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小学生绘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绘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绘画教学

第1篇: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教学 兴趣

美术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再加上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已成为每个美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更利于激发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注重教与学的一致性,既要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控制整个课堂发展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舞台。另外,教师应给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时间与空间,给他们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教师应在课堂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质,让他们将绘画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例如,在《有趣的拓印》一课中,我先在投影仪中给学生做示范,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分别用一张光滑的纸和一片拓印的树叶作品进行对比,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学生看到拓印的树叶效果后,非常兴奋,踊跃发言。随后,我又鼓励学生在课后走到校外,寻找可以拓印的对象,在下一节课堂中,学生呈现了自己一幅又一幅的拓印作品,另我感到十分惊讶。孩子们的潜力,在绘画兴趣中被充分挖掘,他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提升了自己。

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体验,以此提高绘画兴趣。例如在《会变的颜色》一课中,我向同学们演示,将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调和,出现了另一种颜色,学生们没有见过这种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很好奇,个个踊跃尝试。这样,学生们自己动手搭配颜色,并从反复的体验中发现了规律:红色加黄色变成了橙色;黄色加蓝色变成了绿色;红色加蓝色变成了紫色。另外,在美术工艺教学中,我并不给学生提供绘画范本,不规定绘画形式、绘画风格,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认识材料、自己探索、折磨,反复试验,让他们认识到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不断变化绘画步骤,学生不仅在自主自考、自己动手中获得美术知识,总结经验,同时形成绘画兴趣,顺利完成美术教学目标。

三、注重拓展思维训练

小学生作画实际上都是凭借印象,或者干脆“照葫芦画瓢”,缺乏自己的思维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掌握各种绘画方式。例如在《四季的色彩》一课中,我像学生提问:“每个季节都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开动脑筋,我让他们将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场景:有人画冬天的白雪、有人画秋天的落叶、有人画夏天的花朵、有人画春天的嫩芽,风景各异、颜色各异。之后,我又选择了几幅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展览,让同学们互相点评,指出哪些地方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绘画兴趣。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应用多媒体,可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与教学层次,改变了过去单一化、枯燥化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们体会到绘画的乐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利于身心全面发展。由于多媒体展现内容的丰富性,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集为一体,打破了传统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将更多课外内容搬进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书本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便于学生体会、理解,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十分相符。例如,在学习《唱起来跳起来》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歌舞视频,并鼓励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唱、一起跳,然后欣赏一组以歌舞为题材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们深刻体会音乐和美术的关联,分析画面中的人物,引出一种新的作图方法:喷雾法。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踊跃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丰富的视觉感受,让学生获得美术创作的原动力,启发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五、发挥评价的重要性

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希望得到表扬与认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与绘画信心。对学生的作品,教师应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尤其不要挖苦学生。在学生的作品中,发现闪光点,并给予肯定,让学生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在教师的鼓励中获得信心,为进一步提高美术能力、美术思维奠定基础。

由上可见,兴趣是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满足素质教育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统繁.语言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青年・教师,2010.(12).

[2]庄丽娜.浅谈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4).

[3]裴海根.抓住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改革[J].江西教育,2011,(12).

第2篇: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专科 生物化学 教学体会

生物化学课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由于生物化学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复杂且相互联系,所以学生普遍反应它是基础课中一门非常难学的课程。因此,怎样将这些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代谢反应变成浅显易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生化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实际教学过程,现将教学体会分析如下。

1.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在教学过层中应予区别对待。比如专升本,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以及乡村医生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有的对生物化学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有的对医学化学和医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不具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层次,要从教材的基本内容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2.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需要,而多媒体技术可将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各种知识点,使生化课中许多抽象的内容被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这些生物化学基本内容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强及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等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很难将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讲得很透彻,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复杂的结构,看到形象的过程,这远非靠一些模型,靠教师口述所能比拟的。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转变。

3. 在学习生物化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提炼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将有关同类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整理成模式固定的“框架”,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一一对照,填充其中,这种方法为“框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同类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整理成图表,再配以简短的分析、说明,既有利于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比较复杂、不易记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实验课时数应该达到总学时数的一定比例。首先是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同学们操作的规范性。生物化学是一门归纳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决定该课程在理论教学工作同时需有高强度的实验课程作为支持。因此,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显的尤为重要。生化实验指导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操作,第二部分为生化四大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第三部分为实验部分,首先可以减少验证性的以及临床检验中己经不用的陈旧实验,加强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与操作,培养科学思维和自学能力,为后续学习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生化实验课基本上是由实验技术人员在课前作好准备,上课时先由教师对实验原理、内容、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后,学生“照方抓药”地按步操作,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5.如果在教学中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是不利于培养同学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的。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由学生讨论完成的内容,学生讨论后再由教师引导分析整理出正确的答案,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

