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儿童画 儿童画教学 启蒙教学 能力创新
“儿童画”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我们通常把儿童自己画的画儿称为“儿童画”,儿童画画家为儿童画的画儿也是“儿童画”。这里所说的儿童画教学,主要指对儿童进行绘画的教学。
第一,要重视培养儿童画兴趣特长的黄金期
曾有人对各级各类学校绘画的普及程度进行过统计,结果表明: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中,接受绘画教育人数最多的当属幼儿园和小学。可以说,幼儿园和小学是艺术的摇篮,几乎每个孩子都要接受美术的启蒙教育。这一阶段,孩子们学习文化课的压力不大,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身边的万事万物,是培养孩子兴趣、特长的黄金时期。儿童三至五岁时,其视觉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年人,已经具备学习绘画的生理条件,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教育。因此,对儿童的美术启蒙教育应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对儿童实施早期的绘画启蒙教育,既可以开发智力,又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既可以培养审美意识,又能够形成技能技巧;既可以激发学习儿童画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儿童的特长。同时,对儿童学习其他文化知识也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注意区分儿童画的类型
儿童画和其他画一样,也可以按照绘画形式分为三类:一是线描画,二是彩色画,三是水墨画。学习这三大画种的任务、目的及侧重点各不相同。
线描画主要包括简笔画、卡通画,旨在训练学生的造型基本功,是各类儿童画的基础。这类画,工具材料简单,技术难度较小,操作方便,见效又快,但不宜长期单一地学这类画,否则,会使学生觉得单调乏味,长进不明显,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半途而废。
彩色画,即勾线填写的画。可用彩水笔、油画棒、蜡笔等不同笔作画,也可用水粉、水彩去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以及对勾线、涂色等专业技巧的掌握。
水墨画,指的是用毛笔蘸上水、墨和国画颜料所作的画。儿童学的水墨画,以写意花鸟画为主,也可学一些山水、人物、鱼、虫、禽、兽之类。目的是继承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墨法和水法等专业技巧。中国画,尤其是儿童画国画,对造型的要求可放松些,不宜过分苛求。有时画得走点样,合情不合理,这都很正常。这样才富有童趣,天真可爱,憨态可掬,更有一种原始的美感。
线条画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可通过对线描画的训练,培养儿童把握中国画形态的能力,塑造出比较好的造型。
线描画和彩色勾填画,与大学生的素描画和色彩画类似,都是解决形和色的问题,属绘画的基础基本功,而中国画则属专业基本功。儿童画的线描画是他们将来学习素描和书法的基础,彩色勾填画还是将来学色彩画的基础,应该引起重视。
从临摹、写生到记忆、想像和创作是儿童画教学的一条途径。各阶段又有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儿童通过大量的临摹范画,即可继承前人的构思创意,又能学到优秀的表现方法。达芬奇说得好:“会模仿的人才会创造。”道出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我们不能只片面追求学生的智力开发,强调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儿童学到绘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绘画本领主要依靠临摹范画获得。
儿童通过临摹范画,掌握了绘画造型的艺术语言之后,方可进行写生。写生的目的是使儿童充满激情和新鲜感,去表现他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概括取舍能力和表现能力等等。
记忆画和想像画都属儿童创作画的范畴。儿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长期的临摹、写生、读画,既掌握了绘画方法,又培养了形象记忆能力和丰富想像力,这就为创作奠定了基础。
儿童的绘画创作不同于专业画家搞创作。画家搞创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构思、创意到搜集素材,再到起草稿、定稿,最后制作,各环节要求都很严格。而儿童在进行创作时,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喜欢凭着自己的记忆和想像,随意发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另外,儿童还缺乏创作经验,老师应因势利导,从选材到构思立意,从构思到形象塑造及设色,该肯定的就肯定,该调整的就调整。在绘制技巧上,也要帮助学生反复锤炼。这样,才能诞生一幅好作品。
总之,在儿童画教学领域里,还有很大的理论探索空间,需要我们的启蒙老师去发掘和开拓,也需要我们去实践、去总结,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儿童画教学规律,用这些理和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儿童美术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阎飞.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1.
