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关于插花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插花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插花的知识

第1篇: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一、教育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院教育实习采用在大四集中实习的方式,将学生组队派往就近的一些中学,时间为6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师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我院在教育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实习情况调查问卷来看,教育实习还存在以下弱点与不足:

1.实习时间短而集中,形式单一

由于观念、人力、财力等各种主客观原因,讲习与实习的总时间过少,不足总学时的5%。调查结果显示,72%的学生认为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不能保证教学实习质量,44%的学生觉得教育实习时间应该延长至三个月,还有38%的学生觉得教育实习时间应该延长至两个月。即使在近年高师课程改革和重视教育实习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教育实习一般仍在6~8周内徘徊,而且实习内容与形式主要是锻炼备课、上课的技能或充当教学助手等少量“规定动作”,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生活。这不利于师范生在实质上与心理上形成对教育教学工作内涵、技艺、方法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必要认识。

2.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

虽然我院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中学教师,但是我院与中学及基础教育机构的关系普遍疏远。高师院校只是到了学生实习时才与中学暂时合作,而没有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中学也因担心自身的教学质量与升学压力等,而对高校师生的教育实习不够重视,不欢迎实习生到学校实习,担心教育实习打乱他们的教学秩序。而调查结果也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78%的教师认为实习时间一个月足矣。故此,我院教育实习年年实习年年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不利于高师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基础教育自身的持续发展。

3.实习时间安排欠妥

调查结果表明,80%的中学教师觉得实习时间安排在9—10月份不合适。9月份刚开学,学生还没稳定,正处于各方面的适应阶段,特别是高一新生刚升入高中,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二、加强教育实践,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把教育实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

1.延长实习周期

将教育实习延长到至少12周,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调查中有89%的学生认为“分段实习,大二、大三适当穿插,大四实习时间相对缩短”的方案更有效,70%的教师也认为分阶段进行实习的模式更好,所以应该增加1~3年级的教育见习(如借鉴美国至少观摩听课100学时的规定),并加强讲习指导和现代教育

技术等实践课程;从大一开始,从微观着手,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见习讲习、微格教学、学生自主分散训练与教师组织指导训练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师范生逐一进行教学基本功、基本方法、基本环节、基本技能和教育技术等单项及综合的训练与考核,切实培养和发展未来教师的专业教学实践能力。

2.加强与中学的合作

师范生的实习打破了大学与中学彼此隔绝的局面,不仅使中学的问题能及时反应到大学及教师教育的课程与计划中,而且大学也给中学带去了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促进了双方课程与教学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同时又建立了大学与中学的合

作,通过合作又形成优化组合的合作指导小组,对实习生进行诊断型指导,保证了教育实习的有序性与高效性。这种合作既为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也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了解和学习新理论、新方法等专业发展的机会。

3.重新安排实习时间

可以将实习安排在每学年的下半学期,若必须安排在上半学期,则可在上半学期的期中考试之后。

第2篇: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入河排污口调查是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和实施入河排污口审查同意制度的基础工作,实施入河排污口的法制化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对流域水资源保护新的要求,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流域水功能区划水质保护目标、总量管理、入河污染物控制及削减的基石和落脚点。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大庆市是以石油、石油化工为主体产业的新兴 工业 城市,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石油化工生产基地。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水量也持续增大,排入渠道、泡沼的污水量也随之增加。据2001年调查统计,南线安肇新河流域共176个排污口,年污水排放量已大于1.8亿t,大庆市的排干、泡沼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入河排污口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赋予水行政管理部门一项新的职责,是依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我市正在推进生态市建设,保护水生态,防止水污染,是一项中心任务,所以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与加强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入河排污口法制化管理体制建设

1.1 规范管理体制

作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应按新水法中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规定,实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原则。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由市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授权负责实施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强化区域内水资源保护的统一管理性加强对4条排水渠道及主城区上游泡沼的管理。

1.2 明确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权限

应坚持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指导协调下的管理原则。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负责对全市入河排污口的统一监督管理,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该行政区内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1.3 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变更的审批权限

我市入河排污口设置与变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省水资源保护机构备案。

2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内容、方法及程序

2.1 建立入河排污口调查登记建档制度

对区域内已建、在建入河排污口地行调查登记建档,排污口的设置或变更必须与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功能区划的管理目标相协调。通过调查、登记建档,对不符合流域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入河排污口的设置,结合我市的城市总体建设实际情况分期、分批进行规范及整改。

2.2 建立入河排污口设置、变更的审批程序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或变更必须依照规定程序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设置或变更排污口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其治污工程和排污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投入运行的三个环节均应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设置或变更工程完工后,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变更的申请审批程序应包括预申请审查、申请审查、竣工验收。

2.3 入河排污口设置及变更审批许可原则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与变更必须符合我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则,符合水功能区划的要求,服从于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目标。废污水排放还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符合有关入河排污口设置技术规范要求。

对入河污染物总量已超过分配的控制指标或由于该申请排污口的设置变更将使其总量超标的;由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技术落后或不可靠,入河污水水质超过或可能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对纳污水体功能构成影响的;非条件限制,故意将排污口隐蔽设置,不便于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以邻为壑,为转移污染擅自将排污口向下游区域设置或变更的;在新开发区未进行雨污分流的;其他不符合 法律 、行政法规或有关主管部门要求,不符合有关入河排污口技术规范要求等情形的入河排污口申请将不被受理审批。

2.4 建立排污信息季报及年审制度

设置或使用排污口的所有单位,必须按季、按年度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排污口统计表。排污单位必须按规定项目如实填写表,不得弄虚作假。水行政主管门部每年将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对排污口组织年审。

2.5 建立排污计量及水质在线监测制度

排污单位必须在排污口安装污水排放计量设施,同时限期安装在线水质监测仪器。为便于统一规范管理,入河排污口所安装的计量设施及在线水质监测仪器应为质检部门认定的产品;在管理办法出台前,已经安装相应设施的排污口,其设施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质检部门组织检查认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2.6 建立常规监测、监督性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相结合制度

建立入河排污口及纳污泡沼的常规监测、监督性监测及现场持证执法检查制度。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依照《水法》授权,对重大排污口,对重点、敏感水域进行常规监测、不定期的监督性监督测和现场执法检查,逐步实现有关监测工作与水功能区监测工作相协调。我市正在进行的《大庆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体系》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该项目实施后将对大庆市各类取水、蓄水、引水、排水的水量、水质实时自动采集信息、自动传输信息, 计算 机的 网络 存储数据,也将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入河排污口的管理能力和 科学 化、 现代 水平,为全市的水资源规划、管理、决策和依法行政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持。

