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新教育之梦》中提出:“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他认为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指导好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让孩子们爱上课外书呢?
一、培养兴趣,把学生引进课外阅读大门
教师在引导或要求学生去阅读课外书时,不能硬压,而是要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引导。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是读了许多书,背了许多诗,具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老师在向学生介绍阅读课外书时的好处时,才能介绍得生动、真切,才能有据可依,有理可导,学生才能被切实地打动。产生阅读课外书的欲望,试想一下一个老师如果在给学生谈书的好处时,能够从一本书谈到另一本书,能够从一首诗背到另一首诗,滔滔不绝,文思泉涌,怎么能不打动学生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尤为明显,如果老师一旦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知识渊博,无所不至的印象,学生自然会把老师作为直接学习的榜样。那么,教师要把他们引进课外阅读的大门并非难事。
二、亲子共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环境
课外阅读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影响是直接的。这就要求老师利用一切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家长也认识到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比如为孩子建立小书架;领孩子少逛商场,多转书店,买他们喜欢看的书;把自己的一些优秀书目交给孩子去读、去收藏;和自己的孩子经常讨论书中的问题等等。从而使孩子们从这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得到熏陶,使自己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外阅读,吸取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大。家长要及时地为其办理图书证、购书优惠卡。每到孩子生日,有一样礼物不可缺少,那就是课外读物。出差回家时,一定不要忘记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只要有空闲时间,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互相提问……教孩子放声朗读精彩句段,批注圈划,适当地做做摘记,写写读书笔记……三、教给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既然把学生引近来了,那就要关注学生的修行,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刚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临睡觉前,饭后的闲暇时间都可选择,并把自己所读的书目和大概字树列成表记录下来,过三、五周组织学生交流一次,如办“古诗文比赛”、“谈自己的读书感受”等活动。这样,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从课外阅读中获得了不少知识,从而更加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
就在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延长课外阅读时间,有意识地给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目。同时,在读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对所看的书目进行简单赏析。这样做得久了,学生就能形成读书的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习惯,他们就想找书读,看到书就想读。因此,就达到了课外阅读的目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前人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但是,我隐隐感觉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有越来越复杂的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彩。即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那么即便不以识记为目的,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东西也会很自然地渗入学生的精神生命中。本该愉悦身心的课外阅读活动如因太多的附加条件而被扭曲、异化为一种强制性的、痛苦的被动行为,这岂不等于是让学生带着镣铐跳舞?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名著
一、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语文课标把课外阅读视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并非如此,学生们每天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有些甚至从不阅读课外书。
(一)考试的压力削减了课外阅读时间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进入初中,时间显得很紧,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为了应付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等等,早已陷入题海之中。学生每天完成作业都心力交瘁,没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连休息日也被各种名目的培训和补课占用。
(二)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看电视冲淡了读书看报的兴趣。影视的声光音像具备、声情并茂,感觉丰富,生动活泼,这是书报无法比拟的,它充塞了学生应有的课余时间,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除了传统媒体电视外,网络也日益侵占了初中生的业余时间,但极少利用网络进行阅读,这些娱乐时间占用了他们原本就不多的课外阅读时间。
二、初中语文轻视课外阅读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名著的乐趣难以抵抗娱乐的诱惑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多数名著经典作品的写作年代相隔久远,很多名著的思想内容令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再加上中学课业负担沉重,使他们闲暇时只想做一些轻松快乐的事情,即使阅读他们也愿意选择更轻松的读物,很多名著只能被束之高阁而无法逃避被疏远、被冷落的命运。
(二)家长对考试的期待遮蔽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辐射到初中孩子身上,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拔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初中学业要求是“唯分数至上”,视课外书为无用的闲书,视阅读课外书为浪费时间的无聊行为。因而,家长严重的急功近利心态导致多数家长不鼓励孩子花过多的时间于课外阅读。
三、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对策
基于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学生缺乏兴趣、家长功利主义、教师缺乏指导等问题,需要从多角度着手,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形成重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思想
