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安全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些年来,儿童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从儿童溺水到踩踏事件;从校车事故到校园伤害;从食品安全到网络伤害等,儿童意外安全事故已成为我国危害儿童安全的主要原因。儿童是弱势群体,有得到安全保障与监护的权利。然而中国多数的儿童安全教育主要以传授安全知识为主,当学生面临危险时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化解危险。将生态体验教育引入安全教育领域,使儿童在体验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反思自身行为,领悟生命真谛。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利于儿童在安全教育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形成生命安全意识,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一、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的内涵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不同、价值取向差异、研究背景的不同等,研究者们对生态体验安全教育作出了不尽相同的解释。《道德体验论》的作者刘惊铎教授把生态体验描述为“人置身于一定的生态关系及生态情境之中,在生态互设的状态下全息感受、理解和领悟三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生灭之道,经历内心感动,诱发和生成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的一种过程和境界”[[]]。还有学者(程从柱,王全林,2011)提出“把生态体验教学作为实现生态价值教育的一种途径,并对生态体验教学的意涵进行详细的解释。”他们认为“生态体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与自然、社会、自我构成的情境中,通过自然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和内生态体验的有机统一,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得到生态教学意识、激起教学兴趣、锻炼教学意志和增强行为能力,来培养师生好的德行的教学”。综上所述,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德育理念和有效的德育方式,旨在强调教育需深入到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引发儿童的道德体验。儿童安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认为将生态体验教育理念引入儿童安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是指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所构建的安全教育情境中,保证自然生态环境、类生态环境和内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激发儿童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从而提升安全行为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儿童安全教育领域,自然生态可以理解为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的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保证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类生态是儿童安全教育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即老师、同学、家庭成员、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内生态是指通过安全教育,儿童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反思自身行为,最终提升安全意识,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我国当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儿童安全教育初见成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儿童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的儿童安全仍处于发展阶段。从1992年开始开始,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关于学生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近年来的新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本着保护儿童生命健康的原则,在明确相关部门责任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出台了《中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为儿童安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等有关部门对儿童安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相关部门每年下发诸多关于安全教育问题的文件和通知,定期开展专题安全培训和教育,做好日常及假期学生出行的交通安全工作等;各中小学注重提升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开展野外体育活动和生存体验等安全教育活动等;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
(二)儿童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儿童安全教育得到政府社会各方的支持,儿童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儿童安全教育缺乏
“自然生态”环境多数学校的安全教育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上教学,且教育形式单一,课堂外的安全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安全教育知识薄弱和能力欠缺致使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的讲授和放任自流式观看影视展览、发放资料让学生自学,这种教学方式得不到师生家长的认可,也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差。学校领导者忽视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建设,宣传栏中的安全教育手抄报无法满足儿童对安全知识的需求。教育领导者以校园安全管理来代替安全教育,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束缚儿童在学校的行为。这种机械式灌输教学不仅会削弱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儿童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安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遇到紧急状况时能从容面对。
2.儿童安全教育
“类生态”环境不和谐班主任、任课教师是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人员,应该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当下,儿童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责任,与校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无关。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且多数班主任没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教学方法匮乏,且班主任日常还需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大。学校缺少专职安全教育老师,这是当前多数学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国家、政府为保障儿童安全权益制定了诸多政策,但这些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各部门权责不明,相互推诿,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另外,社会公众的“模范表率”作用显得苍白无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出现了“5+2=0”的现象,即学校五天的“正面安全教育”,双休日两天却是“负面教育”,其安全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3.儿童“内生态”意识不足
儿童年纪尚小,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对危险的认知能力有限,在面对危险时无法正确及时的做出决断。如在日常游戏过程中,他们不能及时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且他们遇到危险时不会躲闪,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大多数儿童对安全事件的概念尚不完全了解,再加上学校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使得儿童对安全知识兴趣不浓。然而突发事件的认知水平对于加强孩子安全意识、提高其应急避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应对策略
(一)重视儿童安全教育“自然生态”环境的构建
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校教育应当从生活细节出发,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文化氛围,让儿童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学校可以利用教室里的温馨提示和黑板报来宣传安全知识;将安全教育的内容以漫画等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做成宣传栏布置在学生经常经过的地方;在操场等体育活动场所设置图文并茂的安全提示牌,让学生置身于安全教育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在玩中学习安全知识,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更加广泛,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师生搭建一个新型的学习平台。如强调课外活动的体育课,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师生提供课外学习服务,普及体育安全常识、运动健身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学校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网络视频教学,让广大师生、家长随时随地学习安全知识。还可以创建生命安全教育APP,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安全教育,如通过火灾避险-安全教育游戏,让儿童从益智游戏中学习到安全知识。
(二)促进儿童安全教育“类生态”环境的和谐
儿童的安全知识相对匮乏,但他们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要充分利用同学间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引导,定期举行安全主题班会,经常评比安全榜样,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习同学正确的安全行为,在交流中逐渐强化安全意识。学校的安全教育需安排专职的安全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设体验式安全教育情境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与学校的焦点问题运用到教学中,还可以举办主题演讲、情景模仿等活动吸引儿童注意力,提高参与热情。各科老师也应该承担起安全教育的相关责任,应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将安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安全教育。家长、学校不能为避免安全事故而将安全教育等同于束缚教育,不能通过硬性规定来束缚儿童的行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学会放手,但需要及时观察孩子活动的全过程以防止危险的发生。社会成员不能依靠每年的“安全教育日”的提醒才关注儿童的安全教育,儿童的安全教育无处不在。整个社会要营造一个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和谐环境,这样才会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安全意识。
(三)提升儿童安全教育
“内生态”意识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和知识积累,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育主题丰富的生态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模拟危险场景,如模拟火灾场景,让学生亲自使用灭火器等。还可以开展逃生演习活动,在开展演习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要告诉学生逃生要领,避免盲目演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体验活动,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活动的内在实质,通过他们切身的体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保护自己的能力,遇到危险时临危不惧,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作者:李伟 车丽萍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6—137.