关键词:幼儿文学;启蒙教育;故事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文学
1.幼儿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适宜他们接受能力、审美要求的这一类文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来说,幼儿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幼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
幼儿文学作品的教育性,除了在品质、思想、情操、道德的教育外,还有美感教育、知识教育等等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也同样包含在这个范围内。例如:栓栓小朋友说:“我想到月球上盖好多的围墙”,姥姥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可以把我尿湿的裤子晾起来呀”。因为栓栓上小班时经常尿裤子。所以天真的发问,表现出孩子对这种美好图景的倾心和向往。
二、幼儿文学在幼儿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1.幼儿文学能够让儿童体会到愉悦与正面的情绪
高尔基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有一次,我们中班上了一节综合活动课《我爱我家》,我问道:“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你们心里面是什么样的感觉?”艾博说:“是甜甜美美、特别高兴的感觉。”乐乐说:“是我想亲亲她的感觉。”听完后,我感觉这就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2.幼儿文学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方面作用巨大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节美术活动时,小石头小朋友的画让我大吃一惊:他的画平时完全不同。我急切地问道:“你能把你的画给我讲一讲吗?”他兴奋地看着我说:“我最喜欢坐在盆子里,让妈妈给我洗澡了。”原来他的妈妈不在奎屯工作,在乌鲁木齐上班,一个月才回来一两次,平时都是奶奶照顾他。所以每当妈妈回来后,都会给他洗澡,他觉得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和妈妈一起洗澡了。哦!我明白了,孩子因为在与妈妈一起洗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幸福和妈妈的爱,所以才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如此丰富而美丽的图画。
3.幼儿文学在幼儿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教小孩要从小教起”,“一开始就要教好”,人们在幼儿时期可塑性最强,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幼儿文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教材。
4.幼儿文学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
幼儿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文W作品一样,蕴涵着情感的美、思想的美、语言的美,在幼儿审美的培养过程中,它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5.幼儿文学对幼儿是非观形成有巨大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给小朋友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很仔细,过一会开饭了,我给他们盛好饭小朋友高兴地吃起来,正在大家安静吃饭时,李×大声笑着说:“老师,闫×像你讲的大公鸡一样是漏嘴巴。”全班小朋友都看着他笑了起来。我走过去告诉闫×:“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呀,我们要从小节约粮食。但是小朋友做错了我们要给他机会改正,不能嘲笑他。”小朋友点点头。
三、幼儿文学的启蒙教学的策略
1.以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深化文学作品阅读
例如,对《拔萝卜》这一故事的讲解,我们就其内容和特色,开展了“拔萝卜表演区”“图书制作”等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友爱理解故事。又如,绘本《七色花》我们可以引出“各种颜色”“夏天到了”等活动。再如,在作品《拔萝卜》的活动中先让孩子们去欣赏、感受故事,在让孩子们去观察、认知、探究、绘画。最后让孩子们感受他们之间的友爱,体验情感。
2.为幼儿提供自由放松的环境
(1)在幼儿园创办书吧,以及各班的图书角都放一些幼儿文学读物。
(2)创办创意区,让孩子自己欣赏交流。
3.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的形式并不是死板的。在平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平行阅读、集体阅读、开放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以及亲子阅读等方式。
四、幼儿文学启蒙教育中的误区
1.以成人的审美取代幼儿的审美主体地位
这个误区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出现以大人的审美要求为主来要求孩子,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成人为中心来灌输成人的思想。二是教师主观臆断去猜测幼儿的审美取向,并将这种审美方式强加给幼儿。
2.忽视幼儿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是成人从教育感化幼儿的方法,把审美教育当作德育和智育的辅助手段,比较注重幼儿阅读作品中真善这一方面的意义,但却往往忽略了幼儿创造美、欣赏美。二是偏重对作品进行科学性分析。
应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里强调:“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由此可见,中外优秀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特质为儿童所喜爱。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兴趣培养
