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宏观经济调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调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调节

第1篇: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总需求增长趋稳

从11月份的数据看,我国近期的总需求在高速增长中有趋稳的态势。首先,从投资角度来看,投资增长速度继续表现出高位回落态势。11月当月完成投资4152亿元,增长25.3%,与上月相比,增幅上升了2.7个百分点。当月新开工项目8821个,在上月大幅减少的基础上又减少2.6%,新开工项目增长势头得到控制。

2003年前7至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与2002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3%、30.7%、30.5%、30.2%、29.6%,投资增速出现明显的平稳下降趋势,社会各界对2003年以来对投资高速增长的关注与担忧有所减弱。与1至10月相比,全部投资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增速回落1.4百分个点、更新改造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开发略有加速,加快了1.2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角度来看,冶金、纺织、煤炭投资增幅回落,其中,冶金行业投资增速回落了10个百分点,机械、电力和有色金属行业投资仍有小幅上升。投资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日趋合理化。

其次,从消费角度来看,11月消费需求增速与10月相比有所下降。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02.7亿元,比10月下降0.5个百分点。从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94.9亿元,比2002年同月增长10.9%;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507.8亿元,增长7.6%。下半年农村消费品市场销售相对回暖,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与县及县以下零售额的增长幅度差有所缩小。

1至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06.3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8.9%,高于2002年同期增长幅度0.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表现出平稳增长态势。

最后,进出口仍然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786.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2003年1至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760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8%,全年进出口规模可望超过8000亿美元大关。

总供给增长瓶颈约束加剧

2003年以来,尽管国际经济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内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作用下,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在这一背景下,总供给表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投资信心上升,盈利大幅度增加,从宏观角度主要表现为工业的高速增长。

从工业角度来看,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966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7.9%,增速在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0.7个百分点,剔除春节因素的影响,达到2003年以来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速。

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生产增速明显提升,带动整个工业加速增长。11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751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5.5%,增速比上月加快2.9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64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20.5%,增速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58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月减慢2.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098亿元,增长19.6%,增速比上月减慢1个百分点。

从行业角度来看,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以及冶金四大行业仍是带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11月份,上述四大"支柱"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9%,拉动当月工业增长约8.4个百分点。从上述行业主要产品看,电子计算机、微机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月增长1.3倍和74.9%,光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生产分别增长38.3-76%,移动电话机增长24.5%。汽车生产达到较高水平,当月产量41.96万辆,同比增长32.7%,其中轿车产量20.02万辆,同比增长71.6%。钢和钢材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当月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月增长23.3%和28.3%,累计钢产量突破2亿吨,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产钢超过2亿吨的国家。

与工业高增长的同时一些供给瓶颈约束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能源瓶颈约束。

电力短缺,尽管2002年以来我国发电量以两位数增长,但是消费量增长更快,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出现了电力短缺现象。目前已有2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加之我国输电网络不统一,大区电网之间缺乏有效的调度能力,也加剧了电力短缺问题。由于电力建设受建设周期的制约,不可能很快满足需求,因此明年经济发展仍将面临电力瓶颈约束。

用煤告急。2003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长达到了9年来最高,电力等高耗煤行业生产增长尤为迅猛。冶金、石化行业对煤炭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对焦炭的需求。预计2003年焦炭产量将达到1.63亿吨,全年煤炭消费量将达到15.1亿吨,特别是受价格因素影响,电煤供应出现短缺,一些电厂储煤已出现告急,形成经济发展的短期隐忧。油品短缺。2003年下半年,尤其是进入11月份以来,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柴油供应紧张的现象。

另外,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有所加剧,在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农业和第三产业增长乏力。投资仍然主要在第二产业领域,农业和第三产业投资不足,三次产业间的不协调发展最终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物价上涨缺乏持续性动力