[2]程从柱,王全林.生态体验教学:一种有效的生态价值教育途径[J].皖西学院学报,2011(3):132—133.
[3]谢彦红.小学生安全教育中生态体验的缺失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3(32):16-18.
[5]肖巧玲,张气.生态体验式游戏: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5(7):106-110.
[6]岳伟,徐洁.培育生态人格—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使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18-22.
[7]王艳.基于体验教学的生态价值教育探究[J].学理论,2014(17):188-189.
[8]伞东宇.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S市两所小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儿童 交通安全 音乐剧 儿童安全教育联盟
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公益项目,是一项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交通安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公益活动,又是实施“文明交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宗旨是:通过以交通安全儿童剧为主要平台,构建多种联盟、提供全面权威的安全教育咨询培训,定期开展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多种实践体验活动,以帮助广大家庭和少年儿童提高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防止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培养儿童从小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树立文明友好的小市民形象,让更多孩子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并小手拉大手共同营造“文明交通 绿色出行 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项目目标的提出
1.创编排演一个儿童音乐剧
凭借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舞台歌舞表现形式,结合儿童交通安全的内容,以平安森林的动物为主要角色,整合本市儿艺团体资源,排演全新的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平安森林》。
2.成立一个组织
安全教育志愿者NGO组织,有利于吸纳社会各方面专业人士和爱心人士为项目提供帮助。
3.打造一个联盟
儿童安全教育讲师团,集中武汉市安全教育专家资源,成立讲师团,并联动各职能部门加入其中,为项目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政策。
4.提供一种服务
围绕儿童安全开展多种培训、书刊发放、咨询及体验实践活动。
二、项目内容的实施
1.儿童剧演出
全市交通路况复杂的学校(流动留守小学)、幼儿园进行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平安森林》巡演,通过武汉人艺演员的精彩演出,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演出中了解到交通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懂得交通步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良好的交通习惯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在和演员的精彩互动中,孩子们还能丰富更多必要的交通知识,学习朗朗上口的交通习惯儿歌,在游戏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愿意争当安全宣传员,把正确的安全知识向家人传递。
2.儿童安全联盟提供指导
演出后,邀请安全教育联盟专家以及志愿者在活动现场,为家长和孩子们作咨询以及演示,并提供人体模型,指导大家学习心脏复苏、人工呼吸等意外急救技能。
3.儿童安全教育指导服务
向各组织以及街道社区、相关安全教育联盟学校发放预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海报、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期刊、我的自我保护书,将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家庭,努力搭建学校、社区、家庭为一体的教育网络。
4.儿童安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组织中小学校到武汉市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体验馆开展安全自护体验活动,邀请志愿者参与活动,带领孩子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体验地震逃生、溺水自救、心肺复苏、交通角色游戏、火场逃生等项目,在身临其境中掌握面临危险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三、项目效果的分析
第一,项目选题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互动性、教育性强,能深入社区、走进学校,受到学生及老师家长的热烈欢迎。由于项目紧扣时代热点,是目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利于平安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因为有强大的、成熟的安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作为项目技术支持及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活动内涵深厚,系统性强,能针对不同阶段人群提供不同的安全教育辅导需要。例如我们在全市交通路况复杂地段的学校以及留守流动儿童学校中对孩子们进行交通习惯养成,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据了解,该地区的步行以及助动车闯红灯的比率大大减少。
第三,项目开展灵活,移动性、观赏性强,比以往的活动更能拓展受众面,一个剧目可以同时供千人观看及互动。目前为止,有超过万人左右的家庭及学生欣赏到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平安森林》,并参与互动游戏。
第四,项目吸纳了有志于儿童安全的外企志愿者、武汉知名生命阳光安全教育志愿者团队以及市职能部门组成的安全教育专家团,建立全新、专业的指导模式,给予孩子们最权威的、最细致的辅导,并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非常有利于积极倡导全社会形成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社会干预机制,能引起家庭及全社会的重视,形成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孩子安全回家,家庭和谐幸福。
四、项目风险的思考
首先,一个成功的公益项目,不能仅仅只靠爱心和对公益事业的满腔热忱,还必须要有敏锐的触觉,敏捷的行动,并用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资源,最有智慧最科学的去进行,并考虑能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 幼儿园安全教育;游戏;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儿意外伤害事故频发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公布的“中国三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幼儿意外伤害状况和家长认知水平”调查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幼儿的首位死亡原因。另外,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生命知识》一书的“防止意外伤害”这一章中指出,全球每年约有75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4亿儿童受重伤,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永久性残废和脑部损伤,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导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2.安全教育方法枯燥
我在幼儿园近一年的见习中发现,单纯的说教依然是安全教育最主要的方法。在班级里教师并没有开展任何关于安全教育的主题活动,也没有任何体验、演习、游戏。枯燥的说教法根本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幼儿也只是口头上敷衍地答应教师的要求,并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也无法形成一种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采用形式多样的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最重要途径——游戏
