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银行托管业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银行托管业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银行托管业务

第1篇: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国内银行自1998年开办托管业务以来,相关业务创新日益活跃,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深入建设,各类基金层出不穷,为托管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托管业务已成为国内银行发力角逐的焦点业务,中小股份制银行发展托管业务也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思考。

国际银行业发展托管业务的基本趋势

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诸多资金的管理和运用,国际上逐渐确立了基金管理与基金托管相分离的制度,并从法律上予以确认。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扮演起资金托管人的角色,经历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后,托管业务目前已成为国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银行的托管业务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国际先进银行普遍高度重视托管业务

从本质上看,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种中间业务,发展托管业务,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水平,改善业务收入结构,提高无风险业务收入的比重。同时,托管费用收入具有安全稳定的特征,与其他金融业务发展有明显的联动效应,有利于巩固客户关系,减轻金融市场“脱媒效应”对银行的冲击。因此,国际先进银行都非常重视此项业务,纷纷利用其发达的业务经营网络,以及在资源、信息方面的优势,迅速做大托管业务,

JP摩根、道富银行、纽约银行、花旗集团、法国巴黎百富勤、瑞士联合银行等机构均是全球资产托管业务的行业领军者。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规模持续攀升

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张,推动商业银行资金托管规模持续攀升。据有关资料估计,全球商业银行资金托管规模每年都在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托管资金种类不再简单局限于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政府基金以及产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都成为了商业银行托管的业务对象,形成庞大的业务规模,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收入回报。目前全球前五十家托管银行托管的资产已超过100万亿美元,为金融机构贡献的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纽约银行、花旗银行托管的资产早已超过10万亿美元,国际先进银行托管业务规模预计还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托管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提高

国际先进银行无不重视托管服务的质量水平,为在系统开发、人员配备上满足迅速发展的托管业务需求,近年来国外托管银行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一般每年将其营运预算的20%~25%用于技术工具和资源的开发,为客户提供创新和前瞻性技术咨询服务,并根据业务发展及客户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托管服务产品。在不断增加托管业务系统投入的同时,国际银行大力培养高素质托管业务人才,在托管业务的前台、、后台倡导专家型服务,打造优秀的托管业务团队。譬如,汇丰银行为了适应托管业务向全球扩张的高速发展,在人员、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目前汇丰单纯从事托管业务的人员就达到3000多人,超过整个汇丰集团总人数的1%,年均托管系统投入超过3000万美元。

国内银行托管业务的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

国内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法律地位的正式确立,是在1997年11月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之时,但在当时的制度安排中设立了很高的门槛,只有五大国有银行才能开展托管业务。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最早开办了这项业务,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随后跟进。很多中小股份制银行,只是最近几年才陆续获准进入资产托管市场,资产托管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国内银行托管业务的竞争格局

目前,五大国有银行凭借托管业务起步较早,网点众多,客户基础庞大的优势,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从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看,截至2007年底,工商银行托管了86只基金,托管基金净值达9726.17亿元,托管资产净值市场占比约为29.69%。建设银行托管基金的增势迅猛,托管的基金为68只,托管基金资产净值为7483.32亿元,托管资产净值市场占比为23.04%。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托管了56只和58只基金,托管基金规模分别为5690.45亿元和4246.98亿元,托管资产净值市场占比分别为17.52%和13.07%。交通银行托管了40只基金,托管基金资产净值为2775.51亿元,托管资产净值市场占比为8.54%。尽管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托管业务近年来飞速发展,但市场份额仍然较低,2003年在基金托管市场上的份额只有2.6%,而2004年为8.5%,2007年达到8.71%,共托管了57只基金,基金规模约2831.6亿元。另外,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QFII、QDII、信托资金等资金托管方面,五大国有银行在规模上也有明显的优势。

不可否认,五大国有银行托管业务经历多年磨练,在基金清算、交割、安全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业内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和深厚的市场业务关系。同时,由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规模主要是由银行基金代销能力决定的,尤其是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下,基金要依赖银行网点来赢得首发规模,这使得大银行确立了市场领先的地位。虽然中小股份制银行托管业务开展较晚,但非常注重提高托管硬件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和效率性,提升托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改善服务质量,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

托管业务的发展前景

从业务发展角度看,托管业务作为银行的新兴业务,具有成长性高、专业性强、综合效益显著的特点,托管业务甚至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银行业的竞争格局。托管业务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难以变更性,便于与企业和金融同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传统银行业务有着显著的撬动作用。这就意味着托管银行对其他业务的逐步渗入以及非托管银行相关业务的减少或退出,其影响长期而深远。特别是在经营传统银行业务时,往往只关注于企业的财务部门,而托管业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可以广泛与金融同业、监管当局、省市政府、国资委、社保机构和企业高管等社会各种重要资源建立起广泛的合作与业务关系,对于带动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系统打造银行综合业务平台有重要的价值。所以,托管业务的开拓力度对银行长久发展意义重大,必须高度重视。

商业银行托管资金的范围在不断拓宽,资金品种日益丰富。譬如,在《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以及《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等政策陆续出台后,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快,保险资金投资托管迎来新的机遇。

在券商集合理财业务中,银行托管的地位也得到确立。《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规定,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必须将集合计划的资产交由银行托管,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可在与委托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将委托资产交由银行托管。在新的政策监管环境下,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采取银行托管模式,开办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扩大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在信托公司的业务中,监管机构确立了信托公司资金集合信托的托管机制,明确规定集合资金信托业务逐步试行托管制,对拟投向的项目涉及关联方交易的或者投资于有价证券的,必须引入托管机制,并且规定了托管人的基本条件和职责,为商业银行规范办理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托管业务提供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件和制度环境。