2003年以来,我国一些重要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引致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升,特别是10月份以来粮食价格的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消费品价格看,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2年同月上涨3%,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3.9%。分类别看,消费品价格比2002年同月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8.1%,非食品价格上涨0.4%。

那么,近期的消费价格上涨能否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也即通货膨胀呢?第一,从总供求关系来看,不存在持续的需求拉上或成本推动的因素。尽管我国总需求与总供给增长比较快,但总体上保持着动态平衡,没有发生明显的供求缺口。以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短期内不存在发生需求拉上型或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基础;第二,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一般性价格水平向下压力仍然存在;第三,世界经济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通货紧缩压力,世界市场价格总水平对我国价格总水平存在着外部约束;第四,本轮粮食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一方面在1998年至2002年间,我国的粮食价格在前期大幅回落的基础上又下降了18.8%,粮食价格已经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价格有上涨的内在市场机制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粮食减产也是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这属于短期因素,但是考虑到我国的粮食库存充足能够充分调剂粮食市场的需求,我们认为不会发生持续性的粮食价格上涨;第五,当前粮食价格上涨与工业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较弱,不可能发生强烈的传递和扩散效应,不可能发生以粮食价格上涨为先导,引致工业品价格上涨,进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性上涨的现象。

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短期内缺乏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持续性动力。

货币金融市场变化明显

11月份,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并呈现出如下主要特点:当月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回落,中国人民银行的一系列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效应逐步显现。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64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比上月低0.7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增幅高于2003年前3个季度GDP增幅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之和11.2个百分点,但货币供应量增长仍较快。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同比继续少增,贷款增加趋势继续减缓;企业存款增幅有所回落;居民储蓄持续快速增长;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货币市场利率明显回落;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统计表明,11月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继续快速增加,企业存款增幅有所回落, 居民储蓄继续快速增长。11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为21.86万亿元,其中本外币并表的企业存款11月末余额为7.50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幅比上月低1.1个百分点;居民储蓄余额为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7.5%。1至11月份,本外币并表的居民储蓄累计增加14980亿元,同比多增加2369亿元。

1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继续少增。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25亿元,同比少增514亿元,10、11两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同比少增620亿元,贷款增加额继续减缓,成为货币供应量增速趋缓的主要原因。11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余额为16.85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增幅比元月份高4.7个百分点。2003年前11个月,本外币并表各项贷款(含外资机构)累计增加28679亿元,同比多增加12330亿元,已经超过2002年全年贷款9451亿元。

从以上情况看,前期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过高的势头到十一月份已经有所减缓,人民银行的有关政策调整和发出的一系列信号已经越过时滞期,正在逐步发挥作用,货币政策实施的效应继续显现。

11月份金融市场变化明显。首先银行间市场交易保持活跃,市场利率比上月明显回落。11月份当月,银行间市场累计成交1.30万亿元,比2002年同期多成交0.22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11月,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交易的月加权平均利率在连续6个月上扬后出现明显下降。

其次股票市场变化出现活跃迹象。11月份股票市场明显走出“V”字形走势,市场人气明显回升,投资者信心得到提高。市场当中钢铁、汽车、电力、煤炭等行业的股票走势强劲,而且市场行情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当月股票成交金额2783.50亿元,与2002年同比放大50.72%,比上月放大74%,交易明显活跃。11月份股票市场筹资215.95亿元,为前十个月平均额75.02亿元的三倍,市场的活跃使融资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于随着政府对宏观经济敏感性的提高,政府如何适时、适度进行宏观调控?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过程中,宏观调控机制存在不稳定性和不健全的特点,宏观经济调控每次面临的问题都有其新的特点,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政策。应该防止政府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免政府本身成为宏观经济的一个波动源。要做到这一点,政府要注意自身的信誉,政策的出台要考虑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政府引导和稳定预期的职能。

第2篇: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1.1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宏观经济管理是国家通过政策、法律、制度的形式和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控制,达到在结构和总量上调节和管理的目的,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条件下,有效的经济管理和控制措施。