6.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止于传授本领,而在唤醒、鼓舞和激励”。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学习。绪论是课程的开篇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利用实例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夜盲症与维生素A的关系,佝偻病与维生素D的关系,DNA分析技术和亲子鉴定,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等。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教材,精心润色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心理,使学生怀着迫切求知的心理进入新课,从而实现。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认识过程。例如,在讲授蛋白质变性前,先与学生一起列举出日常生活及临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烈日曝晒、煮沸、碘酒、紫外线等。接着提出问题:这些方法为什么能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其原理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的愿望。人体的大分子的生物氧化分解和生物合成直接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在讲述这些分解合成反应的时候穿插一些医学知识,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体内代谢过程,也能为今后的医学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区域化分布和一些病理现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讲授氨基酸代谢中的转氨基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后,给予同学们一些真实的临床生化检验报告,请同学们分析该病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应用,与简单地反复强调转氨酶的区域化分布相比,同学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

7. 形成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成绩是学生学习收获的体现,学生对成绩的评定总是非常关注的,不同的成绩评定方法指挥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不能只靠一张生物化学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还应该包括实验课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可以促使同学们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学会协作,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大家协同完成的;平时成绩的评定使同学们平时学习变得比较紧张,学生既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又要在课余仔细阅读教材和大量的参考资料,总结所阅读的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就使大学生活成为真正的“读”大学,而不是考时“背”大学,平时“玩”大学,考后将知识“还”给老师。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这种复杂的发展变化,灵活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在导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合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春秋.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尝试.科学教育论坛[J].2005,10-189

第3篇: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逐渐向着灵活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生活的关联极为密切,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重要学科,这一学科教学工作的展开对学生素质、品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该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应当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进行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在生活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相对落后

一方面,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也在逐步落实,但是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极深,小学阶段也不例外,教师往往将语数外三科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对品德与社会课学科教学的关注,因此学校在该课程教学建设中的投入力度不足,生活化改革面临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仍旧按照以往的方式单方面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致使课堂氛围枯燥压抑,学生甚至会对品德与社会课产生排斥与厌恶的心理,生活化教学无法有效展开。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够合理

为了提高教学的生活化水平,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中的内容与生活有效的联系到一起,以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工作,同时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搜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识不足,他们对学生搜集的资料以及课堂形式的丰富等方面并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生活化教学仅停留在表层上,教师并没有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是盲目选择案例或资料,这种缺乏合理性的课程内容设置使得生活化教学无法有效展开。

(三)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当

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但是自制力、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却相对较差,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予以必要的指导。但是由于缺乏对该门课程的认识与重视,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与评价,使得生活化不够深入。例如有时教师会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然而在表演结束后,教师仅仅将表演中所要表达的表面意思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而并没有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也没有对表演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这使得教学工作呈现出明显的机械性,缺乏灵活性与深度。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水平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当加强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认识与重视,转变自身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使其意R到应试教育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无法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形式与内容的生活性,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品德与社会课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自身的道德意识与素质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友爱残疾人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展开主题为“我能帮残疾人做什么”的讨论或演讲,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

小学生的心理与思维发均不够成熟,如果不对其予以关注,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甚至会对课堂产生厌恶与排斥的情绪,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因而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感受,在课堂创设合理的情景,丰富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对学生予以肯定与鼓励,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继而更愿意参与到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探究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关于环境保护主题的小品,在排练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予以引导,使其能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内涵,表演结束后,教师应当对学生表演予以肯定,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到其与生活之间的联结点,创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规范其在生活中的行为;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品德知识。例如,在学习购物主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商家与消费者,模拟在商场购物的场景,这种生活化的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四)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拓展到课下,丰富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经验积累。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品德与社会课在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为了使这一作用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教师应当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使教学能够真正与生活联系到一起,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捡垃圾、参观老人院等。

三、结语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道德素养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科教育的关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使教学工作能够呈现出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当前教学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当关注到这些问题,并利用有效途径改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

[2]吴济慧,蔡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学案例的剖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第4篇: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开展生活化教学,就是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知识,挖掘其中的内涵。教师应将抽象的教学建立于生活经验之上,让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技能。对此,笔者从分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不足以及改善途径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习惯采取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让学生被动地应付考试。但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更无法提升其整体素质。