有专家认为,幼儿期是人类一生当中很敏感的时期,会为我们后期的学习与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对各类学科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方法与技巧。然而我们也要去思考兴趣的培养对幼儿钢琴启蒙教育起到什么重要作用,这样才会不断地丰富和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最终使得钢琴启蒙教育具有更强的学科性和艺术性。
一、兴趣的重要性
在我们解决或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兴趣会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是我们高度集中,会非常投入,这样极大地加深了我们的印象。我们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并且在其发生时我们会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会为之着迷,就像一些对美术非常感兴趣的人,他们在接触到各类与美术相关的事物是都会对其进行观赏并给出一定的点评,面对心驰神往的作品是更会收藏或者模仿绘制。兴趣会将自身的人生观和感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认识越来越深刻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也越发丰富,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因此,在对幼儿进行钢琴启蒙教育时,我们首先要去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之成为一种助力。[1]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现状
我们知道,幼儿的年纪较小,他们在心理与各种行为方面都由他们的家长支配,但是这些孩子中没有建立起任何对钢琴的兴趣。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则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有很多机构在进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时,幼儿总是被要求对音符的名称,音符的形状,音符的时值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严重地打压了幼儿的心理。更有的教学并没有将感情的因素考虑进幼儿的钢琴启蒙教育中,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交流,而课堂的枯燥乏味有可能反而掐灭了幼儿原本的兴趣之火。[2]幼儿在创新思维方面具有很强的潜能,他们喜欢新想法,喜欢去发现新的事物,但这些方面在进行幼儿钢琴教育时某些教师为了方便管理会从中扼杀他们的这些方面,这不仅是从音乐上对幼儿进行了残酷的损害,更是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危害。那么在幼儿接受钢琴启蒙教育时如何培养起他们的的兴趣,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幼儿在接受钢琴启蒙教育时的兴趣
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每一个接触过钢琴的孩子都会很喜欢钢琴,甚至想去拥有属于自己的钢琴。当听到优美的旋律或者欢快的节奏时,兴奋应声而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稳稳抓住这些有利的因素,培养起幼儿对钢琴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对钢琴的兴趣,我进行了以下探讨:
1、好奇心,是幼儿对钢琴产生兴趣的起源
幼儿是人的一生中对外界事物非常敏感的时期,因而强大的好奇心会帮助他们自愿地接触新鲜事物,在很多幼儿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主要是先对跳动的琴键或者钢琴课时怎么样的起到强烈的好奇心理,比如他们在见到钢琴后会想:为什么前面会有黑白色相间,为什么后面还有个大箱子,下面可以踩的什么什么?等问题自然地在他们心中发芽。因而,在给幼儿进行初次上课时,我们可以先帮他们解决心中的疑问,暂时把对五线谱的认识等专业性的认知放在一边。与此同时,适当的一些音乐家的著名故事,其它比他们稍大的孩子的演奏,都会激起他们对钢琴弹奏的强烈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幼儿的情感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心智还未发育完全,他们会对较为熟悉的人产生很强烈的信任感。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用音乐来激起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应有的情感,讲一个较为枯燥的授课过程转变为由老师,家长和幼儿所组成的三角架,这样的共同努力,之间的吸引与鼓励会促进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的情感是专一的,他们会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努力。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被迫来学习的孩子,我们应该要根据他们的真实情况,单独地进行心理辅导,慢慢地改变他们的心理想法;也有一些因对识谱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我们应该进行鼓励式的教育,这将会帮助不断地进取。因而将他们对钢琴的兴趣提到一个不同的高度。[3]
3、多样的授课形式
1)多样的节拍练习。
幼儿的好奇心虽然很强,但是,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全的完善的人格,因此在教学时,我们的内容应当适量,并且简易,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幼儿对学习的烦闷心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一味的讲解而没有让幼儿参与其中很难起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而,我们在备课过程当中,要学会设定某些情景,积极地邀请幼儿参与其中。我们知道音乐有很强的节奏感,而学习钢琴的起初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节拍的练习,因而我们可以让幼儿们在练习节拍的过程当中适当地利用他们的手脚,甚至是头部,而非纯粹的拍掌。例如钢琴具有不同的节奏型,教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节奏型编排一些不同类似于舞蹈的节拍练习动作,这样完全可以满足幼儿好动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在他们在自己喜爱的模式下进行学习,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以及能够培养他们对钢琴的兴趣,且使得他们记忆深刻。