1.2宏观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侧重于模型的建立和解释,而中国的学者则倾向于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的很多西方经验直接应用在我国经济调控会形成水土不服的问题,例如:亚当斯密力主应该用看不见的手在主导市场,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这种观点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验证为只是一种理想的模型,放弃对市场的干预会导致市场的无序、盲目地发展,最终会引发市场的灾难。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可以起到积极性的作用,政府将企业不愿意做、做不好、利润低的行业接管过来,有助于社会加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验证,特别是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我们更加看到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指导性的必要,以及政府对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不难得出一切市场经济都不可能离开政府以更高层面上的调控作用,宏观经济管理的价值正在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也在市场经济体系的创建和完善中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2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短暂,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宏观上看我国经济的投资驱动为主特点十分明显,投资中政府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政府主导投资和行政干预的作用显著,至今我们还在提倡拉动内需。这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西方国家宏观经济体现为消费驱动,服务业主导,投资基本由私人和自由企业来进行,基本上是一种消费型的经济模式。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平均年GDP增长速度接近10%,而平均年通货膨胀率却只维持在3%以下,人民币币值稳健,市场经济一直稳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本身缺陷和我国当前发展形式以及市场经济的实际要求所共同决定的。首先是市场经济失灵需要宏观经济管理,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无法自发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完全体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场不能有效地处理外部经济的问题;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等,我国企业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纷纷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大产量步伐,在竞争中彼此抢抓市场,盲目地生产,结果造成供大于求,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其次是我国目前处于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调节也不健全,市场运行常常受市场之外不正常因素干扰,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必须要有宏观经济管理来保障经济平衡有序地运行。在这种复杂经济格局面前,价值规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须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再次是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必须要强化宏观经济管理,在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投资型的经济主导,消费疲软,需求不足,缺乏核心竞争产业,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普遍存在,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如果失去了宏观经济的调控与管理,我国经济就会面临经济形势严峻,出现内需不足,就业压力大,无序竞争的局面。因此,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宏观经济管理,可以推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还会继续沿用宏观经济管理的方法,确保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3结语

第3篇: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通过建立相适应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假设、识别,进而运用eviews软件,基于ILS法对方程进行估计,为了估计的准确性,考虑到当期行为还要受到上一期的影响,进一步用2SLS法进行估计,得出相应模型估计方程。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 联立方程模型 ILS 2SLS eviews

一、引言

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经济计划的四个基本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中国在2005年以前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方案来进行宏观调控,当然政策的的实施往往与其理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开始,中国一直以凯恩斯宏观经济调控模型为基础,因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并且其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在于国家可以为了合理的干预经济,以制定相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有效调控和管理经济的运行。

而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就是关于国民收入变动中的问题,同时任何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都可以通过一些指标加以测度,测度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等。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研究一个国家的收入如何决定,要从分析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开始。本文就根据凯恩斯宏观调控原理,建立不存在进出口条件下的简化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型来研究国民收入对消费投资的影响。

二、模型假设与符号系统

1.模型假设

针对本问题,建立以下合理假设:假设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2.符号系统

三、联立方程模型与案例分析

1.模型建立

通过引言的描述,经理论分析,采用基于三部门的凯恩斯总需求决定模型,在不考虑进出口的条件下,通过消费者、企业、政府的经济活动,分析总收入的变动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设理论模型如下:

(2)投资函数的识别性

由于投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结构相近,判断过程与消费函数完全一样,故投资函数的阶条件和秩条件的判断予以省略。结论是投资函数也为恰好识别。

综合上述各方程的判断结果,得出该模型为恰好识别。

3.案例分析

由于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均为恰好识别,因此,可用间接最小二乘估计法(ILS)估计参数。选取GDP、消费、投资,并用财政支出作为政府支出的替代变量。这些变量取自1978年――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历史数据。