总之,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托管业务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资金托管市场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托管业务品种越来越丰富,客户群体也从金融类企业扩大到一般性企业,这为商业银行拓展托管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快托管业务发展步伐,不断提升银行托管业务市场竞争力。

中小股份制银行托管业务的发展对策

中小股份制银行托管业务自开展以来,紧紧把握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利机遇,托管业务全面、迅速、健康发展,取得跨越式进步。在今后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必须坚持差异化、创新性,确立效率优势、服务优势和品牌优势,走具有中小股份制银行特色的托管业务发展道路。

进一步强化市场营销

夯实传统托管业务基础。证券投资基金、券商集合理财资产、信托资产是托管业务中的传统业务种类,要及时跟踪、把握资本市场新热点和新变化,进一步加大对基金管理公司尤其是中等规模基金公司的营销力度,争取基金数量和基金规模的持续增长。扩大信托、券商定向资产和集合理财产品的合作范围,加强对信托和证券公司的营销工作,加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开发,以业务创新带动信托资产托管规模的增长。

加快开发新兴业务领域。QDII和QFII的托管是联接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平台,有助于积累国际托管业务经验。一方面,在总结托管QDII业务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具有QDII资格基金公司的营销力度,积极促进QDII托管的品种和数量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寻找在QFII托管业务领域的突破口,扩大银行在QFII市场的影响力。同时深化与PE私募股权基金和产业基金的合作。继续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发工作,保持资产证券化托管数量的稳定增长势头。在企业年金市场营销方面,积极争取企业年金基金托管资格,塑造年金的市场品牌,做大做强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业务。

加强与各类金融子公司及监管机构的合作。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类金融公司的合作,争取证券、信托等公司更多的托管业务支持,实现合作双赢的局面。同时,还要与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监管部门及时了解政策动向,掌握各类基金的发展规划和最新动态信息,获取相关业务资格和监管支持,为银行争取到更多的托管业务机会。

提高投资者服务质量

优化投资者服务内容。托管业务服务是否高效优质决定着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论是在投资监督还是在提供信息披露、信息咨询等方面都要求托管银行的服务紧紧跟上客户需求甚至超前发展。为了确立与同业竞争的比较优势,必须根据托管业务运作特点,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创建领先的投资者服务体系,通过现代互联网及通讯工具,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向投资者提供及时的资讯、市场提示信息、全面的投资者教育资料、必备的基金专项营销信息等,并能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组织进行相关的信息服务和培训活动等。

构建先进的服务平台。托管业务涉及到资产保管、账户管理、交易指令处理、财务报告等方方面面,环节众多、流程复杂,对运作处理水平的要求很高,必须加大投入,搭建先进的系统运作平台。努力提高托管核算清算工作自动化处理水平,按照产品种类分成工作组,实行专业化操作,以提高核算清算效率,适时引进新的信息技术系统,提高数据信息管理水平,确保业务安全高效运行,应对托管产品数量、托管规模迅速增长所带来的核算清算压力。同时引进托管资产绩效评估系统、企业年金基金托管系统、QDII和QFII相关系统,实现数据信息标准化、自动化管理。并对托管业务的电子服务渠道进行改造,继续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对投资者的服务功能,不断探索、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为投资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信息。

夯实托管工作基础

托管业务属于新兴业务领域,市场创新活跃,要持续深入进行制度建设工作,从基本制度、部门规章、岗位业务流程三个层面进一步完善托管业务三级制度体系。同时,随着托管行业的竞争加剧,需要及时审视调整传统托管组织架构模式,以迅速直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要求为目标,优化机构设置模式,正成为托管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此,要积极借鉴外部成熟经验,探索和研究在金融市场发达、目标客户集聚的地区,如上海、深圳两地,建立托管业务分支机构,并单独作为一个经营部门,有效整合系统功能和资源,提高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丰富经营层次,增强营销能力。随着业务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托管业务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并注意从市场吸收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打造优秀的托管业务团队。

强化风险控制

托管业务涉及从证券价格变动监控、交易结算、收益归集和公司讯息处理等核心服务到税金返还、投票、基金或投资组合的会计核算和开放式基金的定价、基金绩效评估等增值服务一系列内容。不仅服务内容繁多,而且业务涉及资金数量巨大,这要求托管业务必须强化风险管理,保证无差错运行。要完善操作规程,规范业务操作,加强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现场检查,严密监控操作风险,推动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开展。

打造一流品牌

第2篇: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应用;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项既能保证出口商安全收汇,又能为进口商提供买方信贷的新型金融服务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接受,由于其顺应了贸易全球化的潮流,近年来成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被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在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竟争中,国际保理业务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环节,它对于丰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所发挥的功能,已在国际结算与融资领域中日益显现。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概述。

(一)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概述。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是指出口商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进出口商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商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式。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使用赊销或承兑交单的出口商提供应收账款资金融通、进口商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担保等两种组合或全部的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的一种金融服务手段。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属于银行短期贸易融资方式中的一种,融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

根据业务涉及保理商的情况,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通常分为双保理模式和单保理模式,其中双保理模式是当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在参与国际保理的实务中,也主要采取双保理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状况。