2.7 建设一支高素质监督管理队伍

根据我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需要,加强行政区域的监督执法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执法机构的能力,加大监督执法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投入力度,形成机动灵活、准确高效的执法体系。

3 入河排污口管理的 法律 责任

3.1 处罚规定

对未按规定设置或变更排污口位置或建筑结构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按规定程序及规范重新申请;逾期不拆除,将依法强制拆除,并处罚款。

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向管理部门报送有关资料的;报送资料时弄虚作假的;不按规定时间参加年审的;故意破坏或不正常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直排或偷排的;故意破坏或不正常使用污水排放设施或在线水质监测仪器;未如实向管理部门检查人员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的;逃避、拒绝、阻碍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未经审批允许其他排污者使用本单位排污口的;利用其他单位设置的排污口的;改变废污水排放方式、增加排放废污水水量、增加废污水中污染物种类、增加废污水中污染物数量、改变废污水入河方式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

对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监督管理职责,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3.2 建议实行“累时倍罚”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违法行为可以追究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但实践中多为追究行政责任。当前严峻的水污染事实告诉人们,罚款的处罚效果与立法目的相脱离。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交了排污费或罚款就等于交了保护费,违法排污合法化”的怪现象。考虑到违法排污行为的复杂性及水资源被污染后其危害的长期性,建议法律在追究破坏水资源行为的法律责任时有所突破,对持续违法排污者,实行“累时倍罚”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3篇: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得到了重视,但我国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改变这一现象已迫在肩睫。通过对中澳合作高职专业学生的测试和问卷调查发现,尽管总体上二年级学生明显好于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受试者能较好地用英语表达我国传统文化,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明显,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针对这种状况,根据收集的数据从跨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主要现象,并提出必须从改革应试教育、提高大学英语教帅跨文化紊养、调整课程设里与教材内容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

一、“失语症”与跨文化交际

2000年10月《光明日报》载文《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其中报道:“由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加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非常值得欢迎与肯定的。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已有百余篇论文对这个问题从英语写作、英汉互译、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论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危险,但从跨文化视角对高职专业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以下简称《要求>),从跨文化视角对高职专业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必须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失语症”( aphasia )一词源自希腊语a(not)和phanai ( to speak ),意即“不能说话”,原意指由于大脑损伤使患者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现象。为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人们展开深人研究,试图了解人类的语言生理机能。现在“失语症”已经突破了医学界限,产生了更多的引申含义,可用来描述生活中形形的语言及理论“遗失”现象,如:“中国文论失语现象”、“汉语失语现象”等。本文所指的中国文化“失语”是中澳合作高职专业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对中国文化相关内容进行表达的现象。

跨文化交际是指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社会语言学家D.Hymes在20世纪?0年代就提出交际能力学说,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形式是否可能;实际履行是否可行;根据上下文是否恰当;实际上是否完成。即“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以及对谁讲与怎样讲(Who speak what to whom

and when)的能力”。其基本特征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交际、互通信息、交流情感。如果交流的一方完全放弃他所代表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内涵,这必然会影响到交际的必要性和交际过程的互动性。后人不断完善发展交际能力学说,概括起来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社会文化知识。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

二、调查的实施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于2008年10月在上海市某高校中澳合作高职四个专业的2008级(一年级),2007级(二年级)和2006级(三年级)部分学生中随机进行。他们大多学习了十年以上的英语,人学后一、二年级的英语听说课由澳大利亚外教,授课,专业基础课由中方教师采用双语授课,。自第四学期开始的专业课全部由外教授课。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较高、动力较大、投人较多,英语表达能力处于上升期,对其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集中的上课时间保证了问卷的正常发放与回收。

(二)研究目的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过于重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而淡化其重要性有可能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本课题试图调查受试者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和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三)研究的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研究:(1)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否欠缺;(2)中国文化知识及英语文化知识是否平衡;(3)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表现如何。

(四)研究工具

调查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形式进行。问卷主要是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和对中国文化的态度,由与他们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词如=校生、补考、减负、户口簿以及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共10个组成,要求学生写出英文表述,每个1分。这些词和节日名称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征,其名称翻译的准确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及英文表达能力。调查利用课外时间随机发放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独立作答。共发放问卷318份,其中一年级70份(2个班),二年级123份(4个班),三年级125份(4个班)。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测试部分要求用英语闭卷独立完成。最后全部回收且有效。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由表1可知,首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一些重要节日名称的英语表达对于高职学生难度较大。在六大传统节日的名称英译中仅“春节’,和“端午节”两个节日的正确率超过一了半数。“重阳节”的英译正确率最低,反映了很多学生热衷于过“洋节”,甚至不知道该节日的存在。从整体看,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能力非常薄弱。其次,出乎意料的是,总体上二年级明显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过了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以及外教的英语听说课训练,使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而一年级学生由于是第一学期,在英语词汇和表达方面有待提高;三年级学生由于进人了紧张的专业课学习阶段,虽然也经过了和二年级相同的英语学习阶段,但遗忘的较多。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欠缺,说明“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明显的忽视”,反映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二年级与一年级相比,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逐步提高,但总的来看,所有受试者该项能力都相对较弱。交流是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交流本身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或缺。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交流,从宏观上说,决不是一方向另一方“一边倒”式的学习。因此,在英语语言知识掌握牢固的同时,应该提高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

问卷由对英语学习的目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看法、教材的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及与外教交往时的困难等六个方面的20个选项组成.注重了解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调查表明,三个年级中虽然有32.2%的受试者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但存在着对跨文化交流的片面理解。39.1%的人认为缺乏对对方文化的了解是造成与外国朋友交流困难的原因,只有11%的人认为对双方文化了解有助于跨文化交流。问卷还反映受试者虽有一定的中国文化意识,但不能将两种文化平等对待。43%的受试者认为英语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吸收目的语和本族语的文化知识,34%的人承认缺乏用目的语(英语)表达我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但58%的学生认为英语应按照目的语的语用规则;39.2%的人认为要接受外来语语言与文化就必须尽力减少本族文化的影响;30%的人认为英语教材应体现目的语文化,而只有9.1%的人认为应体现本土文化;37%的人认为英语阅读应以介绍目的语文化为主,7.9%的人认为应以母语文化为主。由此可以看出,认为目的语文化优于本族语文化观点的大有人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利于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不利于中国走向世界。

