和失业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也难以证实其对违约率的影响。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内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虽然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普通居民收入增长率没有明显变化[4]。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失业率的统计口径不同,统计出的失业率无法完全反映出真实情况。再者,在2006年,国家出台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超过30%的政策。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良房贷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继而证实了有关政策与违约率关系的假设。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在我国,利率水平提升不会增加借款人的违约风险,而国家的严格房贷政策的执行,则可以有效降低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的违约率。

结论:总而言之,从宏观经济角度对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风险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宏观因素对违约率的影响,继而为政府出台宏观调控措施提供一定的指导。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想要进行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率的降低,政府首先可以通过提升利率水平来督促借款人提前还款。此外,政府还可以进行严格且可行的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管理政策的出台,以便进行银行放贷行为的规范,继而降低银行的贷款违约风险,并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云.浅谈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风险的防范――以西双版纳为例[J].时代金融,2014,35(01).

[2]谢芳.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款贷款违约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0.

第5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关键词】始丰溪生态治理 背景 基础 途径

一、始丰溪生态治理的宏观背景

生态治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对经济与环境协凋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与环境关系演替过程是以人类需求为动力的。人类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维持人类种群繁衍的原始需求阶段和物质享受与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阶段。

始丰溪生态治理,是指在始丰溪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始丰溪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始丰溪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对始丰溪实施生态治理,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我县生态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一项普惠的民生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始丰溪生态治理的现实基础

(一)有利条件

1、河道基本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历届政府和沿溪广大群众长期以来的综合治理,始丰溪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为始丰溪生态治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2、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通过持续推进清水河道建设、“绿色河渠”工程和“五水共治”等活动,始丰溪河道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3、河道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根据《关于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2013年1-11月水质情况的通报》评价,我县始丰溪交接断面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

4、干部群众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自2003年我县开始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来,经过连续10余年的生态环保宣传和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得到了增强,为始丰溪生态治理夯实了思想基础。

(二)不利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受损。上游河段(新104大桥~规划云锦大桥)无序采砂,采砂后随意堆放弃料,使河流原本自然的平面形态、河床及岸坡的自然形态均发生较大改变,生物栖息地多样性遭遇破坏,河流水质变混;且由于无序采砂,岸滩、河床变得极不稳定,一遇洪水,岸滩、河床的泥砂及采砂后的弃料就会冲向下游、淤塞下游河道,剥蚀与覆盖下游岸坡植被及河道内的水生植物。

2、基础设施薄弱。上游河段(新104大桥~规划云锦大桥),堤防标准较低,特别是堤脚防冲、高滩岸坡均为原生态岸坡,无防护措施,河岸防侵蚀稳定性差。

3、防洪设施不科学。下游河段(玉湖街至始丰二桥段)北岸,现状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直立式浆砌块石防洪坝,高陡的防洪坝阻断了河流与堤岸的水、气、士的沟通,破坏了陆生、湿生、水生生物原本多元化的栖息地环境,进而降低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河流水体质量;6米多高的直立坝外观呆板、线条笔直生硬,水流顺直无变化,不利于水体中氧气渗入,影响水生物生存环境。

4、河道生态功能退化。下游河段(玉湖街至始丰二桥段),河床高程变化小,受始丰三桥下游拦水堰坝影响,该段河床常年处于水下,原河道内的自然沙洲、滩地、湿地消失,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缺乏,河面上原本种类很多的鸟类基本消失。

三、始丰溪生态治理的遵循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始丰溪河道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亲水活动的安全。

(二)协调性原则

要体现周边区域发展特点,注重沿线整体风貌相协调,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三)自然性原则

要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地土种为主,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四)经济性原则

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地制宜,节能高效,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尽可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养护费用,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始丰溪生态治理的途径探索

(一)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

应描绘出总体目标,勾勒出治理后的河道所到达到的预期效果。例如,根据整体推进,分段治理的要求,县政府已经确定了始丰溪生态治理一期工程的目标,计划投资4.77亿元,优先对始丰溪新104国道至始丰二桥的河段实行生态治理。本工程综合治理河段全长2890m,建设50年一遇防洪堤5540m,护岸6840m。始丰溪干流堤距480m~712m(平均堤距590m),南北护岸之间宽度108m~472m(平均宽度290 m),河床底高程主要为50.3m~45.6m。根据工程总体布局,河道断面在满足规划过水断面面积和蓄水面积基础上,考虑河道水质净化、亲水性和投资造价等因素,河道断面主要选用梯形复式断面型式。布置护坡绿化带及陆域景观带,适度营造生态景观空间,构筑人―水―景三者和谐统一的城市滨溪景观。