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1988年中国银行在我国率先推出国际保理业务,并于1993年成为中国首家国际保理商联合会会员,随后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也纷纷开展国际保理业务,并先后成为FCI会员。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被各家商业银行引入,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市场培育,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actors Chain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 FCI)的成员从 2000 年前的 2 家猛增至 2010年的 22 家,其中业务量较大的主要是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 FCI 公布数据来看,我国保理业务每年都以倍增方式发展。1999—2004 年,我国大陆保理业务由最初 3 100 万欧元的市场规模,发展到40 亿欧元,增长了 12倍;2004—2008 年,我国大陆保理业规模由 40 亿欧元增长到 550 亿欧元,增长了近 10 倍。据 FCI 2010 年度统计数据,2010 年度我国保理业务额为 1 545.5 亿欧元,相比 2009 年度的 637 亿欧元,增加了 142.6%。其中,国内保理总金额为 1 199.6 亿欧元,国际保理总金额为 345.9 亿欧元,全球保理总额为 16482.29 亿欧元,我国保理业务量已占全球的 9.38%。2010 年6 月,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第 42 届年会在维也纳隆重举行,中国民生银行从众多会员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球“最佳出口保理商服务质量进步奖”第二名。这既对民生银行以“新起点新模式新保理”为口号全面树立保理专业品牌形象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国本土打造一流的贸易融资银行的充分肯定。保理业务,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发展潜力已得到有力证明。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拓展制约因素分析。

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银行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时,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外部环境。

1.缺乏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国际保理的立法,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的障碍。

虽然我国已接受了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的《国际保理惯例规则》以及《国际保理服务公约》

等国际统一规则,但这些规则还不太适合直接用于指导、监督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具体实施。

虽然我国《新合同法》对国际保理业务的规定较以前《民法通则》

有明显进步,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还没有形成类似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完整法律体系,极大地阻碍了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

2.进出口企业的因素。

我国进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他们对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国际保理业务非常陌生,缺乏相关知识,因而在国际贸易中,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信用证等传统方式进行结算,从观念上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自身的因素。

1.没有专门从事国际保理业务的机构。

我国具备 FCI 会员资格并对外办理国际保理业务的机构主体是商业银行,其融资规定参照信贷管理办法执行,使企业受制于传统的银行授信额度,完全忽视国际保理业务与传统信贷业务的区别,从根本上就制约了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再加上保理业务只是银行中间业务的一部分,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积极性不足。

2.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所能提供的服务有限。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国际保理业务比较单一,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为客户提供融资和账款托收方面,大部分只提供出口保理,不承担境外风险,包括销售账务管理、坏账担保等服务较少提供,就融资功能方面,也以提供有追索的融资为主,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与典型的现代保理业务仍存在一定差距。

3.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国际保理业务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保理业务专业知识,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丰富的国际金融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熟悉相关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交易规则和习惯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缺乏高水平专业人才,保理业务工作人员少部分进行过专业国际保理业务培训,取得专业资格的人员非常有限。在实践中,从业人员也缺乏实务方面锻炼,从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拓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拓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对策。

(一)完善外部环境。

1.加快保理业务规范化法制化。

建设我国应参照国际现有的保理业务惯例和公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一部既符合现代国际保理业务的特征,又能够满足我国现阶段保理业务发展需要的保理法律规定及实施细则,并与国际立法规定接轨。中国人民银行或银监会应加强对保理机构的监管,保障商业银行在保理惯例、公约及国家法规框架内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以确保其合理有序发展。

2.政府应出台国际保理方面扶持政策。

政府应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及非金融机构大力开展国际保理业务,必须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使出口商和保理商都能在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中有利可图,从而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引导示范。政府应激励出口企业应用国际保理业务以扩大对外贸易,鼓励商业银行拓展经营范围,大胆开展国际保理业务。

在国外金融机构尚未大量进入中国国际保理市场竞争之机,加快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抢占先机。

3.电子信息技术是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基础。

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国际保理业务信息传递、数据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贸易伙伴国所在地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必须通过完善高效的电子化信息传输系统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与 FCI 其他成员国和各大银行以及各种咨询机构建立信息交互网络,国际保理活动中的所有文件都力求标准化,通过卫星或其他计算机信息网络传输,以便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正常协作。

(二)改善商业银行自身素质。

1.建立专门的国际保理公司。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将国际保理业务从银行业务中独立出来,发展专业保理商,并给予不同的政策待遇。中国人民银行或银监会作为监管机构,应鼓励有能力的商业银行开办国际保理业务;允许设立专门的保理机构,并给予不同的政策待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际知名保理公司,以独资或合资公司形式进入我国的国际保理市场,加速我国国际保理机构的建设。

2.加大对国际保理业务的宣传力度。

为扩大对外贸易,抓住历史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国际保理业务宣传,使企业更多地了解国际保理业务及各种金融避险工具,引导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使用国际保理业务结算。商业银行应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巨大盈利空间,抓住数量众多、资质优良中小企业推动国际保理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开发国际保理业务新品种。

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与外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的压力。我国商业银行若想把国际保理业务做强做大,应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分析客户需求多样性,不断拓展国际保理业务范围,重视创新求异,探索国际保理与信用保险结合的新思路,开发新的国际保理业务种类,增强自身竞争力。

4.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国际保理从业人员队伍。

我国商业银行应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国际保理业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与世界知名保理商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选派人员到国外学习,尽快提高业务经营水平;邀请国外大保理公司业务人员或专家来交流,举办培训,利用国外成熟的管理模式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加强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间交流,培养一支高素质国际保理专业队伍,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萧朝庆。国际保付[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5.

[2] 杨立娟。国际保理业务中信用风险问题思考[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0,(11):22-33.