结合测试和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英语学习者确实存在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的欠缺。由于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长期以来被片面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目的语文化几乎被看作是文化教学的全部内容。课文所选内容多从国外报刊,杂志摘录,语言中处处透着英美国家的文化气息。学习者平时几乎没有接触有关英文版的中国文化介绍,很少有人阅读本国出版的英文书刊,欣赏英译中国文学作品。教师在课堂上也主要讲解西方文化,母语文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完全被忽略。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不断自我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旦进人真正的跨文化交流环境,自然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四、对策

(一)改革英语应试教育,转变思想观念

测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是对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反馈,也是对教与学的暗示和“反拨”。重视技能测试的同时加强知识型课程的测试,就会强化知识型课程的教与学。如果把《要求脚和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以下简称《大纲》)比较就会发现,两者的显著不同除去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中由“读”是第一位,转变为“听说”第一位,以及《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做出明确定义,强调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3项内容,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之外,《要求》还对统一的教学测试做作出了显著修改,规定:“学校可以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单独命题组织考试,也可以实行地区或校际联考,也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这就打破了四、六级考试这一原来的统一考评标准。此举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对四六级统考进行改革并不意味着这场讨论的终结,因为其意义并不限于这些统考。统考是一根高校英语教学测试的指挥棒,必然上行下效。所以,这场争论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英语教学测试已经走人迷途。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重新整理思路,重视对祖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学,采取措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随着社会对外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渠道,在英语教学中注人中国文化,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很强的跨文化意识。要求外语教师具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引导他们树立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识,培养他们对外来文化的宽容态度,以使他们在日后的外事交流中不辱使命。为此,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意识,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

(三)增设“中国文化”课程,调整教材内容

诚然,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学习材料对学生掌握纯正外语大有裨益。但是,多年来我们在外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使中国文化空白的做法是短见的。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一味地吸收外来文化,也是为了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又何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呢?有些学生英语知识相当丰富,可以毫不费力地与外国人交谈,然而,当外国人要他们讲述一些中国文化时,他们却往往不知所措。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文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文化。

教材方面,事实上,我国各类英语教材虽多,但有关中国文化的教材却几乎没有;没有系统地可供教师参考的教材和资料,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供查阅。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不到这方面的“浸染”。用英语把中国文化准确地表达出来,竟成为大学生力所不及的事。结果是中国文化的传递随意性大,也不准确。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方面的一大缺憾。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把中国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内容包括在内,以填补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的空白。

第4篇: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梅花针;电针;周围性面瘫【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n different periods .Methods: 60 case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n June 2007 -January 2009 to be treated by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with Electro-Acupuncture.according to the onset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the acute phase, stationary, recovery, sequelae of 4,all of them were treated by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 observed The efficacy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in different stages .Results: 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acute phas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 quiescent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 ;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6%; sequelae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33%; with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and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he acute phase, stationary phase, recovery phase has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but there was no clear effect on the sequelae phase.Conclusion:In the phase of acute , resting, recovery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he plum-blossom needle tapping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Plum blossom needle; Electroacupunctur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眼歪斜症,面僻,国外称Bell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周围性面瘫在我国发病率高达42.5/100万[1]。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月收治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对不同发病时期的患者采用梅花针配合电针治疗。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全部符合实用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人院时发病的时间(急性期:发病1~7 d;静止期:发病8~14 d;恢复期:发病15~30 d;后遗症期:发病30 d以上到数年不等[3])分为4组。其中急性期组18例,静止期组12例,恢复期组15例,后遗症期组15例。四季均有发病,感冒、长时间吹风或空调受凉后发病多见。4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2.1 梅花针治疗: 梅花针又叫皮肤针,由针盘与针柄构成,针柄有弹性,长约15~19 cm,针盘下散嵌着不锈钢短针5支,呈松针形。使用时将针柄末端固定在掌心,针尖对准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反复进行。

2.1.1 嘱患者卧位,放松肌肉,皮肤常规消毒,护士用梅花针叩刺局部穴位并循行于头面部三阳经,重点叩刺麻痹部位穴位,如:额部的攒竹、太阳穴;鼻旁的迎香穴;口角旁的地仓穴。耳后有酸痛者加用翳风、风池、天柱等穴。

2.1.2 用梅花针沿经络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叩打。发病1周内者宜轻叩刺3~5遍;1周后宜中强度,叩刺5~8遍;小孩及老人叩刺宜轻,叩至皮肤潮红即可;年轻体壮的叩刺强度可增大,可叩至皮肤微出血。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2.2 电针治疗

2.2.1 取穴:以头面部穴位为主,主穴取阳白、地仓、颊车、翳风、风池、合谷;配穴取攒竹、太阳、颧謦、牵正、迎香,均为患侧。主穴每次必用,配穴每次取2~3个,交替使用。

2.2.2 操作方法:穴位消毒后常规进针,得气后用G6805―1 A型脉冲治疗仪加电,用疏波,强度以轻刺激。每日1次,每次30~40 min,5次为1个疗程。

2.3梅花针治疗的护理

2.3.1 治疗前让患者休息10 min,消除紧张情绪,使全身肌肉放松方可治疗。疲劳过度的患者不要立即施治,要先休息,恢复常态后再施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性别、年龄和神经型与非神经型以及疾病的病情不同等情况来选择最佳的叩刺方法。在治疗时,切不可用不正确的针法。同时要注意室内环境和气温,避开风口位,以免受凉而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2.3.2 刺激部位的皮肤和针具,在操作前要进行常规消毒,以防感染。同时操作前要检查针具,针尖必须平齐、无弯钩、无锈蚀。在施治时,要关心患者,要严肃认真地小心操作,切忌麻痹大意,并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变换叩刺手法或中止治疗进行观察。手法的快慢、刺激强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和叩刺部位而定。一般用轻刺法、正刺法,以皮肤没有红晕或以不出血为宜。需用重刺法时,应以微出血为度。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和小儿,宜用轻刺法,以后再根据病情,逐渐加重。