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在人类的思维方式当中,最先出现的、也是最初级的思维叫直接动作思维,要想达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特点,运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而游戏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最重要途径。游戏的形式有很多,我结合不同的游戏具体分析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1.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自护自救能力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融入安全教育,能让孩子们感受不到任何压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小班幼儿入园时,从不同的家庭来到了幼儿园,处在分离焦虑时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游戏是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克服分离焦虑的最好方法。老师通过创设自由、宽松、舒适、安全的游戏环境,营造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进入“家”游戏。在教师的细心照顾下,幼儿可以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并体验到家的温馨,感觉到家的安全。而在中大班“娃娃家”的游戏中,妈妈总是叮嘱幼儿:“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不吃陌生人给的糖果,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回家时要等爸爸妈妈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这样的游戏让幼儿有了最初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感。
2.体育游戏——掌握正确的安全技能
体育活动本身蕴藏着许多刺激,如冒险、克服困难等,游戏不仅能让幼儿感到快乐,体验成功,而且能让幼儿增强自信心。教师应顺应幼儿的兴趣,有计划地创设一系列的体育游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逃生和疏散训练,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大班教师在安全疏散演练过程中对个别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姿势不正确的幼儿加强个别指导,并通过一系列体育游戏来帮助他们。
3.表演游戏——增强安全意识和培养和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它包括故事剧、哑剧、木偶戏、故事表演、分角色阅读等活动。表演游戏形象直观,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和声音来阐释或扮演故事(或童话)的角色,将作者的言词变为幼儿自己的运动和语言,表演游戏的情节将直接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这样幼儿便能更深有体会地接受和理解故事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帼眉.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 键 词】师幼互动;保护;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17-03
一、师幼关系的演变和内涵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在幼儿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传统的师幼关系中,幼儿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定位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导角色。而幼儿被视为幼儿教师改造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的出现,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家倡导以儿童中心,教育活动要以儿童的兴趣、需要为依据,充分发挥儿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爱伦・凯鼓吹“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使师幼关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完全处于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幼儿教师中心主义或是儿童中心主义,都不是健康的师幼关系,都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丽莲・凯茨在观摩瑞吉欧幼儿学校后,认为仅仅通过考察师幼关系就可以评价出幼教机构的教育质量。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师幼关系是指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本文对师幼关系定位在师幼彼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其具体内涵理解为:在幼儿园教育中,在肯定幼儿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主体地位的积极性。用辩证的方法论看待师幼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对等存在的。幼儿教师和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系统的主要要素,在实际教育互动过程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并根据教师的引导,调整自己活动行为和方向,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育目标。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并非是出于自身的客观需要,而是依附于教师的行为和教育管理。因此,从这个视角可以得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对等的。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主导性和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幼儿都是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和个性的自然人,都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因而平等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与幼儿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将使幼儿园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内涵和演变
幼儿安全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以成人的视角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另一方面是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是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幼儿年龄小,对危险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这就需要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对幼儿实施安全保护;但随着幼儿的成长,自主意识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具备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此时教师过分对幼儿包帮代替,只会使幼儿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幼儿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教师为主导性作用的安全保护要降到次要地位,要让幼儿成为自我保护的主人。
(一)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保护幼儿安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强调了幼儿园在保护幼儿安全方面的重大责任。幼儿园区别于教育系统中其他教育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以招收3~6岁的幼儿为对象。3~6岁的幼儿在思维发展的方式上显著的特点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形成对危险的价值判断,对周围危险因素缺乏鉴别和防范能力。
在新华字典上对“保护”的解释如下:尽力照顾,使之不受损害。“保”的意思是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护”解释为使不受侵犯和损害。鉴于幼儿的自身的特点,那么如何在幼儿安全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保护幼儿的安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教师是安全教育环境的提供者。幼儿园安全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排除客观的危险因素。《幼儿园管理条例》中,第十九条中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和健全实效科学的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机制,健全幼儿园的安全紧急预警制度,科学地制定各种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体系。