2)图片辅助讲解。
用生动形象的绘画图片来展现相关的较为枯燥的五线谱等知识的时候,通过与幼儿一起进行绘画游戏与活动,把一堂较为枯燥的课变得既轻松又愉快,幼童们自然会随着老师的授课而不断地接纳知识。进行五线谱教学的时候,将唱和画相结合,孩童们满足了他们涂写的欲望的时候,也巩固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的学习内容,因此多样的授课形式肯定能不断地培养幼儿们对钢琴的兴趣。
四、结论
根据本文的论述,在培养幼儿们对钢琴的兴趣时应抓住幼儿对事物好奇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选择多样的授课模式,以培养起幼儿的兴趣。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在本文中获得有用的方面,也希望对今后的现实生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万凌艳单位:商洛学院
参考文献
[1]吕真.对幼儿钢琴教学的两点看法[J].钢琴艺术,2010(5).
建构多元视角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追溯美术起源,领略美术线条美
东方美术起源,一般来说是与书写同步产生,所谓“书画同源”就是这个意思。最初的文字以象形文字为主,这便是书画同源的最直接证明,中国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开启了美术的先河。在儿童美术教育启蒙过程中,是否应该引入甲骨文基础知识的教育呢?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11课《字的创意设计》时,学生们就开始接触字的装饰与设计,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点出发,对汉字进行联想和变形,这就是最初的甲骨文。我在教学生这课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书刊、广告、包装上面精美的字体,让学生讨论字是如何变成这样富有装饰性的?并告诉学生甲骨文是汉语言文字的源头,是东方书法绘画艺术的源头,是东方文明的源头。请看屏幕《甲骨文的演变》,学生们看得可入迷了。还发出阵阵感叹,之后经过小组讨论、小组创作,每个学生都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字体,还有许多学生下课过来告诉我,设计这些字体是甲骨文给他们的创意。初步了解甲骨文知识,有助于儿童在启蒙教育中直接触摸到华夏文明的源头,是对小学生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 感悟自然韵味,体验美术和谐美
如果用线条来表现一座桥,作品就根本不是现实中的桥,更不可能是这座桥某一瞬间的形态,它是作者意念中的桥,是作者的意念投射到线条上的对桥的体验;而印象派画家则不同,大师莫奈在同一地点上百次地临摹同一座桥,由于强调的是自然光对桥的形体的影响,其每一幅都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真实再现的是桥的某个历史瞬间。自然,本身就是自然的,自然就是和谐。我们知道自然光是由光谱组成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从暖色调向冷色调有序过渡的。这就是和谐,所以自然光照射下的景物也是和谐的。有一些绘画作品经常让我们有不和谐的感觉,那是因为作者处理色调的偏差,不同温度的色彩杂错,少了必要的过渡。
那么在这一方向,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感受这一绘画领域的本质呢?那就是让学生接触自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树立以大自然为师的理念。在教学四年级《生长的植物》这课时,我就带着学生观察了校园中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规律、色彩变化,而后通过与植物面对面的写生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进行生活中处处有美的教育。
三、 品味透视学,提升绘画技能
透视学是绘画艺术中技能表现的支柱性原则,不遵循透视学原则的作品,往往被认为是失败的作品。那么透视学原理的教学,在小学生美术启蒙教育中应处于何种位置?有两种观点:
(1)越早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透视学技能,学生的绘画技能就越能得到提升。从理论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如果小学生过早地去追求透视上的现实主义,那么就失去了儿童的幼稚与天真。
儿童看世界与成人不同,也应该不同。
(2)儿童绘画的本质就是体现他的幼稚与天真,当儿童秉承成人的理性的技艺时,儿童画的特征就消失了,或者就不叫儿童绘画了。有一种说法:儿童的视角是多元的,他可以通过想象,或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力,以不同的视角透视他所要感知的事物。所以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常常看到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作品,这个作品不一定要非常像,有的甚至变形得厉害。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想表现什么?若能把想表现的物品用简单的前后关系安排在画面中,再配上心中的色彩,这作品就算是佳作了。通过一次次尝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色彩和画风都多元化了。
四、丰富游戏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能把课上得丰富多彩的老师往往都能抓住学生的心,在娱乐中参透教学。如象形文字辨识活动,教师可选择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学生在辨识过程中,可以自己创造象形文字。如三年级下册第十课《跳舞的点和线》,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音乐语言和美术语言的切换游戏,在课堂上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用线条表达音乐家的内心情感。学生随着音乐摆动,随着音乐拿起画笔,舞动出了一幅幅出乎意料的佳作,同时使教学也意外地生动有趣。