2.3.3 叩刺时要注意按叩刺方向和顺序进行,以免倒置或疏密不匀。叩刺后,应嘱患者休息几分钟后再走动,以免在活动中发生意外。对久治不愈的患者,应配合医师研究刺激的部位、强度、间隔时间是否恰当。在治疗时要注意患者与操作者的配合,否则将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妨碍叩刺操作的发挥,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影响。患者的既要舒适,又要便于操作。

2.4 疗效判断标准: 所有纳入观察的患者均在3个疗程结束后,由我科临床医生及主管护士进行综合临床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咽喉学》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进行。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肌完全恢复正常,额纹对称,两眉平齐,眼裂正常,眼睑闭合正常,口角无歪斜,鼓腮无漏气。好转:面部表情大部分恢复正常,额纹基本对称,眼闭不紧,患侧鼻唇沟稍浅,口角无明显歪斜。无效:治疗3~4个疗程后无明显改善。好转及痊愈为有效。

3 结果

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组总有效率最高。见表1。

表1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比较

4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面瘫”乃属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人中经络,气血阻闭,以致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电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疏通经脉,疏散风邪的作用。电刺激疏密波可传导至深部肌肉层,通过电流刺激损伤的面神经,而促进其机能恢复。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临床应用广泛。梅花针叩刺皮部,可以通过皮部孙脉络脉经脉系统作用,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的治疗目的。但在治疗时须注意患者的配合及护士叩刺梅花针的手法。

本次研究根据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特点和发病时期,将所观察的患者分为4组,在发病的急性期,由于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阻于络脉而成,治疗当祛风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而梅花针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之皮部理论为依据,对皮肤进行多针浅刺,通过经络的传导调节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局部循经施以梅花针叩刺,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淤,调节局部皮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环境,从而促进炎症吸收,其总有效率最高。这可能与以下两因素有关:(1)本次的统计样本量偏小,未能有效凸显统计学差异;(2)与本病发病特点有关,相对急性期而言,静止期、恢复期的局部炎性水肿反应已开始或明显减轻,而梅花针对皮肤及浅部肌层、神经的刺激作用亦可能不如急性期的疗效好,限制了静止期和恢复期的恢复情况[4]。有鉴于上述两点,以后的研究工作应在增大实验样本量的基础上,根据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以梅花针配合电针治疗为主,配合更丰富可靠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以探讨面瘫更为完善的中医辩病辩证治疗与护理方法。参考文献

[1]梁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1):72.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3-195.

第5篇: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一、引言

信贷与保险市场的耦合并非新生事物,2003年左右国内已经萌生。2010年以来,政策层逐步加大对保险介入涉农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领域的引导力度,2012年国务院对贷款保证保险进一步作了明确鼓励。在传统担保市场存在一定程度失灵现象的背景下,本文以案例为起点分析及探讨解决保险介入中的问题,发挥保险可实现无抵押保证授信的时效优势,推动担保制度的有益变迁。

学界关于贷款保险并无严格的定义。广义上,笔者认为贷款保险可包含对贷款的各种担保,可涵盖诸如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在内的各类风险转移方式。本文关注的是狭义上的保险公司对银行贷款的外部集合保险。与欧美基本侧重于专业信贷保险公司的模式不同,日本、孟加拉及印尼等泛东南亚的小额信贷保险业务发展,如同其小额信贷业务自身,历经从福利主义到制度主义的转型过程(吴慧萍,2012)。与此相应的是,学界对保险参与小额信贷、政府参与贷款保险一般给出了肯定性意见。喻晓(2009)从不良贷款成因分析角度,提出了我国信贷保险制度建设的构想;李军(2011)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政府、农户、农村信贷机构、保险公司四大利益群体及各群体之间的行为演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政府补贴维持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持续发展的方法论主张。定价研究方面,夏丽(2012)基于预期损失定价模型对我国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数学建模中的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客户信用等级的确定方法。

虽然得到政策及学界的支持,历经10年发展,国内小额信贷保险却总体上仍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它与某些领域的信贷担保市场失灵现象同在。

二、案例背景:边缘信贷市场的担保机制失灵

逆周期经济条件下,大型银行与大型企业间以抵押担保为主的担保合约制度面临因抵押物市值缩水而失效的潜在风险,而在由农村和中小微企业及相关金融机构组成的“边缘信贷市场”(霍成义,2010)上,传统担保制度则遭遇信任危机,受到愈演愈烈的道德风险冲击,表现为贷款不良风险沿担保链、“担保圈”蔓延等新趋势。2012年4月,B市WD县某纺织公司对B市某化工企业的1笔担保业务被法院追偿债务,导致20多家与其有担保链关系的企业陷入债务风险;2012年6月,ZP县存在复杂互保、联保关系的3家企业法人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跑路。

2013年以来,区域担保生态进一步趋向恶化。ZP县CX集团债务风险暴露,香港证监会冻结该集团10亿资产,多家银行争相清收该集团及其关联担保公司贷款,有的银行提前收贷、放弃贷款承诺。在此形势下,该县约21家中小企业为防止银行“毁约”断贷,通过非正式磋商盟约,向银行方面释放“到期拒绝还贷”等威胁性信号。B、Z市及毗邻地区近期发生的“经济下行周期中同行业担保对担保效力的弱化、柠檬市场效应导致的担保圈高风险企业集聚、道德风险导致的关联企业担保无效”等现象,也表明担保市场已出现相当程度的失灵,并且这种情形不是孤立的区域现象。

三、金融支持现代农业中的保证保险:GF案例

截至2013年初,B市贷款保险业务为空白。基于解决担保失灵问题,在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政策导向下,当地人民银行2013年6月份起着手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探讨研发信贷保险产品。2013年7月份,该行借鉴宁波市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试点经验,制定推出了《关于加强银保合作 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银行与保险机构一对一协商签订合作协议。

