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效;问题;对策;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41-02
到2011年末,云南省总人口4 63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63.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水平、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措施,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之一。据了解,云南省级财政筹集资金从2008年的不足2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近3亿元;2010年省农业厅和省扶贫办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2 390万、2 000万元以上,各州、市投入资金达7 000万元以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筹集的培训经费达3.6亿元,为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1]。
然而在项目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培训资金集中于市郊而偏远地区缺乏、培训内容与老百姓需求不一致、实用技术的培训变为理论讲授、培训重数量轻质量、群众对培训的长远效益认识不到位等,导致部分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通过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用好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缩小城乡差别做出努力。
1 云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效
1.1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多年来,云南省先后开展了“失地农民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等多项对农民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据悉,云南省委、省政府2010年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在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5万人中,已培训农村劳动力162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逾850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20.33%增加到2011年的24.12%[2]。
1.2 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结合云南花卉、橡胶、小粒咖啡、烟草、核桃、板栗、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仅2011年中央下达云南的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人数就达10万人,培训资金4 000万元,培训工种涉及种植业生产服务、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兽医服务、农机服务、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涉农企业、农业创业等7个方面[3],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领域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
1.3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传播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因为历史的原因,云南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尤其是很多农村中年妇女,在子女离开家乡进城读书或打工的背景下,她们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但她们一直为自己的没文化而自卑,因而成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受众和积极支持者,她们往往学得很认真,虽然写字对她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期培训下来,很多人说,她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种植技术,还捡起了忘了多年的字,以后要坚持读报和看书了。一些之前羞于看书学习的农民,也不再认为这是丢人的事了,不再认为读书写字有那么困难了。很多调皮的孩子甚至从父母认真的学习态度上受到感染,而好好学习。
1.4 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引导群众针对当地的生产实际,利用现有的书籍、广播电视、技术宣传手册等资源,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带动脱贫致富和地方产业发展的目的。基层组织者很多也利用培训的机会,发放《外出务工手册》《防艾知识》,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促进农户与地方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村寨的建设。
2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城市附近
近年云南实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大多集中在市郊、地方产业发达地区,尤其是昆明周边地区,而州、县地区的培训资金投放、培训力度要小得多。尤其是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城郊土地被征占的区域,有些农民甚至参加了4~5次不同培训,其中不乏有些工种的培训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上级的培训任务而被说服参加的。而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很多农民一次正规的培训也未接受过。
2.2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市场存在无序竞争
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少量来自征占地补助。掌握培训资金的地方政府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因目前的培训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主要靠人情关系,而不是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程序来选择实力强、专业的培训结构。同时,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不够严格,一些既无师资,也无规范办公场所和实训器材的培训机构,通过非正常手段取得了培训资格,进入培训市场后,往往只着眼于短期经济效益,强调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不是认真地考虑如何提高培训的质量,使农民真正受益。
2.3 培训多为短期行为和行政任务,缺乏持续性
一方面,因为培训项目为财政资金,往往以行政任务的形式下达,完成任务情况与工作人员的考核挂钩,而有些培训科目的设置事先没有进行详细的民意调研而脱离现实,加之管理环节多,任务下达时间晚,导致一些出发点很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为为完成任务而凑人数、赶时间、应付检查的行政任务,而农民实际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用操作技能条件等核心内容没有得到重视。最终大多数培训仍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讲大课、满堂灌、搞运动”的方式,甚至走过场。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因工具缺乏、班级人数过多、交通、场地、教师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开展。培训结束后,也很少有对培训效果、农民意见和需求的反馈调查,更谈不上后续跟踪服务。
2.4 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足,被动接受培训
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农民认为他们多年凭经验生产,照样收入不错,培训没有用;二是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担心听不懂、不会写字,怕考试不过丢人;三是忙于农业生产和打工,时间上有冲突,保眼前利益更重要;四是培训内容与群众的需求脱节,群众不感兴趣。而有的教师培训中不顾群众实际,语言过于书本化,群众不易接受,导致群众不感兴趣,需要地方政府多次说服,甚至通过分任务派指标、给予误工补助、提供餐费等手段来组织培训,完成培训任务指标。
2.5 现有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利用