2.生活化教学的优点

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通过讲述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活跃课堂,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增强记忆,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教学生活化存在的不足

不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当之处。

1.缺少技术架构,指导方法不当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未能对学生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合理整理、具体分类、有效呈现等,导致学生对于搜集材料内容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等都不能准确把握。再加上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合理的指导。

2.缺少对细节方面的捕捉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让学生进行模拟采访、小品表演等来展现学习成果。这些看起来是对学生生活场景的再现,却会流于表面,无法将生活的内涵挖掘出来。

比如在“做学习的主人”这一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先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记者,就“如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对其他学生进行采访,之后由教师做总结。很多教师的结语主要落在学生的采访内容上,对学生采访时的语调、仪态等个人素养却没有涉及。但是在当今社会,人们立足的根本就是个人素养。

采访与表演的课堂教学形式,仅为学生模拟出了一个生活场景,而蕴含其中的道德教育却需要教师的挖掘。这就要求教师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拥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能够创设挖掘道德内涵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途径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有很多方式,教师可以从教学资源、教学情境、教学讨论和教学延展这四个方面入手。

1.教学资源生活化

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教师不但要依托课堂教学,还要将教学资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以“我是参与者”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树立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学校周年庆的精彩片段。观看结束后,学生还沉浸在喜庆热烈的氛围中,教师就可以借机提问:“哪些同学参加了周年庆的演出?还有哪些舞台上看不到的参与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意识到周年庆还需要领导的指挥、教师的筹备等等,从而认识到校庆活动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参与的结果。

2.教学情境生活化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身边的日常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所以,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如在“学会宽容”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第一,如果你的朋友不小心将你最喜欢的笔摔坏了;

第二,在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别人无意识地踩了你一脚。

这两个生活情境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此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和为人处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讨论生活化

讨论式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讨论,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实现自主的交流。

再以“我是参与者”为例,为了让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可将重点放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设定“我们可以做什么”“参与无极限”“自己管自己”三个环节。在“参与无极限”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班获取了运动会的第一名,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如果有位同学因为个人原因无法正常地发挥,对全班的成绩产生了影响,你们又会怎么想?”再组织学生集中讨论,让学生明白为集体着想也是一种参与。

4.教学延展生活化

教师要懂得如何去整合多种资源,将课内教学与现实生活衔接起来,将课堂内的学习拓展到家庭、延伸到社会。

比如在“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定两个学习目标:第一,通过课堂知识对生活实际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懂得资源节约的重要性,避免资源浪费;第二,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

如创设“节水型社会由我打造”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国内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对节水的重要性有直观的了解,再探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随意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让学生懂得如何节约用水。

为了让课内知识拓展在课外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节水行动:第一组为节水行动设计海报,在社区、学校内张贴,提醒大家时刻保持节水意识;第二组与父母制订具体的节水计划,填写节水调查表,探讨家庭节水的方法;第三组针对“废水利用”的话题进行讨论,总结“节水小技巧”。学生将课内学习的知识与课外生活相结合,就能领会到节水的重要性,树立节水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第5篇: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

2011年5月27日,中国·甘肃“感恩我们要行动”讲师团莅临我校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激情演讲。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声情并茂的激情演讲,再现了父母老师的无私奉献,让孩子们第一次对父母、老师表达了真挚的谢意。孩子们一句句发自心灵深处的“我爱你”和一个个亲密的拥抱,在感动我的同时,也让我懂得:学会感恩,快乐生活应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话题

曾几何时,领导苦口婆心地强化学生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曾几何时,班主任老师大声的斥责学生无视校规校纪……然而,收效甚微,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了每位班主任老师最无耐而又每天挂在嘴边的话题。通过这次演讲会,我茅塞顿开,学会感恩,快乐生活,才是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话题,才是学生将来走上人生道路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奠基石。“百善孝为先”, 中国自魏晋开始,至唐、宋、元、明、清一直下来,就提倡“以孝治天下”。 清兵入关,从上到下所有官员,有三本必读的书,其中之一就是《孝经》。《孝经》中告诉我们怎么样才算孝呢?不仅仅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广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才为大孝。孝的真意是什么?就是爱,也就是回过来要还报的爱。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道,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当今社会,很多孩子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因此,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一.感恩教育-----品德教育课的主旋律