出于现代农场一般因缺乏抵押担保资质而贷款难的考量,该行重点选取辖内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BX县开展试点。GF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大型农场,占地2000亩。此地产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用地,不具备银行业规定的贷款抵押属性。2013年9月,经由人民银行BX县支行斡旋协调,该县农商行与人保财险支公司签订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合作协议。同年10月10日,BX县农商行对GF公司投放了以保险为主要担保方式的首笔300万元贷款,期限11个月,执行优惠利率7.5‰,合同期可为企业减少利息成本7.6万元;人保财险的保险费率由贷款保证保险费率和借款人意外伤害险费率组成,共7.8万元,为贷款金额的2.6%。GF农业公司成为B市首个通过银保合作获得支持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其中,保险公司与农商行之间的合作协议主要由以下几个要件构成:(1)支持对象。农业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初创期小微企业和城乡创业者(含个体工商户)。(2)融资成本与期限。借款人融资成本由银行贷款利率、保证保险费率及附加性保险费率三部分组成,试点期间,银行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同期基准利率上浮50%的水平,保证保险费率和附加性保险费率合计最高不超过贷款本金的3%。贷款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最高不超过1年。(3)风险共担机制与风险叫停机制。试点第1年,贷款银行与保险机构统一暂按3:1比例分摊贷款本金损失风险。保险机构年度赔付的最高限额为年度保险费总额的150% ,超过部分,保险机构将不再承担赔付责任。从试点第2年开始,银行与保险机构之间的风险分摊比例和方式,可根据各银行风险管理质量与贷款损失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调整。建立贷款风险叫停机制,试点银行小额贷款逾期率超过10%时,应立即停办此项业务。

据了解,截至2014年6月份,GF农业公司银行借款余额3000万元,企业生产经营与贷款形态正常。如果业务进展顺利,农户解决了担保难问题,农商行贷款风险有了机构担保人,保险公司借农商行网点与客户优势可有效拓宽业务范围,无疑是一项多方共赢的制度安排。

四、保证保险业务进展的责权利不对等

然而,自办理首笔保险贷款业务以来,B市没有再发生1笔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并且周边地市同期铺开的该业务也没有进展,GF案例成为一个“孤案”。保险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没有出现可重复博弈,核心和直接的约束条件即责、权、利不对等。

首先,贷款保险业务最大受益者――保险公司没有承担与之匹配的责任。保险公司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后续市场开发工作。据保险公司营销经理测算,假设贷款发生违约风险,根据赔付率150%的协议,保险公司可能的赔付额为保证保险保费收入6.9万元的1.5倍,即10.35万元,保险公司最大可能亏损3.45万元。进而按大数法则精算,假定贷款金额为300万元的户数达到30户且发生违约风险的户数为1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207万元,刚好基本满足风险共担协议(保险公司70%、银行30%,300万*70%=210)的理赔需求,并达到盈亏平衡点。该县工商私营经济发达,具有过万的潜在客户群资源,满足保险业定损需求的大数定律1/30问题不大。然而,出于利己考量,保险公司在协议中增加了诸多严苛条款。如,在赔付率超过150%时“拒付”,而宁波市参与保险机构在达到同样情形时则是“暂停”。实际业务中,保险公司既未承担相应的风险审查等责任,也没有对金融机构让步以开发市场。

其次,农商行成本支出与风险管理责任大于收益。经过对GF案例的直观体验,农商行内部悄然叫停了贷款保险业务。因保险费支出,农商行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否则借款人付出的总费率远高于一般市场价。金融机构认为对GF农业公司的利率优惠,其实就是对保险公司让渡一部分的贷款收益权,而保险公司则仅是搭顺风车。全部计算在内,保险公司全年对农商行合约贷款损失才承担4.5%(保险费贷款本金3%,保险费150%的上限),也就是说300万元损失才顶多承担十几万元,农商行感觉不公平。而市场上同时存在的担保公司运作模式收费仅为贷款金额的2%―3%,却为客户承担全额贷款损失。正是出于相对收益、同业比较等方面的考虑,农商行放弃了合作。

第三,政府“利益”与付出责任的不匹配。发展现代农业、小微企业是当前政府的政策定位,收获经济发展“政绩红利”的地方政府本应承担相应的金融保险责任,政府在某种意义上隐含着应为其承担一定风险的逻辑。宁波、潍坊等地方政府以专项基金方式对贷款保险业务提供超赔补贴。政府补贴的其他个别地区,贷款保险业务有一定持续性。从2009年政府出台意见到2011年的不足3年时间内,宁波市发放小额保险贷款1432笔,贷款金额14.75亿元。B市政府因财力原因,对贷款保险尚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同时,2013年11月,监管部门调取金融机构贷款保险业务相关资料,从业务盈利性等方面对其提出了不予鼓励的倾向性意见。

五、银保可重复博弈的策略演绎与合作满足条件

银保合作的当前困境与市场主体对策略的微观选择存在较大关系。银行与保险公司上述利益权衡可被看作一种特殊的市场进入阻挠博弈。我们在此把银行看作基本“垄断”着农村和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的在位者,保险公司是进入者。本案例中,银行与保险公司达成协议,首笔交易是在货币政策部门干预下实现的,因为后验事实证明至少有1个参与人(银行)后来会违背这个协议,协议不可能在无外力干预下自动实施,不是纳什均衡。

为此我们模拟了正常市场条件下保险公司进入信贷市场的静态博弈。保险公司可以实施的策略是进入、不进入,假定进入成本为10(保费收入的10%);银行的策略是允许、拒绝。假定银行在市场上的常规利润为100。在一次博弈条件下,给定保险公司进入,银行允许,则保险公司扣除成本,得收益25,银行转让35%后,得收益65;给定保险公司进入而银行不允许,则保险公司收益为-10,银行收益仍为100;保险公司不进入时,银行允许与拒绝不影响收益值变动。虽然进入是保险公司的最优战略,也是银保双方及隐含了社会期望的占优均衡,但只有在银行允许时才能实现交易。而在一次性静态博弈中,银行允许则直接导致收益率大幅下滑,减少的收益即保险公司的进入收益,基本是一种零和博弈。在这个支付矩阵中,仅“不进入、拒绝”是纳什均衡。

由于在现场调研中觉察到当事人保险机构有进入信贷市场的较强意愿,我们设想在动态演化条件下各方可能选择的策略集。银行机构如果将不良贷款风险预期纳入博弈战略考虑,或者市场事实上的违约概率达到一定临界点,则支付矩阵的各方赋值应出现变化。给定保险公司进入,保险公司会因赔付减少一定的收益额,但业务量的激增可能会冲减一定的赔付损失;银行机构“允许”的收益则仍为65,而如果选择拒绝则面临更加不确定性的损失风险,有可能跌至40或更少。由于风险事件的持续冲击可以对银行产生“可以置信的威胁”,从而考虑了后验概率的贝叶斯精炼均衡有可能会出现。此时银行的最优战略将有可能转变为允许,“进入、允许”便形成了帕累托合作均衡,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总体收益期望值的最大化。