据调查,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科技部、民政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至今已组织编写了大量针对农民、农村的书籍,仅云南省的农家书屋就涵盖了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劳动力转移、农民素养6个方面共85种图书;配合农业部正在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农业出版社、金盾出版社还出版了大量有关农村种植、养殖、卫生等方面的光碟,内容形象直观,非常适合农民使用。但据了解,很多农民并不知道农家书屋有哪些书,大多书籍锁在柜子里,利用率很低。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因为多数培训管理人员不懂专业,教师又多是临时聘请,教材的选用很多脱离农村实际,现有的很多针对农民的培训书籍、光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当地的很多土专家、技能人才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
3 对策
3.1 结合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2012年8月7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推进“高原粮仓、特色经作、淡水渔业、山地牧业、开放农业、高效林业”六大特色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最直接、有效传播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并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云南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农村人口占到63.2%,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的高效、安全、优质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建议把这一有效的惠农措施继续向全省扩大,使全省更多的农民受益。
3.2 以行业项目的形式,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培训机构
建议以行业或工种为单位,整合培训项目,以项目的形式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声誉好、专业对口、实力强的培训机构,这一方面可增加培训市场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引导培训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做精做强某一领域,从而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促使一些短期行为、弱小培训机构的自然淘汰。
3.3 与行业产业协会合作,严格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
在很多发达国家,行业产业协会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承担着重要任务[4]。而我国的农业行业产业协会经过多年努力后,虽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在行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然受到行政权利的强大制约。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把认定、考核专业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工作交给行业协会承担,建立行业协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才库,发挥行业协会中专家、技师的的业务专长,保证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效进行。
3.4 逐步建立村寨实用技术辅导员体系
云南的烟草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离不开其完善的烟草种植和管理技术服务体系。苗木的培育、园地规划、整地、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烘烤,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服务,每个生产队、每户烟农都有技术员。任何一项技术,不是一次培训就能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地方农林产业的发展中,设立专项技术服务资金,建立由返乡技校、乡镇农科员、中专毕业生、远程专家、当地技术能人等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使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5-6]。
3.5 开发并整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涉及项目和资金渠道多,建议地方政府做好协调工作,整合与农村书屋、科技下乡、示范基地建设、乡土人才培养、劳务输出与培训基地、特色产业发展、中介服务组织、驻外劳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等多方面的资源,做实做强农村技术服务[7]。农村实用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能照搬全国、全省的教材。建议结合全省实际,设立专项资金,在已编写的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适合当地农民阅读和使用的图文并茂好教材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员制作一批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光碟、挂图等,利用培训、科技下乡、农家书屋建设等途径,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持续传播[8]。
3.6 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工作,因需开展培训
目前的培训项目,因为任务下达晚、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加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有些宣传也不到位等原因,培训前往往缺乏调研,或调研仅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建议充分利用目前的互联网、手机短信、村社负责人等资源,认真听取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方面的意见,在考虑群众培训需求、文化基础、农业劳作时间安排、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合理务实地安排组织培训,提高培训效果[9]。
4 结语
在全国关注“三农”问题的大好形势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云南省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技能人才不足、总量过多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如笔者一次在农村调研时偶然发现,农民在稻谷、玉米等粮食贮藏中,大量使用剧毒农药甲胺磷来防虫。另一方面,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因此云南在“十二五”期间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大。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完善有关管理机制,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落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传播农村实用技术、服务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促进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
5 参考文献
[1] 浦超.云南今年将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投入[J].农村实用技术,2010(9):29.
[2]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云农劳转〔2012〕2号[EB/OL].(2012-07-04)[2013-12-04].云南农业信息,http:///km/news934/20120704/1751700.shtml.
[3] 冯稚进.云南省2011年阳光工程项目全面部署[EB/OL].(2011-09-07)[2013-12-04].云南农业信息网,http:///news13/20110907/1137626.shtml.
[4] 刘立仁.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关于做好职业农民工作的有关建议[N].新华日报,2012-10-07.
[5] 吴敬才.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成效分析与拓展对策[J].农学学报,2013,3(1):64-70.
[6] 庄文彬,蔡一生.创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模式的若干思考 [J].福建农业科技,2012(11):73-75.
[7] 蔡淑芳,吴敬才,蔡培良,等.基于传播学理论的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5):870-876.
[8] 翁伯琦,郑回勇,陈敏,等.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实施成效与调研分析[J].发展研究,2011(10):105-108.
[9] 朱田香.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J].上海农业科技,2010(4):2,4.