第3篇: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对银行转型意义重大

近几年,随着国内资产管理模式逐步规范化,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的分工逐步走向精细化。资产托管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我国委托资产管理业务和特殊交易活动领域得以广泛运用,并日益得到商业银行重视。截至2011年6月末,各项托管资产余额达到10.97万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资产托管具有‘稳定收费、一次营销、长期受益’的独特优势,只要托管组合存续,每年可以收取稳定的托管费用,直接增加中间业务收益。”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如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费年费率为托管基金净值的0.2%左右,而开放式基金基本都是无期限存续,基金净值规模也是保持增长,只要托管一只证券基金,就能持续为托管行贡献可观的托管费收入。

据业内人士分析,资产托管业务对银行中间业务贡献率约为5%至30%,虽然份额不大,但其可以沉淀部分低息负债,有助于提升银行资产收益率指标,丰富银行理财产品类型,留住银行高端客户,使银行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和股权市场等领域创新,有力带动了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转型。

差异化战略助市场份额稳步扩张

托管业务对于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性在业内早有共识,但中小银行托管业务的发展条件却并非得天独厚,一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获得基金等托管资格较早,且已和众多基金公司、企业、机构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这使得中小银行多年来一直苦于开辟市场空间。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化加剧,同时也是为适应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各家中小银行都在谋求盈利模式的转变,在大行垄断资产托管业务的情况下,各家中小银行以更有竞争力的费用率和在研究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精分,大力开拓新领域,初步立稳了脚跟。

以基金托管为例,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从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上看,中小银行并不输给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五大行托管的新基金平均首发规模仅为16.67亿元,而招商银行等9家中小银行托管的新基金首发规模却达到17.90亿元。

“中小银行在振荡市中更加积极的沟通、销售姿态往往能给基金公司带来惊喜。”一家与中型银行合作的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而且中小银行基本不存在档期限制,新基金获批后可以立即投入发行,而且可以有更加个性化的合作。

除了灵活的操作机制外,中小银行注重实施差异化战略,在各自优势业务品种上寻找突破点,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例如,中信银行托管的券商理财产品资产规模在业内处于领先位置,光大银行在信托资产托管方面占据优势,而华夏银行则以银行理财产品托管、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为突破口,成为托管规模增幅最快的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资产托管规模达到近24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135%,增幅在托管规模千亿元以上的银行中排名第一。中信银行今年上半年托管规模2865亿元、同比增长1152亿元、增幅67%,托管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7166万元,增幅91%的业绩。光大银行上半年托管规模达到3359亿元,同比增加903亿元,增长37%;实现托管费收入1.48亿元,同比增加0.74亿元,增长100.71%。

创新仍是今后主要方向

面对业务品种完整、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国有银行,中小银行之所以能够抢占资产托管市场的一席之地,依靠的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例如,招商银行把创新的重点放在了打造自己的托管业务平台上面。招行开发了国内第一个直通式、互动式、自动化的“网上托管银行”系统,使客户足不出户便可享受“7×24”小时网络托管服务。此外,招行自主开发托管核心业务系统,并与自主开发网上托管银行与外购金手指系统、绩效评估系统和数据系统进行整合,打造国内首个集托管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为一体的资产托管IT、业务、服务和内控管理平台――6S托管综合业务系统,颠覆国内资产托管平台、业务运行、客户服务和内控管理传统模式。

第4篇: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中国内地托管资产规模从最初不足十亿元,快速扩大到2011年末的超过十万亿元,增长达1万倍以上。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行业资产托管规模已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9.27%,近三年18家中资托管银行托管总规模绝对增量超过十万亿元。

在约2万亿元基金托管资产中,工商银行以5833亿元稳居基金托管老大,成为《投资者报》评出的2012“最佳基金托管国有银行”;招商银行以493亿元托管规模,成为《投资者报》评出的2012“最佳基金托管股份制银行”。

工行份额13年居第一

从托管发展的历史看,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都是首批获得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开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服务资格的金融机构。1998年,农业银行托管了首只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至今,基金托管总资产已经超过2万亿元,2011年银行基金托管收入约为51亿元。

目前,工商银行是国内资产托管品种最多、托管规模最大、托管服务最优的银行,连续十三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的优势。截至2011年底,托管基金资产最多的国有银行依然是工商银行,基金托管收入合计15.1亿元,占据了全行业收入的30%。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列二、三名,目前各托管4544亿元和3321亿元,托管费收入分别为12.78亿元和7.83亿元。共有6家银行基金托管收入超过了1亿元,除5家国有行外,另一家为招商银行。招行也成为托管资产最多的股份制银行,2011年基金托管费收入约1.32亿元。

总体来看,基金托管资产排名与托管基金产品数量息息相关。比如,托管基金资产规模最大的4家银行工行、建行、中行和农行,分别托管了245只、213只、128只和111只产品。

如果考虑托管基金的平均资产规模,浦发银行在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托管的8只基金平均规模高达29亿元。平均资产规模排第二的是交行,托管的58只基金平均规模约28亿元。近两年新兴的托管渠道中国邮储银行,目前共托管了5只基金,平均规模仅为3亿元。

除基金资产外,社保、信托、保险、私募等领域也快速扩容,如果统计全部托管资产,工、农、中、建四大行的规模都超过了2万亿元。具体来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为3.53万亿元、3万亿元、2.08万亿元和2.06万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由于2011年同比增幅高达109%,以6236亿元的托管资产超过了招行的5077亿元,排名同类第一。

开辟托管新空间

虽然托管业务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但是行业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出,银行托管业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托管系统建设和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托管产品同构化、服务同质化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矛盾;托管业务发展受市场和政策变化影响较大等。

加上近两年资本市场大幅下挫,不少银行的托管业务也受到波及,开始通过多元化等途径重新开辟资产托管新空间。

如中行积极深化与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重点客户的合作,增强托管服务水平和信息科技能力,研发、推广保险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跨境交易所交易基金(跨境ETF)等新兴托管产品,在中资同业首推“一站式”全球托管产品。