根据以上演绎和政府现实财力情况,我们相应假定在没有政府直接参与的条件下,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有无理论上合作的可能性。

一是调整收益期望函数。从GF案例看,保险公司过高设定了对自己的期望收益值,以拒付等严苛条款挫伤了银行机构合作积极性;银行机构过多看重了自己牺牲的当期利益,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通过保险促进本身信贷业务增长的预期。如果双方可以在利率、费率、赔付率、理赔条件等细节上予以磋商谈判,在支付矩阵中从互惠原则出发,比如保险公司参照市场其他竞争者如担保公司的模式调整支付行为,银行机构从预期风险加大和市场占有率方面调整期望值,信贷保险市场则有达成精炼贝叶斯均衡的可能性。

二是纵向拉长保险链条。仅仅强调保险机构所承担的责任不足是不够的。在银保合作中,毕竟银行是相对占有更多信息的方,有可能会出现故意忽略借款人偿还能力而向保险公司转嫁损失的人道德风险。假定设立再保险公司为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做担保,保险公司便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或剔除苛刻性条款,提高金融机构和借款人参保的积极性。即使再保险公司初始由政府注资参股引导成立,也不同于基金类的政府直接补贴。

三是引入竞争激励。国内现有贷款保险的运作模式基本以银行为受益人,是保险公司对银行贷款不良风险的集合担保。作为对贷款风险的担保,市场原本存在的许多专业贷款担保公司仅仅是因近期贷款违约风险概率的上升失去了参与积极性。以再担保公司等市场手段重新恢复担保机构参与信贷担保竞争的信心,担保竞争应当可以刺激保险公司修改博弈支付函数。同时,竞争可促进担保市场总体费率水平的降低,吸引更多借款客户参与信贷保险。

六、市场定位:基于制度演化大视野下的信贷保险推进策略思考

综上所述,没有政府直接补贴介入,市场也有可能实现社会期望的某种均衡。进一步,在担保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宏观经济转型大背景下,明确其中的政府职能、信贷保险市场及其相关主体的定位十分必要。

(一)市场要素重构与信贷保险发展

政府应认识到担保机制重构需求的系统性特点,着眼于责、权、利要素机制的重构。本文不认同政府补贴,但不等于忽略政府应有的政策选择和协调责任。担保信任关系随信贷市场“挤泡沫”而出现某种程度的断裂,是宏观系统性制度失灵的结果而非信贷风险的根源性诱致因素。因此,政府及各方应以有利于保险、担保、信贷机构之间权责公平、竞争合作为原则,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切实促进信贷保险业务的发展,理顺担保市场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推进信贷风险的有效分散。

(二)以专业化引导信贷保险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担保制度由国家信用指令保证、抵质押与保证人保证、担保及保险公司保证的沿革历程中,农村和中小微企业领域联保关系的“破产”更大程度上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馈,因而保险公司的进入可以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现有保险公司一般不具备基本的金融风险审查能力,因此引入专业信贷保险公司应是必要的补充,并且专业信贷保险公司的进入可促进保险进化。

(三)改变信贷保险期望函数

GF案例双方签订的协议是一种非正式的软约束机制。农商行对符合双方协议的借款人,既可以推荐给保险公司,也可以不推荐。这种软约束机制使各当事人缺乏相互制约、协同合作的条件。根据本文分析,在没有政府直接补贴参与的条件下,政府引导市场主要是保险方改变期望函数是关键。这就需要保险方在初始制度设想上就不能力求严格的无风险或风险最小化。而要使保险业改变期望函数,则需政府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出市场确定的信号。只有这个期望函数的改变,银行业与保险业才能有望实现交易规则的明晰化及合作稳定性。

第6篇: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作用效果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手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部分患者在手术前后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以致于影响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1]。对此,医疗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效果[2]。对此,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例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选取2014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60例,年龄在18~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手术类型、既往手术史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

1.2方法 本研究中,我们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方法

1.2.1.1制定护理方案 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次调查,调查统计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并统计患者术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康复计划。

1.2.1.2健康知识宣讲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手术方法、禁忌等,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疑惑,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麻醉医师等相关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并结合以上成功手术案例给予患者鼓励,从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提高其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

1.2.1.3进行必要心理疏导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多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同时,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护士要给予其必要的心理辅导或转介专业心理医生对其进行辅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护士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为患者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撑体系。

1.2.1.4术前检查 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患者病情、病因等进行观察评估,从而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1.2.2术中护理方法 手术时,护理人员要调整好手术室内温度、湿度等,给患者创造最舒适的手术环境。同时,护理人员配合患者取得最舒适的以便于手术的开展。另外,若患者在术中感受到痛苦,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进行麻醉的同时,还要通过抚慰、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减轻其痛苦体验。

1.2.3术后护理方法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回病房休息,确保病房的安静、清洁以及温湿度适宜,从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服药、进食以及活动,以确保手术创口的快速愈合。另外,护理人员定期检查,询问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应对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和平均数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结果分析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率正常率(86.7%)、血压正常率(96.7%)均大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3.3%)、疼痛率(1.7%)等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结果分析(n,%)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分析发现,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时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临床治疗方式,并且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手术治疗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一般来说,手术治疗效果受到患者心理状态、手术室环境、术后生活习惯以及手术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近年因手术治疗护理失误而造成的医疗纠纷频繁发生[4],致使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影响了医院的长远发展。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全方位帮助的综合护理方法[5]。该方法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能够极大的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术后干预护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为提高临床手术治疗的效果,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本文通过对10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对比研究发现,接受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正常率(86.7%)、血压正常率(96.7%)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3.3%)、疼痛率(1.7%)等均小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6.7%)明显大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症状,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总之,临床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优质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医院长远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淑媛.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3(14):46-47.

[2]许娟.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27):308-309.

[3]唐湘伟.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2,27(23):31.

[4]马莉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7(24):262-263.