基金项目 2012年度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云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课题。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普及先进农业科技,全力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市农村经济跨越发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闲季节,全面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集中办师资骨干培训班、农业专家电视科技讲座、农业科技大集、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走村入户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让农业实用技术入村入户。通过培训让每个农户有一个种田明白人,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全市培训人数要达到20万人以上。
(一)市级师资培训班。主要培训县、乡师资骨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科技园区负责人、种田大户,培训200人(具体时间、地点、参加培训人数由市农委另行通知)。
(二)县级骨干培训班。主要集中培训农民技术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南三县集中培训200人以上,县集中培训100人以上。
(三)乡、村农业技术培训。要针对当地主要作物和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特别要使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作物的农民学懂、弄通所种作物的种植技术,至少达到每户都有一个种地明白人。
(四)电视科技讲座。市、县电视台要开办专题节目,播放由市农委组织的知名专家农业种植技术及科技讲座。
三、培训时间
市级师资培训班11月中旬举办,县级骨干培训班12月上旬举办,自12月中旬到2012年3月份,开始进村入屯开展全面技术培训。
四、培训内容
按照《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特别要征求广大农民对培训的要求,达到实际、实效、实用的目的。市级师资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2012年市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大豆模式化种植技术;马铃薯大垄脱毒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及配方肥应用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及发展。
五、培训要求
(二)提高认识,迅速行动。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农民科技培训作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特别要把农业技术培训当作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迅速掀起农民科技培训的。
一、培训目标:计划培训农业实用技术青年农民2万人。惠及全市11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48个村、3418个村民小组。通过培训,达到每人掌握一至二门农业实用技术,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查阅农业信息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内容:根据全市稻、麦、茶、菜鹅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围绕全省16个主导产业,开展种植和养殖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农业机械使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卫生、环境、道德及法律常识等素质培训。
三、培训方式: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培训地点主要以村为主,推行整村推进,可以延伸到规模较大的村民小组,选择有较大活动场所的农户家中,进行培训。其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组织学员集中收看农业实用技术教学片现场培训等培训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二是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进村、农民科技书屋等流动和固定的培训方式,围绕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结合生产季节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会同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联合开办农业栏目,进行长期培训,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市农林局将依托市农广校、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会同技术推广单位,培训各乡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所需教师,培训普通技术人员。成立以农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50人左右的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整个培训按照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四个一”培训模式,即由市农广校免费为核心农户和参加普及性培训的农户发放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并为每个培训点发放一张弱筋小麦生产技术光盘。按作物生育阶段、关键生产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田头现场指导、农业版权所有科技“110”及集市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分级、分层、分次的开展培训。
市级重点班由市培训承担单位负责,分2期组织培训,主要参加培训对象是承担主讲教师的5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150人次;乡镇重点班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市培训承担单位派员主讲,主要培训各村农业生产负责人和部分专业大户,举办30期次,培训人数人1000人次;普通班主要在全市148个村、约200个教学点举办,办班400班次,培训农民19000人,每个村民小组3-4人,同时吸纳有意愿接受培训的农户参加。
统编教材:使用的教材为省统编的《弱筋小麦栽培技术》、《水稻生产技术》、《家禽养殖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动物养殖技术》等和生产流程明白图为主,视听教材以教学光盘和电视片、录相片、幻灯片、各类专业技术光碟等为主。
关键词:农技培训;种植业;畜牧业;新民乡
收稿日期:2009-12-07
作者简介:雷昌林(1967―),男,贵州盘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 S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2-0043-02
1 引 言
新民乡以提高农民技术文化水平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农民技术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在全乡全面推广农牧实用技术,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乡一特”的局面,使农业向着优质、高产、高效、集约、低耗的方向发展。针对全乡农民技术文化培训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技术人员把传授农牧实用技术,变成“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全体技术人员的艰辛努力和踏实工作,全乡农民技术文化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收到了较好效果。
2 农技培训的目的、内容、方法
2.1 让每户有位科技“明白人”