四、主要结论以及意义

通过ILS估计得到的结果,可以得知收入的增加会带来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并且对消费的影响程度更大,每增加1单位的收入,将分别增加0.5776单位的消费和0.3940单位的投资,同时可以从方程中看出,当收入为零时,消费函数为正值,投资函数为负值,这意味着当收入为零时消费行为仍然存在,但投资行为可能不存在,或者投资收益为负,这一点与现实相符。

通过2SLS估计得到的结果,可以得知在考虑上一起消费和投资行为对本期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影响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减小,对投资的影响增大并且大于对消费的影响。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上一期消费与本期消费正相关,上一起投资与本期投资负相关。

从模型的角度看,通过模型的建立以及估计,将收入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定量化便于分析比较,对研究有一定的好处,更有利于客观的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经济发展进行探索分析。

从政府的角度看,研究收入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有利于政府可以通过调节政府购买来调节收入进而影响消费投资,也可以根据消费投资的现实状况对当下经济运行做出判断,进而制定一定的政策,以确保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363-399.

第4篇: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

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这是它赖以生存、求得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财政资金和增加积累的源泉。因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和企业职工的利益之所在,同时也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之所需。何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量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人则认为是市场畅销或上缴利润,也有人认为是产值。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考核企业的单项经济指标。马克思曾经说过,“真正的经济――节约――在于节约劳动时间,即低限度的,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生产成本,但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马克思这一论断完全反映出现代管理中有关“投入产出法”的实际运用。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有目标、有规则、有计划地按着“优质、低耗、高产、安全”优化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标,有程序、有系统地组织企业的生产技术,分配销售等环节的工作,通过产品销售回收资金。在此基础上根据多方面的数据运用现代数学方法计算其投入、产出比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从而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在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真正形成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基本层次。对此,分别研究建立它们各自的管理规律和管理途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上述认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八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抓好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二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三是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经济体制改革上述三个相互联系的任务提出既指明了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方向,又提出了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管理体制所必须具备的市场条件和微观基础。这标志着我国对于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问题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二者之间虽然没有天然的鸿沟,但也决不仅仅是范围的区别、量的区别、层次的区别。

一、从内涵上划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主要有两个标志

第一,是否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一个企业、公司,它的范围再大,产值再高,但它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微观经济范畴。而县、乡的经济,它的范围再小,产值再低,由于它不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因而属宏观经济范畴。在旧的体制下国家直接经营企业,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实际上是国家政府部门的附属物,而全国实际上也是一个大企业,也就很难区分宏观与微观经济。第二,是否是经济总体。一般说宏观经济表现为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而微观经济则表现为一定的经济个体或经济系统要素。据此,不难得出结论,宏观经济就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其外延包括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地区、城市、部门、县、乡镇总体等。微观经济则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及其活动,其外延包括企业、公司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因此,单从管理主体方面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凡是国家政府机构发挥其应有的经济职能所进行的管理则是宏观经济管理。这一点也是划分宏观、微观经济管理的显著标志之一。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大体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所进行的规划、调节、监督和服务等过程。在这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是宏观管理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是它的客体,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是目的。规划、调节、监督、服务则是它应发挥的主要经济职能。

二、理解、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本质特征

综观我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包含了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是要坚持搞活企业,搞活微观经济;二是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这两个基本方面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国民经济就不能协调稳定地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管理体系,这是由它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首先与微观经济管理相比,它的特点主要是:(1)管理主体的行政性;(2)管理客体的总体性;(3)管理方式的间接性;(4)所需信息的综合性;(5)管理目标的全局性。其次,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也有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1)指导思想不同;(2)管理主体与客体不同;(3)管理内容不同;(4)管理方式不同;(5)管理目的不同。