要发挥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提升人文涵养的作用,教师、家长和学生都需要转变思想,重视课外阅读,常抓不懈。作为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家长,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
(二)培养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引导学生自觉课外阅读的最好切入点,阅读的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让学生养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才能使学生进入阅读的境界。当前初中生对网络有一种天生的敏锐感与亲切感,教师应因地制宜利用教室的电教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的影像资料以吊起学生的课外阅读胃口。
(三)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初中生确立课外阅读目标。切实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要求,才能使学生养成“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课外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两种基本形式,读书时应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形式。精读的对象主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文章,对于这类优秀作品,要培养学生整体的课文赏析能力。略读是一种浏览式的阅读。了解一个大概,对读物能有一个初步印象,以便心中有数。略读不注重词句,通览全书,取其精华。
(四)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读物
书海浩淼,书市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教会学生怎样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就尤其重要。语文老师除了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一是选择引人追求“真、善、美”的好书,多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巴金等大家的作品,提升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二是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好书。三是选择符合学生个性与爱好的好书,如对于酷爱探险的学生,可以推荐读《鲁滨逊漂流记》、《探险科学幻想》等既富有探险乐趣又富有文学性经典书籍。四是选择读书节或其他重大纪念日推荐好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开展阅读,形成一套有主题系列的读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发挥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涵养、传承经典文化、陶冶博大情怀的作用。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实现“读书破万卷”的“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里就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就是通过积累与模仿的主要形式进行语感的积淀,会引起语言创作的冲动,进而生成语言材料与结构创造的重新组合,人们语言读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如何调动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由老师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记得在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学会200~300个生字,我就开展了课外阅读。孩子们学的字不多,阅读一首儿歌、诗歌都十分困难,为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课堂上每天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电视台天天爱读书栏目,让孩子们充当节目主持人,回家读了书的孩子当阅读嘉宾,读书给学生们听,带着学生们读。节目结束评选出优秀阅读嘉宾、优秀听众、优秀节目主持人。孩子们想要上台就必须回家读课外书,读了的课外书不管上没上台都盖上好棒、顶呱呱等印章。随着认识的生字多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我就设计了一张阅读小能手的统计表,每周将孩子们的阅读量贴上他们喜欢的贴纸公布于众,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让孩子们公布自己本周的阅读量。另外,利用课前一分钟,开展成语故事、动植物童话故事、歇后语、海洋知识等专题性讲话、朗读等。孩子们你追我赶,阅读热情高,班级阅读气氛浓,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本学期我班最高的阅读量达到600多万字,人均50多万字。然而,有的孩子读了“万卷”书,还照样怕写日记,怕写作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辅助活动,实现“读书破万卷”的“破”
1. 精读。学生所读课外书籍,除了父母帮助购买的以外,还有许多来历不明的书籍。如果不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不仅会占用孩子们的宝贵时间,不利于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还会妨碍他们活泼愉快的阅读心理的成长。基于以上原因,我采取了根据不同阶段推荐不同体裁的书目让学生进行精读。本学期向学生推荐了《狮子和老鼠》《夏洛的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让每个学生从中选2~3本进行反复精读,然后写读书心得,也就是读后感。
2. 巧读。对于儿童来说,虽然阅读速度会慢些,但是每天坚持半小时的阅读,日积月累,他从课外书籍中获得的信息还是很可观的。如何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教给适当的读书方法。
(1)书不离笔,笔不离书。让学生在读书时,拿着笔勾画好词、好句、好段,随手写下自己对文章片段、词句的理解、感受,是学生不流于对故事情节的欣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2)勤于摘抄。除了让学生摘抄课本上的词语之外,还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摘抄自己喜欢、欣赏的词、句、段,增强了大量的优质语言材料。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成因;畅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及自学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实际上落实的怎样呢?
前不久,笔者与几位教研员再次(以前也曾做过两次同样的调查)对我们城区某小学2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0.8%的同学有课外阅读的习惯,49.3%的同学有偶尔阅读的习惯,29.9%的同学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与该校的多位语文老师进行交流得到:大部分老师在班级中都会强调阅读课外书的重要性,可是大部分孩子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依然不大,有部分同学六年下来竟然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状呢?究其成因主要有:
1.课外阅读的时间被挤占了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但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强有力地挥舞着。学校、教师、家长更看重的只是孩子们每次考试后的那一组组数字,所以大量的练习题、这样或那样的辅导班已经把孩子平日的时间挤得满满当当的。即使孩子也有那么丁点的时间大都放在了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上了。我们的孩子哪里还有时间捧起课外书来读呢?