为提高农民技术文化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烟办等为成员单位的技术培训工作小组,常抓此项工作。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畜牧站抽调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3名农艺师和1名畜牧兽医师,专门负责全乡范围内的农民技术文化培训工作,并针对各村实际,认真编写培训计划,拟订培训教案,经领导小组审阅后方可上培训课。同时还根据各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开办农民技术文化课,结合各种现场培训会,通过办高质量、高标准的科技示范样板点,制作流动科技宣传栏,播放《21世纪农民致富科技导航系列VCD》光盘,利用星期二、星期四在集贸市场上广泛宣传农牧实用技术,做到实施项目范围内受益农户基本知晓相关技术要点,每一户至少有一位科技“明白人”。
2.2 农技培训的具体内容
2.2.1 种植业
分别在白鱼、大坑、雨那等村开展《玉米育苗移栽技术》、《旱地分带轮作技术》的培训。在上乍勒、旧屯、俄项井、三官营、林家田等村开展《水稻两段育秧、拉绳宽窄行栽插技术》、《稻田免耕、稻草全层覆盖》、《栽培脱毒马铃薯技术》的培训,在小石桥、马坪地、扒嘎、白鱼、雨那等村开展《稻茬杂交油菜育苗免耕栽培技术》、《旱地杂交油菜育苗移栽技术》等培训。
2.2.2 畜牧业
分别在雨那片进行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如《黄牛的品种改良及饲养管理》、《瘦牛短期育肥技术》、《圈舍改造技术》等培训,在白马片进行《母猪的饲养和管理》、《仔猪的饲养和管理》、《快速育肥猪的饲养技术》等培训,在新民片进行《黄牛常见病及防治技术》、《猪常见病预防及防治技术》培训,同时结合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对常见传染病进行讲解和培训。
2.3 农技培训的具体做法
根据季节特点,通过举办培训班,先让村组干部和党、团员、科技示范户先培训学习,再召开现场培训会,现场操作、临田测产观摩、开办农民技术文化学校,结合扫盲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通过农业、畜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农民技术文化培训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
具体采取措施:一是组建科技讲师团,中心抽调技术人员组成三个科技讲师团,分片包乡镇,培训到村,把技术直接传授到户。二是开展专题技术培训,邀请省、市农业专家对县、乡技术干部和乡镇科技示范户进行集中师资培训。三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分配技术人员入村到户,对所包扶的重点科技示范户进行全年技术培训与指导。四是按期开展电视专题技术讲座。五是编写《农业技术培训教材》,印制《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万寿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卡,结合培训发放到农民手中。六是利用科普大集、科技大蓬车等形式,开展现场咨询培训。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和灵活培训方法,做到集中培训与分户指导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答疑相结合,培训与座谈研讨相结合。使广大农户通过培训真正掌握农业新技术。
3 农技培训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累计在全乡17个村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34次,培训达5260人(次);其中种植业培训22次,培训人数达3140人(次);养殖业培训12人(次),培训人数达2120人(次),共发放各种技术资料3000余份,基本达到预期的奋斗目标,确保全乡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体现在:
(1)“两杂”良种推广率大幅度提高,“两杂”良种推广一直是制约新民乡粮食增产的瓶颈。通过培训、“两杂”良种推广率由80%提高到95%,年均增产粮食达26万kg。
(2)两段育秧旱育稀植,宽窄行拉绳栽插由80%提高到100%,年增长粮食达10万kg。
(3)小麦分带轮作和玉米绿肥聚垄免耕,由推广种植面积不到3000亩提高到6000亩,年增长粮食达15万kg。
(4)稻田免耕稻草全层覆盖栽培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0亩增加到2000亩,有望成为新民乡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5)油菜育苗移栽种植,由原来的零星传统点播,发展到今年在全乡大面积推广种植达4500亩,亩产达156kg以上,总产量70.2万kg,创产值达266.76万元,如果稳步发展,将成为新民乡继烤烟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为充分利用冬闲田土、增加全乡农民的经济收入,将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6)通过畜牧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的饲养和管理水平,具备了一定的饲养技能,促进了防疫意识由“要你打,变为我要打”的思想转变,防疫密度由原来80%提高到90%以上,同时提高了全乡广大农民的种草养畜的积极性,累计种植优质牧草近1000亩,从而可提高饲养效率,缩短育肥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养殖业增收的潜力,对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培训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由于乡大面广,给农民技术文化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再加上农民文化水平的差异,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还有一个从认识到接受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部分农民对当前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存在观望的思想,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够强等。
4 农技培训努力方向
4.1 进一步提高培训认识
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克服困难,转变作风,理清培训思路,有针对性的分期分批开展培训。
4.2 培训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技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农民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
4.3 培训政策法律,增强法制观念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农民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4.4 培训现代农艺,掌握实用技术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在政策环境基本合理和稳定的条件下,科技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动力。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现代农艺和实用技术也在一个不断更新和升级,因此,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
为了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促进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远程技术培训的通知》(农办人[2008]14号)精神和省远程办、省农委有关要求,决定依托我区各“先锋在线”工作站、信息点和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远程技术培训”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
二、培训时间:集中培训从2008年4月上旬到5月下旬。
三、培训方式:
1、播放收看。省远程办在“先锋在线”前端播出平台已开设“抗雪减灾”专栏,集中转播全国远程办有关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专家讲课录像和科技光盘,同时播出部分我省组织的培训节目。各乡镇党委要以“先锋在线”工作站、信息点为依托,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制定收看计划,积极组织播放收看,并安排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到各信息点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答疑。
2、专家授课。依托全区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和远程答疑。各乡镇党委根据每期培训内容,及时组织相关种养殖大户和发展能手到乡镇视频会议分会场接受培训。
3、现场指导。在集中培训期间,区农委将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对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的指导和服务。各乡镇要及时收集灾后重建与春耕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保持与区农委联系,共同做好农技服务工作。