总之,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宏观经济体系不同于过去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在指导思想、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从指导思想上说,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产品经济基础上的,而宏观调控体系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力求做到计划与市场即价值规律调节的统一。从管理的内容上看宏观调控体系则以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为前提,而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则混淆一起,统包统揽。宏观调控体系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国家政府部门以对整个宏观经济的长远和全局发展进行规划、调节监督和服务上。从管理方法上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主要运用间接管理的方式,运用指导性计划和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方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间接的调节和引导,而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则运用直接管理,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为主的方法进行直接的全面的控制。

三、完善探索实现经济管理结构规律

第5篇: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宏观经济管理发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二战后世界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建设时期,在经济领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开始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分析,这是对战争的反省,同时也是对金融体系世界层面上的重要反思。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谈判过程中,西方国家看到了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价值,开始告别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说,最终形成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广泛认同,进而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国际市场经济体系在宏观经济管理的条件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避免了多次经济领域的世界性灾难,这使得宏观经济管理得到全面地认可,进而确定了宏观经济管理的价值和功能。在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世界看到了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主体经济领域人们对宏观经济管理已经取得了共识,认为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要想获得高效、稳定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全面的宏观经济管理,通过宏观经济管理的全面开展和运行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2宏观经济管理中更好地体现对市场经济发展价值的措施与方法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宏观经济管理,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无法自发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够完全体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场不能有效地处理外部经济的问题,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等。我国的企业为了创造出更大、更多的经济利润,于是纷纷引进国外的最新技术、最新设备,并且加大产量和发展的步伐,以便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占领市场,盲目生产,这样就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结果,而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贸易壁垒,因此,应该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完善和提高,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

3结语

第6篇: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关键词 商品市场模型 货币市场模型 鲁棒调节法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文献[1]单纯的从数学描述的角度来设计货币财政和财政政策以达到宏观经济调节的目的,这是一种硬性着陆的方法,需要很强的控制力度,而本文从经济控制论角度出发,运用鲁棒调节法自动跟踪给定目标,以实现宏观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文献[5]主要从极点配置的理论着手,并列举了动态投入产出系统,提出跟踪目标变量的变化特征难的问题。本文从一个封闭的IS-LM动态经济系统出发,在商品市场中引入时滞,Yt=Et-1,即上一期的计划支出决定了这一期的实际产出,再此我们不考虑物价指数。

二、封闭的宏观动态经济模型

(一)商品市场模型。

总需求方程:Et=It +Ct +,Gt ,其中,:Et为计划支出,它由计划投资支出It 、计划消费支出Ct 和计划政府购买GIt 组成,在此不考虑净出口需求。

消费函数:Ct =a+nYdt,a>0,0

可支配收入方程:Ytd=,Yt-Tt,Tt其中,t为期税收。

税收方程:Tt= Yt 0

投资函数:It=c-dit,c>0,d>0其中,I0为自发投资水平,it为t期的名义利率, te为t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总供给调节方程:由于商品市场有时滞,故Yt=Et-1即上一期的计划支出决定了这一期的实际支出。

(二)货币市场模型。

货币总需求函数:Lt=LTt+LSt,其中,Lt为t期的货币总需求,LTt为t期的货币交易需求,LSt为t期的货币投资需求。

货币交易需求方程:LTt=e+gYt g>0,其中,e、g为常数。

货币投机需求方程:LSt=h-lit l>0,其中,h、l为常数。

利率调节方程:it+1=it+k(Lt-Mt) k>0,其中,Mt为t期的货币供给量,k为调节系数。当货币需求Lt大于货币供给Mt时,利率it+1上升;反之,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导致下一期的利率下降。

以上构成一个简单的宏观动态IS-LM经济模型,把有关方程罗列如下:

其控制框图如下:

图1 封闭宏观经济模型框图

给出系统模型后,首先分析系统的目标变量Yt,本系统中目标变量为的变化与名义利率it变化。一般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与一个国家的实际GNP增长率有关。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实际GNP增长率变动不大,而且我们也不希望有太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我们的控制目的是使名义利率it为某一给定的常数,它约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实际GNP增长率。另一目标变量为产出Yt,GNP名义增长率等于实际GNP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综上所述,系统的控制目的可设置为:

其中i*,Y*为给定的常数, 等于1+给定的经济增长率。

系统中的控制输入为政府购买Gt和货币供给量Mt,这两个控制策略变量分别称为财政政策变量和货币政策变量。

三、鲁棒调节经济策略

经过整理可得如下的系统状态方程,写成矩阵形式:

现在通过鲁棒控制策略设计补偿器:

及控制策略:

反馈矩阵K1、K2、K3共12个元素待定,由于受控系统(1)有2个内部状态,2个控制输入,补偿器有4个内部状态变量,那么反馈阵共有2+4)=12个待定元素。式(1)与式(2)构成如下受控系统与补偿器共同组成的系统:

其中

代入并整理得:

记这是一个6拷拙卣蟆H粢瓜低尘】毂平勘曛担敲纯闪个特征根全为0.

特征方程如下:

则系统运动全过程计算整理可得:

这是宏观动态经济封闭系统模型,此模型没有代入具体数值,故具有一般性,决策者可以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估计出系统中的相关参数,代入即可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目标。

当研究经济系统的某一变量跟踪另一变量时,采用鲁棒调节是比较合适的。本文应用控制论中的鲁棒调节器,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宏观经济平稳有序的增长,实现软着陆。鲁棒调节器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系统的性能变得很好,即使参数变化,也能自动跟踪给定的目标。要使系统过渡更平稳,可以选择适当的极点配置也可以采用最优控制方法。当然,如何选择极点配置使得系统过渡过程和反应速度两者兼有好的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冠英.从政策变量到目标变量的数学描述及相应政策设计[J].泰山学报,2003,2-2.

[2]罗纳德.肖恩.动态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4-266.

[3]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7-263.

第7篇: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发展;调整和控制

一、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背景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完善的背景之下,我国经济呈现出一种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在有效应对次贷危机带来世界经济衰退之后,推动我国经济走上一条高速发展道路上。但是除去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之外,也应当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宏观经济管理是一项适应性非常强的调控措施,应当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市场经济框架逐渐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找寻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在对宏观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出保证的背景之下,积极施行各项措施保证经济发展,认识到宏观经济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作用。日后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切实依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妥善完成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推动我国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二、国内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

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积极运用投资的形式发展经济。这些年,尽管国内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不过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不足,毕竟西方国家比中国起步早、发展也就相对成熟。而国内的情形是起步晚,所以应当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二者结合有助于处理国内的多数经济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国内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也要注意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国内的经济发展区别于其他国家,毕竟主要是依靠引进外资,像是美国则是人居消费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不需要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政府应当充分实行宏观调控管理,以此调控市场,从而促进国内的经济健康合理发展。

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发挥出的作用

(一)填充市场调控的漏洞

市场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其实存在一些漏洞,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施行的过程中,则是可以弥补市场调控中的漏洞,推动市场经济走上一条稳定发展道路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施行的过程当中,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依靠的其实主要是市场,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市场并不是可以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保证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各种类型问题的影响,单纯的依靠市场调控措施,难以妥善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比方说,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是需要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从而也就可以为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某些个人或者企业为了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非常有可能施行不合理的竞争措施,就会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及政府就应当施行宏观经济管理措施,除去上文中所说的问题之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呈现出一种越发繁荣的态势,但是在以往长时间施行的家伙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存在一些不是十分完善的内容,在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之下,为了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稳定性做出保证,肯定是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因为市场机制本身实际上就存在一定漏洞,因此在市场机制难以顺利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施行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来对市场进行调节,从而也就可以顺利的解决问题。

(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内在经济制度上具备着重要的特点。走进新时代后,国内政府的经济职能正在发生着变革,尤其是对国有企业采取了多项改革的新举措,争取在如今政企职能被划分得很开的时候,逐渐地将国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化,如此背景之下,政府的革新就是要求国有企业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对于国企的经营活动并不再查收,只是凭借着所有者身份实施部分管理手段,尤其是那些和国民生计相关或者是特殊行业的国企,国家应当始终保持对其的管理活动。