(二)明确河道治理的主体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核心主体的作用,明确政府的责任,例如:确定治理目标,编制总体规划,制定管护制度,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社会力量等。其次,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把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相关权利和义务的个体、组织和机构都动员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

(三)确保河道安全性

河道的安全性是保障其生态系统健康和正常功能的基本前提。河道的安全主要包括河道物理结构上的稳定,对洪涝灾害的正常回应以及提供水源、容纳污染和维持生态等的安全。

1、物理结构稳定。生态河道建设应满足岸坡稳定的要求,岸坡的不稳定性因素主要有:由于岸坡面逐步冲刷引起的不稳定;由于表层土滑动破坏引起的不稳定;由于深层滑动引起的不稳定。对影响岸坡稳定的水力参数和土工技术参数进行研究,以实现对护岸的稳定性设计。

2、防洪排涝安全。河道系统具有调节洪涝灾害的功能,在洪涝季节可以纳洪、行洪、排水和输沙,调节水文过程,从而减缓水的流速,削减洪峰,缓解洪水向陆地的袭击。生态河道构建中应保障防洪排涝的安全性,任何构建措施都应以不影响防洪排涝为原则。

3、还河流以空间。第一、采用与始丰二桥下游段渠化式河道断面完全不同的断面方式,即将50年一遇南北防洪堤之间的堤线距离拉大至500~700m,河道断面多层次的复式断面形态,洪水期允许滩地被淹没,利用高低滩地过流,调洪削峰,平时常水位时期则把高滩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环境加以利用;第二、河道拓宽:对始丰二桥上游的规划设有溢流口的始丰溪南岸水南老堤,采取适当拓宽河道宽度以调蓄洪水,来平衡因取消修建蓄水活动堰坝和取消设置150m溢流口带来的防洪排涝不利影响,确保始丰新城的防洪排涝安全。

(四)创新河道治理模式

始丰溪生态治理的目的是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要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必须创新河道治理模式。

1、河流平面形态自然化。岸线自然蜿蜒、河槽宽度有宽有窄,特别是上游河段,河流主槽基本沿现状走向,不作裁弯取直处理,对于已建直立防洪坝的河段,拟在堤脚前高滩地辟出一块亲水平台或景观坡地,以尽量维持河流原本自然的蜿蜒性形态,创造丰富多彩的水边环境,保持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2、河床型式多样化。河床中有浅滩、有沙洲、有深潭,不再按以前河道治理工程那样疏挖至统一高程处理,以创造时快时慢,时动时静的丰富的水流形态,其中:对于上游河段,以保护性为主,自然形成跌水、深潭,营造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维护河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借助自然净化水体;对于人工挖砂弃料堆积而成的沙洲、浅滩,原则上进行挖除处理,以免洪水期下冲淤塞下游河道;对于下游完全丧失沙洲的河段,拟保护性修建几座生态滩林,以营造多样的水生生物、鸟类栖息地,位置拟选择在始丰二桥上游水南老堤范围。

3、护岸与护坡结构生态化。岸坡防护采用新型先进的生态结构、并配以适宜的生物措施,充分利用河道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吸附、分解、代谢等功能,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实现河道的生态自我修复,并尽量采用当地材料(沙卵石等)、当地植物。本工程两岸的植物护岸、护坡不同于城市公园绿化,它除了绿化功能外,更要求具有耐旱、耐湿、耐瘠薄,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等水土保持功能,拟根据不同水位,将河岸带分为干燥区、偶然的洪泛区、潮湿区、水位变动区和淹没区等几个区域,在不同区域选取合适的植物种类。

第6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不确定;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改革开放开创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新局面,为国内的市场注入活力,促使我国经济总量飞速增加,各个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确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对此,本文以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为代表,探讨商业银行在当下环境中遭受的信贷风险,并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策略。