第5篇: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一方面,它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

1.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中有利于组织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基金开户还是基金投资前的沉淀,基金的存款都是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不论基金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基金提供销售、交易服务,在银行系统内部十分简便地以低成本直接将存款划转为基金,这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客户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收取基金托管费,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发起、管理、托管三权分立的机制,根据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托管业务必须由商业银行担任。但基金托管要求托管人有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而且要具备安全保管基金资产的条件,托管人必须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以保证基金发行、运营、赎回与清算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来担任,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所以基金托管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具体见下表。从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收入来看, 托管费收入上升速度很快, 已经从1998 年的1600 万元上升到2006 年的10.53 亿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基金托管业务,既可以改善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发展,增加无风险业务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也可以促进新型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与知识结构的改善,为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发展拓宽空间。

2.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 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带来了冲击。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具有强大的专业理财功能,它的出现顺应了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需要,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存款“脱媒”

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间接融资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削弱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又无法迅速跟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产生冲击。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变化,对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货币政策中的M1、M2、M3 等形式的货币定义不断发生变化。毫无疑问,证券投资基金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增加了货币控制的难度,对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此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低风险高盈利效应,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挑战。

二、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对策。

①发挥商业银行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鉴于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 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基金托管业务的市场开拓,不断增加托管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市场开拓,目的是将销售的基金按照协议的要求推介出去、销售出去。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销售基金,顺应潮流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便利投资人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安全、高效、便利的基金代销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筹建类似于“基金超市”网站,销售各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要充分考虑银行卡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 还可以通过电话银行销售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便利。

②商业银行争取在政策指导下成立银行系基金,开展多元化经营。2005 年2 月20 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4 月6 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应运而生。到2008 年底,这3 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管理规模逆势增长, 其中交银施罗德排名12 位, 建信基金排名20 位,工银瑞信成为2008 年规模增长最快公司,而且赢得市场和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不仅有利于在分业框架下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助于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资产的多元化。大量的储蓄资金将有可能通过购买银行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效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因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尽快尽早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存差,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一旦今后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就可以转换角色,成为基金管理人,直接管理经营基金业务。

③向开放式基金提供融资便利,进行业务创新,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中允许基金管理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这使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又增加了一个途径。由于开放式基金可能面临非正常巨额赎回压力而产生流动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助于银行的短期资金支持,在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银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为将来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④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托管业务服务。基金托管要求银行在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清算网络、监控手段、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基金销售和服务。商业银行庞大的储蓄网点、丰富的储户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良好的信誉等软硬件条件,不仅为基金提供了理想的基金销售平台,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网络系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结构,完全可以承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在基金托管业务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发挥银行的优势,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第6篇: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4年,国内银行业托管规模一直保持着50%左右的年均增长,且逐年加快。2015年国内银行业。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了《中国资产托管行业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国内托管银行数量达到了27家,比2011年增加了9家,除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外,越来越多的中小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入。托管规模增速为62.64%,比2014年的54.71%高出了将近8个百分点。

从托管整体规模上来看,银行理财托管仍是主要品类,占到总规模的24.57%,其次分别为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基金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和信托财产保管,占比分别为13.76%、13.07%和12.02%。从规模增速上来看,基金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规模增速最快,达到了154.21%,QDII资产托管增速也达到了114.84%,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和银行理财托管增长则稍显逊色,均没有超过90%。伴随着行业整体的爆发式增长,银行间托管排名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工商银行稳坐头把交椅以外,股份制银行与其他四家国有银行的排名十分胶着。根据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5年,兴业银行以7.2万亿元的托管规模超越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位列托管榜单第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托管规模也正在向托管第一梯队看齐。

截至2015年,兴业银行资产托管规模达到了7.2万亿元,增幅52.6%,在线托管产品数18799只,为全行业第一,资产托管中间业务收入43.19亿元,位居全行业第二。根据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兴业银行托管业务合作客户超过了800家,是国内托管业务签约机构最多的银行之一。

在具体托管分类上,其在线托管公募基金规模、公募基金托管规模和基金专户产品托管规模增幅均超过了100%,银行理财托管业务规模增幅也超过了90%,兴业银行则将成绩归于创新,兴业银行表示,2015年配合客户开展了多项业务创新,包括正式运作LOF基金分拆合并、新三板、沪港通、参与了国债期货实物交割等产品。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则继续迎头追赶,3.3万亿和4.7万亿的托管规模也直追托管的第一梯队。不过老牌资管大行在2015年的托管规模增长仅有19%,光大银行表示,该行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2015年股市大起大落中,光大银行托管运营也经历了上半年组合数的爆发式增长和下半年的断崖式下跌,证券类产品托管组合数量最高峰时接近1.5万个,随后由于股市的下跌带来了大量的风险预警,光大银行则通过加强管理完成了账户管理、投资监督等托管职责,未发生重大风险。

第7篇: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活动现场,“基民”对自己关心的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光大银行托管的基金净值如何得到?”其中一位“基民”提问道。

“按照《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估值原则,由基金管理人进行对基金所拥有的股票、债券、股息红利、债券利息和银行存款本息以及其他权证等资产进行估值。基金管理人完成估值后,将估值结果以书面形式并加盖业务公章发送给基金托管人,基金托管人按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规定的估值方法、时间、程序进行复核,基金托管人复核无误后加盖业务公章返回给基金管理人。每天上午在光大银行网站、基金公司网站等媒体公布前一工作日相关基金净值”。

“光大银行如何确保托管基金财产安全?”另一位“基金”紧接着问道。

“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投资操作,本身并不经手基金财产的保管。基金财产的保管由独立于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托管人负责。这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衡机制对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托管银行能够保证基金收益吗?”他接着又问道。