四、培训内容:
4月:1、水稻新品种介绍;2、水稻无盘旱育秧技术;3、茶叶加工技术;4、小蚕共育技术;5、蔬菜气肥实用技术;6、家畜饲养技术;7、网箱养鱼技术;8、动物疫病免疫技术。
5月:1、水稻大田管理技术;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茶园管理技术;4、方格簇营茧技术;5、蚕病防治技术;6、桑园管理技术;7、陆地蔬菜栽培技术;8、鱼病综合控制技术;9、家禽饲养技术;10、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11、果园管理技术;12、食用菌栽培技术。
四、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各“先锋在线”工作站、信息点要明确专人负责,加强宣传发动,积极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参加培训,积极开展信息服务,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一、优化要素,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在实施培训工程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培训目标、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构成要素,充分建立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
1. 培训对象层次化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面向面广、量大的农业从业人员。职业农民培训是指对80%时间从事农业生产、80%收入来源于农业的农业劳动者进行系统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对象一般在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已有一定生产规模、科技意识比较强、能起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户,包括村组干部、种养殖专业户、返乡创业人员及农村经纪人等。避免以往的一窝蜂式培训,采取分年龄、分产业、分文化层次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2. 培训主体市场化
根据农民对培训的不同需求、目标、偏好及不同的培训习惯与行为,年底制定农民培训计划,年初根据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公正、公平确定培训主体,选择当地具有一定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民培训资源为培训单位。在发挥好农业院校、市县农广校(农干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主体培训机构优势的同时,充分整合利用科研院所、推广机构以及企业、合作社等培训资源。
3. 培训内容实用化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和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开出系列培训菜单,由农民点菜,确定培训内容。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是围绕其所从事的产业开展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围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内容包括专业最新技术、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学员根据自身从事产业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切实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 培训师资多元化
各地从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单位选聘专家教授成立省、市、县三级农民培训讲师团,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创业成功人士等现身说法。组建跨部门、跨学科、跨专业优质的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
5. 培训模式多样化
创新培训模式是培训机制研究的要点和难点,也是农民教育培训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多年来,江苏省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模式主要以“四个一”现场传授为主,即:制定一份菜单。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主推技术,编制培训专题菜单,让农民“点菜”;选聘一批讲师。从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选聘技术骨干组成讲师团,由专家下厨;举办一场培训。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讲师团成员赶赴村头田间,对农民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授课;发放一套资料。通过编印实用技术明白纸,免费发放给受训农民。这一模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将培训内容农民需要不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接受不接受、培训效果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从“要农民培训”向“农民要培训”的转变。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多数采取这种模式。另外,辅助以媒体传播形式,即通过农村大喇叭、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技术培训。
农民创业培训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生产实践――跟踪指导”三段式培训模式。这一模式为江苏省农民创业培训的主体模式。集中授课一般30学时;生产实践60~90学时,组织学员到园区、基地、企业等进行考察学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行顶岗实习;跟踪服务阶段,对学员进行回访,帮助解决创业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鼓励地方出台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实现创业。兴化、铜山等农广校还组织学员赴山东寿光等地进行异地实践学习,扩大农民眼界、增强创业信心。淮安市农广校结合不同农作物生产特点以及农事要求,实施分段式培训,既能保证培训时间,更增强培训针对性。各地利用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创办农民培训基地,贴近产业办培训,把培训班办到基地、办到大棚。通过建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使受训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通过创新组织形式,采取“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培训。
二、上下联动,形成健全的组织机制
要确保农民培训正常规范运行,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制。充分利用农广校系统优势,以农广校、农干校为培训主阵地,广泛动员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和农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参与农民培训,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农民培训网络体系。
1. 明确条线分工
省级主要负责规划、方案制定,年度工作指导与检查,总结交流等;市级主要负责对项目具体实施县的检查督促,搭建区域内的各县交流平台;县级负责落实本地区农民培训工程的具体任务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依托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由农广校、农干校牵头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培训,形成了到镇、到村的培训网络。
2. 加强横向联合
省级层面加强与省级农业推广单位、农机、水产等涉农部门以及妇联、科协等其他有关部门合作,制定培训方案时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了解培训需求,同时发挥各部门的组织优势。各地县农广校、农干校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除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作用外,还与组织、人事、教育、科技、妇联、共青团、广播电视局等部门联合搭台唱戏,形成强大的培训组织合力。