幼儿教师要营造直观、形象而生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怎么做安全、怎么做危险。例如,教室内的家具和墙角应去除尖角,安装防滑的地板砖,幼儿能接触到的水应该是温水,在需要排队等候的地方,印上小脚印,提醒幼儿按序进行,防止因秩序混乱而发生危险等等。教育环境中每一个细小的安全设计,都能有效地防止幼儿不必要的伤害。幼儿好动,表现在跑,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活动的转换环节,都可以看到幼儿因跑不是自己摔倒就是两个幼儿相撞,幼儿教师除了单纯的说教提醒外,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来教育幼儿,如大班利用科学教育中的“力”主题活动,来认识到力的力量和“伤害”等。此外幼儿教师可以在一些有危险的地方粘贴安全标志,还可以指导幼儿自己制作各种各样的安全标记强化教育效果。
2. 幼儿教师是安全教育的引导者和榜样。幼儿园安全教育是指:在幼儿教育和保育过程中,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并学会基本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的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直接经验,需要学习间接经验,这就需要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性。这种主导性作用不是操控幼儿,而是规范自身行为和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安全行为。在安全教育中,教师利用幼儿好奇心强、可塑造性大的特点,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和了解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例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能与有尖角的碰撞,时幼儿主动地回避房屋和家具的尖角的危险因素;保育老师要抓住安全教育的契机,在给幼儿盛饭菜时,让幼儿观察饭菜是否有“白气”冒出以及摸一摸碗的外壁热不热,来判断是否能直接进食,这样可以避免食物温度太高烫伤幼儿口腔;捉迷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但幼儿只是关注到了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并没有意识到躲藏的地方是否存在危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喜欢躲藏的地方,然后帮助幼儿找出危险,让幼儿主动得出一些地方是不能随便躲藏的,例如门后面不能随便躲藏等等。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危险,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教育效果。
此外,幼儿教师是幼儿主要模仿对象之一。在安全教育中,幼儿教师要言传身教,在幼儿面前不做危险的行为,教室内不放危险物品,把有危险的物品要放到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从行为方式上给幼儿树立安全教育的榜样。此外,在组织活动时,幼儿教师要做好幼儿安全防卫和安全教育,使幼儿有身心安全感,能感受到幼儿教师对其的保护。幼儿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现在的儿童动画片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是不适合低幼观看的。但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不能忽视媒体的教育作用。幼儿由于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一些行为的后果不能准确的预测。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对一些存在危险行为的动画片,禁止给幼儿播放。有些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把一些产生危险行为的动画片当作反面教材,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熟不知幼儿还不能进行逆向思维,体会不到教师的用心良苦,适得其反。
(二)让幼儿成为自我保护的主人
自我保护能力指:对安全的认识、理解和对周围环境中各种安全因素的敏感、判断及回避等自我保护能力。安全不是被动等待救济和给予保护,而是幼儿主动去获得的。幼儿教师必须承认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想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就需要不断激发幼儿自我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调动幼儿主体地位的积极性进行自我保护?
1. 自制安全教育图画书。现在市场上大多数关于安全教育的书籍,或提到幼儿安全问题,都认为安全责任的主体是成人,几乎没有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安全教育内容。幼儿教师可以在图书角,自制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图画书,设计的图画要色彩鲜艳,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设计安全教育内容,同时也可以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积极性。
2. 让幼儿体验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幼儿教师也可以将其运用到幼儿安全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看待幼儿的过失行为,让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通过自然后果法,让幼儿主动体验。
动画片色彩鲜明,可爱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得幼儿喜欢,但幼儿不能很好地理解动画片里的危险行为,往往把关注点放到了故事的场面的颜色和声音上。以《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片为例,故事里有很多灰太狼抓住小羊后进行煮羊的画面,虽然电视上每次播放类似画面时,都会标注“危险动作,请勿模仿”,可比起生动的画面,用这样的标注进行安全提示,显然是无济于事的,此外幼儿又善于模仿,这种危险就很容易发生。幼儿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开展与“火”相关的主题,让幼儿从视觉上观察火的形状等一些视觉感受,可以消除幼儿对火的神秘感,形成对火的一些感性认识。幼儿教师要趁热打铁,因为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幼儿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幼儿,不能玩火,玩火是有危险的,这样只能使幼儿缺乏对火形成正确的认识,当幼儿去碰火,幼儿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在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让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对火的认识,对所产生的危险行为后果进行体验,从而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
3. 让幼儿参与安全教育环境的设计。现在幼儿园在环境设计中,多以美观和成人的视角为出发点和归宿,对幼儿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教育能力,就必须调动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存在时,教师可以把“亡羊补牢”的机会让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安全环境创设,不但可以体现幼儿在安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培养幼儿不断加强自身的保护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巧和知识,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总之,无论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教育还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因噎废食。教师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是危言耸听,不能吓唬幼儿,要用平静的话语提醒幼儿防御危险,来保证幼儿安全。危险并不可怕,如果幼儿教师夸大其词,对部分性格胆小的幼儿来说,危险将是制止他们进行探索的镣铐,会给心理上造成恐惧的阴影,所以幼儿教师要保持好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同时,幼儿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弱小无力,他们虽然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判断和预见危险的能力。但他们对周围的环境能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经典的心理实验:视觉悬崖,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样,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显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就好比小树苗,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安全教育中要充分幼儿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防患于未然。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千万般爱护,莫若自护。
参考文献:
[1]李如齐,王德才.教育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58.
[2]潘友刚,钱立群.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5.
[3]王惠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15.