“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投资管理人通过专业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并不能确保收益,托管人也不能保证基金一定或得收益”。

第8篇: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关键词: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按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定义,广义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业务(信托与咨询业务、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类中间业务和进出口业务)和表外业务(OBS)(承诺类业务、担保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1]。由于商业银行提供中间业务无需动用自身的资金,不用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风险较小;而且所带来的利润又十分丰厚,故在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中,中间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做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Robert De Young and Tara Rice(2004)指出由于管制放松和技术进步,银行经营战略正走向逐步分化。由于金融产品的同质性,金融产品的销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型银行凭借产品的规模、市场、证券化和客户信贷服务等优势,大量地赚取非利息收入来弥补其盈利性不足[2]。Peter S. Rose and Sylvia C. Hudgins(2007)通过对2004年美国银行业利润表的分析发现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一接近总收入的40%,其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信用服务收入、存款服务收入、证券交易收入、信托业务收入以及其他金融服务收入等五大部分[3]。DM Nache and Saibal Ghosh(2007)通过使用1996年到2004年的数据发现不仅监管的因素,而且银行的某些特性和宏观经济环境均对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展产生重要的影响[4]。

张全旺(2007)通过对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途径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具有较为显著的范围经济特征,我国银行通过产品多元化经营战略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大型银行的范围经济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张全旺在文中又进一步提出了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三阶段说”[5]。张云峰、王全明(2008)利用2007年11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效率和结构等几个方面的数据来勾勒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大致框架[6]。王志鹏和张本照(2009)通过运用组合赋权和TOPSIS方法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研究,提出我国银行业应建立中间业务合作竞争机制[7]。孙晓艳(2009)通过对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终认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影响显著[8]。

现有的研究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方面的文献,很少会深入地具体分析每一项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在整体中间业务中所占的地位,不能具体地阐释16家上市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具体的哪种业务发展的较好,哪种业务发展的不够。本文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09年和2010年的年报所提供的数据,通过对比各家上市银行每项中间业务的增长幅度指标、所占中间业务总体收入比例指标以及占比变化指标,来具体地针对每家银行的每项业务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上市银行各项中间业务对比分析

在我国,上市银行对中间业务收入的披露详略不一,口径也不尽相同,但是对其披露的有关信息加以整理后,还是可以洞悉上市银行各项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些特点和趋势。

(一)结算与清算、、担保及承诺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分析

传统的中间业务是指那些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和渠道优势较早开发的一些服务性业务,包括结算与清算、和担保及承诺业务等。我国上市银行传统中间业务占比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中可见2010年16家上市银行在结算与清算、、担保,及承诺等业务中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地增长(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业务为负增长);同时呈现出中小型银行①增速明显快于大型银行②的情况。其中,在结算与清算业务同比增幅中占据前三甲的分别是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在业务同比增幅中占据前三甲的分别为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在担保及承诺业务占据前三甲的分别是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这说明近年来在传统的中间业务方面,中小型银行在快速地追赶大型银行。而随着大型银行在传统中间业务方面的潜力挖掘殆尽,相对而言其增长已略显疲态。

结算与清算业务之所以不仅保持了较快的增速而且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总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的流动需求增强,各种资金结算清偿需求显著增加,且结算与清算业务是一项与信贷业务联系十分紧密的项目,在我国银行业依然严重依赖信贷业务的同时,对结算与清算业务的需求就会相应的增加。同时可以看出业务依然十分强劲,但却没有前几年那种全面飘红的势头,想必这也跟股市的持续低迷,导致银行代销证券和基金业务出现的萎靡情形有关。担保及承诺业务已明显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了随着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日益丰富,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的中间业务占中间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已开始下滑。

(二)关于银行卡、咨询顾问、托管和理财等业务收入的分析

1.银行卡业务收入分析。银行卡是指由银行发行的供客户办理存取款、转账、缴费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2010年,在银行卡业务的收入上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化趋势,发展极不均衡。工行和建行领衔整个银行卡市场,收入双双突破120亿,中型银行③里的交通和招商银行等也都突破了37亿,但同时像华夏、深发展等中型银行只有区区的几亿收入,更别说,小型银行④中的南京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仅有600万元,还不到其同等规模的宁波银行的3%,可谓“贫富差距”过大。由表2可见,在银行卡业务的同比增幅方面,更是呈现了两极分化,发展最快的华夏银行2010年银行卡业务收入增长了66.67%,而末位的民生银行则为-16.57%,综观全局,除了少数几家银行(民生、南京、宁波)之外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在银行卡业务占中间业务收入之比方面,整体变化不大,这表明银行卡业务整体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发展阶段。但在占比对比中却看出了一些问题,大多数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15%-20%左右,占比过高如宁波银行、深发展、交通银行并不是因为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增长,而是由于其他中间业务的增长乏力,导致银行卡业务的“一股独大”;占比太低如南京银行,明显对银行卡业务开发不力,其已然成为南京银行的一个软肋。

2.咨询顾问业务收入分析。咨询顾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贷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的管理或发展需要的服务活动。