其实,小学品德教材中,感恩教育是贯穿于整个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教学内容呈纵向不断加深。可又为何收效甚微呢?素质教育下品德教育得到了重视。但是德育的首要地位还是不断受到冲击。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许多教师认为:语数等学科是重要的,因为要考试。而学生的爱心品质在试卷上不能体现。因此不去特别重视,只要学生不出大问题,品德课好坏无所谓。正因为学校教育对孩子缺少感恩教育,让孩子的感恩行为缺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们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教育学生,却碍于面子,从不对学生提出“感恩”两字。尽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认为“没良心”,但更多的教师是从未意识到需要“感恩”,直至学生变得自私、任性、冷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开展积极有效的“感恩我行动”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如: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学会感恩”单元第二板块“感恩”这一环节的教学,教者可以设计“亲情小测试”,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下自己生活中最亲、最爱的五个人,然后逐一划掉……这种活动,使孩子们在不断割舍中忍受心痛,体验感动:当爱包围在我们身边,我们往往习以为常,感觉不到,不知道去珍惜。有时候还会与亲人赌气,让他们牵挂,让他们伤心。感恩吧,不要等到来不及,不要等到一切成空,就在现在,把握住我们忽略的亲情,在与亲人同行的路上,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此时此刻,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积淀在孩子们的心灵中。

更重要的,我们要把思品课中的感恩教育要从理论传授提升到生活体验的高度,如教学生制作“赠送感谢卡”、提议搞“我为班里做好事”等活动。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感谢老师的批评教育,因为老师使你一天天懂事起来,是老师给了你智慧,给了你知识……;要学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帮妈妈拿一双鞋,一句问候“妈妈辛苦了,谢谢妈妈……”;感谢同学在你摔跤时扶你起来,在你画画时借笔给你等;总之要感谢的事有很多,在你受到帮助的同时,别忘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使学生明白,心存感恩是人际交往的起码原则。               

二.感恩行为-----生活德育课的主话题

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执行,孩子们都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中国的父母最无私,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从不要求回报。但这种最最无私的爱,孩子们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导致了孩子内心感恩的缺失。小学阶段的孩子,十多岁的生日隆重而热闹。呼朋引伴,许多同学都去庆祝,从他们欢乐的脸上,能看到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却从不知道自己“呱呱”落地时令自己的母亲承受了多大的痛苦。问这些孩子们:你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们为父母庆祝过生日吗?全班竟一片沉默。感恩是有意义的,有了感恩之心,才有爱之情,有了爱之情,才能推动这个世界旋转,人与人之间才会和睦、有快乐,有彼此的敬重。

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是一种狭隘的感恩。但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孩子,他们又能爱谁呢?因此,生活中,倡导孩子们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为父母做事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有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是众所周知的古训。感恩,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个人自觉的行为。现代社会,我们要明确认识到感恩话题的重要性,它是我们生活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家长和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说“谢谢”,让孩子表达感激之情,从而,学生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

三.感恩延伸------社会德育课的主方向

第6篇: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创业教育 大学生社会化 高校

[作者简介]陈文娟(1976- ),女,山东莱芜人,江苏大学团委书记,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任泽中(1976- ),男,湖南岳阳人,江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研究。(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7107307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0GLB007)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8800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96-02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校园迈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培养好社会化素质,为适应社会做好充分准备。高等教育更应具有开放的教育理念,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准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创业教育工作。高校的创业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当下,高校在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创业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影响。

一、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性分析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推进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具备强烈创业意识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创业,必将成为潜在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然而,我国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创业人数成功比例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9%,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这些充分说明,开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化是社会学的基本范畴,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先生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大学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段,是大学生进一步学习社会知识、吸收社会文化、提升社会化技能的重要阶段。社会化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将为大学生走向职业生活做好准备,将为大学生成功履行社会职责打好基础。

二、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的耦合性分析

1.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大学生社会化实质的耦合性。从本质上分析。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创业素质和开拓精神。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如何进行自我创业、如何学会发展事业,让学生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谋求发展。所以,创业教育必须以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长远角度分析。创业是人类最高追求 “真、善、美”的一种载体,是人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形式,创业教育在总体上是人的价值追求的反映。②一个人的价值,正是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追求和创造中得以实现的。所以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最终归宿于大学生个人价值的提升。从现实角度分析。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是大学生面向社会就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的先决条件。所以创业教育来源于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创业教育又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2.创业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化内容的耦合性。创业观念的转变体现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社会化的要求。大学生创业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是对传统个人价值观念的挑战。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不高、创业比例偏低,与“铁饭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密不可分。如今,我们应通过创业教育,引领大学生转变陈旧的价值观念,树立起与时俱进的通过创业奉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崭新观念,将激发并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引导鼓励大学生投身创业。