3. 整合培训资源
农民培训实行了招投标制度,将具有农民教育培训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培训单位纳入了农民培训网络体系。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院校主要承担农民创业培训省级重点班培训。县农广校(农干校、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农民创业培训普通班培训。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各地还与企业、合作社等联合开展培训,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三、多措并举,形成有效的动力机制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引导相关部门、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等积极主动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持续有效的动力激励机制。
1. 政策引导
2008年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2008〕84号),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在资金贷款、工商税收、土地流转、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促进广大农民创业带动就业。镇江市农业部门在56个乡镇牵头成立农民创业咨询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信息、项目服务。丰县农广校与县委组织部联合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创业项目的遴选、技术、信息的咨询等服务。太仓市农林部门制定四项扶持措施,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一是对参训学员先进典型减免承包大棚租金;二是向发展快、潜力大、培训中表现积极的种养大户免费赠送优质蔬菜种苗和果树苗;三是评选“太仓市百名种养能手”优先成为科技示范户,享受技术指导和物化补贴;四是积极联络金融部门,拓展农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帮助农户筹集发展资金。
2. 表彰激励
江苏省农委每年通过各地公开推荐,表彰一批农民培训工程先进集体、优秀讲师和创业致富标兵,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培训机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形成刺激农民培训需求的内在动力机制。根据学员培训后产业发展情况,全省每年汇编农民创业典型50例,南通市汇编了《农民培训工程典型100例》,海门、阜宁等地也编印了优秀讲师、创业标兵的先进事迹,以点代面,提升了农民培训工程的效果。
3. 舆论宣传
宣传工作是做好农民培训的助推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及时推介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各地通过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等多种主要新闻媒体对全省农民培训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使之深入人心,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农民培训的良好氛围。据统计,五年来在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近1500次。淮安市提出“一二三四五”宣传目标,即各县(区)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上宣传分别不少于一、二、三篇次,在乡、村主要道口新刷写墙体标语不低于40条,创业培训典型汇编50例。
四、注重质量,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农民培训评价机制在农民培训过程中起着方向引导、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作用。由于农民培训效果反映的不同步性、滞后性,更要求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以保证农民培训的实施质量。针对以往对农民培训效果定性评价有余,定量评价不足,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民培训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一个科学规范、适应农民培训发展需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从而对农民培训项目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
1. 量化培训指标
将农民培训过程和培训成效尽量量化,既便于规范培训实施,又便于科学培训评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求进村每年不少于两次,每场培训不少于3小时,发放一张明白纸,拍摄一张以上现场图片,让受训农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农民创业培训实行四大模块内容,三个阶段进行,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生产实践不少于60~90学时,培训后80%以上学员要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生产经营能力。
2. 明确评价指标
将培训内容农民需要不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接受不接受、培训效果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原则。科学设置组织领导、培训条件、培训管理、培训绩效等一级指标和领导规划、监督考核、培训基地、培训师资、培训教材、集中培训、日常管理、信息宣传、经费使用、培训人数、培训成效等二级指标。内含14个子项、33个考核指标,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指标详细,操作性较强,成为指导全省农民培训工程规范实施,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的通用准则。
3. 实行管培分离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管理与评价考核,培训单位负责具体项目实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培训过程进行督导检查、全程质量控制和项目检查验收。补助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使用审核与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五、强化管理,形成有力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为农民培训管理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是确保农民培训成效的关键,农民培训保障机制中最主要的是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
1. 组织保障
全省71个县(市、区)政府相继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农业主管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将农民培训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落实。
2. 经费保障
经费保障是农民培训保障机制中的根本因素。农民教育培训是公益性事业,培训费用都由公共财政承担,“十一五”期间,江苏农民培训工程省级资金投入达到3.4亿元,部分市、县还进行了资金配套,南通、常州、南京等市财政每年安排百万元农民培训专项经费用于各县农民培训补助,如东、武进、兴化等县级财政也给予资金配套,确保了农民培训工程的顺利实施。
3. 质量保障
为确保培训质量,江苏省强化农民培训机构“四有”建设。一是打造一支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讲师团队伍;二是创建有稳定的、功能齐全的教育培训基地;三是改善现代教育培训设施和手段,2010年为45个县农广校配发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进一步丰富全省共享教学媒体资源,组织全省力量编写《农民培训工程系列教材》,制作农业技术多媒体课件。开展地方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评比,下达补助资金274万元,评选出优秀课件187个、优秀教材105本(册)。