2010年在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大型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都突破了百亿,而中国银行则收入偏低,仅为工商银行的1/4;在中型银行方面,民生银行夺得头魁达到了28亿,其收入为排名垫底的深发展的10倍;在小型银行方面,则是宁波银行收入偏低,只是同等规模的南京银行的一半左右。由表2可见,在咨询与顾问业务的同比增幅方面,呈现出发展极不均衡的状态:一方面是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增幅达到了100%以上,另一方面则是华夏银行、深发展和中国银行为负的增长。结合现今银行咨询服务业务主要的增长点为投资银行业务,可知在这一新兴理念服务领域,很多银行并没有做好准备,但是一旦商业银行介入投资银行活动,其收益便会顿然改观,如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其咨询顾问业务收入中的很大一块都是投资银行业务的贡献;在咨询顾问业务占中间业务之比方面,整体来说在小幅的下调,但同时除了中国银行以外,其他的银行占比大多稳定在了20%左右,这揭示了一个现象:我国银行业咨询顾问业务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境地,一方面是传统的信息咨询、资信评估、工程监理和审价等业务的潜力挖掘殆尽,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信用评估、企业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等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潜力巨大,但我国银行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经验,并没有大规模地开拓这些新兴业务。

3.托管业务收入分析。托管业务是指以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依据法律法规和托管合同规定,代表资产所有人的利益,从事托管资产保管、办理托管资产名下资金清算、进行托管资产会计核算和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以确保资产委托人利益,并收取托管费的一项中间业务。

2010年,在托管业务收入方面,大型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收入很大,分别达到了80亿和67亿,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则明显落后于前者,尤其是农行,其托管业务收入仅为工行的1/10;在中型银行方面,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遥遥领先,其收入竟然超过了中国银行,而排名最后的华夏银行托管业务收入还不到一个亿;在小型银行方面,南京银行的收入也仅有区区600万,对于一家上市银行来说确实过于寒酸。

由表2可见,在托管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幅方面,各家上市银行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增速都突破了100%(南京银行因为2009年基数过小,仅为50万),而且中小型银行同比增速均要快于大型银行,这是由于随着我国股市的低迷不振,资产托管需求增速放缓,大型银行因为基数过大,增长也趋于回归理性,而中小型银行则蓄力针对高端客户、企业客户,推出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方案,在业务多元化及灵活操作等方面显然要更胜一筹。在托管业务占中间业务之比方面,由于2010年托管业务呈现出区别较大地增长,导致托管业务占中间业务收入之比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一边是增速较慢的大型银行(四大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均较2009年占比有所下降,而另一边则是快速发展的中小型银行占比均有较大的上升。

4.理财业务收入分析。理财业务是银行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结合客户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客户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增值。

由表3可知工商银行2010年理财业务收入达到了同等规模的建设银行的四倍多,而结合其占中间业务收入之比可知,工商银行应是我国上市银行理财业务做得最好的银行尤其是在高端客户领域更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再来看其他几家银行,建行、华夏、深发展和中信银行其增速都突破100%,达到了翻一番的水平,同时其在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也相应地翻了一番,尤其是华夏和中信的占比均由个位数达到了12%;同时,还要看到光大银行这家在绝对量上要处于中型银行上风的银行,在2010年仅实现了40%的增长,其增速仅为华夏的1/6,而与工行相当,但是工行的理财业务基数达到了光大的20余倍,所以可以说光大的理财业务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另一方面则是小型银行的代表北京银行正面临着客户流失,理财业务萎缩的困境,这也是目前小型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盲目规模扩张中,直面地与大型银行、外资银行相竞争,而违背了小型银行精细化、差异化经营的初衷。

(三)新兴业务的开发和发展

随着信息科技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在2010年的年报中,农行和建行把电子银行业务,工行、交行把隶属于咨询顾问业务的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单独的一项进行阐释。这也说明我国上市银行已经开始重视到新兴业务了。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手机银行业务等。

由表4可知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十分迅猛,在2010年两家银行双双翻了一番,同时电子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也由3%达到了现今的5%,可见它的增长潜力不是其他业务可比拟的。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上银行和手机钱包等更加便捷地电子银行业务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增长,这是值得所有银行重视的一块新领域。

投资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担任投资顾问、从事企业产权交易和收购、兼并、充足等终结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转变的产物,它使银企关系由传统的主从关系转变为相互依存关系,从单纯的信贷关系转变为银行参与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财务顾问,为企业如何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最有效地运用资金出谋划策。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进行,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正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共识,投资银行业务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收益增长点[9]。

此外,还有企业管理咨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和代办集资等一系列的新兴业务值得我国银行业重视。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如下:

(一)通过对上市银行同等资产规模的银行各项中间业务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1.大型银行中,显然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各项中间业务发展比较均衡,比较符合大型银行所应具备的规模优势,且在新兴业务开发上比较靠前,而中国银行在担保及承诺业务上占比过高,并挤占了咨询顾问和托管业务的发展空间,显然是传统业务过重,而没有很好地开发其他新兴业务;农业银行在结算与清算业务上占比过高,而在托管业务上则显得较为忽视,但是我们也看到农业银行通过10年的大力发展使得其咨询顾问业务占比靠前。但总体而言,大型银行在传统的中间业务上占比过重,平均要比中小型银行高出10%左右。

2.中型银行中,显然除了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在担保及承诺业务中占比过高,其余的几家银行在传统中间业务上占比都比较适中;虽然招商银行在银行卡业务中非常成功,但是其在咨询顾问业务中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在托管业务中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占比普遍较低,远达不到其他银行10%的占有率。

3.小型银行中,南京银行在业务中占比过高,同时银行卡业务和托管业务严重发展不足,甚至于微乎其微;而宁波银行在担保及承诺和银行卡业务中占比偏高,从而遏制了其他业务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

在传统的中间业务中,中小型银行没有大型银行的规模和渠道以及人员优势,无法与大型银行直接竞争,但是中小型银行的优势就在于其灵活的策略和贴心的服务,所以中小型银行要精细化经营,必须要在优质服务上做功夫,开拓差异化的经营模式,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服务组合,在日益多样性的服务需求中分得一杯羹。同时,伴随着中间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上市银行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保持其传统业务的同时,着力地开发某一种新兴业务作为本行的特色业务,这样既可以增加银行在这一业务中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又无形之中对银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增加了银行的外部效应。