[4]白鹭.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朱婷婷.论幼儿园师幼关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6]云赛娜.幼儿自我保护策略的研究――探寻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认知与行为的安全教育[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7]朱琳.幼儿在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8]吴凡.国外幼儿安全教育简介及启示[J].教育探究,2013(08).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培养
幼儿及幼儿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教师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好奇心和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行为特征,他们对那些新鲜的、特殊的、神秘的事物都会做出积极的反映,对一切感兴趣的事都想去试探一下,但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们的美好愿望。
一、要对幼儿提高思想上的重视
对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首先是从思想上来进行解决,没有思想的正确认识就会导致行动的差错,更不能去努力做好这些工作。因此,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要明确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意义,从而去深刻理解其内涵,研究探讨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多学习相关的儿童保护意识的文件精神和纲要,从思想意识上有着足够的认识,促进实际工作的发展。
二、在生活活动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
在幼儿的安全教育上,其实不仅仅是家长,幼儿的安全是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有幼儿园,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关心幼儿安全的不应仅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起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幼儿园中,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众所周知,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先闻一闻、看一看,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平时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三、在教育活动中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
幼儿园将安全教育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淞⒘恕鞍踩教育须从娃娃抓起”的观念。寓安全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细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新路子。一旦有紧急情况,幼儿园将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幼儿也能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疏散。如我园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火灾应急预案、各种传染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演练活动,防患于未然。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允许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会轻易制止或强调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展示有关安全知识的图片、录像或画册,让幼儿看图分析出事故的原因,小孩为什么被撞倒了?你怎样来帮助他呢?假如是你会怎样做?为什么?幼儿自己来认识和讨论其中的要害,从而认识到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才是安全的,通过具体的事例,加上教师综合讲解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己画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安全防范的有趣的图片,通过填充颜色、绘画,说话的形式,让孩子们学到在遇到实际危险情况时能及时正确地运用所掌握的逃生方法来进行自救,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在社会活动中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辨别是非能力差,往往听信别人的谎话或受物质的引诱而造成走失、被拐骗等重大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家长配合,深入浅出地对幼儿讲一些人生道理,说明我们社会很复杂,既有好人,又有坏人,而坏人的面孔并不一定像电视上坏人的形象,很可能露出一脸的笑容,就像《白雪公主》里的坏皇后。我们还利用故事《大家在一起》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利用自编故事“找回家”,教育幼儿若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用向警察叔叔求援等办法,来找回自己的家,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利用角色游戏《我是小小交通警》,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教育幼儿要听从警察的指挥。
五、做好幼儿家校育
【关键词】意外伤害 行为特点 安全知识 接触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09-01
1. 现状分析
1.1男女生意外伤害发生率
开始小学生活的儿童,他们的活动受到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从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意外伤害率的上升,而男生又区别于女生,无论在伤害次数还是伤害形式都要高于女生,形成了一种意外伤害倾向于男生的趋势。男生从7―12岁的年龄段意外伤害都要高于女生,而且相对稳定,男生9岁比任何其他年龄段意外伤害都要高,女生则在9岁之后趋于下降趋势。
1.2 男女生伤害类型分布率
通过调查分析,说明男女生伤害的类型没有明显的差异。一项调查显示:发现好发的伤害类型依次为跌伤、交通伤、锐器切割伤、异物伤、烧烫伤、咬伤、碰击伤。[1]本文调查中显示, 在伤害发生的各种类型中,男生发生率都高于女生,而且意外伤害中跌伤率是最高的,锐器刺伤、骨头卡喉、触电、中毒的类型中,跌伤、碰撞伤、刀割伤、烫伤、车辆伤的类型中男生均多于女生。
2.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一些影响小学阶段男生意外伤害率多于女生的因素。
2.1 男女生性别因素
男生从生理上来讲要比女生强壮,接触易于造成意外伤害的事物要多于女生。而男女生心理则是关键因素。小学阶段的男生往往情绪不稳,易兴奋冲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好奇心很强,富有冒险精神,爱与其他孩子打闹等多动的行为特点。但是女生则相比之下要温顺、安静很多,较少出现男生那种多动的行为特点。由于男生易冲动的心理作用,使他们活动的自我意识不是很明确,往往受到外界的某种刺激以后就会兴奋或冲动起来,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后忽略自己周围的事物或情况,从而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2.2 接触物因素
接触物是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任何事物,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有些接触物是无害的,而有些接触物是有害的,接触到危险物品则会带来意外伤害。小学阶段的男生女生对于物品的接触已经有所分化,对于危险品的接触大多发生在男生身上。在男生女生的接触物的显示中,男女生的生活接触物存在极显著差异。如男生接触打火机这种危险物的几率就要大于女生。
2.3 意外伤害知识知晓率
近年来,学校安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将学校安全教育写入了法律,为小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事实表明,学校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安全教育需要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文件、大纲上,而是应该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让安全防范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2.4 学校安全教育意识及方式