4.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是农民培训保障机制中的控制因素。实行招投标制度,确保公开、透明;实行项目合同制度,管理单位与培训单位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实行网上月报制度,开通了江苏农民培训网,各地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培训进度上报,接受社会监督;实行财务报账制度,由培训单位经过主管部门审核后到财政部门报账,严格资金管理;实行检查验收制度,通过随机抽查、年中督查、年终检查相结合,及时、动态掌握各个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指导和调整,有效促进了项目的实施质量。
根据当前形势,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支持,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
农村成人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创业能力、生活质量为目的,开展“实用人才培训”;以新品种、新技术使用为主要内容,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以及民主法制和文明生活知识教育等,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带动广大农民逐步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证财力和人力落到实处
根据当前情况来看,初中生毕业后并没学到什么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财力和人力投入,结合乡镇成人学校免费开办周期短、见效快的实用专业技能培训班,使其在进城务工前就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其外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社会秩序安定也有了保障。二者优势互补,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解决了乡镇成人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
三、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灵活多样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培训要从劳动力的实际出发,使培训内容切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到教其所需;使学到的技术与生产、就业门路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使学到的技术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做到学有所成。进行劳动力岗前培训,就要以市场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定向、定单培训为主要途径,以提高就业率为主要目的。应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的时间长短和培训方法。同时,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内容要多样化,除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外,还要进行一些法律知识、交通知识、劳动安全、社交礼仪、自我保护等知识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外出务工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对象有两种:一种是回乡初中毕业生,另一种是中老年农民。对回乡初中毕业生的培训主要放在毕业会考后进行,这类培训要选用一些热门的专业,如电脑和机械电子专业,也可让其掌握一些种植和养殖技术,使其回乡后使用。中老年农民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体,对那些年龄较大、家庭负担重的,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可利用广播电视讲座、印发科技资料、黑板报等形式进行;也可以利用雨雪天或者闲时,集中办班培训学习;还可以请专家现场指导,对他们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式的培训,这种培训时间短、效果好,群众最容易接受。通过灵活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培训,使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四、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农民自觉参加实用技术培训
由于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不少农村劳动力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培训的重要性,外出务工前不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他们认为,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照样能挣钱,何必花钱又耽误时间?他们没有考虑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发展变化,各类企业对工人的科技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力密集、报酬较低的体力活。另外,在遇到劳务纠纷时,也不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当前,党和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岗前就业培训工作非常重视,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的关心。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围绕劳动力就业搞好各种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势在必行。同时,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劳动力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和技能需求,分层次有目的开展不同种类的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力争使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都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增强致富本领。
【关键词】农业科技网络培训
1新型农民培训现状
1.1农民对技术培训具有迫切需求
现代农业飞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逐渐增高,这就要求农民具有专业系统的农事知识和农机操作技能。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农民大部分都已具备电脑、手机等上网条件,愿意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农民越来越多,因此培训新型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1.2农业部门支持农民培训
近年来,农业信息技术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领导的重视,并得到了有能力提供农业知识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本科研项目借助各方面的支持,希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2农业科技网络培训的意义
2.1网络培训及时高效
如果在农村地区都设置实体图书馆、科技馆,可能会出现因投入过大而布点不足的问题。科技信息的传播需要及时,实体图书馆很难具备实时传播信息的优势,因此有必要设立网络图书馆。
2.2现场培训成本过高
传统的农业技术培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和农民面对面交流,但专家下乡成本太贵,培训人数也有限。网络推广可以提供完善系统、长时间可用的培训材料,节省了交通费、招待费、住宿费、印刷费。
2.3科学技术准确详实
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是农业创新成果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互联网传播农业科技信息会存在不详实、不精准的问题,网站信息可以对科技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应用大数据的思维来管理农业技术资源,建立市级和地方农业专家库,搭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新平台。