一、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1.银行危机引发信贷风险

信贷业务赚取的利润是商业银行经济效益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为获取丰厚的利润,必然会采取很多错事,然而正是由于银行为了扩大经济效益,容易产生自身运营风险,随之导致信贷风险的产生。信贷风险已经成为新时期商业银行遭遇的最主要的风险类型,信贷风险的产生受银行危机自身影响而出现,许多商业银行在面临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会擅自推行不正当的信贷业务,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频频上涨,为商业银行自身带来严重的信贷风险。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许多外国银行涌入国内市场,使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越发变幻莫测,对此商业银行急需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提升自身运行的科学性、稳定性,防范由银行危机引发的信贷风险。

2.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

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大环境,使得商业银行更容易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何为不确定性风险,有学者表明这是一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实际上风险本身就具备不确定性特点,这是经济学上固有的概念。随着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遭遇了许多由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金融风险,这就给商业银行的运营提供了借鉴。以信息不对称因素为例,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金融领域中都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信息不对称,我国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遭受信息不对称因素引发的信贷风险。尽管政府以及银行自身都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依然会导致信贷风险的产生。

二、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下防范行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策略

1.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机制的完善

商业银行危机会引发信贷业务风险,对此必须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以完善的制度指导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银行危机是引起信贷风险的内部原因,尤其是在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起着巨大的监督作用,如果商业银行自身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指挥银行信贷业务避开诸多信贷风险,反之,如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就会在大环境影响下率先遭受信贷危机,引发信贷风险。要想完善银行内部信贷控制制度,可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例如建立分级审批模式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强调每一层级都需要对自己审批阶段出现的问题负责,明确岗位责任制,确立“谁出错谁负责”制度。还可以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信贷风险电子化控制制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实现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合作与沟通,采取电子化信贷风险管理措施,避免“人为风险”、“道德风险”。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内部应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包括审核体系、稽核体系以及检查体系,对内部信贷业务执行的监督要达到“滴水不漏”。这样才能做好未雨绸缪,防范风险于未然。

2.加强对现阶段信贷风险的分析

宏观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将商业银行带入了一个新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突出表现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信贷业务,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抢夺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这在无形之中给予商业银行较大的压力,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扩大信贷业务,采取扩大放贷规模和放宽信贷政策的方式吸引客户。短期中,商业银行以其高信用等级赢得了大批量的信贷客户,然而从长远角度分析,这种降低贷款门槛的方式最终会引发企业乱贷款现象的产生,继而引起通货膨胀。现阶段,政府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会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问题,因此政府实施了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2015年、2016年,政府通过增加利率的方式降低企业投资需求,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其无论在何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当前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商业银行的依赖性依然要大于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平台。对此,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自身的特点,统筹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下的经济运行动态,掌控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新方向,根据市场经济动态调整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阶段市场经济运行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分析信贷风险时,不仅要注重国内经济环境、政策的变化,还要注重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避免不确定性因素给信贷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三、结论

宏观经济不确定环境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着诸多因素引发的信贷风险,对此商业银行要完善内部信贷控制机制,加强对信贷风险的分析,全力避开不确定性风险,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环境,健康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不确定宏观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2):50-53.

[2]林皓雪.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6.

第7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周期信贷信用风险密切。做好这方面的监管和控制能提高对信用风险的防御能力。

关键词:房地产信贷信用风险; 宏观经济因素;周期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经济学范畴,信用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一样历史悠久,它是货币发展到支付手段职能产生的,在商品赊销过程中,信用便产生了。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具有隐蔽性、周期性、信用期限较长、传递性与综合性的特点[1]。

齐雅坤(2009)利用CPV模型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了度量研究,运用多个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度量。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度量结果显示,宏观经济指标可以对违约率有着良好的拟合。从经济活动分析的角度出发来说,即宏观经济对违约率存在重要的影响[2]。易佳欣(2007)选取了综合领先指标、国房景气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三个宏观经济指标,统计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这些指标与房贷违约率有较高关联[3]。本文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和探讨。

2宏观经济因素

房地产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紧密相连,房地产的发展与一个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情况、国民收入、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关系密切。这些宏观因素最终体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也反映和形成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的反复循环中,影响着房地产的信贷[4]。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时期,国家的宏观调控深入影响着国民经济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我国房地产改革时间不长,从萌芽状态到快速发展为国家支柱产业,存在着很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也决定着国家对其调控的重要性。我国房地产受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5]。