当然,游戏的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教学《四季歌》时,教师让学生添加色彩,看谁对色彩的明暗度、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过渡把握得最好;也可以为画面穿上春的衣裳、夏的衣裳、秋的衣裳、冬的衣裳;还可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领悟大自然的博大精深。
五、传承精品教育,弘扬文化传统
说到精品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通过记忆精品,感受精品,领悟精品,品味精品,消化精品,以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一种教育方式。美术精品也是如此,现在的美术教科书几乎每一页都有一幅插图是名家名作,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品位和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通过艺术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在审美观的教育下,使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正是《大纲》的突出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往往偏重于传授绘画技法,造成学生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后果。而《大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在贯彻《大纲》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故事内容略)。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
二、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如,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回答是肯定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一两件服饰?”因为图案是染在正方形纸上的,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围巾、手帕等。当学生说出“手帕”时,教师取出事先染制好的漂亮手帕对折三次插在上衣口袋。这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由读懂到联想就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这一问一答的环节诱发了学生从观察生活到联想设计的欲望。可以说天有多宽,想象的天地就有多宽。这节课在1995年12月由国家教委组织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录像课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关键词:美术创作;教学引导;理解欣赏
美术的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美术也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虽然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作画能力、技能技巧都处在待开发阶段,但孩子在画面上的表达,确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给予幼儿良好的开端,是非常必要的。
1.有效利用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美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的环境能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就是实际的教育。第一,环境布置要美,这是一种美的熏陶;第二,鼓励幼儿发现身边可利用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培养幼儿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第三,环境布置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激发幼儿对美的表现欲望。
2.教师的正确引导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幼儿的学习兴趣很大因素是源于老师的正确引导。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美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有助于对孩子的教育。日常生活中,教师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维果茨基提出,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评价更合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幼儿从评价中看到自己的特点、努力的方向和进步与发展的希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能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实际程度进行合适的引导,可以使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
3.对幼儿作品的理解与解读
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尚在积累当中,对艺术的表达不代表要符合成人对他们的期望。教师要站在幼儿角度理解幼儿的作品,倾听幼儿对作品的描述,理解幼儿表达的用意。根据幼儿年龄和生活经验,理解幼儿的情感,分析所表达感受和体验艺术形式。教师更需要学会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4.探索材料的运用