第7篇: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检察机关;角色定位;运作模式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由各种功能程序和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其中包括诉讼与非诉讼两大类型共同构成的纠纷解决和社会治理系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在西方国家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

角色目标的合理定位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根本不知道道路会导向何方,我们就不可能智慧地选择路径”。[1]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关键一环。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如下几点原因:

1.法律传统的历史传承

我国传统的“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和”的思想也体现在诉讼、纠纷处理过程中的“无讼”、“厌讼”、“德主刑辅”思想和做法上。检察机关研究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探索检察机关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契合了我国无讼的法律传统,无讼的法律传统为检察机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

2.法律诉讼的固有弊端

一方面,诉讼爆炸的压力。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出现“诉讼爆炸”的现象,诉讼量激增。检察机关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可有效解决诉讼爆炸的难题,减轻法院面临的压力。另一方面,诉讼延迟的尴尬。诉讼的迟延是世界各国诉讼程序中最为棘手的顽症之一,它不仅导致了法院大量的积案,同时也无形中降低了正义的价值。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可以有效缓解诉讼迟延带来的弊端。

4.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规模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涌现。社会秩序的存在、社会稳定的延续、社会发展的推进,都离不开纠纷的有效解决,这都需要建设完善的纠纷解决体系。检察机关研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顺应时代要求,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5.检察机关的独特优势

(1)大量的案件纠纷为检察机关关键性作用发挥孕育了基本前提。(2)纠纷的决断权为检察机关关键性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3)多元化检察职能为检察机关关键性作用发挥准备了现实条件。(4)属性和专业优势为检察机关关键性作用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

当前,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矛盾化解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

1.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任务来看,任务较以往更加繁重

研究数据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既是经济高速发展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劳动争议等社会热点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最容易引爆社会矛盾的触发点。从社会矛盾化解的任务来看,任务愈加繁重。

2.从社会矛盾纠纷的主体来看,矛盾主体更加复杂化

具体来说,犯罪行为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国家、社会利益与犯罪行为人的矛盾;第二,犯罪行为的被害人和犯罪行为人的矛盾;第三,国家和被害人的矛盾。由此可以看出,矛盾主体日益复杂。

3.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效果来看,工作理念和方式亟待转变

化解社会矛盾的方式、途径不能是机械化的、单一的。如果检察工作不能因时制宜,不能正确分析、处理好检察机关所面临的各种矛盾,有时甚至会导致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化或者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检察机关的运作模式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检察机关的运作模式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即建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检察机关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体系,建立方法体系的配合、衔接机制,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组织保障。

1.检察机关参与纠纷解决的传统方式

(1)参与诉讼或诉讼监督

参与诉讼或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包括对刑事案件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对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对错误的判决提出抗诉等多种方式。检察机关在参与诉讼或诉讼监督的方式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检察官应当把办理案件与解决纠纷结合起来,做到案结事了;二是兼听则明,公正行使检察职权,避免矛盾激化;三是注重宽严相济的法律政策的运用,注重教育感化和挽救教育,减轻涉案当事人的社会危害性,从而有利于纠纷解决。

(2)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

息诉、协调、帮教等是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息诉是检察机关认为申诉人申诉理由不成立时,告知申诉人不予启动法定救济程序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协调是检察机关处理涉及多个单位纠纷的案件处理方式,帮教是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对未成年人采取挽救教育的纠纷解决方式。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虽然权威性不强,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有利于缓和矛盾,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

2.检察机关参与纠纷解决的新思路

(1)探索新的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第一,公益诉讼方式

第8篇: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摘要】目的 分析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1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全程适形调强放疗(IMRT),6MV-X线照射,照射野为5野或7野。以95%靶区体积所受的最小剂量为处方剂量:GTV 66Gy、2.2Gy/次,30次;CTV 63Gy、2.1Gy/次,30次,PTV 60Gy,2Gy/次,30次。双肺V20≤25%;心脏平均剂量Dmean≤30Gy;脊髓最大剂量Dmax<45Gy。放疗第1天开始:亚叶酸钙0.2,第1,2,8,9天;替加氟1g 第1,2,8,9天,每3周1次,共2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15例71.4%,部分缓解(PR)3例14.3%,病情稳定(SD)2例9.5%,病变进展(PD)1例4.8%;有效率(RR)18例85.7%。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等,基本为1-2级不良反应。结论 替加氟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其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作为一种中晚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局部中晚期食管癌 替加氟 调强放疗 同步放化疗

我科对2008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1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替加氟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1例住院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及胃镜、X线钡餐造影、胸部CT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均为初治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8~71岁,中位年龄62岁,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及严重内科疾病。并有可观察测量的临床病灶,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KPS评分≥70分,化疗后及放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1.2 治疗方法

调强放疗:行全程适形调强放疗(IMRT),6MV-X线照射,照射野为5野或7野。采用真空体模技术固定,在真空体模固定下行CT扫描,层厚5mm,扫描范围为自食管入口至肝门区。扫描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相应的TPS系统中。勾画肺、脊髓、心脏等重要组织器官。按照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50号及62号文件规定标准定义和勾画靶区:大体肿瘤体积(GTV)包括食管原发病灶和纵隔内转移淋巴结。临床靶体积(CTV)在GTV的基础上考虑亚临床病灶;计划靶体积(PTV)在CTV的基础上考虑摆位误差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CTV至PTV设定为5mm。确定处方剂量及重要组织器官剂量;以95%靶区体积所受的最小剂量为处方剂量:GTV 66Gy、2.2Gy/次,30次;CTV 63Gy、2.1Gy/次,30次,PTV 60Gy,2Gy/次,30次。双肺V20≤25%;心脏平均剂量Dmean≤30Gy;脊髓最大剂量Dmax<45Gy。通过射野方向观视(BEV)及房间方向观视(REV)结合X线食管吞钡片。设计照射野,以PTV几何中心为射野等中心。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优化;均使用不均质组织校正。治疗计划完成后,在常规X线模拟定位机上移床至治疗中心,食管吞钡透视下观察各照射野的吻合性。在直线加速器上进行模拟验证,射野验证片验证照射野位置的准确性,确保各治疗参数无误后执行治疗计划。

化疗:放疗第1天开始:亚叶酸钙0.2第1,2,8,9天;替加氟1g 第1,2,8,9天,每3周1次,共2周期。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1月评价疗效。对比治疗前后X线钡餐造影、胸部CT的改变,按照RECIST标准评定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最大径总和缩小至少30%维持4周以上,病变稳定(SD):介于PR和PD之间;病变进展(PD):最大径总和增加超过20%或出现新病灶。CR+PR为有效。

1.4 不良反应: 按NCI CTC3.0标准分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15例71.4%,部分缓解(PR)3例14.3%,病情稳定(SD)2例9.5%,病变进展(PD)1例4.8%;有效率(RR)18例85.7%。