(三)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我们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会变得更快,但在我们经济的重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定期区分经营职能,我们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所有权日益分离,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竞争。因此,面对这种现象,企业必须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持经济管理领域的活动,代表其合法利益,推动改革和创新,充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发展;(b)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活动,迅速协调我国市场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竞争力,全面促进我国市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必须在市场监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行积极改革,并根据国家和政府的反应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活动。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加强競争力,更好地推进经济领导活动,而不引起“坐下来和靠背”的感觉,不断地在竞争中争取核能,我们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确实是必要的。。

四、现今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调整

(一)实体经济的变化和调整

国内当前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人口所特有的红利也在慢慢地消失,这也就造成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应当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此努力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有利于国内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对于企业而言也是革新技术,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主要形式。所以,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在内容上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助于企业发展凭借着宏观经济管理的帮助实现有效的自身转型升级。

(二)金融市场的风险性

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国内的金融市场也日渐成熟,网络金融也逐渐发展起来,这样的发展让国内的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迅速,而金融市场交易频繁,这让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交叉业务增多,仅仅是单一的金融风险监管形式并不能有效的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督和预警,对于金融风险的处置机制存在必要的缺失,这会让金融市场出现一些非法集资、不规范金融交易等行为,从而让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被打乱。

五、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办法

(一)货币政策

在制定货币政策之后要通过影响物价、影响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来间接管控国民经济。货币政策虽然外部时滞较长,但内部的时滞较短,因为货币政策都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的机动性较强,不需要成立专业的研讨小组来进行对货币政策的评价和估算。货币政策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三个方面,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吞吐现金,从而实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这项政策具有调节效果的可控性,发挥作用的速度也较快,应用的较为广泛和频繁。

(二)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首先表现为扶持特殊产业,例如国家引入外资,扶持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来为我国的行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活力,带动一部分技术缺乏的行业更好的发展;其次为淘汰落后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总会存在阻力,政府应运用正确合理的产业政策来进行调整,在最短的时间内来优化产业的结构。

(三)财政政策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财政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外部时滞较短,在政策实施之后能够迅速的对国民经济产生作用,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财政政策主要分为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有补贴政策和收税政策,例如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增加财政补贴、削减税收可以有效的刺激经济,利于经济市场的复苏;财政支出政策主要为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政策,转移支付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再影响社会的需求,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以市场参与体的形式来进行经济活动,从而疏通经济管道。

六、结束语

第8篇: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存在意义

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经济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要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经济,宏观经济的管理正是这种模式,它能很好地带动我国目前这种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在现代是很受欢迎的。

1.市场经济缺陷需要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弥补

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市场造成各种的影响:供不应求、垄断现象不断发生、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等。这种情况都需要利用宏观经济管理进行改变,从而使我国市场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

2.我国的国情需要政府采取宏观调控

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虽然在做不断的完善,但是顺应现在的国情是很困难的,然而宏观经济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种国情的发展很有帮助,为了使我国市场经济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使用宏观经济管理的模式,从而使我国的经济跟上时代的潮流,同时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做好铺垫。

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特征及所受影响

政府的介入和以工业为主采用投资的方式进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所要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在我国正在以飞速向前跑的同时,其他国家不仅已经具备了这些技能,还能很好地使用,所以在设定经济管理模式的时候既要符合我国的国情,还要以其他国家优秀的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做到取长补短,从而制定真正属于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宏观经济的管理模式就是很出色的一种模式,结合其他国家的案例和我国国情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对于投资模式的进行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要求作出投资,面对不同的市场进行不同的实际操作,比如:在美国GDP的提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消费达到一定的水平,投资的提升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在中国却恰恰相反,投资占主要的地位。对于这种不同点,更加要重视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经济管理,利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投资模式使我国的GDP有所提升,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宏观经济管理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1.社会大生产背景下的的必然趋势