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能否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之前,教师要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比如,小班孩子对物体的美感和形象思维还处于启蒙阶段,缺乏表现能力。有的孩子可能看到一张白纸,会无从下手。为了激发孩子的作画兴趣,我除了提供蜡笔、水粉颜料、油画棒、粉笔等,还尝试用手指印画的形式在班上自由作画区作画。另外,我尝试用印刷衣服的方法,让幼儿动手印画服装,这种方法简单,作品效果却很好。还可以利用“半成品”让幼儿通过加工变成一件完整的“成品”,创造性地完成一幅有情节、有动感的作品。到了中班,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有一定发展,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名画欣赏,培养幼儿欣赏能力。并提供一些如“油水分离”“碘酒喷画”“棉签淀粉”等多种易于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绘画材料。还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身边的废旧物品的用处,启发幼儿大胆设计创作。通过幼儿自选材料、自由表达、自由张贴,给予向全班幼儿讲述自己想法的时空,使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想象。
大班的孩子对周围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虽然生活经验不足,经过幼儿园几年的学习,在绘画技能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想象力丰富,喜欢天马行空的猜想,并在美术作品中得到体现。我在教学中,挖掘日常中的资源,让这些资源进入课堂。另外,孩子作画时,可以大脑先构思画面,再进行作画。在作画方式灵活自由的情况下,幼儿的自主性会更强,更能让幼儿宣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不可能表现出兴趣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如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由于故事感染力强,可以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若听了老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古人的创造勇气和智慧就可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敢大胆放手作画了。
二、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关键词:简笔画;创作;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90-1
人们一提到简笔画就和儿童画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绘画艺术,而且更多的人觉得简笔画是儿童绘画的启蒙教育。简笔画是一种简约的、符号式的绘画形式,虽然形式看起来简练,但是简练却并不意味着简单。所以儿童的绘画启蒙教育多是从简笔画开始的。所以给人们一错误的引导,简笔画是儿童的画法,国画、油画等等这些才是真正的艺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简笔画同其他的美术形式一样,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种美术形式,同样有着艺术性、审美性、趣味性。简笔画因为它的简约化、符号化、概括化而在现代教学上应用广泛,所以简笔画在众多的师范学校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
很多人学习简笔画只是解决造型能力,通过简笔画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习各种不同的技法,一方面我们学习了技法,一方面又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艺术品位。简笔画的题材多是来源于生活,画贴近我们的事物就得到更多的共鸣。很多人都在原创,但是创意其实就来自我们身边。
一、通过临摹搜集素材
简笔画因为其简练的绘画语言方式在教学中应用广泛,因为它一挥而就、好学好记,在教学中更能体现它的直观性。所以对于初学的人来说简笔画是一种非常方便和简单的绘画形式。首先它不需要很复杂的工具材料,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张纸就可以完成。简笔画本身的形象也很容易吸引人们去学习,造型简练、幽默、自由。在教学中经常能看到有很多学生因为简笔画可爱的造型而对学习简笔画有着极大的兴趣。我觉得在教学中简笔画的创作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首先要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想学习的欲望。
学习简笔画要大量进行临摹,无论再怎么想创作,也应该先从临摹开始。特别有很多师范生是刚接触绘画,之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美术,进行临摹一方面是对美术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了解简笔画创作的思路。无论是哪方面的学习都要先学习前人的东西,好的借鉴过来,不好的舍弃一些,适合自己的拿过来,反之就抛弃掉。所以师范生在学简笔画的时候一定要先去临摹,临摹后才会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临摹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别人如何将自然中的形象和场景运用最简练的线条创作成简笔画;临摹的过程也是搜集素材的过程,创作是要搜集素材的,很多时候创作可以借用他人的一部分或是某一个点,或是整体局部的感觉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临摹来搜集的。临摹这个步骤看起来简单,临摹的时候要用心感受,临摹的时候要先分析简笔画特点在哪,分析总结别人的作品,加以启发。要学会总结规律,把简笔画的形象分解成几个几何图形,把这几个几何图形进行重组;还要学会抓住物象的特征,对特征进行适当地夸张,其他进行概括。
二、用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的美