创业知识的普及体现着社会化知识与社会化能力的提升。创业教育主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熟悉创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大学生市场洞察力、调研分析能力、快速决策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等。这些知识与技能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优秀的创造能力。创业品质的培养体现着社会化心理和社会化道德素质的准备。

3.创业教育途径与大学生社会化途径的耦合性。创业知识和大学生社会化知识的认知途径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对创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性认识、系统掌握的主要渠道。创业教学的内容包含创业理论知识、创业案例分享以及相关管理知识等。大学生在学习创业过程中所必备的素质、修养,都属于大学生认知社会的范畴;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影响途径是学校。大学生生活在学校里,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单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社会化过程受到学校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硬件环境的影响。规范的制度建设、活跃的校园文化、优良的硬件建设将是影响学生进行创业素质提升、社会化素质提升的前提条件和必然途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化的最终践行途径是社会。实践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运用所学积极参与创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增长处理各类社会问题的经验和技巧,获取在社会交往中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从而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在创业中为社会创造价值。

三、开展好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社会化素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总体计划,针对不同的培养群体,分层次开设创业类必修课程,如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实践”“大学生创业设计”“创新策略与方法”等课程;面向研究生开设“创造方法论”“创造人才论”“创造教育论”等课程。面向广大同学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创业心理学等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创业实践中必备的理论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高等学校都有完整的专业学科体系,必须把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每门学科蕴涵的与创业相关的内容优势,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的熏陶。③这要求不断完善高校教育培养方案,落实“三个有机统一”,即创业教育生动性和专业教学严谨性的有机统一,创业教育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依归的有机统一,创业、专业、就业的目标方向的有机统一,从而促进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体系的顺利建设。

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要通过培养、引进等方式建设专兼相结合的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积极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加强调查研究,熟悉创业过程,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选聘具有一定创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创业技能和成功创业经历的社会人士担任创业教育教师。

2.浓厚创业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社会化素质。加强制度文化环境建设,保障创业教育全面推进。高校领导应更新观念,注重顶层和整体设计,切实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教学、科研、学工、产业、财务等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教育的指导服务、科学激励、评估监督的运行机制。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将大学生创业成绩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奖评优等挂钩,有效激励教师参与创业教育。在学生管理方面,完善鼓励学生创业的管理机制,设立学生创业单项奖学金,对大学生参与创业给予资金、场地、设备支持,保证有创业热情、有创业潜力的学生成功创业。

加强行为文化氛围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积极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创业型活动。开展创业讲座、创业论坛、模拟股市大赛、创业心理对抗赛等,使创业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鼓励大学生创业型团体的工作,积极建立多个大学生创业社团,推广校园创业文化。大力宣传创业个人与团体典型,褒扬创业同学或团队敢于创业、积极实践的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及专业特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在实践中培养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

加强硬件文化环境建设,服务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学校要主动改善硬件环境,为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和参与创业实践提供技术、资金、场所、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通过积极自筹、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学生创业实践项目,重点支持技术开发型和专业服务型的创业实践。在创业教育的实践模拟阶段,学校根据专业设置,依托学校自身产业,为学生建立创业中心,学生以兴趣小组等形式进行一些模拟性、实验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注重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提前开始实质性创业搭建平台,创业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经营方向、探索经营模式、制定营销策略等。

3.加快与社会接轨步伐,让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创业技能和社会化技能。政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加大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力度,加强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加大行政费用减免,简化地方行政手续。创造舆论环境,加强正确舆论导向,消除认识误区,做到有包容有鼓励。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主动为学生提供工商、税收、信贷、审批等一站式服务,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财务顾问等各类中介服务,努力营造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高校主动加强与社会对接。高校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多渠道的联系,建立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业教育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由于网络创业投入低、回报高,大学生有智力资源优势,所以,网络创业是大学生比较普遍的创业倾向,而且成功率比较高。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题网站,建立创业教育服务网站,加信息交流,提供政策咨询,沟通学校与社会,了解创业教育动态,寻找创业商机,实现资源共享。并与社会创业相关网站共建,与政府建立的创业型网站共建,共享创业教育信息的相关资源,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信息,提高创业技能。

[注释]

①高振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2010(5):85-88.

②刘丽娟,李晓东.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9(2):102-104.

③李时椿.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35.

[参考文献]

[1]陈彦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及体系构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5).