(1)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每个经济管理部门之间都有很严密的联系和竞争关系,同时在商品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个单位之间更是要求严格,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进行必须采取按劳分配的处理方式,只是根据现在市场经济所发展的趋势,是不能满足我国的需求,要利用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要求各种经济都要根据宏观经济模式进行管理,从而使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比如:在煤炭产业,根据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造,五大产业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煤炭为基础进行发展的,所以如果煤炭市场出现问题,五大产业也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宏观经济的管理对于公平的分配是很有帮助,真正做到了按劳分配。(2)社会化大生产主要是根据政府的指挥进行发展的,但是在进行大生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政府懈怠的现象,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没有办法正常的进行下去,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有一种相应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使我国的经济有更好的发展,例如: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进行盲目的生产,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对我国煤炭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宏观经济的管理模式能对其起到很好的作用,使我国经济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2.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可以非常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体制的制定是很重要的,近几年我国不断改变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地参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私企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家正在加强国企的建设,使政府对各种企业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使我国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更为突出。

3.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能够调节市场的缺陷

第9篇:宏观经济调节范文

据我的观察,这种重大的变化集中在宏观经济的布局上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位已经同时指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往谈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定位的时候,显然都是要突出速度的,我们曾经用过又快又好,又好又快,最近几年用的是平稳较快,谈到宏观经济政策,都难免一个快字。这一次用的是健康、持续这样的经济增长,这显然标志着几层意思,一层意思,大家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起码中国将由高速转入中速,特别是个位数的增长,在这点上已经大致形成共识。

其次,大家对于这场危机的长期化和持续化也已经形成共识。比如世界经济将低速增长,何时走出危机,目前难以预测,这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的话。

第三,用健康持续这四个字作为我们对经济增长的追求,并且给出了几个可以测的标准,比如说没有水分,实实在在,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等等,这是一个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还把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持续发展并列起来,这表明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对于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有了高度的共识。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在各方面的矛盾十分尖锐的背景条件下,要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健康发展,显然要求一个特别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定位,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同时指向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以往我们谈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顶多是反周期的作用,这次除了逆周期调节这个表述之外,还提到要推动结构调整,同时把两个作用同时并列起来,显然也有深层次的考量。

比如,当谈到世界经济将长期处于低速增长这样一种态势的时候,实际隐含着对这场危机的最深刻原因的一种判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一种表述,世界经济已经从危机前的快速发展转入到深度转型调整期,这场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结构出了问题,紧接着判断是,中国也好,世界也罢,要使经济真正走上全面复苏的轨道,它是不可能建立在现有的经济结构基础之上,要反危机,要使经济步入复苏的轨道,必须转方式,必须调结构,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同时界定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作用,这是第二个变化。

第三个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2008、2009年的时候,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惟一的,就是保增长,后来又加上了控物价,再后来到了去年,又加上了转方式调结构,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同时指向五个,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控物价,又加上一个防风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当目标是单一的时候,你可以全力去追求,当目标变成多元化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分散精力,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多重目标同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方向的时候,很难想象我们像过去那样,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实现稳增长或保增长,这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当然这是在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条件下所做出的适当的选择。

第四个重大变化,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尽管在表述上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稳健的货币政策。从2011年到现在,我们实施的都是这样一种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是有很大的距离,名义上相同,但是实际内容上却有细微的、甚至是非常重大的差距。我体会今年的积极稳健配,相对于前两年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上是趋向于稳健的,而不再是趋向于扩张性的积极的,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搭配处于从扩张向中性的这样一种过渡状态,货币政策方面的表现我不多说,就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言,尽管要在稳增长政策的追求方面担当主力部队,但是今年和去年相比,从文件的表述上都可以看到它的细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