对于师范生来说,简笔画的课程也是对美学习的课程,无论何种艺术对美的教育都是一致的。简笔画也是对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只不过它是用简练的语言,符号式的绘画形式来完成的。有些师范生在学习简笔画的过程中对它不够重视,认为太过于简单,但是自己在画的时候却有难度。也有些同学喜欢找一些捷径,但是最后却发现没有捷径可以走。所以我们画画做事情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来,不可心急。通过大量的踏踏实实的临摹后,我就可以用拿起相机、速写本来搜集自然中的美了,因为画作品要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开始,先从自己感兴趣的物象进行简笔画的创作,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美我们经常会用文字和图片把它记录下来,但是也可以画出来。用这种方法引发兴趣,学会以艺术的眼光欣赏自然,享受美的生活。
三、简笔画的创作思维
在总结了规律和搜集和材料后,就可以进行简笔画的创作。简笔画的创作思维同艺术思维一样,观察物象,品味物象,最后进行艺术联想。简笔画在创作时要让学生明白用绘画的形式可以描绘出生活中发现的美,表达自己的心情。简笔画创作的思维模式要多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多进行联想,横向的、竖向的联想,看一想到十甚至百。联想是简笔画创作的重要思维模式。生活中的物象再进行艺术加工时,会有一些夸张、概括、添加等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需要发散性思维进行创作。所以我们观察物象时要先整体进行观察,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抓住物象特征,再从特征入手,因为简笔画要简练、简洁,整体观察到了物象的轮廓,抓住特征对其进行表现。
创作要走出去,“走出去”要走出传统的思想。因为在进行创作前进行了大量的临摹,很多学生不能从这些临摹里“走出去”进行自己的创新,很多学生再进行创作时总是不知如何下手,也不敢下手,总是习惯了临摹。临摹时思维没有运转起来,只是一味地看到什么就临摹什么,这样会形成一种惯性。手已经形成习惯了,但是大脑思维是停滞的,这样在自己创作的时候脑中就没有想法。所以我们临摹要时刻想着是为创作作准备的,要学会临摹作品的观察方法、角度、特征表现的手法、整体与特征的结合等等。
简笔画因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师范院校开设了简笔画这门课程,主要针对的是没有系统学习过美术的师范生,所以在教学和学习上都与美术专业的同学不一样。在教学上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学生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涂永录.简笔画技法与运用[J].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翟欣建.新起点:创作与构图图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美术教育的概念: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是有生命和情感的,它可以作为幼儿的“第二语言”,幼师基于幼儿教育的特点、原则,结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和教育规律,以各种美术活动来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1](2)美术教育的特点:①培养目标: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画家,而是通过这种幼儿比较喜欢的益智活动,传授他们学习方法和灌输一些基础的价值观,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认知。[2]②判断标准: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不是看孩子是否画得逼真,而是通过幼儿的画,来窥探其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③成长环境:幼儿的美术表达能力深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幼师可以通过美术了解幼儿的内心,及时与家长沟通,为幼儿成长携手共创优良环境。④牵引性:美术教育综合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锻炼其表达能力、感悟能力、计算测量能力、观察能力等,它可以将自信、快乐、健康灌输到孩子的综合能力当中,为后续的学习、生活的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二、美术教育渗透素质教育的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是为了让其成为开启孩子思想、情感、能力宝库的钥匙,所以要基于孩子自觉、自愿、自发的基础之上,因此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先决条件。第一,幼师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视觉和思考角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绘画方法、色彩搭配来激发其作画兴趣;第二,就是要“寓教于玩”,从脑生理功能开发来看,大脑左半球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等智力活动的控制中枢,右半球是视觉、知觉、身体协调、情感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幼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积累,充分开发孩子的各项智力水平。(2)模仿只是方式,创新才是目的。幼儿美术教育的重心不是技能的传授,而是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依据“泛灵论”的儿童心理特点,幼师组织美术教育时,应该尽可能地少设框架、模式或要求,让孩子们尽量在无拘无束、相对自由的氛围下作画,要让幼儿的画作完全是其自由想象,主观情绪的反应结果,多鼓励、少要求,开发幼儿敢想、敢画的创造能力和追求新奇特意的冒险精神和求异精神,让幼儿个性和身心发展顺应自然天性。(3)让美术教育完善幼儿的道德品质。美术创作活动和美术的表达形式往往可以体现创造者对人、事、物的主观判断和认同。因此美术教育的实质是为幼师引领幼儿人格发展和价值判断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幼师在组织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让画作体现孩子的心理及心理感受,还应该注意传达积极、乐观的正能量,让艺术的熏陶完善幼儿人格,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