第7篇: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千人桥中学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通过努力,终于学有所成,跨入市级示范高中——千人桥中学的大门,成为千人桥中学的学子。千人桥中学的全体教职工欢迎你们!你们的到来将给千人桥中学带来无限生机,千人桥中学将为你们而感到骄傲。同学们,祝贺你们踏上了新的征途,你们将在千中这片沃土上度过你们难忘的高中三年时光,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千中将成为同学们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你们也一定会为能在千中学习而感到无比自豪……

为了使广大新生尽快了解千中、热爱千中、明确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特召开本次大会。下面我讲话的主题是:热爱千中 努力学习 立志成才

我想讲的第一点是:珍惜机遇 热爱千中

(一)历史悠久 势头强劲

千人桥中学地处交通便捷是六舒三路旁,南依杭埠河畔,人杰地灵,是广大学子求知的一片净土,东距县城9km,西距合九铁路合界高速约10km,千人桥中学创建于1958年。经历了49年的风风雨雨,通过数代千中人的顽强拼搏,敬业奉献,勤奋进取,创造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90年代的振兴,实现新世纪的跨越,XX年4月 29日跨入了“皖西名校”的行列,成为市级示范高中。而今天千人桥中学正在努力提升示范内涵,精心打造千中品牌,让千中成为舒城100万人民心目中永远的教育品牌,而今千人桥中学正以强劲的势头迈步行走在通向“省级示范高中”的阳光大道上。

(二)师资雄厚 成绩斐然

我校现有教职工224人,在校学生近5000人,设有69个教学班,是舒城县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人们常说“名校、名师、名生”,即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师必将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千人桥中学之所以闻名遐尔,享誉江淮大地,之所以有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90年代的振兴和新世纪的跨越,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190人,98%以上为本科学历。其中还有6名研究生学历专职教师,中学高级教师45人(副教授),中学一级教师55人(讲师),其中中青年骨干教师占90%以上,而且各个学科均有在六安市乃至安徽省颇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千中的教师不仅有很高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一种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有着一颗对广大学生乐于奉献的爱心。他们日夜奔波,不辞劳苦(尤其是你们班主任老师);他们披星戴月,精心备课;他们辛勤教学,甘为人梯。千中的教师,堪称教育楷模!正因如此,千中学子远涉重洋,布满神州,真正是“桃李满天下,香飘千万家”!他们中既有博士、硕士、学者,也有专家、教授,更有省市级领导和知名的地方党政领导。自97年以来,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连年位居同层次学校第一。2011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目前我校已有两项省级课题、一项国家级课题顺利通过系统验收。事实将会证明,你们选择了千中是英明的,我敢断言:在座的广大学子,只要你们惜时如金、勤奋进取,若干年后,你们这些人中一定会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千人桥中学一定会以你们为荣!你们也一定会为千人桥中学带来新的辉煌!

(三)设施齐全 环境幽雅

我校占地190亩,拥有标准的运动场,教学楼两幢,多媒体教室、科学馆、餐厅、浴池、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画室。近期落成的文化广场更是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道路全面硬化,纵横交错。休闲区内安装了健身器材,集娱乐、健身于一体,曲桥凉亭,垂柳倒映,校园内“绿化、美化、香化”,花香四季,陶冶情操。千人桥中学是舒城县首批“花园式”学校。诚然,美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护,请你们少扔一点垃圾多拾一片纸屑,人人充当环境卫士,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幽雅的校园环境是广大学子求知的理想场所。

(四)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千人桥中学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美好的传统。我们老师不论是两鬓斑白的老者,还是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青年教师,他们既能执教于三尺讲台,又和同学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教职工篮球赛,“千中杯”足球赛,师生篮球足球友谊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百科知识竞赛、普遍话大赛,校园广播站栏目丰富多彩,校刊《桥》是广大师生凌云健笔的舞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千中的校园是“书声、歌声、琴声”不绝于耳,(千中首届特色班一年一个新台阶,为广大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成才的机会和希望)。总之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够磨练同学们的意志、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展示青春风采,全面提高同学们的素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因如此,我校XX年、XX年、XX年、XX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XX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文明单位”。

(五)校风正 教风纯 学风浓

近年来,千人桥中学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校风教风日益纯正,学风日益浓厚。偌大的校园,晚自习是鸦雀无声,很多复读生感叹到:现在我终于悟到为什么千中的高考成绩连年上升,为什么年年都有很多学生达到科大等一流大学分数线,原因是100多人的复读大班,上晚自习居然没有一个人讲话。选择千中是我今生的荣幸!一个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需要全体千中人共同维护。学校保卫科为同学们保驾护航,严厉打击歪风邪气,弘扬正气,是我们的保护神,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同学们,让我们继续营造良好的风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净化校园环境,浓厚学习氛围。诚然,阳光下也有罪恶,如有打架斗殴现象我们将给予沉重打击甚至开除,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同学们能否成才,学校老师只是外部环境,是外在因素,因为我们的老师不是神,不是魔术师,他们不会变,他们只能用辛勤的汗水扶植和培育你们,成才的决定因素是我们自己!