图1是四川省房地产固定投资增加率与四川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率趋势图。

图1四川省房地产固定投资增加率与四川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率趋势图

从图1中大致看出,四川省房地产固定投资增加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房地产变动幅度更大。变动幅度过大可能与人们在经济增长时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扩大房地产投资,从而扩大信贷,这其中与实际需要水平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所以产生潜在的信用风险。当经济下降时,人们又对于经济形式过于恐慌,因此大量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房地产利润减少,资金出现困难。,从上图看初,当经济下降时,房地产的投资下降幅度是非常大的。在这个时候由于前期的过分乐观的盲目投资,扩张信贷,现在又恐慌的大量减少,这个收缩的过程必然会产生信用风险[6]。

2房地产经济周期因素

房地产周期作为宏观经济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周期在房地产业经济运行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形态。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四川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指示指标。时间数列{ Yt } 可分解为四个要素, 即长期趋势因子( Tt ) 、季节波动因子(St ) 、周期波动因子(Ct ) 和随机波动因子( It ) 。经过Eviews软件分析得出长期趋势拟合方程为3.921+0.29*t。周期波动曲线如图7

图2四川省房地产周期波动曲线

从图形可以看出,四川房地产市场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7至1991年,为四川房地产的起步时期,在急速达到顶峰后由于通货膨胀,国家的宏观政策等因素衰退下来。第二个阶段为1991至1997年,1994年达到顶峰后,在1996出现一个小波折,最后衰退下来。第三个阶段为1998年至2004年,于2003年左右达到顶峰,第四个阶段为2004年至今,可以看出,四川房地产周期基本上为5-6年一个周期[7][8]。

在经济周期中,在经济复苏阶段,在经济周期中的扩张阶段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房地产价格水平的上升,借款人收入的增加以及乐观的情绪和对未来的良好预期房地产抵押贷款中的借款人的现实风险水平会有下降的态势,但是由于房价不可能一直上涨,经济形式不可能一直扩张,所以,但不断攀升的房价积累着潜在的风险。在繁荣阶段,当繁荣发展到顶峰,存在一个转折,房价开始下跌,人们对未来预期开始变得悲观,这种悲观的气氛不断扩散和蔓延很快便会传导到整个社会从而引起经济的迅速收缩使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向不利的方向变化,潜在风险开始凸显,转化为现实风险。在衰退阶段,房价的不断下降与预期的悲观,人们收入减少,房地产企业破产增加。在这个阶段,房地产信用风险是处于上升态势的。风险的爆发以及深一步的发展,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宏观经济体系都可能受到沉重打击甚至崩盘,在这些过程中房地产贷款风险都在金融风险体系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个阶段银行容易由于恐慌出现信用收缩,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在萧条阶段,潜在的房地产信用风险随着房地产抵押贷款规模的收缩和房地产价格的下降,相当部分风险的释放,信用风险是呈下降趋势的。在经历萧条的转折点后,房地产经济进入下一轮的复苏。在随着房地产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影响着信贷风险。

3结论

本文从宏观经济因素与房地产经济周期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房地产发展进而影响信贷信用风险的因素,经过分析,得出了这两个因素与房地产信贷信用风险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1]杜航.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齐雅坤.基于CPV模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

[3]]易家欣.房地产信贷信用风险的度量与预测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

[4]陈东.我国住房信贷信用风险的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

[5]刘明彦 房地产政策、房价走势与银行对策[J]金融市场,2008(3):89-90

[6]维亚胡鹏.四川省房地产投资周期波动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3(2):156-157

[7]韩宏涛.经济周期波动中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2.