2.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等,基本为1-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1。

表1 21例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例 %

3 讨论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又是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一经诊断大多是局部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1]。预后极差。同步放化疗在欧美和日本被认为是标准治疗[2],然而食管癌常规放疗,肿瘤靶区常不能达到满意剂量分布,其疗效多年来无明显提高,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约占60-70%[3,4]。近年研究表明调强放疗技术不仅保护了正常组织,还应用物理手段优化了靶区剂量分布,从而提高了局控率及生存率,同时降低肺损伤及心脏受量。顺铂联合5-氟脲嘧啶同步放疗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但其毒副反应较单纯放疗增加,个别患者不能耐受。替加氟为5-氟脲嘧啶的衍生物,是抗嘧啶类药物,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化疗指数为5-氟脲嘧啶的2倍,毒性仅为5-氟脲嘧啶的l/4-l/7[5],且有放射增敏作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替加氟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其近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85.7%,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作为一种中晚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病例较少,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明。能否提高远期生存率及降低远期并发症,笔者将作进一步随访和临床试验来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杨国梁,郑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47.

[2] Suntharlingam M,Moughan J,Coya LR,et al.The national practive for patients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results of the 1996-1999 Pattems of Care Study [J].Int Radia Oncol Biol Phys,2003,56(4):981.

[3] 殷蔚伯,张力军,杨宇贻,等.放射治疗食管癌3798例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80,2:216-220.

第9篇:关于插花的知识范文

×采购法于年月施行。该法实施前三年,全市各级政府按照上级有关政府采购工作的要求,已做了很多的工作。由于这部法律是在一定基础上实施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程序。通过实施采购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廉政建设。采购法实施一年多来,全市共完成采购次,采购项目预算金额万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万元,比预算节省资金万元。

×一、贯彻实施情况

×、学习宣传,强化了政府采购的影响。各级政府和政府财政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采购法的宣传,使依法采购逐渐成为财政拨款部门和单位的自觉行为。青冈县针对教育系统采购时间集中、数量较大的实际,对教育系统相关人员组织了专题讲课,并通过举办有奖竞赛等形式,增强了学习宣传效果。通过学习宣传,各单位对实施政府采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促进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

×、建立制度,规范了政府采购的行为。采购法出台后市财政部门制定了《绥化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了监管与执行机构的职责划分等程序规定,公布了全市采购目录和标准。并把这些规定及时下发到县(市)区,提供参考。还制定了《绥化市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验收暂行规定》、《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规定》和《询价采购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政府采购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市财政部门还将政府采购工作量化为四类指标体系,年初将这些指标细化分解,对各地实行百分制考核,激励和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

×、完善拓展,扩大了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采购法实施以来,各级政府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在工作中本着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浅到深、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逐年扩大。年一季度全市采购次数次,采购计划金额万元,实际支出金额万元,比计划节省万元。采购额比同期增加万元增长。采购构成由单纯货物类向工程类、服务类发展。海伦市在货物采购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工程类的农业开发项目及各单位的房屋装修、服务类的各种会议和车辆维修。青冈县的采购范围由原来的县直单位扩大到中省直单位,资金范围由原来的预算内资金扩大到现在的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和专项资金。

×、监督检查,保证了政府采购的顺利推进。各县(市)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监督力度。青冈县成立了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并针对采购机构管理、采购双重职能的实际,建立了“采购、验收、结算三权分离”制度。三项工作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单位行使,相互制约,保证了采购结果的公平。实行政府采购,社会上有些人曾担心会出现分散腐败向集中腐败转移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座谈会听取了采购单位的意见。采购单位反映,由于实施“阳光操作”,采购的货物价格合理,质量也比较好,大家还是满意的。对采购法的执行情况,各地还进行了检查。年市本级检查出应实行政府采购而未实行政府采购的金额万元,政府正准备对违规采购单位按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对采购法学习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各级政府对采购法还停留在初步宣传上,面比较窄,人们的认识程度还很低。有的单位领导对采购法的规定了解不多,甚至没学过。非财政拨款单位、中省直部门自行采购的问题还比较普遍。

、个别单位对政府采购认识不明确。有的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认为实施政府采购是利益的再调整,是财政部门揽权的一种手段。特别是个别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认为用自筹资金购买商品还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是财政部门多管闲事。因此,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出现了不自觉、不配合的现象。还有少数单位为躲避采购管理,采取化整为零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政府采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政府采购还处于无计划运行状态。目前,我市本级及外县(市)区政府采购办年初基本上没有制定政府采购计划,只是采购单位随时报,采购中心随时组织采购。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也形成不了批量,采购规模小,政府采购价格优势发挥不明显。

、政府采购范围小、形式单一。由于我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大部分都是吃饭财政,可用财力支出人员工资后,办公经费所剩无几。这种状况使政府采购范围大多局限在货物类、服务类上,工程类项目很少。采购形式也大多采用询价采购和竞争谈判的方式,公开招标等其它形式很少。

、供应商数量少,采购信息不丰富。我市建市时间短,城市对外知名度不高。因此,供应商前来登记的数量少,特别是外省市的供应商更少。现纳入档案管理的供应商只有多个,这些供应商多数是市内企业或商业经营者,商品品种少、价格也略高,各县(市)区更是如此。我市本级在政府采购信息建设方面没有和省及各县(市)区联网,没有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优势。

、采购人员素质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政府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专业知识要求高,要开展好这项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全市政府采购中心的人员共有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占从业人数的,对政府采购业务精通的人数很少,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要进一步加大采购法的宣传力度。政府采购是我国新建立的一项制度,其规范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要结合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进行系统宣传。政府可以通过每年举办一次“采购法宣传月”或举办专题研讨等活动,把宣传工作引向深入。要通过宣传,提高政府部门负责人、各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思想认识,把政府采购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要在年初编制政府采购计划。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年初科学合理地制定采购计划,报政府采购办,使采购办形成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组织采购,便于形成规模、形成价格优势。

×、要积极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政府采购目录,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商品都要实行政府采购。充分发挥财政收付中心的作用,把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纳入政府采购资金的范围。要积极探索和逐步扩大工程类、服务类采购规模。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检查和监督。对有法不依,擅自采购的单位,除通报批评外,各级政府要依法给予经济处罚。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