我想讲的第二点是:努力学习 立志成才

(一)树理远大理想——志当存高远

理想是人生前进的风帆,是动力,没有理想,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无法达到成功的彼岸。民族英雄林则徐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豪迈的语言成就了伟人的风采。志当高远,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理想就实现得越大。

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才竞争充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你们是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是否具有远大理想;是否能成才,事关同学们能否生存的问题!此话并非危言耸听,不是吗?你想当科学家,需要知识,你想当厂长经理需要能力。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当工人、农民,其实工人需要竞争上岗,农民需要科学兴农,因为我国的工业、农业正向机械化、现代化迈进!如果你连工人都难以胜任,就意味着下岗、失业,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保障!也许有的同学说:现在不是有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吗?是否意味着我国人才太多了!其实不然,我国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反问同学们一句:如果考上大学都没有事可做,那么你考不上大学又能做什么呢?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学有所成,那么中国的人口优势就会变成强大的人才优势,中国就会变成世界经济强国,我们就会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如果仅有理想,没有行动,那只能叫空想。能否成才主要看同学们是否抓住分分秒秒,讲究学习方法,全面提高素质。

(二)讲究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学习的方法,见仁见智,学无定法。跨入高一的同学们仍用原来的学法是不行的,仍花原来的时问也是不行的,因为你们的学习科目在增加,学习难度在增加,这就需要同学们花更多的时间,用更好的方法,才能适应今后的高中学习。近几周来同学们不会学习,把早自习变成晚自习,早自习做作业,把晚自习变成早自习,书声朗朗,还有上课不知道做笔记等,关于学习方法,你们的班主任和各科教师是行家能手,请你们务必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学习,同时同学们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实际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认为学习有三步曲:①及时巩固,温故知新;②悉心预习——提高主动性;③认真听课记笔记。

(三)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讲究生活规律

因为考场不仅是知识,能力的竞争,更是体力、毅力的较量,没有强健的体魄,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学习。(1、劳逸结合 2、生活要有规律)

第8篇: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打好基础是学好手绘插画的关键

(一)从造型、比例、透视开始学习

在美术绘画中,造型能力为基础,只有打好扎实的根基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美术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插画的表达形式多样,也和漫画有相似的地方,可以是写实的,又或者是简笔画、漫画的形式。学生在基础阶段使用简笔画或者漫画的表达形式会更加容易入门。插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背景、静物、风景等,需要样样精通,学好插画关键在于打好造型基础。打基础有以下几个步骤:

1.几何素描造型训练。先从方体、圆形、结合体等几何体开始学,只有通过对几何形的理解才能把一些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更容易地描绘出来。学生在初学阶段对几何体的造型、比例、透视较难以掌握,容易画得变形,所以需要大量地练习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比学习,修改。

2.简笔画的学习。它与漫画相似,相对容易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布置学生画一张比较简单的人物插画,针对出现的问题,发一些五官、头部、脚、手的资料给学生参考。其次,绘画过程中学生发现手是比较难画的部分,笔者利用人体结构的知识讲解,用图片赏析和绘画示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关节的构造。

3.速写的训练。利用简单的线条对人物场景做出简单的概括训练,丰富自己的图库资料。通过这些基础训练后,在人物画绘画中出现困难,特别是背景,或者表达内容方面的困难,笔者都一一做出示范和评讲,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接受,解决问题,在以后进行设计创作时就容易得多,从而打下扎实的手绘插画基础。