[8]张婷,嵇玲竹.房地产价格和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关系研究[J].财经市场,2009(4):63-64

第8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关键词:信贷配给 宏观经济 波动与影响

所谓信贷配给,指的是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推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非利率的贷款条件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借款者的特性,如经营规模、财务结构、过去的信用记录等。二是银行对借款者就借款活动所做的特比而要求,如回存要求、担保或抵押条件、贷款期限长短等。第三类属于其他因素,如:企业与银行和银行个别职员的关系、借款者的身份、接待员的个人好恶、回扣的有无和多少等。这些非利率贷款条件是利率管制环境下银行解决超额资金需求的常用手段。在信用分配的标准中,一些标准有助于银行减少信贷风险,如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规模、贷款期限等,但也有许多因素不但有悖于资源配置原则,而且还会助长银行这一垄断行业的不正之风,例如补偿余额、所要回扣,以借款者身份为标准,全带之风等等。这些标准的存在,一方面变相提高了银行的有效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则为银行及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寻租、腐败创造了条件。换言之,利率管制所导致的信贷配给的存在,除了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之外,还会产生败坏银行甚至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信贷配给行为一般容易发生在企业在融资中向银行贷款的过程中,企业通过自身的信息优势而通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方式,损害因为信息获得不对称的商业银行利益达到的增进自身利益。(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实现会对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在这样的催化作用之下,最终影响宏观经济波动。

一、信贷配给作用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原理

一旦宏观经济发生有变化,将会引起商业银行成本发生变化,而作为商业银行也会在自己企业利益需求的驱使下,进而调整自己的信贷配给行为,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第一,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化所引起的变动。当宏观经济处于衰退期,那么商业银行也因此会面临着贷款风险上升的问题。因为商业银行在前期的预期利润是它们本金获得的重要途径,而这一变动会极大的影响银行资本金的获得。继而造成的连带性后果是银行的支付能力不足以解决其本身所具有的这种风险性,严重的会使商业银行自身走向破产,扰乱经融秩序稳定。而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期,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贷款风险也自然下降,银行的资本充足,挤兑情况发生概率下降。

第二,商业银行的贷款环境变化。宏观经济进入到衰退期后,除了上述所说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贷款协议违约率上升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融资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很多的企业向银行贷款不再是为了扩大投资需要,而是为了生存,这种不对称性大大的增加了银行所要承担的风险。这样的情况,其实质是贷款申请人的质量下降,因而带来的资本运行风险。

第三,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变化,信贷配给起着加速器的作用。当宏观经济进入到衰退期时,将会影响企业的投资,使经济陷入到一种相互影响的怪圈中,最终影响了商业银行自身最大化利益的实现,导致了宏观经济更加走向衰退的局面。

二、信贷配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是关系型的信贷配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的形成推动器是市场化,也就是谁,融资企业的筛选机制是利率,并且长期有效。但是,在我国,银行的贷款利率并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商业银行所规定的,在市场化环境下,贷款利率的筛选机制没有任何效用,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于融资企业也没有选择性。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形成了关系型信贷配给,这种信贷配给指的是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的选择不是凑够贷款所获得的预期利润考虑,而是从银行与领导、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考虑的,这样就削弱了融资透明度,企业“逆向选择”行为增加,信贷市场充斥的是低质量、高风险的融资行为。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商业银行在对信贷配给行为选择上是依据市场原则,这样就会降低垫款获得性,而在加速原理作用下,这种信贷配给模式最终循环影响宏观经济,最终使宏观经济加速衰退。而我国是一种关系型信贷配给模式买这种模式使得我国的行业进行着并不是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因而他们并不愿意尽快的缩小信贷关系网,自然也不会发生宏观经济的乘数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配给信贷模式反而抑制了宏观经济恶化和衰退。

三、结束语

概而言之,当我国宏观经济在衰退时期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因为自己独特的宏观环境影响,反而起到了自发抑制宏观经济衰退的作用。当我国调整货币政策,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治理宏观经济的时候,因为商业银行的关系网,其在短期内不会迅速发生反应,所以,这样的政策时差性对于微观经济的影响是滞后的。总之,我国的商业银行所形成的信贷配给关系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能够延长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时间。第二个就是能够自发的抑制宏观经济所带来的波动。

参考文献:

[1]魏巍,崔立丽,魏玮.我国房地产发展与宏观经济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2(03):243

第9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产出;物价水平;宏观风险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增加和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我国房地产价格增幅持续畸高,人们将大量资产过度投入房地产市场,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指数(CPI)增长幅度与之不匹配。一旦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下行波动,则很可能导致经济恐慌对宏观经济的稳定造成威胁。