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学校,而学校是否存在着危险因素是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关键。本文对所调查学校的建筑物和运动器材等进行了观察,并对男女生在危险地带活动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发现每所学校的围墙处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恰恰在此处玩耍的男生要远远多于女生,但是学校对此现状并无关注。
3.对策与建议
对于小学阶段出现的男生意外伤害比例大于女生的现状,应加强儿童、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男生女生意外伤害发生现状的预防意识。
3.1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对男生意外伤害的重视
在学校、社区中可以大力开展伤害的预防宣传工作,尤其要突出对男生意外伤害的预防,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新闻媒介关注男生意外伤害的情况、举办男生意外伤害专题培训班、讲座。学校更是可以在家长会的时候对家庭中是男生的家长进行集中的安全教育提醒。还可以给男生发放宣传小册子、张贴有男生专版的宣传画等,把防范男生意外伤害的重要性传递给每一个学校、家庭、社区,让人们意识到男生的意外伤害更需要他们的关注。
3.2 实施男女生安全教育特殊与一般手段相结合
儿童意外伤害的教育要遵守儿童的特征,尤其是男女生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分类的教育形式:就是在学校的安全教育课,可以采取两种教育形式,一种是全校性教育,一种是班级性教育。在全校性教育中,可以一周开展两次安全教育,一次是针对男生的安全教育,一次是针对女生的安全教育。在开展时将男女生区别开来,可以对症下药,让男生女生分别得到适合自己的、有利于自己人身安全的知识体系。另外一种班级性教育中,不能达到一节课只给男生或只给女生的教育,可以隔周进行,并且以班会的形式进行,采取多样方法,如给男生进行教育时,女生作为帮助者参与进来,既可以使女生得到知识,又可以保证课堂的完整性。
3.3 联合社会与家庭、学校对男女生安全教育的共同作用
在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治中,要想让男生的意外伤害比例减少,就必须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在发挥作用的三个方面中,学校是主导力量,学校一方面要把关注男生的意外伤害信息传递给教师,还要传递给家长,当教师跟家长都意识到男生需要格外的注意的时候,便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来监督男生的行为方式,这时候社会的作用就体现了,全社会重视和干预男生伤害问题,采取有力、常规、切实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卫生监督部门和各个社区可以对儿童尤其是男生经常活动的房屋附近、室外大型活动设施、玩具、食品、设备和管理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梁友芳,朱丹.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母亲认知水平的调查[J].广西医学,2009,(3):423-424.
[2]梁冰,杨莉,王剑.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9):1254-1255.
[3]祝益民.关注儿童意外伤[J].家庭医学,2009,(2):48-49.
一、让每一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健康安全的重要性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系统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幼儿健康教育谋求儿童健康,保护和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推进儿童认知的发展,提高儿童的道德水准,促进儿童的审美发展。
幼儿园健康教育通过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身体生长教育,安全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喜欢参加健康安全的体育运动,在集体生活中保持愉快、积极、稳定的情绪。在游戏中乐于与同伴合作,动作协调灵活。老师只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健康安全教育。
二、建立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我园每周安排两节健康安全教育课,让孩子参加各方面关于健康安全的活动,使幼儿从入园就树立安全防范的意识。如:
1.把安全教育当成常规来抓,使孩子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下课时老师重申常规:不准打架;不能爬栏杆;不能乱扔垃圾,使幼儿时刻接爱安全教育。
2.通过真实案例向幼儿介绍安全的重要性。
3.抓住时机,随机教育,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早晨幼儿入园,做好晨检工作,幼儿所带物品若有危险,应及时没收,并告诉幼儿这些物品玩起来很危险,以后不能带,排查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
每天外出早操、户外活动时,检查孩子的衣着是否整齐、鞋带是否系好。要求幼儿有秩序地排队,下楼梯要注意一步一个台阶稳当地行走,出去后听本班老师口令,跟大家一起走,不要走失。在玩大型玩具时,教孩子正确的玩法,让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去玩,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活动结束后要立即归队。
教孩子吃饭时不说话,专心吃饭,并教他们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还应注意,有点烫的饭要吹一吹、凉一凉再吃,以免烫着嘴巴。吃完饭在老师指定的地方排队散步,不在教室内跑和玩。在午休室不大声喧哗,要保持安静,尽快休息。身体不适要及时告诉老师。
如厕时,让他们分组按顺序排便、洗手,不玩水,不做危险动作,不推不挤小朋友。地面湿滑要慢行,并及时告诉老师用拖把拖干,确保孩子安全。
下午离园时,家长没来不能离开座位,陌生人来接不能走,更不能一个人独自跑出活动室,走时要向老师说再见。
当然也要教幼儿在家里进行自我保护和防范,如:不玩水火、不玩电等。对孩子进行火灾、地震等意外灾难演练,使幼儿知道灾难降临时应怎么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孩子只要了解了各种保护自己的方法,了解了这些安全规则,幼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容易多了,可减少孩子受到危险情况威胁的事件。
四、注意幼儿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运动内容。
2.保证活动场地、体育器材的安全性。
3.检查孩子的着装是否安全。
4.关心体弱儿和病儿是体育活动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对于体弱儿和慢性病患儿,应在锻炼的频率和强度上有所减少。应制订专门的锻炼计划,并根据锻炼效果予以调整,对急性病患儿则应暂停锻炼。
5.培养教师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五、家园共育,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
许多家长常有这样的疑问:幼儿园那么多孩子在园一周都没事,为什么一回到家里,不是这儿破了就是那儿伤了?放假时,不是让烫伤了就是让狗咬了?其一,幼儿回到家里后,老师讲的安全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淡忘。其二,家长对幼儿放任自流,不闻不顾,因而使幼儿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在离园和放假前,教师要向幼儿重申安全教育,还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让家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幼儿牢记安全守则,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平安返园。
六、加强门卫制度,保证环境安全
幼儿园还应加强门卫制度,我园规定家长接送幼儿应出示接送卡,园内安装24小时监控摄像装备,使幼儿始终在老师的视线内,确保幼儿安全,一旦遇到危险,老师能立刻出现在孩子身边。
幼儿园在创设园内环境时,也要消除一切不安全的地方,排除安全隐患。我园对幼儿的大型玩具、幼儿盥洗室、走廊等易发生不安全的地方,都及时进行修缮。再加上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幼儿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关键词:幼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教育
一、幼儿园的安全教育
托小中大四个年龄段的幼儿其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针对他们的教育上,各自侧重点也应该不同,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一)托班(2.5-3周岁)