(二)临摹名作,吸取精华,建立风格

临摹是插画学习中最有效、最快捷的学习方式之一,当学生已经拥有基础造型能力时,在临摹过程中学生有能力理解每一张画的内容,学其精华,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把别人好的东西吸取后转化为自己的风格。插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论报纸、课本、杂志还是挂历、图书、广告等随处可见,可以随时随地学。笔者让学生准备一本大概16开大的笔记本,利用照相机、手机、电脑上网的收集方法,来收集粘贴自己喜欢或者有意义的插画,把插画都归好类别。学生在写生的时候有两个地方比较难掌握,一是人物,另一个就是场景或者背景的描绘,通过临摹学习的方法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学习画人物的,他很喜欢报纸上刊登的漫画,其中有知名漫画家黄滨的作品。他学习黄滨的漫画,临摹人物的造型动态背景,通过模仿学习,特别是在处理线条效果时最有收获。从开始的断断续续、没有重细之分、罗罗嗦嗦,变得稳重有立体感、线条流畅、配色统一,学起来有自信心和自豪感。场景表达一般都比人物简单,概括性强,不能抢了画面主角的地位,如果有人物时它只能充当配角,这是学习时要注意的。笔者同样采取发资料的形式,先让学生临摹,然后找一些比较简单的风景写生,如课室的空间或者校园的一景。临摹使学生学到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缺点,别人的风格慢慢转化为自己的风格,手绘插画进步很快。

学习宣传插画和文字插画两个主要类型

(一)培养学生运用夸张、变形、视觉冲击力强的绘画表现手法进行创作要达到宣传人人皆知、过目不忘的效果,插画就必须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培养学生运用夸张、变形、视觉冲击力强的绘画表现手法来吸引观众成为重要而直接的手段。拟人法是常用的一种手法,惯用在动物或者静物、景物上等,具有幽默感。例如,一位学生在参加“校园控烟插画比赛”活动中,他把宣传的重点位置——“校园”紧紧扣住,对象是“学生”,打击的对象是“烟”,画面中地点是在教室门口,结合拟人手法,把烟和人结合在一起,表情动作夸张,一只大脚的视觉冲击力强,颜色简单统一,表达的意思清晰明了,再加上标语,整个插画起到了校园控烟宣传的效果,作品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图1)。内容与标题紧贴,视觉冲击力强、夸张的表现可以达到宣传的目的,插画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二)读懂文字内容,提高理解能力,确保不偏题是学好传统文字插画的前提条件插画,望文生义,它是用以增加刊物文字的趣味性,使文字部分能更生动、更具象地活跃在读者的心中,所以学生必须很清晰地把重要的内容表现在画面中,如主角、地点、背景、做什么等内容。但从学生的大部分作业来看,作品大都出现内容偏题、主角不清晰、背景含糊等问题,这对于一幅插画来说是失败的,它失去了插画的本质作用。所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抓住内容主次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学习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文字内容讲述的是一位中学生看中了一部手机,由于自己没钱而偷了妈妈的钱去买手机,这种行为被妈妈发现后表示反对与他一起到商店退还手机的情形。学生在画面中表达了主要人物妈妈和儿子(图2),地点是商店的柜台,还有配角店员。人物造型和画面效果都比较清晰,但是气氛出现了错误,从画面表达来看,母亲不像是批评儿子表达不满,反而更多的是对店员的不满,这样就把文字原意表达错误了,出现偏题的现象。确保文字原意是先决条件,如果原意都偏题就背离了插画的性质,起不到说明的作用。笔者给学生修改后(图3),只是把母亲与儿子的位置互换一下,画面表达的内容就完全不一样了。第二种情况,内容是8个抢劫犯抢劫两个少女的财物,一位年轻男子相救,与歹徒搏斗被刺多刀后不幸身亡的英雄故事。这个故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会出现两处错误,一处是:画面表现的内容很多,包括公安、救护车也出现了,人物多达11个,导致画面凌乱,无法说清楚事情本意(图4)。另外一处是:画面表现两个女孩在回忆讲述故事,而不是直接表现男子英勇救人,表达变得婉转而不直接,使得事情的严重性减弱,让读者无法感受歹徒的凶残和男青年的英勇(图5)。这样只要内容稍有偏离插画就失去作用,经过修改,把女子回忆的内容全部放大直接表达歹徒和男青年的搏斗,删除原文没有提到的内容,显现事情严重性,画面内容变得明了易读。所以抓住文字重点,正确表达内容是插画的前提条件。

第9篇:小学生绘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课、思考、对策

引言

而今,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一、在当今的思品与社会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小学品德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品德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

小学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

这些问题,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

二、针对日常教学总结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我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生活化的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方式,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构建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就是在小学思品课课堂教学中,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学校学生生源和教学现状出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说:“我长大了,我学习了很多知识。”

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爸爸、妈妈倒水。”

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爷爷、奶奶捶背。”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我就引导同学们而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3、适时进行爱家乡教育

我们学校是较偏僻的农村小学,我紧密结合偏远山区农村学生实际,

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教育。据我所知,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偏远山区农村的孩子而不爱村、也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找一份工作,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