2.4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支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决策部门提供农业科技发展的信息。网站所提供的技术内容可以为行政领导决策、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与引进、农村实用技术定向推送提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产品。帮助农业发展解决人才瓶颈,提高掌握专业技术的新型农民总量。
3农业科技网站介绍
3.1网站规划
网站向大众用户提供与本市主营农业相关的图书、期刊、报纸、成果、专利、标准、论文、实用技术等的在线阅读、浏览服务。技术内容包括:蔬菜、果树、养殖、花卉、食用菌、装备机具等专业。培训形式包括:文章、课件、视频节目、互动留言咨询等。网站主要分为图书期刊、成果专利、实用技术、视频讲座、设施农业、企业信息、专家名录、县区专栏、咨询留言九大部分。
3.2网站主要功能
3.2.1图书期刊、成果专利
网站参考图书库包括和本地农业相关的农业工具书(百科、手册、词典)、实用技术图书、农业期刊杂志、科技成果信息、专利信息、专业期刊论文、农业科技标准、国内现行的三农问题政策法规。
3.2.2实用技术
设置专门网站信息员负责专业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调试等工作,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农作物的整体栽种方案、病虫害的防治方案,为各类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与信息服务。围绕本地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产品,主要针对本市特色的蔬菜(黄瓜、茄子、番茄、辣椒、角瓜等);果树(枣树、苹果、水蜜桃等);养殖(牛、羊、猪、鸡等);食用菌等产品。
3.3视频讲座
相较于系统化的图书期刊,农民首先更易接受可视可听、真实形象的视频讲座,网站播放收集或录制的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讲座视频。参考整理网络实用技术讲座、三农专题片,邀请知名专家录制视频讲座,提供符合本地农业情况的视频节目,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另外,部分讲座能够提供培训资料下载功能。
3.4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济体的发展影响着农业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尤其是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本网站关注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设施农业技术、发展资讯。
3.5企业信息、专家名录
按照国内权威、本地适用的原则,通过成果、专利、标准、专业论文加权统计建设国内高校库、科研机构库。提供和本市农业相关的龙头企业、专家、学科带头人、研发团队等信息。
3.6县区专栏
县区专栏包括县域文化、特色旅游、供求信息、农业资讯、名优新特农产品、农产品价格等内容。传统病虫害发现、预报方式不及时,农民对病虫害发生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和掌握,所以经常出现误诊、盲目防治等不必要的损失。网站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事农时预报提醒服务,安全有效地防控病虫害,规避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风险。
3.7咨询留言
3.8网站辅助工作
4问题和反思
网站建设时间短,积累经验不足,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培训内容有待完善;培训方式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目前咨询留言部分互动不多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希望能不断引导农业企业、乡镇农技站、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村委会建立远程教育示范点,探索网站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5发展和展望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的素质水平是决定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开展农业远程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和农业实用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将传统的培训方式和现代网络培训手段相结合,把网络作为农技推广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谦.参与职业农民培训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平台[J].中国合作经济,2014,(4)51.
一、重要意义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是一项节省成本、惠及千家万户农民的系统工程。一方面以应急视频系统为依托,开展现场授课和咨询,实现现场实时可视,受训农民与专家直接对话;另一方面将授课和咨询录像制作节目,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随时点播收看。开展远程培训,可以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县农村普遍存在的科技人员缺乏、农村科学技术普及率低的现状,扩大农村实用技术的辐射范围,提高推广应用“五新”的能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能
为确保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县成立由分管领导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农办领导为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表彰奖励等工作。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
1、培训时间。根据省的统一安排,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时间为:每月日的上午9:00—11:00。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时长60分钟,由授课教师借助含有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课件,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第二小节时长60分钟,由专家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技术问题。
2、培训方式。省设立主会场,县、乡两级设立分会场。县分会场对象:组织部1人、农办5人、农业局15人、林业局7人、水利局3人、农机站5人、畜牧局4人,地点设在县政府二楼会议室。各乡镇政府分会场对象:乡镇分管领导、“三农”服务中心等涉农技术人员、村级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营销大户等对象,参训人数:5万人以上人口的乡镇,40名以上;5万人以下人口的乡镇,30名以上。
四、保障措施
1、部门协作,明确分工。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服务千家万户农民,工作涉及面广,需各乡镇(场、区)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县委组织部负责应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作,并按月做好培训情况的统计工作。县农办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做好参训农民的落实工作;开展远程培训工作组织奖的评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培训资金的落实和使用监管。县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站、畜牧兽医局应主动做好组织发动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培训的工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将已培训有就业愿望的人员无偿介绍就业。县机要、广电、电信等部门要做好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网络信号畅通。县政府办负责收视信号的调试,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信号保畅工作。各乡镇(场、区)负责做好本辖区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信号调试,积极做好发动工作,组织农民参加远程培训,并按月统计农民参加远程培训的情况,反馈农民的培训需求;做好远程培训的宣传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