托班的幼儿,年龄大多在三周岁之前,生活中,需要成人的呵护照料,其智力水平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对托班的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当遇到危险时能够进行呼喊求救,不单独活动,不离开集体,不要陌生人的礼物,不将小东西(纽扣、硬币等)放入耳、鼻、口内等。
(二)小班(3-4周岁)
心理发展水平处于以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的小班幼儿,在运动能力和认识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非常乐于和善于模仿,因而,教师便可以通过典型示范,使幼儿学会报警,并能够拨打110电话,能够熟练记住家长姓名、家庭的住址及重要的电话号码,外出时和家长拉紧手、不乱跑。总之,教师应让主动幼儿养成安全意识,并牢固掌握。
(三)中班(4-5周岁)
幼儿进一步提升,在直观行动思维上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他们的行为慢慢得具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他们的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单独做游戏。针对中班的幼儿,教师应主动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安全标志,同时记住一些安全常识,如火警是119、叫救护车拨打120等,对于意外出现的外伤(出血、烫伤等)学会一定的简单处理,并能建立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
(四)大班(5-6周岁)
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明显发展,幼儿不仅可以理解具体的事物,而且已经能进行较为复杂的逻辑分析,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时的幼儿很喜欢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技能。教师应抓住幼儿的这一敏感期,让幼儿学会如何处理危险状况,学习一些识安全出口的标志,并引导他们主动远离危险,例如:在路边如果发现有电线掉落地上,不能拿起来玩;放风筝时避开有电线杆的地方,在有高压电标识的地方要远离;看到电线弧光要赶紧闭眼,听到剧烈的响声要赶紧张开嘴巴,听到响雷、鞭炮声时快速捂住耳朵。
二、安全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对幼儿活动时的监护,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在幼儿园里,幼儿安全主要依靠幼儿教师直接或者间接来完成,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施者和维护者,也是幼儿安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实施者,我们要保护幼儿的安全,同时也要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保护幼儿安全,但不能采取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方式,相反,教师应鼓励幼儿亲自尝试他们自己创造的有一定冒险性的活动或者自己发明的一些特殊玩法,不能简单的强制儿童不要做某些活动,要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新奇刺激的活动,教师要承担监督作用,在陪伴孩子们进行活动的同时,要及时为儿童提醒有危险的地方,提示并让儿童记住,学会识别和避免危险,从而保护自己。
(二)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环境
日本、美国两国的研究机构曾进行过相关调查,儿童受伤情况,一般有:骨折、擦伤、扭伤等,较多地发生在户外运动场所和游戏地点,如滑梯、秋千等设施所在地。国外的做法是对这些场所尽可能的做一些防护措施,尽量保证场地与设施的安全性,同时,做好日常维护,尽可能培养幼儿的活动经验和能力,安排相关人员进行陪护,尽可能降低游戏设施的危险性,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一)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在人生的开始阶段,幼儿对于外界的事物总是感觉新奇,但他们没有安全意识,对于任何事物都想动手摸摸碰碰,这时他们认识世界和学习提升自我的表征,我们应该支持,但幼儿探索外部世界时,家长和老师又不能时刻的陪护他们的一举一动,因此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在传统的幼儿安全教育中,家长多是通过恐吓、吓唬幼儿的方式防止幼儿做一些危险的行为,以此来保护幼儿;家长叮嘱孩子不许这样、不准那样,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保证幼儿的安全,必须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其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要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还要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应当开设相关的安全教育实践课程,每周定期开展安全主体班会,并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多样的形式向幼儿普及安全知识。例如向幼儿展示与安全有关的图片、音像或者动画,教给他们防火、防震等安全知识,并组织其进行模拟训练。
(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安全防护感性经验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危险和安全的概念比较模糊,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暮Ψ矫娓是如此。为了让幼儿对安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减少他们因无法预知而产生的恐惧,并且激发幼儿学习安全防范和自护知识的兴趣和意向,我们采取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的方法,比如防震教育活动:首先,组织幼儿观看相关录像、图片,让幼儿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再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的常识,学会保护自己。又如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中,我们带领幼儿到市消防大队参观,请消防队员讲授防火知识,观看消防演习,同样通过游戏和演练等活动,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技能。我们让幼儿走出去,幼儿走出去的形式还有很多,例如:让幼儿参观医院、卫生所,观察医生护士们的动作行为,从而让幼儿在行为上有了参考的榜样,这样就做到了学与做的结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安全宣传栏,和安全知识讲座;还可以在社区中举办“幼儿安全知识大赛”让幼儿参加。通过种种实践活动,让幼儿走出校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更培养了幼儿主动了解安全知识的意识。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同时也锻炼和考验了老师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和应急能力。
幼儿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初始教育,是为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做重要铺垫的教育,而幼儿的安全的教育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是幼儿教育的头等大事。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是幼儿无法回避的人生载体,也是幼儿将来的主要生活工作场所。社会上有丰富的应对各种灾害的资源,可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新时期的安全教育已经不应局限于园所之内,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安全教育是时代的号召,更是幼儿安全教育的需要。抛弃园所内的“小环境”,建立社区、家庭和幼儿园的“大环境”,运用更为丰富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把孩子带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满足幼儿自身安全健康成长的需要。只要我们有效利用社会实践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地发现和挖掘更为有利的资源,更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升华,相信我国幼儿园安全教育事业一定会良好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J].才智,2011(32).