2.课外阅读的氛围没有了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不断加快的工作节奏、开足马力运转的城市以及物欲横流的社会,都让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变得狂躁。在这般躁动不安的氛围中,孩子们哪里还有心思安静地捧出书本来读呢?
3.课外阅读的指导缺失了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无暇顾及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多是泛泛要求,未能具体计划、落实。孩子的家长有些是无暇、也有些是无“能”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老师和家长都缺少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与帮助,如对孩子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等,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孩子课外阅读的数量及质量。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保证孩子课外阅读真正、有效地实行呢?多年来,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收到一定成效。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渴望
“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读,形成“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阅读”的观念。具体的做法有:以班级为基地,建立图书柜、读书园地;老师在课堂上定期不定期地安排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课外读物。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如果条件允许,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
在给孩子尽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的同时,教师要努力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促使孩子继续读书;只讲故事的大致内容,激发孩子去阅读全篇、全本书;抓住好的电视剧的播出机会,因势利导,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等。
二、推荐读物,保证时间,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有米之炊”
指导与敲定孩子去买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是保证课外阅读真正实施的第一步,如果随其自然,孩子手中有什么读物就读什么,想买什么读物就买什么,只能导致教师无从指导,更无法检查、督促。时间一长,课外阅读就会变成课外不读了。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由课内向课外扩展,介绍、引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同学之间交流各自所读之书;另外,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及时推介一些读物,像前面所提到的抓住好的电视剧的播出机会推介读物。总之,要做到美文共赏、有书可读、好书共读。
三、点拨指导,活动促进,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畅游
在农村,可供学生阅读的资源比较贫乏,阅读时间不充足。这是由于农村家长受眼界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普遍不够重视阅读课外书。由于学生相互借阅书籍数量有限、种类有限,因此学生读书氛围不浓。况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能自觉完成作业的并不多,更谈不上去主动阅读课外书了。父母即使在家,也忙于生计,很少能做到督促子女看课外书。学生阅读质量不高。大部分学生阅读课外书,只粗粗浏览一遍,囫囵吞枣而已,很少做读书笔记。有的即使做了笔记,也就寥寥几句而已。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教师发挥表率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首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其次,作为语文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与人文底蕴也离不开大量阅读。所以,每天早上、中午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倡导教师陪读,在校园、班级营造“人人读书,人人爱书”的阅读氛围,让书香飘在校园每个角落。
营造书香氛围
建立班级图书角。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书都存放在班级图书角,实行资源共享,学期结束后再归还给本人。图书角的藏书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负责借阅登记,形成“好书大家读,快乐共分享”的好风气。这样,如果每个孩子提供一本书,他就能读到50多本书了。这样的“流动书屋”,书籍也是常换常新,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借阅,还能促进交流感悟。
开展亲情阅读。教师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多与家长交流,提高家长的认识,赢得家长的支持。提倡家长“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为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让学生做到定书、定时、定量。提倡家长每天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20分钟,并养成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通过家校通平台让家长知道本学期需要阅读的书目和每月重点推荐的阅读要求。
提高阅读实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读物,运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效。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首先,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势必让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书籍。学习《三顾茅庐》,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可以让学生阅读《科普小常识》等。这样,既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其次,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6年跨度较大,向学生推荐读物时,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适合的书籍。如:五六年级的孩子,他们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向他们推荐《爱的教育》《昆虫记》《城南旧事》《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等书籍。
“有效指导”课堂阅读。设置阅读指导课,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合理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要呈现多样化。如朗读、默读、精读、诵读、略读等,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二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须小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让作品在学生脑海中再一次升华;三是边读边思,思考作者的创作思路,文中表达事物运用何种方法等;四是学会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到习作、学校黑板报、手抄报等写作中,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保持阅读的兴趣。
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生活小常识等。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把其中的要点写下来,并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及时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自己的感想,并坚持有感而发。想象型:主要是改写故事,续编故事,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每周通过组织评选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以评促读,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文学社团是良好载体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学校可成立文学社,精心选拔社员,为社员成长建档立册,成立文学社博客群,制定详尽活动方案等。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打造书香校园,如隔一周一次的“读书沙龙”活动,每月一次的采风活动,每月出一期文学社的报刊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从不同方面满足学生读书的需要,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引领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了一些总结。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中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