(二)研究的理论框架

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借鉴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两个主要指标GDP及CPI所指示的通货膨胀率作为房地产价格风险度的识别的基本指标参照,以基于区域内生产总值的房价风险值和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价风险值来度量房价波动而引发的宏观资源配置均衡程度的风险暴露。

1.基于GDP敞口的房地产价格波动宏观风险度量模型

房地产价格波动宏观风险度量模型是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的分析框架,该模型利用产出和物价度量对房价泡沫的影响,刘丹(2007)在分析房价的宏观经济风险时首先提出并进行样本测试。

模型中定义房价对产出的波动率风险值HaR为房价HP相对于其长期运行趋势的最大的偏离,用以度量在宏观经济运行下基于区域内总体产出的房屋价格的风险,定义如下:对房价和国民生产总值取自然对数,并对二者的长期趋势进行H-P滤波方法拟合,得到两序列波动率曲线即{VHPt}和{VGDPt}。那么,波动率风险可以表示为:

VHPt=lnHPt-HPtrendt (1)

同理:VGDPt=lnGDPt-GDPtrendt (2)

本身VHP,VGDP就可以定义为非条件HP-at-Risk和GDP-at-Risk,指它们相对于房价和地区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波动。基于产出的房产价格波动风险HaR定义为HP超出GDP波动的那一部分,即条件HP-at-Risk,数学表示为:

HaRt=VHPt-VGDPt (3)

超出一定比例则可以定义为房价波动存在宏观风险,一般超出10%以上可以定义为价格泡沫,正向指泡沫,负向指泡沫破裂市场低迷。

2.基于CPI波动的房地产价格波动宏观风险度量模型

基于一般物价指数的房价风险值HaR2可以用以度量资源的局部失衡程度。为了使两时间序列具有可比性,我们将房价的序列进行转换成与CPI指数有相同的基期,同时将房价换算成指数形式HPI,测算时转换如下:

HPt/HP*=HPIt/100 (4)

其中,HP*是基期对应的房价。与上面的方法类似,对两个指数HPI和CPI长期趋势进行H-P滤波方法拟合可以得出两序列的相对波动率曲线{VHPIt}和{VCPIt},即是房价基于物价的波动率风险,数学表示为:

VHPIt=HPIt-HPItrendt (5)

同理:

VCPIt=CPIt-CPItrendt (6)

那么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产价格波动风险HaR2定义为HPI波动超出CPI波动的那一部分,数学表示为:

当超出一定比例可以定义为房价波动对于物价也存在宏观风险。

二、以北京市为例的房价波动宏观风险度量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北京的房屋销售价格HP、北京市GDP来源于北京市房地产统计年鉴,北京市CPI月度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和凤凰财经网,月度数据经加权平均计算转换年度数据,对计算的精度虽然有影响,但从全年看,对其趋势的估计影响不大。2002年为本文讨论的基期年,CPI原始数据以1952年为基期将2002年CPI换算为100。2002年的HPI值设为100,各年份HPI为当年房价与2002年房价的比值的100倍。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文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可见,北京市的HaR的波动和HaR2的波动都较大,房价的波动存在较大的阶段性,这说明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资源配置局部失衡,并且这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经济发展的实体支撑,这种发展势头存在较高的风险性。

上世纪末国际经济衰退使我国CPI一直徘徊在低位,2002至2003年通货紧缩有所缓解,房地产经纪逐渐复苏,两个指标同步增长。2007年至2008年前后HaR、HaR2都很高,说明资源局部失衡程度超度了实体支持,过多的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明显的房地产泡沫。这与香港1997年,日本1990年类似(刘丹,2007)。但是这种经济过热的现象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迅速遇冷。2008年至2009年底,HaR、HaR2都先低后高,这是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房价的风险也随之短暂降低于一年之后2009年到达谷底,加上政府针对房市过热、房价上涨过快而出台的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累计效应的释放,以及市场的调整的需要,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持续的调整期,房屋销售低迷、消费需求趋于理性、投资投机需求淡出市场,房价涨幅逐月回落。

从2009年至2010年,房地产市场回暖,调控有抑制作用但仍然没有回归到与产出想匹配的幅度上来,从总体来看风险依然存在。这种脱离市场价值基础的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很可能是由于过度需求、房地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过度支持、地价泡沫等多种因素所引起。

三、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