[2]顾桂兰国外幼儿安全教育做法之鉴[J].安全与健康,2010(01).
[3]顾荣芳.对幼儿安全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6(11).
1.1课外学习缺乏有效辅导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以及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性格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有很大影响。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大趋势,留守儿童在对监护人的选择上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57%的留守儿童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一代人的知识层次和结构,跟新课改之后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这代人不能很好地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辅导。从调查中了解到48%的留守儿童对监护人的课下辅导不满意,39%表示比较满意,13%表示满意;在自愿选择辅导人上64%的留守儿童选择老师,23%的选择附近的同学,12%的人选择自己现任监护人。走访时发现,很多老师对留守儿童课外学习缺乏有效辅导这一问题也表示很无奈,老师也很想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可是平常除了教课时间,其余为私人时间,自己都有很多事要做,也没太多精力去管这些留守儿童。1.2心理辅导缺失,留守儿童自信心不高留守儿童正处在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快速成长和塑造期,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教育和指导,很容易在面遇困难时突发心理问题。据调查,81%的学校没有心理辅导老师,仅有19%的学校配有心理辅导老师,这一对比让学校的心里健康教育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另外对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仅有27%留守儿童平时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并积极参加这类活动。这一结果说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切身鼓励,表现出各种不自信。这一状况的出现不难预料,然而多数学校却并没有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课程。1.3安全法律教育方面,“面子教育”现象严重近年来屡屡频发的留守儿童安全事故让人心惊胆寒,2012年河南光山县10余名留守儿童被砍伤,宜春市一家农户的5名留守儿童下河洗澡4名被淹死,留守女童被等事件也不再司空见惯。虽说学校不能给留守儿童24小时的保护,但是就教育层面而言,学校应恪守自己的职责,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法律教育。“学校有进行过普法教育吗”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图4),39%的留守儿童表示学校有进行过普法教育,自己也参加过,3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校有进行过普法教育,但是自己并没有参加过,32%的留守儿童表示学校并没有进行过普法教育。对以上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不难发现,现在国家对各个学校的安全及法律教育十分重视,但并不能对学校的这些行为进行实时监督,“面子教育”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2学校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2.1学校与监护人携手共建留守儿童亲情家园面对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来自父母的亲情教育问题,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互补对象应该担负起这一责任,在常规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行动。家长会和走访行动不仅能让学校和监护人之间互通留守儿童的情况,更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除了父母,监护人和学校都是很关心自己的,小范围的家长会更能让老师和监护人“互通有无”。除此之外学校要实施留守儿童花名册制度,对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并定期进行实时更新;实施“大手牵小手”方案,“聘用”高年级学生为年级辅导员,定期对自己所负责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解,随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动态。2.2依据留守儿童性格特点,创新教学管理方法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最大的区别就是父母不在身边,这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生活中,留守儿童时常感到孤独无助、缺乏自信心;学习上,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辅导和监督。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创新教学方法,不歧视留守儿童,同时将教学延伸到校外,组建学习小组,让留守儿童在课下也能得到老师或者是同学在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2.3心理辅导与自信心培养一起抓留守儿童正处于性格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心理引导和自信心培养十分重要。学校不仅要积极引进优秀的心理辅导老师,更应该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培训,让老师懂得该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通教育,怎样让留守儿童拥有自信。在课外活动的举办中,学校要积极鼓励留守儿童参加,让留守儿童看到自己的长处所在,看到父母不在身边也还是有很多人关心自己,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2.4建立法律、安全教育新机制法律及安全教育已是老话常谈,但是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却一直是“蜻蜓点水”,未普及到每一个留守儿童。因此建立法律、安全教育新机制十分必要。结合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开设趣味性的法律和安全教育课程,将法律和安全教育教学纳入课程表,认真对待这种教育。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安全及法律事件,及时更新教育内容,让留守儿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怎样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