然而,现在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读书,也很少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在他们心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课业负担重,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一些教师很难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阅读重读“图”,轻读“文”,很多学生觉得读图要比看文章来得容易,因此,电脑游戏类、篮球类、流行画报、卡通类的书是学生主要阅读的课外书,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课外书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算完成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摘抄了几个好句子或几个好词。而且现在的高考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内知识,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现在的高考作文也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学生如果不关注生活,不多读课外书是很难把作文写好的。因此,课外阅读对高中生来说很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一、设立特定阅读课
高中学生课业繁重,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为高中学生设定特定的阅读课,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拿出每个周五的两节语文作文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有了固定的时间来吸收课外阅读的精髓,就保证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日积月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二、挑选读物
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从而让高中学生在阅读中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励志人物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为祖国作贡献的伟大目标。还可以让学生读一些优美散文,把其中的优秀词句摘抄下来,积累词汇,用在以后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如文学名著类,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海明威《老人与海》以及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等。如同龄人的优秀文章类,由学生在阅读《语文报》《语文世界》《青年文摘》《读者》《学习周报》《作文成功之路》等刊物、书籍时自主收集。这类“短、平、快”的读物,建议在教师安排的每周阅读课上进行。
三、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教师还要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方法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兴趣,感受收获不大,阅读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如果阅读方法得当,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阅读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从而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是学生自己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直接作出点评,从而收获读书的成
就感。
四、让课外阅读与诵读积累“链接”,厚积知识储备
早读时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放声地读,沐着晨光、浴着清风诵读,任琅琅的书声飞出窗外,牵出如火的朝阳,唤来啁啾的小鸟……身心沉浸在美文华章所营造的诗一般的氛围里,口耳相传,怡情启智,妙谛无穷。
晚自习时刻,学生手捧《语文报》《语文世界》《作文》及林林总总的作文图书,一头扎进了课外阅读的广阔海洋。那里没有喧嚣的声浪,只有偶尔溅起的银色浪花;那里没有战马嘶鸣的豪壮,只有春蚕咀嚼桑叶的轻响。荟萃一组常用词、积累一组熟语、摘抄一组妙句、自学一首古诗词等。美的自主阅读,立体式的积累,加上及时反馈、彰显优秀,让学生渐渐上瘾,乐此不疲,一学年结束,近1/2的学生写了厚厚两大本,成为鲜活、丰富的知识储备。
五、抓住假期时间来阅读
高中学生的时间比较紧张,暑假、寒假的时间就成了学生进行自由课外阅读的最好时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假期课外阅读。比如规定读几本书,写几篇阅读笔记,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提高了阅读水平,还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高中学生还充分利用了假期的宝贵时间。
另外,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代学刊物,或是浏览报纸、收听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代章、好演讲稿、辩论稿,甚至好解说词等等,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不仅仅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更因为其语言的鲜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一)转变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
1、转变家长的观念。借助家长会,请有关专家给家长做报告,介绍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通过电话、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使之转变观念,重视阅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
2、转变学生的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可以从课外书中吸收精神营养,学到好词佳句,学到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凭课内的篇章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适量的课外阅读。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不至于课余时间沉迷动画片、网络游戏了。
3、转变教师的观念。近些年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及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给孩子减负,留出时间让他们看书。
(二)多方筹集,丰富学生的课外读物
要顺利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首先是要创造条件,广开门路,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保证书报的数量和质量。
1、鼓励学生订购书报。现在有部分学生手头上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要引导学生把钱用在购买书报上。在自愿的前提下,学校、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或小组订阅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报。
2、开放学校图书室。学校图书室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场所和教育资源库,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图书借阅制度,让藏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3、号召学生和家长自愿捐书,要号召学生和家长为学校、班级捐赠书报,充实学校图书室,组建班级图书角,建立书报交流、轮阅制度,实行资源共享,营造读书氛围。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前提条件。
1、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我们向学生讲述一些作家、名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他们读书看报的欲望。也可以请班上或学校里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介绍读书经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读书看报能拓宽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进而产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欲望。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有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读书看报的体会,讲述书报中的趣闻轶事等,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3、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经常举办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继续阅读的信心。而且能帮助学生把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长久保持下去。
(四)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扩展知识面。
1、课内指导,教之以法。要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自学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必要的读书方法。
2、课外指导,拓宽引中。
(1)选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课本中的范文,门类众多的报刊都是学生阅读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可以结合教材选读,还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读。