(二)通过上文对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总体概述,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占比靠前的都是诸如结算与清算业务、业务、银行卡业务等传统的中间业务;而同时反观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排名靠前的普遍是托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和保险业务以及信用卡业务等,这就说明我国中间业务显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劳务型、低附加值的业务上,而国外的银行业则都主要依赖于高知识性、高收益型的资本市场业务。国外的银行业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和金融综合服务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国外对银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银行可以参与证券、保险以及股权投资等领域;同时又由于国外金融市场发育完善,金融创新发达,金融机构热衷于开发各式各样的新型衍生工具从而为银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平台;再次,也正是因为国外银行业对全金融领域的全面渗透,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让客户在银行里就能轻松掌控自己在金融市场的各项需求,使自身逐渐成为金融百货公司,这样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资本市场收入,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原有平台的集约优势。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今已经出现了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许多银行控股金融集团都在积极地向其他金融领域扩张,这必然带来了中间业务的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银行业更应该学习国外银行业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方向,始终把金融创新和服务一体化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要摒弃过去对传统中间业务的理解和依赖,转而积极地引进和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业务,逐步转变中间业务在银行业的地位,使其真正成为未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注释:

① 中小型银行是指除四大行以外的其他12家银行。

② 大型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

③ 中型银行是指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

④ 小型银行是指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Z].2001.

[2] Robert De Young,Tara Rice. Non-interest Incom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t U.S Commercial Banks[J].The Financial Review,2004(39):101-127.

[3] Peter S. Rose, Sylvia C.Hudgins. Bank Management & Financial Servics[M].Pek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7.

[4] DM Nache, Saibal Ghos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of Indian Banks[J].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2007(1).

[5] 张全旺.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 张云峰,王全明.2007年全国性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盘点[J].银行家,2008(5).

[7] 王志鹏,张本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绩效定量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09(12).

[8] 孙晓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sted Banks′ Intermediary Business

RUI Yu-qiao, HU Qing-chun

(Business Schoo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China)

第9篇:银行托管业务范文

(一)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总体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存贷业务的利差收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主动调整收入结构,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并重的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变。对于非利息收入的组成,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各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形式,营业收入可分为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汇兑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其他收入组成,所以本文把除利息净收入以为的其余五部分统计为非利息收入。

根据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总资产排名前五的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以及已上市的九家股份制银行2007~2014年的年报数据分析可知,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扩展较快。2014年非利息收入总额为8158.09亿元较2007年1313.03亿元翻了6.21倍。其中,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最快,截至2014年末五家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总额达到5672.63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为2307.84亿元;城市商业银行贡献最小,仅有177.62亿元。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非利息收入业务市场不再是国有商业银行一枝独秀,其市场占比从2007年87.12%下降到69.53%。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实现从无到有的发展,2014年市场占比达到2.18%;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比稳步上升,相较于2007年的12.01%翻了2.35倍。

(二)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分析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也稳步上升。从2007年的9.37%上涨到2014年的21.86%。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发展速度最为迅猛,在8年时间里翻了2倍。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最低,且低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波动最大。其非利息收入占比在08~09年由23%陡降到8%,2010年继续萎缩至7%,2011年开始恢复正增长。其他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虽有小幅波动,但是整体均呈平稳上升趋势。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由于南京银行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收益出现亏损,其非利息收入为-3139.38万元,在2008~2014年均为正值,所以其波动最大。除此以外,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总体呈平稳上升态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结构的比较分析

通过18家银行的年报数据编制图表如下①。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具体构呈现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局面。

首先,从业务种类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种类最为健全,国有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种类最少。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业务种类最多,涉及结算业务、国际业务、人民币理财业务、外汇理财、托管业务、银行卡业务、证券业务、中间业务等;光大银行业务种类最单薄,只涉及一般的中间业务、结算业务、机构业务和人民币理财业务。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较为平均。涉及的业务有电子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证券业务、机构业务、外汇理财业务、托管业务、结算业务、国际业务等,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就没有涉及国际业务;中国银行虽有开展国际业务但没有开展结算业务;交通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托管业务方面也是逊于其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相对落后,一般都只开展了人民币理财业务、外汇理财业务、银行卡业务、证券业务等,但是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发展较快,宁波银行除却以上基本业务还开展了结算业务和国际业务;北京银行则开拓了机构业务和结算业务。

其次,从发展情况来看三类商业银行均表现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最大,均超过3/4。国有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呈平稳下降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则逐年上升,且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城市商业银行的波动较前两类频繁,且幅度较大。另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汇兑和投资业务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收益情况上看都比其他两类商业银行发展的好。但是最近几年缩减严重。除此以外,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中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微乎及微。国有商业银行中,除2007~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投资和汇兑收益受波动较大外,其余年份其非利息收入比例构成基本保持稳定。城市商业银行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比排第二,这点与前两类商业银行明显不同。且其非利息收入项目的占比波动幅度大、范围广,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呈现明显不同。

三、结论及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合理性的重视,合理发展各项业务;逐步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向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学习,借鉴金融控股集团这种经营模式完成过渡,努力扩展各项业务;实施非利息收入业务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大非利息收入业务产品创新力度,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结合2007~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稳定发展手续费业务,如顾问咨询业务,担保承诺业务,托管业务等;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努力提高投资和汇兑收益占比,大力发展国际业务、证券业务和外汇理财业务等。城市商业银行更应该根据所在城市,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开展适合自身客户群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创造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